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Visual Basic 將逐漸没落,微軟宣布不再推動發展 | TechNews 科技新報

5e70c3fc570f6 (1)


芬蘭小孩的電腦課,不用電腦?!

柳卡斯﹝Linda Liukas ﹞是一位芬蘭程式設計師、作家和插畫家。致力於革新電腦課程,希望透過模擬一些校園場合,不知不覺地教導小孩一些程式語言的入門,使學生和導師更能掌握課堂內容。
Outside
2017-03-20 11:56

BILLY TONG

學習程式語言,是北歐國家學校課程的一部分。但不同於美國的專門化教育,北歐的程式語言課,更鼓勵學生運用電腦程式,作跨學科探索;同時培養學生興趣,讓學生明白電腦程式如何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柳卡斯﹝Linda Liukas ﹞是一位芬蘭程式設計師、作家和插畫家。

柳卡斯一直與芬蘭的教師合作,致力革新電腦課程,令學生和導師更能掌握課堂內容。她創作了一個可愛的卡通人物 魯比﹝Ruby﹞,並制作了一系列故事書,透過模擬一些校園場合,不知不覺地教導小孩一些程式語言的入門。

例如,在魯比上家政課的場景,小孩可透過針織來領悟「迴圈」﹝Loop﹞的意思,重複的縫繡動作,就像電腦不斷重複「執行程式碼」。在其中一個故事,魯比爸爸叫魯比好好穿衣服,魯比聽罷後,沒有脫下睡衣,便直接套上衣服。只有當魯比爸爸作出「準確指令」,魯比才能成功穿扮,準備上課。

由於,現今的小孩們大多都是科技能手,他們都能本能地、熟練地駕馭蘋果手機。柳卡斯更希望小孩們能夠更具創意地思考科技,比如怎樣說關於科技的故事,怎樣和別人協作。

芬蘭有著被認為最佳的教育制度。芬蘭奉行小班教學,每班人數十分少,同時比起其他工作,老師可享有豐厚待遇。然而,這也意味著芬蘭的老師需要面對很強的競爭,每年大約僅有約一成想從事教育事業的人能獲得教師資格。

柳卡斯認為要確切推行跨學科的程式語言教育,要面對很多困難。首先,這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由科學老師到視藝老師,都要懂得基本的程式語言技術。而且,芬蘭的老師們,享有很大的教育自主權,且不受學生評分所影響,這需要大量的遊說工作。

相關影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outside 芬蘭小孩的電腦課,不用電腦


程式設計納入課綱 是福?是禍?Scratch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7AUZ3v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教育部公布107年課綱,國、高中將新增資訊科技課程,各佔6、2個學分,把「程式設計」列為必修課,不少家長擔憂寫程式會加重學生負擔,但真有這麼嚴重?現在就來了解課程在教什麼。資訊科技課程分成6大面向學習內容:「演算法」、「程式設計」、「系統平台」、「資料表示、處理及分析」、「資訊科技應用」、「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著重在電腦科學與科技應用。參與課綱編制的台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吳正己表示,新課綱注重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幾乎每個人日常都在使用電腦,應要學習與電腦相關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而程式設計課程正可以培養學生用電腦來解決問題。而新課綱所教導的程式設計,並非傳統工程師使用的文字化程式,新的程式設計著重在視覺與圖像化,像是東湖國中資訊課老師翁禎苑,就利用程式設計平台scratch網站教導學生寫程式,利用半成品式的教學法,先寫一半的程式讓學生藉由模仿與應用,過去曾設計剪刀石頭布變化版,新增蜥蜴、史巴克手勢,讓學讓學生在教室內先分析輸贏的關係圖,再去撰寫程式,以設計遊戲、動畫的方式,讓學程式變成有趣的事。至於新增科目是否會變相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吳正己表示新課綱會做課程時數上的刪減調整,並非增加科目就會加重負擔;翁禎苑老師則表示,不會給學生打分數上的壓力,反倒擔心,若學生對程式很有興趣,但父母卻不給予支持,反倒會成為學生的壓力來源。(陳映璇/綜合報導)你知道更多有趣的事物嗎?分享到手寫時代吧!
更多資訊請上吃喝玩樂蘋果花


