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伏羲氏聖像安座 嘉義大天宮接駕+姜姓的炎帝部落+炎帝~即神農氏+人們常將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稱為三皇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yKWX4c


黃帝炎帝蚩尤


地方掃描-神農大帝誕辰 月圓時辦慶典
2017年05月20日 04:10 (莊旻靜)
竹縣:神農大帝誕辰將至,各地多在農曆4月26日為神農大帝慶生,不過新豐鄉的溪南福龍宮,每年均提前10天,選在月圓時為神明辦慶典。該宮廟主委羅慶珍說,早期沒有路燈,為了讓信眾在夜間藉著滿月時的月光到廟內看戲,神農大帝在日治時代經擲筊同意提前慶祝,成為該廟特殊習俗


 

8c3232d12f2eb938b6113b19d2628535e4dd6f369bc369224f4a20a4a2cb7d2c97529822700ed05eeb2f868ba61ea8d3a69f34ef900a304e271f58f5  

2016-05-17

  祭拜後,台灣姜氏宗親聯誼會成員、台灣桃園市法人薑梅公祭祀工業主任委員姜義森先生表示,這次舉行隆重的祭拜活動就是希望在神農炎帝的保佑下,兩岸人民更加安寧,兩岸同胞更加團結和睦。

 

 據記載,姜姓源於炎帝神農氏,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如今,姜姓世代繁衍達百餘代,姜姓裔孫遍及全國及世界各地,歷代名人輩出。市委副書記鄧志蓉、市人大副主任梁晉高陪同台灣姜氏宗親代表團一行參加了祭拜。

-------------------------

2016山西高平農耕文化節暨炎帝神農祭祠大典

台灣民眾影音分享--------photo-------------

6776  

--------------------------------

5月14日,首屆山西高平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即將舉行 - http://goo.gl/aHXa1B

5月14日,首屆山西高平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即將舉行
2016-04-05 高平關注

5月14日,首屆山西高平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將在高平炎帝陵隆重舉行。
  
繼在北京舉行山西高平神農炎帝文化學術研討會之後,山西高平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將再次讓世人的目光聚焦“炎帝故里”——高平。


炎帝陵景區炎帝大殿


3月11日,驚蟄已過,萬物復甦。
  
高平市神農鎮莊里村西,湛藍天空的映襯下,一個浸透著濃郁晉東南傳統祭祀建築特點的宋式建築群,巍峨雄壯,氣勢磅礴。
  
穿過刻著“炎帝陵”大字的大理石牌樓,沿寬闊的朝聖大道拾級而上,走到山門前,彩旗飄飄,人頭攢動。由晉城市委宣傳部、高平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尋根炎帝·夢迴高​​平”攝影采風活動在炎帝陵啟動。
  
作為首屆山西高平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前的熱身活動,攝影展將於5月8日開展,持續至5月16日,分“炎帝尋根篇”“旅遊風光篇”“傳統文化篇”“產業轉型篇”“生態農業篇”“開放高平篇”“民生共享篇”七個方面的內容。
  
高平市委宣傳部相關人士介紹,舉辦攝影展旨在以更直觀、更生動的形式,展示高平炎帝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和重大發現,以及高平的整體城市形象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擴大山西高平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的知名度,提升高平炎帝文化品牌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當天的啟動儀式結束後,百餘名攝影愛好者先後前往炎帝陵、羊頭山、七佛山、良戶古村、泫氏鑄造、丹河等地進行攝影采風和創作,以藝術的視角記錄“炎帝故里”的精彩瞬間,以變換的鏡頭描繪“夢迴高平”的美麗畫卷。

修復炎帝陵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2014年5月17日,佔地70餘畝、建築面積達6782平方米的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啟動。匠師們採用晉東南傳統祭祀建築手法和宋式建築風格,彰顯出炎帝陵久遠的歷史風貌。
  
炎帝陵的修復,源於30年前的一個重大發現。
  
從高平羊頭山行至207國道再向北四五公里,路東有個莊里村。在村南有座“五穀廟”,大殿坐北朝南,供奉著炎帝。
  
1996年夏天,在看廟人張根昌所住的東廂房牆壁裡,發現一通明萬曆年間的“炎帝陵”石碑。“炎帝陵”石碑刻有“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孟夏吉旦”題記,​​落款為“生員申道統立”。石碑的上部還有一塊古舊的木匾,其上用篆書寫著“皇墳亭”三字。
  
查閱明《山西通志》得知,五穀廟始建於元初,之後歷朝歷代都有修繕。東廂房原是一座碑亭,上世紀50年代時被張家砌磚成房,石碑也就砌在牆內,被幸運地保存下來。“炎帝陵”碑高95厘米、寬66厘米,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早的炎帝陵碑,堪稱舉世無雙。“羊頭山東南相傳為炎帝陵,石甃尚存。”北宋《太平寰宇記》中的文字雖然簡潔,卻與炎帝陵碑所在的位置相吻合。
  
發現“炎帝陵”碑之時,正是國內研究炎帝文化的“南炎陵,北黃陵”的思維定式時期。雖然這一發現並未引起外界的關注,但高平人歲歲祭祀,形成了以炎帝陵為中心的廟、祠、宮等一系列獨特的炎帝文化建築群落。而高平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就是​​以莊里村五穀廟為中心,涉及境內所有的炎帝遺址遺跡。
  
高平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是煤炭企業轉型工程,由當地一家國有煤企和社會資金共同投資建設。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以莊里村五穀廟為核心,總投資2.5億元,主要包括仿古建築群、遺址保護、地面鋪裝、綠化工程、道路工程五大部分,以及炎帝陵所在地莊里村的“美麗鄉村”建設。
  
炎帝陵修復工程動工後,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2015年9月7日,省委書記王儒林深入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現場進行調研,對高平的炎帝文化遺存給予高度認可,對正在修復中的炎帝陵工程建設給予充分肯定,要求高平把炎帝文化旅遊作為一張名片打出去,開發“尋根炎帝”精品線路,形成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炎帝文化旅遊產業。
  
省委書記的高度重視和關注,為高平市委、市政府注入了強大的信心和力量,進一步推動了炎帝陵修復保護的高效開展。
  
炎帝陵建築群依據兩溝夾一崗的自然地貌佈局,整個院落依中軸線由南向北順勢而上,依次是山門、功德殿、始祖殿、炎帝大殿四進三重院落;中軸線兩側分別佈置了鐘鼓亭、聚賢堂、關聖殿、頌德堂、醫藥堂、根源堂、溯源堂、百草殿、五穀殿、農耕堂、碑亭、碑廊等,整個建築群顯得氣勢磅礴、莊嚴肅穆。
  
今年4月底,炎帝陵修復工程將全面竣工。炎帝陵修復後,將與高平境內的羊頭山、炎帝行宮、炎帝寢宮、炎帝中廟、炎帝農耕文化產業園,形成一條獨具特色的炎帝文化尋根之旅,成為海峽兩岸乃至全球華人尋根祭祖的精神家園。
  
5月14日,農曆四月初八,是炎帝的誕辰日。當天,高平將在炎帝陵舉行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以祭祀這位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2
羊頭山發現仰韶文化遺址

