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陷落危機:買不起房、平民美食也漲到吃不起?
中產階級陷落危機:買不起房、平民美食也漲到吃不起? | 遠見雜誌 https://bit.ly/4esz2du
2024-11-09
中產階級陷落危機:買不起房、平民美食也漲到吃不起? | 遠見雜誌 https://bit.ly/4esz2du
中產階級為何難致富?專家:欠缺這三個金融素養
今年4月底,主計總處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五等分位的家庭財富差距倍數自30年前的16.8倍擴大至2021年66.9倍。台灣約七成家庭財富未達平均數水準,凸顯中產階級面臨陷落危機。
全球化快速發展,各國經濟資源自由流動之下,造就「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社會現象。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2006年出版《M型社會》一書,引起廣泛討論。如今來到2024年,在資本主義的推波助瀾下,就連中產階級也在通膨、房價等生活成本逐步墊高的環境下,生活越來越艱困。
月光族窮到只剩房!低物欲低消費不婚不生
今年34歲的黃先生表示,步入30而立之年,儘管月薪不多,還是咬牙在郊區買房,上班通勤超過一小時,先是賠上休閒娛樂時光,緊接而來的是沉重的房貸壓力。
黃先生感慨地說,雖然現在有車有房,成為「有產階級」,但說穿了就是「月光族」,吃喝玩樂都得錙銖必較;以前最愛看的電影、上網咖、採購服飾只能放棄。
黃先生坦言經濟壓力沉重,要負擔自己的生活已經很努力。儘管到了適婚年齡,但也越發體認到,自己距離生兒育女其實還很遠。
攤開主計總處統計數據,自2022年起,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經連續三年高於2%的通膨警戒線。細看物價品項,便會發現雖然整體平均值超過2%,但這波物價上漲期間,外食費年增率一度破4%。按購買頻率區分,每月至少購買一次者漲幅更衝破5.5%,都讓老百姓深刻感受通膨帶來的壓力。
近期物價上漲期間,外食費年增率一度破4%。僅為情境示意,賴永祥攝
近期物價上漲期間,外食費年增率一度破4%。僅為情境示意,賴永祥攝
通膨壓力無處不在,庶民美食漲到吃不起?
萬物皆漲的時代,就連平民小吃價格也越來越不親民。今年7月,知名鍋貼水餃品牌「八方雲集」再次宣布漲價,水餃、鍋貼每顆調漲0.4元至0.5元,平均調幅6%至7%,招牌鍋貼與水餃由6.5元調漲為7元。這也是八方雲集自2021年底以來第三度調漲。中產階級陷落危機:買不起房、平民美食也漲到吃不起? | 遠見雜誌 https://bit.ly/4esz2du


香港的貧富差距5年內翻了一倍多
香港750萬的人口中,超過139萬人生活在貧困中,其中58萬為老年人。
香港貧困長者人數激增香港的貧富差距5年內翻了一倍多– DW – 2024年10月6日 https://bit.ly/3ZUa7vL
香港貧困長者人數激增圖片來源: Anagha Nair/DW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樂施會週三(10月2日)發布的報告,香港最富有家庭的收入如今是最貧困家庭的80倍。這一數字在5年內翻了一倍以上。
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經常登上世界最昂貴城市的榜首,多年來,財富分配不平等問題一直未能控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地提出共同富裕的口號,他也要求香港解決好民生問題,促進社會經濟的流動,對此,香港政府承諾將進行"有針對性的扶貧"。
不過,樂施會香港分會週三的報告指出,疫情後貧困老人的數量持續上升,貧富差距也在擴大。
今年第一季度,最貧窮的10%家庭每月收入僅1,600港元,而最富有的10%家庭的收入是其81.9倍。作為比較,2019年時兩者之間的貧富差距是34.3倍。
數據也顯示,在這座擁有750萬人口的城市中,超過139萬人生活在貧困中,其中58萬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比疫情前上升近43%。
樂施會港澳台計畫總監黃碩紅對香港0一表示,相關的老年貧困者多沒有工作收入,而強積金在2000年才開始,他們退休前積累的強積金不很多,加上沒有很多積蓄,部分人沒有子女,所以他們的生活普遍很困難。
樂施會認為,老年人貧困化現像正在迅速惡化,"不論香港的貧困人口,還是貧困率都在上升。我們認為這應該為社會敲響警鐘。"
香港的貧富差距5年內翻了一倍多– DW – 2024年10月6日 https://bit.ly/3ZUa7vL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fD13m9ZxFqycqLjk/?mibextid=xfxF2i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誰是全台最富有? 新竹新生兒、房價不斷攀升成天龍國2.0
謝宜倫 鍾德榮
2024年5月1日 週三 下午10:56
誰是全台最富有? 新竹新生兒、房價不斷攀升成天龍國2.0 https://bit.ly/4a9QYaB
TVBS記者謝宜倫:「每年一到綜合所得稅報稅的期間,大家都在問到底是台北還是新竹,可以拿下天龍國的稱號?其實近幾年都是新竹來拿下,而且2023年新竹的關新里,更是平均綜合所得來到了374.7萬元,成為全台最富有的地方。」
新竹科技園區的發展,吸引科技新貴在這裡定居,近幾年AI的興起,帶動整個區域快速成長。
連續四年拿下第一名的新竹市關新里,緊接在後的是士林區永福里,新竹縣中興里。前三名幾乎沒有變化,不過前十名越來越多都是由新竹人霸占排行,台南善化也曾擠進前10名,南科確實帶來不少投資量,移居善化逐漸人口增加。
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新竹44%的人,從事的是所謂的資訊科技業,那這個族群的人,他們的薪資中位數更是來到了128.9萬,等於說是拉高了整體新竹市的平均收入,台北市他們的收入,總收入雖然是低於薪資的平均,是低於新竹市的。但是如果以總體的所得收入來看的話,台北市民平均年收入是175萬,還是略高於新竹市的172萬,那主要是因為其實除了薪水的收入之外,可能台北市民會有其他,比如說像是房租、或是股票投資等等的其他的進項。」
如果再看所得組成,會發現新竹人,都是以工作技術「專業」所帶來的薪資為主,比例上佔了76%,而台北人則是佔61%,他們其餘的收入來源,有部分的民眾把錢投入股市,從中獲利。雖然從數據來看是如此,只是在台北的一般上班族,真的是這樣嗎?
上班族何先生:「因為畢竟第一個我們是上班族,所以一開始其實有想說,要投資房地產這個部分,但因為實際上實際的收入不允許,所以先從股票這個地方來進行,因為剛好碰到ETF的關係,尤其是去年台股ETF大爆發那時候有進場,然後最近就採取了第三種不同的投資策略,就是採用不定期不定額的方式來進行。」
股市分析師紀緯明:「新竹的人口他們的結構上年齡也比較輕一點,就是比較年輕,所以相對的他們能夠接受的波動度會更大,因此在個股的選擇上面的話,電子股就是比較活潑,所以我們也有觀察到,確實我們自己服務上的客戶,新北跟台北會比較傾向與配置,在波動沒那麼大的股票上,而新竹的這些科技新貴,他們就比較願意去承擔風險,來換取更高的報酬。」
手頭上有點錢,能從薪資以外,多一些被動收入,成為近幾年上班族都嚮往的趨勢。
根據數據統計,又以雙北台中台南新竹以及基隆,把資金往股市投入的佔比,確實較為多數。不過會新竹人,所得依舊以薪資是佔大部分,還有一個因素是房價。
過去台北房子的交易總價中位數,2019年就已經來到2525萬,要不吃不喝16年,才有可能買的起,所以相對在新竹當時750萬就有,可以下手掌握的不動產,就可能較多,如果在早些時期,竹科還沒有那麼蓬勃發展時,房價就相對更低。但現在漲幅驚人。
房產專家徐佳馨:「相較於其他的投資標的而言,因為不動產的價格在那個時間點上面,是相對比較便宜的,所以他們在購置的意願上面會比較高,可是因為這幾年下來就是新竹的方向不斷往上走,所以就可以觀察到,他們從最早期的可能從新竹市竹北,那到現在大家已經外擴到,比如說像是寶山。」
要投資當然就是要放在比較可以掌握的地方,而房價最近明顯往上爬,還有新竹縣市的幼年人口比例,在少子化的趨勢下,為最高的地方,對於購屋的需求年年增加,從各種數據來看,新竹儼然已經成為天龍國2.0。
誰是全台最富有? 新竹新生兒、房價不斷攀升成天龍國2.0 https://bit.ly/4a9QYaB


財富最低20%家庭,金融性負債高達409萬元,扣除負債後資產淨值77萬元。朱澤民表示,有些人是高資產、高負債,30年來財富最低20%資產增加不到4倍,但負債增加16倍,真正的窮人可能借不到什麼錢,而財富是資產扣掉負債,有的人財務槓桿操作大、負債大,就會落到最低20%
低財富家庭負債大增 主計長說出這句「警語」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4uVMGv


台灣貧富差距 從30年前16.8倍擴大為66.9倍
台灣貧富差距 從30年前16.8倍擴大為66.9倍 https://bit.ly/3Uk4rae
洪凱音、于國欽╱台北報導
2024年4月30日 週二 上午4:10
台灣貧富差距 從30年前16.8倍擴大為66.9倍 https://bit.ly/3Uk4rae
時隔30年主計總處再度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結果顯示,2021年前20%家庭財富5133萬元,後20%家庭財富僅77萬元,差距高達66.9倍,台灣貧富差距嚴重。(本報資料照片)
主計總處29日公布民國110年家庭財富分配統計,全國家庭財富由低至高,分為5等分,前、後20%的家庭貧富差距達66.9倍,與30年前公布的16.8倍相較,貧富差距大到超乎想像。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處長潘寧馨坦言,台灣貧富差距有擴大趨勢,但他強調這是高度自由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主計總處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戶資產淨值為1638萬元,在最富有20%家庭,平均每戶資產淨值為5133萬元,握有全體近62.68%的財富,反觀最貧窮20%家庭,平均每戶僅77萬元,兩者差距66.9倍。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近幾年在全球央行採貨幣寬鬆政策下,房地產皆上漲,各國股市更屢創新高,台股指數站上2萬點大關後,更擴大貧富差距。
110年台灣家庭財富吉尼係數為0.606,低於澳洲0.611、英國0.62、日本0.678。吉尼係數是評估所得分配均勻程度的工具,數值越大表示所得分配越不均等。
潘寧馨指出,台灣雖然有貧富差距,但其他先進國家貧富差距更嚴重,台灣仍較均勻。潘寧馨也認為,貧富差距的現象與個人理財、資產配置及家庭財富累積有關。舉例來說,30年前不少南部人北漂工作、置產,若是留在南部置產,房地產因地區不同發展,估值就造成財富差距。
潘寧馨再舉例,若30年前開始買潛力股或投資基金,不論是運氣好或有遠見,因每個人對理財的選擇不同,又多了一個財富差距的變數,證明高度自由經濟發展下,財富累積的結果會有顯著差異。
富有家庭的資產配置是否和大家不同?主計總處指出,110年前20%家庭資產淨值是5133萬元,現金、存款、股票及共同基金所占比率達57.6%,遠高於全體平均47.1%。
值得注意的是,後20%平均每戶負債高達405萬元,高負債是導致其落入貧窮的原因。主計總處官員說,這個族群負債太高,平均每戶負債高達405萬元,比全體平均每戶負債220萬元高出甚多,可能來自購屋貸款或是舉債投資金融性資產,這個現象值得注意。
相對於主要國家家庭資產差距,澳洲家庭貧富差距為93.1倍、英國109.5倍、韓國140.1倍、法國627.4倍。潘寧馨表示,台灣各階層的民眾都有儲蓄習慣,這是貧富差距倍數相對於其他國家為低的主因。
與上次調查相隔超過30年,潘寧馨表示,這個調查工程相當浩大,且不動產以市值估價,預計往後可能10年內、採不定期的方式發布。
台灣貧富差距 從30年前16.8倍擴大為66.9倍 https://bit.ly/3Uk4rae