教育部公布107年課綱,國、高中將新增資訊科技課程,東湖國中的學生早已提早展開程式設計的課程。東湖國中翁禎苑老師提供

========================================

孩子為何要學程式設計?3個原因告訴你
By facebook粉絲專頁, blog.cw.com.tw查看原始檔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上週參加女兒學校舉辦的「職業生涯探索日」活動,與數百名高國中學生分享我在高科技產業的多年經驗,特別強調軟體產業的發展,如何全面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且告訴他們,擁有程式設計的訓練,未來如何可以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大大加分。

大家應該已經察覺,我們的生活裡,電腦軟體已經無所不在。過去只有工作或用電腦的時候才感覺到用軟體,現在從你的手機裡,上網購物、遊戲社交、音樂影視、書籍照片、到叫車叫外賣、訂餐廳訂旅館、甚至指揮其他的裝置,都是經由軟體及相關的服務在進行。未來,在人工智慧/機器人、大數據分析、無人車、VR/AR等技術的持續發展下,軟體改變人類的生活,只有更多。

從找工作的現實面來看,根據美國Business Insider雜誌2016年的統計,從市場的需求量,以及職位的薪資水平來合併考量,未來最熱門的前二十個工作中,跟電腦軟體相關的就有四個(見圖),到了2024年,美國預計有一百萬個電腦科學專業相關的職缺。常有預測許多現在的工作未來會消失,看起來,軟體工作的需求也只有更多,肯定不會消失。


(資料來源:https://goo.gl/BYgCa2)

在台灣我們也終於看到,政府跟隨著世界的潮流(其實已經落後),在107課綱中將「程式設計教育」,納入中小學的必修課程當中。台灣也有一些學術及民間的組織,已經積極配合這個趨勢,提供各種工具及形式,希望能幫助到程式教育的普及推廣。

參考我兩年多前的文章:連5歲小孩都會:英國將寫程式列為中小學必修,台灣卻連大學生都不想學

不少人擔心在台灣推廣程式教育,有關師資培養,課程設計、僵化的考試思維,以及基礎環境不足的諸多問題都會是難題。不過我認為技術問題還好解決(文末推薦兩本書籍有描述國內外的經驗做法),關鍵還在於學習者(包括家長)在面對程式教育時的心態,是不是夠開放,能不能抓到重點。以下我分三個方面分享一些觀點,希望協助大家更成功地理解這個趨勢:

一、程式設計是綜合性的學習,不可用傳統的方式來教學、考試、及評量。多數專家已有共識,學習程式設計的最大重點,在於建構 「計算性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能力。寫程式的目的,即使在學習階段,幾乎都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並且經常可以立即展現結果(比如說你寫一個簡單的小人跳舞程式,他的舞步就是你程式的結果)。因此,傳統的單向式教法、記憶式學法,都不能在這裡有所功效。

問題導向的學習,也是訓練學生理解問題、解構問題、尋求解決方案、以及不斷試驗改進的最好模式。在學習程式的過程中,學生一定會碰到很多問題(Bugs),也可以訓練他們如何有效去找資料、去跟網路上的專家/程式人員溝通、自主思考、或是經由團隊的密切合作來完成一個解決方案。

透過一個又一個的程式專案,學生累積了解決問題的經驗與能力,而且通常不僅是技術問題,而是各種生活或現實的問題。評量程式學習的成果,可以從軟體產出的展現(有無做出功能目的、UI設計是否友善、效能是否流暢、是否有延伸應用等等),到一些演算概念的檢核(可用開放式問題,避免抄襲),把評價軟體作品想像成評鑑美術作品,也有幾分類似。

二、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厲害的軟體開發人才,但是在跨領域應用發展上,絕對會加分。把程式設計當作數學或物理等基礎科目來訓練學習,雖然呈現方式有些不同(如前述),但是它能結合其他領域,應用的廣度,絕對不小於數學物理。

