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佛圖澄/釋道安-東方聖人/佛圖澄弟子中,以道安法師的成就最大,道安法師又授業予慧遠法師,三代賢聖,締造了佛教史上不朽的光輝/佛圖澄是中國佛史上第一個爭取封建統治者,把佛教納入國家保護之下,並巧妙借助各種神通,征服了兩朝皇帝,乃至整個社會的各階層,使佛教在中國歷史上首次被最高統治者作為真正信仰所崇奉,上升為“國教”。其建造佛寺多達893座,直收弟子數千人,其中很多著名弟子都為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影響可謂空前絕後/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的修行者,在修煉到一定程度後,都是具備一定功能的,特別是一些高僧、高道都是具有大功能的。他們不僅天目打開,而且還具備透視、遙視、宿命通等神通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x9MAsL

-----------------------------------------------

2015-12-18_130818  

法師(台灣及閩南普及法脈)
1.三奶派(福州臨水夫人)。
2.法主公派(張泉州聖者)。
3.徐甲教(漳州徐甲真人)。
4.客仔教(潮州姜太公)。
5.普庵教(泉州普庵佛)。

台灣道教與法師+道士

2021-04-15_2031372021-04-15_203232

道法二門

指同時修行道教「正一派」及閭山法教「三奶派」的道法傳承者。在家中宗壇或齋醮內壇的八卦乾位,皆安設「道法二門香火口傳宗師神位」,或書「道法二門前傳後教歷代祖師香座」,發表時必有獻狀請宗師與所屬官將,演出科儀前必至宗師神位前默禱,禮請護持指導,故稱「道法二門道壇」。
臺灣道法二門道壇,據調查淵源於漳州及鄰近廣東的詔安、平和等縣發展而成,目前在臺灣的分布,北部為臺北縣(註 1)市、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宜蘭縣等;中部地區為臺中縣(註 2)市、彰化縣市及雲林縣等「福佬客」(閩南福佬化的客家人)聚落。
在道壇上所用的科儀書誦念與道曲吟唱使用一種正音,而異於泉籍道士的泉州腔音;經懺之名通常題稱「正一」某經。由道壇使用的經典內容、文檢運用實況,皆稱「奉祖師三天扶教正一靜應顯佑真君張天師」主盟法事,可知此派道士所行的確為正一派的科儀傳統。
三奶派法師身分的行法事跡,早在初期臺灣方志,如陳夢林《諸羅縣志‧風俗志》有「客仔師」、《彰化縣志‧風俗志》有「紅頭司」(客家之紅頭法派法師)等名稱的記載。此類道士主行吉慶醮事,不作新亡者超薦性功德的喪祭齋事,僅作中元普度、建醮末日普度等公眾性普度,因頭纏紅布,也被俗稱為「紅頭道士」。平常在自家設壇或依附廟宇為信眾服務,以小型道門科事與三奶派小法營生。道門行事如拜斗、安太歲、安神位,拜天公,或是作一天三獻以至五朝大型建醮科儀;常見的小法事,如為人祈子、安胎、栽花換斗、斬桃花,為生命中遭遇諸種厄運舉行消災解厄則為祭解,以及史志所記載紅頭司擅長的「進錢補運」醫療驅邪儀式。

撰稿者:謝聰輝
最後修訂日期:98年11月09日

參考資料:
1 劉枝萬。1967。《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十四:臺北市松山祈安建醮祭典—臺灣祈安醮祭習俗研究之一》。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2 蘇海涵編(Michael Saso)。1973。《莊林續道藏》。臺北:成文出版社。
3 劉枝萬。1983。《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4 勞格文(John Lagerwey)著、許麗玲譯。1996。〈臺灣北部正一派道士譜系〉。《民俗曲藝》,103:31-47。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5 許麗玲。1997。〈臺灣北部紅頭法師法場補運儀式〉。《民俗曲藝》,105:1-146。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6 勞格文(John Lagerwey)著、許麗玲譯。1998 。〈臺灣北部正一派道士譜系(續篇)〉。臺北:《民俗曲藝》,114:83-98。
7 李豐楙。1998。〈臺灣中部紅頭司與客屬聚落的醮儀行事〉。《民俗曲藝》,116。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8 林振源。2007。〈閩南客家地區的道教儀式:三朝醮個案〉。《民俗曲藝》,158。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9 謝聰輝。2009。〈臺灣道法二門建醮文檢研究:以基隆廣遠壇乙酉年七朝醮典演法為例〉。《清華學報》,39(2)。新竹:清華大學。
10 謝聰輝。2008。〈基隆廣遠壇普度科儀與文檢研究〉。《民俗與文化》,5:25-49。臺中:社團法人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