我家庭財富差距倍數66.9倍 遠低於主要國家
2024/04/29 17:00
睽違30年,主計總處今公布我國家庭財富吉尼係數0.606,低於澳洲的0.611、英國0.62、日本0.678、法國0.676及德國0.727。(記者鄭琪芳攝)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睽違30年,主計總處今公布家庭財富分配,2021年底家庭財富平均1638萬元、中位數894萬元,約71%家庭低於平均數;我國家庭財富吉尼係數則為0.606,低於澳洲的0.611、英國0.62、日本0.678、法國0.676及德國0.727;若以家庭財富5等分位差距倍數來看,我國為66.9倍,遠低於澳洲93.1倍、英國109.5倍、南韓140.1倍、法國627.4倍。主計總處表示,我國家庭財富分配均勻程度相對較高。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長潘寧馨說明,主計總處30年前曾抽樣調查家庭財富分配,這次首度運用「家庭收支訪問調查」樣本,結合資產、負債相關大數據,編製家庭財富(資產─負債,即淨值)分配統計。
根據統計,2021年底我國家庭財富吉尼係數為0.606,低於澳洲(0.611)、英國(0.620)、日本(0.678)、法國(0.676)及德國(0.727)。2021年底我國家庭財富第9十分位數對第1十分位數之比值(D9/D1)為23.8,低於澳洲(61.2)、德國(806.9)及法國(204.4);至第3四分位數對第1四分位數之比值(Q3/Q1)為4.5,亦低於美國之26.5。
另,2021年底我國家庭財富第5分位組平均每戶5133萬元,該分位組家庭總財富占全體的62.68%,與南韓、澳洲及英國的62.06%、62.7%與62.97%相當,低於德國及法國的73.11%、67.89%;第1分位組平均每戶77萬元,該分位組家庭總財富占全體之0.94%,高於韓、澳、法、英等國。潘寧馨指出,很多國家第1分位財富是負值,例如德國。
若將2021年底全國家庭財富由低至高分為十等分,有 10%家庭低於143萬元(即第 1 十分位數(D1)),有90%之家庭低於3391萬元(即第9十分位數(D9)),我國家庭財富第9十分位數對第1十分位數之比值(D9/D1)為23.8,低於澳洲(61.2)、德國(806.9)及法國(204.4);第9十分位數對第5十分位數(即中位數)之比值(D9/D5),我國為3.8,也低於日本(4.7)、澳洲(3.9)、德國(6.8)及法國(5.0);第8 十分位數對第 2十分位數比值(D8/D2),我國(6.7)亦均低於各國(日本44.5、澳洲12.8、德國61.9、法國37.3)。
此外,將全國家庭分為四等分,有四分之一之家庭低於400萬元(即第1四分位數(Q1)),有四分之三之家庭低於1800萬元(即第3四分位數(Q3)),我國第3四分位數對第1四分位數之比值(Q3/Q1)為4.5,低於美國之26.5。我家庭財富差距倍數66.9倍 遠低於主要國家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JFWwza


13億人只能分到中國財富的3%! 千名富豪卻拿33% 網批 : 爆富以下 都是爆貧 
中國強力宣傳全國脫貧成功,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2021 年宣布已在「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事實上卻遠非如此。   圖:翻攝自中國政府網
13億人只能分到中國財富的3%! 千名富豪卻拿33% 網批 : 爆富以下 都是爆貧 https://bit.ly/3OZSZic
根據《阿波羅網》報導,中國財稅專家「粒子老師」透過影片分析,中國的大局基本已經定了。中國國際金融股份統計,中國總資產 790 兆人民幣 ( 以下同 ),國企占到了 360 兆,占到 45%。中國那部分有錢人資產共 260 兆,占中國總財富的 36%。
中國前 100、前 1,000 這些大富豪的占到 260 兆,剩下近一個億的中產階級,占到中國總財富的 13 %,剩下的 13 億人占到中國總財富的百分之三點幾。
此話一出網友議論紛紛,有網友表示,按老師所講,算下來:上千個大富豪們人均資產約 2,600 億;一億的中產們人均資產約 103 萬十三億的百姓人均資產約 2 萬。另有網友諷刺:「我的地位定了,我的財富占中國總財富的 3. 幾。不過是和 13 億的朋友一起分享。」
有網友把中國的財富分配比喻成杜拜塔,「財富分配不是金字塔,而是杜拜塔,甚至比杜拜塔還要高縱還要陡峭。因為幾乎沒有中產。暴富以下,基本都是暴貧。」甚至有網友開玩笑說:「只有造反有理一條路了。」13億人只能分到中國財富的3%! 千名富豪卻拿33% 網批 : 爆富以下 都是爆貧 https://bit.ly/3OZSZic


2023全國中低收入人口最多的前十個行政區,依序是:台北市萬華區的6780人、桃園市桃園區的5847人、台北市文山區的5758人、台北市士林區的5351人、台中市北屯區的4869人、台北市北投區的4506人、桃園市中壢區的4217人、台中市大里區的3938人、新北市三重區的3724人及桃園市八德區的3671人。


就是不想跟公婆住!台灣小家庭風潮擋不住 1戶平均住2.53人創歷史新低
2024/02/15 19:26
就是不想跟公婆住!台灣小家庭風潮擋不住 1戶平均住2.53人創歷史新低 | FuHouse.SETN富房網 https://bit.ly/3wiQ3Xg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台灣小家庭趨勢明顯,最新家戶平均人口數僅剩2.53人,創歷史新低。(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台灣小家庭趨勢明顯!內政部最新資料,2023年戶口數量達924.1萬戶創歷史新高,但家戶平均人口數量卻僅剩2.53人持續走低,示過往大家庭的三代同堂觀念已不再,甚至許多媳婦也不願與公婆住,而獨居老人也越來越多。
內政部資料顯示,2003年台灣人口2260.5萬人、家戶數704.7萬戶、家戶平均人口3.21人;2013年台灣人口2337.4萬人、家戶數828.6萬戶、家戶平均人口2.82人;2023年台灣人口2342萬人、家戶數924.1萬戶、家戶平均人口2.53人
除了人口持續變少,20年少了82.5萬人,家戶數卻出現明顯增長,219.4萬戶,而家戶平均人口則不斷創低,從原本的3.21人,降至2.53人。
更多新聞:嚇死人!台北小宅4599萬創新天價 專家嘆:當台北人真的很不容易
推估除了現代人居住觀念改變,不再以三代同堂為主,不少媳婦也不想與公婆居住,加上房價高不可攀、居高不下,結婚率、出生率等不斷下滑,導致家戶平均人口不斷下降,小家庭化趨勢明確。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人口越精簡,小宅需求也越多,建商在高房價下不斷推出小宅,聲稱降低總價的同時,卻也不斷讓單價創高,這樣的情況原本僅在雙北較為明顯,近年北部建商大舉進攻中、南部,也讓此事成為房價持續上漲主要原因之一。
更多新聞:房市現死亡交叉!2024年多轉空?李同榮:餘屋大竄逃 房價將開始鬆動
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則提醒,根據日本照護銀髮族的成功經驗,以實坪計算,一個人住10坪、兩個人住20坪,才是最合適的居住坪數,空間太狹窄會影響身心健康,太大則容易產生孤獨感。
他建議,目前台灣房價居高不下,與其選擇狹窄空間委曲求全,不如轉向外圍區域購屋,又或者乾脆以租代買,畢竟人的一生才短短幾個秋,將一輩子薪資全押在房屋上,讓自己成為房奴,也不見得是件快樂的事情。
就是不想跟公婆住!台灣小家庭風潮擋不住 1戶平均住2.53人創歷史新低 | FuHouse.SETN富房網 https://bit.ly/3wiQ3Xg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中低收入人口最多行政區 天龍國居冠
2023/08/20 07:50  

衛福部資料顯示,台北市萬華區中低收入人口達6780人,居全國行政區之首。圖為萬華艋舺公園街友聚集畫面。 密碼台灣》中低收入人口最多行政區 天龍國居冠 - 自由財經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截至2023年第1季,我國被列為中低收入的人數共計27萬6649人,比2022年底的28萬8703人,略減1萬1千多人。

所謂中低收入的定義有三個要件,即是家庭總收入分配全家人口平均每人每月低於最低生活費1.5倍(20232年是2萬4000元);第 2是全家人口的現金(含存款本金、利息)、有價證券、汽車及投資合計金額每人每年未超過13萬5000元。第 3是全家人口的土地公告現值及房屋評定標準價格合計金額未超過630萬元。

若以行政區為基礎來比較,全國中低收入人口最多的前十個行政區,依序是

1.台北市萬華區的6780人

2.桃園市桃園區的5847人

3.台北市文山區的5758人

4.台北市士林區的5351人

5.台中市北屯區的4869人

6.台北市北投區的4506人

7.桃園市中壢區的4217人

8.台中市大里區的3938人

9.新北市三重區的3724人

10桃園市八德區的3671人。

在中低收入人口最多的前十大行政區中,台北市竟包辦了4個,對一向以繁華富足為傲、房價每坪飆上200萬元的台北市來說,貧富差距如此巨大,是任何執政者都必須當心警惕之事。 密碼台灣》中低收入人口最多行政區 天龍國居冠 - 自由財經


聯合國:中國自稱脫貧 2022每人捐助額卻不到3毛
2023/04/01 17:54聯合國:中國自稱脫貧 2022每人捐助額卻不到3毛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M8xVFh
  衣索比亞等地糧食危機嚴峻,聯合國呼籲中國及富裕國家伸援手。(法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全球糧食危機嚴峻,許多民眾挨餓受凍,聯合國糧食計畫署無法籌到230億美元救急,署長畢斯利(David Beasley)點名中國自稱脫貧,又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去年平均每位中國人的捐助金額卻不到1美分(約台幣3毛),相較之下,美國人均捐助額則為22美元(約台幣668元),中國有道德義務多多提供關鍵協助。
 美聯社報導,聯合國糧食計畫署長畢斯利表示,如果沒有數十億美元來養活數百萬挨餓的民眾的,世界將在未來 12 到 18 個月內,看到大規模難民、不穩定的國家以及飢餓的兒童和成人。
 畢斯利說,非常擔心世界糧食計劃署今年無法籌集到所需的約 230 億美元,來幫助數百萬有需要的人,「如果我們能得到 40%,我會感到驚訝」。
 他呼籲點名中國應該率先站出來,因為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去年僅向世界糧食計劃署提供了 1100 萬美元。尤其,中國自稱脫貧成功,但與世界領先經濟體美國相比,中國去年人均捐助額不到 1 美分,而美國人均捐助則約 22 美元。
 畢斯利認為,中國應該參與多邊組織,並提供關鍵幫助,「他們有道德義務這樣做」。與此同時,在油價高漲下,海灣國家也可以做得更多,尤其是與東非、撒哈拉和中東其他地區國家有關係的穆斯林國家,應該增加捐款。
 畢斯利說明,世界糧食計劃署剛剛被迫削減 50% 的配給給阿富汗400 萬民眾,這些人現在正在敲開飢荒的大門。如果不小心處理的話,我們真的會看到人間煉獄。
 畢斯利強調,挨餓人口在 2022 年 2 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約 2.76 億,現在增加到 3.5 億,任何孩子都沒有理由餓死。
聯合國:中國自稱脫貧 2022每人捐助額卻不到3毛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M8xVFh


