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岡明從落實全民防衛理念建議,若未來師資、訓能及預算充足,行有餘力之時,可在全台各鄉鎮成立「模擬館」,讓暫時無法接受實彈射擊複訓的後備軍人、乃至一般民眾,都能進行步槍、機槍,甚至短程飛彈使用方式等訓練,藉此擴大成效。
後備軍人步槍射擊訓練,受訓者盼增加射擊發數找回手感,專家:若訓能經費夠可廣設模擬館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4aXIHXX
後備射擊訓練 受訓者盼增加射擊發數找回手感
(中央社)國防部今年續辦後備軍人步槍射擊訓練活動,志願參訓民眾指出,半天課程使用T65K2步槍,共射擊48發步槍彈,建議未來若訓練量能足夠,可增加課程時數與射擊發數,以利訓員交流經驗,並找回對槍枝的「手感」。
國防部去年首度舉辦「後備軍人步槍射擊訓練營」共4梯次,受訓地點為苗栗、台中、高雄與花蓮,每梯次60人,課程為「T91步槍訓練課程」;今年續辦步槍射擊訓練,但更名為「後備軍人志願參加射擊訓練」。
《中央社》記者去年曾報名參加東部花蓮復興營區梯次,課程為一整天,使用現役T91步槍,施訓時依序完成25、75、175、300公尺實彈射擊;且在75、175、300公尺進行臥、跪、立姿的射擊時,需自行更換彈匣,總共射擊67發步槍彈。
去年也報名射擊訓練的雲林縣全民國防教育協會理事長王伸元受訪表示,他今年是參加4月23日南投縣後備旅梯次,地點在成功嶺靶場,當天上午8時報到,約22人參加,報到後換戴M1鋼盔及非現役部隊款式戰術背心。
異於去年是一整天課程,王伸元指出,今年改為上午半天,先在模訓館實施T91步槍射擊模擬訓練,隨後搭乘軍用卡車前往歸零靶場,直接與正在教召的後備軍人交接T65K2步槍,實地進行25公尺歸零射擊。
王伸元說,前面3輪射擊各3發,逐次進行各項瞄準具調整,最後1輪射擊9發,耗時約1小時,之後進行175公尺基礎鑑定射擊,配發3個彈匣並自行裝填各10發子彈完成射擊,因此半天訓練共射擊48發,均為臥射。
至於其他縣市,參加台南市、新北市等後備旅射擊訓練的志願民眾受訪表示,射擊發數48發,相關流程與南投縣後備旅相同,差別是因靶場沒有模訓館,未進行射擊模擬訓練,而是直接到靶場進行射擊預習。
對比前後2次經驗,王伸元指出,去年訓練時有使用障礙板(俗稱九洞板),讓射手可透過障礙板作為依託進行射擊,今年改為臥射;但以台灣作戰環境看,後備軍人很有可能是進行住民地戰鬥,應該恢復使用障礙板以及立、跪、臥姿等訓練,臨戰實戰效果會較佳。
國防部舉辦後備軍人志願參加射擊訓練,今年擴大為18梯次,半天課程使用T65K2步槍,共射擊48發步槍彈。圖為受訓民眾進行清槍檢查。(照片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傳真 113年6月10日
至於課程時數部分,《中央社》記者去年參訓是一整天,在午餐與休息時間,能有機會可跟原是志願役、4個月軍事訓練役等後備軍人交流;今年因縮短為半天,不少參訓受訪者表示,時間過於緊湊,沒有機會跟其他受訓者認識,且射擊發數變少,找不到射擊「手感」。
王伸元分享2次參訓經驗指出,有些後備軍人平日有自我訓練,但部分軍事訓練役的參訓者,對步槍的機械操作與清槍等程序較不熟稔。對此,服軍事訓練役、參加台南市後備旅梯次的楊姓後備軍人認為,受訓可累積實彈射擊經驗,若能有進階版訓練梯次,可讓有心訓練的後備軍人再次參與。
連續2年報名參訓的備役陸軍中校、弘光科大兼任助理教授紀東昀指出,綜觀已參訓者的心得回饋,今年射擊姿態只剩臥姿,彷彿回到過去新兵實彈射擊訓練「6發裝子彈」時代,應該立、跪、臥姿的3姿態都要訓練,甚至未來應加入限制空間戰鬥(Close Quarter Combat, CQB)等訓練。
對於參訓民眾認為實彈射擊48發太少,後備指揮部指出,「後備軍人志願參加射擊訓練」課表採統一規劃,區分機械訓練、射擊預習、基本射擊及鑑定射擊等課程,在半日內完成複訓。
「訓練的目的,就是藉由反覆操作養成『肌肉記憶』,讓平時訓練達到80分的人,在戰時等高壓狀況,也能發揮60分水準」,一位具備特戰背景的將領表示,射擊及操作次數越多,訓練效率就越高。
這位將領說,軍方訓練射擊能力,是採循序漸進方式,從最短的30公尺射擊、依序提升射擊距離,待熟練後、就可以實施戰鬥射擊等進階操作。
不過,這位將領提到,後備軍人實施射擊訓練雖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當年在部隊的訓練紮實與否。若服兵役時未落實訓練,即使透過教育召集、為期半天的後備射擊,也難以找回對槍枝的「手感」。
他認為,政府實施兵役制度改革,將義務役恢復成1年,並搭配更與時俱進的訓練,藉此累積訓練量能,讓這些官兵未來即使退伍後碰到槍枝,也能迅速找回手感,進而提升射擊精準度及純熟度。
國防部舉辦後備軍人志願參加射擊訓練,今年擴大為18梯次,半天課程使用T65K2步槍,共射擊48發步槍彈。圖為受訓民眾檢查歸零射擊彈著點。(照片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傳真 113年6月10日
後備射擊訓練 專家:若訓能經費夠可廣設模擬館
(中央社)國防部今年擴大舉辦後備軍人志願射擊訓練,獲得受訓者好評。軍事學者指出,若未來師資、訓能及預算充足,可在全台設立射擊協會或「模擬館」,讓後備軍人乃至一般民眾,都能進行步槍、機槍,甚至操作短程飛彈等訓練。
國防部去年首度舉辦「後備軍人步槍射擊訓練營」共4梯次,今年擴大為全台(含澎湖縣)18個縣市後備旅各舉辦1梯次,更名「後備軍人志願參加射擊訓練」,參加資格為具備後備軍人身分,退伍未滿12年且今年未納入教召或臨時召集,半天課程使用T65K2步槍,共射擊48發步槍彈。
國防部向《中央社》記者表示,今年由縣市後備旅結合教召流路,各辦理1梯次施訓。依據射擊訓練梯次規劃,至6月4日,已有新北、南投、台南、基隆、台中、高雄、花蓮、台北與苗栗等縣市後備旅完成施訓。
對於受訓者認為今年改為半天,訓練時數與射擊發數過少。前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室(全民防衛動員署前身)主任、現任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韓岡明認為,以現行4個小時內實彈射擊48發的訓練方式,基本是足夠的。
國防院學者蘇紫雲建議,未來可逐步提升射擊發數,並借鏡立陶宛,在軍方支持下評估成立射擊協會,在台灣成立民間靶場,讓民間所有人士參與報名,接受射擊訓練或體驗射擊,藉以跟官方實施的後備射擊訓練相輔相成,達到全社會防衛的目標。
至於訓練科目部分,國防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指出,後備軍人射擊訓練內容,應盡可能將各種射擊跟戰術動作,做比較完整的訓練跟練習;畢竟在城鎮及各種複雜環境下,部隊接戰很難只會在臥射狀態下進行。
許智翔表示,現代戰場的戰事節奏快速,從現有各地戰例看,部隊的機動跟運動是生存的必要條件,後備軍人志願射擊訓練可能會需要有臥射之外的訓練方式,以 讓後備軍人的訓練,可達到一個基本水準。
許智翔指出,增加其他兵器的訓練、或放寬報名者退伍超過12年也能報名,「當然是很好」,但首先還是要先試著把基礎的步槍射擊訓練加以練習紮實,再擴及外溢到其他類型的兵器裝備。
韓岡明從落實全民防衛理念建議,若未來師資、訓能及預算充足,行有餘力之時,可在全台各鄉鎮成立「模擬館」,讓暫時無法接受實彈射擊複訓的後備軍人、乃至一般民眾,都能進行步槍、機槍,甚至短程飛彈使用方式等訓練,藉此擴大成效。
後備軍人步槍射擊訓練,受訓者盼增加射擊發數找回手感,專家:若訓能經費夠可廣設模擬館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4aXIHXX
7成台灣人民願意為保衛台灣而堅持戰鬥-若台灣遭中國入侵,大約有70%的人會留下來抵抗,20%會離開台灣,10%的人會投降 https://bit.ly/462tN01
二次大戰的梟雄武器坦克,在烏俄戰爭抵不過廉價的步兵輕型肩射武器與無人機投彈,完全翻轉戰爭形勢!
https://www.facebook.com/ng4lirder3sd0larny4/videos/1064284047925519/?mibextid=zDhOQc
博客來-永遠的台灣島:一九四五年,舊制台北高校生眼中敗戰的台北
讀竹內昭太郎《永遠的台灣島》:那一代日本人留下的台灣青春 | 米果 / 台北捌玖零 | 獨立評論
讀竹內昭太郎《永遠的台灣島》:那一代日本人留下的台灣青春 | 米果 / 台北捌玖零 | 獨立評論
博客來-永遠的台灣島:一九四五年,舊制台北高校生眼中敗戰的台北
線上展覽土地傷痕:二二八事件遺址——北部地區第一篇:午夜喧囂|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線上展覽土地傷痕:二二八事件遺址——北部地區第一篇:午夜喧囂|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民報】【專欄】如果中共出兵攻台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今年(2018)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00週年。大戰爆發前夕,德國軍頭曾誇口一週內德軍就可以攻下法國首都巴黎。日前我們也注意到中共退役將領在環球日報吹牛說解放軍在100小時就可攻下台灣。如果解放軍那麼「神」,為什麼還要依賴一波又一波文攻武嚇,虛張聲勢,還等什麼?
