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新聞畫報1859年9月,台灣漢族人的禮儀風俗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mJuA7Q

==================================================

1895年台灣比日本經濟富裕進步—Taiwan : a richer land than Japan
2008/01/24 08:47

日本初佔台灣時的赤崁城,比當時日本本土的建築宏偉

作者 許介鱗

在日本統治之前,台灣在全中國之中是最富庶的一省,當然也比日本富裕

日本的從軍記者松原岩五郎,以乾坤一布衣的筆名留下「台灣風土記」的紀錄,敘述日軍在1895年登陸台灣時,看見台灣的一切確實要比日本富庶得多。

他寫下以下記錄:台灣土地百物茂盛,動物植物之產,多種多樣,非高麗(朝鮮)遼東之地可比。其土地不但是天賦之大富藏,山水景象亦極似好画。山嶽丘陵之形,千種萬樣,在十步百步之間,風物之變化顯著,僅僅旅行二、三里之間,得天然的好画題,不下千百幅之多

台北府城在此之間,占山水之美觀,以中央平坦之域地為市,人家簇集一萬餘戶,城內街路幅度廣,有七、八間之寬(一間六尺,約1.8公尺),中間車道鋪石,左右兩側設人行道。市街之家屋,大抵為二樓建造,絕少像遼東、華北地方之一樓平房。市中人力車尤多,其數至少不下二千。…這邊有名的製茶所很多,一家就有七、八十名到二、三千名的撰茶婦,在此忙著精製茶葉。半中國式半西洋式的高樓大廈,此邊尤多。

此邊一帶,成為大買賣之市,街上賣各種物品,鴨、雞、豬肉、鹽、野菜、鴨蛋、米穀、醃魚、芭蕉、鳳梨、柚子、佛手柑等果實,煤炭、樟腦、煙草、茶,其他布帛等,舉凡日用雜貨,一概具備。市中一般富庶之模樣,比華北地方生活程度頗高,如酒店餐館、如青樓藝妓,市中到處都有,百貨之潤澤,與遼東營口相比,富庶更高一段,至於其富美豪華,則有更高幾層之盛觀。

財貨金銀之流溢,人民之意氣高昂,不像遼東地方人民那樣對日軍奉承,台灣各個人,高傲自滿之氣露出鼻端,視日軍到來如旅行者過來,表示汝等以戰爭取勝,我等以金錢和物產自行生活,又奈我如何。臉色旁若無人,傲慢自大,在市中橫行跨步,毫不忌憚。

這名記者在甲午戰爭時,隨日軍到過朝鮮、遼東半島,他也描述當時的萬華,比大陸各地繁榮,物資豐富,勞工勤勉,而庶民穿著絲、麻編織的豔麗衣裳,身上裝飾,金銀珠寶

記者親眼看到,台灣山海物產饒多,台北府的市場,集合各地產物,而且開港之後,西洋以及中國各地輸入物品,日用百貨無不具備,吃有魚肉鳥類,糖果的種類有千百種,西洋料理、中華料理等山珍海味,金牌煙草、馬尼拉煙捲,罐裝牛奶等精選品,充斥於舶來品市場,如果不問價格,沒有得不到的百貨

這表示台灣在日本統治之前,確實是商業鼎盛,遠比日本富庶的「寶島」。在台灣寶島,只要隨便插一支蕃薯藤,就可以長出蕃薯葉和蕃薯充飢,不會餓死。台北府的市場繁榮,經濟生活發達,比剛遷都不久的東京,還要多采多姿。但是淪為日本殖民地之後,台灣的一切能量資源,轉而被日本榨取而犧牲奉獻

=====================================

日本人寫的"台灣風土記"
作者:貓神官│2015-10-12 15:50:59
此為,日本的從軍記者松原巖五郎,以乾坤一布衣的筆名,所寫的"台灣風土記"
日文原文出處: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98562

以下為在網路上找到的中文大要翻譯:
台灣土地百物茂盛,動物植物之產,多種多樣,非高麗(朝鮮)、遼東之地可比。其土地不但是天賦之大富藏,山水景象亦極似好畫。山嶽丘陵之形,千種萬樣,在十步百步之間,風物之變化顯著,僅僅旅行二、三里之間,得天然的好畫題,不下千百幅之多。

