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大人」,是一二級保育類動物「百步蛇」 https://bit.ly/3Ltfp9t
台灣蛇類 - Snakes of Taiwan: Deinagkistrodon acutus - 百 步蛇
https://www.dropbox.com/s/r66gkkck70jxfpz/%E7%99%BE%E6%AD%A5%E8%9B%87.mp4?dl=0
台灣原住民的傳說,百步蛇在五千年前是保護他們始祖之卵的吉祥物種,後來孵出一男一女的祖先
百步蛇
百步蛇 (Deinagkistrodon acutus)
科 名:蝮蛇科Viperidae
英文俗名:Chinese moccasin
中文俗稱:尖吻蝮蛇,五步蛇,蘄蛇
保育等級:一級保育類
型態特徵:
百步蛇是一種中型的蛇類,最大全長可達150公分,其體型粗胖,以吻端上翹,頭部明顯呈三角形著稱。身體主要為黃褐色的百步蛇,體側有許多三角形的黑色斑紋,很容易辨認。
生態習性:
百步蛇主要棲息於山區林木底層,其花紋和落葉堆配合的很好,不易被發現,常盤成一堆守株待兔,為典型採坐等覓食的蛇類。攻擊性強,又具有強烈的出血性毒的百步蛇,能快速致人於死,需特別留意。百步蛇的活動以晚上和晨昏為主,以蛙、蟾蜍、蜥蜴、鳥和鼠類為食。
生殖:
百步蛇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蛇類,大多在3至11月間交配,於6-8月間產卵,每窩約可產卵11到35枚,孵化期3週至1個月,雌蛇有護卵行為,初生仔蛇全長約21公分。
地理分布:
百步蛇分布於臺灣本島2000公尺以下中低海拔地區,因為被過度捕捉而導致數量急驟減少,目前已不易見到。此外,在中國西南和中南部也有分布。
----------------------------
尖吻蝮屬(學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亞目蝮蛇科蝮亞科下的一個有毒單型蛇屬,屬下只有百步蛇(D. acutus)一種,為排毒量大,攻擊性強,毒性亦較強的大型蛇類,又名尖吻蝮。百步蛇俗名甚多,又稱白花蛇、百花蛇、五步蛇、七步蛇、蘄蛇、山谷虌、中華蝮等,中醫《開寶本草》命其名為勝褰鼻蛇,是亞熱帶地區內相當著名的蛇種,尤其在華南一帶更是自古已備受重視的蛇類,為台灣六大毒蛇之一。[2][3]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屬於單型種。[4][5]
百步蛇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f0gDch
特徵
成年的百步蛇能達91至121公分長,目前最長紀錄是154.5公分。[2][6]牠們的頭部尖端呈突出狀,被形容為短小的鱗角,這枚鱗角根據各蛇體質之異而長度不一。百步蛇的頭部長有頰窩,即紅外線感受器。[2]
紋理結構方面,百步蛇的身體多以灰色或棕色為主要基調,再配合較淺色的呈三角形棕灰色紋案,深淺各異的三角紋錯落相繼,組成節理分明的軀體。[2]百步蛇具備大而長,且形狀倒鉤的管狀毒牙。
地理分布
百步蛇主要分布於中國南方,大巴山-大別山以南一線直到越南-兩廣北部、台灣的廣大山區都有活動,在極少數地區,它也出現在低丘平原地帶,比如湖南南部,及越南北部和寮國。其標準產地未有明確的記載,但學者皮禮特(Pratt)及邦普(Pope)曾先後提出應為「中國湖北省」。在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目錄中,則列明此蛇種的產地為「九江廬山」。[1]
習性
百步蛇多出沒於山坡地帶,喜歡棲息於多岩石的地貌之中,能存活於海拔100米至1,400米之間[2][3]。 牠們多於晚間或清晨活動,其它時候則會蜷伏於岩石縫或樹葉堆裡,以其狀似亂石的體紋掩藏自己的行蹤。受到攻擊或騷擾時,牠們的反應一般比較遲緩,但仍能對敵人施以準確的咬擊。[2][3]百步蛇主要以小型的哺乳類動物、鳥類及蛙類為食糧。
繁殖方面,尖吻蝮屬於卵生蛇種,母蛇每次能誕下多至24枚的蛇卵,並會對蛇卵進行孵育的工作(以身體磨擦蛇卵以提升溫度)。百步蛇的幼蛇顏色明顯較淺,紋理比較明亮清晰,不過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其紋理將會逐漸變暗。[2]
毒性
是亞洲最危險的毒蛇之一,主要是因為天性穩重、受到驚擾也會停在原地,僅發出噴氣聲,令人類無法適應其毫無先兆的攻擊性。其它毒蛇如眼鏡蛇和眼鏡王蛇,銀環蛇和龜殼花、圓斑蝰在發起攻擊前都會做出醒目的動作來警示,然而百步蛇不一樣,攻擊前沒有任何警告動作。且百步蛇注毒量巨大,強烈的血循毒素能溶解肌肉和血管,造成組織細胞大面積壞死,會造成被咬傷者截肢乃至死亡。
