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救命水」 高雄民間促清查湧泉、水井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台北市政府提供)

高雄柴山下,位於公有土地上的古井因孳生病媒蚊而蓋起來。攝影:廖靜蕙© 2014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高雄柴山下,位於公有土地上的古井因孳生病媒蚊而蓋起來。攝影:廖靜蕙
高雄柴山下,位於公有土地上的古井因孳生病媒蚊而蓋起來。攝影:廖靜蕙

本報2016年2月2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面對澇旱不均、極端氣候衝擊、天災,尤其是乾旱之苦,前人留下的水資源開發足跡,能否成為面對極端氣候的法寶?繼桃園市、台北市陸續提出「戰備井」概念,民間團體高雄市柴山會提出「救命水──保井計畫」,建議市政府清查高雄地區現有水井、湧泉,並提出保育利用計畫。

高雄柴山下,位於公有土地上的古井因孳生病媒蚊而蓋起來。攝影:廖靜蕙 天災、極端氣候下 更聰明取水

一般人以為氣候變遷造成平均降雨量增加,殊不知降雨時間與分佈也跟著改變,過於集中的降雨,可能相對增加乾旱的情況,考驗著用水智慧。

去(2015)年大旱期間,桃園市進入「供五停二」的第三階段限水四週,讓桃園市民飽嚐無水之苦,過程中於4月8日同步啟用3口位於八德區、中壢區以及龍潭區的「戰備井」,供民眾取水,用於沖廁、灑掃等環境衛生使用。

三口深150公尺的水井,在缺水之際奏效,桃園市政府進而斥資2400萬元,在全桃園再挖12口戰備井;完成後,桃園市除復興區外的12區至少各一口。

年初美濃大地震影響台南市數萬居民停水,使台北市政府積極加強防救災能量,在水資源方面祭出花費1億7000萬,開設70口戰備井的計畫。

媒體報導,北市防救災量能精進方案預計3月中旬前向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出總體方案,其中結合防災公園和防災學校的戰備井計畫部分已底定,預計在北市12個防災公園、55個防災學校開設70口戰備井,一旦災害發生,提供消防或生活用水的需求,以避免和現有維生水競合;預計今年啟動設計、明年施工,兩年內完成。

這項措施雖引發「毀老水井,挖新水井」文資守衛戰,卻無法逃避面對天災、氣候變遷的旱澇極端、水資源開發的議題。高雄市柴山會總幹事楊娉育表示,「妥善運用地下水資源將是執政者未來重大挑戰。」 高雄救命水清查 湧泉與古井列重點

隨著兩個重要城市以戰備井引用地下水策略,高雄市最寶貴的水資源則早有民間團體進行部份調查,尚待更全面地爬梳救命水脈。

高雄市柴山會建議市政府清查高雄地區現有水井、湧泉,並提出保育利用計畫。圖片來源:邱郁文研究團隊

柴山會這幾年調查柴山東側湧泉出水狀態,對緊鄰柴山的內惟、龍井地區進行長期的水井水位、水質變化監測,並分析該地區地下水文與柴山湧泉出水的關係。

楊娉育說,柴山會針對9處水井監測,發現即使去年5月進入二階段限水階段,水井水位並未明顯降低,且湧泉持續出水。從各種調查也顯示內惟、龍井地區地底下就藏著一個超大的地下水庫。因此,確保水脈、維護湧泉,進而妥善管理、明智運用,將是面對旱澇極度不均條件下,未雨綢繆的水資源對策,堪稱高雄乾旱時期的救命水對策。常年維持24℃的五溝湧泉。攝影:劉晉坤。

「但是,對於這些古井,即使位於公有地,高雄市政府也都任由各項工程進行並將之填平。」楊娉育說,高雄市的平原地下水資源條件比台北佳,理應比台北市更快速地提出相關計畫。

高雄市柴山會建議高市府盡速啟動「救命水──保井計畫」,包括:

- 盡速清查高市現有的水井位置調查其水文狀態。

- 提出適地適性的「保井計畫」,針對人口密集的都會區與低密度的鄉村,發展不同類型的保護計畫。

- 建立區域性的地下水補注系統以確保水源。

- 面對嚴峻的水資源問題,需建立專責單位,進行各局處的橫向聯繫。 活用地方特色水資源 兼具文化保存提升戰備力

高雄市議員張豐藤表示,幾年前從高雄捷運內惟站施工,過程中不斷冒水而須抽水,進而透過史料了解柴山湧泉豐沛的水資源,不但支持馬卡道族人,至今仍透過渠道、水井,提供常民重要的水資源,在面對極端氣候變遷更可能是高雄重要的救命水。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是水資源保育的重要源頭。攝影:廖靜蕙

