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寶藏考古挖掘結束 蜀王金寶現身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中國大陸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考古挖掘今天宣告結束,今年度總計出水文物1萬2000餘件,其中發現明代藩王金寶實物,是中國大陸首例。
中國國家文物局2016年4月批准對「彭山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2017年底開始施工,2018年1月正式展開考古發掘,之後出土文物包括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鐵劍、鐵矛、金銀首飾等,證實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明史記載,「皇子封親王,授金冊金寶。世子承襲王位,止授金冊,傳用金寶」。也就是說,每個藩王府只有唯一一枚金寶,因此較金冊顯得更為稀少和珍貴。這次發掘出水的這枚金寶雖然殘損,但仍可清楚地辨識出印面的篆書蜀字來自蜀藩王府。
此外,遺址內首次發現以三眼銃為代表的火器和金碗、銀碗等容器。本次考古發掘出水的大量兵器,尤其是火器的發現,為確認這一處古代戰場遺址提供更多證據。
今年的挖掘過程中有大量銘刻四川雙流縣、溫江縣、灌縣、德陽縣等地地名的銀錠和船釘出水。這些銘刻川內地名的銀錠,為張獻忠在四川的活動範圍提供實物證據。
據史料記載,張獻忠與李自成是明末民變領袖。張獻忠主要割據於四川,曾建立大西政權,但在四川屠殺人數眾多,之後兵敗被清軍所殺。
張獻忠在西元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國政權;1646年順岷江南下轉移財物,遭明朝參將楊展伏擊,戰敗船沉,大量財物沉於江底。
成都商報報導,中國大陸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考古挖掘今天宣告結束,今年度總計出水文物1萬2000餘件,其中發現明代藩王金寶實物,是中國大陸首例。 圖 : 翻攝自蛋蛋讚
成都商報報導,中國大陸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考古挖掘今天宣告結束,今年度總計出水文物1萬2000餘件,其中發現明代藩王金寶實物,是中國大陸首例。 圖 : 翻攝自老男人


n23a00_p_01_02n23a00_p_01_03n23a00_p_01_04  

李自成疑詐死 甘肅男自稱後代
2017年03月27日 04:10 記者蕭宇涵/綜合報導
李自成疑詐死 甘肅男自稱後代
甘肅李姓男子自稱李自成後代,從李自成墓中拿出族譜。(取自中華網)
李自成疑詐死 甘肅男自稱後代
闖王玉璽。(取自中華網)
李自成疑詐死 甘肅男自稱後代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李自成行宮,圖為李自成蠟像。(CFP)
清明節將至,各地都在忙掃墓。明末作亂死於湖北「亂軍之中」的闖王李自成,竟然有墳墓在甘肅,當地李姓農夫稱闖王詐死,隱姓埋名躲在蘭州,血脈尚存,並留有一枚「闖王玉璽」為證。專家鑑定這枚印章,斷代確定為明末清初的產物。
蘭州榆中縣葦茨灣村農夫李文生,近日拿出家譜表示自己是李自成的後人,還有一枚刻有「闖王玉璽」的印章。經過中國社科院專家鑑定,這塊玉璽和族譜確實是明末清初的物品,難以偽造。
兵敗後化裝成和尚
族譜序中寫下「我侄闖國亂、大明江山喪天榜,兩者皆屬天命所致」等文字。其中記載了李自成兵敗後帶著殘兵化裝成和尚,逃到這個村莊投靠叔叔李斌,一開始為避風頭先是居住在山洞裡,直到他的「死訊」傳開後才敢在村裡定居。族譜也提到,當年李自成帶著「闖王玉璽」一起來到這個村子。
李文生表示,葦茨灣村位於青城鎮的最上端,地勢蜿蜒如龍,是絕佳風水寶地。李自成的墓更是屬「乾山震向」,為真龍天子之墓。他的墓旁有另兩墳墓,為當時的部下。2007年清明節,李家後人在墓前立起「闖王李自成之墓」及「闖王衛士之墓」的墓碑。
正史記載死於亂軍
正史中,闖王李自成死於湖北九宮山。與吳三桂在一片石大戰失利後,李自成回到北京稱帝,旋即引兵往湖北方向逃竄,後方有多爾袞和吳三桂的部隊追擊。但李自成最後卻是死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被明朝地方團練軍夾擊,死於亂軍之中。
不過,早在清朝時,已有地方官員在湖南發現疑似李自成的蹤跡,懷疑當地寺廟中名為奉天玉的大和尚就是李自成,當年是詐死逃離。大陸在1993年召開過一場全國性的李自成事蹟研討會,定調湖南的奉天玉和尚墓為李自成之墓。
李文生現在拿出族譜跟玉璽,推翻了清朝的稗官野史,還有1993年學者們的結論。
小 靈 通
「闖王」李自成
明末多起農民軍起事,「闖王」原為高迎祥的名號,高死後才由李自成頂替。
李自成,陝西人,擔任驛站驛卒,因崇禎下令解散驛卒而失業,加上涉殺人逃亡,遂投匪。他的農民軍曾殲滅明軍主力,崇禎17年(1644年)攻進北京,但在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李自成不敵,在紫禁城登基僅一天就逃離北京。史書稱他後來死於亂軍之中。(蕭宇涵)


 

吳三桂引清入關 李自成九宮山遇難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在大順政權建立之初,崇禎和大臣們就商議如何應對,一是出征,一是南遷,但內閣中沒有一個大臣全力支持。還有一個對策是勤王,即將駐紮在山海關外的吳三桂所轄四五萬最精銳部隊調入關內,協助消滅大順軍。但這一決定意味著明朝要放棄寧遠和山海關外大片土地,因而崇禎和大臣們都推委不決。

