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將軍問題-網絡容忍技術/由於當時拜占庭羅馬帝國國土遼闊,為了防禦目的,因此每個軍隊都分隔很遠,將軍與將軍之間只能靠信差傳消息。 在戰爭的時候,拜占庭軍隊內所有將軍和副官必需達成一致的共識,決定是否有贏的機會才去攻打敵人的陣營。但是,軍隊可能有叛徒和敵軍間諜,左右將軍們的決定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xQo4ak


區塊鏈帶旺 南亞科業績續衝 - 中時電子報 - https://goo.gl/G8qLDF

----------------------------------------------

學者觀點-區塊鏈技術方興未艾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四月 16日, 2018
近日比特幣低點又曾跌到7000美元以下。近年來加密貨幣的暴漲暴跌成為眾矢之的,各國金融監管機構口徑一致嚴加看管。但其背後的技術區塊鏈不僅沒受到相應的限制,反而得到更多的支持及讚許,前景不亞於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技術。
為何各界對於區塊鏈評價如此之高?以比特幣為例子,與傳統透過平台交易的思維不同,區塊鏈有很多的節點(nodes),每一個節點在相同時間都有擁有相同的帳本資訊,因此不需要一個平台做為交易中心或媒介。當要交易時,交易人向所有節點宣告交易內容,透過「數位簽章」(Digital signature)、「公開金鑰加密」(Public key encryption)及「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PoW)進行認可。一旦交易被認可,將在原有資料下面新增一個區塊,而所有區塊串連起來就是區塊鏈,也是每個節點同時擁有所有的帳本資訊。因為相互串連的各個區塊都是相關的,因此駭客想要竄改資料,就要整個區塊鏈全部改寫,那是不可能,因此這種不能竄改,不可逆的特性對資料的安全性有莫大的保障。
再者,「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的運作更讓區塊鏈如虎添翼。當議定的條件滿足時,系統會自動往前走,例如支付、移轉貨幣或其他資產。例如,智慧合約會在貨品運送完成後,不再需要其他驗證手續,立刻把貨款支付給供應商。在串流影音平台中,創作者可以跳過經紀人或製作公司,在影音內容播放的當下,馬上收到按比例分配的報酬。因此這類自動執行合約的方式,在數位權利管理、創投募資、銀行業務、樂透彩券、租屋、租車、保險等領域已經大放異彩。
另外,區塊鏈在醫療領域也已經開始廣泛的應用。過去大多數個人醫療紀錄掌握在醫院手上。現在可將醫療紀錄儲存於區塊鏈中,一方面資料真正的掌握者是患者自己,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也有助於保護患者隱私。尤其是醫療生態圈架構在區塊鏈及智慧合約上,影響個人保健及保險體系,例如使用醫療行動裝置紀錄、上健身房運動就從(健康)保險退費,與醫院及健康中心連線,對特定運動用品、健康食物、藥局等購買的折扣,整個串連起來就形成現代的醫療生態圈。
最近還有一國際轟動的應用是新加坡新創易電樂(Electrify)公司,以區塊鏈加上智慧合約技術為基礎,建立價格公開透明的零售電力資訊平台。用電戶可經由該平台比較各家小型電力生產者的價格,再以電子支付、虛擬貨幣購買電力。而同時易電樂也建立協同(Synergy)平台,提供住宅能源供應者、小型企業和太陽能、風力發電等綠能廠商能源交易P2P平台。易電樂表示這樣的設計(區塊鏈、智慧合約、加密貨幣的模式)大約比傳統電力零售廠商少了30%的成本,包括中間商費用、買賣雙方溝通成本及信用風險、交易驗證、契約執行、財務結算等花費。
然而,針對區塊鏈規模化也產生的越多人使用、交易量越大,交易速度會更慢、手續費更高的大問題,目前正在尋求突破。例如:以發展物聯網貨幣為旨的加密貨幣IOTA,該研發團隊放棄「鏈」,採行有向無環圖(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非線性的去中心化網路的技術,姑且譯作「纏結」(Tangle)來存放交易資訊。同時「纏結」簡化交易驗證程序,加上不需支付交易手續費誘因,讓「纏結」幾乎可以即時完成每筆交易。其特性更是符合小額支付系統的需求,成功讓區塊鏈技術往前邁進一大步。
綜合上述,當前正是區塊鏈技術突飛猛進的年代,正是我們切入的最好時機。除了發展區塊鏈,思考區塊鏈在各個領域的發展也是很好的方向。當前台灣經濟陷入瓶頸,電子支付發展已經相對落後。但台灣有很強的軟實力,只要努力去做,我們可以後發先至。抓住趨勢,台灣可以在財務科技執世界的牛耳。


網路問世以來,區塊鏈技術可能是目前為止最棒的發明。它讓我們不用倚靠在無形的信賴或權威機構來做利益交易。舉例來說,我和你打賭 50 元明天舊金山的天氣。我賭它會是晴天,你賭它會是雨天。我們會有三種方式來完成交易:
我們信賴彼此。不論結果是晴天或雨天,輸家要給贏家 50 元。如果我們是朋友,這會是一個好的交易方式。然而,即便是朋友,也有可能會賴皮不認輸而不願付錢,更何況是陌生人。
我們可以訂定合約,如果有任何一方不願付錢,贏家可以告輸家。但要花錢花時間打官司,只為了討回 50 元,實在是得不償失。
我們找一個中立的第三者,每人分別先給她 50 元,結果揭曉後,她再把所有的錢 100 元給贏家。無奈的是,這個第三者有可能捲款潛逃。
我們無法信任陌生人,也覺得打官司勞神傷財。區塊鏈技術很有趣,因為它幫我們實現第三個交易方式,而且安全、快速和便宜。
我們可以只寫幾行程式碼,讓它執行在區塊鏈網絡 (Blockchain Network) 上,進行交易。以打賭天氣的例子,這支程式會確保 100 元的安全,並且一到明天會自動確認天氣狀況,結果揭曉後,也會自動將 100 元匯到贏家的帳戶裡。在區塊鏈網絡上的交易,是無法被竄改或停止,而且益於大型交易,如賣一間房子或一家公司。
--------------------------------
比特幣 是最為人所知的一項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電子貨幣可被用來做物品交換,就像美元、歐元、人民幣和其他國家的貨幣。我們先來說明比特幣是如何運作,說明過程中會一點一點帶入區塊鏈的概念。
比特幣讓人們第一次可以在網路上交易身家財產,而且是安全的,沒有人可以挑戰其合法性。
-Marc Andreessen
所以,什麼是比特幣?
一塊比特幣就是一個單位的電子比特貨幣 (BTC),並且就像真實的一塊錢貨幣一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只有在進行物品交易時才會產生價值。
在比特幣系統裡,有一本 帳本 (ledger),它是一個電子檔案記錄著所有的交易紀錄。
圖 1. 比特幣電子帳本
這帳本不是存放在一個中央機構,像是銀行,或是一個資料庫。它擁有無數份副本,散佈存放在區塊鏈網絡上的每一台電腦裡,而每台電腦我們稱為「節點 (node)」。
如果 David 想用比特幣轉帳給 Sandra,他就送一個訊息告訴網絡說:他的帳戶減 5 BTC,然後 Sandra 的帳戶加 5 BTC。在網絡中的每個節點都會收到訊息,並且將這筆交易記錄到自己的帳本裡,然後更新帳戶的餘額。
圖 2. 請求交易訊息
說到這裡,關於帳本是由一群電腦共同維護,而不是由一個類似銀行的中心機構來掌管,有三個啟發:
在銀行系統中,我們只知道自己的交易紀錄和帳戶餘額,而在區塊鏈網絡裡,每個人可以知道任何人的交易紀錄。
一般來說你信任你的銀行,而比特幣是分布式系統,運行在網路上,任何事情發生錯誤,是沒有客服人員可以幫你的。
區塊鏈不是建構在信賴情感上,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是透過特殊的數學函數和程式碼達到的。
我們可以定義區塊鏈是一個系統,它讓一群互聯的電腦安全地共同維護一份帳本。
為了能在區塊鏈網絡裡進行交易,你需要一個 錢包 (wallet),它讓你可以存放和交易你的比特幣。只有你可以花費你的比特幣,所以每個錢包被特殊的加密法所保護著,使用一對獨特且配對的鑰匙:公鑰和私鑰,才能解鎖。
如果一個訊息被公鑰加密,只有配對的私鑰才能解密讀到訊息。反之,如果你用你的私鑰加密訊息,只有配對的公鑰可以解密。所以當 David 想要轉帳,他需要用他的私鑰將轉帳訊息加密後,送到網絡裡,然後每個節點使用 David 的公鑰將訊息解開,以確認是由 David 發送的。
在加密完成時會產生一個電子簽名,它會被節點們用來確認交易訊息的發送來源和真偽。電子簽名內容是一串文字,它是由交易訊息和私鑰所組成的,所以不能用在其他的交易訊息上。如果你更改交易訊息中任何一個字元,電子簽名也會跟著改變,所以駭客很難更改你的交易訊息或是得知交易金額。區塊鏈如何運作?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 https://goo.gl/xhzJef