就在炎帝陵主體工程即將順利竣工之前,與炎帝有關的文化遺址保護和發掘工作好消息接踵而至。
  
去年11月19日至23日,距高平市區17公里的羊頭山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發現一處仰韶文化遺址。在遺址之上,除發現大量陶片、瓦礫外,還發掘出一道東西走向的人工石砌圍牆、石基礎、古舊步道。經省考古專家推測,這處遺址或是史料中記載的神農城遺址,距今已有約5000年曆史。
  
高平是炎帝神農氏早期活動的區域,是中華農耕文明淵源之地。其境內的羊頭山,相傳是炎帝神農氏嘗百草、種五穀之地。著名的羊頭山北魏石窟,就分佈在羊頭山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上黨記》、北魏的《風土記》等史料文字記載,神農城位於羊頭山西側的炎帝高廟遺址附近,“其下有神農泉,上有古城遺址。”另據北宋《太平寰宇記》記載:“羊頭山,神農嘗五穀之所,上有神農城,下有神農泉。”而在明代律學家朱載堉所著的《羊頭山新記》中,對神農城的記載和論證更為詳盡:在羊頭山羊頭石“石之西南一百七十步。有廟一所,正殿五間,殿中塑神農及后妃、太子像、皆冠冕若王者之服。此殿以南,屬澤州高平縣豐溢鄉團池北里……殿西稍北二十步,有小坪,周八十步。西北連接大坪,週四百六十步。上有古城遺址。謂之'神農城'。城內舊有廟,今廢。”
  
去年9月中旬,高平市委、市政府著手羊頭山景區提升建設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修復神農城是工程的重頭戲。為了不留遺憾,在工程開工之前,高平市旅遊文物局開始組織人員在炎帝高廟附近進行考古性發掘。令人驚喜的是,11月10日,當地考古人員在羊頭山上發現了石地基、石圍牆、古舊步道。緊接著,在石圍牆周圍發現了疑似仰韶文化時期的陶片。11月18日,高平市旅遊文物局立即將情況上報省文物局。11月19日,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韓炳華帶領羊頭山文化遺址考古隊趕到高平,開始對羊頭山頂及其周圍方圓5公里區域進行考古調查和小的試掘。11月23日,經過5天的考古發掘,在這處文化遺址上,出土較多的仰韶文化時期尖底瓶、紅陶缽以及紅陶夾砂罐的陶片。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考古人員發現一道東西走向的人工石砌圍牆以及石基礎、瓦礫和古舊步道等。通過對石砌圍牆基礎的發掘,發現這道人工石圍牆就建在仰韶文化時期的遺址上。這道石圍牆遺址與正在復建的炎帝高廟相鄰,而已斷流的“神農泉”遺址就在其下。這與北宋《太平寰宇記》的文字記載基本吻合。
  
據韓炳華分析,石圍牆與陶片同為仰韶文化時期,石基礎和瓦礫等為北齊至唐時期。他說,其石砌圍牆的時代與仰韶文化時期遺址的時代相當或稍後,而對其形制和準確的年代需要進行仔細的考古工作確認。
  
在羊頭山山頂發現距今約5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說明當時在羊頭山已有頻繁的人類活動和以農業為主的生業模式。韓炳華認為,歷史上記載的“神農城”,其可能的時代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與高平新發現的仰韶文化時期的羊頭山遺址時間、地點大致相吻合。
  
高平羊頭山上發現仰韶文化遺址後,省委書記王儒林、省委副書記樓陽生分別對此作出批示。隨即,省文物局召集晉城、高平兩級文物部門及省考古研究所召開專題會議,要求結合炎帝文化保護利用的現實,採取措施加強對炎帝文化遺存的考古學調查:由考古隊牽頭,以羊頭山為中心,擴大範圍,對歷代紀念、祭祀炎帝的遺存進行調查,以期將涉及炎帝文化的地上遺存悉數摸清家底。
  
隨著春暖花開的季節的到來,相關的考古發掘工作將繼續在羊頭山進行。


1月11日,晉城市委書記張九萍(右四),晉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志仁(左四),高平市委書記張玉宏(左三)前往北京,拜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嘉璐。


3
專家驚嘆高平炎帝文化歷史遺存全國罕見

1月23日至24日,山西高平神農炎帝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嘉璐,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胡蘇平出席並講話;晉城市委書記張九萍,晉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志仁,高平市委書記張玉宏、市長鄒樹琦等出席研討會。


高平市委書記張玉宏在研討會上介紹當地的炎帝文化情況  

在兩天的研討中,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和考古研究所、中國農業博物館、國家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首都聯合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天津大學、河南大學、河北大學、廈門大學、山西大學、山西師範大學、長治學院、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以及台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台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等百餘專家學者參加。
  
1月24日下午4時,研討會接近尾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震中代表專家學者進行總結髮言時指出,參與研​​討的專家學者們都是活躍在學術前沿、取得了眾多學術成果的傑出學者,可以說這是一個高規格、高端的學術研討。
  
在短短的兩天中,36位專家學者在學術演講中,無不對高平炎帝文化的歷史遺存驚嘆不已:山西高平分佈的炎帝古廟、碑記、石刻,無論是數量規格還是密集程度,內容最為豐富完整、影響最為厚重深遠,在全國實屬罕見。
  
上黨地區現存有關炎帝的廟宇共有53座,其中在高平有炎帝行宮、炎帝寢宮、炎帝中廟、炎帝高廟等廟宇院落35座。高平羊頭山上有保存完好、價值較大神農城、神農井、神農泉、五穀畦、耒耜洞等歷史遺存;神農鎮境內有與炎帝活動有關的換馬村、北營村、莊里村等村名、地名,形成了一個令人驚嘆、相對完整的炎帝文化遺存的區域體系。“高平炎帝古廟、古碑數量眾多,大範圍高度密集,且時代悠久,上至魏晉隋唐,下至清末民初,這些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是高平炎帝文化獨特優勢,雄厚資源的體現。”王震中說,“雖然不能用公元幾百年以後所建的炎帝廟宇和碑刻來直接證明公元前幾千年炎帝部族的情況,但縱跨一千五百餘年的古廟古碑,可以表明炎帝歷史傳說在這一地區源遠流長,這些炎帝古廟古碑至少是魏晉隋唐以來當地炎帝文化的一種表現形態,值得深入探索研究。”“文化史籍記載翔實豐富。”王震中說,高平作為炎帝活動的主要區域,歷朝歷代的有關史書記載炎帝活動的文字十分豐富。從春秋時期的《管子·輕重戊》、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北山經》、晉代程璣的《上黨記》、北魏的《風土記》、唐代的《黑暗傳》、北宋的《太平寰宇記》,到明代的《山西通志》、明萬曆的《澤州府志》、清順治《高平縣志》等等,有關高平的炎帝文化在史書記載中十分完整精緻,歷史文脈根源清晰可見。
  
山西大學教授劉毓慶對《國語》《左傳》《管子》和《山海經》中有關炎帝的信息進行了梳理考證,其中由《山海經·北次山經》所指的方位,提出薑水是太行山中的一條河流,也為炎帝在高平活動提供了有力佐證。
  
廈門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週運中在題為《炎帝在山西新證》的發言中,推測由“燭龍”發展為“祝融”,又由“祝融”發展為“炎帝”,認為《山海經》中的“燭龍”是山西煤礦在地下自燃的現象,所謂“烈山氏”也是山西煤礦自燃而造成了山上著火了。儘管也有學者對此持有保留態度,但與以往的“燭龍”是北極光現象的說法,以及“烈山氏”是刀耕火種的解釋相比,見解頗為獨到新穎。
  
去年,週運中在台灣出版《中國文明起源新考》,論證炎帝是山西人。他認為:“炎帝確定無疑的是生在山西,長在山西,死在山西,葬在山西。”他呼籲:一定要使全中國人、全世界人達成一種共識,炎帝是山西人!
  
