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認定淘寶台灣為中資「假外資、真中資」 罰41萬限6個月撤資「假外資、真中資」
2020/08/24 14:57經部認定淘寶台灣為中資 罰41萬限6個月撤資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aQPvsK
不少《淘寶台灣》賣家,產品說明仍用簡體中文。(記者陳炳宏翻攝)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淘寶過去以外資入台不成,去年循蝦皮模式在台由「英商克雷達」開設淘寶台灣,外界屢屢質疑是「假外資、真中資」。經濟部投審會今天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對英商克雷達具有控制能力,實際上已被中資掌控、違反兩岸條例規定,處以41萬元罰鍰,並限期6個月內撤資或改正。
投審會表示,經調查阿里巴巴對英商克雷達有實質控制力。投審會指出,英商克雷達來台投資案中,阿里巴巴集團透過新加坡子公司持有英商克雷達28.77%股權,雖未超過中資許可辦法之30%持股認定標準,但調查發現依法令或契約約定,阿里巴巴集團可操控英商克雷達之營運方針,認定對其具有控制能力。
投審會表示,認定標準之一,是英商克雷達計有3名股東,分為A股及B股二類,阿里巴巴集團為B股唯一股東。而董事會三席成員中,阿里巴巴集團亦擔任B股唯一一席董事。依據英商克雷達章程,股東會法定出席人數為至少兩名,其中應至少有一名持有A股之股東、一名持有B股之股東出席;董事會法定出席人數為兩名,其中應至少有一名A股代表董事、一名B股代表董事出席。
此標示,若阿里巴巴集團不出席會議,則股東會、董事會將無法召開,實質上對於英商克雷達股東會或董事會之議案已具備否決之權利。
其次,阿里巴巴集團授權「淘寶」商標、域名及平台IT系統維護及技術支援服務予英商克雷達在台分公司,以供其經營「淘寶台灣」電商平臺,英商克雷達在台分公司並應每季支付權利金、技術服務費用予阿里巴巴集團。此外,「淘寶台灣」網路相關伺服器或交據器等設備,機櫃申租者為「淘寶香港股份有限公司」;顯見其營運高度仰賴阿里巴巴集團之「淘寶」商標、域名及平台IT系統,欠缺獨立之經營權力與能力。
第3,依「淘寶台灣」登入之頁面顯示,會員之註冊需同意「淘寶台灣用戶服務協議及隱私政策」,而該「淘寶台灣用戶服務協議及隱私政策」卻是連結至阿里巴巴集團之「淘寶全球平台服務協議及隱私權政策」,台灣會員如同意上開隱私政策,可授權阿里巴巴集團使用用戶之個人資料、攝影機等權限,且會員交易資料回傳至位於中國的阿里巴巴集團伺服器中,可能有資安風險。
經濟部表示,本部調查認定若阿里巴巴集團未授權或中止授權「淘寶」商標、域名及平台IT系統予英商克雷達在台分公司,則英商克雷達在台分公司將無法經營「淘寶台灣」電子商務平臺,且阿里巴巴集團實質上對於英商克雷達股東會或董事會議案具備否決權,足見阿里巴巴集團可藉此操控英商克雷達之營運方針。
經濟部強調,此即符合「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所稱之「具有控制能力」,應依兩岸條例第73條第1項規定事前向本部申請許可,但該公司未依前述規定申請許可。經濟部因此依同條例第93條之1第1項,處41萬台幣元罰鍰,並限期於6個月內撤回投資或改正。
有關後續店家及消費者權益部分,英商克雷達應於該期間內依消費者保護法等相關法規妥善處理可能衍生之交易爭議,以確保國內使用者權利。
經部認定淘寶台灣為中資 罰41萬限6個月撤資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aQPvsK
