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公好義+北埔姜家與台北洪家+粵、福,客、閩+洪騰雲於是陸續捐出數公頃土地興建城牆、官署、官邸,也將洪家祖宅附近的空地捐建北部第一間科舉考棚土地捐贈者後代洪家向本報反映,指祖先捐地是「急公好義」滿足社會需求,不滿政府惡搞讓財團開發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7Kwr7e
台北西門街通--衡陽路54、56、58號--急公好義 石坊街+請把北埔急公好義坊豎起來!─從聖旨石找到談起!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m44Q9Q
聖旨碑/林家花園/北埔姜家的尚義可風、聖旨碑、急公好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0kL2DB
經營創業
www.businessweekly.com.tw查看原始檔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投資案底定之後,有人批評他不愛國,他為此表示:「商人無祖國,市場就是我的祖國。」這話引發不同的議論,有人認為他在商言商,說的很實在;也有人批評商人惟利是圖,是忘本的表現;但也有人幫忙緩頰,郭董有說「別忘了我在哪繳稅」,代表他還是心繫台灣。
但郭董還接了兩句話:「如果我沒有賺錢,如何繳稅?」沒錯,正因為郭董成就了巨大的事體業,才有辦法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究竟郭董是長遠於國家利益而投資美國,還是為了先獲益以日後回饋國家?恐怕得等蓋棺論定,才能給出一個公允的評價。
放眼過去的歷史,確實也有成功的商人能兼顧道義與利益,清代的「紅頂商人」胡雪巖、「雲南錢王」王熾,以及「陝西女首富」周螢,都是其中的翹楚。
胡雪巖》賭上金錢帝國,也要讓洋人屈服
胡雪巖故居中的胡雪巖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CC BY-SA 3.0)
說起清朝商界傳奇,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胡雪巖。白手起家的胡雪巖,之所以能創下龐大金錢帝國,有很大的原因跟「人和」有關。他不只擅長攏絡下屬的心,更善於「官商合作」,即使欺上瞞下遊走灰色地帶,他也都能創造雙贏。儘管曾紀澤曾斥責胡雪巖為「奸商謀利,病民蠹國」,但胡雪巖卻能為左宗棠在軍餉上出力,開清廷向外國商人貸款之先例,後來因此被左宗棠保薦,賜予二品頂戴,成為所謂的「紅頂商人」。
不過,一向和氣生財的胡雪巖,後來卻與洋人展開「商戰」。原來,當時洋人對中國能作成綢緞的生絲需求孔急,江南60%的生絲是銷往國外的,但洋人聯手制定公定價,高壓剝削絲農,胡雪巖決心奪取生絲的定價權,以高價蒐購囤積生絲,想要迫使洋人讓步。
在外人眼裡,胡雪巖的行為不過是「奇貨可居」罷了,不過我們進一步檢視胡雪巖的選擇,天下能賺錢的商品何其多,他犯不著選擇生絲;再者,和氣生財,他也不需要跟有巨大商業利益往來的洋人正面槓上。撇開利益因素,我們可以發現,他賭上自己所有財力在生絲生意一搏,其動機竟然是為了百姓生民的「道義」。
殊為可惜的是,他這一搏功敗垂成,因為扯上清廷派系鬥爭,內部又鬧內鬨,金錢帝國瞬間瓦解。倘若當初與洋人「商戰」成功,胡雪巖是不是能因此創下仁義商人的經典呢?我思之再三,總不由得對這場商戰的功虧一饋,俯首嘆息。
王熾》以利聚財,以義用財,成為一代錢王
胡雪巖雖被譽為「紅頂商人」,但僅是個二品官,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官至一品的大商人王熾,被英國《泰晤士報》評選為19世紀世界富豪排名第四。同樣是白手起家,王熾多年經商所信奉的原則是「道行、道德、信義」,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他也深諳「官之所求,商無所退」之道。看到這裡,我們會覺得這還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官商勾結」?但王熾跟一般商人不一樣的地方是,他把這種形式當成策略而非目的,這讓他的官商合作有個基本前提,那就是「以利聚財,以義用財」。
舉個例子來說,光緒六年,時任四川鹽茶道道台的唐炯奉命在四川督辦鹽務,但開辦設備需要十萬兩白銀,朝廷根本沒錢支援。當時唐炯的幕僚向同鄉王熾求助,王熾聽了笑著說:「十日內奉上」。然而,他的錢莊才剛成立,身邊也沒多少錢,哪來的十萬兩白銀?但他毫不畏難,傾盡家產,動用所有人脈與信用,竟然在8日內籌出十萬兩白銀,解了唐炯的燃眉之急。
也許有人會說,要跟官方合作,當然得有所付出,但是當時的川鹽沒有其他商人肯接手,就是因為川鹽的投資太過距大,回收遙遙無期。在商言商,王熾是商人,賭贏了固然大發利市,但賭輸了就什麼也沒有,他為什麼這麼做,就是為了他的信念之一:以義用財。
他的「以義用財」不只是在商場上,更在社會公益上,除了造橋鋪路、設置防疫藥房外,還在中法戰爭時,借給朝廷軍費60萬兩,甚至為了不讓地方工業被洋人染指,他花鉅資從法國人手裡買回滇越鐵路的路權。還冒險奪標,墊付數十萬兩白銀與官府籌辦銅、錫礦業,光是這些義行,就不負「一代錢王」的稱號了。八國聯軍時,慈禧與光緒皇帝出逃,王熾拿出大筆家產挹注國庫,他也因此受封,成為史上唯一一位一品紅頂商人。
曾有人邀王熾合夥作鴉片生意,被他婉言拒絕,還以此定下家規傳世:「窮死三不走,煩死三不沾。」也就是說,什麼生意都可以作,就是不賣毒品、軍火與婦女;什麼都可沾,就是不沾煙館、妓院和賭場。這樣以義聚利的商人,足可成為後世表率。
周瑩》陝西女首富,捐助國家數十萬兩白銀,還成為慈禧義女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孫儷飾演周瑩。
自幼父母雙亡的陝西女首富周瑩,也是白手起家的典型,她18歲嫁到夫家十天後成為寡婦,卻憑著過人的手腕,以外人的身份穩定夫家的事業。她之所以為人所知,是因為她以百姓身分成為慈禧乾女兒。原來,慈禧因八國聯軍出逃到西安時,她獲知消息,主動提供了十萬兩白銀,慈禧因而大受感動,不僅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還收她為義女。
如此看來,周瑩也不過是藉機跟官方扯上關係,想要從中牟利而已?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清廷在《辛丑條約》簽下巨額賠款,她再次捐助國家數十萬兩白銀,因此受封一品誥命夫人。雖然這十萬兩對巨額賠款來說是杯水車薪,但在那個人人自危的情勢裡,罕見其他商人有如此義舉,周瑩也並無向朝廷要求什麼官商合作的回報,如此看來,她看似投機的捐助行為,其本質乃是義商的實質回饋。
她的善行不只是在朝廷之上,在此之後,西安因為天災人禍,出現了大量的難民,周瑩二話不說,開倉放糧,賑濟災民,百姓額手稱慶,還在涇陽、三原縣誌中留有一筆,記載她活人無數的善行。而這更可證明,周瑩作為清代知名的陝西女首富,其義行與胡雪巖、王熾這些紅頂商人相比,不遑多讓。
清朝三大巨富給郭董的啟示
在看完這幾位商人的經歷之後,我們回過頭來看郭台銘的「商人無祖國」,便可以明白,這句話只是點出馳騁商場所必經的過程,歷史上沒有哪個商人,經營失敗還能得到大家的讚譽,所以郭台銘的美國投資案也是一樣,我們不用驟下定論。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位清代首富的共同點都是白手起家,代表他們苦過來的經歷,對一生馳騁商場的經營信念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而郭台銘也是窮人家小孩苦過來的,對於他未來的經營與策略,我們當可抱著樂觀的態度去面對。
治國平天下釋義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戮矣。《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刖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竝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一、要旨:本章是曾子解釋治國平天下的義理。第一、二段指出要治國平天下,強調在上位者,要有絜矩之道。接著引例詩經的三段文章,來解釋絜矩的道理,下段則以書經及楚書的典故,討論道德與天命的關係以及用人之道,指明為領導者用善人、惡人的差別,並引申有道的君子,必須忠誠信實,才能治國的真理,最後段則講明理財之條目,強調國君對民生經濟的制度,應以義為利,不可以利為利,使全民安和樂利,富足安定,而天下可平矣。
二、分解:
【原文】: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註解】:上:指在上位者。老老:上老字為動詞之意,指尊敬,奉養;下老字指父母及父執輩以上之長輩。長長:上長字為動詞之意,指尊敬;下長字指兄姐等長輩。興:興起或形成風氣之意。恤孤:恤者憐憫;孤者幼而無父,即孤獨無依的人。倍:背離或反背。絜矩:絜為度量,矩為工具,也就是將心比心,推此及彼也,亦即忠恕之道。
【解釋】:大學經文上說:「要使天下達到太平,就得先把國家治理的好」的意思,就是說在上級的人,如果能夠率身至誠的尊敬自己的雙親,進一步尊敬別人的雙親,百姓定然上行下效,來尊敬自己的雙親,使孝道振興於天下。居在上級的人,對兄姐長輩能敬重,對弟妹下輩能愛護,百姓必然跟著上行下效,使悌道振興,人人勵行悌道。居在上級的人,如果能夠率先憐憫照顧孤獨無依的人,那麼全國的百姓,必然在這種浩大恩澤之情況下,必然上下和睦,團結一致,做到敬老憐貧的境界,不敢做出違背做人的道理,因此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君子,必須依照情況去衡量事理的輕重,以推己及人的心,來實行忠恕之道。
*心得記要:
1、平天下在治其國的三要件是:老老、長長、恤孤,這也是繼齊家治國的三綱領:孝、悌、慈的延伸總歸於絜矩之道,也就是忠恕之道。
2、在上位者能孝順父母,百姓即能形成孝順父母的風氣,在上位者能尊敬長上,整個社會即能勵行悌道而謙恭禮讓,在上位者能憐憫孤獨,百姓必能惜老憐貧,此謂上行下效,為治國的根本。
3、絜矩之道也就是忠恕之道,恕者如心也,即設身處地來為他人著想,君子物格而后知至,意誠而后心正,以中正之心來判斷事理的法則。
4、前賢先修好自己的品德,以絜矩之道,引導後學修辦,才能渡化更多的眾生,邁向光明。
【原文】: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註解】:惡:討厭的意思。使:指揮或命令。下:居在下位的人。事:忠敬事奉。
【解釋】:如果我們不願意上司將不合理的事情,加在我們的身上,我們也絕對不能將不合理的事情,加諸在部屬的身上,以免引起反感。同樣的道理,我們也不可以將部屬對我的不忠不敬的言行,拿來對待我的上司。我們也絕對不可以將以前或前面自己覺得討厭或錯誤的事情,把它轉移到後面的人去承受。相反的,在我後面我甚覺討厭的人,對我們曾有不對的行為,我們也不可以將這種不對的行為,加在我們前面人的身上。又我們討厭右邊之人的所作所為,也不可以將它移轉到我左邊的人去承擔,凡我們討厭左邊之人的所作所為,也不可以將它移轉到右邊的人去承擔,以上這些實例,都是說明善用忠恕之道,也叫做絜矩的道理。
*心得記要:
1、以上解說治國平天下的原理及原則,因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民,如能實施忠恕之道,才能得天下民心,若能得天下民心,則國可治,天下可平。
2、此段的意義,說明絜矩之道的方法,也就是待人處事之道,內文指出對待我們的長官、部屬,前後左右旁邊的人,相處之間,沒有自是的觀念,多為別人著想,先平心靜氣的行忠恕之道,使大家都能安和樂利,這豈不是大同盛世。
3、修辦道者,以天下眾生之心為心,以師志為己志,闡明聖道真理,代天宣化,德施天下,上合天心,下符民意,本性清靜光明,引導眾生登上覺路,這即是絜矩之道。
【原文】:《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註解】:詩:詩經小雅南山有台篇。樂:快活可嘉之意。君子:指在上位者或國君。好:喜悅、愛好。惡:討厭。
【解釋】:詩經小雅南山有台篇裏面說:「一個能使天下百姓同甘共苦,使百姓快樂的君王,為百姓所喜歡又愛好的事情,如安和樂利或聖哲德業等,領導的君王,都能全力支持,並且付之實施。相反的,如果百姓討厭又忿恨不良的人、事、地、物等,領導者都能勇於革除,這樣能夠上符天意,下知民心的領導者,才是愛民如子的父母官。
*心得記要:
1、因為民心就是天心,民意即是天意,君子能上符天心為民除害,下符眾意,指導百姓教育耕田,使之豐衣足食,安然無憂,故能受到天下百姓的愛戴。
2、百姓都討厭流離失所,社會動亂不安等生活,不能安居樂業,這都是要改革的。
3、修辦道者,能上順天意,也就是應機宣揚真理,代天宣化,廣渡原人。下符民心者,眾生輪迴六道,已歷無數歲月,沈淪苦海,今能引導其離苦得樂,邁向光明,亦能受到後學的愛戴。
【原文】:《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戮矣。
【註解】:詩:詩經小雅節彼南山篇。節彼南山:聳立高大的那座終南山。巖巖:直立威遠貌。赫赫:威嚴偉大。師尹:即太師尹吉甫,為周初之賢相。民具爾瞻:百姓瞻仰的對象。有國者:指治理政治的國君。辟:偏差。僇:輕棄或殺戮。
