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宗教搭橋 泥塑菩薩回家 - 中時電子報 - https://goo.gl/e3Gg5g
和平的宗教?淺談佛教的極端主義Outside》和平的宗教?淺談佛教的極端主義 -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 https://goo.gl/LYbsOU
雲石寺高僧Punnajanto不是唯一一位呼籲以武力對抗伊斯蘭主義的僧侶。近年,愈來愈多僧侶希望泰國政府的憲法加強佛教在泰國的地位。在他們看來,穆斯林全球聖戰,並不單是一場政治衝突,更是直接威脅佛教生存的宗教戰爭。儘管佛教教旨嚴守和平、不殺生、不從軍的規律,但在捍衛佛教生存的大義之下,武力卻是容許的?!
Outside
2017-05-23 13:17
推文到plurk
BILLY TONG
談到宗教與暴力,一般人會聯想起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組織(伊斯蘭國和博科聖地等);也會有人提到基督教的血腥歷史(如十字軍東征和美國近代的3K黨)。甚少人把佛教和暴力扯上關係。在大眾心中,佛教是倡議不殺生的宗教。在西方,由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到一行禪師,都是和平、非暴力的文化象徵。
然而,佛教極端主義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快速崛起,威脅當地少數穆斯林群體。
泰國全國逾九成人口是佛教徒。但在南部,佛教徒卻是少數。信仰伊斯蘭教的馬來人,在該區佔8成人口。18世紀末以前,泰國南部是北大年蘇丹國(Pattani Kingdom),後為暹羅所滅。
泰國南部是伊斯蘭教徒佔多數的地區。
多個世紀以來,泰國南部一直有爭取獨立的聲音。自2004年起,泰國南部軍事衝突連綿。馬來族穆斯林分離分子,得到境外恐怖組織支援,實力壯大。2004年,兩名佛教僧人在一次衝突遇害後,泰國政府宣布戒嚴,並展開大規模的鎮壓行動。10多年來,泰國南部逾6500人因衝突喪生,大部分遇難者為溫和的穆斯林。最慘烈是2004年的庫塞清真寺(Krue Sae Mosque)慘案。當然,也有不少佛教徒遇害。
庫塞清真寺(Krue Sae Mosque)慘案
宗教衝突,威脅了南部佛教徒的生存空間,也改變了他們的信仰模式。愈來愈少當地人願意出家為憎;以安全為由,當地佛教徒也捨棄了每天的晨早布施儀式。有佛教僧侶甚至化身武僧(military monk)自購手槍,與槍同枕,時刻準備迎擊穆斯林武裝份子。
2015年10月,雲石寺高僧Phra Apichart Punnajanto更高調地在社交媒體呼籲追隨者:「每當一位僧侶遇襲,佛教徒便應燒燬一所清真寺。」(For each Buddhist monk who is attacked, Buddhists should burn down a mosque.)
雲石寺高僧Phra Apichart Punnajanto
Punnajanto不是唯一一位呼籲以武力對抗伊斯蘭主義的僧侶。近年,愈來愈多僧侶希望泰國政府的憲法加強佛教在泰國的地位。在他們看來,穆斯林全球聖戰,並不單是一場政治衝突,更是直接威脅佛教生存的宗教戰爭。在此等情況下,佛教徒應該武裝起來,遏止極端伊斯蘭主義擴張。儘管佛教教旨嚴守和平、不殺生、不從軍的規律,但在捍衛佛教生存的大義之下,武力是容許的。
推動正念的主要人物一行禪師
西方對佛教的想像,無疑流於片面單一和浪漫化,陷入「香格里拉迷思」,一種富神秘色彩的東方主義想像。在西方,佛教看來更像一種相對現代都市的生活模式,如近年商家大力推銷的正念生活(Mindfulness);又或者是一套東方和平主義哲學,如80年代起的自由西藏運動。西方對佛教的想像,顯然忽略了佛教徒自身的能動性,以及佛教作為宗教體系本身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在某些情況,佛教徒武裝起來,捍衛信仰。
確實,只要回望歷史,所謂的佛教極端主義,並不罕見。
如北魏僧人法慶,曾領民兵五萬餘眾,反抗北魏,並聲言「殺一人者為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為十住菩薩」,史稱法慶事件。在九世紀,吐蕃帝國末代贊普朗達瑪,因以苯教為尊,大舉迫害佛教徒,史稱朗達瑪滅佛,最後朗達瑪被佛教僧人拉壠貝吉多吉刺殺。到今天,西藏人仍會以湛舞儀式,紀念拉壠貝吉多吉的功德。在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佛教和民族主義結合起來。日本臨濟宗僧人在日俄戰爭中,支持日本的軍事行動,認為這是捍衛佛教,以至人類文明的戰爭。