習近平在2017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會上對統一議題曾表達了強烈決心,但他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同於黨內鷹派所主張的「武統」。習近平倡導所謂「融合型」統一,考量台灣尊嚴及生活方式,追求與台灣人民心靈上融合,而不是「招安型」,以上對下,用武力為後盾的統一模式。習近平的實際對台策略,所謂一代一線,體現在新近所發動的「惠台31措施」,更有系統和策略性,收買台灣年輕的一代,標榜給予台灣人民「準國民待遇」。
習近平非常瞭解,也多次在內部講話中警告解放軍將領買官賣軍,貪污腐化,武器落伍,不能打,也不能贏支持和協防台灣的美國軍隊。他在「十九大」報告闡明要等到本世紀中葉,經過軍事改組、改革,武器現代化和幹部的年輕化,解放軍才能鍛鍊成世界級的戰鬥部隊,打敗美國。
--美國正視中國稱霸野心--
然而,美國政府並未忽視中共富國、強軍,企圖稱霸權全球的野心。中國在南海的填海造陸和亞太的霸權行徑,已引起美國各界的警惕,及改變美國的戰略考量,促使美國政府更有力反制中國的崛起。川普政府一直密切注視一年多以來,中共政權限縮台灣的外交空間與軍事威脅。因而在2018國會授權法案納入提昇美-台軍事合作,協助台灣強化自衛軍事實力。更重要的是,川普政府2017年12月發布的「國家安全策略」和2018年1月的「國防戰略」報告,認定中國是美國首要威脅,危害美國價值和利益的「修正主義強權」,並採取反制的策略。美國對中共所發動的貿易戰,即是因應中國「經濟侵略」的一環。美國並開始推動「印太戰略」聯合日、印、澳及台灣等民主國家夥伴,共同遏止中共霸權。
川普在其國安戰略中強調「以實力維護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更加重視軍事實力。他放棄前任歐巴馬政府逐年刪減軍費「自廢武功」政策,而採取增加國防預算和強軍的新政,擴張美國海軍。2018年國防授權法授權海軍戰艦,從目前的274艘及擴編到355艘,35萬官兵。該法案並納入幾個提昇台美軍事交流和合作的條款。例如美國國防部長,應在2018年九月前遞交雙方軍艦互訪評估報告,並支持台灣發展水下戰力,邀請台軍聯合演習,及推動雙方高層現役官員互訪。國防部亞太事務的助理部長薛瑞福,在任命聽證會上即表示美-台艦互訪符合美國的「一中政策」。
美國重視台灣在亞太的重要戰略地位,也注意到蔡英文總統不同於馬英九討好和扈從北京,她多次表達台灣是美國可靠的亞太區域安全夥伴,有意願對區域和平與安全扮演重要角色。因而美方國安戰略報告重申美國堅守對「台灣關係法」的承諾,在戰略上把台灣當作安全夥伴。
川普總統在2018年3月親自簽署「台灣旅行法」有重要政治意涵。面臨中共軍艦和軍機頻繁環繞台灣恫嚇台灣,川普清楚表達美國不會坐視中共對台動武。
為因應國對台威脅,美國國會一波接一波提出提昇美台軍事合作及強化台灣防衛力量的法案,促使美國政府積極落實。美國聯邦眾議員貝肯(Don Bacon)在本月初提出「台灣國防評估委員會法」,要求法案生效九十天內,美國國防部長應設立「台灣國防評估委員會」,全面評估台灣國防力量,並提供建議以改善台灣國防能力。
--美軍顧問團(MAAG)--
美國如果通過此法案,吾人可預期「美軍顧問團」(MAAG)將出現在台灣,針對台灣戰略規劃與資源管理、人員管理與資源發展、聯合作戰能力計畫、軍事準備情況、技術研發、國防物品採購與物流等全面評估。法案並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必須在委員會成立一年內,向台灣國防部長與國會國防委員會提交建議報告。貝肯的這項提案與剛在美國眾議院院會通過的二〇一九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第一二四三條規定雷同。該條規定要求,美國國防部長應與相對應台灣部門協商,全面評估台灣軍力,特別是後備軍力,以提高台灣自我防衛能力。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在廿四日與參院外委會亞太小組民主黨首席議員馬基,共同提出「二〇一八台灣國際參與法案」,強力支持台灣全面參與國際組織。
國民黨1949潰敗慘狀 40萬陸軍僅有12萬把步槍丶105砲6門來台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根據國史館檔案記載,1950年7月國軍概況,僅能以慘不忍睹來形容。(圖取自國史館、資料照,本報合成)
國民黨1949潰敗慘狀 40萬陸軍僅有12萬把步槍丶105砲6門來台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Wa0bzm
2021/08/18 17:11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國民黨主席候選人朱立倫17日強調「沒有1949的國民黨,就沒有今日的台灣」,事實上,根據國史館檔案史料記載,1949年國民黨政府丶軍隊潰敗來台時,雖然在金門古寧頭之役中獲得勝利,但三軍武器裝備嚴重不足,政權岌岌可危,1950年6月底爆發韓戰丶美國總統杜魯門派遣第七艦隊巡邏台灣海峽,以防中國解放軍渡海進攻台灣,同時決定大規模提供軍援給台灣,為台灣建立起嚇阻力量,這才是台灣能夠翻盤逆轉的關鍵原因。
國史館史料檔案中可見,美國在抗戰勝利後軍援國軍105榴砲24個營,但在1949年國民黨敗戰來台時,隨軍來台的105榴砲僅剩一個連。1950年的陸軍部隊共約40萬餘人,但步槍僅有12萬3千餘枝,那麼大的陸軍部隊,105榴砲僅剩6門丶75山砲數量竟然僅有102門,當時的部隊狀況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
國民黨政府丶軍隊在1949年潰敗來台時的狀況,過去在國民黨執政時期以大內宣方式美化宣揚,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國史館解密檔案記載,韓戰爆發後,美軍為提供台灣軍援所需,曾要求台灣提出三軍概況以及希望美援武器裝備項目等報告,在國史館檔案中出現的1950年7月國軍概況,僅能以慘不忍睹來形容,若非美國軍艦巡弋台海丶大量美援裝備運抵台灣,那裡還有國民黨之後在台長期執政的機會。
國民黨過去宣稱率領百萬軍民來台,根據國史館檔案記載,1950年的國軍陸軍部隊(共有12個軍部丶40個師丶1個裝甲兵旅及5個砲兵團),人數為40萬餘人,但步槍僅有12萬3千餘枝丶火砲及戰鬥車輛數量嚴重短缺;當時海軍有4個艦隊丶軍艦及輔助艦艇共65艘,但各艦逾齡時有損壞丶配件缺乏修理困難;空軍各型飛機300餘架,但妥善飛機約199架。國防部當年更直言,台灣的防空雷達網未建立,砲兵與反潛丶軍艦不足,三軍彈藥更是嚴重不足。
然而在美軍決定快速丶大量提供軍援台灣之後,兩岸軍事戰力平衡開始有了反轉,根據國史館檔案記載,在1951年至1961年的10年期間,美軍為台灣提供了大量的三軍武器及彈藥,主要包括:陸軍(240丶155丶105等2895門各式火砲,M24丶M41等戰鬥車輛475輛,勝利女神飛彈125枚丶各式輕兵器達35萬件),海軍(包括驅逐艦在內的各式艦艇339艘丶艦用火砲306門丶陸戰隊火砲749門丶陸戰隊戰車278輛),空軍(各型噴射戰機928架丶螺槳式機322架丶火砲630門丶響尾蛇飛彈2284枚)。
這項1961年3月提出的美國軍援實施及檢討報告,政府在當年呈報給老蔣的報告中所下的結論是,美援之獲得為不可求之事,必須靠吾人本身之努力與奮鬥,贏得盟邦之同情與敬佩;自助而後人助,今後美援如何或美國新政府之態度如何,其關鍵仍操之在我,以我今日地位之重要,及對自由世界反共大業之貢獻而言,如能把握時機努力不懈,改進現存缺點,深信必可得到多助,而能繼續獲得我盟邦有力之援助。
政府在1950年爭取美國軍援時,也曾提報當時三軍概況,三軍主要作戰裝備嚴重不足,台灣的防空雷達網未建立,砲兵與反潛丶軍艦不足,三軍彈藥更是嚴重短缺,75山砲更是僅存102門。圖為國史館檔案中有關1950年台灣陸軍的概況表。(資料來源:國史館)
美國在1951至1961年的10年間,提供台灣三軍大量軍援,光在陸軍部隊就有240丶155丶105等2895門各式火砲,M24丶M41等戰鬥車輛475輛,勝利女神飛彈125枚丶各式輕兵器達35萬件。(資料來源:國史館)
朱立倫臉書稱沒有1949的國民黨,就沒有今日的台灣,遭到網友砲轟。(圖片擷取自臉書)
國民黨1949潰敗慘狀 40萬陸軍僅有12萬把步槍丶105砲6門來台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Wa0bzm
國民黨1949潰敗慘狀 40萬陸軍僅有12萬把步槍丶105砲6門來台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1946.11.11 員林血案
2017 年 11 月 07 日 23:14:08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中華民國告訴你「張燈結彩喜洋洋」「一片美好」的「臺灣光復」,實際上又是如何呢?來看看臺灣戰後慘遭中華民國政權軍事代管後的隔年,社會變成什麼樣子?
二戰日本戰敗後,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命蔣介石派員來臺代表盟軍接受日軍投降,於是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舉行降伏儀式,以為自己將成為「一等公民」的臺灣人,興高采烈迎接中華民國,卻不知卻是落入萬丈深淵的開始。
1946年5月,鹿港四方醫院院長施江西遭中國員警許宗喜夥同數名中國流氓毆打成傷,並誣指其破壞公物。施江西不甘受辱提出告訴,法院傳喚許宗喜等人拒不應訊,臺中地方法院於是簽發傳票派員進行緝捕。
1946年11月11日,數名法警及十餘名地院人員前往緝捕許宗喜等人到案,竟遭另名時任警局督察的中國人陳傳風及北斗警局所長林世民亂槍射擊,多人重傷倒地、一名法警斃命,其餘法警及地院人員被中國員警集團關入拘留所。
消息傳出後輿論沸騰,中國員警在壓力下僅能釋放被其拘禁者,但身上財物早已不翼而飛。
在日本時代已經歷相當現代法治基礎的臺灣人,對於這些情境簡直歎為觀止難以想像,將此事件稱為「員林血案」,並發起「護法守法大講演會」。隔年二月在法院判決下,除林世民一人遭判刑外,其餘全數無罪或遭大赦免罪。
臺灣人寄予厚望的「祖國」,不過是個長期戰亂,極端落後的五流政權。臺灣遭代管後,貪汙腐敗、掠奪侵吞、社會不公,民怨也不斷累積。在員林血案判決後不久,即爆發了二二八事件。
1946.11.11 員林血案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TnYHZS
臺灣二戰後初期課本
2017 年 10 月 25 日 00:04:52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1945年10月25日,蔣介石奉盟軍統帥麥克阿瑟之命令派員來臺接受日軍投降後,中華民國政權在臺灣展開了將臺灣一切覆蓋為中國的工程。
圖:1946行政長官公署發佈之中學國語課本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臺灣二戰後初期課本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KmP1bf
間應發起人民自決獨立建國運動!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我們都是天生台灣人!都是別無選擇地從小就不得不拿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1945年10月25日蔣介石政府奉盟軍總部命令來台灣接受日軍投降並統治,就宣布當天就是「台灣光復節」。【當時台灣只是其佔領地,依戰爭法:佔領地不得變更主權!台灣人民根本不知也不懂!】【1946年1月12日蔣介石的行政院公告:台灣人民一律恢復中華民國國籍。英國立即抗議『違反戰爭法!』台灣人民同樣完全不知也不懂!】)既然全世界都不承認「中華民國」是個國家,那麼我們就是沒有國籍!這是非常明顯違背了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15條:人人皆享有國籍的權力!
