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

排灣族人形紋木雕板


十三行「排灣族文化特展」赴日 促台日文化交流 | 即時新聞 | 20170723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321tQd


排灣族人家門口的頭骨架  
1910年代,兩位排灣族人站在自家門口石板夾層的頭骨架,獵捕這些頭骨的兩名戰士神情自傲不遜,左方男子的皮帽以及武具透露出他才剛結束獵捕的活動,右方的男子則是經驗老道的戰將,在木頭門框後方就是他們休憩的家屋。在森丑之助的著作中,排灣族頭骨架攝影作品數量最多,顯示獵首是排灣族重要的習俗,也反映了部落強悍的個性
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 | 排灣族人家門口的頭骨架 | Facebook https://bit.ly/3qtR4p8

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


一對排灣族男女的精美照片
1920年代,日本攝影師所拍攝的一對排灣族男女的精美照片。女子蹲坐,穿著傳統的服飾和頭冠。男子則是整個畫面的重點,展現排灣族英勇戰士形象,配劍精雕細琢,服飾華麗,有如羅馬戰士,造型感十分強烈。
(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彩色台灣歷史大觀》)(6) 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 | 一對排灣族男女的精美照片 | Facebook https://bit.ly/3vDORtD

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


排灣族人與村落中央的骷髏架
1910年代,一群排灣族族人站在村落中的空地,男女老少均有。值得注意的是,右側有一座相當大座的骷髏架。現存影像文獻顯示,骷髏架多設於村莊外的樹林間。不過,這張照片中的骷髏架卻是安放在村落中央的空地上,也是部落活動的公共場所。由於獵首被視為英勇的行為,獵首越多地位越高,因此敵人和仇家骷髏頭的展示,等同勝利榮耀的宣示,骷髏架的性質有如「凱旋紀念碑」,安置於部落公共空間也就有了合理性。族人的左後方竪起日本國旗,顯示殖民當局的官員已經進入山區部落,但尚末以武力強制改變原住民的生活習俗。(1) Facebook https://bit.ly/3q026Co

