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中華傳統音樂賞析與審美(上) | 蘇軾 | 德音雅樂 | 大紀元 - https://goo.gl/VCztG5
淺論中華傳統音樂賞析與審美(上)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20日, 2017
明文徵明《仿趙伯驌後赤壁圖》卷(局部)描繪蘇軾與友人遊赤壁的情景,絹本,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中國有史以來一直很重視音樂的教育,上古時期的舜帝就命樂官夔用音樂來教導孩子。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尚書·堯典》
音樂教育是過去君子的六藝之一,可使人培養良好德行,歷代帝王將相、士人普遍都有良好的音樂修養。
漢 劉向 《說苑‧修文》
「樂之動於內, 使人易道而好良;樂之動於外, 使人溫恭而文雅。」
聆聽德音雅樂可以使人內心平和,昇華人的道德修養,過去聖人做的樂即是效法天地造化萬物之道,順應宇宙的真理,所以本身帶有強大的力量。在上古舜帝在位時期三苗部族興兵作亂,舜帝因此率軍討伐,在戰陣中演奏《韶》樂三日三夜,這優美的天籟之聲讓三苗部族的戾氣被化解於無形,紛紛丟盔棄甲,前來歸順,臣服舜帝。
漢朝建立之初,魯城居民謹守項羽節義,不願投降。漢高祖劉邦為之大怒,親率數十萬大軍征伐,在眾將士準備攻城之際,突然間聽到的是一陣陣悠揚之弦歌。
魯國是至聖先師孔子的故居,保留了上古時期的德音雅樂,這天籟之音讓充滿殺戮之氣的漢軍聽得入神,戰志全消。劉邦只得遣使告知魯人:天下歸漢,項氏已滅,且日後將以魯公之禮葬項羽封項伯等人為列侯,至此魯人才開城出降,強如漢軍也得服於先聖之樂教。
至於如何賞析中國傳統的德音雅樂呢?首先要了解中國傳統音樂的特性:
重意及韻的表現
中國的音樂如同其他繪畫、雕塑……等藝術,普遍不看重技巧,中國歷史上僅有官設的音樂機構,學校教育方面則是以儒家的傳統教育為主流,並無現代西方形式的專業音樂教育及學院,中國傳統音樂注重內在表現,重在演奏者的「意」。
《説文解字》:意,志也,從心察言而知意也。「意」體現在演奏者的人生閱歷及對生命、宇宙的體悟上,通常以語言、文字、歌舞、樂器表現,目的在說明自己的心境。
中國音樂通常是個人獨奏,或與三、五好友彼此吟歌作樂,抒發己志。而歌舞、音樂、詩詞這三種主要作品往往是在某種聲音或是事件的交織下而產生。
唐 張繼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朝詩人張繼為了逃避戰亂,路過蘇州見此景有感而發而做此詩:黯淡的月光,伴隨著烏鴉的哀啼、冰冷的風霜,看著寂寥的江邊楓樹,漁家的火光,在這樣孤單而悲傷的深夜,忽然一陣鐘響!這樣的景象和突如其來的聲響,使得整個環境越發顯得空曠、淒涼和悲楚…… 餘韻帶給我們無盡的想像。
《説文解字》
「韻,和也。柔和悅耳的聲音,風度,味道。」
古人們以意及韻賦予了詩歌生命,從詩中的文字描述可以想像當時的場景的韻味,這一切也體現在中國樂器的演奏中:很少以一個音直直的奏出,都是以「韻」來體現。
中國樂器的古琴、琵琶……等樂器的虛音,體現出空靈、留白的美感,這是在西方音樂中很難見到的。韓娥唱歌體現的餘音三日不絕的狀態,就是指當時生命律動的型態深深烙印在人心中,餘音不絕,韻味無窮。
九霄環佩,伏羲式,唐代名琴。(CharlieHuang/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意識清楚、正念而作
中國音樂重視的是作者感性的一面,隨時隨地都可能觸景生情,隨之作詩、吟歌、起舞,表達自己的心情意志,然而這歌與舞並非放縱而行,不是為了表現情感本身,為了歌舞而歌舞,而是在頭腦清醒,正念下而做。
漢 劉安《淮南鴻烈》
故不得已而歌者,不事為悲 。不得已而舞者,不矜為麗。歌舞而不事為悲麗者,皆無有根心者。
「悲」、「麗」分別指歌及舞,古時以歌悲為美,悲有動聽的意涵。根心意思為本意。
宋朝時期,蘇軾與好友同遊蘇州登金山,此時正值中秋佳節,見皎潔的月光、四周風景如詩、如畫,心中有著無限感慨,便請好友唱其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唱完後蘇軾為之起舞。
蘇軾像,元·趙孟頫繪。(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東坡公昔與客遊金山,適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無際,加江流傾湧,俄月色如晝。遂共登金山山頂之妙高臺,命綯歌其《水調歌頭》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歌罷,坡為起舞,而顧問曰:「此便是神仙矣。」 (宋 蔡絛《鐵圍山叢談》)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水調歌頭》表達了蘇軾憂國憂民的情感及豁達的胸懷,中國歷代被稱為大師的文人們通常有很深的道德修養,即使被貶在外仍心想著黎民百姓,想著皇帝是否被小人蒙蔽。烏台詩案後蘇軾被貶官至黃州, 一日宋神宗讀其作《水調歌頭》心中感嘆:蘇軾心中仍是愛君,於是下詔返還。(未完,待續)@*#
此《文徵明仿趙伯驌後赤壁圖卷》 以蘇軾(1037-1101)《後赤壁賦》為文本,描繪蘇軾與二友人復游赤壁、登絕壁等情節,充滿著浪漫的情調。用色明麗通透,人物線條簡樸,山石堆疊繁密,設色接近趙孟俯(1254-1322)文人青綠傳統。卷後文嘉(1501-1583)題識敘述此畫由來,為使吳中士人不會因不願把家藏趙伯驌(約1123-1182)《後赤壁賦》獻給當權者嚴嵩(1480-1567)之子世蕃(?-1565)而獲罪,故為友人重新臨寫一卷。此卷筆墨精謹,展現文氏深厚的仿古功力。