綠色和平調查:網購易引發衝動購物 近4成閒置在家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雙十一購物節起跑,從中國淘寶及天貓創造的購物風潮也吹到台灣,許多網購平台紛紛跟進。但全民瘋網購的背後,消費者很可能落入衝動消費的陷阱。根據綠色和平今(15)天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高達97%的民眾曾有在網路上衝動購物的經驗;近四成(37%)民眾將衝動購物買來的商品閒置在家。
綠色和平發表《台灣網購行為及心態調查》發現,97%的台灣人曾在網路上衝動購物;更有86%的人因為衝動網購,而讓生活費超支。買了不用的情況也很普遍,調查指出,57%的人曾在家中發現網購未拆封的物品;超過六成的人,包裹未拆是因為到貨時已經失去了興趣。綠色和平專案主任羅可容表示:「多數受訪者表示,網路購物較實體店面更容易引發衝動消費,把用不到的東西買回家;因為衝動購物後產生的退貨及閒置成本,對消費者來說,浪費錢也浪費時間。」
這次調查也針對淘寶進行研究,40%的台灣人曾在淘寶購物,其中,高達九成以上曾在網購淘寶商品後感到後悔。至於對該網購平台的印象,有淘寶經驗的消費者中,高達47%的民眾認為淘寶商品「便宜但品質差」。
針對該調查結果,政大企管系教授別蓮蒂表示:「我們應該推動『真實消費』的實踐,『真心實意』才是買方賣方雙贏的商業模式。」別蓮蒂進一步補充:「消費者必須注意品質、做個聰明的消費者,了解自己的需求,若盲目消費造成囤積,不僅浪費,也會直接影響生活空間與居住品質。」
在這次調查中也發現,購物網站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有購物之外的功能。超過六成的人(67%)逛網購,光看不買都有「療癒」感;不過,同時有57%的民眾認為自己花在網購的時間太長;將近半數(48%)認為自己因為網購,花在其他喜歡的事情變少了。
羅可容表示:「隨著網購及行動購物強勢發展,人們衝動消費的頻率隨之增加。我們建議消費者下標前冷靜兩分鐘,衝動消費的錢,積少成多也很可觀,買自己需要且值得購買的物品,才是真正的消費高手。」
這次調查為綠色和平委託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對象是20至40歲的成年人,擴及台灣北、中、南、東四個地區,執行時間為2017年10月16日至10月26日,由網路調查方式進行,共完成1068份有效樣本,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
衝動購物癖怎麼治?衝動會導致理性行為與自律能力下降,只要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感恩」與「同情」等情緒上,就可克服衝動。如果購物欲望實在難以控制,可以考慮把錢花在別人身上。
2017年08月06日 04:10 施施
衝動購物癖怎麼治?
衝動購物癖怎麼治?圖╱美聯社
心情不佳時,沒有什麼比瘋狂購物更有快感了。問題是,大採購的滿足感很快就會消退,負面情緒卻很可能再度捲土重來。該如何在避免錢包大失血的前提下,排解負面情緒、消除想要亂花錢的衝動呢?
■When you feel grateful, not only does it help you resist the urge to make an impulse buy, but it also makes you feel good in the same way that buying something would.
許多人覺得,購物是件愉快的事,除了可得到各種充滿吸引力的商品,也能紓解壓力,甚至有助發洩負面情緒。不過從實際層面考量,多數人都負擔不起毫無節制的消費行為,因此當採購後的興奮感消退,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後悔與自責等更多負面感受。我們究竟該如何控制自己的購物衝動呢?
