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步輦圖/西藏人尊奉尺尊公主與文成公主,相傳觀世音菩薩因為見到吐蕃人民的痛苦,流下兩滴眼淚,成為度母,化身為兩位公主,至吐蕃來解除人民的苦難:其中白度母變身為尺尊公主,而文成公主為綠度母的化身(另一種說法,指尺尊公主為綠度母,文成公主為白度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Fa3WxF

------------------------------------------------------------------

P_20161218_122203_1_p_1  

日本時期的台灣財產繼承戶主權也是推恩令模式

漢式分家/日式分家

推恩令
推恩令,漢武帝劉徹為削弱諸侯王勢力而頒行的一項重要法令。西漢自文﹑景兩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臨的嚴重問題。文帝時﹐賈誼鑑於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曾在《治安策》中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其具體辦法是,令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者,則虛建國號﹐待其子孫生後分封。原來施行的是郡縣制,制推恩令是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做的改進,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只有其長子繼承改為由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
推恩令,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諸侯國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西漢自文、景兩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臨的嚴重問題。文帝時,賈誼鑑於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曾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這一建議,但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漢景帝即位後,採納晁錯的建議削藩,結果吳楚七國以武裝叛亂相對抗(見西漢七國之亂)。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亂,並採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使諸侯王的勢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但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國仍然連城數十,地方千里,驕奢淫逸,抗命,威脅著中央集權的鞏固。因此,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上書武帝,建議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這樣,名義是上施德惠,實際上是剖分其國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這一建議既符合了漢武帝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為武帝所採納。同年春正月,武帝頒布推恩令。推恩令下達後,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為列侯,不少王國也先後分為若干侯國。按照漢制,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因此,王國析為侯國,就是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漢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其後,王國轄地僅有數縣,徹底解決王國問題。
歷史記錄
關於“推恩令”,據《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載:” 主父偃說上(武帝——引者)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寸之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願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從其計”。《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序》載:武帝“制詔御史:'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名號。'”《漢書·武帝紀》載:元朔二年,“春正月,詔曰:'梁王、城陽王親慈同生,願以邑分弟,其許之。諸侯王請與子弟邑者,朕將親覽,使有列位焉。'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漢書·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中說得更清楚:武帝“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制封號,轍別屬漢郡。漢有厚恩,而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雲”。
主要內容
推恩令是漢朝漢武帝時期推行的一個旨在減少諸侯的封地,削弱諸侯王勢力範圍的一項重要法令。主要內容是將過去由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傳給嫡長子的情況,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為幾部分傳給幾個兒子,形成直屬於中央政權的侯國。
漢初,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長子單獨繼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孫得不到尺寸之地。雖然文景兩代採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漢武帝初年,“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謀以逆京師”,嚴重威脅著漢朝的中央集權。因此公元前127年正月,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晁錯削藩令引起七國之亂的教訓,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於縣。這使得諸侯王國名義上沒有進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導致封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
規定諸侯王死後,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國部分土地為列 ​​侯,列侯歸郡統轄。允許諸侯王推“私恩”把王國土地的一部分分給子弟為列侯,由皇帝制定這些侯國的名號。按照漢制,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因此王國析為侯國,就是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推恩令下後,王國紛請分邑子弟,“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武帝以後,王國轄地不過數縣,其地位相當於郡。這樣,諸侯王強大難制的問題,就進一步解決了。
主要措施
推恩令(圖2) 推恩令(圖2) 建中朝,設刺史,漢武帝能用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的原因:景帝削藩奠定了基礎,漢武帝時國家實力強大,其措施行之有效。
推行目的
漢高祖開國初期,在統治方式上,實施分封同姓王,以確保劉家天下的錯誤決策。結果王國勢力大增,嚴重威脅中央,並最終爆發“ 七國之亂 ”。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元朔二年),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將自己封地分給子弟,由皇帝制定封號。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使王國封地被分割,以 推恩令的影響 推恩令的影響 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了皇權的神聖地位;
“推恩令”是漢武帝時期思想變革與政治變革統一的標誌。它表明:漢武帝不僅正式採用了儒家思想治國,而且取得了成功,從而完成了漢代分封制向郡縣制的過渡。 推恩令(圖3) 推恩令(圖3) 七國之亂後,中央政府決定消減諸侯國的實力。漢武帝即位後的第三年冬天,開始實行“推恩令”計劃,當時諸侯王的子弟眾多,但是只能有嫡長子一人繼承王位。如果以推廣皇帝恩澤的名義把土地再分封給諸侯的子弟,那麼看起來是皇帝厚待他們,實際上卻使每個封國的面積都化整為零,漸漸縮小,再也不足與中央朝廷抗衡。
並且,“推恩令”的整個過程都清楚明白,有案可查,不像“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提的建議,武帝採納了沒有,詔令何在?一千年來,雖經眾多學者反复考證,但至今仍是一筆令人迷茫費解的糊塗帳!
影響:諸侯國越分越小,中央集權加強
相關信息
漢武帝的思想及推恩令對中國的影響中國最早的監察局:
推恩令記載
漢武帝時期,制定的推恩令就是實施仁政、強調法制、先教育再懲罰,在全國招賢納士,賢良方正、求治國良策,同時允許官吏和百姓上書評議政事。武帝通過這種方式最大限度地選拔出了有德有才的人。啟用平民丞相公孫弘,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官僚制度、經濟制度和對外關係。從削藩上面看就略見一斑:過去長子做藩王,漢武帝推行了除長子可以享受藩王外,其他嫡子也都能享受封地和財政稅收,但這些藩王的政治權利被剝奪,歸中央統一管理,其監督機構就是派刺史到地方監督各王的工作,刺史(欽差大臣)在六個方面對地方進行監督,即"以六條問事":
一是豪強佔田超過了限制數量,而且恃強凌弱;
二是郡守不遵守詔書、法令,欺壓百姓,橫行地方,貪污腐敗;
三是郡守審判案件不體恤百姓,草菅人命,隨意賞罰,被百姓所嫉恨;
四是選拔任命官吏不公平,排斥賢能之人,任用小人做官;
五是郡守的子弟們仗勢欺人,郡守也為子弟向下屬求情,使下屬枉法辦事;
六是郡守不忠於皇帝,而是和地方的豪強們勾結,搞權錢交易,損害國家利益。
從上面六點來看,對中國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加強了中央集權,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也給今日的中國提供了借鑒。如各地的省長、省委書記,無不類似於那些刺史的角色,部分地方稅務上繳國家,政治統歸於中央集權。國家經濟命脈的鹽業、鐵、煤炭等歸國家統一管理,銷售。實行貨幣由國家來鑄造等,在今天的石油、鋼鐵、鹽業、貨幣等也能看見漢武帝時期的影子。
推行均輸令和平準令。
既這是武帝時期封建國家運用行政的手段來干預市場、調劑物價的重要措施。平準就是由中央大司農的屬官平準令來負責京城和其他大城市的物價平抑工作。在豐收的季節,因為糧食價格比較低,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由國家以高價來收購,等到第二年糧食貴時,再由國家平價賣出,達到平抑物價的目的。這使大商人們失去了囤積居奇、牟取暴利的機會,同時也穩定了國家的政局。這與我們的計劃經濟是何等的相似。
推行告緡令。武帝推行"算緡",這是向商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規定商人們都要向官府申報自己的財產數,然後根據財產徵稅,每二千錢徵收一算,即一百二十錢。但商人們為了少交或者不交,就隱瞞不報或者少報。所以,武帝又下令實行"告緡令",即鼓勵人們告發不遵守"算緡"的人。告發的人可以得到被告發商人財產的一半作為獎勵。這也許是我們今日納稅制度的最早模式吧!
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思想體系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骨髓中。
建立了太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官方辦的學校。
建立樂府,這種詩歌形式是中國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國家最主要的是什麼?是人才。人才的培養必須要受良好的教育和專業指導,所以只有抓好科學、文化、教育,人類才能進步、國家才會興旺。這些武帝的思想與現在的治國政策不相矛盾。
開闢了絲綢之路溝通了中亞文明和東亞文明的交流,之後的1千多年時間裡一直是中國與西亞、歐洲的文明交流的主幹道。佛教的傳入;造紙術、指南針的傳出等等。這與我們對外開放的外交政策又是一致的。
難能可貴的是知道自己做錯了,能夠改正,並下了《罪己詔》,在他人生的最後幾年,恢復了國力,使國家走上了良性循環的正軌。
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都統一了中國,將大片土地納歸中國版圖,武帝是秦始皇事業的繼承者和發揚光大者。對中國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疆域的影響延續了兩千多年。