從簡單的軟體工具應用,例如在Excel中用Macro語言來計算財務模型,或是架設基本的網站/網頁,撰寫瀏覽和銷售服務(電子商務)的分析,到複雜的系統整合或專業領域應用,例如Maker潮流下3D列印的軟硬體設計,或是需要龐大運算的基因定序分析,幾乎所有領域,都因為能善用軟體開發,來達到前所未有的效果(與效率)。

隨著軟體及服務創新事業層出不窮,具備深厚的軟體開發經驗,在參與創業的機會上也大幅增加,甚至對於許多創業團隊來說,打造軟體方面的差異化,會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我認為台灣在智慧生活,以及軟硬整合兩個領域,具備培育及發展軟體人才的空間。前者與社會精緻化與創意化的演進密切相關,後者是台灣(電子)硬體產業累積實力的延續。並且,我相信多數的軟體創新會發生在新創公司,因此創業環境的再進步,高端軟體人才的多培育,以及跨產業/跨領域的創意整合,都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三、學寫程式越早越好,而且不是男生的專利,女生或許能更適合。隨著程式開發工具的多樣化、視覺化、套裝化演進,各個年齡族群,各個開發目的的人們,可以選擇的軟體語言與學習路徑,已經相當的多。

我在大學及研究所修習電腦軟體的年代,還是以複雜的文字語法,接近機器運行的低階語言邏輯為主,確實需要比較多的專業學習,也讓許多人(特別是自認數理邏輯比較弱的人)感到卻步。然而,今天的軟體世界非常多元,有很大程度的程式開發是運用視覺化的介面環境,讓開發者迅速設計及展現程式結果。例如MIT媒體實驗室開發的Scratch語言已經風靡全球,連5歲兒童都能容易上手(Scratch Jr.)。甚至還有所謂 "Unplugged" 的學習方式,可以不使用電腦,也學習到部分程式設計的技巧。

另外,女生從事軟體設計的工作趨勢越來越盛,為什麼呢?因為撰寫傑出的程式十分需要細膩的思維,甚至有些藝術的天分,若是開發的軟體著重在終端用戶的體驗,在介面及流程設計上,女生的敏銳度及美感能力有時還佔有優勢。此外,軟體工作在空間和時間上比較自由,也不是靠體力來支撐,適合女性若是要兼顧家庭的彈性工作型態。因此我們應該鼓勵也會看到更多女性的工程師,在職場帶來貢獻,宅男工程師的形象,就不應再過度強調及固化了。

說句不是太誇張的話,我認為這一波科技與程式教育的成果,將會對於產業、社會、及國家的發展及競爭力有決定性的影響。當前各行各業都受到科技巨大的衝擊,組織裡各個階層的人員若有更多運算思維的訓練,以及對軟體科技趨勢的理解,將大大提升他們在面對變局,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於競爭中勝出的機會。

有專家宣稱,未來世界可以分成兩種人,一種人會寫程式,能參與許多創新事業與領域的發展,另外不會寫程式的人,會在許多方面屈於劣勢,成為與社會進步不太相關、逐漸邊緣化的人,你想成為那一種人?

文末推薦讀者兩本新書,我這裡不少的想法,在書中都有更精闢的描述與精彩的案例,閱讀他們,相信可以幫助大家更認同此一趨勢,也激起大家更多推廣科技教育的熱情。

最後,我用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推廣程式教育時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


學寫程式,不再是面對難懂的文字符號,而是培養邏輯、勇於嘗試、實現創意的過程,你準備好進入這個新世界了嗎?


參考閱讀:

商周出版的「教育大未來叢書之 - 軟體打造科技大未來」(徐宏義,羅曼如合著)

親子天下雜誌出版的「明日教育」(親子天下編輯部)

(作者是瀚師科技創辦人,台大資訊工程系學士,史丹佛大學電腦碩士)

============

用錢鼓勵小孩學習 專家:效果趨近於0

2017-01-04  19:3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做父母的對小孩都有「望子成龍」的期待,往往會用利誘的方式鼓勵小孩認真學習,然而近日有一項研究指出,利誘反而會使孩子失去熱忱。

  • 弗萊爾表示,小孩若習慣於外在誘因的驅使,反而會喪失內在誘因,導致不再自動自發的做一件事情。(情境照)

