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憲法與承認台灣
星期專論》美國憲法與承認台灣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yMq9Z9
2021/12/19 05:30
◎譚慎格(John J. Tkacik)
我想請教讀者一個問題:如果美國總統拜登想要行使他的專屬憲法職權,發表一份明確的白宮聲明:「美國現在不承認,也從未承認過中國的主權及於台灣島和澎湖群島。而且,美國已經將此一事實再三告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聯合國秘書處。」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這種聲明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說出真話。
美國的完整對台政策是以一九五一年的「舊金山和約」(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為基礎,這份對日和平條約使得台灣的國際法律地位處於未定狀態。直到二○二一年十二月,美國仍然對台灣的「主權」問題不持任何立場。這種「沒有立場」的立場,是所謂「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核心,這項政策經常被美國總統、國務卿和其他美國內閣官員引用,但它簡單的語法掩蓋了複雜的法律見解。
「我們的一個中國」的說法,是在二○○四年四月二十一日,由當時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凱利(James Kelly)提出的,他在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的公開聽證會上對此做出解釋,引述如下:
「關於『一個中國』的定義,我們在這裡可能會花太多時間去討論。在我的證詞中,我提出了『我們的一個中國』的觀點,但我沒有真正做出定義,而且我也不確定我能夠非常輕易地做出定義。我可以告訴各位它不是什麼。它不是北京方面所說的…一個中國『原則』。」
自二○○四年以來,「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這句話,一直是一個體現外交藝術的術語,美國堅決不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除非台灣人民自由且不受脅迫地給予同意。「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包括美國總統根據一九七九年「台灣關係法」承擔的法律義務,以及美中三個聯合公報的技巧性表述,最後雷根總統個人還向台灣總統蔣經國做出書面承諾,「美國…未改變關於台灣主權的立場。」 台灣關係法、聯合公報與六項保證,構成美國對台政策的基礎文獻。
一九八二年八月,雷根總統透過美國駐北京大使恆安石(Arthur Hummel)知會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他已向台灣領導人保證「我們與北京達成的任何協議,都將以北京維持對台灣的和平善意為前提。」雖然鄧小平從未承諾過一定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卻基於這項諒解同意美國繼續向台灣出售防禦性武器裝備和服務。在雷根政府執政期間,美國持續向台灣出售武器,包括為台灣的自製防禦戰機(IDF,經國號戰鬥機)提供一條完整的生產線。鄧小平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默許美台軍事密切合作,因為與此同時,美國也對中國出售一系列防禦系統、服務和武器升級專案,包括一份五億五○○○萬美元的航空電子設備和射控系統現代化合約,在一項被稱為「和平珍珠」(又稱「八二工程」)的計畫中,為中國空軍的五十架「殲-8-II」噴射戰鬥機進行升級。在雷根政府時期,中國和美國是對抗蘇聯的戰略盟友。因此,鄧小平為了取得美國的武器技術,暫時擱置他和雷根在台灣議題上的分歧。
承認、否定外國領土主權 為美國總統專屬憲法職權
可是,這個「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與美國外交承認台灣是「台灣」有什麼關係?答案是:總統有權決定美國承認或否定外國聲稱的領土主權。
美國歷任總統鮮少動用這種專屬的憲法職權。令人意外的是,川普總統是建設性地使用這種權力的唯一一人。美國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的主權,以及摩洛哥對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的主權,這是他在二○二○年促成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接受他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時最有效的手段。更巧妙的是,川普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並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然而,他很謹慎,沒有將大使館遷至名義上仍由聯合國管理的東耶路撒冷邊界地區,也不承認以色列的正式主權及於耶路撒冷舊城有爭議的地區。
美國總統這種獨特和排他性的特權,是一種具有如此深遠外交意義的工具,但令人困惑的是,美國歷任總統並沒有更經常性地利用它。
幾個月前,我和一群台灣學者和國家安全專家透過電子郵件交換意見,他們思考如果在危機情況下有必要,美國將如何給予台灣外交「承認」。一位觀察家問道,「所以,美國會承認台灣嗎?承認什麼?中華民國?」
問題在於美國幾乎不可能承認台灣是「中華民國」。而對美國總統來說,用一個台灣自己沒有使用的名字來承認一個國家,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由於戰爭可能迫在眉睫或其他一些幾乎同樣糟糕的結果,而無法自己宣布獨立。當然,如果中國對台動武,美國將立即承認台灣從中國獨立,但遺憾的是,沒有什麼威懾價值。
因此,即使是在最寬大的條件之下,華盛頓認為,在戰爭開始之前或瀕臨戰爭之際就給予台灣外交承認,未免過於牽強。
比較沒有這麼牽強的會是一份「否定的」總統聲明,亦即前述的「美國現在不承認,也從未承認過中國的主權及於台灣島和澎湖群島。」正如我在自由時報和台北時報前幾期專欄中所說的,七十年來,美國甚至拒絕承認國民黨中國對台灣的主權—雖然「中美共同防禦條約」(US-ROC Mutual Defense Treaty)的適用範圍明確地限定在「中華民國統治下」的台灣和澎湖。
正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二○一五年齊沃托夫斯基訴凱瑞案(Zivotofsky v. Kerry)中所確認的,根據憲法,承認外國領土主權是總統的專屬特權。二○○七年六月,美國總統布希(George W. Bush)透過國務卿萊絲(Condoleezza Rice)通知聯合國秘書處,如果聯合國「堅持將台灣描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或使用台灣的名稱來暗示這種地位,美國將不得不以國家名義與這種立場劃清界線。」所以,這無論如何都不能算是新穎的論點。
美應發表權威政策聲明 強調中國並未擁有台灣
可是,在二○二一年十二月的今天,由於中國日益咄咄逼人的武力犯台言論,加上「台灣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擁有的台灣」,以及「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之類的嚴詞恫嚇,華盛頓要不保持沉默、俯首屈服或兩手一攤,否則就應該發表權威性的美國政策聲明,強調事實並非如此。
誠然,美國在卡特政府時期曾經向中國領導人聲明,不會碰觸台灣政治地位「未定」的議題,但這些聲明是基於葉劍英元帥在一九八○年承諾的「爭取和平解決與台灣之間分歧的方針政策」。在缺乏這種「方針」政策的情況下,美國有義務進一步關注台灣的主權。面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主張,美國總統重申「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明確地「以國家名義與這種立場劃清界線」,距離在外交上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僅有一尺之遙。這份聲明的預期效果應該會讓北京暫時偃旗息鼓;如果不這麼做,恐怕大勢已去。
一九七六年十月二十九日,在國務院七樓國務卿辦公室的一次非常、非常秘密的談話中,季辛吉詢問他的高階助理群,「如果我們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可能會成為中國無法抗拒的誘惑。我們希望和平解決的說法軟弱無力。因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我們在這個問題上該怎麼辦?」當時的助理國務卿恆安石回應道:「嗯,也許未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台灣獨立。」
(作者譚慎格為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正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二○一五年齊沃托夫斯基訴凱瑞案中所確認的,根據憲法,承認外國領土主權是總統的專屬特權。圖為現任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星期專論》美國憲法與承認台灣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yMq9Z9


