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鬆與埃及豔后──雅典附近幾場決定歷史的戰役(一)
作者:行雲
更新: 2017-09-19 3:23 PM 標籤 : 希臘 , 愛琴海之旅 , 行雲 , 馬拉松戰役
我一向不喜歡衝突與戰爭,可是有些戰爭對歷史的影響,卻是無可忽視的。愛琴海位於西亞與歐洲之間,所以它在西方文明的重心、從古代的西亞、逐漸轉移到近代的歐洲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參與了幾次決定歷史的戰役。這些戰役的地點,又都距雅典不遠,它們包括了(一)在公元前490年、建立起希臘人對抗波斯帝國信心的“Battle of Marathon”(馬拉松戰役)、(二)在公元前480年、挽救了希臘世界於千鈞一發,也實質上阻擋了波斯帝國西向擴張的“Battle of Salamis”、(三)在公元前31年、古羅馬Marcus Antonius(馬克安東尼)(加上埃及女王Cleopetra)與Gaius Octavius(渥大維)之間決死一戰的“Battle of Actium”(也就是“埃及豔后”這部電影,所根據的部分史實)、以及(四)在1571 AD、喚醒歐洲基督教徒對抗回教土耳其帝國的士氣的“Battle of Lepanto”。在這一集裡面,我會先和大家分享前面的兩場戰役。
雅典附近幾場決定歷史的戰役圖。(行雲提供)
提到波斯的徵希臘之戰,就不能不提及當時希臘的一位史學家“Herodotos”(希羅多德)。他活在這兩場戰役之後的幾十年間,對這兩場戰役的經過,作了詳盡的記載。他在記載過程所採用的法則,為後世的歷史學創下了不少好的先例,因而被尊為西方的“歷史學之父”。例如說:他會盡量從第一手的證人、頂多不超過第二手的間接程度,去採集資訊。不過他的記載當中,還是難免少不了有一些錯誤和主觀。順便提一下:Herodotos把他的這部著作命名為“ἱστορία”,希臘文的意思是“詢問”,轉換成拉丁字母是“Historia”。英文裡面的“History”一字、就源於此,而不是傳說中的“His+Story”。
古波斯第一個輝煌的帝國是“居魯士”(Cyrus,“C”是發“K”的音)在公元550 BC所建立的Achaemenid帝國。居魯士是一位賢能的帝王,他是少數被猶太各族共尊為“彌賽亞”的個人。他的兒子及第三代的繼任者“大流士”(Darius)也都很能幹。所以Achaemenid帝國在他們三位的領導之下,在500BC左右成為西方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而當時希臘比起波斯來,要渺小多了。
其實在500 BC左右,波斯帝國的勢力、只擴張到土耳其半島的愛琴海岸,尚未深入愛琴海。但是土耳其半島靠愛琴海的沿岸,有不少希臘裔的殖民城邦,其中有一些不滿波斯帝國的統治而抗爭頻仍,這些殖民城邦也很自然地會請求家鄉的城邦給予援助。雅典和其他幾個希臘城邦就曾經提供援助,因而成為波斯帝國的眼中釘,也給了大流士征服希臘的決心和藉口。
在公元492 BC,大流士派遣了一支軍隊,先平定了土耳其半島的愛琴海沿岸地區、及希臘北方靠近歐亞陸橋的地區。最終並未能完成征服愛琴海地區的任務,不過已經明顯宣示了波斯帝國欲染指希臘地區的意向。大流士並且利用這次的軍威,在491 BC遣使至希臘各個城邦,要求象徵性的順服。大多數的希臘城邦都屈從,但是雅典卻將來使公開審判並處死,而斯巴達則索性將來使丟到井裡去。
公元490 BC,斯巴達發生內亂,無暇外顧,因此雅典勢孤力單。大流士就趁此機會,派遣了另外一支軍隊,來征服希臘。古代對這支軍隊的大小的幾種記載,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大多數的現代學者,相信大約是600艘戰船,和兩、三萬名陸軍。
這支波斯軍隊,由土耳其半島的南海岸進入愛琴海,一路依序在Rhodes Island、Naxos Island、和Delos Island等島嶼停留和用兵,才渡完愛琴海、抵達希臘半島距離雅典不遠的地區。
