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醫院人事鬥爭+王瑞慧董座連拔主委、院長+「小藍人」長庚急診醫師強烈反彈、集體離職,以年輕世代為主軸的改革風潮,大膽向高層權威挑戰+五六十名身穿急診藍色制服的醫師,平均年齡約三十多歲,訴求醫療人權,要求被尊重,反對醫療管理至上的醫院經營理念+醫界離職風暴,極可能是台灣醫療品質崩壞前兆。林口長庚為亞洲最大規模醫院,急診人數位居全國之冠,如果連長庚都出問題,意味長期以來,台灣醫界以效率、營利為重的醫院經營原則,遭受年輕世代醫師們的反撲/李石增驚爆生命受威脅 證實發布「不自殺聲明」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1NmZi6
林口長庚,前年醫務收入有4.57億元,但非醫務的收入,卻高達7.39億元 https://youtu.be/yk2CUjbyyQY
台灣醫界怪現象! 美食街成醫院金雞母 林口長庚非醫務收入 一年進帳7.39億元 https://goo.gl/B3ePrz
台塑大樓都更價值高 估翻漲上看742億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台塑企業繼3日買下北市內湖區台北企業總部園區3棟大樓後,包括台塑、南亞台化及福懋今委託台塑建設都更及興建現有辦公大樓。整個台塑大樓都更後價值估翻漲到近新台幣742億元。
台塑企業四大公司─台塑、南亞、台化及福懋等均於去年12月中的董事會決議通過,出具「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同意書」予台塑建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並委由台塑建設向北市府申辦台塑大樓都更案的相關計畫程序,今天正式簽訂「委託興建及都市更新實施契約書」。
由於這四大公司均採取自地委建方式參與台塑大樓都更案,並負擔更新成本分回100%權利價值選配房屋和車位,經商仲估價師計算更新前的權利價值合計約230億4553萬元,更新後權利價值為434億3150萬元,翻漲88.46%。
台塑建設表示,整個敦化北路台塑大樓共有57位地主,其中台塑企業這四家公司持分共占58.55%,分別是台塑占18.97%、南亞和台化均為18.36%、福懋為2.86%。
依台塑企業這四家公司參與台塑大樓都更後的權利價值434億3150萬元,推算整棟大樓都更後的權利價值可高達741億7847萬元。
台塑建設表示,已於今年3月30日將大樓都更案的事業計畫和權利變更計畫送交北市府審查,預計2020年底才能完成,最快2021年取得建築執照,整個工程期間4年,2025年中可取得使用執照。
依台塑企業的規劃,台塑大樓土地占6380坪,未來要興建2棟A級商辦大樓和1棟高級住宅大樓,全部樓地板面積5.4萬坪,其中2棟商辦大樓占面積84%,高級住宅大樓占16%,而高級住宅大樓格局為72坪和200多坪為主。
台塑建設表示,已於今年3月30日將大樓都更案的事業計畫和權利變更計畫送交北市府審查。 圖 : 翻攝自101房仲網
數十億利益恐成肥肉引各方覬覦 企業家族憂醫療財團法人「大權旁落」
遠東徐旭東家族透過家族捐贈醫院、私校與公益基金會,對集團企業的財務槓桿,比台塑、新光集團還要高出甚多。圖為亞東醫院。(圖片來源:Swimjay228@wikipedia-CC BY 4.0)
台灣財團法人醫院「控股化」問題嚴重,衛福部準備透過《醫療法》修法,限制企業家族捐贈醫療財團法人,擔任企業董監事,相關規定已經讓相關企業家族大為緊張。
據了解,遠東集團目前家族捐贈財團法人,持有集團企業股權比率最高,以遠東新(遠紡)為例,亞東技術學院、徐元智醫藥基金會、徐元智紀念基金會、元智大學合計持股比率高達14.36%,比集團負責人徐旭東個人持股1.71%還要高出甚多,未來《醫療法》若大幅限縮家族企業對捐贈醫院的董事會席次,恐間接弱化台塑王家與遠東徐旭東家族,對集團企業的控制能力。