百步蛇其中一個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被百步蛇所咬,腳下踏出一百步內血循毒素造成的傷口劇痛而讓人難以站立移動從而不能求生獲救。有些地方更稱百步蛇為「五步蛇」,進一步誇大其毒素的威力,但實際上,該蛇種的單位毒性並不強烈,其對實驗白鼠的LD50值為9.2mg/kg,而此蛇的平均排毒量為214毫克。雖然如此,百步蛇的危險性並不能忽視,根據長年調查資料顯示,由百步蛇的咬擊所導致的危險事件甚至死亡事件,至少在亞洲地區確實是較為常見的[7]。這一方面是由於該蛇種個體較大,毒牙較長,咬傷的情形較為嚴重,一方面也由於該蛇屬於排毒量較大的蛇種。台灣方面就有專門對抗百步蛇毒素的有效血清。[2]根據美軍報告指出,百步蛇的毒素是以蛋白質構成的溶血毒素,而這種毒素更是強烈出血性的。被百步蛇咬過後,受害者會出現傷口疼痛及出血的即時現象,繼而會腫大、起泡、組織壞疽以及潰瘍,隨後更會感到暈眩及心跳加速。[3]
大眾文化
臺灣
百步蛇在臺灣的魯凱族、排灣族有特殊意義,在魯凱族群及排灣族群的信仰文化中具有特殊象徵,也是該民族常使用的圖騰在藝術及日常器具上,往往具備代表整個民族的高尚神格。[8]由於原住民神話中的地位,加上個性穩重不輕易攻擊的莊嚴姿態、美麗獨特的外觀,所以也為之敬重。百步蛇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f0gDch
目睹罕見「山神級」百步蛇 老外驚呼:我的老天母阿
分享目睹罕見「山神級」百步蛇 老外驚呼:我的老天母阿到Facebook 分享目睹罕見「山神級」百步蛇 老外驚呼:我的老天母阿到Line 分享目睹罕見「山神級」百步蛇 老外驚呼:我的老天母阿到Google+
熱愛蛇類的外國網友親眼目睹超巨型百步蛇,樂的他喜孜孜地大呼「我的老天母啊」。(擷取自網友臉書)
2017-09-19 14:2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熱愛台灣蛇類的外國網友墨菲(Murphy)本月11日晚間行經拉拉山某道路時,突然在路邊看到一條體型非常巨大的百步蛇,令他不禁驚呼「我的老天母啊(holy mother of god)」,墨菲說,這是他這輩子看過最大的百步蛇(hundred pacer),至少有1.8公尺長。
墨菲接著表示,自己帶著「滿滿的敬畏之心」近距離觀賞這條巨大百步蛇,他隨後也在臉書上開啟直播,要把喜悅分享給觀眾們。影片顯示,由於擔心百步蛇遭來往車輛輾過,墨菲最終拿蛇鉤輕輕將牠趕回路旁的自然山林,避免象徵山神的百步蛇受人類文明所傷。
影片經分享至臉書社團「野生蛇相」後引起熱論,許多熱愛蛇類的網友們紛紛羨慕地說「這種大小的野生百步蛇,一輩子都不見得碰的到一次」、「這條大小是山神級!!」、「果然有王者風範」、「難怪叫山神,美哉」、「有神快拜」、「去找好多次了,都沒有這個大獎」、「踩到幾次狗屎能換到這種幸運?見到神啦!」。
百步蛇又名尖吻蝮,是一種排毒量大、攻擊性與毒性都很強的大型蛇類,被視作亞洲最危險的毒蛇之一。台灣原住民中,排灣族與魯凱族均崇拜百步蛇,其中排灣族更將其視作山神的化身,這也是為什麼會有熱愛蛇類的網友們一看到影片,便不約而同將其喚作「山神」。
無毒戰勝劇毒! 直擊「山神」百步蛇被牠一口吞
分享無毒戰勝劇毒! 直擊「山神」百步蛇被牠一口吞到Facebook 分享無毒戰勝劇毒! 直擊「山神」百步蛇被牠一口吞到Line 分享無毒戰勝劇毒! 直擊「山神」百步蛇被牠一口吞到Google+
象徵「山神」的百步蛇遭2米長的臭青母吞食。(擷取自網友臉書)
2017-09-20 17:1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秋風吹拂之下的台東利嘉林道本應晴朗颯爽,不過近日竟上演一場你死我活的蛇界大戰。登山民眾目擊這罕見的一刻,1條巨大的臭青母將極富傳奇色彩的劇毒百步蛇壓制後慢慢吞食,令不少網友驚呼「山神竟然打輸了」。
根據《中央社》報導,劉姓民眾本月10日與妻子及2個兒子到利嘉林道登山,不料竟在林邊一隅發現了這場異常安靜、卻又非常激烈的生死之戰。劉姓民眾指出,這條無毒的臭青母長約200公分,比身懷劇毒的百步蛇長出1倍左右,推測前者可能挾此優勢才能力克百步蛇,並將其吞入腹中。
山神被吃掉原因? 網友:臭青母對蛇毒免疫
珍貴的影片經轉載至臉書上諸多蛇類、兩爬社團後引發熱論,網友們紛紛留言讚嘆說「這影片拍的好完整,非常罕見」、「山神被臭臭幹掉」,還有人發問為何身懷劇毒的百步蛇竟無法「擁毒自重」,獲其他網友解釋「因臭青母對山神蛇毒免疫」。
臭青母,又名王錦蛇、錦蛇等,是台灣中低海拔常見的大型蛇類,成體體長一般來說可超過2公尺,其食性多元,從鳥蛋、小型哺乳動物一直到劇毒蛇類都在牠的菜單上,這是由於臭青母對蛇毒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導致大型毒蛇如百步蛇等都常成為其盤中飧。