    弗萊爾表示,小孩若習慣於外在誘因的驅使,反而會喪失內在誘因,導致不再自動自發的做一件事情。(情境照)

根據香港《蘋果日報》報導,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弗萊爾(Ronald Fryer)表示,許多家長以為用金錢鼓勵小孩學習,能讓他們盡早理解「努力就會有回報」,但事實上效果是趨近於0。弗萊爾解釋,小孩若習慣於外在誘因的驅使,反而會喪失內在誘因,導致不再自動自發的做一件事情。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學家列帕(Mark Lepper)也做了一項實驗,他找來一群很愛畫畫的小孩,並將他們分為3組,第1組的小孩持續畫畫會有藍絲帶禮物當作獎勵,第2組的小孩持續畫畫也會收到藍絲帶禮物,但事先不知情,第3組的小孩則是沒有任何獎勵。兩週後,第2組及第3組的小孩仍然熱愛畫畫,但第1組的小孩卻越來越不積極。實驗證實當小孩變得只在乎能不能拿到獎勵,過程不那麼重要時,那麼讀書也只會越來越無趣。

人人寫程式:亞洲孩子,出生就接觸程式語言
nr.news-republic.com查看原始檔
在這個人手一 ipad 的時代,中國正捲起一股兒童學習程式設計的風潮。父母送孩子們去學習寫程式,並不是因為相信學程式會贏在起跑點、也不是學了寫程式就能找到好工作,而是他們相信,在未來,程式如同英文,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會的新語言。(同場加映:孩子璀璨的未來,從學寫程式開始?)


吳培今年開始教 6 歲的兒子程式設計。在這個日益數碼化的世界,她希望兒子會喜歡學習這項可能對今後職業前景有幫助的技能。如今,吳培已經在南京開辦了一個程式設計培訓班,正在幫助 100 多名家長將孩子引入程式設計世界。

這位 35 歲的富士康科技集團前電腦程式設計師正在迎合一項與日俱增的需求:中國的年輕父母越來越熱衷於讓他們的學齡前子女,從現在就開始為未來的職場世界做準備。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預測稱,一些國家半數的就業崗位,很可能將被機器人和電腦取代。(你會喜歡:不當「製稿機器」!24歲離開蘋果日報,廖芸婕把新聞變紮實)

中國各地正在湧現許許多多類似的培訓班。任(Reynold Ren)正在北京教大約 150 名小學適齡兒童學習兒童編程軟件 Scratch 。這套由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和開源軟硬件開發商 Arduino 公司聯合打造的程式設計工具,能夠幫助使用者創建諸如機器人這樣的互動式對象。在香港,大約 2500 名學生在孫(Michelle Sun)創辦的第一代碼學院(First Code Academy)學習編碼課程。

「教下一代程式設計,應該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王林久說。他在西安創辦的中國少兒程式設計網(Kidscode. cn)致力於提供免費的資訊和編碼課程。「即便是現在,中國的大部份程式設計師也只能完成初級任務,對頂尖程式設計師的需求量非常大。」吳培曾經花了好幾周的時間思考,如何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學齡前兒童介紹程式設計基本原理—畢竟,他們才剛剛開始學習數學和語文。

她最終決定先給孩子們在黑板上展示一個 3 乘 3 的儲存格,並請他們玩一個遊戲,用上下左右的簡單方向來確定位置。然後,她又轉換到一個數碼系統,讓孩子們用座標來確定位置。等學生熟悉了 x 軸和 y 軸的概念後,她就教他們在 Scratch 上玩簡單的飛機遊戲。孩子們對這些遊戲著迷後,她就鼓勵他們學習如何設計類似遊戲。「通常情況下,老師需要借助一個遊戲讓孩子產生興趣,然後再引入新的概念,」吳培說。


南京媽媽張敏燕開始鼓勵 5 歲的女兒跟著吳培老師學習程式設計。她此前認為小孩子沒必要學習這種課程,但在看了一段視頻之後,她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在這段視頻中,一位美國兒童為朋友們編寫了一個應用程式,以方便他們分享對流行歌手比伯(Justin Bieber)的看法。

