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基督教徒-台灣第一個哲學家-烏龍茶之父/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奠基者/台灣近代三大貨殖家/臺北地區有三大富豪排名第二的是大稻埕的「番勢李仔春」「番勢-李春生」/協助陶德(John Dodd)勸農植茶,教以焙製之法,創出「臺灣烏龍茶」/一生著作達十二部,述十萬言,博得宗教思 想家、哲學家、詞章家的稱號。熱心公益,為清,日政府所倚重的民間領袖/「學貫古今,才兼中外,究天人之微、通損益之變,垂不朽立言,等身著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Xytu8h
228林茂生/台灣第一位留美博士,死後卻連屍體都找不到...課本沒告訴你的二二八歷史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k7gw6Q
臺灣第一位東京帝大文學士 林茂生
此為就讀東京帝國大學期間的照片(約1912~1916攝)
可注意站立者林茂生腰間角帶繁雜的綁法
資料來源:https://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ource/7140
一般而言,世人對於林茂生廣為熟悉的形象是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時,身穿博士袍的照片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https://bit.ly/36bJeqz
讀東京帝國大學時的林茂生 | 臺中學資料庫 https://bit.ly/39e6RRi
此幀應是林茂生(右)就讀東京帝國大學期間的照片。
林茂生(1887-1947),臺南市人,是臺灣第一位哲學博士,長老教中學,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科畢業,返臺任長榮中學教務主任、理事長及臺南師範、臺南商專教授,後留學美國,師承杜威,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從高砂青年會長到文化協會評議員,他是全職的社會教育園丁。終戰後,創辦《民報》,以耿介的、不向官勳低頭的書生性格,揭陋時弊,辭退國民參政員,這位臺大文學院長終也罹難於二二八。
出自《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二集》〈千古風流人物〉ㄧ章(第171頁),1996年6月出版,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臺中市政府文化局1994年起向民眾多次徵集珍貴古老照片。此專輯主題為「文化協會的年代」,共分為十章:臺灣文化協會滄桑、臺灣的聲音、阮是開拓者、同胞須團結、覺悟下的犧牲、願為同胞倒海傾、誰是無力者、千古風流人物、永遠的文化城、斷簡殘編。讓讀者得以細細回味舊時代的點點滴滴。
讀東京帝國大學時的林茂生 | 臺中學資料庫 https://bit.ly/39e6RRi
林茂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林茂生
出生 1887年10月30日
大清福建臺灣省臺南府
逝世 1947年3月11日(59歲)
中華民國台灣省臺北市
民族 臺灣人
語言 臺語、日語、英語
職業 學者
配偶 王采蘩(1917年-1947年結婚)
兒女 林宗正、林宗義、林宗人、林宗和、林宗平、林詠梅、林宗光
親屬 林燕臣(父)
郭寬(母)
1946年12月在臺北市中山基督長老教會所舉行賴永祥與劉慶理的婚禮。林茂生與王育霖等賓客於兩個月後的二二八事件遭中國國民黨政權殺害;在臺灣白色恐怖時期被槍殺的有張國雄;被捕的有朱昭陽、朱華陽、楊廷謙、劉明等。
林茂生(1887年10月30日-1947年3月11日),原籍臺灣屏東東港,生於大清帝國臺南府(今臺南市),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學士(1916年,文學部哲學科東洋哲學專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1929年,教育哲學)、長榮中學教務主任、臺南師範學校兼職、臺北高等商業學校(今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成功大學)教授、臺南商業專門學校任教。於二戰後協助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大學。從1945年12月1947年3月,林茂生受聘為臺大教授,並以校務委員身分代理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處理院務。在他擔任《臺灣民報》社長期間,民報社論多次批評陳儀所主持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1][2]
林茂生是臺灣歷史上取得東京帝大文學士的第一人和臺灣第二位哲學博士(臺灣第一位哲學博士為劉明電)、第一位留美博士,曾為哥倫比亞大學的河邊教堂(Riverside Church)彩色玻璃窗題寫「上帝是愛」的漢文。
1947年3月11日,於二二八事件中,被中國國民黨武裝人員帶走,秘密殺害[3]。
家族
父親林燕臣(1859年-1944年)(後稱林燕臣),大清帝國光緒年間中秀才,母親郭寬是舉人之女兒。1889年,基督長老教會聘請林燕臣為府城醫館(後來的新樓醫院)宣教師教漢文及臺語,而得以接觸基督教,9月11日,由巴克禮牧師施洗入教,後來曾任臺南長老中學教務長、太平境教會長老、高雄州東港教會牧師、基督長老教會臺灣大會議員、書記及議長,1925年,受聘臺南神學院教授。
妻王采蘩,畢業於日本岡山縣津山高等女學校,為王鍾麟之妹,係大清帝國閩浙水陸提督太子太保王得祿將軍之後代。
林茂生的長男林宗正是醫學士,次男林宗義是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醫學士、東京大學醫學博士,幼子林宗光是美國德雷克大學教授,女林詠梅。