等到太原陷落,京師危急時,崇禎帝於1644年三月初四封在北部邊境抗清的吳三桂為平西伯,三月初六,命吳三桂率軍入援京城。吳三桂火速帶兵趕往京城,三月十三日入關,安頓好隨軍的十幾萬百姓後,即趕赴京城,兩天跑了300里路。等到二十日抵達河北豐潤(今唐山)時,知曉京城前一天已經失陷的消息。

進入北京城的李自成也開始著手招降吳三桂。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派唐通拿著吳三桂父親吳襄的手書和4萬兩銀子前去招降他,吳三桂答應了。

山海關,位居燕山與渤海之間,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網路圖片)
但走到半道,吳三桂聽到父親被拷掠,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霸占的消息,非常憤恨,就有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衝冠一怒為紅顏」,遂轉回山海關,破關而入,擊破已在關上的兩萬大順軍。

李自成大怒,四月十三日親自率領十餘萬軍隊,將吳襄押在軍中,東向攻打山海關,同時派別將從一片石(山海關附近)越出關外。留守北京者為牛金星、劉亮與李侔等。

九門口長城,古稱一片石,在山海關附近。(網路圖片)
此時,防守錦州的清將艾度禮等從「逃人」口中獲悉:「寧遠一帶,人心震恐,聞風而遁。」三月十六日將這個消息傳達到瀋陽後,滿清政府當即決定「修整軍器,儲糧秣馬,俟四月初大舉進討」。

朝鮮使臣鄭太和四月十四日寫道:「(清使鄭命壽)又曰:『頃日九王聞中國本坐空虛,數日之內,急聚兵馬而行。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無不從軍。成敗之判,在此一舉。』」

無疑,清朝此時增兵應是得知北京發生的事情,明朝既然已滅亡,滿清決定傾巢出動,與李自成一爭天下。

吳三桂的關鍵一舉,即向大清乞降,引清兵入關,決定了此後的戰事。

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佈陣於關內,從北山綿延到海邊,與吳三桂在一片石發生戰鬥。吳三桂軍先與大順軍激烈搏殺,其後清軍突然從吳三桂陣地的右邊發起出擊,李自成軍大亂,主將劉宗敏受傷,李自成急令撤退。清軍追出40里,致使大順軍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李自成北京稱帝

幾日後,李自成等回到京城,此時僅剩3萬餘人。李自成將獲得的黃金以及宮中庫藏、器皿全都熔化,鑄為餅,每餅千金,約有數萬餅,用騾車運回西安

武英殿(網路圖片)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稱帝,以李繼遷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為帝后;立妻高氏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禮。當晚,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築。

第二天,挾持明朝太子、永王和定王向西由山西、河南兩路撤退。大順王朝統治北京總共四十二天

清軍進北京 李巖被殺

李自成撤離北京後,滿清攝政王多爾袞命吳三桂不得進入京城,直接追擊李自成軍。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戰,大順軍一度重創清軍,但是五月初二在定州清水河(今河北省定州市),李自成再次大敗,大將谷可成犧牲。

五月初三,多爾袞進入北京,一個新的朝代開始入主中原。在安撫明朝大臣和百姓的同時,多爾袞派出兩路大軍,一路由多鐸率領南下攻打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權(南明),一路由阿濟格率領攻打李自成軍。

阿濟格和吳三桂部隊從保德州渡河,突破大順軍的北部防線,經綏德、延安,直逼西安,七月李自成軍渡黃河敗歸西安。


潼關東關門遺址。潼關是關中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60年代,中共於黃河上游建三門峽大壩,古潼關被拆除。(公有領域)
1644年十二月,出擊潼關,大順軍列陣迎戰,清軍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達,堅守不戰。

1645年,清軍以紅衣大炮攻破潼關,李自成棄西安,經鄧州、襄陽入湖北,試圖與武昌的明朝總兵左良玉聯合抗清。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而李自成這邊聽信讒言,殺死了軍師李巖等人。

李自成遇難

1645年四月,李自成進入武昌,被清軍擊潰。五月在江西再敗,後在湖北通山縣南九宮山被忠於明朝的程九伯地方武裝殺死,屍首不知何處。


九宮山闖王陵(網路圖片)
自成戰死後,大順軍悲怒交集,立即掃蕩九宮山區,對當地團練予以報復性打擊。大順軍餘部稱李自成為先帝,其妻高氏為太后,李錦推舉李自成三弟李自敬為首領,後投降南明政權。

但民間有一種說法,李自成並未戰死,而是出家為僧。不過,從現有的清朝史料看,李自成確實死於九宮山。

李自成雕像(網路圖片)
伴隨著李自成的去世,大順政權也走入了歷史。茫茫天意有誰知?大順王朝功敗垂成,令人扼腕嘆息

-------------------------------

李自成進北京 明朝滅亡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議和被明朝廷拒絕後,李自成只好下令全線攻城。還沒等攻擊,明朝官員曹化淳等紛紛打開城門迎接闖王軍隊入城,北京外城宣告陷落。

在闖王軍隊逼近內城時,守正陽門的兵部尚書張縉彥、守宣武門的太監王相堯、守齊化門(又稱朝陽門)的成國公朱純臣等,也爭先恐後地打開城門,崇禎所期待的巷戰根本就沒有發生。


北京皇城的位置(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齊化門及箭樓(公有領域)
聽說內城陷落的崇禎此時身邊已沒有幾人,他開始準備應急善後事宜。他先提硃筆傳書內閣,命人提督內外諸軍事,輔佐太子,然後命人溫酒,與周后、袁妃同坐痛飲以示訣絕。

隨即他命人將3個兒子太子、永王、定王叫來,讓他們改換衣衫各自逃生,同時說道:「社稷傾覆,必定使天地祖宗震怒,這一切都是你們父親的罪過。只是,朕也已經竭盡心力,無奈文武諸臣各為私心,不肯後家先國,以致敗壞至此。如今不必再問禍福,只是按情理去做。朕問心無愧了。」

