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苗栗縣南庄鄉田美村153號
電話: 宮037-823561
主祀神明: 三官大帝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永和宮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負責人: 陳國康

2017-12-03_095523  


 

護廟神救援
台灣潮濕多雨,老廟保存不易,再加上地方對歷史建築的認識不足,覺得舊了就是不好,要拆除重建。永和宮為了徹底解決漏水問題,原本決定10月5日重建,引起外界關注,最後在文史工作者和政府的介入,及廟方配合下,老廟總算保住了,從9月8日發難到9月30日重建委員會解散,有人說這是最短時間內護廟成功的案例,簡直是三官大帝顯神蹟。
永和宮是田美與獅山的信仰中心,因為長年滲水,重建的計畫在討論了10多年後,總算在今年有了實際的行動。9月初,永和宮外拉起了告知村民重建訊息的紅布條,卻意外的打亂了重建計畫。
[文化工作者
古少騏]
就有一天晚上我看到朋友的臉書上,他就貼一張相片說,南庄田美永和宮要拆了。上面掛的布條就是10月5日要拆。結果當天晚上我就先貼出來這個消息,貼出來以後,就很多人很關心,大家就一直傳一直傳一直發出去。
訊息傳出,第二天就引起相當大的迴響,新竹古少騏老師與湳燙大師陳世仁,木也建築學堂老師徐逸鴻和桃園鄉土學友會老師姚其中,分別專程從新竹、台北南下,給了廟方許多的專業建議。
[桃園鄉土學友會 老師
姚其中]
這座廟要拆,是12天(前)得到訊息,那我們不知道受到什麼樣的感應,剛好那天有很多人有空,第一個我有空,第二個徐逸鴻老師有空,一個陳世宏老師有空,他們有他不同的專業,那三個老師都有空,還有古少騏老師有空,我們來跟廟方提供一些我們的專業的文史的意見。
對於廟堂的剪黏、泥塑與交趾陶,具有這三項傳統匠藝專長的陳世仁老師相當讚嘆,鑽研古蹟建築的徐逸鴻老師也表示,難得永和宮保留了完整的木造結構,拆掉真的可惜了。
留存價值我是看不懂啦,就是沒什麼錢,我們叫說,欸,這這個粉刷給它乾淨,比較看了好看。
牆面上,拜亭的彩繪,都是水漬和斑駁的痕跡,這些在專家學者眼中的寶,廟方卻不以為然。去年,廟方要重新粉刷,差點連李登勝的彩繪就不保。永和宮的主委說,文化價值我不懂啦,但捨不得讓庇佑地方的神祇住在逢雨必漏的老廟,才會想蓋新廟。
[永和宮 主委
張金田]
我沒有這樣的感覺,我認為說,像你說,你說圖,你說文物來說,我沒讀書來說,多少也讀過歷史嘛,以要受到保留的圖來說,是要有多少年之久,有一個價值,你說像那兩幅圖,才幾十年東西而已啊。
永和宮雖然追溯起來有百年的歷史,但建築本身只有60多年,重建的消息一出,出現拆和留的兩派意見。
[永和宮 常務監事
徐運金]
我們村子裡有兩個不同的聲音,一個聲音是說這個廟這麼舊了,敲掉蓋新的,因為在我的有生之年要將這個廟,從地上蓋起來,就像皇宮一樣,這有一派。還有一個聲音是說,要蓋廟也沒有這麼簡單,你如果蓋廟,要蓋在後面有兩層樓,要怎麼上去呢,大家到底要拜下面還是上面呢。
[田美村民]
粉粉的那個牆啊,根本就沒有用,所以你說那個文物要保留,時間久了牆壁也粉粉的,如果沒用也是(保留不住)。
[田美村民]
那又鋪磁磚的,老人家一走,滑一下就跌倒,(它整修了好幾次),對,整修了好幾次,不過,上次整修民國70年啦,對啊,整修好,結果還是漏水啊,修不好,因為它水泥接縫處全部都爛掉了。
[田美村民]
以前的人出錢來(建廟),現在又被人拆掉,你覺得如何?以前人啊,以前的人,那些人,(以前的人比較珍惜東西,會捨不得),哪有需要說怎麼樣,又不是說壞得很厲害了,或是怎麼了,要重建,也沒有問大家的(意見),忽然就想到要來蓋廟,哪有什麼需要。
面對在地不同的意見,廟方解釋除了漏水問題,再加上緊鄰大馬路,大車來來往往,村子裡都是70歲、80歲以上的老人家,容易發生危險,因此決定蓋新廟,並認為原是美事一樁,卻無端被「外人」介入,搞得地方上不平靜。
[永和宮 主委
張金田]
晚上來說,哪有好(睡),像電話,不是這打來就是那打來,又錢又怎麼樣,要怎麼處理還是很困難,本來兩村的村民,和和氣氣要來蓋廟,演變成現在來說,變成兩方對立這樣,你想是不是,真的給我們的困擾也很多,我說真的。
所以我們沒有立場,沒有預設立場,你要拆掉給我們重蓋,我們重蓋 你若是不能重蓋的時候,最起碼,唯一的就是交通問題要改善啊,解決要改善啊。
9月10日,苗栗縣文化局文化資產審查委員會來到永和宮初步勘查,表示只要廟方提出文資申請,符合資格就會協助修繕。
[苗栗縣文化觀光局 局長
林彥甫]