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比特幣是泡沫,區塊鏈才是真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暴漲暴跌的比特幣,雖然吸引投資人瘋狂搶進,卻也有愈來愈多人唱衰。去年九月,全美資產最大銀行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一句「比特幣是場騙局」、「比鬱金香泡沫更糟糕」,震驚各界。
過了一個月,他再度警告,「如果你蠢到去投資比特幣,早晚有一天會付出代價。」
61歲的戴蒙,擔任摩根大通掌門人十三年,是華爾街任期最長的CEO。在他的領導下,「小摩」不但成功度過金融海嘯,十幾年來的股價表現優於華爾街所有同行,去年的利潤也超過了競爭對手。
三年多前,戴蒙驚傳罹患喉癌,他一邊治療一邊工作,硬是撐過健康危機。今年一月底,他宣布未來五年還要繼續領導摩根大通,也就是要一直掌舵到2023年。
這位以心直口快著稱的華爾街大老,不看好比特幣,但是看好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我們支持這種技術。」
去年底,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的一場訪談上,他再度說明對虛擬貨幣的看法,同時也解釋,他為什麼答應擔任川普的經濟顧問。
我現在好像成了反比特幣陣營的發言人,前陣子我說過,再也不談比特幣,結果第二天又忍不住…(苦笑),說實話,我一點也不在乎比特幣要漲多少。
簡單講四個重點好了,第一,區塊鏈是貨真價實的,它是很有潛力的科技,可以用在政府或民間;可以給五個人用,也可以給五百萬人用。摩根大通早就在測試,所以我們支持這種技術。
我只擔心安全的問題,因為我們公司每天以數位方式,在全世界處理多達6兆美元的資金,必須即時、有效又安全。未來如果要改用區塊鏈技術,就一定要確保沒有問題。
至於虛擬貨幣,現在主要有三種形態的虛擬貨幣,第一種是以首次代幣發行(ICO,類似IPO)的方式發行的數位代幣。
第二種是央行發行的法定數位貨幣,這是可行的,因為你只是利用不同的技術來流通貨幣。
第三種就是非法定的虛擬貨幣。我始終認為,比特幣的價格不是不可能衝上10萬美元,但是各國政府最終必然會出手管制
原因有好幾個:第一,它可能被用來資助恐怖主義,這遲早會發生,到時,美國政府和那些比特幣擁護者就會改變立場。第二,很多民眾可能盲目投資,賠上老本,於是施壓政府介入。
防泡沫,政府必會出手管制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你到全世界任何國家,拿起他們的鈔票就可看到,這是他們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
所有的政府都想控制自己的貨幣,想知道誰擁有這些錢、資金流向哪裡、怎麼流動等比特幣現在是新流行,市值飆上千億美元,其中大部份都是投機炒作,但要是炒得過熱,政府必然會出手
這是我的看法,當然我也可能看錯,但應該不會啦(全場大笑),就算真的看錯,反正我不在乎,我絕不是要替銀行業護航,別人怎樣說都不會影響我。
無論科技如何演變,金融服務業永遠是個吸引人的行業,因為它是資本主義社會得以運作的核心,從銀行到私募到創投等,這個領域永遠會有大量金錢投入,許多新點子產生,再落實為可行的做法,讓資金得以流向全球各地。所以金融業始終是令人著迷的行業,始終是新科技的重度使用者,始終有非常複雜的業務,而且始終都以全球方式運作。
像摩根大通在一百多個國家都有業務,我每天早上起來看報時,幾乎每條新聞都會讓我思考:這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客戶、我們的公司、我們的風險和曝險、接下來應該怎麼辦等。
所以我們永遠會讓從業者待遇優厚,不論政府官員怎麼批評,這一行給的薪資就是必須優厚,因為你不能隨便找一些笨蛋來做很笨的決定。
我們每年都在各地商學院尋找頂尖人才。至於看重哪些特質,我覺得新人常因為年輕,很難看出有什麼領導潛力。我反而比較重視一些基本要求。
例如,有的應徵者一來就說,我想知道你們公司有什麼經營策略,他們根本沒先看我寫的,長達三、四十頁的給股東的信;也有人一來就說,你們在數位金融服務方面做得不夠,但他們都沒看到,我們在數位化領域已經做出許多改變。比較之下,有些人來應徵時,對我們早已瞭若指掌,那就是很有建設性的談話。
品德是必要的,特別是坦誠,也就是說實話,而且句句實話,絕無半句虛言,更不能因人而異,對你說一套,對別人說另一套。這種人只要被我發現,從此就上了我的黑名單。
另外,不要光說不練。很多人常說,顧客最重要,但他們只把這句話掛在嘴上,看不到任何具體支持的行動。你一定要拿出具體作為,例如,除了高喊「顧客至上」,你有沒有真的去傾聽客戶抱怨,然後做出改善?
我為什麼答應當川普顧問
川普上台後,找了黑石集團執行長蘇世民打電話,要我加入他的經濟顧問團。我答應後,就收到一封來自我女兒,寫得很長、文情並茂的信,大意是說,「老爸,你怎麼可以這樣?!」(笑聲)我另外兩個女兒也同聲譴責(全場大笑)。我太太則抱怨,我害她必須請求許多朋友諒解,而這些人都是頹廢的自由派紐約客,至少我這麼認為啦(笑聲)。
我是愛國的人,想幫助自己的國家,我不必贊同川普的每句話或每件事,但我想幫美國做點事。別忘了,作為大銀行,我們公司的工作之一就是幫助世界各地的政府和領導人,提供建言。
所以我加入了(白宮戰略與政策論壇),只開過兩次會,第一次會議我們談到基礎建設老舊等問題,川普也說要改善。但重點是這些意見須落實到各部會去做才有用,不是只有一群企業家坐在會議室,跟總統反映哪座橋蓋得太慢,或某項規定必須鬆綁等。
真相是,顧問團沒有達到預期的效益。8月的夏洛茨維爾極右派暴力事件,是最後一根稻草。因為大部份的顧問團成員都支持性別與種族等多元價值,我們贊成引進移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納粹或白人至上主義。後來大家就決定解散吧。
但所有的成員仍然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幫忙,我還是常給梅努欽(財長)、柯恩(首席經濟顧問)建言。我認為太多人都陷入了反射性的政治對立思惟,如果因為你不喜歡這個總統,就不幫你的國家解決問題,這是很糟糕的想法,我們都應該出一份力。
我一直主張,美國必須進行有競爭力的稅改,如果十年前就這麼做,就可以防止3兆美元的資金流向海外。這些年來,已經有5000家美國企業被外資收購,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還有許多企業紛紛把業務移往海外,因為對他們比較有利。例如,微軟在加拿大溫哥華成立研發中心,原因是他們受限於移民法,無法在西雅圖總部雇用同一批人才,只好搬到溫哥華。
有太多問題阻礙了美國的發展。過去十年,政府做了很多蠢事,所以經濟成長率只有2%,如果我們把改革做好,美國會有3%或更高的成長。現在這波經濟復甦的力道,只有正常復甦的一半:原本應該可以催生的幾百萬家小企業,因為缺乏貸款管道、法規過多而胎死腹中。
所以,川普政府的政策,有些部份是對的:推動稅改、翻新基礎建設、改造教育,還有適當(proper)的法規監管,我主張適當而非更多或更少的法規,因為過去的政府做得太過頭了。(責任編輯:洪家寧)


全球區塊鏈大進擊 台灣點燃土洋大戰|財經時事|201 : 3|天下雜誌第611期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如果要問台灣金融業,如今最紅的詞是什麼?答案非區塊鏈(blockchain)莫屬。(見小辭典)

十月底,中國信託宣布加入全球最具指標性的區塊鏈聯盟R3,同一週,帳聯網路科技公司(AMIS)正式面市,宣布延攬區塊鏈神童、以太坊(Ethereum)創始人布特林(Vitalik Buterin)為公司的長期顧問。工研院宣布與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打算用以太坊的底層技術,開發國家級公有區塊鏈。