台北府城在此之間,占山水之美觀,以中央平坦之域地為市,人家簇集一萬餘戶,城內街路幅度廣,有七、八間之寬(一間六尺,約1.8公尺),中間車道鋪石,左右兩側設人行道。市街之家屋,大抵為二樓建築,絕少像遼東、華北地方之一樓平房。市中人力車尤多,其數至少不下二千。

這邊有名的製茶所很多,一家就有七、八十名到二、三千名的撰茶婦,在此忙著精製茶葉。半中國式半西洋式的高樓大廈,此邊尤多。

此邊一帶,成為大買賣之市,街上賣各種物品,鴨、雞、豬肉、鹽、野菜、鴨蛋、米穀、醃魚、芭蕉、鳳梨、柚子、佛手柑等果實,煤炭、樟腦、煙草、茶,其他布帛等,舉凡日用雜貨,一概具備。

市中一般富庶之模樣,比華北地方生活程度高,如酒店餐館、如青樓藝妓,市中到處都有,百貨之潤澤,與遼東營口相比,富庶更高一段,至於其富美豪華,則有更高幾層之盛觀。財貨金銀之流溢,人民之意氣高昂,不像遼東地方人民那樣對日軍奉承,台灣各個人高傲自滿之氣露出於鼻端,視日軍到來如旅行者過來,表示汝等以戰爭取勝,我等以金錢和物產自行生活,又奈我如何。臉色旁若無人,傲慢自大,在市中橫行跨步,毫不忌憚

===================================

在eBay看到有人拍賣國家地理雜誌1920年3月號,該期雜誌刊登Alice Ballantine Kirjassoff訪問台灣的文章,內有60張當時的台灣照片,好奇之下就下標買回來,共花了美金23元(含運費)。

今天收到這本雜誌,保存完好,紙質在當時應該算很棒的,即使現在看來,也還是很高級的樣子,沒有泛黃,也沒有掉頁。封面長這個樣子: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裏面有許多汽車廣告,這是其中的Dodge汽車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還有大英百科全書的廣告,裏面已有花一塊錢就可以試閱,想買的時候才付錢的服務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那麼,1920年的台灣是什麼樣子?那時台灣已被日本統治了25年,縱貫鐵路已經在1908年通車,阿里山森林鐵路也於1911年通車,1917年開始向美國輸出蔗糖,1920年台灣留學生在東京成立"新民會",七月全島劃分為五州,二廳,屏東機場落成。

作者在這篇報導首先敘述對基隆的印象,他抵達時基隆下著雨,驗證了他所學來的知識--"基隆是世界第二多雨的港口",接著他搭火車上台北,才過了一個隧道(獅球嶺?)天氣就豁然放晴,讓他嘆為觀止(現在基隆氣候還是一樣)。

到了台北,作者很訝異台北不像一般中國的城市,街道寬廣,充滿西式建築,也很乾淨,人民衛生習慣也很好,他將之歸功於總督府規定每年二次大掃除,以及下水道等衛生設施完善,但令他不習慣的是噪音,不時有婚喪喜慶傳來的吵雜聲。

接著作者主要介紹台北市大稻埕、艋舺、台灣四大產業(茶、樟腦、原木、蔗糖)、交通工具、原住民生活習俗、及台灣歸日本統治後的進步情況,他認為最顯著的進步是交通、衛生、司法、教育、產業,以下是該篇報導的部分照片:

作者對台灣的竹筏印象深刻,發現台灣的竹子很粗大,所造的竹筏大於他在中國所看到的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台灣的人力台車很普遍,但大部分只用來運貨及老弱婦孺 搭乘,由於作者說曾在桃園地區搭乘台車,照片中的城門應該是桃園地區的某個地方,城門看起來很小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又是台灣竹子的妙用,要不是作者說明,可能想像不到照片中原住民扛著的管子是中空的竹子,做什麼用?運(carry)水用的,但怎麼運? 這麼粗重,用扛的 一定不容易,有可能是接起來當水管用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他看到的南部平原的平埔族,解釋說他們和荷蘭人及漢人加叉混血,所以長得和中國人很不一樣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作者花了約三分之ㄧ的篇幅介紹原住民,大部分的照片是原住民的人像及起居情形,這是原住民學校音樂課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當時每個來台灣的外國人都被告知原住民有獵人頭的習慣,但他發現當時原住民在日本的殺人償命政策下,已經不再獵人頭,但還可以看到一些部落展示以前所獵到的人頭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1920年的台北已經完成了總督府(1919今總統府)、博物館(1915二二八公園內)、總督府官邸(1901今台北賓館)、臺北州廳(1915)、圖書館(1908)、地方法院(1900)等重要建築物,所以作者抵達台北市的時候,很訝異台北的西洋式外貌,有寬廣的街道、宏偉的公共建築、漂亮的公園。