490BC波斯第一次征伐希臘的行軍路線圖。(行雲提供)
到達希臘半島地區之後,波斯軍隊先攻占在雅典之東的Karystos,然後北上消滅波斯人心目中雅典的主要幫兇:Eretria城邦,然後才南下對付雅典。波斯軍隊選擇在雅典東方大約40公里處的馬拉鬆平原登陸。雅典也組成一支大約一萬人的陸軍,前來圍堵。雙方在馬拉松布陣對峙了五天,終於開始鏊戰。先是波斯軍隊的中鋒、將雅典軍隊的中鋒擊退(也可能是希臘方面佯敗),後來雅典軍隊的左、右翼,卻將波斯軍隊夾在中間。一陣廝殺之後,波斯軍隊潰敗而撤至船上,揚帆而去。可是後來希臘人發現:波斯船隊在航至Cape Sounio之後,忽然轉向雅典,想利用雅典防務空虛之際,進行突擊。於是雅典將領命令其一萬名戰士之中的大部分,急行軍四十多公里回防雅典,終於搶在波斯船隊之前回到雅典。波斯船隊見無機可乘,只好悻悻然離去。波斯帝國的第一次遠征希臘,便至此徒勞而返。
馬拉松之役雖然不是一場大型的戰役,卻有深遠的影響:一方面波斯帝國急速擴張的氣勢,在西面暫時地受阻。更重要的是,馬拉松之役大幅度地提升了希臘各城邦對抗波斯帝國的意願與士氣;波斯軍隊所向無敵的神話,已經被打破了。十年之後,波斯出動其真正的主要軍力來征服希臘,可是所面對的希臘諸城邦,已經不再對波斯軍隊聞風喪膽了。同樣重要的是:當時雅典從希臘傳統的一人專政、或貴族專政、改行民主政治才十多年,整個希臘世界,還在觀望其成敗。馬拉松之役的勝利,無疑地為民主政治投下了重要的信任票,讓民主政治在雅典得以持續發展。這不僅提供了往後近百年、希臘在文化上輝煌成就的重要環境,也讓民主政治成了後世政體的一個重要選擇。@#
馬拉松與埃及豔后──雅典附近幾場決定歷史的戰役(二)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21日, 2017
希臘戰士。(行雲提供)
(續前文)
相信許多朋友會納悶說:我為什麼還未提及那則膾炙人口的故事?也就是雅典在馬拉松之役戰勝之後,派了一位長跑健將,奔馳了四十多公里,回到雅典報喜訊,隨即倒地而亡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見於生活在馬拉松之役五百多年之後的作家Plutarch的筆下,而不見於距離戰役僅有幾十年的Herodotos的記載當中。不過Herodotos倒是記載了另外一樁壯舉,那就是雅典軍隊在開戰之前,派了一位名叫Pheidippides的長跑健將,奔馳了220公里,到斯巴達求援。近代的歷史學家,不太覺得Herodotos這麼詳盡地記載此次戰役,會略過Plutarch所述的那麼高度戲劇性的事件。再說,其他年代比較接近的希臘典籍,也沒有提到Plutarch所述的故事。所以想必是:(一)Pheidippides奔馳了220公里去斯巴達求援,和(二)雅典的近一萬名戰士,急行軍四十多公里回防雅典這兩件事情,在Plutarch之前的五百年間,被混為一談了。不過,以我個人的建議:喜歡Plutarch故事版本的朋友,還是不妨繼續去相信它。畢竟聖誕老人的故事,不也曾經為許多人帶來了甜蜜的童年回憶嗎?再說,要從跑四十多公里改為跑220公里,很多朋友可能會吃不消的。即便只跑四十多公里,也必須戴著盔甲、提著長槍、再扛著重重的盾牌,太辛苦了!(馬拉松賽跑是一項從西元1896年才開始的近代的活動。)
大流士初征希臘失敗之後,就念念不忘地籌備一次動員全波斯軍力的遠征。可是後來的埃及地區叛亂,延宕了這個計畫,而且在準備出征埃及時,他就飲恨黃泉了。
大流士的繼任者Xerxes,也是一位有雄心的征服者。他在弭平埃及的叛亂之後,開始著手遠征希臘。在出征前,他為陸軍建了一座跨越海峽的橋樑,並為海軍在愛琴海北岸開鑿了一條貫穿海岬的運河。他於480 AD親率波斯陸軍,從土耳其半島近愛琴海的中部集合出發,北上越過海峽,橫過愛琴海的北部沿海地區,到達希臘半島以北的馬其頓(Macedon)地區。波斯海軍則伴隨著陸軍,遵循類似路線前進。至於波斯的陸軍軍力,古代的估計大多在百萬以上,不過近代的史學家,比較相信是在五十萬左右。而波斯的海軍軍力,古今的歧見就比較小,大約是在一千艘船左右。即使是比較保守的估計,這樣的兵力對希臘諸城邦來說,還是有如泰山壓頂。