個人年表
1908年,赴日留學,先後就讀京都同志社中學及京都第三高等學校。
1915年,於大學期間擔任臺灣留學生團體「高砂青年會」首任會長(後更名為「東京臺灣青年會」)。
1916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專攻(主修)東洋哲學(東方哲學,主要是中國哲學),方向是「陽明學」(王陽明學說)。
1916年,學成歸國,任長榮中學教務主任,並教授英文。
1917年,與王采蘩女士結婚。
1920年,任教於臺南商業專門學校。
1927年,臺灣總督府派其赴歐美深造。[4]
1928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學位。
1929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哲學博士學位。成為臺灣在美國榮獲哲學博士之第一人。博士論文題目為《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研究臺灣自荷蘭統治時期至日本統治時期教育制度與教育理念的發展過程。
1930年,歸國任臺北高等商業學校教授。
1931年,任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德文、英文教授,兼圖書館主任。
1941年,獲敘勳四等授瑞寶章。
1945年10月25日,林茂生在臺北中山堂發表「慶祝臺灣光復」演說。
1945年,應國民政府臺北帝國大學接收委員會主任委員羅宗洛之邀,出任接收委員,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臺北帝國大學被國府接收後暫名國立臺北大學,由5位原接收委員(羅宗洛、陸志鴻、馬廷英、杜聰明、林茂生)和一位陳儀代表(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處長)組成校務維持委員會,12月行政核定國立臺灣大學校名,派羅宗洛任代理校長,身為校務委員的林茂生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先修班(原臺北帝國大學預科)主任,同時代理文學院院長職務。另被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聘為教員甄選委員會委員。
1945年,創辦《民報》,自任社長。[5]
1947年,辭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一職。
1947年3月11日,林茂生時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先修班主任、校務委員,同時代理文學院院長,被兩個帶槍穿中山裝的人,說是臺大校長有口信給他,要他去見陳儀,穿著睡衣從家中帶走,從此永遠失蹤。
楊亮功〈二二八事變奉命查辦之經過〉一文回憶「3月16日……我為這事去見陳公洽(就是陳儀),詢問林的被捕事,陳公洽卻說林是因搞獨立運動被捕,他並對我講了些林怎樣搞獨立運動的話。但並未答覆我處理林茂生的辦法。我回到監察使署辦公處後,再掛電話找陳公洽的顧問沈仲九,要他們慎重處理林茂生的案子,沈亦含糊答覆。後來才知道當我查問時,林已被處決了。」[5]陳儀呈報的〈辦理人犯姓名調查表〉指控林「陰謀叛亂,鼓動該校學生暴亂;強力接收臺灣大學;接近美國領事館,企圖由國際干涉,妄想臺灣獨立」。但實際上林在臺灣日治時代從來沒有放棄祖國認同,長期稱中國為祖國,甚至在日本統治下還使用中華民國紀年,本身專攻中國哲學(專長王陽明思想),國府接收臺灣,林協助接收臺北帝大文政學部,任臺大哲學系教授兼先修班主任兼校務委員代理文學院院長職務。
根據戴國煇於〈愛憎二˙二八〉書中自述訪問吳濁流的說法稱,臺北有幾位年輕人,包括一位林本源家的某君,他們前赴美國駐台領事館請願,推舉林茂生為代表,而唯一能講流利英文的只有林茂生,其才和人脈關係反而害了他自己,卻是歷史的悲劇,此事被長官公署探知,林茂生因而賠了命,另一位林某卻用家產的一大部分贖回一條命。[6]學者蘇崇瑤則認為一些與託管主張無關的人,如王添灯、林茂生、陳炘、王育霖、林宗賢等人,他們並非主張託管,而是對「自治」抱著期待,希望進行改革,但反因「託管論」受到株連,被陳儀以「接近美國人」為由逮捕,下落不明,或遭通緝流亡,或牽連家人受難。在中央出兵鎮壓之後,「託管論」實已成為陳儀利用為整肅異己的藉口。[7]
林茂生在1947年3月11日到3月16日間被處決,國府中央派來調查的楊亮功查出,陳儀當局卻沒有將屍體交還家屬,製造失蹤假象:陳儀控制下的臺大當局於3月21日改派林穆光接任先修班主任,3月24日正式通知林茂生不用兼任先修班主任,3月26日起文學院公文才不再由代理文學院院長職務的林茂生校務委員簽收。
林茂生作品
Lin, Mosei. 1929. Public Education in Formosa Under the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Historic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ural Problems. Ph.D. diss., Columbia University.
林茂生,2000,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林詠梅譯。臺北:新自然主義。
林茂生,2004,日本統治下の臺灣の學校教育:開發と文化問題の歴史分析,古谷昇、陳燕南譯。東京都:拓殖大學海外事情研究所華僑研究。
1887年10月30日,台灣台南府城出生的林茂生,日後成了台灣歷史上第一位哲學博士。翌日,在中國的浙江省,國民黨主席蔣介石出生。歷史對人類永遠是殘酷而巧合的,二二八事件中蔣介石下令處決林茂生。在2014年的林茂生博士紀念館開幕禮裡,開幕感言說道:祈望哲人的一生,能啟發台灣子民的智慧。
早年求學