崇禎並告誡他們:「要謹慎小心,若逢做官的人,老者當呼為老爺,幼者呼為相公;若遇平民,老者呼為老爹,幼者呼為老兄,或稱為長兄,呼文人為先生,呼軍人為戶長,或稱曰長官。」又囑咐說:「萬一僥倖逃得一命,將來報父母大仇時,不要忘了我今日說的話!」

之後,周皇后自盡,崇禎「遍召所御妃嬪數人,俱親殺之」,其中袁貴妃上吊繩斷墜地,未死,崇禎往她的肩頭連砍三劍,三劍砍完,兩手酸軟。崇禎還砍向十六歲的長平公主,「未死,手栗而止」

十九日五鼓時分,崇禎習慣性的走到前殿,親自鳴鐘,召集百官,但沒有一人出現。看著空蕩蕩的大殿,崇禎歎息了一會,走進內苑,又登上煤山,以髮覆面,與追隨自己的宦官王承恩雙雙在山上自縊身亡。


崇禎煤山殉國處的兩通碑刻(gongfu_king/維基百科)
崇禎留遺書於衣帶中,云:「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髮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文臣從范景文以下,勳戚從劉文炳以下,有四十餘人殉節。宮女魏氏投河自殺,有二百多人跟從

明朝滅亡

中國歷史上長達276年的大明王朝由此宣告滅亡。從崇禎個人來講,是一個希望有所作為的皇帝,而且他也並不是殘暴的皇帝,但他還是上演了一幕並非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而且,史家研究表明,明朝的皇帝並不貪婪,政府對百姓剝削也並不嚴重,但一個關鍵問題是「貪沿下游」,而這與上層的失控存在關聯。

明朝的滅亡似乎說明,一個王朝遲早會滅亡,歷史永遠在按照自己既定的軌道運行著,人類永遠只能順天意而行。

禮葬崇禎 拷問明官員

李自成進入宮城後,登上皇極殿,坐上御座,聽聞崇禎已死,遂下令搜索皇后,並與百官約定三日後朝見。


皇極殿(Giladr/維基百科)
不久,知道皇后也已自盡,李自成便命人用宮中門板運出,裝入柳棺,與崇禎的棺槨一同放置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後移入佛寺。三月二十七日,將崇禎葬於田貴妃墓中。明朝太子、永王和定王則被抓獲。

在李自成入城三天後,天剛亮,成國公朱純臣、大學士魏藻德就率領文武百官入宮朝賀,他們都穿著素服坐在殿前。

其後,李自成出來見明朝官員,他南面而坐,牛金星、劉宗敏、宋企郊等人在左右雜坐,依次喊各人的名字,分三等授以官職。自少詹事梁紹陽、楊觀光等四品官以下都接受了任命,三品以上官員唯獨任用原侍郎侯恂,其他勳戚、文武大臣周奎、朱純臣、陳演、魏藻德等共八百餘人,都被送到劉宗敏營中進行拷問。

大順兵進城之初,尚能遵循李自成「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的命令,京城秩序尚好,店舖營業如常,老百姓都很高興。

當李自成發現大內府庫中只有黃金十七萬,白銀十三萬,駭異之下,開始令劉宗敏查問明朝官員。武將出身的劉宗敏採取拷問方式,迫使明朝官員交出銀七千多萬兩。

李自成並不贊同劉宗敏的暴行,甚至還尋機對他和其他人說「你們為何不幫助孤王作個好皇帝?」但劉宗敏並沒有聽從他的話,因而失去士大夫的支持,為大順政權功敗垂成埋下伏筆。@*

--------------------------------------

李自成應運而生 承天命初露頭角
劉曉
李自成雕像(網路圖片)
李自成雕像(網路圖片)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6-07-18 10:57 PM 標籤: 崇禎, 推背圖, 明朝, 李自成, 梅花詩, 闖王

古人曾有言,「天下大勢,治久則亂,亂久復治。方其治也,則有聖明君相,應景運而生;及其亂也,則有草澤英雄,應劫運而出。此皆天地氣數之所推移。」且說明朝歷經二百餘年,明太祖、明成祖辛苦締造的江山被其後世子孫一代代消磨著,尤其到了神宗、熹宗時期君臣怠政、宦官弄權,大明江山走入風雨飄搖之中。

此時,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即位。他意圖勵精圖治,重振大明王朝,其即位初期剷除魏忠賢等閹黨,確實讓朝綱為之一震。然而,一方面,崇禎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局面;一方面崇禎本身眼光有限,英而不明,任用之人不當。如其所任用的首輔周延儒,專以賣官鬻爵、排擠正人君子為事,不思報效朝廷,並引溫體仁進入內閣,狼狽為奸,致使賢人遠離,國家政治一日壞過一日。但崇禎卻不自知,還認定周延儒是個賢人,對他是言聽計從,並尊稱他為「周先生」。

此外,崇禎性情急躁,剛愎自用,其在位十七年中,共殺了近20個督撫大吏,致使臣心渙散,這都表明明朝的劫運確實到了。是以亂世出英雄應運而生,天意使然。關於明朝的滅亡,歷史上也早已被預見到。

關於明朝滅亡的預言

唐朝預言《推背圖》第三十二象預言了明朝的滅亡。圖中畫一扇門,門中有馬,一個「闖」字浮現眼前。讖文是:「馬跳北闕,犬嗷西方;八九數盡日月無光。」預示闖王李自成滅明,日月無光指「明亡」(日月合在一起是明)。

