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日本沖繩縣石垣市,50多歲的在地人芳沢和則,竟說著一口流利的台語。原來,他是台灣移民第三代,本姓李。
https://www.facebook.com/guesswho3/posts/pfbid02f7XKC5qVfufkdmHGxSwC9ivpAdarUr8xMR4dBXM5b9ysHZ7cgJR27Y9wPt6N9cK8l?mibextid=VhDh1V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石垣島:展望未來
石垣島:展望未來 - 日本之旅 Journeys in Japan | NHK WORLD-JAPAN On Demand https://bit.ly/3Dxu2Sr
沖繩縣的石垣島是一個景色絕美的亞熱帶島嶼,距離東京西南約2,000公里。2020年春季,石垣市市長推行了一項大幅減少外來遊客的政策,以遏止新冠病毒的傳播。這一限令雖然已經解除,但島上的主要產業——旅行業卻遭受了重創。在石垣島生活並從事旅行業的艾瑞克·范·萊茵將走訪幾位島民,看看他們在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後是如何盡己所能,重新開始的。石垣島:展望未來 - 日本之旅 Journeys in Japan | NHK WORLD-JAPAN On Demand https://bit.ly/3Dxu2Sr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日本有兩個因素,可能為保衛台灣遭受中國攻擊,第一是日本會延續70年的美日安保條約,對共同危險採取行動,第二,是如果解放軍侵台,進行海上跟空中封鎖,那離台灣東岸只有110公里的與那國島,也會是封鎖區,如此一來,日本自衛隊就會展開行動。 習近平求連任將「強吞」台灣? 專家:日本或被逼參戰 https://bit.ly/2WBLqG3


防禦中國!日擬在石垣島部署導彈 射程覆蓋北台灣
防禦中國!日擬在石垣島部署導彈 射程覆蓋北台灣 https://bit.ly/2U10I6k
日本在距離台灣不遠的沖繩縣宮古島部署導彈部隊,現在傳出加碼要在石垣島也部署導彈部隊。   圖:翻攝自日本陸上自衛隊臉書© 由 新頭殼 提供 日本在距離台灣不遠的沖繩縣宮古島部署導彈部隊,現在傳出加碼要在石垣島也部署導彈部隊。   圖:翻攝自日本陸上自衛隊臉書
新頭殼newtalk
日本《讀賣新聞》、ANI等媒體報導,日本將在距離台灣僅300公里的繩縣石垣島部署陸上自衛隊(GSDF)的導彈部隊,並計畫開發一個更長距離的「反艦飛彈」,射程可達現有的地對艦導彈100公里的3倍,形同覆蓋北台灣,以對抗中國在在第一島鏈內日益增長海軍存在,並抵禦中國潛在的攻擊。日本防衛省最快在2022年底前部署,預計規模500至600人。
報導指出,不具名的防衛省官員透露,預計部署在石垣島上的部隊中,將有1支配備岸艦導彈與地空導彈,另1支部隊則是警備部隊,可以在第一時間應對武裝突襲與大規模自然災害。
如果真的部署,將使日本自衛隊部署在琉球群島(南西諸島)的導彈部隊總數達到4個,其他3個已部署導彈的島嶼分別為鹿兒島縣奄美大島、沖繩本島與宮古島。新的裝置將使石坦島成為第一島鏈的一個重要據點,該島鏈北起日本九州,往西南延伸至台灣,一直向南延伸至婆羅洲。
石垣島距離台灣約僅270公里,距離桃園國際機場也約300公里而已,近年來,中國海上軍力的擴張,時不時就在東海試探日本反應,常常出動航空母艦或大型驅逐艦通過宮古水道,故意穿越第一島鏈,給日方帶來莫大壓力。
早在2019年3月,日本首度在距離台灣不遠的沖繩縣宮古島部署03式防空導彈,封鎖宮古海峽。當時就有軍事專家指出,日本顯然已經開始武裝「南西地域」,並且與台灣並肩「群島防禦」,以封鎖解放軍的擴張。
果然,長達1200公里的琉球群島如今將要部署第4個導彈部隊,儘管防衛大臣岸信夫沒有鬆口具體時間,但確定朝2022年底的目標努力。岸信夫稍早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就提出警告,表示中國政府試圖「包圍台灣」,他呼籲國際社會別袖手旁觀,以免中國與台灣發生直接軍事衝突。
日媒指出,日方的導彈設施目的在起到威懾作用,防衛省也計畫在2023年底,在石垣島附近的與那國島上增加部署電子戰部隊。岸信夫今年4月就曾在與那國島上表示,他可以看到遠處台灣島的海岸線。
報導指出,中國軍方一直在打造反介入/區域阻絕戰略,以防止美軍馳援台灣,而離台灣最近的日本,則強化在西南諸島的導彈部署進行反制,萬一台海衝突,將可以襄助美軍。
石坦島如果部署導彈部隊,將讓第一島鏈更加牢不可破,該島鍊北起日本九州,往西南延伸至台灣。   圖:翻攝自日本《讀賣新聞》© 由 新頭殼 提供 石坦島如果部署導彈部隊,將讓第一島鏈更加牢不可破,該島鍊北起日本九州,往西南延伸至台灣。   圖:翻攝自日本《讀賣新聞》防禦中國!日擬在石垣島部署導彈 射程覆蓋北台灣 https://bit.ly/2U10I6k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跨越200多公里黑潮!台日合作航海實驗大成功
民視影音    民視影音2019年7月9日 https://tinyurl.com/y67zwzdr
為了證明日本人的祖先可能來自台灣,日本科學博物館與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合作,重現3萬年前古人類跨越黑潮的航海實驗。歷經三年的時間,這個月7日以一艘仿造7500年前的獨木舟,跨越200多公里的黑潮,9日上午成功從台東抵達日本與那國島,用行動證實古人類可能從台灣移民到琉球的推論。
一行人戴著帽子在大海中載浮載沉,五個人握著划槳齊心協力的划向岸邊,在眾人的熱烈歡迎中,圓木舟順利上岸,經過將近兩天的努力,靠著這艘小小的獨木舟,終於成功抵達沖繩「與那國島」。
這個壯舉是由日本科學博物館和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合作,在7日中午採用仿古的圓木獨木舟,從台東烏石鼻漁港經過兩天航行,在9日上午10點多終於到達日本,為的是要驗證史前居民如何跨越黑潮抵達日本。
從台東到日本最南端「與那國島」,一共有5位划手,其中4名日本人和一位台灣人,還有一個是女生,總航程226公里,就坐在這長7.6公尺、寬70公分,小小的獨木舟上,耗費46小時。
為了徹底重現三萬年前的場景,不使用衛星導航、羅盤和地圖,附近的戒護船也不能引導,必須靠太陽和星象來區辨目標方向。
這個計畫從三年前開始,歷經兩次失敗,如今終於成功,未來希望能夠投入史前海洋文化的研究計畫,讓台灣跟鄰近國家共同挖掘「史前時代的互動」。
(民視新聞/李育翰 台東報導) https://tinyurl.com/y67zwzdr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千里眼!他用肉眼從太魯閣看到155公里外與那國島 列印
 分享千里眼!他用肉眼從太魯閣看到155公里外與那國島到Facebook 分享千里眼!他用肉眼從太魯閣看到155公里外與那國島到Line
日本學者海部陽介在2017年於花蓮太魯閣,用肉眼看到155公里外的與那國島,再以相機拍下這座島嶼。(圖中間位置)。(記者黃明堂翻攝)
2019-07-10 08:56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真有千里眼!日本人類學者海部陽介推測從台灣划船到日本與那國島,是日本人祖先移民的路徑之一,為了驗證,他前年曾登上花蓮太魯閣海拔1千多公尺山區,花了3天,肉眼看到直線距離155公里外的與那國島。
 日本科學博物館海部陽介教授是「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主持人,他曾用肉眼從太魯閣看到與那國島。(記者黃明堂攝)https://tinyurl.com/y5m3telr
日本科學博物館海部陽介教授是「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主持人,他曾用肉眼從太魯閣看到與那國島。(記者黃明堂攝)
昨天日本獨木舟抵達與那國島的台灣出發地是台東縣長濱鄉烏石鼻漁港,直線距離205公里,台灣距與那國島最近的是宜蘭110公里。
台灣面積是日本與那國島的1253倍,在天氣良好的條件下,從與那國島看台灣,1年當中也只有約10天可用肉眼可以看到中央山脈,從台灣要用肉眼看與那國島,更是大海撈針了。
史前館副研究員林志興說,日本科學博物館海部陽介教授是「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主持人,造舟航行來驗證3萬年前日本祖先從台灣移民的可能性,如果這個移民路徑是真的,為何要移民?
林志興說,若從台灣可以看到與那國島,就可能形成動機之一,於是,海部陽介透過網路搜尋到曾有人在新北三貂角看到與那國島,也有人說中央山脈看得到,他親身實證,果然於2017年在太魯閣海拔1千多公尺的山上找到。
林志興說,海部陽介足足花了3天的時間耐心等待,終於等到最佳時機,以肉眼看到與那國島,再用相機拍下這座100多公里外的島嶼,去年3月曾在日本發表「從台灣可以肉眼看到與那國島」。
林志興說,其實人類自古有冒險犯難的特性,就算肉眼看不到,在茫茫大海中也有探險精神 https://tinyurl.com/y5m3telr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日本起源於台灣/日本大和民族從哪來? 日本沖繩祖先來自3萬年前的台灣:從台灣划船來/徐福/日本大和民族的起源其實來自3個史前外來遷徙路程,其中一條來自沖繩群島的路線,起點更被認為就是源自於台灣。 https://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444108092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日本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明仁天皇真的眺望台灣了/垂仁天皇/前方後日元墳/垂仁天皇陵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Jzp9MH

