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日軍29.43%的陣亡率+韓國兵的陣亡率9.2%/1938年北埔姜家子弟從軍:姜瑞昌+姜煥蔚+姜重垣+姜阿新+鄧騰肝+姜瑞鵬+莊阿魁。送軍親友團:鄧騰駿、姜瑞鵬、姜瑞金、姜瑞昌、鄧瑞坤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crPp91


邱金華家族(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文琳)在北埔信仰嘗會及教育上多有出力;日本時期,北埔私設之書房有邱芝汀在自宅興辦之「亦樂書房」,有不少學生曾受教於此,1898 年,官方設「新竹國語傳習所北埔分校場」於慈天宮,之後改名「北埔公學校」,以慈天宮為臨時教室。1901年,北埔姜家公號「姜義豐」姜振乾捐贈校地,「北埔公學校」遷離慈天宮至北埔國小現址,邱芝汀亦受聘為專任漢文教師,其子邱文琳承其衣缽,1923年在北埔公學校任教職訓導,1970年,邱文琳、黃國書、姜鏡泉、何乾亮發起捐建「北埔國小大禮堂」落成。

金廣福1830年代始的開墾,經官方、墾戶、墾民共同的努力,至1875年,開闢已逾一代,這段時間本區已由蠻荒之區轉為漢人的希望之庄樂土,開墾初期武力體力多於讀書作詩的型態已逐漸轉變成穩定富足的社會。文人仕途、文秀才的出現,不斷提升庄內文化品質,金廣福理性有效領導,在台灣割讓異族之際,率鄉民勁旅抗日,為保家衛國、忠義最佳的例證。可見金廣福墾隘無論防番或拓墾均相當輝煌,是台灣史上一種相當成功的開墾形態。


北埔邱家-澎澎(河南堂) 

澎澎 (女藝人)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EwhqnJ

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  

澎澎(1951年3月16日-),本名邱美翠,台灣女藝人,新竹縣北埔鄉人。最初為歌手,曾參加新竹台聲電台和電塔唱片聯合舉辦的歌唱比賽獲得第一名,當時第二名為余天,出過《樂仙人生》等專輯。後與廖峻組成綜藝脫口秀喜劇搭檔演出,1960年代末期聞名。
生平
澎澎父親邱文漢是日本麻布獸醫大學獸醫系畢業,母親田中初子是日本新潟人。澎澎因是混血兒,長相甜美;更富表演天賦,念大成初、高中時,屢獲全縣音樂比賽冠軍。剛出道時,她多次跟著孫伯堅、黃小冬夫妻率領的宣慰僑胞團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地演出,轉而演出短劇。
當時歌廳的逗笑短劇很受歡迎,她找小她1歲的廖峻搭檔,一拍即合。她通客家話、日本話,廖峻則閩南話溜,剛開始她連一句閩南語都不會講,廖峻還以為她是外省人。她與廖峻因語言、音韻的不同,無厘頭的對白即是笑料。短劇也顛覆傳統,例如她飾羅密歐·蒙泰古,廖峻則演朱麗葉·凱普萊特;她演西門慶,廖峻則飾潘金蓮,笑果十足。上了舞台,兩人是全場目光焦點,要讓觀眾覺得花錢值得;下了舞台,共同的默契是如何編另一齣劇。因兩人實在太紅了,廖峻遭黑道挾持毆打,額頭縫了十幾針,為趕秀也曾吊點滴演出。
不少人誤以為澎澎是「廖太太」,連空姐也誤認。由於太過火紅引來黑道覬覦利益,廖峻遭黑道打傷後,兩人商議拆夥避免發生生命危險,澎澎改與諧星李登才合作了四、五年,廖峻也找蔡閨等人搭檔,但演藝界始終認為「廖峻與澎澎」才是脫口秀的黃金拍檔。
有回在她美國演出,廖峻諷刺她不要亂噴口水,她回說「噴到眼睛是『一點靈』,噴到臉是『明星花露水』」;沒想到明星花露水老闆就坐在台下,樂歪了,回台後不僅送了好幾箱明星花露水,也各打一條金項鍊給她與廖峻。
綜藝二人組
主條目:廖峻與澎澎
更多資料:廖峻
他們的出場音樂為「廖廖廖廖廖、廖峻,澎澎澎澎澎、澎澎」,因為兩人精通多種語言經常以客家話、日語、普通話與台語之間的差異來製造笑料,所以是台灣秀場中極受歡迎的主持人,這組合當紅時秀場北天王張菲甚至還沒出道。


澎澎 (1951年3月16日 - ),本名邱美翠 ,早期藝名為「芃翠」,台灣女藝人 ,出生於新竹縣北埔鄉 。最初為女歌手 ,曾參加新竹台聲電台和電塔唱片聯合舉辦的歌唱比賽獲得第一名,當時第二名為餘天 ,出過《樂仙人生》等專輯。後與廖峻 組成綜藝脫口秀喜劇搭檔演出,1960年代末期聞名。
澎澎父親邱文漢是日本麻布獸醫大學獸醫係畢業,母親田中初子是日本新潟人。澎澎因是混血兒,長相甜美;更富表演天賦,念大成初、高中時,屢獲全縣音樂比賽冠軍。剛出道時,她多次跟著孫伯堅、黃小冬夫妻率領的宣慰僑胞團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地演出,轉而演出短劇。
當時歌廳的逗笑短劇很受歡迎,她找小她1歲的廖峻搭檔,一拍即合。她通客家話、日本話,廖峻則閩南話溜,剛開始她連一句閩南語都不會講,廖峻還以為她是外省人。她與廖峻因語言、音韻的不同,無釐頭的對白即是笑料。短劇也顛覆傳統,例如她飾羅密歐·蒙泰古
,廖峻則演朱麗葉·凱柣鐊特;她演西門慶,廖峻則飾潘金蓮,笑果十足。上了舞台,兩人是全場目光焦點,要讓觀眾覺得花錢值得;下了舞台,共同的默契是如何編另一齣劇。因兩人實在太紅了,廖峻遭黑道挾持毆打,額頭縫了十幾針,為趕秀也曾吊點滴演出。
不少人誤以為澎澎是「廖太太」,連空姐也誤認。由於太過火紅引來黑道覬覦利益,廖峻遭黑道打傷後,兩人商議拆夥避免發生生命危險,澎澎改與諧星李登才合作了四、五年,廖峻也找蔡閨等人搭檔,但演藝界始終認為「廖峻與澎澎」才是脫口秀的黃金拍檔。
有回在她美國演出,廖峻諷刺她不要亂噴口水,她回說「噴到眼睛是『一點靈』,噴到臉是『
明星花露水』」;沒想到明星花露水老闆就坐在台下,樂歪了,回台後不僅送了好幾箱明星花露水,也各打一條金項鍊給她與廖峻。

------------------------------------------

北埔永光茶廠+永光棒球隊-姜阿新(主持者)熱愛棒球, 因而在北埔永光茶廠成立了棒球隊 ,到了晚年在台北仍和孫子一起熬夜看棒球賽. 很想知道 北埔鄉親有人還記得這個傳說中的球隊嗎?

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  

---------------------------------------------

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  

北埔邱家----邱文琳-大正十二年1923新竹州北埔公學校訓導

日本時代,台灣人就讀的學校稱「公學校」,北埔公學校在台灣是資深的老學校。(影像來源:創校百週年特刊)
1898 年,三月設「新竹國語傳習所北埔分校場」於慈天宮,十月改稱「北埔公學校」,以慈天宮為臨時教室。
1901 年,北埔姜家公號「姜義豐」代表人姜振乾捐贈校地,「北埔公學校」遷離慈天宮至北埔國小現址。
1970 年,邱文琳、黃國書、姜鏡泉、何乾亮發起的「北埔國小大禮堂」落成。
1998 年,北埔國小創校百週年慶,出版《百年大愛‧千年大隘》紀念特刊。