-----------------------------------

解憂公主 - DramaQ 線上看 - http://goo.gl/ktBgLh

劉細君,中國西漢時江都王劉建的女兒,西漢和親公主。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封劉細君為公主,下嫁烏孫國王昆莫獵驕靡,以和烏孫結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漢書·西域傳》記載,細君公主出嫁時,漢武帝「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侍御數百人,贈送其盛」
烏孫公主出嫁前,漢武帝命懂得音樂的工匠參考琴、箏、築、臥箜篌等創製了一種能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圓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這種樂器當時稱秦琵琶,便是後世的阮。
細君公主到達烏孫後,獵驕靡封她為右夫人,隨從工匠為她建造了宮室。漢朝每隔一年派使者探視。
細君公主在烏孫語言不通,生活難以習慣,思念故鄉,作《悲愁歌》(《細君公主歌》、《黃鵠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牆,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
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兩年後,獵驕靡去世,其孫子岑陬軍須靡繼承王位。按照夫兄弟婚習俗,新王要繼承舊王的所有妻妾。細君公主無法接受,向漢武帝請求歸國,漢武帝讓她接受當地風俗,以成就聯合烏孫共擊匈奴的大局。細君只得再嫁岑陬。一年後,細君為岑陬生下一女名少夫後,因為產後失調,加上心緒難平,不久便憂傷而死。

細君公主雕像(網路圖片)
漢武帝將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公主嫁給烏孫國王。細君死後,漢又以楚王戊孫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細君公主是絲綢之路上第一個遠嫁西域的公主

漢武帝恩威並施 保障絲綢之路通暢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絲綢之路開啟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和商品等進入大漢王朝。來自身毒的大象、孔雀,來自安息國的鴕鳥、獅子等,以及產自西域的瓜果,如葡萄、石榴、西瓜、無花果等,乃至琵琶等樂器都讓漢朝人大開眼界。

漢武帝也非常樂意展示大漢帝國的富足和強盛。彼時,漢武帝屢次到海邊之地視察,每次都讓外國使者跟隨其後,大凡人多的城鎮都要經過。漢武帝還常常準備豐厚的禮物賞賜給外國使者,讓他們遍觀各地倉庫中儲藏的物資,以表現漢朝的廣大,讓他們傾倒驚駭。

不過,雖然絲綢之路得以開啟,但匈奴在西域仍保有影響力,對漢朝使者和往來客商多有侵擾,西域諸國也懾於匈奴的武力,而成為匈奴人的幫凶。

為了削弱匈奴在西域的力量,也為了聯合西域諸國對付匈奴,保證絲綢之路的通暢,漢武帝對西域國家採取和戰並用、恩威並施策略,即對友好的西域國家實行「和親」,對與匈奴親密的國家則進行軍事討伐。

和親烏孫國

公元前114年,張騫在回國後的第二年即去世,但其所奠定的漢朝與西域的關係得到進一步發展。

因烏孫國親近漢朝,匈奴十分生氣,因此想攻打烏孫。感到恐懼的烏孫王於公元前105年以良馬千匹為聘禮向漢求和親,希望能娶漢朝諸侯女兒做妻子,同漢朝結為兄弟。


細君公主雕像(網路圖片)
漢武帝將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公主嫁給烏孫國王。細君死後,漢又以楚王戊孫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

解憂公主始終執行漢武帝的和親政策,其侍者馮鐐亦深知詩文事理,作為公主使者常持漢節行賞賜於諸國,深得尊敬和信任,被稱為「馮夫人」。她們的所為鞏固和發展了漢朝同烏孫的關係。

烏孫國後來成為漢朝打擊匈奴的重要基地。漢宣帝時,烏孫曾出兵5萬,協助漢軍攻打匈奴。這一切都應歸功於漢武帝的遠見卓識。

滅車師 大敗樓蘭

另一方面,漢武帝還劍指與匈奴保持關聯、且為匈奴耳目的車師國、樓蘭國、大宛國、郁成國和輪台國。

車師國位於今天新疆吐魯番一帶,是匈奴進入西域的門戶,又地處由玉門關沿絲路中段北道進入西域的交通要道,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的使者往來更加頻繁,難免有些背離漢武帝之意的使者,車師國感到巨大的壓力。


紀元前一世紀的西域諸國(トムル/維基百科)
此時的匈奴距西域並不遠,在匈奴的挑唆下,車師人開始對漢使不客氣起來,不僅不供應漢使飲食,而且多次派兵阻攔漢使前進的道路,殺害敢於反抗的漢使,搶劫漢朝使者的財物。

