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台灣》蒜金蒜土 炒作最凶的農產品
2022/05/26 07:41
密碼台灣》蒜金蒜土 炒作最凶的農產品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wNp1oU
過去十年來,蒜頭產地價格最低是每公斤33元,最高漲到每公斤126元,高低價差將近3倍。。(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2020年蒜頭價格飆漲比豬肉還貴,相信大家還餘悸猶存,事實上,蒜頭價格是最易受國際行情波動,還有人為炒作的農產品,過去十年來,產地價格最低是每公斤33元,最高漲到每公斤126元,高低價差將近3倍。
國內蒜頭種植面積,大約維持在6000公頃左右,82%產區在雲林,全國年產量平均約5萬公噸。國內一年需求量在6萬噸上下。
台灣加入WTO後,開放蒜頭進口,使得這個農產品的價格波動,直接與全球市場連動,常常出現「貴如金、賤如土」的劇烈波動情況。
根據農委會統計,自2010年以來,蒜頭產地價最低的年度出現在2014年,每公斤僅有33.03元,最高的時侯出現在2021年6月,每公斤產地價高達126.14元,這還是產地價格,經過層層經銷管道,到消費者手上,每公斤價格曾高達500元(菜市場零售價每台斤300元),價錢比豬肉還貴,豬肉每台斤還不到200元
蒜頭因為不易保存,又是民眾烹飪調味必須,不管再貴也得買,使得常常淪為商人炒作標的今年因為盛產,價格平穩,目前市場零售價約一台斤70元。密碼台灣》蒜金蒜土 炒作最凶的農產品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wNp1oU

2022-05-26_111124


歡迎光臨~台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 - http://goo.gl/wtVhXX

http://www.tapmc.com.taipei/tapmc10/index_F0101sub.aspx

-------------------------------------------------

可儲252噸 五結鄉甘藍冷藏室啟用
By 李忠一,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22日, 2017
颱風、豪雨讓蔬果價格上揚,但宜蘭縣大同鄉種植的高冷蔬菜,卻常因道路中斷無法運銷,也讓市場供需失衡,為此農委會等單位輔導南山蔬果生產合作社,在五結鄉建置可庫存252公噸甘藍的冷藏室,將可調節供貨10日,確保農民與消費者權益。
昨日啟用的高冷蔬菜冷藏室,位於五結鄉南山蔬果生產合作社五結集貨場前,冷藏室結構採RC構造,面積約60坪,可庫存約252公噸的甘藍,以去年日均供應量25噸計算,冷藏室建置可有效穩定調節甘藍供貨達10日。
農委會農糧署東區分署長陳啓榮表示,大同鄉茂安、四季、南山等村溫度低,是高冷蔬菜的主要產地,面積約有700至800公頃,種植以甘藍為主,長年以來穩定供應北部、中部都會區夏季甘藍等蔬菜。
陳啓榮指出,颱風、豪雨來襲時讓蔬果價格上揚,但山區農民卻因為道路中斷,在蔬果價格高昂時無法及時供應;冷藏室造價約700餘萬元,在甘藍價格低廉且道路順暢時可運至冷藏室儲藏,在颱風、豪雨時釋出發揮調節功能,創造農民與消費者雙贏局面。
南山蔬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高萬年表示,合作社現有36名正式會員,合作社成立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生產非常安全的蔬菜」,夏季的氣候讓山區面臨各種挑戰,位於五結的冷藏室對農民來說非常重要,也能穩定夏季蔬菜的供需。


 

冷藏庫建功 鹿野鳳梨農民獲利增
By 黃力勉,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18日, 2017
鹿野農會總幹事陳正笙。(黃力勉攝)
鹿野地區的鳳梨即將進入產季,但每年都會遇到價格崩盤情況,鹿野農會去年完工的減壓冷藏庫,將協助農民調節出貨量,農會總幹事陳正笙強調,減壓冷藏的鳳梨可延後3周到1個月上市,錯開盛產期。
陳正笙表示,大盤常因為鳳梨採收量暴增而低價收購,讓長時間辛勞的農民得不到相對的回報,因此農會才會透過花東基金爭取經費,興建減壓冷藏庫,冷藏庫冷藏的鳳梨與新鮮鳳梨口感相當,但能錯開盛產期,將能讓農民有更好的收入。
他說,鳳梨有分為「鼓聲」與「肉聲」2種,用手指彈鳳梨,出現較清脆如鼓聲般聲響,代表鳳梨水分較少、耐存放,這種鳳梨才能冰存,肉聲的鳳梨聲音較低沉,水分較多,很容易出現發酵的酒味,需趕緊上市,因此冰存僅能以鼓聲鳳梨為主
陳正笙強調,由於冷藏庫是由花東基金補助興建,因此農民冷藏鳳梨或其他農產品,農會可以收取較低的冷藏費用,為農民爭取更高的價格及合理利潤,「農民賺錢,農會就有錢賺!」


 

 593f5af32f4c1  

北農總經理人選終於確定 作家吳音寧出線
新頭殼newtalk | 周煊惠 台北市報導
發布 2017.06.13 | 11:28 | 更新 2017.06.13 | 11:45
針對北農人事案,北市府上午舉行遴選,由作家吳音寧出線。 圖:擷自齊東詩舍
針對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人事爭議,台北市政府發言人劉奕霆今(13)日上午表示,經由市長室遴選後,確定由詩人吳晟之女、作家吳音寧擔任北農總經理人選,6月20日將確定最終人事。
北農董事會5日進行改選,選出23位董事,北市府與農委會各自取得6席,共獲得過半席次。不過,在新一屆董事產生後,原欲順勢召開董事會,選出北農董事長與總經理,但傳出北市府與農委會「喬不攏」,導致董事長、總經理人事案延宕至今。
北市府發言人劉奕霆表示,經由上午市長室遴選後,確定由吳音寧擔任北農總經理人選,但後續仍需經過北農董事會中由董事長提名、董事會表決之法定程序。
據悉,今日參加遴選者有4人,包括民進黨秘書處主任蔣玉麟、畜產公司前董事長郭萬清、前民進黨立委賴坤成與吳音寧。


 

國民黨坦承:認購的高麗菜不知哪來的

台中市國民黨議員發起搶救梨山菜農的活動,卻被踢爆認購的根本不是梨山高麗菜。(資料照,記者張菁雅攝)

2017-03-24  18:1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國民黨台中市議會黨團21日發起「搶救梨山高麗菜」活動,卻被菜農及網友踢爆根本不是梨山高麗菜。對此,國民黨台中市議會黨團坦承,其實根本不知道團購的高麗菜是哪來的。

台中市議會國民黨團發起「搶救梨山高麗菜」,在記者會上展示一卡車300箱的高麗菜,卻被眼尖網友發現封箱方式及包裝都和梨山高麗菜不同,菜農也質疑梨山高麗菜早就採收完畢,哪來滯銷價崩,批評國民黨議員是「要害梨山高麗菜賣不出去嗎?」

據《蘋果》報導,針對外界質疑,國民黨台中市議會黨團書記長李中坦承,是受黨團議員友人邀請,才發動團購,其實根本不知道團購的高麗菜是打哪裡來的。不過他也強調,大家是覺得菜賤傷農很可惜,不管哪裡的菜農都會幫忙。

國民黨台中市議會黨團也發聲明表示,台中市蔬果供需失衡、高麗菜價格崩跌是事實,黨團議員拋磚引玉的善舉,不會隨有心人士言論起舞,對議題失焦表示遺憾。

國民黨認購的高麗菜哪來的? 菜農:那些不是梨山的

梨山高麗菜在農曆過年前已採收完畢,圖為之前收成時畫面。(民眾提供)

2017-03-24  15:14

〔記者李忠憲/台中報導〕台中市議會國民黨團本月21日開記者會,發起搶救梨山高麗菜活動,還認購一箱150元,共3百箱的梨山高麗菜,由菜農立刻採收,用貨車連夜送來,希望減少菜農損失,黨團更怒斥台中市政府產銷平衡制度失效,放任菜價崩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廣大回響,台中市警察局長陳嘉昌更自掏腰包,認購150箱分贈同仁。只是新聞一出,卻被網友及梨山高麗菜農質疑,這根本就不是梨山高麗菜。

  • 菜農採收梨山高麗菜裝箱,並用塑膠繩捆綁,方便扛運。(民眾提供)

    菜農採收梨山高麗菜裝箱,並用塑膠繩捆綁,方便扛運。(民眾提供)

  • 菜農採收梨山高麗菜裝箱,並用塑膠繩捆綁,方便扛運。(民眾提供)

    菜農採收梨山高麗菜裝箱,並用塑膠繩捆綁,方便扛運。(民眾提供)

  • 梨山高麗菜裝入紙箱,用塑膠繩捆綁。(民眾提供)

    梨山高麗菜裝入紙箱,用塑膠繩捆綁。(民眾提供)

  • 梨山高麗菜裝箱後,放上貨車。(民眾提供)

    梨山高麗菜裝箱後,放上貨車。(民眾提供)

  • 菜農將梨山高麗菜裝入竹籠,一一放上貨車。(民眾提供)

    菜農將梨山高麗菜裝入竹籠,一一放上貨車。(民眾提供)

  • 菜農將梨山高麗菜用竹籠裝,放上貨車。(民眾提供)

    菜農將梨山高麗菜用竹籠裝,放上貨車。(民眾提供)

梨山菜農姜鴻金表示,梨山高麗菜在農曆過年前就已採收完畢,現在根本沒有新鮮高麗菜可買。梨山高麗菜用的紙箱都用30公斤裝,或是用竹籠,外頭會用塑膠繩捆綁,方便挑運。記者會上的高麗菜紙箱是20公斤裝,用膠帶封箱,明顯不同。另外,現場紙箱均已出現軟化,足見是從冰庫拿出來。

他表示,梨山高麗菜從3月中至清明才開始種植,沒東西可賣何來滯銷價崩,根本是子虛烏有。政治人物沒查清楚就開記者會,是陷梨山菜農於不義,要害梨山高麗菜賣不出去嗎?