不讓外商專美於前,台灣財金公司在央行與金管會支持下,九月底悄悄成立本土區塊鏈聯盟。十月底已經組成四十五家金融機構的國家隊,預計明年底就要開始測試運用。

「區塊鏈不但在我的雷達幕上,而且點愈來愈大,」台北富邦銀行數位長王任遠直言。

為什麼台灣變成土洋業者紛紛進軍的戰區?主因是金管會九月公布「金融科技發展推動計劃」,十項措施中就點名區塊鏈的應用研發。

而六月接下財金公司總經理一職的林國良透露,其實台灣的銀行很早就注意到區塊鏈。只是過去,區塊鏈等於比特幣,負面消息不斷,銀行裹足不前。直到區塊鏈的運用延伸到跨國匯兌效率,甚至延伸到其他產業,如貿易融資,才讓國銀重新聚焦。

加上區塊鏈與其他金融科技不同,「區塊鏈很特別,不是一家做得好,就有效益,」玉山銀行數位金融事業處經理陳三益說,只要沒有加入聯盟就會落後,因此大家紛紛不落人後。

國號召全球金融業 七十家銀行一起做實驗

來自世界金融中心紐約的R3,以跨國金融業一起做實驗為號召,成立才兩年多,在全球已有超過七十家金融業會員,員工人數不斷成長。

《天下》記者實際走訪位於百老匯街的R3總部,距華爾街約十分鐘車程。兩間落地窗隔成的會議室,人員進進出出。這些人都是來自付費加入會員的金融機構,還有作為合作伙伴的新創、金融科技業者。

「我剛加入時,才六十人,現在已經九十人了,」九月才加入R3、前德意志銀行資深銀行家魏凱(Carl Wegner)一臉不可置信。

魏凱目前負責大中華區業務。他是台灣女婿,二○○七至一二年間曾在台灣渣打銀行服務,對台灣金融圈極為熟稔,還會說一口流利中文。

「R3的定位是金融業研發中心的outsourcing(外包),」曾與R3交流的王任遠表示。R3的商業模式很特別,每個會員繳交二十五萬美元年費,就能登入全球協作平台,看到進行中的三十多個計劃,每個計劃都有五至八家不同國家的銀行在合作。

會員銀行可以加入現成的計劃,也能提出新計劃。如果計劃成功了,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例如號召更多銀行參加實驗;萬一失敗了,所有會員也能共享如何從錯誤中學習,避免重蹈覆轍。

「我們做的事很特別,因為金融業從來都是競爭很難合作,但在R3大家會一起坐下來,」R3全球協作實驗室執行長格蘭特(Tim Grant)接受《天下》專訪時說。

R3的實驗主題很廣,分為金融應用與一般技術。金融應用包括:貿易融資、跨行與跨國支付、認識客戶、反洗錢、保單合約;非應用場景的技術研究,如身分識別、交易安全。

格蘭特認為,區塊鏈技術要能夠普遍被金融業採用,要證明比現有的技術優越。「沒有一家銀行會接受比現在更低規格的交易安全,」他強調。

R3創辦人雖來自華爾街,卻展現科技業高度開放的特質。除了技術伙伴超過兩百家,R3還在矽谷成立辦公室,負責蒐集最前沿的技術趨勢。

R3的特色在於專注金融應用的開發。以今年四月,R3發布的底層平台分散式帳冊Corda為例,這個平台是受到區塊鏈所啟發,但其實已經不是「傳統」的區塊鏈。

格蘭特解釋,區塊鏈的交易紀錄不得竄改,是因為所有參與交易的人都分享這個資源。但R3每個會員都不想跟每個節點分享交易資訊。因此R3開發的Corda,只有交易的參與者才看得到紀錄。而且放棄了類似比特幣這樣的數位貨幣鑄幣權,以消弭金融監理機構的疑慮。

即使有了自己的底層平台,R3不諱言,現在對區塊鏈而言,還在實驗階段,因此R3測試各種技術,不只Corda,也用IBM、以太坊、英特爾都試。十一月底,R3會公開Corda的程式碼,鼓勵更多人運用此底層技術開發。

台灣找神童開發底層技術

全球另一個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則是由臉上還冒著青春痘的布特林開發出來的。今年二十二歲,現在是以太坊基金會首席科學家的布特林,從小就展現數理與程式的天份。

俄裔加拿大籍的布特林,最早是被比特幣吸引。他覺得比特幣這種「點對點」的現金交易,跟email原理很像而感到很有趣。

但不久,他發現比特幣的侷限,開始一頭栽入開發以太坊,他寫的程式語言可以用在非金融領域。

布林特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範圍擴大,因此被稱為區塊鏈2.0時代。他也因此入選今年《Fortune》評選全球四十大四十歲以下成功商業人士。

而以太坊就像Linux,是個標榜免費、自由、開放程式碼的程式開發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建立自己的應用場景。布特林樂觀地說,明年區塊鏈技術很有機會從實驗階段,走向實際應用。

台灣財金公司做莊 以國外技術開發應用層

身為台灣合作伙伴的AMIS,已運用以太坊開發若干應用場景,如帳聯網、智慧租車。工研院、財金公司也都考慮用以太坊底層,延伸至製造業與金融業領域。

在兩大洋將夾殺中,財金公司考慮借重國外技術,只專注開發應用層。

林國良分析,台灣的優勢在人才和應用場景,聯盟目標是用新技術發展新業務。在底層技術上,無論是以太坊、超級帳本(hyperledger)、Corda,都可望成為技術伙伴。

他舉例,目前貿易融資只解決金流,未來可靠著區塊鏈,一併簡化物流、通關、繳稅等流程,有助提升出口企業的營運效率。

財金公司出線的另一個原因是,央行希望拉進比較小的銀行。林國良說,富邦、國泰比較大,有本事自己發展區塊鏈,但很多小銀行沒錢也沒能力做。但區塊鏈要成,需要所有銀行都能動起來。目前的四十五家金融機構中,就包括彰化六信、高雄三信、全國農漁業及金融資訊中心、農漁會聯合資訊中心。

今年初,世界經濟論壇(WEF)指出,區塊鏈將引爆第四波工業革命。「台灣矽谷曾讓台灣在第三波工業革命中扮演要角,」魏凱說,「如今,怎麼能錯過第四波呢?」

台灣的區塊鏈熱,才剛剛開始而已。

--------

小辭典

區塊鏈

區塊鏈(blockchain)是結合密碼學與網路通訊科技的「共享帳簿」,也有人稱為分散式帳冊。原始宗旨是透過網路參與者共同維護交易紀錄,排除中間機構,也能確保交易安全與正確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可分為底層、平台層和應用層,又以底層與應用層受人矚目。底層技術以「以太坊」(Ethereum)為代表,算是區塊鏈應用的基礎建設;應用層是因應不同行業,開發出如交易清算、版權保護、物聯網等應用。

比特幣(Bitcoin)則是最早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數位貨幣,後來考量產業特性,延伸出實名制、非實名制、認許制等類型區塊鏈。

==========================

AI人工智慧將要取代法官位置?預測判刑結果達79%準確率 | T客邦 - 我只推薦好東西 - https://goo.gl/oj8x5f

區塊鏈 | iThome - https://goo.gl/3Nw9Q2

臺大資工系副教授廖世偉:區塊鏈技術應無償開放,不能遭壟斷 | iThome - https://goo.gl/ZvQud8

3大面向一次搞懂區塊鏈,美國NASDAQ、跨國銀行都搶著用 | iThome - https://goo.gl/erykkH

金管會呼籲銀行快投入區塊鏈研究,年底將納進國家科技政策白皮書 | iThome - https://goo.gl/kzodpq

未來十年金融3大關鍵技術:AI、區塊鏈、生物辨識 | iThome - https://goo.gl/BW2wqG

讓唐鳳不到辦公室的 22 歲區塊鏈神童
圖片搜尋結果

但年齡一點也不影響他的成就,反而讓他的成就更加耀眼。2015 年《經濟學人》以「trust machine」形容區塊鏈,聲稱這個比特幣的底層基礎建設,將會大幅改寫當代生活。Vitalik 開發的以太坊,就是區塊鏈底層架構,與比特幣區塊鏈不一樣的是,以太坊可以用在各種不同的地方,不限於金融業。

今年 1 月,巴克萊銀行、瑞士銀行、滙豐銀行、瑞士信貸、富國銀行(Wells Fargo)等 11 家跨國銀行,採用了以太坊的底層架構,測試跨國交易,藉此排除跨國清算中介單位。8 月,瑞士銀行、德意志銀行、 紐約銀行梅隆(BNY Mellon)、桑德坦銀行(Banco Santander)宣布,將在以太坊上發行數位貨幣,加強金融市場流通的效率

也有公司利用以太坊技術,用來公司登記、公司治理、身分驗證、協助沒有銀行帳戶的人(unbanked)取得金融服務。

10 月 28 日 Vitalik 來台,參與國內區塊鏈新創公司 AMIS 記者會。一家在台灣提供區塊鏈解決方案的公司,怎麼請到 Vitalik 當公司顧問,並知道這位俄裔加拿大人的技術?「這個大家都知道啊,」 AMIS 創辦人劉世偉不假思索地回答。

