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財七施《雜寶藏經》/禪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八正道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K7Gb70


 

科學證實「快樂的人」有這10個共同點
By 林怡樺,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1日, 2017
快樂的人懂得享受當下、心中有夢,且持續學習。(圖/shutterstock提供)
常常覺得不快樂嗎?正向心理學之父Martin Seligman曾說,人的快樂有60%來自基因和環境,40%則在於人們如何面對環境。心理學家彙整出10個快樂的人所擁有的生活習慣,一起當個快樂的人吧!
1. 享受當下
快樂人的擅長享受當下,專注於自己能掌控的事物,儘管只是一朵玫瑰花,也會讓自己享受那撲鼻的花香。
2. 有「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Carol Dweck的書中曾提及,成功與快樂的人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與之相反的則稱為「封閉型思維模式」。「封閉型思維模式」的人習慣將成功歸於聰明或是有錢的人;但「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認為失敗有助於成長,將使自己離成功更近。
經過20年的研究結果證實,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通常較容易成功,在面對挑戰時也更堅持不懈。
3. 身邊也是快樂的人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邊的人會對自己產生巨大的影響,包含感受、思維和決定人生的方向。若想當個快樂的人,拒絕和負面朋友交是必要的。
4. 心中有夢
如果沒有未來可以期待,那麼只能不斷回憶過往。
無論你的夢是環遊世界、創業、學新的語言,只要心中有夢,不論遇到何種困難,都能讓自己保持樂觀、正向。
5. 能等待
越大的夢想則需要更多的耐心。快樂的人明白生命中美好的事物需要耐心和堅持,不論是事業、人際關係或是新的技能,勇於付出、享受過程,且不著急於獲得回饋。
6. 每天留時間給自己
別對所有人的要求都說「好」,那樣可能會犧牲了自己的學習時間、休閒時間。
7. 花錢「體驗」而非「物質」
任何「物質」都會有價值耗損的問題,唯有「體驗」可作為回憶伴你一生。快樂的人寧可來一趟背包旅行,而不是買一個平時很少看的液晶電視。
8. 付出比得到的還多
快樂的人活在身心富足的世界,捐助更多的錢、分享更多的愛,他們盡可能的付出,卻能感受到更多的快樂。
9. 正面看待不適
生活中充滿挫折,然而快樂的人懂得從挫折中站起來,不會陷入失望的負面情緒。
10. 持續學習
快樂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是終身學習者,看書、旅行、學新的語言。他們深信一旦停止學習,也就停止生活了。
(中時電子報)


 