【解釋】:詩經小雅節彼南山篇上面說:「那座巍峨聳立的終南山啊!山石堆積得那樣巍然高險,我們偉大的太師尹吉甫啊!你的德業,就好像終南山一樣的高大,天下的百姓都效法你的模範,而瞻仰你的德澤。」所以一個治理政事而有權責的國君,平時舉止言行,不可以不小心謹慎,如果言行有所偏差或做錯了事,那麼天下的百姓就會聯合起來反抗,而背棄你,不肯接受你的領導,甚至遭受到侮辱或殺害,所以雖有師尹的地位,如不遵照絜矩之道去做的話,也會遭受到身弒國亡的禍害。
*心得記要:
1、居在上位的領導者,有了權力地位,應該想到創業維艱,守成不易的真理,故要小心謹慎,絕不可走偏而做錯事。
2、蓋順天之道,執天之行,德澤惠施於百姓,則萬民瞻仰,若是逆天之道,逆天之行,禍國殃民,必然會遭受到殺身之禍及遺臭萬年的報應。
3、修辦道者,若能先明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再齊家勸化天下同胞,立己達人,修道辦道必能道成天上,名留人間;反之,若是違誓背愿,欺師滅祖,破壞道場倫紀者,必受後學所背棄,終至萬劫沈淪,出苦無期矣。
【原文】:《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註解】:詩:詩經大雅文王篇。殷:商朝。喪師:失去民眾的支持。克配:即盡力合乎之。儀:宜也。監:戒也。峻:大也。道:說明或表示。眾:指民心。
【解釋】:詩經大雅文王篇又說:「商朝在還沒有喪失民心的時候,治理政事都能夠上而配合予他。後來傳到了紂王,因為無道而失去了天命,周朝應該拿殷朝的天命得失,來做為借鏡,因為尊貴偉大的天命,如果沒有盛大的德業來維繫配合的話,這寶貴偉大的天命是不容易保持的。這首詩的引例,正是說明能夠得到眾多民心的擁戴與支持,才能保得住國家永久存在。反之,如果失去眾多民心擁戴與支持,就會失去國家。」
*心得記要:
1、眾心即天心,眾意即天意,故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則是民之父母,失道則是百姓的仇寇。由此段之引例,在周為師尹,在殷為紂王,前車可鑑,故君子要注意德性品行。
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故有德者必受命,相反的,無德者不能受命。
3、以上三篇,是對『絜矩』之道,引經據典的詮釋,說明在上位的領導者,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言行舉止上,應該實行絜矩之道,才能上合天心,下符眾意,來化民渡世。
【原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刖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註解】:慎:注重的意思。德:絕嗜棄慾,使本性光明,即明德之意。有德:指言行合乎中庸之道。有人:即得到民心。有土:指保有或得到國土。有財:指經濟富裕,受用不盡。有用:造福百姓,強盛國家。悖:不合正理,違背道義。
【解釋】:所以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君子,必須謹慎培養自己的德性,以其光明磊落的德性,自然會得到民心。由於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愛戴,才能保有土地的完整,有了土地的存在,才能耕作穀物,使經濟繁榮,百姓受用不盡,最後國庫盈餘才能用此財貨來造福百姓,使之安和樂利,國家自然富強壯大。因為道德是國家的根本,財貨是身外短暫枝末的事,如果看輕最根本的道德,而注重枝末的有形財貨,也就是居上位者與百姓互相爭奪財利,則百姓也跟著你爭我奪了。所以,居在上位的領導者,如果將財貨聚集在自己一人身上,則老百姓就會因為生活窮困,而背棄你,導致流離失所。相反的,在上位的領導者,如果能減稅賦、減輕勞役,人民就會因為生活富裕而聚集在你的國土上,忠誠效勞你。因為這個原故,便好比你的話不合道理說出,別人也會以不合道理的話來對答你,錢財不是依照道理收入,也必然不會依照道理支出一樣。
*心得記要:
1、有道德的君子,必要行絜矩之道,謹慎天理良心,培育德性,使本性光明正大,才能得到民心。把土地加以開墾,使農作物的生產增多,財貨充裕,國家自然安樂富強,達於安邦治國。
2、道德與智慧才是無形的根本財產,而外在財貨是有形的、枝末的,若捨本求末,將道德與智慧當作身外物,上位者與民相爭財利,人民也跟著你爭我奪,社會豈不大亂。
3、本段重點,指出治國平天下的領導者,必要健全本身的法則|『絜矩之道』,並且強調居上位的領導者,最要緊的是慎乎其德。
4、是故修辦道者,能夠量力行功立德,不為己身求安樂,但願蒼生得離苦,多關心後學,本身不求財貨、名利、供養。德施眾生,兼善天下,後學自然誠心來歸。
【原文】:《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註解】:康誥:書經康誥篇。楚書:古代楚國所流傳下來的一本史書,舅犯:人名,名狐偃字子犯,是春秋時代晉文公的舅父。亡人:即晉文公,早年遭麗姬之亂,逃亡在外十九年,自稱亡人。
【解釋】:書經康誥篇上說:「只有天命是不會常守在一個人的身上,而是依照當事者德業修養的好壞而改變的。」這一句話正是說明,一國的國君,能實行仁政善德,才能得到天命,如果不實行仁政善德,就會失去天命。楚書上楚大夫王孫圉說:「楚國沒有什麼可以當作寶貝,而以善德當作寶貝。」又晉文公的母舅,當護衛其甥而流亡在外時,常告誡他說:「你一個出亡在外的人,除了把仁德、親愛大眾當做寶貝之外,別把任何事物當作寶貝。」
*心得記要:
1、惟獨天命是不尋常的,行絜矩之道及大德者必受命,故君子先修至德,至道始凝也。若沒有行善,失德敗道者,天之明命必會失掉,此天地之定理。故云:「天命不常,必于善人。」
2、受考驗而逃亡在外的人,不能依恃自己的身份地位以為寶,應該以仁德,親愛大眾為寶,更應該低心下氣,謙虛禮讓,汎愛眾而親仁,自然苦盡甘來,重見光明。
3、本段的康誥、楚書、舅犯三篇文章,強調治國平天下的法則,要以仁、善為寶,以道德為根本,重視人才,廣納賢良,遵天命行事,方能治國安民。
【原文】:《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註解】:秦誓:書經秦誓篇,秦誓乃秦穆公之誓言也。斷斷兮:誠實專一的樣子。休休焉:好善德、寬宏大量。技:有本能、有才幹。有容:有容人之雅量。彥:有修養之美士。聖者:通明有智慧。啻:但也。媢:妒忌。嫉:痛仇。惡:厭惡。違:反對。俾:使。殆:危險。
【解釋】:秦穆公在他的誓言中說:「假如有一位臣子,非常的樸實敦厚,雖然沒有其他的才能技藝,但是他的心地善良,淡泊寡慾,心胸寬廣,肚量很大,有容人的雅量,看到別人有長處才幹,就好像自己有長處及才幹一樣高興。看到別人有彥才聖德智慧,便心生歡喜,愛好而親近他,並且加以稱讚表揚,不但是從他口中說出,且是實實在在,裏外如一地表現出來,這些能夠容人之雅量的賢人,如果國家能器識而重用他,使他能為國家服務,必定能夠確實保護我們的子孫百姓,能夠造福社會大眾,所以是對於社會國家的前途,有極大的利益及作用。反之,如果看到別人很有才幹就產生嫉妒之心,顯現出厭惡,甚至摒棄他。看到別人聰明有才德,便故意違逆刁難阻撓,使他無法通達,像這種沒有容人雅量而自私自利的人,如果被舉用來治理國家的話,一定不能保護我們的子孫及百姓,使之安享幸福,這種人對於整個社會國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心得記要:
1、此段是秦穆公,以個人的經驗,道出治國平天下用人的道理,首先舉出有君子風度的賢良是:胸襟寬大、心地善良、能容納人才,愛才惜才,嚮往他人的智慧才德,以這種的人來治理國家,必能保我子孫黎民。
2、反之,若任用自私自利的小人,難容他人的長處能幹,度量狹小,妒才忌才,必然會禍國殃民,最後受到報應,故云這是很危險的。
3、修辦道者,要代替上天選拔人才,要愛才、惜才、造就人才,不可妨才,阻礙慧命的傳遞,如斯方能使細水長流 ,聖道源遠流長,廣渡無數無邊的眾生,離苦得樂。
【原文】: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註解】:唯:只有。放流:放逐或流放。迸:驅逐使隔絕之義。四夷:未開化的邊荒地方。四夷:即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愛:喜悅。惡:討厭。
【解釋】:也只有有道德,有修養的仁人君子,才會把那些妒賢忌能,禍害國家人民的害群之馬,流放到四夷不開化的遠方去,不使他留住在中國,危害國家人民,這所謂是唯有仁德的大人君子,才能不受人情的壓力,處處為善人,討厭那些危害社會國家的壞人。
*心得記要:
1、個人與國家乃是生命共同體,善人與惡人影響到國家的前途甚鉅,這一節主要說明用人之道。
2、只有仁人君子,才是真正懂得愛好賢人,也才是真正能厭惡壞人,故仁人者以明德自性當家作主,將後天一切毛病脾氣迸諸四夷,不讓六賊留在身中作亂。
3、自古佛魔相隨,明道者,理智勝人欲,故能避開人情壓力,處處為社會國家著想,終能治國安民;不明理者,人慾勝理性,自性若迷,必定害賢禍國,終被大眾所摒棄也。
【原文】: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註解】:見:發覺、遇見或看見。舉:推薦或拔擢。先:優先任用。命。怠慢或輕忽。退:辭退放逐或革職。遠:疏遠或隔離。過:錯誤。拂:反背或違反。菑:災禍。逮:降臨或遭遇。
【解釋】:一旦發現有賢德能幹之人才,卻不予以舉薦或欲遲遲不任用:發現到不是善良之輩任用,或是雖然已經舉薦了,卻遲遲不予革職辭退或貶抑他,或者即使貶抑或辭退他,卻不能疏遠他,或將他驅逐到遠方去,這實在是一件很大的過失。如果去親近或愛好眾人所厭惡的,卻厭惡眾人所親近或愛好的,這就是違背了人性,這樣的話,災禍必然會降臨到身上來的。從以上的種種理論,要成為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君子,必須要遵循著修持內聖外王的一條大道,此條大道便是忠誠,信實,如此才能獲得民眾的擁護與愛戴,共同把國家治理好,反之,如果態度驕泰傲慢愩高自大,則失去了賢德之士的輔弼,以及民眾的支持,失掉治國之道,最後一定會遭受到了亡國的地步。
*心得記要:
1、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賢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秦穆公因為不聽忠臣蹇叔的勸告,反而聽從杞子、楊孫、逢孫等佞臣之計謀,致全軍覆沒,故有以上的銘言,因為深明用人之當與不當,影響國家之興亡甚鉅,故告誡後人,須謹慎從事也。
2、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這是違反人性的本質,蓋性之所好者,如忠孝節義,即是順天心符眾意,必受天佑,本性之所厭惡者奸佞殘暴也,若是好惡而惡善,則是違反人性,終必遭受天譴。
3、本段的結語是:「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為治國者之金玉良言,修辦道者亦應將此金言奉為奎臬,此正是天理與人欲之分野,昇降之重要關鍵也,也是修持內聖外王功夫的闡述也。
【原文】: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註解】:眾:多。寡:少。疾:快速,引申為勤奮不懶散。舒:緩慢。恆:常也。
【解釋】:眾生想要生聚財貨,有一條光明正大的途徑,那就是參加生產的人數眾多,而消耗坐食,閒著無事的人少,參加工作的動作要勤快,使產量大增,另一方面,消費的人能節約不浪費,當用則用,當省則省,使財庫寬裕不竭,如此的理財政策下,則財貨必定可以經常富足。
*心得記要:
1、財貨雖然是身外之物,但是關係著國家的經濟繁榮,以及國民生計非常重大,本節明示開源節流的道理,為治國平天下的良方。
2、故欲使國家富裕,百姓豐衣足食,首須國民勤勞,無有遊手好閑之人,朝廷官員,無虛領俸祿之人,百姓無怠工偷懶之人,全國無浪費不節儉之人,則國富民樂之目標,可達而至矣。
3、喻修辦道者,要福慧雙修,積極行功立德,使功德圓滿恆足,冤孽消清,才能超凡入聖,証果成真。
【原文】: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註解】:義。好義:即愛好義理,意即一切言行合乎義理為依歸。終:指圓滿達成目的。府庫財:指國庫裏面所儲存的財物。
【解釋】:一位以仁德治國的君子,是把握藏富於民的原則,以百姓擁有很多的財富,使百姓安居樂利。以仁德來治理國家,一個不以仁道治國的國君,以身為國君的地位,搜刮百姓的財富,集天下財富於一身,居在上位的人,愛好仁義道德,而在下位的不愛好仁義道德的。,一個愛好義理的人,對於上級委託的事情,不願意盡力去完成,以致中途停頓而沒有終結的。更沒有聽說過國庫裏面的財物,不屬於國君所有的。
*心得記要:
1、有道德的仁人君子,修己渡人,大公無私,立身行道,以有形之財物,積無邊無量之功德,發揚本性之光輝,則成道有期。
2、反觀不仁之人,認假為真,以四大假合之身來為非作歹,勾心鬥角,以身發財,迷性妄作非為,空守那有形之財,身在財在,身沒業障隨身,沈淪六道,出苦無期矣。
3、修辦道者,要效法有仁德的君子,宜照顧後學如己出,以眾生為前提,以福民為依歸,必能上感天心眷顧,下應後學捨其身心,忠其前輩,努力行道渡眾也。