明仁天皇真的眺望台灣了!確認台灣方向後「凝視許久」

▲▼日本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訪問沖繩。(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日本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訪問沖繩。(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日本明仁天皇28日抵達沖繩與那國島訪問,並在參觀「日本最西端紀念碑」時,特意向隨行官員詢問,「這就是西邊吧?」一再確認台灣所在位置。與那國島位於日本國境西邊,距離台灣只有110公里之遠。先前《共同社》就曾報導,明仁天皇出訪沖繩時,很有可能會在這個「國境之西」眺望台灣風采,對此,官內廳更曾回應,「雖然台灣非主要目的,但如果能看上一眼,天皇會很高興的。
此次出訪是明仁天皇夫婦首次訪問與那國島,兩人在下午4時左右抵達日本國境最西邊,並指著西方問道,「這就是西邊吧?」隨行官員也答道,「是的,台灣就在距離110公里遠處,每年大約可以看見5次。」而天皇夫婦也靜靜的凝視了西方一陣子。
▲▼日本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圖/CFP)
▲日本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圖/CFP)
日本天皇雖從未到訪台灣,但對於台灣始終相當關心。明仁的同學明石元紹,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之孫。明石元二郎逝世後,不但就葬在台灣,連長子明石元長也在台灣完成基礎教育。可能是了解明石元家與台灣的淵源,明仁天皇在2016年舉行同學會時,念及台灣,曾向明石元詢問,「台灣人是如何看待日本的?」對台灣的關心,表露無疑。
日本與台灣雖從未建交,天皇與皇室成員難以造訪台灣,但日台關係向來緊密,311大地震時,台灣民眾向日本捐款高達200億日幣,明仁天皇也曾公開表示對台灣人民感謝。206花蓮強震時,日本政府派出7名專業救難隊,帶著高科技生命探測儀協助台灣救難,日台關係在民間層面的交流,遠遠超出其他國家。
與那國島位於八重山群島最西端,也是日本最西領土,面積約28.88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約28公里,與台灣最短距離只有110公里,人口因陸上自衛隊進駐與家眷增加至1726人,1985年在當地海域發現海底遺跡,據說屬於姆大陸古文明的水下的建築結構遺跡。
原文網址: 明仁天皇真的眺望台灣了!確認台灣方向後「凝視許久」 | ETtoday國際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329/1140007.htm#ixzz5B7wkWt9B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加拿大台灣移民/台灣移民在巴西+美國客家移民/巴西的日本移民/巴西移民+美國移民/1908年巴西是最多日本移民聚居的國家,大概有130-150萬名日裔在當地生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5MN9bc
飄浪之女+新宿驛,東口以東/超過萬名的台灣女子,懷著不同的理由,來到日本酒店工作,過著複製人的生活。另有一群台灣男性,拋棄身分,在按摩店、賭場工作,過著隱形人般的生活。20年來,這群在台被污名化的女性及隱避消失的男性,在異鄉如何書寫屬於自己的歷史。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gbLbJu


【土地沒人要片】快變鬼島!日本無主荒地竟有台灣這麼大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afVPVG


 一間名為台一鳳梨罐頭株式會社的鳳梨罐頭工廠。當時台灣的出口商品名列第一的是砂糖,占了出口總額的四成,其次就是鳳梨產業。林發來到石垣島是在一九三三年,日本也在這一年脫離國際聯盟。林發在書中如此說明了自己之所以會捨棄一手創立的公司來到八重山的理由《沖繩走私女王夏子》:她究竟如何籌措到足以買下一整輛貨車的砂糖的資金?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https://goo.gl/q89C1w


祝福!美女議員黃嫈珺沖繩完成終身大事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Kw3Mn4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日本領土/鴉片、水牛、瘧疾/八重山的台灣人/1920年代是台灣人移民八重山的起點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dJvGpf
日本大和民族從哪來? 日本國立科博館:從台灣划船來/徐福/日本大和民族的起源其實來自3個史前外來遷徙路程,其中一條來自沖繩群島的路線,起點更被認為就是源自於台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03C87Q
日本人-混血/日本人是個混血的人群,而且是極少數能夠留存高比例遠古人群基因的人群。日本人群的基因組成,一半極其原始古老,一半則相對現代,並且兩者分佈比例相當。即使大和人的外表看起來相當一致,但基因組成卻是深邃且多元/今日本人中,主要可以區分三種人群:最北方北海道的阿依努人;最南方沖繩琉球群島的琉球人;以及地理上居中人數最多的大和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fZHGZC