乞丐教我的事:第一次擁有提出問題的能力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本文出自大田出版《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成就動詞型的生命地圖就在這10個關鍵》,更多內容>>
每個人的生命,都擁有很多禮物,
但如果不打開使用它們,禮物等於是廢物!
彷彿擁有任意門的褚士瑩,被很多人羨慕與好奇,
但他說:其實我只是打開我人生禮物而已!!
第一樣禮物:為自己出發,勇敢跨出舒適圈
「到海外去長住三個月,做為給自己人生的禮物吧!」
如果你真的很忙,只有一分鐘聽我說話,那麼我要說的只有這句。
回顧我之所以是今天的我,有三個第一次的事件對我具有重新洗牌的作用,我自己稱為──三次的歸零(unlearning):把原本所知所學,拋在一旁,重新練過。
巧合的是,這三次重要經驗,都發生在歷時三個月的旅行路上,別人我無法得知,但我確信趁著年輕一生至少一次三個月的旅行,是我給自己最棒的人生禮物
第一次三個月的旅行中,遇到很多乞丐,我之所以後來選擇NGO的道路,可以說是乞丐教我的事
第二次是面對三十歲即將到來,我給了自己一年去航海,用慢得近乎愚蠢的方式,重新認識這個已經搭著噴射飛機一生不知道繞了幾圈的世界,我重新學會了謙卑,這是航海教我的事。
第三次,我走進緬甸,花了十年的時間,第一次學會如何計算夢想的成本,區分自我生命的「成功」與世俗眼光中的「成就」,在汲汲營營的社會競爭中,跟自己的生命和好,這是緬甸教我的事。
乞丐教我的事:第一次擁有提出問題的能力
高中的時候,第一次存夠足以當背包客旅行的一點費用,因為錢不多,能去的地方自然也無法太遠,所以選擇到南亞的印尼,這大概是我人生第一次到海外長住的經驗,雖然當年的旅行細節已經模糊不清,但每當我被問到為什麼決定在NGO組織工作的關鍵性決定時,就必須回到那個暑假。
當時為了節省旅費,常常搭夜車到目的地,不但節省白天花在長途交通上的時間,也省下了旅館的住宿費。或許這樣的克難旅行方式,讓我看到即使印尼當地的中產階級也看不到的貧困景象,每天早上當火車或是巴士停靠在車站,我一推開門迎面而來迎接我的,不是燦爛的朝陽,也不是清冽的空氣,而是一雙雙伸出來向我乞討的小手。
我心想如果不給錢的話,是不是代表我就是壞人?但,給錢就一定表示我是好人嗎?
「可是給了你,我自己就沒有了。」我聽到自己跟自己說。
「我也是辛苦工作,才好不容易存一點錢來旅行的,為什麼你跟我要,我就一定要給你?」我感受到自己的內心浮起一絲不悅。
但是看到三歲開始每天挑水的孩子,他的窮真的是因為來自懶惰嗎?而我真的是比較勤勉嗎?還是我只是比較幸運,生在一個即使只領最低薪資也存得了一些錢的地方?
如果我要給的話,該給甚麼?是錢還是食物?是鉛筆還是礦泉水
我要給錢的話,該給多少才叫做適當?
如果我手邊的餘錢只能給一個人,我該給誰?是不是殘障就一定比好手好腳的更需要?是不是瘦弱的,衣服破爛甚至赤身露體的,就一定比較可憐?
是不是年齡越小的乞兒,就越值得施捨?
那麼抱著孩子乞討的媽媽呢?那個女人真的是孩子的母親嗎?
那麼年老的呢?
今天我就算把所有家當給了,那你的明天呢?
後天呢?明年呢?後年呢?
如果長期來說,幫不上忙,是不是現在也就乾脆不要給……
一波一波的乞討者,就像海浪那樣在人潮中向我襲來,而許許多多的問號,打進我年輕的腦袋裡,破碎難辨,卻又確實存在,那年夏天的旅行,並沒有給我任何答案,相反的,卻給了我很多的疑問,我當時甚至以為那是一場很糟糕的旅行,才會遇到這麼多乞丐,但是十年之後,當我下定決心,要離開科技產業進入NGO的時候,才發現那個夏天對我的影響是什麼?剛開始的害怕是甚麼?疑問又是什麼?如何學會觀察別人,卻不去做價值判斷,又如何學會感動,如何接受陌生人的善意。在我的腦子裡面醞釀了十年,終於成為一個改變我生命的大件事。
雖然到今天,對於面對乞丐到底應該不應該伸手,仍然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是我卻很清楚,如果NGO用得恰當,就可以用有制度的方式,集中資源幫助自己想要尋求改變的弱勢者,而在這過程當中,我自己在很多方面,也成為受益人。
當然,這十年之間,不代表我不吃不睡,整天就在想這個惱人的問題,實際上,這十年的年輕歲月,我一面讀書,一面工作,一面旅行,毫無間斷,也毫無後悔。趁著年輕去旅行對生命的意義,可能超乎自己當時的想像,即使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乞丐,也引發我去思索平常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
答案是甚麼,甚至這些問題是不是有答案,我後來逐漸明白,反而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開始學會問學校沒有教、考試也不會考的問題—關於生命與幸福。