【原文】: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註解】:孟獻子:春秋魯國賢大夫,名仲孫蔑。畜:餵養。乘:,即騎乘。不察:不斤斤計較之意,在此亦可引申為不飼養。豚:小豬。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家有喪事,可用冰去祭。百乘之家:乘指兵車。按古制配置八位士兵、四匹馬的兵車教一乘。百乘之家,指擁有百輛兵車,百匹馬的軍力,領有封地的卿大夫。聚歛:收歛、聚集之意。引申為向人民搜刮榨取。盜臣:盜取自家財物的家臣。
【解釋】:春秋時代,魯國有一位大夫孟獻子曾說:「如果有一個人,官做到大夫的階級,其富裕已經擁有四匹馬拉的車可以乘坐,就不去計較飼養雞豚的小利益;同樣的道理,如果官位高到喪祭時,可以採伐寒冰以供祭祀的卿侯地位的人,就不必去飼養牛羊,而與百姓爭利益。戰時具有動員百輛兵車能力的諸侯,就不應該更再任用以重稅搜括民脂民膏佞臣來利益自己,危害百姓。與其畜養一些壓榨民財,殘害百姓的佞臣,寧願有偷拿自己財物的家臣。」表示寧可損及本身,不願傷及百姓,這叫做有道德有仁義的治國君子,不應該把財物當作利益,應該以仁義道德當作利益。
*心得記要:
1、賢大夫孟獻子主張各級領導人物,對於治國修身,要推行恕道,不要與百姓爭利,要愛民親民,以義為利。
2、治理國家的君子,應該以仁化民,寧散己財,造福百姓,更應該以義為前提,以義導民,寧有盜臣,而不畜聚歛的佞臣。守五倫八德,三綱五常,則風俗淳美,家室和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如斯國治天下平可期而至矣。
1、喻修辦道的前賢大德,不要與後學爭功奪果,要放心給後學去做,只要理念正確,對眾生有利益,皆應該協助讓其盡心力去修辦。
【原文】: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竝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註解】:長:掌理國事。務:致力。財用:指經濟、財稅等方面的事務。自:由也。彼:指掌政權之小人而言。善:擅長之義。使:差使任命。菑:天災或災殃。害:禍害或盜賊。
【解釋】:一個掌管國家大事的人,其心裡想的只是如何搜括民財,卻罔顧百姓生活,必定是由那些小人弄權造成的,領導主事者未能明察,還以為他們有為自己弄錢的能力,就把他們當作好人來信任,派他們去辦理或參與國家大事,那麼災害就會一齊到來,到了那個時候,就是有仁義道德的好人,恐怕也沒有辦法挽救了,所以說治國的道理,不應該把歛積財貨當作利益,而且應該以仁義道德來當作利益才對。
*心得記要:
1、治國之道,應該以義為利,切莫以利為利。是本書的最後結語,這是我國政治哲學最偉大,最光輝之處。
2、全章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分三綱領、五步功夫,八條目,從絜矩之道講到人事,財政的基本原則,以及恕道,重義輕利的真理,誠為修持內聖外王的寶典。
3、人類的最高理想-世界大同,是古代聖賢的理想,但是應該可以實現於今日,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推行大道,此一理想必能早日實現。
4、本大學篇,對於進德修業的學道者裨益甚大,應該積極研究,信受奉行,不要以為言詞淺近而忽略掉也。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changdr0720/article?mid=2864&prev=2923&next=2863&l=f&fid=9
看《錢王》說王熾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倉惶出逃西安,所帶銀兩不足大隊隨行人員衣食,向王熾求援。王熾力排眾議,認為愛國必須忠君,只有先把外國侵略者趕出去才能談自家的事,因此十萬火急下死命令:慈禧人馬所經地方,凡王熾“同慶豐”分行須全力出資力助。慈禧回北京後,國庫空虛,資金短缺,百廢待興,王熾發動海外及國內各分行融資接濟。人禍未息,天災又降,晉、陝兩省大旱,黃河斷流,王熾仗義疏財。捐銀數百萬兩給工部興修水利,被李鴻章稱之為“猶如清廷之國庫也”。
清廷據王熾的義舉,先後賜“急公好義”和“義重指群”匾額以旌表,並賜四品道員職銜,恩賞榮祿大夫二品頂戴,誥封“三代一品”封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超出了胡雪巖的“二品”商人封號。
王熾一生以利聚財,以義用財,促進了雲南的實業與教育,先後開發了東川銅礦、個舊錫礦,在昆明設立了公益性的“興文當”,以所獲利潤資助貧困學子,鼓勵學業有成者。1903年紅河州石屏縣袁嘉穀考中狀元,王熾出資修建了享譽全滇的狀元樓,昭示天下,激勵世人。
王熾的晚年更以多年經商所信奉的原則“道行、道德、信義”為本,將偌大的資本以股份制的形式加以完善和分配。他出資修建昆明同仁街,鋪設昆明至碧雞關石板路,重建虹溪書院,捐巨資在南盤江上建成三座鐵索橋,興辦昆明第一家電燈公司、第一家自來水公司,引進德國西門子公司發電機,建成我國第一個水利發電站——石龍壩水力發電站等等。(來自中國電視報)
他用十兩本錢得「錢王」稱號,世界最富榜排第四,地位比胡雪岩高
2016-09-25 由 古今趣說 發表于 歷史
清末同治年間,英國《泰晤士報》對百年來世界最富之人進行統計與排名,中國只有一位上榜,他的名字叫王熾,身份紅頂商人,有「錢王」之稱。在那閉關鎖國的時代,能登上當時「福布斯」排名實屬不簡單,並且還是第四位。
提到紅頂商人,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胡雪岩,其實在清末王熾的名氣以及地位要遠比胡雪岩大,胡雪岩在其輝煌的時候官拜二品,但是王熾居一品。王熾的功成名就並不是偶然,而是經過前期積澱,後期的仗義疏財。
以10兩之銀,得錢王稱號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對於王熾來說也是如此,早年家計甚窘,不得不輟學從商,拿著母親變賣首飾而來的10兩文銀,從販土布、紅糖開始,經過多年的磨練與積累,以過人的膽識與商人的誠信,成功打破地方的商人和官府對物品壟斷與保護局面。成功開設了「天順祥」商號,得「錢王」稱號。
...
商人不奸,民族大業為重
俗話說無商不奸,商人唯利是圖,這幾個詞用在王熾身上有些牽強,光緒年間法國犯境,軍隊出兵抵抗,可是所需軍餉數額巨大,當提議讓商人資助的時候,許多人都奪得遠遠的,只有王熾獨自拿出60萬兩以資軍隊抗擊外敵,解了當時的燃眉之急。
...
八國聯軍入侵,慈禧攜隨從棄城而逃,對於過慣舒服日子,一頓吃上百道菜的慈禧,遇到錢荒的問題,王熾下令旗下「同慶豐」分行,全力資助。據史料記載,慈禧人馬所到之處,大部分開銷都由王熾的「同慶豐」分行資助。
當然王熾的貢獻遠不止這些,他在列強紛紛蠶食中國的時代,工業方面力爭鐵路建造權,籌辦銅、錫礦業;教育方面,捐助學校,培養人才,設立早期「教育基金」用於資助教育事業發展;醫療方面,設立牛疫局,讓不少嬰幼兒免受疾病之苦。
...
走完68個春秋,留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
王熾的各種義舉,受到清廷的封典,鋯封「三代一品」封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1903年年紀68歲的王熾與世長辭。他的一生是中國商業史上一段最靈動的記錄,值得吾輩學習。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gxby9l.html
---------------------------------
胡雪岩算什麼,在此人面前還得恭恭敬敬,晚清時期世界級巨富!
2017-05-01 由 史話漫談 發表于 歷史
此人就是「錢王」王熾,因為他在清朝晚期,對朝廷的捐助數額巨大,獲得慈禧太后的賞識,雖然慈禧曾下旨召見過,但是卻因為他當時身染疾病並沒有和慈禧見過面。
後來清廷根據「錢王」王熾的各種善舉,先後賜他四品道職銜,賞賜榮祿大夫二品頂戴,誥封「三代一品」封典,成為封建社會唯一一位一品紅頂商人,而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岩才二品。
根據一九零零年英國《泰晤士報》調查報導,在這一百年中,全世界最有錢的人,排在第四位的就是晚期時期的「錢王」王熾,是當時唯一一位上榜的中國人,這「錢王」二字真不是白叫的。
「錢王」王熾到底多有錢呢?
王熾爸爸和哥哥早逝,沒辦法只有輟學用媽媽變賣首飾盒衣物的二十兩銀子,出門做生意。由於聰明機靈,肯吃苦,慢慢積累了點財富,開始組織馬幫慢慢做大生意。
富有起來的「錢王」王熾愛國愛民,經常有很多善舉,軍對戰法國,因為軍費不足,補給困難,王熾一下就拿出了六十萬兩白銀用作清軍的軍費,戰後又拿出另外的錢財作為軍隊的遣散費。
王熾還花費巨款,從法國人的手裡買了滇越鐵路的路權,讓當時的雲南路權不受到法國人擺布,為了保護地方工業,王熾還冒險墊付數十萬白銀與官府一起籌辦雲南銅、錫礦業。
在光緒帝初年,王熾為了幫助鹽茶道員唐炯改善川鹽生產,在其他商人都不願意借錢的情況下,他一下就拿出十萬兩白銀支持唐炯,而唐炯也自此開始,成了他的好朋友 ,在王熾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會出手相幫。
「錢王」王熾晚清一代傳奇人物,鼎盛時期能左右晚清王朝金融市場,一生以利聚財,以義用財,以儒治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qy862z8.html
--------------------------------------
晚清「錢王」,比紅頂商人胡雪岩,毫不遜色,當時全球第四富豪
2017-05-12 由 葫蘆齋主人 發表于 歷史
在晚清歷史上,紅頂商人胡雪岩大名鼎鼎,在江浙一帶有「財神」之稱,然而富豪王熾,儘管名氣在如今略有不顯,但他的外號比起「財神」來說響亮不遑多讓,霸氣則猶有過之,時人稱之為「錢王」!
王熾自幼家貧,而且他的父兄早早就過世了,家裡連給他讀書的錢都拿不出來,最後只得當了母親的首飾,湊了十幾兩散碎銀子讓他出去做生意謀活路。他從家鄉彌勒虹溪購土布挑到竹園、盤溪販賣,又把那裡的紅糖購回銷售。憑著勤勞和機敏,王熾不久就積攢得百多兩銀子。
咸豐年間,地方官處理民族矛盾不當,雲南各處起義此起彼伏,盜匪橫行,道路斷絕。老百姓要賣自己出產的東西,沒人敢來買,要買急需的商品,沒人敢來賣,各村各鎮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
於是,王熾組織了一夥膽大且有眼光的年輕人,成立了「滇南王四」馬幫。王熾曾回憶:「是時,田園荒蕪,而瀘西各地,有積貨如山而價極賤者,有物價暴漲日數變者,予操之以敏捷,對其有無,朝發夕至,如米鹽糧糖茶百貨之屬,皆利市十倍。」
王熾有了資本,生意日漸興旺。他擴大了經營項目和經營範圍,他的馬幫往返於臨安府屬各縣和瀘西、師宗、邱北之間。王熾二十歲時,他家已成殷富人家。而此時的王熾,也在滇南一帶小有名氣。
清朝同治元年,王熾因款待滬西大紳周廷升,買肉時與表兄姜庚發生衝突,一怒之下指使家人殺死姜庚,亡命昆明。之後投奔故舊雲南提督馬如龍,並從軍入川。不久又在重慶與人合夥重操趕馬行商舊業。並開設商號「天順樣」,販運貨物於川滇之間。
百餘年來,在昆明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那是清末的一天,外面在下著綿綿細雨,同慶豐錢莊總號大店之內,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此時一個花甲老者,衣衫襤褸,攜著一個六七歲的黑衣孩童走了進來,臉上都髒兮兮的。
櫃前,許多小夥計正在那忙著算帳,見了他們,有個小夥計頭都沒抬一下,「存錢嗎?」老人枯樹皮似的雙手顫微微地捧上了一枚油跡斑斑的銅錢,小夥計笑了:「要飯的吧?」
老人說:「我活不了幾天了,膝下只有一孫,想給他存點錢,等我一死,好讓他還有幾天飯吃。」小夥計聲稱:「一枚錢太少,存多了再來吧。」
老人道:「錢莊為什麼不讓人存錢呢?你們行行好,就當可憐我們吧!」他蒼白的鬚髮抖動,面含悲色。
然而不管老人怎樣低聲哀求,小夥計就是不答應。無奈,爺孫傷心流淚,望著大廳正中的「信義天下」的四個濃濃的墨字黯然離去。
第二天,不利於同慶豐的謠言開始多了起來,在當地引起巨大震撼,客戶們也恐慌不已,對錢莊產生了可怕的信任危機,紛紛提現銀存到別家錢莊。事情已極為緊迫,王熾連夜召開會議商量對策,徹查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原因找到後,他痛心疾首:「人無信而不可以立呀。」最後,他毅然決定,開除那個觸犯錢莊約法的小夥計,扣發主管人員半年薪水,並全城搜尋行乞的爺孫兩人。
王熾親自出馬,率領錢莊全體人員在大門前將老人孩子迎進店中,誠懇道歉,把那一文錢設立一個特殊帳號,開出票據,並給了高出別人十倍的利息,以示誠意。此後,人們對同慶豐的誤會才漸漸消散,繽紛對王熾的表現深為欽佩。
到了光緒中後期,天順祥分號已遍及全國15個行省的大中城市,與西幫三晉票號並駕齊驅而馳名於國內。王熾締造的以金融票號業為主幹的商業帝國,享譽一時。美國《時代周刊》曾將其列為西元十九世紀末的全球第四大富豪。
-----------------------------
蕭盛:世人只知胡雪岩,不識雲南有王熾,是一種遺憾
2015-11-14 由 寫手之家 發表于 歷史
胡雪岩很火,一提起這個名字,幾乎人盡皆知。但是提起王熾,幾人知道?