--------------------------------------------------

許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道教
許遜(239年-374年),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南昌縣(今屬江西)長定鄉益塘坡人,祖籍河南汝南[1],道教淨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師,許遜於晉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陽(今屬四川)令,人稱許九郎、許旌陽、旌陽祖師、感天大帝,又稱許天師、許真君

生平
據說,許遜年少時以打獵為業,一日上山射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子而死。許遜突發感悟,折弩而返,前往棲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修學道法於吳猛。一說許遜與吳猛皆修學道法於諶母(一說蘭公傳法予諶母,命諶母傳法予許遜)。《墉城集仙錄》稱諶母「密修道法,積數十年,……吳猛、許遜自高陽南遊,詣母,請傳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
據傳許遜曾仕晉朝為四川旌陽令,元康元年(291年)爆發八王之亂,許遜棄官,在豫章地區傳播孝道。許遜東歸後,時值彭蠡湖(今鄱陽湖)水災連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跡踏遍湖區各地。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廣、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
許遜教團骨幹成員有十二人,稱西山十二真君——許遜、吳猛、時荷、甘戰、周廣、陳勳、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鍾離嘉。以南昌西山為中心,傳教活動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區,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許遜傳教遺蹟。
豫章及附近地區多有許遜以鐵柱鎮魔,殺蛟斬蛇等為民除害的傳奇故事,民間多有許遜崇拜,稱他「傳孝道之宗」,「為眾仙之長」,「每歲夏季,諸卿士庶,各各香華,鼓樂、旗幟,就寢殿迎請真君小型像幸其鄉社,隨願祈禳,以蠲除旱蝗。」
東晉寧康二年(374年)八月十五日許遜「閤家飛昇,雞犬悉去」。《孝道吳許二真君傳》載:許遜升遐之日,「四鄉百姓聚會於觀,設黃籙大齋。邀請道流,三日三夜,升壇進表,上達玄元,作禮焚香,克意誠請,存亡獲福,方休暇焉。」
道教信仰
許遜信仰唐朝時開始興起,在宋朝被朝廷所倡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將西山游帷觀升格為玉隆宮。宋徽宗時上尊號為「神功妙濟真君」,南宋時,「真君垂跡,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
在台灣流行的閭山派道士、法師,也奉許遜為祖師,尊之為「閭山教主許真君」,有許徐吳董四法主之說,即許遜、徐甲、吳猛、董奉四真人。傳說中,閩東一帶的女神,閭山道教三奶派的宗師「臨水夫人」與法主派的宗師「法主真君」,就是在閩江底的神秘世界閭山,拜許遜為師的。
某些道教流派中,許遜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江西南昌民眾及許姓人士,常視許遜為保護神。
臺灣感天公信仰
台灣本島以許遜為主神之廟宇以桃園市大園仁壽宮最為悠久,相傳為清咸豐年間由福建漳浦人許文量恭迎感天大帝來台,鄉內公眾一同立廟,為大園鄉內最大之公廟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為安座紀念日例祭之期。大園鄉內許姓裔孫眾多,敬稱許遜為「老祖」,鄉內各姓信眾亦多隨之稱呼。除「老祖」外,信眾亦多稱「感天公」或「感天大帝」。
流行文化
在《西遊記》第5回中,孫悟空在第一次太鬧天宮後,玉皇大帝為安撫而封孫只有虛名而無實務的「齊天大聖」,但許遜認為孫悟空職閒無事只顧結交諸仙日久會生事,向玉皇大帝建議加予職責,玉皇大帝遂命孫悟空守蟠桃園,才引致日後孫悟空鬧蟠桃會而戰事再起。
研究書目
李豐楙:《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

