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契丹王國/宋軍的楊家將就曾經和契丹軍隊拼死沙場。俄文中的“中國”就是“契丹”,馬可·波羅的遊記之中也是以“契丹”來代替中國-當年契丹聲勢之浩大,讓外國人都認為中國就是由契丹所統治。契丹人創立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契丹族-公元628年,契丹歸附於唐朝,進貢納稅,期間也不乏爭鬥。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公元947年改國號為遼。遼國疆土廣大,是當時宋朝的兩倍之多。東部延伸至海,南部跨越長城,北部瀕及大漠,西部觸之流沙。國強民盛,顯露一時之威。契丹王國公元1125年被金所滅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dgLBWs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又稱耶律楚才,字晉卿,號湛然居士,又號玉泉老人。金末元初人,契丹族,仕蒙古三十年,窩闊台汗在位時官至中書令(相當於宰相),是推行漢法的積極倡導者。
生平
金朝仕官
金章宗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1190年7月24日)[1],生於燕京,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長子東丹國國王耶律倍的八世孫

當楚材出生時,其父耶律履精通術數已屆六十歲高齡,耶律履以「吾六十得此子,吾家千里駒也,他日必成偉器,且當為異國用」,便引用《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中「雖楚有材,晉實用之」的典故,為其子命名。

耶律楚材兩歲喪父,後由其母楊氏扶養、教育成人。因精通漢族文化使他能博覽群書,又能詩善文,天文、地理、律歷、術數、醫卜及釋道等學說無一不精

武夷山茶博園耶律楚材頭像
博學能文,青年時代任金朝開州同知。金宣宗遷都後,完顏福興留守中都,闢為左右司員外郎。1215年5月31日,蒙古軍攻克中都。1217年太師國王木華黎改中都為燕京。

元朝仕官
耶律楚材於1215年至1218年期間在燕京報恩寺向一位佛教的宗師行秀(1166—1246年,號萬松老人)學佛。他參禪三年,懂得了「忘死生,外身世,毀譽不能動,哀樂不能入」的道理,被認可為佛門的世俗弟子,法號「湛然居士」。

1218年夏天,成吉思汗於漠北草原怯綠連河(今克魯倫河)畔的大斡耳朵召見楚材,甚為贊賞。由於楚材蓄有一把長鬚,成吉思汗便以據稱其為「吾圖撒合理」(長鬍子)。

治天下匠
成吉思汗對耶律楚材日益重視,令當時一位善於造弓的西夏工匠常八斤不滿,便向成吉思汗提出質疑:「現在重要的是打仗,要耶律楚材這種讀書人有什麼幫助呢?」耶律楚材反問:「造弓都還需要造弓匠,治理天下難道就不需要『治天下匠』?」成吉思汗覺得有理,就更加倚重他。

同時耶律楚材獻「西征」世界巨謀大策,甚為贊賞,辟為左右員外郎。

楚材入仕後,積極改變蒙古軍以往「凡攻城邑,敵以矢石相加者,即為拒命,既克,必殺之。」的作風。

近臣別迭曾主張:「雖得漢人亦無所用,不若盡去之,使草木暢茂,以為牧地。」認為漢人不諳逐水草而居,並無大用,宜盡殺之。耶律楚材反駁,指出「大軍不日旌旗南指,軍需糧秣須早日籌備,而此皆須依賴農業地區,如何能廢除農耕?相反,如果對這些地區的生產處理得當,則銀、絹、粟等物品可源源不斷地輸入軍中。」耶律楚材乃奏設燕京等十路徵收課稅使,其長官皆由儒士擔任。後來太宗窩闊臺至雲中(今山西大同),十路課稅使均進金帛於庭中,更實現了「士民安堵耕盈野,老幼迎郊漿滿壺」的局面。

成吉思汗定燕,召為相,歷事兩朝,凡蒙古陋風,悉為改革,蒙古立國規模多出其手,也為後來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礎。

拜相
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逝世,皇子拖雷監國兩年後,宗王貴族和大臣們按照傳統,召開「忽里台」大會,1229年9月13日推舉窩闊台為新一任大蒙古國皇帝(蒙古帝國大汗)。

元太宗三年(1231年)農曆八月,始立中書省,以耶律楚材為中書令[2][3]。期間推行各種改革及善政。

確立跪禮,制訂君臣之儀
在窩闊台1229年9月13日登基之前,為了爭取蒙古帝國內諸王子弟支持,楚材便向窩闊台兄長察合台游說:「你雖然是大汗的哥哥,但是從地位上講,你是臣子,應當對大汗行跪拜禮。你帶頭下跪了,就沒有人敢不拜。」[4]於是,察合台就率領黃金家族和各大臣跪拜。從此跪禮成為蒙古定製。
興科崇儒,發展文人治國
蒙古軍攻破金都汴京,耶律楚材多方尋求孔子後人,得五十一世孫元措,封為衍聖公,並建孔子廟,以示對儒學的推崇。又召耆宿碩儒進講東宮,「由是,文治興焉。」太宗九年,耶律楚材奏請開科取士,四方飽學之士聯翩而至,得儒士數千人,充任各級官吏。
改變屠城傳統,著重富國保民
蒙古軍隊曾以嗜殺著稱,「舊制,凡攻城邑,敵以矢石相加者,即為拒命,既克,必殺之。」,金朝汴京破城時,大將速不臺主張屠盡全城居民,耶律楚材諫止說,國家興兵打仗,就是為了得到土地和人民,得地無民,又有何用!窩闊臺猶豫不決。耶律楚材說,奇工巧匠、富厚之家皆薈萃於此城中,若悉數屠戮,我軍入城將一無所獲。窩闊臺這才下令,除完顏氏一族外,余皆赦免,汴京147萬生靈始得保全性命。金朝覆亡後,秦(今甘肅天水)、鞏(今甘肅隴西)等20餘州軍民因害怕屠城,皆抗命不降,又是耶律楚材居中調停,窩闊台下詔不殺,於是秦、隴等處皆稽首歸附。其後蒙古軍攻取淮、漢諸城,也照此辦理,遂成定例。
整頓吏治,廢除羊羔兒利
蒙古兵興之初,徭役繁苛,民不堪命,罄其所有猶不足以完租賦,不少人被迫輾轉流徙,飄泊異鄉。老弱之家無力遷徙者只得向西域商人借貸輸官,一年之後利息倍之,次年利息又倍之。如此迴圈往復,利息竟高達數十倍,謂之「羊羔兒利」,百姓賣妻鬻子猶不足以償債。耶律楚材奏請本利相侔而止,百姓無力償還者,由官府代償。後來,耶律楚材又協助太宗窩闊臺定賦稅,分郡縣,籍戶口,理獄訟,別軍民,使得庶政略備,民稍蘇息。
剛正不阿,以為天下表率
一次耶律楚材秉公斷案,拘禁了窩闊臺的寵臣楊惟忠,窩闊臺大怒,把他綁了起來。事後仔細想想,又覺得不妥,忙傳旨釋放。耶律楚材卻不肯解縛,執拗地讓窩闊臺就此事作出解釋:既然逮係,就該明示百官,某人罪在不赦;現在釋放,是因為無罪。如此輕易反復,似耍弄嬰兒,國家大事,豈可如此!朝中群臣皆為他的出言無狀而大驚失色,但耶律楚材硬是逼著窩闊臺承認了錯誤:「朕雖為帝,寧無過舉耶?」
1241年12月11日,元太宗窩闊台病逝,乃馬真皇后臨朝稱制,她當政期間,朝政多亂,耶律楚材身為中書令,卻力爭不得。