轉型正義應從修改軍歌做起改國旗改國歌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台灣解嚴滿30周年的日子,獨派喊出「軍歌解嚴」,希望蔡總統以三軍統帥的身分下令,包括有「崑崙山」、「中國」、「中華」等歌詞的軍歌,都不宜再唱,將發起連署,和民進黨黨代表共同在全代會上提案。
的確如此,目前不管是陸軍官校軍歌「黨旗飛舞」、空軍軍歌的「崑崙山」,還是我愛中華的「中華兒女」,我國軍歌的歌詞內容,都是充滿大中國思想。其它傘兵進行曲、海軍官校校歌,也三句不離中華、中國,實在很不像話,顯示台灣尚未解嚴,還處於威權體制中,否則軍人怎麼都在唱國民黨與大中國的歌曲?納稅人是國民黨或中國人嗎?
如此國家認同的錯亂,正是造成國軍部是為誰而戰或為何而戰的主因,也難怪有退將到對岸會高喊「國軍與共軍都是中國軍」,日前國防部長馮世寬也會不經意說出「我們中國的國軍」,就是中黨國意識思想的「毒」太深所致,難道不是與他們以前每天唱這些黨化或中國化的軍歌有關嗎?不僅如此,幾年前的黃埔軍歌抄襲納粹軍歌,也遭到以色列嚴重抗議。
美國一位資深官員日前會見前外長錢復率領的訪問團時,直言台灣雖繼續向美購買武器,卻欠缺自我防衛的強烈意志。而防衛意志的薄弱與軍歌有密切關係,因為軍人如果都認為自己是「中國軍」,那還防衛什麼?如果軍人在台灣辛苦訓練,而一些退將卻與潛在敵人稱兄道弟,把酒言歡,未來還能打甚麼戰?這些缺乏國家觀念的退將,憑甚麼領台灣人的納稅錢?國民黨如果繼續為他們說話,就永遠當在野黨吧?
以色列軍人重視國家認同教育,讓軍人到聖城中的哭牆祈禱,並在猶太人被納粹大屠殺紀念碑前憑弔,讓軍人緬懷祖先所曾遭受的苦難歷史,了解自己國家目前處境的艱難,進而培養風雨同舟、生命共同體的愛國意識,讓軍人了解自己從軍是為誰而戰?為何而戰?哪像我們一些職業軍人,從軍是為了18趴等福利,而將陸官精神踩在腳下,畢竟陸官精神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它路」,問題是,有幾位職業軍人信守這樣的精神?這樣的軍人值得肯定嗎?
其實不只軍歌是如此,國歌與許多學校校歌也是如此,不是黨化就是中國化太深,讓許多年輕人深惡痛絕,例如國歌根本就是國民黨歌,為何國民黨如此不要臉?如果國民黨黨歌可以當國歌,其他政黨黨歌為何不行?台灣如果不去除這些國民黨黨國意識圖騰,如何成為正常國家?年輕人為何樂意從軍?是效忠國民黨呢?還是效忠我們的母親——台灣?
誠如台灣國創辦人王獻極所說:「唱軍歌,心是台灣,嘴巴是唱我愛中華,遨遊崑崙上空,所以這就是敵我不分嘛,對當兵的人也很痛苦很矛盾,所以我堅持軍歌一定要解嚴,不用修法、不用制憲、不用公投,她(蔡總統)只要有心,就可以軍歌解嚴。」區區舉手之勞,可以重振台灣軍人魂,小英總統為何不做呢?
總之,轉型正義應從修改軍歌做起。


 

 

天然獨暴增! 73%民眾自認「台灣人」
nr.news-republic.com查看原始檔

天然獨真的越來越多了!平面媒體民調,民眾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由20年前的44%,大幅成長到73%,創下新高點,還有46%民眾主張,台灣應永遠維持現狀,至於主張急獨,跟緩獨的民眾,也比2015年增加8%,尤其20到29歲族群認為是台灣人主張獨立的更是高達85%。

蔡英文即將執政,民進黨、時代力量都在新國會主推轉型正義,平面媒體民調,所謂「天然獨」越來越多,20到29歲的族群,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高達85%,主張急獨的有29%,緩獨也有25%,是各族群最高的。

平面媒體民調,跟20年前相比,民族國族認同意向自認是台灣人,從44%暴增到73%,認為是中國人的則從31%下降到11%,認為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下降4個百分點,台灣人就是中國人的也從4%下降到1%。至於台灣前途主張,跟1998年比起來,要永遠維持現狀的成長,從18%增加到46%,要盡快獨立的,跟先維持現狀在獨立也就是緩獨的各增加1個百分點,贊成緩統跟急統的,則是大幅下滑。

從第一任民選總統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加上陳水扁力推去中國化教育工程,到現在馬總統讓民眾認為經濟困境是傾中造成,接下來蔡英文會進行的轉型正義,台灣人的自我認同,顯然跟20年前相比有了劇變。(民視新聞周寧、簡士峯、SNG台北報導)