網友Rarita (風強雨驟)在PTT上也提出質疑並指出,記者會現場貨車屬高雄的宗達果菜行,一個果菜行,大老遠從高雄跑到台中,再從台中花四小時上山,又花幾個小時跟菜農議價收購,在花4小時開車下山,真的沒有印象有梨山菜農會跟高雄果菜行合作。如果是把梨山高麗菜冷凍,到現在才拿出來賣,這樣成本更高,一定會比原本的一箱500還高,怎麼會只賣150,因此也不可能。

和平區代表會副主席羅進玉說,「菜土菜金」,有些人做好事,卻害苦農民!這事件後,農產品價格低迷不振的情況會延續發燒,因為消費者主觀意識上,會認定菜價很便宜,對農民實際幫助有限。

他也說,只要政府農產品供銷制度方向正確,農民可以承受低潮。政府在農產品低價時,如果無法平價大量收購這些蔬菜,量少價高時候就要勇於承受政治壓力,不能無所不用其極,進口大量農產品來壓低價錢。


菜價為何高?謝金河:農田變冷凍庫囤菜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27日, 2016
【大紀元2016年12月27日訊】菜價為何居高不下?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西螺的網室蔬菜田這些年紛紛搭建起鐵皮屋,變為蔬菜冷凍倉庫;菜販大量購地,在菜價波動時低買高賣,獲得更大利益,地價甚至翻漲3倍。

謝金河在臉書上發表「菜價居高不下的另一個背景」,指出回到西螺老家,過去道路兩旁原本是網室栽種的蔬菜田,近年來竟都變成鐵皮屋,紛紛改建成冷藏蔬菜的冷凍倉庫,地價更是翻漲2至3倍,蔚為奇景。

謝金河說,這些冷凍倉庫最大功能是在菜價低廉的時候,大量採購來囤貨,像前一陣子,胡蘿蔔價格上漲,這些低價買入的胡蘿蔔就可從冷凍庫拿出來高價賣出。很多菜販大量購地,興建鐵皮屋冷凍倉庫,在菜價波動的時候,低買高賣,獲得更大的利益。

針對菜價高漲,有網友認為,農產運銷公司沒發揮平穩物價的功能,任由進口蔬菜與本地蔬菜一起漲價,喪失開放進口蔬菜的意義;也有網友感嘆,這樣一來,辛苦下田的農民依然賺不到錢,政府恐怕失職。

不過也有網友好奇,一般冷藏蔬菜 3天就會縮水,蔬菜該如何冷凍可以囤貨再賣出,技術應該頗為高明。(轉自中央社)

=========================================

穩定菜價 中市推田調契作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29日, 2016
【大紀元2016年1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9月底連續颱風推升菜價,高檔持續近2個月,至本周已逐漸回穩。台中市政府表示,為配合行政院農委會穩定菜價措施,除掌握產銷資訊供農友參考外,並將輔導農民契作蔬菜,及設置防災型設施,並協助辦理災後復耕,希望透過相關措施,能逐漸穩定蔬菜價格,造福市民及增加農民收益。

農業局指出,各項穩定菜價措施已開始推動,包括透過公所田間調查員、在掌握產地交易價格,與市場拍賣價格等資訊,並將資訊即時確實的提供給農政相關單位參考。

另一種方式是透過契作方式,保障農民收益。農業局表示,將輔導台中市農民團體與農友,以契作方式種植蔬菜雜糧等作物,經過統一規範肥料及農藥使用,能把握提供消費者更安全的農產品。

過往農民必須在災害發生後,才能獲得政府補助,農業局表示,未來將改變過往的方式,主動對容易受損害的區域農作物,採事先補助及輔導農友增設結構加強型溫網室及防風往等設施,是一種預防式減少災損的補助。

對於受災農友,農業局也將補助有機質肥料及清園等資材,協助盡快恢復耕作生產,以提供消費者;並呼籲農友們配合提供生產資訊,以利正確掌握產銷數量;需申請補助的農友,可透過公所及所屬農民團體提出。

社頭芭樂價俏被偷 竟是芭樂農幹的

2016-11-12

警民接力抗賊 陳嫌失風逃逸

〔記者顏宏駿/社頭報導〕今年夏天連續兩個強颱,重創中台灣蔬果產區,造成芭樂價格狂飆,引起宵小覬覦,二水、溪州、社頭接連傳出農民受害,人心惶惶,警民合力「抗賊大作戰」,前天凌晨警方執行「護農專案」夜間巡邏,員警瞥見田間「賊影」,涉嫌偷摘芭樂的陳姓男子嚇得拔腿狂奔,現場遺留偷摘的一百三十六台斤芭樂,警方昨日將他傳喚到案,發現陳男本身竟然還是一名芭樂農,這場「田間抗賊大作戰」執行近兩個月終於「開胡」,農民都鬆了一口氣。

  • 陳嫌犯案逃逸遺留在現場的芭樂。(記者顏宏駿翻攝)

    陳嫌犯案逃逸遺留在現場的芭樂。(記者顏宏駿翻攝)

  • 芭樂頻傳失竊,警方與農民合力巡邏,嚇阻宵小犯案。(資料照,記者顏宏駿攝)

    芭樂頻傳失竊,警方與農民合力巡邏,嚇阻宵小犯案。(資料照,記者顏宏駿攝)

受颱風影響,今年芭樂價格創新高。社頭鄉果菜市場經理吳敏益指出,八月份芭樂拍賣價,最高曾來到每台斤四十元,觸頂後一直在三十元上下徘徊,這是歷年少有的現象。以這種拍賣價,賣到零售市場,每台斤至少在五十元,這種好價錢,等於賣三顆大芭樂,就可換得一個七十元的便當。

芭樂價格創新高,宵小把腦筋動到芭樂上,上個月光是溪州鄉大庄村就傳出至少有二十名芭樂農受害,北斗、田中警方紛紛展開「護農專案」,強力執行田間夜間巡邏勤務,但始終未能「開胡」,農民個個人心惶惶。

警傳喚到案 坦承犯案2次

大庄村長陳元振指出,芭樂賊作案時間短,行竊對象不固定,十分鐘就可得手幾十台斤,作案完趕緊落跑,有些農民甚至沒有感覺受害,直到大家相互提醒才有所警覺,相當頭疼。

蕭姓農民不諱言,大家「隱約」知道芭樂賊是誰,其實都是「自己人偷自己人」,就因為是自己人,大家都不好意思把情資提供給警方,所以警方很難偵破。

蕭姓農民表示,果農被偷怕了,晚間只要有空,就往田間跑,彼此相互認養巡邏時間,晚間十點到凌晨兩點由農民巡守,凌晨兩點至四點交給警察,靠著警民分工,果然逮到陳姓嫌犯。

警方表示,陳嫌本身就是芭樂農,他坦承因為芭樂價格看俏,十一月三日晚間首度犯案偷拔一百廿公斤,已全數賣到傳統市場,前天第二次作案被逮。

菜土菜金誰受害?誰得利?
編按:本篇是投書。慢慢是位農民,之所以叫做慢慢,是因為她的腳步很快,當踏入農業時,才知道許多的改變在農業上是急不得的。這也提醒了她慢慢看著務農人生。

2016-10-27 16:05
推文到plurk

◎慢慢
今年九月幾個颱風造成菜價的下洗上衝,梅姬颱風過後,菜價才開始一路飆漲,是什麼原因造成蔬菜價格起伏劇烈?市場供需法則當然是最大的因素,但近日來媒體將問題導向人為炒作,而政治操作或操弄者的互相嘴砲所造成的對立問題,煽動社會上不滿的情緒,才至為可惡。
誰被菜價影響最大?
就用自己一個媽媽的角色來分析,我一週開伙3-4次,在颱風過後採購蔬菜時,超市一包葉菜類的價格從25元到29元再39元,有什麼感覺。
1包250g葉菜類足以供給1家4口(2大2小)晚餐需求(大人80g小孩60g),若是覺得太少,可再加半包菇類,豐富菜色與口感,這樣的搭配,以目前超市最貴一包39元葉菜做計算,39元+15元(半包菇,通常一包29元)=54,除以1家4口,平均每人一餐蔬菜花費為13.5元,這個金額會是惱人的問題嗎?當然不是。
其實受菜價上漲影響最大的是餐飲業者,除了對生鮮蔬菜的需求量遠大於一般家庭外,業者還要必須面對生鮮農產品品質與數量不穩的風險,尤其是因氣候引起的供需失常。供應固定菜單餐點的餐飲業者若是沒有固定契作的農民、產銷班、合作社或供應商時,就只能到拍賣市場或行口碰碰運氣,一遇到氣候異常、供需失調,在採購成本大幅度增加之下,業者才是高菜價最大的受害者。
菜價上漲對農民好?
蔬果價格高漲對農民真的比較好嗎?那得看看這位農民是不是有這樣的福氣。因為在颱風影響下,所種植的蔬菜要能有好的收成,除了運氣,就是要靠農業設備跟田間管理技術,例如設施種植。而設施種植在初期的建置成本、每年的維護成本上,比一般露天高出許多,也必須要有冷藏庫囤積好足量的作物,才有機會撿到短暫的氣候財。然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必須以季節性的價格崩盤及較高的營運費用兩樣風險來交換,收入要支付家庭基本開銷與員工薪水,這種挖東牆補西牆的經濟壓力從我們決定走設施生產失利後,龐大的經濟壓力就一天也沒有停過。

政府應該協助維持農產品價格合理且平穩,因為這不只照顧民生需求,也是讓農戶能生存的關鍵。(作者提供)
面對農業產銷失衡問題,並不是消滅假想的菜蟲能解決的,如果無法克服各種造成供應不穩定的因素,農產品的價格就會:漲價→超種→跌價→減種→再漲價→再超種,無限迴旋,而這中間唯一的受害者當然是農民。
一句菜土菜金,道盡菜農的甘苦。對我們家而言,即使種植蔬菜已有20餘年經驗,但一路走來的辛酸卻只有自己懂,在厭倦「看天吃飯」的日子後,決定走上設施農業的轉型之路。轉型的一開始,就因為沒有成本的概念,對賣場的報價過低,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讓我們夫妻慘賠百萬並中止供應合約,蓋溫室用光手頭上的資金,再加上200萬的貸款與上百萬的欠債,那幾年我們一直在為錢的事苦惱,雖然辛苦,終究還是咬牙撐過去了。從行口、批發、契作到主動出擊,不斷找出新的購買者,也有幸遇到許多貴人和廠商願意給我們機會,指導我們、培養我們、訓練我們,提升我們的專業,讓我們有能力供應好的蔬菜。我們這一路走來儘管漫長,但總是見到了天光,也讓我們漸漸地站穩了腳步。
菜土菜金如何解決?
農政單位該如何解決菜價問題?產銷調節及改變老舊的供應結構與供應鏈是首要之務。因為:
價格高漲或崩盤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價格高漲或崩盤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價格高漲或崩盤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很重要所以說三遍。)
政府該好好思考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了。
只是,當看到「颱風走了、菜價狂漲?法務部長要檢方追菜蟲查菜價」這個新聞標題時,真讓身為農民的我哭笑不得,好像農作物是今天種明天採一樣快速又方便,也讓我們看了很心酸,因為,會影響菜價的不是只有菜蟲。而政府應該協助維持農產品價格合理且平穩,因為這不只照顧民生需求,也是讓農戶能生存的關鍵。
從農政單位的處理態度就可以知道政府有多不重視農業了。該先解決的應該是「菜土」的問題-因為這是我們這些專職的農戶的痛苦來源。散居各地的小農戶力量著實有限,在被各地的行口盤商各個擊破後,誰都害怕菜收成了沒人收,種菜的成本收不回來。
再來才是解決菜金的問題。
或許,所謂的「菜蟲」指的就是賺菜價操作的人。舉例來說:部分行口在蔬菜價格飆漲時,行口老闆會說,「我們都是固定人客在買,不可以一下子漲太高」,但他放給後段明明是參考一市行情,低價收購,高價販售,獲取較高的利潤。在價崩時,行口一定第一個降價,你不降你去找別人賣,反正很多人要賣,擔心賣不出去的情況下也只好忍痛低價出售。
這種情況時有耳聞,我們不想在這種結構內繼續掙扎,才選擇走設施生產穩定供應直接連結消費端,但這段路非常辛苦,一般農民或許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我們才剛站穩腳步,但也希望能透過我們微小的力量,協助其他的農友。
身為農民,我認為政府應該從源頭介入,儘管短時間內不可能完全做到計劃性栽種,但至少應該做到整合並提供充份市場資訊給農民,讓農民自己調整生產種類,而不是只有種苗業者才清楚掌握目前的種植量。