 

日本與台灣只有111公里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日本與台灣只有111公里

-------------------------------------------------------------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八重山的台灣人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行人出版)
「八重山」不是山,而是包含石垣島、西表島、與那國島等的群島,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日本領土。松田良孝在《八重山的台灣人》中表示,1920年代是台灣人移民八重山的起點,他們在異地大多投入茶園、鳳梨園或擔任礦工,來自台中的林發在石垣島成立的「大同拓植株式會社」,更將八重山打造成鳳梨王國。

但中日戰爭結束、日本戰敗後,當地台灣人頓時從「日本人」變成「中華民國台灣人」,當地沖繩人常罵:「台灣人滾回去」,後來,許多深受歧視的台灣人開始爭取日本國籍,並自食其力建小學,提供子女良好教育。

到了1964年,才有首批八重山的台灣人成功取得日本籍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隔年沖繩回歸日本,台灣人圈出現大舉歸化日本籍的浪潮。《海的彼端》也交代這段歷史,當年玉木永便希望讓孩子能順利就學而歸化日本籍,台灣因此確實成為一個地理上、心理上,都是既熟悉又遙遠的家鄉了。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undefined

--------------------

《海的彼端》追尋玉木家族打拚史
2016年07月15日 04:10 林欣誼/專訪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年輕時的玉木玉代、玉木真光夫妻倆與7個孩子,在石垣島自家鳳梨田拍攝家族合照。(目宿媒體提供)
《海的彼端》追尋玉木家族打拚史
《海的彼端》記錄玉木玉代阿嬤2015年返台之旅,途中開心的模樣。(目宿媒體提供)
台灣是移民社會,但移民其實是全球常態,地球就是一個超大的移民村。紀錄片導演黃胤毓挖掘移民沖繩的台灣家族故事,讓人看見移民胼手胝足的辛酸,以及心繫故土的濃情。

距離台灣300公里外的日本沖繩八重山諸島,有一群日本時代移民而來的台灣人,他們在石垣島、西表島、與那國島等邊陲地帶墾荒,逐漸落地生根。黃胤毓導演以紀錄片《海的彼端》記錄玉木家族在此的三代故事,片中第三代玉木慎吾近日來台出席首映。

33歲的玉木慎吾在沖繩土生土長,現在東京擔任樂團貝斯手,正忙於日本巡迴演出。他在2015年紀錄片拍攝期間,才隨阿嬤玉木玉代(本名石玉花)和姑姑首度踏上台灣土地,一頭金髮、外表搖滾的他感性說:「現在我更喜歡、也更想了解台灣,以前不懂阿嬤為何一直說她當年多辛苦,現在知道是她的堅強,扛著這段歷史走了過來,我們今天才能幸福地活著。」

片中以玉木慎吾的旁白貫穿全片,既呈現他眼中88歲的阿嬤,也補充歷史背景,口語而帶感情地訴說,呼應著溫柔且節制的影像敘事。

玉木玉代的先生玉木真光(本名王木永)1935年便跟哥哥一起到石垣島討生活,戰末因空襲頻仍而回台避難,認識了妻子,戰後1949年,因生活困難,兩人帶著才1歲的長子,坐上偷渡船回石垣島打拚。

夫妻倆先是投身台灣移民最大宗的產業鳳梨種植,之後搬到市區經營麵店,玉木真光40多歲便病逝,玉木玉代一個人艱辛拉拔7個孩子長大,如今子孫滿堂,有27個孫子、約40個曾孫。她的次子、慎吾的父親玉木茂治經營青果行,與母親同住,孝順的他與妹妹們合力策劃母親的88歲大壽,籌辦了100多人家族的壽宴,並催促母親再次踏上台灣返鄉之旅。

2010年5月,阿嬤等一行人終於回到台灣埔里老家,和眾多晚輩親友們相聚吃飯,玉木自在地說著閩南話,慎吾和堂哥吃著熟悉的台灣菜、遊逛夜市,展開「台灣初體驗」,心情複雜又新奇。

習慣在演唱登台時自我介紹「我是台灣和沖繩混血」的慎吾,比起父親那輩,已經沒有了認同的掙扎。他坦言拍片時聽到父親、姑姑們自述,幼時曾因為台灣人身分而被同學欺負丟石頭,覺得驚訝難過,比起來,他從小便覺身為台灣人、比沖繩同學皮膚白,「是很特別的事,還滿驕傲的」。

而在這個人生階段重新認識家族身世,慎吾不僅第一次感到自己身上原來遺傳了阿嬤倔強、不服輸的性格,也更深刻感受到家族的羈絆,生出了必須維繫家族情感的責任感;這都讓大銀幕外的慎吾,感覺又成熟了幾分。

(中國時報)

-------------------

石垣島的農業發展 台灣移民貢獻大
by 上下游記者楊鎮宇上下游記者楊鎮宇 on 2014 年 08 月 08 日 in 人物與歷史, 綠生活.旅遊.國際通信
近年石垣市政府戮力發展觀光、農業,不走大量生產、開發的產業型態,轉而思考如何以設計之力帶動地域經濟,他們策劃農特產品設計再造專案(USIO Design Project),以在地十項農特產品的再設計為目標,廣邀各國設計師參與計畫,石垣島的鳳梨便是其中一項農產品。

即日起到八月十七日,在台東糖廠舉辦的2014台灣設計展,將展出石垣專區,展出USIO Design Project的成果。

石垣島立碑 彰顯台灣移民的貢獻

今年四月,石垣島出版了一本中日文對照的版畫故事《龍之舞─八重山的鳳梨故事》,以阿公對孫子講古的淺顯筆法,講述石垣島的台灣移民對當地農業的貢獻。

八重山群島由三十二個島嶼組成,屬於日本沖繩縣,群島的政治、經濟中心便是此次來台參加設計展的石垣島。東京到石垣島的距離是2000公里,而石垣島距離台北只有250公里。

石垣島上不但有台灣移民,而且與台灣農業的淵源頗深,兩年前石垣島還為此在名藏水庫旁立了「台灣農業者入職顯頌碑」,以及一座水牛銅像。日本佔領台灣時期,台灣與石垣島同屬日本國,一些台灣人因為沒有自己的土地,家境困苦,決定到八重山闖天下,這些台灣移民在八重山帶動了鳳梨產業,也引進水牛促進石垣島的農耕技術。

根據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一日的《台灣日日新報》,石垣市約有一百名台灣移民。一九三五年,臺灣人林發等人在石垣島成立「大同拓殖株式會社」,從事鳳梨生產與加工。一九三七年,有三百三十名台灣人跟大同簽訂定居石垣島十年的契約,到島上種鳳梨。現在石垣島的嵩田一帶還有以「大同」為名的公車站牌,可見台灣對當地鳳梨產業的影響力。

