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

約1924臺中驛月台內景象


台灣人的火車小史——七大經典火車站賞析 (上)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http://bit.ly/2nez5pO
台灣人的火車小史--七大經典火車站賞析(下)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http://bit.ly/2Oimltt

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


驛動軌迹: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
2017/12/01 18:39:19 聯合新聞網 讀.書.人
交通的便利決定了人們的旅程可以去得多遠,火車站的誕生,也成為歷史路途的里程碑之一。臺中火車站帶動了周邊的發展,而當時攝政的日本皇太子裕仁,應臺灣總督田健治郎之邀來臺視察。從基隆上岸後,便一路搭乘火車南下,抵達臺中。皇族的來臨與大量的人潮有相當的關係,亦可見臺中火車站的載負能力。
文/朱書漢、宋德熹
滿城的奉迎歡慶 皇太子行啟到中部臺灣共進會
大正12年(1923年)臺中火車站值得一提的大事紀,乃是時為皇太子攝政的裕仁(即昭和天皇)應當時臺灣總督田健治郎之邀來臺行啟視察。皇太子裕仁從基隆上岸後便一路搭乘火車南下,至同年4月19日抵達臺中。
書名:《驛動軌迹: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電子書作者:朱書漢、宋德熹出版社...
書名:《驛動軌迹: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電子書
作者:朱書漢、宋德熹
出版社: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編製:遠景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10日
皇太子裕仁是在4月12日自日本搭乘戰列巡洋艦的金剛號來臺,4月16日抵達基隆港,展開為期12天的巡臺行程,4月19日下午轉至臺中。彼時連皇太子裕仁經過的道路都被重新整修美化,道路兩旁也都裝設了鈴蘭花造型的路燈。
到達臺中火車站接受官員與民眾的列隊歡迎後,裕仁隨即前往位於今干城里的臺中分屯大隊校閱部隊,隨後前往臺中水源地與水塔,最後下榻於今三民路與民權路交叉口附近的臺中御泊所(後來作為臺中州知事官邸),4月20日離開臺中前往臺南。臺中州知事官邸後來改為臺中俱樂部,1972年拆除改建為臺中市議會大樓,在西屯區七期重劃區的議會議政大樓建設完成,市議會遷入後,現則為交通局使用。
臺中御泊所,皇太子裕仁便是在此住宿,也作為臺中州知事官邸,1972年拆除改建為臺...
臺中御泊所,皇太子裕仁便是在此住宿,也作為臺中州知事官邸,1972年拆除改建為臺中市議會,自新臺中市議會落成啟用後,目前已不作為議會使用。(引自《臺中市古老照片輯》,遠景編輯部/翻攝)
皇太子裕仁離臺以後,各地就開始進行行啟紀念館的建設。臺中的行啟紀念館完工後,臺中市役所便於大正15年(1926年)舉辦「中部臺灣共進會」與相關活動,目的是為了慶祝臺中行啟紀念館落成以及宣傳臺中市各項產業、建設、教育、衛生等相關發展與建設成果。當時活動之盛大,人力與物力花費頗多,連《臺灣日日新報》都在同年3月28日以全版報導。
鈴蘭花造型的路燈,場景中的路段為今中山路與自由路口附近,往大肚山方向前去。(國家...
鈴蘭花造型的路燈,場景中的路段為今中山路與自由路口附近,往大肚山方向前去。(國家圖書館/提供)
中部臺灣共進會總共有五個會場,臺中行啟紀念館便是第一會場。據《臺灣日日新報》於同年4月9日的報導指出,從3月28日到4月6日每日入場參觀的人數就逾五萬,十日內總入場人數更超過57萬,可見規模之大。而從湧入臺中看展的巨量旅客數字,也足見當時臺中火車站所具備的承載能力。另外,昭和天皇(時為皇太子裕仁)的弟弟高松宮宣仁親王也都前來參觀,由此可見活動受關注的程度,臺中也就在這些熱鬧喧騰的活動中打開了知名度。
陰霾 臺中大地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昭和10年(1935年)臺中火車站面臨一次大地震的挑戰,那是一起發生於4月21日清晨6時2分16秒新竹-臺中的地震,芮氏規模為7.1,震央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北東30公里處的大安溪中游 。
雖然臺中舊火車站也受地震波及,不過結構上並無太大損害,但這場地震造成舊山線受損慘重,其中沿線有七座隧道及三座橋梁嚴重毀損,倒坍達25處,更造成勝興車站到后里的舊鐵路無法再使用,不過也保存了不少鐵道遺產,如魚藤坪斷橋(又稱龍騰斷橋)便是在此次的地震中受損,更使當時中部地區的鐵路交通大打結。山線鐵路相關的修復工作一直要到昭和13年(1938年)7月15日才終告完成。