乃馬真皇后稱制三年(甲辰年)五月十四日(1244年6月20日)[1],耶律楚材悲憤以終,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五歲。

耶律楚材去世後,乃馬真皇后哀悼,賻贈甚厚。後有譖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貢賦,半入其家。後命近臣麻里紥覆視之,唯琴阮十餘,及古今書畫、金石、遺文數千卷。至順元年(1330年),元文宗贈經國議制寅亮佐運功臣、太師、上柱國,追封廣寧王,諡文正。

楚材生前曾要求葬在瓮山泊畔,忽必烈即位後,於中統二年(1261年)遵耶律楚材的遺願,將他的遺骸移葬於故鄉玉泉以東的瓮山,即今北京頤和園的萬壽山。

身後
耶律楚材墓在明朝時被毀,清乾隆時修復,改建為祠。耶律楚材祠在頤和園昆明湖東岸,文昌閣之北,內有乾隆皇帝御詩墓碑,巨冢是耶律楚材及夫人合葬的墳墓。 其子耶律鑄為元世祖時宰相。

File:Yelu Chu Cai - Guta Park.jpg

----------------------------------------------------------

勸勉屠戮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元朝宰相耶律楚材的故事
更新: 2016年09月09日 23 按讚加入粉絲團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Google+寄信給您的好友

文/石方行
因為宋朝自始至終對武將都比較忌諱,所以採用了「昌文偃武」的策略,包括在宋代的史書中記載武將很多都故意沒有記載,即便是記載了很多方面也是語焉不詳,為的就是不突出武將,以防武將功高蓋主,江山易手。從這個角度來說明清時期的話本小說,描述了很多宋朝時期的武將,而且對該武將的社會和家庭關係描繪的很詳盡,雖然其中的很多情節是杜撰的,但也算是對宋朝武將經歷的一種故事性的「補充」吧。(如《楊家將》)以至於今天在一般的(非歷史學家等)人們特別是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出生的幾代人的印象中,宋代武將的經歷,就是小說中所描寫的那樣了。

但這樣做(「昌文偃武「的策略)在當時有個最大的壞處就是:軍力不強。所以在對遼(契丹)金和西夏的作戰中經常失利,更別說對待蒙古鐵騎。

那麼蒙古人,被稱作「馬背上」的民族,他的強大本身也是上天有意安排出來的,也是要來中原的舞臺上演繹一回。同時也讓漢族人要更有血性一些。這就好比一個野生鹿群,如果沒有狼,時間久了鹿不但品種不會優良,反而會出現退化的現象。狼多也不行,一點沒有也不行。所以「相生相剋」在歷史變革中也很實用。清朝的出現亦是如此。

如果十九世紀中葉西方文明用堅船利炮打開的是漢民族王朝的大門,那也許會比滿清的處境更慘。在滿清的時候漢民族本身也處於被統治的地位,滿清統治和外國侵略,雙重壓力,最終激起了漢民族的血性,建立中華民國。因為激發出了血性所以才在後來的對日作戰中,以巨大的代價戰勝了日本。話題不遠說。

那麼從人間表面上而言,蒙古當時處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初級階段。很多方面都比較野蠻和落後。那麼如果他們入主中原,那就會給中原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為了能留下中原文明的火種不被蒙古人熄滅,同時又要讓蒙古民族走入文明社會,最終溶在中華文明之中,那就要出現一個能讓蒙古統治者信服的人

說到蒙古民族溶在中華文明之中,因為後來的滿清和蒙古當時都有著對佛的信仰,而在中華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統治時期走到了一起。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因為在元朝初期民族之間的隔閡,如果直接是漢人,在統治者與這個人相遇的時候那會導致信任危機。所以上天就安排一個契丹族的金國人耶律楚材降世。

因為耶律楚材前生曾經是南宋初年著名抗金將領岳飛的兒子岳雲轉世。因為岳雲於西元1142年被殺,因其受祖母(岳飛的母親)教誨很深 「精忠之心」猶在,但天意當亡大宋,而且還有其他人也會繼續演繹對宋朝忠義之舉,念及天下會歸元,而且蒙古民族野蠻和殺戮成性,於是就讓嶽雲在下一生在亂世中做個比較有錢的商人,權作「修整」和「充實」,他那一生酷愛搜集各類書籍,見多識廣,同時也得到了一些隱遁世間的修行人的教誨,然後在西元1190年轉生成一位對國家和百姓有深遠影響的人物——耶律楚材。這樣既成就了他的對大宋(更準確的說是對中原文化)的一片赤誠的忠心,也讓中原的農耕文明得以延續。因為到了末法時期,歷史真正的大戲要在中原演繹,所以中原文明必須保留,這是上天早已安排好了的。

因為蒙古人的嗜殺性格太嚴重,所以上天安排長春真人丘處機道長和學佛法的耶律楚材一同勸勉成吉思汗。這樣才能保險一些。其實在表面上看來是一個道士和一位心懷佛法的人勸勉成吉思汗,其實在背後很多神的因素也在消減著蒙古人的嗜殺與不文明的種種因素。

其實說到嗜殺和遊牧民族其他方面的不理性不完善的特點,其實背後也是有神的因素在起作用。只不過這類神不是善的,而是惡的神或叫「兇神惡煞」也行。

自從長春真人丘處機和耶律楚材出現時候,勸勉成吉思汗和拖雷包括後來的元太宗(闊裡台)的過程就是一場正神和邪神之間的較量過程。在人間表面就是原本攻下城池就屠城滅民、君臣之間不講禮數,不尊禮法,想用遊牧民族的統治方式對待農耕文明,後來一點點的都改變了。