經師人師邱文琳_1  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

-------------------------

澎澎邱美翠 與廖峻搞笑全台
張貼日期:2008-11-09
「電視有人講客家話ㄟ」,二、三十年前老三台時代,當「廖廖廖廖廖、廖峻,澎澎澎澎澎、澎澎」聲響起,常有主婦從廚房衝到客廳,為的是看「澎澎」逗趣又搞笑的客家話;當時媒體還管制,對弱勢的客家人來說,能在電視上聽到客家話是那麼的奢侈?
台日混血兒 甜美擅表演
從60到80年代,「廖峻與澎澎」脫口秀風靡全台;這對閩、客諧星對白詼諧,默契十足,充滿喜感,豐富了台灣人的生活;在有線電視未開放,沒有客家電視的年代,澎澎有如電視上客家話的代言人。
澎澎本名叫邱美翠,四十年生,新竹縣北埔鄉人,父親邱文漢是留日麻布獸醫大學獸醫系畢業,母親田中初子是新瀉人,在8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因父親在苗栗縣頭份鎮農會擔任獸醫,舉家搬到頭份。因是混血兒,長相甜美,更富表演天賦,念大成初、高中時,屢獲全縣音樂比賽冠軍。
曾歌廳駐唱 長繭轉短劇
高中畢業後,鋼琴老師徐欽華推荐她跟中廣音樂組長林寬學聲樂,但她發現聲樂是條艱辛的路,前往高雄市藍寶石歌廳應徵駐唱,藝名「芃翠」;剛開始她負責報幕,偶爾演唱,拿手歌曲是生命如花籃、一朵小花、薔薇訴願。
後來她轉往屏東黑天鵝歌廳駐唱,月薪從2500元至6000元,且提供吃住與接送,交通工具是三輪車。當時姚蘇蓉唱的「今天不回家」當紅,她也常跟張帝、楊燕、青山、婉曲同台演出。
澎澎說,剛出道時,西貢(現胡志明市)還沒淪落共黨手中,她多次跟著孫伯堅、黃小冬夫妻率領的宣慰僑胞團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地演出,後來因聲帶長繭,轉而演出短劇。
與廖峻搭檔 閩客語搞笑
「有次凌波、蔣光超到高雄市喜相逢歌廳,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分飾梁山伯與馬文才,臨時徵召我演『祝英台』,廖峻演『四九』,我發現廖峻對白全用閩南語,逗趣又好笑。」
澎澎說,當時歌廳的逗笑短劇很受歡迎,她找小她1歲的廖峻搭檔,一拍即合。她通客家話、日本話,廖峻則閩南話溜,剛開始她連一句閩南語都不會講,還以為她是外省人,她叫「芃翠」,大家都叫「芃ㄟ」,後乾脆改為「澎澎」。
無厘頭對白 也顛覆傳統
「我一句『承蒙你,按仔細』,廖峻有聽沒懂,回說『 先摸妳,看仔細』,觀眾笑得噴飯。」澎澎說,她與廖峻因語言、音韻的不同,無厘頭的對白,即是笑料;短劇也顛覆傳統,她飾羅蜜歐,廖峻則演朱麗葉;她演西門慶,廖峻則飾潘金蓮,笑果十足。
澎澎說,廖峻本名叫廖滋源,雲林縣斗南人,喜感十足,能唱能跳,連學美國麥可傑克遜、日本森進一的唱腔都維妙維肖。上了舞台只有兩人,是全場目光焦點,要讓觀眾覺得花錢值得;下了舞台,共同的默契是如何編另一齣劇。
台下很正經 與廖沒緋聞
那時錄放影機未普遍,一齣劇可演出多場;後來發現有人偷錄,觀眾已先看過,新鮮感降低,逼得兩人得時時變換短劇內容。餐廳秀漸漸沒落,工地秀興起,最忙時一月曾接30場秀,一場15萬元起跳。因兩人實在太紅了,廖峻還一度遭黑道挾持毆打,額頭縫了十幾針,為趕秀也曾吊點滴演出。
打情罵俏近20年,不會產生情愫嗎?澎澎說,與廖峻合作時,她未婚,廖峻已有3個小孩,不久她也跟華視樂隊老師洪信煌結婚;台上瘋瘋顛顛,台下卻是正經八百,連吃消夜也是路邊攤,怎會有緋聞?廖峻也是孝子,不打麻將也不喝酒,倒是有不少人誤以為她是「廖太太」,連空姐也誤認。
客家流行歌 她傳唱警世
廖峻遭黑道打傷後,兩人脫口秀中斷,澎澎改與諧星李登才合作了四、五年;廖峻也找蔡閨等人搭檔,但演藝界始終認為「廖峻與澎澎」才是脫口秀的黃金拍檔。
有回在美國演出,廖峻諷刺她口水不要亂噴,她回說「噴到眼睛是『一點靈』,噴到臉是『明星花露水』」,沒想到「明星花露水」老闆就坐在台下,樂歪了,回台後送了好幾箱明星花露水,也各打了一條金項鍊給她與廖峻。
「第一憨,駁菸食酒咬檳榔,肺病肝病牙齒痛,早早會見閻王;第二憨,賭狗賭得大天光,家財輸淨妻子散,生活正淒涼…」涂敏恆在世前,曾做了「憨憨過一生」等多首客家流行歌曲,請澎澎傳唱,笑果極佳,也達到警世效果。
社大學烹飪 希望開餐廳
「現走到那兒,都是澎姊長,澎姊短,在菜市場尤感親切。」回到頭份居住,半退隱的澎澎,依舊亮麗,喜感十足,除偶爾上白冰冰「冰火五重天」通告,客家電視台開播後,也客串主持「客味十足」節目,在「遊桐花」連續劇中軋了一角,也曾在「大漢之音」主持客家廣播節目,希望為客家電視、客家族群貢獻點心力。
事親至孝的澎澎,前幾年還陪父親前往日本母校參加百周年校慶,並重遊母親故鄉,她現忙著在社區大學學烹飪、調酒、煮咖啡,學做客家菜、日本料理,希望在鄉間開間休閒餐廳,「請大家來同澎澎聊、打嘴鼓」是她未來的願景。

----------------------------------------

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  

建築百景第三名】北埔姜氏家廟-廖桂美
對於北埔姜氏家廟一直有種戀戀情深的感覺,一則同為客家人,二則人親土親,每每穿過北埔老街來到姜氏家廟,一路上處處呈現濃濃客家文化風貌與此起彼落的客語,尤其在五月桐花飛舞之際造訪,更顯其極至之美。<br>姜氏家廟位於北埔老街的南面,可謂新竹縣的瑰寶,古樸的風貌是她的保護色,隱匿的坐落則讓他不受外界喧囂的影響,走進姜家祠堂內,其彩繪、石雕、木雕等工藝裝飾與建築功能都結合完美,巧奪天工,可謂佈局之功、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尤其擂金彩繪更是一絕,為國寶級之作品,木雕則由大陸兩位漳派名將較勁而成,採「對場作」方式,極具藝術價值,為台灣四大家廟之一
2007年12月13日拍攝於 新竹縣北埔鄉

----------------------------------------------------

北埔姜氏家廟前的見證–老姜新姜

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  

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  

北埔姜氏家廟前的見證–老姜新姜 @ 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ihp9ik

北埔姜氏家廟
地址:南興村7鄰南興街1號
開放時間:預約開放
如何到達:
創建年代:日大正年間
創建年代(西元):1921

北埔姜氏家廟

姜氏家廟堪稱全台四大家廟之一,位於新竹縣北埔街區南面(北埔鄉南興村9鄰25號)。關於姜氏家廟的興建緣由,必須先從姜家於北埔的墾拓談起。清道光15年(1835)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與姜秀鑾組織「金廣福」墾號,進行大隘地區(北埔、峨眉、寶山等鄉)的墾拓事業,「金」意為吉祥,象徵財源廣進;「廣」是指廣東人;「福」指福建人,由字面上可知這是一個閩粵兩籍合股的組織。然因隘墾需要龐大資金,在閩籍股夥紛紛退出之後,金廣福墾業大半歸於姜家所有,使得姜家成為北埔最大的家族,對於新竹縣的開發可謂功不可沒。
不過姜家雖然是北埔的旺族,但一開始僅成立「世良公嘗」組織,遲至日治時期才由姜瑞昌、姜振驤等人提倡興建家廟,以提供族人祭拜祖先、舉行宗教聚會時有個固定場所。故開始募集資金延請名匠施作,於日治大正11年(1922年)開工,大正13年(1924)竣工落成,共佔地1,500平方公尺。不過1944年與1949年分別遭日軍及國軍軍眷佔用,1979年整修本堂屋頂,1985年第二次整修,2004年指定為縣定古蹟,以保存經典家廟建築。由於建築體年久失修,呈現漏水、蟻蛀現象,目前正在進行解體調查工程,了解屋體損毀狀況,以利於下一階段修復工程的施作。