「那個視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2 歲的張敏燕回憶說,「我想,既然孩子每天都在 iPad 上玩遊戲,為什麼不給她點指導,讓她一邊玩,一邊學點東西呢?」她還說,既然其他國家的孩子都在學程式設計,她可不希望自己的女兒落在後面。(推薦閱讀:打破年齡限制,科技將帶來學校教育改革)

鼓勵兒童學習編寫代碼,也許有助於提升中國在科技價值鏈中的位置,使中國成為軟件和資料工具的創新者,而不僅僅是批量生產者和原件供應商。在將程式設計列入全國學校課程方面,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目前至少落後於 16 個歐美國家。

「中國的學校都開設了資訊技術課,有些學校甚至教程式設計,但相對於其他決定學業成績的科目,這類課程處於次要地位,」吳培說,「他們沒有意識到,編程這門課對於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奧巴馬去年 12 月成為首位編寫了一行代碼的美國總統。他認為,這是應該教給孩子的東西。

「沒有人天生就是程式員,」奧巴馬在 7 月表示,「事實是,讓孩子早點接觸這個東西,他們就會像海綿一樣把它吸收起來。」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資料顯示, 2012 年,美國有 102 萬個軟件開發崗位。該局估計,到 2022 年,「計算機軟件需求的大幅增加」將助推這一數字躍升 22% 。


「一名12歲的孩子完全有可能開發出一款價值百萬美元的應用,這不需要擁有碩士學位,」華創資本(China GrowthCapital)合夥人熊偉銘說。這隻風投基金管理著價值約5億美元的資產。「在傳統的教育體系中,你至少需要 21 年的時間來測試你的投資回報率,它的風險太高,而且不合情理。」(延伸閱讀:停止你的「學習目的論」!別讓證照獎杯定義你的人生)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認為,學好程式設計能確保孩子擁有一個金燦燦的未來。馬薩諸塞州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信息技術和管理學教授達文波特(Tom Davenport)認為,自動化的發展可能會使機器在10年內承擔大部份程式設計任務,「沒必要讓數百萬 3 歲小孩學習程式設計。」

預測今後哪些職業最吃香,無異於一場賭博。世界經濟論壇在今年 9 月表示,在 2012 年需求量最大的 10 類職業中,有 9 類在 2003 年還不存在。

吳培表示,她並不指望程式設計能夠確保兒子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在她看來,程式設計是世界各地的人們在今後幾十年必須掌握的數字技能。「我父母那一代人的許多就業機會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我想未來 20 年的情形恐怕也是如此,」她說,「我們的孩子長大後,他們需要跟世界各地的人才競爭。到那時,程式設計就會像英語一樣,成為一種常規技能。」(推薦閱讀:誰說主科比術科更加重要?給孩子均等的學習空間)


讓吳培感到欣慰的是,程式設計已經加強了兒子的邏輯和推理能力。她的兒子馮怡然,每天在放學後花費大約 10 分鐘來創建他想玩的遊戲。「其實我覺得程式設計很有意思,」馮怡然說。他最近設計了一個龍戰騎士遊戲,「起初是我媽媽逼著我學,現在是我自己主動要學。」—Lulu Yilun Chen ;譯任文科

---------------------------------

中學生必修程式設計 網友轟:乾脆在國小設就輔站
udn.com查看原始檔
A-A+

示意圖。 ingimage資料圖
分享
為幫人文學科畢業的大學生能力加值,教育部預計要在107年8月上路的12年國教課綱中增加「資訊科技」一科,屆時,「演算法」、「系統平台」、「處理及分析」與「程式設計」等課程,皆會成為中學生的必修項目,期許從小培養「數位公民」,增進學生未來的就業能力。這樣的政策引來網友一片罵聲,有人痛批這是「挖東牆補西牆」,還有人說「乾脆在國小設就業輔導站好了!」

針對這項政策,網路上批評聲浪大於贊同意見。有人從執行可能面進行討論,包括師資可能不足的問題:「難道要找數學和工藝老師來兼課?」不過,也有人指出,若此科目不納入大考,那麼情況不會有任何改變,因為到時候「資訊科技」會被直接挪去上大考要考的「正課」。也有人開玩笑說,如果大考要考,到時候就會有一堆中學生跑去上「巨匠」了。