雖然說元朝是中國歷史上漢化最淺的一朝,但可以說沒有耶律楚材,漢族會遭受更大的劫難。

---------------------------------

西行萬里 一言止殺的丘處機
作者:皇甫容

圖片搜尋結果
王重陽與北七真。 中間端坐者為王重陽。丘處機居其左首第一。(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王重陽與北七真。 中間端坐者為王重陽。丘處機居其左首第一。(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人氣: 3087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5-12-13 3:24 AM 標籤: 成吉思汗

乾隆帝以「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表示他對丘處機的敬仰成吉思汗以「天賜仙翁,以悟朕志」表達他對丘處機的尊崇。這位譽滿宋、金、蒙元朝野的道家高人丘處機,在他七十三歲時,循天意而行,跋山涉水兩年,西行三萬五千餘里與成吉思汗相會,在史上留下「一言止殺」的傳奇。

傳說,丘處機的師父王重陽修道時,幸得鍾離權、呂洞賓傳授,道心大開,並在二仙的開示下,看到東方有七朵結子的金蓮,金光燦爍的非常耀眼。鍾、呂二仙預言:「 道風開宋室,玄運發元辰。」這七朵金蓮(即王重陽的七個弟子)既要在宋室天下揚起道風,又要把玄運風帶至蒙元。

而丘處機就是「七朵金蓮」之一。丘處機拜師時,王重陽見丘處機夙世根深,將來成就在他之上,心裡暗自驚歎:「此子將來必成大器,吾輩皆不及。」就有意嚴格地磨煉他,共磨煉了二十多年。

王重陽每次談玄說妙時,只要丘處機走來,他馬上閉口不言。眾人以為丘處機是個「外無功行,內無道術」之人,一定是與師父無緣,才會受此待遇。儘管如此,丘處機依然堅固道心,殷勤不倦地朝夕侍奉王重陽。

重陽攜三弟子到江寧,夜宿三台洞。一日,忽見天降大雪,寒冷異常。幾個弟子爬山越嶺搬來許多干柴。三個弟子在洞裡燒火煮飯,火既熾熱,煙又濃嗆。丘處機受不了就叫上師弟太古一起出洞透氣。二人出洞後,重陽命弟子緊閉洞門,不許二人進來。二人就在洞外苦熬了一夜。

寒冷中丘處機打著哆嗦省思自身,出家修道忍苦為要,幾許濃煙就嗆跑了求道之心。丘處機心中沒有絲毫嗔恨和怨怒。苦捱一夜,次日才見到師父,此後他更加勤謹。他在蟠溪苦修六年。白天,他背人過蟠溪;夜晚,他回古廟打坐。不計三九冰寒,三伏酷暑,背渡六年嚐遍艱辛,廣結善緣。

丘處機悟道後智慧大開,所言所行落拓灑逸,名震朝野。宋、金兩國國君多次懇請與他相見。丘處機以「不仁之惡」推辭了金宣宗的召見,也以「失政之罪」拒絕了宋寧宗。

丘處機七十三歲那年,一天忽然對弟子說,趕快準備行裝,「天使來召我,我當往」。果然次日,思賢若渴的成吉思汗派遣近侍劉仲祿備輕騎素車、攜帶手詔懇請丘處機赴蒙古會面。丘處機懷著「欲罷干戈致太平」的初衷,偕同十八名弟子前往。

眾門人好奇,前者有金國三璧、宋國五聘,丘處機皆高臥不起,屢召不從。為何成吉思汗相邀,丘真人一呼即至?丘處機說:「天賜大汗勇智,今古絕倫。其道協威靈,華夷率服。因此龍庭召見,不能相違。」

西行之路,夜晚時分,丘處機師徒常見金星朗朗,銀河耿耿。天地交光燦爛,心也如萬里滄波浩渺,意如連天碧海還清。穿草履芒鞋,執杖而行,猶如駕萬里清風,在百尺孤松影下,照見磊落道心。

丘處機所行諸國,所見百姓各不相同,卻都在名利情仇攪擾之中。師徒一行曾到一個村落化緣乞食。當時正值傍晚時分,幾乎家家炊煙裊裊。丘處機來到一戶人家,還沒來得及開口相問,就被門外的一條惡狗擋住了去路,惡犬瘋狂咆哮,似有掙脫鐵鏈飛撲之狀。施主聞訊趕來,一見是個道士,便沒有好氣兒地趕他走。

丘處機見狀心生感嘆:以我的神通,自無挨餓之虞,化緣乞食,意在度化他人。一旦本性昏迷,縱使道祖親駕天師親臨,慈悲施灑無處不及,卻有幾人可知。因此他常念:「愛慾千重,身心百煉,煉出寸心如鐵」,方能疏卸心中枷鎖,放下煩惱憂愁,看開塵情浩劫,沐浴逍遙、自在之風。

他的名篇《離苦》,字字珠璣,道出心聲:
「知君好事從來慕。爭奈染浮華難去。
雖然欲意學飄蓬,被繫腳繩兒縛住。
匆匆頂上旋烏兔。切莫把光陰虛度。
神仙咫尺道非遙,但只恐人心不悟。」

劉仲祿欲為成吉思汗挑選秀女,丘處機得知後當即勸阻:「春秋時期齊景公為削弱魯國,派人挑選八十個美人送給魯定公。定公與國相季氏沉溺酒色,朝歡暮樂,以致國政廢弛衰落。孔子直言定公:『君相沉溺聲色,國家何以圖強?』」成吉思汗獲悉後,就命人罷選秀女。此時成吉思汗還未見到丘處機。

丘處機率眾徒長途跋涉兩年,在成吉思汗近臣劉仲祿和大將博爾術的保護下渡過阿姆河後,終於到達成吉思汗的駐地。由於丘處機屬龍,成吉思汗屬馬,因此二人此次會見史稱「龍馬相會」。

會見時,丘處機請求「道士見王者不跪拜」,成吉思汗沒有介意,欣然答應。為了便於和丘處機交談,成吉思汗命人在他住的宮帳東側搭起兩頂帳篷,以供丘處機和他的弟子們居住,並派近侍官詢問:「真人是否每天能到大汗御帳,和陛下一起用餐?」。

在《長春真人西遊記》中,記載了成吉思汗與丘處機的十二次談話。在第九次談話的當天,成吉思汗追射一頭野豬,不慎從馬上摔了下來,丘處機獲悉此事,入帳進諫:「天道好生。陛下聖壽已高,宜少出獵。墜馬,天之戒;豸不侵,天之護也。」成吉思汗聞言,豪爽地說:「但神仙勸我語,以後都依你。」

