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糖食品和日常用品(例如口香糖和牙膏)中的低卡路里甜味劑(代糖)木糖醇(xylitol),與心臟病、中風和死亡風險的增加有關。研究團隊指出,攝入木糖醇含量最高的人,罹患心臟病、中風和死亡的風險幾乎是普通人的兩倍。驚!木糖醇竟是心血管殺手? 研究揭代糖致命風險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VAaedE
紅顏薄命!Playboy女模被按摩師搞到中風身亡
模特兒凱蒂梅因頸部按摩不當而中風去世。(翻攝《Aceshowbiz》)
〔記者莊沛儀/綜合報導〕今年2月,雜誌「花花公子」的34歲模特兒凱蒂梅突然無預警去世,留下不少謎團;日前洛杉磯法醫終於釐出原因,原來凱蒂是因頸部按摩不當,造成左頸椎動脈撕裂,才導致中風過世。
據《Aceshowbiz》報導,凱蒂去世前曾PO出不小心扭到脖子的照片,並找來肩頸按摩師減緩疼痛;洛杉磯首席助理驗屍官艾德溫特表示,凱蒂的死因竟是頸部按摩師施力不當,導致椎動脈撕裂,才讓血液回流到腦部,使得大腦血管梗塞中風,生命僅維持4天就香消玉殞。
沒時間運動、吃好、睡飽?只要90秒更健康
精華簡文沒時間運動、吃好、睡飽?只要90秒更健康
健康通常有賴於長時間建立生活習慣,例如每天睡滿八小時、每週運動三次、一日五蔬果,聽起來像個辛苦的全職工作。但最近新的研究發現,某些不可思議的快速步驟馬上可以增進健康,僅僅在90秒內做出改變,就能使健康更進一步。
因為人體本來就有維持健康和自我康復的能力,透過天然的優質營養預防疾病,簡單的運動延緩老化,並讓良好的人際關係成為健康生活的一部份,就能煥發出身體原有的積極能量,獲得新的生命力。
「不要再說你沒時間,只要90秒,馬上做、得健康。」
【增強免疫力】
1)吃顆蘋果:
蘋果很多好處在蘋果皮。最近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更發現,蘋果皮有很多化學物質可以抑制乳癌、肝癌、直腸癌細胞發展。擔心農藥或臘嗎?買本土的有機蘋果吧。
2)深呼吸:
適當的呼吸可放鬆自律系統,聽起來很簡單,但我們常忘了怎麼呼吸。《擺脫壓力》的作者紐倫柏格博士調查了明尼亞波市教會中153名心臟病患者發現,他們都是用胸腔呼吸。只要觀察嬰兒就會知道怎麼呼吸:緩慢、平穩而且深沈,嬰兒不是用胸腔呼吸,而是胸腔與腹部之間的橫隔膜。橫隔膜呼吸能增加腦內啡的數量,這是腦部分泌類似嗎啡的止痛物質,也被稱為「快樂的荷爾蒙」。
3)吃菇:
美國華盛頓藥草研究所發現菇可以增加白血球的數量與活動力,萬一你受到感染,可以多吃點菇。怎麼吃才有效?只要煮熟了的都可以提升免疫力。
4)吞顆綜合維他命:
要增強免疫力,補充維生素是個容易的方法,但營養專家大都不建議吃單劑的維他命,吃綜合維他命比較好,劑量不需要太高,各種維生素、礦物質不要超過RDA(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00~150%。
5)做白日夢:
做白日夢讓愉快的畫面從腦中飄過,可以增加免疫細胞的數目,免疫細胞也會更活躍。亞特蘭大松河心理治療協會心理醫師魏斯說,白日夢不同於夜晚的做夢,是種有意識的幻想,如果對未來構築的圖像是正面的,做白日夢的人會比較快樂。
6)大笑:
來吧,你做得到,只要把嘴角朝向耳朵兩邊動一下就可以了,這就對了。大笑增加抗病白血球供應之餘,也能阻止產生可體松等壓力荷爾蒙。有項研究發現,實驗對象在觀賞一小時電視爆笑節目後,干擾素這種身體免疫反應裡重要的化學物質明顯增加。如果自覺缺乏幽默感,可以看看喜劇片、好笑的漫畫,覺得心情低落時,想想其中的情節,放鬆心情面對艱難時光。
【延緩老化】
1)伸展一下:
想要保持年輕和敏捷?學學貓吧。伸展運動是遠離痠痛和維持骨骼健康最有效的方法。最棒的是,坐在辦公桌前就可以伸展。身體坐直,將雙手交扣,放在面前,吐氣時,將雙手舉向天空,愈高愈好。但記住,還是要抬起頭來,想像有一根線拉起你的頭往天花板。
2)排隊時踮腳尖:
老化從腿開始,鍛鍊雙腿肌肉,是預防體力衰退的最好方法。試著在排隊時,偷偷踮起腳尖,這個動作主要運動到小腿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雖然只是抽空練身體,還是可以維持正確姿勢:與肩同寬、微彎膝蓋、將注意力放在下腹部,以保護下背部。踮腳尖10秒鐘,再輕輕放下。還是沒輪到你嗎?那再來一次。
3)轉眼珠子:
如果你想確定記住了以上所讀的內容,可以轉轉眼珠子30秒。眼球的左右移動可以讓左右半腦的訊息互通,可以幫助回憶所記下的內容。
4)泡杯綠茶:
阿茲海默症至今沒有解藥,但茶被視為未來最具有潛力的治療武器。英國紐卡索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多喝茶可以抑制腦部老化酵素的分泌,有效延緩腦部失智,減少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5)打電話給好友:
每週至少參加一次社交活動的人,活得比較長、腦子比較清晰,也比較不會得心臟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教授希曼(Teresa Seeman)說,只要打電話給一個朋友,馬上就可以降低血壓,並控制可體松(一種壓力荷爾蒙)。現在馬上拿起你的電話,最好還能約他(或她)出來吃個飯,面對面效果更好。
6)擦護手乳並戴上戒指:
40歲的你不想有雙60歲的手吧?偏偏雙手因為曝曬和做家事,通常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要擁有無齡玉手,首先,一定要擦護手乳。護手乳裡的保濕成分能使皮膚的膠原蛋白增生,手看來較豐潤,也能讓手背的血管比較不明顯。還有一個取巧辦法:戴上戒指或擦指甲油。美國有個研究發現,人們會以為戴戒指或擦指甲油的人比較年輕。
7)抬起你的頭:
現在抬起你的頭,原因很簡單,不想在不久的將來,必須穿有領的上衣或繫絲巾掩蓋脖子的皺紋。將頭維持正確姿勢,可以緊實脖子的肌肉,也可避免令人討厭的雙下巴。
【預防疾病】
1)吃顆蛋:
並沒有要說胡蘿蔔的壞話,但要保護眼睛,雞蛋的效果比胡蘿蔔好。雞蛋裡含有對眼睛友善的抗氧化物如類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雖然雞蛋裡的類胡蘿蔔素和玉米黃素並沒有菠菜、芥蘭菜等深綠色蔬菜那麼多,但身體似乎比較容易吸收蛋裡的抗氧化物,美國杜夫大學營養生化學家嬌森(Elizabeth Johnson)說。擔心膽固醇?別擔心,一天一顆蛋,會增加血液中葉黃素26%、玉米黃素38%,卻不會增加膽固醇。
2)喝拿鐵取代黑咖啡:
雖然咖啡被發現抗氧化等優點,但咖啡中的咖啡因還是會濾除身體裡的鈣質,有骨質疏鬆的疑慮。點杯拿鐵或卡布其諾吧!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人類營養學教授梅西(Linda K. Massey)指出,一般來說,三杯牛奶可以抵銷一杯咖啡流失的鈣,看來這些堆著白泡沫的咖啡不只減少罪惡感,也可以減少因為咖啡因而流失的鈣。
3)爬樓梯「好」上「壞」下:
是不是開始覺得上下樓梯時,有一隻腳比較靈活、另一隻腳膝蓋有點微痛或卡拉作響,有時也會突然無力?這是膝關節開始退化的癥狀。原本健康靈活的膝關節因為摩擦而耗損,而且使用頻繁的那隻腳會先退化。書田診所復健科主任潘筱萍建議,如果膝蓋開始有痠痛現象,減少上下樓梯的次數,並且上樓時好膝蓋先上、下樓時壞膝蓋先下,可以讓較健康的那隻腳維持身體重心,減少另一隻腳承受的負擔。