在林茂生誕生後的8年,清朝因為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被逼把台灣割讓給日本,自此台灣便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林茂生在童年時曾隨祖父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其後又跟隨日本僧人學習日文。爾後因為父親和教會的關係,林茂生得以進入長老會所開辦的中學求學。得益於在幼年時跟隨祖父學習傳統文化,所以他的成績在同輩之間最為突出。老師和校長們對他甚為欣賞,校長更指令他幫忙指導其他同學,同學們因此稱他為「半仙」。
後來他遇到一位英國女士,林茂生與她協商後,提議大家互相指導對方學習自己的本國語言。基於這一個學習機會,他培養了一定的英語能力,而且他早已精通日語,為日後出國學校打下穩實的基礎。
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
果不其然,長老會教會因為林茂生用功學習,成績優異,所以保送林茂生到日本學習。1916年林茂生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主修東洋哲學,特別是中國哲學,主要是「陽明學」(即王陽明的思想)。由此,他成為了台灣歷史上第一位文學士。後來台灣總督府決定資助他遠渡重洋,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和另一位中國思想家胡適一樣,他有幸受教於美國實用主義者杜威(John Dewey),深受杜威的實用主義影響。在1929年,他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成為台灣歷史成為台灣在美國獲得哲學博士的第一人。
學成歸來,為民發聲
經過八年抗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但在國民政府治下,台灣的政治並不見得清明,政府時不時傳出貪污舞弊、私相授受的醜聞。眼見世道敗壞,林茂生決定辦報,為民喉舌,代民發聲。同年,他創辦《民報》,自任社長。自《叱報》創立後,對政府的貪污腐敗行為大加揭發。《民報》往往當權份子的不法行為大加指責,力數他們的不是。雖然在當時的確起到震耳欲聾的效果,但亦令他有意無意中得罪了不少當權份子。
精英的殞落
二二八事件是日後台灣獨立運動興起的主要遠因之一,在日後的Events將會詳細描述。而1947年2月27日,「臺灣省專賣局臺北分局」在臺北市南京西路天馬茶房前,查獲一名育有一子一女的40歲寡婦林江邁販賣私菸,表示要沒收林江邁所有的私煙。林江邁表示生活艱難才逼於販賣私菸,如果貨物被收,自己及家人肯定沒有法子過活,不過緝拿人員堅持沒收貨物。縱使後來不少群眾加入求情,緝拿人員仍不退讓,愈多愈多人加入求情令緝拿人員感到不耐煩,向林江邁施暴,引起群眾抗議。
在翌日2月28日,民群包圍了專賣局,但政府下令衛兵開槍射殺群眾。在當天,林茂生被幾個持槍的人帶走,相信於3月11至16日內遭到處決。諷刺的是,林茂生在生前曾賦七言律詩表示自己對蔣介石的敬仰之情,可是正正是這位被他敬仰的人,把他送上不歸路。台灣損失了一位深具知識份子責任、為民請命的知識份子,令人惋惜不已。
228七十周年紀念受難人物系列四/林茂生講文明,不許子女稱「豬仔」
唐詩/台北報導 2017-02-27 07:15
台大文學院代理院長,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林茂生在228蒙難,身後留下教育典範。圖/取自維基百科
台大文學院代理院長,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林茂生在228蒙難,身後留下教育典範。圖/取自維基百科
二二八事件,國民黨屠殺了不少台灣菁英,有人死於非命,有人一去不回。在成千上萬的無辜受難者中,當時的台大文學院代理院長,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林茂生(1887-1947),可說是台灣一代教育家,也是文化界的先行者,並在戰後創辦《民報》,為台民發聲。二二八事件不僅奪去了林茂生的性命,撕裂了他的家庭,更是台灣人極大的損失。
林茂生的女兒林詠梅曾為紀念父親寫下一首詩:「一片e樹林」,由已故音樂家蕭泰然教授譜曲,詩中述說林茂生是個「種幼苗的人」,「他是教育界種幼苗的人,期待樹苗能長大,能頂天立地,如果有一片樹林時,有生命在棲息,也就有一切」。
林詠梅也談到林茂生的「身教」,以及教育和文明的理念,包括反對日本人歧視台灣人,教育平權,但也不希望台灣人和中國人相互歧視。
「畢竟中國亂了這麼久,應該要更寬容」...沒想到這樣的「寬容」讓他犧牲性命
她說,父親不許她們在家裏說日本話,而對當時來台的中國人的醜態被台灣人輕蔑,父親寄予的是同情,認為他們才剛經過戰亂,不許子女在家中提到中國人時稱呼他們是「豬仔」。
「畢竟中國亂了這麼久,應該要更寬容」,林詠梅說,父親是這樣告訴她們。然而林茂生卻沒想到,他的「寬容」竟會落得再也見不到愛女的下場。
林茂生字維屏,號耕南,1887年生於台南。父親林燕臣是一位前清秀才,外祖父郭景澄則是飽讀詩書,所以林茂生3歲時便追隨外祖父接受薰陶,奠定漢學基礎。
1916年,林茂生以優異的成績獲得東京帝國大學的文學士學位,成為台灣人在在日本首獲文學士,所研究的便是王陽明思想。
返台後他擔任長榮中學教務主任並教授英文,兩年後在台南師範學校兼任。1920年,轉任台南商業專門學校任教,同時改任長榮中學理事長。除積極為長榮募款盼予台灣子弟更好教育,也積極參與文化協會活動。
林茂生的活躍引起日本人的注意,也屢次受刁難,但日治台灣政府卻也敬畏他的才學。1927年,林茂生被遴選為「在外研究員」獲公費赴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成為教育哲學泰斗杜威(John Dewey)與門羅(Paul Monroe)的得意門生。
擔任台大文學院長並主持民報 批判陳儀 在228事件後一去不回
1929年11月,林茂生博士論文《日本行政體制下台灣的學校教育》獲通過,他也順利取得哥大博士學位,成為台灣獲得留美哲學博士(Ph. D)的第一人。二位恩師曾欲網羅林茂生留在美國,但林堅決回台灣服務,只因念及台灣的「羔羊」而不願為自己的前途優先。
林茂生回台灣隔年(1931),先在擔任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教授,成為英語、德語科的主任,兼圖書館館長。此時也是台灣民主運動與文化運動風起雲湧之時,身為日治下少數台籍高階文官,林茂生曾被日人以威脅的姿態拉入「皇民奉公會」擔任文化部長,但對於教育平權的理念卻始終不曾放棄;日本人幾度冷嘲熱諷也被他以幽默化解,始終堅持台灣人的尊嚴與立場。