施種植在初期的建置成本、每年的維護成本上,比一般露天高出許多,也必需要有冷藏庫囤積好足量的作物,才有機會撿到短暫的氣候財。(作者提供)
菜價飆漲是市場沒菜還是菜蟲操作?
今年10月16日青江白菜小梗價格破了以往的紀錄,來到每公斤146元,當日成交量約在8500公斤左右,量少價揚,這就是結果,跟菜蟲無關。
為何特別提青江菜呢?因為青江菜是彰化以南栽植最多,北部溫室並不太種植青江菜,梅姬颱風造成中南部重大農損,這是由於中南部許多農戶是露天栽種或以簡易綠色網室栽種,抗災能力低,而青江菜在夏季蔬菜中,所需復耕時間最久,不像空心菜可以在兩三個星期內復耕,所以供應量越來越低,因此來到了近年的最高價。這與菜蟲無關,而是市場無貨可供。
每種農產品的都有其特性與區域性,影響的時間點也不一樣,單以特定農產品的價格波動來看整個市場,就會失真。另外,在整體短期葉菜類的價格影響下,市場也會有不同的波動狀況。
我這樣一個農民都懂這些道理,那麼,農業的主管機關為什麼會不懂呢?農政單位查完合作社查貿易商,像唐吉軻德一樣把風車當成巨人戰鬥,什麼時候才能面對真正的問題,不讓相同戲碼年復一年上演?

-------------------------------------

捉到菜蟲!大盤商囤300噸胡蘿蔔,偵訊後10萬交保

風傳媒作者杜承翰 | 風傳媒 – 2016年10月27日 下午9:02

近日因菜價飆漲,各地的檢調積極抓菜蟲,27日在高雄市查獲一名江姓大盤商囤積約300噸的胡蘿蔔放置冷凍庫,有些甚至放到發霉,也不願釋出到市場,雖江男否認囤積牟利,但對囤貨原因交代不清,檢察官偵訊後以10萬元交保。
聯合稽查小組表示,日前接獲檢舉,在高雄市路竹區某冷凍倉庫疑似囤積大量蔬果,橋頭地檢署檢察長王俊力立即指派打擊民生犯罪專組主任檢察官王柏敦及檢察官倪茂益負責偵辦,檢方初步蒐證後,昨天率高雄市調查處調查官會同市府經發局、消保官等單位到路竹現場查緝,當場在冷凍倉庫內查獲大批國產胡蘿蔔,現場清點數量約300公噸,並漏夜傳喚承租倉庫的江姓大盤商到案說明。
江男表示,今年2月起陸續自台南等產地向農民以每公斤15元價格收購胡蘿蔔,總數約1500公噸,收貨後每日均有陸續出貨,市占率在南部約有15%,目前尚餘300公噸存貨左右,但否認故意囤積。
但專案小組調查發現,江男冷凍的胡蘿蔔因存放過久,有少部分已發霉,業者寧可繼續冷凍而不丟棄或提早釋出到市場,有違常情;此外,江男的胡蘿蔔販售價曾一度上漲到每公斤60元,也無法說明計算依據,檢方認為無法排除囤積牟利情形,偵訊後以10萬元交保。

--------------------------------------------

首拍造假/菜蟲勾結拍賣員 壟斷亂喊價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0-22 01:14聯合報 記者林敬殷/台北報導

每當颱風豪雨過後,也是菜蟲獲取暴利時機,菜蟲到底是如何瞞天過海,讓政府抓不到呢?熟知內情人士透露,菜蟲操縱市場價格大致有兩種手法。除了靠賣家和買家聯手外,還要勾結批發市場拍賣員拍賣員若沒有批發市場高層當靠山,也無法隻手遮天。

最常見的手法就是,菜蟲到產地包貨,用一甲地或一分地統包,類似契作,但菜蟲給的是工錢,不是實際的菜價利潤,農民成了打工仔,分享不到應有的利潤。

菜蟲拿到貨後,會等農政單位也就是農糧署,在颱風前的特定季節進行安全存量的收購;如這次招標要收四千公噸的高麗菜,菜蟲就會去投標,標下來後,農糧署低價購入,將菜存放到指定的民間倉儲業者。此時,菜蟲賺了第一手。

當天災或產量不足時,農糧署為了平抑菜價,會釋出庫存蔬菜,由菜販標下來,此時高價賣給菜蟲,然後載到批發市場去販售,菜蟲又賺了一手。

不過,菜蟲不會一次都把菜倒出來賣,會逐次分批載去賣,再由菜蟲指定的人去買,買完後,拿著買賣的水單去找農政單位請款。但另一手卻是把菜載回到倉庫囤積下來。菜蟲在這時候賺到第三手。

另一種方法則是,菜蟲在產地找好賣家,賣家把菜送到批發市場賣出,有完成交易的傳票,貨卻沒有拖走。拍賣時間截止後,菜蟲打開拍賣機,找拍賣員重新拍一次,價格隨菜蟲自己訂,此類的菜蟲,手中往往握有大宗的量,屬於壟斷性占有,因此一般的買家非得跟菜蟲買,否則沒貨可買。類似這種二次交易,屬違法事項。

知情人士表示,菜蟲不可能自己獨立完成整個買賣流程,必須勾結市場的拍賣員,拍賣員必須是特定人士,背後靠山若非批發市場高層,根本無法隻手遮天。然而整個拍賣過程,表面上合法,該有的交易明細都有,但都不是真正的結果,若不了解內情不容易查出來。

-----------------------------

台北農產公司風雲變 柯市府突下重手提早解任董事長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台北農產公司人事改選前,柯市府突下重手,提前解任董事長許長仁職位。圖為台北市長柯文哲。(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2016-09-27 11:17
〔記者黃建豪/台北報導〕台北農產運銷公司預計明天召開董事會,原外界預期將進行人事改選,將由董事長許長仁提案解任總經理韓國瑜。今天柯市府卻突下重手,提前一天宣布提早解任許長仁,在董事會前先行投下震撼彈。
據媒體報導,韓國瑜被認為是雲林縣前縣長張榮味的國民黨勢力,因藍營長期控制農產公司,因此蔡英文政府上任後,積極布局要搶回主導權,因此安排民進黨祕書處主任蔣玉麟接替總經理職務,要讓現任總經理提早下台,而佈局要成功的關鍵,就是讓握有6席官派董事的柯市府願意合作,雙方協商條件為總經理由中央農委會指派,董事長則持續由柯市府派任。
令人驚訝的是,現任董事長許長仁為當初台北市長柯文哲在選舉期間的競選辦公室組織高層之一,在去年底農產公司董監事改選時被升任為董事長,一度被外界抨擊為酬庸,並被認為是柯的人馬,如今柯文哲竟宣布解任許長仁,再次為明天的董事長人事改選增添變數。

--------------------------------------------

從夕張哈密瓜談起
對消費端而言,是一個分眾市場概念,加上產地直銷的發達,很多小農已經導入「客製化生產」,也都不經由傳統批發市場的運銷體系,而達到另一軌道的產業鏈建立。但站在運銷主體的批發市場,必須正面積極的回應這樣的結構面改變不論從批發市場硬體環境的改善、產地到批發市場的冷練供應鏈的建立、產品規格化的再深化,這些都必須由體制內的運銷體系來發動,才能帶動整個結構面的翻轉變革。
焦鈞
2016-08-18 20:59
推文到plurk

焦鈞
對經常旅遊日本的國人而言,對於在超市一顆賣到近萬元日幣的北海道夕張網紋哈密瓜,一定有深刻印象;相信很多人也會質疑,這麼貴的瓜,真有其物有所值之處?事實上,以台灣目前的農業技術,早已可以種出品質不輸夕張的哈密瓜,但顯然市場上不可能出現一顆要價3千元的哈密瓜(即使換算物價、消費力,一顆1萬元日幣哈密瓜,也要超過台幣1千元才等於這個價格)。真正的問題在於:
台灣當前農產品市場價格的形成,除了要比對是否符合傳統經濟學的「供需法則」外,更值得深入探究的是「是否符合差異化行銷下的價格形成」!
夕張哈密瓜淡出台灣市場
夕張哈密瓜之所以有名氣,不僅是因為它的價位,早年在台灣確實曾掀起一陣風潮;如今,僅僅剩下純日系超市可見,在一般市場通路早已銷聲匿跡。何以至此?因為台灣的農民栽種技術早已追上日本,在口感不輸日本,價格只有日本六分之一的情況下,夕張哈密瓜自然退出台灣市場。幾年前,JA夕張派專人來到台灣,當場試吃來自嘉義的哈密瓜,當場比起大拇指,一問價格之下,就已知道為何他們的產品已經打不進台灣市場。