在高平流傳著很多炎帝的神話傳說和民間習俗,滲透到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羊頭山周圍,很多地名、村名都同炎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地還流傳著許多同炎帝有關的民俗,最突出的是對羊的崇拜。在查閱高平民間史詩《炎帝文書》時,山西大學教授侯文宜發現有“炎帝上了羊頭山”,種植五穀,發展農業的敘述。而在湖北神農架的種植五穀的史詩《黑暗傳》中,她也找到一句“神農上了羊頭山”。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她將“炎帝上了羊頭山”與“神農上了羊頭山”進行比較,贊成二者為“同源說”。
  
考慮到高平有關神農炎帝的民間傳說是成系統的,加之高平魏晉以來的神農炎帝的廟宇碑刻也是密集的,所以侯文宜主張“同源說”之源頭在山西高平。
  
1986年,在高平羊頭山發現一處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表明在農耕文明開始前夕,高平就有人類活動。2007年,在高平發現了兩處仰韶文化遺址。
  
儘管如此,去年11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在羊頭山又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再次引起與會專家的高度關注並不奇怪:“這些遺蹟的意義是重要的,它填補了羊頭山上也存在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空白。”
  
一位專家指出,高平接連不斷發現早期農耕時期遺存,雖不能說這就是炎帝遺址,但卻可以說它屬於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的炎帝時代文化,它提供了炎帝文化在高平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發展階段的考古學信息
  
與會專家希望,在此基礎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應進一步加大對羊頭山、對高平、對上黨地區展開區域性的系統性的考古調查,此舉不但有利於晉東南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譜系的建立,也有利於梳理清楚這一地區新石器時代農耕文化發展實情。


4
一位台商的圓夢之行

山西高平神農炎帝文化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是:“傳承神農炎帝文化、增進中華民族認同”。在研討會開幕式上,一位身材高大、戴眼鏡的男子成為媒體追逐採訪的對象。
  
他就是台商葉宏燈——炎帝文化的忠實粉絲。


今年1月中旬,在台商葉宏燈(左五)的陪同下,高平市市長鄒樹琦(左六)在台灣拜會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右六)
  
2013年11月21日,一個祭祀活動在羊頭山下舉行。祭祀者是參加高平“海峽兩岸炎帝文化高層論壇”的80多位來自台灣社會的各界代表,其中包括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董事長葉宏燈,高雄大社青雲宮董事長、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理事長陳福財率領的“中華神農文化尋根之旅”的台灣各界信眾代表。
  
祭祀前一天,葉宏燈等還前往炎帝陵、炎帝行宮、炎帝寢宮、炎帝中廟參觀。在莊里村炎帝陵,按照傳統“三獻禮”,他們分別向炎帝神農氏進獻香、瓜果、酒水等祭品,並獻上花籃。
  
從2012年起,年過六旬的葉宏燈開始頻頻造訪高平。作為最早來大陸淘金的台商,他的舉動卻未引起外界的關注。
  
高平之行,葉宏燈是為了圓夢:修復炎帝陵。
  
2012年,始終感覺與炎帝有緣的葉宏燈,“鬼使神差”般來到高平。看到眼前眾多的炎帝文化遺存,他“簡直不敢相信”。青雲宮是祭祀炎帝神農氏的聖地,而高平是炎帝神農氏的陵寢所在地。作為中華民族始祖的神農炎帝,是華夏之根、民族之魂。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化,都遵從、信仰、崇拜炎帝神農氏。“炎帝故里,大美高平。”2013年,看到高平對外打出的形象宣傳語,葉宏燈、陳福財感到與自己的心願一拍即合。“當踏上這片土地,心底敬仰的心情便油然而生。”高平啟動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後,葉宏燈以個人名義捐贈100萬元。
  
作為台灣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葉宏燈認為,五千多年來,能夠延續這個民族的文化之根就是炎帝,同為炎黃子孫,大家應該共同努力,把炎帝文化精神發揚光大。
  
經葉宏燈多次協調和斡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新黨主席鬱慕明、星雲大師等台灣知名人士,將參加山西高平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


5
傾情打造尋根之旅

2月7日,農曆除夕,高平市委書記張玉宏來到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現場,向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致以新春的祝福和美好祝愿。
  
當初的荒灘亂崗上,奇蹟般地出現了規模宏大的仿古建築群——炎帝陵,不能不說是高平人創造的一個奇蹟。在近兩年的施工期間,張玉宏與市長鄒樹琦等經常冒嚴寒、頂酷暑,高頻率地深入工地現場辦公,加強協調各方力量,​​助力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的快速推進。
  
在挖掘炎帝農耕文化、開發炎帝文化旅遊品牌上,高平不斷翻新。在炎帝陵修復的同時,許多與炎帝文化相關的工程也相繼展開。
  
去年5月20日,炎帝公園開工建設。炎帝公園位於丹河高平市區段神農橋至康樂街兩側,總佔地200畝,總投資約5300萬元。其中工程建設投資4500萬元,建設內容包括濱河步行體系、河道景觀綠化、休閒廣場及健身、雕塑等公共配套設施。
  
炎帝公園已於去年底全面完工,不僅為提升丹河市區段的景觀效應起到明顯效果,還為市民營造出清新舒適的生態宜居環境。
  
與此同時,高平又投資2.3億元,在市區北部建設炎帝農耕文化園。文化園沿神農北路至羊頭山風景區的觀光道路兩側展開,涉及2個鄉鎮、2個辦事處,途經32個村落。園區規劃以油料種植區、中草藥種植區、果樹種植區、苗木種植區、蔬菜種植區、花卉種植區、小雜糧種植區七大種植區,以及五穀園、百蔬園、百花園、百樹園、百果園、百草園、中華同根園、先農壇八大農耕文化主題園和四個遊客休閒驛站。整個園區的規劃設計,秉承炎帝文化為中心,農耕歷史為脈絡,農業產業為支撐、大地景觀為亮點的規劃理念,打造出了具有一村一品的地方特色,推進“山川治理、農田林網、四旁綠化、村莊綠化”的規模化園區建設。
  
