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 中國又現水上麻將奇景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中國高溫來襲,不少麻將愛好者,可是有獨特的方式消暑兼打牌,在都江堰,大叔大媽脫下鞋子、襪子,搬來太陽傘和麻將桌打得爽快。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中國四川省近日溫度上升至攝氏40度,當地民眾為了避暑,就把麻將搬到河邊玩,民眾笑說最危險的是鞋子掉到河裡。一名牌友就說:「既可以打麻將,又可消暑,真是絕妙呀!」不過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中國看到「水上麻將」,當地巡邏員也沒有辦法勸阻。(實習編譯李穎詩/綜合外電報導)
推薦報導:廣場舞跳進中國全運會 成正式比賽項目
赴高雄參加旭翠會。站左一為吳新榮先生,左二為黃百祿先生,右二為黃明富先生。
麻將起源 - https://goo.gl/mK1UnH
============================
天一閣 - https://goo.gl/wAvXcB
寧波天一閣麻將博物館藏古代麻將
80年前的讀書人最愛玩什麼?一名台南醫師日記,揭露日治時期最熱門遊戲!
蔚藍文化 2016年10月01日 09:00 風傳媒
台灣人是何時開始打麻將的?(圖/Oliver Hallmann@flickr)
1940年的3月8日,臺南醫師吳新榮將其戒掉「打麻雀」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寫在日記裡。所謂「打麻雀」就是「玩麻將」的意思。這可是日治時期臺灣民眾的熱門嗜好之一。有多麼熱,看吳新榮怎麼反省他的麻將經就知。
吳新榮的麻將經
他提到:「今年是值得紀念的劃時代的重要一年,而今天更是興奮的行動日,一切的惡習在今年應該全部戒除,因為我家長子今天開始上學了。要求他人之前,自己應該先做到。人的誠信,天地也會感動。」還說:「我已決心戒除麻將,永久告別它們,能玩多久就玩多久,徹底玩最後一次。這一套麻將牌是得自臺南的吉山氏,已有數年了。其中一切的交友,都是始於麻將,終於麻將。」
所謂的惡習,其中之一就是指麻將。在反省的前一夜,吳新榮的朋友郭水潭、楊財寶、楊彰化來訪。正好陳穿、楊萬壽兩位也來,大夥就一起到富士閣吃晚餐。回家後,遂和他口中的這些惡友打麻將,一直打到天亮。
吳新榮一開始只是為了好玩,然後賭吃喝,賭菸酒,最後甚至於賭上金錢。種種感情的惡化及種種怠惰多由此而生。他的家族經常對此有所怨言,好友也忠告他。因此他在3月8日這天早上下定決心,將這有歷史的麻將葬入廁所。索36枚、筒36枚、萬36枚、風16枚、大牌12枚、花8枚,共計144枚,籤132枚、骰子2個、箱子1個,就此永別了。此事算是他新生命的表現。
他執行完這個戒掉麻將的儀式後,倒了兩杯「三得利」,給自己乾杯。
其實,這已經不是吳新榮第一次反省要戒除麻將了。
朋友的告誡
1939年1月4日,他也想過這事。他認為打麻將本身作為娛樂並不壞,不好的是:一、打得正投入時,患者上門,帶給大家困擾;二、第二天早上無法早起,對患者造成時間上的不便。想到這樣下去,絕對不行。所以應該做到:一、廢止麻將;二、一定得早起。這是吳新榮人生的一場挑戰。此難題,他認為非戰勝不可。
對於吳新榮沈迷於麻將,他的朋友也曾勸誡過他。
1938年12月30。這天傍晚,吳新榮為了僱傭的事,到漁業組合訪問黃乾叔,談了一些問題。黃勸戒他說:「儘可能不要打麻將,多吸收些病患吧。」歸宅後,吳新榮趕快把蟬仔叫來,要他把名片拿去交給石錫純君,並把麻將牌也一併帶去。名片上寫著:「這副麻將牌,只要你住在佳里期間,請你永久保管。做為醫生,持有此道具,將導致墮落哩。為了明年開始改革生活之故。」如此,此後一段期間將告別麻將。吳新榮找朋友代為保管麻將,倒是少有的事。
《臺灣日日新報》中的漫畫,其中提到禁麻雀後,麻雀牌還可以用來當小孩子的積木玩具。(圖/蔚藍文化提供)
《臺灣日日新報》中的漫畫,其中提到禁麻雀後,麻雀牌還可以用來當小孩子的積木玩具。(圖/蔚藍文化提供)
麻將俱樂部
吳新榮和他身邊的朋友,如此嗜打麻將,常在不同場合就開打起來,例如「旭翠會」。
1937年元旦,當天的「旭翠會」是約在高雄西子灣的觀光館舉行。吳新榮提到西子灣的觀光館是個相當適合遊玩的地方,可看山水,泡溫泉,還能談論世情,以及技打麻雀。
隔年的「旭翠會」則換回到臺南舉行。1938年1月1日,中午過後,吳新榮坐騰雲的車到臺南去,南星母子之外,呂成寶夫婦也來了,為的是參加今年將在臺南舉辦的「旭翠會」。
宴會之前,如往例先打麻將,分成兩組比勝負,吳新榮得到最高分數,獲得冠軍,是今年度第一個勝將。之後大夥又到寶美樓開晚宴。