1945年10月,國民政府來台辦理「接收」事宜,也看中了具有社會聲望與影響力的林茂生,請他協助處理接收事宜,並聘其為台大教授,並兼台大先修班主任、代理台大文學院院長,然而他主持的《民報》屢次針對陳儀及其主持的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或建言或批判,終而引來殺身之禍。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林茂生已預感局勢將變亂,未料自己卻在3月11日被帶走,從此一去不回。
林茂生共有9個子女,長子林宗正習醫、次子林宗義更是台灣腦神經醫學先驅,而么子林宗光則是美國知名歷史教授。然而他的子嗣也已凋零。唯一的女兒,高齡已80歲的林詠梅長居美國,日前回台時接受本報專訪,也談到了228事件發生對林家的影響,以及她對父親行誼與記憶。
事件之後 連生活都成問題 親戚朋友紛紛走避
林詠梅說,228發生的時候,她只有10歲,其實還不知道生活會有怎麼樣的改變,「在我爸爸100歲時,在加州曾舉辦了一場紀念會,談台灣的經濟、文化、教育,並且做了一場紀念禮拜,那時應該是胡忠信在《太平洋時報》當總編輯,請我寫一篇『念府城』,思念父親和阿嬤,父親過世之後阿嬤也過世」。
至於228發生之後,家裏的變化?林詠梅談到當年情景,仍不能自己,幾度激動泛淚:「那是…很大的變化。那沒辦法講,那…真的很難講。我們連生活都是問題。那變化…,親戚朋友很多人不敢來看我們,在路上看到我們(家人),伊會閃走,但是不能怪他們,因為大家都很驚惶,很驚、很驚。因為那個時候,不知道是怎麼樣會被抓去?你沒有做壞代誌也會被抓去,對什麼都怕,對一切都怕。當然我們家也就很悽慘」。
她回憶說:「我有一個哥哥,那時在唸台大法文系一年級,他就停止讀冊,去吃頭路。之後我們就搬厝。那時我們住在金山南路一段34巷,師大對面的矮房子,日本式的房子,剛好在彭孟緝的厝旁邊,後來就搬去二哥林宗義的宿舍,小小的一間,我們全家人都要擠到那裏去,包括媽媽,4個哥哥,我和弟弟,一起擠到那裏,所以大部分的傢俱都放在舊厝」她緩緩說著,並且不時拭淚。
談到228父親林茂生被國民黨帶走殺害,林詠梅止不住的生氣與難過。圖/郭文宏
「那時,我們把房子賣了,8月時就把屋子交給我們買房子的人,我們也只能請他快一點付錢,但到了12月,他才把錢給我們,但到那時候也變得比較不值錢」。
談到二二八帶來家中劇變,那時候的心情,以及那種混亂、驚慌,林詠梅說,「我那時候很生氣。很氣,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家是基督徒,所以我第一個就想到上帝,為什麼?我沒辦法了解為什麼。像我爸爸那樣的人,怎麼會被抓去?當然我也生氣國民黨:為什麼那樣的壞人可以存在?所以我會氣上帝」。
那時候台灣很多地方都是一窟一窟的死人
「唉,我媽媽拼命地找,只要有人報說,哪裏有一些人陳屍,我媽媽就會跟一些姐妹們去找,她們也都是先生沒有回來的。那時候台灣很多地方都是一窟一窟的死人,她就去那裏找。當然我媽媽不會找我去,但現在想到,真的很殘忍」,林詠梅回想起媽媽王采蘩當時的那種焦急與無助,心中滿是不捨。
而父親被抓走,兄長們也都急著找,她說,「都有去找!但我們也不是跟軍方有什麼關係,後來有一些外省人來告訴我們,有人要去替我父親(講),要去找陳儀。這位人士說:『這個人(林茂生)怎可以把他抓去?』找到陳儀後,陳儀說,稍等一下我打電話看看,之後陳儀告訴他,『(林茂生)死了啦,你不用再替他講了』」,講到這裏她又忍不住傷心起來。
但228不只帶走這個家的主人,也帶來了恐懼。仍是有人來騷擾。林詠梅說,「我們本來我們住的房子,為什麼我母親會放棄?就是因為常常有不認識的人來,他們會把鞋子穿進來(日式房子脫鞋是禮節),很不客氣地在屋裏走來走去,有時就叫你要搬,大概是想要佔吧!我媽媽也不會講中國話,只能靜靜看著他們在屋裏走。來的人並不會大呼小叫,但就是會跟你這樣講。本來如果我們跟這些人講話,他也許會恐嚇你,但看我媽媽靜靜地,他們也就沒有說什麼,但母親總覺得住在那裏很不平安」。
我不會去祈禱 因為我在生上帝的氣
228發生後,這個日子,這個詞,成為他們家的禁忌,不與外人提,也不能隨便講,這也是當時台灣社會的一般氛圍,「我們都很安靜,出去也不會講」,林詠梅沉默了好一陣子才開口說:「那時我有幾個好朋友,是台灣人,他們都對我很好,他們也都知道,但是還是沒有辦法去講心裏的事,只能夠自己面對。會祈禱嗎?我不會去祈禱,因為我在生氣上帝。一開始我有祈禱,但父親終究沒有回來…」。
「我媽媽永遠不承認。她的身分證(配偶)上都寫生死不明。但她實在是知道的。當然,我們是見不著父親。對方也都說沒有抓這個人」林詠梅說。然而至今,她和家人仍然等不到加害者與中國國民黨的道歉,而母親、哥哥、弟弟也都不在了。
「這麼多年來,想到父親的苦與痛,也有自己的家庭,如何告訴晚輩這事二二八的遭遇?」記者問。林詠梅說,「我想,我生氣是應該的,但我會讓他們知道,我的孩子都知道。我只說我的父親就這樣被抓去,然後沒有回來,他們這些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就會覺得這是很不應該的事情!不用我再多解釋。反而是台灣的年輕一代得跟他們解釋」。
「美國的孩子不用多解釋,他們和我一樣是這麼生氣,」說完她又擠出笑容說,「只是他們生氣可能不會去和上帝吵架啦」。
提到父親對教育的貢獻,曾將父親的論文《日本行政體制下台灣的學校教育》翻譯成中文出版,林詠梅也道出心路歷程與林茂生的主張,「翻譯那時是1997、98年吧,2000年才出版。父親的書中就是對教育的看法,就是反對日本人專制、歧視的那一面,從文化的出發點,父親認為這樣不對,因此有所批評。也因此對日本人的教育政策有所評斷,也適用於現在對教育的評斷。那就是國家做為一個推動統一的機器,教孩子都是統一思想的」。
林茂生曾在國民黨來台協助「接收」,那時懷抱著一種想像與期待,對此林詠梅說,「對。那時候中國兵來,整個都是邋遢的樣子,動不動就搶劫,讓人很反感。父親有時會出於一種同情的想法,畢竟中國亂了那麼久,應該要更寬容」。
不許孩子叫中國人「豬仔」
林詠梅說,那時台灣人總是叫中國人「豬仔、豬仔」這樣,但我父親禁止我們在家裏這樣稱呼中國人,跟我哥哥他們講「不可以這樣叫他們」。我父親是很文明的。但他也是飽讀漢學,在東京帝國大學時,他讀的是王陽明。
