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講堂〗---漢文化(三) - 歷史大講堂- 振東集團 - http://goo.gl/mzqCIR

517ee61dtd374e927471c&690  

 1958 年8 月25 日,中國人民郵政發行了特24 《氣象》郵票,一套三枚,其第一枚名為“古氣象儀”,圖正中為相風銅鳥。當時文字解釋為:圖案為東漢科學家張衡創制。可筆者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相風銅鳥早在西漢武帝時代就已存在了。看來,相風銅鳥由東漢張衡創制一說就令人質疑了。
  據《三輔黃圖》記載,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 年)所建的建章宮闕上,裝有銅鳳凰,下有轉樞,風來時,銅鳳凰的頭向著風好像要飛的樣子。這銅鳳凰無疑就是相風之鳥,不過是百鳥之王的鳳凰。《三輔黃圖》是後漢或魏晉人所著的。書中還在“卷之五·臺榭 ​​” 中記載:“漢靈臺,在長安西北八里,漢始曰清台,本為候者觀陽陰天文之變,更名曰靈臺,郭緣生《述徵記》曰:長安宮南有靈臺,高十五仞,上有渾儀,張衡所製,又有相風銅鳥,遇風乃動。
  而我們後人就是因為這一句話,認為相風銅鳥也是張衡所創造的。但沒有註意這段文字“張衡所製”後邊一個“又”字,這明顯告訴我們,相風銅鳥是另外的了。因為同一冊書上所記載的已有西漢建章宮的相風“銅鳳凰”了。雖然鳥與鳳凰是兩回事,其實這裡的鳥指的是三足烏鴉。根據《觀像玩佔》書裡所說的:“凡俟風必於高平遠暢之地。立五丈竿,於竿者作盤,上作三足烏,兩足連上外立,一足系下內轉,風來則轉,回首向之,鳥口銜花,花施則占之。”相鳳銅鳥即“相風銅烏”。
  可在《西京雜記》中載:“漢朝輿駕祠甘泉汾陰備千乘萬騎” ,儀仗隊裡有“相風烏車”一項,時在漢武帝元光年間(公元前134 年) 。依此我們可以推知:第一,“相風烏”這種儀器,不僅可以安置在靈臺上,也可以裝置在移動的車輛上面。第二,相風銅烏的發明在張衡之前,張衡製造的候風儀雖然有所改進,但已不是新發明了;《後漢書·張衡傳》載:“陽嘉元年,复造候風、地動儀”。一個“复造候風”則決定了不是“創制”。
  所以肯定地說:西漢的 “銅鳳凰”和“相風銅鳥”,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觀測風向的儀器。只是創制者為無名氏罷了。郵票“古氣象儀”,圖中的相風銅鳥肯定是在西漢武帝時由無名氏在長安所創制,或者更早。
  東漢科學家張衡“相風銅鳥”創制說在1900 年前(公元78 ~139 年),而西漢武帝說,提前了至少250 餘年。歐洲十二世紀才在建築物頂上安裝了測定風向的候風雞,比相風銅鳥晚1300 餘年。
  漢武帝時修建的建章宮,北門稱鳳闕,上置一丈多高的鎏金鳳凰,以觀測風向風速。東門有雙鳳闕遺址,因其上裝有兩隻高丈餘的鎏金銅鳳凰而得名。毀於西漢末年戰火。現僅殘存闕形夯土台。古人又把鳳鳥視為風神。郭沫若《卜辭通纂》卷二說:“古人蓋以鳳為風神。” 以上可知,鳳是風鳥,原型即是風。由此看來以銅鳳凰來相風更合乎古制。
  傳說在舜禹時就有相風鳥,用木製成鳥形,置於竿上,鳥能自由轉動,其頭所指即為風向。據從甲骨文的記載中,當時對風進行測定的工具叫“俔”。《淮南子齊俗訓》中有:“俔之見風也,無須臾之閒定矣。”所謂“俔”,即在風桿上系上布帛或長條旗用來測定風向,當時主要用於農事或戰爭。漢代的《爾雅釋言》中對俔解釋為:“閒俔也,《左傳》謂之諜,即今之細作也。”“俔”被《左傳》稱之為“諜”,就取偵察風向之意。由此看來,俔的使用當時已很普遍。

-------------------------------------------------

ue_76370_254601300000449741125103052078980 (1)45349009A  71513d96xd379429da018&690t01f7320ed0d0addc0601300000449741125103052078980 (1)  57145801a39e4t014a6e0bbdde044ff051779405  

西漢長安城的相風銅鳥
朱文傑
文傑說郵:西漢長安城的相風銅鳥(隨筆)


1958 年8月25日中國人民郵政發行了特24《氣象》郵票,一套三枚,其第一枚名為“古氣象儀”,圖正中為相風銅鳥。當時文字解釋為:圖案為東漢科學家張衡創制。可筆者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相風銅鳥早在西漢武帝時代就已存在了。看來,相風銅鳥由東漢張衡創制一說就令人質疑了。