-------------------------------

要求美國承認台灣是國家!連署人數未達門檻,白宮不回應 - http://goo.gl/AMlACF

繼英國公民、台灣女婿柴普曼於1月18日發起的連署案,美國也有公民透過白宮網站「WethePeople」發起聯署行動,要求美國政府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截至2月18日僅2萬834名網友參與連署並未達標,未能獲得美國官方的回應。這份提案是由署名為「C.S.」、來自佛羅里達泰特斯維(Titu......根據白宮請願網站規定,提案要在1個月內突破10萬人連署門檻,美國官方才會回應,但直至截止日期,連署網友僅2萬835人,白宮網站已在提案上方顯示,因連署人數未達要求,這份請願書將列入檔案留存

-----------------------------

風評:台灣不是一個國家?意外嗎?
主筆室 2016年02月05日 11:41
圖為馬英九總統出席「烽火浮生錄」歷史紀念展,現場並回贈國旗給冒死送國旗至四行倉庫楊恵敏之子朱復圭。(林韶安攝)
由英國公民、台灣女婿柴普曼(Lee Chapman)發起的「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Recognise Taiwan as a country)連署破兩萬人後,英國政府正式回應:根據1972年英國與中國大陸簽署的聯合公報,「英國認知到中國的立場,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

毫無意外,英國政府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的同時,也強調英國和台灣有緊密的非官方關係,而「台灣問題」要透過對話解決,這與兩岸人民的看法一致。

這個連署行動是在一月十六日總統大選後的兩天啟動,經過網友們的傳播,一時成為熱門話題,台灣(中華民國)做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總是有外籍朋友為台灣發聲;然而,台灣再怎麼悲情或熱切,在國際現實政治下,就是走不出「中國」巨大的陰影,至少在可預見的短時間內,找不到改變的可能。英國政府的官式回應,也會是美國政府的官式回應,即令台灣人最有感的日本政府,碰到「一個中國」,只會更退縮。

當我們談及「台灣獨立」,包含了多種意涵,一是現狀獨立,二是追求獨立。英國政府(可能也是各國政府)的制式反應,意味對台灣「現狀獨立」的形式否定,直接講就是不承認中華民國,認為台灣不是一個國家。然而,中華民國在台灣就用這種「特殊的存在」,持續到此時此刻的「民國一百零五年」,說來又是一樁台灣創造的「奇蹟」,在國際關係、國家型態或國家定義上,都獨一無二。

國際對「一個中國」的認知,既否定了中華民國現狀獨立,想像得到,對台灣追求獨立的否定不會更少。就追求獨立而言,台灣依照憲法程序,可以改國號,這算不算實質獨立?就算經過公投和修憲程序完成,先不管對岸的飛彈,試問:哪幾個國家會承認改了國號的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或與這個新而獨立的台灣建立正式邦交?英國會嗎?美國會嗎?或者日本敢嗎?人是透過與他人的對照,反襯自己的存在,國家亦然,在我們如此計較「主權獨立」的同時,反應的是冀求他國的「承認」─正式或非正式。

英國政府否定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但卻反覆強調台英關係的緊密,除了商業、文化、教育、甚至還有司法與環境,簡直無所不包,台灣還是英國在亞太地區六大市場;換言之,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並不影響台英雙邊關係,用自我感覺良好的話說,就是「管你英國承不承認,台灣就是一個國家!」用外交部文雅的官式語彙:「中華民國自1912年肇建,為一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自主發展對外關係,除與邦交國維持緊密的外交關係外,並與其他國家發展各項實質關係,也是許多國際組織成員,積極參與國際人道救援等國際事務,承擔國際責任,這個事實不因英國政府的立場有任何減損。」

英國政府的聲明至少點醒一件事,別浪費力氣在追究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或推翻獨立現狀,追求新的獨立形式,何必找各國政府打臉自己?不論有沒有、有多少正式邦交關係,中華民國存在一百零五年,中華民國在台灣也活了六十七年,還繼續熱熱鬧鬧活下去,算不準再過五十年、一百年,「中國」歷史會不會改寫,但是,國際政治大概要為「台灣」這個特殊存在改寫教案了。

---------------------------------------------------------

「台灣是國家」連署獲回應 英政府:長久以來無法承認
正文網友評論友善列印


▲連署破2萬人。(圖/翻攝自petition.parliament.uk)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由英國公民查普曼(Lee Chapman)發起的「承認台灣是個獨立國家」 議題,在國會請願網站上線之後,獲得許多人關注,截至今天(5日)連署人數已經達到20855人,達到規定的破1萬人政府必須回應,而英國政府今天也正式回應,「根據1972年與中國大陸簽署的聯合公報,長久以來立場並不承認台灣是國家。」
該份連署由查普曼所提,「台灣有足夠條件被承認是國家,問題是為何英國不承認?」 不過英國政府今天回應,英國了解中國的立場,「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並且根據1972年與中國大陸建交以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並不承認台灣是個國家。」而兩岸的問題應該要透過談話解決。
英政府也說,因為「一個中國」政策,無法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但希望透過對話,才符合兩岸人民的想法。」不過重申台灣和英國的非官方交流互動很強,包含互相設立辦事處、還有在教育、文化、經濟商業等各項交流,在多邊組織上也很良好建設關係,台灣也是英國在亞太區第6大市場。
此回應一出,根據《中央社》報導,中華民國駐英代表劉志攻表示,「並不會因為英方的回應,而損毀了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根據該網站的規定如果超過10萬人,國會才會考慮對該請願進行討論。


原文網址: 「台灣是國家」連署獲回應 英政府:長久以來無法承認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205/644164.htm#ixzz3zH5WkuTe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台灣是國家」連署 英國政府回應了!