由於姜家是當時北埔最大的家族,興築之匠師均為一時之選。整體是由大木名匠葉金萬的高徒徐清所規劃,為左右對稱之「二堂二橫」建築,方位坐東朝西,空間規劃嚴謹有序,「本堂」為主要祭祀空間、供奉姜家歷代祖先之神位;「前堂」為主建築物入口;兩邊橫屋之間各有過水廊相連,形成一個內部開闊的祭祀空間。
祠內的木雕、石雕及彩繪亦非常精緻。木雕部分是由徐清及徐春泉二人以「對場作」手法競技鑿雕而成,雕工精緻、造型生動活潑,如徐清的「人面獅座」,有著如人類一般的手足蔚為一絕;前堂檐下的吊籃乃為徐春泉的作品,將木頭雕成如竹編或繩編的花籃,也令人咋舌。前堂的龍柱與石獅子則為辛阿救所做,以色澤灰黑的觀音山石為材質,造型豪邁粗獷、線條剛勁有利。至於由廣東大埔名匠邱玉坡及邱鎮邦父子所主筆的彩繪,一直是姜氏家廟最為稱著之處,尤以黑色為底、畫上金色圖案的「擂金畫」堪稱一絕,呈現出穩重華麗之感;其繪畫的題材除傳統吉祥意涵的動植物、文字、器物外,更創新船隻、洋樓以及人物畫等主題,將十九世紀流行的新事物都收入畫幅中,有別於傳統的文人彩繪。
整體而言,姜氏家廟可謂新竹縣的建築瑰寶,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被譽為台灣四大家廟之一,見證了姜家在北埔的發展,具有歷史意義、建築藝術等多重價值。

--------------------

beipu.2222.idv.tw【北埔人的原鄉情懷】 - http://goo.gl/b9nHTR

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  

-------------------------------------

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

稱 名稱:日本時代 北埔蕭祥安辯護士及第紀念(老照片)
客語拼音:海陸:ngid bun’shi toi+ bed bu`siau` siong on` bienˇfu+sii+kib`ti+ giˇngiam+ lo’zhauˇpien’
識別資料 識別資料:F0-1000409-1112-000215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古物
種類:圖書文獻 影音資料
關鍵字:蕭祥安 蕭如松
格式 尺寸:4*6cm
描述 描述:辯護士,就是現在的律師。及第,就是考上了。
蕭祥安,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出生於北埔庄南埔蕭家,北埔公學校畢業後,考取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明治四十五年畢業後,在新埔、北埔、卓蘭等公學校任教,課餘努力自修,大正七年考取普通文官,升任高等法院通譯,後又兼任總督府評議會通譯。昭和七年,蕭祥安考取高等文官司法科,是為辯護士及第,翌年開始在台北執業,是北埔出身的第一位律師。
在日治時代靠自修考取辯護師資格,是殖民社會極難之事,台灣日日新報還以頭條新聞報導此事。
照片中前排坐者,左起第五位即是蕭祥安。左二姜瑞金,左三為北埔公學校黃老師,左四姜瑞昌,日本時期於大正九年十月一日到昭和七年十月一日擔任庄長,左六為當時北埔公學校校長島袋完義。坐者右二為姜阿新。立者前排左三鄧騰釬,左五姜瑞鵬,立者中排左五邱文琳,左七南埔莊阿魁。
蕭祥安與羅甜妹夫婦育有四子四女:長子蕭雲獄嶽、次子蕭雲梯、三子蕭雲淡、四子蕭如松,長女蕭霞妹、次女蕭貞妹、三女蕭清香、四女蕭佳香。
長子蕭雲嶽,畢業於日本熊本醫科,後取得台北帝大醫學博士,是北埔第一位醫學博士,二次大戰時曾被以志願兵調往南洋,回台後,在竹東開設順安堂外科醫院,醫術卓越,後全家移民日本,不復返臺。次子雲梯三子雲淡從事教職。
知名的水彩畫家蕭如松,是蕭家排行第六的孩子。「如松」之名,係由客家籍判官吳鴻祺所取,以祈男嬰之性格有如「凜洌寒冬的松樹挺立不搖」,而日本姓名則訂為「並河武松」。
蕭如松違背了父親希望他從醫的願望,堅持走繪畫路線,他在竹東高中擔任美術老師到退休,作品多獲典藏,藝術成就極高。
材質:照片
技法:黑白
著作者 普查人員:古少騏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年代:日昭和7年(西元1932年)
建檔日期:2010-07-23
語言 中文
管理權 保存機關(人)-名稱:鄧秀玉

------------------------------------------------------------

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  

------------------------------

 ---------------------------------------------

「97-102年度客庄文化資源調查資料(已公開)-新竹縣 - http://goo.gl/BwQZHK

「97-102年度客庄文化資源調查資料(已公開)-新竹縣

快速導覽
高雄市 臺中市 桃園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屏東縣 花蓮縣

 