Vitalik 之於比特幣 / 區塊鏈社群,就像巴菲特或索羅斯之於金融市場,一舉一動都眾所矚目。只不過,Vitalik 以太坊帶來的區塊鏈革命,很快就會從虛擬社群擴散到實體產業,並改變人民生活。例如,跨境匯款可能從原來 3 天,縮短至 5 秒內完成;又如,民眾購買旅遊不便險,遇到班機延誤,不必再準備一大堆單據,透過區塊鏈的智慧合約特性,理賠變得自動化。

區塊鏈具備改寫當代生活的潛力,讓 Vitalik 入選今年美國《財富》雜誌全球「40 under 40」(40 位 40 歲以下菁英和有影響力的成功商業人士)。同時獲獎的人有 Betterment 創辦人 Jon Stein、Google 負責 VR 的副總裁 Clay Bavor。無疑地,Vitalik 是當中最年輕的,臉上的青春痘(疤)不忘提醒著所有人他的年紀。

Vitalik 是俄國後裔,在加拿大出生長大,現在卻住在離蘇黎世一段車程的一個小鎮。天資聰穎,小學 3 年級就分配到資優班,他的數理、程式天份備受期待。18 歲那年,拿下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銅牌。在加拿大著名大學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就讀一年後,Vitalik 輟學,全心投入比特幣社群,開發以太坊並創辦《比特幣雜誌》(Bitcoin Magazine)。目前他擔任以太坊基金會首席科學家,全球跑透透。

專訪時,當我們用中文交談,Vitalik 會耳朵豎起來聽,跟著點頭、搖頭有些反應。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已經自學中文 3 年,雖然說得不好,但已經聽得懂簡單的中文句子,甚至可以用漢語拼音用微信跟人用中文對談。問他,怎麼會想學中文?他說,因為他加拿大多倫多的朋友很多人講中文;加上,他爸爸說,中文是全世界最難的語言;第三,很多比特幣社群都講中文。這位輟學生全靠上網自學,現在會講俄文、英文、法語、德語、中文等 5 種語言。「不過,我覺得俄語還是比中文難,」他睜著藍色的雙眼說。

以下是 Vitalik 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摘要:

問:為什麼會關注區塊鏈技術?

答:2011 年我接觸到比特幣,發現這種點對點的現金交易,跟 EMAIL 原理很像,感到很有趣。一開始,我先在《比特幣雜誌》寫技術文章,大約 2 年後,我全心投入比特幣社群,大約同一時間,區塊鏈的討論漸漸多了起來。

比起比特幣,區塊鏈的可能性更大,賦予更多種貨幣在上面流通,甚至有更多元的應用彈性。我馬上就被這種深具創新潛力的科技所吸引。

比特幣區塊鏈一開始就被設計成數位貨幣,而且它也運作得很好。但它要拿來用在金融市場應用,還不夠。但以太坊區塊鏈就做得到

問: 以太坊在區塊鏈的發展中扮演什麼角色?

答:以太坊是個通用的底層架構,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建立自己的應用場景。很多銀行傾向利用私有鏈,在以太坊上當然也做得到。公有鏈與私有鏈兩者較大的差別是:公有鏈最大的優勢是,彼此間容易對話,整合起來的服務也更強而有力;私有鏈則是彈性大,能依個別產業量身訂製,但私有鏈之間如何溝通、整合,將是未來的研究課題。

問:在你的想像,未來的金融交易會長怎樣?

答:一定會變得跟現在很不一樣。我認為,未來只要一個金融系統,就能快速完成各種財務交易。理論上,交易清算都能利用區塊鏈的網絡來完成,過程也非常快,不需要再仰賴跨國或跨行的第三方中介機構來執行。換言之,以清算為主的金融機構未來很可能會消失

但中央銀行就不一定了,因為它有發行貨幣的職權,差別在,未來它可能也放上區塊鏈,改在區塊鏈上發行貨幣。

問:未來兩年,您看好哪幾種區塊鏈應用?

答:我認為過去一段時間,已經看到非常多區塊鏈應用的概念性驗證(Proof of Concept),明年起慢慢會看到區塊鏈的應用從概念走向現實。

例如,新加坡有一家公司叫 Otonomos,協助公司在區塊鏈上登記公司、籌資,落實公司治理。還有像身分驗證、支付、清算、匯兌等,也都比較有機會。我想,未來兩年,我們將看到不同領域都有一些東西會快速發展

問:您為以太坊貢獻心力,但你不打算成立公司,而是成立基金會。是什麼動力讓你願意這麼做?

答:我認為做這件事是值得的,而且它很有趣。我認為區塊鏈帶來的革命,將來可以幫助很多人。而且,能跟有趣的人合作,我非常開心

-------------------------------------------------

要追溯區塊鏈(Blockchain)是怎麼來的,不外乎先想到比特幣(Bitcoin),比特幣是第一個採用區塊鏈技術打造出的P2P電子貨幣系統應用,不過比特幣區塊鏈並非一項全新的技術,而是將跨領域過去數十年所累積的技術基礎結合。

比特幣區塊鏈所實現的基於零信任基礎、且真正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系統,其實解決一個30多年前由Leslie Lamport等人所提出的拜占庭將軍問題

1982年Leslie Lamport把軍中各地軍隊彼此取得共識、決定是否出兵的過程,延伸至運算領域,設法建立具容錯性的分散式系統,即使部分節點失效仍可確保系統正常運行,可讓多個基於零信任基礎的節點達成共識,並確保資訊傳遞的一致性,而2008年出現的比特幣區塊鏈便解決了此問題。

而比特幣區塊鏈中最關鍵的工作量證明機制,則是採用由Adam Back在1997年所發明Hashcash(雜湊現金),為一種工作量證明演算法(Proof of Work,POW),此演算法仰賴成本函數的不可逆特性,達到容易被驗證,但很難被破解的特性,最早被應用於阻擋垃圾郵件。

在隱私安全方面的技術,可回溯到1982年David Chaum提出注重隱私的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具有不可追蹤的特性,成為比特幣區塊鏈在隱私安全面上的雛形,之後David Chaum也基於這個理論打造出不可追蹤的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eCash,不過eCash並非去中心化系統。

區塊鏈中每筆交易,採用橢圓曲線數位簽章演算法(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ECDSA),可追溯回1985年Neal Koblitz和Victor Miller分別提出橢圓曲線密碼學(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ECC),首次將橢圓曲線用於密碼學,建立公開金鑰加密的演算法。相較於RSA演算法,採用ECC好處在於可以較短的金鑰,達到相同的安全強度。到了1992年,由Scott Vanstone等人提出ECDSA。

區塊鏈最早源於比特幣,但區塊鏈的應用卻不僅於此。

過去幾年也陸續出現許多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電子貨幣(統稱為Altcoins),不過隨著比特幣持續備受爭議,各國政府與金融機構紛紛表態,直到近1、2年,大家才終於意識到區塊鏈的真實價值,遠超過於電子貨幣系統

區塊鏈可結合認許制,以滿足金融監管需求

若要將比特幣與區塊鏈技術分開來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由於比特幣為虛擬貨幣應用,因此面臨各國法規的限制,但區塊鏈現在已經可結合認許制或其他方式來管控節點,決定讓哪些節點參與交易驗證及存取所有的資料,並提供治理架構(Governance Structure)及商業邏輯(Business Logic)兩大關鍵特性。

目前區塊鏈可分為非實名制和實名制兩種,前者如比特幣區塊鏈,後者如臺大的GCoin區塊鏈。現在的區塊鏈已經可結合認許制 (Permissioned),來配合金融監管所需的反洗錢 (AML) 與身份驗證 (KYC) 規範。

銀行和金融機構想採用的都是實名制的區塊鏈

區塊鏈演進4階段

區塊鏈技術隨著比特幣出現後,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常見的分法將比特幣視為Blockchain 1.0,為數位貨幣(Currency)應用,Blockchain 2.0開始出現如智慧資產(Smart Assets)、智慧契約(Smart Contracts)等貨幣以外的應用,Blockchain3.0則是指更複雜的智慧契約,將區塊鏈用於政府、醫療、科學、文化與藝術等領域。

區塊鏈新創DTCO執行長李亞鑫基於現有的分法進行補充,他認為,Blockchain 2.0以彩色幣(Colored Coin)為代表,在區塊鏈上運行Open Assets Protocal,可傳遞貨幣以外的數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

