風力發電 風電發威!發電量連8天衝破150萬瓩
2023/10/15 13:09
風電發威!發電量連8天衝破150萬瓩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ty7y4u
台電今指出,整體風電已連8日最高發電量突破150萬瓩,並全天穩定出力達80萬瓩以上。圖為陸域風機。(資料照,記者廖家寧攝)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入秋後東北風增強,風電也發威!台電指出,自本月7日起截至昨日,風電連續8天瞬間最高發電量皆突破150萬瓩,且全天皆能穩定出力達80萬瓩以上,當於1.5部台中電廠機組的裝置容量。
台電指出,今年度整體風電在本月2日下午4點52分達到190.3萬瓩,創下歷史新高後,今日再度寫新紀錄,自本月7日起截至昨日,風力發電連8天瞬間最高發電量皆突破150萬瓩,且不分日夜皆能穩定出力達80萬瓩以上,不僅在秋冬空污季提供潔淨能源,更是滿足用電尖峰需求的重要電源。
台電統計,截至今年8月,風電累計裝置容量達245.5萬瓩,不僅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相較於2016年7月僅67.1萬瓩,更已成長3倍以上。
台電表示,隨著未來離岸風機陸續完成建置,風力發電量將逐步提高,有望繼續維持「風光聯手」綠能發電佳績。
台電說明,目前電力調度皆以再生能源優先,當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時,燃煤與燃氣等機組便可減少發電,在秋冬空污季進一步減少火力機組使用。
台電續說,燃氣機組具有快速升降載的特性,更可與再生能源相互配合,作為反應快速的可靠備援電力,再透過以氣代煤,發揮兼顧穩供與環保的功能。
風電發威!發電量連8天衝破150萬瓩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ty7y4u


2022/12/02 11:45
   風力加持 風電發電量破1G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https://bit.ly/3XQrbPY
陸域風電與離岸風電並進,讓風力瞬時發電量突破歷史新高!台電表示,風力發電瞬時發電量曾在上(11)月23日首次突破100萬瓩(1GW),上月30日更來到117.3萬瓩,相較去(2021)年瞬時最大發電量76.79萬瓩,增加逾五成,且30日當日風力持續穩定發電。陸域風電持續出力,加上離岸風電新血陸續加入,讓風力發電占比逐步提高,為台灣實現風電綠能新願景注入強心針。
風力助陣,風電發電量已經超過1G,且持續超過12小時。圖為離岸風電一期風機。
台電說明,冬季期間受東北季風影響,讓風力機組發電效率良好,30日凌晨3時左右起瞬時發電量均超過100萬瓩,並於當日上午5時15分達到117.3萬瓩新高,佔當下整體負載達到約5%。其中陸域風力達到57萬瓩,離岸風電60.3萬瓩,離岸風力機組陸續運轉,已逐漸成為風電主力。
台電表示,政府推動再生能源已見成果,其中風力發電成長顯著,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風力發電裝置容量達到141萬瓩,相較2016年的68.2萬瓩成長超過一倍。
台電指出,離岸風電部分,台電自有離岸一期計畫共21部風機已於去年完成併聯,二期計畫亦已於本月初動工,預計2025年併聯發電後年發電量可達10億度。民間企業包含大彰化風場、彰芳一期風場等案場正如火如荼地施工當中,加上台電自有案場40.37萬瓩的開發容量目標,預估全台灣2025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可達560萬瓩(5.6GW)。
台電進一步指出,陸域風電部分,台電自2001年起積極發展陸域風力,迄今已完成168部風機,架設地點北從新北石門,南至屏東恆春,遍布台灣西部沿海及澎湖、金門離島,總裝置容量共計29.704萬瓩,目前也積極推動雲林台西、中港2期及彰工4期等陸域風力場址,預計2025年可達37萬瓩的開發容量目標。
台電說明,台灣具備良好的風場條件,除了政府及業者共同規劃潛力案場之外,為了協力完備綠能發展基礎設施,台電也積極盤點饋線與加強基礎建設,建立友善併網環境,與民間企業共同實踐能源轉型,攜手打造風電新願景。
風力加持 風電發電量破1G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https://bit.ly/3XQrbPY