據《三輔黃圖》記載,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所建的建章宮厥上,裝有銅鳳凰,下有轉樞,風來時,銅鳳凰的頭向著風好像要飛的樣子。這銅鳳凰無疑就是相鳳之鳥,不過是百鳥之王的鳳凰。《三輔黃圖》是後漢或魏晉人所著的。書中還在“ 卷之五·臺榭​​” 中記載:“漢靈臺,在長安西北八里,漢始曰清台,本為候者觀陽陰天文之變,更名曰靈臺,郭緣生《述徵記》曰:長安宮南有靈臺,高十五仞,上有渾儀,張衡所製,又有相風銅烏,遇風乃動。”

而我們後人就是因為這一句話,而認為相鳳銅鳥也是張衡所創造的。但沒有註意這段文字“張衡所製;”後邊一個“又”字,這明顯告訴我們,相風銅烏是另外的了。因為同一冊書上所記載的已有西漢建章宮的相風“銅鳳凰”了。雖然鳥與鳳凰是兩回事,其實這裡的鳥指的是三足烏鴉。根據《觀像玩佔》書裡所說的:“凡俟風必於高平遠暢之地。立5 丈竿,於竿者作盤,上作三足烏,兩足連上外立,一足系下內轉,風來則轉,回首向之,烏口銜花,花施則占之。”相鳳銅鳥即“相風銅烏”。

可在《西京雜記》中載:“ 漢朝輿駕祠甘泉汾陰備千乘萬騎” ,儀仗隊裡有“相風烏車”一項,時在漢武帝元光年間(公元前134年)。依此我們可以推知:第一,“相風烏”這種儀器,不僅可以安置在靈臺上,也可以裝置在移動的車輛上面。第二,相風銅烏的發明在張衡之前,張衡製造的候風儀雖然有所改進,但已不是新發明了;《後漢書·張衡傳》載:“陽嘉元年,复造候風、地動儀”。一個“复造候風”則決定了不是“創制”。

所以肯定地說:西漢的 “銅鳳凰”和“相風銅烏”,是我國最早的觀測風向的儀器。只是創制者為無名氏罷了。郵票“古氣象儀”,圖中的相風銅鳥肯定是在西漢武帝時由無名氏在長安所創制,或者更早。


東漢科學家張衡“相風銅烏”創制說在1900年前(公元78~139年),而西漢武帝說,提前了至少二百五十餘年。歐洲十二世紀才在建築物頂上安裝了測定風向的候風雞,比相風銅鳥晚一千三百餘年。
漢武帝時修建的建章宮,北門稱鳳闕,上置一丈多高的鎏金鳳凰,以觀測風向風速。東門有雙鳳闕遺址,因其上裝有兩隻高丈餘的鎏金銅鳳凰而得名。毀於西漢末年戰火。現僅殘存闕形夯土台。古人又把鳳鳥視為風神。郭沫若《卜辭通纂》卷二說:“ 古人蓋以鳳為風神。” 以上可知,鳳是風鳥,原型即是風。由此看來以銅鳳凰來相風更合乎古制。
傳說在舜禹時就有相風鳥,用木製成鳥形,置於竿上,鳥能自由轉動,其頭所指即為風向。據從甲骨文的記載中,當時對風進行測定的工具叫“ 俔” 。《淮南子齊俗訓》中有:“ 俔之見風也,無須臾之閒定矣。” 所謂“ 俔” ,即在風桿上系上布帛或長條旗用來測定風向,當時主要用於農事或戰爭。漢代的《爾雅釋言》中對俔解釋為:“ 閒俔也,《左傳》謂之諜,即今之細作也。” “ 俔” 被《左傳》稱之為“ 諜” ,就取偵察風向之意。由此看來,俔的使用當時已很普遍。

文傑說郵:西漢長安城的相風銅鳥(隨筆)
相風旌

《爾雅釋言》中還有:“ 又船上候風羽,謂之綄,楚謂之五兩。” 給綄規定了重量,是我國古代測風工具的一大進步,測風工具的統一便於對風力進行比較,不僅可測定風向,還可大致估計出風力的大小。漢代綄的使用已十分普遍;唐代尤為盛行。唐代詩人王維就有“ 畏說南風五兩輕” 的句子,用“ 五兩” 來代指綄。再有相風旌,旌,旗、旗幡也。亦指古代用羽毛裝飾的旗子。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相風旌》中寫道:“ 五王宮中,各於庭中豎長竿,掛五色旌於竿頭,旌之四垂,綴以小金鈴,有聲,即使侍從者視旌之所向,可以知四方之風候也。”直至今日,我國民間船桅上還沿用風幡、風旗,說明了綄是我國古代測風器延用下來最普及的一類。 關於風,甲骨文中已有了四個方位的風向,將東風稱為劦風,南風為凱風,西風為彝風,北風為寒風。其中北風“寒”使用至今。