除了實質效益引發質疑外,也有人針對這樣的策略本身感到不以為然,認為不會有任何實質效益。有網友指出,其實國高中一直都有電腦課,但其實並沒有學到什麼。還有人直指以這樣的方式「增加就業能力」根本是無效的,畢竟「市場上沒有那麼多職缺」。還有網友批評「一堆家長只會相信寫程式賺多少,卻不知道真正學背後邏輯運算才是真的…」。

針對「學習不該只想賺多少錢」一事,也有許多人熱烈討論。有網友指出,教育的本質不應是把基本學力當做是「就業訓練」,也有人說「超奇怪,學什麼最後都會引導到競爭力…」、「什麼都要拿來賺錢,難怪學生會覺得很無聊嘛!」、「華人就是愛錢,興趣是什麼?能賺錢才是真理!」、「學什麼最後都會引導到競爭力、工作力上頭…」

此外,也有人認為若能夠讓學生當作「興趣」學習,藉由多方嘗試,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其實也不錯。有人就說「為什麼程式設計不能是好玩的入門磚,教他們自組軟體的樂趣?」也有人提到若真的要讓學生找到興趣,就應該要「減少一些基礎科目」,並「從國高中就開始列選修課」,好讓學生早點找到自己興趣。

不過,也有人以自己的經驗為例,說明「世界有多大,程式設計就有多大」,指出要學生學程式設計應該要想清楚是要他們解決什麼問題,而不是「而不是單單喊口號說程式設計」。還有人指出其實這樣的課程並沒有不好,只是,在台灣「填鴨式教育」與「死讀書」的風氣下,不管是什麼樣的創新或改變,通常都不會有好下場。或許到最後,最大的獲益者會是書商與補習班,因為政府「創造需求」。

----------------------

家長注意!國高中生107年起必修程式設計
2016-04-13 20:40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報導

人文無用論近幾年在國際間發燒討論,台灣也調查發現,人文學科畢業的大學生,出路受限,薪水也較低,但是人文學科真的無用嗎?

教育部想搶救人文學科,為學生能力加值,教育部長吳思華今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會」全體委員會時指出,未來中學生都將必修資訊科技,要學演算法、程式設計等課程,當個數位公民,增加未來就業競爭力。

教育部指出,預計107年8月上路的12年國教課綱,國、高中將新增「資訊科技」這一科,各6、2個學分,目標在培養學生「運算思維與問題解決」、「資訊科技與合作共創」、「資訊科技與溝通表達」及「資訊科技的使用態度」等能力。

根據規畫,未來中學生要學會「演算法」、「程式設計」、「系統平台」、「資料表示、處理及分析」、「資訊科技應用」、「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等6種數位課程。國小則未獨立設科,融入其他學習領域實施。

至於大學部分,教育部也從今年起推動「數位人文課程創新計畫」,針對數位能力比較弱的人文領域學生,訓練他們取得數據與資料、整體分析資訊、數位內容加值與再製等3大能力,致力資訊科技融入人文教育、培訓程式能力及跨領域交流。

吳思華說,教育部還預計最快8月起推動「數位人文計畫」,初期先以社教館、博物館、圖書館等社教館所為發展基地,希望大學人文社會相關科系整合資訊科技,和這些館所產學合作,包括科研成果轉化成科普知識及教學展示活動、協助策展、建構智慧創新服務模式等,為人文科系師生開創新局。

不等教育部推動,台大這學期已由文學院、理工學院教授共同推動「CS+」(computer science plus),中文、社會、政治等科系學生也要學電腦程式語言、圖文軟體,甚至用程式語言幫小說設計情節、動畫等。

元智大學中語系學生也鼓勵學生數位創新,有學生在畢業展時,秀出會朗誦詩詞的電子卡片,成功將資訊教育融入中文課程。

-----------------------------------------------

沒學過程式也能懂程式!網路上免費直白的程式入門課程資源大集合
www.techbang.com查看原始檔
很多人與開發者溝通的困擾在不知道「程式」是什麼,對相關術語存在有許多恐懼障礙。因此,對於資訊技術相關的需求或限制就往往難以理解,許多時候也會覺得 開發者像在講另一個自己不懂的語言一樣,覺得溝通邏輯不同於一般人。如果你也有這種症狀,不妨趕快細看這篇文章,記得快存檔!把這些網路資源通通記下。另 外當然,也別忘記分享給跟你有一樣症頭的朋友。
目前,在網路上有關程式語言教學相關的內容主要有兩種來源:


學校或企業所提供的收費或免費公開課

新創公司以網頁互動介面設計的程式語言教學課

全觀直白的中文入門程式課

一般來說,電子、電機、資訊工程、資訊科學、資訊管理等相關領域的大學科系,入門的第一門課程叫做「計算機概論」,這個概論課程其實是一個全觀介 紹。在一般大學的實務課程設計上,每個星期用 2 - 3 小時,在 16 個星期左右告訴你整個資訊技術軟硬體發展的歷史、術語、定義、分類與簡介。他們可能會提到一般電腦系統運作的硬體架構(介紹 CPU、記憶體、主機板、晶片、匯流排、各種儲存硬體、讀寫、傳輸介面與裝置等等)與其上的軟體運作邏輯(作業系統、韌體、驅動程式、輸入法、應用程式、 編譯器、瀏覽器、檔案、編碼、演算法、資料結構甚至資料庫)等等。

有些學系會將「計算機概論」的課程設計與「計算機程式」、「計算機程式設計」這類的課程相近,不同的程式語言發展有不同的歷史背景與適合的應用場 景,很難單純選用一個程式語言就可以統括所有需求(例如網頁、伺服器控制、資料庫或資料整理與分析可能都有各自合適的語言工具)。因此,這些課程通常選用 一門不一定最新潮,但具有代表性、歷久而彌新的程式語言(例如 Fortran、C、C++ 或 Java)來介紹給學生程式入門基礎,透過這些基礎類推到不同的語言間都是相對容易理解的。這些課程幾乎可以算是程式設計的基礎入門。

拜科技所賜,現在就算你坐在家裡也有一些中文(當然因為目前程式語言發展的天生特性仍帶有許多英文,所以讀者需要接受許多老師在講解的時候會帶有英文單字)的開放式課程可以選讀。

按照學習順序,我們推薦讀者:


透過互動網頁,直接學習某個程式語言

近年來,許多新創網路服務公司都企圖透過網際網路即時互動提供程式語言的教學,常見的服務如「Codecademy」(編程學院)或「Code School」 (編程學校)。因為新創公司的需求,這些服務所涵蓋的程式語言範疇,通常比較偏向開發網路服務語言的類種;無論是網路服務常用的語言 PHP、Python、Node JS、Angular JS、Ruby、資料庫語言 SQL、大型網路專案開發常用的工具 Git 或 iOS、Mac 開發所需要的 Objective-C 或甚至常見的計量分析語言 R 或近來流行的 Scala 等等。隨著不同進階的學習難度或特殊語言需求,這兩者服務都有免費或訂閱月費計價的課程,月費價格從 19- 29 美金/每月不等。

Code School 通常有真人影片講解,課程比較偏重這些語言的應用或小技巧等;相較之下, Codecademy 更強調這些程式語言的基礎語法。這些服務都強調使用者無須架設任何編程環境(特定作業系統、環境、安裝了某些指定的函式庫或編譯器 Compiler)的情況下,可以讓使用者快速親近某些程式語境的效果。以編程所需要灌注投入的學習時間與成本來說,筆者認為相對自己以前的學習成本不見 得更高昂,如果讀者有一定的英文程度不妨試試。

如果你想嘗試用遊戲來學習程式語言,則也許可以考慮 Code.org 或 CodeCombat,前者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網站裡有與微軟合作的 Minecraft 教學版遊戲,用磚頭化身電腦程式的方式來吸引孩子對程式設計的興趣。 Code.org 裡一小時學習程式語言的課程也深受好評。

CodeCombat 的設計也與遊戲有關,透過 Google 或 Facebook 帳號登入並挑選英雄並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程式語言,使用者將循著遊戲學習關卡,透過程式語言指令合成道具來過關斬將。