「電力供需必然有偶發情況!」經濟部:已考慮極端炎熱天氣問題 https://bit.ly/3BlI24j
「電力供需必然有偶發情況!」經濟部:已考慮極端炎熱天氣問題
2022年7月26日 週二 上午11:17
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出爐,外界擔心用電量將使供電吃緊,對此,經濟部26日說明,長期電力供需報告是以平均成長的概念,考量經濟成長、重大投資等因素的預測模式,但電力供需必然有相關偶發情況,因此有另規劃備用容量,以因應如近期的極端炎熱及汽電共生減發且增用電力的問題。
經濟部指出,日尖峰用電雖超越預期突破新高,因日照佳、天氣炎熱時,光電表現同樣更佳,以7月22日為例,白天瞬時尖峰負載雖高達4,074.8萬瓩,但太陽光電最大時供電超過500萬瓩,已經是核二1號機容量的5倍,使日間備轉容量率仍達到10.3%,維持綠燈。
至於為何近日超過電力負載預測,經濟部表示,有兩個主要因素,首先是氣溫異常炎熱,冷氣用電大幅增加,從台電資料來看,7月22日光是低壓用電,就比2021年7月27日尖峰日增加高達69.4萬瓩。
第二,國際燃料價格大幅高漲,導致民間汽電共生業者不僅減少發電,還增加向台電購電。經濟部再以7月22日為例,民間發電同樣較去年尖峰日減發105.2萬瓩,另外還多用台電的電12.5萬瓩,增加負載、減少備轉容量。
經濟部強調,若考量這兩種因素的差額,事實上與長期供需報告及近日超高負載的落差相去不遠。
另外,為因應再生能源時代來臨,強化夜尖峰供電能力,台電試辦調整時間電價鼓勵大用戶推動挪移製程,由供電資料顯示,已經有效抑低夜尖峰約50萬瓩,也因為製程挪移至太陽光電充沛的日間,則使日尖峰負載增加約40萬瓩。
不過,因為是試辦,尚不在原先的預測模型中,新的年度供需預測時,將就試辦結果納入預測公式考量。
經濟部表示,雖然日尖峰因炎熱大幅增加用電,導致突破歷史新高,但近來太陽光電裝置量已達8.8GW左右,於炎熱時的尖峰發電實績都超過500萬瓩,是核二1號機容量的5倍、核四1號機的3倍多,「突顯若沒有建置光電,特定人士期待的重啟核四也完全不足以因應電力需求大量增加的情況,才真的會造成缺電。」
對於此次資源報告,經濟部說明,該報告已揭露未來電力規劃的方向,將以增強夜間尖峰供應能力為重點,依最新發布的長期電源開發方案,未來將加強夜間需求管理措施。
經濟部進一步指出,如時間電價尖峰時段挪移,以及需量反應措施調整等,同時新增燃氣機組預估2022至2028年間燃氣機組仍將淨增加1,697萬瓩(已扣除屆齡除役容量),再加上儲能及抽蓄、慣常水力的搭配使用,持續增加夜間供電能力
「電力供需必然有偶發情況!」經濟部:已考慮極端炎熱天氣問題 https://bit.ly/3BlI24j


靠著風左右擺動發電,西班牙無葉片風機設計引人注目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3sFNuI1
風力發電一定得用三葉式風機嗎?西班牙新創企業 Vortex Bladeless 帶來突破常規與想像的「無葉片風機」,將來風力發電不一定需要裝置在幅員遼闊的場域、也不用憂心衝擊鳥類與蝙蝠生態了。
那麼 Vortex Bladeless 的設備是怎麼運作的呢?該設備是由輕型、彈性的複合玻璃纖維及碳纖維製成,當風繞過這座圓柱狀渦輪機時,風會在後方形成渦流,這種現象也被稱為渦流脫落(vortex shedding),讓設備得以在風中左右搖擺來回震盪,進而將機械運動轉換成電能。
雖然這有點像是放大版的床笫之間小玩具,但作為風力發電機,優點也不容小覷,Vortex Bladeless 聯合創辦人 David Yañez 表示,我們希望可以提供更便宜、更好安裝的風電設備,也能填補傳統風機不適合的應用場域,像是裝置在屋頂、花園與公園等地方,且與傳統風機相比,無葉渦輪機更能快速適應風向變化。
Vortex Bladeless 希望無葉渦輪機能裝置在城市或住宅區等傳統風電無法設置的地點,且也不用擔心任何噪音,無葉片渦輪機沒有太多活動零件,也相對容易安裝、維運工作簡易,更能降低視覺與環境生態的影響,至少不用擔心風機葉片打到鳥類與蝙蝠。
無葉渦輪機不需要齒輪、 制動器、軸承、傳動軸跟各種潤滑劑,內部採用交流發電機,底部有兩個環形相斥磁鐵作為非電動馬達,當風把設備吹歪時,相斥的磁鐵就會推往另一個方向,因此就算風速不高,仍有電可發。
Vortex 初步測試指出,由於安裝成本、維運要求低,平均能源成本比傳統風電少 30%,但目前原型機發電容量僅 100kW,只能產生少量電力也還在尋找合作夥伴。
這也不是第一個研發無葉片風機的廠商,好比英國 Alpha 311 研發的小型立式風機,該公司聲稱可以在無風環境發電,可以安裝在路燈、高速公路上,車輛經過時就能發電,發電量跟 20 平方公尺的太陽能板差不多;德國新創 SkySails 則是打造有如風箏的風力發電機,捕獲海拔 400 公尺高的狂風,每台容量約為 100 到 200KW,這類設備也被稱為高空風力發電機(Airborne wind turbine)。靠著風左右擺動發電,西班牙無葉片風機設計引人注目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3sFNuI1