他走訪幾口廢棄封閉的水井,認為「廢棄舊井挖新井沒道理」,這些水井反而是重要的歷史資產,現今未能好好利用,覺得相當可惜。他認為最好能爭取文化資產保存,進而活用;此外,高雄市政府也應以政策維護這項水資源。

另外,由於湧泉的源頭來自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而除了生態保育,國家自然公園更具保存小溪貝塚史前遺址,以及左營舊城歷經明朝、清領、日治至今,一脈的歷史廊道的目的,張豐藤認為應透過地方與中央的合作,包括高雄市政府城鄉風貌計畫等,期能恢復柴山湧泉沿途渠道的地景,不但提升高雄水資源戰備地位,或能發展相關的產業。 【延伸閱讀】

- 調度管理苦撐旱情 高雄仍須三階限水 南水局:盡力了

- 【氣候變遷QA】(39)旱災成因複雜 反饋機制加重極端氣候7

代表圖片

番井沸泉~天和公園 @ 雲飛深處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hpDmfY

天母天和公園-番井沸泉 @ 玉兒的天空 :: nidBox親子盒子 - http://goo.gl/Y9YKiZ

閱讀臺北主題網 ─ 天和公園 滾動芝蘭番仔古井 現代城市謐美桃花源 - http://goo.gl/pZqWXx

天和公園
行政區域: 臺北市士林區
公園位置: 臺北市士林區天母東路69巷前
公園面積: 14,936平方公尺
公園類型: 生態公園
建造年度: 78;79;81
管理單位: 陽明山公園管理所
聯絡電話: 02-28832130
開放時間: 全天
公園概述
  天和公園有別與其他公園綠地之獨特處,是在園內有著歷經300餘年,用以澆灌士林地區農田的古芝蘭八景之一「番井」。番井水質清可見底,且水量奇大,預估1天可湧出15到18噸驚人水量,足可列名水之選。
  玉潮坑溪穿流其間,溪內水質清澈、水量豐沛,尤其每到2月至3月,在溪岸筒狀鐵護欄上開滿了炮仗花叢,似一條的橙紅舞龍,在滿盈綠意間躍動著,整個公園因此也鮮活了起來。
  在講求速度感的都市步調,人們總是忙碌倉促,但只要沿著天母東路69巷向上移動,走進天和公園,似乎就能遠離塵囂,暫時拋開煩憂,補充身心靈的能量,希望為明日的美好努力。

士林番仔井 隨芝蘭八景成文化傳說
2007-11-07 23:02 作者: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電】台北市士林區「番仔井」在「芝蘭八景」中被稱為「番井沸泉」,這口3百餘年歷史的番仔井湧泉質量清澈如昔,台北市文化局昨天組專案小組會勘,建議以番仔井為標地,將「芝蘭八景」登錄為以「傳說」為文資價值的文化景觀。「芝蘭八景」也可望成為全台以「傳說」為文化資產首例。

台北市政府文資委員施百鍊表示,「芝蘭」為士林的舊名,位於天母東路天和公園內的八芝蘭「番仔井」,泉水源自三角埔山下,一線如溝,原用來灌溉附近約數十甲地農田,由於水質清澈透明,還可作為飲用水。

80多歲的施百鍊指出,1709年福建省漳州府60餘人在雞籠河和「魔神仔溝」會合處的蘭林開墾荒地,「番仔井」即已存在,推測在原住民時代就存在「番仔井」,才以此稱之。

施百鍊說,他兒時所見的「番仔井」當時是鵝卵石堆砌而成,泉水自山下的水道流經此地,根據七星水利會及錫基金會的調查,一天可湧出近15噸的泉水,水質清澈,現在水池規模如與當時規模相當。

當地里長莊福來表示,番仔井湧泉清澈,許多民眾將泉水帶回去泡茶、養魚,夏天則有媽媽帶著小孩泡腳玩水,水質透沁涼,不論枯水期或颱風天,水質與水量都不變,這口得天獨厚的井是社區的珍貴資產與驕傲。

施百鍊說,1860年漳泉械鬥結束,芝蘭的地方耆老潘永清、施贊隆、楊錫侯等人,選取芝蘭名勝八景,包括芝山獨峙、蘭港雙橋、竹林石室、石壁漁舟、番井沸泉、猿洞桃花、磺溪吼雨、屯山積雪,一時傳為盛事。