炎帝農耕文化園建設是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進行。高平市政府與科興集團前和煤業聯合出資成立了神農炎帝農耕文化園開發有限公司,全力推進炎帝文化​​旅遊產業的上檔升級。如今,神農北路至羊頭山風景區長9.2公里、寬6.5米的田間道路已全線貫通,道路兩側的連翹種植已完成1000畝。其中,園區還將增設農耕體驗、植物迷宮、戶外體驗、水果採摘、遊樂場等娛樂項目,以提升炎帝農耕文化園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遊客在參觀遊覽中,體驗燦爛的華夏農耕文明。
  
1月1日,在炎帝陵景區炎帝大殿前,“尋根炎帝、夢迴高平”——高平“集壤·築壇·歸宗”活動暨丙申年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志願者服務啟動。啟動儀式後,志願者分赴全國各地採集當地之土壤,採集五嶽之石、五色之土,並立碑銘記,凝聚天下華人認祖歸宗,進一步提振和鞏固共同的文化根基,不斷增強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
  
4月4日,清明節。當天上午,高平炎帝陵“丙申清明炎帝聖陵培土築壇儀式”上進行擊鼓鳴鐘。隨後,高平市委書記張玉宏、市長鄒樹琦等領導及社會賢達共同為炎帝聖陵築壇培土、獻花,將來自全國各地的土壤撒向炎帝陵寢。參加儀式的全體人員在炎帝陵前莊嚴宣誓:尋根炎帝,夢迴高平,聚沙成塔,高平力量。隨後,全體人員向炎帝陵三鞠躬,向始祖炎帝虔誠致敬。
  
自高平市以“尋根炎帝·夢迴高​​平”為主題的“集壤·築壇·歸宗”活動啟動後,截至目前,高平炎帝陵共匯聚全國各省區市及港​​澳台土壤近千份,數千餘高平人士共同參與。

“你去過高平嗎​​?讓我們今年四月初八,一起到高平。你了解高平嗎?讓我們一起到那裡承受炎帝的雨露之恩,接受高平老百姓所保存著的中華民族童年的那種純真的感情,讓我們一起和台灣同胞在那裡,一起拜祭,一起擁抱。”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嘉璐在研討會上一席動情的講話,道出了海峽兩岸炎黃子孫的共同心聲。
  
有理由相信,隨著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的竣工,未來的高平將是海峽兩岸尋根祭祖的精神家園。

中國(高平)第四屆炎帝農耕文化節_郭國偉_博聯社 - http://goo.gl/nyPElA

-------------------------------------

---------------------------------

【高平神農炎帝文化探源⑥】叫響擦亮炎帝文化招牌
2016年03月30日07:49 來源:太行日報
叫響擦亮炎帝文化招牌

——寫在首屆山西高平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緊張籌備之際

  □本報記者張小衛

  我們追尋“從哪裡來”,是為了給“向哪裡去”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滋養。

  炎黃子孫是全球華人的共識。今年5月14日,首屆山西高平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將在高平舉行,同根同源的海峽兩岸華人將集聚高平,共同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通過尋根、展示、交流,弘揚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重塑炎黃子孫的精神家園意識,增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團結奮鬥的精神動力。

  同時,作為“華夏之根·文明​​之旅”山西(古中國)國際文化旅遊節的一項重要內容,山西高平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也將為全省這一重要的節慶文化活動拉開帷幕。為保證這項活動成功舉行,目前各有關方面正在緊張籌備,文化節部分活動也陸續展開。

氣勢磅礴的炎帝陵。本報記者袁文忠攝

A 修復炎帝陵打造全球華人尋根祭祖聖地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

  3月11日,在高平市神農鎮莊里村西,湛藍天空的映襯下,浸透著濃郁晉東南傳統祭祀建築手法的宋式建築群,巍峨雄壯,氣勢磅礴。

  穿過刻著“炎帝陵”大字的大理石牌樓,沿寬闊的朝聖大道,拾級而上。在山門前,彩旗飄飄,人頭攢動。由晉城市委宣傳部、高平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尋根炎帝·夢迴高​​平”攝影采風活動,在炎帝陵正式啟動。

  作為山西高平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前的熱身活動,攝影展將於5月8日開展,持續至5月16日,分“炎帝尋根篇”“旅遊風光篇”“傳統文化篇”“產業轉型篇”“生態農業篇”“開放高平篇”“民生共享篇”七個方面的內容。

  2014年5月17日,作為一項煤炭企業轉型工程,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正式啟動。高平由此踏上了“建設炎帝故里,傳承歷史文脈,展示獨特個性,重塑高平形象”的新征程。

  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以莊里村五穀廟為核心,總投資2.5億元,主要包括仿古建築群、遺址保護、地面鋪裝、綠化工程、道路工程五大部分,以及炎帝陵所在地莊里村的“美麗鄉村”建設。

  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動工後,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2015年9月7日,省委書記王儒林深入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現場進行調研,對高平的炎帝文化遺存給予高度認可,對正在修復中的炎帝陵工程建設給予充分肯定,要求高平要把炎帝文化旅遊作為一張名片打出去,開發“尋根炎帝”精品線路,形成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炎帝文化旅遊產業。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胡蘇平、市委書記張九萍等省市領導也多次調研了解工程進展情況,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

  從2012年起,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董事長葉宏燈就開始頻頻造訪高平。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啟動後,他更是慷慨捐資100萬元,並與台灣各界人士時刻關注和支持炎帝陵的修復與保護工作。

  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為高平市委、市政府注入了強大的信心和力量,進一步推動了炎帝陵修復保護工作的高效開展。

  經過600多天的施工,炎帝陵的朝聖大道、大殿、祭奠、獻殿、山門、農業名人堂、炎帝文化遺產展廳、炎帝文化傳播展廳、醫藥殿、百草殿、鐘鼓亭等建築已經完工,目前正在進行仿古建築群室內外彩繪、炎帝塑像、室內布展等掃尾工程。4月底,炎帝陵修復工程將全面竣工。炎帝陵修復後,將與高平境內的羊頭山、炎帝行宮、炎帝寢宮、炎帝中廟、炎帝農耕文化產業園,形成一條獨具特色的炎帝文化尋根之旅,成為海峽兩岸乃至全球華人尋根祭祖的聖地。

B 羊頭山發現仰韶遺址高平是炎帝神農氏早期活動區域

  華人自稱炎黃子孫,炎帝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得嘉禾、播五穀、制農具、教稼穡,完成了從漁獵到農耕、從游牧到定居這一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開創了華夏農耕文明的先河。

  高平是炎帝神農氏早期活動的區域,是中華農耕文明淵源之地。無論從始祖留給這裡豐富眾多的遺址遺跡,還是流傳廣泛的民間傳說與風情習俗,都具有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特點和優勢。