不過作者對這些都沒興趣,他希望看到一個充滿東方情趣的城市,但他失望了,僅能從城門去憑弔一番,因此這篇報導裡完全沒有任何都市建設或城市景觀的照片,只有以下這張位於大稻程南端快要完工的防波堤,算是都市建設吧! (作者的觀察力果然是屬於國家地理雜誌的),依據照片中河道的彎曲程度及河中的沙洲判斷,我猜大概是在環河南路一段,成都路中興大橋橋頭一帶拍照的: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另外一張照片則是颱風過後的台北市某一角落,有個招牌寫著五福眼藥,照片裡竟然還有人留著辮子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他下榻於大稻埕,所以對大稻埕的觀察比較多,認為大稻埕做為華人的城市,過於乾淨而顯得不自然,反而噪音讓華人的特性顯現出來,而且時時刻刻都有噪音傳來,布袋戲、結婚、喪禮、生日等等,還有茶館裡的樂團,甚至在旅館後面的窄窄巷道裡,晚上還在上演華人管弦樂(Chinese Orchestra 歌仔戲嗎?),讓他睡意盡失,他慶幸日本人規定所有音樂活動必須在午夜停止,否則睡眠就要報銷了。以下照片是在茶館表演的樂班,表演的應該是南管、北管之類的,有趣的是演奏者都是女孩子ㄟ,作者稱她們是福爾摩沙版的爵士樂團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另外,大稻埕有兩項商業活動吸引了他,首先是製茶,那時台灣烏龍茶已經享譽美國,所以那個年代有關製茶、選茶的照片很多,因此就不掃瞄貼出來了,不過有一張照片蠻有意思,原來茶葉輸出是裝在襯著鉛皮的盒子(lead-lined box)裡的(如下圖),以確保在海運過程中不被鹽分侵蝕或煙薰,他提到茶商在交付海運時,會留意同船還載有什麼其他貨品,以免茶葉遭到污染而報廢: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另外一個商業活動是什麼?請先看看下面這張照片,猜猜看是什麼?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賣西瓜?柚子?足球?砲彈?都不是,是鴉片也,一顆顆圓圓的鴉片是從印度進口的,扁扁細長的小包裹也是鴉片,從波斯進口。不過他解釋說鴉片是受到管制的,當時還有2%的台灣人有吸鴉片習慣。

===============================

1904.6.30 捕鼠成果統計,該年1~6月共捕獲264萬隻鼠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uogfGx

1904.6.30 捕鼠成果統計,該年1~6月共捕獲264萬隻鼠

日本治臺初期,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就是極差的衛生條件與疾病。其中因老鼠帶來的各式傳染病每年都造成大量死亡,如何消滅老鼠成為重要衛生課題。
於是日本官方無所不用其極動員補鼠,除了引進新式補鼠器、老鼠藥外,更制定各種捕鼠規範及獎勵制度,在鼠患嚴重地區只要捕鼠數量達一定量的人,可以用抽獎領獎金的方式把鼠賣給官方,也嚴格對捕鼠的細節予以要求,如捕到鼠的捕鼠器一定要用開水燙過、嚴禁用手直接抓捕到的鼠、必須用火燙過的筷子夾取…等等,不過也發生有人向非獎勵地區購鼠轉賣疫區變現的惡劣行徑,導致官方還得判斷交出來的鼠是不是在地的?
在這樣的政策下到底捕到多少鼠?無所不記錄的日本人留下了驚人數字,1904年6月30日統計,光是該年1至6月就捕獲264萬8千7百多隻老鼠,自日治初期開始實施驅鼠政策到當時則累計捕獲829萬4760隻。在年年全民動員補鼠下,鼠疫也逐漸獲得控制。

圖:日本時代警務人員學習臺語的雜誌《語苑》,提供了警察與居民交談捕鼠話題的生動範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