拉壠貝吉多吉刺殺朗達瑪圖
近年,佛教極端主義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快速擴展,甚至威脅當地少數穆斯林的生存。除了泰南的衝突,在緬甸,羅興亞(Rohingya)人權危機持續發酵。
針對羅興亞(Rohingya)人的示威
「緬甸賓拉登」之稱的緬甸僧侶阿欣威拉杜(U Wirathu)和他領導的969運動,自2013年起打著反「亞洲伊斯蘭化」(Islamification of Asia)的旗號,不斷在社交平台散布反穆斯林言論,甚至被指與2013年密鐵拉暴動(Meiktila Riots)有關。自2012年起,已有逾14萬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流離失所。
緬甸僧侶阿欣威拉杜(U Wirathu)
阿欣威拉杜甚至把他的激進思想,傳播到同樣面對佛教和伊斯蘭教衝突的斯里蘭卡。他和武道巴拉塞納(Bodu Bala Sena)等激進組織建立了聯繫網絡。武道巴拉塞納認為,斯里蘭卡是僧伽羅人的國家,不惜以武力捍衛民族及宗教。他們號召杯葛清真商店,指責穆斯林非法宰牛;2014年,他們被指挑起暴動,致當地穆斯林多人死傷。
武道巴拉塞納(Bodu Bala Sena)
佛教極端主義已成為了一個區域問題,釀成新一波的人道災難。為此,我們要更了解佛教自身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在某些情況下,佛教不會比其他宗教來得和平。
Outside》和平的宗教?淺談佛教的極端主義 -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 https://goo.gl/LYbsOU
當代中國高僧何處尋?
news.jfetek.com查看原始檔
周末人物周刊:近十年來,江燦騰博士多次訪問中國,對兩岸佛教界狀況熟稔於心。首先請談談您對中國佛教發展現狀的觀感,包括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江燦騰:我的看法是:(1)台灣佛教由民間私人主導,呈現出自由活潑,但是極度商業化局面,相比之下,中國佛教的發展現況是穩健的和保守的──但,前景是可以預期的。(2)目前中國逐漸流行佛教名勝地區的大佛觀光化,最不可取。台灣過去也流行過類似作風,但如今已完全無效或過時。(3)中國高校的佛學博碩士論文,85%以上,是幾近無學術價值的。這都是畢業太快、師資平庸,參考文獻不足所形成的。因此,我可說:中國有一流高校生、二流佛學師資、三流圖書設備,卻沒有可期待的後起之秀的佛教學者;所以中國要在東亞佛教的研究領先鄰國,近十年內絕無可能。
人物周刊:您剛才提到大佛觀光化,請具體談談——
江燦騰:比如已建成的108米高的海南南山海上觀音像,88米高的江蘇無錫靈山大佛像,現在聽說上海也打算建設大佛,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大即是美」的誤區,在佛教界也暴露無遺,有不少佛像還鍍金,佛教有步入觀光化和庸俗化之嫌,佛教聖地變成了遊樂場,究其背後原因,是世俗的商業化趨勢侵入佛教界,過度操作佛教的市場價值,而沒有著力於宗教價值的延伸,大佛觀光化背後,其實是文化的空虛。
人物周刊:近年來,中國的少林寺參與舉辦「中國功夫之星全球電視大賽」,寺院下屬武僧團在全球各地進行商業演出、開辦少林寺網站、用舞台劇的形式包裝少林功夫、註冊成立少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舉辦新婚祈福法會……總之,其表現與一個企業組織無異,您對此作何評價?
江燦騰:這只是披著佛教外衣的精致武術雜耍的商業行爲,和真正的佛教行爲無關。例如李連傑是和少林寺有關的武術高手、也是國際著名武打演員,但他既不知少林禪爲何物,在現實上也只是一位平凡的密宗信徒而已。而正如李連傑的無禪文化素養一樣,釋永信充其量也只是以少林寺爲名的精致武術雜技團之推廣部的業績不錯的經理人而已。
人物周刊:就您的了解,這是否是中國寺院的常態?出家人以往給人的印象是消極避世,後來又轉變爲較爲積極合理的「人間佛教」,現在則成了與牟利的企業組織無異的商業佛教,這其中是發展的必然嗎?