實際上王熾與胡雪岩相比起來,雖說所走之路不盡相同,但僅以商業上的成功而論,絲毫不輸胡雪岩。而且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一品紅頂商人,胡雪岩是二品。
然奇怪的是,市面上寫王熾的書極少,關於他的小說幾乎找不出來。
這就是我寫《大清錢王》這本書的原因所在,下面的這段文章其實是《大清錢王》一個序言,主要闡述了我寫王熾的三個原因,也可以當作讀者為什麼要了解王熾的三個重要的點。
一看這標題,也許有些讀者會會心一笑,你這是要拿兩位晚清巨商來作比較吧?
其實不然,人都有優缺點,胡雪岩也不只是會鑽營、會逆勢而上的奸商,他所做的事情同樣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研究的,而王熾也不完全是完美無缺的大善人,所謂的生意人,都是將利益放在首位,無利何為商呢。
事實上除了商人外,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利益去努力奮鬥,關鍵是你在逐利中做了什麼,又在得到了利益後做了什麼。中國有句古話叫有所為有所不為,其實這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的標準,相信不管是胡雪岩還是王熾,每個讀者心中都各自都一個評價,這裡我不贅言了。
本文作為一個序言,只是想通過胡雪岩引出王熾,並且想發出這樣一種聲音:胡、王二者都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筆寶貴財富,如果世人只知胡雪岩,不知雲南有王熾,從某個角度來講,也是一種悲哀。
我這麼說有三大理由,下面我一個一個來闡述。
首先,王熾的經歷有勵志的效果。他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死的時候也不過十四歲,母親變買了陪嫁的首飾給他去學做生意。說到這裡,我想提醒諸位的是,當我們與王熾易地而處,在我們得到了一筆有限的資金後,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我想很多人想到的是出去找一個可靠的地方打工,利用這筆有限的資金來作為生活費。作如此想的人肯定占大多數,當然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這世上沒有一種生意是穩賺不賠的,它是有風險的,萬一把母親用首飾變買來的錢賠得血本無歸,這以後的日子該怎麼過呢?
人生的道路便是如此,不同的想法成就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王熾身處晚清政局最為動盪,資本主義空前發展的時代,他看到了希望,老老實實地利用有限的資金,用一根扁擔挑著貨物,走街穿巷做買賣,不辭辛勞積攢百多兩銀子後,便開始利用動亂的時局,從中獲利,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這不就是從草根走向成功的典型例子嗎?這樣勵志的正能量的故事,不管是放在哪個時代,都是十分需要的。
其二,王熾的經商經歷富有積極意義。他有一句名言,叫做「說我,羞我,辱我,罵我,毀我,欺我,騙我,害我,我將何以處之?」,下一句是答案,也是他處世的方略:「容他,憑他,隨他,盡他,讓他,由他,任他,幫他,再過幾年看他!」
這句話不由讓我想起了布袋和尚的一句名言,同樣經典,涵義也是相差無幾:「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理。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當然,每個人生下來不可能就是聖人,在達到這樣的一個境界之前,必須要經歷人生的風風雨雨,甚至可能會做一些不該做的事,經歷的越多,可能悟的就越透。
王熾在積聚財富做各種善事之前,首先就是要把生意做大,沒有錢資何來做善事之本呢。總的來看,王熾在生意場上的理念也分兩步,第一步是官之所求,商無所退。
關於這一點,我在正文里會努力把它講透,原因很簡單,王熾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一品紅頂商人,胡雪岩只是二品,屈居其後。官之所求,商無所退是他經商的根本,也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
也許有讀者看到這裡,又會會心一笑,說白了不就是賄賂嘛!
其實不然。官之所求,商無所退,放在王熾身上其實是一種策略,舉個簡單的例子,法國攻打清廷駐越的部隊,中法戰爭爆發,當時的清廷國庫空虛,根本拿不出錢去國外打仗,雲南巡撫岑毓英愁白了頭髮,沒辦法去找王熾商量,王熾聽了後二話不說,拿出了六十萬兩
銀子,給岑毓英作軍餉,支援他出關。
這相當於雪中送炭啊,岑毓英自然會感激他,甚至跟他做朋友,如此一來政商關係自然而然就成立了。
有這樣一種胸襟為前提,到了後期,他的經商理念就會很自然地過渡到另一個階段,即人棄我取,人需我予。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人家不要的我去拾取,人家需要的我會給予。
也許有的讀者會覺得奇怪,這是做善事還是做生意?
其實善事也可以做成生意,關鍵在於怎麼做。
同樣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光緒初年,唐炯奉命督辦川鹽,改善川鹽的生產,可任何一樣改造都需要錢,偏偏當時的政府沒錢,鹽茶道的官員同樣是急白了頭髮,到處找人籌集資金。然很多商人認為,一件商品從改造、生產再到投入市場,需要很多年時間才能見成效,甚至有可能還會虧本,所以當時沒人願意花錢去投資。
在所有人都不願去染指川鹽的時候,王熾出手了。
當時王熾的同慶豐票號剛剛成立,實際上他也沒多少錢,拿出這筆錢給唐炯後,有可能他自己就身無分文了。但是大生意人都具有大胸懷,王熾還是千方百計籌足了十萬兩銀子,交到了唐炯的手上。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這裡面有個玄機。
票號相當於現在的銀行,一家銀行要想吸引客戶來存兌,你得有信用度和知名度,沒有這兩樣東西,你就算渾身是嘴去遊說,人家也只會把你當傳銷。王熾的銀行剛開張不久,兩者都不具備,他就看準了茶鹽道需要錢的這個時機,花十萬兩給自己做了個大大的廣告,向世人宣告,同慶豐是有實力的!
這是做生意還是做善事?
說到這裡,又想到一句老話,叫做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你幫了人家,人家自然也會銘記於心,並在適當的時候回報。王熾不僅幫了唐炯,還給自己做了個大大的廣告,他的銀行不興旺起來那才叫咄咄怪事!
當他的經商理念到了這種境界時,已於上文提到的那句名言不遠了,因此他的經商經歷頗有積極的意義。
其三,就是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當王熾成為一代巨商的時候,他則把目光放在了國家和民族的高度。他花巨資從法國人手裡買回了滇越鐵路的管理權,使雲南鐵路不用再受外國人的支配;又出大價錢與官府合資興辦雲南銅、錫礦業,使地方工業免遭洋人染指……等等事體,說明他是一個擁有愛國主義和民族情懷之人。
這是政治,但更是生意,大生意人做的大生意。
也許有讀者還會懷疑,這也算是愛國主義和民族情懷?不過是官商合作的老套路罷了!
我還是回到上文提到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利益去努力奮鬥,關鍵是你在逐利中做了什麼,又在得到了利益後做了什麼。有些人為了逐利,不擇手段,壞事做盡,而有些人在利己的同時又能利人。說白了沒有人生下來就願意去當壞人,走什麼樣的路,不是人品問題,而是策略和智商問題。
以上三個原因,我想足以讓讀者去了解王熾,當然也應該有了足夠的理由來閱讀本書。走近王熾,走近這位赫赫有名的大清錢王,從此開始吧!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9zqmkl.html
-----------------------------------
【清朝·王熾】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
時間:2009-04-12來源:一元一國學網 點擊: 次
作為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雲南彌勒人王熾的一生充滿了奇蹟。曾經,錢王王熾的名字響徹大江南北,可嘆的是,如今很多人只知胡雪巖卻不知有王熾。王熾一生以利聚財,以義用財,以儒治商,愛國忠君,以驚人的經商天賦和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錢王……
王熾究竟有多少錢沒有人知道,但“同慶豐”在鼎盛時期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左右大清王朝的金融市場卻是不爭的事實。英國《泰晤士報》曾對百年來世界最富有的人進行統計,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熾。而且,他是惟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國人。
王熾生於1836年,彌勒虹溪人(舊稱十八寨),由於家境貧寒,14歲時又遭喪父之痛,因而不得不輟學習商。王熾16歲時,母親變賣首飾得銀20兩,交於王熾。王熾用這筆錢從家鄉虹溪購土布挑至竹園、盤溪販賣,又將那裏的紅糖購回銷售。憑著天資聰穎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王熾不久便攢下了百多兩銀子。這筆銀子成了王熾擴大經營的資金,王熾由此開始組建自己的馬幫,在建水、瀘西、師宗、丘北一帶往返販運土雜百貨。由於王熾膽大機敏,為人俠義,至他20歲馀時已在滇南一帶小有名氣,人稱“滇南王四”。
富敵半個雲南
“天順祥”的一炮打響使王熾身價更著,更重要的是,王熾找到了唐炯作為政治靠山,並由此走上了“官之所求,商無所退”的發蹟之路。在唐炯的支援下,王熾開匯號並代辦鹽運,生意做得得心應手。隨後,王熾與席茂之分夥獨自經營,在昆明創設自己的“同慶豐”商號,並改組“天順祥”,以“同慶豐”為總號,“天順祥”為分號, “同慶豐”以匯兌業務信用好而成為民間和官府承辦匯兌的首選。很快,錢莊以長江沿岸為線,在國內各大城市逐步增設分號,成都、漢口、九江、南京、上海、貴陽、廣州、承德、北京等地都有設置,鼎盛時期在香港、海防亦設有辦事機構。
除此之外,王熾在雲南省州縣較大的商品集散地亦設置“同慶豐”分號。自此,全國各商行或私人往來匯兌,均可在沿途錢莊憑票取款,“同慶豐”每年各省調劑雲南協調及省憲解繳朝廷款項,便達數百萬兩之巨。“同慶豐”還在四川代辦鹽運,在昆明設“興文公當”兼營房地產,修建昆明同仁街,在彌勒、宜良等地廣置田產,年收租息千餘石。
有人曾給“同慶豐”算過一筆賬,說自光緒十三年至宣統三年共25年間,全號紅利即達389馀萬兩,此數尚未包括弧內遭受的重大折損,時人稱“同慶豐富過半個雲南”。王熾成為名震南北的“錢王”,被譽為“執全國商界牛耳”的雲南金融業開山鼻祖。而“同慶豐”、“天順祥”則被譽為“南邦之雄”,有人認為王熾的錢莊足以與山西錢莊相抗衡。
對“商道”有獨到領悟
王熾雖富甲全滇,但卻不是一個惟利是圖的商人。他重德重義,以德經商,對“商道”有著獨到的領悟:“說我,羞我,辱我,罵我,毀我,欺我,騙我,害我,我將何以處之?容他,憑他,隨他,盡他,讓他,由他,任他,幫他,再過幾年看他……” 王熾在經營上不固步自封,善於借鑒世界先進經驗,為強國奮爭;在個人生活上,王熾富而不奢,始終保持勤儉家風。誠信與德行贏得了包括競爭對手在內的所有人的尊重,成為商界楷模。
不僅如此,王熾還仗興疏財,以財力急國家之急,以振興地方經濟為己任,發展地方實業,熱心公益事業。清光緒九年(西元1883年)法國出兵犯境,雲南巡撫岑毓英督師出關救援。當時軍情緊急,需餉甚鉅,一時籌應不及的緊要時刻,達官貴人忙於避禍,惟利是圖的商人們都做了縮頭烏龜,獨有王熾毅然獨自借墊60萬兩鉅款作餉銀,岑毓英為之賜額稱“急公好義”。
王熾還花鉅資從法國人手裏買回了滇越鐵路的路權,使雲南路權不受法國人支配。為保護地方工業不被洋人染指,王熾冒險奪標,墊付數十萬兩白銀與官府一同籌辦雲南銅、錫礦業。
晉、陜兩省大旱,黃河斷流,王熾捐銀數百萬兩給工部興修水利,被李鴻章稱之為“猶如清廷之國庫也”。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倉惶出逃,所帶銀兩不足大隊隨行人員衣食,王熾認為愛國必須忠君,因此十萬火急下死命令,慈禧人馬所經之地,“同慶豐”分行須全力資助。慈禧回京後,國庫空虛,資金短缺,王熾發動海外及國內各分行融資接濟。見虹溪書院損壞,即捐資擴建;見地方無救荒之糧,便設義社以備振災;見學子失學,便建義塾以教;見士子鄉試無住宿,捐虹溪試館以供住宿;見有的舉子無錢進京趕考,就承攬了雲南全部舉子進京趕考的一切開銷;見大渡河船渡常淹沒人馬,便捐巨金打造13根鐵索修橋,供行人過江;為培養人才、振興地方教育,王熾聯合當地富紳籌辦“興文當”(後更名為“興文銀行”),將之作為“基金庫”,以捐助當地教育事業發展,雲南經正書院,今雲南大學都曾得到資助。
此外,王熾還開創昆明牛疫局,使不少嬰兒免受疾病之苦。清廷根據王熾的各種義舉,先後賜他四品道職銜,恩賞榮祿大夫二品頂戴,鋯封“三代一品”封典,允許在紫禁城騎馬,王熾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惟一的一品紅頂商人。明義重德的商人本來就不多,而商人冠戴一品更是絕無僅有,王熾所受榮譽遠遠超過晚清時聲名顯赫的巨商胡雪巖。
1903年12月25日,王熾在他創立的昆明“同慶豐”商號內溘然與世長辭,走完了他人生的68個春秋。這位富商巨賈的靈柩在其家眷的護送下回到了故里——彌勒虹溪,安葬於青山綠水的十八寨。時光流逝,他的生命早已化為塵土,然而,他的創業故事、營商謀略、浮沉軌跡、豪情義舉,卻一直流傳於坊間,成為中國商業史上一段最靈動的記錄,引人深思。
-----------------------------------------------
19世紀中國首富王熾有沒有借錢給皇帝?