昭和12年(1937年)7月7日發生盧溝橋事變,中華民國與日本的戰爭全面爆發,雖然當時戰火遠離臺中,但臺中也遭受到戰爭所帶來的後遺症,如物價上漲等問題。除了原本對於在臺日本人的定期徵兵,在皇民化運動以及昭和16年(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後,戰事由初期的順利到後來陷入膠著,日本也就開始對臺灣人徵兵。
昭和17年(1942年)1月16日臺灣總督府發布《陸軍志願兵訓練所生徒募集綱要》正式接受臺灣人志願從軍的申請,彼時臺中地區也有臺灣人申請當兵,《臺灣日日新報》也不斷報導相關的徵兵消息。三年之後,正式實施全島徵兵。
戰時受傷的軍人從臺中火車站返回臺中。昭和12年(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
戰時受傷的軍人從臺中火車站返回臺中。昭和12年(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日本政府便有徵召在臺中的日本人從軍入伍,投入中日戰爭及昭和16年(1941年)爆發的太平洋戰爭。(引自《臺中市古老照片輯》,遠景編輯部/翻攝)
這段戰爭期間的文學作品也有不少書寫車站送別的場景,如收錄於《詩報》中的〈偕內子於臺中驛送金追內弟從軍〉一詩,可約略窺見當時在臺中火車站送行的情景:
大地熱如鑪,人登聖戰途;車中同內子,驛裏送軍夫。
已分三緘口,也隨萬歲呼;勳名空有念,文弱愧為儒。
—摘錄《詩報》第208號頁3
日治時代臺中二中的學生於臺中火車站前行軍演習,由於當時戰爭已經爆發,加上日本於二...
日治時代臺中二中的學生於臺中火車站前行軍演習,由於當時戰爭已經爆發,加上日本於二戰前便有徵兵制度,臺中二中在當時為在臺日人就讀的學校,因此也是被徵兵的對象。(引自《臺中市古老照片輯》,遠景編輯部/翻攝)
其時不少傷員紛紛從臺中火車站返回臺中,這對前來送行的人們而言,道一聲再見與隨後的萬歲聲,相形沉重。
後來隨著日本的敗退,戰火也燒進了臺灣,在大規模的轟炸下,臺中也受到了波及,連帶引起中華民國媒體的關注,如昭和20年(1945年)2月16日的《中央日報》便報導了美國陸軍戰鬥機P-47、P-38從菲律賓轟炸臺中的消息。
當時臺中的大型公共建築都成了美軍首要攻打的目標,美軍繪製的地圖甚至標示出臺中的軍營、車站以及工業設施。在這波襲擊中,臺中火車站無可避免地也遭受到了攻擊,所幸損傷並不大。此外,如糖廠、酒廠也都受到毀損,但相較於臺北以及高雄岡山的轟炸,臺中實屬輕微,不過若說當時臺中遭受轟炸最為嚴重的地方,當屬現在的清泉崗機場。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結束與日本戰敗,臺灣改由國民政府統治,臺中火車站原屬管轄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也改制為鐵路管理委員會,並在1948年3月1日由臺灣省政府正式宣布改制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自此臺中火車站這棟屹立百年的建築便邁入了下一段嶄新的里程。
--------------------------------------------
驛動軌迹: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下)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20日, 2018
2016年10月前第二代臺中車站樣貌。(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續前文)
開通:縱貫線通車到臺中火車站改建
明治41年(1908年)迎來了第一代火車站啟用後重要的一年,基隆到高雄長達250哩的縱貫線鐵路終於完成了最艱難的路段:豐原到臺中的鐵路接軌並通車。臺灣總督府更為此成立了「全通式委員會」,由當年的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擔任委員長,於同年10月24日在臺中公園舉行「縱貫鐵道全通式」。
通車典禮選在臺中舉行,除了慶祝全線通車外,全通式委員會還邀請了閑院宮載仁親王共襄盛舉,前後更發出將近2,000張的邀請函給日本國內外的政商名流,也藉此機會將臺中公園重新整建一番,興建了不少公共設施,湖心亭便是其一。
遙想當年閑院宮載仁親王親至臺中參加典禮時,沿路觀賞這座建設未滿二十年的城市,整齊有致的棋盤式街道,一座新興城市洋溢著無限的新奇與展望,臺中這座由日本政府首次規劃建設而成的都市,到了明治41年(1908年)時已然發展蓬勃。
不過,若是我們仔細觀察臺中市中區的街道,便會發現道路並未與鐵道平行或垂直,兩者形成的夾角還會使部分地區成為角地,這究竟是何原因?原來日本當局在規劃臺中市區時,找來巴爾頓(W. K. Burton)與濱野彌四郎至臺中進行調查,提出臺中市市街規劃報告,其所勾勒出的臺中市規劃藍圖不將街道與鐵路互為平行或垂直,而是改採整體街廓向西偏斜45度角。此種設計理念乃是出於巴爾頓依照寒帶國家的日照需求,希望藉由日光照射達到消毒街道、增強環境衛生等功能,同時避免如鼠疫、瘧疾等流行疾病。