頌文是:「楊花落盡李花殘,五色旗分自北來。太息金陵王氣盡,一枝春色占長安。」預示著李自成坐不久(李花殘),北方民族終將取得天下,並暗指漢人稱帝的氣數已盡。

《推背圖》第三十二象預言了明朝的滅亡。(網路圖片)
《推背圖》第三十二象預言了明朝的滅亡(網路圖片)
宋朝的《梅花詩》第四節第四句「開到李花春已非」也預言了明朝的滅亡。明朝在明成祖朱棣的統治下,經歷全盛的輝煌。但明朝末年的衰敗,加上多年的農民起義,使得大明王朝終於「開到李花春已非」。「李花」應指明末的闖王李自成。公元1644年春,李自成率領軍隊功占了北京,崇禎皇帝於紫禁城後的景山上吊自盡,明朝滅亡,所謂「春已非」。

明朝的《燒餅歌》對明朝的滅亡也做了預言。「萬子萬孫層疊層,祖宗山上貝衣行,公侯不復朝金闕,十八孩兒難上難。」卦曰:「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戊丁,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傑總無春,戊子已丑亂如麻,到處人民不在家,偶遇饑荒草寇發,平安鎮守好桂花。」其中「祖宗山上貝衣行」暗含崇禎的名字,「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戊丁」暗含李自成的名字。「偶遇饑荒草寇發,平安鎮守好桂花」指明朝末年的農民大起義,後一句暗指吳三桂。對於崇禎的下場,《燒餅歌》的預言是「奔走梅花上九重」,暗指崇禎在煤山(今北京景山)上吊自殺。

李自成出生有異象

李自成的祖上世代以種田為業,居住在陝西米脂縣。據說該地龍脈極旺,元世祖時期不僅下令不准開拆米脂縣城西門,還在米脂縣城西邊建起一座3層高樓,意圖壓住龍脈。萬曆年間,天下災異不斷,陝西、山西連發疫病,李自成的父親李守忠此時已五十歲,唯一的兒子也死於疫病,只留下幼小的孫子李過。

於是李守忠到華山祈禱。夜晚夢見神告訴他:「已令破軍星為你的兒子。」


破軍星,北斗第七星,個性最衝動,變化性最強,適合當前鋒。(網路圖片)
破軍星,北斗第七星,也是道教所說的紫微斗數14主星之一,個性最衝動,變化性最強。破軍星由於其巨大的衝擊力,所以適合當前鋒。所謂前鋒,在戰場上是勇往直前,在事業上則是求新求變。從李自成的後來發展看,也與此相契合。

很快,李守忠的繼室高氏懷了身孕,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八月出生。據費密《荒書》記載,李自成在出生時,他的父親夢見一個黃衣人進入土窯,於是李自成的小名叫做黃娃子(一說黃來兒)。

初露頭角

李自成孩童時曾幫人放羊,漸長後,生得相貌魁梧,膂力過人,好打抱不平,嫉惡如仇,因此身邊聚集了一幫好漢。因為大家每日吃酒玩樂,囊中羞澀,便有人建議去偷盜。李自成對此十分不屑,認為不是大丈夫所為。

崇禎元年,正好銀川驛招募驛卒,李自成便去應募,因矯捷善走,孔武有力被選中,往返於榆林、米脂、延安遞送公文。

李自成遞送公文相當賣力,不想卻連連遭遇座馬累死或丟失,引起知縣不滿,那年正趕上朝廷下令裁員,他首先被裁減。

隨後,李自成去延安府拜師學藝。期間,喜好打抱不平的李自成殺死了恃強凌弱的延安地痞石友仁,之後,跑回米脂家中,不久被官兵抓獲。米脂知縣晏子賓將他重責了一頓,鎖押在監獄中,等候發落。

當時,監獄裡的獄卒高立功與李自成以前都是驛站上的好友,因此給他送茶送飯,格外慇勤。因覺李自成不是等閒之人,高立功遂趁著夜色,打開獄門,與李自成一起逃回老家。高立功孀居在家的妹妹、同樣會武藝的高桂英見到行俠仗義、武藝超眾的李自成,十分欽佩。二人後結為夫妻。

彼時秦中連年大饑,赤地千里,很多人不堪忍受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朝廷的隊伍很快就遍布陝北和陝中,其中包括張獻忠和李自成嫡親的舅舅高迎祥。

而李自成先是一個人投奔起兵的王嘉胤,因其與官兵作戰勇敢,幾次殺敗官兵,王嘉胤便讓李自成另編一支人馬,以備衝鋒陷陣之用。

李自成便將高立功以及在米脂的好漢們找來,組成一支敢死隊。由於李自成作戰勇敢,且慷慨大方,每次都將得來的金銀財帛分給手下,人心慢慢歸附於他。但是這讓王嘉胤很不舒服,便密謀剷除李自成。

李自成得到密報後,率領部下悄悄離開王嘉胤,先是投奔明朝延綏總兵,大敗王嘉胤等聚眾反抗朝廷勢力,其後輾轉幾地,於崇禎六年(1633年)投奔在山西自稱「闖王」的高迎祥率領的隊伍,稱「闖將」。

-----------------------------------------------------------------------

李自成繼闖王名號 天佑其屢脫險境
劉曉
闖王李自成(網路圖片)
闖王李自成(網路圖片)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6-07-20 6:21 AM 標籤: 大順王朝, 崇禎, 明朝, 李自成, 闖王

李自成投奔「闖王」高迎祥部後,駐紮在山西的高迎祥和張獻忠等隊伍被明朝大將曹文詔率領的軍隊擊敗,並逃奔河南。

在河南,則被曹文詔、左良玉等多路明軍包圍。高迎祥、張獻忠和李自成等被困在黃河邊,深感危急,軍師牛金星獻計賄賂明朝監軍太監楊進朝。楊進朝信以為真,上奏朝廷,同時下令禁止明軍進攻。