日前發起「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的連署活動,英國政府今天做出回應。(資料照,美聯)

2016-02-05  08:0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英國民眾查普曼(Lee Chapman)日前發起「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的連署活動,吸引超過2萬人連署,英國政府今天做出回應,明確表態「不承認台灣是個國家」。

  • 英國政府明確表態「不承認台灣是個國家」。(資料照,彭博)

    英國政府明確表態「不承認台灣是個國家」。(資料照,彭博)

英國政府表示,根據1972年英國與中國簽署的聯合公報,英國認知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另外回應也提到,兩岸問題應該通過對話解決,如此也符合海峽兩岸人民的觀點。

聽聞消息的網友看過後紛紛表示,「台灣就是一個國家,不用靠英國證明!」「官方說法不意外...」「不用急,水到渠成自然來」;也有人樂觀表示,雖然這次沒被認證,但也給了台灣一個曝光的機會,要繼續努力!

2016年01月23日05:30
英國公民柴普曼(Lee Chapman)在英國發起連署行動,要求英國政府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目前連署人數已近2萬,突破「獲英政府回應」萬人標準。現在又有網友跟進,透過美國白宮「WE the PEOPLE」網站,同樣要求當局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雖然目前僅獲約4600人連署,但若能在一個月內(2月18日)突破10萬人連署門檻,美國政府就不得不有所回應。

這份請願文指出,1928年美國是第一個承認中華民國的國家。而台灣現已成為亞洲民主、自由的燈塔,且剛選出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顯示政權和平轉移、象徵台灣促進人權與性別平等。但卻因為中國因素,只能跟少數國家建交,中國還用武力威脅台灣、逼迫全世界認同「一個中國」。請願文呼籲美國應該要站在民主這邊、而非獨裁那一側,承認台灣主權。

對於這一連串的請願行動,有網友表示,英美只會用官話應付,並無太大意義。但也有人認為,「能引起注意就是件好事。」(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

英「承認台灣為1個國家」連署 破1萬門檻
新頭殼newtalk | 洪翠蓮 綜合報導
發布 2016.01.21 | 07:29 AM

英國公民在國會提起「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的連署案,短短3天就通過1萬人門檻。 圖:翻攝英國國會網站
英國公民為台灣發聲,在國會提起「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Recognise Taiwan as a country)的連署案,18日上線,短短3天,就在21日凌晨通過1萬人門檻。根據英國國會規定,英國政府必須據此予以回應,倫敦當局將如何處理,令人矚目。

2016總統大選吸引全球目光,數百名外國媒體記者前來採訪,幾乎都將「台灣」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而這次選舉也被視為華人地區的民主表現。瑞典國家電視台以「台灣共和國」稱呼,多名重量級議員也提議承認台灣主權獨立。英國更有公民柴普曼(Lee Chapman)也在英國國會請願網站上發動連署,敦促英國政府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

這項為台灣發聲的連署案18日在英國會網站開始連署,該案說明英國政府受限中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儘管與台灣交流頻繁,雙方互設辦事處及代表處,卻不承認所謂的「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2國間的所有外交關係都不能建立在官方正式的基礎上。提案者認為,這種荒謬的現象必須改變。

依照英國國會的連署規定,6個月內若能獲得1萬名英國公民簽名,政府就必須回應;如果超過10萬人,國會就考慮進行辯論;而連署人必須是英國公民或住在英國的人。參與連署人數在21日清晨突破1萬人門檻,未來英國政府動向令人關切。

2016年01月22日16:50
替台灣爭主權,在英國發起請願運動的發起人柴普曼(Lee Chapman),原來是個台灣女婿。

柴普曼曾兩度造訪台灣,他接受寡聞社採訪時說,發起請願除了是因台灣總統大選躍上國際舞台,還有周子瑜被迫道歉事件,「我認為英國應該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因為台灣符合成為一個國家的條件,台灣自1912年就是獨立國家,有自己的民主政府,也有自己的貨幣等等條件」。

目前該請願運動已有1.8萬人,英國政府尚未回覆。(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曾被台男辱罵 他拍片籲朋友加入「英國承認台灣是國家」連署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goo.gl/hPVP10

外交休兵 洋人救援

推文到plurk
2016-01-22 06:00

◎ 李道勇
上個月英籍人士霍瑞門(Christopher Raymond Hall)在北捷被台灣廖姓保全用髒話怒嗆,因報案三週未得到回應,霍瑞門不滿警方的效率,便將影片PO在YouTube發佈,不到一天時間,廖男就出面道歉,並被警方依公然侮辱罪嫌函送偵辦。
對一個在台灣生活了十年,已認定「台灣是我家」的英國人來說,被辱罵「爛人只能騙婊子」、「乞丐」、「人渣」等字眼,這已是標準的種族歧視。
但被嗆的霍瑞門卻認為罵他的那個人只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之一而已,並不能代表台灣,不該用一個人的行為去評斷整個種族、宗教或國家。他還說了一段很感人的話:「不管你是誰,不管你是什麼種族,不管你信什麼,不管你是從哪裡來的,大家想要的都是一樣的東西…歸屬感。」我在感動之下,便寫了:「聽聽英人霍瑞門的忠告」的投書。
沒想到,我還沒得到回應,他卻在英國國會請願網站以「Lee Chapman」的名義,發起「英國政府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Recognise Taiwan as a country)連署活動,瑞門也特地拍片呼籲英國的朋友,「我們給過蘇格蘭選擇的機會,照原則,我們也該給台灣這份尊重」,「我們應該視台灣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呼籲英國網友一起告訴身邊親朋好友來加入連署。
我們不作為的外交部,霍瑞門這樣賣力幫我們爭取,你們在哪裡?你認為那是英國內政事務?我們不便介入?起碼也對霍瑞門說聲謝謝嘛!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英國公民連署「台灣是國家」駐英代表提「2不」

近來台獨議題備受關注,英國甚至有網友發起「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的連署。(示意圖,記者羅沛德攝)

2016-01-20  08:4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來台獨議題備受關注,英國甚至有網友發起「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的連署,駐英國代表劉志攻對此表示,不介入也不評論該連署案。

  • 名為「Lee Chapman」的網友在網路發起「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的連署。(圖擷自網路)

    名為「Lee Chapman」的網友在網路發起「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的連署。(圖擷自網路)