而隨著臺中舊城區都市的發展,車站的輸運能力也逐漸有了加強的必要性,再加上簡易型的小車站已不敷使用,因此臺中火車站便順勢擁有了一次全新的蛻變,拆除後改建的第二代車站──即俗稱「臺中舊火車站」,便在大正5年(1916年)開始動工。是年6月19日《臺灣日日新報》提到,第二代火車站的建築經費定為八萬元,建坪約為第一代火車站的四倍,同時也營造並改建了倉庫與附屬建築。
第二代臺中火車站的主體建築於大正6年(1917年)完工,來自鐵道工務科的設計乃是一座由磚砌與木構造混合的火車站。火車站外觀是以紅磚磚砌搭配灰白色洗石子邊條,整體格局宛如一張大頭照,車站的中央則設有鐘塔,兩旁平垂延伸至屋頂,呈現典型的辰野式建築風格,標誌出諸多當代建築技術及美學文化的結晶。
此外,火車站的屋頂是採用石片砌成,富含耐久性等優點。進一步細觀火車站的鐘塔與屋牆上的古典式風格雕刻紋飾,便能發現臺灣水果是創作的題材,屬於西洋建築的古典式風格所蘊含的臺灣特色表現;至於周圍諸多的浮雕紋路與裝飾,使用的正是從日本傳入的「開模印花」技術。
臺中火車站的屋頂建築。(Foxy Who \
攝像者: ^∀^
巴洛克風格的台中火車站。(Foxy Who \
攝像者: ^∀^
這種臺灣工匠稱為「番仔花」的技術,乃是將複雜的柱頭花飾由多片模具印製後組裝完成,在製作過程中必須預先埋放鐵絲或木板做成骨架以利水泥固定成形,因而又發展出「開模洗石」的工法,被視為洗石子標準化和量化的過程,可以事先大量生產零件,再於工地組裝以縮短工期。
除了磚砌牆面外,許多地方如灰白色的帶狀邊條,便是以洗石子工法裝飾牆面,這種洗石子工法就被稱為「平面洗石」。施工前先將小碎石及水泥混合後,粉刷與均勻塗抹在牆面上,待水泥略乾後,再用噴霧器將水泥未乾的表面洗淨清除,這樣牆面便會露出小石粒,具有模仿天然岩石表面的效果。
另外,臺中舊火車站大型的拱門形跨距結構設計使得樑柱相對地減少,不僅能讓站內動線暢通,也得以挑高內部空間,促進空氣流通與採光良好。而臺中舊火車站的正面開間數為八,背面開間數為六,似是故意避免窗對窗,由此足見當時設計者心思的細致周密。又如廊道旁的鐵製欄杆也非銲接,使用的是鑄造工法,雖然結構複雜卻樸實,絕非一般路邊銲接的欄杆足以比擬,整體車站可說是厚實卻不笨重,簡明而又雅緻。
再說到月臺,採用的是側式與島式各一。側式月臺又稱岸式月臺,優點是若周邊環境許可,則無須更動現有軌道即可擴建月臺;而島式月臺的優勢在於總寬度較側式月臺為小,因此相關設備(例如升降機、電動扶梯等等)只需購置一組,可降低投資及營運成本且易於監控。
巍然屹立的臺中火車站興建一年多便告完工,大正6年(1917年)11月6日舉行落成儀式,《臺灣日日新報》在典禮前一天便開始宣傳報導,據報當日約有500位官員與仕紳參加,並有煙火施放與歌舞表演,還在位於臺中第二市場附近一家當時的頂級餐廳富貴亭設宴慶賀,可謂盛況空前。
到了大正9年(1920年),臺中也已更改了行政區劃分,從原本的臺中廳與南投廳改為臺中州,轄域為今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在臺灣總督府實施臺灣市制後,便成立了臺中市,自此臺中火車站也開始為往來臺中市的旅客提供服務!(節錄完)
──節錄自《驛動軌迹: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遠景出版社
(《驛動軌迹: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遠景出版社 提供)
內容簡介
位於臺灣中部的臺中火車站,日日旅客川流,人聲雜沓。人群裡對話喧騰,步伐緊湊,火車來了又走,去又復返,流動的是時間是人是火車,唯一矗立百年沉默不語的只有這座火車站。本書開篇首站來到日治時期,當時臺中滿城歡慶迎接第一代簡易型木構造車站的到來。第二站抵達戰後,因乘載需求而增建車站設施蛻變為第二代火車站的新面貌。第三站我們看見歷經九二一地震與SARS的嚴厲考驗後,以鐵路高架化面世的第三代火車站。駛過三代火車站,火車繼續開往中南線鐵路、手押臺車的懷舊路線,同時回顧鐵道周圍的舊宿舍等建築。火車不斷向前,當人們回望臺中火車站,將會看見何種身影與記憶?百年臺中火車站的追尋之旅,邀你同行。
作者簡介
朱書漢
時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所碩士生,因有感於臺中中區的沒落,以及中區在文化與城市行銷上的弱勢,因此積極記錄與行銷臺中市中區的故事,也撰寫與編排如《大墩報》、《手繪小京都》等地方刊物。此外開設名為「寫作中區」的粉絲專頁,定期報導臺中及臺灣中部地區人文歷史,歡迎關注的朋友按讚追蹤。
宋德熹
本名宋德喜,臺東縣成功鎮人,臺大歷史學博士,現任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教授會理事主席,曾任中國唐代學會理事長、興大總務長、創產學院代理院長、歷史系主任。專長為歷史文創、經營謀略、詩文創作、社區營造。曾獲興大服務傑出獎、建教合作績優獎、特別貢獻獎、兩次國科會大專生專題計畫指導有方獎,並以《檔案中的校園變遷》榮獲第四屆國家機關檔案管理「金檔獎」成果。@
----------------------------------------------