此外,車師人收了匈奴的錢後,還當上了匈奴的眼線,使漢朝使者的行蹤被匈奴掌握,因此漢使常被匈奴的騎兵劫殺。

樓蘭國位於今天新疆羅布泊一帶,其所為與車師人差不多,殺害漢使,充當匈奴人的眼線。漢朝使者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這讓漢武帝相當憤怒。

為了保證通往西域道路的暢通無阻和遠揚軍威,漢武帝遂於公元前108年,派遣將軍趙破奴率領數萬漢軍出擊西域。匈奴人聞聽後,早早把兵撤走。而趙破奴先以七百輕騎突襲樓蘭,生擒樓蘭王;接著又指揮數萬大軍迅速攻陷車師王城。

被擊破的車師人遷至吐魯番盆地,投靠了匈奴,分佈於博格多山南北。而樓蘭王子則被送至漢王朝作人質。樓蘭同時也向匈奴送去一個王子,表示在匈奴、漢之間嚴守中立。

在滅了車師,大敗樓蘭後,漢朝從酒泉修築亭鄣,直修到玉門關。

玉門關(Tim Wang/Flickr)
大宛國之戰

漢武帝初次揚威西域大獲成功,趙破奴因之受封浞野侯。在滅樓蘭、車師四年後,即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再次出兵西域,目標是大宛國。

《史記》記載,大宛國這地方是張騫在尋找大月氏時發現的,離漢朝大約一萬里,在今天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一帶。

大宛國王本來就聽說漢朝錢財豐富,曾想與漢朝溝通,卻未成功,所以見到張騫十分高興,因此幫助他到達月氏國。

張騫回國後稟告漢武帝,大宛國的風俗是定居一處,老百姓耕種田地,種稻子和麥子。那裏還出產葡萄酒,特別是那裏的馬出汗帶血,據說其祖先是天馬的兒子。漢武帝相當重視騎兵,自然也相當重視良馬。

然而,大宛以西諸國,認為自己遠離漢朝,漢朝還不能以禮約束他們,因此也並不順從。

有漢朝使者回來稟報漢武帝,說大宛國有好馬,藏在貳師城,但他們藏起來不肯給漢使。早就聽聞汗血寶馬美名的漢武帝於是派車令等拿著千金和金馬,請求大宛王交換貳師城的好馬。

大宛國國王與大臣們商議,認為漢朝與之相距遙遠,不會遠征出兵,因此拒絕漢武帝的要求,並殺死漢朝使者,搶去他們的財物。


大宛位置(玖巧仔/維基百科)
震怒的漢武帝在一位曾出使過大宛國的大臣的「像大宛這樣的弱小國家,只要三千弓弩兵就能把它給射滅了」的說辭下,下令西征大宛,統帥是貳師將軍李廣利。

公元前104年,李廣利率領數萬大軍出征。然而,此次遠征因路途遙遠,霉運不斷。當遠征軍到達大宛國的附屬郁成國的城下時,數萬士兵僅存幾千,結果遭到慘敗。

兩年後,李廣利率領殘部退入敦煌,此時只剩兩千餘人。李廣利只好上書要求罷兵,漢武帝予以拒絕。

就在漢武帝為大宛之戰鬱悶之時,曾經揚威西域的英雄趙破奴將軍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全軍覆沒,趙破奴被俘。大臣們於是紛紛要求武帝停止對大宛的軍事行動,全力對付漢朝最大的敵手匈奴。不願放棄西域的漢武帝,決定再組織一次更大規模的遠征。@*

--------------------------------------

北疆 (九) 夏塔古道 公主的眼淚 細君墓 @ 愛我乃瑋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io6D7H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旗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思土兮心內傷,願為黃鶴兮歸故鄉。當歌詞傳回長安,連漢武帝也潸然淚下。

 

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和親史上傑出的西域雙星
  作為和親公主,解憂公主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成功、貢獻最大的一個和親公主。解憂公主的影響范圍和歷史作用是王昭君、文成公主等和親公主都無法相比的。

  中國古代和親史上傑出女性的西域雙星

  說起遠嫁異域的和親公主,漢代的王昭君和唐代的文成公主可謂傢喻戶曉,歷史上的文人、藝術傢對她們的歷史功績都極盡渲染,從而成為中國普通老百姓十分熟悉的舞臺形象。而細君公主劉細君和解憂公主出塞和親的故事,就鮮為人知瞭。漢代是一個英雄與美人,鐵血與柔情倍出的時代,解憂和馮嫽可謂中國古代史上傑出女性的西域雙星

  細君公主是絲綢之路上第一個遠嫁西域的公主。她先後嫁給爺孫兩輩烏孫王,語言不通,胡俗難耐,思鄉不已劉細君的一曲《黃鵠歌》唱的連漢武帝都“聞而憐之”,因隔年遣使厚贈慰問。後人創作的漢曲大都以細君公主的琵琶曲為哀怨基調,可謂和親公主的千古絕唱。作為漢朝與烏孫的第一個友好使者,細君公主積極聯絡烏孫上層貴族,使烏孫與漢朝建立瞭鞏固的軍事聯盟,初步實現瞭聯合烏孫,遏制匈奴的戰略目標。細君公主在烏孫隻生活瞭五年便去世瞭。細君公主去世後,公元前102年,漢朝又把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嫁給瞭烏孫王軍須靡。

  歷代公主遠嫁和親,無論丈夫對之如何,都是一件極痛苦的事,一個個如花的天之驕女,要麼在痛苦和屈辱中終日以淚洗面,日漸凋零枯萎,要麼在痛苦和屈辱中奮發作為,幹出一番烘烘烈烈的事業。在命運安排的逆境中,和親公主要麼終日沉淪,最終被屈辱的歲月吞噬,要麼自強奮發,使自已像火炬一樣燃燒,發出光明,照耀別人也照耀自已。歷史選擇瞭解憂,解憂也選擇瞭後者,所以她無愧於千古流芳。

  解憂公主從十八九歲和親出嫁到烏孫,先後嫁給三個烏孫王,生有四子兩女,長子元貴靡為烏孫大昆彌,次子萬年做瞭莎車王,三子大樂為烏孫左大將,長女弟史嫁給龜茲王,小女素光嫁給烏孫翮侯。她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的心血都貢獻給瞭烏孫和漢族人民的友好事業。直到七十餘歲才回到京都長安,居住在上林苑中的蒲陶宮,朝見禮儀與皇親公主待遇相等,隻是一種過得去的獎賞。兩年後[公元前49年],解憂公主和漢宣帝同年歸天,溘然長逝。十六年後才有王昭君出塞和親的盛事。