2016/07/06 來源:歷史趣聞
[導讀]王熾簡介王熾是雲南人,自小就失去了父親,他的父親除了為他留下了母親和二姨娘外,別的什麼都沒有留下,他的母親張氏和二姨娘姜氏做些紡織的夥計來維持生計,家裡的條件不再允許他繼
王熾簡介
王熾是雲南人,自小就失去了父親,他的父親除了為他留下了母親和二姨娘外,別的什麼都沒有留下,他的母親張氏和二姨娘姜氏做些紡織的夥計來維持生計,家裡的條件不再允許他繼續在私塾裡面讀書,他因此輟學回家。
王熾照片
但王熾從小聰慧過人,勤勞又好學,甚至有神童的美譽在外。剛成年的王熾也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對於鄉里橫行霸道的惡人很是看不慣,便想要教訓教訓那個惡人,沒想到失手把惡人打死了。王熾遂將他母親張氏的首飾和衣服變賣了,勉勉強強湊了二十兩銀子,十兩銀子留給了他的母親張氏,他帶著另外十兩銀子跟著大人們開始出門做生意,也算是為了避難。
王熾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很快就連本帶利的積攢夠了百餘兩銀子。王熾並不滿足於小本生意,他有自己的想法,有了這百餘兩銀子,他組織馬幫,擴大經營範圍,苦心鑽研如何從商,在這個過程中他也經歷很多的艱難險阻,但他沒有因此放棄,憑著自己的誠信和過人的膽識克服了重重險阻,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商號「天順祥」。同治年間,王熾卻因為與其表兄姜庚發生衝突,一怒之下命人殺死了姜庚,為了避難,他逃到了昆明。王熾在昆明投靠了自己的故友馬如龍,後在昆明建立了「同慶豐」商號。1903年,王熾病故,葬在了自己的故里虹溪鎮,將「天順祥」和「同慶豐」商號留給了他的兒子王鴻圖。
王熾有多少錢
王熾在清朝是很有名的商人,就連英國報刊上都刊登過王熾的消息,在富豪榜上,王熾的排名是世界第四,通過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王熾有多少錢了,否則也不能登上富豪榜。起初,王熾從事著簡單的貿易往來,就是在家鄉附近來往銷售各地的特產。沒過多久,王熾就賺了上百兩銀子了。有了這筆資金做投資,王熾便開始擴大經營範圍。
王熾油畫
此時王熾在家鄉附近已經頗有一番名氣了。王熾來到重慶後,發現這個地方是做生意的好地方,便在此就掛上了「天順祥」的牌匾,王熾正式開始了商業運行。王熾很快就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經營範圍在逐漸擴發,從西南到東部地區,他又代辦鹽運,開設分號。在雲南還擔任礦務督辦,為了順利開創,王熾個人還墊付了十萬兩。所以從這一點也能看出王熾有多少錢的答案是非常豐厚的。王熾回到家鄉新修房屋,修建街道,在雲南多地購買田地,光收房屋的租金就有千餘石。在和法國爆發戰爭後,因為軍費十分緊張,王熾急忙墊付了六十萬兩來支援軍隊。在戰爭後,岑、鮑回到北京,可因為缺乏軍隊遣散資金,王熾又拿出一部分資金幫助。在王熾發家致富後,他還主動拿出一部分資金幫助家鄉修建了大橋以及寺廟。雲南省內的學子前往北京參加考試,王熾也給與財物上的幫助。通過以上分析知道王熾的錢財都是憑藉自身努力,逐漸擴大發展。在中國,王熾可以說已經是叱吒商業界了,而且還有了「錢王」的稱號。
王熾有沒有借過錢給皇帝
在清朝,王熾是很有名的富豪。但王熾除了經商外,還和政府有不少的往來。但提到王熾有沒有借過錢給皇帝,這個問題歷史上沒有詳細的記載,所以不能肯定或否定的說王熾有沒有借過錢給皇帝。
王熾圖片
但在清朝政府有危機的時候,他幫了不少忙。在外國列強侵入背景後,清政府拿不出賠款金,王熾便幫助政府墊付了60萬,使得請政府暫時擺脫了困境。在川東道庫要向四川財政府繳納錢財時,因為沒有那麼多資金,可當時的商人很多都不願意借給他們,可是王熾卻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而且這筆借款也不要利息的。在列強侵入中國,慈禧太后帶領身邊的人連忙逃到西安,可是因為走的著急,僅備了很少的糧食,在王熾知道這個消息後便主動派人前去幫助慈禧太后,於是慈禧太后成功度過了此次危機。在這個過程中王熾有沒有借錢給皇帝已經不重要了,他幫助皇帝及慈禧太后度過困難才是關鍵。
從另一個角度考慮,王熾要是借錢給皇帝也是為了幫助皇帝度過困難,而這種無償的幫助依舊是幫助皇帝度過困難時期。不管王熾有沒有借過錢給皇帝,他的內心是善良的,而且也是十分愛國的。只要國家遇到困難,王熾會義無反顧的站出來援助,至於是借給國家的還是無償捐助的已經不是那麼重要的了,重要的是他隨時都在關住著國家的發展。
王熾後人
王熾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商人,他曾經因為殺人而逃到重慶地區,後來就開始走上了經商的道路,經過他的努力和多年的謹慎經營,終於成為四川地區非常著名的商人,同時他也是當時那個封建時期唯一的一個紅頂商人,也就是說他同時還是朝廷的官員,人們紛紛稱他為錢王。在1903年的時候他離開了人世,而王熾後人卻將他的精神和品質繼承下來,那麼王熾後人有哪些呢?
《錢王》王熾劇照
王熾後人自然包括他的所有子女,他的一生總共有兩個兒子王鴻圖和王堯圖以及三個女兒,女兒們幾乎都是嫁給了當時的名門後代,而王鴻圖則在爸爸離開人世之後繼承了他的生意,儘管他的能力並沒有王熾那樣出眾,可是卻也和爸爸一樣有著誠信和德行,後來他還開創了電燈公司,並且創建了國內首個水力發電站,之後又開始創辦自來水廠子,直到現在昆明地區的人們提起這位王熾後人還是十分的稱讚。
作為王熾後人王鴻圖一直表現的非常出色,還曾經擔任過雲南地區商會的總理,當四川地區修建鐵路的時候,為了能夠拿回這段鐵路的路權他還曾經獻出了自己所賺取的十多萬兩白銀。在很多事情上他都繼承了王熾的美好品德,做出了許多有利於人民和社會的事情,而王鴻圖的一生也有許多的兒女出生,然而真正活下來的卻只有一個小兒子和兩個女兒而已,他的兒子最後繼承了他的家業,而王熾的後人也一直延續下去。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dBnyGN.html
-------------------------------------
【晚清巨商王熾的“商道”】
转载 2016-05-11 21:31:56
标签:晚清巨商王熾的“商道
(圖)王熾:王熾(1836~1903年),字興齋,漢族,雲南彌勒縣虹溪人,晚清滇中富商,被稱“錢王”。
作為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王熾的一生充滿了奇蹟。 曾經,錢王王熾的名字,響徹大江南北,可嘆的是,如今很多人只知胡雪巖,卻不知有王熾。 王熾為何能成為清末巨商,他的成功之處在哪裡呢?
晚清一品錢王——王熾
王熾青年時與旅渝滇商合營“天順祥”商號,來往川滇互貿。 以昆明“同慶豐”錢莊為龍頭,在當時全國22個行省中的15個行省及香港、越南、馬來西亞設立分行,數年經營, 成為滇中富商,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紅頂商人”,晚清名臣李鴻章曾稱其為“猶如清廷之國庫也”。
作為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王熾的一生充滿了奇蹟,他一生以利聚財,以義用財,以儒治商,愛國忠君,以驚人的經商天賦和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錢王……王熾究竟有多少錢沒有人知道,但“同慶豐”在鼎盛時期,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左右大清王朝的金融市場卻是不爭的事實,被譽為“執全國商界牛耳”之雲南金融業的開山鼻祖。 英國《泰晤士報》曾對百年來世界最富有的人進行統計,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熾。
王熾成為清末巨商的歷程,有著無可避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色彩,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勇於拼搏創新,是王熾能夠在眾多經商者中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因素。
王熾的經商之道:
1、以德為根,以質為本。
王熾當時的社會環境是:晚清時代,官場混亂,商場更是複雜,官商勾結、商匪串通一氣。 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做人做事,十分困難。 能夠在商場中真正的老老實實做生意,已經是實在不容易了,想把生意做大就更困難了。 但是, 王熾不管面臨什麼困難和壓力,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以德為根,以質為本”的為商價值觀, 最後,他不僅在商場站穩了腳跟,而且還把生意越做越紅火,使他自己在中國商業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他對自己貨品質量絕對負責,對客戶“誠實忠誠”。 他的理念是做生意當然要賺錢,但是決對不賺昧著良心的錢。 王熾深刻理解古語所講的:“善人者,人亦善之”,“愛人者,人亦愛之”,“潔身者友談,忠厚者路寬”的道理。 他在當時混亂的商場中始終堅持著這樣的原則:讓利於顧客的事情幹,讓利於合作者的事情幹,讓利於工友和股東的事幹,有利於社會的事情幹;損人利己的事情不干,擾民的事情不干,惡性競爭的事不干。 在待人上,對工友之事盡力去辦,時刻把自己處於員工之中,對員工以誠對待,無微不至的關懷。
2、以財聚才,以才取財。
王熾之所以能夠建立如此巨大的事業,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十分注意廣結善緣,廣結關係網,廣交天下朋友,從而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自然廣博天下財。 作為商人,王熾是深知“以欲從人”之妙計,他招攬人才的手腕,除了以誠相待、信則不疑、用之不拘一格之外,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以財聚才,以才取財”。
王熾用人從來都是不惜以重金,在他看來:根據經營效益的好壞支付酬金的做法,不能讓人信服。 理由有兩個:
1、以效益好壞來支付酬金,實質上,是「以自己所得到的多寡,來決定別人的多少」,這本身就是給人一種僅僅「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難以待人以誠」。
2、經營效益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場好壞及領導決策正確與否,都將是影響經營的直接因素。 如果以這個為依據,就不可避免地「會將由不為人力所左右的客觀因素或自己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轉嫁到僱員身上」,這樣,更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被看作是待人以誠了。
後世評價
王熾,一位比大名鼎鼎的紅頂商人胡雪巖還要厲害的人物。 “三代一品”紅頂商人,這個清廷給予商人至高無上的榮譽,證明了王熾“為國”所做的種種貢獻。 儘管王熾的“忠君愛國”烙上了時代的印記,但他在中法戰爭中墊付的軍餉、為全國各地人民所捐贈的賑災銀兩,無不顯露了一位儒商的胸襟和仁義。 儘管因為種種原因,王氏的商業帝國到如今已蕩然無存,可他的商道,他的為人,依然有著獨特的魅力。
【三代一品封典牌坊(慈禧太后親賜)】
【中國雲南的文化使者,在法國的巴黎發現方蘇雅1900年拍攝的“同慶豐——大銀行家”王熾一家人的照片時,整個昆明一片轟動】
【“急公好義”、“樂善好施”為國為民迭捐巨款,屢次受封】
【附】王熾痛燒發霉草藥
王熾是清末巨商,民間稱他為“錢王”。 王熾痛燒發霉草藥的故事,是誠信經商的典範。 有一次,為改善川鹽生產設備,王熾在官員唐炯面前立下了軍令狀:在十日內籌銀十萬兩。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要籌足大筆資金,哪怕是一個銅板,對王熾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 就在這個時候,王熾的伙計發現家裡的草藥已經發霉,很多伙計認為雖然藥發霉了,但還可以用,賣出去的話,還能收回數萬兩白銀,不如把這些草藥賣掉。
然而,王熾毅然決定燒了這些發霉的草藥。
伙計們問他:“為什麼放著數萬兩白銀不要,還要燒掉這些草藥?”
他坦然回答:“為的是對百姓的健康負責,我必須要燒掉這些發霉的草藥,不能掙這昧良心的錢,我們另想辦法籌集資金吧!”