台灣的農民栽種哈密瓜的技術早已追上日本,在口感不輸日本,價格只有日本六分之一的情況下,夕張哈密瓜自然退出台灣市場。(資料照,記者李忠憲攝)
從夕張哈密瓜的例子為借鏡,台灣生鮮農產品的出口,同樣在東南亞、香港等地市場,面臨同樣的情況-台商、華僑前往當地種植,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的情況下,在價格優勢的情況下,台灣生鮮蔬果進入當地市場的門檻,相形變高。
像是馬來西亞近郊的「金馬侖高地(Cameron Highlands)」,因氣候適宜,成為馬國最重要的生鮮蔬果及花卉生產基地,因為產品同質性高,加上生產成本遠低於海運過去的台灣生鮮農產品,對產品銷售造成強大的進入門檻,很難與穩定性供應的金馬侖高地農產品競爭。
所幸,台灣冬季蔬菜當中的強項結球萵苣,因生產基地的環境差異性,較適應「業務使用」,與金馬侖高地的結球萵苣避開了超市通路的競爭,成為一個極具潛力的產品;只要能在生產端有計畫地契作耕作,穩定供應數量與品質把關,整合產地資源,做好後端處理,相信就有很大機會站穩東南亞市場。而結球萵苣生產面積若能市場擴大而有計畫的擴大生產面積,也能間接引導農民減少冬季高麗菜之耕作,避免每到冬季高麗菜過產滯銷的價格崩盤。
夕張哈密瓜因為沒有辦法與台灣哈密瓜市場區隔,只能黯然退出;結球萵苣有機會往南擴張,其機會點就在於差異化行銷,避免價格戰的不利競爭。這是台灣農產品走向「外向型擴張」必須面對的第一道挑戰關卡:透過精準的市場調查,再回歸導入國內生產端的整合,必須成為台灣農產品海外布局的戰略思維核心。

結球萵苣生產面積若能市場擴大而有計畫的擴大生產面積,也能間接引導農民減少冬季高麗菜之耕作,避免每到冬季高麗菜過產滯銷的價格崩盤。(資料照,記者鄭旭凱攝)
對國內運銷體系的大改造
再回到一萬元日幣的夕張哈密瓜議題。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形成,透過台北市第一、第二果菜批發市場的每日交易統計出平均單價,成為各個交易市場的出口商的報價基準;只是,這套經由「公開競價拍賣」方式的交易模式,缺乏與現代化物流體系的聯結,以及跟上消費習慣改變的換軌,相對封閉性的價格形成模式,以抑制了產品差異化的活絡。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可以在直銷通路賣到較高價錢的有機蔬果,因為批發市場交易公開競價拍賣模式,傳統盤商對於有機市場通路的不熟悉,使得有機蔬果進入批發市場之後的價格,往往不如預期。加上連鎖超市系統、大型賣場的向產地直接採購,必須要求更高規格的冷鏈物流,這些都是傳統批發市場所達不到的中間端服務,更讓高品質生鮮蔬果的價格反應,出現落差。
日本夕張哈密瓜在國內市場拉高的另一因素就是廣告促銷。
這一點也是國內當前運銷體系相對缺乏的一部分,除少數向高雄燕巢農會大力推廣「燕巢珍珠芭樂」,或是屏東黑珍珠蓮霧等,能夠在批發市場的公開競價拍賣過程中,因為有較強品牌效應的溢出效應,能夠拔得頭籌站穩一定的高價區間之外,其他生鮮蔬果的價格,往往取決得盤商的個人好惡,較難從消費者導向來帶動價格的上揚。

台灣的農民栽種哈密瓜的技術早已追上日本,在口感不輸日本,價格只有日本六分之一的情況下,夕張哈密瓜自然退出台灣市場。(資料照,記者李忠憲攝)
對消費端而言,原本就是一個分眾市場概念,加上產地直銷的發達,很多小農已經導入「客製化生產」,專門為大臺北都會區的五星級酒店、高檔餐廳,提供高品質、安全無虞的生鮮蔬果或漁畜產品,也都不經由傳統批發市場的運銷體系,而達到另一軌道的產業鏈建立。但站在運銷主體的批發市場,必須正面積極的回應這樣的結構面改變,不論從批發市場硬體環境的改善、產地到批發市場的冷鏈供應鏈的建立、產品規格化的再深化,這些都必須由體制內的運銷體系來發動,才能帶動整個結構面的翻轉變革。
透過運銷體系的革命,讓精緻化耕作的小農,能夠在市場上賣出真正「物有所值」的高單價生鮮農產品,讓消費者、農民各得其利,方為上策。

------------------------------------------

將農業的定義與產值做大

過去舊政府的農業主其事者,對於「敵我情勢」的認識不清,導致今天新政府在推動農業革新之際,反手間才驚覺,在其他國家農業已大幅進步的同時,我們等同已在原地踏步了八年!
推文到plurk
作者:焦鈞| 2016-07-27 15:53

焦鈞
筆者日前接觸到了來自日本商社的朋友,強力向台灣推銷他們的品種、設施與農業技術;當然,日本友人更看重的是台日雙邊在農業基礎上的相似性,以及台灣農業未來發展的潛力。也因此,外界思考台灣農業前景時,可以朝向一個更寬闊的思維,不僅不可將農業視為夕陽產業,反過來得將農業視為國家未來的核心產業,從一個更多面向的角度,去豐富農業產業的定義,方能將農業的產值,從現在的GDP佔個位數佔比,向上提升。
在此,仍不免要回溯台灣從戰後迄今的農業發展史。若不以過去的「官方制式說法」為基準,而採農運作家吳音寧所著《江湖在那裡》一書所做的大歷史觀來看,戰後台灣接受美元開始的那一刻,就注定台灣農業發展的軸線,受「美國帝國主義」的箝制。同樣的,戰前台灣的日本殖民時期,台灣農業發展的面貌又是另一種面貌,但幾無疑義的是,當時台灣的糖、樟腦油、茶葉、檜木等因供應殖民母國或建設、或戰爭所需,為此奠定台灣農業基礎的脈絡,清晰可見。
將歷史軸線拉回戰後,並將其快轉,我們同樣可以清晰地看到,台灣從一個「米食社會」進入「麵食社會」,台灣農業也從產業的核心,逐漸邊陲化。歷史總是一面明鏡。戰後國民黨政府因應國際情勢,美援進入台灣,美國除了在軍事物資的實質提供之外,更重要美國的大型農企業,將化學肥料、小麥飲食文化滲透進入台灣社會肌理之中;同一歷史軸線中,台灣的經濟發展從輕工業、重工業過度到上個世紀末的資訊業,農業永遠第一個被犧牲。農業支持輕工業,造就了「家庭即工廠」;農業支持重工業,農地被汙染;農業支持資訊產業,農地被徵收……

戰後美援進入台灣,美國除了在軍事物資的實質提供之外,更重要美國的大型農企業,將化學肥料、小麥飲食文化滲透進入台灣社會肌理之中。圖為美援運用委員會副主委尹仲容(前排左一)及美國國際合作署駐華共同安全分署署長郝樂遜(前排右一)(行政院組織改造檔案展)
台灣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剛好也歷經1999年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這次可能面臨的多邊貿易組織(TPP或其他),因市場門戶大開所造成對農業產業的壓力與衝擊。我們希望找回台灣農業過去的輝煌歷史,也更希望社會大眾莫忘台灣是「以農為本」的國家,從歷史中找教訓,我們唯有將農業的定義擴大,如此將方能將農業的產值擴大,從觀念上的根本扭改與革新,唯有這樣的國家戰略高度,農業方能回到產業的核心,農業的未來圖像,方能清晰。
如果來盤整台灣農業當下的競爭力,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優質水果之外,其實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在台灣雲林麥寮周邊五鄉鎮,是亞太地區「結球萵苣」產值最高的生產基地;雖然,鄰近的中國福建已經在後追趕,但台灣農民堅韌的毅力與性格,此時若能加上政府與民間資源的合力,協助其擴大在中東、東協等市場占有率之後,定能夠擺脫中國的追趕。同樣的,台灣的養殖產業、花卉與毛豆,都是數一數二的高產值產業,更不要說,台灣的農業品質改良研究,以及農業設施的研發與創新,也僅僅落在日本、以色列之後,這些都是社會大眾較不容易感受到農業。
至於與民眾最直接的,莫過於「從產地到餐桌」這樣一個產銷供應鏈;民眾做為此供應鏈末端的消費者,如果藉由當前的科技技術,清楚地掌握每一道產銷環節,所謂的食安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其巧門不就在此一念之間而已!而這樣一個大工程,必須跨部會、跨資源整合,以農業為核心思考產業鏈的建構,也就將農業帶回產業核心,不再是邊陲。

台灣雲林麥寮周邊五鄉鎮,是亞太地區「結球萵苣」產值最高的生產基地。(資料照,記者林國賢攝)
農業要擺脫邊陲的角色,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農民利益為思考」
切勿將農民利益犧牲,特別是台灣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化的不正常結構下,透過更多政策力道,引導年輕農民返鄉務農的最大前提,就是讓其感受到「農業絕對會是未來的重要產業」、「從農絕對是個有前途的選擇」!要達到這樣一個心理因素,靠的不是宣傳,而是實實在在的以農民利益為優先,去建構每一項農業政策的出台。
回到本文初始的日本農業的海外輸出,從生產端到銷售端的「一條龍式」服務,正是台灣當前所欠缺,而這項闕如,絕對與過去八年農業政策的失衡有直接關係,包括:出口市場與產業重心的過度集中、產銷供應鏈沒有跟上時代腳步、生產端的合作化生產推動遭遇阻力、食農教育推動的落後,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過去舊政府的農業主其事者,對於「敵我情勢」的認識不清,導致今天新政府在推動農業革新之際,反手間才驚覺,在其他國家農業已大幅進步的同時,我們等同已在原地踏步了八年!
當務之急,就是讓農業重新賦予新生命,農業的新定義在此過程中,自然會演化出它的新面貌;據此,將農業拉回產業發展的核心與主軸,形成一股整體向上的氣旋,這個大工程,非啟動不可。

--------------------------------------

惡搞農業之前,請先惡補數學

是的,又有媒體亂報了,但亂報之前,記者跟編輯首先要把數學先學好,不然被打臉可就糗了。
作者:Lin Bay 好油2016-06-06 18:49

Lin bay 好油

關於台灣水果銷中受阻,最近開始有部份媒體見獵心喜,利用不實報導進行惡意炒作,企圖製造農產品輸中被拒門外是因為政黨輪替的政治因素。

先前在《媒體的惡意:關於那些「被衰退」的農產業》一文中,說明實際的情況,水果輸中的現狀與部分媒體的報導內容有相當大的差距,文中同時也說明,今年鳳梨輸中不但沒有大幅衰退,反而大幅成長的事實。

筆者近日走訪某個鳳梨產銷合作社,詢問目前鳳梨價格,聽到的鳳梨價格不但一點也不慘,反而非常好,好到農民對於小額的宅配訂單興趣缺缺,寧願全送到價格更高的拍賣市場。

從批發市場拍賣行情上可以看到,指標性的台北一市,每公斤價格從520之後在80元到60元之間震盪,而平均價格有緩慢上升的趨勢,從五月初的37.7元到目前的54.0元。

這樣的結果與某媒體的報導內容正好完全相反。

台北一市特等金鑽拍賣價格。(資料來源:整理至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

到了6月4日(不知是巧合還是刻意),立場相近的另一個媒體刊登了一篇《查到一顆退整箱 ,陸嚴查我水果》的新聞。內容說到,兩岸進入「冷對抗」,台灣農民會先遭殃!