長庚醫院爆發急診室風波,衛福部在外界壓力下,對長庚醫院痛下重手,台塑「三娘」李寶珠當時邀請長庚出身、並且在2000年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搭檔競選的張昭雄,出任長庚改革小組召集人,沒想到張昭雄因為與台塑三房理念不合請辭,長庚醫院於去年12月5日補選一席董事,王家三房在長庚董事會,可以掌握董事席次,從原本的8席降為7席。
長庚也回應衛福部要求,通過即日起辭去台塑、台化及台塑化各一席董事,表明長庚不介入企業經營的態度。不過,台塑長庚醫院被衛福部「整頓」,其他家族企業看在眼裡,都覺得唇亡齒寒。
王家憂對董事會控制力弱化
32億大餅恐引外界覬覦
據了解,張昭雄過去與親民黨關係密切,這次董事會補選,台塑王文淵體系支持的李鴻鈞,擊敗了長庚董事長王瑞慧提名前門諾醫院院長黃勝雄,已經讓台塑三房意識到,未來長庚董事會可能會有政治勢力介入,長庚的聲明稿因此特別提到,期待李鴻鈞能延伸民意代表服務民眾精神,一本專業指導長庚擴展社會公益和醫療服務,「不要帶入任何政治色彩。」
根據親近台塑三房的人士轉述,長庚醫院每年的股利收入高達162億元,這麼大的一塊大餅,未來如果適用《醫療法》非醫療收入強制提撥各10%,用在「教學研究」與「社會救濟」,未來每年相關支出就高達32億元,台塑王家對長庚醫院董事會的控制權如果弱化,未來這塊大餅恐將成為各界覬覦的「肥肉」。
王永慶當年響應政策成立長庚
醫療法修法恐違反信賴保護原則
據了解,台灣在70年代為鼓勵私人企業投資醫療機構,提供「免營所稅」誘因,當時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率先響應成立長庚醫院,長庚醫院獲利後,將資金投資在台塑集團股票,衛福部歷年來都未表達反對之意,如今,卻準備透過《醫療法》修法,大幅限制醫療財團法人董監事席次分配,並且限制醫療財團法人不得擔任轉投資企業之董監事,已經有違反《行政程序法》「信賴保護」原則之虞。
尤其是新光、國泰、亞東等醫療財團醫院,更覺得這次《醫療法》修法,是「天外飛來的橫禍」,他們擔心《醫療法》限制家族企業與捐助醫院之間交叉投資,與董監事相互指派,可能會弱化企業集團的控股。
據了解,台塑集團雖然是修法的最大苦主,但台塑二房、三房與王文淵體系,對於台塑四寶等公司持股畢竟仍有一定比率,因此,《醫療法》修法還不至於傷到台塑王家對台塑集團的經營權。
醫院、私校持股比例高
醫療法修法遠東集團恐成最大苦主
不過,遠東徐旭東家族透過家族捐贈醫院、私校與公益基金會,對集團企業的財務槓桿,比台塑、新光集團還要高出甚多,以遠東新(遠紡)為例,前10大股東,除了第一大股東亞泥23.77%持股後, 亞東技術學院、徐元智醫藥基金會(亞東醫院)、徐元智紀念基金會、元智大學,分別是遠東新第二到第五大股東,合計持股比率高達14.36%,比徐旭東個人持股1.71%還要高。
同樣地,遠東集團其他企業,包括亞泥、遠百等,同樣是由集團企業與集團捐助醫院、私校所轉投資控股,排除掉遠東新與遠百對亞泥股權後,亞東醫院、元智大學合計6.81%持股,也比徐旭東家族的裕元投資股權1.29%股權要高出許多。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新光醫院身上,新光集團的新光紡織,最大股東雖然是新光合纖(持股比率9.46%),但新光醫院持股8.71%高居第二大股東;新光醫院對新光保全持股比率達4.22%,股權僅次於日商GM投資株式會社(9.23%)與吳東進(5.41%)。
據了解,國內捐贈醫療財團法人的企業家族,對於衛福部在長庚急診室事件後,準備透過《醫療法》修法,把手伸進醫院董事會,都非常擔心。
質疑公益監察人制度
醫界憂衛福部恐面臨關說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日前在一場《醫療法》座談會上,就對公益監察人與勞工董事部分表達擔憂,吳明彥表示,私立學校與醫院同樣是財團法人,公益監察人制度目前《私校法》已有訂定,但如果這項制度這麼好,為何公立醫院不優先適用?