4)戴上太陽眼鏡:
日頭赤炎炎,要防止視力老化病變,戴上太陽眼鏡吧。台北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周盟超建議,太陽正強時,如果在外頭活動,請戴上太陽眼鏡。太陽眼鏡顏色以棕色、灰色為宜,灰色最佳,因為灰色鏡片可以濾掉各種光。如果不確定你的太陽眼鏡有沒有抗紫外線功能,可以去眼鏡行利用儀器測試。如果你喜歡的太陽眼鏡樣式不具抗紫外線功能,可以請眼鏡行更換鏡片。深色又沒有抗紫外線功能的太陽眼睛會傷害你的眼睛。因為光線變暗下,瞳孔自然放大,反而讓眼睛吸收更多紫外線,對眼睛傷害更大。
5)親吻你愛的人:
你當然因為各種理由親吻別人,但美國牙醫學會發言人莫瑞醫師(Anne Murray)說,親吻增加唾液,可以清除導致蛀牙的細菌。如果你沒有人可以吻,那就吃一顆木糖醇無糖口香糖,一樣可以防止蛀牙。
【遠離壓力】
1)告訴家人,你有多愛他:
有穩固家庭關係的人,會比缺少情感連結的人更能處理壓力。保養你的家庭關係,一定要常溝通。如果你覺得說「我愛你」不自在,不妨這樣想,說這三個字總比彌補裂痕來得容易的多。
2)喝杯洋甘菊茶:
德黑蘭大學(Tehran University)醫學院研究發現,花草茶如洋甘菊茶、西番蓮(passionflower)有抗焦慮藥的效果,卻沒有藥的副作用。上班族會議上報告很緊張嗎?30分鐘前,喝杯洋甘菊茶吧。
3)向陌生人微笑:
喜劇演員維特˙褒吉(Victor Borge)說過:「微笑是兩個人之間最短的距離」,微笑可以溝通情感和善意,也可以化解和壓力有關的負面感覺。而且臉部表情和情緒有相當大的關係,美國麻薩諸賽州克拉克大學心理學教授萊爾德(James Laird)說,微笑可以激起快樂的記憶,就如同愁眉苦臉激發負面情緒一樣。
4)說謝謝:
要當個快樂的人,記得常說謝謝。美國羅耀拉大學(Loyala University)社會心理學教授布萊恩特說,快樂也許來自一封邀請函、或陌生人幫忙拉門。也許不需要總是特意地做些什麼表達感謝,但對你的朋友、陌生人說「謝謝」,會讓你建立感激的態度,從此習慣凡事感恩。
5)將電視三振出局:
想要睡得好?睡前關掉你的電視。日本大阪大學調查5875個成年人發現,每晚睡前看電視或使用電腦超過3.5小時的人,比每晚看電視不到2.5小時的人,多了兩倍聲稱睡不好。好看的節目卻只排在睡前播映?錄下來明天早點看。
6)聞聞薰衣草:
薰衣草的香味可以讓你有個安穩的睡眠。最近一個研究發現,讓受試者聞薰衣草或迷迭香5分鐘,可以降低壓力荷爾蒙可體松24%。這是好消息,因為這種荷爾蒙會提高血壓和抑制免疫系統。而且,受試者聞低劑量的薰衣草和高劑量的迷迭香,能清除討厭的致癌、老化的自由基。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5002#sthash.PoMZ3ioA.dpuf
-----------------------------------------------------------
是中國火罐還是西方氣罐? 菲爾普斯拔罐痕引熱議
sports.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菲爾普斯拔罐紅塊引外媒注目。(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
里約奧運期間,美國傳奇泳將「飛魚」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背部、肩膀等部位的拔罐痕跡,吸引外媒關注,對國外朋友來說,拔罐療法有如「東方神秘力量」;不過也有人討論,菲爾普斯使用得究竟是中醫的火罐還是西方的氣罐?