既然依照「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台澎主權後,未註明接受國!」表示自那時就是「台灣地位未定」!「中華民國」根本沒有「台灣」領土主權!但是,當時台灣人民在蔣介石的戒嚴高壓統治下,不知、不能也不敢有所作為!
雖然1996年台灣的總統及立委皆已由人民直接選舉,已經不是蔣政府了,應是台灣人民自治時代;但是四十多年在蔣政府戒嚴高壓下,長期被灌輸「大中國及三民主義」意識形態,這時台灣人民的國家意識認同嚴重紛歧!「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民調百分之10以下,許多人還誤認自己就是大中國人。雖然經過三次政黨輪替,但是執政當局一直害怕出亂子,皆不得不維持「中華民國體制」現狀,尤其美國當局最不希望改變現狀。但是維持「中華民國」就是表示與中共政府還在競爭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地位!那是對台灣人民有害無益的!
1952年舊金山和約已經確定「台灣地位未定」!所以1971年聯合2758決議文雖然判定中共政府取代蔣政府在聯合國的席位及國際法上一些權利,幸好因為「台灣」不是「中華民國領土」,所以可以不被取代!
可是,最近中共政府更大力文攻武嚇,加強統戰滲透、利誘、又大力運用所操控的媒體、網路製造假新聞訊息,企圖製造台灣政府無能及社會紛亂的假象!又加強軍機軍艦繞台活動!好像加速製造藉口準備攻台?
如果一直維持這種現狀,豈非坐以待斃?既然最近民調「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已經百分60以上!現在是民主時代,一切以人民為主!政府不必也不能管太多!許多事情政府不方便做的,應該由民間自己來做!
我們現在知道:只有台灣人民最有資格決定台灣自己的命運前途!最有資格要求「自決獨立建立台灣自己的國家!」這是聯合國成立的一項宗旨!也是聯合國憲章保障的「人民自決」原則!這是台灣人民天賦的基本人權!台灣民間現在絕對有權利自動發起:「台灣人民決心自決獨立建立自己的國家!」的運動!至於如何進行?如何做?我想:應該需要許多地方、許多方面、許多人參與討論、辯論、研究過後,經過一段時間,再經由民主程序開會決議訂出可行性方案去進行!
【光復劫系列1】一個沒有主角的故事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故事有悲劇,有喜劇。台灣「光復」這個故事說起來是個醜劇、悪劇、騙劇、與悲劇。事後我們希望那只是一個惡作劇,但它確實是發生了。每個故事都要有個起點,「台灣光復」這個故事的起點應由九一八事變講起。
第一幕:九一八事變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強調,台灣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因為台灣自古以來從來就不是中國的領土。清朝在打倒鄭氏王朝後,要不是施琅的極力勸奉,清朝並無占領台灣之意。即使在清朝佔領台灣的212年間 (1683-1895) ,台灣也皆被以化外之地對待,並非一個正式的領土。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後(Article 2. China cedes to Japan in perpetuity and full sovereignty the following territories….),本就不視台灣為中國領土的中國人,也就將台灣從他們的集體意識中跟除掉了。
一向對東京「下剋上」的關東軍於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佔領了東北全部。隔年,日軍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1932年5月5日,國民黨與日方簽了「淞滬停戰協定」。日軍的侵略引起中國民間的普遍反日。在這種情形下中國人開始算舊帳了。他們「發現」了當初甲午戰爭後的割台,而有一間製作地圖的出版社(日新輿地學社)首先將這割台稱為國恥。但當時絕大部分的中國人本身都自顧不暇,沒有去意識到台灣,也沒有視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詳情參考高格孚 Stéphane Corcuff: “The Liminality of Taiwan: A case-study in Geopolitics, 《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December 2012)
要鼓勵學童仇日抗日的國民黨南京政府,於1932年的小學課本裡加了一篇名為「台灣糖的滋味」的教材。內容是:「台灣糖,甜津津,甜在嘴裡苦在心。要問這糖何處造,這糖造自台灣人。甲午年,起糾紛,鴨綠江中浪滾滾!中日一戰清軍敗,從此台灣歸日本!台灣糖,甜津津,甜在嘴裡痛在心。」。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教材教的是戰敗的羞辱,要的是仇日,但沒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沒說我們必須收復台灣。文中說的是「從此台灣歸日本」。
在中國四分五裂而日本步步進逼下,要國共聯合抗日的奉系軍閥張學良與楊虎城於1936年12月12日發動了西安事變。在事變後的調和過程下,國共聲言要聯合抗日。但在信誓旦旦的國共聯合抗日聲明中,可沒說要「收復台灣」。要「收復台灣」是後來的發展。
第二幕:絕地逢生的國民黨
國民黨說滿清貪污腐敗,但繼承這「法統」的國民黨何嘗不貪污腐敗。也因這種貪污腐敗及軍閥割據的局面,使衰弱破敗的中國于列強,尤其是日本帝國,有機可乘而節節敗退。北伐後雖有一段較承平的「南京十年」(1927-1937)。但即使在那段時期,國民黨對清朝留下的領域還是鞭長莫及。西藏與蒙古都已獨立,而各地仍有動亂,更不用說是共產黨的擴大勢力了。這段期間卻也是蔣介石竄起的時日,及黨國時代的開始。而國民政府對日本帝國的進逼卻是一籌莫展。
八國聯軍事變後,依條約各國在北平皆有駐軍,以保護使館及僑民的安全。在那種背景下,日本在北平也有駐軍。1937年7月7日,駐北平的日軍與國民黨軍有了衝突。是偶發?擦槍走火?或者是有計劃的事變?是史家研究的對象。但七七事變是中日第二次戰爭的開始(西洋史家稱甲午戰爭為第一次中日戰爭)。
七七事變發生後,國際情勢相當不利於中國。歐洲各國瀰漫著二次大戰前的不安,無暇顧及亞洲事務。西班牙內戰方酣;納粹德國也已崛起,誓願要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羞辱敗局復仇;法西斯的義大利也已出兵攻下衣索比亞。而太平洋對岸的美國則決意要維持孤立主義(當時的蓋洛普民調顯示88%的美國人反對介入歐戰,更別提參與亞洲事務了)。國民黨要求助於國際社會是一點門路也沒有。唯一的門路是與日本及中國都有良好關係的德國(國民黨於1928-1938間設有德國軍事顧問團,訓練國民黨的軍隊)。當時的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Oskar Paul Trautmann, 5/7/1877-12/10/1950)做了多番中日的調停工作。
但要擺出軍人強硬態勢而又不懂如何做戰的蔣介石,於七七事變後出動了他最精鋭的德國訓練出來的軍隊,於1937年8月13日將戰場轉到上海(八一三淞滬戰役)。打了3個月的淞滬戰役後國民黨敗給了日本。調和的陶德曼於1937年11月5日向國民黨提出日本講和的條件。蔣介石、顧祝同、白崇禧、及唐生智都認為條件不苛刻,可以接受。但在怕被責為賣國賊下,蔣介石下的國民黨也不敢公開接受。當12月13日,日軍攻下首都南京後,和談的條件轉為苛刻。中日也於1938年1月20日正式斷交。
中日全面開戰後,國民黨是節節敗退。「民族救星」蔣介石除了「以空間換取時間」,焦土政策,及做了一些笨決策外 (如造成數十萬人死亡,但並無法阻止日軍前進的黃河「花園口決堤事件」),別無它途。敗退到重慶的他也只有以不變應萬變了。而就在這種絕境下,蔣介石遇到了他的「荒漠甘泉」──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變。
珍珠港事變後立即改變了美國的孤立政策。隔天美國啟動了太平洋戰爭,也加入了歐戰。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牽住了日軍的主要勢力,也使美援及美元開始大量流向國民黨。
美國總統艾森豪於1960年6月18日訪問中華民國時與蔣介石搭敞篷車前往圓山行館途中接受熱情群眾夾道歡迎。
第三幕:$美金$美金$美金$
珍珠港事變前的美國雖然走的是孤立主義的路線,但一直有心幫助英國的羅斯福總統早就在為作戰做準備。1940年9月16日,羅斯福總統簽署了徴兵法案 (Selective Service and Training Act of 1940),以備需要時開始徴兵。1941年3月11日,羅斯福總統簽署了租賃法案(Lend-Lease Act),主要是以物資援助的方式(坦克車、軍車、軍事裝備、武器…..等等)協助與軸心國作戰的國家。1941年5月1日開始,在租賃法案下,軍援也開始抵達國民黨。日軍進占中南半島後,物資抵達重慶有所困難,而有不少以金援的方式出現。這也是蔣宋家族大發戰爭財的機會。
在二次大戰結束前,美國共花費了501億美元(今日的6670億美元)在租賃法案上。其中英國得到314億美元,蘇聯得到113億美元,法國得到32億美元,國民黨得到16億美元(今日的213億美元),其餘26億美元支援其餘的同盟國。這種分配多少反映出當時的戰事及美國的考量。在美國的考量中,打敗納粹德國的歐戰是最重要的,打敗日本帝國的太平洋戰爭其次,中國戰場排第三考量。知道國民黨不抗日(史迪威(Joseph Stilwell, 3/19/1883-10/12/1946)稱蔣介石的抗日為假戰爭(phony war))的美國要的只是中國多少能牽制到日本。但對錢的嗅覺極其敏銳的蔣宋可不這麼想。看到英國、法國、與蘇聯拿的都比他要來得多的國民黨,「不平則鳴」了。當時國民黨開口要的有很多都不合常理,也過度要求。如宋子文常常列出許多清單是根本就不存在(如4噸卡車)或尚未生產的軍備。國民黨所要求的都是最多,而且要最好的(The Pacific War Online Encyclopedia)。