而從Blockchain 2.0之後,可再分出一類屬於Blockchain 2.5的應用,包括代幣(貨幣橋)應用、分散式帳本(Distributed Ledgers)、資料層區塊鏈(Data Layers Blockchain)、結合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t),以及無交易所的國際匯款網路,以Ripple為代表,資料層、分散式儲存則以Factom、MaidSafe為代表,Blockchain3.0則以Ethereum為代表。

他表示,Blockchain2.5跟Blockchain3.0最大的不同在於,3.0較強調是更複雜的智慧契約,以2.5則強調代幣(貨幣橋)應用,如可用於金融領域聯盟制區塊鏈,如運行1:1的美元、日圓、歐元等法幣數位化。

由於區塊鏈協議幾乎都是開源的,因此要取得區塊鏈協議的原始碼不是問題,重點是要找到好的區塊鏈服務供應商,協助導入現有的系統。而銀行或金融機構得對區塊鏈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知道該如何選擇,並應用於適合的業務情境。

去年金融科技(Fintech)才剛吹進臺灣,沒想到才過幾個月,一股更強勁的區塊鏈技術也開始在臺引爆,全球金融產業可說是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決心,也讓區塊鏈迅速成為各界切入金融科技的關鍵領域。

儘管現在就像是區塊鏈的戰國時代,不過,以臺灣來看,銀行或金融機構要從理解並接受區塊鏈,到找出一套大家都認可的區塊鏈,且真正應用於交易上,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這次臺灣只比國外晚了半年,引爆點可從臺大釋出一套自行開發的開源區塊鏈協議GCoin,並宣布將成立金融科技暨區塊鏈中心說起,短短一周的時間,便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接著研討會不斷,不過,由於區塊鏈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大家都知道它擁有許多特性跟好處,但卻遲遲處於觀望階段,就連臺灣做區塊鏈的新創業者,也非常稀少。銀行業目前也還卡在門口,除了少數金控開始分享這個議題之外,多數金融業者仍處於試圖理解技術面的階段。

技術演進:區塊鏈是怎麼來的

》1982年
拜占庭將軍問題
Leslie Lamport等人提出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把軍中各地軍隊彼此取得共識、決定是否出兵的過程,延伸至運算領域,設法建立具容錯性的分散式系統,即使部分節點失效仍可確保系統正常運行,可讓多個基於零信任基礎的節點達成共識,並確保資訊傳遞的一致性,而2008年出現的比特幣區塊鏈便解決了此問題。
David Chaum提出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
David Chaum提出注重隱私安全的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具有不可追蹤的特性,成為之後比特幣區塊鏈在隱私安全面的雛形。

》1985年
橢圓曲線密碼學
Neal Koblitz和Victor Miller分別提出橢圓曲線密碼學(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ECC),首次將橢圓曲線用於密碼學,建立公開金鑰加密的演算法。相較於RSA演算法,採用ECC好處在於可用較短的金鑰,達到相同的安全強度。

》1990年
David Chaum基於先前理論打造出不可追蹤的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就是後來的eCash,不過eCash並非去中心化系統。
Leslie Lamport提出具高容錯的一致性演算法Paxos。

》1991年
使用時間戳確保數位文件安全
Stuart Haber與W. Scott Stornetta提出用時間戳確保數位文件安全的協議,此概念之後被比特幣區塊鏈系統所採用。

》1992年
Scott Vanstone等人提出橢圓曲線數位簽章演算法(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ECDSA)

》1997年
Adam Back發明Hashcash技術
Adam Back發明Hashcash(雜湊現金),為一種工作量證明演算法(Proof of Work,POW),此演算法仰賴成本函數的不可逆特性,達到容易被驗證,但很難被破解的特性, 最早被應用於阻擋垃圾郵件。Hashcash之後成為比特幣區塊鏈所採用的關鍵技術之一。
Adam Back於2002年正式發表Hashcash論文。

》1998年
Wei Dai發表匿名的分散式電子現金系統B-money
Wei Dai發表匿名的分散式電子現金系統B-money,引入工作量證明機制,強調點對點交易和不可竄改特性。不過在B-money中,並未採用Adam Back提出的Hashcash演算法。Wei Dai的許多設計之後被比特幣區塊鏈所採用。
Nick Szabo發表Bit Gold
Nick Szabo發表去中心化的數位貨幣系統Bit Gold,參與者可貢獻運算能力來解出加密謎題。

》2005年
可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RPOW)
Hal Finney提出可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Reusable Proofs of Work,RPOW),結合B-money與Adam Back提出的Hashcash演算法來創造密碼學貨幣。

》2008年
比特幣
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發表一篇關於比特幣的論文,描述一個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能在不具信任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套去中心化的電子交易體系。

Blockchain 1.0:加密貨幣
數位貨幣與支付系統去中心化

》約2012年之後

Blockchain 2.0:智慧資產、智慧契約
市場去中心化,可作貨幣以外的數位資產轉移,如股票、債券。如Colored Coin便是基於比特幣區塊鏈的開源協議,可在比特幣在區塊鏈上發行多項資產

》約2014年之後

Blockchain 2.5:金融領域應用、資料層
強調代幣(貨幣橋)應用、分散式帳本、資料層區塊鏈,及結合人工智慧等金融應用

Blockchain 3.0:更複雜的智慧契約
更複雜的智慧合約,將區塊鏈用於政府、醫療、科學、文化與藝術等領域

------------------------------

區段鏈(英語:blockchain 或 block chain)是一種分散式資料庫,起源自比特幣。區段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資料塊,每一個資料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資訊,用於驗證其資訊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段。該概念在中本聰的白皮書[1]中提出,中本聰創造第一個區段,即「創世區段」。
區段鏈在網路上是公開的,可以在每一個離線比特幣錢包資料中查詢。比特幣錢包的功能依賴於與區段鏈的確認,一次有效檢驗稱為一次確認。通常一次交易要獲得數個確認才能進行。輕量級比特幣錢包使用線上確認,即不會下載區段鏈資料到裝置儲存中。
比特幣的眾多競爭幣也使用同樣的設計,只是在工作量證明上和演算法上略有不同。如,採用權益證明和SCrypt演算法等等。

--------------------------------------------

----------------------------------

苑守慈專欄》高齡化社會 發展大健康區塊鏈 填補全民健保缺口

 
高齡社會 大健康區塊鏈填補全民健保缺口
面對高齡化社會,發展大健康區塊鏈,有助於填補全民健保缺口。台灣在大健康區塊鏈的多元應用上是否能有更多元且驚艷的想像與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示意圖/達志影像 shutterstock)

2018年臺灣將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14.6%),2025年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佔20%)。全球老年人口於2050年亦將達到全球人口的22%。「成功的在地老化」是指人們居家與在社區老化的過程中,身體、心理與社交人際關係的健康及幸福感的發展與建立。各種相關服務提供者期望設計出高影響對策與適當的介入機制,以增進銀髮族於在地老化過程中的健康及幸福感;並以人為設計核心,跨領域整合,發揮綜效,建立銀髮族實現個人幸福感與人生價值的大健康生態系統。

高齡化社會
政府雖建立了全民健康保險的制度,但對於面對邁入高齡社會的臺灣,需要有更多非政府的創新應用系統來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鄭任南攝)

相關產業服務提供者含括醫療衛生、生技與營養保健、健康照護、大數據與穿戴式裝置、金融、保險、房地產、旅遊、飯店與休閒業等。但區塊鏈技術如何應用於大健康產業的系統設計中,以及其發展趨勢為何?