編號

類別

名稱

網址

1 古蹟 北埔金廣福公館 連結
2 古蹟 姜阿新故宅 連結
3 古蹟 天水堂 連結
4 古蹟 慈天宮 連結
5 古蹟 關西太和宮 連結
6 古蹟 姜氏家廟 連結
7 古蹟 關西鄭氏祠堂 連結
8 歷史建築 北埔曾屋忠恕堂 連結
9 歷史建築 南埔金鑑堂張屋 連結
10 歷史建築 錦繡堂 連結
11 歷史建築 鄧南光故居「柑園」 連結
12 歷史建築 北埔下街蕭宅街屋 連結
13 歷史建築 埔尾陳屋 連結
14 歷史建築 鄉長宿舍 連結
15 歷史建築 上公舘河南堂蕭屋 連結
16 歷史建築 上坪大窩范屋 連結
17 歷史建築 大窩朱屋 連結
18 歷史建築 大鄉武威世第 連結
19 歷史建築 軟橋葉屋 連結
20 歷史建築 軟橋南陽堂葉屋 連結
21 歷史建築 軟橋彭屋 連結
22 歷史建築 軟橋餘慶堂彭屋 連結
23 歷史建築 燥樹排彭屋 連結
24 歷史建築 燥樹排古屋泥磚屋 連結
25 歷史建築 大同里德星堂陳屋 連結
26 歷史建築 仁安里高平堂范屋 連結
27 歷史建築 北山里穎川堂鍾屋 連結
28 歷史建築 北山里豫章堂羅屋 連結
29 歷史建築 石光里善慶堂林屋 連結
30 歷史建築 石光里九牧第林屋 連結
31 歷史建築 東平里東海堂徐屋 連結
32 歷史建築 東平里耕讀居詹屋 連結
33 歷史建築 新力里彭城堂劉屋 連結
34 歷史建築 新力里河南堂邱屋 連結
35 歷史建築 新力里天祿堂劉屋 連結
36 歷史建築 油田上余屋餘慶堂 連結
37 歷史建築 上鷄油林潁川堂陳屋 連結
38 歷史建築 上鷄油林三省堂曾屋 連結
39 歷史建築 北埔鄉埔尾社官爺 連結
40 歷史建築 上下公館伯公 連結
41 歷史建築 上舘至善路伯公 連結
42 歷史建築 上舘柳樹湳伯公 連結
43 歷史建築 上公舘惠安宮 連結
44 歷史建築 上坪下庄伯公 連結
45 歷史建築 舊十八兒大伯公 連結
46 歷史建築 上坪大窩伯公 連結
47 歷史建築 上坪廣惠宮 連結
48 歷史建築 上坪黃屋田頭伯公 連結
49 歷史建築 大鄉樹鋸林伯公 連結
50 歷史建築 大鄉大窩伯公 連結
51 歷史建築 大鄉大窩聯庄大伯公 連結
52 歷史建築 竹東大窩慈惠堂 連結
53 歷史建築 大鄉萬善祠 連結
54 歷史建築 大鄉水頭伯公 連結
55 歷史建築 大鄉山主公廟 連結
56 歷史建築 協天宮 連結
57 歷史建築 員崠資源莊伯公 連結
58 歷史建築 員崠庄頭伯公 連結
59 歷史建築 員崠修善堂 連結
60 歷史建築 員崠三元宮廟 連結
61 歷史建築 軟橋伯公廟 連結
62 歷史建築 瓦屋下伯公 連結
63 歷史建築 瑞峰上坪口伯公 連結
64 歷史建築 瑞峰萬善祠 連結
65 歷史建築 燥樹排水口崎下伯公 連結
66 歷史建築 瑞峰紙寮伯公 連結
67 歷史建築 瑞峰4鄰相思樹伯公 連結
68 歷史建築 燥樹排添油崠田頭伯公 連結
69 歷史建築 燥樹排古屋大磨墩伯公 連結
70 歷史建築 瑞峰湯屋石頭伯公 連結
71 歷史建築 瑞峰1鄰1號石頭伯公 連結
72 歷史建築 坪林元和宮 連結
73 歷史建築 玉山里太元宮 連結
74 歷史建築 石光乾元宮 連結
75 歷史建築 湖肚王公廟 連結
76 歷史建築 上三屯王爺廟 連結
77 歷史建築 潮音禪寺 連結
78 歷史建築 下王公廟 連結
79 歷史建築 金錦山義民廟 連結
80 歷史建築 下南片樟樹窩石板伯公 連結
81 歷史建築 燥坑永和宮 連結
82 歷史建築 老社寮三和宮 連結
83 歷史建築 尖山種福禪寺 連結
84 歷史建築 上大壢溪源洞 連結
85 歷史建築 油田石靈公祠 連結
86 歷史建築 新城新豐宮 連結
87 歷史建築 新城東坑福德宮 連結
88 歷史建築 寶山元聖宮 連結
89 歷史建築 九華山大願寺 連結
90 歷史建築 軟陂仔伯公 連結
91 歷史建築 楓樹下福德祠 連結
92 歷史建築 竹東拓殖軌道組合 連結
93 歷史建築 員崠資源莊 連結
94 歷史建築 樹德診所 連結
95 歷史建築 石光天祿堂舊門樓 連結
96 歷史建築 余屋老井 連結
97 歷史建築 曉江亭 連結
98 歷史建築 朝陽醫院 連結
99 歷史建築 河背羅屋書房 連結
100 歷史建築 水磜面盆寮五雲居彭屋 連結
101 歷史建築 水磜面盆寮隴西堂彭屋 連結
102 歷史建築 臺灣省彭氏大宗祠 連結
103 歷史建築 十二竂萬善祠 連結
104 歷史建築 峨眉萬善祠 連結
105 歷史建築 崗頂萬善祠 連結
106 歷史建築 坪林餘慶室范屋 連結
107 歷史建築 北門口豫章堂羅屋祠堂 連結
108 歷史建築 河背羅屋公廳 連結
109 歷史建築 軟陂仔江夏堂黃屋公廳 連結
110 歷史建築 臺灣省新竹縣基督教改革宗長老教會竹東教會 連結
111 歷史建築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連結
112 歷史建築 峨眉天主堂 連結
113 歷史建築 老虎山露德聖母堂聖母山 連結
114 歷史建築 關西天主堂 連結
115 歷史建築 新城聖女小德蘭朝聖地 連結
116 歷史建築 竹東無玷聖母天主堂 連結
117 歷史建築 上坪林場檢查站 連結
118 歷史建築 大林製藥廠 連結
119 歷史建築 新廣興礱間 連結
120 歷史建築 軟橋水力發電廠 連結
121 歷史建築 富興老茶廠 連結
122 歷史建築 台灣紅茶公司 連結
123 歷史建築 黃梨園錦泰茶廠 連結
124 歷史建築 第一戲院 連結
125 歷史建築 寶山永昌碾米廠 連結
126 歷史建築 開闢百年紀念碑 連結
127 歷史建築 開拓大隘紀念碑 連結
128 歷史建築 北埔鄉外坪村深壢五子碑 連結
129 歷史建築 儒醫吳天佑先生之紀念碑 連結
130 歷史建築 關西分駐所暨日式建築群 連結
131 歷史建築 北埔開基義友塚 連結
132 歷史建築 拱子溝劉名登古墓 連結
133 歷史建築 石光呂屋古墓 連結
134 歷史建築 墩子糯米橋 連結
135 歷史建築 瑞峰中央橋 連結
136 歷史建築 瑞峰橋 連結
137 歷史建築 湖肚洋清橋 連結
138 歷史建築 湖肚寶發橋 連結
139 歷史建築 八股東光橋 連結
140 歷史建築 東安橋 連結
141 歷史建築 馬武督錦山橋 連結
142 歷史建築 老社寮台電保線吊橋 連結
143 歷史建築 軟陂仔石橋 連結
144 聚落 北埔村客家聚落 連結
145 聚落 北埔鄉內坪村落遺跡 連結
146 聚落 北埔下街 連結
147 聚落 菜園窩聚落 連結
148 聚落 軟橋 連結
149 聚落 石光呂屋 連結
150 聚落 坪林范屋 連結
151 聚落 老社寮余屋 連結
152 聚落 老街陳屋 連結
153 聚落 南山里上南片羅屋 連結
154 聚落 石店子老街 連結
155 遺址 馬武督六畜崗砲台 連結
156 遺址 老街衛阿貴課館 連結
157 遺址 「台灣紅茶株式會社馬武督第一工廠」 連結
158 遺址 寶山庄役場 連結
159 遺址 大克山砲台 連結
160 遺址 員崠一號油井遺址 連結
161 遺址 員崠輕便車隧道遺址 連結
162 遺址 員崠山神社 連結
163 遺址 軟橋竹紙遺址 連結
164 遺址 軟橋永光茶工廠遺址 連結
165 遺址 瑞峰上坪口輕便車橋遺跡 連結
166 遺址 瑞峰2鄰輕便車橋遺跡 連結
167 遺址 藤坪水圳 連結
168 遺址 龜山字紙亭 連結
169 遺址 馬偕教會遺跡 連結
170 遺址 富興蔗廍糖廠 連結
171 遺址 台泥石灰石礦場遺址 連結
172 遺址 南山里杜屋清代旗墩 連結
173 遺址 渡船頭 連結
174 遺址 燥坑飛鳳古道茶亭 連結
175 遺址 姜紹祖奉獻隆聖宮石柱 連結
176 文化景觀 中國煤礦舊礦坑 連結
177 文化景觀 阿良頭樟腦寮 連結
178 文化景觀 亞泥載石溜籠 連結
179 文化景觀 赤柯山亞洲水泥採礦場 連結
180 文化景觀 寶山糖廠 連結
181 文化景觀 東寧橋下洗衫坑 連結
182 文化景觀 中山橋下洗衫坑 連結
183 文化景觀 水頭屋洗衫坑 連結
184 文化景觀 學前橋下洗衫坑 連結
185 文化景觀 雷公陂 連結
186 文化景觀 南埔圳 連結
187 文化景觀 南埔水車 連結
188 文化景觀 北埔老聚落古水井 連結
189 文化景觀 埔尾社官爺埤頭 連結
190 文化景觀 竹東大圳 連結
191 文化景觀 大鄉直窩泉水 連結
192 文化景觀 峨眉自來水廠遺跡 連結
193 文化景觀 大埔水庫 連結
194 文化景觀 龍鳳髻埤頭 連結
195 文化景觀 峨眉庄老古井 連結
196 文化景觀 大同里水圳 連結
197 文化景觀 坪林陂塘 連結
198 文化景觀 石光水筧橋 連結
199 文化景觀 老街古井 連結
200 文化景觀 湖肚十三股圳 連結
201 文化景觀 無名橋水車 連結
202 文化景觀 坪林水圳 連結
203 文化景觀 寶山水庫 連結
204 文化景觀 內豐石橋 連結
205 文化景觀 細毛埔吊橋 連結
206 文化景觀 水濂橋 連結
207 文化景觀 大林洗衣圳 連結
208 文化景觀 北埔秀巒公園 連結
209 文化景觀 邦正園 連結
210 文化景觀 五指山客家地緣精神象徵 連結
211 文化景觀 北埔聚落地理 連結
212 文化景觀 新竹縣北埔鄉內豐國小遺跡 連結
213 文化景觀 峨眉國小創校校長訓導紀念碑 連結
214 文化景觀 老人會 連結
215 文化景觀 水圳洗衫 連結