一名叫「Lee Chapman」的網友透過網路發起「承認台灣是個國家」(Recognise Taiwan as a country)的連署活動,內容提及主張台灣是獨立國家,認為受中國影響而導致許多國家不承認「台灣」非常荒謬,內容也說,若今年7月18日獲得1萬名英國公民連署,政府就必須做出回應,人數達10萬則得辦辯論會,目前累計超過3000人連署。

《中央社》報導,駐英國代表劉志攻說,中華民國自1912年成立後向來是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且現有22個邦交國,外交承認中華民國,也是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成員,對該聯署案提出「2不原則」,不介入也不評論,認為是英國內政事務。

目標1萬!英公民發起連署 要求承認台灣是國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9 22:22 聯合報 記者蕭白雪╱即時報導

英國公民Lee Chapman發起正式連署,要求英國政府承認台灣是個國家。圖擷自UK Government and Parliament
分享英國公民Lee Chapman發起正式連署,要求英國政府承認台灣是個國家,依照英國規定,如在6個月內能獲得1萬名英國公民簽名,政府就必需有所回應,目前相關訊息已在歐洲相關社團廣發宣傳外,並獲得上千人線上支持。
這項連署請願的主題是:「承認台灣是個國家」;內容則寫著,基於一個中國原則,英國政府並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兩國間的所有外交關係都建立在非官方的基礎上。

請願內容指出:現在該是改變的時後了,台灣是個獨立的國家,台灣在英國倫敦有台北代表處,在愛丁堡還有辦事處,英國在台北也有辦事處,這是荒謬且應改變。

台灣是個國家,但中國聲稱台灣只是中國的一部分,結果是美國、英國和世界上多數國家不想激怒中國,所以不承認台灣是個國家。

Lee Chapman18日正式發起這項連署請願活動,依據英國規定,如果有上萬人英國公民參與連署,政府必須要有所回應;如果超過十萬人連署,國會可能得考慮就此議題展開辯論。

日前英國就是有約50萬公民連署禁止美國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川普入境,英國議會18日晚間便對此展開辯論。

支持承認台灣是個國家的連署活動,在海外不少社團及社群網站都已傳開,英國當地時間19日下午2時許,線上連署人數為1459人。

法媒不稱中華民國稱台灣! 小英當選榮登頭版

蔡英文成為台灣首位女總統,外媒也相當關注。(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2016-01-19  17:2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2016大選結束,我國出現首位女總統蔡英文,外媒也相當關注,法國大報之一《世界報》(Le Monde)用頭版報導蔡英文勝選。另外,網友指出,法媒報導都稱台灣,而非中華民國。

比利時大報之一《自由報》(La Libre)同樣也用兩大版報導,標題下小英(petite Ing)在台灣的壓倒性勝利;《世界報》內文也多稱小英,讓網友覺得很有親切感。

這名網友注意到,《世界報》說的是台灣總統小英,而非中華民國總統,不若政府多次宣稱的中華民國才是正式國名,「中華民國只有台灣自己在喊」。網友紛紛表示「國民黨說的雪崩式斷交呢?」、「外國媒體都直接打Taiwan誰在寫ROC」、「中華民國只是給共產黨跟國民黨用的遮羞布而已」。

法國大報之一《世界報》(Le Monde)用頭版報導蔡英文勝選。另外,網友指出,法媒報導都稱台灣,而非中華民國。(圖擷取自PTT)

Google首頁偷酸台選舉?網友想像力讓人笑翻

網友發揮創意,「綠色投票,藍色gg,其他閒晃」。(圖擷取自PTT)

2016-01-19  15:3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這位網友的想像力,讓人會心一笑!

網友在PTT上分析,這幾天搜尋網站Google的首頁,指出投票日的首頁是投票的圖片,圖片中「綠色投票,藍色gg,其他閒晃」。

網友今天再次擷取Google首頁擷圖,而它長的像馬賽克圖片,並與中國媒體在報導蔡英文在勝選國記者會上的背版「馬賽克」圖片作對比,笑說「是又想偷酸誰?」

其他網友看到後笑說,「Google傷害兩岸中國同胞的情感」、「真的很有創意」、「聯想力不錯給推」、「請蔡英文放過google」、「完了google要被封殺了」。

打開今天的Google首頁,其實這並不是馬賽克啦!是為了紀念瑞士知名幾何抽象藝術家蘇菲·陶柏·阿爾普 (Sophie Taeuber Arp)127歲冥誕所設計,沒想到網友竟然能聯想到馬賽克,並與台灣選舉結合在一起,只能說太有創意了。

網友將谷歌首頁與台灣選舉作結合。(圖擷取自PTT)

子瑜委屈道歉「設計好的」 台大教授慘挨轟

2016/01/20 07:33

 

 

周子瑜道歉影片引起軒然大波。(翻攝自臉書)

〔娛樂頻道/綜合報導〕南韓女團「TWICE」成員周子瑜去年底舉國旗錄影,被黃安舉報台獨,遭中國網友抵制,所屬JYP娛樂為顧及中國市場,釋出她照稿念「我是中國人」的道歉影片,讓台灣粉絲不捨震怒。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范可欽昨分析周子瑜是最大受害者,也是最大受益者,「藝人最大財產就是知名度,她因為此事獲得世界級的知名度,看起來雖然是最大受害者,但長遠來看,大家都知道她是誰,這要花多少錢才買得到這樣的曝光?只能說她的經紀公司很厲害。」他還表示說:「很難說他們是設計好的,但他們確實因禍得福,得到很大的宣傳效果。」

而台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認為「JYP的導演設計了充滿委屈的段子…能配合周子瑜原有的形象,堪稱一石兩鳥」。但此觀點卻遭網友狂轟,力挺子瑜的聲浪不斷。

---------------------------------------------------------------------------------------

石之瑜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oNQIJQ

南方快報《政治修理站》親中派學者石之瑜的「投降主義」 - http://goo.gl/q3fYCY

石之瑜在政治光譜上是屬於統派,活動力很強,在台大開授中國大陸研究與政治心理學等相關課程,曾多次前往大陸進行田野調查研究,也擔任政治系籃球隊教練與「中共暨大陸事物學會」導師。