趁著這個機會,李自成下令連夜打造船隻渡河。可令人難以相信的是,是夜天氣突然變得十分寒冷,黃河水也結了厚厚的冰,顯然是上天在相助。高迎祥、李自成等大喜,連夜率部眾渡過黃河,到達南岸。

南岸明朝守軍沒有防備,高迎祥、李自成部眾連陷多個縣,甚至還逼近湖廣和四川,所到之處官兵紛紛告急。

聲名大振

1634年,崇禎特設山西、陝西、河南、湖廣、四川總督,以延綏巡撫陳奇瑜擔任五省總督,專門圍剿李自成部隊。陳奇瑜通過籌劃,將高迎祥、李自成等人圍困在陝西興安車箱峽四十餘里的狹長緩衝地帶內。


車箱峽地形狹長,易入難出,形勢險要。(網路圖片)
當時陳奇瑜的兵力在二萬左右,較李自成的七八萬人相比還是力量懸殊,加之陰雨連綿一個多月,陳奇瑜打算運用天時、地利條件,不費一兵一箭擒獲李自成。

而馬乏草料、軍士死亡過半的李自成部隊,多次試圖突圍都未能成功。無奈之下,李自成採用顧君恩的計謀,暫時投降。高迎祥、李自成等率部投降後,陳奇瑜下令將四萬高、李部每萬人編為一隊,並派安撫官押送遣返歸田。然而,這四萬人在出南棧道後,殺死了官兵,繼而攻寶雞、麟遊等處,關中大震。

陳奇瑜為此被撤職除名,而李自成自此聲名大顯。

其後,崇禎任命洪承疇取代陳奇瑜剿滅各地反抗軍。洪承疇率軍與鎮守陝西的明朝著名將領賀人龍合擊,大敗李自成等。然而李自成等四處攻擊,多省告急。

制定作戰方略

面對著洪承疇的圍攻,1635年初,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裡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起義軍在河南滎陽召開滎陽大會。

在會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略,建議由革裡眼、左金王抵擋川、湖兵,橫天王、混十萬抵擋陝西兵,羅汝才、過天星扼守黃河,高迎祥、張獻忠以及李自成等攻擊東方,老回回、九條龍往來策應。陝西兵精銳,再派射塌天、改世王去抵擋。所攻取的城邑,子女玉帛大家平分。眾人都同意了李自成的建議。這表明他具有相當的戰略眼光。

會後,各部按計畫行動,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率部攻下大明的發祥之地鳳陽。

據說,在高迎祥等攻占鳳陽三年前,鳳陽的老百姓每到晚上就聽見皇陵中發出悲號之音,異常淒楚。當時守陵官兵查看時發現,聲音竟然是從陵墓中發出,人人驚異,認為是不祥之兆。過了一段時間,當地發生地震,皇陵附近一日震動十三次,而悲號之音在三年中沒有一天中斷。這大概是在預示皇陵日後的劫難。

占領鳳陽後,貪婪、殘暴的張獻忠放縱手下到處劫掠,不是殺人就是放火,還焚燬朱元璋曾經出家的皇覺寺,甚至要挖明皇室的祖墳。

而李自成對此十分不屑,勸張獻忠不要貪圖些許殉葬之物,而是要圖大事,張獻忠不聽,二人發生爭吵。

當皇陵被焚燒的消息傳到京師後,崇禎穿上素服哀哭,派官員到宗廟告祭,並大規模徵兵討伐。

高迎祥、李自成為避免明軍圍堵,遂獨自率部隊離去,沒有告知正在吃喝玩樂的張獻忠。李自成部隊從河南進入陝西,再進入甘肅、寧夏,大敗明軍,明朝兩員著名大將艾萬年、曹文詔戰死沙場,崇禎聽說後,放聲大哭。明朝的氣運確實是不在了。

繼「闖王」名號

1636年春,高迎祥、李自成部隊被新任五省總督盧象升擊敗包圍在鄖陽山區。同年4月後金建國改清,6月清軍第三次入塞。盧象升調任宣大總督抗清。

兵部侍郎王家楨繼任五省總督,高迎祥、李自成等分別突圍。其後高迎祥被新任陝西巡撫孫傳庭俘獲,崇禎下詔將其凌遲處死。

據說高迎祥被俘前,中軍大旗被風吹出西城,所駐紮的小縣城黑霧瀰漫。高迎祥殘部投奔李自成,李自成遂被推為「闖王」,繼續征戰四川、甘肅、陝西一帶。

天佑李闖王 屢脫險境

此後,崇禎起用楊嗣昌為兵部尚書。他會兵10萬,增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軍事計畫,限制義軍的流動性,然後各個擊破,最後殲滅。

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只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同年,張獻忠兵敗降明。

應該是天不絕李自成。此時,清兵從青口山(今河北遷安市東北)、牆子嶺(今北京密雲東北)兩路毀牆入關,發動第四次入關作戰。

楊嗣昌為貫徹其「安內方可攘外」的戰略,力主與清議和,但遭到宣大總督、勤王兵總指揮盧象升等人的激烈反對。

崇禎和戰不定之際,盧象升在河北巨鹿對清戰爭中戰死。清兵撤退後,洪承疇改任薊遼總督前去抗清,孫傳庭則被逮捕入獄。這又給了李自成恢復力量的機會,他收集部眾,隊伍又壯大起來。

1639年,張獻忠反叛明政府,李自成則尋機突破包圍。後來,楊嗣昌率師來到夷陵,發檄令李自成投降。李自成不從,官軍遂將李自成包圍在四川巴西、魚腹山中。這魚腹山地勢十分險要,李自成根本無路可逃。