反近岸風機/桃園新屋反風機連署-電力風機至少要離岸30公里《


離岸風電躉購每度5.8元 經長:與國際水準差不多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5日, 2018
經濟部長沈榮津昨(5)日表示,離岸風電躉購電價與國際趨勢一致,台灣是每度5.8元,並有20年的保證收購期;相比德國在前12年是5.1元、英國是5.7元,與我國差不多。對在野黨批評躉購電價太高恐將造成電價上漲,沈榮津表示,希望提供合理價格和20年保證收購,讓國際開發商初期願意在台投資技術和資金,過去國際上也都是這樣做法。
沈榮津昨陪同蔡英文視察5+2產業創新中的離岸風電,他表示,2025年再生能源佔比20%政策中,風力發電要達到6.7GW的裝置目標,其中陸域1.2GW、離岸5.5GW。
他指出,台灣躉購電價一度5.8元,參考德國前12年是5.1元、英國5.7元,鄰近的日本則是9.8元,可以看得出來台灣躉購電價和國際趨勢一致。而競標價荷蘭每度2.5元、德國1.7元,沈榮津解釋,這都是因國外先有躉購機制,在技術和環境成熟後再進行競價機制,國際上比較先進做法是躉購、競價同步進行,最近評選完後會馬上進行躉購,並在6、7月開放國際競價。
在苗栗兩座示範離岸風電建制過程中,經濟部獲得國內外的支持和響應,沈榮津希望台灣廠商可以連結國際廠商,在台灣的風場練兵,然後走向亞太市場。