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


1911.12.1 基隆打狗(高雄)間夜行列車正式營運
2017 年 12 月 01 日 23:30:14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1911年10月,清國爆發大暴動,俗稱「辛亥革命」,隔海日治下的臺灣,卻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情境。
臺灣該年的情況,除了之前介紹過的「冰淇淋大戰」、颱風災後重建、臺灣神社10週年鎮座祭典、日本官方對原住民持續軍事行動 …等等之外,當年的大事之一就是臺灣史上首次固定班次的夜行列車上路了。
經過多次的試營運,1911年12月1日,基隆打狗(高雄)間的夜行列車終於正式上路!單程約12小時的車程,若能搭夜車在車上睡覺省下白天寶貴的時間,晚上去搭車,睡一覺醒來就到目的地了,在當時是令許多人趨之若騖的新體驗。夜行列車的上路,報紙也出現打狗旅館業績因此掉了一半的有趣報導,也令人難以想像這是一百多年前的臺灣啊~
延伸閱讀:
1911年對岸暴動革命時,臺灣人在作什麼?
1911年10月,台灣人是怎麼過的? http://www.twmemory.org/?p=7167
1911年臺灣的冰淇淋大戰回憶 http://www.twmemory.org/?p=8451
1911年10月清國革命,臺灣賞月 http://www.twmemory.org/?p=10079
中華民國成立時的台灣回憶 http://www.twmemory.org/?p=3457
圖:1910年代火車經過臺中車站影像