堅持了幾日後,眼看缺吃少用,軍心動搖,李自成遂召集眾將,告知自己將自盡,眾人可以拿著他的首級前去投降,這樣可以免死。在眾將的勸解下,方才罷了。

劉宗敏是李自成手下最驍勇的大將,但陷此困境內心想投降。於是李自成與他走入半山上的一座小破廟,相顧而歎道:「人們都說我當作天子,現在何不去問一卜,如果不吉利,你就將我的頭砍去投降。」宗敏答應了,問了三卜,都大吉。劉宗敏回來後,對李自成說:「我死心追隨你了。」軍中的壯士聽說後,也多表示願意追隨。

李自成於是將輜重全部燒掉,輕騎從鄖陽、均州突出,趁明軍主力入川追擊張獻忠,河南空虛之機進入河南。@*#

----------------------------------------------

李自成為人簡樸善待軍民 深獲民心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李自成從一介平民能夠在十幾年中通過不斷征戰,打敗明朝軍隊,建立政權,首要的原因自然是天象使然。明朝後期皇帝怠政,不修德行,官場腐敗嚴重,民不聊生,明朝的氣數確實盡了,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李自成一再得到上天的護佑,其他的原因還有:

一、百折不撓

李自成加入農民軍後,先後投奔過多人,但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都沒有向明朝廷屈服過,而且相信自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史載李自成被困商洛山中時,身邊只有極少的殘兵敗將,多數人意志消沉,唯有他泰然自若,白天打獵,晚上讀書,還鼓勵大家說:「熬過這厄運就好了,取天下指日可待」。

小舅子高一功(高立功、高桂英的弟弟)在一旁偷笑。李自成正色說:「當年漢高祖雖百戰百敗,最終卻奪得了天下,你知道這些嗎?」


商洛的山(網路圖片)
二、為人簡樸 不好酒色財 善待手下

官修的《明史》說李自成:「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同樣是官修的《延綏鎮志》也說他:「惟甘澹泊,食無重味,一妻一妾,無子。」

與其他頭領相比,高下自出。譬如李自成手下大將羅汝才,此人「妻妾數十,被服紈綺,帳下女樂數部」;再有如張獻忠,也是貪色好財之輩。對此,李自成十分鄙視他們。

史書上還記載這樣一個故事。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明朝降臣張國紳為討好李自成,獻上以前同僚文翔鳳的寡妻、年輕貌美的鄧氏。

不願屈從的鄧氏見到李自成後,細說原委,李自成十分生氣,於是殺死張國紳,將鄧氏送回家。其不好美色,由此可見。


李自成善待手下,與他們共享富貴。(網路圖片)
後來攻入北京,李自成進城時儀式依舊簡陋,「氈笠縹衣,乘烏駁馬,五騎從之」,住進紫禁城後也比較低調,「早起喝少許米湯,憚用他物」、「衣帽不異人」,出行只騎馬,張小黃蓋,雖也收過一、兩個宮女,但並不為過。

李自成不僅善待手下,而且與他們共享富貴,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他多次戰敗後,仍有那麼多將士追隨他。

三、善於納諫 深得民心

李自成很能聽得進不同意見,並擇善而從。《明末記事本末》說他:「每有謀劃,集眾訐之,自成不言可否,陰用其長者,人多不可測也」、「凡事皆共謀之」。

李自成在得到軍師李巖後,欣然採納他收復民心的建議,任其擬定軍令三十六條,嚴禁軍士不准隨意殺戮老百姓,不准焚燒房屋,不准姦淫婦女等等,「馬騰入田畝者斬之」。

進京時再次下令:「各營有擅殺民者,全隊皆斬。」進北京後,再次重申「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初期秩序非常好。

可以說,當時的軍隊,包括明政府軍,只有李自成的部隊稱的上軍紀嚴明。這一點,就連其敵對方也承認。

《石匱書後集》裡載:「賊(指大順軍)令嚴明,將吏無敢侵略。明季以來,師(指官軍)無紀律,所過鎮集,縱兵搶掠,號曰打糧,井裡為墟。民不堪命,至是陷賊,反得安舒。」

此外,李自成還實施賑饑、免賦政策。這與殺人魔王張獻忠等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四、善待百姓

當初李自成進入河南後,面對赤地千里、人相食的慘狀,採納李巖「開倉放糧」的建議,由此獲得廣泛支持。

攻克洛陽後,「發藩邸及巨室米數萬石,金錢數十萬賑饑民」。而就藩洛陽的福王家藏萬貫金錢,無數米糧,卻始終捨不得拿出來犒軍救災,最後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

此外,在西安等地也是如此。

五、具有非凡軍事才能

李自成家世代養馬,對騎兵作戰有非常獨到的見解。作戰時善於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避實擊虛,以走致敵,一旦考慮成熟便果斷決策,雷厲風行。

曾被洪承疇譽為「世間良將,天下無雙」的一代猛將曹文詔就是在和李自成作戰時被圍殞命的。

而且李自成在行軍時,亦開始讀兵書,豐富自己的作戰謀略。

這一切,加之其承天命,李自成幹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

李自成施德政 建立大順政權
劉曉

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國號為「大順」,改元永昌。(網路圖片)
1644年,即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國號為「大順」,改元永昌。(網路圖片)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6-07-21 2:26 AM 標籤: 大順王朝, 崇禎, 李自成, 闖王
賑濟災民得民心


李自成進入河南時,正趕上河南大旱,一斛穀子值一萬錢,民不聊生。李自成從富戶手中徵糧食來賑濟災民,立即吸引成千上萬的饑民參加李家軍,於是李自成聲勢大振。

他還針對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賦役繁重的情況,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彼時到處傳唱著「吃他娘,著他娘,吃著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和「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的歌謠。

率領數萬人的李自成於是從南陽出來,進攻並占領宜陽、永寧、偃師,攻破洛陽,殺死崇禎帝的親叔叔、福王朱常洵,將其藩邸及大家巨室糧數萬石、金錢數十萬賑濟饑民。


各地起義軍和饑民先後加入,闖王李自成的勢力更加強大。(網路圖片)
而除了饑民的加入,河南各地起義軍也先後接受李自成的領導,李自成的勢力更加強大。當時張獻忠也攻陷襄陽,殺死了襄王朱翊銘。兵部尚書楊嗣昌憂病而死,也有說服毒自盡。