「另外,他記憶力很好,詩詞都能讀過不忘。我去長榮中學時,就看到學校也有記載這件事:那時父親在哥倫比亞大學時他住在國際學生宿舍,那時他們隔壁住著一位德國柏林大學的教授來哥大做研究,那時父親想,要讀Ph. D最好是多會一種外國語言,這位教授跟父親說,你不用去選課,你只要晚上跟我吃飯就好,就足夠去考鑑定考試了,不用花時間選課。父親要回台灣之前到德國拜訪那位教授,教授請來柏林大學的校長、柏林市長到餐廳一同用餐,彼此用英文、德文交談,吃飽之後這位教授說『Speech Time!』,請我父親演講,結果我父親就當場用德文朗誦了李白的詩與歌德的詩,並且以兩人的詩暢談東西方文學比較」。
談到父親的成就以及語言方面的天賦與努力,林詠梅在訪談時露出難得的笑容,她也消遣自己說,「叫我用英文來唸一下李白的詩,我還得想一下呢!父親的聽力很好,學習語文的能力也很好。」記者問她,「父親的語言天分有遺傳給妳嗎?」她謙虛地說,「嘸嘸嘸!這有時候是天分,沒辦法遺傳的」,其實林詠梅北京話、台灣話和日語都很流利,但她說,最驕傲的還是有一種「台灣腔」。
儘管二二八重創了她與她們家的人生,林詠梅談到父親林茂生和弟弟林宗光的成就,露出的欣慰笑容。圖/郭文宏
年紀很小,但父親就不在了,對她的人生與價值觀有什麼樣的影響?是否在心裏有一把尺?林詠梅說,「有。我說我在罵上帝,但我其實是賭氣。我是有我自己的堅持,我絕對不要當壞人,絕對不學壞。我自己可以,為了我自己的尊嚴,盡我所能,不貪別人的。我想這是做人的尊嚴,尊敬我的父母、我的世代長輩」。
「記得以前年紀很小的時候,路上有路燈,晚上走夜路有時燈光映照,會有樹影搖曳,會讓人覺得害怕」,林詠梅回憶說,我媽媽說:「免驚!我們家都是正氣的人,鬼都怕我們」,「我從那時候就很有勇氣,聽了之後讓我覺得變得很勇敢」。
父親教育的理想,是否在子女的身上實現?林詠梅以自己唯一的弟弟林宗光教授為榮。她說,我弟弟也是當教授。他是歷史教授,當了39年的教授(編按:林宗光是美國德雷克大學教授,2013年12月過世)。
「弟弟退休時告訴我,有一位教過的學生現在擔任州大法官,忽然和他連絡,聽到弟弟退休的消息便問他是否能去看他,他去的時候和太太一起來,抱著從前的課本和筆記請我弟弟簽名,當年這位大法官選了我弟弟6門課,特別走上這一趟來表達尊敬,我弟弟很幽默,他的課都是在大教室,很多人來選他的課。這位大法官還跟我弟弟說,他擔任教員的孩子告訴他說,進修時一定要去修你的課。」講到這裏林詠梅的臉上又露出些許欣慰的笑容。
她也提到一段往事,當年《台灣日報》有一次寫林茂生抽水煙的事,她試著連絡作者,可是都沒有回。那一篇很有趣,「可能他不一定認識我父親,可能是用水煙代表他」。
林詠梅說,日本人覺得台灣人、草地人才在會抽水煙,但父親卻認為:「你不知道我有多享受!」還是照樣抽水煙,聲音就是「啵啵啵」這樣。她還依稀記得父親的包包中的煙具,以及他抽水煙時的模樣。
我也很想要一張父親的死亡證書
「我們家不能講日本話,因為我爸爸禁止我們說日本話,所以我說日本話不習慣。在外面我跟日本人交談會講,但是和台灣人的話,人家要跟我說日本話我就不習慣。小時候在學校我是可以說日本話,但回家就不能講,在家裏都是讀漢文,我媽媽都是帶著我們唸漢文、漢字。就是一些文言文的書,像讀《三字經》或一些漢詩,那是我們在日本時代的時候。」林詠梅說出那個時代林茂生對子女的教誨,也讓她想起之後國民黨人禁說方言的往事,而她也曾在高中、大學時代因說方言,幾次和教官槓上,所幸沒有被進一步刁難。
然而父親的離去,或許予以林詠梅剛強的外表,終究在她的生命中刻下難以抹滅的傷痛。她說了一段故事:有一次,她要出國時,海關的人檢查她的身分證,問她說:「為什麼父親欄寫著生死不明」?她回答:「我也很想要一張死亡證書」。對方聽了嚇一跳,連忙說:「沒事沒事」。
「這些人講什麼,你就給他『噹』回去就是了」,林詠梅語氣堅定:我只是告訴他,「我也很想政府給我一張死亡證書,檢查的人就沉默下來,放我過去了」。
「如果你怕他的話,他就是會把你壓下去!」林詠梅說自己無懼,她的父親林茂生,更是如此。
228七十周年紀念受難人物系列四/林茂生講文明,不許子女稱「豬仔」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q4NUIF
228受難者林茂生女兒:父親只是想造福台灣
228受難者林茂生女兒:父親只是想造福台灣 | 綜合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 https://goo.gl/oQbKbE
2017-03-07 14:16聯合報 記者鄭維真╱即時報導
林詠梅(右六)今天出席「波濤中的成大:二二八70周年、解嚴30周年主題圖書及校史...
林詠梅(右六)今天出席「波濤中的成大:二二八70周年、解嚴30周年主題圖書及校史檔案展」開幕儀式。記者鄭維真/攝影
成功大學今天舉辦「波濤中的成大:二二八70周年、解嚴30周年主題圖書及校史檔案展」開幕儀式,特別邀請228受難者台大文學院前院長林茂生的女兒林詠梅出席,80歲的林詠梅看見父親銅像,情緒激動,她說,父親是個純樸的人,一心只想將學識傳遞給每個人,造福台灣,卻未料遭到如此迫害。
林詠梅與父親林茂生銅像合影。記者鄭維真/攝影
林詠梅與父親林茂生銅像合影。記者鄭維真/攝影
林茂生在台南出生,為台灣首位留美哲學博士,任教成大前身的台南高等工業學校,並同時兼任學校圖書館館長10年,後來到台大文學院擔任院長。林詠梅為林茂生9位兒女中唯一的女兒,也是目前仍在世的一個。
林詠梅說,228事件發生時,她年僅10歲,父親從家中被帶走時她剛好不在家;事後聽家人描述,當時父親被多名帶槍穿中山裝的人帶走,理由是台大校長要找他,結果從此就失去音訊。
她說,父親是個純樸的人,一心只想把知識傳達給每個人,希望將小樹苗灌溉長大,成為一片樹林,猶如現在的成功大學一樣,造福台灣與全人類。
成大圖書館館長王健文表示,早期曾受教於林茂生的校友,為紀念恩師,於1994年捐贈一座林茂生銅像給學校,此次特展除了將銅像於圖書館一樓展出,也提供舊照片、書籍及安排主題影展,播放關於228、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的電影或紀錄片,將展至3月底。
林茂生(右)與林詠梅(左)。記者鄭維真/翻攝
林茂生(右)與林詠梅(左)。記者鄭維真/翻攝
林詠梅(左三)今天出席「波濤中的成大:二二八70周年、解嚴30周年主題圖書及校史...