【高等教育魔窟】貴族造反─石之瑜教授事件 @ 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文化 創意 產業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1tKJL6

----------------------

想像柯、宋接任國民黨主席

推文到plurk
2016-01-21 06:00

◎ 蕭民岳
國民黨若要改革,得先了解自己的問題。從換柱事件、馬習會、軍宅爭議、最後癱在周子瑜道歉影片下這一系列事件來看,國民黨最大問題無非是:缺乏民主文化、背離新世代與新媒體,以及最重要的毫無政黨核心價值。
換柱爭議時我投書指出,這是國民黨民主化的機會。然而大老政治文化使然,黨主席決策無人能挑戰,錯失機會。大老選制下的黨主席,控制龐大黨產與組織資源,也以此控制了黨籍立委,這亦是馬過往八年能以一人意志將黨帶向毀滅之因。徹底建立民主制度與文化是當務之急。
其次是,國民黨背離了新世代與新媒體。世代成形與媒體形式息息相關,輿論已因媒體環境轉變而由網路主導,網路對話快速、真實、人人有機會,與民主文化共生,然而國民黨在這次選戰仍見其持續用舊媒體思維的「單方宣傳式」刻板文宣,被宋楚瑜陣營遠遠拋在腦後。
最關鍵的問題是,國民黨缺乏政黨核心價值。網路上有人拿出二○○八年馬英九勝選影片,與蔡英文這次勝選發言做比對,當時馬英九說的第一句是「我們贏啦!」國民黨把「勝敗」當作政黨目標,除去勝敗,究竟國民黨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當民進黨將進步價值盡數收納,又有比它更進步的小黨,國民黨應當主張什麼?這才是黨主席選舉時最應當去辯論的主題。
破敗老店重生亟需外來管顧公司,國民黨此時所需黨主席人選不在黨內,不是那些食古不化的大老,也不是在操作龐大機器中鎩羽夭折的年輕世代。務實而言,具新世代意識的中年精英,才適合帶領國民黨重生。以此來看,受新媒體與新世代支持、沒有國民黨陳舊包袱的柯文哲,是最佳人選。而對柯來說,其從蔡壓倒性的勝選中看到自身的不足,國民黨握有黨產與組織的陸軍部隊,是未來全國性規模選戰中他要的關鍵答案。
另一個可能人選,是既在黨內又在黨外,在這次選戰中能掌握新媒體邏輯、擄獲年輕世代支持的宋楚瑜。他了解國民黨,也批評國民黨,他懂大老政治,卻又是最先走向年輕世代的政治人物。敗選後首先指出要提攜新世代,以此理念為基準,提攜國民黨中世代成長茁壯並交棒,則是現今能真正改革國民黨的可能人選。
所有關心國民黨者,對新任黨主席的人選要有新的視野與想像力,才是開啟改革的第一步。
(作者為日本東京大學博士生)
--------------------
老K的年輕人與黨產

推文到plurk
2016-01-21 06:00

◎ 路懷宣
國民黨此次慘敗,很多人都認為是國民黨缺乏年輕人,哪會啊?不是有「巧芯巧芯得第一」?不是還有個辯論賽冠軍的殷瑋?國民黨怎會缺年輕人?國民黨有千億黨產,隨便買也買得到一堆年輕人不是?
只是,國民黨買得到年輕的人,卻買不到年輕的心。那些被國民黨買到的,也只是外表年輕的老人而已,這才是國民黨的最大問題。
什麼叫做「外表年輕的老人」?看看別讓他不開心的勝文,算年輕了吧?但他見了吳伯雄喊伯公,見了吳敦義喊吳公(蜈蚣?)…等,是不是一股子的醬缸氣息迎面而來?這種拍臀捧屁就是老人文化的最噁垃圾;因為老賊們個個陰險狡詐,玩的都是人前握手背後插刀,才會當
民主真是個好東西