財富自由還有多遠?財富分6個層級,你在哪一層?
財富自由還有多遠?財富分6個層級,你在哪一層?-商周頭條|商周 https://bit.ly/3NWqsHo
商周頭條 2022.06.02
摘要
1. 財務狀況分為6階層,依序為財富依賴、償還、穩定、安全、自由、富足。在前期,滿足基本需求後,仍須減少開銷,可嘗試存下每年收入的25%。
2. 當邁入財富穩定後,代表短期生活無虞,可以提高生活品質。為了向更高階層前進,在此階段應開始做財務規劃,創造被動收入。
財務自由,可說是人人嚮往的目標。但剛步入職場、或收入較低時,這個願景,遠到難以想像,因此讓我們喪失動力!
國外理財投資網站建議,或許設下更簡單、可實現、具挑戰性的階段目標,能協助量化財務方向,更能激勵我們。
關於財富,有6個層級,你在哪一層?還有,可以怎麼向上提升?
第一層:財富依賴
借錢過活,負擔債務
我們都是從依賴他人經濟開始,對方可能是家人、朋友、或第三方組織。為了維持基本日常生活,別無選擇向他人借錢,此時,擁有的資產小於負債,導致債務累累,而且滿腦子都在擔心錢的問題。
提升解方:滿足基本需求,同時精進技能
但這時,反而更需要保持冷靜、不要自責。例如,J.K.羅琳(J.K. Rowling)寫《哈利波特》時,靠的是國家救濟金;達利歐(Ray Dalio)創辦橋水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之前,投資失利破產,也是仰賴父親的貸款過活。他們如今都成為富翁。
所以,此階段錢必須花在刀口上,另一方面,透過網路、或社區圖書館等免費管道,培養工作、學習上的新技能,尋求增加收入的機會。
第二層:財富償還
能還錢,仍無法承擔意外
雖然有能力支付帳單、達到收支平衡,但沒有足夠儲蓄來應對緊急狀況,也沒辦法承擔收入突然中斷的風險。度假等非必要支出,算是奢侈享受。
邁入這階段,代表不用再追著負債跑,有益舒緩心理壓力。但長期來看,財務狀況仍危險,為了設立安全網,除了增加收入,還要降低開銷與債務,才能增加儲蓄,否則任何小插曲,都可能把你拉回第一階段。
提升解方:降低開銷,增加儲蓄
《CNBC》報導,只有16%的美國人,會成功存下15%的年收入,但更理想的目標,是把該比例提高到20%至25%。
第三層:財富穩定
流動資產可支撐半年支出
此時,包含現金在內的流動資產,可以支撐你6個月的最低支出。這些應急資金和儲蓄,能負擔合理的意外開銷,也允許你提高生活品質,例如一年可度假2次以上。此外,有基本的生活和醫療保險,保障你突然失業、失能、死亡的風險。
提升解方:目光放遠,為半年後做財務規劃
因為有更多餘裕,所以要為未來半年至1年做財務規劃,而不是停留在當月份而已。
尋找增加收入的機會,可以在職場上追求更高薪水,或是藉由投資與開發新業務,來創造被動收入,同時不要忘記生活小習慣,例如記帳、存錢、消除信用卡債。
第四層:財富安全
沒正職也能應付基本開銷
當擁有6個月以上的現金緊急儲備金,也為將來投資了一大筆錢,恭喜你進入第四階段。
此時財務狀況大幅改善,不管是透過被動或主動收入,都能滿足每月開銷,甚至,就算暫停工作、只靠被動收入,也能支撐基本生活需求;而強大的財務狀況,可能使你改變對生活的想法,不僅限於養家糊口,你渴望事業上有所成就。
提升解方:不放縱,增加被動收入
所以在這一層要留意的是,你的財務是否允許你毫無保留地追求想做的事。這階段,即使生活品質大幅提升,仍須維持支出管控,量入為出,並且增加被動收入來源。
第五層:財富獨立
財富自由,可以退休了
財富獨立階段,就是財富自由!當被動收入有辦法超過主動收入,代表就算馬上辭職退休,不減少開銷,也能維持目前的生活樣貌。不過因為每個人生活方式不同,若對生活品質沒有太高的要求,可以在較少被動收入的前提下,實現財富自由。
要記住,財富自由是相對的概念。要謹慎計算,確保錢真的完全夠用,並且尋找提早退休的「目的」,而不只是急著離開職場。
提升解方:謹慎確認資產,釐清退休目的
如果不知道如何衡量資產,可參考理財暢銷書《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作者提出了有錢人參考指標,稱為財富方程式,供讀者自我評估,是否有成為富翁的潛力:個人應該有的淨資產=(年齡 X 稅前年所得)/10。
若實際資產大於該數字兩倍,屬於「超優理財族」,代表有望成為下個富翁。
第六層:財富富足
錢一輩子都花不完
此時,你賺的錢一輩子都花不完!光靠被動收入,就能過上越來越高品質的生活。一些人喜歡到鄉下享受純樸人生,也有人偏愛到豪宅享受奢華派對。
不過,更好的選擇,是把資源回饋社會。可以自問:你能做出什麼改變?你對世界的影響是什麼?因為這不只為你帶來物質上的富足,更帶來心靈上的滿足。
財富自由還有多遠?財富分6個層級,你在哪一層?-商周頭條|商周 https://bit.ly/3NWqsHo


全球貧窮率報告指出,台灣法定貧窮人口比率為1.5%,而韓國貧窮人口率 14.61%,日本 16.1%,香港 19.6%,美國 15.1 %,台灣不到這些國家的 1/10。如與經濟情況、貧富差距和台灣相似的韓國貧窮人口相較,台灣真實貧窮人口應是現在法定貧窮人口的10倍,差距達320萬人,是應受政府補助的,也是我們所謂的「社福邊緣戶」!
為了救助生活在最底層的經濟弱勢家庭,基督教救助協會從2011年4月起,除原有已執行之「重大災難救助」、「急難家庭救助」、「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等服務外,再推出「1919食物銀行」!1919食物銀行|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https://bit.ly/3wJmXeR


貧窮線明年調升 台北市收入25K淪中低收入戶
台北市最低生活費(貧窮線)明年調整為17668元,若全家收入一個月低於25241元,則為中低收入戶。(資料照)
貧窮線明年調升 台北市收入25K淪中低收入戶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Gh4t0x
2020/10/31 18:45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衛福部與各縣市政府陸續公告明年度全台各縣市最低生活費(貧窮線),六都以外的台灣省由12388元調高為13288元,漲幅7.3%;六都部分,除台中、桃園沒有調漲,其餘四都都有調升,以台北市來說,明年將調整為17668元,較上一年度增加663元,另外,台北市若全家收入一個月低於25241元,則為中低收入戶。
依社會救助法規定,每年9月政府公告各縣市最低生活費,進而調整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審核標準;最低生活費為行政院主計總處公部各地區上一年度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
這次的衛福部公布的最低生活費基準,六都以外的台灣省由12388元調高至13288元,是3年來首度調升;金門、連江縣由11648元調高到12102元,漲幅3.9%。六都中,台北市由17005元提高至17668元、新北市由15500元提高至15600元、高雄市從13099元調高為13341元、台南市從12388元調漲為13304元;桃園市、台中市因累積未達變動門檻而未調整。
由於最低生活費調高,中低收入戶標準也有調整,全國消費水準最高的台北市調高到25241元,較今年的24293元增加948元;新北市調高到23400元;台南市19956元,高雄市21200元,台灣省19932元,金門、連江縣18153元;桃園市跟台中市則維持今年金額,分別為22922元、21894元。
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副司長蘇昭如說,六都的最低生活費由六都的地方政府公告,其他地方則由中央的衛福部公告,這次台灣省除六都以外的地區貧窮線往上推升,並非是受到今年疫情影響,而是就去年的可支配所得來調整,她表示,今年疫情的衝擊,會反映在後年的最低生活費上;她也說,這次貧窮線調升,能夠受惠的家庭數會比較多,但到底受惠的家戶數有多少?蘇昭如說,還在估算中。
蘇昭如說,中低收入戶除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要在金額標準以下,全家人的動產(存款、股票及投資)和不動產價值也要符合各縣市公告的標準,才會被列入需要扶助的資格,若有需求可撥1957福利諮詢專線諮詢。貧窮線明年調升 台北市收入25K淪中低收入戶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Gh4t0x


台中市109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出爐,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36.2萬元,較108年增加2.68%。網際網路連線比率達94.40%。住宅自有率達87.57%,平均每戶住宅建坪50.95坪,高於台灣地區的44.92坪,顯示台中市居住空間相對舒適。主計處指出,此調查的目的,在蒐集台中市各類家庭收支情形,以估計市民所得、研究個人所得分配及消費支出型態,以作為改善人民生活,制定社會福利政策等重要依據。
台中市家庭收支調查出爐 https://bit.ly/3CiehyN
主計處表示,109年平均每戶所得收入為129萬元,較108年略減8,000元或0.68%;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即所得收入扣除非消費支出)為108.3萬元,與108年相近。若剔除戶量影響因素,則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為36.2萬元,較108年增加9,000元或2.68%。
另外,將家庭依可支配所得大小排列,並按戶數分成五等分,台中市109年最高20%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209.4萬元,較108年減少1.2萬元或0.55%,而最低20%家庭40.3萬元,較108年增加3,000元或0.70%,所得差距倍數較108年縮小0.06倍,與台灣地區所得差距倍數6.13倍相較,低0.93倍。
主計處指出,台中市109年家庭主要設備如彩色電視機、冷暖氣機、洗衣機、熱水器及行動電話的普及率均達9成以上,已接近全面普及;由於網路資料流通率高及智慧型手機的盛行,利用家庭設備(電腦或其他設備)使用網際網路連線比率已達94.40%,較108年成長2.03個百分點,顯示數位化時代來臨,家庭資訊設備已相當普及。
主計處說明,台中市109年擁有自有住宅(含不住在一起的配偶、父母或子女所擁有)家庭占全體家庭比例為87.57%;平均每戶住宅建坪(含樓梯間、走廊、陽台等)50.95坪,雖較108年的減少0.82坪或1.59%,仍高於台灣地區的44.92坪達6.03坪,顯示台中市居住空間相對舒適。
主計處指出,家庭收支調查是以居住於台中市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個人,及其所組成共同經濟生活的家庭為對象,以台中市去(109)年年中戶籍登記戶數99萬3,132戶為抽樣副母體,採用「分層二段隨機抽樣法」,抽取樣本2,000戶,進行實地訪查
台中市家庭收支調查出爐 https://bit.ly/3CiehyN