216 文化景觀 寶山鄉寶山村掃把 連結
217 文化景觀 寶山新城烏糖 連結
218 文化景觀 北埔千家祠 連結
219 文化景觀 開山伯公 連結
220 文化景觀 救苦大仙爺宮 連結
221 文化景觀 五指山灶君堂 連結
222 文化景觀 北埔濟化宮-台籍日軍二次大戰海外死亡者靈璽 連結
223 文化景觀 獅頭山-儒釋道三教聖地 連結
224 文化景觀 獅頭山水濂洞梵音寺 連結
225 文化景觀 獅頭山海會庵 連結
226 文化景觀 獅頭山獅岩洞 連結
227 文化景觀 獅頭山金剛寺 連結
228 文化景觀 獅頭山萬佛庵 連結
229 文化景觀 獅頭山靈霞洞 連結
230 文化景觀 關西鎮福德祠 連結
231 文化景觀 東光里十股聯合伯公 連結
232 文化景觀 坪林防空洞 連結
233 文化景觀 石柿柿餅 連結
234 文化景觀 柳樹湳埤塘 連結
235 文化景觀 廚餘田環保米 連結
236 文化景觀 關西製茶產業 連結
237 文化景觀 滷鹹菜 連結
238 文化景觀 關西的石駁 連結
239 文化景觀 關西仙草 連結
240 文化景觀 三峰炭窯 連結
241 文化景觀 六寮老路 連結
242 文化景觀 南埔挑水瀝古道 連結
243 文化景觀 下大湖10鄰茶亭 連結
244 文化景觀 下大湖9鄰茶亭 連結
245 文化景觀 大南坑千段崎 連結
246 文化景觀 水流東口茶亭 連結
247 文化景觀 東城茶亭 連結
248 文化景觀 暗窩茶亭 連結
249 文化景觀 六竂茶亭 連結
250 文化景觀 四份子茶亭 連結
251 文化景觀 峨眉國小老升旗台 連結
252 文化景觀 八寮古道 連結
253 文化景觀 拱子溝名登古道 連結
254 文化景觀 仁安里水母娘廟 連結
255 文化景觀 石光古道 連結
256 文化景觀 四寮大鼓亭 連結
257 文化景觀 飛鳳古道關西段 連結
258 文化景觀 寶山鄉三峰村石坪茶亭 連結
259 文化景觀 寶山通學路口茶亭 連結
260 文化景觀 北埔事件刑場 連結
261 文化景觀 故集配人木村富雄遇難之碑 連結
262 文化景觀 北埔事件紀念碑 連結
263 文化景觀 牛奶寮 連結
264 傳統藝術 竹東供樂軒八音團 連結
265 傳統藝術 余永全嗩吶 連結
266 傳統藝術 曾進德作家具 連結
267 傳統藝術 曾增福細木工 連結
268 傳統藝術 意念工房家具創作 連結
269 傳統藝術 陳子雲神龕製作 連結
270 傳統藝術 桌凳木匠專家 連結
271 傳統藝術 羅經盤 連結
272 傳統藝術 劉信祥木藝 連結
273 傳統藝術 邱和順木雕 連結
274 傳統藝術 彭土旺木匠 連結
275 傳統藝術 宋接祥木匠師傅 連結
276 傳統藝術 寶山新城撐獅 連結
277 傳統藝術 彭照夫竹編 連結
278 傳統藝術 曾鳳珠竹籐編織 連結
279 傳統藝術 李增昌翕相 連結
280 傳統藝術 竹篾專家 連結
281 傳統藝術 北埔第一棧柚仔茶 連結
282 傳統藝術 蛇形飾品 連結
283 傳統藝術 靈芝 連結
284 傳統藝術 弦譜 連結
285 傳統藝術 做弦仔介專家-彭烘彰 連結
286 傳統藝術 羅秀光打棉被 連結
287 傳統藝術 張煥英作弦仔 連結
288 傳統藝術 古盛謙做竹筷 連結
289 傳統藝術 彭進錄鑲螺貝殼 連結
290 傳統藝術 莊秀菊藍染 連結
291 傳統藝術 曹牙雕塑 連結
292 傳統藝術 官美恩客語拼音 連結
293 傳統藝術 范娘妹車繡 連結
294 傳統藝術 彭伍秀嬌祖宗三代製作 連結
295 傳統藝術 黃梅英裁縫師傅 連結
296 傳統藝術 許學傳客家撐獅 連結
297 傳統藝術 羅正權國術推拿 連結
298 傳統藝術 官大銘拳頭 連結
299 傳統藝術 林礽真泥塑神像 連結
300 傳統藝術 薪傳國樂團 連結
301 傳統藝術 張瑞燕古箏 連結
302 傳統藝術 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 連結
303 傳統藝術 彭宏男客家八音 連結
304 傳統藝術 彭兆宏客家歌手 連結
305 傳統藝術 溫增玉客家歌手 連結
306 傳統藝術 徐荻叢紮大士爺 連結
307 傳統藝術 彭伸賢剪粘 連結
308 傳統藝術 馮竹妹做孝服 連結
309 傳統藝術 劉德龍做香 連結
310 傳統藝術 蔡雲鎣看碗牲儀 連結
311 傳統藝術 彭春雄撿骨 連結
312 傳統藝術 羅銘洲誦經 連結
313 傳統藝術 古瑞麟編族譜 連結
314 傳統藝術 彭貴臨請神 連結
315 傳統藝術 彭伍秀嬌做孝服 連結
316 傳統藝術 賴傳莊陶藝 連結
317 傳統藝術 范彭喜妹擂茶 連結
318 傳統藝術 范宇和炒米仔 連結
319 傳統藝術 張清河手打花生糖 連結
320 傳統藝術 莊明珠作鹹滷 連結
321 傳統藝術 邱創進打粄 連結
322 傳統藝術 張清男做漢餅 連結
323 傳統藝術 徐文雄豆腐 連結
324 傳統藝術 陳娣妹做仙楂仔 連結
325 傳統藝術 范賴桃妹滷冬瓜 連結
326 傳統藝術 黃天喜賣豆腐花 連結
327 傳統藝術 陳和妹打粄 連結
328 傳統藝術 黃德亥做仙楂 連結
329 傳統藝術 鄒双統炒地豆 連結
330 傳統藝術 羅青龍柿餅製作 連結
331 傳統藝術 明園農場酸菜 連結
332 傳統藝術 拱子溝綠茶溫家堡 連結
333 傳統藝術 香蔥油師傅 連結
334 傳統藝術 老街陳屋豆腐 連結
335 傳統藝術 陳盛良爆米香師傅 連結
336 傳統藝術 衛火土磨鋸 連結
337 傳統藝術 彭有田起炭窯與製炭 連結
338 傳統藝術 張金霖牛販仔 連結
339 傳統藝術 彭照夫有機烏龍茶 連結
340 傳統藝術 葉國男雞鴨畜養 連結
341 傳統藝術 范玉榮造紙 連結
342 傳統藝術 羅吉照傳統水車 連結
343 傳統藝術 陳鳳耀 結駁師傅 連結
344 傳統藝術 陳復興園藝師傅 連結
345 傳統藝術 劉家龍 鋸弦仔唱山歌吹樹葉仔 連結
346 傳統藝術 張運煌說唱專家 連結
347 傳統藝術 黃冉妹九腔十八調 連結
348 傳統藝術 蘇雪珍唱山歌 連結
349 傳統藝術 劉興祺裱褙 連結
350 傳統藝術 徐慶松漢詩 連結
351 傳統藝術 江穎川漢學 連結
352 傳統藝術 關西陶社 連結
353 傳統藝術 莊秀菊泰雅編織 連結
354 傳統藝術 邱創俊茶壽編織 連結
355 傳統藝術 葉瑞乾理髮 連結
356 傳統藝術 木罌仔 連結
357 傳統藝術 石獅 連結
358 傳統藝術 木雕品 連結
359 傳統藝術 石雕藝術 連結
360 傳統藝術 龍柱 連結
361 傳統藝術 觀音像 連結
362 傳統藝術 劉代槐泥塑師傅 連結
363 傳統藝術 吳勝壽木石創作 連結
364 傳統藝術 翁明川竹雕 連結
365 傳統藝術 林興松松興戲劇團採茶戲 連結
366 傳統藝術 三腳採茶戲 連結
367 傳統藝術 李清久雜技 連結
368 傳統藝術 羅國資攬腰跤 連結
369 傳統藝術 劉家龍- 用樹葉仔歕歌仔 連結
370 傳統藝術 莊日炎舞獅 連結
371 傳統藝術 彭有正繪畫 連結
372 傳統藝術 羅永貴水墨畫家 連結
373 傳統藝術 呂珍枝布包 連結
374 傳統藝術 徐基貴打鐵師傅 連結
375 民俗及有關文物 水燈牌 連結
376 民俗及有關文物 慈天宮七月半普渡 連結
377 民俗及有關文物 上坪新丁粄風俗 連結
378 民俗及有關文物 做膽 連結
379 民俗及有關文物 新丁粄 連結
380 民俗及有關文物 打中午 連結
381 民俗及有關文物 功德箱 連結
382 民俗及有關文物 國王宮平安戲 連結
383 民俗及有關文物 老街陳屋掛紙 連結
384 民俗及有關文物 大林仙伯公雙十節作戲 連結
385 民俗及有關文物 田都元帥 連結
386 民俗及有關文物 覡婆姊(覡和姊) 連結
387 民俗及有關文物 拜門公尺 連結
388 民俗及有關文物 石爺生 連結
389 民俗及有關文物 北埔民宅龍神信仰 連結
390 民俗及有關文物 拜灶神 連結
391 民俗及有關文物 瑞峰里田頭伯公 連結
392 民俗及有關文物 細人仔普 連結
393 民俗及有關文物 迎媽祖婆 連結
394 民俗及有關文物 義民爺奉飯 連結
395 民俗及有關文物 上館惠安宮平安戲 連結
396 民俗及有關文物 上坪聯庄廣惠宮還福 連結
397 民俗及有關文物 軟橋伯公廟媽祖戲 連結
398 民俗及有關文物 軟橋伯公廟扌亥飯 連結
399 民俗及有關文物 義民信仰祭祀之吊棧 連結
400 民俗及有關文物 金錦山義民廟犒軍 連結
401 民俗及有關文物 石門伯公福 連結
402 民俗及有關文物 祭祀用的托盤 連結
403 民俗及有關文物 粄印 連結
404 民俗及有關文物 五代同堂的喜喪 連結
405 民俗及有關文物 地母娘娘顯神蹟 連結
406 民俗及有關文物 石爺 連結
407 民俗及有關文物 竹東觀光夜市七夕普渡 連結
408 民俗及有關文物 玉泉山普照宮中元盂蘭盆會 連結
409 民俗及有關文物 北埔伯公牌 連結
410 民俗及有關文物 巧聖先師 連結
411 民俗及有關文物 埔尾福德宮「伯公牌」 連結
412 古物 地磅 連結
413 古物 手搖式捼揬機 連結
414 古物 浪茶竹簸 連結
415 古物 打索機 連結
416 古物 托盤 連結
417 古物 茶油車 連結
418 古物 茶葉切斷噐 連結
419 古物 新丁粄印 連結
420 古物 擂缽 連結
421 古物 大襟衫 連結
422 古物 手工打棉被工具-竹笪 連結