  解憂公主去世四十八年後,即漢哀帝時期的公元前一年,烏孫國大昆彌伊秩靡和匈奴單於烏珠留若鞮一並入朝,伊秩靡是解憂公主三兒子大樂將軍的孫子,烏珠留若鞮是呼韓邪單於的兒子囊知牙斯。漢朝以此為榮,將解憂公主的後裔以及王昭君的後裔們一並安置在上林苑蒲陶宮,可謂漢代和親史上的一件盛事。

  解憂公主在烏孫生活瞭半個多世紀,她在西域的活躍年代正是西漢政府統一西域的時期,她以卓越的政治才能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臺上,積極配合漢朝,遏制匈奴,為加強、鞏固漢室與烏孫的關系作出瞭貢獻。這對實現西域各族與漢族的聯合,對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對絲綢之路的暢通,都起到瞭重大的作用。

  解憂公主與烏孫王翁歸靡的結合時期是烏孫最為強盛的時期,解憂公主的時代,漢文化以及先進生產技術在烏孫及西域的傳播是全方位的。在解憂公主與烏孫名王翁歸靡執政時期,她積極協助翁歸靡處理政治、經濟、軍事等事務,使烏孫走上瞭國富民強的康莊大道。漢朝的西北邊疆安然無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日益頻繁密切,絲綢之路繁榮鼎盛,漢朝的威儀和影響進一步遠播天山南北,西域諸國都爭相與漢交好。

相關閱讀推薦:

揭秘:中國歷史上唯一賣身為奴的公主的悲慘命運

揭秘:武則天到太平公主 唐朝女人都愛欺負男人

中國古代十大公主的悲慘命運:哪位公主死得最慘!

吐蕃王松贊幹佈最寵信的女人為何不是文成公主

揭秘:史上嫁兩姓三輩四任可汗的大唐公主是誰?

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漢昭帝末年到漢宣帝初年的三四年間,匈奴聯合車師向烏孫大舉進攻,長驅直入烏孫腹地,先後吞並烏孫東部大片國土,威逼烏孫交出解憂公主,斷絕和漢朝來往,方肯罷兵。王廷內部人心惶惶,有人主戰,有人主降。大軍壓境謠言四起的情勢下,解憂公主臨危不懼,憑著堅定的信念和政治膽識,說服翁歸靡堅決維護烏漢聯盟,抗擊匈奴。

  先由解憂公主上書,奏明烏孫國的危難情勢,向漢朝請求支援。真是無奈的很啊!從漢昭帝病危到駕崩,救援烏孫的奏議拖瞭又拖,出兵之事幹打雷不下雨,漢朝的大臣們為立誰為國君都愁的要死,忙得要命,哪還顧得上解救遠在西域的烏孫國的危難呢?漢宣帝即位後,翁歸靡與解憂公主再次聯名上書漢朝,請求漢廷聯合夾擊匈奴,並表示烏孫“願發國半精兵,自給人馬五千騎,盡力擊匈奴。”又因宣帝初即位,百事待舉,無暇顧及。在這內憂外患的三四年中,解憂公主費盡心力,團結烏孫貴族,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奮力抗擊匈奴的侵略的顛覆,使匈奴大軍始終不能進入伊犁河谷,從而穩定瞭民心。

  直到漢宣帝即位三年後,才決定出兵救援烏孫。公元前71年春,漢、烏聯軍20萬,東西夾擊匈奴。烏孫王翁歸靡親率五萬精兵,千裡奔襲,直搗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廷,俘獲匈奴單於的叔叔、嫂嫂、公主、名王、騎將以下官兵三萬九千人,奪得馬、牛、驢、騾、駱駝、羊等牲畜70餘萬頭,大獲全勝。此後三年中,烏孫、丁零、烏桓從東、西、北三個方向不斷出擊匈奴,使匈奴大傷元氣,從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71年這一場烏、漢聯合對匈奴的反侵略的戰爭,不僅徹底解除瞭烏孫來自匈奴的威脅,還大大加快瞭漢朝統一西域的步伐。公元前60年(西漢神爵二年),漢王朝正式派出統管西域地區軍政事務的西域都護。這標志著西域地區,包括烏孫所居的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地區,至此正式列入漢朝版圖。長期威脅漢政權的匈奴勢力在漢與烏孫等西域諸國的共同打擊下日漸衰落。公元前52年,呼韓邪單於歸漢,實現瞭匈漢和解。

  法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傢魯保羅教授在他的名著《西域的歷史和文化》一書中說:“漢朝對該地區[指西域]的真正占領應斷代為公元前70–前60年之間,而且於100年左右之後又重新開始。”由此更值得我們反思解憂公主對西域歷史的巨大貢獻。解憂公主在烏孫國的地位如日中天,被烏孫國人譽為“烏孫國母”,史書中也稱“烏孫公主”。

  解憂公主和她的子女以及隨從們為漢王朝統一西域、締造多民族的統一國傢,起到瞭積極的作用。對於漢朝在西域都護府的建立和西域三十六國正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都是功不可沒的。近年才有史學傢論證,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是西域民族史、新疆歷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十大人物;解憂公主和馮嫽的美德和貢獻足以與張騫、班超、玄奘、林則徐並駕齊驅、彪炳千秋。由此可見,解憂公主的歷史貢獻遠勝王昭君。

  解憂公主的侍女馮嫽是個多才多藝、精明幹練的女子,她不僅通曉歷史,而且善於處理各種事務。她不僅是解憂公主相伴一生的金蘭姐妹,而且是解憂公主從政烏孫的得力助手,具有政治顧問的特殊角色。她作為解憂公主的全權代表,持漢節、行賞賜,遍訪天山南北城郭諸國,以她自身的犧牲精神和文化修養,廣泛聯系諸國,幫助他們調停糾紛,平息幹戈,大力發展經濟協作,使漢朝的治國方略、先進技術和文化觀念無形中浸潤於西域大地。她的外交活動深受西域各國臣民的愛戴,城郭諸國都尊稱她為“馮夫人”。她的出訪,對於增進城郭諸國對漢朝的瞭解,促進西域都護府的建立都起到瞭良好地推動作用。

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公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因解憂公主年老,思歸故土,加上長子元貴靡和幼子鴟靡都死於流行病災,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請求回漢,以求落葉歸根,漢宣帝悲憫解憂一生的苦難和突出貢獻,因予準奏。馮嫽隨同她一起返回都城長安。解憂公主歸漢後,烏孫大昆彌元貴靡的兒子星靡代行大昆彌事,由於星靡性情怯弱,國內又不穩定。匈奴郅支單於向西域擴張,對烏孫形成巨大壓力。