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  


臺中車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uTXFEh

File:始建於1905年的臺灣臺中驛 (火車站) Taichung Train Station of Taiwan.jpg

第二代車站

File:Taichu station (Taichung Station) in 1910s.jpg

第一代車站

File:台中火車站週邊1944空照圖.jpg

臺中車站座落於臺中舊市區(中區一帶),日治時期為橘町,是臺中、彰化、南投等地的玄關口,轉乘運輸十分發達。惟隨臺中市近來市區西移的因素、舊市區逐漸沒落,致使鐵路運輸受到公路客運競爭,高鐵臺中站啟用後再次受到影響,但仍是中臺灣主要交通樞紐之一。

第一代車站
第一代「臺中停車場」於日治時期明治38年(1905年)設立,為日式木造建築。明治41年(1908年)4月20日,臺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同年10月在臺中公園舉行通車典禮,日本皇室閑院宮載仁親王來臺參加,湖心亭即是當時為慶祝鐵道開通所建。

第二代車站
明治44年(1911年)臺中進行市區改正都市計畫,形塑了今日站前街道輪廓,也因為都市的發展,舊站房逐漸不敷使用而進行重建。大正6年(1917年)3月31日,第二代「臺中驛」完工,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工務課設計,車站主體為紅磚造,屋頂為洋式木構造,月台則為鑄鐵構造,與總督府(今總統府)同為「後期文藝復興風格」辰野式建築[2]。同年9月,車站外緣木造迴廊完工,基座、柱頭、及橫樑接頭均有裝飾,入口處亦有雙柱等變化。隨後在大正12年(1923年)4月皇太子裕仁(後為昭和天皇)抵臺中巡視,官員、民眾於車站列隊歡迎。昭和10年臺灣中部發生地震,站房嚴重受損,二次大戰時亦在空襲中受損。此外,昔日曾有臺糖鐵路中南線自後站行駛至南投,後來停駛。

由於客運量增加,二次大戰後1949年,車站右翼仿造原樣式、材質進行擴建,於隔年完工。1995年臺中車站站體與月台被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蹟(今列為國定古蹟),然而在1999年臺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車站再次面臨嚴重損傷,站體以鋼骨及鋼板作為安全補強。

第二代臺中車站自1917年完工以來使用長達99餘年,2009年起臺中鐵路高架捷運化工程開始執行,車站站體與月台將原地保存,並結合周圍相關文化資產轉型為文化設施。

第三代車站
為配合臺中鐵路高架化工程,2012年9月高架站房新建工程動工,站址在第二代車站東側,尚在評估中的臺中捷運藍線與橘線亦在此規劃設置同名車站(但新站工程並無規劃)。第三代台中車站(高架化車站)在2016年9月25日[3],與豐原、潭子、太原、大慶等站一同啟用,屆時各級列車切換行駛於高架軌道,位於地面的平交道與地下道將陸續拆除或填平。

年表
1905年5月15日:設立「臺中驛」。6月10日第一代車站「臺中停車場」竣工。
1908年4月21日:興建火車頭的機關庫。10月24日縱貫線全線通車。
1909年1月30日:建造鐵製跨線天橋。
1911年8月30日:設置臺中保線區,興建保線事務所。
1917年3月31日:第二代車站主體建築完成。
1923年4月19日:日本皇太子裕仁(後為昭和天皇)抵臺中巡視。
1925年6月1日:日本秩父宮雍仁親王至臺中。
1926年4月10日:日本高松宮宣仁親王至臺中參觀中部共進會。
1935年4月21日:在中部大地震中受損嚴重。
1945年2月:因二戰時盟軍對臺中實施空襲使車站受損。
1950年10月10日:右翼候車室與貴賓室擴建完成。
1970年7月6日:臺鐵局宣布新竹、臺中、臺南及嘉義將開闢貨櫃裝卸車站。
1978年8月15日:第一代自強號EMU100型電聯車經由海線及成追線開抵臺中。
1986年8月5日:臺中-豐原間的臺中線雙軌工程鐵路通車。
1995年: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績。
1999年9月21日:在九二一地震中受損嚴重。
2001年3月12日:豐原站發生列車溜逸事故,失控列車於臺中站南端出軌,造成3死4傷[4]。
2002年8月9日:2051A次自強號於本站南端發生事故,造成南北雙向不通[5]。
2005年5月15日:臺中站百週年紀念活動,開行蒸汽火車慶祝。11月5日整修完畢於因921地而受損的車站結構。
2008年2月25日:為疏運旅客需要,開始增加太魯閣號班次。
2012年9月28日:臺中車站高架化新站工程動工。
2014年4月29日:配合太魯閣號維修需要,開始停靠普悠瑪號。
2014年7月27日:臺中車站站前廣場BRT藍線臺中火車站(臨時站)啟用。
2015年6月30日:啟用多卡通刷卡機。
2015年7月8日:臺中BRT廢除,站前原BRT車站改為台灣大道幹線公車的停靠站。
2015年10月15日:改點後普悠瑪號取代太魯閣號,280車次、271車次、282車次、273次、288次、283車次皆改為普悠瑪號每日來回。
2016年4月21日:改點後太魯閣號再次開行西部幹線,並為每逢六行駛。
2016年9月25日:高架站體第一階段完工並先行通車、各級列車將改行駛於高架軌道。