423 古物 手工打棉被工具-軋棉機 連結
424 古物 手工打棉被工具-彈弓 連結
425 古物 手工打棉被工具-磨盆 連結
426 古物 肚兜 連結
427 古物 風帽 連結
428 古物 短圈 連結
429 古物 舂臼 連結
430 古物 石秤砣 連結
431 古物 石臼 連結
432 古物 鉋刀 連結
433 古物 補鞋箱 連結
434 古物 拈卵籃 連結
435 古物 鑽孔器 連結
436 古物 茶籠 連結
437 古物 木質糕餅模印 連結
438 古物 木桶 連結
439 古物 鏡子 連結
440 古物 奉安庫 連結
441 古物 梳妝台 連結
442 古物 煙筒 連結
443 古物 長板凳 連結
444 古物 算盤 連結
445 古物 厘戥 連結
446 古物 蔗石 連結
447 古物 毛蟹笱 連結
448 古物 米楻 連結
449 古物 柭楻 連結
450 古物 風車 連結
451 古物 草楖仔 連結
452 古物 連結
453 古物 腳踏楻 連結
454 古物 鍋揜 連結
455 古物 轆碡 連結
456 古物 木框 連結
457 古物 缶罐 連結
458 古物 土礱 連結
459 古物 五升斗 連結
460 古物 五合斗 連結
461 古物 石擂缽 連結
462 古物 木製梳妝台 連結
463 古物 茶桶 連結
464 古物 魚笱 連結
465 古物 飯籬-撈白飯工具 連結
466 古物 箸簍 連結
467 古物 蝦公笱 連結
468 古物 鐵耙農具 連結
469 古物 閃光燈 連結
470 古物 腳架 連結
471 古物 連結
472 古物 木桶 連結
473 古物 火囪 連結
474 古物 牛奶罌 連結
475 古物 風爐 連結
476 古物 藥罐 連結
477 古物 香菸盒子 連結
478 古物 銅碗 連結
479 古物 箸簍 連結
480 古物 蓄電池 連結
481 古物 搖籃 連結
482 古物 蒲杓 連結
483 古物 簑衣 連結
484 古物 櫥櫃 連結
485 古物 五合盒 連結
486 古物 四方桌摎長板凳 連結
487 古物 三寸金蓮 連結
488 古物 麻將桌 連結
489 古物 飯甑 連結
490 古物 玉鐲子 連結
491 古物 炒茶椑 連結
492 古物 杯座 連結
493 古物 神座 連結
494 古物 神龕 連結
495 古物 麻將椅 連結
496 古物 圓餐桌椅 連結
497 古物 碗帽 連結
498 古物 一斗斗 連結
499 古物 水鴨姆-保暖壺 連結
500 古物 火鉗 連結
501 古物 瓦斯燈(一) 連結
502 古物 瓦斯燈(二) 連結
503 古物 瓦斯燈(三) 連結
504 古物 石舂臼 連結
505 古物 米篩目篩 連結
506 古物 斧頭 連結
507 古物 泥磚箍 連結
508 古物 油盞火(一) 連結
509 古物 炒茶椑 連結
510 古物 挨粄石磨 連結
511 古物 秧盆 連結
512 古物 菜籠 連結
513 古物 搖籃-嬰兒用(一) 連結
514 古物 搖籃-嬰兒用(二) 連結
515 古物 蠟燭燈 連結
516 古物 豬槽 連結
517 古物 油盞火(二) 連結
518 古物 香筒 連結
519 古物 旗座 連結
520 古物 謝籃(二) 連結
521 古物 生鍋 連結
522 古物 謝籃(一) 連結
523 古物 蒔田亢 連結
524 古物 大菜籃 連結
525 古物 牛軛 連結
526 古物 米籮 連結
527 古物 洋菇籃 連結
528 古物 香筒 連結
529 古物 茶剪 連結
530 古物 茶簍子 連結
531 古物 茶簍 連結
532 古物 魚簍 連結
533 古物 碗櫥 連結
534 古物 鉤扁擔 連結
535 古物 磨刀石 連結
536 古物 連結
537 古物 翹扁擔 連結
538 古物 蟬殼-除草雨具 連結
539 古物 石磨 連結
540 古物 肚褡 連結
541 古物 爛衫籃 連結
542 古物 小菜籃 連結
543 古物 秤子 連結
544 古物 米籮 連結
545 古物 紅糟甕 連結
546 古物 酒甕 連結
547 古物 豬油罐 連結
548 古物 墨斗 連結
549 古物 鹽罐 連結
550 古物 北埔慈天宮重修紀念物 連結
551 古物 衫櫥 連結
552 古物 八架床 連結
553 古物 盪耙 連結
554 古物 木劍 連結
555 古物 火缽 連結
556 古物 水煙斗 連結
557 古物 二胡 連結
558 古物 錄音機 連結
559 古物 電唱機 連結
560 古物 北埔朱屋个油盞火之一 連結
561 古物 北埔歐屋个油盞火之二 連結
562 古物 北埔莊屋个油盞火 連結
563 古物 北埔朱屋个蠟燭台之一 連結
564 古物 北埔朱屋个蠟燭台之二 連結
565 古物 座屏 連結
566 古物 蓑衣 連結
567 古物 四方桌子 連結
568 古物 老目鏡 連結
569 古物 竹篾鑊蓋 連結
570 古物 銅椿臼 連結
571 古物 老鎖頭 連結
572 古物 柚皮擂缽 連結
573 古物 瓦斯燈 連結
574 古物 甕缸 連結
575 古物 密閉式藥篩子 連結
576 古物 藥丸盎 連結
577 古物 厘秤 連結
578 古物 藥材罐 連結
579 古物 研槽 連結
580 古物 明櫃 連結
581 古物 電唱機 連結
582 古物 五斗櫃 連結
583 古物 木製籠床 連結
584 古物 文件盒 連結
585 古物 樹箱仔 連結
586 古物 圓形籠床 連結
587 古物 置物櫃 連結
588 古物 存錢盒 連結
589 古物 老木門 連結
590 古物 篩仔 連結
591 古物 抹籃 連結
592 古物 吊筄仔 連結
593 古物 焙箕 連結
594 古物 蝦籠 連結
595 古物 豬油缽 連結
596 古物 煤油燈 連結
597 古物 豬兜 連結
598 古物 火缽 連結
599 古物 細銅鈸 連結
600 古物 梳妝台 連結
601 古物 四方桌帕 連結
602 古物 北埔王屋油盞火 連結
603 古物 飯甑 連結
604 古物 泡茶組茶盤 連結
605 古物 細甕缸 連結
606 古物 樹箱 連結
607 古物 蓋箱 連結
608 古物 電扇 連結
609 古物 大襟短衫 連結
610 古物 插箕 連結
611 古物 錢櫃 連結
612 古物 生鐵鍋 連結
613 古物 手秤仔 連結
614 古物 戽水籃 連結
615 古物 蕃薯壟割耙 連結
616 古物 銅製水鴨母 連結
617 古物 禾鐮籃 連結
618 古物 銅製火囪 連結
619 古物 字紙簍 連結
620 古物 小米籮 連結
621 古物 銅製茶壺 連結
622 古物 鐵茶壺 連結
623 古物 老廚灶个煙囪管 連結
624 古物 童裝-和尚衫 連結
625 古物 竹笠嫲 連結
626 古物 米楻 連結
627 古物 水龜殼 連結
628 古物 碗公 連結
629 古物 柑籠仔 連結
630 古物 功德桶 連結
631 古物 矮樹桌仔 連結
632 古物 菜籃 連結
633 古物 圈籃仔 連結
634 古物 八架眠床 連結
635 古物 舂臼挖 連結
636 古物 釐秤 連結
637 古物 許屋家神牌 連結
638 古物 梳妝檯 連結
639 古物 雞籠仔 連結
640 古物 四方桌仔 連結
641 古物 樹瘤火缽 連結
642 古物 樹頭火缽 連結
643 古物 火炭熨斗 連結
644 古物 樹桌仔 連結
645 古物 秤仔 連結
646 古物 衫箱 連結
647 古物 衫櫥 連結
648 古物 搒皮 連結
649 古物 刀嬤 連結
650 古物 細錢盒仔 連結
651 古物 神座 連結
652 古物 碾藥槽 連結
653 古物 穀竹簞 連結
654 古物 眠櫃 連結
655 古物 神桌 連結
656 古物 大抹籃 連結
657 古物 事務桌 連結
658 古物 牛軛 連結
659 古物 寄藥包 連結
660 古物 大肥桶 連結
661 古物 祖宗三代 連結
662 古物 擻草笐 連結
663 古物 蓑衣 連結
664 古物 五升斗 連結
665 古物 北日本製藥公司藥包 連結
666 古物 泰雅族織布工具 連結
667 古物 金鍊成缸 連結
668 古物 五牲托 連結
669 古物 水鴨嬤 連結
670 古物 火囪 連結
671 古物 碾米機 連結
672 古物 鄒双統个壯丁團旗幟和樹槍 連結
673 古物 櫃仔 連結
674 古物 子孫帽 連結
675 古物 頭圍 連結
676 古物 畚箕 連結
677 古物 五齒溝大鋸 連結
678 古物 石舂臼 連結
679 古物 竹椅醮 連結
680 古物 飯撈 連結
681 古物 肚搭褲 連結
682 古物 綁腿布 連結
683 古物 八架床 連結
684 古物 老茶壺 連結
685 古物 樟樹老圓櫃 連結
686 古物 百年中藥藥櫃 連結
687 古物 大圓櫃 連結
688 古物 小圓櫃 連結
689 古物 竹東神社神轎頂飾遺物鳳凰 連結
690 古物 肚兜 連結
691 古物 粉盒仔 連結
692 古物 大籮鬲 連結
693 古物 大餅印 連結
694 古物 細棉襖袷仔 連結
695 古物 大襟衫 連結
696 古物 長尾帽 連結
697 古物 棉襖袷仔 連結
698 古物 武中醫院指定旅館牌匾 連結
699 古物 翕相機老架仔 連結
700 古物 樹盤仔 連結
701 古物 肚兜 連結
702 古物 台灣總督褒狀 連結
703 古物 日本打台灣大隘開墾 連結
704 古物 永光公司派令 連結