香港貧富差距大 有人住豪宅卻有人住0.4坪棺材房 | 大陸傳真 | 兩岸 | 聯合新聞網 http://tinyurl.com/y3luvaqc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家庭消費也倒退嚕
By 于國欽,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16日, 2018
歷年消費與薪資
總體指標包括GDP、薪資、消費、投資及出口都有名目、實質之分,名目值是以當期價格計算,實質值則是以基期年的價格(固定價格)計算,因此名目值是「值」的概念,而實質值是「量」的概念。
■總體指標之所以要把名目值轉為實質值,主因通膨率會誇大名目值的成長率,例如1974年台灣名目GDP成長33.9%,光看此增幅會以為當年景氣很好,但一經物價平減後,實質GDP僅成長1.2%。
從綠營揶揄馬總統任內實質薪資倒退十六年,到如今執政後被反諷薪資依舊倒退,薪資爭議從未停過,而前些日子行政院站出來說話了,他們說:「去年實質總薪資創新高,沒有倒退了。」這話雖沒錯,但也只比十七年前多了666元,實在沒什麼可誇口的。
薪水不增 消費難成長
事實上,這些年除了實質薪資倒退嚕,我們的家庭「實質消費」也是一樣倒退嚕。其實這也是很合理的,買東西得花錢,薪水不成長,消費怎麼可能會成長?從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可以發現,我國每戶家庭消費於2016年為77.6萬元,比1999年65.5萬元來得多,不過,別太高興,一經物價指數(CPI)平減後,兩者完全相同,換言之,家庭實質消費也倒退了十七年。
物價平減 實質消費停滯
依主計總處估計,從1999年到2016年國內消費者物價漲了18%,換言之,若這段期間消費支出成長率沒有比物價漲幅來得大,那麼實際購買到的東西就不會比十七年前多。很巧,這十七年的消費支出也成長了18%,剛好追平通膨率,因此一經物價平減,實質消費和十七年前相同。
也許有人會覺得驚訝,但只要想一下十七年來,我們的外食費、鮮奶、奶粉、麵包、房租、學雜費、家具、油料費、衛生紙有哪個沒漲價的?光要維持原來的消費品質,我們就得多花許多錢,因此經物價平減才能算出我們實際享有的消費品質,而經此估算,我們真的倒退了十七年。
其實,我們早年實質消費成長的非常快,1990年代平均每個家庭一年消費71.9萬元,比1980年代成長了六成,迨2001~2010年僅微升至77.8萬元,而2011~2016年反而降至76.5萬元,這個趨勢說明了近年家庭消費動能是非常疲弱。
高所得者 實質消費亦降
值得注意的是,民間消費的倒退是普遍性的,不論是後20%低所得家庭或前20%高所得家庭,實質消費都倒退了十多年。以高所得家庭而言,2016年實質消費129.8萬元,還略低於2002年的130.0萬元,而低所得家庭2016年實質消費34.7萬元,與1996年34.7萬元相同,這個資料當然看不到前5%、前1%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變化,也許他們有高幅的成長,但就多數台灣家庭而言,這些年的實質消費確實都在倒退嚕。
看看台灣長期的薪資、消費走勢,2000年確實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分水嶺,在此之前薪資、消費皆有極高的成長,社會洋溢著加薪與繁榮的喜悅,但在此之後,薪資、消費成長皆緩,一經物價平減後皆倒退十多年,未來在台灣經濟發展史上,該如何形容這十六、七年的停滯期?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繁榮的台灣陷入薪資、消費倒退?都值得經濟史的專家多深入研究。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美國將成最貧富不均國家
By 陳文和,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16日, 2017
聯合國最新報告嚴厲批評美國總統川普與執政共和黨的國會領袖,企圖使美國成為「極度貧富不均的世界冠軍」。《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等經濟學者發布的《全球貧富不均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貧富差距日趨擴大,最富裕的0.1%人口(約700萬人)擁有的財富已達到最貧窮50%人口(約38億人)所有的總和。
聯合國赤貧與人權報告專員艾爾斯頓訪問美國兩周後,15日發布報告痛斥川普政府將美國帶往極度貧富不均的方向。報告對共和黨推動的稅改方案當頭棒喝,警告其最終將讓美國淪為「全球最貧富不均的社會」。
艾斯頓重批共和黨,在美國社會保護體系捉襟見肘之際,還意圖大砍明年度重要福利經費,以支應總額1.5兆減稅方案部分成本,將傷害數百萬美國人。報告指出,當前超過八分之一美國人是窮人,其中將近一半「極貧窮」,且大多數難以脫貧翻身。「美國夢正快速變成美國幻影」。
此外,皮凱提依據全球100多名經濟學者的研究提出2018《全球貧富不均研究報告》,也顯示全球財富更加集中於少數人手中、貧富不均日益嚴重,若干國家更達到「極度」不均。
報告指出,1980到2016年之間,全球最富裕1%人口掌握27%的世界財富。全球最富有的0.1%人口坐擁世界13%財富,更富有的0.001%人口(約7.6萬人)則寡占全球4%財富。
美國與西歐最富裕1%人口,1980年時各約掌有10%的國家財富,如今則分別攀升為約20%與近40%。
報告強調,貧富不均並非無法避免的事情。比較西歐國家與美國的差別,可看出有些國家的決策者能馴服全球化與科技變革造成不平等的力量,而像美國當前推動的稅改案則可能使貧富不均更形加劇。


想翻身很難! 近16%貧窮世襲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10日, 2018
A-A+
2018-01-10 00:20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家扶基金會邀請民眾為弱勢家庭找回遺失的年味。捐款六百六十元,助孩子順利就學;捐款一千二百元,助孩子餐餐吃飽,一份捐款,雙倍祝福。 圖/家扶提供
分享
家扶基金會昨天公布最新調查,受扶助的弱勢家庭中,近一成六有「貧窮世襲」的狀況,尤其是貧病交迫的家庭,隨時都有「傾倒」危機。家扶呼籲社會各界在農曆春節前慷慨解囊,幫助貧困家庭也能有一頓年夜飯。
家扶基金會首次針對受扶助的弱勢家庭進行調查,發現上一代也有被列為低收入戶、接受社福團體扶助經驗的比例,占了百分之十五點六,「貧窮世襲」的現象嚴重,相當於每六、七戶就有一戶。
家扶調查發現,落入貧窮的兩代,家庭都面臨失業困境,這一代受扶助兒少曾經歷家人失業的比例為一成六,上一代家長曾經歷家人失業的比例為一成三;這一代受扶助兒少「需要打工貼補生活所需」比例為四成四,而上一代家長幼時打工的比例達三成四,家扶分析原因,可能是這一代兒少更需要賺錢貼補家用,自己還需負擔生活開銷。
此外,受扶助兒少「沒有錢買東西吃而一整天餓肚子」高達五成七,高出上一代家長幼年時,達一倍之多。
家扶執行長何素秋表示,連續兩代貧窮的家庭,要翻身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家中有人重病在床、貧病交迫的家庭,隨時都有「傾倒」的危機,若沒有親友資源的協助,更是雪上加霜。
昨天出席記者會的阿春阿嬤(化名),一人獨自照顧三個孫子,年逾六十歲的她必須開計程車兼做資源回收,經濟重擔壓得喘不過氣,只希望過年前能省下一點錢,為孫子們加菜。
何素秋表示,過年的歡樂氣氛中,很多弱勢家庭卻只能用「遺失的年味」來形容,全家上下只剩親情可以互相取暖。家扶希望在春節前,透過「無窮世代」等專案,為弱勢家庭募到生活費用,以及年輕學子的助學金,讓他們有機會擺脫貧窮世襲。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別再說台北市是天龍國 消費不及這個縣市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17日, 2017
A-A+
2017-09-17 12:55經濟日報 記者仝澤蓉╱即時報導
雖說生活在台北花費比較大,但是去年度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最高的縣市為新竹市,平均一個家庭年度消費支近105萬元,比台北市的103萬元還高,是全國最具消費實力的地方。
主計總處調查,2016年家庭消費支出有兩個縣市破百萬元,分別是台北市與新竹市,第三高則是新竹縣的88萬元
雖說雙北生活圈合而為一,但是隔一條淡水河,台北市和新北市消費支出差距很大,新北市家庭平均年消費支出77萬元,在六都當中不算特別高,桃園市為83萬元,高雄市也有79萬元。
觀察新竹市消費支出有其特性,交通支出12萬元,遠較台北市的6.8萬元高出近一倍新竹縣的交通支出也有9.9萬元,台北市因為大眾運輸系統發達,市民交通支出為六都最低。
新竹人最捨得花的是什麼呢?根據統計顯示,平均新竹市一個家庭花在餐廳及旅館金額為11萬3807元,較台北市的10萬1208元高;另外,新竹市花在教育上的金額也比台北市高。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新竹市腹地小,消費集中於都會區的特性,讓這個地方的消費支出比較高;另一方面 ,百貨業者則表示,新竹每到假日百貨公司餐廳生意特別好,百貨公司餐廳生意平日假日差異極大 ,假日平均吃一頓飯排隊一兩個小時是很普遍的現象,新竹市出生率全國第一,百貨公司高檔兒童學用品的生意比台北市好,可以看出新竹人很捨得花錢在小孩身上。


台灣貧富差距 近2年又擴大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9日, 2017
A-A+
2017-09-09 13:34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台灣貧富差距問題大,家庭收支狀況影響高低所得家庭消費主要支出。主計總處近日公布2016年每戶家庭收支狀況顯示,貧富差距在之前連五年小降後,最近兩年又微升。去年五等分位可支配所得差距為6.08倍,較前一年小增0.02倍。
主計總處資料顯示,貧富差距現象的確逐年惡化,五等分位家戶差距倍數在2000年從5.55倍大幅增加到2001年的6.39後,此後雖逐年下降,但大都停留在6倍以上,直到2009年再飆升至 6.34 倍。2010年後曾連五年下降,但2015年、2016年連兩年微升,2016年為6.08倍。
至於最低20%家庭消費支出與最高20%家庭差距,近幾年都在3.70倍左右,例如去年最低20%家庭消費支出為34萬7785元,最高20%家庭消費支出為129萬7803元,兩者差距3.73倍;2015年則是3.74倍。
主計總處表示,最低與最高家庭所得與消費支出差距,除來自每人薪資所得,也與每戶就業人數有關,例如去年平均每戶人數為3.07人,但最高所得3.74人,最低所得平均每戶1.69人,其中整體家庭平均就業人數1.42人,最高所得1.89人,最低所得只有0.45人。此外,另一個影響家戶所得原因為家庭人口老化程度,低所得家庭65歲以上老人也比高所得家庭多。


階級世襲:哈佛今年的新生中,近1/3為「傳承錄取」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哈佛校報《The Harvard Crimson》指出,哈佛的2021年班新生之中,超過29%為傳承學生。去年的哈佛申請者中,擁有哈佛校友親人的人,獲得錄取的機會是其他人的3倍。
史丹佛的情況亦是如此。事實上,《華盛頓郵報》提及的2011年檢視發現,以美國排名前30的大學而言,校友的小孩獲得錄取的機會,比其他申請者高了45%。
傳承學生多為家境富裕的白人,而且在學生中所佔的比例也已經過高。
《紐約時報》發現,在達特茅斯、普林斯頓、耶魯、賓州、布朗這5所長春藤盟校,以及另外33所大學之中,家庭收入為前1%的學生,人數比家庭收入為後60%的學生還要多。
這並不是巧合。
ThinkProgress指出,20世紀初期,大學開始偏好傳承學生,目的即為排除它們比較不想錄取的申請者,例如移民等,並維持校園的同質性;普林斯頓在1922年採行綜合性招生評估流程,促使猶大裔學生人數下滑,普林斯頓的招生委員會主席亦表示,那是為了解決「猶太問題」。
今日,這種招生傳統的支持者可能會強調,讓校友的小孩人學,校友可能會更願意捐款,進而刺激總募款收入。但這個說法已經證明為誤。
正如《華盛頓郵報》所言,卡夫曼(Chad Coffman)在《Affirmative Action for the Rich》一書中指出,7所在1998至2008年間停止考量傳承因素的學校,在校友捐款上並沒有出現可衡量的短期下滑。
將傳承申請者列為優先,會排擠低收入背景的申請者,而這些學生也可能更需要精英學校提供的事物──更好的教育與人脈,以及獎學金、無收入實習補助等資源,都能協助他們加入專業階級。
目前,低收入學生在精英大學的代表性嚴重不足。
《波士頓環球報》指出,全國而言,有40%的學生獲得聯邦政府的佩爾助學金補助,但這些學生在長春藤盟校的大學學生之中,平均佔比僅16%。
喬治城大學教育及勞動力中心的新研究顯示,高入學門檻的學校,應該有能力負擔更多低收入學生。此外,研究作者也寫道,讓出身勞動階級的優秀學生就讀精英學校,可以讓他們擁有更高的畢業機會,而讓經濟情況不佳的學生擁有更高的成功機會,有助減低美國的財富不均程度。
哈佛、耶魯等學校,近年已經增加了低收入學生的佔比。2016年,包括全數長春藤盟校在內的30間大學,簽署了美國人才計畫,而此計畫的目標,就是在2025年之時,吸引額外5萬名低收入學生,讓他們註冊入學並畢業。
新書《Dream Hoarders》作者、布魯金斯學會經濟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布魯金斯學會兒童及家庭中心共同總監里弗斯(Richard V. Reeves)表示,這非常振奮人心,因為美國目前那套偏好校友親屬的過氣系統,基本上就是種作弊。
他對CNBC Make It表示,在錄取學生之時採行這種世襲式的原則並不公平,在一個自稱以能力為依據的國家這麼做,就更是如此。
里弗斯畢業於牛津,但他表示,這並不代表他的兒子也能獲得牛津錄取。他指出,他的兒子沒有獲得牛津錄取,要是他的兒子只是因為有個校友父親,就能獲得錄取,實在是不公平到了極點。
「因此,(在英國)我們或許有世襲君主,但(君主的家族成員)再也不能唸牛津或劍橋,因為他們的成績不夠好。」
他表示,在英國,這種傳承錄取偏好「已在20世紀消失」。反之,在美國,「我們組織教育系統的方式,排除了許多位於後80%的人」,這套系統是在「摧毀而非實現美國夢」。