江燦騰:這不是必然。這是一切「向錢看」的病態發展結果。其實,台灣過去也一度趨向如此。但台灣幸好還有強大民間輿論之批判來制衡,所以才有我這種所謂「重炮型」或「殺手型」的佛教史家之存在;但中國佛教界迄今未有如區區在下者的批評聲音,所以有可能出現更多的「野和尚」。所以,中國民間的批判聲音不能過於沈默,才有改善之可能。
人物周刊:曾經也有人向釋永信方丈,質疑過少林寺是否太商業化了,方丈說,「這是個觀念問題。安於清靜的山門,賣賣香,收收門票,佛教的衰落是必然的。我們天天講普度眾生,不到眾生中去,實際上一輩子也度不了幾個,甚至都度不了一個,那麽我們也就空有一顆慈悲心而已。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證明我們少林寺是有東西的,而且這些優秀的東西,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並服務眾生。」您對釋永信方丈的這個反駁作何評價?
江燦騰:打個比喻,北大的校內橋牌隊是世界冠軍隊,北大的校長就整天帶著這支橋牌隊四外比賽表演,而不顧學校教學科研的正業,說得過去嗎?
作爲一個佛教道場,而且還是禪宗的祖庭,少林寺除了爲出家人提供清修的場所外,還要靜化世間,普度眾生,也就是實現佛教的心理及倫理功能,並且承擔相應的慈善事業,這才是佛門的主業,我們可以問一問少林寺和方丈,你在這方面表現得怎麽樣?現在你主要精力放在武術上,放在商業活動上,可謂舍本逐末。
人物周刊:那麽佛教在當代社會應有的主要功能是什麽,或者通俗地說,佛教在建設一個美好的社會方面,能起到哪些作用?
江燦騰:你問的這個問題,在海峽兩岸有極大的不同。以台灣地區爲例,佛教在二戰後的發展,是伴隨台灣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政治和社會逐漸開放、高收入的中産階級大量湧現、跨地域的大眾傳播工具,可以自由大量使用等,才形成的。
因此,佛教在台灣地區,有如下的重要現象或功能:(1)它是全台灣最大或最有影響力的宗教團體。(2)它是全台灣最大的慈善、醫療、急難救治的民間團體,其實質影響力,遠超過官方的相關機構。(3)某些佛教領導人,其社會聲望,比政治領導人更高。(4)台灣佛教全球化的發展,除日本佛教之外,無與倫比。而以上四點,正是目前佛教在中國社會所缺乏的作用。
人物周刊:具體地說,您認爲一個出家人,特別是寺廟的方丈、高僧,他/她的主業應該是什麽?他/她在社會生活當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江燦騰:作爲當代中國佛教的出家人,以我結識的幾位優秀年輕僧侶爲例,像閩南佛學院的濟群法師,他平時就非常致力於佛教本業的學習與教導,此外他敏銳地隨時注意當代佛教最新動態的信息,或實際再進一步參與其活動。
綜之,作爲專注本業(佛教)的勤勉修道者、好的宗教文化傳播者、(假如身爲方丈)又是好的修道團隊領導者,才是一個出家人、特別是寺廟的方丈、高僧的正途。如此一來,他和社會的互動,雖可多元,但絕不脫離佛教的專業素養和傳播這兩者。可是,釋永信的作法,有哪一點相應呢?
人物周刊:您覺得中國有高僧嗎?
江燦騰:極少,有不少名僧,卻極少有高僧。正如同名人不一定是高人。相反,中國的名僧多是中低僧。
人物周刊:您認爲判斷一個僧人是否是「高僧」的標準是什麽?
江燦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專業素養的高低;有無特色;有無行爲操守方面的污點。
人物周刊:佛教在台灣社會中有哪些社會功能,信眾、公眾與社會因此有何獲益?
江燦騰:佛教應有的功能有「三大救命環」和「兩大定盤針」之說。「三大救命環」即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功能的發揮,是佛教正視所面臨的衝擊和挑戰,改變自身社會形象的應變的治標手段,一般而言見效較快。「兩大定盤針」即佛教心理、倫理功能,見效雖慢,卻係根本。
人物周刊:請簡介一下日本佛教的社會功能和高僧所起到的作用。
江燦騰:日本佛教是精英佛教,千百年來一直是日本大思想家和大學者的培育溫床,迄今仍然如此。以我所知,縱非高僧,但其畢生也能致力於佛教本業的精進,所以其敬業精神十足,能具淵博知識、待外客也誠懇無做作,此外也時常出版新著,故從不與社會脫節。
【世界遺產故事】以武術聞名天下的奈良興福寺
陸奧
哪間佛寺以武術聞名?這道問題如果是指中國境內的話,很多人一定會聯想起少林寺;那麼日本呢?