成吉思汗先後詢問治國、養生之道。丘處機勸告成吉思汗,養生之道重在清心寡慾,「內固精神,外修陰德」。丘處機認為成吉思汗起兵滅西夏和金符合天意民心,而「去暴止殺」、「敬天愛民」則是治國之本。凡想一統天下之人,一定不會把殺人當成嗜好。丘處機「拳拳以止殺為勸」之語,令大汗深感其言,歎道:「天賜仙翁,以悟朕志。

一年後,丘處機辭行,成吉思汗下詔豁免全真道的所有賦役,並沿途派兵護送。歸途中,成吉思汗還派元帥賈昌從他的駐地趕去探望,轉達成吉思汗對丘處機的思念:「神仙自春及夏,道途不易,所得食物、驛騎安好?到宣德等處,地方官員安排是否滿意?招諭在下之人是否迎接你?朕常念神仙,神仙無忘朕。」從史載的細節中,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對丘處機的感念和周到。

這段傳奇,見載青史。丘處機以悲天憫人之道心,剪拂愚迷,教化眾生。「一言止殺」橫貫萬里,慈心與風為鄰,與月相伴,終究進得一壺天地、別有洞天的勝景。#

----------------------------------------

成吉思汗為何由衷歎服道教真人丘處機
作者:新浪讀書

丘處機西遊面見成吉思汗(繪畫)
文章摘自《破解最強悍王朝密碼:超級帝國》

作者:梅朝榮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神仙”這個修飾詞對於丘處機這個級別的道士來說似乎是不會太在意的。這是成吉思汗在會晤了這位道界高人之後,對其發出的由衷讚歎。是什麼樣的人會讓成吉思汗這等重量級的人物佩服得五體投地,更不可思議的是,對於信奉喇嘛教和薩滿教的成吉思汗為何接受了這樣一位道教人士的指點迷津並且有了“迷途知返”的跡象。

史書曾將蒙古軍隊的招安和丘處機“刀下救人”概括為“一言止殺”。“一言止殺”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統治者在人性化統治方面有了一些進步的認識,有助於恢復中原地區的經濟,緩和了一些民族矛盾。客觀上為元朝統一中國做出了貢獻。這些內在的,即所謂的“軟作用”是再多的千軍萬馬也無法達到的。

丘處機19歲入山學道,拜師王重陽,是著名的全真七子當中的一位。他曾在北京的白雲觀傳道,在鎮平縣創建太極觀,到內鄉縣石堂山普濟宮修行(丘處機修真洞依然存在)。他光大了全真教,為龍門派的創始人。丘處機不僅僅是一位高道,更是一位情操高雅、滿腹經綸、通曉古今的有志之士。而在金庸的小說《射鵰英雄傳》當中,丘處機被描寫為一個豪邁奔放、武藝高強的道士,這也使他更為大眾所知。

宗教往往是人們精神的一種寄托,也是在人們尋找精神依靠時所產生的。當時,北方的大片土地淪入金人之手,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社會動盪不安,人們生活也十分困苦。這種社會環境,促使人們開始尋求精神避難所,全真教正是在這種特定歷史環境下而產生的。丘處機則繼承了他師傅王重陽所創全真教的宗旨,成為了一代宗師。作為全真教領袖的丘處機在當時的聲望極高,人們也將全真道視為自己的救星。甚至山東楊安兒、耿格的起義,政府官員也要請他出面止亂。

成吉思汗的異軍突起,打破了各方的實力模式,他自己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並實施著他的大一統計劃。俗話說,“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難”,成吉思汗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決定選招賢能之人治理天下。他得知丘處機博古通今,才能超群,於是想招其為國師,幫助自己安國治天下。成吉思汗兩次遣使召見丘處機,可是丘處機隱居山林,深入簡出,避而不見。

成吉思汗求賢若渴,不肯放棄。於1219年第三次派遣近侍臣劉仲祿備輕騎素車、攜帶手詔請丘處機出山,演繹了自三國以來又一個帝王虔誠躬迎,禮賢下士的故事。成吉思汗不遠千里三派朝臣請丘處機出山,丘處機終於被成吉思汗的誠意所打動。公元1220年,他審時度勢決定西行拜見成吉思汗。此時成吉思汗正忙於對花剌子模的戰鬥。對於丘處機來說,在被成吉思汗誠意所打動的背後,肯定還有他自己的考慮。此次西行,他試圖通過這一方式影響成吉思汗“罷干戈致太平”,勸說成吉思汗早日回軍。

丘處機率18名弟子在萬里西行的過程中,向各族群眾廣泛傳道,招收信徒。在行至今天的蒙古國西部科布多時,丘處機將弟子宋道安、李志常等留下,建立了全真道觀,成立全真教的組織。丘處機不僅在精神層面宣揚全真之法,同時還身體力行的讓人們瞭解教義。他沿途廣施善事,在中亞的撒馬爾罕等地,利用成吉思汗賜予自己的糧食熬粥施捨給饑民。丘處機所到之處,得到了各州縣和行省文武官員的迎送,受到了熱烈歡迎和隆重接待。

公元1221年末至1222年初,成吉思汗的行宮來了一位鶴髮童顏、碧眼方瞳的道人,這便是全真教的丘處機。成吉思汗見到丘處機果真是仙風道骨,分外高興,特賜美食,設廬帳,優厚犒勞。

丘處機多次在成吉思汗的大帳內與他單獨長談,耶律楚材做記錄。耶律楚材的記錄,後被整理為《玄風慶會錄》一書。在談話的過程中,丘處機明知道成吉思汗急於瞭解長生之道,他卻沒有正面回答,而想到自己沿途所見蒙古軍西征造成的殘破景象,深感這與全真道的道旨極不相稱,丘處機答覆說:“修仙須修陰德,必須去暴止殺。您起兵滅西夏和金是符合天意民心的,但務須禁止殘暴殺戮,才能使事業最後成功。”

成吉思汗又問治國之方,丘處機回答說:“要以敬天愛民為本。”丘處機還巧妙地借用雷震等自然現象,勸告成吉思汗應在蒙古汗國提倡孝道。丘處機特別向成吉思汗論述說:“只有統一中原地區並將之治理好,才能稱為大國。要想治理好中原,就必須愛民,讓人民休養生息。

丘處機在赴大雪山途中,蒙古軍西征所過之地,屍橫遍野。所以,他曾作詩兩首,贈予成吉思汗。其一詩云:“夾道橫屍人掩鼻,溺溪長耳我傷情。十年萬里干戈動,早晚回軍望太平。”他的詩意和情緒,為成吉思汗所察知,這對成吉思汗早日停止西征,決定班師,是否起了催促作用,未為可知。