推文到plurk
2016-01-21 06:00

民主對於台灣的最重要價值是什麼?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由於民選總統治理國家的能力、手腕與績效不彰,經濟發展面臨困頓,導致國民生活改善的停滯,曾經讓不少國人感到困惑,甚至看到實施威權體制的發展中國家在高速成長,不乏民主懷疑論者活躍於眾。
但是,一月十六日的這場選舉揭曉,全體選民透過選票說明,這個社會的集體意識已經脫胎換骨,同時也敦促了在台灣立足的政黨,如果今後不能伐毛洗髓,徹底清除劣根性,即無以回應快速變遷中的需求與責任,遲早要退出政治市場。
這次大選包括總統與立委兩個選項,分別有著格外的意義。在總統大選部分,執政中的國民黨候選人得票三八一萬餘票,這個數字較八年前國民黨二度執政時獲得七六五萬餘票的支持,十足是腰斬截成一半;說明水可載舟,水更可覆舟,如流水的民意對付未達所託的從政者,可以給時間,但時間一到,絕無模糊地帶。
反觀在野的民進黨,從八年前遭受重挫的五四四萬餘票,緩慢爬升到四年前的六○九萬餘票,再到這次的六八九萬餘票,增加的一四五萬餘票中,想必有對國民黨失望的轉投票,更多的恐怕是八年來新生的年輕選票,這類有別於死忠票的加持,箇中的投票意向應是期待要求大於無怨無悔,因此從政者的肩上唯有責任,否則,前述之國民黨近況,可以做為現成參考。
另在國會方面,台灣在一九九一年五月一日公布第一次修憲的憲法增修條文,明定國會改選的法源,終結萬年代表,進行了第一次的「世代交替」;二十五年後的今天,多位數連霸的資深委員在這次立法委員選舉中,出乎外界想像,竟被一票素人類型的新科選將所替換;同時在一一三席總額中,竟高達五十餘席是第一次進入國會擔任立委,全體立委當選人的平均年齡也隨之大幅年輕化、清新化,儼然成為進階版的「世代交替」。當年啟動的改革,如今以此種方式開花結果,誠然令人驚豔。
新國會,卸下了既有成規的包袱,應當開啟國會改革的機會之窗,這是選票告訴我們的諭示。因此,二月一日完成報到的立法院全體委員,要幹的,就是國會改革,要過的,則是政經社會等領域的進步性法案;怎麼做,大家可以共商,但已無法再以難達共識為由,實事拖延。若坐擁舊勢力、耽於舊思維,人民的眼睛雪亮,肯定就是下次被交替的對象。
民主化這條道途,在台灣一路走來,柳暗花明,看似困頓,卻又峰迴路轉,生機無限;因為,我們每個人擁有選擇與調整的機制,權力者在被檢驗時,是全面性的,私意維護的空間與效果愈來愈有限。這也區隔出威權國家即使由最高領導人發動「反腐要老虎、蒼蠅一起打」,但仍充滿高度的選擇性,鬥爭與政治目的揮不去,最終還是沒能拆解權力與貪腐的連動關係。同時,他們的人民就算有眼,但限制了新聞自由,也只能有耳無嘴。就這些面向來說,中國要追趕到台灣今天的民主水平,可見的未來還看不到這個可能性。
有什麼樣的社會,就有什麼樣的民主,反之,亦同。這次大選,台灣的社會已經脫胎換骨的證據,就在許多過去認為選舉無師傅,凡組織很嚴密、資源很龐大、經營很多年、服務很到位,就是王道的金科玉律,這次大半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誰比較有助於打破既成且僵固的結構性問題,誰就容易獲得選民青睞,於是選舉的遊戲規則發生了解構性的改變。在這種趨勢導引下,政黨與政治人物要持續保有民意市場的競爭能力,不自動刮去毛髮,洗清骨髓,由裡到外,徹底改頭換面,成嗎?
民主真是個好東西,的確所言不假。面把你捧上了天;然勝文對這套虛情假意卻樂此不疲,怎可能保有一顆年輕的心?
什麼是年輕的心?年輕人喜歡聽實話講實話,不喜歡拐彎抹角綿裡藏針。所以雖然柯P年紀比勝文老,一樣能夠得到年輕人的支持,不就是因為柯P講話夠直,行事又公開透明?
反觀國民黨,不是講一堆空話騙話,就是超假愛演!什麼「做好做滿」?「力挺柱姊」?「六三三做不到捐半薪」?馬王喝交杯酒?團結再團結?…?這種騙好騙滿的歹戲拖棚,不只年輕人看了討厭,應該是只要是正常人都會唾棄吧!
最重要的是,國民黨就算用錢買了一些年輕人,但從來不見他們保有年輕人應有的赤子良心,以及勇於自我批判的精神,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國民黨永遠也不會錯。國民黨花大錢買這些東西,只會加速自己的腐敗而已。
如果國民黨真要改革,首要之務就是必須革除虛假文化,也要將黨產全部歸公。因為黨產就像大便,只會引來糞蛆蒼蠅,唯有清光黨產之後還願留下的黨員,才是真有理想,能讓國民黨浴火重生的最後力量!(作者業商,新北市民)
----------------
翻轉中的台灣

推文到plurk
2016-01-20 06:00

馬政權完全執政完全失敗,落到行政院長請辭請假給閉門羹,執政黨主席回新北市做好做滿笑罵由人,多數黨組閣又被新當選者以憲法為由敬謝不敏,情況簡直是比「看守政府」更難堪的「殭屍政府」。八年前,馬政權揭開序幕,何等風光;八年後,馬政權一片廢墟,何等落魄。四年前,馬英九以六八九萬票連任;四年後,蔡英文以六八九萬票勝選,正應驗民意如流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接下重任的新政府,如何在一片廢墟中點亮台灣,形同作戰,絕不可掉以輕心。
就在大選底定之際,傳出彰化銀行為了活化資產,決定拆除位於重慶南路一段的台北分行。而此一建物,乃是二二八事件首波民眾抗議之處。這個原來是辰馬商會本町店鋪的建物,二二八當時係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要求國民政府交出凶手的民眾,最後入內焚燒公文、搗毀辦公桌,《紐約時報》還為此一見證二二八的遺址留下珍貴照片。為此,文史工作者大聲疾呼,這棟建物承載著傷痛歷史,絕不能被抹滅;北市文化局則稱該建物內部已非原貌,將來改建低樓層立面要配合原來辰馬商會的立面設計。也是二二八受難者家屬,柯市長不知做何感想?
二二八和平公園就在附近,此一歷史建物仍無法妥善保存,其他台灣各地古蹟淪為廢墟,更是令人痛心。本地議員不識鍾肇政,電視主播不識陳澄波,甚且連自己的無知都無知了。此一見證二二八的建物不受重視,歷史實體一再遭到破壞,成為難以恢復的傷痕,真是悲哀中的悲哀。何以致之?無非是外來政權為了鞏固統治,一概清洗之前的「記憶體」,同時灌輸台灣人民黨國教育,造成台灣這個場所的集體失憶:「台灣人」被改造成「中國人」。於是乎,不分統治者或被統治者,都對承載歷史的物質與精神視若無睹,直到台灣主體意識復甦,有識之士才開始著手挽救。