原本就常跑美國,而也常於美國的報章雜誌發表文章的宋美齡,與她的哥哥宋子文於1943年2月遊走華府與東西兩岸,控訴美國沒有平等對待「奮力抗日」的「自由民主中國」。不堪其擾的羅斯福總統也在就教於賽珍珠後,決定給蔣介石一個面對面的「面子」。
為了討論戰局及戰後的處置,羅斯福與邱吉爾至少會面了11次,其中也包括與戴高樂(如卡薩布蘭加會議)或史達林(德黑蘭會議與雅爾達會議)的會面。在這種背景下,英美也決定在三巨頭的德黑蘭會議(11/28/1943-12/1/1943)之前,在中途過腳的開羅舉行開羅會議(11/22/1943-11/26/1943),給蔣介石一個會面的面子。
第四幕:開羅會議
開羅會議可說是國民黨的特大外交勝利。因為除了領土的取得外,在羅斯福總統的指示下,也使中國成為所謂的四強之一。
一個被羅斯福總統的貼身主要顧問霍普金斯(Harry Hopkins, 8/17/1890-1/29/1946)認為對戰局的進展一點都沒有幫助,而邱吉爾則視之為中國事務的討論佔了太多時間,複雜而也都是芝麻小事(lengthy, complicated, and minor)的開羅會議,如今卻都成為國民黨與中共所極力宣傳的,也是有原因的。開羅會議可說是國民黨的特大外交勝利。因為除了領土的取得外,在羅斯福總統的指示下,也使中國成為所謂的四強之一。
羅斯福有「四個警察」的構想。他希望於戰後的世界局勢中,有「四個警察」能維持世界的秩序與和平。這四個警察是美國、英國、蘇聯、與中國。在這種思考背景下,羅斯福將中國列為四強之一。知道中國的積弊,破敗,與衰弱的邱吉爾很不以為然,但也無法挑戰那時已是老大的美國。我們當然知道國民黨這個「警察」最後被「共匪」打敗而逃到台灣。
羅斯福之要將中國列為四強之一,固然希望不抗日的國民黨能夠抗日(羅斯福向他的兒子艾略特Elliot說,蔣介石意不在抗日,他只要打共產黨),但也不能說沒有個人上的因素。羅斯福不喜歡德國,輕蔑法國,親英國及友華不是個秘密。美國固然在那時因為要聯合國民黨抗日而使美國排華的氣氛減緩,但在那個還是排華年代的美國之友華不能說不奇怪。羅斯福來自一個巨富人家,財富有一大部分是他的外祖父德拉諾(Warren Delano)賺來的。德拉諾年輕時參與一家美國與清朝下的中國打先鋒做貿易的公司(Russell & Company)。這家公司在香港向中國輸出鴨片而使德拉諾成為巨富。鴨片戰爭後,德拉諾回美國投資鐵路與房地產。但在1857年失去他大部分的財富。50歲的他再次去中國做生意,後來也因向美國輸出藥用鴉片(因內戰)而東山再起。
雖然為了鼓勵蔣介石抗日而將中國列為四強之一。但羅斯福對蔣介石不是沒有意見的。羅斯福對蔣介石的印象是善變與護短(mercurial, defensive)。由史迪威知道中國戰區最大問題在蔣介石的羅斯福,與也在開羅會議現場的史迪威說:如果你與蔣介石無法合作,設法幹掉他,安排能與你合作抗日的人(Richard Bernstein: Assassinating Chiang Kai-shek。Foreign Policy, September 3, 2015 )。事後史迪威也要身邊的人設計暗殺蔣介石的方法。 一是用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一是假借因飛機失事及降落傘失靈的方式讓蔣介石「意外死亡」。但最後史迪威並沒將暗殺蔣介石的計劃付諸實行。
雖然不是二次大戰中的一個重要會議,但開羅會議卻使蔣介石滿載而歸。不但戰後台灣與東北都將「歸還」中國,而中國也成為四強之一。可能如此吧,那一代的台灣人可真是看花了眼,也看走了眼。不奇怪的是,台北市當今還有條紀念羅斯福總統的羅斯福路。
第五幕:三強或四強,戰勝國或戰敗國
雖然被羅斯福將中國列為四強之一,但邱吉爾是不同意的。而了解中國底細的史達林更以行動來證明,中國不但不是個戰勝國,更是個戰敗國(Sergey Radchenko: China Lost World War II. Foreign Policy, September 3, 2015)。
雅爾達會議討論的是德國戰敗後的歐洲局勢安排,東歐,波蘭等問題。
二次大戰中最重要的三個三強會議(英、美、蘇),一個是德黑蘭會議(11/28/1943-12/1/1943),一個是雅爾達會議(2/4/1945-2/11/1945),一個是波茨坦會議(7/17/1945-8/2/1945)。德黑蘭會議最主要是討論歐洲的戰局,日後的諾曼第登陸,及東歐(尤其是南斯拉夫與土耳其)的局勢。雅爾達會議討論的是德國戰敗後的歐洲局勢安排,東歐,波蘭等問題。史達林要戰後的東歐成為蘇聯的勢力範圍。在雅爾達會議中也討論了亞洲的情勢。需要蘇聯的參戰才能打敗日本帝國的美國,也大都同意了史達林的要求:蘇聯要日俄戰爭後失去的領土(南庫頁島),千島群島,遼東半島的租借,南滿鐵路,及外蒙古的維持現狀(獨立)。交換條件是,史達林同意在德國投降後的3個月內會出兵攻打日本。波茲坦會議重申戰後的歐洲情勢,及與尚未投降的日本帝國的作戰問題。
德國於1945年5月7日投降後,蘇聯依雅爾達會議的協定,於3個月後將百萬大軍集結於滿州國邊境,準備攻入滿州國。不被三強看在眼裡的蔣介石,於雅爾達會議後的4個月 (6月15日) 才被通知會議的決議 (Harry S. Truman: 1945: Year of Decisions, volume 1)。知道會成為「民族罪人」的他於1945年6月派宋子文到莫斯科去談判,但史達林一步也不讓。知道中國無力對抗日本的史達林說,他需要一個獨立的蒙古以作為與日本未來可能侵略蘇聯的緩衝地帶。在冗長的討價還價後,不耐煩的史達林動怒要宋子文馬上簽約同意外蒙古的獨立。不敢做主的宋子文請示蔣介石,知道他別無選擇的蔣介石於1945年7月9日要宋子文簽約同意外蒙古的獨立,及所有史達林的要求。
蔣介石下的國民黨重慶政權是破敗而外強中乾的。中共佔據西北方一代;日本佔據了東北的全部及一大片的中國沿岸領土;西藏於清朝倒台後即已宣布獨立;蒙古也已獨立了兩次:第一次是1911年,第二次獨立是1921年7月21日,在蘇聯的支持下建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國 (蒙古文至今用的仍是斯拉夫人用的基里爾字母,Cyrillic。內蒙古人則仍用傳統的蒙古文字);新疆也已獨立。被日本打敗但尚未被消滅的國民黨,卻頂了個羅斯福給的四強之一的帽子。史達林看破國民黨,但當時的許多台灣人顯然沒有看清這個事實,還真的以為國民黨打敗了日本,是四強之一。(後來戴高樂的參與解放巴黎,及國際社會對法國的特殊對待,使得法國於戰後成為五強之一,並成為聯合國的常任安理會員之一)。這也難怪當年台灣人會去歡迎這個號稱打敗日本帝國的「國民革命軍」了。但對許多人而言,那個失望卻也是立即的。
但話說回來,史達林也並非就那麼惡待蔣介石的。參與攻打滿州國的蘇聯百萬大軍中,有相當多的蒙古軍人在外蒙共產黨領袖喬巴山(Khorloogiin Choibalsan, 2/8/1895-1/26/1952)的指揮下。喬巴山原意也要攻下內蒙古,建立延伸到太平洋的大蒙古,而將中國的邊界定在長城以內。但史達林於1946年2月多少否決了喬巴山的構想,只同意了外蒙古的獨立。另一方面,史達林原本支持中國境內少數民族的獨立運動(如維吾爾人建立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但最後又改變主意。而在攻下滿州國,運走了所有的工業設施後,史達林讓國民黨去接收東北。當時不被史達林看在眼裡的毛澤東頗為不滿。除了蒙古獨立外,史達林大都優待了國民黨。這多少說明了他滿足了蔣介石在蒙古議題上的讓步,而不再提「非分」的要求。(Sergey Radchenko: China Lost World War II. Foreign Policy, September 3, 2015)。值得注意的是外蒙獨立是三強的協議(名義上那時外蒙的主權還在中華民國手上),但有但書說蘇聯必須取得中國的同意。這也是宋子文到莫斯科談判的原因。這說明了三強根本不把中華民國看在眼裡。也說明了中國不但不是四強一,甚至在領土主權上還任由三強擺布,而對史達林的要求一點討價還價的餘地也沒有。這只是一個戰敗國的表現,談不上戰勝國,更別提是四強 (或後來的五強) 之一了。
第六幕:半路認老爸
蘇聯的攻打滿州國(8/9/1945-8/20/1945),及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後,日本帝國投降了。雖說投降,但日軍尚占有一大片的中國領土及東南亞。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匆匆忙忙於1945年8月17日發給日本帝國大本營(Imperial General Headquarters)「通令第一號」(General Order No. 1)。通令第一號指示日本帝國所占有領土的交接事宜。日軍佔領下的中國(除了滿州國外),台灣,及北越,由國民黨代表盟軍接收。1945年9月9日在南京國民黨所謂的投降儀式中,中國派遣軍的總司令岡川寧次可沒有向國民黨的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交出軍刀(岡川是何在日本陸軍大學求學時的老師),只交出降書。其象徵意義不言可喻。日本知道他們是敗於美國與蘇聯的。中國是日本的戰敗國,並非戰勝國。但當時的台灣人,即使是目前的台灣人,可是不知情。
國民黨雖只是代表盟軍來接收台灣,但不明就裡的台灣人以為是「回歸祖國」了。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會堂舉行的受降典禮上,我們看到了「慶祝台灣光復」的牌樓。「光復」這一字是頗有問題的。中華民國從未治理過台灣,何來有「復」。但我們也應了解這是中國人一貫善玩文字技倆的手法,所謂的「八年抗戰」,「抗戰勝利」,「為解救台灣同胞而抗戰」, …等等奇言怪論不勝枚舉。這也是喬治歐威爾的《1984》所描述的,而英文也將這種矛盾而離奇的語言稱之為歐威爾式(Orwellian)了。
在受降儀式中代表台灣民間人士的一些士紳,包括陳炘(右)、林茂生(左)後來都遇害。(維基公有領域)
「台灣光復」的結果我們不用多說。在那受降儀式中代表台灣民間人士的一些士紳,有些於後來遇害(陳炘、林茂生、宋斐如),有些入獄(王白淵),有些流亡在外(林獻堂)。當時的台灣人為什麼這麼不了解情勢?不了解中國?