台字紋復古金屬徽章【聚珍臺灣 X 台灣氫年】台字紋復古金屬徽章 | 散裝 | 含稅 - 露天拍賣-台灣 NO.1 拍賣網站 - http://goo.gl/fBZwWL【台灣氫年】台字紋復古金屬徽章 | 散裝 - https://goo.gl/ligbm8
-----------------------
這幅《鄭成功畫像》(左,修復前)是目前已知最接近鄭成功真貌的肖像畫,花了好了大工夫才修好(中,修復後),相較一度被批評修得太金光閃閃的臺南延平郡王祠雕像(右)
-----------------------------------------
康熙54年(1716)諸羅縣正堂特委阿莫為土官信牌
---------------------------------------------
反清抗日 一面旗血淚斑斑
By 吳垠慧,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1895年甲午戰爭後,台灣巡撫唐景崧和台灣仕紳丘逢甲、林朝棟等人為反抗清廷割讓台灣,倡議成立「台灣民主國」,宣示台灣不受中國管轄,採用藍地黃虎圖為國旗,曾繪製數幅當作軍旗,送至基隆炮台為「基隆旗」、淡水海關為「淡水旗」和設於台南大天后宮的民主國總統府等地懸掛,後世多稱為《藍地黃虎旗》。
台灣民主國在日軍登陸後旋即敗亡,僅存在5個月,《藍地黃虎旗》的原旗佚失,已知其中一面曾被視為戰利品獻入東京皇宮「振天府」,作為征服和殖民台灣的戰利品,但如今也下落不明,現存最接近原旗的是「高橋雲亭版本」,即使是原旗上的缺損他也完全照樣複製,台博館研究人員推測毀損原因可能是日軍攻佔基隆的戰事過程中所造成的傷痕。
另一款經典黃虎旗,則是1953年丘逢甲之子丘念台,為紀念台灣民主國59周年,邀請前輩藝術家林玉山根據高橋雲亭版本重新摹繪,完成後也典藏於台博館。雖然林玉山本版本出現的年代較晚,卻因形象完整,而成為坊間流傳最廣、民眾最熟知的版本。
包含《藍地黃虎旗》在內,台博館藏有4件被指定國寶,包括《康熙台灣輿圖》、《鄭成功畫像》和現存最早官方原住民頭目委任狀文獻《康熙五十四年(1716年)諸羅縣正堂特委阿莫為土官信牌》。
-----------------------------------
台博館從2011年開始針對黃虎旗進行修復,還意外發現原來黃虎旗是一張雙面旗,而且兩面旗上的黃虎形象並不一樣。最顯著的差別是,兩隻老虎的虎眼瞳孔形狀完全不同:正面黃虎瞳孔呈圓形,如同貓科動物夜晚瞳孔放大的模樣;背面黃虎瞳孔呈彎月形,有如貓科動物白日因光線照射導致瞳孔收縮的樣貌。因此,一旗兩面,一日一夜,推測可能隱含「日夜護國」的寓意。
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 躍上悠遊卡卡面
台灣民主國國旗「藍地黃虎旗」將登上悠遊卡,圖為現存年代最悠久版本「高橋雲亭版黃虎旗」。(圖取自國立台灣博物館)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民主國」是西元1895年,台灣巡撫唐景崧和台灣仕紳為反抗清廷割台所創,但於日軍登台後宣告失敗。台灣民主國國旗「藍地黃虎旗」至今已下落不明,不過國立台灣博物館典藏的摹本經文化部審議通過指定為「國寶」,並將有三個不同版本登上悠遊卡卡面。
台博館將和悠遊卡公司共同發行限量紀念套卡,重現這三個版本,讓國人認識台灣史上的珍貴文物,而這也是台灣首件本土「國寶」登上悠遊卡卡面。
國立台灣博物館典藏「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為1909年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台博館前身)委請日本畫家高橋雲亭依被作為戰利品獻入皇宮「振天府」、曾懸於基隆砲臺的原旗所摹繪,並完整保留原旗上經戰事造成的缺損,極富歷史意義。
由於目前歷史上已知三幅「藍地黃虎旗」原旗都下落不明,「高橋雲亭版黃虎旗」是唯一現存年代最久且最接近原旗形象的藍地黃虎旗。這面旗跟「康熙臺灣輿圖」、「鄭成功畫像」被視為台博館「鎮館三寶」,而藍地黃虎旗經重考後,日前終於經文化部審議通過,將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為「國寶」。
其實藍地黃虎旗還有另一個版本,是丘逢甲之子丘念台先生於1953年邀請畫家林玉山,根據「高橋雲亭版黃虎旗」重新摹繪的「林玉山版黃虎旗」,目前也典藏於台博館,且是坊間流傳最廣的版本。台博館也以數位模擬曾飄揚北部各地的黃虎旗,做出「數位重建版」,是經過有所本比對考證,目前最貼近原始黃虎旗誕生時的版本。
圖為1953年畫家林玉山根據「高橋雲亭版黃虎旗」重新摹繪的「林玉山版黃虎旗」。(圖取自國立台灣博物館)
台博館以數位模擬曾飄揚北部各地的黃虎旗,做出「數位重建版」。(圖取自國立台灣博物館)