台灣人引進水牛到石垣島 當地人怕農地被搶光

10516718_928014310547673_4385900734381102049_n
石垣島的產業型態與台東相近,都是以觀光、農業為主。 提供/石垣市政府
除了在島上發展鳳梨產業,台灣人也引進水牛,提高當地農耕技術,但也引起台灣人與八重山人的衝突。當時八重山人以鍬耕田,開墾速度慢、面積小,而台灣人引入水牛後,農耕效率提高,引起當地人的擔憂,一九三七年八月六日的當地報導還以「水牛完全沒有原本的食用價值」來批評台灣人「誤用」水牛。一九三八年,沖繩縣官方禁止引進水牛,報紙也以「從台灣帶進四十七頭水牛 沖繩縣斷然禁止輸入」為標題進行報導。

除了禁止輸入水牛,八重山官方也以植物防疫為說法,要求外地帶來的植物幼苗都需接受消毒。台灣移民從台灣帶去的鳳梨幼苗,就被八重山的官方以汽油潑灑後燒毀,通通「消毒」掉了。之後因為戰爭,日本先是徵用裝鳳梨的空罐頭,接著更禁止種植鳳梨,要求改種稻米,增加糧食的生產量。台灣移民在石垣島眼看無法種鳳梨了,決定把鳳梨幼苗埋藏在森林深處,盼留下一絲希望。

當時石垣島居民非常擔心島上的農耕地被台灣移民搶光,因此百般刁難台灣移民。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多數石垣島上的台灣移民返回台灣,但仍有部分台灣人不願放棄努力打拚來的農地,在戰後又回石垣島,卻發現仍要重新開始,他們被迫交出早年開墾的良田,換得遍佈石頭的荒地。

1924347_928013627214408_6919067973269466191_n
石垣島的海邊 提供/黃孝忠
台灣人帶動石垣島的鳳梨產業

10547427_928012513881186_5811548048881546327_n
石垣島的鳳梨。 拍攝/楊鎮宇
戰後在石垣島上的台灣移民,種芋頭、花生、香菇、香蕉等作物維生,他們也去森林深處尋找被埋藏的鳳梨幼苗,發現部分幼苗竟然存活,因為戰爭而中斷的鳳梨產業又開始發展了。台灣移民種鳳梨的面積逐步增加,家庭式的鳳梨罐頭工廠也一家家成立,帶動了石垣當地的鳳梨產業,石垣島的台灣人也返台招募女工,才能應付鳳梨採收缺人手、工廠缺工的情況。

一九五○年到一九七○年代,八重山多數人口都從事鳳梨相關產業,被稱為「鳳梨的盛世」。不過到了一九七二年,沖繩回歸日本後,外國生產的便宜鳳梨罐頭開始進口到石垣島,島上的鳳梨產業因此逐漸沒落。

10357605_928011430547961_2786203111042326562_n
近年石垣市政府戮力發展觀光、農業 提供/石垣市政府
石垣島積極記錄在地歷史

10570403_928019790547125_5351710335000314154_n (1)
《八重山每日新聞》的記者松田良孝寫書記錄石垣島台灣移民的生命史,兩年前台灣出版《八重山的台灣人》這本書。
石垣島的台灣移民最初與當地人有許多糾紛,但如今當地人逐漸認同台灣移民對當地農業的貢獻。《八重山每日新聞》的記者松田良孝長期關注八重山的台灣移民,長期採訪這些台灣移民的生命史,並集結文章出專書,兩年前台灣也翻譯出版此書,書名為《八重山的台灣人》。

今年四月,石垣島出版了一本中日文對照的版畫故事《龍之舞─八重山的鳳梨故事》,以阿公對孫子講古的淺顯筆法,講述石垣島的台灣移民對當地農業的貢獻。

這本書由石垣島出身的記者三木健執筆,他今年七十四歲,當過琉球新報社的記者、總編輯,退休後仍持續筆耕,他在本書後記提到:「在向外賓說明石垣島的台灣移民歷史的同時,深深感受到有必要撰寫一本淺顯易懂的書籍,好讓外來人士,甚至當地居民能夠了解島上的這一段歷史。」

日本石垣島受邀參加今年的台灣設計展,八月八日至十日為石垣祭,石垣市共派出十四人來台參加。日方隨行人員中,原先預計還有一組電影劇組人員,準備來台拍攝石垣人在台灣的行程,後來因為前些日子的颱風而作罷,他們之所以打算來台,是因為這部籌備中的電影以「八重山的台灣人」為題材。

----------------------

八重山,一個對台灣人來說相當陌生的名字,但這個包括石垣島、西表島、與那國島等眾多島嶼在內的群島上,卻有一群台灣人生活著。《八重山的臺灣人》這本書,講的就是這群移民到八重山的台灣人的故事。

八重山的臺灣人

對台灣來說,八重山是距離台灣本島最近的外國。尤其是其中的與那國島,距離台灣最近的距離甚至只有111公里,這距離相當於從台北101畫一條直線到苗栗縣苑裡鎮的林森國小而已。也因此,在日本統治時期就有許多台灣人前往八重山發展,而在那之後也陸續有台灣人移往此處,這些台灣人在異地生活的理由與遇到的困難,都在這本書中被詳細描述。

Yaeyama map.png
"Yaeyama map"。 使用來自 维基共享资源 的 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 條款授權。

最早八重山與台灣其實都是同一個國家,但二次世界大戰後,這距離很近的兩個地方被劃上國界,但許多已經在此建立基業的台灣人選擇留在此地。但留在八重山的日子並不全然順遂,除了被八重山人罵說:「滾回臺灣去!」之外,由於台灣人在戰後對日方來說已經是外國人,因此原本站前從政府單位借用來開墾的土地被要求返還,許多台灣人只得到佈滿石塊的新土地上重新開墾。

鳳梨產業是許多移民到八重山的台灣人所從事的工作,事實上沖繩地區最早的鳳梨栽種也是由台灣人所帶過去的,這些台灣人陸陸續續踏上了八重山的土地,在此並居並誕生了第二代、第三代,與此地的連結越來越深化。他們在成為八重山人,或者說日本人的過程中,有怎麼樣的心情轉折,對台灣這個地方的感情又有什麼樣的變化,在《八重山的臺灣人》這本書裡也都有陳述。

台灣其實原本也是一個移民社會,身為台灣人,在閱讀完《八重山的臺灣人》之後,除了能更理解祖先們做為移民的篳路藍縷之外,也對八重山上的台灣人們,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與認識。今後,或許除了搭乘郵輪前往遊覽外,我們得多加瞭解八重山群島才行,畢竟和實際的距離比起來,我們對這些島嶼及其上的人們,仍然是相當陌生而無知的。