富人多有錢?你若知道「肯定暴亂」
www.bbc.com查看原始檔
富人多有錢?你若知道「肯定暴亂」
吉爾·B·曼森 (Gil B. Manzon)
"如果窮人知道富人有多富,肯定會發生暴亂。"
演員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曾在2014年接受《紐約雜誌》(New York)採訪時針對貧富差距給出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評論。這番話也無意間道出了不平等研究領域面臨的關鍵挑戰。
不平等的最佳衡量方式是什麼?
多數不平等研究都著眼於收入——這項指標可以廣泛獲取。然而,貧富與否並不在於一年的收入,而在於長期的財富積累。以往,想要量化財富一直都很困難。
富人可能不願讓我們知道他們有多富,想必是為了避免上文提到的暴亂。但像我這種專門研究這個課題的人卻總在尋找更多數據,以及更好、更精確的方式來衡量貧富差距。雖然我不會鼓勵暴亂,但我的確認為,公民應該全面了解自己所在社會的不平等程度。
在我看來,最能揭示這一點的就是財富差距。
差距有多大?
有幾種方式可以衡量不平等狀況。
其中最流行的就是看收入。這主要是因為收入數據較為豐富,也比較容易衡量。但這只能算是一張快照。
另一方面,財富是一種積累,不僅受到目前收入的影響,還體現了之前幾年和之前幾代的積累。只有通過研究財富不平等狀況,學者、政策制定者和其他人才能設計最深入、最廣泛的措施來衡量富人與其他所有人之間的差距。
一個人擁有多少財富也可以更好地說明他享受的生活質量高低,以及掌握的機會多寡。這決定了投資於教育、金融資產和舒適生活的能力,以及退休之後的安全感。財富還可以降低對薪水波動或意外支出的擔憂。如果你擁有財富,面對更換熱水器或支付醫藥費這些意外花費時,你承擔的壓力肯定不像窮人那麼大。
差距越來越大
美國的財富不平等現狀非常明顯,令其他發達國家相形見絀。
保守派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在2017年發佈報告稱,最富有的5%的美國家庭在2013年持有大約62.5%的美國資產,高於30年前的54.1%。因此,另外95%的美國人的佔比從45.9%下滑到37.5%。
因此,高收入家庭2013年的中位數財富(平均為63.94萬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家庭(9.65萬美元)的7倍,創至少30年來最大差距。
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平等學者伊曼紐爾·賽資(Emmanuel Saez)和加布里爾·祖克曼(Gabriel Zucman)發現,在2012年,0.01%收入最高的人控制了22%的財富,而1979年這一比例僅為7%。
但如果你只看收入不平等數據,就會看到另一幅圖景。例如,在2013年,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只獲得了美國所有收入的30%(相比之下,他們卻擁有將近63%的財富)。
雖然美國不是唯一一個在過去30年財富不平等狀況愈發嚴重的發達國家,但它的情況確實比較突出。美國最富有的5%的家庭的財富幾乎是美國中產家庭的91倍,在全世界18個最發達國家中最差距最大。位居其次的是荷蘭,但比例還不到美國的一半。
最近通過的美國減稅和就業法案將導致該問題進一步惡化。
這些法律的主要條款包括將個人納稅人的標凖扣減額增加一倍,暫時把最高邊際稅率從39.6%下調到37%,大幅減少符合房產稅徵收要求的家庭數量,並把公司最高稅率從35%降低到21%。
然而,主要的影響仍然向富人傾斜。例如,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平均可以享受40美元的減稅,而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的家庭則享受5,420美元。與此同時,最富有的0.1%的家庭將節省61,920美元稅收。到2025年,最富有的人獲得的利益將增加到15.22萬美元,而其他人不會看到太多的變化。所有的個人減稅計劃將於2026年到期。
較富有的納稅人也將從新法律的其他主要條款中獲益。例如,研究顯示,降低營業稅最有利於富人,而適用於遺產稅的房地產減少則意味著財富累積將會增加。
稅法的支持者聲稱,此舉不會加劇不平等的程度,因為富人節約下來的錢會"涓滴"到其他美國家庭,也會抬高他們的水位。
然而,經驗證據表明並非如此。具體來說,通過減稅,將更多的錢輸送給富人,並不能改善經濟增長,反而會降低美國窮人的教育機會,甚至降低預期壽命——這一數字在2017年連續第二年下降。
提高意識
那麼,克里斯·洛克的說法是否正確?美國人只是沒有意識到社會的不平等狀態嗎?
調查顯示他所言不虛。例如,在2011年的一項全國性調查中,受訪者"嚴重低估"了美國的財富不平等程度。
這項調查和其他的研究也部分證實了他的另外一半觀點,即美國人確實關心財富的不平等現狀,希望差距能夠縮小。
美國現有的財富不平等狀況在社會或道德層面是否可以持續下去——或者是否會引發克里斯·洛克設想的騷亂——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首先還是需要知道,並理解美國的財富不平等有多嚴重。之後怎麼辦,則取決於我們所有人。


羅德水:如果貧窮是結構性壓迫,教育公共化就是脫貧關鍵
By 作者: 羅德水,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由20多個非政府組織發起的「貧窮人的台北」透過講座、展覽等系列活動,希望大眾能正視貧窮、理解貧窮,共同關注底層勞工與青年貧窮問題。
副總統陳建仁上月出席該活動時指出,「貧窮的問題是結構性的壓迫、是制度性的不公平、是剝削所造成的。」陳建仁並且呼籲大家一起拒絕赤貧,稱政府將持續透過救護等方式保護弱勢族群,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
▍呼籲不能解決貧富差距
事實上,貧窮不但已成為結構性問題,各種統計數據更直指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依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2016年家庭收支調查,所得最高20%的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200.4萬元,最低20%的家庭則為32.9萬元,差距6.08倍,吉尼係數0.336。如不計政府移轉收支,所得差距倍數為7.28倍。
不過,「5等分層級所得比」也屢屢被學者批評無法真實反映頂級富豪的財富,因而主張應以10等分或20等分進行統計,亦有建議應以賦稅資料為準,較能真實呈現貧富差距情況。
根據財政部資料,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5等分,2015年最高20%平均年所得246.3萬元、最低20%平均年所得18.5萬元,兩者差距13.31倍,遠高於5等分位所得差距;如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20等分,2015年所得最低5%平均年所得僅4.7萬元,最高5%平均則是471.5萬元,高低所得差距高達100.32倍,數據雖然低於2014年的109.69倍,但貧富差距之巨大,可見一斑。
比較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副總統聲稱執政團隊將以具體作為打破貧窮世襲現象,但政府卻又無視所得越高者資本利得占比越高的事實,推出替富豪減稅的稅改方案,不知要如何改善日益嚴峻的貧富差距?
▍階級與教育陷入惡性循環
貧富差距不僅嚴重影響國民生活水平,也直接影響家庭教育支出與國民教育機會。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如按所得5分位,2015年「平均每戶教育支出占每戶可支配所得之比率」,第一分位(所得後20%)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320,312元,教育支出為3,266元,比率1.02%;第五分位(所得前20%)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1,939,718元,教育支出為59,789元,比率3.08%,窮人可支配之教育消費遠遠低於富人。
進一步檢視歷年統計數據,第一分位之實際教育支出竟然不增反減,從2002年的9,658元,降到2015年的3,266元。同一期間,高低所得家庭之DI支出倍數(最高所得組可支配教育支出/最低所得組可支配教育支出),則從2002年的8.3倍暴增至2015年的18.3倍。
再以教育部「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助學金)之請領為例,96學年度,申請助學金的學生共計99,329人,其中大學校院學生35,484人(35.7%),技專校院學生63,845人(64.3%),如以公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分類,公校學生申請助學金者21,374人(21.5%),私校學生77,955人(78.5%)。
到了104學年度,申請助學金的大專校院學生共計84,903人,其中大學校院學生23,932人(28.2%),技專校院學生60,971人(71.8%)。如以公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分類,公校學生申請助學金者17,070人(20.1%),私校學生67,833人(79.9%)。
數據清楚顯示,申請助學計畫的大專學生,私立高於公立,技職體系高於一般大學,合理推論家庭社經背景與學生就學機會具高度相關,弱勢家庭的子弟有較高的比例進入私校或技職體系。
而檢視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報告」,受雇者教育程度明顯影響其工作收入,2016年,國中以下學歷受雇者每月主要工作收入29,646元、高中職學歷者31,835元、專科學歷者39,165元、大學學歷者38,967元、研究所學歷者56,514元。
依此,教育不僅難以達成脫貧的理想,甚至回頭擴大貧富差距,階級與教育之間陷入無限輪迴的惡性循環。
▍提高租稅負擔率 落實教育公共化
儘管不少人悲觀的指出,在目前的政經體制下,貧富差距、財富世襲現象已經很難藉由教育翻轉,反映論者對難以促進社會公義的無奈。然而,依本文前揭數據,一旦放任教育市場化、商品化,難道不會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不會進一步鞏固財富世襲?
我們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教育仍是一般人掙脫貧困的有效途徑,也唯有落實教育公共化,才能確保國民教育機會均等,從而有機會替縮小貧富差距創造條件。
誠然,以台灣目前極低的賦稅負擔率(1990年19.9%、2016年12.9%),支撐不起一個公共化的教育體系,這也是「教育公共化聯盟」(註)等團體力主將賦稅負擔率提高至GDP20%的關鍵。
討論至此,我們更加不解:一個以公辦民營、發放教育券取代教育公共化的政府,一個想方設法要替富人減稅的政府,究竟要如何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
(註)「教育公共化聯盟」由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國教保產業工會、靖娟文教基金會、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振鐸學會、新莊社區大學等團體組成,訴求提高租稅負擔率到GDP的20%,並推動國民義務教育往下延伸一年。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要成為台灣前20%富有家庭 每戶年可支配所得要達這個數字...
news.cnyes.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18日, 2017
主計總處今 (18) 日公布 105 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為 6.08 倍,連續 2 年倍數微幅增加,顯示國內貧富差距逐漸擴大。
去年年台灣地區全體家庭所得總額計 10 兆 6014 億元,年增 3.2%,每戶可支配所得平均數 99.3 萬元,年增 2.9%,每人平均數 32.3 萬元,年增 3.9%。
主計總處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將戶數分為 5 組,105 年最高 20% 家庭為 200.4 萬元,年增 3.3%,最低 20% 家庭每戶 32.9 萬元,年增 2.8%,差距 6.08 倍;吉尼係數 0.336 則較前一年度微減 0.002。
所謂每戶可支配所得,指的是每戶家庭所得總額減去無法自由支配使用的非消費支出 (如賦稅支出、利息支出、捐贈及其他移轉支出) 後,可由家庭自由支配使用於消費或儲蓄的金額。
主計總處也指出,由於以「每戶」計算的所得易受戶內人口數消長影響,若依「每人」可支配所得重新排序計算所得差距倍數,105 年為 3.89 倍,較前一年度微減 0.02 倍。
就消費和儲蓄面來看,去年台灣全體家庭消費支出總計 6 兆 5704 億元,年增 3.1%,平均每戶消費支出 77.7 萬元,年增 2.3%,而平均每戶儲蓄 21.6 萬元,年增 5.4%。
就消費支出內容觀察,仍以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 (24.2%) 為最高,其次為食品飲料及菸草 (15.8%);另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衛生保健觀念增強,醫療保健支出比重已達 15.3%。