-------------------------------------------
代表臺灣的圖騰
2016 年 03 月 02 日 23:57:37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twmemory_008968
最近熱門話題,由陳致豪設計之台字翠青旗(https://goo.gl/k0F6Av)美觀簡潔寓意深遠得到許多人支持,而若要作為臺灣國旗,旗面上的台字徽、配色等設計也引發了正反意見論戰。
在臺灣漫長的歷史中,鮮少有專屬代表的圖騰。小編之前整理的三個代表圖騰中,日本時代由「台」變形而來的台字徽最多人喜歡,臺灣民主國黃虎旗次之,二戰後的臺灣省徽則令人普遍感到不適。究竟這個簡潔的台字徽到底有什麼魔力,一來有台灣「台」文字上的意象,又有山與海面倒影的含意(一說為玉山及其在太平洋上的倒影),強調了臺灣的山脈及海洋文化,簡單的幾何圖形也很容易繪製與識別。雖然沒有明確的創作時間,但這個圖騰應該是日本治理臺灣之後一兩年左右就誕生了。
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竟想不到其他更適合自己的圖騰,在代表臺灣的圖案設計上還是沿用台字徽元素,不知怎麼有一些淡淡的哀傷。百年前前人令人驚艷的設計,可以追尋歷史記憶,讓這個圖案回到它在歷史上該有的知名度與高度,但想出未來更能代表臺灣的優秀設計,是我們這一輩必須擔負的使命。
--------
不同時期代表台灣的圖騰 教科書封面隱藏著「台字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05 12:24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網友眼尖發現教科書封面中隱藏日治時期「台字徽」。 圖擷自plurk
分享1945年希特勒自殺身亡,日本在在美軍戰列艦密蘇里號上簽下投降書,正式結束二戰,國民政府於同年10月敗退台灣海峽,也象徵台灣島上的日治時期正式結束,迎來戰後時期,許多過往的歷史記憶也在時間洗禮下逝去。
近來有眼尖網友發現,南一書局所出版的國文與數學教科書的封面上,隱藏著日治時期屬於台灣的象徵符號「台字徽」,網友也特別放大照片,發現除了制服、紙鎮外,鞋底上也有「台字徽」出現。
左為日治時期的台灣紋章,右為台灣總督府官徽。 圖擷自facebook
分享
原來這「台字徽」又稱為台字章,由「台」字變形而成的,是日治時期台灣的代表圖騰,更是象徵著台灣邁向現代化的標誌,過去臺灣總督府文官的外套及劍帶上也有相同圖案,如今台灣玻璃公司商標也有類似設計。
近年就有設計師李俊寬成立「雙和號雜貨」,爬梳歷史,找出當年專處台灣的徽章,以及各縣市市徽,設計出吊飾、玻璃杯、筆記本等文創商品,不僅勾起銀髮族的懷舊情懷,也讓年輕人認識台灣歷史。
有PTT網友笑稱「台字徽」有如電梯按鈕,也有網友稱讚:「日本人真的很會設計圖騰,過了這麼久還能是耐看,」Twitter上則是有大陸網友表示,台灣教科書封面很好看,不似中國大陸死板。
-------------------------------
“圖騰”的再生——以台灣原住民百步蛇與人像圖騰為例- 藝術與設計 - http://goo.gl/s0SFWL
“圖騰”的再生——以台灣原住民百步蛇與人像圖騰為例
Webmaster: ArtDesign | Time: 七月7, 2015
摘要:台灣原住民圖騰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趣味和文化象徵性。圖騰應用於藝術作品中所呈現出的美感價值和所象徵的文化意涵,如何能在現代設計中使文化傳統在創作中提升。文章分別對百步蛇圖騰和人像圖騰的圖飾語言做了詳細論述,分析了百步蛇圖騰在金飾設計中的應用和人像圖騰在木藝設計中的應用,展現了設計師如何使圖騰結合材質、工藝、技術進行創新設計。以期為同行在民族藝術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設計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圖騰;現代設計;應用;台灣原住民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引言
台灣原住民保留著優秀的文化傳統和藝術創作才能,尤其是圖騰的藝術表現至今仍然保留著原始的藝術特徵,原住民圖騰中的造型藝術,無論是平面紋樣,還是立體雕塑,都擁有很高的藝術審美趣味和文化象徵性。通過對原住民圖騰的研究,特別是對百步蛇和人像圖騰的圖飾語言的詳細論述,分析百步蛇圖騰在金飾中的應用和人像圖騰在木藝中的應用,進一步了解原住民圖騰形式美感及文化意涵,對圖騰應用於藝術設計中做一些創新性的嘗試,在工藝、材質和技術上做一些探索,以期達到對圖騰美感價值和文化意向再詮釋之目的;同時,對於設計者和創作者而言,也是與遠古文化藝術的心靈對話和再體驗的過程,使圖騰賦予時代特徵,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更好的滿足了人們文化和審美需求。 一、百步蛇圖騰的圖飾語言與在金飾設計中的應用