事實上,購物確實有助於暫時擺脫不美麗的心情。一項刊登在《心理學與行銷》(Psychology and Marketing)期刊上的研究顯示,購物可以帶來吸毒般的快感,去年ebates.com所做的研究也發現,在受試的逾千名美國成年人中,高達96%表示他們曾為了讓心情變好而購物。
負面情緒與悲傷感受會造成自我價值降低,這就是為何人們情緒低落時會想要購物。但衝動購物之後,負面情緒仍可能再度出現,如果我們花費了超過自身能力或計畫的金錢,還可能導致後悔、自責等更多負面情緒。
擅長「同情聚焦療法」(Compassion Focused Therapy,一種針對羞恥感與自我批評相關心理問題的治療方式)的澳洲臨床心理學家柯利根表示,「當我們因為心情不好而瘋狂購物,實際上是在努力調節情緒。我們不喜歡痛苦或不舒服的感受,所以會做一些效果短暫的行為,讓當下感覺好過一些」。
改善「短視的痛苦」
當人情緒低落或焦慮時,自我控制能力會下降,更容易做出衝動不理智的決定。悲傷會讓人較無耐心,並渴望獲得立即的舒緩或獎勵,而忽略未來可能必須付出的更大代價。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勒納與其研究夥伴把這種現象稱為「短視的痛苦」(myopic misery)。
究竟我們能不能騙過大腦,在不花錢的狀況下讓心情變好呢?澳洲心理學家柯利根認為,大腦中處理焦慮與衝動情緒的部分會分泌腎上腺素、皮質醇、多巴胺等神經化學物質,但只要能夠啟動腦中分泌腦內啡、催產素等安撫情緒化學物質的部分,「就能改變你對周遭環境的反應」。
柯利根指出,衝動會導致理性行為與自律能力下降,只要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感恩」與「同情」等情緒上,就可克服衝動。
波士頓西北大學心理學教授德史坦諾也發現,只要抱持感恩的心,就能改變我們的行為。他曾在實驗要求受試者選擇立刻拿走30美元、或等待3周後得到70美元。結果發現,當受試者抱持感恩態度(因為不論如何他們都能拿到錢),就會更願意選擇等待。這樣的受試者更願意「延遲滿足」,顯示其自律能力也較佳。他更表示,「幫助別人,也有助於建立並強化情緒的正面循環」。
把錢花在別人身上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鄧恩建議,如果購物欲望實在難以控制,可以考慮把錢花在別人身上。她的研究發現,與花錢買東西給自己相較,買東西給別人帶來的快樂感受可以維持更久。所以,當你感覺情緒低落、想透過花錢發洩,不妨嘗試回想一下讓你感恩的事情,或是買東西給別人,這些行為都有助於更有效控制自己。
如何避免負面思考?|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加州州立大學教授布若寧(Loretta Breuning)指出,我們的大腦並不是設計來創造快樂的,而是為了提高生存機率。
大腦會把快樂的化學物質(多巴胺、血清素、催產素)留到符合生存需要的時候,只會在短時間內迸發,因此我們會一直想辦法去刺激快樂的化學物質,但最後可能反而創造了許多不快樂的化學物質,特別是在充滿壓力地工作完一天後。
大腦會負面思考有幾個理由。壓力荷爾蒙可體松的存在有其目的,它會警告你在達成需求的道路上還有障礙,你必須調整方向,而等你做到了,大腦又會找到下一個障礙。
布若寧提出「狗大便悖論」(Dog Poop Paradox)說明這種狀況。她說以前飼主習慣不好,不會撿大便,街上滿是排泄物。後來大家改變習慣,街上變得很乾淨,但有任何人因此開心嗎?沒有,大家不會注意到街上變乾淨了,只會在偶爾看到狗屎時非常生氣。
布若寧說,你不能聽任生存大腦的指揮,否則永遠不會感覺良好。幸好,有幾種簡單的方法可以改寫這種自然的消極傾向。
1. 替自己打造積極回路
布若寧建議你花1分鍾想一些積極正面的事情,一天3次,連續45天。
你可能會覺得,在這個糟糕的世界沒有足夠的好事,但你不用去想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只要感激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例如街上沒有狗大便。
布若寧說,這能訓練你的大腦自動尋找積極正面的事情。
2. 改掉消極思考
打造積極回路的同時,你也可以透過個人積極行動和設定合理實際的期待,來減少消極負面的思考。
你在選擇下一步行動時,或許很難預測結果,但你選擇的每一步總會愈來愈靠近目標。
即便你的行動短期內看不到實質報酬,你也應該提醒自己,你的生存不會被威脅。若你努力的結果不盡如人意,應該調整自己的期待,採取其他行動,刺激快樂的化學物質分泌。
洪蘭:幫助別人 其實很自私?
精華簡文洪蘭:幫助別人 其實很自私?
洪蘭:幫助別人 其實很自私?