經過多方籌集,王熾終於在八天之內湊足了十萬兩銀子,全部交給了唐炯,解決了幾個省的吃鹽問題,為發展四川的鹽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王熾一生以德經商,以信聚財,他的為人和他所倡導的商道文明,贏得了包括競爭對手在內的世人的尊敬。
(參見《雲南省彌勒縣志·王熾傳》)
----------------------------------------------
王熾 ——與旅渝滇商合營“天順祥”商號
1836年出生於雲南省彌勒縣虹溪鎮,幼年喪父,因家境貧寒被迫輟學,依靠母親紡織為生。成年剛至時因不滿鄉霸欺人,失手打死惡人出走,用母親賣掉陪嫁玉鐲的10兩銀子做本錢經商,從趕馬幫販運開始,經歷艱險,苦鑽商道,以過人的膽識與誠信打破當地商賈設置的重重阻礙和官府的地方保護,開設並發展了著名的“天順祥”商號,促進了川、黔、滇三地的商務往來和商品流通。時清朝廷唐桐巡視川東,勸王開匯號並代辦鹽運。王即與席茂之分夥獨營,在全國西南、東南各大要埠設分號,專營存放匯兌業務。清同治十一年(1872),王在昆明主持“同慶豐”商號,並設“興文公當”兼營房地產,修建昆明同仁街,在彌勒、宜良等地廣置田產,年收租息千餘石。
經20年經營“天順祥”、“同慶豐”商號,資金雄厚,號稱“南邦之雄”,馳名省內外。光緒九年(1883),法國侵略越南,朝廷詔命提督鮑超會同雲南巡撫岑毓英統兵援越抗法,時軍費緊缺,王墊支銀60萬兩。戰後,岑、鮑班師回國,遣散兵勇又需軍費,王又墊銀相助。岑、鮑甚為感激,岑賜“ 急公好義 ”、鮑賜“義重指國”匾額以旌表。後經岑保奏賜王四品道員職稱,恩賞榮祿大夫二品頂戴,封典三代一品。十三年唐炯調任雲南礦務督辦大臣,派王為礦務公司總辦。王為籌辦雲南銅、錫礦業,先後墊支開發基金銀10萬兩。
王在辦礦業中大獲其利,成為“富甲全滇”的企業家。王既善運謀致富,也用財有方。他曾捐銀興建彌勒境內盤江鐵索橋兩座,捐銀1513兩重修廣西直隸州(今滬西縣)城孔廟,出資修築虹溪街道,鋪設昆明城至碧雞關石板路,在昆明建蓋彌勒會館,劃撥“興文公當”資金饋贈本省舉人赴京會試費用。二十六年,陝西、山西兩省大旱,王捐銀2萬兩賑恤,獲朝廷旌表。於二十九年病故,歸葬虹溪煙子寨。病故後,其子鴻圖繼父經營“同慶豐”、“天順祥”商號。光緒三十二年任第一屆雲南商務總會協理。宣統元年(1909)繼任二屆商務總會總理,次年倡辦昆明耀龍電燈公司,民國 3年(1914)參與開辦昆明自來水公司,其經濟實力和經營能力當時曾稱雄雲南商界。
------------------------------------
「紅頂商人──胡雪巖」為大家所耳熟能詳,但是您知道還有一位能與之媲美的錢王──王熾嗎?與胡雪巖同樣是貧寒家庭出身的王熾,經歷了年幼喪父、兄弟早亡與母親相依的困苦日子,母親為了能夠讓他經商生活,賣掉了手邊珍藏的玉鐲子,將換來的十兩銀子給王熾經商,王熾靠者母親用玉鐲換來的十兩銀子,在商場競爭之中,憑藉著過人的膽識、智慧和情操,逐漸經營起廣大的金融帝國,想知道錢王王熾如何運用少少的銀子換來成功之道,如何藉力使力、利滾利,使自己脫離貧窮,甚至最後還被英國的〈世紀大典〉評為世紀十名世界首富排名第四的清朝末年「三代一品紅頂商人」,答案及道理盡在本書故事之中。本書以傳奇的故事、生動的文筆,深刻地劃出王熾的奮鬥歷程和他的感人商德,使他在多次競爭激烈的競爭之中,終於經營起能夠左右清代王朝的商業帝國,成為中國清末第一的銀行家。
---------------------------------
錢王:清代雲南紅頂巨商王熾
王熾,一代錢王,晚清巨商王熾在英國《泰晤士報》評選的19世紀10年代
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紅頂商人”,晚
清名臣李鴻章曾稱其為“猶如清廷之國庫也”。王熾的商德商道,對後人都
具有啟迪和借鑒意義。
王熾,1836年5月25日生於雲南省廣西直隸州(今瀘西縣)彌勒縣十
八寨(今彌勒縣虹溪鎮),卒於1903年12月25日。早年以馬幫創業,
1866年在四川設立天順祥,開展銀兩及資金的轉運承兌業務,因信用昭
著,在全國15個省設立分號,在香港設分號,在越南海防設辦事處。
1872年在昆明創立同慶豐為總號,各埠天順祥為分號,是清末雲南金融
業的創始人。參股開發東川銅礦、個舊錫礦、捐資建書院、辦學堂、修路
橋,其子開辦雲南的電燈、自來水,建設石龍壩水電站等。
為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雲南彌勒人王熾的一生充滿了奇蹟。曾經,
錢王王熾的名字響徹大江南北,可嘆的是,如今很多人只知胡雪巖卻不知
有王熾。王熾一生以利聚財,以義用財,以儒治商,愛國忠君,以驚人的
經商天賦和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錢王。
王熾究竟有多少錢沒有人知道,但“同慶豐”在鼎盛時期曾在相當長的一段
時間內左右大清王朝的金融市場卻是不爭的事實。
王熾生於1836年,彌勒虹溪人(舊稱十八寨),由於家境貧寒,14
歲時又遭喪父之痛,因而不得不輟學習商。王熾16歲時,母親變賣首飾
得銀20兩,交於王熾。王熾用這筆錢從家鄉虹溪購土布挑至竹園、盤溪
販賣,又將那裡的紅糖購回銷售。憑著天資聰穎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王熾
不久便攢下了百多兩銀子。這筆銀子成了王熾擴大經營的資金,王熾由此
開始組建自己的馬幫,在建水、瀘西、師宗、丘北一帶往返販運土雜百
貨。由於王熾膽大機敏,為人俠義,至他20歲餘時已在滇南一帶小有名
氣,人稱“滇南王四”。
與一般小商小販不同的是,王熾很快洞悉了時代的本質——官之所求,商無
所退。若想發達,就必須尋求政治上的靠山。年紀尚輕的王熾開始積極尋
求官場上的靠山,以期能探尋一條官商結合的發蹟之路。
就在這時,災難降臨了。清同治初,已小有名氣的王熾回鄉後,宿有積怨
的表哥與他發生衝突。在一場鬥毆中,表兄被殺,王熾匆忙出逃,幾經波
折避禍於重慶。王熾見此地商業鼎盛,又居水陸交通要衝,便萌生了設莊
做貿易的想法。他認為單純靠馬幫販貨賺取微薄利潤是在為別人做嫁衣,
於是便租得臨街舖面一間,掛出“天順祥”的商號,販賣馬幫運來的貨物。
由於當時王熾的銀資不過四五百兩,做小買賣沒有多大賺頭,做大買賣又
感到資金不足,於是他四處尋找融資渠道,想法與當地頗有實力的旅渝滇
商合作,由合夥人出資擴大經營,而王熾則組織馬幫在重慶購買煙鹽土雜
販賣到雲南,又將雲南的皮毛藥材購運到重慶。這支三四十匹騾馬組成的
馬幫,沿途打著“滇南王四”的旗號,亦購亦銷,邊販邊買,獲利頗豐。
據傳,一次王熾的馬幫滿載川貨從昭通南行到凹裡時,遇到百餘名劫匪,
趕馬人嚇得四散逃命,但王熾卻鎮定自若,毫無懼色,指明要見匪首。匪
首對王熾的勇敢機智大為讚賞,不但放走了王熾,還歸還了一半貨物與全
部馬幫。這件事傳開之後,“滇南王四”名氣更著,沿途各路山賊也對王熾
馬幫禮讓三分,王熾的生意也更加興盛。王熾看準這個大好機會,一方面
藉機樹立聲望,另一方面抓緊時機在敘府增設分莊,與席茂之合夥在昆明
設立“同慶豐”商號。
【点击看大图】
王熾富而不惰,以身作則,親自趕馬運貨到雲南,又由雲南辦貨至重慶,
並在“天順祥”逐步設立了一套已具民營企業特色的較科學的管理模式。在
這種新的管理體制下,“天順祥”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商舖的發展使資金的周轉變成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於是王熾又想到了
自己開設錢莊,但開設錢莊不僅需要官府批文及大筆資金,而且還需要樹
立人們對“天順祥”錢莊的信任。就在這時,機會出現了。
光緒初,在雲南做官多年的唐炯奉命督辦川鹽而被任命為鹽茶道員。當
時,為改善川鹽生產,鹽茶道急需白銀萬兩,由於布政司無銀可撥,唐炯
只得向商界籌借。然而,由於多數商賈認為發展鹽務並非三五年便可見
效,因而不願擔此風險,無人願借銀給官府。王熾思量再三,認為此次籌
銀一方面可解鹽茶道之急,藉此結交唐炯,找到官場上的靠山,另一方面
若“天順祥”在十天內湊足十萬兩白銀,則可向世人展示“天順祥”的實
力,促使人們放心來“天順祥”存兌銀兩。
於是,王熾冒險應承十日之內湊足白銀十萬兩。不出十日,王熾湊足了銀
兩,並特意安排挑夫百餘人,打出“天順祥”的名號,列隊敲鑼打鼓繞城數
圈後至官府送銀,一時間全城轟動,婦孺皆知“天順祥”籌巨款一事。
“天順祥”的一炮打響使王熾身價更著,更重要的是,王熾找到了唐炯作為
政治靠山,並由此走上了“官之所求,商無所退”的發蹟之路。在唐炯的支
持下,王熾開匯號並代辦鹽運,生意做得得心應手。隨後,王熾與席茂之
分夥獨自經營,在昆明創設自己的“同慶豐”商號,並改組“天順祥”,
以“同慶豐”為總號,“天順祥”為分號, “同慶豐”以匯兌業務信用好而成
為民間和官府承辦匯兌的首選。很快,錢莊以長江沿岸為線,在國內各大
城市逐步增設分號,成都、漢口、九江、南京、上海、貴陽、廣州、承
德、北京等地都有設置,鼎盛時期在香港、海防亦設有辦事機構。
除此之外,王熾在雲南省州縣較大的商品集散地亦設置“同慶豐”分號。自
此,全國各商行或私人往來匯兌,均可在沿途錢莊憑票取款,“同慶豐”每
年各省調濟雲南協調及省縣解繳朝廷款項,便達數百萬兩之巨。 “同慶
豐”還在四川代辦鹽運,在昆明設“興文公當”兼營房地產,修建昆明同仁
街,在彌勒、宜良等地廣置田產,年收租息千餘石。
有人曾給“同慶豐”算過一筆賬,說自光緒十三年至宣統三年共25年間,
全號紅利即達389餘萬兩,此數尚未包括號內遭受的重大折損,時人
稱“同慶豐富過半個雲南”。王熾成為名震南北的“錢王”,被譽為“執全國
商界牛耳”的雲南金融業開山鼻祖。而“同慶豐”、“天順祥”則被譽為“南
邦之雄”,有人認為王熾的錢莊足以與山西錢莊相抗衡。
王熾雖富甲全滇,但卻不是一個惟利是圖的商人。他重德重義,以德經
商,對“商道”有著獨到的領悟:“說我,羞我,辱我,罵我,毀我,欺
我,騙我,害我,我將何以處之?容他,憑他,隨他,盡他,讓他,由
他,任他,幫他,再過幾年看他……”王熾在經營上不固步自封,善於借鑒
世界先進經驗,為強國奮爭;在個人生活上,王熾富而不奢,始終保持勤
儉家風。誠信與德行贏得了包括競爭對手在內的所有人的尊重,成為商界
楷模。
不僅如此,王熾還仗義疏財,以財力急國家之急,以振興地方經濟為己
任,發展地方實業,熱心公益事業。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法國
出兵犯境,雲南巡撫岑毓英督師出關救援。當時軍情緊急,需餉甚鉅,一
時籌應不及的緊要時刻,達官貴人忙於避禍,惟利是圖的商人們都做了縮
頭烏龜,獨有王熾毅然獨自借墊60萬兩巨款作餉銀,岑毓英為之賜額
稱“急公好義”。
王熾還花巨資從法國人手裡買回了滇越鐵路的路權,使雲南路權不受法國
人支配。為保護地方工業不被洋人染指,王熾冒險奪標,墊付數十萬兩白
銀與官府一同籌辦雲南銅、錫礦業。
晉、陝兩省大旱,黃河斷流,王熾捐銀數百萬兩給工部興修水利,被李鴻
章稱之為“猶如清廷之國庫也”。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倉惶出逃,所帶銀兩不足大隊隨行人
員衣食,王熾認為愛國必須忠君,因此十萬火急下死命令,慈禧人馬所經
之地,“同慶豐”分行須全力資助。慈禧回京後,國庫空虛,資金短缺,王
熾發動海外及國內各分行融資接濟。見虹溪書院損壞,即捐資擴建;見地
方無救荒之糧,便設義社以備振災;見學子失學,便建義塾以教;見士子
鄉試無住宿,捐虹溪試館以供住宿;見有的舉子無錢進京趕考,就承攬了
雲南全部舉子進京趕考的一切開銷;見大渡河船渡常淹沒人馬,便捐巨金
打造13根鐵索修橋,供行人過江;為培養人才、振興地方教育文化,王
熾聯合當地富紳籌辦“興文當”(後更名為“興文銀行”),將之作為“基金
庫”,以捐助當地教育事業發展,雲南經正書院,今雲南大學都曾得到資
助。
1903年,石屏人袁嘉穀中狀元,王熾欣喜若狂,他拿出全部“興文
當”公款,一半獎給袁嘉穀這位雲南首名狀元,一半在拓東路建起一座巍
峨的的狀元樓。
此外,王熾還開創昆明牛疫局,使不少嬰兒免受疾病之苦。清廷根據王熾
的各種義舉,先後賜他四品道職銜,恩賞榮祿大夫二品頂戴,鋯封“三代
一品”封典,允許在紫禁城騎馬,王熾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惟一的一品紅頂
商人。明義重德的商人本來就不多,而商人冠戴一品更是絕無僅有,王熾
所受榮譽遠遠超過晚清時聲名顯赫的巨商胡雪巖。
1903年12月25日,王熾在他創立的昆明“同慶豐”商號內溘然與世
長辭,走完了他人生的68個春秋。這位富商巨賈的靈柩在其家眷的護送
下回到了故里——彌勒虹溪,安葬於青山綠水的十八寨。時光流逝,他的生
命早已化為塵土,然而,他的創業故事、營商謀略、浮沉軌跡、豪情義
舉,卻一直流傳於坊間,成為中國商業史上一段最靈動的記錄,引人深
思。
王熾的故鄉在彌勒縣虹溪鎮。走進虹溪,首先看到的就是慈禧太后親賜給
王熾的“三代一品”封典牌坊,這座牌坊後面的故事是:當年八國聯軍打進
北京,太后老佛爺逃難途中,得到王熾的大力接濟;太后回京後,特賜牌
坊一座,以彰王熾之功。整個清代,獲此殊榮的僅其一人。在虹溪,還有
王熾故居遺址、文筆塔、魁閣、文廟、藏書樓等景點,建築保存完好,古
風猶存。離虹溪鎮2公里,就是著名的彌勒白龍洞。
----------------------------------------
王熾的簡介王熾和喬致庸認識嗎
歷史趣聞www.lishiquwen.com 2016-06-14 10:32:45 字號:大 | 中 | 小 分享:
[導讀]王熾簡介王熾是雲南人,自小就失去了父親,他的父親除了為他留下了母親和二姨娘外,別的什麼都沒有留下,他的母親張氏和二姨娘姜氏做些紡織的伙計來維持生計,家裡的條件不再允許他繼
王熾簡介
王熾是雲南人,自小就失去了父親,他的父親除了為他留下了母親和二姨娘外,別的什麼都沒有留下,他的母親張氏和二姨娘姜氏做些紡織的伙計來維持生計,家裡的條件不再允許他繼續在私塾裡面讀書,他因此輟學回家。
王熾照片
王熾照片
但王熾從小聰慧過人,勤勞又好學,甚至有神童的美譽在外。剛成年的王熾也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對於鄉里橫行霸道的惡人很是看不慣,便想要教訓教訓那個惡人,沒想到失手把惡人打死了。王熾遂將他母親張氏的首飾和衣服變賣了,勉勉強強湊了二十兩銀子,十兩銀子留給了他的母親張氏,他帶著另外十兩銀子跟著大人們開始出門做生意,也算是為了避難。
王熾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很快就連本帶利的積攢夠了百餘兩銀子。王熾並不滿足於小本生意,他有自己的想法,有了這百餘兩銀子,他組織馬幫,擴大經營範圍,苦心鑽研如何從商,在這個過程中他也經歷很多的艱難險阻,但他沒有因此放棄,憑著自己的誠信和過人的膽識克服了重重險阻,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商號“天順祥”。同治年間,王熾卻因為與其表兄姜庚發生衝突,一怒之下命人殺死了姜庚,為了避難,他逃到了昆明。王熾在昆明投靠了自己的故友馬如龍,後在昆明建立了“同慶豐”商號。1903年,王熾病故,葬在了自己的故里虹溪鎮,將“天順祥”和“同慶豐”商號留給了他的兒子王鴻圖。
王熾和喬致庸認識嗎
王熾和喬致庸都是清朝末期時候著名的人物,在他們身上有許多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他們都是著名而出色的商人,不僅有著十足的經商能力,而且品格和德行都非常的好,在自己身家不斷上漲的同時,也沒有放棄自己的良心,反而有機會就為百姓和家鄉做好事,可以說他們在當時那個時代做出了意義非凡的事情。根據歷史的記載可以看出這兩個人幾乎是生活在同一個年代的,那麼王熾和喬致庸認識嗎?