又說,中國在最近發佈通報,廈門查到台灣帶有病菌的水果,開始被嚴查農藥殘留,兩岸農產品標準認同不一樣,擔心「新門檻」突襲案例增加,造成整個貨櫃的產品都被毀掉,恐影響農產品出口大陸市場。

大陸各檢疫局加強對台灣柑橘類等水果檢疫,現在並非柑橘類產季,於是聯想為政治因素,最近傳出鳳梨、檸檬都被驗出問題,被退回可能會銷毀。

時值五六月,出口的柑橘自然不是生鮮農產品,貿易商為了儲存柑橘,多半會使用抑制病變的藥劑,而輸入國的關口自然會對這類藥劑查驗有無殘留超標的狀況。(記者李忠憲攝)

何謂常態?

不論哪個國家,在關口正常進行檢疫,是關務人員本來就應該執行的任務,只是因為數量過多,多數關口都是採抽檢的形式,除非是特別項目才會逐批檢驗,若某些特定品目的農產品曾檢疫出病蟲害,關口自然會加強檢驗頻率-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廈門查到台灣帶有病害的水果,於是開始加強檢驗,再自然不過,如同台灣這幾年因為懷疑越南茶有農藥殘留的問題,於是邊關檢驗趨嚴一樣

儘管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農產品農藥殘留標準,但以輸入國的標準為準這是常態。以茶葉農藥殘留為例,台灣的益達胺殘留標準是5ppm,日本是10ppm,日本茶葉出口到台灣自然以台灣標準為準,難道在邊關被驗到益達胺殘留7ppm,用「因為在日本合法,所以進口到台灣也合法」是可以被接受的嗎?

農產品出口至檢疫標準不同的地方,要合乎輸入國的標準,這是貿易商的責任,貿易商當然該以輸入國的標準去要求生產者生產,或是找到合乎對方標準的農產品出口,當兩邊標準不同時,還將自己當成天朝上國,要求以我國標準為準,實在莫名其妙!

別把禮遇當常態

台灣柑橘的產季由南到北約在10月到2月之間,時值五六月的現在,出口的柑橘自然不是生鮮農產品,貿易商為了儲存柑橘,多半會使用抑制病變的藥劑,例如腐絕,而輸入國的關口自然會對這類藥劑查驗有無殘留超標的狀況,再加上若又檢驗出多起有問題的水果,加強檢驗在自然不過,何來的政治因素阻撓?

而至於這篇報導中所製作的圖表說明就更有趣了,所謂的年增率計算方式為(當年/去年-1)*100%。若依下表所述,2015年出口中國產值10億,2014年出口中國產值9.97億,這個年增率算起來應該只有0.3%,20.5%的數字又是怎麼算出來的?

整個圖表的數值都有問題,如果不是惡意,那也只能說該媒體的記者數學不好,而且包含編輯的算術也是。

整個圖表的數值都有問題。(圖:截自中時電子報)

水果輸中應回歸正常國與國關係,技術面與認證的提升才是重點

過去中國給台灣農產品在關口管理上的方便,具有強烈的政治性,雖然短期內讓國內水果輸出表現亮麗,但長期下來也弱化了台灣的農產業,相較之下,將水果輸出「較寬鬆」的市場,將造成農民過度倚賴而不願意經營其他「正常的」國際市場,長此以往,造成國內農產業不思進步,競爭力大幅衰退,國際市場也不斷萎縮的現象。

我國外銷鮮果主要市場出口佔比。(作者提供)

過去中國沒有要求檢疫或在關口放水,也可解讀為中國政府將台灣視為「國內」如今中國正視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國家關係」,開始正常執行邊關檢疫,進行兩個正常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這也沒有甚麼不對。

國與國之間當然會有關稅、檢疫等的貿易障礙,但這同時也保障了他們的食品及農產業安全,如果我們真的重視外銷的市場,那麼產銷,如冷鏈物流當然也要跟著加強,用藥殘留、病蟲害管理、生產控管的技術當然也要提升。

而除了上述產業技術面的提升外,未來4年的時間內,農產業外銷就會面對國際認證的問題。最近新加坡超市開始要求台灣的貿易商所出口的梨類產品必須有GlobalGAP認證,這是因為韓國已經開始提供國際驗證系統(如GlobalGAP)的梨類產品,如果梨類生產者不能積極提升管理技術通過國際驗證,市場競爭下,新加坡超市將選擇不願販售台灣的梨產品。無法外銷的梨回頭進入國內,量大價崩下,一定對國內梨市場造成重傷害。

如果全世界的農產業都在進步,而台灣的農產業卻只依靠中國的「善意」原地踏步,一旦善意消失,不只是出口,連本土市場都會連帶受重傷,如今,中國的善意回歸常態正是台灣農業的轉機,至於部分媒體的惡意炒作,農民自己得睜大眼之外,也要爭氣

-------------------

新世代農業5箭齊發 翻轉錢途?-楊儒門:問題在行銷
2016年03月02日 04:10 鐘武達、許瀚分/台北報導
新世代農業5箭齊發 翻轉錢途?-楊儒門:問題在行銷
「有「心」才做得成白米炸彈客」的楊儒門希望大家能學習從「心」開始吃,尊重農民的辛勞及疼惜這塊土地。楊儒門昨天至新北市板橋參與農產市集推廣。(黃靖惠翻攝)
長期關心台灣農業的「白米炸彈客」楊儒門,昨針對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建立新世代農業」5大政策提出看法,楊儒門認為,5項政策在執行面都有相當困難度,政府要有心並取得農民信任,才可望落實。

建立新世代農業 小英5招出擊
楊儒門說,新政府「成立政府出口管理公司 」要把農產品賣到其他國家,但目前較有能力購買台灣農產品的只有日本以及中國沿海城市。他認為,台灣農產品目前問題出在消費者對「認證」的信任度不高,為此倒不如積極強化農產品認證,先讓本地人相信,因為「地產地銷」最容易,台灣人也消費得起。

他說,台灣農產品的品質其實非常好,但卻常面臨被民眾嫌貴,沒人要買的窘境,然而從國外進口,價格「貴鬆鬆」的農產品銷量卻好得不得了,「這很奇怪」,因此目前台灣農業最迫切的問題是行銷,「農作物賣不出去,什麼都不用談」。

因此楊儒門認為,在農業教育方面必須加強設計、包裝及行銷課程,而非停留在生產技術層面,且要有實務經驗的業師教授,農政相關官員或學術研究的學者並無法勝任此角色。

至於「農地銀行」已推廣多年但成效卻不彰,關鍵在農民普遍對「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仍存有陰影,對政府的政策無法完全信任。楊儒門認為,農地銀行政策要實現,政府要能讓農民充分信任,同時搭配政策的改變。

現今農村勞動力嚴重老化,新政府期待成立農業勞務公司來化解,對此楊儒門認為有點「本末倒置」。他說,政府應優先透過政策運用誘引年輕人返鄉務農,如果真的不可行,再來考慮農業勞務公司或引進農務外勞。

對於農業高等教育的改革,楊儒門強調,台灣的農業技術一流,缺的是行銷與推廣,政府要找到具有實務與經驗的教育人才,在「商業掛帥」下很困難,須要有充分的誘因及配套才有可能。

「保價收購」與「綠色環境補償」雙軌政策,楊儒門說,這關係到農民的觀念是否接受,以及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資源,不論如何,都要「有心」才做得成。楊儒門認為,目前台灣農業最需要的就是加強行銷,增加人民購買在地農作物的意願,一旦農業有「錢」途,人力和資源自然就會湧入,創造產業翻轉的契機。

--------------------

農業二三事》菜價飆漲誰之過?

當氣候異常成為常態、當菜價異常波動陷入無解,除了生產結構面的調整,唯一剩下的就是中間環節-運銷體系的徹底改革。
作者:焦鈞2016-02-04 16:07

焦鈞

尋常百姓關心的物價,特別是敏感的菜價高低,背後原因到底是人為因素,還是結構性因素?

且看一下新任閣揆張善政日前視察北台灣最重要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台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時怎麼說的:「由於寒害,蔬菜價格確實有些波動,但過一陣子就好,因冬天蔬菜種類比夏天多,所以最近有什麼菜比較貴就別買,就吃別的。

這句話從表面上解讀,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卻禁不起考驗。

原因是,當下春節期間很多「年節應景用」的生鮮農產品,如果因為缺貨導致價格上揚,恐怕就不是採購其他品項可以彌補。以年節常用的蒜苔,因供應量巨幅銳減,價格攀升到批發價一公斤破二千元同樣屬於年節應景的芥菜,則漲了4倍之多。

再看看菜價有多貴!

這幾天如果你到路邊小吃攤點燙青菜,老闆一定會告訴你沒有地瓜葉;更不要說傳統市場已經賣到一斤破百元;批發價則比往年同期的一公斤不到40元,現在已逼近一公斤140元之譜。小吃攤、餐廳沒有地瓜葉,消費者確實可以選擇當令的高麗菜、蕹菜;但年節需求大的蒜苗、芥菜,民眾恐得荷包失血還不見得買得到。

這種畸形的「產銷供應失衡」,其實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扮演全台灣生鮮蔬果批發價格指標的台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所管轄的「台北市第一、第二果菜批發市場(以下簡稱台北果菜批發市場)」,每天清晨六點多完成當日交易後,所形成的「拍賣均價」就是當日盤商、零售商,甚至是出口商的價格參考基準。這也是為什麼每逢重大節日,國內行政首長、台北市長一定會親臨市場,視察供貨情況、價格是否穩定。

身為結構面龍頭的台北果菜批發市場,還提供了另一個佐證數據,那就是將過去五年的「春節前二周」台北果菜批發市場平均菜價、到貨量做比較,可以發現許久沒有出現的「3字頭菜價」在1月24日超級寒流之後,開始破口;過去三年春節前穩定在10、20元的平均蔬菜批發價格,被這波寒害給徹底打亂。但深入探討,去年九、十月份的連續颱風雨,打亂了產地的生產周期,則是遠因。

台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所管轄的「台北果菜批發市場」,每天清晨六點多完成當日交易後,所形成的「拍賣均價」就是當日盤商、零售商,甚至是出口商的價格參考基準。(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菜金菜土

穩定菜價成為一種高難度的工程,從結構上,除了呼籲民眾避買高單價品項、期待復耕蔬菜能儘快上市之外,政府部門別無他法。但實情真的如此嗎?