目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與愛沙尼亞等國政府或民間機構已著手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投資。全球被關注的相關新創公司有Gem、Guardtime、Brontech、MedRec、Blockchain Health 、HealthCombix、PointNurse等也有相關的應用研發。本文將針對區塊鏈如何應用於成功在地老化的大健康產業作為產業應用篇的序曲,未來專欄將陸續分享區塊鏈應用於不同產業的設計概念與發展趨勢。

筆者先前專欄已概述區塊鏈對於創新經濟多元產業的影響、區塊鏈智慧資產的發展趨勢、區塊鏈智慧合約對於價值互聯網的實踐、區塊鏈為基礎的數字身份、區塊鏈共識管理等。因此對於區塊鏈能將互聯網引領至更高層次的價值互聯網境界、各種形式有價值的智慧資產(如數字資產、其他有形或無形的有價值資產)透過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來決定資產的所有權、而資產所有權的管理藉由嵌入資產中的區塊鏈智慧合約的演算法來自動執行等概念與基本運作,讀者應已具備基本的認識。

目前全球記錄健康相關資訊的技術投資非常多,但對於如何整合管理不同醫療機構零散的健康紀錄此最棘手的問題,卻仍未找到完善的解決方案。如解決系統缺乏相互操作性、確保健康紀錄的正確、完整與隱私性等(圖1示意圖)。

根據HealthCare IT News報導,美國因電子健康紀錄間缺乏系統相互操作性而導致的可預防醫療錯誤費用,竟僅次於心臟病與癌症等美國主要死亡原因所需的醫療費用。這些錯誤醫療費用超過1兆美元,且每年約有40萬人因此死亡

圖1:不同醫療體系的零散健康紀錄示意圖(Source: FundRx.com)
圖1:不同醫療體系的零散健康紀錄示意圖(Source: FundRx.com)

而區塊鏈可以協助建立以人為本的通用電子健康紀錄(universal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universal EHR),或將它稱為健康區塊鏈(health blockchain),它可以確保個人的身份受到保護,不會違反隱私安全,也可以聚合多個健康紀錄資訊來源的技術骨幹。例如,健康區塊鏈可以用來處理並建立屬於個人來自不同醫療機構醫療數據的完整歷史索引,包括來源不同的正式醫療紀錄、移動應用程序與穿戴裝置回傳的可驗證與安全信任的健康數據等智慧資產(如圖2之示意圖)。

圖2:區塊鏈確保健康紀錄的正確與完整性(Source: Linn & Koo, 2016)
圖2:區塊鏈確保健康紀錄的正確與完整性(Source: Linn & Koo, 2016)

經過個人同意分享的醫療數據也可被存儲在稱為數據湖(data lake)的數據存儲庫中。數據湖上的醫療數據將可成為多種健康、遺傳、預防醫學等研究分析的寶貴工具(如圖3之示意圖)。

圖3:以人為本的通用電子健康紀錄(Source: Linn & Koo, 2016)
圖3:以人為本的通用電子健康紀錄(Source: Linn & Koo, 2016)

此外,健康區塊鏈上收集的數據,可依據個人的獨特條件與狀態提供個人化的建議與回饋。如圖4示意圖,個人與醫療保健提供者間的智慧合約可用於確保個人遵守個人化建議的治療方案,並根據個人的真實行為數據(如穿戴裝置記錄個人運動數據的智慧資產)來回饋績效鼓勵(如healthcoin智慧資產),以實現個人醫療保健目標。

換言之,健康區塊鏈自主式地透過智慧合約自我調節與執行記錄於區塊鏈的上述各種有價值智慧資產所有權的轉移,形成一個去中心化與被信任且安全的健康價值互聯網生態系統,即為一個通過智慧合約的規則與計算來運行的分散式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此類健康區塊鏈應用系統的設計概念是目前健康產業的新創發展趨勢。

圖4:區塊鏈與個人健康的智慧合約範例(Source: Adams, 2016)
圖4:區塊鏈與個人健康的智慧合約範例(Source: Adams, 2016)

然而,成功的在地老化所期望建立銀髮族個人幸福感及人生價值實現,且能發揮綜效與跨領域整合的大健康生態系統,其所會遇到的棘手問題絕不亞於醫療機構間零散的健康紀錄。但是,區塊鏈具有解決系統相互操作性、確保個人紀錄的正確與完整和隱私性的特質,卻同樣適用於大健康生態系統的設計。

如以銀髮族個人需求為基礎的價值設計、適當的個人化增進幸福感與實現人生價值的介入機制設計、多元智慧資產的定義識別與創造、多元分散式自治組織DAO的利害關係人定義識別與創造、利用區塊鏈智慧合約來連結多元利害關係人合約參與方來實現介入機制所牽動的智慧資產監測與所有權流動移轉的價值互聯網目標等。

換言之,這些工作未來可佈署於所謂的大健康區塊鏈上,不同成功的在地老化DAO利害關係人的合約參與方,結合來自不同的相關產業(如醫療衛生、生技與營養保健、健康照護、大數據與穿戴式裝置、金融、保險、房地產、旅遊、飯店與休閒產業等),我們可以有著無限大健康區塊鏈應用系統的設計與想像。銀髮族得以在家裡、在社區、在汽車上等任何地點,以及在工作、在社交等任何活動中,甚至在虛擬環境中都能享有隨手可得的幸福與關懷,同時延長其健康餘命以持續其人生價值的實現。

因應全球銀髮大健康產業的創新發展趨勢,區塊鏈技術所提供強大的數據整合能力,對於大健康區塊鏈應用系統的設計與發展給了很好的基礎架構支持。愛沙尼亞與Guardtime公司相互合作,將其國家一百多萬醫療健康紀錄整併於區塊鏈上。Gem公司與 Philips公司合作,於區塊鏈上發展企業醫療應用。Blockchain Health Co. 使用區塊鏈技術在醫學研究與個人間建立直接的聯繫。

美國政府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近期也舉辦了一項關於醫療保健與相關研究上區塊鏈所扮演的新興戰略角色的全國競賽。前述作為顯示,全球對於大健康區塊鏈應用系統設計與發展的關注與重視。

政府雖建立了全民健康保險的制度,但對於面對邁入高齡社會的臺灣,需要有更多非政府的創新應用系統來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區塊鏈提供中小企業一個翻身打仗並以輕資產方式(light asset)尋求解決方案的機會。台灣在大健康區塊鏈的多元應用上是否能有更多元且驚艷的想像與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本文作者為政大公企中心主任苑守慈教授)

(中時電子報)

苑守慈專欄》高齡化社會 發展大健康區塊鏈 填補全民健保缺口 - 中時電子報 - https://goo.gl/O2QgNE

------------------------------

---------------------------------

一文看懂可能顛覆金融業的比特幣區塊鏈技術
 2015年11月16日21:31:51
 46
 37052

自2008年比特幣被一名不明身份而自稱為“中本聰”的加密愛好者創建以來,比特幣在全球擁有成千上萬的擁躉,特別是很多IT技術人員和金融從業人員。他們認為金融將進入加密貨幣時代,比特幣技術將徹底顛覆金融市場。


區塊鍊是比特幣的核心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存儲、信息高度透明、不易篡改等特點。據“中本聰”2008年發表的論文,區塊鏈“完全是P2P的新電子現金系統,不涉及被信任的第三方”。為了實現“中本聰”這樣去中央化的系統的夢想,比特幣必須避免任何對第三方的依賴,如傳統支付系統背後的銀行。

比特幣1

區塊鏈如何運作

本質上說,區塊鍊是一個非集中的、分散式的電子分類賬,追踪記錄誰擁有多少比特幣,由世界各地所有的比特幣用戶共同維護。

區塊鍊是一群分散的客戶端節點,而這些節點通過解決一個計算難題,來獲得記賬的權利;任何區塊鍊網絡上的節點,都可以觀察到整個總賬;區塊鏈數據由每個節點共同維護,每個參與維護節點都能複制獲得一份完整數據庫的拷貝。

參與處理區塊的客戶端可賺取一定量新增發的比特幣,以及用戶支付的用於加速交易處理的交易手續費。但為了得到新產生的比特幣,參與處理區塊的用戶端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計算力。這一過程被稱為“挖礦”。

據比特幣網站,任何人均可以在專門的硬件上運行軟件而成為比特幣“礦工”,他們在世界各國進行操作,沒有人可以對網絡具有控制權。

匯豐銀行分析師Anton Tonev和Davy Jose表示,區塊鏈提供了一個局部的、迄今為止最優的解決方案:如何在分散的系統中驗證信任。這就意味著,區塊鏈本質上解決了傳統依賴於第三方的問題,因為這個協議不止滿足了中心化機構追踪交易的需求,還使得陌生人之間產生信任。區塊鏈的技術和安全的過程使得陌生人之間在沒有被信任的第三方時產生信任。

區塊鍊或將成為最終的“直升機撒錢”

金融危機消退後,各國央行開始退出“非常規政策”,包括負利率、量化寬鬆等。匯豐固定收益研究部全球主管Steve Major指出,當有新的危機出現時,所有的選項都將被考慮。其中一個可能的選項就是“直升機撒錢”,也就是說,央行購買新發行的政府債券,政府開支得以大幅提高。

Steve Major表示,區塊鍊是“直升機撒錢”的理想工具。

我們相信,區塊鏈可被認為是一種超級直升機撒錢的方式,因為它解決了信任的問題,它可能會成為最終的“非常規政策”。

下圖解釋了區塊鏈貨幣的流動過程:

比特幣2

華爾街見聞曾報導,華爾街的金融公司正在投資區塊鏈,搶灘佈局。Visa、納斯達克、花旗風投投資了一家舊金山區塊鏈初創公司Chain,涉及融資金額達到3000萬美元。Nasdaq OMX Group Inc正在測試區塊鏈技術。該技術有機會顛覆傳統的金融交易方式變為比特幣類似的交易方式。

--------------------------------------

 