《喬家大院》喬致庸劇照
《喬家大院》喬致庸劇照
對於王熾和喬致庸認識嗎這個問題歷史上並沒有十分明確的記載,至少沒有他們認識的相關記載,王熾出生在1836年的時候,在1903年的時候離開了人世。而喬致庸的年紀要比他大一些,他出生在1818年,去世的時間也要比王熾晚四年,可以看出其實他們二人之間生活的年代有很長時間是重疊的。但是卻並不能因為時間的關係斷定他們二人是否是認識的。
王熾是雲南地區的人,他的一生也幾乎都是在雲南和四川度過的,為這兩個地區做出了許多好事,至今仍然有人記得他的名字和所做出的事蹟。而喬致庸則是山西地區的人,當時他的生意做到了全國各個地區,很多地區都有他的分號和生意存在,王熾也是名揚大江南北的,可是歷史上卻並沒有任何他們認識或者相識的介紹,所以說王熾和喬致庸認識嗎這個問題其實是沒有答案的。
---------------------------------------------
《羋氏傳奇》之後,蕭盛再出手寫雲南名人王熾
2016-01-24 由 寫手之家 發表于 歷史
《大秦宣太后:羋氏傳奇》出版後,不管是電子書、實體書還是同名廣播劇,都受到大家的認可,閱讀率成功超過千萬級。
2016年,歷史小說作家蕭盛將再出手,書寫雲南人民心中的英雄人物——王熾,書名叫《大清錢王》。
說到胡雪岩,大家估計都知道,說起王熾,相對來說比較陌生,那麼王熾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一品紅頂商人,而且是三代一品,而胡雪岩只是二品,就當時的身份地位來說,實際上王熾要高過胡雪岩。
據出版方透露,《大清錢王》將於2016年春節後出版上市,是目前市場上唯一的一部描寫錢王王熾的歷史小說。
該書以小說的形式,虛實結合,從表面上看,它是政商小說,但是了解蕭盛的人一定知道,蕭盛習慣於將歷史風雲結合人物命運,將人物置身於動亂之中,從而體現人物的性格和抱負,此前的《大秦宣太后:羋氏傳奇》和《蘭陵王傳》皆是如此。那麼《大清錢王》有哪些亮點呢?
這是一部商人的成長史,他從一個小販做起,拉起一支馬幫走南闖北,最終成為一代巨商,支撐起了中國西南地區的經濟命脈。
一百多年前,列強虎視,清政府進入前所未有的危局之中,然在國家風雨飄零的時候,在西方勢力的衝擊下,資本主義卻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那樣的大亂時期,也給了有大智慧之人足夠的發展空間。
王熾就是利用這樣的亂局,利用局勢,亂中取利,通過自己的勇氣和智慧,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他人生的巔峰,最終掌握了中國整個西南地區的經濟。
這也是一部描繪晚清風雲的歷史小說,通過一個商人的視角,再現晚清動盪的歷史事件。
翻開《大清錢王》,看到的是一幅極度動亂的歷史畫卷,太平天國占據了半壁江山,洋人紛紛入華,企圖一步步吞食中國,同時捻軍、回民在起義……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左右著晚清的局勢,也影響著朝野上下芸芸眾生的命運。
在這樣一個風雲動盪的大亂局下,通過一個商人的獨特視角,借勢謀局,在時代的浪潮中翻雲覆雨,周旋在政商兩界,最終掌握經濟,從被時局左右,轉為主動左右時局,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一品紅頂商人。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j869q9y.html
-----------------------------------
紅頂商人,權錢兩不誤!
2016-11-02 由 愛吃魚的張小姐 發表于 歷史
最近翻開老電視劇看到《胡雪岩》,特別佩服這樣有膽識、有魄力的人物。
「紅頂商人」即「官商」,「紅頂商人」通俗點講就是政府里的官員,同時再以商人的身份出現,兼具公務員和商人兩個角色的人,亦即「官商」。後來「紅頂商人」被用來指稱在官場和商場兩面得意者;在當代,「紅頂商人」一詞更泛指本身不具官員身份,但與政府高層關係良好,能夠影響政府政策的企業界人士。
王熾
王熾(1836~1903),字興齋,男,漢族,彌勒縣虹溪人。 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民間稱為「錢王」
王熾青年時鬥毆殺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慶,與旅渝滇商合營「天順祥」商號,來往川滇互貿。隨後又與席茂之在昆明合資開設「同慶豐」商號。數年經營,成為滇中富商。英國《泰晤士報》曾對百年來世界最富有的人進行統計,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熾。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國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民間稱為「錢王」。
王熾「幼而穎異」,但由於父兄早逝,家計甚窘,少年的王熾不得不放棄讀書,拿著母親變賣首飾和衣物湊得的20兩銀子,出門學做生意。他從家鄉彌勒虹溪購土布挑到竹園、盤溪販賣,又把那裡的紅糖購回銷售。憑著勤勞和機敏,王熾不久就積攢得百多兩銀子。於是,他擴大經營範圍,組織馬幫,往返販運土雜百貨於臨安(今建水)府屬各縣和瀘西、師宗、丘北之間。及至王熾20歲時,他已在滇南一帶小有名氣。
清同治初,王熾避禍重慶。見重慶商業繁盛,又居水陸交通要衝,宜在此設莊貿易,於是,租得臨街房屋一間,正式掛出「天順祥」商號。王熾成為清末巨商的歷程,有著無可避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色彩,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勇於拼搏創新,是王熾能夠在眾多經商者中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因素。
王熾死後歸葬故里,墓地選在連綿千里的烏蒙山這條巨龍的上嘴唇上,氣勢超過昆明園通山上的雲南都督唐繼堯墓。
...
胡雪岩
清末著名徽商胡光墉(即胡雪岩)就是紅頂商人中典型的一個。胡光墉因捐輸和佐輔陝甘總督左宗棠有功,清廷賞封布政使銜、從二品文官頂戴用珊瑚,賞穿黃馬褂。人稱「紅頂商人」。
胡雪岩生平簡介 胡雪岩「從一個錢莊小夥計到中國最大的官商」,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其傳奇並沒有多少神秘,說穿了不過是「尋租」二字。太平天國後期,左宗棠率軍進剿浙江,胡雪岩通過關係謀得一個拜見左宗棠的機會,他帶去的見面禮便是十萬兩現銀,「報效軍中」。 此類「尋租租金」最終為他贏得了多大的實際利潤? 左宗棠新疆平亂時期因軍餉不繼,委託胡雪岩在上海為他籌借洋款、購買軍械,胡經手六筆,借款總額一千七百萬兩,利息累計達八百萬兩,僅此一事,他個人就從中凈賺約二百萬兩銀子。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在《使西日記》中,依據來自洋人的材料,對挖國家牆角的胡雪岩直斥為「奸商」: 「十二月初二日,葛德立言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厘,而胡道(時胡為布政使銜在籍候補道)報一分五厘。奸商謀利,病民蠹國,雖籍沒資財,以漢奸之罪,殆不為枉,而復委任之,良可慨已!」
因資助收復新疆有功,左宗棠親自向朝廷保薦胡雪岩,賞穿黃馬褂、賜紅頂戴。按清朝慣例,只有乾隆年間的鹽商有過戴紅頂子的。而戴紅頂又穿黃馬褂者,歷史上卻僅有胡雪岩一人,故他成為名噪一時的「紅頂商人」。然而,胡雪岩顯赫一時,但結局並不那麼美妙。左宗棠的死對頭李鴻章對胡雪岩很不喜歡。得到李鴻章支持的另一位大官商盛宣懷對胡雪岩大肆傾軋,設計謀擠兌搞垮胡雪岩的錢莊,又使他的生絲生意破產。破產後的胡雪岩被查抄革職,失去了紅頂,很快憂憤而死。
...
...
盛宣懷
相較胡雪岩,盛宣懷的事業辦得更加轟轟烈烈。他先後幫助李鴻章、張之洞「佐理」洋務,獲實授商務大臣、郵傳部尚書等高級官銜,幾乎總攬了關係中國經濟命脈的多家洋務企業,被喻為「一隻手撈十六顆明珠」。其可圈可點的業績有: 有感於「中國官商久不聯絡,在官莫顧商情,在商莫籌國計。夫籌國計必先顧商情」,建立了官督商辦的招商局;1879年成立中國第一個電報局;1896年接辦漢陽鐵廠;1897年策劃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商業銀行──通商銀行;任全國鐵路總公司督辦,1911年,策劃「鐵路收歸國有」,引發保路風潮,終致辛亥革命爆發。盛宣懷先遭清廷「著即革職,永不敘用」的處分,後遭新成立的國民政府抄沒家產,一生寫盡中國近世商人與政治力量相結合的無奈。
1886年底, 盛宣懷在給李鴻章所上的稟帖中,向李鴻章明確表示,要「竭我生之精力,必當助我中堂辦成鐵礦、銀行、郵政、織布數事」,如此,「百年之 後,或可以姓名附列於中堂傳策之後,吾願足矣。」他認為,「職道每念及督撫姓名得傳後世者有幾人哉?遑論其下,是故做官不及做事多矣。」從這些話里,我們可以看出盛宣懷是有志於當一個商人的,他認為即使官做到督撫,姓名得以流傳後世者也沒有幾人,因而「做官不及做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zmml9rp.html
周瑩 (清末出身民間的陝西女首富) 申請本人實名驗證
周瑩,女,字竹君,1869年出生於陝西三原。周瑩自幼無親靠,據傳其天資聰穎,對數字過目不忘,具有非凡的記憶力。她曾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勇氣和獨創精神,將一個行將倒閉的商業大廈建成商業帝國;因捐資助餉被慈禧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因廣濟百姓在關中地區傳為佳話,她的義舉和遠見卓識至今還被當地人們廣為流傳。
[1]
本 名周瑩 字 號 字,竹君 所處時代 清末 出生地 陝西三原 出生時間 1869年 性 別 女
周瑩後進入涇陽安吳堡大戶吳家,並嫁給吳家少爺吳聘,後其夫吳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吳家逐漸家道中落。周瑩毅然決定代替故去的吳家父子重振吳家東院,偌大的家業落在她一人肩上。[2]
周瑩任用賢能,多謀善斷。在她的努力下,吳家東院重新拾起鹽商生意,商舖遍及全國,另在全國設立了7個總號;不僅如此,周瑩還將生意擴充到了蠶絲、棉花、棉布、藥材、茶葉等方面,涉及面非常之廣。
在整合資源上,她向種植棉花的農民提前簽約訂購,在南方包桑園、提前訂購生絲,保證貨源的充足和收購價格的穩定;在製度改革上,周瑩讓手下掌櫃伙計參股,進行資金擴充,實行“陽俸陰俸”,且伙計們的家人也可以在吳家工作。
一名成功的商人,要在自己的經營中永立不敗之地,信譽的好壞,決定了成敗。周瑩一生對信譽的投資,幫助她建造起了一座商業帝國。[2]
大義
1900年,慈禧西安避難時,周瑩向太后提供了10萬兩白銀,慈禧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並收她為義女,從此母女相稱,對於一個尋常人家的女人,這種殊榮是絕無僅有的。《辛丑條約》簽訂後,她又向太后進交白銀,同赴國難。慈禧感於她的義舉,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
她不僅在國家危難關頭慷慨解囊,對鄉里更是樂善好施,正因為如此,她才在社會、商界和平民百姓中贏得了無與倫比的人氣和名聲。
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這一件件義事,使她成為關中地區遠近聞名的“女商人”。由於戰亂和天災,關中地區湧現出饑民大潮。周瑩決定開倉放糧,設置粥廠,賑濟災民。她在關中受災地方開設粥廠,讓涇陽、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糧店開倉放糧,將糧食分給周邊窮苦人家。涇陽、三原兩縣在修縣誌時,特別將她的善舉載入史冊。[2]
傳奇一生
以周瑩為人物原型改的大型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3] (又名《大義秦商》)[4] 將於2016年9月正式開拍,該劇以陝西省涇陽縣安吳堡吳氏家族的史實為背景,講述了清末出身民間的陝西女首富周瑩跌宕起伏的勵志傳奇人生[5] ,女主角周瑩由孫儷扮演。[6-7] 該劇由華視娛樂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攜手西安曲江影視、陝西百翻易等多家公司聯合出品[8] ,丁黑導演,孫儷、陳曉領銜主演,趙毅擔任總製片人,預計將在2017年正式播出。[9-10]
----------------------------
戲服出席典玩穿越?娘娘稱周瑩就是她的前世今生
2017-03-04 由 毒說娛樂 發表于 娛樂
本文由毒說娛樂原創發布
1、
2017年電視劇品質盛典,娘娘孫儷古裝造型驚艷全場,其實娘娘並非搞噱頭,因為正在無錫趕拍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索性就直接穿著戲服參加活動了。《那年花開月正圓》這部電視劇也因為孫儷的造型再一次引起粉絲的熱議!
