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fbb2fb43166d226bb43492462309f79152d2f0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棉。今生已過也,結取後生緣。
寫情詩不一定要有確定對象,也不一定與自己性別相符,古詩人多數是男性,卻也寫了不少女性口吻的閨怨詩,所以各位寫情詩不必受限於自己的感情,別人的故事也是一首好詩,甚至沒有確定對象,只是自己一點情思、一團情懷,都可以寫成情詩,此所以我有禁令在先,只許就詩論詩,不許以內容相揶揄也。有時候作者真的也不知是為誰而作,只是有一腔模模糊糊的感懷而已。上面那首詩源自唐明皇時的一個故事,唐明皇命宮女親手縫製棉衣勞軍,有一小宮女寫了一首詩藏在棉衣口袋中,一位幸運戰士穿上棉衣發現這首詩(中了大樂透),交給長官,層層上交轉到皇帝手中,皇帝一時感動,就找出這位宮女,把她嫁給戰士了,這宮女因為一首詩而扭轉自己長鎖深宮為婢的淒慘命運。
看這首詩,完全沒有確定對象,只是寂寞宮女的愁緒,為男子縫製棉衣是古代女子的天職,但這穿衣的男子一定是丈夫、父親、兒子,一位妙齡女子縫衣時假想的對象當然是丈夫,然而她的生命中不可能有這種終身相伴的對象,滿懷憂思,就寫成了這首詩。
沙場征戰戍邊的某人啊,在這樣天寒地凍時,是怎麼入眠的?(其實這也在暗寫自己憂思難眠),親手縫製的戰袍,不知落在誰手邊(阿字是表示親暱的助詞,例如我們叫自己的親人好友都稱阿甚麼)。我用心多加些線、多添些棉絮,縫得細密牢實,今生已經無可奈何,但願藉這件棉衣與你結下來生的姻緣。

2016-01-04_154903

 

【大紀元2016年01月02日訊】現代年輕人談戀愛,常常把「緣份」二字掛在嘴邊。其實,在過去男女之間所說的「緣份」,主要是指-。由於現代人的觀念和習俗大變,戀愛成了亂愛,婚姻倒被看輕看淡了。

在中國傳統的觀念中,往往認為夫妻婚配是命中注定,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紅線牽連而成,這比起西方的愛神用箭射中相愛者的心臟,要緩和得多。因此,這也注定了中國傳統婚姻生活中的更多一些平和,少了些利箭的激情和傷害,這其實是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所致。
唐朝有一個「纊衣詩」的故事是講夫妻之緣的。纊(音礦)衣,就是冬天的棉衣。唐朝開元年中——就是後人稱讚的令人神往的開元盛世,唐玄宗賞賜邊防士兵冬天的棉衣,都是由宮中的宮女縫製。一個得到纊衣的邊防士兵,在棉衣中發現了一首詩:「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戰袍親手作,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今生已過也,重結後身緣。」
這顯然是一首製作棉衣的宮女暗自放在其中的。宮女不可能知道得到她用情和蓄意添線的棉衣是誰,但是她卻發下了與得衣者下世結下夫妻之緣的誓願。由於這是違禁行為,士兵把棉衣中的詩上交了邊防元帥,元帥把詩交給了唐玄宗。
唐玄宗拿著這首詩遍示六宮,傳諭作者不得隱瞞。一個宮女出面承認,並自稱「萬死」謝罪。唐玄宗十分同情她,就把這個宮女嫁給了得到詩的軍士,唐玄宗說:「我讓你們結下今生的夫妻之緣。」邊防的軍士都為此感動落淚。
現代人在解讀這個故事時,大都稱此為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但是,我卻看到,在現代人所追尋和津津樂道的所謂「愛情」背後,卻是人與人之間,因為那前世今生所結下的夫妻之緣。唐玄宗就像月下老人,用棉衣和詩歌這根紅線,把宮女與軍士牽擠在一起。
我相信神奇的夫妻之緣,你相信嗎?