文資委員、文資價值鑑定專案小組召集人馬以工表示,芝山獨峙(即芝山岩)已指定為古蹟,湧泉極度清澈、環境優美的「番井沸泉」標的明確、蘭港雙橋仍存在。

另外,士林橋及和尚橋已改建、石壁漁舟已因基隆河改道消失、磺溪、屯山均為眺景,竹林石室及猿洞桃花待勘查,不過,「芝蘭八景」整體為重要事件及傳說,馬以工建議未來社區及文史工作者可更深入探尋芝蘭八景的現況,讓傳說及現況更豐富。文化局表示,台北市的文化景觀現登錄有10月份才公告的坪頂古圳,即將公告優人神鼓山上劇場。

-------------------------

北市士林芝蘭8景 可望成全台傳說文化景觀

士林舊名「芝蘭」,在「芝蘭八景」中被稱為「番井沸泉」的「番仔井」,三百餘年來湧泉質量清澈如昔,北市文化局組小組會勘後,建議以番仔井為標地,將「芝蘭八景」登錄為以「傳說」為文資價值的文化景觀,這也可望成全台首例。//中央社
【字號】大 中 小
更新: 2007-11-07 06:25:08 AM 標籤: , 芝蘭+傳說文化
【大紀元11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七日電)台北市士林區「番仔井」在「芝蘭八景」中被稱為「番井沸泉」,這口三百餘年歷史的番仔井湧泉質量清澈如昔,台北市文化局今天組專案小組會勘,建議以番仔井為標地,將「芝蘭八景」登錄為以「傳說」為文資價值的文化景觀。「芝蘭八景」也可望成為全台以「傳說」為文化資產首例。

台北市政府文資委員施百鍊表示,「芝蘭」為士林的舊名,位於天母東路天和公園內的八芝蘭「番仔井」,泉水源自三角埔山下,一線如溝,原用來灌溉附近約數十甲地農田,由於水質清澈透明,還可作為飲用水。
八十多歲的施百鍊指出,1709年福建省漳州府六十餘人在雞籠河和「魔神仔溝」會合處的蘭林開墾荒地,「番仔井」即已存在,推測在原住民時代就存在「番仔井」,才以此稱之。
施百鍊說,他兒時所見的「番仔井」當時是鵝卵石堆砌而成,泉水自山下的水道流經此地,根據七星水利會及錫瑠基金會的調查,一天可湧出近十五噸的泉水,水質清澈,現在水池規模如與當時規模相當。
當地里長莊福來表示,番仔井湧泉清澈,許多民眾將泉水帶回去泡茶、養魚,夏天則有媽媽帶著小孩泡腳玩水,水質透沁涼,不論枯水期或颱風天,水質與水量都不變,這口得天獨厚的井是社區的珍貴資產與驕傲。
施百鍊說,1860年漳泉械鬥結束,芝蘭的地方耆老潘永清、施贊隆、楊錫侯等人,選取芝蘭名勝八景,包括芝山獨峙、蘭港雙橋、竹林石室、石壁漁舟、番井沸泉、猿洞桃花、磺溪吼雨、屯山積雪,一時傳為盛事。
文資委員、文資價值鑑定專案小組召集人馬以工表示,芝山獨峙(即芝山岩)已指定為古蹟,湧泉極度清澈、環境優美的「番井沸泉」標地明確、蘭港雙橋仍存在。
另外,士林橋及和尚橋已改建、石壁漁舟已因基隆河改道消失、磺溪、屯山均為眺景,竹林石室及猿洞桃花待勘查,不過,「芝蘭八景」整體為重要事件及傳說,馬以工建議未來社區及文史工作者可更深入探尋芝蘭八景的現況,讓傳說及現況更豐富。
文化局表示,台北市的文化景觀現登錄有十月份才公告的坪頂古圳,即將公告優人神鼓山上劇場。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 http://goo.gl/SepQzU