楊定一:慈悲是宇宙最大的能量
精華簡文楊定一:慈悲是宇宙最大的能量
楊定一:慈悲是宇宙最大的能量
作者:採訪整理/黃惠鈴 2012-12-25 天下雜誌513期
調整字體尺寸
一個人回到心,就沒有「我」了。要修練心性,有個最單純的方法,就是不斷說「謝謝」兩個字,謝謝到底。從早上睜開眼睛,謝謝身體;到別人罵你,還講「謝謝」。在各種情境下道謝感恩,就能完成心的轉變。
走進台塑總部大樓,長庚生技的展示區牆面,掛著兩隻海豚悠游於深海的照片。
為何掛海豚照?長庚大學、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身穿黑色外衣搭配灰色T恤,簡樸素淨,他語帶禪意地回答:「牠們知道很多事。」
楊定一具有生化與醫學雙學位,二十七歲便升任美國洛克斐勒大學分子免疫與細胞生物學系主任,在免疫領域享有盛名。
但科學與醫學的背景,沒讓他捨忘身、心、靈合一的重要。從小就熱衷哲學思考的他,持續修行追求快樂的境界,而且也付諸行動,對外分享。
早在一九九九年,楊定一、王瑞華夫婦就在美國推廣讀經活動帶領孩子親近四書五經,學習古代聖哲的價值觀。
「對兒童的教育要有大的變更,不能光是考試,」楊定一說。
十多年來,讀經班從美國散播到各地,參與的學童累計超過一千五百萬人。
八年前,楊定一在台灣啟動另一項教育實驗,在全台多所校園推廣「感恩心」。
感恩的心 讓荒地變良田
長庚生技的志工,走入校園講解感恩的意義,發立願卡給學生,讓他們寫下要感謝的人;或是藉由好事壞事紀錄卡,讓孩子養成每日自我反省的好習慣。
更且,每年四月舉辦感恩創作活動,鼓勵學童以及受刑人等,以繪畫、寫作,表達心中的謝意。
楊定一也曾帶著子女在中南美洲為貧戶蓋平價住宅,以身作則,讓子女體會利他的精神。
幾年前,楊定一和神職人員合作,在瓜地馬拉一塊寸草不生之地,教導當地民眾,每日對土地表達愛與感恩,竟種出比手臂還長的紅蘿蔔、比頭還大的萵苣等有機作物,「好多人去參觀,覺得是神蹟,」楊定一分享。
近期,他還多了暢銷書作家的身份。他撰寫《真原醫》,分享身心靈平衡且健康的祕訣,熱銷二十幾萬本,啟發許多人思考新的生命態度。
如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如何改變世界?一切都是從心開始。以下是楊定一獨到的見解:
談到改變世界的想法,是有邏輯順序的。
首先,一切回到心。以東方人的哲學來講,人的本性本來就很善良,就像小嬰兒,他不會做什麼壞事。回到本性看世界,其實就會解決掉很多煩惱、危機。
所以,我有機會在美國各地演講,會談到「實相」(reality)的概念。現象不是根本,只是種表相,跟著現象在跑,永遠看不到自己的心。
第二個重點,一切從心出發。了解一切都是大妄想,對外界的反應,只是神經、知覺上的反應,那麼做事的方法就不一樣,價值觀念也會徹底改變,並且影響到周邊的人。
第三點是慈悲。慈悲是宇宙最大的能量。由慈悲帶起行動,與人共生存(coexistence)、共演化(coevolution)。
人是平等的,也許因為家庭狀況、經濟條件等,有所差異,但從生命的角度來看,完全是平等的。
例如,也許有個人比較窮,但他可能有很好的抗壓力。有些人很富有,但我觀察,他們很少過得快樂。
宇宙造出一種平衡(balance),眾生共生存。共生存還可以延伸到與動物、植物、地球,甚至宇宙。
接著,自然會走到第四個要點,永續的觀念。
心胸一放大,人生價值觀就整個翻過來,完全改觀,生起平等心。
在生活中不斷說謝謝
第五個重點是,思想圓滿、做事踏實(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如同在《真原醫》書中強調的,要行感恩、懺悔、希望、回饋。活在服務中,才會讓人最快樂。
「服務」不是「得」,而是「給」。得到,永遠不會滿足,因為「得到」是無常。賺一百萬,就會想著賺五百萬還不夠,無法帶來滿足。
但服務、給予時,會帶來平靜祥和的滿足,這種平靜才是快樂。
一個人回到心,就沒有「我」了。要修練心性,有個最單純的方法,就是不斷說「謝謝」兩個字,謝謝到底。
從早上睜開眼睛,謝謝身體;到別人罵你,還講「謝謝」。在各種情境下道謝感恩,就能完成心的轉變。
心的轉變,是人生最大的工程,也是最大的禮物。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5852#sthash.laftm9xY.dpu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