但丘處機坦率誠懇,循循善誘,對成吉思汗的思想多有觸動是可以肯定的。丘處機的高深魅力,深深吸引著成吉思汗,使他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他高興地宣佈:“神仙是言,正合朕心。”他召集太子和其他蒙古貴族,要他們按丘處機的話去做,又派人將仁愛孝道的主張遍諭各地。特別是在後期,成吉思汗統治中原的政策有所和緩,對中原各地的一些武裝反抗,成吉思汗改鎮壓為招安。這些變化與成吉思汗接受丘處機的勸告應當有一定關係。

不久,成吉思汗允准丘處機辭行回國,指示文武百官,備齊美酒佳餚、珍奇鮮果,在城外數十里,夾道為之送行。誰知,兩人卻從此永別。但長春真人丘處機的逆耳忠言,卻時時迴盪在成吉思汗的耳邊。丘處機回到燕京,駐太極宮尊為“大宗師”,被人們稱之為“帝者之尊師,亦天下之教父”,受命掌管天下道門。

同年,丘處機曾持旨釋放淪為奴隸的漢人和女真人3萬餘,並解救了大批漢族學者。針對宗教間的相互排斥爭鬥,丘處機主張三教平等相通互融,自此,全真教盛極一時。成吉思汗又有旨改賜宮名為長春宮,且遣使慰問,詔書中道:“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

丘處機與成吉思汗的這段淵源被後世的人們很是推崇,特別是對丘處機的評價,讚許極高。中央民族大學牟鐘鑒教授評價他說,“以宗教的社會安定功能而言,丘處機不僅是中國道教史上第一人,也是中國宗教史上第一人”,體現了“仁愛無私、尊道貴德、包容通和、堅毅忠勇”的高尚品質。而在史學界是這樣對丘處機進行評價的:丘處機以超常的見識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感動成吉思汗,止殺救民,積無量功德

圖片搜尋結果

《玄風慶會圖》政治在形象之後
2014-09-12 00:00:00

如果撇開政治和經濟的因素,單純從圖像學視野來看,元初佛道兩教之間長達數十年的論爭,可以說由宗教偶像的形象問題所引發。

元初佛道之爭拉開帷幕

與元代以前一樣,佛道兩教的思想交鋒主要集中在對「老子化胡」這一偽命題的破立攻防上。不過在實際較量中,全真教有意識地將長春真人丘處機西行朝覲成吉思汗這一事件,與老子出關西行的傳說重合起來,試圖渲染為「化胡歸順」的現實版本,以抬高自己,打壓佛教。這就使雙方的爭論突破了教理層面,戲劇化地轉移到對丘處機的形象定位上。

耶律楚材是虔誠的佛教徒,在蒙古宮廷中擔任必闍赤之職,負責掌管漢文文書。1227年丘處機、成吉思汗相繼去世後,耶律楚材把記錄他們兩人密談的檔案整理成《玄風慶會錄》一書,並在書中不加掩飾地發泄他對全真教的不滿,認為丘處機「雪山論道」的動機不純。面對耶律楚材的挑釁,全真教也不示弱。丘處機的弟子李志常將奉師西行的見聞,撰成回憶錄《長春真人西遊記》,不遺餘力地維護其師「恢弘聖道,澤及生民」的形象,雙方之間的論戰由此正式拉開帷幕。

全真教刊刻《玄風慶會圖》

值得注意的是,在雙方論戰的過程中,全真教為了確立自身的法統,對歷代道教文獻進行了系統整理,在金代《玄都寶藏》的基礎上,增集而成了更新更全的《道藏》。在對丘處機這一興教宗師形象的塑造上,全真教更是煞費苦心,不僅通過鑄金刻石、增擴宮觀等形式予以宣傳,而且從語言文字層面延展至視覺形象層面,所謂「言不盡意者,繪諸圖象」,或繪諸宮觀之壁,以供觀瞻;或鋟梓印行,流布四方。丘處機的法孫史志經編集刊行的《玄風慶會圖》,便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所謂《玄風慶會圖》,全稱《長春大宗師玄風慶會圖說文》,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又稱之為《慶會圖西遊記》。該書初刻於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正好處於雙方第三次宮廷論辯之前。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長春宮道士路道通調動道俗兩界力量,募緣重刻了此書。目前存世的《玄風慶會圖》便是此次的重刻本,現雖僅存序文、目錄和卷一,但蘊含的歷史信息仍不容忽視。

《玄風慶會圖》原有圖64幅,殘卷僅存16幅,依次為:分瑞棲霞、遁跡崑崙、謁師寧海、附友汴梁、磻溪煉行、龍門全真、振教祖庭、赴征都邑、敕修庵像、玉亭演道、松島論天、濱都創觀、鰲山觀海、登寧撫民、分糧濟餒、卻宣金宋。從比例上來說,殘存圖像僅占原圖總數的四分之一,卻涵蓋了丘處機從出生到71歲應詔西遊前的主要歷史軌跡。

以圖像形式展現宗師形象

丘處機與成吉思汗的會面,為他本人贏得了極大聲譽,同時也為全真教的發展獲取了豐厚的政治資本,值得大加書贊。但在史志經看來,如果全真教把過多精力用於宣傳丘處機「雪山論道」之功,以致忽略他遁跡修道、悟道成真、經緯濟世等重要事跡,將不僅不利於全真教龍門譜系的構建,使世人無法對他「大闡玄風」的功業形成完整認知,而且容易陷入佛教的謾昧主上、取媚人情等攻訐之中而難以脫身。因此,為了使丘處機參贊化育的宗師形象顯得更加順理成章,史志經捨棄了自說自話的編撰方式,而是廣徵博引,「采海瀕遺老之言,文集序傳之說,洎便宜劉仲祿家藏詔,舉記《西遊慶會錄》所載」,以連環畫這一形式,將丘處機的經歷凝縮在16幅圖像之中,「使人尋言以觀象,尋象以觀意」,從而增強了輿論說服力。

正如佛傳、佛本生故事演繹佛前世今生的悟道得道經歷一樣,《玄風慶會圖》通過空間場所的變換,對丘處機的形象進行了儀式性的處理,但這種儀式性並非是神秘主義的,而是現實主義的,在跳躍性的圖像敘述中,將全真教「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張和諧地烘染出來。

把教條詩化為生動圖像

儒釋道混融是金末元初政治格局的深刻變革在思想文化層面的映照,但當時「三教合一」仍處於「未然」而非「已然」的狀態,無論作為文化精英的士大夫階層,還是介乎士民之間的諸教信徒,對於這種思想層面的變化尚未形成統一認識。對於剛剛進入漢人傳統區域、信奉自然平衡法則的蒙古統治者來說,這種思想文化狀態為其整合漢族知識階層、確立大一統的國家意識,提供了歷史機遇。正是基於這種考量,蒙古宮廷自始至終充當佛道兩教的調停人,以防止衝突失控而影響其大一統的進程。