我們來介紹一下,扮演樞紐角色的台北果菜批發市場的背景。這家成立於1975年的龍頭指標公司,據稱是有位南部的老農把蔬菜運送台北中央市場販賣卻收不到錢,流落街頭,被媒體披露之後,引發關注;當時行政院長蔣經國便下令「籌設全臺農產運銷公司方案」,成立「台灣區果菜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台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1984年更名為台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隔年經營台北市第二果菜批發市場。

當時在台北市成立農產公司經營果菜批發市場,引進日本的「農產品共同運銷體系」經驗,以及「農產品公開競價拍賣」方式,藉由這個運銷體系的建立,意圖建立公開透明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並由公司擔保先向買方收取貨款,以確保農民不用再擔心收不到貨款。

台北市成立農產公司經營果菜批發市場,引進日本的「農產品共同運銷體系」經驗,以及「農產品公開競價拍賣」方式,建立公開透明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為一個「B 2 B」的交易平台,讓加入運銷體系的農民,透過這個平台把貨品賣給台北消費地的「承銷商」;承銷商再批售給下游零售商,形成一個完整的產銷供應鏈。這套機制得以運作四十年的核心,就是台灣有建全的「農民組織(農會所屬產銷班、農民生產合作社)」,以及逐次建置的「農產品分級包裝」標準化,讓生鮮蔬果在這個「公開透明的交易平台」中,達到農產品的快速流通,確保了商品的價值與價格的公正性。

從結構面上,這個體系與機制,看似完美無缺,但別忘了所有的制度都是靠人在運行,所有機制運行的良莠還是回到人與組織身上。可惜的是,這數十年來台灣的生產結構、消費習慣早已改變,但是這套體系運行四十年的體系,其核心概念與操作流程卻沒有太大的修正,更不要說相關的配套法令,更是停留在上個世紀。

簡單地說,當氣候異常成為常態、當菜價異常波動陷入無解,除了生產結構面的調整,唯一剩下的就是中間環節-運銷體系的徹底改革。

如果深入了解「菜金菜土」的意義,就會發現在這個批發市場交易平台,是可以存在「人為操作」的。也就是說,賣相好、品質佳的農產品,因為「公開拍賣競價」這套模式,確實可以被人為操控喊出歷史天價;相反地,也可能出現產量爆增而價格崩盤到一公斤三元沒人要喊價。問題是,作為交易平台的台北果菜批發市場,沒有任何「手段」可以干預這種事情的發生嗎?

確實,從市場自由競爭的角度,價格的形成「背後有一隻無形的手」;但偏偏台北果菜批發市場內部,就存在著「一手扮演供應商、另一手扮演承銷商」的菜蟲,他們決定了農產品市場價格的生死;尤其是胡蘿蔔、高麗菜、大白菜等,被果菜市場內特定人士長期把持,早已不是秘密;政府司法部門曾介入調查,但最終也都查無實證,不了了之。

還有一個實例,就是好幾年前台北果菜批發市場為了幫某個產地農會的蓮霧打響知名度,因此私下拜託某個承銷商,以天價一公斤2000多元競標下一件蓮霧,造成新聞轟動。但新聞卻何曾去關注,大宗蔬菜、水果如果生產調節失靈,產地收購價格崩盤,台北果菜批發市場到貨量遽增的情況下,這些蔬果被當成垃圾處理的場景!

從市場自由競爭的角度,價格的形成「背後有一隻無形的手」;但台北果菜批發市場內部就存在著「一手扮演供應商、另一手扮演承銷商」的菜蟲,他們決定了農產品市場價格的生死。(資料照,中央社)

何以致之?

確實這幾年,菜價崩盤已經不常發生,一年近三百天的批發交易,也不太容易看到平均交易單價跌破10元以下。這些,其實都拜這幾年國人消費意識改變,多蔬果少肉,加上餐飲業活絡等周邊效應影響,使得生鮮蔬果價格已經看不到「十元保衛戰」。

但從結構面與人為操作面雙重角度來看,農民因此不再害怕長期低迷菜價血本無歸,卻因為菜價的穩定度出現大問題,造成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兩敗俱傷。於是,我們要問的是,中間環節的運銷流程,是否存在不正常的利益分配?以及,扮演批發市場龍頭角色的台北果菜批發市場,是否已喪失穩定菜價的功能機制?

消費者或許已經麻痺,也或許可以向政府官員所言,「甚麼貴就別買」來應付;但是,菜價異常波動其背後的深層結構因素,卻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帶過,這恐怕是一項大工程,特別是蔡英文政府上台之後,如果能夠將整套農產運銷體系好好大翻修,相信可以找出更多的菜價不穩定因素在哪,如此正本清源重新建立一套吻合當下生產模式、消費習慣、物流體系的全新農產品運銷體系,會讓消費者與生產者達到雙贏。

------------

高麗菜成為期貨概念商品之後...

全年皆可穩定供應的「蔬菜之母」高麗菜,貴時奇貨可居,崩盤時棄如敝屣,價格波動卻如此之高,消費者與農民未蒙其利、反遭其害的雙輸情況下,到底誰把錢賺走了?當高麗菜被當為期貨商品與市場對賭時,政府若只是消極呼籲消費者崩盤時多吃,漲價時少買,而不積極面對盤商壟斷操控價格的問題,所有「穩定菜價」的口號就真的只是口號。
作者:焦鈞2016-03-11 10:54

焦鈞

貴到嚇死人200元一顆的高麗菜,與產量過剩時加油還有高麗菜可免費拿,已不是新聞。但,鮮少人深入探討在價格波動外,作為「蔬菜之母」的高麗菜,其角色是「決定市場所有蔬菜價格高低的唯一關鍵」;不根本解決高麗菜價格巨幅波動,「穩定菜價」永遠只是政策口號。

在解構高麗菜價真相之前,先來說明一下高麗菜的生產期與產地現況。

高麗菜又稱包心菜、結球甘藍,在台灣可分為高冷地與平地兩大產地。高冷地高麗菜產期、產地,自每年清明過後,從宜蘭產區一路往上至台中和平地區,由蘭陽溪底一路種植到梨山,約莫十月底結束。島嶼另一端嘉南平原,則利用每年二期稻作結束之後,自雲林、彰化、嘉義,種植到高屏平原,可供應至高冷地蔬菜產期開始為銜接。

作為「蔬菜之母」的高麗菜,其角色是「決定市場所有蔬菜價格高低的唯一關鍵」;不根本解決高麗菜價格巨幅波動,「穩定菜價」永遠只是政策口號。 (資料照,記者顏宏駿攝)

高麗菜穩定、全年的供應,加上國人飲食習慣,從家庭餐桌到各類型餐廳,讓高麗菜成為必備;高麗菜豐富的營養價值,及過去一直以來的親民價格,高麗菜穩坐「蔬菜之母」當之無愧。

但高麗菜何以發生價格暴起暴跌,消費者吃不消,農民也受害;到底,問題關鍵在哪裡?

高冷地高麗菜的種植

農委會林務局東勢林管處在台中梨山地區執行「國有林班地內超限利用種植高冷蔬菜收回使用權」,遭遇所謂的「農民抗爭」;但事實真相卻是,這些農民多數已非原本承租國有地的老榮民。

後續承租者,不論是當地原住民或外來農民,因為產銷結構因素使然,最終導致資金周轉不靈:高冷地高麗菜以箱計價,30公斤一箱,大盤商以240~480元收購(因海拔高低、一二期耕作價不同),農民只需負責播種、施肥、除草等農事;盤商向農民預付訂金40%,倘若遭遇颱風豪雨出貨量不足,這四成訂金量可順延至隔年(或下一季度)。盤商只需負擔額外的採收費、包材費與運送費,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而所謂的高麗菜農,最終也就變成為人作嫁的工人罷了!

盤商穩賺不賠,看天吃飯的高麗菜農民,若仍要繼續耕作,在資金無處借貸、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盤商就會「適時」出面扮演金主角色;久而久之,高冷地高麗菜農民就從「自主農戶」變成盤商的「工人」。盤商為了生產利益極大化,山林保育地的非法種植、土地超限使用,也就層出不窮了。

林務局推行國土保安政策,一旦多數高海拔非法耕地完成強制執行收回,夏季高麗菜供應勢必減少;加上這個季節遭遇颱風,警報一發布的消費者預期性心理、颱風過後的連續性雨勢、山路坍塌造成高山高麗菜無法運下山等因素交錯影響下,高麗菜價格立刻「跳升漲停」。如果颱風雨再把西部雲林、彰化蔬菜專區的「水菜類蔬菜」摧毀,大宗菜短缺、水菜類受損,市場供給急速萎縮,菜價高不可攀,也就不足為奇。

林務局推行國土保安政策,一旦多數高海拔非法耕地完成強制執行收回,夏季高麗菜供應勢必減少;加上若遭遇颱風警報發布的消費者預期性心理、及颱風造成的雨量及交通等因素,高麗菜價格立刻「跳升漲停」。(資料照,記者佟振國攝)

近幾年,氣候異常狀況益發明顯,加上高冷地蔬菜已經開始執行「退場機制」,眼光精準的高麗菜盤商,早已將操作手法轉為「期貨買賣」的做空、做多,高麗菜市場價格的生死,早已掌握在少數大盤手上。

農政單位如何面對因應?

「滾動倉儲」機制是目前政府唯一可用手段!