財金公司力推公益捐款區塊鏈
By 朱漢崙,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0日, 2017
公益捐款應用架構
財金公司積極推動「公益區塊鏈」,月底即將有新進度,已確定會完成「概念性驗證(POC)雛型系統」,並將和聯合勸募基金會合作先發試驗,確認該區塊鏈系統的運行能否達到原先設定的目標,先發試驗成功後就能上路,讓有意願使用區塊鏈的慈善機構或是管理善款的銀行都一併適用。
財金公司在9個月前,號召逾30家國銀共組區塊鏈平台,並且分別成立個人金融與企業金融2個區塊鏈小組討論哪些業務項目可被優先選擇試作區塊鏈,最後決定消金、企金的區塊鏈,分別先從公益捐款和企業資金調撥開始
其中,公益捐款的區塊鏈,因為和慈善機構的捐款相關,最受矚目。以往公益捐款諸如捐款流程不透明、以致於該機構究竟收到多少捐款,或是中間有否人謀不臧的爭議,時有所聞
對此,財金公司高層表示,公益捐款在運用區塊鏈技術之後,每一筆捐款紀錄都可被追蹤,而且由於捐款紀錄會分散在不同的節點保存,亦即所謂的「分散式帳本」概念,因此,不會被竄改。
在公益捐款區塊鏈平台成立之後,會加入這個平台的成員,將包括慈善機構、代管善款的銀行、連主管機關基於查詢的需要,都會加入。屆時包括民眾的捐款紀錄、慈善機構撥付捐款、以及主管機關的查詢,都會在區塊鏈平台上留下紀錄。
財金高層舉例說明,例如一家慈善機構進行一個專案募款,該專案預計收到1,000萬元的捐款,運用區塊鏈後,可以即時知道還差多少就達目標,例如,收到800萬元,還剩下200萬元額度,該機構也能馬上掌握,不會有「溢收」的狀況,另外對捐款的對象,也會運用區塊鏈技術追蹤撥款紀錄,絕不會有流向不明的問題
銀行業者指出,對內政部、金管會、財政部這些主管機關而言,公益捐款區塊鏈的運用,可讓主管機關對捐款人與慈善機構間的往來一目瞭然,此時主管機關可強化對反洗錢、逃稅等控管。
銀行業者指出,其實大陸阿里巴巴亦已開始運用區塊鏈的紀錄在捐款方面;區塊鏈在公益捐款運用的好處,即使捐款金額很小,也會清楚被記載,不致發生很多小金額捐款,數字不明的問題。

direct (11).jpg


 

區塊鏈聯盟版塊移動 台灣機會來了
By 陳碧芬,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0日, 2017
全球區塊鏈生態系正在形成,以太坊聯盟(EEA)在公開平台上逐步建構私有鏈,並向全球技術好手招兵買馬,程式開發技術冠蓋全球的台灣也藉此獲得參與世界大賽的珍貴入門票,如FinTech新創公司AMIS加入摩根大通Quorum平台。
台灣網路認證公司策略長杜宏毅指出,區塊鏈技術能大量運用在物聯網(IoT),包括資料可「類即時」同步更新,可進行交易的「身分辨識」,記錄的資料「無法被變造」等,由於金融應用服務需求最為龐大,使得區塊鏈演化到能作實名制、許可制等,公用鏈和私有鏈相互串接形成區塊鏈生態系
以太坊創辦人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倡議的區塊鏈聯盟,是具備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可提供多中心化的虛擬機器來支持金融與非金融領域的應用,微軟提供以太坊區塊鏈服務EBaaS(Ethereum Blockchain as a Service),國內的富邦、台新、台灣金融科技公司和AMIS帳聯網公司都是成員,並和摩根大通(J.P.Morgan)自建的「Quorum」金融區塊鏈平台,有公共協議基礎架構的合作機會。
摩根大通Quorum金融區塊鏈平台,現階段正在尋求靈活搭配不同應用場景的實務需求。AMIS帳聯網公司的創業技術是以太坊技術之共識演算法,最新研發的伊斯坦堡拜占庭容錯演算法應用,近日就優先應用於Quorum平台上,準備進一步開拓各種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可能性。
AMIS的早期投資人源鉑資本執行長胡一天表示,國際大型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新創事業策略協作與共創的新模式,樹立了全球區塊鏈創新的標竿,更為台灣重拾攜手國際重量級企業的難得機會。
政治大學區塊鏈實驗室教授陳恭說,包括新加坡海關、日本證交集團、韓國央行等國際關鍵機構,投入開發區塊鏈運用絕對是「玩真的」,依照EEA、R3 CEV聯盟等的商業開發速度,不用5年的時間,全球金融系統將是一番全新的場景