《玄風慶會圖》體現的「三教合一」思想,既是有意無意間對蒙古宮廷的迎合,也未嘗不是全真教為突破佛教包圍所做的嘗試。從視覺研究的角度來看,史志經這種「無意識教化」的圖像處理方式,把原本教條性的詞彙詩化為生動的圖像,有效地避免了雙方衝突的升級,並且使讀者不知不覺間融入全真教「本於淵靜之說,而無黃冠禳襘之妄;參以禪定之習,而無頭陀縛律之苦;耕田鑿井,從身以自養,推有餘以及之人」的宗教情懷之中。從這個層面說,《玄風慶會圖》是全真教對形象政治的一次成功實踐。

玄風慶會錄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 https://goo.gl/RiVuwf

----------------------------------

圖片搜尋結果

圖片搜尋結果

---------------------------------------

揭秘丘處機和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為何待之如國師
2016年02月04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79 次

19141_2014105102832719141_201410510318348  9922720e0cf3d7ca1fbed70bf21fbe096b63a9076c224f4a20a4462357824d1f9822720e0cf3d707b3fb43166d224f4a7cd19b6e09f790529822d107  

丘处机_百度百科 - http://goo.gl/Ac0Iyo
  金庸先生在《射鵰英雄傳》中講述過這樣一件事情:暮年成吉思汗年老體衰,他聞聽「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有養生長壽秘訣,便派人下詔請丘處機前往汗帳,想向他討教長生之術;丘處機欣然應命,率領門徒不遠萬里前往西域大雪山,向成吉思汗進諫治國之本。那麼,歷史果真如此嗎?
  在小說中,為了突出郭靖的大俠形象,金庸將丘處機的「西行」處理得並不突出。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中,丘處機師徒這一路卻頗不平凡。他們歷經磨難,甚至付出生命,最終得以面勸成吉思汗體恤百姓,解救萬千黎民蒼生。可以說,丘處機的貢獻恐怕要比郭靖大得多。
  被傳活了300歲
  丘處機生於1148年,山東人,自號「長春子」,曾拜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為師,是著名的「全真七子」之一。1217年,他成為全真教第五任掌門。當時,由於戰亂紛繁、民生疾苦,很多人為尋找心靈寄托紛紛加入全真教,全真教在北方聲名大振。而年屆七旬的丘處機鶴髮童顏、碧眼方瞳,於是外界紛紛傳說他精通「長生不老之術」和「治天下之術」。這些傳言也傳到了率軍西征花剌子模國的成吉思汗耳朵裡。此時的大汗已是耳順之年,感到精力日衰、老之將至,身邊人又向他進言:丘處機行年300餘歲,肯定有長生之術。這樣的神仙應該趕緊請來。於是,1219年,成吉思汗寫下一封言詞謙虛、懇切的詔書,派劉仲祿前去邀請丘處機。

  起初,接到詔書的丘處機頗感為難,全真教一向主張清心寡慾、清靜無為,不希望與亂世的政治有任何瓜葛。為此,他曾先後拒絕過金和南宋的邀請。但丘處機審時度勢,認為蒙古統治者很有可能一統天下。為了全真教的發展,他最終決定應詔。同時,他也想藉機為民請命,勸蒙古大汗少殺無辜。
  弟子命喪西行途中
  1219年臘月,丘處機帶領尹志平、李志常等18位弟子從山東啟程西行。次年2月20日,他們抵達當時蒙古統治下的燕京(今北京),當地官吏、士庶、僧道紛紛前往盧溝橋迎接這位大汗請來的神仙。而求丘處機題字簽名的平民更是絡繹不絕,他們希望有了丘處機的墨寶做護身符,就能免受蒙古大軍的燒殺搶掠。

  此時,率軍西征的成吉思汗卻越行越遠,丘處機眼見在燕京見不到成吉思汗,便上書《陳情表》表明自己年事已高,並無治國才能,盼望能等大汗東返後陛見。劉仲祿以為丘處機是在講條件,就建議選一些漂亮女孩隨行,沒想到這一下子激怒了丘處機。劉仲祿慌忙派人將情況告知大汗。成吉思汗則再次下詔懇切催促丘處機西行。1221年2月8日,丘處機不顧年邁體衰,踏上萬里征途,向塞北高原挺進,開始了一年多的西行之旅。
  當丘處機到達成吉思汗四弟斡辰的駐地貝加爾湖時,斡辰也想向他請教延年益壽之事。沒成想,正當丘處機準備向他講授之時,突然風雪大作,斡辰大驚,認為是自己想搶在大汗哥哥前面得知長生秘術引起了天怒,於是只好作罷。
  西行途中的艱苦更不必說,他們時常要受到沙塵暴、流沙的襲擾。艱難的時候,車子陷到流沙裡,馬兒停滯不前,人想挪動一步都很困難。丘處機的隨行弟子之一趙九古甚至病死在了西行路上。
  相處一載,神仙傳道
  1222年初夏,丘處機終於到達了大雪山(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見到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見丘處機果真是仙風道骨,十分高興,便開門見山地向他討要長生之術和長生不老藥。丘處機顯然早有心理準備,他說:「世界上只有衛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藥。」短命之人皆因「不懂衛生之道。」而衛生之道以「清心寡慾為要」,即「一要清除雜念,二要減少私慾,三要保持心地寧靜。」