705 古物 田賦稅繳納收據 連結
706 古物 彭氏族譜 連結
707 古物 派職令 連結
708 古物 台電電費收據 連結
709 古物 臺灣軌道株式會社派令 連結
710 古物 北山里劉氏宗譜 連結
711 古物 大乘金剛般若寶懺 連結
712 古物 蕭鸞飛先生北埔公學校卒業證書 連結
713 古物 唱盤 連結
714 古物 北埔公學校老照片 連結
715 古物 蕭鸞飛先生北埔公學校高等科卒業證書 連結
716 古物 蕭鸞飛先生鹿屋農學校卒業證書 連結
717 古物 養老保險證書 連結
718 古物 終身保險證書 連結
719 古物 印鑑證明書 連結
720 古物 建築改良物情形填報表 連結
721 古物 房捐稅納稅證明書 連結
722 古物 他項權利登記聲請書 連結
723 古物 新竹縣彈棉被商業同業公會會員證 連結
724 古物 上陸許可證 連結
725 古物 國籍證明書 連結
726 古物 戶稅收據 連結
727 古物 建物填報繳驗憑証收件收據 連結
728 古物 林月灵傳仔 連結
729 古物 王玉粦傳仔 連結
730 古物 車龍傳仔 連結
731 古物 胡中慶傳仔 連結
732 古物 梁士期傳仔 連結
733 古物 唐仙記張十娘傳仔 連結
734 古物 林招德傳仔 連結
735 古物 姜安送米傳仔 連結
736 古物 趙玉麟傳仔 連結
737 古物 金廣福墾戶同意書 連結
738 古物 陳白筆傳仔 連結
739 古物 祈耀宗傳仔 連結
740 古物 風流詩 連結
741 古物 北埔新姜第三代姜炫達結婚(老照片) 連結
742 古物 北埔新姜第二代姜瑞金六十五歲大壽(老照片) 連結
743 古物 北埔新姜第三代細人(老照片) 連結
744 古物 北埔慈天宮廟坪(老照片) 連結
745 古物 北埔新姜來台祖曾自妹(老照片) 連結
746 古物 北埔青年團(老照片) 連結
747 古物 北埔茶園摘茶(老照片) 連結
748 古物 北埔山林茶園(老照片) 連結
749 古物 民國41年度田賦收據 連結
750 古物 北埔瑞昌茶工廠披茶青(老照片) 連結
751 古物 新竹北埔瑞昌茶工廠浪茶(老照片) 連結
752 古物 北埔瑞昌茶工廠  茶販收茶青(老照片) 連結
753 古物 北埔信用組合(老照片) 連結
754 古物 民國43年中學建校捐款收據 連結
755 古物 新竹州第一回農產加工講習會(老照片) 連結
756 古物 民國45年埋葬許可證 連結
757 古物 雜藥帳 連結
758 古物 北埔公學校(老照片) 連結
759 古物 台灣軌道株式會社派令 連結
760 古物 北埔車站(老照片) 連結
761 古物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收據. 連結
762 古物 台灣總督府職業能力申告手帳 連結
763 古物 北埔新姜第三代媳婦(老照片) 連結
764 古物 日本時代 部落振興會(老照片) 連結
765 古物 日本時代 鍊成會(老照片) 連結
766 古物 日本時代 北埔蕭祥安辯護士及第紀念(老照片) 連結
767 古物 日本時代 北埔第一位獸醫田阿石(老照片) 連結
768 古物 民國五十年个獅頭山 萬佛庵(老照片) 連結
769 古物 蕭漢苗个母親黃秧妹(老照片) 連結
770 古物 天主教進入北埔客家庄(老照片) 連結
771 古物 基督教進入北埔(老照片) 連結
772 古物 戰後个國語講習班(老照片) 連結
773 古物 日本時代 保健組合(老照片) 連結
774 古物 民國五十年个獅頭山元光寺(老照片) 連結
775 古物 民國四十年代个北埔(老照片) 連結
776 古物 民國四十年代个芎林洋裁班(老照片) 連結
777 古物 北埔鉛線橋(老照片) 連結
778 古物 竹東郡役所職員(老照片) 連結
779 古物 日本時代鄧瑞坤(老照片) 連結
780 古物 竹東中學北埔分校(老照片) 連結
781 古物 日本時代台中一中同學會(老照片) 連結
782 古物 北埔初中運動會(老照片) 連結
783 古物 北埔補瑋徐屋分个鬮書 連結
784 古物 竹東郡街庄聯合製茶競技會賞狀 連結
785 古物 軟橋瓦屋下聚落(老照片) 連結
786 古物 日昭和十五年范熾財公學校卒業證書 連結
787 古物 輕便車執照 連結
788 古物 記帳本 連結
789 古物 鐵牛車牌 連結
790 古物 楊清商店(老照片) 連結
791 古物 彭玉麟个喪禮(老照片) 連結
792 古物 彭木煥從軍(老照片) 連結
793 古物 履歷書 連結
794 古物 竹東郡竹東壯丁團名譽旗授與紀念(老照片) 連結
795 古物 彭鏡達第一學年修業式(老照片) 連結
796 古物 李劉氏大妹消費市場使用承認書 連結
797 古物 遵守商業道德展示屋(老照片) 連結
798 古物 日昭和3年分鬮書 連結
799 古物 新竹玻璃公司員工(老照片) 連結
800 古物 軍夫駕駛人員(老照片) 連結
801 古物 新竹玻璃公司一廠(老照片) 連結
802 古物 新竹玻璃公司三廠大門(老照片) 連結
803 古物 做田事(老照片) 連結
804 古物 竹東大圳口合影(老照片) 連結
805 古物 軟橋輕便車軌邊合影(老照片) 連結
806 古物 從軍(老照片) 連結
807 古物 軟橋彭家喪禮(老照片) 連結
808 古物 鄒双統退伍(老照片) 連結
809 古物 上坪山林管理所(老照片) 連結
810 古物 瑞峰國小學生(老照片) 連結
811 古物 上坪街(老照片) 連結
812 古物 瑞峰國小操場(老照片) 連結
813 古物 愛國婦人會會員徽章 連結
814 古物 日大正9年謝快妹郵便貯金通帳 連結
815 古物 清同治2年傅南成大沙坑墾地讓渡契約書 連結
816 古物 清光緒17年雞油壢土地買賣契約書及契尾 連結
817 古物 星製藥株式會社特約店牌匾 連結
818 古物 日大正7年樹杞林信用組合出資證劵 連結
819 古物 日昭和15年温武雄優良兒表彰狀 連結
820 古物 日昭和17年大和幸子家庭通信簿 連結
821 古物 日昭和17年大和幸子國語常用成績良好賞狀 連結
822 古物 清道光3年鍾氏王爺坑開墾狀 連結
823 古物 民國35年鄒双泉警校畢業紀念冊 連結
824 古物 日昭和17年竹東郡商業報國推進隊戰捷祈願新竹神社參拜紀念相片 連結
825 古物 鄒双泉橫山公學校皆勤賞狀 連結
826 古物 日昭和3年保甲報告簿 連結
827 古物 壽餅吉祥圖案手繪稿 連結
828 古物 清同治10年劉阿滿佃戶加租契約書 連結
829 古物 清光緒3年抽公尝水田埔園契約書 連結
830 古物 清光緒3年抽公尝水田合約書 連結
831 古物 清光緒17年楓樹下土地買賣契約書 連結
832 古物 清咸豐6年楓樹下修復坡圳契約書 連結
833 古物 明治30年水田河垻餘埔買賣契約書 連結
834 古物 民國35年國民政府接管籌備辦事處合影老相片 連結
835 古物 日昭和年新竹家政女學校竹東通勤一族紀念相片 連結
836 古物 民國45年陸軍七零八野戰醫院歡送台籍醫師老相片 連結
837 古物 日昭和16年范阿和海軍慰問感謝狀 連結
838 古物 日昭和14年竹東公學校開校40週年寫真帖 連結
839 古物 永樂社工尺譜 連結
840 古物 大生堂牌匾 連結
841 古物 穿瓦衫牆 連結
842 古物 慈天宮交趾陶 連結
843 古物 慈天宮升龍柱 連結
844 古物 慈天宮二十四孝人物柱 連結
845 古物 一對石獅仔 連結
846 古物 公太畫像 連結
847 古物 婆太畫像 連結
848 自然地景 大目浪樹 連結
849 自然地景 奶汁媽 連結
850 自然地景 刺竹 連結
851 自然地景 白雞油林 連結
852 自然地景 老橄欖樹 連結
853 自然地景 北埔二寮神木 連結
854 自然地景 大林青剛櫟 連結
855 自然地景 老魚藤樹 連結
856 自然地景 北埔冷泉 連結
857 自然地景 新竹北埔五指山 連結
858 自然地景 芡實 連結
859 自然地景 矽砂 連結
860 自然地景 新竹縣35號珍貴老樟樹 連結
861 自然地景 新竹縣36號珍貴老樟樹 連結
862 自然地景 新竹縣37號珍貴老樟樹 連結
863 自然地景 鴨腱藤 連結
864 自然地景 七星樟 連結
865 自然地景 藤坪老茄苳樹 連結
866 自然地景 東峨眉樟樹排 連結
867 自然地景 峨眉鄉七星村六寮九芎樹 連結
868 自然地景 獅頭山 連結
869 自然地景 寶山水庫進水口榕樹 連結
870 自然地景 寶山水庫進水口無患子樹 連結
871 自然地景 雙新10鄰老樟樹 連結
872 自然地景 迴龍湖 連結
873 自然地景 雞油凸老雞油樹(櫸木) 連結
874 自然地景 龍屋老樟樹 連結
875 自然地景 牛欄石窿 連結
876 自然地景 七星溪壺穴 連結
877 自然地景 十寮天陂 連結
878 自然地景 獅頭山水濂洞 連結
879 自然地景 軟橋食蟲植物棲地 連結
880 自然地景 峨眉湖白鶴排 連結
881 自然地景 帽盒山石灰岩 連結
882 自然地景 鳳山溪 連結
883 自然地景 馬武督蝙蝠洞 連結
884 自然地景 鳥嘴山 連結
885 自然地景 軟橋矮店老伯公樹 連結
886 自然地景 軟橋葉屋公廳牛眼樹 連結
887 自然地景 瑞峰黃屋樹伯公 連結
888 自然地景 富興頭樹蘭排 連結
889 自然地景 血藤 連結
890 自然地景 老山埔姜 連結
891 自然地景 馬武督楊梅樹 連結