陸媒整理,傳統中醫認為,拔罐產生的真空負壓力,能夠活絡氣血,疏通經脈,以達到治病、紓解疲勞的目的,在古代,拔罐使用火的熱力產生負壓,故稱為火罐;氣罐則是利用機械原理產生負壓,雖然名稱不同,但實際上都是相同原理。
現代中醫普遍認為,拔罐最早可追述到先秦時代,春秋時期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紀載有稱為「角法」的治療術,利用牛角罩在病人患部吸出膿血,即是現代拔罐的前身,當時沒有現代的玻璃工藝,因此使用獸角進行。
不過其實拔罐並非中國的專利,古希臘、古印度等文明皆有出現「拔罐」的相關紀載;而最早的拔罐紀載則在埃及被發現,最多可追朔到西元前3000年。現代醫學之父、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早在西元前400年即有使用「杯吸法」替人治病的紀載,被認為比中國的「角法」更接近今日的拔罐。
甚至有歷史學家認為,拔罐應是由西方世界傳到中國的產物。大陸歷史研究者諶旭彬發表一篇文章表示,古代的「角法」和現今的拔罐相去甚遠,直到清代才有真正的拔火罐紀載。文章中指出,拔罐療法應該是起源於西方,很可能透過蒙古西征才傳入中國。
但無論如何,由於菲爾普斯特別鍾愛拔罐的緣故,也使得這項古老技再次引發國際話題,外媒紛紛對拔罐進行特別報導,讓外國民眾能解除疑惑,重新認識這項古老的療法。
------------------------------------------------------------
奪22金的奧運名將愛拔罐 全球熱話傳統中醫
在里約奧運勇奪4金、個人金牌累積到22面的傳奇美國泳手菲比斯,身上的拔罐紅印連日引起熱議。(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6年08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文君、梁珍香港報導)里約奧運如火如荼,12日早上,美國「水神」菲比斯(Michael Phelps),在男子200米個人混合泳中,輕鬆游出1分54.66秒再度封王,個人累積22金。外界聚焦這位奧運「五朝元老」驚人成績的同時,他身上一個個拔罐紅印,成為全球傳媒熱話。
美國體操隊長布魯克斯(Chris Brooks)、體操選手納多爾(Alex Naddour)、英國網球手梅利(Andy Murray)、拳擊手阿米爾汗(Amir Khan)等都熱衷使用這種古老的中國療法。大紀元特邀請多位香港中醫師和西方運動醫學專家,還有美國執業的中醫師,探討這一股中醫新熱潮。
在里約再奪4金、個人累積22金的菲比斯,再創奧運傳奇。31歲的他喜歡拔罐已不是秘密。據他的教練透露,菲比斯愛好此方法已經有2年時間,而且感覺良好。他曾經將治療片段用於代言運動用品品牌的宣傳影片中。同樣愛拔火罐的體操選手納杜爾(Alex Naddour)則大讚:「這是我這一年來保持健康的秘方」,「我們身體經過這麼長期的訓練後會疼痛。這是我接受過最棒的療法。」
國際媒體爭相報導
拔罐和其背後的傳統中國醫學,旋即成為國際媒體的熱門話題,包括《紐約時報》、時代雜誌網站、《華爾街日報》、英國BBC、《每日郵報》等傳媒蜂擁報導,成為奧運的焦點,又預料這種療法會在西方掀起風潮。