薪資減少 最窮5%申報所得10年降35%
分享薪資減少 最窮5%申報所得10年降35%到Facebook 分享薪資減少 最窮5%申報所得10年降35%到Line 分享薪資減少 最窮5%申報所得10年降35%到Google+
2017-07-09
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貧者愈貧!根據財政部統計,二○一五年綜所稅申報戶六一三.三萬戶,所得最低五%(三十.七萬戶)平均申報所得下滑至四.七萬元,遠低於二○○五年的七.二萬元,等於十年來減少三十四.七%;若進一步分析所得結構,主要是薪資所得減少。對此,財政部官員表示,光從統計數字難以論斷實際原因,包括低薪、工作難找、稅制改變等都是可能因素。
低收入戶心聲
低收入戶心聲
最窮5%家庭主要所得結構變化
最窮5%家庭主要所得結構變化
最富與最窮5%家庭所得差距
最富與最窮5%家庭所得差距
財政部官員說明,綜所稅免稅額及扣除額不斷提高,以單身上班族為例,目前年收入三十萬元以下課不到稅;但綜所稅規定有申報才能退稅,有些所得已被扣繳稅款,例如薪資所得、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等,所以有些低所得者為了退稅還是會申報,這些人申報的薪資所得很少,大多是兼職或打零工收入。
最富5% 申報所得增至471萬
根據綜所稅申報資料,所得最低五%,二○○五年申報所得平均七.二萬元,二○一五年降至四.七萬元;反觀所得最高五%家庭,二○○五年申報所得平均三九六.九萬元,二○一五年增至四七一.五萬元。因此,所得最低與最高五%,所得差距由二○○五年的五十五.一三倍飆至二○一五年的一○○.三二倍。
若按所得結構分析,二○○五年所得最低五%申報各類所得合計一八七.六四億元,以薪資所得八十.八四億元最多、占四十三.○八%;不過,二○一五年所得最低五%申報各類所得降至一四四.一四億元,主要是薪資所得下滑至四十四.四五億元、占比三十.七八%。
另外,所得次低五%,二○○五年申報各類所得四四八.七四億元,二○一五年增至四八五.五六億元,但薪資所得卻由三一三.五八億元降至二四四.二三億元;至於其餘九十%申報戶,申報薪資所得均呈增加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來,綜所稅申報戶申報薪資所得占所得總額均維持在七成以上,但所得最低五%申報薪資所得占其總申報所得卻偏低,且呈下滑趨勢,由二○○五年的四成以上降至二○一五年的三成。
財政部官員指出,從統計數字來看,所得最低十%申報薪資所得下滑,可能是家裡有工作的人減少,也可能是低薪的因素;另外,稅制改變也是可能原因,由於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等提高,愈來愈多人符合免申報標準,如果沒有事先被扣繳稅款,就不用申報綜所稅。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財政資訊中心:貧富差距百倍 課稅所得差距縮小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日, 2017
A-A+
2017-07-02 15:45經濟日報 記者林潔玲╱即時報導
財政資訊中心公布104年度綜所稅初步核定統計專冊,超過613萬個報稅家庭,最高5%與最低5%家庭的課稅所得總額,差距倍數約100倍,較上一年的111倍減少,顯示課稅所得差距縮小。
財政部強調,課稅所得差距倍數不是觀察貧富差距的指標,由於所得稅申報資料並非家戶完整所得,其中不包括農林漁牧業收入、分離課稅所得、地下經濟等,要判斷家庭貧富差距應以以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資料為準 。同時,該104年僅為初步統計應以最終申報核定為準。
根據財資中心公布資料顯示2015年綜合所得總額20分位申報統計,最高20分位的平均家戶所得為471.5萬元,第一分位的平均家戶所得則為4.7萬元,最高分位與最低分位差距倍數約為100倍,而其與前一年度差距倍數111倍相比減少。
由於以綜合所得總額20分位來計算,所涵蓋的僅有最高與最低5%,貧富差距較為極端,若是以綜合所得總額5分位的計算來看,最富有20%的平均家戶所得為246.2萬元、最貧窮20%的平均家戶所得為18.4萬元,最高分位與最低分位差距倍數約為13.32倍,涵蓋範圍較大有40%相對衡平。
由於104年度綜所稅初步核定統計專冊,是研究繳稅差距的資料,稅負分配的情況等,因為資料不含土地交易所得、證券交易所得等免稅所得,以及短期票券利息、政府的中獎彩券如統一發票等分離課稅的所得,因此實際所得會與初步統計專冊、甚至是納稅所得也會不同。
因此,雖然也可觀察家戶所得的差距,但主要仍以主計總處的家計收支調查表會較為精準。以主計總處2015年資料來看,觀察「可支配所得按戶數五等分位的所得分配」,第五分位為第一分位的6.06倍。
同時,觀察「吉尼係數」、也就是所得分配平均的標準0~1來看,越接近0代表所得分配越平均、越接近1代表越集中在某些族群身上。以2015年來說為0.338,國際間學者分析會用0.4當作分水嶺,像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多超過0.4,因此台灣相對所得較為平均。
鑑於課稅所得分位統計資料,過去被引用做為貧富差距的觀察指標引發爭議,財政部2013年決議取消公布20等分位的課稅所得統計資料,遭到外界強烈批評。經立法委員提案要求財政部恢復公布統計資料,財政資訊中心2014年重新在網站上公告相關資訊。


貧富差距百倍 最富家庭平均年收入471萬
www.cna.com.tw查看原始檔
根據財政資訊中心發布104年度綜所稅申報資料,所得在前5%的家庭,平均年所得為新台幣471.5萬元,最後5%的家庭,平均年所得僅4.7萬元,差距仍達百倍,為歷年次高。(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邱柏勝台北3日電)不患寡而患不均。根據財政資訊中心發布104年度綜所稅申報資料,所得在前5%的家庭,平均年所得為新台幣471.5萬元,最後5%的家庭,平均年所得僅4.7萬元,差距仍達百倍,為歷年次高。
進一步分析所得前5%家庭的年所得來源,其中每戶的薪資所得平均為286.8萬元,股利所得平均約123萬元,分別是最窮5%家庭的198倍、97.5倍,顯見最有錢的家庭成員不僅高薪,也有相當高的投資所得,進一步拉開貧富差距。
財政部統計,104年度綜所稅申報戶數約613萬戶,申報綜合所得總額約5.7兆元。然而,最有錢的前5%家庭,申報所得就占了綜合所得總額的25.3%,等同囊括4分之一的全國所得。
貧富差距也體現在城鄉落差上。台北市跨國企業聚集,高薪職缺多,因此每戶平均所得達132.6萬元,居全台之首。新竹縣市則因新竹科學園區座落,平均薪資較高,因此新竹市每戶平均所得為129.2萬元、新竹縣110.8萬元,分居2、3名。
但農業為主的嘉義縣、南投縣、屏東縣等,家庭平均年所得分別僅73.2萬元、73.3萬元、73.8萬元,分居倒數前3名,凸顯城鄉資源分配不均。
不過,財政部強調,綜所稅申報所得資料未包含免稅所得(如農、林、漁、牧所得)、分離課稅所得、未達課稅門檻免辦結算申報所得,以及地下經濟所得(如攤販等)等及移轉性收入,導致申報資料無法呈現完整所得狀況,與實際所得有差距。
因此,財政部指出,直接以課稅用途的申報所得計算所得差距倍數顯已失真,無法客觀呈現所得差距的真實狀況,相關數據應以主計總處公布資料為準。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最富與最窮 所得差逾百倍
分享最富與最窮 所得差逾百倍到Facebook 分享最富與最窮 所得差逾百倍到Line 分享最富與最窮 所得差逾百倍到Google+
2017-07-03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二○一五年綜所稅申報戶共六一三.三萬戶,按申報所得高低分成二十等分,所得最低五%家庭平均年所得只有四.七萬元,所得最高五%家庭平均年所得四七一.五萬元,最富與最窮五%所得差距一○○.三二倍,為史上次高,僅低於二○一四年的一○九.六九倍,分配不均問題仍相當嚴重。
最富與最窮5%家庭所得差距
最富與最窮5%家庭所得差距
富人避稅有道 實際差更大
財政部官員說明,二○一五年起股利扣抵減半,不少企業搶在二○一四年分配股利,當年股利所得達八七六○億元,二○一五年降至六八七三億元,導致高所得者收入減少,所得差距因此縮小,但低所得者收入並未改善。
另外,綜所稅申報資料不含分離課稅、免稅所得及非課稅所得等,且許多窮人可能收入低到不用報稅,富人則有不少避稅管道或免稅所得,所以實際所得差距可能更大。
最低年所得4萬 最高471萬
根據財政部資料,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五等分,二○一五年所得最低二十%平均年所得十八.五萬元,最高二十%平均二四六.三萬元,差距十三.三一倍,低於二○一四年的十四.一四倍。
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二十等分,二○一五年所得最低五%平均年所得僅四.七萬元,低於二○一四年的四.八萬元;最高五%平均則是四七一.五萬元,低於二○一四年的五二六.五萬元,由於高所得者收入減少較多,所得差距縮小至一○○.三二倍,低於二○一四年的一○九.六九倍。
不過,國內貧富兩極化趨勢相當明顯,二○○五年所得最高五%與最低五%,所得差距僅五十五倍,二○○九年攀升至七十五倍,二○一一年逼近九十五倍;二○一二年因軍教課稅稀釋貧富兩極化效果,所得差距首見縮小;但二○一四年所得差距又飆至一○九.六九倍(初步統計資料為一一一.八三倍);二○一五年所得差距因稅制改變而再度縮小,但仍超過一○○倍。
對此,財政部重申,綜所稅申報資料不宜做為貧富差距比較,應以主計總處公布的資料為準。不過,主計總處的資料將家庭收入分成五等分位,調查樣本僅約一萬五千戶,被質疑太過粗糙,難以了解貧富兩極化現象;而綜所稅申報資料涵蓋六百多萬戶,且分成二十等分位,更能反映貧富懸殊的情況。