台中火車站前的每一條道路,都是橋梁的名字。
綠川的每一座橋,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他們的名字成為道路。因為台中是一座河川城市,綠川的整治是成為宜居城市的原點。
台中市區與綠川並行的縱貫線鐵路,是在1900年代市區改正規劃的結果,也是台灣少數市區內的景觀。鐵路高架後,綠川與鐵道十字交叉,成為都市雙軸線。鐵道保存行動在十年後的今天,舊鐵路已經留了下來,讓我們用不同的視野看這座城市。
【綠川橋樑對照一覽】
●昭和橋=復興路
●日新橋=民生路
●壽橋=福壽橋
●大正橋=民權路:
●榮橋=民族路
●新盛橋=中山路
●櫻橋=台灣大道
●成功路=干城橋通
●綠橋=南京路 (已加蓋)
●旭橋=公園東路 (已加蓋)
註:雙十路為綠川加蓋後成為的道路
Facebook https://bit.ly/33P7LAb

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

--------------------------------------

File:臺中停車場.jpgFile:Taichung After Station.JPG

第一代車站

File:The grand sight of Taichu Station.jpgFile:始建於1905年的臺灣臺中驛 (火車站) Taichung Train Station of Taiwan.jpgFile:TaichungStation02.jpgFile:TRA Taichung Station 01.jpg

第二代車站

File:Taichung Station 2016.08.jpg

第三代車站

再會,青春! 2百人唱別台中舊車站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19 03:33 聯合報 記者蘇木春、游振昇、陳秋雲/台中報導

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數百人在台中火車站高唱「再會啦!地平線」,向後方的台中火車站及即將消失的鐵道說再...
數百人在台中火車站高唱「再會啦!地平線」,向後方的台中火車站及即將消失的鐵道說再見! 圖/台中舊城復興協會
台中鐵路高架工程第1階段已完工,豐原到大慶平面鐵路、平交道從此走入歷史,「高齡」110歲的舊火車站將做為鐵路展館。文史團體、樂團昨邀市民在站前廣場高唱「再會啦!地平線」,感謝功成身退的舊火車站。
台中都會區高架鐵道即將通車,在地文史團體「台中市舊城復興協會」與成員多是台中在地子弟的椅子「Chairs樂團」,昨在火車站前廣場舉辦「再會啦!地平線」大合唱,200多人共襄盛舉,不少家長帶孩子一起參與。

「橋頂的鐵枝仔路,菅芒花頂頭光」,椅子團長裘詠靖、吉他手陳仲穎都是台中人,為即將消失的地平線鐵道合作填詞,舞台背後就是舊站與新站,聽著離別歌聲,讓觀眾特別有感,想到以前的時光。

裘詠靖歌詞描寫火車從遠處駛進市區,有人要離鄉打拚,有人談情作伴,為凸顯台中車站在日據時期就已啟用,譜曲特地用日本五聲音階,有著濃濃的懷舊味。

現場不少民眾寫下自己的心情,有人說,新舊並陳的台中應該美,希望台中文化城保留昔日記憶。也有人回憶,火車站的離開是淡淡哀傷,但也有返鄉的喜悅。

台中鐵路高架化通車後,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周邊的鐵道建築群,宿舍、倉庫、鐵道、火車鐵橋卻還未納入討論。