餐後,吳新榮及其朋友把太太們送回住宿處,大家一起到臺南最熱鬧的地方銀座、新町一帶去玩。先到天國珈琲屋,因客人太多覺得無趣,只逗留了一會兒。然後到沙卡里巴玩彈珠台,吃點心。接著又到新町玩「點煙盤」,吳新榮對於這種聲色場所,懷疑這兒可能有很多淋病及梅毒病菌,心中毛毛的。
除了開會的場所玩麻將外,有時他們會在「南州俱樂部」玩麻將。1937年1月2日,吳新榮先同友人去臺南的林百貨購買折扣商品。之後,才再去南州俱樂部打麻雀。
吳新榮所玩的麻將,不見得每回都是有賭資的,有時輸的人可能就是請客吃飯之類的。
1938年3月14日晚上,吳新榮朋友昭癸來訪,帶來南部通運公司的股票。就按往例叫李自尺、徐清吉二位來打麻將。打輸的人要到臺南出錢請客,結果李君和吳做東家主。坐昭癸兄的輕鐵會社的車子到臺南時,已近十點。同行的有陳培初、鄭國津。先到天國吃喝,第二回合到醉仙閣。喝到凌晨兩點,幸有佳里商會的車子回家。對吳新榮而言,這是個印象深刻的夜晚,當時正好中央公路在鋪柏油路,車子走路邊的鄉村小道,搖搖晃晃地前進。車外吹著冷風,微暗的夜光,醉醺醺的耳邊喃喃之聲是年輕人說不盡的夢。. 吳新榮的三位一體對吳新榮而言,玩麻將、去找女給、喝酒是一體的三件大事,通常會排在一起進行。
1938年4月30,清吉、培初、清波等來吳新榮家裡打麻將,打了兩回合,難得大勝一場,大家贊同不淨之財應消耗掉。因此偕清吉、培初、自尺、向榮到臺南,再與國津、維鐘會合,一起去完成賭、嫖、飲三大事。
有時吳新榮玩麻將會找一些特別的理由。1938年10月28日,當天晚上有北門神社祭和攻陷漢口的慶祝會,街上有提燈遊行,但並不是那麼熱鬧。他和友人李自尺、徐清吉、黃水清等也用打麻將的方式來慶祝一下。吳新榮還非常開心地用中日戰爭的戰況來比喻麻將的牌局。他是以日本兵攻陷武漢三鎮的態勢,徹底地打敗了其餘三人,勝了一百數十點。
吳新榮對玩麻將的反省是無時無刻的。有時堅決到進行生活改革。
一九三八年末,巡查若山貞藏氏應召,不久將出征。他是上等看護兵,又是高等警察的內勤巡查,所以經常有見面的機會;也是一位知識分子,比較能談得來。因此吳新榮邀來徐清吉、李自尺兩位朋友做陪客,招待他到西美樓,祝福他的出征。吳提到,對他有情者,他則以友情報之,這是他一貫的作風。宴後漫步回家,舉頭眺望夜空,月明星稀,一片寂靜,大氣之中略有寒意,得有機會做種種省思。回家之後,寫封信給奇珍,文末曰:「舊年將逝,新年將臨,舉世建設東亞新體制之時,我們當盡力於創造生活之新理論。」
他今後將以此新希望為目標而邁進。他對當前的生活改革,誓必實行以下三件事。三條件為:禁止打麻將; 排斥上酒家;斷絕與女性之交往。
吳新榮對打麻將的熱衷,只是當時臺灣民眾的這項嗜好的一個縮影,絕非特例。
麻雀熱潮的傳入
究竟臺灣民眾的這嗜好怎麼來的?
一九二五年的《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或許是個解答。在此之前,臺灣報紙很少出現「麻雀」這兩個字,尤其日本剛治臺時。那時臺灣民眾多在廟前聚賭或私設賭場,被警察查禁時,抓到的多是在玩「四色牌」、「天九」、「豆仔」、「花會」、「骨牌」、「牙牌」、「十二字牌」,很少有「麻雀」。直到一九二〇年代起,「麻雀」這個字才變得較普遍。
報載,一九二五年二月時,臺北市榮町二的村井商行取得第一手的販賣麻雀權,這樣活動始於中國的傳統室內娛樂,近來開始流行,品質分ABC 三種,分別是十二圓、十圓、八圓。事實上,這篇報導並沒有說這時的流行來自哪裡?直到該年三月二十四日,報紙才有較仔細的說明。
文中提到,麻雀又叫做麻將,兩三年前在日本流行。一九二四年才在臺灣流行,剛開始時,主要是在日臺航線上的郵船、商船及定期船上玩,好打發航行時的無聊。由於當時日臺航線上往來的旅客眾多,或許這樣的日本流行玩意就是透過這樣的管道,從日本傳進臺灣。
報紙還提到,剛傳到臺灣本島時,只見臺銀、電力或三井物產等機關的員工,利用上班之餘的週末假日玩樂,而後大稻埕的臺灣人也開始流行起來。一般都是用十圓至十二、三圓的竹製品,貴點的是象牙做的,要價三十至四、五十圓。當時,臺北還流行「麻將黨」,是一種由各銀行或會社所組成的俱樂部,彼此互相比賽較勁。
知識份子的遊戲
若以階層來看,這項嗜好,玩的人以知識份子為多,一九二六年的《臺灣日日新報》就有報導:「嘉義街近來內臺人士,又麻雀之戲,其見流行,知識階級之沾染尤深。」。臺南則是要到一九二八年才開始流行:有所謂:「中流以上人士,樂此不疲。……邇來臺南市,多有嗜此者。」由此,不難理解,一九三〇年代的吳新榮和友人瘋麻雀的理由。
麻雀這嗜好到了一九三〇年代更為明顯,全臺到處可見麻雀大會、麻雀會,有的高級到在最頂級的鐵道旅館舉行麻雀大會。
日治時期的麻雀牌(圖/蔚藍文化提供)
日治時期的麻雀牌(圖/蔚藍文化提供)