----------------------------

【註釋】《袍中詩》這首詩記載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原詩的序言寫道:開元中,賜邊軍纊衣,制自宮人。有兵士於袍中得詩,白於帥。帥上之朝,明皇以詩遍示六宮,一宮人自稱萬死。明皇憫之,以妻得詩者,曰:“朕與爾結今生緣也。” 【解釋】《袍中詩》這首詩的大意是說,在沙場上征戰的戰士們啊,受盡寒冷辛苦,夜晚怎麼能夠睡著覺呢?我親手縫製的這領戰袍,誰知道會落在誰的身上呢?我故意在縫製時多用了些線,又多塞了些綿,這些,都表示著我對您的情意呀。今生今世也就過去了,我願和您在來生來世再結姻緣,成為夫妻。【鑑賞】《袍中詩》這首詩表現了開元宮人對邊防戰士的同情和愛護,也表達了她對邊防戰士的深厚感情,最後二句“今生已過也,結取後生緣”,還直接道出了自己的心聲。詩寫得直露,表現得十分坦率,十分質樸,同時,在這坦率與質樸後面卻又含有一種深沉的悲哀,那就是,這位宮人知道皇宮深邃,自己一入皇宮,沒有皇帝的恩准今生是不能再出皇宮的,而自己在宮中又受盡了皇帝的冷落,青春年華白白逝去,紅顏難駐,嘗盡了孤獨和淒涼的滋味,因此她盼望著來生能在民間與兵士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她也就將希望寄託於來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正是對孤獨的皇宮生活摧殘自己青春年華的控訴。

----------------------------------------------

開元宮人活動於唐玄宗開元(713--741)年間,姓名不詳,曾於製軍袍時題詩於袍中,為士兵得之,主帥奏於朝廷,玄宗憐而嫁之與得袍士兵。
詩作賞析
【袍中詩】
沙場徵戍客,寒苦若為眠。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重結後身緣。
這首詩的大意是說,在沙場上征戰的戰士們啊,受盡寒冷辛苦,夜晚怎麼能夠睡著覺呢?我親手縫製的這領戰袍,誰知道會落在誰的身上呢?我故意在縫製時多用了些線,又多塞了些綿,這些都表示著我對您的情意呀。今生今世也就過去了,我願和您在來生來世再結姻緣,成為夫妻。
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對邊防戰士的同情和愛護,也表達了她對邊防戰士的深厚感情,最後二句,還直接道出了自己的心聲。詩寫得直露,表現得十分坦率,十分質樸,同時,在這坦率與質樸後面卻又含有一種深沉的悲哀,那就是,這位宮人知道皇宮深邃,自己一入皇宮,沒有皇帝的恩准今生是不能再出皇宮的,而自己在宮中又受盡了皇帝的冷落,青春年華白白逝去,紅顏難駐,嘗盡了孤獨和淒涼的滋味,因此她盼望著來生能在民間與兵士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她也就將希望寄託於來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正是對孤獨的皇宮生活摧殘自己青春年華的控訴。
碰巧得很,果然有一位戰士得到了這領戰袍。這位戰士也就將這首詩獻給了主帥,主帥得詩,不敢隱瞞,就將此詩呈給了唐玄宗。唐玄宗得詩,馬上把六宮的宮人召集起來,說:“這首詩是誰寫的?不要隱瞞,我不怪罪你,請說出來。”這位宮人知道事發了,於是只好說:“是我寫的,我真是罪該萬死,請皇上處置。”她想:自己這次被皇上一怪罪,必死無疑。那知唐玄宗說:“恕您無罪,那麼,你和這位得袍戰士結婚吧,我為你成就這份姻緣。”於是,這位宮人和這位得袍戰士也就成了婚。消息傳開,邊防戰士都感動得流涕。
這位宮人化懼為喜,本想來世過上民間幸福自由的夫婦生活,不料今生馬上就變成了現實,這主要取決於唐玄宗的恩賜。原來,這首詩表面直率質樸,實際上卻是感情真摯深沉,它深深地打動了唐玄宗,使他產生了憐憫與同情之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