----------------------

在琉球的台灣人

八重山的台灣人,就是因為生活基礎在八重山,而不是在台灣,才會要求永久居留權或日本國籍。從現實面來想,即便中華民國要求沖繩「把這些人還給我們」,八重山的台灣人也不可能配合。
1970年,沖繩已經瀰漫了一股回歸日本的氣氛。當時已定出1972年5月15日為回歸日,也於1970年11月15日,舉行了首次的國政選舉。這是沖繩人戰後第一次以日本國民的身分行使公民權。但是,住在石垣島的台灣人沒有選舉權。當時,住在八重山的台灣人當中只有極少數人成功取得日本國籍。大部分的人都是依照《在外台僑國籍處理辦法》被迫「回復」中華民國國籍,卻無法充分行使伴隨著國籍而有的權利。在這樣的狀況下,他們過著與國籍和選舉權無緣的生活。這些台灣人的子弟中,甚至也有人是無國籍者。
請把這些人還我們
當時日本政府表示如果沒有中華民國政府出示的脫離國籍證明,就無法承認此人取得日本國籍。石垣市議員白保英行希望能讓住在八重山的台灣人取得日本國籍。但那霸的高等弁務官事務所冷漠地回說:「我們這邊什麼忙也幫不上,台灣人還是要回到戶籍所在地去辦比較好吧。」
於是,白保來到台灣,在台北市議會和中華民國政府相關的4名男性進行面談。
聽到有不少台灣人住在石垣島,4名男性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表示早已知道這件事。但是,當白保提出這些人希望取得日本國籍,所以需要中華民國政府出示脫離國籍的證明時,4個人的臉色都變了。
政府人士:「開什麼玩笑。我們有徵兵制耶,必須要保衛國家。我們想盡辦法讓必須當兵的年輕人不要出國,你卻來談要脫離國籍,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白保:「一直以來,是我們保護了這些中華民國的國民。」
政府人士:「這我們很感謝,很感謝你們保護我們的國民,那可不可以請你們把這些人還給我們?雖然日本殖民時代住在石垣島的台灣人也算是日本人,但戰爭已經結束,現在他們的國籍是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依照「回復原狀」的準則,要讓殖民統治下被認定是日本國籍的台灣人恢復成中華民國的國籍,所以在1946年6月公布實施了《在外台僑國籍處理辦法》。與白保面談的這4名男性,是站在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場發聲,強調依照「回復原狀」的準則,早就已經處理完國籍的問題了。
後來,這4人不斷強調「請你們把這些人還給我們」,白保忍不住心想:「難不成這些人要到八重山去迎接台灣人嗎?」
八重山的台灣人,就是因為其生活基礎在八重山,而不是在台灣,才會要求永久居留權或日本國籍。從現實面來想,即便中華民國要求沖繩「把這些人還給我們」,八重山的台灣人也不可能配合。尤其是對於沒有在台生活經驗的移民第二代、第三代而言,這是非常不切實際的事。如同前面介紹過的山內得義,雖然移民第二代、第三代在石垣島的台灣人圈子中生活,但同時,他們的內心也已孕育出對沖繩人的認同。回台灣生活,並不在他們的考量之中。
白保:「住在石垣島的台灣人無法取得日本國籍,很辛苦啊。」政府人士:「所以啦,我才會說『把這些人還給我們』。」這次會談彷彿雞同鴨講,進行了30分鐘後就結束了。
當時,台灣各地都可看見「毋忘在莒」的標語。這是中國的戰國時代,在莒國(現今山東莒縣)起義的武將,成功奪回70幾座城池的故事。對率領中華民國的蔣介石而言,「莒」就是台灣,「70幾座城池」當然是意指「大陸」。1949年12月國民黨遷都台灣,拱手讓出大陸政權,以國民黨的立場來說,為了能夠反攻大陸,一定要確保充分的兵源和人力。看著滿街「毋忘在莒」的標語,白保也只能放棄幫台灣人爭取脫離國籍的證明。
擔憂國際社會解讀
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的方針有了很大的轉變。當天的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中國的議席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中華民國。在這之後,中華民國政府改變了態度,從原本「不願出示脫離國籍證明」的態度,改採願意交付證明的方針。
中華民國政府非常擔心的是,國際社會可能會改變解讀,把「住在海外的台灣人國籍,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萬一海外華僑的國籍都被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來處理,中華民國的國力一定會受到不小的打擊。與其如此,只要還有希望,不如承認外僑期望取得的第三國國籍,以減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影響力才是上策,這也是促使中華民國政府願意出示脫離國籍證明的緣由。說到八重山台灣人的遭遇,想要不牽涉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者間的緊張關係,還真是困難。
10月30日,八重山華僑會收到了中華民國政府願意出示脫離國籍證明的通知。台灣人就這樣拿到了脫離國籍的證明書,並附上證明書以申請日本國籍。1973到1975年這3年期間,共有178人取得了日本國籍。

----------------

兩岸史話-在琉球的台灣人
2013年07月01日 05:40 文/松田良孝、邱琡雯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兩岸史話-在琉球的台灣人
▲配合中華民國國慶日時回台的石垣島台灣人,攝於1960年國慶日。(行人出版提供)
兩岸史話-在琉球的台灣人
▲台灣移民在八重山發揚鳳梨技術。(行人出版提供)

日本記者松田良孝在如今屬於日本的沖繩縣八重山群島發現許多住民原來是台灣人,進而深入挖掘採訪,他發現八重山台灣人的遭遇,正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詭譎的台海兩岸關係與台日關係下的邊緣人悲劇,因此寫成《八重山的臺灣人》一書,預期將為世人、尤其是台灣社會帶來許多警醒。

  八重山群島是日本最靠近台灣的領土,最大島是石垣島,距離宜蘭不到五十公里,比釣魚台、金門更靠近台灣。作者前往該處時,發現有些民眾拜拜燒的香是長香,在燒短香的日本其他地方看不到,他從習俗追究,才知他們是台灣人,絕大多數來自日據時的宜蘭州,還有彰化人因日本鼓勵種植南洋植物而搬到八重山種鳳梨。

  二戰後,八重山台灣人遭遇身分問題。台灣不再屬於日本,若留居,是原殖民地的人而非純日本人,日本要求他們回台取得不具中華民國國籍證明,否則不給日本籍,台灣政府不願證明,他們又無法取得中華民國護照,因而長期處境困難,就業要掩藏身分,下一代也遭歧視與霸凌,因此對中華民國不諒解,海外也就很少聽聞八重山有台灣人。

  中華民國於1971年退出聯合國、1972年台日斷交等兩岸較勁的政治因素,終使台灣政府願發給八重山台灣人不具中華民國國籍證明,在此狀況下,他們很想否定台灣人身分,卻仍無法擺脫與台灣的血緣。近年台灣在日本的能見度增高,去年311日本大地震,台灣大力救災更提升台灣在日本的形象,作者也才能找到八重山台灣人願意訴說台灣身世,否則十年前根本不可能。

  人在時代作弄下常常無法控制自己的身分,二戰後留在庫頁島的日本人全部變成俄國人,北海道則可見處處關心俄籍日人且時相往來,相較之下,台灣社會對八重山台灣人卻毫無概念,還要靠日本記者報導與出書才知道, 也讓我們反省,對於這群同胞,我們的態度與我們政府的態度這麼冷漠疏遠,未來可有怎樣的關係?