  今年1月在北京舉行的山西高平神農炎帝文化學術研討會上,眾多活躍在學術前沿的專家學者,從遺址遺跡、區域位置、考古發掘、文化傳承、文化交流等方面內容達成了共識,普遍認為,華夏農耕文明肇始太行,傳續華北、湖廣、雲貴、海南和台灣等地,形成了海峽兩岸對神農炎帝文化共同傳承的信俗基礎。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高平炎帝文化內容最為豐富完整,影響力最為深遠,在全國實屬罕見。首先是歷史遺存相對完整。上黨地區現存有關炎帝的廟宇共有53座,其中在高平有炎帝行宮、炎帝寢宮、炎帝中廟、羊頭山炎帝高廟等廟宇院落35座。高平羊頭山上有保存完好、價值較大的神農城、神農井、神農泉、五穀畦、耒耜洞等歷史遺存。高平境內有關記載炎帝活動的石碑石刻數量眾多、分佈極廣,時間跨度久遠,現保存有關記載炎帝活動的石碑110餘通,在全國獨一無二。其次,炎帝民俗風情在高平影響深遠,在高平流傳著許多炎帝的神話傳說和民間習俗,滲透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突出的是對羊的崇拜。每年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群眾會用白面蒸麵羊敬獻到炎帝像前,祈求炎帝保佑五穀豐登。特別是羊頭山周圍,很多地名、村名同炎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祭祀活動由來已久。《澤州府志》、《高平縣志》記載,每年四月初八官方都要舉行祭祀炎帝活動。民間祭祀則更為普遍興盛,曾有“走揚州,下漢口,不如五穀廟里當社首”之說。另外,文字記載翔實豐富。從春秋時期的《管子·輕重戊》、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北山經》、晉代程璣的《上黨記》、北魏的《風土記》、唐代的《黑暗傳》、北宋的《太平寰宇記》,到明代的《山西通志》、明萬曆的《澤州府志》、清順治《高平縣志》等等,有關高平的炎帝文化在史書記載中十分完整精緻,歷史文脈根源清晰可見。

  更重要的是文物古蹟佐證有力。1986年,在高平羊頭山發現一處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表明在農耕文明開始前,高平就有人類活動。2007年,在高平發現了兩處仰韶文化遺址。羊頭山腳下還有舊石器時期的李家莊文化遺址,距今有1萬年的歷史。

  去年9月中旬,高平市委、市政府著手羊頭山景區提升建設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修復神農城是工程的重頭戲。為不留遺憾,在工程開工之前,高平市旅遊文物局開始組織人員在炎帝高廟附近進行考古性發掘。

  令人驚喜的是,11月10日,當地考古人員在羊頭山上發現了石地基、石圍牆、古舊步道。緊接著,在石圍牆周圍發現了疑似仰韶文化時期的陶片。11月18日,高平市旅遊文物局立即將情況上報省文物局。

  11月19日,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韓炳華帶領羊頭山文化遺址考古隊趕到高平,開始對羊頭山頂及其周圍方圓5公里區域進行考古調查和小的試掘。

  11月23日,經過5天的考古發掘,在這處文化遺址上,出土較多的仰韶時期尖底瓶、紅陶缽以及紅陶夾砂罐的陶片。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考古人員發現一道東西走向的人工石砌圍牆以及石基礎、瓦礫和古舊步道等。通過對石砌圍牆基礎的發掘,發現這道人工石圍牆就建在仰韶時期的遺址上。

  在羊頭山山頂發現距今5000年左右仰韶文化時期文化遺址,填補了羊頭山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空白。省委書記王儒林、省委副書記樓陽生分別對此作出批示。隨即,省文物局召集晉城、高平兩級文物部門及省考古研究所召開專題會議,要求結合炎帝文化保護利用的現實,採取措施加強對炎帝文化遺存的考古學調查:由考古隊牽頭,以羊頭山為中心,擴大範圍,對歷代紀念、祭祀炎帝的遺存進行調查,以期將涉及炎帝文化的地上遺存悉數摸清家底。

C 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化聯手祭祀炎帝意義深遠

  農曆四月初八,是炎帝的誕辰日。高平社會各界歷來具有祭祀神農炎帝的傳統,民間祭祀活動從未中斷。特別是2002年以來,先後在高平羊頭山炎帝廣場舉行大型的社會各界公祭神農炎帝活動達10餘次。2004年7月,中國先秦史學會70多位專家蒞臨高平參加社會各界公祭活動並舉辦了“山西高平炎帝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把高平炎帝公祭活動推向了全國。今年5月14日將舉行首屆山西高平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屆時全球華人的目光定會再次聚焦至“炎帝故里”高平。

  今年1月在北京舉行的山西高平神農炎帝文化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是:“傳承神農炎帝文化、增進中華民族認同”。在研討會開幕式上,一位身材高大、戴眼鏡的男子成為媒體追逐採訪的對象。

  他就是台商葉宏燈——信仰炎帝的忠實粉絲。

  2013年11月21日,一個祭祀活動在羊頭山下悄然舉行。

  祭祀者是參加高平“海峽兩岸炎帝文化高層論壇”的80多位來自台灣的社會各界代表,其中包括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董事長葉宏燈,雄大社青雲宮董事長、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理事長陳福財率領的“中華神農文化尋根之旅”的台灣各界信眾代表。

  祭祀前一天,葉宏燈等還前往炎帝陵、炎帝行宮、炎帝寢宮、炎帝中廟參觀。在莊里村炎帝陵,按照傳統“三獻禮”分別向炎帝神農氏進獻香、瓜果、酒水等祭品,並獻上花籃。

  台灣的青雲宮是祭祀炎帝神農氏的聖地,台灣地區將神農炎帝作為主神奉祀的廟宇達254座配祀的更是達到500座之餘台灣神農炎帝信眾有500萬左右,中華民族始祖炎帝文化之根深深厚植於台灣。而高平是炎帝神農氏的陵寢所在地。作為中華民族始祖的神農炎帝,是華夏之根、民族之魂。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化,都遵從、信仰、崇拜炎帝神農氏。

  共同的信俗基礎,使葉宏燈和台灣各界神農炎帝信眾與炎帝故里高平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建設過程中,葉宏燈等台灣信眾捐資捐物,積極參與和支持工程建設。2013年和2014年,台灣炎帝神農文史學會兩次開展了“中華神農文化尋根之旅”活動,組織台灣著名專家學者和台商來到高平參觀訪問。2015年8月20日,台灣20餘家神農大帝宗廟代表再次到高平進行祭祀和文化交流。2015年10月11日—18日,應台灣炎帝文化協進會邀請,高平市神農炎帝文化交流團赴台灣開展了神農炎帝文化交流活動。

  5月14日,四月初八,在高平舉行的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屆時台灣方面將有500人左右的團隊來參加民間祭祀活動。

  葉宏燈是台灣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在他心中一直有一個“夢”。他說,五千多年來,能夠延續這個民族的文化之根就是炎帝,同為炎黃子孫,大家應該共同努力,把炎帝文化精神發揚光大。山西高平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的舉辦,將為海峽兩岸進行炎帝文化交流搭建更好的平台,對增進海峽兩岸的人文交流和民眾感情,實現炎黃子孫的民族夢意義非凡。

D 尋根炎帝故里夢迴大美高平

  2月7日,農曆除夕,高平市委書記張玉宏來到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現場,向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致以新春的祝福和美好祝愿。