林詠梅(左三)今天出席「波濤中的成大:二二八70周年、解嚴30周年主題圖書及校史檔案展」開幕儀式。記者鄭維真/攝影
二二八文學與藝術
林耕南(林茂生)
一聲和議黯雲收
萬里河山返帝州
也識天驕詩善戰
那知麟鳳有良籌
痛心漢土三千日
孤憤楚囚五十秋
從此南冠欣脫卻
殘年儘可付閒鷗
──《前鋒》第1期創刊號(光復紀念號),1945年10月25日
§作者簡介§
林茂生(1887-1947),字耕南,屏東東港人。東京帝國大學東方哲學科畢業。留學東京期間,曾擔任首屆「高砂青年會」會長,後易名為「東京台灣青年會」,是後來林獻堂、蔡惠如等人在東京推行台灣民族青年運動的前驅。
返台後,參與台灣文化協會活動,開課講習西洋史。由於才識極高,1927年被日本當局遴選為「在外研究員」,赴哥倫比亞大學杜威、門羅兩教授門下,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30年返台,1931年任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教授。
光復後,林茂生舉家遷移台北,擔任台灣大學先修班主任,同時也被范壽康組成的教員甄選會委員會所網羅。戰後的林茂生處處顯露出對新政府極高的期待,欲有一番作為。他與友人創辦《民報》、《前鋒》等報刊,勇於揭露政治與社會的黑暗面。不料這卻也造成他在二二八事件後被捕的重要肇因。事件爆發後,有人勸他走避,林茂生卻回答:「他們知道我林茂生沒有做什麼,能對我怎樣呢?」卻在3月10日被強行帶走,自此一去不返。一代台籍菁英被如此輕易地扼殺,當年的苛政猛於虎,可見一斑。本詩為林茂生作於1945年光復初期,詩中寫道:「從此南冠欣脫卻,殘年儘可付閒鷗。」對比林茂生後來受難的下場,令人不勝唏噓。
"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致力鑽研台灣教育制度與推廣台灣文化,乃『台灣文化協會』核心人物,創辦『民報』,中立、公正,批評時弊無畏無懼。被陳儀誣控「陰謀叛亂,鼓動該校學生暴亂;強力接收台灣大學;接近美國領事館,企圖由國際干涉,妄想台灣獨立」為由,私刑秘密殺害!!
他要台灣人永遠保存自己的風格與文化─堪稱生命哲學教育家。(by Susan)"
林茂生,字維屏,號耕南,1887年生於台南府城。
林茂生外祖父郭景澄,飽讀詩書,所以林茂生3歲時便追隨祖父,接受薰陶,奠下深厚的漢學基礎。1896年,曾隨同日本曹洞宗和尚學習日文,1899年左右,因乃父與教會的關係,林茂生進入其父執教的長老教中學求學,由於他在漢文方面已有相當的程度,在同學中出類拔萃,於是受校長之命,教授其他學生,因此他在中學裡是半教半讀,人家都稱他「半仙的」。當時,有一位英國小姐也請林茂生教她漢文,林茂生與她交換條件,要她教他英文,這時,林茂生也從英國傳教師學習彈奏鋼琴和風琴。
4年後,由於成績優異,受教會保送赴日讀書,先在京都同志社中學研讀日文一年,隨後考入京都第三高等學校的文科,英國教授即發現他的英文程度很好,因而事後請他代為抄寫該老教授正在撰寫的著作,並付以雙倍的薪資。京都第三高等學校畢業後,順利考上東京帝國大學,主修東方哲學,尤其對陽明學說,更為專擅。林茂生留學東京時期,頗受台灣留日學生歡迎,1915年擔任「高砂青年會」首屆會長(以後接任會長的有蔡式穀、陳炘等人)。高砂青年會,係由在東京的台灣留學生所組成,以揭櫫「涵養愛鄉心情,發揮自覺精神,促進台灣文化的開發」為宗旨,後來易名為「東京台灣青年會」,這個組織可說是日後林獻堂、蔡惠如在東京糾合台灣青年推動民族運動的一個胚胎。1916年,林茂生以優異的成績獲得東京帝國大學的文學士學位,成為台灣人在日本統治下的第一個文學士。
返台後,擔任長榮中學(原長老教中學)教務主任,並教授英文。兩年後在台南師範學校兼職。1920年,轉任台南商業專門學校任教(同時辭去長榮中學教職,改任該校理事長)。當時是台灣民族運動蓬勃發展的年代,蔣渭水與林獻堂所領導的「台灣文化協會」是島內民族運動與文化啟蒙的核心組織。該會於1921年10月17日成立,會員總數達1千餘名,林茂生被推為該會評議員之一。1923年起,台灣文化協會開始在台北、台南等地舉辦各種講習會。1924年7月,預定請林茂生講演西洋史,為期兩週,卻遭台北市役所(市政府)駁回而作罷。同年10月20日起,台南的「文協」幹部利用基督教青年會名義舉辦講習會,每週六以林茂生為講師,舉辦西洋歷史講習會,一連講了9次,日本便衣警混於聽眾之中監聽,林茂生以台灣話演說,照講不誤。
文化協會所舉辦的夏季學校,是文協眾多文化活動中一項具有特殊意義的活動。1924年起,連續3年在霧峰林家花園舉辦為期2週的夏季講習,延聘當時有名飽學之士為講師。第1年,他主講倫理學,第2、3年,則講授西洋文明史。根據《台灣民報》69號(1925.08.16)有關第二次夏季學校開學式的報導,引述林茂生講述開辦夏季學校意義的一段話:「休暇非休止活動,大自然的活動是在暑天,若將夏天扣除,台人就無時間可做事,故變化就是休息!」
儘管在職務上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但是林茂生的才學,卻不能不受到日本當局的肯定,1927年,林茂生被遴選為「在外研究員」,公費赴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留學,進入該校著名的Teacher’s College ,投入當時著名的教育哲學泰斗杜威(John Dewey)與門羅兩教授的門下。翌年,4月,順利獲得哥大的文學碩士學位。
1929年11月,林茂生以優異的成績,取得哥大哲學博士學位,是台灣人獲得哲學博士的第一人。他的博士論文題目是《日本行政體制下台灣的學校教育》,論文中共計9章,除了在導論中介紹台灣這個島嶼的地理位置與人文景觀之外,重點在於敘述自荷蘭據台以來,歷經鄭氏王朝與大清帝國,一直到1920年代日本統治時期的教育理念與制度的發展過程。特別在最後兩章,分為理論與實際兩部分,提出近代民主主義的教育理念,檢討日據時代同化教育的缺失,指其違反人類學習與成長所必須遵守的個體自由原理與社會進化原理。