(一)百步蛇圖騰的文化概述
百步蛇,魯凱語為Kamanian,但魯凱人多以Amani(就是他)、Patada(我的伙伴)或是Maludran(長老)尊稱之。早期,魯凱族原住民從事狩獵活動。山豬、山鹿、野兔、山羊等,是他們肉食的主要來源;可是,狩獵活動在叢林中,處處充滿著危機,其中尤以蛇類最具危險性。
而百步蛇獨特的攻擊方式,最令他們感到恐懼,也令他們產生敬畏;於是,他們認為其偉 大的祖先就是由百步蛇所生的,人蛇的因緣由此造成。百步蛇神在魯凱族原住民的心目中,是地位崇高的神祗,被當作精神上的符號,加以崇拜、祭祀。(百步蛇的圖像常見於門前的祖靈柱上,叫族人們瞻仰與敬拜)(二)圖騰在金屬飾品中的應用
1.百步蛇圖騰的圖飾語言百步蛇在金屬飾品中的圖飾語言以它獨特的排列方式表現出來,通常有五中排列方式:單蛇兩個單元向左右排列;雙尾蛇兩個單元向左右排列;雙尾蛇三個單元向中心排列;雙尾蛇四個單元向中心排列;連續排列後的單元體,截取部分形式作為創作圖紋。百度蛇圖紋用以上方式反复排列而形成平面圖案。該原理來源於文化中的概念:百步蛇的頭不宜向下,向上是一種生命力的展現;蛇紋排列也表達團結一致、齊心合力的意思,同時,代表酬神敬拜的意思。該構思的圖紋設計排列概念尊重傳統的設計原則。2.百步蛇圖騰在金屬飾品中的應用以“依.飾”作品為例,飾品名《墜飾、擺飾》,借用人與衣的相互依存的關係之意,象徵人依存文化之意,在飾品中體現文化內涵。材質為925銀、黃銅、紅銅。該作品的構思來源於排灣族傳統服飾造型,簡化縮小成可佩戴的飾品,領口的部分設計成穿過皮繩的地方,在飾品的左衽和中衽處,採用單頭雙尾蛇單元體重複以左右方向延展重組的二方連續圖紋,飾品中心嵌入的點狀黃銅猶如傳統服飾上的鈕扣,充分運用了金屬材質顏色的變化,紅、白、黃層次分明,增強了作品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圖1)
以“蛇生1”作品為例,飾品名《墜飾》,作品構想來至於排灣族神話——蛇生說。相傳太陽生下紅、白兩卵,由百步蛇孵化,生出男女兩神,男女兩神結婚後生下的子嗣,成為排灣的祖先。材質為925銀、黃銅、黃眼石。作品以卵作為想像,取蛇破殼而出的姿態,將破殼的部分運用雙尾蛇連續排列圖紋的樣式來設計,並配以虎眼石鑲嵌,表現蛇破殼而出窺探人間之意。飾品充分運用金屬與石頭的材質與顏色形成的對比與反差,來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和審美趣味。(圖2)
以“羽化”作品為例,作品構想來至於魯凱族神話,相傳百步蛇越年長,其體形就越來越短,最後長出羽毛,化作天上的雄鷹,所以百步蛇身上的圖案,跟雄鷹的羽毛相似。該作品以神話故事作為創作靈感來源,取羽毛流動的造型,搭配蛇紋傳統圖案,象徵文化終能像雄鷹一樣有著美麗的羽翼,能翱翔天際。材質為925銀、黃銅。在造型上將羽毛的形象抽象化,結合雄鷹羽毛,白步蛇紋飾和雙尾蛇連續排列圖案,設計組合後製作完成。飾品充分運用了金屬材質白色和黃色產生對比與變化,來增強作品的視覺美感和藝術感染力。(圖3)
以“神話”作品為例,飾品名《別針》,作品構想來至排灣族原住民圖像,太陽紋以及百步蛇紋皆是族群識別的圖騰符號,排灣族和魯凱族物質文化中,源於原住民的神話傳說,這裡選擇應用敲花壓花的技巧處理質感,一敲一壓的完成作品,以詮釋對於祖靈的神聖敬仰。材質為925銀、水晶鑽。作品形式跳脫了傳統原住民雕刻上所常見的三角幾何圖形樣式,將太陽紋與百步蛇紋轉化為一種流線動感的形態,試圖增加圖案的生動性,並應用硫化染黑的方法增添“神話”的神秘氣氛。
以“原生源”作品為例,飾品名《別針》,作品構想來源於排灣族社會中,百步蛇象徵尊貴,蘭花也是,作品結合兩者的意向,詮釋了兩種不同文化共存相依的現狀。材質為925銀、鋼針。作品將背景部分處理平淡不立體,將重點的呈現放在製作立體的百步蛇紋及蘭花上,並放於畫面的中心位置,使其在視覺中呈現較為重要的位置,主體突出有吸引力。
以“旋繞”作品為例,飾品名《別針》,作品構想來至蛇盤繞在樹上的姿態,簡化而成的形式。跳脫橢圓形、圓形等較為完滿的造型,以期在造型上給人不一樣的感覺。材質為925銀、貓眼石、鋼針。作品利用形式的設計原理,製作兩個造型相似,質感表面完全不同的菱形,應用平行排列的效果整體延長作品的視覺想像空間,象徵不停傳承的美感內涵。
以“蛇生2”作品為例,飾品名《墜飾、戒指作品》,構想源至於創生神話故事,以蛇紋為主要元素,在形式上將蛇抽象化為曲線的形態,置於作品的中央位置,周圍以圓形圖案反复延伸於外圍。材質為925銀、黃銅、孔雀石。在媒材的選擇上中心的蛇紋以925銀為主,外圍圖案以黃銅為主,在構圖和色彩的選擇上皆以蛇紋為主體。