  在當初的荒灘亂崗上,奇蹟般地出現了規模宏大的仿古建築群——炎帝陵,這凝結著很多人的汗水和心血。在近兩年的施工期間,張玉宏與市長鄒樹琦等經常冒嚴寒,頂酷暑,高頻率地深入工地現場辦公,加強協調各方力量,​​助力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的快速推進。特別是在經歷反腐風暴後,又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實際問題,高平市把打造炎帝農耕文化節作為提振高平人精氣神,凝心聚力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工作,高平全市上下給予了很大關注,晉城市和高平市相關部門也給予了大力支持,許多人付出了艱苦努力,期望以炎帝文化為品牌打造高平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在挖掘炎帝農耕文化、開發炎帝文化旅遊品牌上,高平不斷翻新。在炎帝陵修復的同時,許多與炎帝文化相關的工程也相繼展開。

  去年5月20日,炎帝公園開工建設。炎帝公園位於丹河高平市區段神農橋至康樂街兩側,總佔地200畝,總投資約5300萬元。炎帝公園已於去年底全面完工,不僅為提升丹河市區段的景觀效應起到明顯效果,還為市民營造出清新舒適的生態宜居環境。

  與此同時,高平又投資2.3億元,在市區北部建設炎帝農耕文化園。文化園沿神農北路至羊頭山風景區的觀光道路兩側展開,涉及2個鄉鎮、2個辦事處,途經32個村落。園區規劃以油料種植區、中草藥種植區、果樹種植區、苗木種植區、蔬菜種植區、花卉種植區、小雜糧種植區七大種植區,以及五穀園、百蔬園、百花園、百樹園、百果園、百草園、中華同根園、先農壇八大農耕文化主題園和四個遊客休閒驛站。整個園區的規劃設計,秉承炎帝文化為中心,農耕歷史為脈絡,農業產業為支撐、大地景觀為亮點的規劃理念。

  如今,神農北路至羊頭山風景區長9.2公里、寬6.5米的田間道路已全線貫通,道路兩側的連翹種植已完成1000畝。其中,園區還將增設農耕體驗、植物迷宮、戶外體驗、水果採摘、遊樂場等娛樂項目,以提升炎帝農耕文化園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遊客在參觀遊覽中,體驗燦爛的華夏農耕文明。

  1月1日,在炎帝陵景區炎帝大殿前,“尋根炎帝、夢迴高平”——高平“集壤·築壇·歸宗”活動暨丙申年海峽兩岸炎帝農耕文化節志願者服務啟動。啟動儀式後,志願者分赴全國各地採集當地之土壤,採集五嶽之石、五色之土,並立碑銘記,凝聚天下華人認祖歸宗,進一步提振和鞏固共同的文化根基,不斷增強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清明節之際,志願者們從全國各地採集回的土壤,將匯集到炎帝陵遺址。

  “你去過高平嗎​​?讓我們今年四月初八,一起到高平去。你了解高平嗎?讓我們一起到那裡承受炎帝的雨露之恩,接受高平老百姓所保存著的中華民族童年的那種純真的感情,讓我們一起和台灣同胞在那裡,一起拜祭,一起擁抱。”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嘉璐在研討會上一席動情的講話,道出了海峽兩岸炎黃子孫的共同心聲。

  讓我們屆時一同去追尋我們的民族魂文化根,傳承神農炎帝文化、增進中華民族認同,同心共力實現民族復興。“尋根神農炎帝,夢迴大美高平”,美麗的炎帝故里——高平,也正以嶄新的姿態翹首期盼丙申年四月初​​八海峽兩岸共祭神農大典及農耕文化節的到來!

-----------------------

財團法人高雄市大社區青雲宮 - https://goo.gl/X1iBTc

大社青雲宮,位於高雄市大社區中華路127號,主祀神農大帝,配祀地官大帝、天官大帝、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等。 [1] 本地舊稱三奶壇,老祖原先奉祀於觀音山下,後遷至現址。
沿革
大社青雲宮於清聖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黃發先生自福建省泉州南安內補藍田黃家莊渡海來台,隨身請奉有神農大帝神像一尊(即本宮神農二大帝開基神像),從安平港登陸,清仁宗嘉慶元年(1796年)遷至現址奉祀,號稱神農廟,又稱青雲宮,其居民以「老祖」、「仙公祖」(先公祖)來敬稱。而老祖正身神像是以皇帝形象而雕塑,而不是常見的手持稻穗,是一特殊之處。[2]
青雲宮神農大帝乃大社地區境主,管轄大社五個行政區,分別是神農村、三奶村、觀音村、翠屏村、中里村,是台灣奉祀神農大帝的主靈之一,分靈而出之廟宇眾多,其中以高雄地區為最多,出巡遶境以南巡大典為主。最近一次奉旨南巡為2013年1月7日至2013年1月11日(歲次壬辰年)。

------------------------------------------------

高平市“尋根炎帝、夢回高平”主題活動正式啟動
2016-01-05 13:53:21
華夏經緯網

晉城 新聞 黨委 政府 高平 尋根炎帝 夢回高平 主題 活動 啟動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1月1日上午,莊裏村炎帝陵大殿前人頭攢動、彩旗飄揚,以“尋根炎帝、夢回高平”為主題的高平市“集壤、築壇、歸宗”活動、丙申年海峽兩岸共祭神農炎帝大典暨農耕文化節志願者服務活動啟動儀式在此隆重舉行,這是高平乃至全球炎黃子孫的一件大事、盛世、喜事,標誌著丙申年海峽兩岸共祭神農炎帝大典暨農耕文化節籌備工作的正式啟動。

  伴隨著新年的鐘鼓聲,高平市領導張玉宏、鄒樹琦、鄧志蓉、張志剛、梁沁高、秦元法、牛曉明、梁晉高與廣大志願者及青少年在滿懷期許的祝福中一同見證了“尋根炎帝、夢回高平”——高平市“集壤、築壇、歸宗”活動、丙申年海峽兩岸共祭神農炎帝大典暨農耕文化節志願者服務活動的正式啟動。

  “尋根炎帝、夢回高平”——高平市“集壤、築壇、歸宗”活動,將收集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的土壤和金石,不同顏色的土壤代表著不同的地域特徵、文化內涵和精神要素,寓意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懷揣著炎帝的首創精神、民利精神、崇德精神、奉獻精神,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耕耘黑土地,播種紅土地,不斷開拓創新,傳承農耕文明,傳遞炎帝精神。同時採集到的土壤將為全球華人來高平尋根問祖找到鄉土鄉音鄉愁,為弘揚炎帝文化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

  儀式上,高平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牛曉明致辭。他說道,高平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新年伊始,高平市在炎帝陵啟動徵集一捧土壤的活動,就是禮讚炎帝神農氏開創中華農耕文明的豐功偉績和弘揚炎帝精神,這對於籌備好丙申年海峽兩岸共祭神農炎帝大典暨農耕文化節具有特殊意義,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守護炎黃子孫精神家園、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希望社會各界人士深刻認識集壤活動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各相關部門及志願者要進一步編織好計劃、盯牢目標,責任到人,確保集壤工作有條不紊抓實抓細。同時要統籌安排,保管好、利用好集到的土壤,切實籌備好丙申年海峽兩岸共祭神農炎帝大典暨農耕文化節,真正把高平的炎帝文化品牌叫響叫亮。