但遊戲終歸是遊戲,就官方而言,麻雀大會就像是象棋、圍棋一樣,是種娛樂,若是涉及金錢,那就成為一種賭博,管你是上層仕紳還是市井小民,通通違法,像當時新聞標題常會有這樣的內容:「屏東紳士麻雀賭博,檢舉二十一名送法院,中有醫師教員商人」。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報紙有關麻雀的新聞中,麻雀會與查禁麻雀賭徒會一再出現的現象。
讓我們納悶的是,如果日治臺灣的警察這麼常查禁打麻雀,為何一再反省,又一再陷入麻雀漩渦的吳新榮,會絲毫不受影響,只能說他在地方上,醫師形象不錯,鄰里關係良好,沒有被人檢舉吧。
文/蔣竹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蔚藍文化《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
===============================
手雕麻雀式微,但大眾對麻雀的熱愛不減,打麻雀打得多,但大家又知不知道它的起源呢?
歷史上第一副有紀錄的麻雀牌,由1875年一位美國外交官送給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但說到有記載它名為「麻雀」的首份文獻,卻是相隔近廿年、1894年出版的小說《海上花列傳》。其後的文獻記載,都認為麻雀是晚清開始盛行,起源卻不得而知,民間傳說倒是有不少。
民間傳說明朝時有一位《水滸傳》愛好者,名叫萬秉迢,結合了古代紙牌葉子戲的玩法,創作出108隻麻雀牌,代表108位梁山好漢,麻雀中的萬、筒、索,則是他名字的諧音(萬餅條),東南西北中發白各牌,則代表梁山好漢來自四面八方,富人白丁皆有。
亦有指麻雀是由明朝宦官鄭和創造,因下西洋的船上生活太枯燥,為激勵將士而將紙牌、牙牌及牌九等玩法結合,創造木片製的麻雀牌與將士玩。條代表艦隊、筒代表盛淡水的桶、萬代表錢財、東南西北代表風向、春夏秋冬代表四季、紅中則代表他們的口號「大中華耀兵異域」,最後想不出其他了便有留白的白板。他與夫人、副帥和大將軍一起「開枱」,最厲害的是一位姓麻的將軍,所以遊戲名為「麻將牌」。
也有人說麻雀牌是由護糧牌演化而成的,因古時江蘇省太倉縣有座大型糧倉遇麻雀肆虐,官府會用竹牌記錄捕雀護糧有功的人,讓他們領取獎勵。當時捕得的麻雀用束繩串起,所以索子是麻雀、火藥槍是筒、酬金則是萬、東南西北是風向、射中讓牠流血是紅中、領酬金發財是發、沒射中是白。所以「碰」代表火槍發射的聲音,「胡」則是捕雀的鷹。
而晚清民初時期的學者如胡適、瞿兌之等都相信,麻雀的名字和牌張是由紙牌馬吊演化而成,但事實上馬吊玩法與天九較為相似,是比大小而不是湊牌,所以打馬吊和打麻雀是不同的。
=======================================
關於麻將起源有「麻雀牌」和「馬吊」兩種說法:
一、麻雀:
麻將原稱是「麻雀」。它的起源在歷史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記載,有人認為是在春秋戰國時代由大將韓信發明
,也有人認為是明朝萬曆年間的鄭和發明,眾說紛紜,較可信的說法是蘇州雜文作家穀新之在「麻將起源於護糧倉」
一文中所揭示的結論。
麻將牌起源江蘇太倉,「太倉」在古時是皇家糧倉,但糧倉設立之後,麻雀也跟著來啃蝕,為了減少雀患,
倉官由鼓勵守倉兵捕雀變為獎勵,方式是發給竹製籌牌記數酬勞。而籌牌上所刻的字都與麻雀有關,既可賞錢,
又可用來作遊戲的工具,這種遊戲流傳下來,演變定型,便成了麻雀牌,即今天的麻將。玩法、術語等都與捕捉麻雀有關。
●筒:火槍的象形符號(截面圖)。幾筒表示幾具火槍。
●索:即束,是細束捆串起來的鳥雀,所以一索圖案的是鳥,二索上像竹節,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計數。
●萬:即賞錢。
●東、西、南、北風:為風向,發射時要考慮風向。
●中:即打中,所以塗紅色。
●白:即白板,為打空槍。
●發:即得賞發財。
●碰:即「砰」,槍聲。
成牌時我們所喊的「胡」,實際上為「鶻」,是指一種有高強捕鳥本領的鷹,有了鶻就不愁抓不到麻雀,
所以每局牌勝皆曰「鶻」。
二、馬吊:
馬吊牌是一種紙製的牌,全副牌有四十張,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四種花色。
其中,萬貫、索子兩色是從一至九各一張;十萬貫是從二十萬貫到九十萬貫,乃至百萬貫、千萬貫、萬萬貫各一張;
文錢是從一至九,乃至半文(又叫枝花)、沒文(又叫空湯)各一張。十萬貫、萬貫的牌面畫有「水滸」好漢的人像,
萬萬貫自然派給了宋江,意即非大盜不能大富。索子、文錢的牌面上畫索、錢的圖形。