桃園新屋反風機連署!自救會力主離岸30公里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2015年的秋初,全台唯一的海邊客家(簡稱海客)族群,在海峽邊舉辦第一屆的石滬文化祭;2016年,這群海客配合桃園市府的地景藝術節—9月24日,在新屋永安沙岸,從事海客的牽罟(傳統漁澇捕漁獲),2017年,一樣的秋分,他們卻發起陳抗連署反近岸風機,他們主張,電力風機至少要離岸30公里保育近岸海洋生態、保留傳統文化活動的場域
《桃新沿海風電自救會》主張,在全台海洋風場發電裝載容量,已遠逾需求目標之下,新屋海域,應即時終止設置離岸風機計畫,以維持北台灣一段完整的、自然的海岸風貌。否則亦應以離岸30公里裝機為基本裝設距離,減低對漁場漁源、海岸生態、傳統歷史漁法之打擊。
新屋永安里長郭先彰、深圳里長徐李玉桂、蚵間里長許關蘇、笨港里長彭永涼及新屋愛鄉協會等團體,於9月14日串連發起《桃新沿海風電自救會》,號召桃園市新屋區永安沿岸五個里的居民,反近岸風機的陳情抗議行動。
自救會認為,最近在少數商家財團不公平、不合理也不透明的黑箱作業中,有可能淪陷於以發展綠能為名,實行暴利近岸風機設置計畫。我們在此鄭重要求政府機關洞察真相,即時檢討修正,以維護我們的生存權、生態權和生計權。
新屋愛鄉協會創辦人也是永安里長的郭先彰表示,2016年秋分924,我們在桃園市長鄭文燦的帶領下,吹響了永岸海岸第一聲海螺,重啟《海客牽罟》傳統漁撈文化;現在,就在一樣的924,新屋愛鄉人,衝往抗拒近岸風機的最前線
郭先彰強調,因為近岸風機一來,近岸漁場毁了,牽罟這個傳承幾百年的傳統漁法也完了。他說,苗栗機離岸35—65公里。怎可桃園風機離岸500公尺?
已在永安海邊復育傳統漁撈文化石滬五年的新屋愛鄉協會理事長李仁富表示,新屋永安漁港,是全台灣唯一客家族群聚落,有別於山城客家,永安海客融合客族傳統生活型態,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形成特殊的海客生活型態和文化,因而有百年傳統最保育生態的漁撈模式—石滬和牽罟捕漁。
李仁富強調,如果離岸風機,只有離岸500米、5米深,近岸生態勢全軍覆沒,因為噪音干擾,無法於礁藻復原,鳥類也將無法落地,等於是宣告近岸海域生態全毀,所有傳統海客文化活動,也將灰飛煙滅。因此,他們堅決反對等於是岸上風機的500公尺的距離。
《桃新沿海風電自救會》已經發起連署聲明,反近岸風機,他們主張,電力風機至少要離岸30公里,保育近岸海洋生態、保留傳統文化活動的場域。並將於近日赴相關單位陳情抗議,包括:桃園市政府、能源局、環保署。
《桃新沿海風電自救會》陳情書全文如下:
桃園新屋沿岸為全市數十公里海岸線最後一塊淨土,也是生態環境最豐富、傳統牽罟及石滬漁法唯一傳承區域;惟最近在少數商家財團不公平、不合理也不透明的黑箱作業中,有可能淪陷於以發展綠能為名的暴利近岸風機設置計畫中。為反對破壞桃新沿海生態環境,保護全台唯一客家漁港在地數百年以來牽罟及石滬傳統文化與觀新藻礁文化遺產,陳情人鄭重要求政府機關洞察真相,即時檢討修正,以維護我們的生存權、生態權和工作權。
說明:
一、新屋區域海岸線十公里海域內,是北台灣罕見之優良漁場,此為漁業界不宣之秘;惟近岸風機之低頻噪音與風向改變將阻絕諸多迴游魚類近岸覓食、繁殖,扼殺此一優良漁場而造成無可彌補之永久損失,謀殺漁民生計莫此為甚。其次,更多濕地生物、潮間帶生物之生存亦將遭受嚴重打擊。陳請人反對有關單位圖以區區補貼永遠剝奪其世代討海捕漁之權,以及風機廠商為貪圖節省設置成本,而一筆抹殺眾多物種之生命權。
二、桃園市政府近年大力推展地景藝術及加強海岸觀光、民生建設,澤被偏鄉,尤以千人築石滬、地景藝術節,千人牽罟等活動,引得市民共鳴、全台矚目。爾後近岸風機一旦豎立,不僅景觀完全破壞,失去魚獲的石滬及牽罟文化立時為之終結,所有努力及投資一夕化為泡影,珍貴的活歷史文化資產就此崩解,吾人豈不愧對子孫。
三、綜上所述,我們要求在全台海洋風場發電裝載容量已遠逾需求目標之下,新屋海域應即時終止設置離岸風機計畫,以維持北台灣一段完整的、自然的海岸風貌。否則亦應比照彰化地區以離岸30公里為基本裝設距離,以及地水深不得低於30公尺,以減低對漁場漁源、海岸生態、傳統歷史漁法之打擊。
桃園市新屋區永安海岸海客傳統文化活動—牽罟捕漁。圖為2016桃園市地景藝術節的在地居民牽罟活動。 圖:取自桃園新屋愛鄉協會臉書
桃園市新屋區永安海岸海客傳統文化活動—牽罟回岸的漁獲 圖:取自桃園新屋愛鄉協會臉書
目前廠商規劃設置離岸風場的範圍,離岸500米、水深5米。居民認為,根本還是在岸上,那裡有離岸。 圖:取自桃園新屋愛鄉協會臉書
目前廠商規劃設置離岸風場的範圍,離岸500米、水深5米。居民認為,根本還是在岸上,那裡有離岸。 圖:取自桃園新屋愛鄉協會臉書