延伸閱讀:
新年新希望,Codecademy建議~來學寫程式吧!
玩知名遊戲學寫程式! Code.org 一小時學會寫小遊戲
拚命玩遊戲就能學寫程式! CodeCombat 還有中文版


更進一步的開發或應用課程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林軒田教授的機器學習基石課程深受行內好評,翻攝自其課前聊天室
如果讀者有更進一步興趣想要學習一些近來常常被討論的進階應用課程。例如,如果你有興趣想要學習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則也許可以參考最近借調到 Appier 的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林軒田教授的「機器學習基石」,或參考蘋果與史丹佛大學合作共同開設免費的「用 Swift 語言開發 iOS 9 應用程式」課程(英語教學、需要使用 iTunes)。


大學新生指南(9):大學作業中如何避免抄襲?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28日, 2019
【大紀元2019年0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溫婧澳洲悉尼編譯報導)寫論文是一種常見的大學作業形式。然而不少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陷入抄襲中。這與學生不了解什麼是抄襲、抄襲都有哪些形式以及如何避免抄襲有關。本文對這些方面予以簡短的介紹。學生可以在大學學習支持部門獲得更多關於如何避免抄襲的幫助。
什麼是抄襲(plagiarism)?
簡單地說,抄襲就是使用他人的想法、語言、圖片或任何形式的內容,卻不註明出處。這包括使用其他作者、批評者、記者、學者、藝術家、講師、助教和其他同學創作的內容。把他人創作的內容當作自己的東西使用就是抄襲,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
有時候,學生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抄襲。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學術寫作能力、沒有經驗及閱讀文獻時沒有做好筆記。認真學習如何引用參考文獻對學生非常重要,不然可能被調查,受到相應的處罰,留下學術不端的紀錄。
常見的抄襲形式有哪些?
1、直接抄襲
直接抄襲他人的句子或段落中的重要部分。抄襲想法、概念、研究成果、統計表格、電腦程序、圖片、照片、電腦代碼、圖形設計、音頻或文字。把其他同學作業的一部分或整個當做自己的作業提交。
2、 不恰當的改寫
對他人的文字語言只做少量改動,基本原封不動地照搬,仍舊保留了主要含義、構句形式和想法。
3、引用標識不完整
在直接引用原文時,雖然提供了參考文獻,但是對直接引用的內容沒有加雙引號。或者將多個資料中的內容復製粘貼到一起,把不同作者的內容編排到一起,當做自己寫的作業提交。還有一種情況是,在閱讀某篇文章時,發現該文章的某一觀點引用了另外一篇文章。在自己的文章中闡述同一觀點時,直接引用另一篇文章,卻沒有真正閱讀那篇文章。
4、自我抄襲
將自己寫的作業在不同的科目中提交兩次,或將其中的一部分提交兩次。
如何避免抄襲?
如果你的作業包含其它信息來源時,請提供所引用的參考文獻目錄。下面六種方法可以避免抄襲嫌疑。
1、學會重新寫出
當你讀到想要引用的內容時,你需要用自己的語言將內容復述出來。注意,你重組後的語句中,與原文語序相同的地方不應該超過兩個詞。如果超過兩個詞,那麼你應該為這個詞組加上引號。
2、如何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是將原文一字不差地完全拷貝過來並加上引號。同時,要給出具體的出處,例如在哪篇文章的第幾頁第幾段。直接引用的內容一般不超過40個單詞。
3、如何引用自己的文章
如果你要使用自己已經發表的文章內容,你需要像引用其他人的文章一樣提供文獻出處,將參考文獻列在你的文章末尾。
4、提供參考文獻列表
在文章的最後列出所有引用過的參考文獻。根據參考文獻的類型不同,格式也不同。參考文獻的常見類型包括學術文章、書籍、書中章節、政府報告等等。在描述參考文獻時,一般要給出作者、發表日期、文章標題、期刊名稱和期刊號。不同的學術領域對參考文獻的格式要求也不同。你應該遵循所學領域的文檔管理指南,例如APA,MLA和Chicago。大學一般會提供參考文獻管理軟件,例如EndNote。這類軟件讓文獻管理更容易,還可以保證格式統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