封建社會初葉,已由四個方位發展到八個方位,所謂“八面來風”。八風各有其名,即“不周風(西北風),廣莫風(北風),條風(東北風),明庶風(東風),清明風(東南風),景風(南風),涼風(西南風),閶闔風(西風)”。《史記律書》中記載了各個季節盛行風向的聯繫,如條風立春至,明庶風春分至,清明風立夏至,景風夏至至,涼風立秋至,閶闔風秋分至,不周風立冬至,廣莫風冬至至等。這種劃分神奧而又簡單,讓人一听就明白。數千年來一直指導著農業生產,與中國農耕文明相諧調。由風向的變化判定季節的更替,這是多麼智慧科學、令人嘆服的發現呀!

說到風,就不能不提唐代貞觀年間,在長安任太史令,和唐太宗一個姓,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陝西岐山人的李淳風。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科學家。
李淳風在世界最早的氣象學專著《乙巳佔》中,把風分為8 級。一級動葉,二級鳴條,三級搖枝,四級墜葉,五級折小枝,六級折大枝,七級折木飛沙石,八級拔大樹及根。如果外加“無風”(靜風)和“和風”就成了十個級。他主要以樹在風中的變化來判斷等級,形象而具體,把複雜簡單化。並且在《乙巳佔佔風遠近法》中提到:“凡風動,初遲後疾,其來遠;初急後緩,其發近。......鳴條以上風皆百里之風。”以此來推測風之強弱及影響範圍,確實有非同一般的洞察力。
其實早在春秋年間,我國已有了對風劃分等級的初步雛型,並有“飄風”、 “頹風”、 “焚輪風”、 “飆風”、 “扶搖風”等風名。公元81年,在西漢著名的鹽鐵論戰中,桑弘羊在《鹽鐵論水旱》中即有“雨不破塊,風不鳴條”的話。“鳴條”作為古代一個風力不大的等級,第一次見於記載。而1000 年後,英國學者才在李淳風《乙巳佔》的基礎上,把風力劃分為零到12 級。
李淳風是一位被傳說得神乎其神的大預測家和易學 ​​奇士,其神秘的預言能力和準確性令世人驚異驚嘆而瞠目。他和另一位高深莫測的高人隱士袁天罡,為後人留下一部神秘難解的號稱“天書” 的易學奇書《推背圖》。 因為這部奇書準確預言了自唐朝 ​​以後的千萬年國運興衰治亂,所以歷朝歷代為人矚目,爭相揭密。《宋史. 藝文志》正式將此書列入正史,讓你深感其奧秘的魔力無窮,不由不信。進爾概嘆:所謂世事難測,卻在這裡失效。
有專家對特24《氣象》郵票上相風銅烏髮出質疑,指出古代相風烏形似烏鴉,而郵票上卻畫成鴿子;另外,相風烏應直銜花托,即四枚花瓣所在平面應與烏的朝向垂直,應像飛機上螺旋漿與機頭的位置,使花瓣起螺旋漿的作用,以作到“花旋”,才能使烏頭指明方向,進而測出風速。但是否屬錯誤?只能存疑了。
從相風銅烏到鎏金銅鳳凰,還有被叫作“ 俔” “ 諜” “ 綄”“旌” 的候風,最後到神密的李淳風,讓你對這漢唐盛世之長安,有了一種更深層的認識。這裡的水確實是太深了!深得讓你,走近這如今成為殘垣廢墟的遺址,也得屏住呼吸,似乎有人從天外傳聲提醒你,要時常抱有一種敬畏之心。記住,不得喧囂,更不得放肆!

--------------------------------------------------

東漢時(公元25年-220年)張衡發明了相風銅烏。銅烏用銅鑄成,形同一隻鳥或鳳凰,置於五丈高的桿頂、屋頂或城牆上,鳥頭對著風的方向,亦可測出四方的風候。
    晉朝(公元265年-420年)時,輕巧的木質相風烏代替了銅制測風器。用木頭刻一隻烏鴉,尾部插上小旗,將木烏鴉放在長竿上端或屋頂上,四面可以旋轉。如果風從南邊刮來,木烏鴉的頭朝南,而尾部旗就會向北。由此可見,古人通過長期對風向的觀測,加深了對季風的認識

------------------------------------------------------

什麼是風角術
  風角術是中國古老術數中的一種,根據風向、風力、風速、風色和起風的時間來預測吉凶禍福。唐李賢注在《後漢書•郎傳》有記載:“風角,謂候四方四隅之風,以佔吉凶也。”
  古代人不懂得風的形成原理,認為風是天地的產物,根據風象可以預知事物的未來與發展結果。風角術有著深厚的哲學背景和中國古代先賢的宇宙觀依據,是基於古人天人合一的認識