  在後來二人朝夕相處的日子裡,丘處機還不斷以身邊小事來勸誡成吉思汗。一次,成吉思汗打獵射殺一隻野豬時突然馬失前蹄,可野豬卻不敢撲向成吉思汗。事後,丘處機便入諫說:「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現在聖壽已高,應該少出去打獵。墜馬,正是上天告誡陛下。而野豬不敢靠近,是上天在保護著陛下。」成吉思汗對此十分信服,告訴左右人說:「只要是神仙的勸告,以後都照做。」 成吉思汗過橋時,橋一下子被雷劈斷了。丘處機便說,這是上天在警告不孝順父母的蒙古人。於是,成吉思汗就詔告國人,聽從神仙的指示,要盡孝道。丘處機還多次勸導成吉思汗,治理天下之術以「敬天愛民」為本,應該體恤百姓疾苦,保護黎民生命。
  雖然丘處機開出的這些「秘方」並非成吉思汗真正所需,也沒有完全得到他的認可,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蒙古統治者對漢人的殘酷殺戮。康熙帝曾對此讚道:「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
  解救數萬黎民百姓
  到1223年春,丘處機已在成吉思汗身邊呆了一個年頭。由於不適應高原氣候,加上思念故土,丘處機決定東歸。3月,大汗依依不捨地與丘處機辭別,並賜給他許多金銀財寶,卻遭到謝絕。於是,成吉思汗下詔免除全真教徒的賦稅,並派人率騎兵五千護送他返鄉。
  歸心似箭的丘處機僅用了4個月就走完了來時的路。成吉思汗也傳來聖旨,詢問他歸途是否順利、現在住得合不合適,並說:「朕常念神仙,神仙勿忘朕!」後來,成吉思汗又賜給丘處機虎符璽書,並命燕京行省將原金朝的御花園賞給全真教建造宮觀。從此,丘處機得以弘揚全真教、廣建道觀,掌管天下道教,取得了相當於蒙古國國師的地位。憑著虎符璽書,丘處機還解救了大批中原人,使兩三萬被蒙古掠奪為奴的人重獲自由。
  1227年,丘處機病死,時年79歲。他死後,弟子李志常編撰《長春真人西遊記》,記述了這段不平凡的旅程。由於丘處機的足跡遍及今蒙古、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等國,該書也成為後人研究13世紀中亞歷史與文化的第一手資料,並相繼有俄文、法文、英文譯本問世。
  道教教派,也稱全真道或全真派。金初創立。因創始人王重陽在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自題所居庵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稱全真道士而得名。該派汲取儒﹑釋部分思想﹐聲稱三教同流﹐主張三教合一。以《道德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孝經》為主要經典﹐教人「孝謹純一」和「正心誠意﹐少思寡慾」。早期以個人隱居潛修為主﹐不尚符籙﹐不事黃白之術。

  全真道認為清靜無為乃修道之本﹐除情去欲﹐心地清靜﹐才能返樸存真﹐識心見性。該派注重修煉「性命」﹐認為「性者神也﹐命者氣也」﹐「氣神相結﹐謂之神仙」。主張修道者必須出家﹐並忍恥含垢﹐苦己利人﹐戒殺戒色﹐節飲食﹐少睡眠。《金蓮正宗記》稱該教「以柔弱謙下為表﹐以清靜虛無為內﹐以九還七返(按指煉內丹──引者)為實﹐以千變萬化為權」。王重陽死後﹐其弟子馬鈺等七人分別在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繼續傳道﹐創遇仙﹑南無﹑隨山﹑龍門﹑崳山﹑華山﹑清靜七派(見北七真)﹐但教旨和修煉方式﹐大致相似。
  元太祖十五至十八年(1220~1223)間﹐邱處機應詔赴西域大雪山謁見元太祖﹐受到禮遇﹐命其掌管道教﹐在各地大建宮觀﹐全真道進入全盛時期。在發展中﹐因不斷侵佔佛教寺院﹐宣傳「老子化胡」之說﹐引起僧人不滿﹐而導致元憲宗八年(1258)的僧道大辯論。結果全真道失敗。憲宗詔令全真道歸還侵佔的寺院200餘處﹐又令道士落發﹐焚燬《老子化胡經》及其雕版。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僧道再次進行辯論﹐全真道又以失敗告終﹐詔令除《道德經》外﹐其他道經盡行焚燬﹐全真道遭到沉重打擊。元成宗時﹐禁令漸鬆﹐全真道又見恢復。明代朝廷重視正一道﹐全真道相對削弱。入清以後更為衰落。
  現存全真道的早期史料較多﹐《正統道藏》收有王重陽以及北七真的著作﹐教史有秦志安的《金蓮正宗記》﹑李道謙的《七真年譜》﹑《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甘水仙源錄》等。但後期的史料較少。清人陳銘珪的《長春道教源流》和今人陳垣的《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對全真道的歷史作了一些考證和論述。
  全真教是後期道教最大的派別之一,元代以來與正一派一起延續至今。全真教三教合一的思想非常鮮明,這是其重要的特徵之一。全真教倣傚佛教禪宗,不立文字,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內丹修煉,反對符菉與黃白之術,以修真養性為正道,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教規定道士必須出家住道觀,不得蓄妻室,並制定了嚴格的清規戒律,這一點和正一道很不相同。

  全真道是中國道教後期的兩大派別之一。創建於金初,後再與其他丹鼎小派合併而成。大派一直流傳至今

丘處機 - 蓬瀛仙館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 http://goo.gl/5yfgRf

----------------------------------------------

「一言止殺」 丘處機與成吉思汗的故事(圖)
孟德 北京時間: 2015-12-11 05:25:45
【摘要】康熙帝曾贊丘處機:「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 您知道這背後的故事嗎?

丘處機(1148年2月10日-1227年8月22日),字通密。中國道教龍門派的祖師。(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丘處機自號“長春子”,曾拜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為師,是著名的“全真七子”之一。丘處機為金世宗、金章宗、金衛紹王、金宣宗和元太祖成吉思汗所敬重,並因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減少屠殺而聞名。丘處機被奉為龍門派的祖師。

丘處機,自號“長春子”,曾拜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為師,是著名的“全真七子”之一。(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當時,由於戰亂紛繁、民生疾苦,很多人紛紛加入全真教,全真教在北方聲名大振。而年屆七旬的丘處機鶴髮童顏、碧眼方瞳,據傳他精通“長生不老之術”和“治天下之術”。這些話也傳到了率軍西征花剌子模國的成吉思汗耳朵里。此時的大汗已是耳順之年,感到精力日衰、老之將至,身邊人向他進言:丘處機鶴髮童顏、碧眼方瞳,肯定懂得長生之術。這樣的神仙應該趕緊請來。於是,1219年,成吉思汗寫下一封言詞謙虛、懇切的詔書,派劉仲祿前去邀請丘處機。
起初,接到詔書的丘處機頗感為難,全真教一向主張清心寡欲、清靜無為,不希望與亂世的政治有任何瓜葛。為此,他曾先後拒絕過金和南宋的邀請。但此時丘處機親眼目睹戰亂中屍橫遍野、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的悲慘情景,於是他想藉機為民請命,最終決定應詔。
1221年2月8日,丘處機踏上萬里征途,向塞北高原出發,開始了一年多的西行之旅。次年初夏,丘處機終於到達了大雪山(今阿富汗),見到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見丘處機果真是仙風道骨,十分高興,便開門見山地向他討要長生之術和長生不老葯。丘處機顯然早有心理準備,他說:“世界上只有修身之道,而無長生之葯。”短命之人皆因“不懂修身之道。”而修身之道以“清心寡欲為要”,即“一要清除雜念,二要減少私慾,三要保持心地寧靜。”
丘處機還多次勸導成吉思汗,治理天下之術以“敬天愛民”為本,應該體恤百姓疾苦,保護黎民生命。(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在後來二人朝夕相處的日子裡,丘處機還不斷以身邊小事來勸誡成吉思汗。一次,成吉思汗打獵射殺一隻野豬時突然馬失前蹄,可野豬卻不敢撲向成吉思汗。事後,丘處機便入諫說:“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現在聖壽已高,應該少出去打獵。墜馬,正是上天告誡陛下。而野豬不敢靠近,是上天在保護著陛下。”成吉思汗對此十分信服,告訴左右人說:“只要是神仙的勸告,以後都照做。” 成吉思汗過橋時,橋一下子被雷劈斷了。丘處機便說,這是上天在警告不孝順父母的蒙古人。於是,成吉思汗就詔告國人,聽從神仙的指示,要盡孝道。丘處機還多次勸導成吉思汗,治理天下之術以“敬天愛民”為本,應該體恤百姓疾苦,保護黎民生命。
雖然丘處機開出的這些“秘方”並沒有完全得到成吉思汗的認可,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蒙古統治者對漢人的殘酷殺戮。康熙帝曾對此贊道:“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