(行雲提供)
希臘的許多城邦看見大勢不可為,多半選擇中立、或是親波斯。只有在雅典和斯巴達附近的一些城邦,組成聯軍來抵擋波斯大軍。這些希臘聯軍的策略,是在一處叫做Thermopylae的濱海狹灘布陣,來阻擋波斯陸軍的前進路線。同時,在一處叫做Cape Artemisia的海灣,阻擋波斯的海軍。在Thermopylae的戰事,起初相當如希臘方所預期。可是抵擋了幾天以後,有一名希臘方面的叛徒,密告波斯軍隊一條山路,讓波斯軍隊迂迴至希臘聯軍的側背。希臘聯軍的統帥(斯巴達的國王Leonidas)知道大勢已去之後,先撤離大部份的希臘聯軍,然後親自與一千多名來自三個城邦的戰士殿後死守,以掩護大軍的撤退。這一千多名勇士,後來英勇阻敵,全被波斯殲滅,可是也保全了希臘陸軍的實力,寫下了波希戰史上可歌可泣的另外一章。
(行雲提供)
希臘聯軍在Cape Artemisia的海戰,較在Thermopylae的陸戰,來得順利一些。希臘海軍摧毀了不少波斯的戰船,可是自身也有不少的損傷。此時Thermopylae的失守,讓Cape Artemisia的海戰失去了意義。於是希臘聯軍,將船隊撤至雅典偏西的Salamis海灣,作為第二道防禦點。
希臘陸軍在Thermopylae失守之後,退至斯巴達及其他幾個城邦所在的Peloponnese半島,以「哥林多地峽」(Corinthian Isthmus)為第二道防線。於是希臘世界,除了這個半島之外,全部暴露在波斯軍隊的勢力之下,包括雅典城在內。此後波斯軍隊到處摧枯拉朽,如入無人之境,連雅典衛城(Acropolis)上的古老神殿,也被破壞殆盡,整個希臘世界,已經危在旦夕了。(我們今天所見到雅典衛城上的「古蹟」,都是波希戰後再新建的。)順便提一下:「哥林多地峽」的「哥林多」,和新約聖經裡面「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裡面的「哥林多」,是指同一個地方。
(行雲提供)
哥林多地峽的易守難攻,讓波斯方面瞭解到:要迅速結束希臘之征並不容易。唯一的可能性,是以波斯海軍由希臘陸軍的側背登陸。可是希臘海軍的存在,是這個戰略的最大障礙。希臘方面也完全明瞭這個情況,因此雙方海軍求戰之心皆殷,Salamis海戰也就一觸即發。
或許是波斯方面的求戰心切,讓希臘海軍成功地將波斯船隊誘入Salamis海灣。在空間不大的海灣裡面,波斯戰船的較大體型,反而成為一個缺點。於是,希臘戰船趁機發動攻擊,在一場鏊戰中,摧毀了至少200艘波斯戰船,讓波斯海軍的元氣大傷,再也不是希臘海軍的壓頂威脅了。
(行雲提供)
在Salamis海戰之後,波斯國王Xerxes眼看速戰速決已無可能,於是自行先回波斯本土,而留下部分軍隊,來完成征服希臘的任務,可是戰情已然主客易位。次年,希臘陸軍在Plataea大敗波斯陸軍,希臘海軍更追隨波斯海軍東渡愛琴海、在土耳其半島沿岸的Mycale大敗波斯海軍。從此,波斯的軍隊就不曾再越過愛琴海。有趣的是:Mycale離當初波斯海軍遠征的會師出發地點,相去不遠。
Salamis海戰,將希臘世界從搖搖欲墜之際拯救過來。不僅讓希臘文化得以在往後的數百年中,為人類文明創造出極度輝煌的黃金時期,也讓源自西亞的政治勢力,直到兩千年後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才得以再度伸入歐洲。所以,它不愧為決定歷史的一場重要戰役。
我在遊歷雅典衛城時,曾經登高遙望Salamis海灣,回想當年波斯軍隊也曾於摧毀衛城古蹟之後,在此瞭望希臘的戰船。而希臘戰船上的雅典戰士,也曾痛心地遙望自己的家園、在戰火中化為灰燼。人類的毀壞性活動,何時方休?@#
(行雲提供)
(點閱【愛琴海之旅】系列文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