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


排灣族的榖倉

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


撒古流扮大樹 拚傳承 - 中時電子報 - https://goo.gl/PqHwxT

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  


 排灣族公主宣布「有了」 秘訣是狂住汽車旅館 - 自由娛樂 - https://goo.gl/Pr6y53

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  


https://www.dropbox.com/s/r66gkkck70jxfpz/%E7%99%BE%E6%AD%A5%E8%9B%87.mp4?dl=0

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


台灣原住民藝術最具特色的表現 彫刻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27日, 2017
排灣族,占卜道具箱。圖片提供陳正雄
達悟族,祖神像。圖片提供陳正雄
平埔族,珠寶盒。圖片提供陳正雄
排灣族,門板。圖片提供陳正雄
藝術典藏圈
凡未受到東方及歐洲兩大文明所支配或影響的文化,其民族的創作表現通稱為「原住民藝術」。彫刻是台灣原住民藝術中最具特色的表現,不像編織工藝廣見於台灣所有原住民藝術中,彫刻僅發達於南部山區的排灣族群(排灣、魯凱、卑南)、孤懸海外蘭嶼的達悟族,以及蘭陽平原的噶瑪蘭族,其中又以排灣族群的創作最具風格、藝術成就最高,故素有「藝術民族之稱」。
台灣原住民文化著名研究者與收藏家、享譽國際的抒情抽象畫大師陳正雄指出,在南台灣長年溫煦的氣候中,既無異族覬覦的壓迫感,加上綿延的海岸線,讓排灣族群歡樂優閒混居於山與海之間,生活經驗豐富而自在,繼而培育出令人驚豔的造形創造力及想像力。此外,陳正雄認為,排灣族群有類似周朝的階級制度,貴族享有居華屋、著美服,以及使用紋樣陶罐、彫刻器具的經濟與藝術特權,平民要向貴族納租,這樣的社會階級制度也促成藝術的高度發展。
排灣族群 譽稱藝術民族
排灣族群的彫刻概分為木彫及石彫,石彫最原始,充滿神祕色彩,但流傳稀少,現存皆以木彫為主,極具特色。陳正雄說,該族群的木彫技法是以平面的浮刻與和線刻兩種占多數,與非洲及大洋洲原住民的立體彫刻大異其趣。
排灣族群也有立體彫刻的造像,但那是後來受到漢人及日本人的影響所產生的創作,現在屏東泰武、來義及霧台,可謂其彫刻藝術中心,尤其泰武鄉佳興村,因地處深山幾乎與世隔絕,完整保存了原始風格的彫刻精品。現在看到的木彫藝術品大到貴族家屋的兩丈橫樑,小至佩刀、木盾、煙斗、酒杯、梳子、占卜用具箱、以及長槍等日常用品,均可看到充滿原始生命力、神祕感的創意及想像。
祖先崇拜觀念是排灣族群的特點,長久流傳出許多社會規範與不可觸碰的禁忌。陳正雄說,他們彫刻的人紋像和人頭紋代表著祖靈,而人頭紋也有可能和獵頭風俗有關。他觀察到排灣族群所刻的其他紋樣種類繁多,最常見的除前述的紋樣外就屬蛇形紋和鹿形紋,這和他們相信擁有巨毒的百步蛇是代表祖先所產生的敬畏心,及山區多鹿,故其成為生活的一部份有關。
晚近的紋樣更多元,包括豬紋、狗紋、貓紋、牛紋、鳥紋、蝴蝶紋、及花草紋等。陳正雄說,彫刻的邊飾多為幾何形紋,主要是由蛇形紋及人頭紋演變出來的,其中又以蛇形紋變化最多,延伸出曲折紋、鋸齒紋、三角形及菱形連續紋、竹節紋、S形紋、同心重圓紋、及太陽紋等各式各樣的紋樣。由此可見,「平面的」、「裝飾的」、「象徵的」是排灣族群木彫的兩大特色。
木彫人像與南島原住民族在造形藝術呈現出共同特點,造像大多式樣化。以立柱人像為例,特徵在圓臉,長鼻,小眼睛,雙手舉於胸前或兩肩側,五指等長,左右腳趾分別朝向左右,雙腿粗短而略彎,最特別的是以「性器」來分辨性別,故性器特徵明顯。陳正雄解釋,腳趾朝左右是因為早期木彫皆為平面,與非洲黑人的立體彫刻不同,必須把三度空間壓縮成二度空間。後來受漢人影響後才有少數的立體彫刻且多呈現在木偶、調羹、及煙斗上,處理的手法偏重在裝飾。
達悟族 木彫藝術最純粹
海外孤島雖阻礙文明的發展,卻同時保留純粹的美麗藝術。達悟族自古以來被大海隔絕,未曾受過他族的侵略與影響,其所保存宛如仙境般的原始文化一直是人類學家與藝術家的嚮往之地。陳正雄說,達悟族精於彫刻也善於金銀工藝。像木船與船飾、屋柱、壁板、短刀等,都會刻上各式各樣的幾何紋樣,部分甚至繪上色彩,有同心圓紋、水波紋、鋸齒紋、三角紋、人像紋等。
陳正雄說,在達悟族神話中的女神及其式樣化的人像紋稱為「瑪加瑪歐克」,代表著教導他們造船及耕種的神明。而達悟族所用的顏料是由紅、白、黑三原色組成,亮麗又神氣的佔據船身,也向世人誇耀其與世無爭歡樂國土。陳正雄認為,達悟族的彫刻技法簡單,線條樸拙,雖然無法和排灣族群相提並論,但仍洋溢出原始民族純真、狂熱的情感與生命力,帶給人愉悅與親切的感受。
平埔族 有亞太木彫特色
至於對木彫同樣充滿藝術天分的平埔族,在造形的創作上真摰而率直,絲毫沒有文明世界的虛偽矯飾。陳正雄說,而最早受到漢化的北部平埔族(嘎瑪蘭族與凱達格蘭族)中,凱達格蘭族的木彫保存最多且自成一體,在風格上具有亞太地區木彫藝術的特色,造形上多為房屋柱子和牆板,以及立體的祖靈像或神像彫刻。
台灣原住民藝術是融合該族群生活經驗、歷史記憶及文化認同的藝術創作,在表現上非常多樣化且具有獨特性,甚至充滿神祕感,富有極高的藝術內涵。陳正雄曾喟嘆:當我們面對那些古老而新奇的原住民文物時,原住民藝術所特有的巫術色彩,散發出一種令人畏懼的神祕氣氛。或許就是這樣的氣氛,使得其藝術性在時間巨輪無情的輾壓下,仍不掩驚世的風華。

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  


 

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  

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 圖騰誌個展
2017-03-03[記者張丞仁屏東報導]
瀏覽次數:3571

圖:記者張丞仁攝

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長期鑽研藝術創作,擅長運用多元材質、符號語彙反映傳統與現代、文化轉向等議題,十多年來活躍於香港,其作品曾獲香港沙田文化博物館典藏。目前她正在屏東縣原住民文化會館一樓大廳舉辦「圖騰誌」個展,這是她首次返回家鄉屏東舉行個展。