拔罐是一項中醫療法,又稱「拔火罐」,在中國已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因為古人常以獸角做罐治病,所以又稱之為「角法」。考古學家發現,最早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西漢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獸角治病的記載。
常見治療方式是將玻璃杯內燒熱放上身體,杯內溫度下降後會對身體產生吸力,吸附在人體經脈穴道,促進體內血液流動,最後在皮膚上留下紅色圈記,通常會維持三四天。
運動專家:不涉禁藥有助放鬆
拔罐、針灸都是中醫常用的治療方式。浸會大學體育學副教授、康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雷雄德博士認為,從運動醫學角度,稱之為「另類療法」。雖然文獻分析,無實質的臨床證據證明它是可行的。但只要能提升運動員的表現,西方醫學亦不排斥此做法。而且拔罐是非入侵性治療,類似按摩,無需打針吃藥,拔罐只是利用壓力的變化,亦不會涉及反禁藥的影響。
他認為,從中醫及傳統文化角度,拔罐被視為養生療法。不僅放鬆心情,對肌肉型運動員來說,可以放鬆身體。
他補充表示:「入侵性有個風險存在,舉個例,你注射,如果你用藥物一定有副作用,只是多或少的問題,還有入侵性(療法)你會有傷口,有機會有發炎或其它的風險存在,所以入侵性和藥物的話,世界反禁藥組織也一定會了解一下。」
中醫師:幾分鐘見效助提高表現
香港中醫師鄧力文表示,拔罐從中醫角度來看,主要能夠起到放鬆肌肉和止痛的作用。透過拔罐把裡面抽真空,形成一個負壓,將身體裡面的濕氣和熱邪吸出來。拔完罐之後會感覺肌肉輕鬆,身上的痛楚也會減輕。
他強調,運動員用拔罐則最方便快速,幾分鐘可見效果,故受到歡迎。「一般拔罐四至五分鐘就能達到一種快速放鬆肌肉的目的。對運動場上的表現來說,當然有一個很好的提升效果。」很多人都用此方法舒緩肌肉疲勞、緊張和酸痛,以及治療痛症或身體不適。當身體有沉重乏力之感,拔罐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舒緩效果。
不過,鄧力文提醒,拔罐始終是向肌肉表層施加一些負壓,所以多數只用於身體表層症狀;如果涉及骨或較深層的問題,中醫一般會用針灸、推拿及中藥治療,拔罐未必可行。
拔罐有禁忌過量易積瘀血
消委會曾發表報告稱,本港對拔罐並無任何規管,使用不當可引致水泡、燙傷、留下疤痕等。以往曾有港人在大陸拔罐而出現燒傷、水泡及瘀傷。
香港權益中醫總工會副監事長兼學術主任、跌打醫師黃炳洪指,拔罐、浸腳作為古老的民間傳統療法,在大陸流行,不少老人亦自行拔罐,作為日常保健方法之一。不過,他提醒市民應由專業人士進行拔罐,切勿自行嘗試。而且拔罐亦有很多禁忌。「你拔罐拔得厲害,那些淤血就多。或者隔日拔一次,不要太過頻密。而且不要天天在同一地方拔罐。」
菲比斯在Instagram貼出進行拔罐的照片。(菲比斯Instagram)
美國游泳女將歌芙蓮(Natalie Coughlin)在Instagram表示拔罐非常痛。(歌芙蓮Instagram)
加州中醫:西方政要科學家也信中醫
近年來,中醫在西方社會越發受重視,尤其是美國。甚至美國軍方也高薪聘用中醫師,為官兵提供針灸治療。