  馮嫽為此上書皇帝,請求再次出使烏孫。漢元帝初年,年逾古稀的馮嫽,為瞭鞏固漢與烏孫的聯盟,又一次以漢朝使節的身份,不辭辛苦,踏上萬裡西行的征程。前往烏孫輔佐星靡治國,直到老死在烏孫。馮嫽作為一個女子,幾次被朝廷任命為正式使節,出使異邦,這種情況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是絕無僅有的。

  《漢書》雖然未能為馮嫽單獨開篇立傳,但從《西域傳》中有關她的描寫來看,也足以透視出她在西域的作為瞭。筆者反復孜研《漢書》史料,推斷馮嫽公元前60年之後,極有可能在西域都護府任職。公元前54–前53年左右,在烏孫內亂期間,馮嫽受西域都護鄭吉委派,出面調解烏孫王位之爭的激烈對峙,在鄭吉舉薦下,受到漢宣帝接見,並以欽差大臣的特殊身份前往烏孫冊立大小昆彌,平息烏孫內亂。

  史稱“馮嫽定局”。西漢時期漢廷共派出十八任西域都護,從他們的政績和功業來論,也隻有鄭吉和段會宗可同馮嫽相媲美。她為瞭加強漢族與西域少數民族的團結,可以說貢獻瞭畢生精力,在民族團結史上,寫下瞭光輝的一頁。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傢,也是一位傑出的漢文化的女使者。白壽彝總主編的《中國通史》第四卷 中古時代·秦漢時期第四節有馮嫽專節介紹。

  解憂公主的長女弟史在解憂公主的支持下,嫁給龜茲國王絳賓,使龜茲與漢朝的關系更加密切。公元前65年,絳賓王攜夫人弟史帶著許多龜茲樂器一起去長安朝賀,漢宣帝封弟史為漢傢公主,這完全是漢天於對解憂和弟史的偏愛。漢宣帝留他們在長安住瞭一年。回國時還賜給公主車騎旗鼓,並贈給一個數十人的歌舞團。

  據《漢書。烏孫傳》記載,解憂公主的孫子星靡、重孫雌粟靡、曾孫伊秩靡相繼為烏孫大昆彌。解憂公主的後代都秉承解憂公主的教導,始終維護漢朝和烏孫的親情關系。解憂公主的重孫烏孫大昆彌雌粟靡在位時期[公元前33–前16],烏孫的強盛恢復到翁歸靡時期的興盛局面。另據史料記載,自絳賓王娶解憂公主的長女弟史以後,龜茲國與漢朝親密無間,長達一個多世紀。公元16年,西漢派往西域的五威將軍王駿率領莎車、龜茲等國兵七千餘人前往焉耆平叛失利。

  西域最後一任都護李崇在漢朝五威將軍王駿等官兵被殺後,仍以龜茲國為根據地堅守。直到王莽死後才隱匿起來。據《後漢書。西域傳》記載,直到公元41年,莎車王賢到洛陽朝貢,請求東漢政府在向西域派遣都護。光武帝劉秀因為全國剛統一不久,無力顧及西域,沒有答應。隨後莎車王賢對此忌恨,自封單於,多次進攻龜茲國。公元45年,車師前部、鄯善、焉耆、龜茲等國都派遣王子到洛陽朝貢,請求漢廷派遣西域都護,保護西域各國。劉秀拒絕瞭。西域各國無所依靠,此後才被匈奴所征服。可見龜茲國與漢朝的友好關系保持瞭110年之多。

  烏孫與中原王朝的友好關系保持更為久遠。直到公元四世紀末的南北朝時期,柔然的勢力發展到西域,實際控制瞭車師、焉耆、龜茲、姑墨等國,烏孫才在柔然的擠壓下南遷蔥嶺一帶。北魏興起後,烏孫與北魏保持友好關系,並且為北魏恢復對西域諸國的管轄及中亞粟特等國的友好關系做出瞭很大貢獻。在烏孫與中原王朝長達五百年之久的友好關系中,解憂公主及其後代對烏孫的深遠影響是源遠流長的。由此不難看出解憂公主對西域的影響是很大的。

  作為和親公主,解憂公主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成功、貢獻最大的一個和親公主。解憂公主的影響范圍和歷史作用是王昭君、文成公主等和親公主都無法相比的。

-----------------------------------------

步輦圖-閻立本/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步輦圖》 唐太宗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ADzxL0

w640  

【文史】唐太宗六試婚使 吐蕃迎娶文成公主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26日, 2016
大唐王朝,是中華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百花齊開、大放異彩的全盛時期。她的溫文有禮、文化騰達和威力遠被,同當時西方世界的腐敗、混亂和分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以致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一路遙遙領先。特別是初唐時期的「貞觀之治」,如一輪皓月,照亮了人類歷史的整個夜空。她在文化、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交通、科技、醫學等各個方面,都走向了新的輝煌,人類社會亦在此時走入了一個祥和、禮讓、安定、富足的歌舞昇平時期,而後世也記住了這盛唐氣象締造者的名字:唐太宗李世民。

在唐太宗打造輝煌帝國之際,西南的吐蕃在聰慧、沉毅、誠實、能幹的國王松贊干布的帶領下,平定了內亂,完成了對青藏高原小國的兼併,建立起了統一的國家。公元632年,松贊干布將國都遷到了邏些,就是今天的拉薩。拉薩無論從自然、地理、軍事、政治等各個方面看,都是一個非常適合發展基業的所在。

File:Bhrikuti Devi.jpgFile:Princess Wencheng.jpg

w640 (2)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中間為松贊干布。左邊為赤尊公主。(公有領域)

尺尊公主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4t1o7a

文成公主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VjRhw3

西藏人尊奉尺尊公主與文成公主,相傳觀世音菩薩因為見到吐蕃人民的痛苦,流下兩滴眼淚,成為度母,化身為兩位公主,至吐蕃來解除人民的苦難:其中白度母變身為尺尊公主,而文成公主為綠度母的化身(另一種說法,指尺尊公主為綠度母,文成公主為白度母)


首次求婚被拒

致力於國內發展的松贊干布,對於聲威遠振的盛世大唐自然十分仰慕,因此於貞觀八年(634年)派使者前往長安通聘問好。唐太宗遂派使臣馮德遐持書信前往致意。松贊干布看見馮德遐非常高興,當聽說突厥與吐谷渾都在向唐太宗求親,希望可以與唐朝公主婚配後,松贊干布也馬上派使臣帶著禮物,隨馮德遐返回大唐,「奉表求婚」。但是,唐太宗並沒有同意。