台灣同日本一樣都經過大正民主(1912-1926)那段自由開放的時日。而隨著其後軍國主義的上台,壓迫與言論的緊縮也跟著而來。這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們不能怪當時的島內台灣人士資訊不足。而可能更重要的是,台灣一向是個殖民地,從來沒有自己的國家。日本治台只不過由一個殖民者(清朝)換成另一個殖民者罷了。但韓國在日治下是亡國的,因為他們原本有自己的國家。這也表現在軍國主義下韓國人與台灣人的不同策略與目標。當時一些抗日的台灣人也注意到了,韓國人的一些抗日團體與人員有很鮮明的要求獨立的色彩。那時李承晚所屬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與國民黨的關係良好,李承晚也曾在美國做遊說,而多少有開羅宣言中的那句「三國……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獨立」(…..in due course Korea shall become free and independent)。在此附帶一提的是,李承晚等人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也隨同國民黨到重慶。左翼方面,有部分左派人士到延安(延安派、親中派),或到蘇聯,或本土左派。最後統合這些左翼派系的是金日成。
當時在台灣因為資訊不足,我們可以理解大部分人對中國不了解。但在當年的中國及滿州是有不少台灣人的存在的,也有不少台灣人的抗日團體。至少有六個抗日團體當時在國民黨中央的調和下,在重慶組成了「台灣革命同盟會」(台灣省政府:台灣光復65周年特展專輯)。戰後也有不少「半山」風光的回台,如黃朝琴,游彌堅,李萬居,謝東閔,黃國書,林頂立,連震東,陳守山,吳三連……等等。這些人不能說不了解中國。除了吳三連外,我們看不到有什麼為台灣說話或批評中國的言論或作為的。當然啦,我們也大可了解這些到中國去的人原本就懷有祖國情懷,要他們批評中國未免勉為其難。
我們只能說到中國去的原本就親中,但留美的呢?當時留美的人極其少數,陳炘與林茂生都於二二八事件中遇害。 廖文毅、廖文奎兄弟都在美國獲有博士學位,兩人也都在中國教過一段書,不能說他們不了解中國。但這兩兄弟卻也都在二二八事件後才如夢初醒。我們只能說當年的台灣人認識不清,認識不夠,加上士紳的親中,帶來了台灣社會的災難。
第七幕:被驚醒的主角
228事件中,憤怒的群眾包圍專賣局臺北分局並焚燒物件(2月28日上午10時)
牽涉到台灣的一切,台灣人當然是主角。但從九一八事變發生以來的世界局勢看起來,台灣人不了解中國,不了解日本,不了解美國,也不了解自己。回頭看起來,台灣人似乎只在於物色下一個殖民者,而不了解自己是主角,應該是台灣的主人。但這些都在228事件後驚醒了。
如果沒有九一八事變;如果沒有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而將美國拉入戰局;如果當年台灣人有獨立的意識而從事獨立運動,並建立台灣社會的一定基礎,而且有人在華府做遊說的話;如果蔣介石沒有宋美齡在戰時中做對美國外交主力的話; …許多「如果」都會導致台灣有不同的結局。但這許多「如果」都敵不過一個基本的事實----當你不立願當自己的主人的話,則只有任人擺弄的份。有幸的是,在二二八事件70年後的今天,台灣的主角已漸漸的浮上了檯面。解嚴前後此起彼落的呼聲到今天綠營的完全執政,主角的形象已越趨明顯。同是當年日本殖民地的韓國已於1948年宣布獨立。南韓在聯合國監督投票下,宣布獨立。北韓則在蘇聯的支持下宣布獨立。而所有前歐洲殖民地的亞洲各國也都已獨立。台灣卻是亞洲唯一沒獨立的前殖民地。台灣的獨立時程表仍是個未知數。我們只能期許自己說,一個更艱苦的任務,一段更困難行走的道路,將會帶來更豐盛、更甜美的結果。主角都已經走上檯面了,我們希望這個故事也將會有個喜劇的結局。從1947年的228事件後,這70年來台灣已走上了獨立的不歸路。無論就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台灣民族的意識,及台灣一般的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的情況而言,「光復」前的台灣與當今的台灣已是截然不同。套用左派的一句用語與哲學推論,台灣民族的獨立是一個歷史辯證的必然。對許多台灣人而言,獨立一直是一個夢想。也有不少人認為獨立會解決一切問題。但抱持這種「獨立會解決一切問題」想法的人在獨立後是會失望的。台灣的獨立固然已是一個歷史的必然,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及時機而已。時間一到及時機成熟的時候自然會水到渠成,沒有必要去硬推或強求。但獨立後的台灣仍有很多社會、文化、經濟、與政治上的改革需要處理。這個「台灣本應獨立但卻成為光復」的故事雖然會有個結局,但將來改革的路途仍然很遙遠。而已成主角的台灣人的故事也將會綿綿不斷的延續下去。但未來的這些故事都將會是以台灣人及台灣為主體的故事。
1949年6月15日 臺幣四萬換一塊紀念日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3iAJh7
1949年6月15日 臺幣四萬換一塊紀念日
【1949年6月15日 臺幣四萬換一塊紀念日】
發生在1949年的「臺幣四萬換一塊」到底是什麼?為何有人說這是臺灣被洗劫一空?而中華民國卻說這是德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1945年10月25日,蔣介石派員代表盟軍來臺進行軍事代管。由於日本戰敗,臺灣原有貨幣管制措施結束,物價迅速恢復原有水位,幾個月內大約漲了10倍,可視為戰爭時期通貨膨脹的影響(詳見:吳聰敏在《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論文)。圖左為1946年6月的臺灣物價,時為中華民國代盟軍接管臺灣後約半年多,在這一年五月日本時代臺銀券被強制兌換為臺幣後即脫鉤,這時的物價雖然已較終戰時漲了一截,但大致上看起來平時花錢大約還是幾十元的規模。
之後在中國政權訂定不公平的臺幣對中國本土使用的法幣、金圓券匯兌條件,及瘋狂印臺幣支付他們中央政府支出等影響下,臺灣如被捲入無底洞一般被吸個精光。
無底洞到底有多恐怖?圖中為1949年4月,雞蛋一粒竟然要2800、豬肉一斤2萬、小罐裝(一磅)奶粉28萬!!(圖中,當時貨幣面額已出現一張10萬)
而在這個過程中,中華民國政權每隔幾天一直不斷告訴大家「已經實施xx對策平穩物價」、「物價很快就會穩住」、「其他省都漲9千倍了臺灣才漲幾十倍」,一路鬼扯直到1949年初,國共內戰局勢日漸明朗,中華民國必須找地方逃,不幸被選中的臺灣,才開始被正視金融遭中國惡性牽連的問題。於是中央改變了直接印臺幣支付政府支出的作法,另找經費墊款,讓臺灣省政府自己統籌調度進出口貿易和外匯,並撥黃金80萬兩作為改革幣制基金另借美金1000萬做進口貿易運用資金。最後於1949年6月15日,宣布四萬舊臺幣換一塊新臺幣嘗試止血(圖右,貨幣面額歸零重練),但數不盡臺灣人畢生心血早已化為烏有。
在他們眼中,我們只是免費的提款機,而且被榨個精光還要感恩。因為「我只捅你幾刀,如果我沒有停手你會更慘,所以你要感謝我」,更不用說,若不是需要逃來臺灣,他們會停手嗎?
中華民國帶給臺灣的,並非救贖,而是一整代菁英遭虐殺、財產遭掠奪、長期遭威權統治及白色恐怖、捲入內戰惹上凶惡仇家中國、至今揹著沈重包袱不被世界所承認,如此深不見底的痛苦。
期待黨國信徒願意認清歷史真相,收起高高在上施捨恩惠的統治者姿態,學習用合理的態度面對其他族群,這才是臺灣社會邁向和諧的關鍵。
延伸閱讀:
若不是國民黨,臺灣將在聯合國託管下成為美國太平洋海島反共的戰略防線之一,並很可能由臺灣人建立國家
https://goo.gl/iZf8An
要不是國民黨保衛臺灣,臺灣早就被中共佔領了?
https://goo.gl/NSUPmX
破解二戰後黃金傳說神話
https://goo.gl/lRgx7H
《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陳翠蓮著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708298595499
林炳炎《保衛大臺灣的美援》
http://goo.gl/Z7zQBB
吳聰敏《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論文
http://homepage.ntu.edu.tw/~ntut019/ltes/BigInflation-Historica.pdf
你好意思說這是「光復」?-物價篇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ZkMEGW
你好意思說這是「光復」?-物價篇
【你好意思說這是「光復」?-物價篇】
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權以代表盟軍身分前來臺灣接受日本投降,並進行軍事代管。臺灣人歡天喜地迎接,對未來充滿期待,卻不知道迎接來的,卻是疾病、貪汙、社會不公、經濟崩盤最後演變為暴動及228血腥屠殺。到了1949年,代表盟軍接管臺灣的中華民國政權於內戰中徹底潰敗,選擇全面逃亡來臺並宣稱擁有臺灣主權長期佔領,臺灣也為此付出大量資源、金錢、人力去幫中華民國政權處理他的問題,並承擔戰爭威脅,以及不被全世界承認的命運。
結果他們中華民國說,這是「光復」,要我們臺灣慶祝,更要我們「感恩」。我們就來從各種面向,看他們口中的「光復」是什麼?
圖左為1946年6月的臺灣物價,時為中華民國代盟軍接管臺灣後約半年多,由於日本戰敗,原有貨幣管制措施結束,物價迅速恢復原有水位,大約漲了10倍,可視為戰爭時期通貨膨脹的影響(詳見:吳聰敏在《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論文),在這一年日本時代臺銀券被強制兌換為臺幣後即脫鉤,這時的物價雖然已較終戰時漲了一截,但大致上看起來平時花錢大約還是幾十元的規模。
到了2年多之後,1949年4月,雞蛋一粒竟然要2800、豬肉一斤2萬、小罐裝(一磅)奶粉28萬!!而在這個過程中,中華民國政權每隔幾天一直不斷告訴大家「已經實施xx對策平穩物價」、「物價很快就會穩住」、「其他省都漲9千倍了臺灣才漲幾十倍」,一路鬼扯到1949年6月實施「四萬換一塊」,數不盡臺灣人畢生心血化為烏有。
請問發生這款代誌,臺灣人是該憤怒還是慶祝?
延伸閱讀:
臺灣人必讀《被出賣的台灣》:http://goo.gl/cCKqkP
吳聰敏《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論文:http://homepage.ntu.edu.tw/~ntut019/ltes/BigInflation-Historica.pdf
1946外媒報導臺灣的悲劇:https://goo.gl/HvwBjr
1947的228:http://www.twmemory.org/?p=5079
1949臺幣四萬換一塊:https://goo.gl/yCbDfy
1949的中華民國逃竄來臺:http://www.twmemory.org/?p=4197
1950~的白色恐怖:
臺灣版與妻訣別書 http://www.twmemory.org/?p=8257
丁窈窕樹的故事 http://www.twmemory.org/?p=8229
1953死亡筆記本 http://www.twmemory.org/?p=8203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1945年10月31日,劫收正式展開
1945年10月31日,時隔中華民國代表盟軍來臺接受日本投降6日,行政長官公署基於財政部所公佈的「台灣省當地銀行紙幣及金融機關處理辦法」、「台灣省民營金融機關清理辦法」,開始接收日本時代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及其他一切的金融機關。
沉浸在希望與喜樂中的臺灣人,絲毫沒有意識到,這些資產就這樣白白交到了別人手上。接下來,就是失去一切的開始…….
10月31日,該算是什麼日子?
圖:1946年3月華盛頓日報報導「中國人剝削臺灣更甚於日本人」
延伸閱讀:
臺灣人必讀《被出賣的台灣》:http://goo.gl/cCKqkP
你好意思說這是「光復」?-物價篇:https://goo.gl/Yoxrzk
1947的228:http://www.twmemory.org/?p=5079
1949臺幣四萬換一塊:https://goo.gl/yCbDfy
1949的中華民國逃竄來臺:http://www.twmemory.org/?p=4197
1950~的白色恐怖:
臺灣版與妻訣別書 http://www.twmemory.org/?p=8257
丁窈窕樹的故事 http://www.twmemory.org/?p=8229
1953死亡筆記本 http://www.twmemory.org/?p=8203
---------------------------------------------------------
你好意思說這是「光復」?-物價篇2
【你好意思說這是「光復」?-物價篇2】
日前分享1946 vs 1949物價表 https://goo.gl/Yoxrzk,中華民國政權戰後接管臺灣之後,短短兩年多米一斤從十幾元變成要價七八萬,相信大家都會好奇,這到底是怎麼造成的?黨國勢力護航者,一直以來談論此話題一貫的伎倆就是把所有責任都推給日本,或是以通膨是戰後普遍現象來推托。這些成因的確存在,日本在戰時超額發行的臺銀券,在終戰後物價管制措施終止後,導致物價快速恢復市場水準,漲了約10幾倍。原本幾角幾元可以買到的東西,忽然要數十元才買得到,臺灣人當然因此痛苦,這都是事實。但不能模糊成之後真正恐怖,漲幅數萬倍以上,最後演變成「四萬換一塊」的慘劇,都不關他們中華民國的事。
那麼臺灣是怎麼在中華民國接管下演變成這種下場?