甚麼是滾動倉儲?就是在高麗菜盛產期時,農政單位以公開招標方式,於高麗菜盛產價格低廉的時候,委請民間業者冰存高麗菜,等颱風雨季蔬菜價格飆高時釋出,以達平準物價之效。

這套制度從文字敘述上看起來,看似完美無缺,但實際執行又是如何?答案是,這又是一個人謀不臧。

熟悉滾動倉儲機制的圈內人都知道,當政府要求滾動倉儲高麗菜釋出時,得標的盤商玩起了「滾進滾出」的制度漏洞;每次冰存高麗菜的「滾進滾出」,就讓價格節節高升:因為,高麗菜根本沒有向下游的消費市場釋出,而是從冷藏庫內搬出「固定一卡車量」的高麗菜,送到批發市場公開拍賣「證明」其開始釋出;然後,再由自己安排的買家買進這批貨之後(其時,這些盤商一手在產地扮演供應商,一手在批發市場扮演承銷商),將上述這一卡車量的高麗菜,每天不斷地重複進場拍賣,等到市場上的高麗菜因天候影響供給愈來愈少,價格愈來愈高的時候,這些滾動倉儲的盤商,才開始真正出貨到下游市場,坐擁價格高點賣出的巨額獲利。

高麗菜盛產期時,農政單位以公開招標方式,於高麗菜盛產價格低廉的時候,委請民間業者冰存高麗菜,等颱風雨季蔬菜價格飆高時釋出,以達平準物價之效,稱之為「滾動式倉儲」。(資料照,記者王峻祺攝)

這是圈內人知道的公開秘密,但政府又能如何呢?

如果說不肖盤商如何鑽漏洞很難理解的話,那麼再回到生產端的「盤商與農民」關係結構上來看,當高麗菜這種大宗用蔬菜的供給失衡情況愈加惡化,少數可以壟斷高麗菜供應鏈的大盤,很自然地把高麗菜用「期貨商品」的概念操作,與市場行情對賭。

過去,在日本江戶幕府時代,因為稻米價格波動劇烈,於是有了「用契約方是把未來的米先買下來」的買賣模式;當今台灣的高麗菜,借用這種「期貨交易概念」,一手壟斷產地供貨,一手對賭未來市場行情。高麗菜對這些大盤商而言,已不是民生必需品,而是他們掠奪暴利的生財工具。

回到市場需求面分析,以台北市一天的蔬菜需求來看,高麗菜占15%的供給量;也就是說,一天上百公噸的需求,決定了蔬菜平均價格的高低生死。這是讓高麗菜成為大盤商眼中的「期貨商品」的另一個外部結構因素;每天超過上百公噸的市場需求,不僅決定了全台的高麗菜當日市場行情,也牽動了其他蔬菜品項的價格。政府公權力,難道真得束手無策,無法可管?

盤商會抱怨,這種期貨概念的操作與市場未來行情對賭風險極大,如果今年風調雨順,囤貨在冷藏庫的高麗菜可能慘賠;但盤商沒說的實情是,這種期貨概念操作高麗菜買賣,通常是賺一年可以三年賠,豈有不繼續玩下去的道理。

深層結構因素在於高麗菜的供應鏈,被少數幾個有實力的大盤給壟斷;他們有資金、有為他們「打工耕作」的農民、有占地龐大且設備新穎的冷藏設施(讓高麗菜最長可冰存半年,更加大了高麗菜做為期貨商品操作的條件力度),當然,串起這個遊戲規則的背後,就是人謀不臧。

市場高風險的生意,政府自然無權干涉過問,但如果將高麗菜這種民生每日必需物資變成一種賭博生意,任由這樣的遊戲持續坐大,恐怕政府就不能不干預了!

高麗菜能否回歸到正常農產品市場交易秩序中,就有賴政府公權力介入干預的決心;從細膩的產期調節、產區規劃,不做計劃性生產無以面對盤商的聯手壟斷。當然,這麼做也是第一步,整個產銷體系的盤整與改革,方是正本清源的唯一路徑;打斷盤商聯手壟斷操控高麗菜價格,不從此處著手改革,農民與消費者將永遠雙輸。

--------------------------------------------

農業二三事》一場百年大雪把台灣農業打回原形 -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 http://goo.gl/LQnYHZ

Lin Bay 好油》替農民找出路:從擁有先進並符合現代需求的大型批發市場做起 -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 http://goo.gl/W2xx4B

Lin bay 好油》台灣的農業政策:六級產業化 (二) -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 http://goo.gl/Pkn5uf

--------------------------

宜蘭漁港白帶魚價格飆漲 大盤商憂心黑幫壟斷 - http://goo.gl/dwJT9F

一波寒流,凍出台灣漁業什麼問題?
遠見雜誌遠見雜誌
2016年2月5日 上午 10:34 GMT
一波寒流,凍出台灣漁業什麼問題?一波寒流,凍出台灣漁業什麼問題?
農曆小年夜前夕,農漁民還沒有收拾完1月底霸王寒流造成的損害,又有寒流來襲。

根據最新災害統計,農業損失已超過42億元,其中,漁業損失最慘重,達32.5億元,是漁業史上嚴重的天災。

對漁民來說,1月底的寒流是這輩子最難忘的時刻。低溫造成魚群大量死亡,死於低溫的魚會先沈到水底,三到五之天,開始浮出水面,魚體聚集養殖池邊,從高空來看,形成灰白一片,景象觸目驚心,令人起雞皮疙瘩。

損失的魚種主要是虱目魚、石斑魚、吳郭魚、文蛤和鱸魚,受損最嚴重的地方,依序前五名是台南市、高雄市、嘉義縣、屏東縣、雲林縣,光是台南市的漁業損失就將近18億元,占了一半以上。

受損最多的虱目魚大多養在台南市,學甲、七股、安南、北門是主要養殖地區。由於虱目魚不耐低溫,如果遇到寒流,水溫降到5、6度,就會無法抵擋而死亡。

大致而言,8月至12月是虱目魚捕撈的季節,12月底前就該收成完畢,為什麼到了1月底,仍舊有大量虱目魚留在池裡,渡過冬天?

究其原因,供過於求、產銷失衡,造成魚價偏低是原因,漁民只好把魚留在池裡,寄望來年能賣高價錢。

這幾年,虱目魚因為台南學甲食品和中國大陸契作,引起轟動,大受矚目,漁民增加養殖,全台年產量從六萬噸增加到七萬噸,加上近兩年是暖冬,魚產量增加,光是去年,就比前年多了好幾千噸,「穀賤傷農」的道理,魚價當然下跌。

漁民表示,虱目魚池邊過去的收購價有7、80元,然而,這幾年內銷市場飽和,收購價總是不好,在20多元到30多元徘徊

因此,當台南學甲食品在2010年和中國大陸上海水產契作養殖,拓展外銷市場,以每斤45元收購,漁民紛紛搶著想要和學甲食品董事長王文宗簽約,成為契作戶。

但是,全台內銷飽和、外銷國際疲弱,導致供過於求,收購價格低迷虱目魚並不如想像中有高獲利,如今,寒流一來,收購價更跌到只剩10元!

所以,到了12月捕撈季結束的時候,漁民或不甘賠本,或希望多賺一點,並沒有全數捕撈,加上看到氣候變遷、氣候暖化的消息,就想賭上老天爺,讓虱目魚留在池裡「押冬」,希望來年年初,魚貨供應量少的時候,能賣個好一點的價錢。

漁民的想法很單純,如果能夠「押魚過冬」成功,賭贏老天爺,虱目魚的價格一斤可以達50元,可是,有誰想到賭輸的下場呢?

大家無法想到,霸王寒流把漁民的天真夢想打碎了。

Image
天災既然發生,農委會開始商議補助辦法,地方區公所、農業單位也忙著統計損失金額。

台南市農業局表示,清查損失的魚種、金額,發現有不合法漁民,他們或沒有養殖登記證、或沒有使用合法土地和水權、或沒有向政府申報放養魚的數量,而這三項是合法養殖的必備要件。

「總是有三缺一的漁民!」嘉義縣農業處科長李建霖也說。

雖然非法養殖是老問題,多年來,不見漁政單位有力解決、取締非法,天災一來,漁民發生損失,又希望農委會擴大救助,甚至比照莫拉克風災,專案救助。

果然,政府再次因應外界,以「民意」為重。農委會在2月4日就表示,將彈性調整救助,「三缺一」的漁民可以獲得利低貸款,年息也從1.25%降到1.11%,並且預撥4.9億元到縣市政府,協助農漁民。

看看那些按照時節捕撈的漁民,就能免於這場災禍。

學甲食品董事長王文宗表示,他和208名漁民契作,一年生產360萬斤的虱目魚。按照季節,在8月至12月捕撈完畢,因此,沒有受到影響,而且他設有24小時緊急專線,漁民平時養殖,如果遇到問題,也有專人前往察看了解,設法解決。

被《遠見雜誌》選為2016年新台灣之光的東晟水產總經理葉哲維,因為採用生態養殖台灣鯛,魚兒健康,損失也少。

王文宗和葉哲維採取計畫型生產,如果全台漁產也要如此,就需要農委會帶領所有漁民遵守放養量申報,一旦申報量增加,就提醒漁民注意,而地方漁政單位也要大力取締沒有養殖登記證、沒有合法水權、土地的非法漁民。

如果有一天能達到產銷平衡,便皆大歡喜,否則,產銷失衡,天災一來,農委會只能再度扮演買單的角色,類似事件也會一再重演。

(照片由嘉義縣政府農業處漁業科提供)

------------------

 

電腦作業資訊透明 果菜市場革新

2016-02-20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台東果菜市場革新,全面改採電腦作業、讓果菜銷售過程資訊公開透明等,經理陳復龍表示,就是要提升農民收益及服務品質,讓市民有感。

  • 台東果菜市場改採電腦作業、讓果菜銷售過程資訊公開透明。(記者張存薇攝)

    台東果菜市場改採電腦作業、讓果菜銷售過程資訊公開透明。(記者張存薇攝)

台東果菜市場是台東縣重要的蔬果集散地,共約一百五十位農戶會將自家種的蔬果送進來拍賣,陳復龍去年八月由寶桑國中校長退休後,即應市長張國洲之邀到果菜市場任職,逐步推出革新計畫。

第一步就是銷售作業全面電腦化,陳復龍說,以往都是採人工作業,無法提升效率,且菜農要一星期後才能收到貨款、也不知道自己的菜到底賣了多少錢,目前已改成今天交易、明天就可收到傳票,上面寫明批發價格、一斤多少錢、手續費多少等,讓農民一看就清清楚楚、一週內也可收到貨款。

他表示,目前也正建置網路系統,三月起清晨四時開始交易,農民當天就能上網查詢交易價格。

此外,原本農民把蔬果送進果菜市場,必須付八%的手續費,其中二‧五%交給果菜市場、五‧五%由大盤商收取,陳復龍說,原本大盤免費供應大型裝菜籃給農友,但因為不用錢,往往不會再送回果菜市場,導致浪費及亂丟造成環境污染,現在改由菜農以一個押金兩百五十元方式向盤商借用,重複使用率提高,盤商成本也可降低,因此盤商收取的手續費由五‧五%減為四%,且不能再以沒人買為由、把菜退還給菜農。