唐太宗的拒絕讓松贊干布選擇了武力「逼婚」。638年,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攻擊唐朝的松州,但很快被唐軍打敗。松贊干布十分惶恐,率部退出黨項、白蘭羌及青海地區,並遣使謝罪。

步輦圖》中的祿東贊(公有領域)
一心想做大唐女婿的松贊干布並沒有死心。640年,他派遣「明毅嚴重」、聰明卓絕的大相祿東贊攜帶厚禮再次到長安求婚。此時在長安求婚的還有天竺、大食、仲格薩爾等國的使者。為難的唐太宗決定通過考察婚使們的智慧,來判定其背後的國王們的才幹。於是歷史上有了著名的「六試婚使」(又稱「六難婚使」)的故事。今天西藏拉薩大昭寺和布達拉宮仍完好地保存著描繪這一故事的壁畫。

綾緞穿九曲明珠

唐太宗出的第一道難題是綾緞穿九曲明珠,即將一根柔軟的綾緞穿過明珠(有說漢玉)的九曲孔眼。比賽開始後,其他婚使就開始行動,但絞盡腦汁也沒辦法穿過去;唯有祿東贊坐在大樹下想主意。偶然間,他看到一隻爬行的大螞蟻,便從中得到了啟示。

祿東贊找來一根絲線,將絲線的一頭繫在螞蟻的腰上,另一頭則縫在綾緞上。隨後,他在九曲孔眼的端頭抹上蜂蜜,把螞蟻放在另一邊,螞蟻聞到蜂蜜的香味,便帶著絲線,順著彎曲的小孔,緩緩地從另一邊爬了出來,綾緞也就隨著絲線從九曲明珠中穿過。

辨認母馬馬駒關係

唐太宗的第二道難題是讓各國婚使辨認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馬駒的母子關係。其他婚使辨別的方法分別是或按毛色區分,或照老幼搭配,或以高矮相比,但都以鬧出笑話失敗而告終。

輪到祿東贊時,他在馬伕的指點下,將母馬和馬駒分開關在馬圈中,而且一天之中,只給馬駒投料,不給水喝。次日,馬駒被放回馬群中,口渴的馬駒們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母親吃奶,母子關係自然很容易被辨別出來。

喝酒吃肉揉羊皮

看難不倒祿東贊,唐太宗又出了第三道難題:規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內喝完一百罈酒,吃完一百隻羊,還要把羊皮揉好。

比賽開始後,別的使者和隨從紛紛宰羊、煮肉,接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如此肉沒有吃完,人已經大醉了,更談不上揉羊皮了。聰明的祿東贊則反其道行之,讓隨從一邊小口吃肉,小口喝酒,一邊揉羊皮。邊吃邊喝邊干邊消化,不到一天的功夫,吐蕃的使臣們就把酒喝完了,肉吃淨了,皮子也揉好了。

分辨木頭根和梢

在第四試中,唐太宗交給使臣們100段粗細一樣的木頭,讓他們分辨出哪是根,哪是梢。其他使臣都交了白卷,只有祿東贊令人將木頭全部運到河邊,投入水中。木頭根部略重沉入水中,而樹梢那邊較輕卻浮在水面,木頭根梢顯而易見。

刻卍字不迷路

一天夜裡,皇宮中擂響大鼓,皇帝傳召各路使者赴宮中商量事情。機敏的祿東贊猜測這可能也是一場突擊測試,為了不致迷路,便在關鍵路段塗上卍字標記。

卍字來源於古印度梵文,意為「胸部的吉祥標誌」。古時傳入中國後,先人將之譯為「吉祥海雲相」。眾所周知,釋迦牟尼佛祖在出生時獨具三十二種吉相,而吉祥海雲相即為其中之一,意思就是指呈現在大海雲天之間的吉祥象徵。其出現在佛祖如來的胸部,被佛教徒認為是「瑞相」,能湧出寶光,據稱「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除此而外,卍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洛伊等國的歷史上均有記載,是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誌,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

不出祿東贊所料,到了皇宮後,唐太宗讓使臣們立即回去,看誰不走錯路可以回到自己的住處。只有祿東贊憑著事先的記號,走了回去。

辨認公主

唐太宗的最後一試是辨認公主。這天,唐太宗與眾大臣親自來到殿前主試。300名衣著華麗、相貌彷彿的宮女,分左右兩隊依次從宮中排開,使臣們需要從中認出文成公主。

面對著宛若天仙的宮女,眾多的使臣們都傻了眼,不知哪位才是文成公主,唯有祿東贊胸有成竹地指出左列第六位就是公主。原來他事先從服侍過公主的奶娘那裡得知了公主的容貌身體特徵:體態娟麗窈窕,膚色白皙,雙眸炯炯有神,性格堅毅而溫柔,右頰有骰子點紋,左頰有一蓮花紋,額間有黃丹圓圈,牙齒潔白細密,口生青蓮馨味,更為重要的是,頸部有一個痣。

文成公主遠嫁吐蕃

祿東贊的傑出表現,使唐太宗相信其國王松贊干布也非等閒人物,遂同意將美麗多才的文成公主遠嫁吐蕃。


清代《文成公主進藏圖》壁畫(網絡圖片)
據西藏民歌流傳,文成公主進藏時,曾帶去穀物3800類、牲畜5500種、工匠5500人。伴隨著文成公主的入藏,內地平原地區諸如農具製造、紡織、繅絲、建築、造紙、釀酒、制陶、碾磨等生產技術和歷算、醫藥等科學知識,皆陸續傳到了吐蕃,使當地人民的衣、食、住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文成公主的功績至今仍銘記在藏族人心中。

而唐太宗十分欣賞祿東贊的才幹、學識,封他為「右衛大將軍」,挽留他在長安任職。祿東贊婉言謝絕了唐太宗的好意,回到了吐蕃,並在吐蕃歷史上以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留名千古。@#

--------------------------------------------

細君公主--遠嫁西域的第一位公主
2016-04-01 11:24:00

西漢初年,我國北方匈奴勢力強大,不斷騷擾漢朝北部,造成對漢朝的嚴重威脅。當時據有伊犁河流域的廣大地區,是西域三十六國中最強盛者。

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破樓蘭、姑師後,烏孫知漢室強大,遣使貢獻,要求與漢室聯姻,為了聯合烏孫共同抗擊匈奴,武帝就以江都王建的女兒細君公主嫁給烏孫昆莫(昆莫,是王號)。匈奴聞知,想拉攏昆莫,也送去了一位匈奴公主。