文徵明(1470.11.28日-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8yppx6.html
明《文徵明仿趙伯驌後赤壁圖卷》欣賞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dEoLq5
【展訊】古畫動漫:明文徵明仿趙伯驌後赤壁圖
資訊轉載/國立故宮博物院
展 期:2012/07/17 ~ 2013/01/16
地 點:國立故宮博物院 102陳列室
展覽網站 : http://www.npm.gov.tw/exh100/npm_anime/index_ch.html
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出作品〈明文徵明仿趙伯驌後赤壁圖〉,為明代文徵明七十九歲之力作。文徵明(1470~1559年),蘇州人,與唐寅、沈周、仇英合稱為明四家。當時蘇州一位士人收藏名家趙伯驌的〈後赤壁圖〉,官吏得知後欲強索獻給宰相嚴嵩的兒子。收藏者不願配合,文徵明因而畫了此卷相贈,以勸他不要為畫惹禍。本卷以蘇軾〈後赤壁賦〉為文本,分八段描繪蘇軾與兩位友人攜酒復遊赤壁之景,人物線條簡樸,山石堆疊緊湊。全幅淺青綠設色,雖說仿趙伯驌,但顏料下的透明與層次感,更接近趙孟頫的青綠山水。
自民國100年起,國立故宮博物院陸續推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等六系列故宮書畫之高解析動畫,以無接縫熔接技術將四台高解析投影機,組成仿書畫長卷之長形光牆,讓觀眾置身8公尺寬的科技畫境中,體驗中國長卷繪畫之意境。此展覽精選院藏六組書畫名品,包含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清徐揚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明仇英漢宮春曉、明文徵明仿趙伯驌後赤壁圖、明人畫出警圖、入蹕圖、清院本十二月令圖。由史料為發想之基礎,以忠於原作的動畫展演六件典藏作品的精彩片段。
*************************************
本卷畫於西元一五四八年,因為蘇州有人收藏趙伯驌(後赤壁圖),官吏索取獻給嚴嵩之子世蕃,而主人不願給,文徵明勸主人不要因此惹禍,就為他畫了這一卷。畫題說是仿自趙伯駒,然而畫中色調的處理,青綠的鋪陳,濃而不膩,已然是元代以後文人青綠山水的畫法。山石的結構與堆疊,也非拘泥於裝飾性的幾何狀,尤其是樹幹樹枝,如松柏的糾曲,點葉繁密濃重,由筆法看來,全是文徵明自己的本色。
文徵明(西元一四七○至一五五九年),江蘇長洲人,初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更字徵仲,號停雲生,衡山居士。畫師沈周,書畫雙絕,為明四大家之一。因其享年甚高,故傳世畫蹟頗多。 此圖作於嘉靖戊申(一五四八),時徵明七十九歲。據文嘉跋:吳中士人家藏有趙伯驌後赤壁圖,吏員欲取之以獻時宰嚴嵩之子世蕃,而主人吝與。徵明語之曰:「豈可以此物賈禍,吾當為之重寫,或能存其髣髴。」因為是卷。
戊申(一五四八)七月既望,仿宋趙伯驌後赤壁賦卷。據仲子文嘉跋:先是吳中士人家藏有趙伯驌後赤壁圖,吏員欲取之以獻時宰嚴嵩之子世蕃,而主人吝與。徵明語之曰:「豈可以此物賈禍,吾當為之重寫,或能存其髣髴」。因為是卷。細審文嘉跋甚好,語當可靠。又有赤壁賦圖卷,章法與此略同,而筆墨視此較為精警。戊申、徵明七十九歲。
《前赤壁賦》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于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依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翻譯為白話文: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蕩著船兒,在赤壁的下游遊覽。清涼的風徐徐吹來,水面上不興波浪。我端起酒杯勸客人們喝酒,朗誦著“明月”的詩歌,高唱“窈窕”的篇章。一會兒,月亮從東山升起,在鬥宿和牛宿之間逗留不前。濛濛的水氣籠罩江面,江水泛的光和天空連成一片。任憑小船漂向何處,越過茫茫無邊的江面。放眼江面是何等之浩瀚啊,船兒象淩空乘風而行,不知將要飛向何方;我們輕快地飄起,像脫離塵世無牽無掛,飛升到仙境恍如神仙。 這時,酒喝得十分歡暢,我敲著船唱起歌來,歌詞說:“桂木做的棹啊蘭木的搖槳,劃開清澈透淨的江水,馳向江面浮動著的月光。我的思緒悠遊茫然,猶盼著美人啊!能等在天涯的那一方。”客人中有會吹洞簫的,隨著歌聲起而伴奏。那洞簫聲嗚嗚地響,似幽怨,如思慕,像抽泣,也傾訴;吹完之後,餘音繚繞,像極細長的絲線綿延不斷。使潛藏在深淵裡蛟龍跳起舞來了,使孤獨小船上的寡婦也不由哭泣了起來。 我頓時臉色驟變,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著,問客人說:“為什麼簫聲這樣悲涼呢?”客人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操的詩句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互相環繞,草木茂盛蒼翠,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敗的地方嗎?當他佔領荊州,攻下江陵,順著長江東進的時候,戰船連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對長江飲酒,橫握長矛吟詩,本是蓋世的英雄,如今在哪裡呢?