此外,果菜市場也新增交通動線標示,以減少人車爭道危險,並全面加裝監視器,也把青果區的柱子漆成橘色、蔬菜區為綠色、綜合銷售區為藍色,方便消費者辨識。陳復龍指出,今年亦將完成廁所更新,未來則將逐步調整販售區塊、在屋頂上增設太陽能光電設備等,提供消費者更優質的購物環境

---------------------

寒害致蔬果物價漲幅創20年最大 每戶家庭多支出1440元
陳文蔚/台北報導 2016-03-08 12:03

今年年初一波接一波的寒流讓農漁業損失慘重,而消費者的感受在今年農曆春節達到最高峰。根據主計總處今(8)日公布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達2.4%,主要就是食物類漲幅達8.45%創下近4年來最大,而其中光蔬菜漲幅便高達80.7%,更是近24年來最大漲幅,而水果也大漲14.51%,讓民眾今年春節荷包大感吃不消,而主計總處也估計這次因物價的大幅上漲,平均讓每戶家庭得多支出1440元,可以說是非常有感的一次寒害。

主計總處今(8)日公布2月CPI較去年同月漲2.4%,是2013年2月上漲2.96%以來,近36個月來最大一次漲幅,主因蔬菜、水果、家庭用電及水產品價格相較上年為高,加以部分調理食品與外食費等價格調漲。

據主計總處統計,2月在七大類物價變動當中,以食物類漲幅最顯著,大漲高達8.45%,為近42個月來最大漲幅,主因蔬菜、水果分別漲80.7%及14.51%,合計影響總指數上漲1.93個百分點,主要在於2月除了因年初寒害導致蔬菜欠收影響延續下,再加上農曆春節需求高峰,讓物價快速攀升,所幸隨著復耕與年節效應降低,預估3月應該會逐漸穩定下來。

而食物類大漲之虞,因國際油價下跌所帶動的燃料等物價下跌仍延續當中2月

交通及通訊類跌3.26%,主因就是油料費跌16.74%,影響總指數下跌0.45個百分點。另外,衣著類也因冬季服飾折扣促銷影響,物價下跌3.15%,讓整體物價不致於再衝高。

主計總處也以平均每月消費支出約6萬元家庭估算,以2月CPI年漲2.4%來說,表示在購買相同品質與數量的商品及服務情況下,平均支出會較去年同月增加1440元,其中又以食物支出增加最多,光蔬菜就得增家965元花費,水果也增加207元花費。

如果以所得級距觀察,食物類物價大漲對低所得家庭影響最大,也最吃不消,統計低所得家庭較感受到的物價上漲較去年同期漲幅達3.24%,遠高於整體物價2.4%的漲幅,而中所得家庭物價年增率則為2.43%,也略高於平均,僅高所得家庭物價年增僅1.81%。因此在這波寒害影響下,不但農漁民因災損感受強烈,一般大眾在日常支出消費上也是相當有感的。

-------------------------------

 

史上最久的高菜價 高麗菜為何一顆300元?|產業|201 : 1|即時|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深夜2點半,當台北市從喧囂歸於寂靜,萬大路上的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卻才進入另一波高峰。從高聳的「台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牌樓向左轉,沿路走入拍賣場,卡車伴隨著沸騰人聲迎面襲來,眼前出現的是用紙箱、竹簍堆疊如山丘般的蔬菜瓜果,排成一長條又一長條,無邊無際地往前蔓延開來。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擁有第一和第二果菜批發市場,全國所產的蔬果有17%在此進出流通。佔地廣達5公頃的第一市場,規模為東南亞最大,每天晚上8點左右,從全國各地載運來的蔬果一箱箱進場,半夜12點後農產運銷工作人員從理貨員、拍賣員,到買貨的承銷人,將近萬人在昏暗的白色日光燈下進進出出。

 

這是你我無法想像,暗夜中卻恍如白晝的世界。近萬人在此度過他們的人生,每天從深夜到隔天清晨7點散去,一個晚上的交易金額超過5千萬元。

 

穿著長袖衣服搭配背心,有著俐落短髮的陳佳(化名)從堆疊成山的蔬菜堆中,匆匆走來。她指著不遠處,「戴黃色帽子的是理貨員、藍色帽子的是拍賣員,」說明場內分工,邊大踏步繼續往前走。

 

陳佳是來買貨的攤商,在這裡的名稱叫做「承銷人」。「說要抓菜蟲,什麼叫菜蟲?我們靠菜維生的都是菜蟲,」50多歲的她憤恨不平地說,批貨賣菜賣了30幾年,「我從來沒遇過高菜價維持這麼久,家庭主婦難過,我們也難下手,損耗率高達3、4成,本錢回得來就偷笑了。」從10月後菜價即不斷飆漲,歷經將近2個月仍看不到回降的可能性。

 

說著說著,她突然抓起手機滑了許久,一把遞到記者眼前,畫面上是Line群組中她和女兒的對話,「我女兒去產地幫人家載菜,大同青椒一件20公斤要3000元,」她繼續往下滑,「從西螺載高麗菜到埔里,一件30公斤也要2600元。」

 

產地價已經很高

 

這些都是10月底的產地價格,尚未加上載運費用以及流程中的人工費用。

 

產地價格高昂,運到台北進入拍賣市場後更是水漲船高。11月9日,這天的第一市場如常在3點20分開始進入拍賣流程,「來喔,百二、三、四,」隨著拍賣員的拍賣蔥的聲音愈來愈大,擠在前面的二、三十個承銷人有的專注準備出手搶貨,有的則是數著紙條上密密麻麻的貨號。

 

從宜蘭來的蔥從(每公斤)240元開始起價,彰化溪湖的蔥也要80到100元之間。在這裡平均6秒到10秒鐘拍賣一批,承銷人必須眼明手快搶標,將手上附有晶片的印章送到拍賣台上感應,才算完成交易。

 

距離不到10公尺遠的高麗菜拍賣更是盛況空前,外圍搭起3、4層階梯,簇擁上百名買貨人將小小的拍賣台擠得水洩不通,台上的數字從70元不斷往上飆,拍賣員的聲音開始拔尖,周邊一陣騷動最後停在92元。「吼,這樣一簍3000元有找,」穿著藍色外套的中年男子指著一旁以竹簍盛裝的高麗菜,「這組很水啦。」

 

高麗菜素有「菜母」之稱,意味著會影響整個蔬菜行情。因為國人愛吃高麗菜,一旦價位飆高,葉菜類替代需求量暴增,價格也跟著起漲,「這組梨山來的,昨天賣87元,今天賣到92元。因為今天進貨量少,需求的人多,」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副主任蘇國寶說。

 

蘇國寶順手從竹簍內挖出一顆高麗菜,斑駁的外葉無力地往外垂,「你不要看這外表不怎麼樣,這麼小小的一顆大約2台斤,外面要賣250元,」他比畫著,一簍30公斤重的高麗菜,整理剝除後平均只剩下30台斤約10顆,只有原重量的6成(一台斤為0.6公斤),一顆就要2至3斤重,「裡面只要有一顆壞掉,承銷人就虧錢了。」

 

相較於高山高麗菜的高價,中南部生產的高麗菜約為每公斤50至60元,從越南、印尼進口高麗菜也在30至40元之譜,雖然口感和本地所產有相當差異,但對比平常每公斤20元,價差整整漲了2至3倍。

 

站在拍賣市場心臟地帶的指揮中心,居高臨下眺望喊價、競價的人群,以及滿場竄走、忙著載運蔬果離開的車輛。第一果菜批發市場主任王鴻雄指著下方的「公磅」,正好一台滿載著高麗菜的拼裝車經過,有人手腳俐落地從車上搬出一竹簍放在公磅上秤重,「現在菜貴,大家都會斤斤計較,像高麗菜最高價格到90元,所以他一定要磅磅看。」

 

一般來說,像這樣一公斤超過90元的高麗菜,多銷往品質必須保持穩定性的大餐廳、尤其是高級飯店,多數人根本買不起,更吃不起。

 

造成高麗菜居高不下的原因,除9月連續3個颱風,莫蘭蒂、馬勒卡和梅姬連續吹襲,加上降雨不斷以致產地泡水,而高冷山區的產季又結束,以致產量大幅萎縮。

 

亞洲各國同搶高麗菜

 

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副主任蘇順基指著僅有平常一半高度的蔬菜區,「高麗菜正常一天需要250噸,今天才來100多噸。」整體蔬菜量過去一天到貨6萬多件,如今卻僅剩4萬件,水果同樣從3萬多件萎縮成不到2萬件。

 

進口菜價也跟著偏高,王鴻雄解釋,越南、印尼等地的產季才剛結束,進口商不僅要和當地菜商搶單,加上今年受災的不只是台灣,日本也飽受風災摧殘,中小學生的營養午餐都減量供應,也轉往東南亞搶菜,在競爭效應下,成本自然跟著走高。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菜價愈高,獲利的人愈少。王鴻雄在第一市場工作超過33年,形同這一生都浸淫在果菜販售中,「大家都沒想過,菜價愈好,得到好處的人也愈少,」他指著滿場逐漸移動散去的蔬果,都是颱風橫掃過後僅存下來,而一年一收的水果更是颱風一打,就要全部重來。

 

颱風過後,政府雖然給予急難救助,但很多農民等不了政府緩慢的勘災速度,寧願抹去臉上的淚水後,盡快自行重建設施後復耕。「寧願價格低一點,貨量多一點,否則只有少數人受益,這是我們不樂意看到的,」他說。

 

清晨5點,掛在天際的灰白布幕在慘白的光燈下,令人有種天將亮了的錯覺,但深沉的夜其實還很長。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這個只存在夜晚的喧囂世界,隨著拍賣一件件完成,正在煙塵中逐漸散去。

 

12月中菜價才會正常

 

11月後,短期葉菜類已經逐漸復耕上市,這一波可能是史上最長的高菜價時期,何時才能見到盡頭?蘇國寶說,高麗菜影響所有菜的價格,以高麗菜生長期間需要75天,至少也要等60天,約6、7分熟才能採摘,如此一來,12月初可能搶先上市,真正恢復要到12月中旬。

 

這也就是說消費者在這段時間仍需勒緊褲帶,而且,以目前天候異常的狀況愈趨明顯,屆時是跌或漲任誰也沒有把握。「這是非常時期,大家要適應、調整生活習性,」王鴻雄感嘆,「菜少、價格高,若一定要搶,勢必要付出比較大的代價。」(責任編輯:王珉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