於是昆莫以細君公主為右夫人,匈奴公主為左夫人,時在元封六年(前105年)。細君公主嫁到烏孫,語言不通,四顧無親,且昆莫已年老,不勝悲愁傷感,寫了一首歌,歌道: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歸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思土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昆莫死後,傳位給孫子岑陬(官號)軍須靡,按照當地習俗,岑陬軍須靡要和公主結婚。公主不肯,上書武帝,武帝答覆說:「在其國從其俗,我欲與烏孫共滅匈奴。」漢武帝讓她接受當地風俗,以成就聯合烏孫共擊匈奴的大局。細君只得再嫁岑陬。一年後,細君為岑陬生下一女名少夫後,因為產後失調,加上心緒難平,不久便憂傷而死。細君公主在烏孫只生活了5年。

細君公主是絲綢之路上第一個遠嫁西域的公主。細君公主到達烏孫後,曾建造了宮室,每隔一年漢朝還派使臣帶著帷帳錦繡等前往探視。作為漢朝與烏孫的第一個友好使者,她使烏孫與漢朝建立了鞏固的軍事聯盟,達到了聯合烏孫,遏制匈奴的目的。

附:《悲愁歌》(《細君公主歌》、《黃鵠歌》)

《悲秋歌》

漢" 劉細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

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

和親公主劉細君簡介 千古和親第一人劉細君生平
2016年01月12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72 次

  烏孫公主(?-前101年),名劉細君,西漢宗室,漢武帝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元鼎二年,漢武帝為抗擊匈奴,派出使烏孫國,烏孫王昆彌願與大漢通婚。漢武帝欽命劉細君和親烏孫,並令人為之做一樂器,以解遙途思念之情,此樂器便是「阮」,亦稱 「秦琵琶」。明知胡地苦,何為嫁女郎。
  倖免於難
  劉細君的曾祖父是漢景帝劉啟,祖父是漢武帝劉徹之兄江都易王劉非,父親是江都王劉建,史稱其為「江都公主」。劉建是個荒淫無道的諸侯王,元狩二年(前121年),企圖謀反未成後自殺,劉細君的母親以同謀罪被斬首。當時,劉細君因年幼而倖免於難。
  歷史背景
  當初,烏孫國昆莫(烏孫王號,後改稱昆彌)獵驕靡有十幾個兒子,中子大祿很強,善於帶兵,率領一萬餘騎兵住在別處。大祿之兄是太子,太子的兒子岑陬(烏孫官名)軍須靡。 太子早死,死前對父親獵驕靡說:「一定要以軍須靡為太子。」獵驕靡很難過就同意了。大祿對這件事很生氣,就把其他兄弟都捉了起來,率領士卒反叛,準備進攻軍須靡。獵驕靡給了軍須靡一萬餘騎兵,命他屯駐別處,自己也有一萬餘騎兵用以自衛。這時國家分為三部分,都歸獵驕靡節制。

張騫將漢朝賜給獵驕靡的禮物送交以後,對獵驕靡說:「烏孫如能東歸故地,漢朝就遣送公主作為昆莫的夫人,兩國結為兄弟之國,一同抗拒匈奴,匈奴一定能打敗。」但是烏孫遠離漢朝,不知漢朝大小,烏孫自己靠近匈奴,服從匈奴已日久,大臣們都不願東遷。獵驕靡年老,國家分裂,權力不能集中。元封三年(前105年),獵驕靡派使者送張騫回長安,同時獻馬數十匹作為報謝。使者見漢朝人口眾多,物產豐富,歸國後,烏孫越來越尊重漢朝。
  和親烏孫
  匈奴聽說烏孫與漢朝往來,很是生氣,要進攻烏孫。漢朝使者經烏孫之南到大宛、月氏的,不絕於路。烏孫很惶恐,就派使者獻馬給漢朝,並願娶漢朝公主,兩國結為兄弟。漢武帝問群臣的意見,朝議同意。決定必須先納聘禮,然後遣送公主。烏孫以一千匹馬作為聘禮。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派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作為和親公主嫁給獵驕靡,漢武帝賜給車馬和皇室用的器物,還為她配備官吏、宦官、宮女、役者數百人,贈送禮品極為豐盛。獵驕靡以劉細君為右夫人。匈奴也派女子嫁給獵驕靡,獵驕靡以匈奴女為左夫人。
  悲傷作歌
  劉細君到烏孫後,自己建造宮室居住,在一年中幾次與獵驕靡聚會,喝酒吃飯,還用財物、絲織品等賞給獵驕靡左右的貴人。獵驕靡年老,語言不通,劉細君很是悲傷,自己作歌說:「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王延。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漢武帝聽說後很憐憫她,每隔一年就派使者送去帷帳、錦繡等物。

  再嫁去世
  獵驕靡年老,想使孫子軍須靡娶劉細君。劉細君不同意,上書給漢武帝說明此事,漢武帝回信說:「隨從烏孫國風俗,漢朝想要與烏孫聯合消滅匈奴。」軍須靡就娶了劉細君。獵驕靡去世,軍須靡代立為王。劉細君與軍須靡生有一女,名叫少夫。劉細君在烏孫只生活了五年便去世。劉細君死後,漢朝又派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為公主嫁給軍須靡。

----------------------------------------

細君公主與解憂公主為什麼會去和親
2016-02-17 15:01:05

細君公主與解憂公主

細君公主與解憂公主都是漢朝時候的和親公主,而且和親的都是當時漢朝西部最強的國家,烏孫國。而且當時是因為細君公主死了之後,解憂公主是去「接班」的。

《解憂公主》劇照

漢武帝時期,漢朝對匈奴接連進行大規模軍事反擊,於此同時,漢武帝為結成對抗匈奴的聯盟,於是就希望能和西域諸國中最強大的烏孫國聯姻。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漢武帝就把把罪臣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嫁到了烏孫國,後來烏孫國王獵驕靡不幸去世,根據烏孫國的習俗,劉細君需要嫁給了獵驕靡的孫子、新的烏孫國王軍須靡。

但是在公元前101年的時候,劉細君去世了,漢武帝就把另一個罪臣的後代劉解憂嫁到了烏孫國。這個時候劉解憂就繼續劉細君沒有完成的使命成為了烏孫王軍須靡的妻子。所以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都是漢朝的嫁給烏孫國的和親公主。而且他們倆的身份都是罪臣之女,也正是因為罪臣之女的身份才讓她們成為了和親公主


漢朝歷史上很少將皇帝的親生女兒拿出去和親,像王昭君原本就是一個宮女,給了個封號就拿出去和親了。其他的也都是宗室中的女子,一般也都是這樣的罪臣的女兒,或者其他親王的女兒拿出去和親的。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就逃不過這樣的命運。歷史上有多少女子都成為了政治的工具,他們用自己換來了一方百姓的安居,不得不說也是大英雄。