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張牌,剩餘八張放在桌子中間。四人輪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擊小。
打馬吊牌有莊家、閑家之分。莊無定主,可輪流坐。因而三個閑家合力攻擊莊家,使之下莊。
馬吊牌名稱的由來,歷來說法不一。但根據此牌是從馬子演變而來,牌面上所畫又都與錢有關:文錢是錢,一貫是一千文錢,
索是穿錢的繩子,即錢串;而且古時一千文錢也較一吊錢,從中似乎可以看到「馬」與「吊」的影子。
若如此認識,馬吊牌的名稱的涵義便不言自明,翻譯過來,大概是「關於錢的牌」。
==============================
馬吊,最早是一種紙牌遊戲,最為稱葉子戲,有四十張牌,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四種花色,後來演變為麻將。
相傳唐代天文學家張遂發明葉子戲,紙牌只有樹葉那樣大小,最初只限於宮中玩耍,蘇鶚《杜陽雜編》卷下:「咸通九年,同昌公主出降,宅於廣化里 …… 韋氏諸家,好為葉子戲。」後來傳入民間,很快流傳開來。南宋時稱葉子戲為「扇兒牌」。
明朝萬曆年間盛行馬吊,顧炎武《日知錄》中說:「萬曆之來,太平無事,士大夫無所用心,間有相從賭博者,至天啟中,始行馬吊之戲」。馬吊興起於吳中,時稱為「吳吊」,馬吊牌上繪有《水滸傳》的人物,萬萬貫畫有宋江。每人先取八張牌,剩餘八張放在桌子中間。四人輪流出牌,類似玩大老二。
明代的文人多熱中此道,王崇簡《冬夜箋記》說:「士大夫好之(馬吊),窮日累夜,若痴若狂。」馮夢龍還寫有《馬吊牌經》。吳偉業的《綏冠紀略》認為,「萬曆末年,民間好葉子戲,圖趙宋時山東群盜姓名於牌而斗之,至崇禎時大盛。」「明之亡,亡於馬吊」。
清代時,馬吊又衍生出「斗虎」、「紅樓葉戲」、「詩牌」等游戲。
Alone in the Fart: Rules of Luk Fu, a Hakka card game - https://goo.gl/eb9VJm
真問真答:麻將到底是誰發明的|大象公會
2016-06-16 21:12:36
關於麻將的起源有很多個人發明說,如清朝同治年間寧波官員陳政鑰(陳魚門)發明說、元末明初萬秉迢依水滸108 將發明說,而如今因為高曉鬆的宣揚,傳播最廣的當數鄭和發明說。
但這些個人發明說的可靠性都不高。同治年間今天的麻將規則業已成形,陳政鑰即使有所貢獻也只能稍作改進,還不能確定這種改進是否影響至今。萬秉迢是個傳說中的人物,其名號像是麻將“萬餅條”的諧音,而明人玩的馬吊——麻將的前身不止“萬餅條”三種數牌,還有一種“十”牌。
鄭和發明說同樣存在這一漏洞,它只讓鄭和從水手身邊之物得到靈感發明三種數牌,漏掉了“十”。更為嚴重的是,它還安排鄭和發明了明朝馬吊牌裡尚不存在的東南西北風、中發白,某些版本的故事還發明了春夏秋冬花牌。
清末骨質的春夏秋冬花牌
事實上,從麻將各種前身、雛形不斷發生規則樣式演變的記載分析,很容易意識到麻將是一個長期演化,到近代成形的遊戲,可能會有某些突出人物對它的設計做過貢獻,但缺乏可靠記載,更不宜因為只言片語的傳說便把它的發明歸功某人。
麻將是從古代紙牌遊戲發展形成的,不少學者在講述其源流時,會選擇追溯到唐代出現的古老紙牌遊戲葉子戲。因為它是我國最早的成熟紙牌遊戲,當然會對後輩產物有所影響,但仔細考察其規則,會發現它與麻將的親緣關係實在過遠。
清末民情畫家吳有如筆下作葉子戲的女子
宋代文人王闢之記載道:“用匾骰子六隻,犀牙師子十事,自盆帖而下,分十五門,門各有說……總四百七十四彩。”可見其設計過於複雜,難以向大眾推廣,以至於作者家裡有一套,卻發現“世無能為者”。
真正可見麻將萌芽的,還是明朝中葉開始流行的紙牌遊戲馬吊。當時的馬吊主要以水滸人物為內容,以錢為數值,牌的總數也只有40 張,但已經開始將牌分作四門:十字門、萬字門、索子門和文錢門,雖然文錢門是11 張,但已經可辨現代麻將數牌的影子。
清初的吳偉業在《綏冠紀略》中嘆道“明亡於馬吊”。馬吊現已式微,但仍有許多變種流行於華北、華東、華南等地
馬吊的規則非常簡單,僅僅是四人以牌的錢值斗大小,但保證了它的廣泛流傳,並且走入市井,可在不消亡的基礎上發展出更為精巧的規則。
到了晚明,把紙牌搭配出一副牌相鬥的玩法也已經出現,組成副牌的名目五花八門。據徐珂《清稗類鈔》記載,明末士大夫就在這一規則之上創造了依次摸牌,先組成三副連子者獲勝的玩法,稱默和牌;又有打誰先拼出三張、四張、五張同色的玩法,稱碰和牌。
這時的牌數已增長到60 張,十字牌也被取消,不久後,又有人把牌數翻番到120 張。《紅樓夢》第47 回裡描寫賈母、王熙鳳、薛姨媽和鴛鴦四人鬥牌的情景時寫道:“鴛鴦見賈母的牌已十嚴,只等一張二餅。”應該就是默和牌、碰和牌的玩法。
“這串錢才拿來沒多久,這箱子裡的錢就招手叫它了!”