《那年花開月正圓》由孫儷、陳曉主演,該劇的背景年代是從清朝末年開始,有孫儷加盟,這部劇無疑又是一部女人大戲。
自從《甄嬛傳》熱播,孫儷儼然成了「娘娘」的代名詞,而孫儷想要擺脫深入人心的「娘娘」形象,就看周瑩這個角色了。
在《甄嬛傳》熱播之前,娘娘孫儷也有很多讓人難忘的作品。
《血色浪漫》里高雅、純情的周曉白;
《幸福像花兒一樣》里單純善良的舞蹈演員杜娟。值得一提的是,也是這部劇讓曾抱獨身主義的孫儷邂逅了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子——鄧超。
《新上海灘》里溫柔美麗的馮程程;
電影《畫皮》里機靈古怪的夏冰。
在拼顏值的演藝圈,孫儷絕對是有才有貌的實力派,尤其《甄嬛傳》、《羋月傳》兩部宮廷戲,孫儷把深宮中女人的可愛、可憐、可恨、可怕演繹得淋漓盡致。
《甄嬛傳》熱播後,孫儷的作品極少,可以說,孫儷對劇本是很挑剔的,為何這部《那年花開月正圓》獨得娘娘的寵愛?
2、
《那年花開月正圓》這部劇中,孫儷飾演女主角周瑩。
周瑩這個角色是一個很豐滿的人物形象,豪氣萬丈、英武果斷、深明大義、隱忍善良、為愛堅守,可以說周瑩身上有很多光鮮亮麗的標籤,劇中的周瑩是名副其實的白富美,就是這樣一個女神級別的人物,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超級吃貨,估計看劇的時候會讓人感覺精神分裂的!
孫儷曾說,第一次看這個劇本她就喜歡上了周瑩這個角色,她甚至有種錯覺,周瑩就是她的前世,今生有幸可以飾演周瑩這個角色,是她的福氣。
第一次讀劇本就愛上了劇中的角色,可以在螢屏上經歷自己喜歡的人生,這部戲孫儷拍起來一定別有一番滋味吧。
值得一提的是,《那年花開月正圓》這部劇的導演是丁黑,丁黑也算是孫儷的伯樂,讓孫儷火遍大江南北的《玉觀音》的導演正是丁黑。
《玉觀音》之前,孫儷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舞蹈演員,孫儷火了以後,她在《情深深雨濛濛》中給趙薇伴舞的鏡頭才被觀眾所熟知,如果孫儷沒火,那個鏡頭估計也永遠不會有人再記起。
據說海岩的作品從來只是用新演員,新演員片酬低還不會耍大牌,或許正是海岩公司的這種理念成就了孫儷,海岩作品中除了《永不瞑目》就應該是這部《玉觀音》最火,《永不瞑目》捧紅了陸毅,而孫儷成了《玉觀音》里最幸運的那個姑娘安心。
不得不說,時間是可以輪迴的,在自己最喜歡的角色中遇見自己最敬重的導演,這個角色的演繹一定會讓孫儷覺得酣暢淋漓。
3、
《那時花開月正圓》這部劇中的周瑩其實是有歷史原型的。
該劇以陝西省吳氏家族的史實為背景,講述了周瑩從一個江湖女俠到陝西女首富的傳奇人生。
周瑩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據傳周瑩原本是無依無靠的孤女,但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後來機緣巧合進入了吳家堡,並嫁給了吳家少爺吳聘,然而好景不長,吳聘英年早逝,周瑩的公公也相繼去世,吳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弱女子周瑩決定肩負起振興吳家的重任,她用自己的智慧支撐起整個吳家,在周瑩的苦心經營下,吳家前所未有的興盛起來,商鋪遍布全國,成為全國知名的商號。
值得一提的是,周瑩並不僅僅是一個成功的商人,還是一個心懷國家的賢人義士。
慈禧西安避難時,周瑩提供了10萬兩白銀,慈禧甚至歡喜,不但親自賜下「護國夫人」的匾額,而且還收周瑩為義女,從此和周瑩母女相稱。
歷史上對周瑩的評價也是極高的,周瑩被稱為中國唯一在商業領域裡有不俗建樹的商業才女,而且稱她是心懷天下的女慈善家和愛國女商聖。
更難得的是,周瑩不僅在商場上叱吒風雲,情場上更是對愛情忠貞不渝,《那時花開月正圓》的簡介中這樣描述周瑩的愛情:周瑩的一生可以用「堅守」和「追憶」形容。
4、
《那時花開月正圓》這部劇製作過程很是嚴苛,男演員進組一定要剃光了頭,不可以用假髮,就連留了八年短髮的孫儷也留起了長發。
而且為了更貼近史實史實,孫儷等演員曾前往周瑩故里深入探訪。
《那時花開月正圓》這部劇的男主角是陳曉,劇中陳曉飾演的是沈星移,不是周瑩的丈夫,他和周瑩會有怎樣的愛恨糾葛?
不僅如此,除了孫儷、陳曉,何潤東、胡杏兒、俞灝明、任重也在演員行列,更有張晨光、劉佩琦、萬美汐、謝君豪等老戲骨加盟。
可以說,《那時花開月正圓》會是一部製作精良的良心劇。
而對於孫儷而言,幾年不曾掙脫宮廷劇的娘娘頭銜,《那時花開月正圓》會是孫儷的轉型之作嗎?粉絲們拭目以待!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entertainment/p8e6maz.html
--------------------------------------
首先稱她為安吳寡婦是因為周瑩17歲時出嫁涇陽縣蔣路鄉安吳堡村吳家,許配給通奉大夫吳蔚文之子資政大夫吳介侯,丈夫因染疾不愈,婚後十餘天丈夫病故,因吳家無男丁承嗣,吳周氏成為吳家惟一繼承人,此後吳周氏即被稱為“安吳寡婦”。周氏無子守節,得到封建家族的賞識和讚許,並給予優厚的待遇。
那年花開月正圓周瑩(孫儷)原型是誰陝西女首富周瑩生平事蹟介紹(3)
那麼稱周瑩為慈禧義女、一品夫人以及護國夫人是這麼來的。在1900年,正是吳家寡婦生意興隆時,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后倉皇逃到西安,為了不負心上人的臨終囑託,她於風口浪尖之際,毅然扛起拯救家國的責任重擔。吳家寡婦向慈禧太后捐獻了十萬兩白銀,以及一個價值連城的楠木屏風。慈禧十分高興,因此被慈禧認作幹女兒,慈禧太后唯一的漢人義女。並封為“一品夫人”,一面又親書“護國夫人”金匾相賜。
那年花開月正圓周瑩(孫儷)原型是誰陝西女首富周瑩生平事蹟介紹(4)
至於女商聖是周瑩手下有四大總管羅天增、楊茂亭、王子緒、王幼農等,個個多謀善斷、經營有方。吳周氏對他們恩威並用,處處倚重,很快使衰敗的商號重新興旺起來,又先後在上海、四川、陝西設淮鹽總號分店,還在甘肅設立以經營藥材為主和在湖北設立以經營布匹為主的商號、店鋪。幾年下來,各大商埠、碼頭都有吳家的生意。在陝西,涇陽、三原、高陵有吳家的當舖、藥舖,淳化、口鎮等地有吳家的油坊、酒坊、糧店、米號。當時民間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吳家的伙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其商號、作坊分佈之廣,資本、財力積累之快,可以想見。
那年花開月正圓周瑩(孫儷)原型是誰陝西女首富周瑩生平事蹟介紹(5)
吳周氏在擁有這些財富後,除一部分投入擴大經營,大部分用於個人享受。她在安吳堡內大興土木,指令工匠仿照北京紫禁城,修了一座堡內之城,叫內城。內城分偏正兩院,正院僅一座大廳就有房百餘間,主人只有她和養子吳懷先二人。為了玩樂,她除在安吳修建花園之外,還在鄰近的寇家村修了一座夏可避暑,冬可取暖,亭台樓榭一應俱全的大花園。那麼這樣猜測陳曉飾演的就是其養子,不演姑侄CP改母子養成了!
大清首富為何留下「勿近白虎」後黯然離世?(組圖)
2019-10-09 15:36
https://is.gd/8nq0Ht
大清首富為何只留下勿近白虎四字後黯然離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堂堂大清首富為何只留下「勿近白虎」四字後黯然離世,究竟有何意?
我們都知道到,中國到了清朝末期的時候,朝廷政府已經非常腐敗了,幾乎被蠶食一空,可亂世出英雄,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卻有很多人大發戰爭財,竟然出現了很多富商,而胡雪巖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那麼這位堂堂大清首富在去世之前留下的一句「勿近白虎」,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根據人物傳記《胡雪巖》記載,胡雪巖小時候家裡很貧困,讓他變成晚清第一首富的第一桶金,都是來自於他打工的一個錢莊,裡邊的掌櫃的因為膝下無子,就把錢莊託付給了胡雪巖,在全國各地開起了錢莊分號,還有遍佈的藥莊,這才發家致富有了後來的晚清首富,甚至除了晚清首富之外,還有一個「江南藥王」的美譽,而在這個時候,因為錢財已經非常豐厚了,所以他選擇了和軍界搭線,幾乎當時所有的募兵經費都掌握在胡雪巖的手裡。
《清史》曾提到,公元1861年,太平軍打進了杭州,那時候負責戰事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左宗棠,而胡雪巖之前的靠山已經垮臺了,所以他就開始用錢幫助左宗棠擺平很多事端,比如說海運軍火和糧食,發散軍餉,利用自己的鋪子為左宗棠採集情報等等,成功的收到了左宗棠的賞識,步步高升,在最風光的時候已經官居二品,甚至有了皇帝御賜的黃馬褂,走上了官商的道路。
在這風光無限的時候,他不光沒有狂妄,反而開始設立粥廠,修繕善堂,為百姓牟利,做盡了好事,還讓當官的有錢人捐款來修繕戰後的破敗局面,一度廣受追捧,在人民群眾中的受歡迎程度無人能及,也藉此機會成為了當時的中國首富。
https://is.gd/8nq0Ht
胡雪巖故居中的胡雪巖像。(圖片來源:Gisling/維基百科/CC BY-SA 3.0)
不過好景不長,到了光緒八年的時候,中外打起了貿易戰,首富胡雪巖當然是首當其衝,不斷地壟斷資本,沒想到後來竟然發生了通貨膨脹,而且同一時期還爆發了歷史上第一場金融危機,導致胡雪巖的資產直接減半。
而且在同一時期,滿漢衝突迭起,隨著左宗棠勢力越來越大,老對手李鴻章開始暗中下手,而胡雪巖作為左宗棠的「首席財政官」,當然是第一個被針對的人,李鴻章深知斷了銀子就相當於斷了後路,於是他就選擇搶先斷了左宗棠的財路,也就是拿胡雪巖開刀,朝廷大量官員去他的錢莊提款,趁機敲詐一筆,掏空了他的家底。
而朝廷這邊更甚,竟讓左宗棠去繳胡雪巖的銀子,負責抄家查探,左宗棠迫於壓力只好著手查辦,確實查出了一些端倪,於是奉旨抄了他的家,這讓胡雪巖備受打擊,家財散盡的同時,上司也和朝廷一起針對他,最終在貧困潦倒、疾病纏身的情況下離開了人世。
胡雪巖這一生頗有傳奇色彩,因為富有而走上了官途,也因為富有而斷送了性命,他在離開人世的那一剎那,應該也想著,如果平平淡淡的過完這一輩子,就沒有這麼多事情,自己也能安享晚年了,這可能就是他留下一句「勿近白虎」,讓後代遠離金錢誘惑的原因了。
所以財富是把雙刃劍,我們還是要恪守本心,學會合理的利用手裡的財富,畢竟人心不足蛇吞象,很多人活到最後才明白,實實在在的過完這一輩子,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https://is.gd/8nq0H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