崇禎聽聞這些消息後,悲憤交集,後聽從大臣建議,讓陝西米脂縣縣令挖掘李自成的祖墳,好斷了西北的王氣。於是,陝西米脂縣縣令邊大綬率人將李自成祖墳挖開,並將屍骨焚化。李自成聽說後放聲大哭,誓言報仇。

建立大順政權

不過,李自成並未意氣用事。他聽從軍師李巖等的建議,暫時將報仇放在一邊,率軍攻打另一個重要的富庶城市開封。

被封在開封為王的周王朱恭枵得知李自成前來攻城,急忙用庫存黃金招募死士,與巡撫都御史高名衡等人固守。李自成攻打七晝夜不下,便領兵離去。


李自成(繪圖:古瑞珍/大紀元)
1642年秋,李自成再攻開封不下,遂引黃河水淹開封。同年冬,李自成進軍湖廣,奪取襄陽,並進而攻占除武昌外湖北沿江州縣。

張獻忠先李自成一步,攻下武昌、長沙等地,並大肆殺伐。

1643年春,李自成攻陷湖北承天(今鍾祥),此地是嘉靖的生父母興獻皇帝、皇后的顯陵。其後李自成又攻占鄰近的雲夢、黃陂等州縣。

李自成在此自號「奉天倡義大元帥」,封羅汝才為「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分別部眾,一個叫標營,領兵一百隊,還有前、後、左、右營,各領兵三十餘隊,標營白旗黑纛,李自成的旗幟為白鬃大纛銀浮屠;左營白旗,右營紅旗,前營黑旗,後營黃旗,纛的顏色與旗相同。軍令不得私藏白金,所過城邑不得占住民房,除妻子之外不得攜帶其他婦女等等。

當時,十三家七十二營各個起義部隊基本上不降即死,只剩下李自成和張獻忠,而李自成最強。李自成之後選擇進攻陝西,所向披靡。

1643年十月,攻陷潼關,被明朝廷重新啟用的孫傳庭戰死,李自成遂連破華陰、渭南、華州和臨潼,進而攻打西安。明朝守將不少投降,李自成進入西安,老百姓紛紛拜倒在地高呼「萬歲」。

在西安,李自成聽從李巖的建議,每日大開倉庫賑濟難民,又嚴申軍令,加緊操練,準備向甘肅一帶進發。老百姓看其恩威並用,紀律嚴明,軍隊所到之處並無擾民事件發生,因此也都各安本業。同時,李自成還派人修葺祖墳,並親自祭奠。


1644年十一月形勢(網路圖片)
不久,甘肅、青海被攻下,西北盡入李自成的手中。於是,1644年,即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稱王,稱西京,國號為「大順」,改元永昌,追尊他的曾祖父以下,加給謚號。

有史書載,說李自成登基時,北京城出現大風霾,飛沙走石,不見天日。占得卦曰:風從乾起,主暴兵至,城破。明朝的末日即將到來。

李自成建政後,鑄永昌錢,造《甲申曆》,進一步完備大順中央政府機構。設天佑殿大學士,以牛金星擔任;增設六政府尚書,設弘文館、文諭院、諫議、直指使、從政、統會、尚契司、驗馬寺、知政使、書寫房等官。


永昌通寶,明末李自成所建大順政權的貨幣。(網路圖片)
以乾州宋企郊為吏政尚書、平湖陸之祺為戶政尚書、真寧鞏火育為禮政尚書、歸安張嶙然為兵政尚書。恢復五等爵制,大封功臣,給劉宗敏等九人封侯,劉體純等七十二人封伯,有三十人封子,五十五人封男。

此外,還制定軍事制度,凡有一馬站隊列不齊的就斬之,馬躍入莊稼地的也斬之。登記有步兵四十萬,騎兵六十萬。兵政侍郎楊王休建都肆,從橫門直到渭橋,金鼓動地。

大順的中央機構基本上因襲明朝,有的只改換名稱。但大順政權重武輕文,規定「凡文官俱受權將軍節制」,保證了農民軍將領在政權中的核心作用。同時,開科取士。


大順通寶,張獻忠所建大西政權於大順年間鑄造。(網路圖片)
與此同時,張獻忠於1644年十一月,在成都即帝位,國號大西,改元大順,稱成都為西京,造《通天曆》,鑄「大順通寶」。

這一年是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大清順治元年,大西大順元年,是為四元交匯。@*

---------------------------------

向北京進發 李自成提議和遭拒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大順政權建立後,李自成令弘文館學士李化鱗等人起草檄文馳告遠近各地,指責崇禎帝。

事情傳到京城,京師震動,面對著清軍、李自成軍、張獻忠部隊的威脅,崇禎大驚失色,召集廷臣前來商議,很多大臣束手無策,只能陪崇禎一起流淚,惟有大學士李建泰請求督師,崇禎十分高興,並親自送到正陽門。

當日北京大風揚沙,占卜後說「不利行師」。而李建泰剛走不到二里,所乘的轎子的轎桿折成兩段,他自覺這是不祥之兆,於是駐紮在保定府,後被俘。

而此時,李自成大軍正走在前往北京的路上。1644年二月,李自成進入山西,渡過黃河,一路都很順利。其先鋒劉宗敏向明朝發檄文稱:「嗟爾明朝,大數已終,嚴刑重斂,民不堪命。誕我聖主,體仁好生,義旗一舉,海宇歸心。止有晉燕,久困湯火。不忍坐視……」這樣的氣勢讓不少擋在面前的明朝將官轉而投降。