.作者:松田良孝
.譯者:邱琡雯
.分類:社會人文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2/01/16
plurk 分享
文章節錄
美治子的臺灣情結

  黎美治子出生於一九七九︵昭和五十四︶年,父母親是臺灣人,到石垣島工作後生下了她,就這麼定居下來。翻開昭和初期八重山的移民史,黎家在石垣島的定居算是晚近之事,但和早期的臺灣移民一樣,黎家人逐漸和﹁臺灣人圈子﹂連接起來,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以石垣市為起點,石垣島和臺灣僅僅相距了二百七十公里,和沖繩縣首府的那霸市卻隔了四百一十公里。石垣到那霸之間每天約有二十航班,不用一個小時就可抵達,照理說,從石垣島飛往臺灣應該更簡便、更快捷才是,但事實並非如此。

  從石垣島到臺灣,一週只有兩趟直航船班,其中一趟船班需要七小時才可抵達基隆,另一趟船班得花上十六個小時開往南部的高雄。而且,從臺灣到石垣島沒有海路和空路的直達班次,都得繞過那霸才行。

  昭和初期, 仍以海路為主要交通工具,石垣島和臺灣之間的船班頻繁,且直接往返兩地。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一九四五︵昭和二十︶年這五十年間,臺灣屬於日本的殖民地,臺灣和八重山之間當然不存在所謂的國界。

  有部分的臺灣人利用這個有利條件,選擇八重山做為發展鳳梨產業的新天地,一批批他們的跟隨者,也大舉來到八重山。當時,也有臺灣人選擇到西表島從事礦坑工作。

  就這樣,這些人為石垣島上的﹁臺灣人圈子﹂打下了基礎。

  提到﹁臺灣人圈子﹂,有人或許會想像是臺灣人群居在一塊、屋瓦相連的景象,就像神戶中華街給人的印象。石垣島的﹁臺灣人圈子﹂並非群居之地,不是只要去到那裡,就會感受到臺灣人的氣息或喧囂。只有在農曆八月十五日等時節祭拜廣受臺灣人信仰的土地公時,才會有比較多臺灣人聚集,但一年也只有幾次而已。

  所謂石垣島上的﹁臺灣人圈子﹂,並不是指特定的﹁場域﹂,而是一種臺灣人之間平常頻繁地互相聯繫,或經常往來彼此住處的人際關係。有幾家臺灣人在石垣市經營的商店,成為這群臺灣人聚集的場所,在那裡可以遇到講臺語︵閩南語︶的臺灣人。不過,這些地方只是聊八卦或交換資訊的地方,並不是生活的場域。這點與中華街非常不同。

  就像﹁臺灣人圈子﹂裡幾乎所有的臺灣人一樣,美治子一家人目前都擁有日本國籍。黎家人在一九八九︵平成元︶年取得日本籍。當時,父母親告訴美治子要改口介紹自己是﹁國永美智子﹂。那時,十歲的美治子確實有一股衝動,想要向小學班上的同學說明為何改名,但對於自己從中華民國國籍變成日本國籍,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黎美治子﹂可以用閩南語來發音,但父母親都以日語的﹁みちこ﹂來稱呼她,臺灣的親戚也跟著這麼叫。所以,就算從﹁美治子﹂變成﹁美智子﹂,大家還是一樣叫她﹁みちこ﹂。之後,美治子從國中、高中一直讀到大學,大學時期曾經到臺灣留學一年。這些經驗讓她開始好奇地去想,自己是日本人還是臺灣人?國籍到底是什麼?這些自問自答並不是只出現在美治子身上,石垣島的﹁臺灣人圈子﹂裡其他人所身處的境遇,也都提示了他們去思考那些和美治子相同的問題。留學日本的心願一九九九︵平成十一︶年的夏天,當美治子在臺北市的臺灣師範大學留學時,一對臺灣的姐妹花反過來準備前往石垣島。姐妹花生於臺北近郊的永和,分別是國中畢業的姐姐胡蓉和妹妹胡珊。當時,胡蓉十六歲,胡珊十五歲。

  兩姐妹之所以有機會前往石垣島,是因為島上的一位臺灣人。這對姐妹花的外婆曾林秀粉,之前靠著船隻在沖繩與臺灣之間來來去去﹁跑單幫﹂。因為生意上的關係,結識了石垣島上的臺灣移民芳澤佳代︵臺灣名:林全是︶。佳代有事來臺時,在姐妹花的家裡和秀粉以及姐妹花的母親曾富佳三人閒聊。話題轉到兩姐妹的未來出路時,三人異口同聲地半開玩笑說:﹁去日本讀高中好了。﹂就這樣,開啓了兩姐妹到石垣島讀書的契機。當時,母親富佳認為,﹁如果在臺灣進不了好的高中,送到日本念書也可以﹂。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佳代後,佳代開始搜尋臺灣人到日本讀高中的入學方法。大人們在交談的當時,兩姐妹也在場。

  在臺灣,年輕人看的日文流行雜誌沒經過翻譯直接陳列在店頭,日本流行的歌曲也直接在臺灣流行。兩姐妹在這樣的環境長大,自然都喜歡日本,也想去日本看看。哪怕她們只懂﹁喜歡﹂、﹁謝謝﹂這些簡單的日語。對於要去日本讀高中,二人都深感興趣。不過,二人喜歡日本、嚮往日本的這分情感,並不是促成她們到石垣島留學的關鍵,而是母親富佳另有用意。

  一九九六︵平成八︶年三月,當兩姐妹還是小學六年級生時,面對臺灣即將舉行首次總統民選,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灣的南、北海域發射了四枚飛彈。這是北京當局為了牽制臺獨勢力高漲所做出的舉動。

  富佳表示,住在馬來西亞的弟媳當時曾經提議把胡蓉和胡珊念小學的弟弟送去馬來西亞。雖然最後弟弟還是留在臺灣,但這件事讓富佳重新體認到﹁臺灣的政局不安﹂。在那同時,富佳也有了強烈想法,希望無論孩子去到哪裡,都能夠獨立自主地生活。就是為了這些原因,富佳才會認真考慮起把兩姐妹送到日本留學。

  佳代為了一圓富佳和兩姐妹的夢想而奔走,最後終於完成了二人留學日本的心願。雖然遠離了臺灣,石垣島上的這個小小﹁臺灣人圈子﹂,直到現在仍保有本質,願意接納從臺灣來的新成員。

---------------------------------------------

鴉片、水牛

日本最後一個沒有7-11的地方 小7超商2018年插旗琉球
travel.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7-11超商。(圖/示意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陳睿中/綜合報導

過去沖繩、青森以及鳥取,是日本唯三沒有7-11超商的縣市。但是在2015年中下旬,青森與鳥取均已開設了7-11超商,沖繩便成為全日本唯一沒有7-11的地區。但是在2018年,7-11預計將在沖繩開設300間門市。

目前沖繩以全家為大宗,加上地方合作的超商,共計有269間,LAWSON則有191間,而兩家各自將會於2016年底拓展至300間以及200間。而為了搶下35%的市占市場,7-11則預計在2018年開店後,拓展至300間門市。對於旅客而言,除了可以增加購物便利性之外,也可方便購入雪肌粹等商品。

------------------------------

報告:移民未搶美國人飯碗 也未影響其收入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22日, 2016

根據美國科學、工程及醫藥學會(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21日公布的報告,美國人並未因移民而減少了工作機會。圖為宣誓入籍的移民。
攝像者: David McNew/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6年09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根據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移民並未搶奪美國人的工作或降低他們的收入。