等到它具有這個,不管是古蹟或是歷史建築的位階的時候,我們就能夠來繼續來提報相關的計畫,來向中央單位來積極爭取預算補助。
9月12日,客委會副主委楊長鎮也到現場,表達希望延續保存客家地區的文化立場,但也尊重地方自主。
[客委會 副主委
楊長鎮]
我們客委會沒資格,我們也沒有打算要強迫你們接受,因為這是我們地方上大家的廟,有保存,我們站在客家文化行政單位,我們很高興,不保存大家不願意保存的時候,我們雖然覺得很遺憾,但是你還是必須尊重,地方的父老,對自己的主權的一個決定。
來自各方護廟的協助,對一直要保留老廟,卻孤掌難鳴的永和宮常務監事徐運金來說,有如神助。
[永和宮 常務監事
徐運金]
那個石碑,120年,120年,發現的叫做古物,這是我感覺,當然有古物,整個南庄鄉沒有古物啊,那我們這個古物就是我們的寶啊,我們當然要把它保存起來啊。
於是他積極的遊說重建委員會緩拆老廟,爭取保留。
[永和宮 常務監事
徐運金]
大前天,有開過委員會的會議,我們委員會的會議是決議,這間廟要保留下來,這是委員會的決議。
有了政府和民間保留古廟的共識,古少騏趕緊提報確認文資法定身分。
[文史工作者
古少騏]
楊副主委,楊長鎮,很有趣,他說一句話說,我不會強迫你們接受,要把廟留下來,你們自己決定,但是我就跟你們說,你們如果有文資身分之後,有這個文化資產的法定身分之後,客委會才有辦法撥錢下來整修,我是因為那次座談會之後,我看到地方人士,十分接受他的意見,我才有提報。
各位親愛的鄉親大家好,這是田美永和宮的宣傳車,今天傍晚6點,今天傍晚6點,在我們永和宮的廟埕前召開第一次的重建說明會。
就算文史工作者有心,政府也願意支持,不過地方事,還是要地方人來決定。9月18日廟方召集獅山、田美兩村的鄉親開村民大會,要村子裡的人自己決定廟要拆要留。
要保留的,要保留的就舉手。
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討論,最後以73票對3票通過保存永和宮的決議,但私下大家仍難免議論紛紛。
[贊成保留民眾
蕭富育]
這是有價值的古董,一定要保留下來,拆掉就沒有了 。
[反對保留民眾
李秀雄]
這就是修(過)的東西,保留10年或20年,還是3年、5年,你有辦法跟我保證(能維持)多久嗎,如果地震來,這個責任要誰揹。
獅山村的村長又帶我們來到廟裡,憂心的指著天上聖母身後,逢雨必漏的牆面說,這不拆掉要怎麼修?
[獅山村 村長
陳清增]
以前的老舊工法,是50、60年前的工法,那種比較落後,沒有像現在工法這麼好,難保說當我們要整建或是,或是改建,或是重建,難保說這些所謂的古蹟它會不會掉落。
[桃園鄉土學友會 老師
姚其中]
漏水喔,在台灣來講的話,幾乎每一棟建築都有漏水的問題,只要是老房子,不管是木結構的、水泥結構的,包括什麼,桃園機場,都會漏水啊,那你說桃園機場漏水,要把桃園機場打掉嗎?
對修繕的質疑,古少騏老師特地舉北埔的歷史建築忠恕堂的整修為例,要地方人士安心。
[文史工作者
古少騏]
看這個橫屋這邊,你看到這個相片裡面,橫屋已經完全倒塌了,這個正身左邊的屋簷,屋簷的瓦全部都掉下來了,看到裡面的木板,這個梁木都看得到,現在修好以後,全部都修得好好的,整個橫屋都蓋起來了,所以不管這個歷史建築它壞到什麼狀況,你只要它通過一個文化資產的身分認定以後,這些修整古蹟師傅,一定有辦法把它修整起來,那永和宮的情況比這個以前好多了,所以我認為這個,這個是不用擔心的。
永和宮,從要拆廟到保留,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重建會解散了,廟不拆了,也創下了有史以來在最短時間內保護老廟成功案例,有些人說,簡直是神蹟。
[桃園鄉土學友會 老師
姚其中]
對,對,對,我現在感覺還都不真實你知道嗎。
[文史工作者
古少騏]
我感覺一方面神明有保佑,真的有保佑,二方面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客委會 副主委
楊長鎮]
站在客家文化行政單位的立場,我們也感謝這兩村的鄉親,你們這次做了,大家這次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為以前大家都沒有這樣的觀念,你們開始有這樣的觀念,我是覺得說,這值得大家可以感到驕傲。
永和宮樹立地方文化資產保留的示範,但也凸顯了許多民眾對自身文化資產認識的不足,以致看輕,尤其是當代管者對自己守護的寶物一無所知,以「除舊布新」的概念來對待老建築,又如何累積歷史成為文化資產?這次所幸有文史工作者和政府的積極參與,古廟得以保留,但下一次呢?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蔡裕昌