鬥牌規則發展至此,就已經是麻將的雛形了,至於什麼時候可以吃上家打出的牌,碰別家打出的牌,什麼時候又加入了東南西北風、中發白、花牌,則很難考證。根據民國學者杜亞泉的《博史》所述,麻將從紙牌改為骨質,是在1844
年五口通商之後,當時的麻將也已經加入了花牌。也就是說,在道光後期,如今的麻將就算是成形了,它需要擺在桌子上搓,而非拿在手上打的紙牌。
不過,這樣的麻將向北流傳,尤其是傳入北京上流社會,應該是花了不少時間。珍妃的侄孫唐魯孫晚年回憶說:“目前最流行的麻將牌,在清宮裡是找不到的。”宮里人可以玩的仍然是紙牌。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水滸人物紙牌,全套120 張
如今常見的對麻將賭博性質的指責,也伴隨著整個麻將的演變歷程。最有名的案例是雍正年間的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張鵬翮,他認為“馬吊眾惡之門,習者非吾子孫”,在收藏的書卷圖畫上全部印上了這句話。
相比之下,民國新式文人對麻將的指責要理性得多。如寫過文章批判麻將賭博的胡適,自己就喜歡偶然摸幾圈,而且牌技很差,與梁實秋、潘光旦、羅隆基、饒子離開房打牌,輸了三十幾元,在當時不是小數目,身上現錢不夠,只好開了一張支票付賬。
=======================
麻雀或麻將是一種源自中國的策略遊戲,麻雀偶作蔴雀,麻將偶作馬將或麻醬(取諧音於麻醬乾麵)。遊戲參與者以四人居多,但也有二人、三人等變種(在日本、韓國較為常見)。麻將在各地的規則(尤其是計分方法)有很大不同,但基本目標都是通過一系列置換和取捨規則拼出某個特定組合的牌型,並阻止對手達成相同目的。遊戲側重技巧、策略運用和計算,但也涉及相當多的運氣成份。比起撲克,麻將的組合方式更為變化多端,需要通過複雜的機率分析才能預測結果。但麻將需要記憶的規則胡牌型也比一般撲克牌戲要多得多。在東亞與東南亞地區,特別是華人社區中,麻將常被當做娛樂或賭博手段。
麻將的牌張,各地大同小異,一般都至少包含兩類34種牌。第一類為序數牌(見附圖),分「筒子/餅」、「索子/條」、「萬子/萬」三門,每門有序數從一至九的牌各四張(三門共108張)。第二類是字牌,包括「東、南、西、北」四款「風牌」及「中、發、白」三款「三元牌」,每款四張(七款共28張)。因此用於遊戲的麻將至少136張(日本的三人麻將會除去2到8萬,比較奇特)。另外東南亞國家會額外加入萬用牌,其中一種加法是餅子、索子、萬子、字牌的任意牌各一張;福建和台灣則會加入花牌,「梅、蘭、菊、竹、春、夏、秋、冬」八張。古代麻將有骨製、竹製或象牙製,現代麻將則多以塑膠製成。
一副麻將除了牌張,還有骰子及其他道具,例如日本麻將有「點棒」,而大部分的麻將就有一件稱為「莊」或是「圈風器」的塑膠道具,用來識別莊家與顯示「圈風」。
================================
麻將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NnGMBo
麻將起源
有人認為是在春秋戰國時代,也有人認為是明朝萬曆年間,眾說紛紜,但可以確定的是,麻將是中國的國粹,
不容置疑的。麻將原稱「麻雀」,民國初年由大陸傳入台灣,慢慢地從廣東的十三張,演變成台灣的十六張玩
法。台灣麻將在規則、佈局、台數計算方面,已獨樹一格,與廣東麻雀略為不同,因此,不得不將麻將遊戲的
規則統一,使得每個人於賽前可以取得共識,避免比賽中或比賽後不必要的爭執。
雖然打麻將會使人與賭博產生聯想,什麼『玩物喪志』,『傾家蕩產』不好的字眼,相伴而生。但是面對台灣
時下將近四百五十萬人口,這個中國人悠久的傳統娛樂,實在應該坦然面對陽光,使有心人士能夠正視他。
蔣介石總統曾公開表示,麻將最能表現中國人的智慧的一種娛樂,的確,麻將的確是一種高深莫測的學問,
比起橋牌,十三張,十八啦,要有趣的多了,只是被一些不肖的人拿來當成斂財的工具。
試想,一百四十四張所分配出來的牌局,幾乎沒有一把是相同的,玩者必須運籌帷幄,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一般而言,四人打完三將(12圈),技術與運氣比例應該是三十五比六十五,但是別看這小小的三十五,
當運氣差不多時,它往往是獲得大勝的關鍵。不過要切記,小賭可以宜心養神,大賭會傾家蕩產,麻將客切勿
留連於方城之戰,而忽略了正當的職業。才是明智之舉。
麻將是中國的國粹,中國人總是愛以搓八圈或是以桌上游泳來稱呼,近來更有醫學研究發現,老年人多打麻將
可以預防老人癡呆症,不可諱言,麻將是一件令人不能自己的博奕遊藝,但是你知道麻將的由來嗎?