蛇紋圖案在飾品和物件上的呈現,應用對稱,連續、反复、漸層等完形美感的形式原理設計蛇紋,把重新設計過的蛇紋圖案通過再演繹的方式應用於金屬飾品中,豐富作品的層次感,使之呈現繁複的美感。
通過金屬材質來表達設計者對於祖先的敬仰和對傳統藝術形態的認同,從他們的神話故事到信仰,從信仰看見他們對生命的態度,蛇紋不僅僅是傳達訊息的符號,更跨越了千年來到這個時代向世人展現他的美好,設計者以金屬媒介創作的方式,詮釋了設計者對蛇紋的感受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二、人像圖騰的圖飾語言與在木藝設計中的應用
(一)人像圖騰文化概述
人像是排灣族、魯凱族傳統浮雕最特殊的表現方式,代表權威與族領袖專利。人像是台灣原住民最具代表性的圖紋象徵,據說為了紀念曾經教導他們種植、造船、及捕魚的一名勇士,而在各式器物上裝飾這種紋飾。在排灣族傳統中,人像圖騰多數表現為團隊首領獵殺首級之后凱旋歸來,或者是眾人集體獵殺人首的獵殺場面。從較早期的浮雕、刺繡,到現在廣泛地使用於各種藝術品或原住民風味的器物、衣飾等,都離不開這類重要紋飾。藝術所表現的題材一方面與排灣族的原始宗教和神話內容有密切的關係;另一方面,不同題材的選擇也表現了藝術創作者個人的價值觀。(二)圖騰在木藝設計中的應用
人像圖騰作為排灣族主要圖騰文化之一,其藝術形式的多樣化是有目共睹的,但如何將其符號運用在現代設計中,在保留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基礎上,以創新的面貌重新詮釋和再演繹,給觀者新的視覺美感和審美享受,是創作者和設計者共同追求的目標。
以“人像木雕立柱”為例:在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內,運用人像圖騰木質浮雕裝飾立柱,圖騰正面像造型應用了比例結構、對稱、對比誇張等藝術手法,人像雙手舉起於胸前或及肩,生殖器官明顯等特徵,在面部造型處理中僅用一條倒“幾”字形曲線描繪眼睛與鼻子,人物的手腳被簡化為幾條並列的直線,形成樣式化造型,象徵意義的豐富性對應著視覺符號的豐富性,並配以重彩繪之,造型古拙樸素、粗獷豪放。人像圖騰被視為家裡的守護神,凡是家族中有重大事情需要決定,便到雕像前問卜,在這裡表達對祖先、頭目的崇拜與尊敬和對族人保護的意思。(圖4)以“人像木雕裝飾牆壁”為例:古色古香的老房子,符號化誇張的幾何風格給老房子增添了濃郁的原住民風味,有很強的視覺美感和張力,在帶有人像紋飾的複合樣式中,位於視覺中心代表祖先的人像被有意誇大表現,和位於下方的百步蛇紋和陶壺紋相呼應,與周圍環境形象鮮明對比,意在強調對祖先的尊重與崇敬,也象徵著圖騰能庇護族人,通過比對突出主體的威嚴感。結合木材的紋理和自然美感,以立體淺浮雕方式造型。作品風格質樸,線條簡潔流暢,並與周邊環境渾然一體,營造出原始自然樸素的休閒氛圍,同時傳達了深刻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給觀者帶來良好的審美感受。(圖5)
以“人面木雕裝飾人像”為例,作品應用曲線描繪人物輪廓,人物面部五官簡化為誇張的曲線,誇張的手法,對眼、眉、鼻、嘴、耳等部位均進行拉伸和幾何處理,線條高度提煉和概括,面部中前額、眼睛、眉毛、鼻子、耳朵和下巴等部位均配有彩色琉璃珠鍊作為裝飾,運用了對比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整體造型裝飾意味突出,顏色鮮豔明亮、層次豐富、對比強烈,配以木材質的古拙質樸,其裝飾風格與美感意涵在人像造型中完美呈現,是原住民文化、精神和內涵的顯現。
以“人形紋的浮雕門板”為例,作品中住屋正門右門框立著女長老像,左邊立著男長老像,都運用圓紋雕刻的表現手法,在母系社會的卑南族代表了女尊的現象。視覺形式多層次結構,純粹誇張簡化的幾何造型的分佈於描繪均有主次之分、層次清楚。主要表現在祖先人物造型和百步蛇造型中。將其放置畫面最中央的位置,或放置在器物表面最引人注目的位置。使其處於第一個層次上。
以“門板圖騰飾板”為例:門板上的人物造型被誇張、簡化,給人一種神秘怪誕之感。樣式化的造型可以使族人產生認同感和敬畏感。家屋門板上用男女祖先像做裝飾,右邊圓騰為女士,左邊圓騰為男士,門板都以整塊木材以立體方式雕刻出來,表示對族人和祖先的尊敬,代表主人身份、地位與權勢,同時有保佑家人平安之意。此類門板具有固定的風格特徵,男女祖先性別明顯,且造型呈現樣式化風格。
以“裝飾門店”木質立體雕刻造型為例: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藝術形式給老房子增添了濃郁的原住民風味,白鹿人物置於橫樑上,右邊門框立著女長老,左邊門框立著男長老,作品應用立體雕刻手法使門面裝飾呈現復古的風格,符號化的誇張幾何風格,有很強的視覺美感和張力,這些人形元素傳達了深刻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給觀者帶來良好的審美感受。