 

超過百年的建築,一般才會被認定為古蹟,但如果不從幾十年開始累積,有哪來的百年、千年?最近苗栗有一樁老廟拆除的爭議,結局還不錯,有人還說簡直是神蹟,一起前往探究。先去了解這開庄第一廟,再看在地如何透過溝通,讓老廟留下來。這是苗栗南庄鄉田美村的永和宮,是南庄歷史最悠久的廟宇,1935年在地震中被夷為平地,1948年地方再發起重建,加上後續的修繕,留下了精美的雕花、泥塑、彩繪,而當時的年輕匠師,後來都成了大師級的人物。永和宮不但是信仰中心,也記錄了南庄開發的歷史,和地方產業的興衰,一起看看這座廟的建築美學。
田美是位在中港溪旁,隱身在山腳下的小聚落,村民大多是客家人,但可別小看這個客家庄,1950年代,煤礦業鼎盛時期,這裡的熱鬧程度可不輸當年的金瓜石和九份。
[永和宮 主委
張金田]
田美村一間戲院,獅山村那裡又一間戲院,兩個村、兩個戲院,你看,一般來說台灣省也找不到,當時,那晚上出來我有聽到什麼聲音,全部都是聽到他們喝酒,(划拳)翹頭六連那些聲音。
而今隨著產業沒落,年輕人出走,街上開始出現了賣老房子的廣告,村子裡唯一的加油站,空蕩蕩的,屋簷上的「便宜出售」,不知道掛了多久,仍乏人問津,默默的訴說村子的落寞。
這全部都70幾,全部70幾以上的,對啊,就只有我還沒70,這些全都70以上了。年輕人全部都出去外面工作,少部分的70、70幾,少部分的人70,70幾歲,全部都老人家。
農曆八月初ㄧ,田美、獅山的老人們照例來到永和宮上香。
我們本村的廟,我們就來上香,(你求什麼),我沒有求什麼,平安順利。
擺上供品,點上一炷清香拜拜後,有人就坐下來和鄰居聊聊天,或是靜靜聆聽誦經。
這時出現了一群人,嘰嘰喳喳,一進到廟裡像是發現稀世珍寶般的,拿著照相機猛拍,原來這些人都是為了永和宮而來,現場還有專業的史蹟導覽講師姚其中為大家細說從頭。
就是嘉慶25年,黃祈英來到了這個地方。
鼓不打不響,話不說不明,原來田美是整個南庄開發的起始點,據傳永和宮就是客家先民黃祈英,為了祈求跟隨他開墾的墾戶們平安順利,所創建的。
[永和宮 常務監事
徐運金]
南庄的開發史是由黃祈英開始,他來到這裡,和開發南庄賺了很多錢,很多錢之後,很多人跟著他來,那他就想說要弄一個信仰中心,要來保護這些人,因為以前有很多衝突,和原住民衝突,所以蓋了三官大帝的廟。
客家的廟,很多是三山國王廟,但是呢,在桃竹苗,反而三官大帝是主流
永和宮是南庄地區開庄第一廟,獅山老廟興建的時候,還是在這裡看日子的,可惜老廟在1935年的關刀山大地震時被夷為平地,因此確切興建的年份已經不可考,只能從傾倒的石碑推算。
[桃園鄉土學友會 老師
姚其中]
它可能原來的廟,在道光年間就有了,可能就是一個草創,小坪數,小尺寸的,後來有錢了,廟就會慢慢翻新變大,那我們看歷史上的這個有證據的是,1897年那個石碑,那個石碑是1897年重建的一個碑,那裡面的人黃家的名字出現了,黃允明出現了,就代表了1897年黃家來主導這間廟的重建。
地震時震垮的永和宮,卻一直要等到光復之後,煤礦業興起為田美獅山帶來了繁華,才有機會重建,才留下了現在我們難得一見的,純手工榫接的內殿屋頂。