何況我和您在江中小洲上漁獵,和魚蝦做伴侶,與麋鹿交朋友,駕御這一片似葉子的小船,拿粗製的酒杯相互勸酒。好比蜉蝣一樣,將短暫的生命寄放於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裏的一顆米栗。既浩歎我們的生命如此短促,卻又羡慕長江的無窮無盡。冀望挽著神仙飛天遨遊,和明月一樣能永世長存。明知道這種想法不切實際且何能輕易實現的,只好把感慨寄託於曲調之中,迎合於悲涼的秋風中便吹奏出來了。” 我對客人說:“您瞭解那江水和月亮嗎?江水總是這樣不停地流去,但始終並沒有消失。月亮有時圓有時缺,但最終沒有消失或增長。原來,如果從變化的一面去看它,那麼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功夫都不曾保有過原狀。從不變的那一面去看,則事物和我們都是無窮盡的,何須羡慕什麼呢?再說,天地之間,事物都各有主宰,如果不是我自己擁有的東西,縱然是一絲一毫也不敢不能取用。只江上的清風及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它就成其為聲音,眼睛看到它即能辨識其顏色;取用它們沒有人會禁止,享用它們也永遠不至於枯竭。這是大自然無窮的寶藏,您和我都可以共同享用的。” 客人高興地笑了,於是洗了酒杯,重新斟酒再喝。菜餚和果品都吃完了,空杯空盤雜亂地擺放著。我和客人們都互相靠在船裡睡著了,不知不覺地東方已經發白了。
《後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 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鬥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於是攜酒與魚,複 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複 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 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 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 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 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翻譯為白話文: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板。這時霜露已經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瞧看,心裏十分快樂;於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 過了一會兒,我嘆惜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麼好好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實為應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來到赤壁的下游遊覽。長江的流水發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卻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遊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岩,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虯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麼個極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刮起,波浪洶湧。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裏令人畏懼,不宜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憑它能漂流到哪里就在那裏停泊。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靜得很。 正好有一隻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 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方,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遊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語。“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經過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麼地方。
楚辭/前後赤壁賦(附白話文)/歷史有真相 - 老仔仔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3TF3Yz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