1971年7月26日,《紐約時報》名記者萊斯頓(James Reston)將自己在訪華期間因闌尾炎手術後腹部脹痛、接受了中醫針灸和艾灸治療的經歷,發表在《紐約時報》頭版。他寫道,當時有位年輕中國針灸師在他右肘部和雙膝下共扎了三針,還用一種「像廉價雪茄煙一樣的艾條」炙烤他的腹部,令他腹部不適得到明顯緩解。美國大眾因此知道了西醫之外還有這樣一種古老而神奇的療病方法。中藥和針灸也開始在美國傳播並風行起來。
1975年,新任加州州長布朗(Jerry Brown)簽署了中醫合法化首個法案,被業界稱為「美國加州針灸之父」。
在美國,根據政府資料,目前全國有46個州份有中醫發牌制度,共有3萬名中醫師掛牌,合資格的中醫師需持有相關的碩士學位及持續進修證書。加州是美國擁有中醫診所最多的地方,被稱為針灸重鎮。
2011年11月,美國政府招聘網站貼出一則招聘啟事,為美國陸軍醫療司令部下屬聘用兩名針灸師。被錄用的針灸師將在美軍基地為官兵提供針灸治療服務,同時參與軍方有關跨學科疼痛治療的研究工作,年薪達7.3萬至9.5萬美元(約56萬至74萬港元)。中國傳統醫術首獲美國軍方重視,中醫師並被納入聯邦公務員體系,引起當地華人熱議。
網球冠軍腳傷三天返賽場
現任美國洛杉磯仁愛中醫大學(Alhambra Medical University)教授的執業中醫師、中醫博士李有甫。(余鋼/大紀元)
現任美國洛杉磯仁愛中醫大學(Alhambra Medical University)教授的執業中醫師、中醫博士李有甫說,中醫在美國風行。他治療患者當中,就包括國會議員、市長、科學家等。運動員愛上針灸、拔罐也是不爭的事實,比如全美少年網球冠軍、奧運自行車冠軍等均有找他治療。
其中那位年僅16歲的網球冠軍腳扭傷,西醫指他要至少休息四個星期。但三天以後全美比賽的決賽舉行,他急得不行,後來他媽媽向李有甫求救,李用每日針灸兩次的方法,3天後如期上場比賽。另外,20歲的奧運自行車冠軍,前年找李有甫兩次針灸也治好了舊患。
對於奧運選手熱衷拔罐,李有甫指,拔火罐針對寒、風濕和瘀血這方面,還有肌肉疲勞,和扭傷都有效,但治療上有時候會配合針灸。
不過,李有甫說,拔罐非人人適合,而是斷症用方。如果患者皮膚破損出血等,勿拔罐。另外體虛、氣血虛弱的人,無受風寒,也沒有必要去拔火罐,拔了也不起甚麼作用。「(拔罐)針對寒、風濕和瘀血這方面,還有肌肉疲勞,和扭傷都有效,其它情況就要慎重,沒有必要就不要去拔,否則會有副作用。」
傳統智慧博大應盡力發揚
去年中國女醫藥學家屠呦呦,因受中醫古籍啟發成功提取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將中醫藥推上世界舞台。
李有甫認為,目前中醫在國際地位升高,的確是一件喜事。而中醫研究至今未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是因為治療效果很難量化。但是中醫突破了西醫的侷限,源於中國古人的智慧,內涵博大精深,值得海內外的人都予以重視和推廣,「中醫還有更深的境界,包括了我們古代的道家學說。中醫的基本理論,陰陽五行,辯證學說,還有更深的,比如中醫也講,和氣功有關係,還有中醫也在講氣,講精、氣、神,但這些是科學的手段不能完全證實,所以中醫有更高的境界,我們儘管去發揚就好了。」
李有甫強調,要推廣中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醫術,尤其是醫德。「我的體會是醫德要高,醫術才能高,這是真事,這是很多人不太注意的,一定要有那個善念,救人的心,才能提高醫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