吳明彥同時質疑,《私校法》對於董事長任期,並沒有連任的限制,目前包括《人團法》與研議中的《財團法人法》,對董事長任期也沒有予以限制,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如果真的人謀不臧,主管機關衛福部大可以撤銷董事資格,甚至勒令解散,「公益監察人好歹要懂醫療,不能隨便派阿貓、阿狗說要來監督,日後規定倉促上路,衛福部一定會面臨立委關說,因為這是由衛福部指派的。」
舉例育兒百寶箱、食藥署實驗室
醫師質疑衛福部監督能力
事實上,醫界對於衛福部透過行政手段,介入醫療財團法人,並非全然贊成,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就多次質疑,衛福部自己端出的政策,包括前瞻基礎建設的育兒百寶箱與食藥署的50億元國家級實驗室,都不乏肉桶政治成分,實在沒有資格對於經營績效較好的私立財團法人醫院下指導棋。
長庚剉咧等? 恐須上繳32億所得稅
分享長庚剉咧等? 恐須上繳32億所得稅到Facebook 分享長庚剉咧等? 恐須上繳32億所得稅到Line 分享長庚剉咧等? 恐須上繳32億所得稅到Google+
「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案」,長庚最高恐須繳32億所得稅。圖為林口長庚。(資料照,記者鄭淑婷攝)
2018-01-23 11:3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立法院18日三讀通過「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案」,過去「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團體股利淨額,不計入所得額課稅」的規定已修改,企業所捐贈的醫院和私校股息收入,必須有80%使用在創設目的相關用途,才能完全免稅,若未達到80%,則應繳納20%營利事業所得稅,如此一來長庚每年162億元的股利收入,假如沒有達標,所得稅恐須繳交6.5億至32億元。
據《風傳媒》報導,長庚去年發生急診室集體請辭風波後,讓外界發現財團藉由捐錢給醫療財團法人,長期累積可觀股利,卻不願把收入拿來提升醫療環境。為了處理這種醫院和私校的問題,所得稅修正案可以說出現了「長庚條款」。
在「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中,就規定了收入總額1億元以上者,須有80%股利用於創設目的;收入總額在5000萬元以上未達1億元,則必須投入70%;低於5000萬者則是60%
財政部官員舉例,假如一間醫療財團法人股利100億元,那麼每年用在創設目的的費用,就要高於80億元,如此一來才能免稅,否則就必須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大概要多繳4億到20億的稅金。而絕大部分的財團法人醫院和私校,都適用於80%的股利門檻。
報導中指出,對台塑王家各房在這項稅改中的遭遇大不同,例如王永在體系的王文淵、王文潮兄弟,享受到了節稅優惠,王文淵2017年股利約12.29億,未來可節稅2億元左右。但主要透過長庚醫院、明志科大控股的王永慶三房子女,則面臨20%營所稅的衝擊,以及往後《醫療法》修改,讓家族董事席次大量減少。
事實上,《醫療法》未來修改方向,將明訂醫療法人董監事,不得由配偶或三等親內的親屬擔任,並禁止企業捐助醫療財團法人擔任企業董事,也規定醫院必須把非醫療收入的10%,提撥給社會救濟和教學研究。
而除了長庚以外,新光、遠東、國泰、大同等企業的財團法人,往後的稅額都會暴增,亞東醫院和亞東技術學院,都面臨須繳交好幾千萬營所稅的狀況。報導指出,長庚發生急診室事件後,讓《所得稅法》與《醫療法》紛紛修改,傳出遠東徐旭東家族、新光吳家都對台塑王家相當不滿。
報導指稱,新光集團負責人吳東進,就曾透露「為什麼只有一個人做錯事,其他人都要跟著挨30大板?」徐旭東更傳出為這些事,主動向台塑王家表達不滿之意,要求對方好好善後。目前各家企業疑似已在進行遊說,避免《醫療法》修正案通過。
讓「醫療財團法人」回歸公益,杜絕董事自肥!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財團法人醫院」原是善心人士捐資興建的醫院,雖不是公立醫院,但在多數歐、美、日、澳等國家及WHO,均視為「公共的」醫院(Public Hospital)。因為是公共的,有別於一般私立(營利)醫院,所以在多數國家,包括台灣,都享受很多稅賦的優惠。醫療服務不用交營業稅、營利專業所得稅,醫療服務所使用的土地房舍不用交地價稅及房屋稅。而大多財團法人醫院(應正名為「公益法人醫院」),也能夠自律,嚴守公益。
但如前行政院長陳沖在醫療財團法人修法論壇所言,台灣有10萬個財團法人,居然沒有相關的法令,僅適用於民法(相對的,政黨只有300多個,卻有「政黨法」),因此有少數醫療財團法人視「醫院就是我家」,發生不少弊端。本人在擔任衛生署長期間,對違法(規)的長庚及高醫,分別重罰4億及1.5億,但因缺乏法令規範,不當事件仍不斷發生。