通過比例結構、對稱、重複、符號化與程式化等表現手法,以及形式中的二元法則,秩序法則等多種藝術形式和圖飾語言,對人像圖騰進行重新排列和演繹,使木藝作品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表現了原住民族的文化內涵,發揚了原住民族的傳統精神,同時使木藝作品呈現出獨特的古拙樸素、原始粗獷、神秘誇張等的創意風格和審美趣味。結語
台灣原住民圖騰通過新的圖飾語言,有創意的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圖騰風格,使這種獨特的圖騰藝術在多元社會中,以現代設計形式使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而佔有一席之地。透過對設計作品的分析,能夠引發觀者的感受,有助於對原住民文化傳承的理解;對於一個創作者而言,圖騰除了是形式美感的意向表現,所象徵的更是其所依存的文化意涵,包括對祖先的崇敬,對萬物的尊重,對自我原初的感受,更感性的思維去體驗傳統文化所傳承的美感內涵,重新詮釋傳統文化的美感價值,增強了一份責任心和使命感,對傳統文化的保存儘自己一份力。
本文為設計者和創作者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如何守護好屬於原住民自己的那份獨特、淳樸、靈性與原創的藝術特質,以更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呈現圖騰紋飾的特殊美感;另一方面在保持傳統工藝與運用新材質、新技術、新科技之間尋求解決之道,在延續圖騰傳統藝術裝飾基礎上,傳統技法如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進而創作出既具有古樸美感又貼近大眾生活的作品。透過新的創作設計形式,緬懷過去的文化傳統,讓設計者構架出與祖先文化溝通的橋樑,讓傳統與現代產生一種新的對話,為傳遞文化內涵,對民族藝術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做一些積極探索。■基金項目:項目編號:SM201410858003,本文為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社科計劃面上項目“首都工藝美術產業構建的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萬煜瑤.原住民百步蛇紋飾應用於金屬媒材至創作研究[D]. 台東:國立華東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2009.6
[2]黃術文.原住民部傳統圖騰藝術應用於木藝創意設計——以台東卑南族圖騰為例[D]. 台中.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2007.6.
[3]王博.台灣排灣群諸族人形造型藝術特徵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2.3.
[4]施翠峰.台灣原住民身體裝飾與服飾[D].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4.
[5]張峻.台灣原住民旅遊品設計實務探析[J].包裝工程,2013.8,17-20.
[6]王之敏.傳統吉祥圖騰的意象研究[D]. 成大中文所,2000.
[7]曹春楠.海南黎族和台灣高山族服飾圖案藝術比較研究[D]. 海南師範大學,2011.
7
「366紋章」將台灣常見花朵與誕生日做了一次完美結合,
內容包含花名、關鍵字與性格分析,
並以獨特的花卉圖騰設計,把每一種花朵的特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366紋章」將台灣常見花朵與誕生日做了一次完美結合,內容包含花名、關鍵字與性格分析,並以獨特的花卉圖騰設計,把每一種花朵的特質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僅圖文並茂,更具知識性。花朵與誕生日的美麗之約,讓「366紋章」的擁有者同時具有了滿滿的幸福和永遠的幸運。
許多朋友都會好奇的問「366花是怎麼來的呢?」
366花是黃金種子團隊邀請植物專家在上千筆的花草資料中挑選出366種,並編寫植物特性,再請星座專家依每種植物的不同特性再編寫搭配誕生日的個性,這過程著實花了好大的功夫!
每一朵花的圖騰都是美工人員看著相片,依外型特徵設計原創出來的喔!