-------------------------------------------------

奇人相風測吉凶禍福古老術數風角術(1)

2016-07-16 善德 中國禁聞網»傳統文化
大陸直連看禁聞 : https://j.mp/jproxy
風角術一門古老的術數作者:泰源整理起風(視頻擷圖)

起風(視頻擷圖)

古老術數“風角術”

“風角”是一種古老的術數。它根據風向、風力、風速、風色及起風的時間等等,來預測人事吉凶福禍。古人把風看成是陰陽二氣的產物,如果二氣失衡或失和,就會形成風。那麼,自然界的風也就有了陰陽之分,有了陰陽之分,也就具有了五行的性質。如此一來,陰陽五行的生剋制化理論,自然就與天地、萬物、社會、人事等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繫。

中國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對風就有了很細緻的觀察,古人對風的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有人則以為,夏禹時就出現了用於觀測風向和風力的測風儀——司風烏。到了西漢,為了觀測風向和風力,人們就發明了觀測風的儀器——“相風”,出現了專門的根據自然界的風來預測人事吉凶的風角術皇帝出行時,車駕都配備有“相風”,不僅用來觀察風向和風力大小,而且還用以預測吉凶福禍。

東漢高誘在為《呂氏春秋》和《淮南子》作注時,把八卦引入了八風。在註釋《呂氏春秋》所說的八風時,高誘以為,炎風是艮氣所生,滔風是震氣所生,熏風是巽氣所生,巨風是離氣所生,淒風是坤氣所生,昭風是兌氣所生,厲風是乾氣所生,寒風是坎氣所生。為風角術的流行提供了另一理論依據,對風角術的發展演變產生了重大影響。

當時的一些術數名家,如京房、翼奉等都撰有這方面的著作。東漢時期,風角術盛極一時,甚至表現出直凌其他術數之上的強勁勢頭。

高潔異人

郎宗

《後漢書》中記載精通風角之術的方士就有多人,其中的郎宗,字仲綏,北海安丘人,學習《京氏易》,擅長風角、星算、六日七分之類的佔算之術,能夠通過觀察氣相占卜吉凶,常常靠賣卜維持生計。

安帝徵召郎宗,郎宗在應對帝問時回答得比其他儒生好,此後被授吳縣令。一次突然刮起暴風,郎宗通過佔算得知京師要發生大火災,於是將日期記下來,派人等候著,果然與他占得的一樣。諸位朝臣聽說後將此事禀告安帝,安帝徵召他為博士。郎宗覺得以占卜靈驗這樣的才能受到賞識是件可恥的事,因此聽說徵書將到,便連夜將印綬掛在縣廷上面後悄悄離去,由此終身不在朝廷任職。其子郎顗從小繼承父志,同時也通曉經典。

任文公

任文公,巴郡閬中人。任文公的父親任文孫,通曉天文、風角秘術的精要。文公自小學習父親的道術,州府徵召他擔任從事。哀帝時,有人說越篙太守謀反,刺史非常害怕,派文公等五位從事到越篙郡內巡視,暗中偵查虛實。他們一同住在驛站裡面,當時突然出現狂風,文公立刻告訴其他從事趕快離開,說將要發生害人的變亂,接著駕車快速奔馳而去。其他從事未能動身,越篙郡太守果然派軍隊殺了他們,只有文公得以免禍。

後來任文公擔任治中從事。當時大旱,任文公禀告刺史說:“五月一日將有洪水,其災變已經出現,但無法防止和救護,最好讓官吏百姓預先做好準備。”刺史沒有採納,文公獨自備了大船,百姓中有人得知後,不少人也做了防備。

到了五月一日那天,天氣乾旱暴烈,任文公急著吩咐趕緊裝運東西,又派人禀告刺史,刺史感到好笑。太陽快升到中天時,北部天空出現雲層,很快下起大雨,到晚飯時分,湔水漲高十幾丈,洪水沖壞了房屋,有幾千人遇難。任文公自此以佔術馳名,被召任司空掾。平帝即位時,他藉口生病回到家鄉。

王莽篡位以後,文公推演數術,知道將出現大亂,於是督促家人背著百斤重的東西,繞著房屋快走,每天走幾十圈,當時的人不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做。後來到處發生戰亂,逃亡的人很少能夠逃脫,惟獨文公一家老小背著糧食走得快,全家得以免禍。他們後來逃到子公山,十多年沒受到戰亂影響。

公孫述時,蜀郡武擔山的石頭折斷。文公說:“噫!西州有智慧的人死亡,該應在我身上。”自此以後他經常和子孫聚會,擺酒設宴。三個月後任文公果然去世。所以益州的人談到他說:“任文公,智無雙。”