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

北埔輕便車軌道


〈北部〉南埔圳引水隧道 百年首度斷水

2017-02-22

〔記者蔡孟尚/北埔報導〕久旱不雨,灌溉新竹縣北埔鄉南埔村六十公頃農田的南埔圳引水隧道,出現開鑿一百多年以來首度的斷水現象,一度擔心是隧道年久失修導致圳水滲漏,南埔村長莊明增帶隊深入隧道中修補了一週仍未改善,農民憂心忡忡。

  • 新竹縣北埔鄉南埔圳的引水隧道年久失修,接連出現崩塌、滲漏狀況。(圖由莊明增提供)

    新竹縣北埔鄉南埔圳的引水隧道年久失修,接連出現崩塌、滲漏狀況。(圖由莊明增提供)

  • 久旱不雨,新竹縣北埔鄉南埔圳的引水隧道出現百年未見的斷水現象。(圖由莊明增提供)

    久旱不雨,新竹縣北埔鄉南埔圳的引水隧道出現百年未見的斷水現象。(圖由莊明增提供)

莊明增說,已經有部分符合休耕資格的農民準備領取補償休耕,但也有部分農民仍希望種這一期稻作,只能希望他們配合分區停灌的節水措施,一樣讓農田獲得春耕時必要的灌溉。

相傳當地老一輩農民一百多年前開鑿了長約九公里的南埔圳,從北埔冷泉這個天然水源引水給埔尾村、大林村、南埔村等地的農田灌溉,其中通往南埔村的部分因為地勢較高,特別打通了長約三公里的隧道引水,靠著這些辛苦引來的灌溉用水,成就了南埔村「黃金水鄉」的農村美名。

莊明增說,好幾年前爭取農村再生計畫時,當地農民就集體整修過一次引水隧道,今年則是因為農曆過年前後隧道出水時有時無,他們擔心是隧道崩塌破損導致圳水滲漏,之前一個星期陸續出動了廿幾人次深入隧道整修,但出水量還是沒有增加,最後研判應該是久旱不雨,造成引水隧道百年來首度斷水。

莊明增強調,先前針對老隧道年久失修的問題,當地完成調查且提出一份維修計畫,但送到農委會後卻沒有獲得補助,如今隧道又面臨前所未見因乾旱引發的斷水狀況,他會把握這個機會再次向農政單位提出維修隧道的建議。

-------------------------- ------------------

「廍公先師」在寶山紅糖工廠-「廍公爺」的信仰。
過去中南部到處有「糖廍」,因此在南部還有少數地方留有祭祀「廍公爺」的信仰。這次很難得的在紅糖廠看見廍公爺的設案,據歷沛老闆說,廍公的位置可以居高臨下,照顧每個部門。
當然敬茶燒香給伯公「土地公」也是糖廠的日常。
寶山糖廠的味道又把我拉回1999年紀錄新營糖廠時的感受。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3941065730870/permalink/3220885914703023/

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82958045071030/permalink/7045747865458652/

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北埔邱家(邱金華、邱雲交、邱芝汀、邱石勝、邱文琳)-澎澎(河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82958045071030/permalink/7045747865458652/

同一個地點一北埔天水堂前
同樣的馬上英姿但他們整整相差一個世紀
北埔姜家早在一百年前家族中就有人養馬做為坐騎
第一張照片後面這一位就是姜振驤
是抗日義士姜紹祖的遺腹子
姜紹祖死於一八九五年是在抵抗日軍進逼戰死於新竹城
當年姜振驤出生
大約是在他十五、六歲跟著北埔羅公醫
在天水堂前騎馬而留下這張照片
那天我有個突想找二位騎士跟著姜振驤腳步
在一百年後也在天水堂前騎馬拍下照片
好做一個對照將會很有意思
我把我的構思跟芎林一家馬場主人何以仙講
他竟然把馬術國家級教練蕭寶鍊都找來了
好朋友就是好朋友有事請託總是給你做到盡善盡美
你看了這二組人的在北埔姜家天水堂前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