文化資產類別
文化景觀     種類 水利設施
評定基準
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    
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公告日期
2009/10/01 公告文號 北市文化二字第09830230200號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 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臺北市 士林區
地址或位置 登錄範圍為井口、水塘及公園內之水圳,維護範圍為天和公園。座落土地為臺北市士林區天山段二小段37地號
經度
121.531190 緯度 25.126014
指定/登錄理由 1.為咸豐十年士林地方文士潘永清、施贊隆、施贊文、楊錫侯等人,選芝蘭名勝八景而得八芝蘭之名。番仔井為芝蘭八景之ㄧ,譽稱為「番井沸泉」,表現士林地區人與自然互動之歷史文化意義。 2.「番井沸泉」存在長久已超過三百年,見證原民生活遺跡。西元1709年漳州人移民至附近時已有此出水口,其後則做為飲用及灌溉之用,具生活自然互動之文化意義。 3.「番井沸泉」現為公園泉池景觀,保持良好。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代表圖像
發現日期 1899/12/31
發現原因 「番井沸泉」存在長久已超過三百年,見證原民生活遺跡。西元1709年漳州人移民至附近時已有此出水口,其後則做為飲用及灌溉之用,具生活自然互動之文化意義。
內容與範圍
登錄範圍為井口、水塘及公園內之水圳,維護範圍為天和公園。座落土地為臺北市士林區天山段二小段37地號。
關連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之口傳、文獻資料或生活、儀式行為
「蕃井沸泉」:在舊誌曰:「在芝蘭堡,其源自三角埔山下一線如溝,深尺許,多沙流泉騰沸,冬暖夏涼」。現場在芝蘭一堡三角埔,土名大稻埕三角埔山下凹地,面積約二坪。水量多,日夜連續噴出,可灌溉附近農田,又水質非常透明,可作飲用水。因原住民時代就有此泉,故稱為「蕃井」。
簡要描述
「蕃井沸泉」:在舊誌曰:「在芝蘭堡,其源自三角埔山下一線如溝,深尺許,多沙流泉騰沸,冬暖夏涼」。現場在芝蘭一堡三角埔,土名大稻埕三角埔山下凹地,面積約二坪。水量多,日夜連續噴出,可灌溉附近農田,又水質非常透明,可作飲用水。因原住民時代就有此泉,故稱為「蕃井」。
特殊價值
為咸豐十年士林地方文士潘永清、施贊隆、施贊文、楊錫侯等人,選芝蘭名勝八景而得八芝蘭之名。番仔井為芝蘭八景之ㄧ,譽稱為「番井沸泉」,表現士林地區人與自然互動之歷史文化意義。
現況
「番井沸泉」現為公園泉池景觀,保持良好。
特徵
現為公園泉池景觀
管理人/使用人
 關係名稱
  管理人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土地使用分區
都市地區 其他使用區 公園用地
土地使用狀況
公園景觀
與該文化景觀直接關連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之口傳、文獻資料或生活、儀式行為
「蕃井沸泉」:在舊誌曰:「在芝蘭堡,其源自三角埔山下一線如溝,深尺許,多沙流泉騰沸,冬暖夏涼」。現場在芝蘭一堡三角埔,土名大稻埕三角埔山下凹地,面積約二坪。水量多,日夜連續噴出,可灌溉附近農田,又水質非常透明,可作飲用水。因原住民時代就有此泉,故稱為「蕃井」。

--------------------------------------------------------

被設計的台北城

推文到plurk
2016-01-02 06:00
◎ 蕭文杰
跨年夜活動,柯市長將景福門、國父紀念館、北門…等模型,放入台北市藍圖中,象徵啟動「二○一六台北設計之都」。
這些景觀是台北的記憶,不少是法定文化資產,然而古蹟、文化在台北是命運多舛的。
景福門是清朝的東門,蔣氏政權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樓閣拆除,改建為仿華北樣式,這是政府帶頭破壞古蹟的案例。而台北其他具文化意義的景觀下場也好不到哪去。
國父紀念館是名建築師王大閎最經典的建築,其作品包含林語堂、張群故居…,都是經過文資會議的法定文化資產,足見王大閎建築有一定的水準,過去「松菸護樹聯盟」曾經提出國父紀念館文資提報,但是審議卻不通過。這個結果也導致目前國父紀念館的天際線被大巨蛋破壞。為了這個大巨蛋,古蹟松山菸廠龜裂,煙囪傾斜,紅點差點出走,板南線受到威脅,真不知當時市府如何評估這設計案?
至於文資審議方面,柯市長雖然答應公開,實際上依舊是黑幕重重。西區門戶計畫中,要拆忠孝橋引道使北門呈現,但市府計畫中也包含了要將歷史建築「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移動。不過對於歷史建築移動的必要性、如何移、移到哪裡?市府並沒有經過文資會議同意,柯市長卻下了軍令狀表示一定要通過。
無獨有偶的案例還有天和公園,這個公園內有「古芝蘭八景」之一的「番井沸泉」,是北市登錄的文資,公告的維護範圍是整個天和公園,要變動必須經由文資會議,但是市府不只沒有召開,還利用「設計之都」編列一.三億元改造,這豈不是亂「設計」納稅人荷包嗎?
而最需要思考設計學的南港瓶蓋工廠跟新北投車站,市府沒說明將南瓶開路只縮短兩分鐘車程,也沒說明拐個彎就有一條人行道,就將其剖肚拆了。至於期待回家的新北投車站也是透過路型調整與道路設計,就可達到柯P市長自己說過的「城市的進步不是犧牲歷史遺跡而來,而是找出新與舊可以並存的方法」,不過市府卻該做不做。
所以請市長饒了文化、古蹟,不要亂「設計」台北城了。
(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講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