不過為了搭配花朵特性與誕生日個性,我們沒有辦法依實際花期來排列,所以請不要覺得奇怪,為什麼聖誕紅出現在夏季~
♦ 活動章 ♦ 366の生日花紋章-集結各種不同顏色的花紋好美~ @ ✻ 悠希 ✻ Part of Life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22RRuK
123 - http://goo.gl/FXx5kv
驚!赫見2蛇交纏麻花捲 竟是「交戰」非「交配」
天氣漸熱,南投郊區有民眾赫見2條蛇交纏成「麻花捲」,惟集集特生中心指出,2條是無毒的成年南蛇公蛇,交纏是在打架搶女友,並非交配。(林吉郎提供)
驚!赫見2蛇交纏麻花捲 竟是「交戰」非「交配」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LKBLnI
2023/05/02 18:27
〔記者劉濱銓/南投報導〕近期天氣漸熱,南投各地頻傳蛇類出沒,退休大學教授、現為財團法人竹山紫南宮社寮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吉郎,昨(1日)就在郊區發現有2條蛇竟在交纏「蛇舞」,只見2蛇交疊成「麻花捲」,景象相當罕見,對此,集集特生中心副研究員林德恩表示,這2條是無毒的成年南蛇,且都是公蛇,彼此交纏激戰並非交配,而是在爭地盤、搶女友,要爭取當地母蛇的交配權,輸的一方屆時就會「識趣」的離開。
林吉郎表示,昨下午回老家整理黑松林,無意間發現草叢有蛇類活動,原以為只有1條蛇,沒想到一看竟是2蛇交纏「蛇舞」,且時間長達7、8分鐘,他正好記錄下最精彩的畫面,真的非常難得。
集集特生中心林德恩則說,夏天即將到來,天氣漸熱蛇類就會頻繁活動,這2條南蛇公蛇彼此交纏,其實是在打架爭地盤,若是交配,公、母蛇不會交疊成「麻花捲」,而是只有下半身會疊在一起,上半身則是分開,且會躲在隱密的草叢,避免有外力干擾。
其實2條公蛇在打架,只會彼此交纏「角力」,並不會張嘴咬對方,只要成功壓制對手,輸的一方就會自行離去,而在打鬥過程中,2蛇會心無旁鶩,並進入牠們的「小宇宙」,不太會在意外界事物,若有民眾主動打斷,才會被人類嚇跑。
倘若是2蛇在交配,若發現有人靠近,有經驗的蛇會交配到結束,希望能繁衍下一代,若是較膽小的蛇,則會保命為重、放棄交配,因此民眾若看見蛇交纏或活動,其實只要保持距離,就能靜靜欣賞大自然的生態脈動。驚!赫見2蛇交纏麻花捲 竟是「交戰」非「交配」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LKBLnI
長跑6年黃虎旗列國寶
By 吳垠慧, www.chinatimes.com
查看原始檔
1909年高橋雲亭所繪版本之局部虎虎生風台博館《藍地黃虎旗》近日審議通過為國寶,並將與悠遊卡公司共同發行限量紀念套卡。(台博館提供)
1953年林玉山改繪版虎虎生風台博館《藍地黃虎旗》近日審議通過為國寶,並將與悠遊卡公司共同發行限量紀念套卡。(台博館提供)
虎虎生風台博館《藍地黃虎旗》近日審議通過為國寶,並將與悠遊卡公司共同發行限量紀念套卡。(台博館提供)←數位重建版
經過6年「長跑」不懈,國立台灣博物館「鎮館文物」之一的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3月10日經文化部文資局審議通過,將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為「國寶」。
努力不懈 終釐清身世
2010年,台博館將「館藏三寶」之《康熙台灣輿圖》、《鄭成功畫像》和《藍地黃虎旗》提報申請為「國寶」,最後只有《藍地黃虎旗》未達陣,理由是「這幅旗並非1895年台灣民主國旗原件」。
《藍地黃虎旗》原件下落不明,台博館館藏年代最久的《藍地黃虎旗》是1909年日本畫家高橋雲亭受託依照原件摹製的版本。為了補充這幅旗的來歷,以及和原旗之間的關係,台博館在這6年當中加強歷史文件的佐證,「證明高橋雲亭的版本,無論是布料仿舊、開裂處、顏料色彩等各方面,都最接近原旗」,此次捲土重來終於說服審議委員。
修護大發現 藏身雙虎
在史料補遺過程中,最關鍵的發現是2012年館方重新修護《藍地黃虎旗》時,意外發現這幅旗竟是正、背面各有一虎,且雙虎形象不同的「雙面旗」,陳濟民指出,老虎的瞳孔一呈彎月狀、一則放大,呼應貓科瞳孔日夜不同的特性,而有雙虎「日夜護國」之意;除此,雙虎身上紋路疏密也不同,彷如身形胖瘦不同的兩隻虎。歷經1年3個月的修護與考證,終於釐清這幅《藍地黃虎旗》的身世與家系。
紀念悠遊卡 5月發行
陳濟民表示,這幅旗是臨摹1895年乙未戰役期間懸於基隆炮台,後被日軍獻至皇宮的「基隆旗」。1909年,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台博館前身)開館第2年,獲宮內省允許,委請日本畫家高橋雲亭依「振天府」所藏之「基隆旗」,摹繪一幅新旗,完成後送回台灣作為博物館重要展示品,「高橋雲亭摹本成了現存年代最久、且最接近原旗的權威版本。」 《藍地黃虎旗》不只「國寶」身分確認,還將成為台灣首件登上悠遊卡的本土國寶。台博館和悠遊卡公司共同發行限量紀念套卡《藍地黃虎旗》,預計5月發行,共有3款黃虎旗版本,除了高橋雲亭版本,第2個版本是外界多採用的林玉山版,該版本是1953年林玉山受託臨摹高橋雲亭版本重新繪製所得,第3個版本是1895年數位重建版。屆時將有三款合一的悠遊卡精裝套組。
長跑6年 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列國寶 - 中時電子報 - http://goo.gl/uS3XL6
最後生肖屬虎的郭董挑了一套有老虎圖騰的棉T及牛仔褲。 https://bit.ly/48r7Nyr
最後生肖屬虎的郭董挑了一套有老虎圖騰的棉T及牛仔褲。 https://bit.ly/48r7Nyr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