這裡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時中國各省瘋狂通貨膨脹,卻規定法幣(後來金圓券)對臺幣是「固定匯率」,原本通膨相對輕微(近萬倍 vs 數十倍)的臺灣,被這種損害臺人權益的機制不斷匯出保值套利,當手上價值剩一半的法幣,竟然可以用原先的匯率換到臺幣,臺灣被掏空的速度能不驚人嗎?更可怕的是,臺灣銀行竟以加印鈔票的方式墊付各種政府款項,而這不過是臺灣被接管後不當措施的冰山一角。最終的結果,當然就是被這中華民國帶來的無底洞吸個精光。這段過程,有興趣可以閱讀薛化元教授大作「戰後台灣為何被捲入中國嚴重的通膨風暴?」(https://goo.gl/5iKru5)
已發生的事情,無法重來。但那段臺灣歡天喜地看著自身權益被交託出去,發現狀況不對時為時已晚,終致引火自焚的慘痛教訓,我們必須永遠牢記。
這就是10月25日,臺灣人最應該深思的事。
延伸閱讀:
臺灣人必讀《被出賣的台灣》:http://goo.gl/cCKqkP
1947的228:http://www.twmemory.org/?p=5079
1949臺幣四萬換一塊:https://goo.gl/yCbDfy
1949的中華民國逃竄來臺:http://www.twmemory.org/?p=4197
1950~的白色恐怖:
臺灣版與妻訣別書 http://www.twmemory.org/?p=8257
丁窈窕樹的故事 http://www.twmemory.org/?p=8229
1953死亡筆記本 http://www.twmemory.org/?p=8203
-------------------------------
你好意思說這是「光復」?-社會篇
【你好意思說這是「光復」?-社會篇】
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權以代表盟軍身分前來臺灣接受日本投降,並進行軍事代管。臺灣人歡天喜地迎接,對未來充滿期待,卻不知道迎接來的,卻是疾病、貪汙、社會不公、經濟崩盤最後演變為暴動及228血腥屠殺。到了1949年,代表盟軍接管臺灣的中華民國政權於內戰中徹底潰敗,選擇全面逃亡來臺並宣稱擁有臺灣主權長期佔領,臺灣也為此付出大量資源、金錢、人力去幫中華民國政權處理他的問題,並承擔戰爭威脅,以及不被全世界承認的命運。
結果他們中華民國說,這是「光復」,要我們臺灣慶祝,更要我們「感恩」。我們就來從各種面向,看他們口中的「光復」是什麼?
圖為1946年9月民報報導「台灣社會病態報告書」「物價飛漲、失業成群、持槍搶劫」,文中提到了中產階級沒落、貧富差距擴大,戰爭期間物資配給相對平等,現在卻是大官奸商投機者大發「光復財」「接收財」,在花天酒池中奢侈度日。
另提到「復員的無計劃性造成無數失業群眾」「除了上吊跳水以外只能選擇男盜女娼」、「米價漲到一斤十五、六元」、文末質疑「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化嗎?」「光復帶來了什麼?」
作者無法想像的是,幾個月後全島就被大屠殺、兩年後一斤十五、六元的米已經漲到一斤七、八萬。
覺得民報有立場?是綠的?沒有公信力?
那來看看同一年1946年4月,外媒如何報導臺灣的悲劇:https://goo.gl/HvwBjr
請問發生這款代誌,臺灣人是該憤怒還是慶祝?
註:民報創辦人兼社長林茂生,為臺灣第一位哲學博士,即使身處日本時代依然使用民國年號,認同中華民國。其創辦的報紙寫出這樣的報告書,是如何的沈痛?幾個月後,228事件爆發,3月11日晚上林茂生遭持槍人士帶走,自此人間蒸發(https://goo.gl/OSHS1u)
延伸閱讀:
臺灣人必讀《被出賣的台灣》:http://goo.gl/cCKqkP
你好意思說這是「光復」?-物價篇:https://goo.gl/Yoxrzk
1947的228:http://www.twmemory.org/?p=5079
1949臺幣四萬換一塊:https://goo.gl/yCbDfy
1949的中華民國逃竄來臺:http://www.twmemory.org/?p=4197
1950~的白色恐怖:
臺灣版與妻訣別書 http://www.twmemory.org/?p=8257
丁窈窕樹的故事 http://www.twmemory.org/?p=8229
1953死亡筆記本 http://www.twmemory.org/?p=8203
-------------------
今天(3/11)是臺灣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先生,在1947年人間蒸發的日子。
目前僅存的線索,只知228事件爆發後,兩位持槍人士至住處表示要請他去見行政長官陳儀,自此一去不回(當時官方說法為「失蹤」),至今下落不明。而據代表中華民國中央來臺視察的楊亮功記述,當年3/16日以前林茂生可能已遭秘密處決。
直至今日,幾乎沒有其他直接相關的文獻資料出土,也許是還沒有被發現,也可能是已遭中華民國政權計劃性銷毀。究竟林茂生與其他同一時期遇害的臺灣菁英如王添灯、施江南、阮朝日……等等數不盡的人,是被隨機殺害?或遭覬覦財產、地位、職位?還是根本就是有計劃的剷除臺灣菁英?
這些謎團,都有待落實轉型正義給我們一個交代。
有真相,社會才能真正走過傷痛。假裝什麼都沒發生,只會讓事情永無止盡延續下去。
---------------------------------
文: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暨台史所合聘教授)
1945年10月接收台灣以後,陳儀在蔣介石的支持下,透過不採用法幣而實施台幣的政策,試圖防堵中國大陸嚴重的通貨膨脹,透過輸入的方式衝擊台灣的經濟。[1]
但是,此一政策是否有效,實際上是以國民政府的匯率政策作為依歸的。而此一戰後台灣史中短暫的「一國兩制」經驗的意義,比起對國民黨當局統治政策,或是陳儀不當施政的批判,過去較不受重視。但是對戰後初期的台灣經濟而言,則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一、初期匯率問題的影響
對此,汪彝定的回憶錄便清楚地指出,(中央的)國民政府所訂的匯率如何對台灣造成不公,而有利於中國大陸來台取得物資,過程中以匯兌不當的狀態,取得財經上的利益,這也就是低估台幣的價格所帶來的影響。
《走過關鍵年代:汪彝定回憶錄》汪彝定回憶:「1946年初來臺時最令我驚喜,後來卻深感遺憾的是臺幣與法幣匯率(一比二十)不公平。拜此匯率之賜,我們這些早期來臺的窮公務員,忽然之間發了一筆小財。我帶來臺灣約有一、二十萬元法幣,按照二十比一的匯率,變成六、七千元,甚至上萬元臺幣。
我穿著一條舊卡其褲子來到臺灣,這時趕緊去太平町(延平北路)做衣服,一口氣做了兩套款式不甚高明的西服,共花了我二、三千元而已。如果在重慶,這筆錢(六萬元法幣)連一條卡其布褲都買不到。不公平的匯率,是臺人怨懟的一個原因。」[2]
另一方面,也由於台灣的廠商或個人,要在中國大陸購買物資必須使用法幣,而台灣的法幣供給相對不足,而導致法幣價格被高估的一個狀態。但是,台幣與法幣的匯兌制度,所帶來的不良的影響,在當時少被提起,因此在後二二八之後的狀態,不比二二八事件當時更為嚴重。
二、後二二八的通貨膨脹問題
後二二八台灣的通貨膨脹問題,與二二八之前造成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1945年10月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以後,積極建立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貿網絡。大量的糖、茶、香蕉與鳳梨等產品,被輸入中國各省。但是,國民政府(及其後的中華民國政府)發行的貨幣(法幣、金圓劵改革後此一狀況依然)對台幣明顯高估,[3] 且因中國大陸嚴重惡化的通貨膨脹及貨幣劇烈貶值的狀況下,由於買方付款的延遲,貿易局壟斷對外貿易,導致經貿利潤遭到嚴重侵蝕。[4]而與中國大陸的經貿、匯兌,更嚴重的是造成台灣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除了原有的問題外,1948年8月中華民國政府推動金圓券改革,同時實施的經濟管制,不僅沒有改善台灣的經濟,反進一步傷害了臺灣的經濟。根據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的〈幣制改革在臺灣〉一文:金圓券改革實施後,中央政府於8月25日實施物價管制,規定全台物價以8月19日金圓所標示的各項定價為準。臺幣對法幣的比率的與貨物售價之調整皆需經行政院核定。
由於此一政策的實施,韓麗珍在〈幣制改革後的臺灣經濟〉便指出:「採購外國貨物,在8月19日以前,是要結匯,美金一元結匯法幣八百萬元;8月19日以後,結匯須一千二百萬元,即等於8月19日前的美鈔黑市。因此,商人要多花四百萬元,才能買到同樣美金一元的東西。成本提高,售價不提高,商人是無人敢去採辦的;此外腳踏車零件、車胎、西藥也有同樣的情形。」
臺灣銀行(舊台幣)本票透過前述的管制機制,台灣的物價受到相當大的影響,因為不僅是台灣的物價將直接而完全的受制於中國的京滬市場,更因為工業品多係由中國大陸輸入,結果台灣成為高物價區域。原本1948年8月19日的台灣物價比起中國大陸京滬市場,不但輸入品的價格與原採辦地的價格有距離,而且台灣特產品的價格也偏低。結果以當日的水準作為限價的起點,對台灣的商人和生產者就造成嚴重的損失。
整體而言,二二八事件過後,雖然國民政府撤換陳儀,並將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台灣省政府,但是,原本的財經政策並沒有徹底的改弦易轍,也就是對台灣不利的匯兌制度不僅沒有改善,而且在之後出現了更嚴重的問題,而中央駐台各機關不斷地要求台灣省政府代墊相關款項,也造成台幣發行數目持續增加,這是後二二八之後,台灣嚴重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
換言之,透過不當的匯兌制度低估台幣的價格,以及台灣與中國緊密的經濟聯繫、貨物流通,彼此的輸入輸出狀態,導致台灣在二二八之後,原本的通貨膨脹問題不僅始終沒有改善,甚至出現更為嚴重的狀態,這樣的狀態越往新台幣改革的時間點逼近,問題就更為嚴重。而這種匯兌問題的解決,或是台灣與中國緊密經貿關係問題的解決,基本上是在1949年新台幣改革之時,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根據林鐘雄的研究,除了1948年1月15日至8月18日,及1948年11月12日至1949年6月15日之外,台幣對法幣或是金圓券的匯率都是由中央政府決定。因此,匯率政策對台灣財經情勢的負面影響,或是台灣物資價值被低估地輸往中國大陸,相關責任也都應該由中央政府層級承擔。