[專業史蹟導覽員
姚其中]
全倒就要重建,那重建是在台灣光復以後,這邊的木材產業,這邊的煤礦產業,造成這邊的經濟的榮景,這樣一個小村庄有兩家戲院,可以想見,當時的那個繁榮狀況。那有錢了,那他們就蓋了我們現在看的第一階段,民國40年的永和宮。
而後永和宮再一次增修,留下精美的木雕、鑿花、泥塑、彩繪壁畫和剪黏,極具藝術價值。
[專業史蹟導覽員
姚其中]
民國68年第二階段的時候嫌這個廟的高度不夠氣派、宏偉,它就把屋頂的部分提高了三呎,那原來的柱子就不夠,不夠高了,那它就把這個柱子作成龍柱,作成磨石子的柱子。
三官大帝的泥塑神像和觀音石的盤龍石柱,都是當時的匠師現場製作雕刻的,可不是像現在許多的新興廟宇,都是買現成的拼湊而成的。
[永和宮 主委
張金田]
這個龍柱,這些都是在這裡現場雕刻,那三官大帝這些,三官大帝,五穀神農、文昌君這些,全部都是在這裡捏作的。
李登勝的落款,李登勝我們一看就知道是名家之作,因為李登勝是日本人的最愛,日本人在愛知縣有特別給他成立一個李登勝的美術館。
廟宇的彩繪是國畫大師李登勝的作品,而鰲魚、飛鳳雀替和對看獅的木雕鑿花,是出自大木師傅邱和順之手,大師們年輕時候的作品,如今成了地方上難得的文化資產。
[專業史蹟導覽員
姚其中]
這個廟主體是手工榫接的,那這座廟的木雕很精彩,泥塑很精彩,彩繪是是名師李登勝的作品,匾額是白崇禧的墨寶,還有它的這個隔扇門,是玻璃的,但是帶有那個,現代裝飾藝術風格的廟門,還有祂那神像的部分,的泥塑也是很精美的。
永和宮走過了百餘年,保留了各個年代廟宇建築的工法和技藝,不但是村民信仰中心,也記錄了地方墾拓的歷史和產業的興衰。而今老廟舊會漏水了可能要拆除重建,這些老古董可能就此消逝。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放羊的狼: 1011109南庄-田美煤礦 - https://goo.gl/euVLy3
永和宮位於田美村的中心地區,主祀三官大帝,即閩南語的三界公或客家話的三界爺,係指掌管天堂、地府、海洋三界的神明,民間認為分別是天官大帝-堯、地官大帝-舜,水官大帝-禹,而道教說法為天官大帝-紫微大帝,地官大帝-清虛大帝,水官大帝-洞陰大帝,永和宮另副祀神農大帝,文昌帝君、天上聖母、褒忠義民爺、城隍爺、福德正神、千里眼、順風耳、善才、龍女、長生祿位。
永和宮神像
永和宮內有明治30年(1897)之「永和宮建造捐題碑記」,記載捐題信士芳名,該宮歷經多次修建,成為今日三合院木造建築之格局。農曆正月15日上元是天官生日,需祭祀向上天祈福,中元節7月15日為地官生,則普度好兄弟,下元10月15日為水官生,做年尾戲感謝豐收。門額上的永和宮牌匾為白崇禧於民國四十年仲秋所題,他生於光緒19年(1893),最初與李宗仁加入孫中山的革命陣營,後來成為國民黨內桂系的骨幹,戰後擔任國防部長,民國55年在台北病逝,他也是著名作家白先勇之父,不過他信仰伊斯蘭教,在此道教廟宇見到其題字匾額有些奇怪。
---------------------------