麻將本名應是「抹將」,抹的是水滸傳的108個好漢。相傳元末明初有個名叫萬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筆
下的梁山好漢,欲將水滸傳的故事讓達官貴人也知水滸故事,進而愛民護民遂發明麻將,將水滸英雄融入這個
遊戲中。麻將以108張爲基數,分別隱喻108條好漢。如牌中九條喻爲「九條龍」史進,二條喻爲「雙鞭」呼延
灼,一餅喻爲「黑旋風」李逵。之所以分爲萬、餅、條三類,是取其本人姓名的諧音。每類從一到九各有四張
牌,剛好108張。108條又是從四面八方彙聚梁山,所以加上東、西、南、北、中午個方爲各掭四張牌計20張。
這些好漢有富貴貧窮各階層,所以再加上「發」、「白」隱喻富有及窮白,加上八張牌,整副牌共計136張。
後來又加上各種花牌,整副牌共計144張。另有一種民間趣話,打麻將用四方桌既是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也是指
春夏秋冬四季,每人十三張牌,因爲一季有十三個星期。四季合五十二周,共三百六十四天,加上贏了時的那
一張,代表一年最後一天共三百六十五天,恰好一年。這也是另一種趣話。麻將起源於護糧倉,麻將牌起源江
蘇太倉,這是蘇州雜文作家"谷新之"研究得出的結論。太倉在古時是皇家糧倉,倉內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
糧北運」。糧倉既設,雀患便生。守倉兵丁以捕雀取樂,倉官變鼓勵爲獎勵,發給竹制籌牌記數酬勞。這籌牌上
刻有字,可用來作遊戲的工具;這牌子又是賞錢,有證券價值,於是便可以用來作輸贏。這種遊戲流傳下來,
演變定型,便成了麻雀牌,即今天的麻將。其玩法,術語等都與捕捉麻雀有關。
譬如筒、索、萬。筒的圖案是火槍的象形符號(截面圖)。幾筒表示幾具火槍。索即束,是細束捆串起來的鳥雀,
所以一索圖案的是鳥,二索上像竹節,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計數,兵丁將鳥雀集合成「束」。
萬,即賞錢。另外,東、西、南、北爲風向,土槍無力,發射時要考慮風?。中,即打中,故塗紅色。白,即白
板,打空槍之謂。
發,即得賞發財。「碰」,即「砰」,槍聲。成牌之「胡」,實爲「鶻」;屬鷹的一種,有高強的捕鳥本領,
有了鶻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每局牌勝皆曰「鶻」。除此,麻將中的「吃」,「杠」等術語幾乎都要與捕捉麻
雀聯繫起來。
那麼,麻雀牌又怎麼叫作「麻將牌」呢?原來太倉方言的「鳥雀」就叫作「麻將」,「打鳥」或者「打麻雀」統
稱「打麻將」,故麻雀牌也叫「麻將牌」。
我國最早有關麻將的記載,是宋朝楊大年著的「麻將經」。其中的內容和現今的麻將差不多。麻將發展到了清
朝,沒有「一鳥」(一索),並且七個字是「公」、「侯」、「將」、「相」、「文」、「武」、「百」
,清廷懷疑這七字和反清複明有關,於是下令禁之。到了道光年間,秀才陳實門坐他哥的船四處遊歷,船上的
船員無聊聚賭,陳實門日日觀之,於是起了改進賭具的念頭,船行時風向時常改變,於是他把公侯將相改成東
南西北風,當時船在各處交易的貨幣制度是,十筒相當於一索,十索相當於一萬。其中「筒」即是中間有洞的
銅幣,索就是把一堆銅幣串起。於是他將這些用在麻將上,但一索和二索極易混淆,某日他看到了船上養的
鳥,靈機一動將一索改成「鳥」。麻將至此已大致成形,但文武百這三字要改成什麼呢?陳實門爲此傷透了腦
筋。有一次船員在下棋時用炮將軍對方,說道「吾炮百發百中也」。
陳實門聽了 就將文武百取百發百中之中發百改爲中發白替之,這就是我們今日的麻將了。
號稱“國粹”的麻將雖風靡已久,可起源問題似乎仍困擾著不少人。《書屋》雜誌二零零五年第一期中就有一篇
《麻將學發微》,其作者在文中感慨時至今日,麻將仍是“妾身未明”。是否果真如此呢?且先來梳理一下至今
仍比較流行的幾種麻將起源說。
麻將的起源說可分爲“湖說”、“鄭和說”、“太倉鶻說”、“寧波說”等。“湖說”派以清代文學家戴名世和歷史學
家瞿兌之爲代表,認爲“麻將當爲馬將之訛,馬將又源于馬吊。”馬吊中多天罡地煞的梁山好漢形象,宋江是萬
萬貫的最大牌,成牌曰“湖”,這“湖”即指梁山泊。“鄭和說”則根據麻將中的一些叫法如北風、索,以及東非沿岸
有人會打麻將的事實,推斷出是鄭和七下西洋時的發明。說水手常年在海上漂泊,閒暇之餘漸漸玩出了這種風