1946/8/20~1948/8/18 法幣兌換台幣變動圖(作者自繪)省政府決定本省金融經濟問題處置案三點:1.各省營機關的輸出入物資必須經過台灣省物資調節委員會處理。2.各省營機關在上海的法幣餘額,全部存入台灣銀行上海分行,禁止自行保存或存入其他銀行之用。3.各省營機關的存款由台灣銀行限定。
1946/8/20~1948/8/18 匯率問題重要紀事(作者自製)三、新台幣改革政策及其後續問題
1948年12月,中國大陸金圓券改革失敗以後,中國大陸巨額資金迅速流入台灣,進行避險或謀取匯兌上的利益,透過匯兌導致台灣的通貨膨脹更加激烈。[5] 整體而言,當時台灣經濟情況不佳,民間更只有小型工商業活動,民間部門的資金需要很難獲得官營銀行的支持,因此,既有的研究便指出,台灣惡性貨幣膨脹的兩個主要原因都是外來的。
一是台灣銀行以省庫的角色,採取增加通貨發行的方式而墊付中央政府的各項墊支款項;二是台灣銀行係以法幣(後來改為金圓券)作為發行準備,且舊台幣與法幣、金圓券之間長期採用固定匯率制度,因而法幣及金圓券在大陸之惡性通貨膨脹乃藉固定匯率而輸入台灣,轉變成舊台幣的惡性通貨膨脹。
由此可知,陳誠主政的台灣省政府如欲壓制台灣的通貨膨脹,先須控制貨幣供給額的增加;而為控制貨幣供給額的增加,則須斷絕這兩項外來不利影響因素的關係。[6] 從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不到一年的時間,台幣從1835比1兌換金圓券,成為1比2000,[7] 這是台灣被迫推動新台幣一元兌換舊台幣四萬元的幣制改革的重要背景。
新臺幣壹分1949年5月,由於台灣情況特殊,及財政廳嚴家淦廳長力爭結果,中央政府同意對台灣財政予以特別支持,關於過去台灣省替中央在台機關所墊款項,中央政府特准全部以存台黃金美鈔歸還。[8] 6月15日,台灣省政府以中央銀行撥還台灣銀行的八十萬兩黃金作為發行準備,並撥借一千萬美元外匯作為進口貿易資金,公告新台幣發行辦法,進行幣制改革。[9] 其中除舊台幣四萬元折合新台幣一元之外,並規定新台幣最高發行額為兩億元,及一美元兌換新台幣五元。[10]
此一政策對台灣被捲入中國大陸經濟風暴所引發的通貨膨脹,有相當程度的改善效果,但是此一效果之所以產生,並不是因為四萬元舊台幣換新台幣一元這種單純面額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台灣貨幣供給額的控制基本上必須切斷與中國大陸的匯兌關係,以及台灣銀行不再藉增加通貨發行墊付中央政府各項墊支款項,才得以根本解決。
就在新台幣幣制改革的第二天,陳誠主政下的台灣省政府下令停止與金圓券及中國大陸其他貨幣的匯兌措施。[11] 此後,台灣雖曾恢復與中國大陸通匯,但是不僅時斷時續,而且商匯更見限制。[12] 加上中共政權已經逐漸控制了中國大陸的大部分區域,因此,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幾乎中斷。
1948/8/20~1949/5/27 台幣兌換金圓券變動圖(作者自繪) 1948/8/20~1949/5/27 匯率問題重要紀事(作者自製)四、結語
純就財金政策來看,從陳儀接收台灣開始,最晚到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敗退到台灣,台灣和中國大陸曾經處於國民黨政府統治下的「一國兩制」。由於台灣對主導政權的國民黨當局無法發生足夠的影響力,整體財金政策也出現對台灣嚴重不利的狀況。從台幣對法幣的匯率,到台幣對金圓券的匯率,始終如此。
這也是造成戰後初期台灣被捲入中國嚴重的通貨膨脹之中,無法自拔的關鍵性因素。必須等到新台幣改革之後,台灣脫離中國經貿圈,特別是在中華民國政府失去中國大陸的統治權,終結此一短暫「一國兩制」時期,台灣才能擺脫中國嚴重通貨膨脹的影響。而在美援來了之後,透過經貿制度與對外經貿關係的重整,開啟後續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契機。
參考資料
[1]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臺北:明田,1996),頁4、14。
[2] 汪彝定,《走過關鍵年代:汪彝定回憶錄》(臺北:商周,1991),頁16-17。
[3] 林鐘雄,〈1940年代的台灣經濟〉,張炎憲等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頁46。
[4] 劉士永,《光復初期台灣經濟政策的檢討》(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1996),頁71。
[5] 隅谷三喜男、劉進慶、涂照彥,《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人間出版社,1993),頁33;林鐘雄,〈1940年代的台灣經濟〉,收入《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頁46。
[6] 林鐘雄,《台灣經濟發展四○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頁34。
[7]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臺北:明田,1996),頁70、84;《台灣新生報》,1948年12月22日;《中央日報》,1949年5月27日。
[8] 《台灣新生報》,1949年5月26日。
[9] 《臺灣省政府公報》,卅八年夏字第六十二期,頁770-774。
[10] 《台灣新生報》,1949年6月15日;《中央日報》,1949年6月15日。
[11]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臺北:明田,1996),頁86;《中央日報》,1949年6月16日。
[12] 《台灣新生報》,1949年12月31日。這是官方公佈的時間,實際上收兌日期稍有延後。
本文經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戰後初期台幣與法幣(金圓券)的匯兌問題–「一國兩制」財金政策的回顧
責任編輯:翁世航
--------------------------
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權被逐出聯合國
今天除了是有人稱為「臺灣蒙難日」、「淪陷日」、「臺恥日」,中華民國政權官方稱「光復節」的日子(1945.10.25),其實也是1971年,中華民國政權被逐出聯合國的日子。
由二戰後中國爆發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政權全面潰敗後,1949年竟全面逃亡至盟軍委託其代管的地區 – 臺灣,臺灣自此全面被捲入國共恩怨中,蒙受戰爭風險及中共威脅。幾個月後韓戰爆發,原本已被美國放棄看起來岌岌可危的流亡政權,在美國基於戰略考量下給予源源不絕的美援而得以苟延殘喘。但隨著國際局勢轉變,中華民國這個流亡政權已無法代表中國的事實,終究還是得面對,終於在1971年10月25日被逐出聯合國(名義上自行退出)。
而臺灣為中華民國政權佔據下的地區,在長期黨國教育下,對於「中華民國」、「臺灣」之間模糊不清的關係讓許多人搞不清來龍去脈,甚至常常彼此溝通產生誤會,好像活在平行世界一樣。在這裡就來說個小故事:
從前有個名叫大丸的飲料工廠,擁有精良的設備與技術生產高品質飲料,有一天工廠的老闆毆打別人被抓去關,工廠也因要賠償而充公。法院於是請「阿國」暫時管理這間工廠,等賠償方案確認了再決定怎麼處理。
幫忙代管的阿國是飲料工廠「知娜」的老闆,把工廠經營得亂七八糟怨聲載道,結果被自己家族趕出來。失去一切的阿國,竟然就把充公代管中的大丸工廠佔為己有!並開始用自己的品牌「車輪」,以大丸工廠的精良設備及員工製造飲料獲利~
「車輪牌」飲料,很快因為優秀的品質受到矚目,鈔票飛也似的賺到口袋裡。但是「知娜」抗議「車輪牌」飲料仿冒侵權,終於事情鬧上了法院,法官私下跟阿國說,你就換個別的牌子就好了嘛,但阿國堅持說「不行!!」,官司敗訴後,很快市場都知道「車輪牌」飲料是仿冒品,連市場最大的合作夥伴「阿米」都跑去跟正版的「知娜」合作了。「知娜」的老闆,發現阿國侵佔的大丸工廠設備精良,起了貪念,竟開始動起腦筋想要霸佔大丸,並且開始對「車輪牌」飲料的合作對象恐嚇威脅。
一個接一個通路,開始不願意進仿冒品「車輪牌」飲料了。大丸工廠的員工們無法理解,為什麼品質這麼好的飲料賣不出去?拼了老命幫「車輪牌」飲料抱不平,員工上街去抗議「我們才是正版」「知娜才是盜版」。阿國語重心長的跟大家說,「因為飲料品質不夠好,我們更加努力就沒問題了」、「我們自己夠強,別人就會讓我們進貨了」,同時,還找來一位叫William的美國教授來幫他背書。
有時有搞不清楚狀況的通路,發現大丸生產的飲料真讚,竟然不能合法販售,站出來仗義直言幫忙發聲,很快才發現,原來這麼好的飲料竟然品牌是假的,支持了還可能被「知娜」的老闆威脅恐嚇,只好乖乖閉嘴。到最後,「車輪牌」飲料只能進到一些乏人問津的小通路流通,大丸工廠前人累積下來的資源和活力,也一天比一天衰弱了……. 而掌握正牌的「知娜」飲料,可以光明正大的進所有一線通路,愈來愈壯大,這些小通路也慢慢一個一個被收編…..
這時大丸工廠一些員工開始意識到不對了,主張我們該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品牌!阿國大驚,深怕自己的惡行被發現,整間工廠會被要回去失去一切,於是這樣說:
「萬萬不可啊,成立新牌子知娜保證會派人來揍我們的」
「都是我們不夠努力啊」
「只要我們努力讓品質夠好,所有的通路都會讓我們進貨!」
「車輪牌就是大丸,大丸就是車輪牌啊」
「現在起碼還有小通路可以賣,生活過得好好的啊」
「維持現狀不是很好嗎?」
許多員工聽信了阿國的說法,和改革派吵成一團。阿國又說:
「何必要破壞和諧呢?」
「整天就只知道內鬥!」
「公司的情境都這麼艱難了你還出來亂!!」
「我看不出來講這些對現狀到底有什麼幫助?」
大丸工廠要建立自己的品牌,真的很困難,路真的很遙遠。如果內部員工沒有共識,連第一步都跨不出去。
到底要死守車輪這仿冒品牌的包袱,雖然眼前還有安心小日子可以過,但實際是一日一日的衰弱、覬覦工廠的對手卻日漸強大。還是要立定志向建立自己的品牌,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對大丸工廠的人們來說,這是一個無比重要的抉擇。
圖為約1971臺南車站。 出自:http://www.taipeiairstation.com/index_files/Page5077.htm
------------------
被國民黨藏起來的降書?