階級世代:再努力都無法翻身?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從來都不平等!向上流動與無法翻身的生命故事
www.bituzi.com查看原始檔
最近讀了一本蠻有意思的書,這是2016年出的, 
最近花了點時間看完...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這本書名原為: 
「OUR KIDS 
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
中文翻譯為:「階級世代」 
出版社用斗大的字體, 
在書的外皮打上《再努力都沒用,從小就無法翻身的世代》
不可否認,這樣確實比較聳動, 
也讓人想一探究竟。
回到台灣,我們可以看到, 
根據財政資料中心公布資料顯示, 
2015年綜合所得總額20分位申報統計, 
最高分位與最低分位差距倍數約為100倍, 
而與前一年度差距倍數111倍相比略為減少。
最富有20%的平均家戶所得為246.2萬元、 
最貧窮20%的平均家戶所得為18.4萬元, 
最高分位與最低分位差距倍數約為13.32倍。
媒體每個月都在放送類似的新聞, 
彷彿讓大家更感絕望。 
上下階層的流動越來越困難
本書作者羅伯特普特南(Robert D. Putnam) 
用各項統計數據資料與訪談故事, 
驗證過去這數十年來, 
美國的財富分配,以及富人利用教育資源繼續鞏固下一代的優勢。
其實不只是台灣有上下階層難以流動的情況, 
美國更是如此...
過往的「美國夢」, 
是一種相信只要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 
便能在美國獲得更好生活的信仰, 
也就是人們通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富裕, 
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
不過作者發現, 
相較於1950年代,現在窮人跟富人的隔離越來越嚴重, 
富人集中在豪宅區,窮人集中在貧民窟。 
日常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難接觸到與自己不同階級的人, 
此外,兩者的家庭給予的機會也不平等, 
中上階級的父母更有時間陪伴小孩, 
給予刺激,培養孩子的認知與非認知技巧。
但是窮人家的孩子,時常要面對家庭的崩解, 
或者隔代教養的環境長大。
不同於一般的研究只呈現冰冷的數據資料, 
本書著重不同孩子的成長過程, 
訪問了各種生命故事, 
用這樣的方式跟讀者說明: 
家庭環境、教養方式、學校、社區、社會資本的差異, 
如何影響各階層孩子的流動機會。
在台灣來看,「學區宅」或許就是這樣的代表, 
為什麼學區宅高價不墬? 
明星國中或者高中常常是熱門的焦點, 
是因為學校老師特別會教? 
還是因為學生群本來的資質就比較高? 
或者根本是一群較為類似社會地位的人, 
為了孩子才形成的一種「教育壟斷」?
之前也有研究顯示, 
台大學生幾乎都住在台北市大安區, 
而有將近一半來自雙北地區; 
台大學生認為雙北教育資源豐富,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其中大安區普遍社經地位高,考上台大也相對有優勢。 
台大生來自哪?研究:北市大安區最多 
這項台灣的研究,與本書中的論點不謀而合。 
窮人家庭不容許出錯,富人家庭容錯率較高
在貧窮的家庭,從小安全感較低(特別在治安不好的貧民區), 
因為要隨時注意有沒有危機,注意力容易分散, 
而生活壓力對大腦的法則有負面的影響。 
當有多的資源時,多用來休閒娛樂。
而富人的家庭資源多用在學習, 
環境中因父母關係、或許多課外活動都很容易遇到可效法的對象, 
也很容易得知升學的管道和求職的規則。
舉個例: 
倘若做個小生意資金需要100萬,(現在門檻會越來越高) 
出身貧困家庭的孩子, 
可能光存到這100萬就花了5年的時間,(每個月還要給家中孝親費存錢緩慢) 
而創業並不保證一次成功呀! 
如果失敗了,是否要再挑戰第二次?
但出身富有家庭的孩子, 
如果失敗第一次,可以第二次或者第三次, 
由於家中的資源較多,當失敗次數累積經驗多了, 
成功的那次也近了...
但貧困孩子可能光第二次或第三次創業就已經後繼無力。 
論能力值,也許「極端出色」的窮孩子依舊可以翻身, 
不過如果只是「普通出色」的窮孩子, 
可能就翻不上去了。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富二代在講自己是白手起家時, 
會遭受網友或年輕人一片砲轟的原因, 
如果不是那樣的家庭給你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資金去「試錯」, 
你如何能成功?
當然有些部分偏激言論,我們可以不予理會, 
畢竟確實還是有部分富二代認真作事業, 
而且也不會譁眾取寵, 
創業十幾次失敗甚至敗光家產的案例也不是沒有。
所以我們一味的認為出身在富人家庭=創業必定成功 
這就偏離了本書的意義。 
只能說富人的孩子機會真的比較多,名符其實。 
別人總是貴人較多?而我總遇不到貴人?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常常聽到這句話, 
那就是「那個XXX會成功,還不是因為有貴人」, 
「如果不是因為某某人拉拔,她也不會成功!」 
根據本書作者的實證調查, 
富人家庭的孩子確實容易繼承父母的人脈, 
而且即便不小心掉入下個階層, 
也因為有人幫助。(不管是各項資源、或借錢) 
所以又東山再起...
但是中低階層的孩子就沒這麼幸運了, 
在M型化社會結構下, 
如果你從中產階級不小心掉入貧困區, 
你要重新拉回上層, 
可能要花上數十年才有機會。 
(努力工作+克勤克儉)
甚至必須被迫去追逐高風險高報酬的事情。 
(書中有提到販毒或加入黑幫)
其實我的見解是這樣: 
周圍時時刻刻都有貴人, 
但是你要有「被利用的價值」, 
中文當中,任何人聽到「被利用」這三字, 
感覺都是比較負面的。
資本主義中, 
你如果不能推出市場需要的產品, 
那你就要拿出市場所需要的服務。
如果你是有特別的專長, 
例如:業務能力、管理能力、寫程式軟實力。
一味的追求人脈,不如追求自身的專業能力。 
這些能力會讓你慢慢的遇到更多的人脈, 
反而人脈會來找你...
書中提到,窮人的社交圈還是有遇到貴人的機會, 
但由於小時候的錯誤觀念,讓他們不敢追求, 
甚至選擇放棄機會。
這時又回到了舊有的思維, 
還是留在同樣的階層當中。 
事後再感到懊悔已來不及了.. 
結論
因為網路與全球化的普及,財富流動的速度加快, 
中產階級依舊逐漸減少, 
在上層的人,會藉由教育去鞏固他們的護城河, 
所以教育資源對於下一代非常重要。
前幾天瑞普萊坊發表2017年「財富報告」, 
2016年全球資產(不含房地產)有3000萬美元的富豪達19.3萬人, 
他們偏好的投資是金融商品和不動產。
2016年台灣富豪人數為1,676人,排名全球第23,年增5%, 
成長率勝全球水準, 
但人數僅佔全球所有富豪人數0.8%,不到1%, 
其中有84%住在台北市,平均每10萬人就有6位富豪。 
台灣身價10億富豪1,676人,逾8成住北市 
台灣富豪在各種投資的優先考量因素略顯保守, 
前3名分別為「財富保存」、「繼承安排」、「稅務規劃」, 
但在「投資的多樣性」、「創新投資」的重要性遠落後全球平均。
教育還能不能扭轉階層? 
如果有孩子,或者正要準備生孩子的讀者, 
這本書值得您閱讀。
本週文章還喜歡嗎? 
期盼對每位讀者都有幫助,謝謝你們的支持。 
請分享給你的朋友閱讀,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向上翻轉! 
貧富差距的擴大是全球都面臨的問題,本書作者認為要解決窮孩子的困境,應該將所有的孩子都視為「我們的孩子」,以集體的力量來養育。否則機會不平等將同時危害到經濟成長與民主效能,導致付出更大的社會成本。


所得前10%歐洲勞工薪資 = 後50%薪資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16日, 2016
A-A+
2016-12-16 14:01聯合晚報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一份最新報告說,歐洲10%最高所得勞工的薪酬幾乎等於50%最低所得勞工的薪酬。ILO呼籲各國政府與企業加強努力讓勞工公平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

報告並且發現,歐洲企業主管級男女薪酬差距驚人,男女執行長的薪酬差距更超過50%。

脫離歐盟在英國公投過關,接著川普以反全球化政見拿下美國總統大選之後,ILO秘書長萊德警告,所得不平等,以及公司行號愈來愈喜歡雇用兼職或臨時工,有為民族主義火上加油之虞。萊德指出,愈來愈多人覺得自己被當前經濟體系虧待。有民族主義色彩的反主流政黨在各地紛紛得勢,這是一大原因。

ILO發現,歐洲職場高層主管與中下層員工薪資的巨大失衡。ILO報告說:「企業內部,尤其是大型企業內部薪資的不平等非常可觀,高層1%主管的所得愈來愈遠遠把其他人拋在後面。」

報告發現歐洲80%勞工的薪資低於他們公司的平均薪資,因為那些平均值被公司最高層的超高所得扭曲。

在平均薪資最高的1%公司裡,底層1%勞工的平均時薪是7.10歐元(約台幣236元),高層1%平均所得是此數的118倍,即844歐元。

一個國家裡,勞工所得會不平等,因為他們上班的公司類型有別,但報告共同撰述、ILO資深薪資專家貝爾塞表示,歐洲企業公司內部的作法在薪資不平等上扮演幾乎一半角色。他說:「這個事實告訴你,單單規定最低工資不足以解決問題。」

貝爾塞表示,要解決問題,除了最低工資和集體談判權,另外也須從公司內規來想辦法,政府則應該加強要求公司申報性別、年資等因素造成的薪資差距。他並呼籲各國取法英國,英國明年開始強制大企業公布性別所得差距。

=============================

所得前10%歐洲勞工薪資 = 後50%薪資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16日, 2016
A-A+
2016-12-16 14:01聯合晚報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一份最新報告說,歐洲10%最高所得勞工的薪酬幾乎等於50%最低所得勞工的薪酬。ILO呼籲各國政府與企業加強努力讓勞工公平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

報告並且發現,歐洲企業主管級男女薪酬差距驚人,男女執行長的薪酬差距更超過50%。

脫離歐盟在英國公投過關,接著川普以反全球化政見拿下美國總統大選之後,ILO秘書長萊德警告,所得不平等,以及公司行號愈來愈喜歡雇用兼職或臨時工,有為民族主義火上加油之虞。萊德指出,愈來愈多人覺得自己被當前經濟體系虧待。有民族主義色彩的反主流政黨在各地紛紛得勢,這是一大原因。

ILO發現,歐洲職場高層主管與中下層員工薪資的巨大失衡。ILO報告說:「企業內部,尤其是大型企業內部薪資的不平等非常可觀,高層1%主管的所得愈來愈遠遠把其他人拋在後面。」

報告發現歐洲80%勞工的薪資低於他們公司的平均薪資,因為那些平均值被公司最高層的超高所得扭曲。

在平均薪資最高的1%公司裡,底層1%勞工的平均時薪是7.10歐元(約台幣236元),高層1%平均所得是此數的118倍,即844歐元。

一個國家裡,勞工所得會不平等,因為他們上班的公司類型有別,但報告共同撰述、ILO資深薪資專家貝爾塞表示,歐洲企業公司內部的作法在薪資不平等上扮演幾乎一半角色。他說:「這個事實告訴你,單單規定最低工資不足以解決問題。」

貝爾塞表示,要解決問題,除了最低工資和集體談判權,另外也須從公司內規來想辦法,政府則應該加強要求公司申報性別、年資等因素造成的薪資差距。他並呼籲各國取法英國,英國明年開始強制大企業公布性別所得差距。