我自2011年離開公職後,在《聯合報》等媒體發表多篇文章呼籲,財團法人醫院的治理,是健保減少浪費、提升品質、永續發展的重中之重。但衛生主管機關「已讀不回」,毫無作為。近日因不當事件不斷發生,而有修醫療法之議,對若干亂象予以規範,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亦公開贊同。針對此事,本人認為未來修法應符合下列方向:
1. 醫療財團法人既然為公益性法人,捐助人在捐出財物後,即不再擁有捐贈之財物,對該醫院亦不具所有權,而係由社會全體共有。
2. 財團法人醫院董事會,係依法受社會(全民)之委託,本於公益經營管理該醫院,董事為無給職,不分配結餘,解散後亦不得分配資產,只能轉捐助其他同性質的財團法人或政府。
3. 因係公共的醫院,社會各界應參與其經營管理,以確保其公益性,基層員工、地方代表、醫療次區域之村里長或議員、病友團體代表應加入董事會,如此結餘方可落實於員工、病患及地區內,提升病患權益,避免血汗醫護及無限擴大版圖與軍備競賽。
4. 醫院周邊收入,係因醫療服務引發之連帶服務,其收入應計入醫院收入,計算結餘。
5. 合理限制醫院之財務槓桿,以總資產的10-20%為限。如不得以3、4千萬設立醫療財團法人,然後大量舉債,「拚業績及自費項目」擴大版圖,向自家財團租房舍及租賃購買設備,將結餘流向自家財團,五鬼搬運。
6. 產業及金融分離(產業投資金融,或金融投資產業,不得派任董事及以股份推選董事),已成全民共識,醫、產更要分離,醫療法人結餘可以購買股票,惟不能派任董事或以股權推舉董事(不得為控股公司),投資之產業代表亦不得為醫院之董事。
7. 財團法人解散後,一律交給政府,由政府公開尋求經營團隊,不可自行轉讓其他財團法人,避免買賣醫院。
8. 若干醫院在外設立公司,將醫院所需物品及服務,以較高價格向自己經營的公司採購,瓜分結餘;另方面壓低醫護人力及薪資,要求醫護員工「共體時艱」,將血汗醫護全歸咎健保給付太低,不公不義。醫療財團法人之採購應公開透明採招標制。
財團法人在引進現代醫院經營管理,提升全國醫療效率與品質上,貢獻良多,但應有合宜規範,避免偏離以病人為中心的初衷,免於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對兢兢業業的眾多財團法人醫院,造成不公平競爭。
長庚為何出亂?源頭被指向王家二代角力…
分享長庚為何出亂?源頭被指向王家二代角力…到Facebook 分享長庚為何出亂?源頭被指向王家二代角力…到Line 分享長庚為何出亂?源頭被指向王家二代角力…到Google+
長庚醫院董事長王瑞慧。(資料照,記者鄭淑婷攝)
2017-08-18 07:5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長庚醫院集體堪稱是世界規模最大的醫療體系,卻搞得「台灣急診王國瀕臨瓦解」,黑幕、謠言滿天飛,據《天下》雜誌調查,這背後亂源來自醫院陷創辦人王永慶家族與其弟王永在家族的二代家族角力。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資料照,記者張慧雯攝)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資料照,記者張慧雯攝)
《天下》調查報導指出,長庚總床數逾1萬床、年看診量750萬人次,都是世界第一,在包括肝臟移植、整形外科等領域更,更有世界級的頂尖成就,事實上,長庚也是台灣最肯給錢讓醫生做研究的醫院;不過,長庚財報顯示,2016年稅前淨利102億元中,只有3.21億元來自醫務收入,而非醫務淨利99.4億元,其中主要來自台塑四寶的股息收入;儼然「是一個超級投資公司」。
報導分析,「長年以來,長庚不只是一家醫院,而是控制台塑集團的最大法人,誰能當董事長,誰就是台塑集團最高領導人,例如王永慶,接著是王永在。」,最大變化發生在2014年,王永在過世,曾傳言是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也是王永在的長子接任長庚董事長,但是,當年12月30日,王永慶三房夫人李寶珠一舉奪下董事長之位,從此掌控長庚醫院也間接主控台塑集團。
據統計,長庚掌握市值逾2900億台塑四寶股票,等於是台塑石化王國的超級大股東,而王文淵即使是台塑集團總裁,但背後卻要受李寶珠「指導」,當中是權與錢的一場難解習題。
長庚董事會,王永慶家族佔3席、王永在家族只有2席,實質掌控長庚,2016年8月長庚再度改選董事李寶珠退出,王瑞慧接任董事長,王永慶家族減為2席,王永在家族則增為3席,顯示「兩大家族之間角力仍然十分激烈」。
【長庚之亂I】世界最大醫療集團,醫務收入為何瀕臨虧損?|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救護車聲此起彼落、病人擔架直奔急診室、焦急的家屬與匆忙的醫護人員整夜穿梭不息,全台平均每十個急診的病人,就有一個是送到台灣最大急診體系、台灣急診醫學發源地——長庚醫院,建立這一切的,正是台塑創辦人,經營之神王永慶。
一個多月來,接下父親棒子的長庚醫院董事長王瑞慧,卻快要讓台灣急診王國瀕臨瓦解。
自6月底以來,有超過40個急診專科醫生遞出辭呈,身為「重度急救醫院」的林口、基隆、嘉義長庚人力岌岌可危,急診醫生未來2個月工作量暴增。被解任的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主委李石增,不停拿出長庚內部資料,將問題攤在陽光下檢視,暴露前所未有的亂象。
山雨欲來:風暴前發生什麼事?