2016-10-27 06:00
推文到plurk
◎ 蔡百銓
中國國民黨今年不敢慶祝台灣光復節,它的謊言「中華民國根據《開羅宣言》光復台灣」早被拆穿。廿五日晚上大批天然獨世代湧到總統府前,哀悼台灣淪陷七十一年。
戰後蔣介石根據麥克阿瑟《一般命令第一號》派遣陳儀來台,於一九四五年十月廿五日接受日本末代總督安藤利吉投降。但是我們在「國軍歷史文物館」卻只能看到岡村寧次在南京向何應欽呈遞的降書,不見安藤總督向陳儀呈遞的降書。沈建德認為安藤「不敢交出降書,或許根本就沒準備」,因為陳儀在「署部第一號令」自稱「接收台灣、澎湖列島之領土、人民、治權、軍政設施及資產」,等於要求安藤越權而一併交出台澎主權與治權。
究竟安藤利吉有沒有呈遞降書?有。二○一一年出版的《百年傳承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第一九六頁明言:「十月廿五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日本投降代表臺灣總督安藤利吉向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呈交降書。」安藤降書必然像岡村寧次《降書》那樣,明言根據麥帥命令而非《開羅宣言》投降,更不可能擅自移交台澎主權。國民黨如果展示安藤降書,豈不自摑嘴巴?
戰後台灣是戰敗國日本領土,遭到中國代表同盟國軍事佔領。根據《海牙第四公約》附則第四十二條「佔領不移轉主權」原則,佔領軍只能維持現狀。但是國民黨卻顛覆現狀:一九四六年元月強迫台澎人民「恢復」中華民國國籍;一九四九年未經過憲政程序就宣布戒嚴等等。
蔣介石早就自知台灣只是託管地而且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一九四九年元月他從重慶致電陳儀說道:「台灣法律地位與主權,在對日和會未成以前,不過為我國一託管地之性質。」一九五○年三月他發表《復職的目的與使命》說道:「我們的中華民國到去年年終,就隨大陸淪陷而已經滅亡了!」
一九五一年《舊金山和約》簽定,次年四月生效。《和約》第六條a規定:「自本條約生效之後,所有聯盟國佔領軍應儘速自日本撤出。此項撤軍不得晚於本條約生效後九十日」。當時台灣還是日本領土。第二條b規定「日本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根據主權在民原則,台澎主權當然落在台灣人民手中。請問國民黨,何時根據《舊金山和約》撤出台灣?貴黨為什麼藏匿安藤總督的降書?
(作者為人權講師,新北市民)
二戰後匈牙利 曾發行1億兆面額紙鈔
2020/09/17 08:01全球通膨史4》二戰後匈牙利 曾發行1億兆面額紙鈔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3FxnPo
匈牙利曾在1946年發行過面額1億兆的帕戈,也寫下歷史上惡性通膨最嚴重的紀錄。取自Magyar Nemzeti Bank (Hungarian National Bank) / Public domain
(編者按:自疫情爆發後,全球央行大動作調降利率,紛紛祭出無限量QE(量化寬鬆),承諾將維持超寬鬆政策一段時間,儘管QE的救市效果立即可見,但也難免令人擔心各國瘋狂「印鈔」將帶來的後續效應,歷史上曾有幾次劇烈的通貨膨脹事件,造成人民財產的嚴重損失,甚至衍變成世界大戰。面對滾滾洪流般的資金潮,究竟會將大家帶往何處去?相信是人們最關心的,以古為鏡,希望藉由史上幾次惡性通膨的回顧,鑑往知來,助大家覓得方法安然渡過此次危機。)
二戰後匈牙利 每15.6小時物價就翻倍
〔編譯王惠慧/綜合報導〕如果提到世界上面額最高的鈔票,很多人會想到辛巴威或南斯拉夫,但其實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匈牙利,才真正印出了鈔票的世界之最。1946年匈牙利曾發行過面額1億兆(One Hundred Quintillion, 10的20次方)帕戈(Pengő),當時通膨率高達13,600,000,000,000,000%,平均每15.6小時價格就翻倍,寫下歷史上惡性通膨最嚴重的紀錄。
奧匈帝國在一戰後解體,然而匈牙利的新政權缺乏適當的政府結構,選擇印鈔填補預算缺口。在1920年代經濟大蕭條,匈牙利農業部門遭受重創,債務不斷增加,匈牙利央行不得不繼續透過放寬貨幣和金融政策,藉由貨幣貶值來降低債務成本。1938-1940年,透過維也納仲裁,匈牙利拿回該國宣稱在一戰丟失的領土,然而這些地方經濟並不發達,最終也為匈牙利整體經濟帶來壓力。
二次大戰期間,匈牙利經濟盪至谷底,央行完全被政府所控制,不斷根據政府的預算需求印製鈔票,沒有訂出任何發行上限額度。最終,匈牙利通膨環境惡化,從銀幣、銅幣到鎳幣,甚至直接從貨幣流通中消失,因為金屬成份比硬幣本身更有價值。
隨著二次大戰結束,長期戰火重創經濟,戰爭共抹去了匈牙利40%的財富,首都布達佩斯80%遭毀,更慘的是,戰敗後被迫支付數百萬美元的賠償。該國一半以上的工業產能完全被破壞,基礎建設也一團混亂,生產力下降也對供應造成衝擊,最終對通貨的災難性影響終於爆發。
匈牙利人把紙幣都丟到馬路上,清潔人員不得不在大街上打掃「錢的海洋」。取自Magyar Nemzeti Múzeum
發行1億兆面額紙幣 創鈔票之最
為了恢復生產力、基礎建設及經濟活力,匈牙利政府沒有試圖減少貨幣供應或提高利率來抑制通膨,反而決定對銀行提供低利貸款,透過銀行對企業活動提供新資金,直接雇用工人、提供消費者貸款,或直接提供現金紓困。
匈牙利政府大肆印鈔,且沒有任何實質擔保。1945年7月在外流通的貨幣為250億帕戈,1946年1月增加至1.646兆帕戈,到了7月甚至到達1兆兆(septillion,10的24次方)帕戈,突破一般人對數字的理解。
1944年匈牙利帕戈最大面值是1千,1945年底已發展到1千萬,到了1946年甚至發行了面額高達1億兆的紙幣,寫下鈔票之最,但在通膨結束後,這張紙鈔約只值12美分。帕戈面值最大曾印到10億兆,但最終未發行就作廢,沒有在市面上流通。
在通膨最嚴重時,匈牙利每日通膨率高達150,000%,約每15.6小時物價就會翻倍。換言之,人們無論上午擁有多少錢,到了晚上都只剩下一半的價值。
1945年8月,匈牙利1公斤的麵包只需要6帕戈,而在11個月後,已經漲價到58.5億帕戈;惡性通膨也讓政府收稅變得困難,人民的稅收和郵政付款只能使用特殊的代幣,而且價格每日由電台播送通知,隨時可能有變化。
當時可以看到,匈牙利人把紙幣都丟到馬路上,由於街道上的鈔票太多,導致清潔人員不得不在大街上打掃「錢的海洋」的情景。
帕戈在誕生20年後,1946年被新貨幣福林取代。Magyar Nemzeti Bank (Hungarian National Bank), CC BY-SA 3.0
惡性通膨搞毀經濟 16年後才恢復平穩
匈牙利意識到這樣的惡性通膨和面值增加速度無法維持下去,帕戈在誕生20年後,1946年被新貨幣「福林(Forint)」取代,才結束這場鬧劇,當時40穰(400 Octillion, 穰為10的28次方)帕戈才能換到1福林。
1946年8月1日,匈牙利政府採行激進的穩定措施,包括大型稅制改革、收回海外黃金資產,發行新幣並以黃金及外匯作為擔保,最終在1960年代,匈牙利物價恢復到穩定的水準。分析指出,匈牙利當時的印鈔策略確實帶動了工業產能,但代價是工人失去了80%的薪資,多數債權人血本無歸。
全球通膨史4》二戰後匈牙利 曾發行1億兆面額紙鈔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3FxnPo
1949.12.8 中華民國政權全面逃亡來臺台灣回憶探險團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y2RFBa
想像有一天,忽然有人宣布上百萬身無分文的逃難者將湧入臺灣,其中有六十萬人持有武裝,而手無寸鐵的你沒有拒絕的權利,那會是什麼樣恐怖的情境?
1949年12月,這種厄運真真實實的降臨在臺灣頭上。
1949年,中國國民黨於國共內戰中節節敗退,全面潰敗。其代表的中華民國政權,開始思考要逃去哪裡,傳聞曾有中國西南、海南島、臺灣或流亡菲律賓等選項,最後鎖定日本建設50年擁有優良各式建設與工業基礎的臺灣。12月初在中國成都隨時可能被中共攻克的局勢下,12月7日蔣介石指示行政院召開緊急會議,在無視臺灣人民意願及違背其作為盟軍代表暫時軍事代管臺灣的角色,擅自通過中央政府遷往臺北並發佈總統令,隔日12月8日全面逃亡來臺。
中華民國政權逃亡來臺,以武裝力量成為少數的外來統治者。除了仇家共產黨的威脅,更要面對人數佔絕對多數語言不通的佔領地人民 – 臺灣人,內心的焦慮不言可喻。他們一方面立即大量徵召臺灣人至前線替他們抵擋追兵,以臺灣的土地、資源、原有的各種建設作為籌碼得以續命,也將臺灣捲入戰爭深淵至今無解。另一方面為了維持其少數外來統治,以極權、暴力、恐怖手段對付臺灣人民,更透過全盤掌控的教育、媒體編造黨國神話欺騙人民以合理化自己的種種不義作為,許多人至今深信不疑:
「要不是我們帶來黃金建設臺灣,你們早就完了」
「要不是我們守護臺灣,你們早就被中共統治了」
一個簡單到不行的邏輯問題,一路被打趴逃竄追殺到無路可逃的殘兵,為什麼逃來臺灣忽然就能抵抗中共了?
大量的臺灣人從軍、日本留下來堅實的建設、影響臺灣戰後局勢最為關鍵的美援,在黨國神話中全數消失,拿來付殘兵軍費隔年就耗盡的黃金被說成建設臺灣的恩惠。原本繽紛多元的臺灣文化、語言、歷史記憶徹底覆蓋為單一中國價值,在長期的戒嚴思想改造下,多數臺灣人早已無法理解這塊土地的原貌、更不知道自己真實的歷史記憶,整個島嶼在認同錯亂的情形下持續糾葛內耗,難以走出困境。
中國國民黨政權逃亡來臺,對臺灣住民來說並非救贖,而是百年難以彌補的權益損失。講這些也許會讓一些人感到不快,但這些問題不弄清楚、許多人還繼續相信黨國為了維繫自己正當性編造的鬼話,就難以用合理的態度來對待這塊土地和其他人,而這正是臺灣社會能否邁向真正和諧的關鍵。
「我們都必須用更謙卑的態度,對待比我們更早來的人」 – 這話不只是對戰後的移民者說,對更早移民來臺的人也是一樣。因為移民的事實,造成這塊土地原有住民多少權益損失,我們不能當做沒看到,更不能編造謊言將其合理化,而是應該更加努力付出更多,去取得其他人的認同願意接納自己,這不過是身為有良知的人做人處世最基本的道理。
希望有一天,在這個島嶼共同生活的每一個人,都能謙卑面對這塊土地及其他的人們,以合宜的態度相處,把這裡當成無可取代的故鄉,一起為這個島嶼的未來而努力。
圖:1949年初於國共內戰中敗退中的國民黨軍。台灣回憶探險團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y2RFB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