=============================

飢餓人口美國4200萬 3分之1是兒童和青少年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16日, 2016
A-A+
2016-12-16 14:01聯合晚報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慈善機構Feeding America統計,美國有4200多萬人忍饑挨餓,包括1450萬名兒童和青少年。

上個月,美國新增44萬6000非勞動人口,不再屬於就業市場的總人口數增至9506萬人。據勞動統計局定義,「非勞動人口」是失業、並且不再尋找工作的人。他們有可能是學生或退休人士,也有可能是成年的「啃老族」,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由於求職困難,也慢慢退出勞動力市場。

美農業部的最新資料顯示,1580萬個美國家庭2015年沒有充足的食物果腹,約占全國家庭總數的12.7%,比2014年的14%略降,但仍高於10年前。去年政府花在糧食福利上的開支高達740億美元,是2008年開支水準的兩倍。專家表示,金融危機後直到今天,很多人進入「非勞動人口」大軍,導致饑餓成為威脅眾多美國人生存的頭等大事。

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研究發現,2000到2015年間工資差距穩定擴大,以最低層的白人男性收入狀況最糟糕。Feeding America的發言人弗雷澤表示,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復甦其實並沒有讓美國最貧窮的地區受益:「工資水準最低的人反而最容易被危機剝奪工作機會,而當前看似利好的就業資料,其實掩蓋了很多人不得不領取最低工資的事實。如果賺得錢不夠,真的沒辦法養家。」

========================

這不是省錢!專家:窮人鈔票和人生都死在「便宜貨」手上
By 徐慈薇,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16日, 2016

不少人為了省錢選擇買便宜貨,卻可能因此影響健康。
攝像者: 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不少民眾為了省錢,會在夜市買便宜貨,但專家提醒,千萬別低估「夜市牌」不合格用品的殺傷力,「節儉雖然是美德,但很多窮人太過省吃儉用的結果,就是讓自己的鈔票和人生,都死在『便宜貨』手上。」

理財專家狄驤在《商業周刊》撰文指出,相信10個窮人中,有9個不知道便宜貨的可怕,更不知道因為自己的貪小便宜,會傷害自己的健康。一個在環保署工作的朋友告訴他,民眾真的太低估夜市不合格用品的殺傷力了,很多廁所用、車用芳香劑都添加了超標的人工香味,聞久了肯定致癌;另外,夜市的便宜指甲油也容易甲醇揮發,進而損害神經系統,根本就是「花錢買毒藥」;最可怕的就是人工化學合成的香水和精油,更是致癌的超級毒物。

狄驤說,他並不是要大家去買昂貴的商品,但夜市裡太便宜的東西,不僅沒有主管機關的檢驗標章、有的甚至沒有標明廠牌,這些都可能影響我們的健康。雖然國際精品級香水、自然植物萃取的精油並非完全無毒,但畢竟人家有百年歷史,且國際企業在品質處理上,會比較用心且專業,這是「夜市牌」香水和精油不能比的。

最後,狄驤語重心長地說,窮人很難脫貧翻身,也是因為他們的錢往往都死在「便宜貨」的手上。或許現在省了幾百元,但未來得付多達上百、上千倍的手術住院費和醫藥費,「這種賠錢生意,恐怕只有窮人才會做」。

(中時電子報)

-----------------------

勞退新制看出台灣低薪 33%勞工薪水不滿22K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從勞退提撥的薪資,可以清楚發現台灣的低薪問題有多嚴重。月薪3.6萬元以下的勞工佔65%,薪資低於22K的更是高達33%,(資料照,記者廖雪茹攝)
2015-06-25 16:3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勞退新制今年7月滿十年,總參與勞工數已突破600萬人,但從勞退提撥的薪資,可以清楚發現台灣的低薪問題有多嚴重。其中月薪3.6萬元以下的勞工佔65%,薪資低於22K的更是高達33%,
2005年勞退新制修法通過,規定雇主必須按月提撥6%薪資到勞退帳戶,就算勞工換工作,都能確保年滿60歲能領到退休金。目前參加人數已達606萬餘人。
但根據勞退的提繳工資,卻能看出台灣普遍低薪的問題,提繳薪資級距在13501至22800元之間勞工約174.3萬人,佔28.7%;若是22K以下的人數約201萬人佔33%。而提繳薪資在3.6萬元以下,幾乎總人數的3分之2,達65%;而提繳薪資11萬元以上卻只有10.9萬人,只有1.8%。

----------------------------

年輕人薪水2萬能活嗎?官員竟答:雙薪家庭比比皆是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年輕人薪水只有2萬元,但有官員竟然回答:「雙薪家庭比比皆是」。(圖截自王浩宇臉書影片)
2015-05-26 17:0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現在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生活難過,臨時人員薪水只有2萬元,但把青年低薪問題拿去問官員時,有官員竟然回答:「雙薪家庭比比皆是」。
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在臉書上PO出一段議會質詢影片,他詢問市府官員,官員的薪水有12萬,但現在大學畢業的臨時人員薪資才2萬多元,這樣活得下去嗎?,但該名官員卻回答:「現在台灣社會雙薪家庭比比皆是。」也讓王浩宇痛批:「所以你要告訴我的是,他們兩個可以領4萬,可以活下去嗎?」
該名官員表示,這個薪水基準,高雄、台南都跟勞動部一樣,但王浩宇質疑為什麼桃園市要比爛不比好,但台中、花蓮卻可以不一樣。官員也表示,如果市府財政充沛的話會再研究。

把首富身家平分 台灣窮人資產增幅高居世界第三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平分首富資產給該國的窮人,台灣窮人的資產增加幅度竟高居世界第三。(資料照,記者王孟倫攝)

2015-09-22  14:3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貧富差距情況為何?有外媒調查,若首富的資產平分給該國的窮人,台灣窮人的資產增加幅度,竟然高居世界第三。

《彭博社》設計出了一項「羅賓漢指數」(Robin Hood Index),該指標調查了全球42個國家,若將該國首富的淨資產,全數平分給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窮人的資產增加幅度有多大。

台灣在這項排名中高居第三,若將現在的首富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的90億美元資產,全部均分給所有窮人,每人將可獲得26957美元,相當於是87.9萬元。

而排名第一的是地中海小國賽普勒斯,將其首富擁有的150億美元平分給窮人,每個人可以增加45987美元(約新台幣150萬);第二名的是瑞典,均分首富的45億美元,每位窮人可以獲得33149美元(約新台幣108萬)。

經常被認為貧富差距最大的印度及中國,排名卻在倒數三名。中國若將首富馬雲(現已被王健林取代)的230億資產均分,每人僅獲得234美元(約新台幣7600元);印度均分220億,每人則只能拿到59美元(新台幣1900元),主要是因為貧窮人口基數大太。

這項排名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各國的貧富差距情況,但報導也指出,排名會因每個國家的人口及貧窮線而有所不同,如賽普勒斯及瑞典人口僅110萬及900多萬,貧窮人口基數相對很小,而且瑞典因為生活品質相當高,貧窮人口少,因此都可被視為例外。此外,各國物價不同,均分後的資產價值也會不同。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彭博社》設計出了一項「羅賓漢指數」,看各國平分首富資產後的影響。((圖片截取自彭博社)

貧富差距/16%貧窮世襲/全國家庭消費支出/把首富身家平分

平分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的淨資產,台灣窮人的每人可獲得近90萬元。(資料照,記者陳奕全攝)

---------------------

年金改革前 專家帶您重新看國保2016/10/19 17:03
分享: 推文到facebook推文到plurk
老了要靠誰?!別輕忽了您的國民年金保障

基金教母 蕭碧燕
我出身在窮困家庭,拮据度日的成長過程讓我深深體會到錢的重要意義。出社會後為了存錢,我每月將部分收入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在40歲時圓了在台北市精華區買房的夢想。
圓了第一個夢後,馬上讓我想到退休生活。退休後我每月需要花多少錢?而這些錢該從何來?簡單的說,退休金就是要準備一生的現金流帳戶,因此我規劃了以下二個:一、勞保年金確保基本現金流入,二、投資所得買年金險(或類似產品)+配息的債券基金。
退休時到底有那些退休金可以領取?一、勞保老年給付,二、勞工退休金,三、國民年金保險(國保)。凡是年滿25歲、未滿65歲,在國內設有戶籍,沒有參加其他社會保險的國民,就能享有國保的好處。而只要曾經繳納保費,累計國保年資,65歲就可以申請國保老年年金。
不論男性或女性,以平均餘命預估可以領取之國民年金,都遠高於實際所繳保費金額,且政府為照顧較弱勢的民眾,避免所領老年給付因通貨膨脹而縮水不敷使用,國民年金法定有隨物價指數調整的機制,這對退休生活是很重要的保障。
國民年金保險是守護大家的一道重要防線

政治大學保險系 彭金隆
因為從事的教學與研究都是跟保險有關,最常被人問到的問題就是:面對人生各種風險,該如何規劃一個正確又完整的保險計畫?有幾個基本的原則可以參考,第一是先保障後投資原則,其次是先基礎再進階原則,最後則是考量財務與經濟性原則。國保在應用到這些原則時,幾乎都可以扮演一定重要的角色。
就先保障後投資原則來說,規避非預期的財務損失,是購買保險的第一要務,而追求投資獲利,則是次要的思考。國保具有多樣性給付,涵蓋人生前期的生育、殘疾或身故,與後期年金等各項基礎保障,剛好可以填補人生各階段的保障需求。
再就先基礎再進階原則,在風險管理規劃選項上,有商業保險、社會保險甚至一些政策保險。基本上,一定是先有社會保險或政策保險後,如果還有保障需求,才會選擇商業保險。符合國保納保資格的國民,如果捨國保而優先考慮商業保險,就有點捨本逐末了。
最後就風險規劃的財務與經濟性原則,能運用最低的投入或成本,做出做大的風險防護效果,才算是最佳的保險規劃策略。社會保險幾乎都會有政府或其他資源的補助,以國保為例,保費政府至少補助40%,而且身心障礙、低收入戶或是申請所得未達一定標準者,政府補助比率更高,這是商業保險所望塵莫及的。
對於許多暫時或長期無法投入職場的人來說,即使時間不長,依然會面臨到許多不可預知的風險。因此建議大家除了應注意自身的風險管理外,更應該提醒周邊有資格加入國保的親友,應善用政府的美意,讓國保成為國人防範人生風險強而有力的防線。
國民年金的重要性以及對年輕人的意義

淡江大學保險系教授 郝充仁
國民年金是基礎年金的一環,提供沒有任何社會保險的國民遭逢生、老、死、殘時的基本保障,而為了滿足此一保障,政府在財政上提供大量的補貼。例如保費的補助、以及給付上的優待。然而要享有此一權利,其重要前提便是要「繳保費」。
也許有人會認為自己還年輕,活不到那麼老。這是錯誤的想法!隨著醫藥與治療的進步,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老化程度越來越高。另外有一群人認為,隨著人口老化,國民年金可能會倒閉。各位要理解,國民年金之財務,依法由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政府必將要永續經營。
現在的年輕人處於金融海嘯後不穩定的經濟環境中,在面對就業環境高度競爭、與薪資水準有限的狀況下,必須要為「現在」與「未來」做更細緻的規劃。而就「對未來的規劃」中,國保就更顯得重要。
年輕人加入國保、準時繳納保費也有一些在年輕時就可以運用的好處。例如婦女生產時,國保可以就申請一次性的生育給付。此外,國保也能預備不時之需,在面對人生的重大風險時,提供相關的給付,使生活不致立即陷入困境,例如身障年金、喪葬給付和遺屬年金。不繳國保保費,等於放棄這些保障。這如同一句諺語:「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而且明天並不遙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