長庚醫療王國為何爆發這樣的問題?什麼是全民該思考的?
第一,如果大家都要有好的醫療服務,又要求醫院不能賺錢,那會發生什麼事情?第二個問題是,當一家醫院手握近3千億的股票,成為石化王國最大控股股東(見表2),但家族成員卻只想爭搶董事長、董事職位,有辦法監督財團醫院,讓有心當醫院董事長的人,專心經營醫院嗎?
《天下》調查長庚急診風暴,專訪前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李石增、前長庚急診醫學部主任陳日昌、行政中心現任主管、前管理高層,以及第一線的主治、住院醫生,並取得長庚內部文件、會議紀錄,一步步揭開長庚急診風暴的起因、問題與解方。
背景一:本業不賺,靠投資獲利
王永慶交給女兒的長庚,是規模世界第一的醫療集團,如今醫務收入卻瀕臨虧損。長庚總床數超過1萬床、年看診量750萬人次,世界第一(見表3);在肝臟移植、整形外科等領域,有著亞洲、世界級的頂尖成就,也是台灣最肯給錢讓醫生做研究的醫院;長庚醫院的管理,更是台灣私立、財團法人醫院的學習對象。
今天,長庚不如表面光鮮亮麗,旗下還有兩家醫院長期虧損,2014年一度居台灣最虧損醫院第一、第二名。(見表4)
攤開長庚醫院歷年財報,2008年,也就是台塑創辦人王永慶過世的那一年,長庚醫院的醫務淨利還有40億台幣。2016年,長庚醫院的醫務收入591億元,來自醫務的淨利3.21億元;非醫務的淨利99.4億元,主要來自長庚持有台塑四寶分配的股息,讓長庚醫院稅前淨利達到102億元。顯見長庚醫院的醫務淨利已不到當年的十分之一。(見表1)
再比較醫務淨利與非醫務淨利佔總淨利的比率,王永慶過世那年,來自醫務的淨利佔總淨利兩成,到了去年只佔3.1%。長庚淨利有九成以上是來自股票配息。
從財務角度看,說長庚是一家醫院,倒不如說是一個超級投資公司。
再看長庚醫院旗下各院區的財報,赫然發現嘉義長庚、基隆長庚更是長年虧損。
醫生出身的立委林靜儀說,「其實基隆、嘉義虧損我並不意外,我不認為那是作帳的結果,要去維持一個24小時重度急救的急診,以基隆或嘉義來說,一定,它開門就虧損。」
一句話點出了王瑞慧面臨的抉擇,不是努力提升基隆、嘉義長庚的營運,逆勢擴張;就是直接降級、砍掉急診成本。
背景二:醫院成王家角力戰場
當財團法人醫院成了財團金庫與控股工具,接掌醫院的董事長,到底是為了醫療服務而來,還是為了控制母集團?目的混淆不清,家族彼此競爭激烈。
長年以來,長庚不只是一家醫院,而是控制台塑集團的最大法人,誰能當董事長,誰就是台塑集團最高領導人,例如王永慶,接著是王永在。
2008年,一直擔任長庚董事長,又有心貢獻台灣醫療的王永慶過世之後,長庚董事長由王永在擔任,這是王永在家族勢力,第一次掌握長庚醫院董事長寶座。
最戲劇性的變化是2014年,王永在過世,誰能接董事長備受關注。
因為長庚醫院持有總市值超過2千9百億元的台塑四寶股票,每年從股票領到股息超過百億元。誰掌握長庚醫院,誰就握有台塑集團年總營收1兆7千8百億元、盈餘3千3百億元的石化王國控制權。
這一年年底,一度傳出由王永在長子、台塑總裁王文淵接下王永在的棒子,讓王文淵名正言順領導台塑集團,以免總裁(台塑集團最高職位)背後還有個最大股東(長庚醫院董事長),可以隨時指導總裁。
最後結果卻跌破各界眼鏡。2014年12月30日,新任董事長、王永慶三房夫人李寶珠,領著前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主委吳德朗為首的醫生董事,步出董事會亮相,李寶珠接掌了長庚醫院,被稱為台灣最有權力的女人。