永和宮位在苗124線頭南公路苗栗客運田美車站旁田美街肚。
日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創建寺廟,並做集會場所。
日昭和10年(西元1935年)大地震永和宮廟宇全倒。
民國37年農曆8月發起重建,重建完成後在民國42年農曆11月舉行慶祝落成福醮大典。
民國67年將廟宇修建升高,門前安置石刻龍柱,廟內亦加以整修,至民國70年完成,農曆11月8日舉行福醮酬神。
建有玉皇壇、三官壇、天師壇、北帝壇。
永和宮的對聯「永日麗中天喜今朝宮殿輝煌澤蔭萬象騰錦祉、和風條福地新欣此日海隅安靖情聯象庶獻葵城」,「永向名山象作橫屏奇格局、和連勝境獅參正面瑞朝宮」,「聖德配天海國慈航並濟、母儀稱后桑榆俎豆重光」,「義氣堅剛剛秉忠貞扶正義、民心勇敢敢行徑敵救良民」。
現任主任委員是陳國康。
來永和宮拜拜的以田美村獅山村的居民為主,約有100多戶。
每年農曆1月3日或4日演平安戲,日期依爐主決定,所以每年演戲的日期不一定相同。
每年農曆七月半中午會在外環道的萬善爺普渡,晚上則在永昌宮前普渡,由爐主主祭、副爐主及首事共同陪祭,也有很多鄉民準備牲品自動前來普渡。


「紫禁城系列」永和宮,青銅樂器奏響一首《永和宮詞》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88XMhe


 

a10f99fd-8997-4fa3-a6c7-a1cf5fbaa517imgWaterMark4DSCF970424320003e2c758c7da6bDSCF9704 (1)DSCF97064 (1)imgWaterMark (1)imgWaterMark (2)  2017-09-11_1530572017-09-11_1531082017-09-11_1531282017-09-11_1531342017-09-11_1531432017-09-11_1531542017-09-11_1532012017-09-11_1532112017-09-11_1532192017-09-11_153238  


 

(8) 古少騏 - 古少騏更新了她的封面相片。 - https://goo.gl/fZVkv7

2017-09-11_1510502017-09-11_1511012017-09-11_1513372017-09-11_1514012017-09-11_151429a10f99fd-8997-4fa3-a6c7-a1cf5fbaa517imgWaterMark4DSCF970424320003e2c758c7da6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