靡世界的遊戲;而且成牌時曰“和”(音胡),恰好和三寶大人的名對上了號。前幾年風靡一時的“太倉鶻派”則
斷定麻將的發源地在江蘇太倉,理由是該地曾是皇家糧倉,作儲米之用,因患雀災,遂有打麻雀之遊戲,其中
有索筒餅等,先在兵丁中流行,後慢慢傳入民間,成牌時曰“鶻”(音胡)。鶻是老鷹的一種,想那麻雀見了老
鷹當然就玩完,因此當某人叫出“鶻”字成牌後,其他幾家就只能乖乖俯首就擒。
立論新穎證據充分,一時和之者泷。寧波派則起用了暗渡陳倉之術。向來善於商賈的寧波人信奉捷足先得,當
旁人尚在爲麻將的起源爭論不休時,精明的寧波人已經悄悄在天一閣旁建起了一座麻將博物館,並說寧波才是
麻將的真正起源地。
如今的社會講求經濟效益,單單一個“香格里拉”就有川滇藏三省七縣爲之所屬權大打口水仗,何況麻將國粹
乎!因此寧波派此舉頗招了些微詞。中國有考據癮和歷史癮的人很多,可一直無人能爲麻將的起源最後蓋棺論
定,是因不熟悉方言造成的。
《水滸》中寫到招安的消息傳上梁山,一時議倫頗多,唯李逵這沒心眼的,大聲嚷嚷:“招安,招安,招甚鳥
安!”此“鳥”字在央視的《水滸》連續劇中全念成“鳥”(音嫋),因爲寫書的是個錢塘人。筆者老家也屬吳方言
區,記得小時候村裏有某阿四者,一日,村人戲之,以木炭大書“阿四鳥毛四根”於大隊穀倉橫梁之上,阿四見
之大怒,綽起一柄禿頭笤帚欲與泷人拼命。阿四者文化程度還不到高小,卻也知此鳥即“@@@@@”,玩笑亂開
不得的。
到了李逵嘴裏,卻成了真鳥,果真如此,則《水滸》中諸多“鳥官”也和古郯國少昊氏時代的各級鳥官無異了,
如此統一讀音,不免弄成“吳書燕說”。南北方言的差異由此可見一斑。卻說由於吳方言中的“鳥”音,
明末盛行的馬吊牌到了吳人口中自然就讀成“麻鳥牌”。
“麻鳥”就是北人所說的麻雀。至於“馬吊”和“麻鳥”的出現孰先孰後,或者是否同一種牌的轉音,目前尚無定論。
造成麻將起源說至今泷說紛紜的根本原因,在於很多人不太清楚麻雀是怎樣轉成“麻將”的。
記載說:“麻雀亦葉子之一。以之爲博,曰‘叉麻雀’。
凡一百三十六,曰‘筒’、‘索’、‘萬’,曰‘東、南、西、北’,曰‘龍、得鳳、白’,亦作‘中、發、白’。
始於浙江寧波,其後不脛而走,遂遍南北。
徐珂將麻將的起源地定爲寧波,現在看來絕非輕率之筆。據天一閣研究人員介紹,麻將的發明者是寧波人陳魚
門:“明末清初,馬吊的盛行,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因它被用於賭博,許多有識之士無不視其爲洪水猛獸,先
後著文誠心勸戒。人們也感到馬吊的局限與不足。碰和牌多達120張,手拿組合極爲不便。牌爲紙質,極易磨損
殘破:玩牌者多爲海上船工、漁民,以解海上生活枯燥,但海上風大,紙牌極易被吹走。因此改造馬吊成爲必
然。
風行大江南北的馬吊紙牌,在清咸豐年間經甬上聞人陳魚門先生整理而成爲至今尚在流行的麻將基本牌張。陳
魚門(1817—— 1878),名政鑰,號仰樓,少有才智,曾隨楊擧堂習英文。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拔貢,以功敘內
閣中書,加三品銜。陳魚門‘廣交遊,琴酒無虛日’,極喜玩耍精熟紙牌。他因深感紙牌有諸多不便,于同治三
年(1846)改爲竹骨,繼承碰和牌中的萬、索、筒,共108張,易紅花爲綠發,白花爲白板,老千爲紅中,名‘三箭’
,各4張,共12張,增‘東、南、西、北’四風,各4張,共16張。
由此形成了當時流行的136張一副的麻將牌。陳魚門整合、改造後的麻將是對前代博戲的繼承和發展,其打法也
由繁到簡,一經問世,便盛行南北。史載,五口通商後,海舶多聚于寧波江廈,繁盛過於上海,各省商賈雲
集,流寓江廈,演習麻將者日泷,並通過他們延及津滬商埠並波及全國。
麻將牌是由馬吊牌、紙牌演變而來,而馬吊牌的前身是博戲,博戲是中國最古老的娛樂遊戲。據歷史記載,博
奕至少產生在殷紂王之前。博戲是由六支箸和幾個棋子組合而成。實際上就是今天打麻將用的骰子,只不過是
作竹子做的。比賽雙方輪流擲箸,根據大小決定棋子前進的步法。
漢魏之後,博戲的棋子與箸分開,向象棋方面演變,最後成了今天的中國象棋。而箸成了五木,也就是五個木
制的骰子,成為獨立的博戲用具,以擲點分出勝負。骰子最初由玉制成,後改為骨制,並由五木改為兩骰,是
六面刻點的立方體,點數從一至六。
博戲到了唐代,骰子成為獨立的博具。兩個骰子變為六個,其組合方式也變得複雜起來,當時稱骰子格。