這一天,還有另一個爭議,就是董事會的平衡席次。雙方本來默契是王永慶家族如果接任董事長,只能再任一席董事,董事會內5席家族代表,另外3席應該由王永在家族擔任,形成董事長給你當,但董事席次我比你多的平衡。
結果卻是王永慶家族一口氣拿下3席,除了李寶珠,還有二房長女王貴雲、多出的一席就是李寶珠之女王瑞慧;另兩席家族董事則為王永在家族的王文淵、王文潮。
王永慶家族不僅掌握長庚董事長位置,董事席次也是多一席,實質控制長庚醫院,擔任長庚董事的王瑞慧有了決定長庚最高行政主管的權力,找來李石增接任主委。
2015年1月1日,王瑞慧、主委李石增的搭配上路,長庚急診風暴由此開始。
2016年8月,長庚再度改選董監事,李寶珠退出,王瑞慧接任董事長,王永慶家族減為兩席,王永在家族則增一席王文堯擔任董事。兩大家族再度取得平衡,也代表兩大家族之間角力仍然十分激烈,代表長庚不僅是醫院,而是能控制台塑集團的工具。(見表5)
這是長庚急診風暴敏感到不能談的最大原因,握有長庚就有控制台塑集團的實力。一旦做不好,別人隨時會趕她下台,寶座高高在上,底下卻是波濤洶湧。
【長庚之亂II】急診風暴起點:錢與權的戰爭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總結來說,長庚風暴的核心反映了兩大問題,一是台灣醫療體系的崩壞;二是長庚內部權與錢的管理矛盾。長庚之亂的後果是,衝擊民眾的就醫權。
擺在長庚董事長王瑞慧、前長庚決策會主委李石增面前的是自2002年,長庚醫院開始實施健保總額管制,規定醫院只能做多少,長庚做多了領不到錢,每年白做的醫務佔營業額的3%到5%,以去年來說,斷頭(見小辭典)損失36.6億元,因此光靠健保給付發展,必然受限,且醫務人力成本不斷上升。
往上有總額管制的天花板,王瑞慧與李石增只能往下砍成本,朝急診醫學部劃下去。因為基隆、嘉義長庚虧損,原因就是擔任重度急救醫院、加上急診人力愈來愈貴。因此王瑞慧、李石增希望將基隆及嘉義降級為中度急救醫院,節省大量配置與急診人力。
但這一刀出手卻歪了。表面上是處理虧損,實際碰到了錢與權的敏感神經。
矛盾一:急診是大「錢坑」
近年來,各大醫院的急診專科處於缺人狀態,尤其是醫學中心、重度急救醫院,因為規定急診室的專任醫師必須要有一半是急診專科醫生,但每年急診專科醫生約增加1百人,缺口仍約有4百人。在需求大於供給情況下,醫院得設法湊足專科醫師人數,才能維持醫院的資格,否則有評鑑被降低的風險。
因此按規定,基隆、嘉義長庚是重度急救醫院,急診室要有一半是急診專科醫師資格,同時要配備隨時能夠馬上處理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以及重大創傷的小組(必須有1位婦產科)。
前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台大醫學院教授王明鉅說,「現行規定是醫學中心,就一定是重度急救醫院,偏偏基隆、嘉義長庚不是醫學中心、只是區域醫院。如果按照規定,基隆、嘉義長庚也可以選擇不必成為重度急救責任醫院。」
急診室醫生要有一半是急診專科醫生,有什麼問題嗎?
問題出在內部失衡。同樣是專科主治醫生,一個急診專科主治醫生月薪可達40、50萬,普通的內外科主治醫生可能只有20到30萬。王明鉅說,「這樣可以嗎?這已經不是錢的問題,是內部必須平衡的問題,也是管理者的問題,不能急診的收入一直上去,那其他科怎麼辦?」
一位基隆長庚的非急診科主治醫生說,「急診本來就是一個錢坑,早看他們不爽了。基隆長庚不是醫學中心,不需要當重度急救醫院。如果降成中度急救醫院,那急診室就不該要有這種規模啊,所以長庚急診醫生集體離職,背後原因沒有那麼偉大,而是後續的動作會K到急診室(合法減少急診專科醫生比例),大家才要走而已。」
矛盾二:假改革,真鬥爭?