台中鐵路高架工程沿線新增5處通勤車站與台中車站新站,108年才全線完工,第1階段的通車日期, 鐵工局下周報交通部核定,配合切換高架通車啟用。外傳預定9月25日啟用,鐵工局表示,一切要等交通部核定才算數。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

1900年11月 28日,臺南打狗(高雄)間鐵道通車式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6N8MyW

1900年11月 28日,臺南打狗(高雄)間鐵道通車式

twmemory_011845

【1900年11月 28日,臺南打狗(高雄)間鐵道通車式】

也許現在有多一點點人知道,日本時代1908年10月,臺灣縱貫鐵道於臺中舉辦貫通式,自此徹底改變了臺灣的生活型態。但這段鐵路,是日本治臺初期1899年開始,由臺灣南北各自開始施工,最後才在臺中會合接軌通車。而其中幾個路段,在全線通車前就已經完工獨立營運,在1900年通車的臺南打狗(高雄)段,就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1899年8月,臺灣南部的鐵道由打狗(高雄)開始興建,過程中經歷了水災、動亂、負責測量的小山保政技師因臺車意外併發肺炎病逝等波折,到了隔年(1900)底與臺南之間已完成二層行溪鐵橋,設置了臺南、大湖街、阿公店、楠梓坑、打狗五個車站及車路乾、舊城兩個昇降場,於11月2日開始試運轉,狀況良好,由新元鹿之助技師發佈落成公告。長谷川謹介技師長實地勘查後,決定於11月28日於打狗站舉行通車儀式。
11月28日當天早上7點30分,臺南開往打狗的列車載著前去參加通車儀式的相關人士準時出發,9點20分抵達打狗站。11點整,兒玉源太郎總督親臨儀式現場,官民及鐵道相關的人士一千多人在現場觀禮,並舉辦演劇、投擲祝餅等餘興活動。隔日(29日)這段臺南打狗(高雄)間鐵道正式開始營運,初期每天上行、下行各開兩班車(上午、下午各一班車),單程需時1小時49分,臺南高雄間的交通自此告別了牛車時代

圖:1900通車時期的臺南車站樣貌。

延伸閱讀:
臺灣人該怎麼看日本時代?
https://goo.gl/hBAIdH
臺灣鐵道的故事
https://goo.gl/iW550e
縱貫鐵道全通式
https://goo.gl/J2Z1CD

================================

魚藤坪溪橋樑,龍騰斷橋原貌(臺灣鐵道史,1910)