謝夷吾

謝夷吾,字堯卿,會稽山陰人。他年輕時擔任郡府小吏,學習風角、佔候。太守第五倫提拔他為督郵。當時烏程縣長犯臧罪,第五倫派謝夷吾逮捕烏程縣長並治他的罪,夷吾到烏程縣以後,並沒有按驗,只是望著閣門趴在地上哭了一埸就回來。全縣的人都感到驚奇,不知道他要做什麼。回來以後,他禀告第五論說:“我算來烏程縣長該死了,早在三十天,晚不過六十天。他不過是遊魂暫借軀體呼吸,用不著施加刑罰,所以沒有抓他。”第五倫信了他的話,一個多月以後,果然有驛使帶了烏程縣長的印綬,說烏程縣長突然暴死。

第五倫因此更加尊敬信賴謝夷吾。後來謝夷吾在春季巡視所管屬縣時,乘坐簡陋的車子,帶著兩名隨從官吏,冀州刺史上奏說謝夷吾禮儀不當,有損國家的製度,謝夷吾被降職為下邳令。

後來他預先算好自己的死亡日期,到那一天他果然去世了。他吩咐兒子說:“漢朝末年,將會出現動亂,一定會發生挖掘墳墓暴露屍體的災難。”要兒子為之懸棺下葬,墓上不造墳頭。(待續)@*

資料來源::《後漢書》、《中國古代方術闡釋?神秘與迷惘》、《子不語》、《己巳佔》等

---------------------------------

奇人相風測吉凶禍福 古老術數風角術(2)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編按:續前篇(1)–現代人普遍認識風水之說,但可能不知道中國古代有「風角術」這一門古老的術數,它相「風」以占侯預測人事吉凶福禍。中國古代《後漢書》中記載精通風角之術的方士就有許多人,本文系列三篇,舉述他們令當時人嘖嘖稱奇的風角占術事蹟,以讓當今的人再次深度審思陰陽五行的生剋制化理論與天地、萬物、社會、人事間的內在聯繫。)

「風角」是一種古老的術數。它根據風向、風力、風速、風色及起風的時間等等,來預測人事吉凶福禍。古人把風看成是陰陽二氣的產物,如果二氣失衡或失和,就會形成風。那麼,自然界的風也就有了陰陽之分,有了陰陽之分,也就具有了五行的性質。如此一來,陰陽五行的生剋制化理論,自然就與天地、萬物、社會、人事等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繫。

風角術

中國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對風就有了很細緻的觀察,古人對風的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有人則以為,夏禹時就出現了用於觀測風向和風力的測風儀——司風烏。到了西漢,為了觀測風向和風力,人們就發明了觀測風的儀器——相風,出現了專門的根據自然界的風來預測人事吉凶的風角術。當時的一些術數名家,如京房、翼奉等都撰有這方面的著作。東漢時期,風角術盛極一時,甚至表現出直凌其他術數之上的強勁勢頭。

《後漢書》記載精通風角術的方士

楊由
楊由,字哀侯,蜀郡成都人。他從小修習《易經》以及七政、元氣、風角方面的占候。他在郡府任文學掾。當時有大雀夜間落在兵庫樓上,太守廉范為此詢問楊由。楊由回答說:「這預示郡內將有小戰亂,然而無大妨礙。」二十多天以後,廣柔縣內的蠻夷反叛,殺害官吏,郡守調守兵庫的部隊去攻打蠻夷。

又有一次,風吹削了樹皮,太守向楊由詢問。楊由回答說:「將有人獻樹上結的果實,顏色是黃紅色。」一會兒,五官掾獻上幾袋橘子。

楊由曾經跟著他人喝酒,他吩咐駕車的人說:「酒如果喝了三輪,最好趕緊駕車走。」不久他催促趕快離開。後來主人的住處發生打鬥殺人的事,別人問他怎麼知道的,楊由說:「最近土地廟裡的樹上有斑鳩在打鬥,這是有兵賊的徵兆。」他的話有很多得到應驗。他寫了十多卷書,書名叫《其平》,後在家中去世。

樊英
樊英,字季齊,南陽魯陽人。樊英從小在三輔接受學業,修習《京氏易》,同時通曉《五經》。他又擅長風角、星算、《河圖》《洛書》、七緯書,推算災異。樊英隱居在壺山的南邊,來向他學習的人從四方而來。州郡先後以禮相請,他都不答應;公卿推薦他為賢良方正、有道,他都不去。曾經有暴風從西方而來,樊英對學生們說:「成都集市上有非常大的火。」接著口中含水向西噴了口水,要學生們記下日期時辰。後來有位從蜀郡成都來的客人,說:「那一天大火正烈之時,突然從東面出現黑雲,一會兒就下起大雨,火才得以熄滅」。於是天下的人都稱讚樊英的法術。