偏偏王瑞慧改革第二刀,碰觸到了「權力」問題。
爆發點是6月9日一早,由李石增主持的「體系急診科檢討會」、「全院醫生評議會」。第一場會議提議基隆、嘉義兩個院區的急診人力配置,從重度急救中心級改成配置中度級。
李石增說,急診室床滿為患,是急診科製造出來的市場需求,讓急診專科可以配置更多急診醫生。其實壅塞問題很好解決,要求其他科主治醫生主動下來清走急診病人。病人走了,留觀床就可以減少,急診醫生也能跟著減少。
但這個解方各方看法分歧,風暴已慢慢醞釀。
第二場會議,決定開除前長庚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長庚診所院長陳日昌、急診部主任邱德發,改派沒有急診專科背景的眼科醫生來領導急診科。
這是長庚急診風暴不能戳破的祕密,到底是改革、還是奪權?
王明鉅說,如果院方一開始的態度是針對基隆、嘉義長庚虧損,宣示我們本來就是區域醫院,不需要擔任重度急救醫院,現在因為虧損要改為中度急救醫院,只做這件事情就好,先不要動人事。
但卻非如此。王明鉅表示,「對急診醫生來說,這一種不安全感,變成絕對要力抗到底,因為受苦的人總是比較團結。」最終釀成了超過40個急診醫生集體辭職的風暴。
急診風暴有如地雷一般爆開。
接著長庚骨科醫生陳文哲、前高雄長庚醫院院長李炫昇於今年4月被懲處的事件,也被拿出來討論,原因又是錢與權。
長年以來,長庚神經外科與骨科為誰能做脊椎手術而爭論不休,因為健保給付管制,自費多的脊椎手術是能賺錢的好手術。
但這個手術骨科與神經外科醫生都能做,雙方經常搶病人。但骨科懲處案之後,最終是李石增所屬的神經外科勝出,有優先開長庚脊椎手術的權力。
參與長庚急診事件調查的台大公衛系教授鄭守夏認為,長庚急診事件會演變成為一場風暴,表面上是解決急診虧損,實際是長庚內部的鬥爭。
變了調的長庚管理,難以領導以醫生為核心的團隊。長庚醫院目前有2萬多名員工,其中有3千4百多名醫生。(見表)
矛盾三:醫管凌駕醫務
基隆長庚的非急診科主治醫生說,「自從王董事長過世之後,行政中心更加凌駕於醫師之上,而且凌駕得非常嚴重。我們院長能夠控制的錢只有5萬塊以下;但是其他醫院,例如北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是2百萬以下的金額,院長說OK就用了。而長庚高階的主管都知道,不是院長說了算。院長報告上去了,行政中心不執行也沒辦法。」
更嚴重的問題是,當醫院管理為了追求成本合理化、效率極大化,行政凌駕了專業,醫生之間競爭愈來愈扭曲,調查發現長庚不僅開除醫生不講程序,還罔顧病人就醫權。
一位在長庚醫院的前行政管理高層說,王永慶對待醫生非常尊重,跟對待台塑主管不同。台塑主管只在台塑大樓會議室跟王永慶開會,但碰到長庚醫院的議題需要討論,王永慶不會排在會議室,而是安排一個週末到王永慶家裡,用大家談話方式討論事情。
在管理醫生上,王永慶非常尊重專業,不會用公開糾正、處罰的方式,讓醫師心理上覺得不太舒服。所以在醫療主管的遴選上,過去都具有這種特質,希望互動環境良好。
但王瑞慧用的李石增,卻是一改王永慶時代作風,出現了一次記醫生3次大過免職;或分別追溯6年、16年的責任來懲處李炫昇、陳文哲,處罰不僅重,而且最高層級到了院長等級。
更嚴重問題卻不是處罰多重、追溯多久,因為每家醫院、企業都有自己的內規。但懲處不能影響病人就醫權,才是長庚急診風暴最嚴重的問題。
長庚院方不僅違反程序正義開除了陳日昌、邱德發等醫生,還發生了忙著開除醫生,忘了交接病人,醫生看診到一半被電腦系統強迫登出,無法繼續看診、下醫囑,只能放著病人走出加護病房。
以邱德發為例,免職的設定時間是午夜12點,個人帳號就會失效,隔天早上上班時就無法登入電腦,執行醫生的工作。但邱德發卻是隔天早上繼續看診,手中還有14個在急診加護病房的病人,但到了中午院方才口頭告知邱德發被免職,接著10分鐘後帳號突然失效,瞬間這14個病人沒有了醫生。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說,這不僅是醫生工作權問題,而是影響到病人就醫權,尤其是邱德發是急診醫生,很可能在急救病人,突然間不能執行醫生工作怎麼辦?免職時間被設定為當天零時,但隔天早上邱德發照樣執行醫療工作,這段時間的發生的醫療問題,應該是誰的責任?