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


台中後火車站因為日治時期有中南線鐵路,將台中與南投的貨物進行運輸,也因此使得物流業蓬勃發展,當物流業主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也會對自己的商店街屋進行改建,以當時的建築風潮來說,會常常興建起美輪美奐的巴洛克式街屋,如正在裝修的文青果(陳文明故居),如今這棟街屋可以說是復興路的「顏質擔當」!不過在日治時期,曾有一棟街屋論規模與華麗的程度皆勝過文青果,便是今位於台中市東區復興路四段53號的林通商行。
林通商行與同條路上文青果街屋風格一致,不過與文青果組合會社相比立面更加寬廣,從老照片看來其立面寬度足有三開間,而該棟街屋為林通所有,而林通本人事業版圖跨足了香蕉蔬果物流業,以及汽車運輸等,曾同時擔任芭蕉移出商林通商店主、朝日自動合資會社代表社員、日月潭線乘合自動車經營,也為松山材木商行代表者,此外還經營過「貸地業」,而貸地業是日治時期對於資本家購買土地,供佃農耕作在抽成農產品的行業稱呼,此外在林通商行的建築立面山牆上,其浮雕有類似三井財閥的商標,是不是因為林通商行與三井財閥有關聯就不清楚!
而林通商行到了戰後仍經營過一段時間,並於1978年9月8日登記設立公司,然而於1988年12月29日公司解散,而後約於1991年改建為現在的中帝金融大樓,由莊明哲建築師所設計,不過該大樓的建設的相當氣派,除了門口處以大片瓷磚所構成的方柱以及以洗石子工法裝飾的圓柱外,後來的外牆也以洗石子牆面,並如磚砌般地互相間格,除了避免洗石子表面因熱漲冷縮而破裂外,也讓立面擁有石塊砌成的質感,此外大樓立面窗戶大小適中並使用長條狀排列,也使大樓整體上讓人感到穩重與堅固。而目前該大樓一樓為華南銀行的商業大樓,並有多層出租給補教業開設補習班。
【林通商行到中帝大樓】
11/29歡迎參加由 Asian Network of Industrial Heritage主辦的
「舊酒˙時光-臺中舊酒廠與舊城區的鏈結」
台中後火車站因為日治時期有中南線鐵路,將台中與南投的貨物進行運輸,也因此使得物流業蓬勃發展,當物流業主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也會對自己的商店街屋進行改建,以當時的建築風潮來說,會常常興建起美輪美奐的巴洛克式街屋,如正在裝修的文青果(陳文明故居),如今這棟街屋可以說是復興路的「顏質擔當」!不過在日治時期,曾有一棟街屋論規模與華麗的程度皆勝過文青果,便是今位於台中市東區復興路四段53號的林通商行。
林通商行與同條路上文青果街屋風格一致,不過與文青果組合會社相比立面更加寬廣,從老照片看來其立面寬度足有三開間,而該棟街屋為林通所有,而林通本人事業版圖跨足了香蕉蔬果物流業,以及汽車運輸等,曾同時擔任芭蕉移出商林通商店主、朝日自動合資會社代表社員、日月潭線乘合自動車經營,也為松山材木商行代表者,此外還經營過「貸地業」,而貸地業是日治時期對於資本家購買土地,供佃農耕作在抽成農產品的行業稱呼,此外在林通商行的建築立面山牆上,其浮雕有類似三井財閥的商標,是不是因為林通商行與三井財閥有關聯就不清楚!
而林通商行到了戰後仍經營過一段時間,並於1978年9月8日登記設立公司,然而於1988年12月29日公司解散,而後約於1991年改建為現在的中帝金融大樓,由莊明哲建築師所設計,不過該大樓的建設的相當氣派,除了門口處以大片瓷磚所構成的方柱以及以洗石子工法裝飾的圓柱外,後來的外牆也以洗石子牆面,並如磚砌般地互相間格,除了避免洗石子表面因熱漲冷縮而破裂外,也讓立面擁有石塊砌成的質感,此外大樓立面窗戶大小適中並使用長條狀排列,也使大樓整體上讓人感到穩重與堅固。而目前該大樓一樓為華南銀行的商業大樓,並有多層出租給補教業開設補習班。
(5)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https://bit.ly/36P8JgT

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


2021學測的題目〈我有一個新冰箱〉讓許多人詫異外,也開始有許多創作文。然而寫編卻想到在1975年後位於台中市東區,火車站後方有一家冷凍工廠。
如照片中,這間冷凍工廠叫做太源冷凍廠,天外天劇場1936年建成,建成費用為15萬日圓,這花費可以蓋兩棟第二代台中火車站火車站!1950年改為國際戲院,但隨之而來便是戲院經營不善等問題,除了當時以牛肉場來做為戲院繼續經營下去的方法外,業主們也申請戲院後方成立合法風化區,最終也成立。
然而隨著台中許多戲院也跟進牛肉場的經營方式,國際戲院的經營仍每況愈下,最終也停止經營,不過因為該劇場體量巨大,建地為283 坪,樓層面積約有759坪,如此後來的業主將其改建內部成為冷凍加工廠,名為太源冷凍廠。
而這張由攝影師康建星所攝照片中,除了能看到當時隨著大智路重劃,許多工廠搬遷而移入人口增加,形成許多攤商在此擺攤的繁榮景象,然而這樣子戲院仍難以經營,實在耐人尋味!隨後冷凍廠退出經營,轉變為釣蝦場與樓頂上的國際鴿舍,而後釣蝦場退出經營,直到現在逐漸被拆除!(1) 社團 | Facebook https://bit.ly/2YQQF2C

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


臺中驛前 御旅館千代乃家
位於臺中市橘町二町目的千代乃家
鄰近新盛橋旁 環境優雅綠川圍繞
是中臺灣頗負盛名的知名旅館
並在彰化也有拓展支店
旅館為傳統日式設計但設備完善
並以“親切、叮嚀”為服務理念
能看出以人為本、以客為尊的初衷
今址約為臺中市中山路綠川東街口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https://bit.ly/3PaSm4g

台中火車站/臺中車站/1917年的台中火車站將封存成博物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