  隨後,集壤代表高平市炎帝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趙理平、志願者代表衛林宏分別作表態發言,他們表示將秉承著對家鄉的無限熱情之情,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做好炎帝陵的集壤和宣傳工作,積極為丙申年海峽兩岸共祭神農炎帝大典暨農耕文化節奉獻愛心和力量。

  儀式結束後,大家共同高聲吶喊向高平市人民致以新年的祝福。(供稿:高平市政府資訊中心 李金莎)

我市「尋根炎帝夢迴高平」「集壤築壇歸宗”」農耕文化節啟動- 大高平 - http://goo.gl/xuH2Nr

“炎帝故里在會同”研究述評_CNKI學問 - http://goo.gl/8oqB2U

----------------------------------------

#山西高平神農炎帝文化學術研討會專家發言摘錄#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程原生
四個基本常識,定位了炎帝神農之所在。
1、中華文明五千年,從炎帝神農開始,是農耕文明起點
2、中華文明的搖籃在黃河流域,太行高山與大河相接,那是文明發生的地理環境。
3、上古時代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等,都發生在山西上黨,那是我們的遠祖所在地理位置。
4、《太平寰宇記》記載:“羊頭山,在縣北三十五里。《山海經》雲,神農嘗五穀之所,山形象羊頭”,這是先秦文獻唯一記載神農嘗百草的準確地址。羊頭山距離炎帝女兒所在發鳩山僅30裡。
一、在歷史的蛛絲馬跡中求證炎帝神農
1、唐武則天改置社稷,糾正了周朝開始祭祀週人祖先農神后稷的傳統,正本清源,恢復了夏朝以前祭祀炎帝神農氏。
2、元朝於成吉思汗建國百年之際舉行炎帝祭祀大典,徙羊頭山炎帝祠廟於莊里村炎帝陵旁。
二、從高平炎帝神農遺跡中求證神農的真實。
1、神農嘗百草之地名12處在上黨。
2、高平獨有的丹雀。
3、高平獨有“九 ​​穗禾”秬黍。
4、以一粒秬黍為基準標誌,律、度、量、衡從此產生。
5、太行山獨有“揉木為耒”之羌木。
6、考證高平神農鎮為炎帝“故鄉”“故里”“故居”四個證據。
7、考證炎帝陵廟群,“村村都有炎帝廟”。
8、炎帝王權石鉞出土。
三、歷史地、全面地、客觀地看待炎帝陵“高平說”與“湖南說”。
1、上黨地區炎帝后裔諸侯國被稱“赤狄潞氏”“甲氏”“留籲”“廧咎如”“辰米國”等,次第被晉國滅之。
2、《路史》記載了湖南炎帝遺跡,由商周時幽州和冀州的上黨遷徙而去,“赤帝”即“赤狄”。
3、廣州簡稱“穗”、“羊城”,為“相傳周夷王八年”,由高平羊頭山炎帝后裔向南遷徙。
炎帝族後裔向南的遷徙走向上黨——湖北隨州、湖北神農架——湖南茶陵、湖南會同——廣州——雲貴——直至台灣——海外的炎帝子孫,一脈相承。

------------------------------------------------------

-------------------------

MAIN201306010859000299245443198MAIN201306010857000533346588678  

2013海峽兩岸炎帝神農祭祀大典在台灣嘉義舉行
華夏經緯網 2013-06-04 15:55:35
字號:小 大
中新社嘉義5月31日電 (記者 路梅)2013年海峽兩岸炎帝神農祭祀大典5月31日在台灣嘉義市舉行。中共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所率湖北省代表團與台灣各界人士共襄盛舉。

  本次祭祀活動由嘉義市大天宮主辦。大天宮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六年,由知縣李庸倡建,名為先農壇,後改為五穀王廟,內奉神農聖帝。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整座廟宇被毀,所有建築物古跡無一倖存。1946年,經由地方紳士倡導籌建,于1949年重建,立名為大天宮。1973年,大天宮將伏羲及軒轅二位聖帝合祀一宮,是台灣唯一將三皇聖帝集于一宮奉祀的宮廟。

  主題為“千里迎聖祖、萬民慶神農”的大典在上午8時盛大開場,嘉義市燈會廣場上張燈結綵、鑼鼓齊鳴。湖北代表團從炎帝故里湖北隨州採集火種帶到嘉義,在廣場點燃聖火臺,並將聖火傳遞到大天宮,寓意兩岸薪火相傳。隨州市贈送給大天宮一尊2米多高的“炎帝神農老祖”銅像,在大典上揭幕。

  李鴻忠在大典上誦讀《炎帝神農壽誕頌文》表示,“湖北代表團訪問台灣,恰逢炎帝神農華誕之月。寶島嘉義市舉行炎帝神農祭祀盛會,我與隨行諸君謹具花果百谷牲醴之儀,稽首恭拜于炎帝神農始祖聖前。”“恭頌始祖,兩岸同根。同秉祖訓,同沐宏恩。四海一家,難捨親情。道濟天下,化育未來;兄弟情誼,推陳出新。”“伏願天佑中華,風調雨順。始祖恩德,長被國人。江山永固,民族之幸;唇齒相依,赤子之情。”

  隨後,主祭官行三獻禮,宣讀炎帝神農文疏。全體起立向炎帝神農像三鞠躬,鳴炮、禮成。大典結束後,還舉行了盛大的花車巡遊和台灣民俗表演。來自湖北和台灣各地的數百位各界人士參加了本次活動。(完)

在炎帝故裡隨州採集的聖火在大典上傳遞到嘉義大天宮。
攝影:人民網記者 陳曉星
下一頁
5月31日,2013海峽兩岸炎帝神農祭祀大典在台灣嘉義大天宮舉行。正在台灣參訪的湖北經貿文化參訪團和嘉義市民及全台供奉炎帝的宮廟代表參加大典。

在湖北省隨州市神農故裡採集的聖火在大典上點燃,隨州市捐贈給大天宮的炎帝銅像在大典上揭幕亮相。

 

山西•高平 - http://goo.gl/IH12rp

第二屆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論壇暨神農祭 - http://goo.gl/5aaLrC

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講座在炎陵舉行(圖) - http://goo.gl/lIwl1M

海峽兩岸首屆炎帝神農祭祀大典湖南舉行_多維新聞網 - http://goo.gl/LzKvga

海峽兩岸炎帝神農祭祀大典舉行5000餘人共赴盛典 - http://goo.gl/lZHngj

----------------------------------------

神農研討會 讓世界看到中華文明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7 02:25 聯合報 樊德平/山西報導


拜祖大典當天下午,海峽兩岸神農炎帝農耕文化研討會在山西晉城舉行,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會後與嘉賓面談。王儒林指出,海峽兩岸共同尋根炎帝意義重大,「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炎帝是共同人文始祖,兩岸同根同宗一家親,有什麼狂風暴雨都要相親相助。」