1930年元月,返回台灣,翌年,擔任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教授,成為應與德語科的主任,兼圖書館館長。和其他的台籍社會領導人物一樣,林茂生也被強拉參加「皇民奉公會」,擔任文化部長。日本文學家池田敏雄也有這一的敘述:「台灣第一號文學士林茂生教授則被拉出來當文化部長」,在當時戰時的權威氣氛下,不從也得從。此外,日本當局也要求台灣人每一家準備神棚、紅日旗和榻榻米三樣「神器」,並改姓名,實行「國語家庭」。林茂生雖然被迫徵召為皇民奉公會文化部長,但他始終未改漢姓,與家人也以台語交談,不講日語。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台灣「光復」,林茂生雀躍的心情,不可言喻,他舉家遷居台北,並擔任國立台灣大學先修班主任,過一段時間,又接任文學院院長,同時,台灣省政府教育處處長范壽康組成教員甄選委員會,他也被網羅其中,成為12位委員之一。
除了授課之外,林茂生對於台灣能脫離日本的統治給予相當高的期望,有感於台灣淪日半世紀,與「祖國」文化隔閡甚深,決心辦報啟迪民智,且可為台民喉舌;於是與一群由前《興南新聞》的台籍新聞從業人員,創辦了《民報》,並擔任社長。
終戰後,台灣同胞歡欣鼓舞,熱烈歡迎「祖國」的來臨,但國府接收台灣之後,在政治上貪污腐敗,林茂生主持的《民報》勇於揭露當時政治社會的黑暗,一一提出忠實的報導,以及諤諤的諫言,使得《民報》的銷路扶搖直上。1946年1月底到2月上旬,短短10餘天之內,《民報》就揭露6則貪污的新聞,平均幾乎兩天1則。就是由於它對於權勢當局,毫不客氣加以指責批評,因而得罪當道,埋下厄運的種子。
1947年2月27日因專賣局緝察私煙人員施暴,引發翌日群眾暴動。事態擴展開來之後,林茂生憂心忡忡,感慨地說:「局勢不好了!看樣子,台灣人將要更加艱苦了!」後來有人勸他走避,免遭不測,他卻天真地說:「他們知道我林茂生並沒有做什麼,能對我怎麼呢?」然而情勢的發展,有惡化的傾向,林茂生才在次子林宗義的苦勸下,到次子住的地方住幾天。
林宗義回憶當時的情形說:「他帶來一些書、棋子棋盤,到了第3天,棋子下膩了,書也看完了,那天正好是3月10日南京政府援軍在基隆上陸,他說他要回去拿幾本書就過來,哪知道,因事絆住了,當晚他並沒有再到我那邊去。隔日早晨9點許,我家佣人跑來告訴我說:昨晚老先生被帶走了,情形不好,老太太十分擔心,吩咐你小心,切不要出門。到了那下午,我實在忍不住了,便到我家母處,當時家祖母尚健在,家母才告訴我:昨夜有8個人乘一輛汽車,先把房子圍住再敲門,闖了進來,就拿出手槍,對著你父親說:『陳長官請你去說話。』你父親說:『我的意見他都已知道啦!』但是無法抗拒,掏出身上的鑰匙交給我,就被他們帶走了。」
從此,這位台灣難得的社會菁英,一去不返。這一年,林茂生正好60歲,他的學生們正在議論著要為他做60大壽。林茂生是如何遇害?至今無人知道。有人傳說,他被裝在麻布袋內,丟入淡水河裡。
(摘錄自李筱峰,1990,《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兩岸史話-林茂生二二八之死
2015年03月08日 04:10 文/戚嘉林
兩岸史話-林茂生二二八之死
▲美國駐台北領事館副領事葛超智(中坐者)是特務。(戚嘉林提供)
兩岸史話-林茂生二二八之死
▲《大溪檔案》指控林茂生的3項內容(右四、五欄)。(戚嘉林提供)
兩岸史話-林茂生二二八之死
祖國
兩岸史話-林茂生二二八之死
▲蔣經國密電決定林茂生命運。(戚嘉林提供)
可能由於林茂生為留美博士且英語流利,致為葛超智相中,數次探望。
二二八事變前,保密局已在各地積極吸收如經營酒家、舞廳、茶室等特種營業從業人員,包括流氓及流氓頭子,為該局所用,以建立所謂之社會基礎。
二二八事件時,保密局台灣站站長是台灣雲林莿桐人林頂立。2月28日下午台北發生大暴動,參謀長柯遠芬立即前往長官公署晉見陳儀,奉令部署戒嚴。柯遠芬旋準備戒嚴,同時指示所有情報機構,包括憲兵特勤組(張慕陶團長)、軍統局台北站站長林頂立及警備總部調查室陳達元(1946年2月曾辦理許丙台灣獨立運動案),自即日起動員所有人力偵查事變為首分子,並嚴密監視。斯時,林頂立指揮的甲級流氓頭子許德輝(台灣人),還率人從事反間工作。
情治監控幾難轉圜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第2天的3月1日,下午2時中央社發出參考密電,稱台北就出現了「台灣獨立」、「打死中國人」等標語。是日下午2時,民眾千餘人,衝擊延平南路之鐵道管理委員會警察署,經過1個多小時的混亂,該署被接收,斯時鐵道管理委員會也被民眾接管。
當天,林茂生與王添燈等人至石頭橋(今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與長安西路交叉口)會合,一起前往長官公署抗議,途中林茂生曾勸郭琇琮,絕不能傷害無辜的外省同胞。2日,有國立台灣大學、私立延平學院與省立師範學院的學生數百人集會,會中出現擁護「台灣獨立」標語。
3月1、2兩日台北市街頭出現「台灣獨立」口號的反政府示威群眾中(在場當然不一定全是擁護「台灣獨立」),應以林茂生的聲望為最,引人側目。故合理推斷,對監控的情治人員而言,可能以林茂生隱然為這些反政府示威學生群眾的牽頭人,而將其呈報在案。
接著3月4日,林茂生赴中山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開會,並受邀擔任主席。是日,林茂生也曾去台灣大學開會。同日下午,處委會在中山堂的會議中,會上有人提出「聯合國託管台灣」,復員軍屬亦喊出「台灣獨立」口號。
此外,林茂生與美國駐台副領事特務葛超智接觸,可能由於林茂生為留美博士且英語流利,致為葛超智相中,數次探望。林茂生可能受其蠱惑,對祖國光復台灣所予的榮耀,無感念之情,反而有與葛超智雷同的分離主義理念,二二八時甚至有所行動,與王添燈等前往長官公署抗議。期間,國府情治單位偵知,林茂生不但與葛超智過從甚密,甚且請美供給槍枝及經費。
1947年3月13日陳儀呈蔣主席文附件〈辦理人犯姓名調查表〉中,所列林茂生的罪名有3:一、陰謀叛亂,鼓動該校(台灣大學)學生暴亂;二、強力接收國立台灣大學;三、接近美國領事館,企圖由國際干涉,妄想台灣獨立。
其首條罪狀,很可能與上述參加台獨遊行的活動有關。至於第三條罪狀,就是超越了陳儀的台獨紅線。