 從醫院到養豬場,你不知道的人都在玩區塊鏈|產業|金融|2017-07-26|即時|天下雜誌 - https://goo.gl/qjz1To

從醫院到養豬場,你不知道的人都在玩區塊鏈|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位在吳興街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即使是平日,院內的病患、家屬人滿為患。61歲的院長陳瑞杰,專長是腸胃肝膽外科和外傷外科。但他最近會撥空坐在電腦前研究區塊鏈,並和新創公司DTCO開會,研究如何在40年的老醫院導入區塊鏈。(延伸閱讀:什麼是區塊鏈?為什麼微軟和各國政府都在研究它?)
16年前在林口長庚醫院,陳瑞杰負責管理開刀房。他印象特別深刻,早上8點第一刀就有80床,一共三百多名醫護人員,中午訂便單,居然是透過玻璃帷幕比手勢。
這件小事凸顯醫院資訊化程度不足,陳瑞杰當下決定進修資訊工程,自許成為醫生和資訊部門的橋梁。
拿著手術刀的資工院長並不常見,讓北醫提早佈局區塊鏈
北醫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讓40年老醫院提早佈局區塊鏈技術。(邱劍英攝)
陳瑞杰解釋,他為什麼要做區塊鏈,因為「一個人的健康,基因決定三成,醫療體系決定一成,剩下的六成取決於環境、個人習慣等。但除了醫院病歷外,個人的健康紀錄都沒好好記載、串接。」
他認為,未來醫療走向去中心化,要推分級醫療,一定要把病人在院外的資料串起來,所以區塊鏈分散式架構,病患的醫療紀錄可在不同節點上傳、卻能同步更新的技術優勢。
醫院:即時監控600張病床,降低醫療糾紛
過去一年,DTCO執行長李亞鑫的足跡遍及全台大小醫院,陳瑞杰讓他印象最深刻。「其他醫院會問,是不是有其他醫院在做了?但(北醫)院長對新科技不會抗拒,」李亞鑫形容。
另一家對區塊鏈感興趣的醫院是輔大。幕後推手是投資銀行出身,踏入物聯網領域的吳昉冀,成立的智慧醫療新創公司美爾敦。
美爾敦原本的業務,是整合呼叫、話務和病患體徵資訊登錄的護理呼叫系統。大約兩年前,吳昉冀赴美參展,一家美國連鎖醫院資訊長向他詢問,如何防範患者資料被駭或被偽造。這才讓吳昉冀聯想到以區塊鏈為解方
吳昉冀延攬交大畢業的密碼學博士,投入區塊鏈平台建置。輔大聯合診所興建中的新大樓,年底前會導入美爾敦的軟硬體系統。
「未來全院23個護理站,就是區塊鏈上的各節點,會同步且依時序紀錄600床病患的醫療行為,」吳昉冀口氣中帶著興奮。他認為,用區塊鏈的好處是可降低醫療糾紛。
吳昉冀舉例,以前病人常抱怨按床頭呼叫器多次,沒人理睬,未來透過區塊鏈上的紀錄,可查證是病患說謊還是醫護怠職
養豬場:確保食安,生產紀錄不能竄改
鏡頭轉到雲林縣大埤鄉的豐田工業區。有30年歷史的祥圃實業,從動物營養劑貿易起家,如今事業版圖垂直整合,不只有養豬場還有肉品分切廠。營運長吳季衡,弟弟是全球知名的服裝設計師吳季剛。
頂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雙學位的名校學歷光環,吳季衡接下家族事業,對經營食品業很有想法。「全球食品業的趨勢是,愈吃愈透明,」吳季衡態度認真。
去年底,他成立專案小組,專責豬肉生產的全程溯源,從豬飼料來源、豬隻養殖、屠宰到分切,統一資料規格,放上區塊鏈。
吳季衡說,一旦紀錄上鏈,就不能竄改,生產履歷更公開透明,代表祥圃堅持食安的決心。
為什麼養豬場老闆,會研究起區塊鏈?
原來是去年底,吳季衡結識電商平台奧丁丁的創辦人王俊凱,兩人都有幼子,為人父母,深感食安的重要性。王俊凱也是區塊鏈新創公司AMIS帳聯網的投資人,因此結合技術、平台、供應商的三方力量,推出區塊鏈食品溯源系統OwlChain。
會計師事務所:自養「礦工」,推客戶做應用
區塊鏈的商機,也讓會計師事務所,破例自組技術團隊。
「以前我們只是幫企業想策略,但最後一哩路,沒牽著客戶走,很容易失敗,」KPMG執行副總經理李育英解釋。
現在她帶領全集團最年輕的區塊鏈實驗室,最年輕的成員是23歲的鮑聖文。鮑聖文從國中起當一名「礦工」,靠解決複雜的數學算式賺取比特幣。他也參加虛擬社群以色龍,和荷蘭、英國的開發者交流。
KPMG執行副總經理李育英(前排右一)爭取集團資源,成立最年輕的區塊鏈團隊,戴帽者為團隊最年輕的成員鮑聖文。(劉國泰攝)
一年前,鮑聖文仍是顛覆論的信徒,他認為比特幣底層的技術區塊鏈,是要「打爆」銀行這類中間人。如今,他發現事情跟他想的不一樣。
「技術背景的人來到這裡,才發現一個新技術要搬到產業,要考慮很多東西,」李育英說。例如,區塊鏈可能和客戶的核心系統扞格。
保險業:班機延誤,自動理賠保戶
國泰產險、兆豐產險首推把旅遊不便險放上區塊鏈,靈魂人物就是李育英。
以後保戶如果遇到班機延誤,不必再向航空公司申請單據,聯絡業務員尋求理賠。因為區塊鏈會自動偵測班機起飛時間,如果符合保單理賠條件,就會通知產險公司的理賠系統,直接把理賠金匯進保戶的銀行帳戶。
這也是國內金融業首宗區塊鏈的商業應用。
李育英認為,區塊鏈在公部門、電子科技業應該也有很大市場。「科技業常有共同研發,但當同仁離職,兩家公司就會打智慧財產權官司。以前舉證都要翻出一大堆紙本,如果能放上區塊鏈,誰在什麼時間、貢獻多少心力,就一目瞭然,」李育英解釋。
根據KPMG最新全台CEO調查,未來一年,近八成企業老闆願意砸錢開發區塊鏈。區塊鏈和數據資料分析、認知科技、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並列CEO四大投資科技。(延伸閱讀:出井伸之:AI、區塊鏈,是下一次撞地球的彗星)
英國Everledger:從生產到交易,追蹤全球每一顆鑽石
有趣的是,在國外,區塊鏈原先被金融業寄予厚望,但這一波公布的商業運用,卻都不是金融業者。全球在集體鑽研之後,也對於區塊鏈的可能性,有比較務實的看法。
原先的技術專家標榜區塊鏈:快速、去中心、可追蹤、不可竄改。但各界愈來愈有共識,在交易頻繁的高頻市場,區塊鏈仍有擴容性的問題,速度、成本都不比現有機制好。
區塊鏈目前最被看重的是可溯源的特質。以英國鑽石溯源平台Everledger為例,它先把鑽石所有權由紙本改為電子登錄,並找全球大型鑽石認證商合作,把每一顆鑽石從生產、交易、物流等資訊放上區塊鏈。
當非法交易或可疑詐保發生,從警方、銷售商到保險公司都能追蹤流向。類似的所有權證明應用,還包括食品履歷、學歷證明、智財權
富士康:釐清供應鏈,追溯每一筆交易
貿易融資或供應鏈融資,是另一個較具潛力的應用。
富士康子公司富金通今年推出Chained Finance平台,起因是富士康供應廠商太多,一旦不是直接和富士康往來的供應商,第三層或第四層的供應商和富士康的採購關係變得很難驗證,讓供應鏈融資斷鏈。現在透過區塊鏈,可追溯每一筆交易,擴大融資範疇
不論是哪一種應用,下一步的挑戰就是「規模」。一旦涉及大規模應用,就需要政府的加入。
政府帶頭,讓民間有信心
李育英認為,官方帶頭,讓民間相信區塊鏈具有力量,是重要的第一步。台灣網路認證公司策略長杜宏毅也認同,政府作莊,好處是省下各自摸索的時間和資源
財金資訊公司本來被寄予厚望。總經理林國良受訪時直言,央行希望財金資訊出面,拉進比較小的銀行,像農漁會、信用合作社,也能追上世界潮流。
但半年過去,財金資訊主導的區塊鏈試辦計劃還沒公布實驗結果,卻先引發業者指控財金資訊公司要把電子函證放上區塊鏈,是剽竊民間業者創意。
官方單位從中央銀行、台灣票據交換所、櫃買中心、證交所都投入人力研究區塊鏈,可惜的是,都沒有和區塊鏈新創圈協同合作
「全世界的監管者都在學習,台灣沒有特別慢。但台灣監理文化偏重家父長式,以維護金融穩定為主,或許對新創來說,感覺溝通不足,」政大法學院助理教授臧正運觀察。
借鏡澳洲:政府戰略發展區塊鏈
臧正運甫從澳洲辭任研究員工作,他建議可參考澳洲做法。
澳洲政府把區塊鏈當作戰略發展項目,由澳洲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發布區塊鏈監理框架,等於主管機關告訴業者,你可以去做,但你知道我在意什麼;業者也清楚自己要努力符合的風險管理標準。「這就是一個溝通的過程,」臧正運說。
事實上,公部門更可透過採用區塊鏈,獲得實益。
《經濟學人》報導,愛沙尼亞、瑞典、杜拜政府,都嘗試把區塊鏈移植到土地所有權登記、身分認證、健保資料庫等
2017年,區塊鏈的應用真正落地,但挑戰才剛開始。(責任編輯:洪家寧)


左右區塊鏈…不在科技而是人性
By 聯合財經網, money.udn.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11日, 2017
A- A+
2017-09-11 02:18 國票金控 丁予嘉
區塊鏈(block chain)可能正是古典經濟學家夢寐以求的情境:類似一個沒有政府干預、競爭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且運作基礎與權威根本無關,而是來自於全球自願參與者彼此聯繫、共同維護一份帳本(ledger)的機制設計,且由於系統中的帳本紀錄了所有交易紀錄,透過世界各地的參與者建立起節點(node),進而在伺服器內安裝節點軟體和帳本進行分散式(Distributed)管理,如此,資料即無法被竄改,對參與者而言,等同於安全性極高的信賴基礎,多數人應相信這比舊機制高明多了。
讓參與者大喜的背後,還是區塊鏈技術帶來了網際網路中不被大型企業或政府等中介者瓜分、且可被均等共享的經濟價值,加上區塊鏈運作成本低廉、效率更好,明明白白是個普惠(inclusion)金融,平心而論還比Uber、Airbnb、共享單車等更適合做為共享經濟的表率。
然而,就如歷史上的偉大發明一般,創新必然與舊秩序衝撞,最令舊秩序擔心的即是區塊鏈中「去中心化」的核心思維,其目標多為當前的既得利益者,當中又以居於網路世界霸主地位的企業最醒目,區塊鏈平台「以太坊(Ethereum) 」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曾表示,包括Apple、Facebook或Google之類的公司之所以在區塊鏈浪潮中選擇靜默,或許正是因為新技術有損他們取自於傳統封閉技術的好處,遑論這些科技公司擅長將資料轉化成私有財且發揮乘數功用,從而築起更高的進入門檻,讓科技新貴到老了只會更貴,而得其門者始終「寡矣」。
此外,一向用看得見的手來支配秩序的政府,亦是區塊鏈機制中非必然存在的角色,這對向來握有建設、監控網路交易大權的執政當局,對區塊鏈擴散的趨勢緊繃神經,部分執法者還以虛擬貨幣易滋生犯罪為由而打壓,另一部分視科技為友善的政府官員則小心翼翼地學著嘗試,俄羅斯政府的現況即為一例,一方面向金融科技招手,攜手和以太坊開發區塊鏈在公部門運用的可行性,另方面成立俄羅斯區塊鏈和數位加密貨幣協會,至於總統普丁已在今年6月與年僅22歲的俄籍以太坊創始人Buterin碰面,據稱該次會面屬「最高級別」,不過是拉攏還是威脅就不得而知了。
今日區塊鏈還面臨很多技術上的障礙,但我以為真正左右區塊鏈發展的關鍵還是取決於人類是否具備科技果實必須共享的信念,特別是其內涵的均等訴求帶來了利益衝突與副作用,恐怕還是會被放大檢視,如同最近瘋狂的比特幣走勢一般,若舊秩序的擁護者將之與實體經濟事實經驗相提並論,則一場腥風血雨似乎避免不了,然若越是風雨越生信心,既得利益者可能得更加小心了。(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