李郃
李郃,字孟節,漢中南鄭人。他的父親李頡,以儒學知名,官做到博士。李郃繼承父親學業,在太學遊學,通曉《五經》,懂得《河圖》、《洛書》、風角和占星,外貌質樸,沒人知道他。縣府召他在縣府當掌管查盜和迎送客人的小吏。和帝即位以後,分派使者,都穿著平民服裝隻身巡行,各自去州縣採集歌謠。

有兩個使者該到益州,他們到李合負責的客官投宿。當時正值夏夜,露天而坐,李郃抬起頭仰望天上,問道:「二位從京師出發時,可知道朝廷派兩位使者嗎?」兩位使者默然不語,他們吃驚地互相看了看,說:「沒聽說。」問他怎麼知道的。

李郃指著天上的星給他們看,說:「有兩個使者的星移向益州分野,可以知道這件事。」三年以後,使者中有一人擔任漠中太守,而李郃仍然做小吏,太守驚奇他德不顯露,召他擔任戶曹史。

當時大將軍竇憲娶妻,全國的郡國都送禮物去慶賀,郡守也派了使者,李郃進言勸阻說:「寶將軍是皇親,他不注意禮儀和品德,卻專擅權力,驕傲放縱,他的敗亡之禍很快就到了,希望您一心效忠朝廷,不要與寶憲往來。」太守堅持派使者去,李郃阻止不了,就請求自己去,太守同意了。

李郃於是在路上滯留不前,為的是等候變化。他走到扶風,而竇憲回歸封國自殺,他的黨羽全部伏誅,凡是和竇憲往來的人全部被免職,只有漠中太守沒參與往來。

李郃在這一年中被推舉為孝廉,五次陞遷,擔任尚書令,又被授太常。元初四年,他接替袁敞擔任司空,他多次陳述朝廷施政得失,有忠臣品節。他擔任司空四年,因犯受人請托的事情被免職。

段翳
段翳,字符章,廣漢新都人。段翳修習《易經》,懂得風角。當時有來跟他學習的人,雖然人沒到,他必定事先知道他們的姓名。他曾經告訴看守渡口的官吏說:「某天將有兩名學生,挑著擔子打聽我的住處,希望告訴他們。」後來果然像他說的那樣。

又有一位學生前來學習,許多年後,自認為大致窮究了老師的學術精要,辭別老師回鄉里。段翳為他配製了一副膏藥,並且寫了一封文牘封在竹筒裡面,告訴學生說:「遇到緊急情況時打開來看。」

學生到葭萌時,與官吏搶著過河,守渡口的官吏打破了學生從者的頭。學生打開竹筒看到信,信上說到葭萌,與官吏爭鬥腦袋被打破的人,用這副膏藥包頭。學生根據段翳的話做,被打傷的人立刻就好了。學生驚嘆信服,於是回來修完學業。段翳一生隱居,在家中去世。

李南
李南,字孝山,丹陽句容人。他自小專心學習,懂得風角。和帝永元年間,太守馬稜因為盜賊的事情被徵召,將要去見廷尉,官吏百姓心中不安。李南特地拜訪馬稜,向他致賀。馬稜心中有恨意,對他說:「太守無德,現在將要被治罪,然而您反而祝賀我嗎?」

李南說:「早晨有吉祥之風,明天中午時應當有好消息,所以來慶賀。」第二天,馬稜伸長了脖子等到天晚了,認為不可能應驗了。到晚飯時,就有驛使帶來詔書赦免和停止追究馬稜的事情。李南問使來得晚的原因,使者說:「前面在渡浦里航時,馬歪了腳跟,所以沒法快走。」馬稜這才服了李南。

後來李南被推舉為有道,被公府召用,因病未能成行,後在家中去世。李南的女兒也通曉家傳道術,她嫁給由拳縣的一傭人為妻。她早晨到廚房,突然出現暴風,她就 上堂向婆婆要求回娘家,辭別父母。婆婆不答應,她就跪在地上哭著說:「家中世代遺傳道術,暴風突然出現,先吹窀上煙囪,再吹及水井,這是主做飯的婦女有災 難,是妾將死的徵兆。」接著她寫下自己死的日期。婆婆於是讓她回娘家,到那一天她病死了。(待續)@*

資料來源:《後漢書》、《中國古代方術闡釋.神秘與迷惘》、《子不語》、《己巳占》等

----------------------------------------

觀測風向。 亦以稱觀測風向的儀器。 常用作儀仗。
▶ 晉 潘岳 《相風賦》: “立成器以相風, 棲靈烏于帝庭。”
▶ 《晉書‧輿服志》: “次相風, 中道。”
▶ 唐 韓偓 《苑中》詩: “上苑離宮處處迷, 相風高與露盤齊。”參見“ 相烏 ”。

20150210144151_ELCRf.thumb.224_0 (1)01300000449741125103052078980气象史话_相风乌与中国古代气象观测(大图)[1448200290588] (1)  