反近岸風機/桃園新屋反風機連署-電力風機至少要離岸30公里《反近岸風機/桃園新屋反風機連署-電力風機至少要離岸30公里《反近岸風機/桃園新屋反風機連署-電力風機至少要離岸30公里《  


台灣真的不簡單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根據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在3年前發布的全球「23年平均風速觀測」,世界上風況最好的20處離岸風場,台灣海峽就占16處。甚至排在前10名的9處都在台灣,平均風速近12 m/s。相對於台灣陸域風力機平均年滿發2,400小時,台灣海峽的離岸風場,年滿發可達3,000小時,約占一年的34.2%。2010年時,美國太空總署NASA,也發現彰化沿海風力平均密度,每平方米超過750瓦,常年風速高達7 m/s以上。
工研院亦在2013年表示:台灣離岸風電可安裝面積達5,640K㎡,總裝置容量達29GW,若能全數開發,幾乎是目前全球已開發量能的一倍。未來7年內,預計台灣海峽上將樹立1,000支左右的風機,將帶動9,625億元投資額,1.8萬人次就業機會。
台灣地狹人稠,近2/3為山區,又有颱風、地震,可以開發陸域風場的土地有限,加上陸域風機會造成噪音及光影問題,引起環保意識及民怨,我們何不好好移用離岸風場?難道我們拱手讓出台灣海峽,成為中國內海?
英國媒體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上月中公布「全球百大科技領袖」(Top 100 Global Technology Leaders)名單,台灣有13家公司上榜,台積電名列第7。10名以外的90家企業,日本和台灣並列第2,台灣上榜的有:宏碁、華碩、日月光、光寶科、力成、佳世達、廣達、矽品、聯電、緯創、和碩與南亞科。去年底,波士頓JOHCM管理公司表示,投資科技公司,最好在台灣和南韓。
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台灣的邦交國剩下20個,中國有172個,但中國免簽的國家才20幾個,台灣卻有164個。台灣在全球經濟規模排名在阿根廷之後,但卻是全球第22大的國家,台灣至少贏了二百多個國家。
如同謝金河說的:台灣其實不小!台灣人曾創造無數的台灣奇蹟。台灣真的!真的!不簡單!