高中職生的反黑箱課綱運動,讓年輕世代起而反抗,唾棄黨國洗腦教育。
這次國民黨崩盤,不乏深度的勝敗分析,但許多人忽略了一個事件,那就是,高中職生的反黑箱課綱運動,尤其是林冠華在去年七月卅日生日當天燒炭身亡,他留下遺言:「部長,把課綱退回吧」。馬政權在任期屆滿前夕,除了政經加緊連結中國,竟組織統派主導課綱微調,企圖在意識形態上鞏固「一中共識」,無上限挑戰公民之怒。幸而,台灣公民覺醒,尤其是年輕世代起而反抗,黨國洗腦教育遭到唾棄。台灣認同向下扎根,「台獨藝人」事件無限上綱,新生代遂群起投票,吶喊拒絕中國陰影的心聲。此所以,國民黨的崩盤,寫照著黨國教育的黃昏。
崩盤歸崩盤,台灣的主體教育畢竟仍未正常化,這是新政府責無旁貸的任務:台灣應該成為認識主體,而不是認識客體(認識台灣)。歷史文化教育,台灣應從「他者」變成「我者」。一直以來,總有政客、台商、藝人向人民幣低頭,自願或非自願自稱是「中國人」,把洗過的腦當作真的腦來用。由於國家尚未正常化,堯舜禹湯、長江黃河成為源頭,台灣的真相被打上馬賽克。事實上,台灣遠古便有史前文化,繼而有原住民分布各地,之後則由西班牙、荷蘭、鄭氏、清朝、日本、歐美等元素層層累積成歷史厚度。凡此,在黨國教育之下,台灣的主體性失落於中國史觀的政治催眠。
所以,談論轉型正義,不能不談歷史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撥亂反正。撐起台灣主體性的精神價值,乃是台灣走向正常國家必要的主客翻轉。年輕世代天然獨,反黑箱課綱尋找自我,顯示新生代已經透過自我啟蒙,摸索到台灣必須自我主體化的深層問題。價值革命正在進行,這比遷總統府、遷立法院、權力布局更具遠見。在這方面,新政府不能落後新生代。所謂的「自由人」、「民主人」,首先應該擺脫精神枷鎖取得自主地位;所謂的「沒有一個人必須為他們的認同道歉」,應是捍衛台灣人民認同二三○○萬人組成的國家,而不是姑息少數人裡應外合另一國家吞噬這個共同體。
-----------------
◎ 李川信
綜觀蔡英文總統選前公佈的教育「四大目標」、「六大方向」,感覺了無新意,只是歸納目前的教育亂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與朱立倫的教育政策多有雷同之處;既然「英倫」所見略同,就表示兩者皆不甚了解台灣教育真正所需在於「教育台灣化」,或許蔡總統為爭取中間選民,不得不發表如此中性的「教育政策」。
當然,若「四大目標」與「六大方向」能福國利民,我們也樂觀其成,但是我們更希望,「教育台灣化」能成為教育的主軸,我們主張:
一、制定台灣主體課綱:以「台灣學」為根本,強化台灣歷史文化,制定符合現代需求的學校課綱。
二、確保語言平等族群多元:制定「語言平等法」,確認多語言政策,以台語、客語、原住民語、華語及英語為官方語言。
三、確保台灣本土語言永續發展:營造與中國區別的語言文字環境,堅持使用繁體字,華語音標採用與世界接軌的通用拼音。明訂國中小每週二節本土語言課,高中每週二節台灣文學課,各縣市因地制宜成立本土語言實驗學校。
惟有台灣教育史觀根深扎實,才能營造團結一致的國家認同。
馬英九總統一就任,隨即推翻陳總統的「台灣主體意識」,實施「教育中國化」,將通用拼音全面改為漢語拼音,擱置杜部長規劃完成的高中九八課綱中的歷史與語文兩科,並聘用體制外的「檢核小組」,在藐視專業、黑箱作業下,展開課綱微調。當時蔡英文主席曾承諾,「馬政府不處理,我們來處理」,現在正是您實現諾言的時候了。
除了永續經營「教育台灣化」的主軸外,目前最迫切要做的是,請民進黨先凍結「十二年國教總綱」。攸關千萬學子的「十二年國教總綱」,包含小學、國高中職的課綱,將於二○一六年二月底完成,使用年限達六至八年,影響台灣教育至鉅。此次政黨輪替,人民已授權民進黨完全執政,二月一日立法院開議,請民進黨先凍結「十二年國教總綱」,等五月二十日蔡總統就任後再全面檢討修正,這正是考驗民進黨政府對台灣教育的態度,並展現執政能力的最佳機會。
期待新總統、新政府、新教育、新課綱。
(作者為北社副社長兼教育組召集人)
----------------------------------------

智庫民調:過半選民認為小英不應接受一中原則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今天發布台灣民眾對新政局的期待民調,超過五成的民眾認為蔡英文不應接受一中原則。(記者張嘉明攝)

2016-01-21  12:07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2016總統大選落幕,民進黨國會席次過半、蔡英文成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台灣智庫在選後針對選民投票行為進行民調,調查發現有54.4%的過半選民,認為新任總統蔡英文不應該接受一中原則,僅19.3%民眾認為應接受。

  • 台灣智庫公布選後民調,有高達54.4%選民,認為新任總統蔡英文不應接受一中原則。(記者陳鈺馥攝)

    台灣智庫公布選後民調,有高達54.4%選民,認為新任總統蔡英文不應接受一中原則。(記者陳鈺馥攝)

台灣智庫民調結果顯示,有高達54.4%民眾認為蔡英文在520就任總統後,不應該接受一個中國原則,認為應該接受一中原則有19.3%,其中未表態部分為26.3%。

根據民調統計資料,20歲至29歲選民中,更高達78.9%認為蔡英文不應該接受一中原則,為所有年齡層中比例最高;30至39歲選民則有49.6%認為不應該接受;40歲至50歲有破5成,認為不應該接受一中原則。

政黨傾向方面,民進黨選民有66.5%,認為蔡英文不應該接受一中原則,僅13.7%接受;國民黨選民則有45.7%,認為蔡英文應該接受一中原則,31.3%認為不應該;時代力量選民中,則高達75.5%認為蔡不應接受,僅9.3%認為應該接受。

對此,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徐永明表示,美國和日本可關注此現象,台灣選民有54.4%不認同一中原則,只剩下19.3%選民認同國民黨的一中原則,未來這些人會回歸到深藍,國民黨可能進一步新黨化。

該民調由台灣智庫國會政策中心委託趨勢民意調查公司進行,於2016年1月17至18日平日晚間18時30分至23時執行調查。調查對象為全國滿20歲民眾,以全國家戶電話資料庫為抽樣母體,採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方式;有效樣本數為1089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0百分點。

相關影音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