--------------------------------------------

奇人相風測吉凶禍福 古老術數風角術(3)
作者:泰源整理
(鄭東仁 /大紀元)
(鄭東仁 /大紀元)

更新: 2016-07-30 9:11 AM 標籤: 後漢書, 方士, 相術易占, 相風, 術數, 陰陽五行, 預測吉凶禍福, 風角術

(編 按:續前篇(3)– 現代人普遍認識風水之說,但可能不知道中國古代有「風角術」這一門古老的術數,它相「風」以占侯預測人事吉凶福禍。中國古代《後漢書》中記載精通風角之術 的方士就有許多人,本文系列三篇,舉述他們令當時人嘖嘖稱奇的風角占術事蹟,以讓當今的人再次深度審思陰陽五行的生剋制化理論與天地、萬物、社會、人事間 的內在聯繫。)

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對風就有了很細緻的觀察,古人對風的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有人則以為,夏禹時就出現了用於觀測風向和風力的測風儀——司風烏。到了西漢,為了觀測風向和風力,人們就發明了觀測風的儀器——相風,出現了專門的根據自然界的風來預測人事吉凶的風角術,上面二篇這些都是在史書上記載下來的精通術數的真實例子,後來在清代,也有過一則記載。

清代記載精通風角術的方士 成其范

康熙年間,有個叫成其范的人,善於根據風的情況來推測吉凶。三藩之亂時,成其范官至中書,凡是千里以外戰爭的事,他每天上奏,都推測得非常準確,因此陞官,做到理藩院侍郎。

有次成其范到東華門張參領家去,已經坐定了。忽然把帽子及衣帶放在案几上,對張參領說:「我肚子痛,要上廁所。」出門叫來他的轎夫,飛也似地趕回去。

轎夫問他發生了甚麼事,成其范搖搖手說:「我與你們三個人都是今天該遭劫的人,我不敢不到,所以留下衣帶帽子壓制它。」話沒說完,東華門火藥局起火,延燒幾十家人家,張參領家被燒成灰。

風角術介紹

「風角術」是一種古老的術數。它根據風向、風力、風速、風色及起風的時間等等,來預測人事吉凶福禍。古人把風看成是陰陽二氣的產物,如果二氣失衡或失和,就會形 成風。那麼,自然界的風也就有了陰陽之分,有了陰陽之分,也就具有了五行的性質。如此一來,陰陽五行的生剋制化理論,自然就與天地、萬物、社會、人事等有 著某種內在的聯繫。

風角術對應–六情

風角術常將人的六情與各種各樣的風對應起來。六情即好、惡、喜、怒、哀、樂。術士判斷風之六情,是根據相風儀上的木烏遇風時發出的聲音來定的。

有風吹來的時候,木烏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術士把這些聲音和六情對應起來,推斷屬於何種風,然後再根據風聲所代表的情感,推論人事吉凶。兩漢時出現的《風角鳥情》一類的書籍,就是根據風之六情來推論人事吉凶的。

風角術對應–季節

風角術也十分講究風的季節,看重起風的日子和時辰。特別是正旦和八節,在風角術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正旦即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為一年之主。古人以為, 這一天所發生的事情,對一年的人事都有很大影響,觀正旦之風,可以知一年之豐斂、吉凶、安危、治亂,所以有「凡候歲美惡,謹候歲始」,和「正月旦,為王者 以占四時之始」等各種說法。

風角術士以為,正月初一這天,風若是從西北乾方來,又下著小雨,表示將有戰事起於戎狄;風從正北坎方來,這一年就會多雨,表示將可能發生洪水;風從東北艮方來,這一年莊稼就會大豐收;風從正東震方來,這一年將會發生澇災;風從東南巽方來,預示著這一年將會流行瘟疫;風從正南離方來,表示這一年將會發生大旱;風從西南坤方來,將會有小旱。

正旦主一年,八節則是主四季。風角術士以為,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之日如果有暴風,多為不吉利之兆。立春那天如果有風從西北乾方來,將會有大霜凍襲擊春季作物,五天之後,糧價會暴漲;如果有風從正北坎方來,將會氣溫驟降,天氣大寒,預示著將有北方夷狄人侵;如果有風從東北艮方 來,這一年將會五穀豐登;如果有風從正東震方來,莊稼十有八九沒有好收成;如果有風從東南巽方來,春季會多風,蟲災氾濫;如果有風從正南離方來,預示著將 會發生大旱;從西南坤方來,將會發生倒春寒,六月會發生洪水;從西方兌方來,將會發生旱災,或有戰事發生。八節中的其他節氣如果有暴風,同樣也是多災多難 之兆。