反近岸風機/桃園新屋反風機連署-電力風機至少要離岸30公里《

風電最發達之國 無風也有電可用

2023/06/05 07:30
 LTN經濟通》風電最發達之國 無風也有電可用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WQFq79
丹麥是首個設置離岸風電的國家。
(歐新社)
 丹麥電力消耗 逾50%來自綠能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自1991年建造全球首個離岸風場以來,丹麥一直是風電行業的先行者。國際能源署(IEA)報告顯示,丹麥2021年的風電總裝置容量已達699.5萬瓩,其中離岸佔230.6萬瓩,風力總發電量約為160億度。
 根據研究機構Ember數據顯示,2022年,丹麥的電力消耗逾50%來自風能和太陽能,創歷史新高,其中風能佔據了總用電量的52.35%,煤炭發電的比例則從2017年的17%降至10%。
 據丹麥能源機構估計,到2028年,丹麥綠色能源的生產量將超過丹麥的電力消耗總量。飛越整個歐亞大陸,從北海看台灣海峽,人口不到600萬的丹麥,為何能夠挑戰不可能,讓風電不斷創高?
  除了風力資源豐富,人民的反核共識也是促進丹麥風電發展的重要因素。圖為民眾揹著反核旗子騎腳踏車。(歐新社)
 丹麥反核 提早布局風電
 丹麥科技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風能系副系主任Peter Hjuler Jensen表示,沒有中斷過的研發和製造,以及政府的意志力,造就丹麥強大的風電業。丹麥地勢平坦,三面環海,風力資源本就豐富,且社會對反核能發電有共識,這是丹麥比他國早一步發展風電的另1個原因。
 丹麥投資促進局清潔技術專家Peder Bo Sørensen表示,丹麥擁有優秀的經濟框架條件和穩定的政治支持,其次,40年的風電發展經驗,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且國家十分重視風電產業的研發和測試,再者,歐洲和丹麥持續成長的市場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業務機會,促使風電技術不斷突破和創新。
 在丹麥,風能行業的從業人員超過3.3萬多名,佔私營部門總就業的2.2%。風能每年約可創造130億歐元(新台幣4336億)產值其中57%用於出口。丹麥擁有全球領先的測試設施,簡易的市場准入,豐富的行業經驗以及對市場獨特的了解。世界上最有經驗,競爭力和國際化的風機製造商,例如維斯塔斯(Vestas),西門子歌美颯(SGRE)等,都將丹麥作為其總部所在地。
  丹麥將在北海打造世界首座人工能源島。(圖取自VindØ影片)
 歐洲離岸風電 2050年時要達3億瓩
 此外,為了達成氣候調適、碳中和的目的,歐盟各國在2020年達成共識,要在2030年前將離岸風電的發電裝置容量從現在的1200萬瓩提升至6000萬瓩,並在2050年前提升至3億瓩,同時也不排除其他再生能源的可能性。
 丹麥既是歐盟一員,又在風電領域上傲視全球,在陸上取得綠能發電先機後,現已放眼海上,政府於2020年批准2項「建島計畫」,計畫在波羅的海與北海各興建1座能源島(Energy Island),作為離岸風電的海上中樞。這2座能源島分別是波羅的海的博恩霍爾姆島(Bornholm)以及北海的人工島,總裝置容量預計約為500萬瓩,將在島嶼附近開發離岸風電,將電力連接到島上。            
 設人工島 具儲能與變電設施
 博恩霍爾姆島的風場位在該島以南與西南約20公里的區域,裝置容量初期規劃為200萬瓩,為世界第1座能源島;而北海的人工島,裝置容量初期為300萬瓩,未來可望擴大到1000萬瓩以上,如若建成,將是世界上首座人工能源島。
 2021年1月,丹麥財團VindØ以模擬影片展示北海人工島的未來樣貌。島上將設有儲能與電力多元轉換(Power-to-X)設備,並提供住宿、運維,亦有輸電與互聯用的高壓直流(HVDC)轉換器。
 丹麥能源署與丹麥電網商Energinet將對開發對海床、人造島與海上風機對環境的影響進行詳細研究,預計2024年結果出爐。2座能源島將於2030年以前完工,並與鄰近國家電網相連。
  丹麥將建造2座能源島,在島嶼附近開發離岸風電,將電力連接到島上。圖為丹麥博恩霍爾姆島。(歐新社)
 電力儲存 轉成氫能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遇到無風的日子怎麼辦?飛機少了燃油怎麼飛?丹麥其實已經做到能夠解決目前風能所面對的2大問題:第1,先儲存風能以備無風之日 ; 第2,電力轉為氫能再轉換成綠色燃料。
 也就是說,北海的風被離岸風機轉變成電力,再用電解器將電轉換成氫能,氫又進一步被製成永續的綠色燃料,得以用在船隻及飛機的航行上,而為了大量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大幅擴張離岸風電產能則成為關鍵,而這正是丹麥所規劃進行的能源島。
 丹麥前能源部長Rasmus Helveg Petersen指出,能源島的概念初次提出時,當然被認為是1個過於大膽的構想,不過隨著各方逐漸認知到其可能性,現在開始出現將其化為現實的聲音。
  丹麥將風能透過電解器轉換成氫能,再透過氫工廠將氫製成綠色燃料。圖為氫工廠示意圖。(彭博)
 廣設汽電共生廠
 除了能源效益外,丹麥選擇風能與生質能作為綠色轉型必須的重要能源。對丹麥而言,完美的能源轉型除了力求轉換成綠能系統,也要同時保障能源安全、對抗暖化,更要在轉型中施行綠色增長戰略,例如投資綠色科技與培植企業,使之既領先全球,又增加就業機會。
 丹麥電力系統過去曾由大型集中式熱電廠主宰,但目前已進化成讓分散式與集中式電廠並存:約有1000個基於天然氣、廢料、沼氣與生質能發電的汽電共生廠(CHP)、工業用和在地化電廠,與5200架風機及9.2萬塊太陽能面板彼此串接,另有16座集中式電廠,採用煤、天然氣、燃油與生質能發電。
 若能透過創新、科技與對策,最後善用遠比人類強大許多的大自然力量,或許在氣候變遷下,人類也可以利用大自然的一體兩面,一解社會對於未來環境的集體焦慮
LTN經濟通》風電最發達之國 無風也有電可用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WQFq7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