劉解憂愛情

對於劉解憂,我們對她印象最深的就是關於她出使到烏孫國去和親,為大漢王朝所帶來的影響。

劉解憂像

不過在這裡,我們要說的不是關於她出使到烏孫國為大漢帶來了什麼,而是要說關於她的愛情。她的一生嫁了三個男人,分別就是烏孫國的三任領主,即就是他的第一任丈夫岑陬,還有在岑陬之後代管王位的他的堂弟翁歸靡,他也被人們稱之為肥王。同時他也是劉解憂侍奉過時間最長的一位丈夫。最後一位就是岑陬的兒子泥膜。



可能有人聽說過關於他們之間的故事,會認為岑陬是當時去和親時她嫁的,對於岑陬,劉解憂並沒有感情,她喜歡的應該是有肥王稱號的翁歸靡。因為她是漢人,對於烏孫國這樣的由下任國主接管自己的妻子這樣的事情應該是很排斥的,但是在這裡我們沒有見到她猶豫,直接就嫁了,固然這有著入鄉隨俗和為國家著想的想法,但是難道她對翁歸靡就沒有感情嗎?要知道,作為岑陬的右夫人和岑陬堂弟的兩人在之前是肯定見過面的,這樣的兩個人,要是沒有感情會在一起,還會在後來有那麼多孩子出生,難道都不會覺得奇怪嗎?因此,我覺得劉解憂應該是喜歡肥王的。她的愛情對象應該是肥王。至於岑陬的兒子泥膜就不說了,在史料的記載中,很明確的提到,兩人婚後不和,自然的就不會是劉解憂的愛情。

不過,也有人說她和霍光有著愛情故事,不過對於這樣的說法,我們知之甚少,還有待考察。

劉解憂父親

劉解憂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位傳奇的和親公主,對於她在漢武帝時期出使當時距離漢朝不算是太遠,但是卻是有著完全不一樣生活方式的烏孫國,在那個時候這個國家對於大漢的江山穩定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劉解憂像

人們對於劉解憂最大的了解就是她到烏孫國和親這件事了,知道的最多,談論的最多的也是這件事。在如今的歷史資料中,關於她的出身之類的提到的不是很多。只知道她是罪臣之女。有人說劉解憂是楚王劉成的女兒,也有人說是劉成兄弟的女兒。其實這些說法都不正確。

劉解憂其實是楚王劉戍的孫女兒,而並非是像人們所傳的那樣,是楚王劉成的女兒。對於劉戍,這個人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他是劉邦最小的弟弟的後代。當初劉邦定江山之後,就將他的先祖封為了王。而且,查閱關於歷史的整部記錄書籍,我們都沒有尋找到關於楚王劉成介紹。只有這一些劉戍當初參與七國之亂,對大漢有異心,兵動造反,但是最後造反失敗,他自己也是兵敗自殺,而他的子孫後代也是由於他的事情被牽連,都成為了帶罪之身。而劉解憂的父親就是其中被牽連到的一位。這也就使得劉解憂雖說和皇家有著一些關係,但是為什麼她會在一家破舊的房子裡出生的情況作了解釋。因為她的父親是戴罪之身,所以對於她這樣出身的女孩子,是不太受重視的,只不過誰也沒有料到,這個女孩子會再後來對國家起到那麼大的影響。

解憂公主是哪朝的

解憂公主是哪朝的?解憂公主是有著「比王昭君還偉大」的稱號的漢朝的和親公主,所以解憂公主是漢朝人。而且解憂公主的名字叫劉解憂,是正兒八經的西漢貴族,爺爺是楚王劉戊,但是因為參與了「七國之亂」,所以戰敗自殺。而他的家眷包括劉解憂在內的人都成了罪臣的家眷。

《解憂公主》劇照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背景,所以解憂公主才會成為和親公主的。因為漢朝時候經常需要派女眷到其他的國家去和親,雖然對外說都是公主但是實際上既沒有那麼多公主拿去和親,皇帝也捨不得自己的姐妹或者是女兒去和親,所以去和親的一般都是王族中的女子,封了個公主就去和親了,而在王族中那些戴罪的更加是首選。還有更過分的,諸如王昭君之類的,直接一個宮女封了公主就騙別人出去和親了,完了還不讓人回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解憂公主就去烏孫國和親了。這一和親解憂公主也變成了一個命途多舛的女人。因為到了烏孫國之後,解憂公主經歷了四個王朝,改嫁了三次,就是一位烏孫國落後的習俗,使得女人就如同生育工具一般,一點尊嚴和權利都沒有。解憂公主先是嫁給了軍須靡,軍須靡死後又嫁給了軍須靡的堂弟翁歸靡,翁歸靡病重之後又嫁給了新繼位的軍須靡與匈奴公主的兒子泥靡。換句話說,解憂公主是嫁了老子又嫁給了兒子,這樣的結果對於女人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解憂公主劉解憂劇照

《解憂公主》電視劇還沒有播出,許多劇中的劇照都已經流傳出來,觀眾們也多這部陣容強大、內容豐富的電視劇充滿了期待。這次流出的這些劇照中,不乏飾演解憂公主的張歆藝的照片,在劇中張歆藝衣服異域的打扮非常吸引人矚目。

《解憂公主》劇照

能夠觀眾們注意的自然是張歆藝扮演的解憂公主和兩位男演員之間的感情線。在流出出來的劇照中有張歆藝飾演的解憂公主和袁文康飾演的軍須靡在草原上你暗色凝重,也有和解憂公主和袁弘扮演的肥王翁歸靡兩人在草原上深情相擁,眺望遠方,這些劇照的流出令觀眾對這部劇的期待也更加的高,而且這部劇是張歆藝和袁弘在承認感情之後的首次以情侶檔的身份在劇中出現,而且也是扮演一對彼此深愛的愛人。這對於張歆藝和袁弘的粉絲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大的福利。

這部劇中袁文康扮演的軍須靡是解憂公主的第一任丈夫,但是軍須靡在解憂公主下嫁給他不久之後就病逝了,所以軍須靡就把王位讓自己的堂弟,也就是袁弘扮演的翁歸靡做,根據烏孫國的習俗,原本是軍須靡的妻子的解憂公主就要嫁給新的烏孫王翁歸靡為妻。但是翁歸靡卻十分的寵愛解憂公主,對解憂公主也是言聽計從。電視劇的故事設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其中的故事也是各種曲折,待觀眾們自行了解。

----------------------------------

真實王昭君:被逼嫁繼子 歸漢不成服毒自盡_書味頻道_新浪網-北美 - http://goo.gl/aepkB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