Read more at: http://big5.soundofhope.org/node/676930

------------------------------------

「丘處機」的圖片搜尋結果「丘處機」的圖片搜尋結果「丘處機」的圖片搜尋結果

邱處機生平簡介 - http://goo.gl/xWh9Gv

丘處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83kAD7

北七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utddnI

五祖七真是道教全真教對教內五位祖師和七位真人的合稱。原為北五祖與北七真的合稱。指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五祖師,加上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位真人。

隨著元代中後期流傳南方金丹派的與北方的全真教結合,原來的全真教被奉為「北宗」,而南 方的金丹派則被奉為全真教的「南宗」,「五祖七真」亦衍生出新意涵。原本全真教的五祖七真被稱為「北五祖」和「北七真」,而南方內丹派的張伯端、石泰、薛式、陳楠及白玉蟾被奉為「南五祖」,若果再加上張伯端的弟子劉永年和白玉蟾的弟子彭鶴林,則合稱「南七真」。

北五祖
主條目:全真五祖
全真教尊奉北宗五位祖師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為全真五祖,為與南五祖區分,故稱「北五祖」或「五陽祖師」。。

北七真
主條目:北七真
北七真是中國道教重要派別全真道的開山祖師王重陽的七個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因其對全真道的傳播和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因此獲稱真人。

南五祖
張伯端宣稱於神宗皇帝熙寧二年(1069年)在成都遇到廣陽真人劉海蟾,海蟾並授予張伯端「金液還丹訣」,因此修煉得道。張將此訣傳給石泰,石泰又傳給薛式、薛式傳陳楠、陳楠傳白玉蟾。

張伯端
石泰
薛式
陳楠
白玉蟾
南七真
「南五祖」再加上張伯端的弟子劉永年和白玉蟾的弟子彭鶴林,則被奉為「南七真」。

張伯端
劉永年
石泰
薛式
陳楠
白玉蟾
彭鶴林

=======================================

金蓮仙史(8)重陽歸真

王重陽與北七真。 中間端坐者為王重陽。丘處機居其左首第一。(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有詞云:「列鼎雄豪,兔走烏飛,轉頭悄然。似電光開夜,雲中乍閃,晨霜迎日,草上難堅。立馬文章,題橋名譽,恍惚皆如作夢傳。爭如我,效忘機息慮,返樸歸原。壺中異景堪憐。是別有風花雪月天。玩四時時見,祥雲瑞氣,三光光罩,玉洞瓊筵。滿泛流霞,高吟古調,骨健神清丹自圓。真堪愛,待功成一舉,永鎮飛仙。」(《沁園春.列鼎雄豪》)

金朝大定八年(1168年),丘處機拜全真道王重陽為師。王重陽為他取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

王重陽自知壽數已盡,將要登臨天闕,就提前告知眾徒,他將離世之意。眾弟子苦苦挽留,重陽說:「天數已定,不可強違。」王重陽叮囑馬丹陽丘處機根深德厚,日後成就在眾人之上,要他一定把玄旨傳給丘處機。馬丹陽記好師父的囑托。

丘處機(公有領域)

王重陽又對丘處機說,自入道門二十多年,不僅未能傳給他一言道法,還讓他吃盡了苦頭。特別叮囑他,日後要向馬丹陽求取玄旨,他日道果必成。

王重陽叮囑眾徒後,就命人造就木龕,吩咐眾徒待他謝世後,一定要將他裝入木龕送到關西,走到繩索斷裂之地埋葬。囑咐完畢,就打發各人回丹房修煉。

當天夜晚,王重陽將身一變,遍身盡現惡瘡,即時痛苦號呼不已。丘處機、馬丹陽等人聽到師父的哀叫,當下心中大驚,急忙走進丹房,眾人一見,王重陽的身體布滿腥臭的惡瘡,留著膿血滴淋不已。王重陽也因極度的痛苦,容貌扭曲得可怖。眾人見師父慘苦的神態,各各悲哀不已。

不過,也有眾人在外悄言議論,有的說:「師父不是大羅天仙嗎?為何還會有此神態?是在試驗我們的道心嗎?」有的說:「師父並無實際內行,徒有外裝儀表,妄作虛名,所以會有惡瘡上身吧。」

眾門人紛紛議論不一。惟有馬丹陽心裏清楚:「師父欲登天闕,位列仙班,故而變化這等容貌來驗眾人之心呀。」

由於惡瘡潰爛,膿血並流,臭不可聞。有些弟子缺乏心志,見到師父這般光景,竟然不告而別,承蒙師父多日教誨之恩,但在此時,卻也忘的一乾二淨。惟有丘處機、王處一朝夕留在師父身邊,慇勤侍候他的飲食起居。

宋光宗紹熙元年、即金章宗明昌元年,七十九歲的王重陽歸真離世。

佚名《山水畫冊.對語人間》,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眾徒見師父歸真,各自跪拜著哭送,他們將王重陽淨了身體,換了衣服,抬進龕中,用閘門閘好,貼上封條,準備將師父的肉身送至陝西安葬。馬丹陽問,誰願意抬送木龕到陝西。

王重陽住世前有一千多徒弟,馬丹陽這一問,卻只有丘處機一等五人願意。當下心中悲涼哀歎:「同入道門,朝夕共處也有數十年。這數十年師父為弟子勞心勞力,費心苦心。但今朝看破人心,真心修道者也只有這幾人呀。」心中不免一陣哀痛,流下苦淚。

丘處機、馬丹陽等六人抬木龕,抬了十五里,忽從龕中飄出陣陣惡臭,但六人同心同力,毫無厭穢之意。六人離開登州地界後,忽然從龕飄出陣陣的氤氳之香,沁人心脾。說也怪哉,這木龕隨著香氣的籠罩,逐漸變輕了,猶如空龕一般。(待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