作者:洪蘭 2016-01-05 天下雜誌589期
調整字體尺寸
最近神經學家發現,「施」是自私的。大腦在助人時,隱性優越感會增強免疫力。所以到頭來,助人還是對自己最有利。
一個學生問,「老師,為什麼施比受有福?演化生物學家道金斯不是說,基因是自私的嗎?自己多吃一口就能多活一天,為什麼東西不留著自己吃?就算是人需要群居才能存活,對自己的族人好也就是了,為什麼要兼愛天下?」
這是很好的問題。
最近,神經科學家發現,原來「施」還是自私的,因為在幫助別人時,我們的大腦會產生激乳素,帶動多巴胺及腦內啡的分泌。多巴胺是個正向的神經傳導物質,腦內啡是大腦自己產生的嗎啡,這兩者的出現,都會使我們感到快樂。
母親在哺乳時,面孔都是安寧的、微笑的。事實上,母親緊張時,乳汁分泌不出來。連男性在照顧嬰兒時,他的大腦也會分泌激乳素使他變得比較溫和。所以,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感到快樂與滿足。
英文說「doing good, feel good.」(做好事,心情好)。我們能幫助別人,表示我們能力比人強、資源比人多,這使我們產生隱性的優越感。人喜歡被肯定,更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產生「贏」的成就感。
它是隱性,因為我們其實不自知。很多人在伸出援手時,絕對沒有想到優越感,但「贏」有演化上的重要性─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輸者只能忍氣吞聲,被趕下寶座的老王常常連命都不保,遑論他的後代。
有研究發現,發號施令者的免疫力,比聽人差遣的受氣包強,因為心情愉快會增強免疫力,所以,助人到頭來還是對自己有利。
道金斯是對的,演化的目的是盡量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但是自私不一定能多活一天,中國有句順口溜:「有雞大家吃,大家才有雞吃。」你不分予他時,他就去打翻你的碗,使你也沒得吃。
墨子知道,人不會檢討自己的短,只會嫉妒別人的長。當眼紅又得不到時,便會造反,只有兼愛,大家都有飯吃時,自己的飯才吃得安心。住在高牆中的富豪不快樂,因為他生活在恐懼中,擔心隨時不測。
俗語說,相由心生。行善的力量竟可以改變父母給我們的相貌,力量不可謂不大。
現在世界的動盪不安,「能打敗敵人是小智,能分清敵友是中智,能化敵為友是大智。」我們該怎麼應用大智,去換取世界和平呢?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693#sthash.c1zhZ9g3.dpuf
=================
哈佛心理學家:過度正向思考無助改善我們的遭遇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26 17:05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過度的正向思考不會讓你更快樂!哈佛藥學及心理學家蘇珊大衛(Susan David)在她的新書中試圖挑戰一般認為正向思考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更好,這個普遍被人們所接受的「真理」。
蘇姍表示,一般認為正向思考有助於幫助我們面對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困難,然而她卻認為這樣的情緒調適,事實上可能是源自於一種自我逃避的心態。
她指出,正向思考本質上是人們為了逃避在面對生活時的負面情緒,包括生氣、悲傷等,這些情緒普遍被人們認為無助我們心靈成長,甚至對我們的心靈有害。
然而蘇珊卻認為,負面情緒反而可能是我們最好的心靈導師。她說這些負面情緒,正好反應出我們最在乎的部分是什麼,當我們逃離負面情緒,也代表著我們逃離了那些我們重視的價值及事物。
因此比起逃避或忽視,她說人們更該做的是在出現情緒的當下,好好去檢視負面情緒的來源,這樣才更有助於我們的成長,並對自己有更深的了解。
她提到,當人們出現負面情緒時,一般人只會建議他們「正向思考,一切事情就能迎刃而解」。她說這種過度強調正向思考的觀念,很可能讓人們誤以為只要正向思考,就可以改善我們在現實當中遭遇的處境。她直接了當的指出,這種正面思考根本起不了作用。
蘇姍表示,人們必須承認,現實生活中有時候我們就是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及挫折。當我們在面對這些遭遇時,我們很自然的會感到受傷及憤怒,此時我們要做的不是強迫自己去正向思考,而是好好面對這些負面的感受。
在她的研究中發現,當人們越是逃避負面情緒,這些情緒有非常高的比例會反撲回當事人身上。就像當我們強迫自己不要思考某件事時,我們更容易將注意力轉到那件事身上。她說,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正向思考,而是在追尋人生價值的過程中獲得的。
最後她也提供四個步驟,幫助人們面對負面情緒。包括正面面對當下情緒、客觀看待當下情緒、分析自己當下的負面情緒從何而來。最後,放下這些情緒,並去思考這些價值為何對你重要,如此才能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