綜合外媒報導,根據美國科學、工程及醫藥學會(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21日公布的報告,美國人並未因移民而減少了工作機會。

過去20年,美國移民人數增長七成,來到4,300萬人,為總人口的13%,每4名美國人中有1人是移民或其後代。自2001年以來,每年大約100萬移民合法進入美國。

報告認為移民是「不可或缺的經濟增長動力」,而且「如果沒有高技能移民的貢獻,美國的長期經濟增長將變得黯淡」,因為移民不僅帶來創新理念,還為可能萎縮的行業帶來勞動力,有助於確保持續增長。

這份長達550頁的報告是由14名經濟學家、人口學家和其他領域的學者共同撰寫,包括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瑪塔.蒂達(Marta Tienda)、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喬治.博爾哈斯(George J. Borjas)、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弗朗辛.布勞(Francine D. Blau)等。報告的重要結論如下。

長期來說,移民對美國本土出生勞工的整體薪資及就業機會僅有些微到無的負面影響(little to no negative effects)。

•有些早期移民目前仍在低工資的勞動市場掙扎,與新移民爭取工作機會,收入不高。

•沒有完成高中學業的青少年或因移民而減少工時,導致收入不高。布勞教授表示,經濟學家發現高中輟學的年輕人不容易找到工作,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很多,但「沒有任何跡象顯示移民是主要因素」。

•高技能移民,特別是擁有科技方面專才的移民,最近幾年大量來到美國,對同樣是高技能的美國人帶來「顯著正面影響」,也造福工薪階層的美國人,因為他們有助創新和創造就業機會。

對於移民是否增加政府預算的負擔,布勞教授表示,答案有點複雜。

剛到美國的第一代移民,通常對美國的稅收貢獻低於政府照顧他們的服務成本,特別是對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造成的財務負擔,主要是提供移民家庭孩子教育服務的成本

對於各級政府來說,第一代移民每年造成的支出成本約570億美元,然而第二代移民由於有完善的教育程度和納稅能力,是政府稅收的強大支柱,每年的貢獻約300億美元,到了第三代,對美國的稅收貢獻更提高到2,230億美元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10不老水手 划向日本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23日, 2017
追夢10名不老水手划著自製的竹筏,昨天起航向太平洋到110公里外的日本與那國島,追尋海洋夢想。(張祈翻攝)
追夢10名不老水手划著自製的竹筏,昨天起航向太平洋到110公里外的日本與那國島,追尋海洋夢想。(張祈翻攝)
上山砍竹、自製竹筏,10位年紀55至80多歲不等的「不老水手」,在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協助下,完成半年的集訓,昨天上午從花蓮港出發,以輪流划船的方式,預計2至3日完成110公里,台灣至日本與那國島的航程。
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3年來陸續培訓近百位從55歲到80多歲不等的不老水手,其中10位團員半年來積極準備,勤練划槳技巧,昨天上午順利出發。基金會董事長蘇達貞說,這是仿效3萬年前台灣東海岸原住民渡海到與那國島的方式和路線。
「拖鞋教授」蘇達貞是夏威夷大學海洋工程博士,任教之餘推廣海洋教育,常帶著學生接觸海洋,訓練他們游泳、潛水、划獨木舟。蘇教授說,台灣長期的海防管理和恐海教育,讓台灣島上居民反而不接觸海洋,因此他試著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希望能夠扭轉這些錯誤的觀念想法。
這群不老水手大多是退休人士,其中還有不少仍在職場打拚的前輩,如康寧醫院急診室醫師郭健中、長庚醫院護理師陳淑真,以及資深媒體人陳景怡等。一艘竹筏需要十多人才能搬得動,他們從今年2月開始上山砍竹,挑選大約2年生4米長的綠竹、麻竹上百根,以麻繩綁緊,總共製作完成4艘竹筏測試,才設計出符合這次航行需求。
基金會祕書王梅說,出發後有3艘帆船在旁戒護,15位團員2人1組輪流划竹筏,搭配隨行動力帆船戒護,預計3天內抵達與那國島,之後團員再搭帆船前往石垣島,休息一日後再返回台灣。


小船行海即使風平浪靜也易翻船

划渡蘭嶼「綠舟」翻覆41天 漂到日本岸邊被找到了 列印
 分享划渡蘭嶼「綠舟」翻覆41天  漂到日本岸邊被找到了到Facebook 分享划渡蘭嶼「綠舟」翻覆41天  漂到日本岸邊被找到了
2019-07-20 09:37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由台灣及香港青年手工打造的龍舟「綠舟」,在抵達蘭嶼前1公里海域翻覆,功敗垂成後,人員皆被海巡救起,船隻及船上物品皆隨海流遠漂,昨天在日本岸邊被找到。
日方將尋獲照片傳給綠舟成員確認。(記者王秀亭翻攝)
綠舟在日本岸邊找到了,船上物品也還在。(記者王秀亭翻攝)
綠洲在台東糖廠打造時的樣子。(記者王秀亭攝)
綠舟載離蘭嶼一公里的海域翻覆,人員全被海巡及漁船救起。(記者王秀亭翻攝)
為喚起世人對海洋廢棄物議題的重視,由香港「泛非龍龍舟隊」與「台灣說蘭嶼環境教育協會」共同合作,發起「青山綠水‧划渡蘭嶼」活動。
由香港青年造船師傅胡梓康與台灣青年,在台東糖廠以手工打造「綠舟」,去年從台東南田海岸出發,一下水就被海浪打翻失敗,今年捲土重來,6月9日改從離蘭嶼最近的屏東滿州鄉下水。
一行17人划渡距離約100公里,卻在離蘭嶼人面岩海岸約1公里處遇大浪襲擊,船翻覆,人員全被隨行戒護的海巡及漁船救起。
由於這艘龍舟意在傳達海洋廢棄物議題,成員們不願隨海流遠漂的綠舟成為海漂垃圾,請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協助,透過國際尋找綠舟蹤跡,希望不要成為海洋垃圾。
好消息果然在昨天深夜傳出,成員之一林天財說,昨深夜11時海巡署人員傳來船隻找到了的消息,連船上的衣物、現金也都還在,但尚不知尋獲的地點,今天還要再了解,也開心這艘綠舟沒有成為海洋垃圾。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台北市陽明山擎天崗近期驚傳大量水牛暴斃,自10月14日至今死亡多達15頭,北市議員耿葳再爆,水牛遺骨中具經濟價值的牛頭、牛角不翼而飛,疑似遭人偷走盜賣,要求警方追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死亡牛隻皆有拍照存證,無牛頭、角消失情事,至於牛群暴斃原因,初步排除傳染病,已解剖送驗並請權威專家調查釐清。
耿葳指出,陽明山擎天崗近期內傳出許多水牛暴斃,民眾懷疑恐染病或遭人毒死,今又接獲陳情,稱水牛陳屍處,骨骼看似完好,唯獨具經濟價值的牛頭、牛角不見,據陽管處委外人員透露,「可能被偷拿」,耿葳質疑恐遭盜賣,要求警方立案調查。
陽管處發言人張順發表示,若發現牛隻死亡,皆會派員到場勘查,紀錄時間、地點,並拍照存照,調閱過往相關紀錄,並未發現頭、角消失情形,但若牛隻死於人煙稀少處,有可能是遭流浪犬叼走,將持續清查。
據陽管處統計,今年2月有1頭小牛凍死,10月14日至昨則有10頭小牛、5頭成牛死亡,總計今年死亡牛隻數已達16頭,相較近10年,每年死亡數約2至5頭驟增許多。
張順發說,10月14日至11月底發現牛隻死亡數達7頭,較往年高出許多,已於12月1日將檢體送至台灣大學化驗,但12月又陸續傳出8頭水牛死亡,現象異常,昨再緊急請國內牛隻研究權威、中興大學獸醫系教授莊士德到牛棚調查,並將今死亡的小牛遺體再送行政院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化驗。
張順發坦言,今年水牛死亡數確實偏高,但因水牛屬亞熱帶動物,較不耐寒,依據今年9月族群調查報告顯示,擎天崗增加12頭新生小牛,疑因剛出生就遇上寒冬才導致死亡率激增,但仍須待化驗結果出爐後才能釐清;而死亡牛隻皆經獸醫師判斷,初步排除染病,經消毒後就地掩埋。
北市議員耿葳今再爆,水牛遺骨中具經濟價值的牛頭、牛角不翼而飛,疑似遭人偷走盜賣,要求警方追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死亡牛隻皆有拍照存證,無牛頭、角消失情事。(北市議員耿葳提供)
擎天崗水牛死亡數增 陽管處駁斥牛頭、角遭盜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grBTXV