以追根究柢、鉅細靡遺著名的王永慶式管理,被扭曲到急著開除醫生,卻忽略了所有細節,連病人有沒有交接、病人就醫權益都沒去設想。(責任編輯:賴品潔)
【長庚之亂III】台灣急診王國,如何再起?|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長庚董事長王瑞慧更只思考自己虧損問題,然而台灣急救體系是個網絡,彼此要互相支援,自願降級基隆、嘉義長庚的急診,導致這兩個地區的重度急救體系可能瓦解。
後果:影響你我的就醫權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說,台灣的急救醫療已經成為一個網絡,彼此互相支援,以基隆長庚為例,它是該地唯一一個重度急救醫院,如果沒有了基隆長庚的重度急診人力配置,周遭地區如果有心肌梗塞、腦中風、重大車禍或大出血的病人,就無法即時處理,病人要遠送到台北市或新北市,風險變得非常高。
但前長庚醫院決策會主委李石增說,基隆、嘉義長庚人力配置應該量力而為。因此6月9日會議,決定將基隆、嘉義從重度急救醫院降為中度急救醫院的人力配置。
對此,石崇良批評,「以前王永慶精神不是止於至善嗎?怎麼會變成量力而為?這兩個層次差太多了,衛福部絕對不會同意基隆、嘉義長庚從重度急救降級。」希望長庚應該不能用個別分院經營績效來考量,而是以整個長庚體系來思考。
解方:財團醫院加強法遵、透明化
問題是天底下沒有馬兒肥、又要馬兒不吃草的事情。雖然石崇良說,不允許基隆、嘉義長庚降級,但這兩個曾是全台醫院虧損排名前兩名的院區,又該如何解決?
長庚急診風暴解方一,要扭轉觀念,民眾不應該濫用急診,卻又要醫院不賺錢。醫生出身的立委林靜儀說,「過去國家有個很奇怪的邏輯,就是醫院賺錢就是罪大惡極。應該要讓醫院可以賺錢,你總不能期待醫院都虧本啊,這是不合理啊。」
第二個該扭轉的是,財團法人醫院管理應該更公開與透明,長庚醫院只是冰山一角。
林靜儀建議,一是思考財團法人醫院的董監事,要規範到什麼程度?能不能整個董事會都是一家人、能不能當萬年董事長,都應該拿出來討論。
石崇良補充說,未來希望財團法人醫院董事會的組成,政府能派公益監察人進入財團醫院董事會。
其二是像長庚醫院董事會都是家族、台塑自己的經理人組成,希望未來能有勞工代表、社會人士的董事加入。而且是真正所謂的社會人士,不能再全部用台塑集團高階主管來充當社會公正人士,如果再這樣,就退回再聘。
針對不需繳稅的財團醫院董事會,前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台大醫學院教授王明鉅說,「現在醫院董事會的會議紀錄都不公開,理論上你不是做公益嗎?你們要討論什麼,公益董事會有什麼祕密好在那邊遮掩隱藏,你又不是開營利和別人競爭的公司,董事會紀錄要公開,不能是祕密的。」
第三個該扭轉的是財團把醫院當控股工具,醫院董事長不是服務而是掌權。林靜儀認為,醫院的經費必須信託,不讓財團法人醫院利用投資股票的方式做五鬼搬運。
王明鉅建議,希望未來財團法人持有的股權,不能在其投資事業行使表決權。舉例來說,如果長庚持有的台塑集團股票,不能影響台塑企業的董監事改選,那還有人會爭著當長庚醫院董事長嗎?那時候管醫院恐怕成了苦差事,只有真正有心想做好醫療工作的人,才會想要來當董事長。
最後是管理財團法人的組織章程,應該遵守法律規定,未來希望權責劃分清楚,主委決策就由主委負責,行政人員負責執行。
以這次荒謬現象為例,行政人員開除醫生之後,李石增竟說,「這都是資訊中心的電腦執行的,是行政中心的人做的、主委只是橡皮圖章。」
當民眾過度濫用了急診資源,逼著醫院管理更加壓榨、內部管理更加扭曲、醫生之間爭權奪利,最終傷害的是全民的急診醫療品質與就醫權益。(實習記者陳潔整理,責任編輯:賴品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