風角術對應–五音

古人以為,風聲與自然之五音相符合,與人之六情相對應。所以,占風之人應該能夠聽出風所對應的五音,感受到風所對應的六情。

五音即宮、商、角、徵、羽。它是根據聲音的長短、高低、清濁來確定的。有人對五音作過這樣的描述,說宮風之聲如牛鳴牢中,隆隆如雷;商風之聲如離群之羊,如扣銅鐘,如飛集之羽,如流水汲汲,咨磋聲感人;角風之聲如千人語,黯黯然令人悲哀,如人叫啾啾,如千人呼嘯,如雞登木;徵風之聲如奔馬,如縛橇駭起;羽風之聲如擊濕鼓,如流水揚波,激氣相磋,如糜鹿之呼喚幼崽。

對應人事,宮為人君、為自身,商為人臣、為吏僕,角為疾病、為死喪,徵為宗廟、為先人、為鬼怪,羽為境界、為妻財。

唐人李淳風《己巳占.五音風占》以為:

五音之風若是怒風,毀壞房屋,折斷樹木,則為不祥之風。如果是宮風把房颳倒,把大樹颳折,預示著國家將發生內亂,時間近則十日,遠則不會超過百日,並且還會有十萬火急的命令,權貴之人互殺,天下兵起,遍地都是盜賊,人民飢餓難當,車馬奔馳不已,百姓流離失所。

如果是徵風把房屋颳倒,把大樹颳斷,少則三日,多則三十日,就會發生大的災難,官吏自相騷擾,邊境告急,或者會發生火災,人們驚魂不定。

羽風把房屋颳倒,把大樹颳斷,少則五日,多則五十日,就會發生大的饑荒,糧價暴漲,如果遇有國喪,皇后將會被廢黜。

商風颳倒房屋,颳斷大樹,少則七日,多則七十日,必定有緊急之事,或是發生戰爭,或是發生饑荒,糧價暴漲,邊境關閉,亂從中起。

角風颳倒房屋,颳斷大樹,少則九日,多則九十日,就會盜賊四起,天下大饑,糧價暴漲,人相饑食,還會有瘟疫流行。(完)@*

資料來源:《後漢書》、《中國古代方術闡釋.神秘與迷惘》、《子不語》、《己巳占》等


一幅五千年歷史的岩畫,可能記錄了最古老的超新星爆炸事件
By Emma Lin, technews.tw查看原始檔
一塊在喀什米爾地區出土、已有 5,000 年以上歷史的超古老岩畫,很可能記載了人類史上最古老的超新星觀測證據!如果研究最後確認屬實,將打敗目前最早的觀測紀錄──中國天文學家於東漢時期觀察到的「SN 185」超新星。 
目前,人類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觀測紀錄為中國天文學家於 185 年 12 月 7 日看見的「SN 185」,當時為東漢中平二年。這顆超新星照耀了夜空長達 8 個月,維基百科指出,《後漢書·天文志》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癸亥,客星出南門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稍小,至後年六月消」。
▲ NASA 於 2012 年根據 4 台太空望遠鏡的數據,創建出 SN 185 超新星爆炸後殘骸的圖像。(Source:NASA)
超新星爆炸能幫助科學家學習到許多有關宇宙的知識,一旦恆星變成超新星,天文學家就可以追蹤它所釋放的能量,甚至創建 VR 模型去探索它們的殘骸。
近日,一塊在南亞喀什米爾地區發現的岩畫可能記載了最古老的超新星觀測紀錄,由印度塔塔基礎科學研究所(Tata Institute of Fundamental Research)天體物理學家 Mayank Vahia 近日在《印度科學史》中發表了一篇詳細的研究報告。
岩畫中描繪了天空上掛著兩顆明亮物體,底下則有狩獵的人類和動物,早前這些發光物體被解釋為太陽與月亮,或是兩個彼此靠近的星星,但 Mayank Vahia 分析認為,這不會是太陽與月亮,若太陽接近月亮,後者應該處於新月階段附近,不可能如岩畫中明亮,所以這更可能是一顆在滿月旁喧賓奪主的超新星。超新星爆炸,即使在數千光年之外都能見識其耀眼光芒,在地球上的人類眼中看來,其亮度幾乎可以媲美月球。
這塊岩石最初被發現埋在一座公元前 2100 年左右的房屋牆上,而岩畫雕刻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 2100 年~公元前 4100 年,幸運的是,超新星爆炸射出的高強度 X 射線能持續數千年,以至於現代天文學家有機會檢測並追蹤它們。
▲ 於喀什米爾地區發現的岩畫(左)。(Source:翻攝自論文)
Mayank Vahia 因此從數據庫中找到一顆確實存在的超新星「HB9」,很可能就是岩畫記載的主角,當它爆炸時,公元前 3600 年左右的人類可以從地球上用肉眼看到耀眼光芒。
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目前研究團隊正與英迪拉‧甘地國家藝術中心合作,研究該地區更多的岩石藝術作品,他們必須找到第二幅類似岩畫來佐證當時的人們真會觀察天體事件,如果找不到,那麼這幅岩畫很可能只是一個巧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