日本自衛隊跟美軍正在日本鹿兒島縣到冲繩縣間的西南群島等地,舉行大規模的「利劍」(Keen Sword)聯合軍演。(擷取自「U.S. Forces Japan」推特)
距台灣僅110公里 日美首度在與那國島聯合軍演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hFqUi8
2022/11/17 18:41
〔中央社〕作為日美大規模聯合軍演的一環,日本陸上自衛隊首次讓輪型裝甲車出現在冲繩縣公路上,引來部分民眾不滿與抗議。日美也將首度在距台灣僅約110公里的日本冲繩縣與那國島演習。
日本自衛隊跟美軍從11月10日到19日,正在日本鹿兒島縣到冲繩縣間的西南群島等地,舉行大規模的「利劍」(Keen Sword)聯合軍演。
日本「琉球放送」(RBC)報導,作為日美聯合軍演一環,日本今天在與那國島實施自衛隊「16式機動戰鬥車」(輪型裝甲車)的公路行駛訓練。
這次是日美首度在與那國島展開聯合軍演,日本利用自衛隊C-2運輸機將16式機動戰鬥車運到島上,進行前往駐屯地約5公里的公路行駛訓練。
雖然冲繩縣政府提出不要在島上行駛16式機動戰鬥車的要求,但冲繩防衛局表示,將採取跟當地商議同時顧及地方的形式實施訓練。
冲繩電視台報導,這是16式機動戰鬥車首度在冲繩縣內公路上行駛。面對這次演習,當地民眾說,很遺憾,這就好像讓孩子們看說要開戰了;也有民眾說,這也沒辦法,如果發生事態也只能靠自衛隊,所以進行這樣的訓練也不足為奇。
與那國町方面為了不讓居民感到不安,要求自衛隊應該在16式機動戰鬥車前後安排車輛同行,不要單獨行駛,並將車上巨大的105公釐戰車砲進行遮掩。
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配備砲塔的車輛在冲繩縣內公路上行駛,是二次大戰後首例。
陸上自衛隊跟美軍陸戰隊實施的訓練,以日美共同設立據點的警戒等科目作為想定。美軍將部隊投射到日本最西端、距台灣僅約110公里的與那國島上,也是史無前例。
冲繩時報報導,航空自衛隊C-2運輸機今天接近中午時降落在與那國機場,隨後卸下一輛16式機動戰鬥車,約3小時後在自衛隊警備車輛前導及殿後下,開上216號縣道。
這輛16式機動戰鬥車全長約8.45公尺、寬約2.98公尺、重約26噸,以時速約40公里速度行駛。與那國機場附近等地有約10人抗議,高舉「不要讓與那國島變戰場」、「對抗不如對話」等標語。
距台灣僅110公里 日美首度在與那國島聯合軍演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hFqUi8


(2) 王定宇 - 定宇分享這篇很有趣的文章「你被直覺誤導的地理觀念」,淺顯易懂,也是讓自己更清楚自己生活所在的台灣! 例如:… | Facebook

一、最靠近臺灣島的鄰國是中國?錯了,是日本。
 日本領土與臺灣島的最短距離是108公里(與那國島至蘇澳的烏岩角);中國領土與臺灣島的最短距離是119公里(平潭縣的牛山島至新竹的南寮漁港)。若無人島不算,中國與臺灣島的最短距離是127公里(平潭島至南寮漁港)。
 (後記:有人提到菲律賓。補充如下:最靠近臺灣島的菲律賓領土是Amianan島,距離鵝鑾鼻142公里。又,有人將臺灣島理解為臺澎金馬主權範圍,以致於雞同鴨講。本文所指臺灣島就是臺灣島而已。)最靠近臺灣島的鄰國日本
  二、澎湖在臺灣島與中國之間?其實臺灣島比澎湖更靠近中國。
 臺灣島與中國領土的最短距離是119公里(南寮漁港至牛山島);澎湖與中國領土的最短距離是129公里(目斗嶼至晉江市的圳後礁)。若無人島不算,臺灣島與中國的最短距離是127公里(南寮漁港至平潭島);澎湖與中國的最短距離是132公里(吉貝嶼至圳後礁)。
  三、臺東在東邊、臺南在南邊?其實臺北比臺東還要東邊、臺東比臺南還要南邊。
你被直覺誤導的地理觀念 - 台灣放送 https://bit.ly/43BBj1E
(2) 王定宇 - 定宇分享這篇很有趣的文章「你被直覺誤導的地理觀念」,淺顯易懂,也是讓自己更清楚自己生活所在的台灣! 例如:... | Facebook https://bit.ly/3P6kc3y
「你被直覺誤導的地理觀念」,淺顯易懂,也是讓自己更清楚自己生活所在的台灣!
例如:
一、最靠近臺灣島的鄰國是中國?錯了,是日本。
二、澎湖在臺灣島與中國之間?其實臺灣島比澎湖更靠近中國。
三、臺東在東邊、臺南在南邊?其實臺北比臺東還要東邊、臺東比臺南還要南邊。
四、從臺北車站南下桃園機場?錯了,是北上。
五、高雄再往南是屏東?其實是往北。

臺灣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臺灣2


日本-台灣比中國-台灣,近
遏制中國!美國軍艦時隔14年再次駛入石垣島 - https://bit.ly/48637O7
石垣島 -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3Rcw450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因應台灣有事 日本將整修33個機場港口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因應台灣有事 日本將整修33個機場港口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在日本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八重山屬於日本沖繩縣,是離台灣最近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