攻佔太原後,李自成抓住晉王朱求桂。李自成在此發出著名的「永昌元年詔書」,這份詔書的語氣與之前的檄文相比十分客氣,「咨爾明朝,久席泰寧,寖弛綱紀。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明確指出明朝問題的所在是奸臣太多。

明亡跡象顯 李自成再獲天助

此後,李自成的軍隊在寧武關與明朝軍隊進行激戰。李自成採用人海戰術,以數萬人的代價才拿下寧武。寧武受挫,使李自成開始猶豫是否要繼續前行,甚至萌生暫時班師回西安的念頭。

他對手下說道:「寧武雖破,受創已深。自此達京,尚有大同兵十萬,宣府兵十萬,居庸兵二十萬,陽和等鎮兵合二十萬。盡如寧武,詎有孑遺哉!不若回陝休息,另走他途。」

正在猶豫之際,李自成收到了明朝大同和宣府兩個總兵姜瓖、王通差人送來的降表,李自成覺得這是上天的賜予,於是決定繼續向北京進發。


李自成起義路線圖(網路圖片)
過了大同和宣府後,「居庸及各鎮總兵白邦正劉芳名等並昌平文武相次乞降,迎表飆集」,明朝各關隘將領的次第投降,將李自成一步步送進北京城。

此時,崇禎得到奏報,南京明太祖的孝陵夜晚傳出哭聲。這乃是亡國之兆,南京是明朝的發源地,明太祖更是葬在此地,明朝的根基之地出現如此異象,明朝滅亡確實不遠了。

不久,欽天監奏報帝星下移。

隨著控制地區的擴大,大順軍建立的地方政權也愈來愈多。占領北京前後,大順軍已在河南、湖北、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寧夏、青海、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區建立了府、州、縣各級政權。

諸臣自保 崇禎絕望

而在李自成步步逼近北京時,崇禎帝還想做最後一搏。

由於國庫空虛,軍餉缺乏,崇禎發出號召,讓大臣、皇親國戚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以三萬為上等」。

然而,令崇禎萬分失望的是,內閣首輔魏藻德捐了500兩,太監首富王之心捐了1萬兩,國丈周奎在崇禎的哀求下也只捐了1萬3千兩……,沒有一個人達標,更多的權貴在哭窮、耍賴、逃避,有的把自家鍋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練攤,有的在豪宅門上貼出「此房急售」……這場募捐運動總計募得20萬兩。

而在勸京城權貴們捐款的同時,崇禎還讓每一個大臣從自己故鄉舉出一位有能力捐款的富人,只有南直隸和浙江各舉一人,「餘省未及舉也」。這也難怪崇禎歎道:「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爾!」

至於明朝最後一任首輔魏藻德,狀元出身,在危難之際走馬上任,崇禎曾對他寄予厚望,但他讓皇帝很失望。

城破前三天,崇禎問他有何對策,並說:「你只要開口,我立刻下旨照辦。」魏藻德跪在地上,就是一聲不吭。崇禎氣瘋了,一腳踢翻了龍椅。魏藻德還是保持著跪姿,一聲不吭。

後來,城破了,崇禎自殺,魏藻德投降。李自成問他:「你為甚麼不去殉死?」他回答:「方求效用,哪敢死。」(我正準備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明朝有這樣的官員,崇禎絕望也就在所難免,明朝滅亡也就絲毫不奇怪了。

闖王擬議和遭拒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大順軍正式攻打大明帝都北京。攻擊先從平則門、彰義門、西直門三門開始,「四面如黃雲蔽野」,攻勢如潮,極具威勢。一時間,「城上下炮交發,如萬雷轟烈,天地震懾,城外火光際天。」


阜成門,原稱平則門,是北京城西邊的一個城門,現已被中共拆毀。(公有領域)
攻城的第二天,李自成派十日前在宣府投降的太監杜勳朝城上喊話,負責守城的襄城伯李國楨讓杜勳去見崇禎帝。杜勳答應了,進城與大太監王承恩一同去見崇禎。

杜勳見到崇禎後,轉述了李自成的意思:大明和大順「割地講和」,即議割西北一帶,分國而王,大明犒賞大順軍銀百萬兩,大順軍退守河南,從此以後,大順軍可為朝廷內遏群寇、外剿清妖,但不奉召入覲。

此言不是孤證,明朝官員李長祥也記述道:「兵部尚書張縉彥巡城,自東來,將至正陽門,其處之城上有酒筵,上坐者一人,旁坐者皆內官。則數人見縉彥起。縉彥問何人?內官曰:城下都督爺。縉彥驚問何以得上?內官出一紙,草紙也。其上墨寫『再與他談』四字,帝之御書。」此事後來也得到張縉彥的承認。

無疑,談判確有其事。如果此時崇禎答應這個條件,讓李自成軍去與清軍對抗,明朝的國運或許還會延長,崇禎也能逃過國滅身死的命運。

然而,秉承著明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立國宗旨的崇禎,在大臣的莫衷一是下,尤其在魏藻德的反對下,拒絕了議和,選擇了死拼到底。

這難道不是天意?崇禎還親自起草《親徵詔書》,稱自己要「親率六師以往,國家重務悉委太子」,號召臣民奮發忠勇,到軍前聽用「分茅胙土之賞,決不食言」。隨即,崇禎召集內侍,準備死守宮城。

那麼,為甚麼已經勝利在望的李自成要與崇禎議和呢?甚至提出割讓西北為王,犒銀百萬、主動撤軍等條款?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北京這座城池太堅固了,有明一朝無論蒙古的也先、滿洲八旗都曾多次兵臨城下,但都無功而返。李自成對於自己短時間內能否攻下北京城並無把握,如果到時候四周明軍勤王之師雲集,或許陷於進退兩難。因此,考慮到自己的實力和潛在的危險,李自成提出議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