3月16日,閩台監察史楊亮功視察台大回來,順路訪問在台養病的白鵬飛先生(廣西大學校長)。白告訴楊亮功有關林茂生被捕事。楊亮功問:「林茂生有沒有參加暴動」,白鵬飛答稱:「林並未參加。有人(杜聰明)曾勸他出來,說:『此時不來,尚待何時?』林並未理會。」楊亮功為這事去見陳儀,詢問林的被捕事,陳儀卻說,林是因搞獨立運動被捕,陳儀並對楊亮功講了些林怎樣搞獨立運動的話,但未答覆楊亮功處理林茂生的辦法。楊亮功回到監察使署辦公處後,再電話找陳儀的顧問沈仲九,要他們慎重處理林茂生的案子,沈亦含糊答覆。後來才知道當楊亮功查問時,林已被處決了。
由此可知,林茂生可能是因搞獨立運動被捕,而陳儀對林茂生的痛惡,主要是認為林茂生從事獨立運動,且對怎樣搞獨立運動,知之甚詳。就公務流程而言,這反映了當時國府情治單位已掌握林茂生從事獨立運動多時,並將相關細節呈報陳儀。
蔣經國密電定音錘
3月18日下午6時30分,蔣經國於致其父蔣介石的電文要點中,曾提及「親美派──林茂生、廖文毅與副領事Kerr(葛超智),請美供給槍枝及Money,美允Money。」蔣經國與林茂生無冤無仇,全台那麼多本省菁英,不提別人,僅提林茂生與廖文毅。蔣經國在此一拍發電文中,有關林茂生的簡述,可說是林茂生全案的濃縮結論,這顯然是有關方面曾向渠彙報林茂生的種種情況。
關於美方願提供武器事,據二二八事件時擔任《自由報》記者之蔡子民與吳克泰的回憶,兩人均曾獲悉美方提議供給武器事。前者是經常出入美國新聞處之陳姓友人,於二二八事發約3天時告稱:「Kerr說如果台灣人要武器,他可以從馬尼拉送過來。」後者是其周圍1名學生稱,美國人願意提供武器,從馬尼拉用快艇運來,只要6個小時就可抵達淡水。在此,美方不但有武器的運輸路線計畫,並且連需時6個小時都算計出來,這可印證確有Kerr提供武器之事。(待續)
台灣哲人的悲劇──林茂生博士紀念館開幕感言
一八八七年的十月卅日,在台灣台南誕生了一個小孩,他就是後來成為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的林茂生先生;林茂生出生的隔天 (十月卅一日),在中國的浙江奉化,也出生了一個小孩,他就是後來掌握軍政大權的蔣介石。六十年後的三月中,中國的蔣介石下令槍殺了台灣的林茂生。
林茂生與蔣介石兩人的一生,讓我們看到台灣與中國的歷史縮影。
林茂生出生的八年後(一八九五年),台灣被滿清出賣給日本﹐林茂生自此度過他所謂的「孤憤楚囚五十秋」的歲月。雖然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半世紀歲月,林茂生以「楚囚」自況,但是殖民統治下的林茂生,卻成就了他做為台灣社會精英的角色:一九一六年他從東京帝大畢業﹐成為台灣第一位文學士;一九二七年,他接受台灣總督府的公費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投入當時著名的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和門羅(Paul Monroe)門下,於一九二九年底獲哲學博士﹐成為台灣人獲文科博士學位的第一人,也是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留學前,他擔任過長老教中學的教務主任、理事長、台南師範學校的教授、台南商業專門學校教授。留學回來後,他出任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教授。
一九四五年八月中,二次大戰結束,林茂生終於告別「孤憤楚囚五十秋」的歲月,他自以為「從此南冠欣脫卻,殘年儘可付閒鷗」,沒想到,一年半後,他不但不能像海鷗一般的自由翱翔,卻在二二八事件中喪命於他所迎接的「祖國」槍下!
讓林茂生喪命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慢他一天出生的蔣介石。歷史竟是這樣的弔詭!對於蔣介石,林茂生曾經對他有過特殊的感情,我們可以從林茂生以下這首題為<聞南京淪陷寄懷蔣主席>的七言律詩看出來,時間在一九三七年底,南京遭日軍攻陷,林茂生寫下了這首七律:「敢將隻手繫安危,最後關頭志可悲。遺囑未能成革命,強鄰先以陷京師。中山墓畔長秋草,江左營前樹旭旗。惆悵金陵城下道,明公從此欲何之。」林茂生萬萬沒想到,他如此掛懷蔣介石,卻在十年後遭蔣介石下令處決。時間來到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爆發,許多台灣社會精英慘遭株連。當時擔任台大文學院代理院長的林茂生,於三月十一日無故被捕。在台大臥底的學生特務向國府主席蔣介石報告說,台大學生有不穩情勢,或許是受院長林茂生的影響。蔣介石於是指示「速即槍決」。(詳見吳克剛回憶錄《一個合作主義者見聞錄》)
迷信槍桿子的蔣介石,當然不知道他所槍決的是一位具有民主主義、自由主義與實用主義的人本精神的教育家;而林茂生當然也沒有了解到曾經在中日戰爭中令他「痛心漢土三千日」的「祖國」,竟然擁有這樣野蠻的政治文化。
異族統治者的日本,非林茂生心中的鍾愛,卻反而成就了他做為社會精英的角色;同文同種的中國,是林茂生期許迎接的祖國,卻反而奪走了他的生命。或許,他所不喜愛的,正是他們所熟悉的;而他所期待與寄望的,卻是他所陌生的。
不管林茂生如何生疏於那個「祖國」,但是,對於林茂生悲劇的一生,我們不該再陌生了。林茂生博士的一生,是每個台灣子弟不能須臾或忘的歷史,我們必能從中記取教訓。
在林茂生博士獲得博士學位的七十年後﹐他的博士論文的漢文譯本才在台灣正式問世(二○○○年出版);在林茂生博士屈死的五十七年後的今天,林茂生博士紀念館總算誕生,台灣人的歷史感是否太遲鈍了?但遲來的紀念館,總堪告慰茂生先生在天之靈。
在林茂生博士紀念館開幕的今天,我紅著眼眶寫下感言數語。祈望哲人的一生,能啟發台灣子民的智慧。
【附記】林茂生博士紀念館於四月七日在台南長榮中學校園內開幕
228追思會-二二八事件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世間阮愛三項,愛日頭、愛
月娘、擱愛你。愛日頭天光時,
愛月娘暗頭時,愛你不管時。
林茂生妻子王彩蘩女士在 1976 年臨終前,握住次子林宗義的手,輕聲道出了對他的思念:「我真想念你父親,這三十年來,我每天都想念,我很高興,我就要去見他了。」 二二八消失的哲學博士:林茂生/沃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