在古時,日本佛寺為了保衛寺內安全,不少僧人均會習武,甚至與武士發生戰爭,他們被稱為「僧兵」。日本各地的佛寺幾乎都有這些僧兵,但要說到以僧人武術傳承而聞名的佛寺,則非「興福寺」莫屬。
在戰國時代,興福寺有位名為「寶藏院胤榮」的僧人在子院寶藏院擔當院主,胤榮熱愛槍法,與當時的劍豪柳生宗嚴更是好友,經常練習槍術和劍術。有天,胤榮在寺附近的猿澤池,看到水中弦月的倒影,頓時從中得到靈感,並發明十文字槍與槍法,改革了日本槍術發展,流傳於世。
興福寺原本建於西元 8 世紀,為當時平安時代貴族藤原氏所興建,其後因為多次動亂而毀於戰火,如源平合戰期間,平家為了鎮壓奈良僧兵,把東大寺和興福寺等幾乎完全燒毀。現時大部分的興福寺建築群都是在江戶時代所重建。
國寶館
初來興福寺的話,可先從國寶館作起點觀賞。
國寶館原是興福寺僧人的食堂,後被改建成收藏日本國家古物的博物館,每件古物都具千年歷史。進入國寶館內,每位遊客都會見到屹立在館內中央、高達 5 米的千手觀音木像。在館內的周邊則有其他古物,其中必看的包括:乾漆八部衆立像(八位源自印度教和佛教的神靈雕像,尤以阿修羅像最著名)、銅造佛頭(比興福寺歷史更久遠的文物)、木造法相六祖坐像(日本法相宗 6 位得道高僧)等。
東金堂、五重塔
東金堂建於奈良時代,特色是頂部的綠色瓦片,千多年來,曾六次因天災或人禍而毀壞後重建,現時的模樣則是室町時代重建而成。在東金堂內,供奉了藥師如來佛像、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等。
至於五重塔,同樣建於奈良時代,是奈良古都的象徵。塔內顧名思義有五層高,平常不開放公眾入內參觀,但偶爾會特別開放第一層予公眾參觀,惟時間不一。
如果您到訪興福寺時,碰上五重塔開放的話,一定要入內逛逛。在五重塔的第一層,其東南西北分別掛有藥師佛畫像、釋迦牟尼佛畫像、阿彌陀佛畫像、彌勒佛畫像。至於其餘各層,則安放了水晶的小塔和佛教經典。
菩提院大御堂
從五重塔往南走,再轉左一直走,就是菩提院大御堂。菩提院大御堂又名「十三鐘」,相傳在奈良時代,從中國學佛回來的和尚玄昉曾住在此堂而聞名日本。現時堂內主要有供奉阿彌陀佛像。
猿澤池
觀賞完菩提院大御堂後,折返原路經過五重塔一直走,左邊就有一個大水池,那就是猿澤池。
猿澤池原本是興福寺的放生池,不時會在此舉行放生儀式。池的面積不大不小,非常適合情侶圍繞池邊散步談心。在好天氣的時候,更可以看到池中五重塔的倒影,非常美麗。
三重塔
在猿澤池的西北方,遊人可見到五重塔的矮版──三重塔。三重塔並非五重塔的翻版,它只是層數少一點,建於平安時代。與五種塔一樣,很少對外開放。
南円堂和北円堂
在三重塔的旁邊有一幢八角呈圓形的廟堂,名為「南円堂」,是平安時代貴族藤原氏所興建。廟堂內供奉着觀音菩薩像和四天王像等。
從南円堂沿路往北走,不消 5 分鐘就見到另一幢八角呈圓形的廟堂,名為「北円堂」。北円堂與南円堂相對,在日本被譽為最美的八角圓堂。供奉了彌勒佛像和其他數個菩薩像的北円堂,在奈良時代建成,年代比南円堂更久遠,但因在平家鎮壓僧兵期間而一度被燒毀,及後在鐮倉時代再重建至今。
走過北円堂後,大概就等於走了興福寺一圈。
在興福寺內的景點散步,可以享受到奈良那種清靜,甚至感受到比京都歷史更悠久的樸素風光。正因為奈良比京都歷史更悠久,自奈良時代建立的興福寺以「古都奈良之文化財」,於 1998 年列入為世界遺產。
按:現時在奈良仍可見到有不少人修習寶藏院流槍術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