陳惠蓮已完成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系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她表示,排灣族沒有文字記載文化,而是以圖騰的視覺形式賦予其「泛靈」信仰中天、地、人與自然,與以崇拜甚至神格化。成為部落傳統文化載體的圖騰,呈現在日常生活的器物、禮儀上,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結構、精神、物質文化的肌理。

此次陳惠蓮「圖騰誌」個展,便是以圖騰在符號、文化意涵與物料之間的關係,通過實踐反映自身文化並從傳統文化脈絡中檢視、尋求現代原住民藝術,所提出來的思考。她的個展展期至五月十九日止,地點在屏東縣原住民文化會館一樓大廳。作品包含轉化婦女傳統工藝步驟的「線描」,連結排灣服飾色彩、材質元素的「夢」,反思文化之主流與邊緣拉扯的「百步蛇之死」與「文化標本」,期盼能帶給參觀民眾對原住民文化不同的思考與刺激,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圖騰誌」陳惠蓮個展
kang 藝文活動
「圖騰誌」陳惠蓮個展
台灣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長期鑽研藝術創作,並完成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系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擅長運用多元材質、符號語彙反映傳統與現代、文化轉向等議題。十多年來活躍於香港,專職藝術創作與教學;其作品曾獲香港沙田文化博物館典藏,內陸有多間飯店委託製作大廳藝術品或空間美化展品。此次是返回家鄉屏東首次舉行個展,別具意義。
陳惠蓮表示,排灣族沒有文字記載文化,而是以圖騰的視覺形式賦予其「泛靈」信仰中天、地、人與自然,與以崇拜甚至神格化。成為部落傳統文化載體的圖騰,呈現在日常生活的器物、禮儀上,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結構、精神、物質文化的肌理。「圖騰誌」陳惠蓮個展,便是以圖騰在符號、文化意涵與物料之間的關係,通過實踐反映自身文化並從傳統文化脈絡中檢視、尋求現代原住民藝術,所提出來的思考。
此次展覽訂於106年2月13日至106年5月19日,在屏東縣原住民文化會館一樓大廳展出,並於2/18(六)上午10:00舉行開幕茶會。作品包含轉化婦女傳統工藝步驟的「線描」,連結排灣服飾色彩、材質元素的「夢」,反思文化之主流與邊緣拉扯的「百步蛇之死」與「文化標本」,期盼能帶給參觀民眾對原住民文化不同的思考與刺激,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資訊來源:屏東縣政府】
詢問專線:08-7381479陳小姐 0925-573448 林小姐
個展地點:屏東縣原住民文化會館(屏東市豐榮街50巷7號)


琉璃珠鑲嵌畫 排灣族的記憶
By 吳垠慧,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6日, 2016

排灣族藝術家雷恩的作品《人物珠畫》,將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象徵著族群血脈的擴張、繁衍與融合。(福華沙龍提供)
排灣族藝術家雷恩現於福華沙龍舉辦「觸動.方圓:雷恩(古勒勒.魯拉登)美學創作展」,展出的平面、立體作品大多利用琉璃細珠鑲嵌成各種圖騰,將部落傳統特色以現代手法呈現。

雷恩,族名古勒勒.魯拉登,1996年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是少數接受現代藝術訓練的排灣藝術家,目前定居屏東三地門,雷恩的創作面向廣,凡雕塑、繪畫、複合媒材、金屬工藝等,均善用各種自然媒材融合於創作之中,多展現部落精神和族群生命記憶的衝突。

他將具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作品由無數個細小的琉璃珠鑲嵌而成,相當壯觀又細緻。琉璃珠的色彩和釉燒過程中融化、迴旋、漂浮、幻化等形式的自然變化,象徵著族群血脈的擴張、繁衍與融合,蘊含剛強的細緻和理性。

雷恩認為,學院的訓練對他影響最大的地方是在於創作的方法,使他知道如何去架構自己的思考空間;足以將知識、技術與在地的文化思維,相互緊密的結合,醞釀出那股內心悸動的力量。

去年雷恩亦曾參加福華沙龍策畫之「看見純粹.在山與海之間」聯展,這次個展則更完整呈現和題材延展的可行性,此次展出作品多達20餘件,包含大型的4公尺雕塑壁飾以及中小型立體雕塑,部分作品兼具實用功能,如陶盤彩繪、鑄鐵、木桌椅等。無論是構圖彩繪、取材切割、刨焊鑄敲,都是他結集腦力、心力、體力的成果,透過顆顆細珠鑲嵌出件件光采驚豔的作品。


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排灣族的榖倉/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傳統特色的琉璃珠鑲嵌入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