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前排左)和東莞台校董事長葉宏燈(右)會談融洽。 樊德平/攝影
分享
研討會中,前三重市長、三重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指出,目前全台供奉神農大帝的宮廟146家,是除了媽祖、關帝以外最大的民間信仰。」他表示,這次活動讓大家看到宗教力量的影響,除了教化民心,還能有更多發揮之處,未來希望兩岸在宗教、文化、藝術各方面都能繼續加強、相互了解。

新黨主席郁慕明也表示,活動主要「尋根、問祖」,希望可以繼續傳承、弘揚,進一步做到「扎根、尊祖」。

「我們尊崇炎帝,是因為祂犧牲奉獻的精神,因為祂的努力,開創了中華民族的醫藥文化、農業文化,和祂那一代一樣,我們每一代人也都應當竭盡所能開創新的局面。」郁慕明表示,希望可以把這次活動的相關資料蒐集完整帶回台灣,讓下一代年輕人看到,體會其中代表的意義,「不僅兩岸,也希望可以讓全世界看到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文化。」

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董事長、台灣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交流學會理事長葉宏燈也在現場建議王儒林,炎帝陵之後,山西高平乃至整個上黨地區可以開展更多旅遊相關建設,期盼當地可以以全中國最完整、豐富的炎帝文化,吸引全球華人。目前葉宏燈已在當地發鳩山上,修復炎帝之女女娃精衛之墓。

------------------------------------------------------

山西拜炎帝 郁慕明:作為炎黃子孫先要認祖才會想到尋根
 

▲新黨主席郁慕明在山西高平認真觀看炎帝石碑。(圖/翻攝自中新網)
本報訊

5月14日至15日,新黨主席郁慕明在山西高平參加了海峽兩岸同胞炎帝故里民間拜祖大典、神農炎帝農耕文化研討會、兩次祭拜炎帝陵,並參觀了炎帝行宮、炎帝中廟。郁慕明說,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應該將炎帝文化深植內心。
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被稱為中華文明初祖。炎帝涉群山、嘗百草、植五穀、創耒耜,開創農耕文明先河的事蹟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山西高平市境內留有許多炎帝神農的遺址遺跡、碑記石刻和民俗傳說,總計石碑110餘通、廟宇35處,甚至因炎帝活動而得名的村地名也有約20處
15日下午,郁慕明先後來到高平炎帝陵、炎帝行宮、炎帝中廟進行祭拜。因14日是農曆四月初八,相傳為炎帝的誕生之日,高平各炎帝廟宇內熱鬧非凡,老百姓舞龍燈、唱大戲祈求五穀豐登。
「昨天海峽兩岸同胞共拜炎帝,今天我自己來祭拜,獻上一柱香,這是自己的一份心意。」郁慕明說,目前已經到過湖南、湖北、山西三省祭拜炎帝,作為炎黃子孫,第一步先要認祖,認祖才會想到祭祖,祭祖才會想到尋根。
看到高平當地老百姓對炎帝非常尊崇,郁慕明欣慰地說,這就是傳承,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應該將炎帝文化、炎帝的開創精神深植內心。並以此為平臺,海峽兩岸同胞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各位鄉親昨天祭拜炎帝,假設那一幕能夠讓更多臺灣年輕人看到,他們就會知道這代表的意義。臺灣鄉親們前來尋根祭祖目的非常清楚就是希望兩岸和平、和諧。」郁慕明說,炎帝文化應該傳承給年輕一代,這正是我們的責任。(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提供)


原文網址: 山西拜炎帝 郁慕明:作為炎黃子孫先要認祖才會想到尋根 | ETtoday大陸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516/699104.htm#ixzz48tlavasF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郁慕明山西拜炎帝:兩岸可以炎帝為平台究歷史根源 北京新浪網 (2016-05-15 21:14)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友善列印
  原標題:郁慕明山西拜炎帝:兩岸可以炎帝為平台究歷史根源

15日,新黨主席郁慕明來到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神農鎮祭拜炎帝。圖為郁慕明認真觀看炎帝石碑。李強 攝

15日,新黨主席郁慕明來到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神農鎮祭拜炎帝。圖為郁慕明和當地等待看戲的兒童拍手。李強 攝

15日,新黨主席郁慕明來到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神農鎮祭拜炎帝。圖為郁慕明和村民們握手問好。李強 攝
  中新網晉城5月15日電 題:郁慕明山西拜炎帝:兩岸可以炎帝為平台究歷史根源

  記者 李娜

  鑼鼓敲得正歡,滿院的男女老少等待好戲開場。郁慕明笑著走進炎帝中廟,和村民們握手問好。15日傍晚,新黨主席郁慕明來到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神農鎮,在炎帝陵祭拜炎帝,並參觀了炎帝行宮和炎帝中廟。

  他表示,兩岸可以炎帝文化為平台,傳承、弘揚中華文化,追尋中華民族五千年甚至更久的悠久歷史之根源。

  15日,在神農鎮莊裡村炎帝陵,郁慕明向炎帝聖像燒香祈福,並敬上美酒。在一張介紹祭祀炎帝女兒的發鳩山女娃祠的照片前,郁慕明站了很長時間,認真傾聽別人的解說。

  前一天,郁慕明和海峽兩岸3000餘人一起冒雨參加了在炎帝陵舉辦的「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海峽兩岸同胞炎帝故里民間拜祖典禮。

  之所以15日抽時間向炎帝獻上一炷香,首次來高平祭拜炎帝的郁慕明說,這是一份心意,「在台灣,我們從小念書都知道,我們是炎黃子孫。」

  看著滿院祭拜炎帝的村民,郁慕明感嘆不已,「這就是傳承啊。這些在炎帝陵周圍陪著炎帝的民眾,世世代代傳承著祭拜炎帝(的文化)。」

  他認為,在山西高平,石碑等關於炎帝的歷史證據非常充實,「可以認定,炎帝不只一位,其中一位在山西開啟了農耕文明和醫藥文化。」

  在炎帝陵百草殿,郁慕明認真地向炎帝聖像行禮、祭拜。他表示,炎帝在條件落後的上古時期,為開創未來而犧牲自己,人們應該傳承炎帝的這種精神,「當今交通、科技如此發達,我們這一代更應該為下一代的幸福去開創。」

  此次和千余名台灣同胞一起祭拜炎帝,郁慕明表示,是為了促進兩岸炎帝文化交流,「炎帝文化需要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是每一位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都應該深植於內心的,尤其是它的底蘊,老一輩人都非常重視道德、家庭和倫理,這正是我們需要的。」

  據專家學者考證,高平神農炎帝歷史遺存密集,碑記石刻翔實,民間祭祀活動源遠流長。歷朝歷代史書記載炎帝在高平活動的文字十分豐富,歷史文脈根源清晰可見。高平現存有炎帝陵、炎帝行宮、炎帝寢宮、炎帝中廟、炎帝高廟等廟宇、院落35處。該市境內有關記載炎帝活動的石碑、石刻有110多通,其中北齊天保二年的五佛碑、唐天授二年的清化寺碑、唐天佑七年墓志銘、明萬曆三十九年的炎帝陵碑4塊碑刻在中國獨一無二。(完) 

詳全文 郁慕明山西拜炎帝:兩岸可以炎帝為平台究歷史根源-兩岸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60515/17179386.html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