馬吊牌是由玩骰子格時記錄輸贏值的紙牌演變而成,確切的時間是在明代天啟年間。馬吊牌整副牌共有40張,由
萬貫、十萬貫、索子、文錢四種花色組成。
由四人打,分莊家和閑家,閑家三個合打莊家,目的是打其下庄。到了明未清初馬吊牌又分化出一種叫“紙牌”的
遊戲用具。紙牌也是供四人打,剛開始60張牌,分文錢、索子、萬貫三種花色,三色都是一至九各有兩張,另
有頭三色(即麻將牌中的中、發、白)各兩張,四人先各取十張,之後依次取牌、發牌,三張邊在一起為一副。
三副加一對牌者為“和”。後來,人們覺得牌太少,便將兩副牌合成120張來打,又有了吃、碰、順的組合。清末紙
牌又增加了東、南、西、北四色風牌和中、發、白三主牌。後來人們覺得拿完牌還做不成牌,頗感失望,於是又
添了聽用,可以替代任何牌。最初聽用只有兩張,後增了更多張。因為紙牌數量一多,打起來很不方便,於是變
更成骨制,麻將牌也就由此產生了。
麻將發展
麻將,也稱之為“麻雀”或“雀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正宗的國粹。打麻將是我國國粹中最普及的一種
文 娛活 動。麻將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相傳,唐代魏州昌樂(今河南省昌樂縣)有個叫張遂的人,自幼聰明過
人, 後來出家當了和 尚,取法名叫一行。一行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在天文、數學等方面有過傑出貢獻。公元
722年前 後,一行和尚曾編制一套供 人娛樂用的紙牌。“紙牌”規格為:寬3.5cm,長15cm,上印有萬、索、筒的圖
樣。後來 又增加了類似東、南、西、北、中、 發、白的七種牌。
麻將萬、索、筒,本身是古代貨幣量的概念,筒即是銅錢(外形圓中間一個四方孔的銅質材料所制),一百銅錢
串成一索、 一萬即一萬枚銅錢,即一百索之總和。由於紙牌拿在手中不方便,且難以理順。在娛樂過程中對看來
講更是個障礙,故如何 克服其缺陷成了當務之急。
實際經驗給予人們以啟發,應以硬質的東西來代替紙牌。於是,紙牌的圖案被刻在竹片或骨料之上,新的硬質牌
出現了,從 此“紙牌”這一稱謂便銷聲匿跡了。隨著社會的前進與發展,制牌材料逐漸由原來的竹片、骨料,直到
發 展成為今天的硬塑 料與有機玻璃。
麻將是我國歷來在娛樂場中的一個傳統節目,娛樂者在其過程中必須“眼觀四方耳顧八面”,采用守已顧彼,靈活
機 動的戰 術。打麻將的益處很多,對老年孤獨症,對某些慢性疾病,對調節神經緊張等都有緩解作用。孔子曰:
“飽 食終日,無所用 心,難矣哉!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論語﹒陽貨》)。這就是說“博弈”比飽食終日,
無所 用心,惶惶不可終日要 好的多。特別對於老年人,體力和腦力都逐漸衰退,疾病增多,不免有日薄西山之
嘆,孤 獨憂鬱之感,雖可養花釣魚,聊以 自慰,總會覺得缺少什麼。憂鬱之情常有,這對身心健康無疑是很有害
的。如 果幾十個人聚在一起適當打打麻將,換言笑語 ,交流感情,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悠閑自得地玩玩麻將,
對身心 健康是有好處的。故盛傳至今不衰,且廣泛流傳歐洲、東 南亞地區,日本更為盛行。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麻將牌,在日本還與現代科技結合在一起。這突出表現在日本對麻將各類設
備的創新和 開發上。如今,在日本,傳統的勞神費時的人工洗牌變為全自動的電動洗牌,你只需輕輕按一下電
鈕,一付擺得亂七八糟的 麻將推入桌內,另一副麻將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牌立刻就呈現在你的眼前。在這種自動
麻將桌旁邊玩麻將,真是妙不可言 。
麻將運動在我國的城鄉十分普遍,流行範圍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已經進入到千家萬戶,成為我國最
具規模和影 響力的益智體育活動。事實上,家庭打麻將極為普遍,怎樣使它從家庭堂堂正正地走向社會,使它成
為一種體育競技項目,即健康地走向現代公共社會,很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