---------------------

台灣民間信仰的神職 劉枝萬

  台灣是位於中國大陸東南的小島,由漢人的立場而言,乃開發較晚的新園地。可是早期墾民來到此地,歷經渡海的危險、原住民的抵抗、瘴癘地帶的疫病、不時發生的天災地變、漢人內訌的分類械鬥,由秕政所引起的騷亂等等。其情甚慘,為冀開拓成功與村落的安寧,自然地傾向於宗教信仰。

  這些移民由大陸帶來的宗教,佛教有曹洞、臨濟、黃檗等宗,而向被視為佛教亞流的齋教,也有金幢、龍華、先天各派。但無論如何,道教才是信仰的主流。雖稱道教,其實反映著邊疆社會的特性,已與在地俗信,混淆變容,形成混沌錯雜的民間信仰。

  在台灣,服務於民間信仰的神職人員,可分為道士、法師與靈媒等三階層。

  道士:信奉道教,為司祭專家,而居上級。台灣以其位置,固屬以張天師為教祖的天師教教區,但也有信奉李老君而自稱老君教者。不過道士僅靠為人司掌祭祀,實在難以糊口,於是不得不兼修紅頭法的法術,故此派俗稱紅頭道士。除此之外,尚有兼做喪事的一派,謂之烏頭道士。前者主要分佈於北部以至中部,南部則悉係後者。

  法師:其本質是專靠紅頭法術,為人催符念咒,驅邪治病的巫師,自稱法教,位
中級法教包括信奉許真君的閭山教徐甲真人的徐甲教以及姜太公的客仔教等各
派,但除閭山教外,其他實態不甚明暸。閭山教再分為信奉臨水夫人,即陳靖姑的三
奶教,與張聖君的法主公教兩小派。也有自稱信奉普庵佛的普庵教與嘛呢佛的嘛呢教
,但其實際情形,仍不得而知。雖然各派均標榜其教祖或法主,有些教派卻無明確法
統可循。至於三奶與閭山兩大派的關係,鑑於傳說,三奶似屬閭山,其實不然,兩派
勢均力敵,地位相同。惟閭山教盛行於南部,北部是三奶教地盤,稍佔優勢而已。不
過兩派作法,大同小異,無甚軒輊,以致「紅頭法」一詞,幾乎指稱三奶教。

  靈媒:介在人與鬼神之間,藉靈附身,以傳達其意志者,即鬼神的代言人,地位遜於道士、法師,自成下級,但在民間卻活動頻仍。乩童是傳達神旨的男性神媒,一旦神靈附身,時常以利器傷身流血,備受注目,成為靈媒的代表。姨是替亡魂講話的女性鬼媒,常做關亡等陰幽法事,與民間家庭生活,關係密切。不過,男覡乩童與女巫姨的性別原則,近年已經變容,竟出現女乩童甚至男姨的變態現象。再者,若按傳達神旨的觀點,靠寫字方式的扶鸞習俗,也可看做一種神媒。因為扶鸞時,必需神靈憑依正鸞之手,方能書寫。何況,乩童也往往並用寫字法來傳達神旨也。

(本文作者劉博士為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 

-----------------------------

  

道教神諸節日

道教神諸節日

正 月

初 一 日 天 臘 之 辰、元 始 天 尊誕、接神、迎喜神(出門走喜神方) 初 二 日 車 公 誕、拜 财 神

初 三 日 郝 真 人 誕 、孫 真 人 誕、拜天地神

初 五 日 孫 祖 清 靜 真 人 誕、财神誕、路 頭 神 誕、接 财 神

(迎五路财神、关帝)

初 六 日 清 水 祖 師 誕、九 天 玄 女誕

初 七 日 人 日

初 八 日 穀王誕、拜“顺星”(本命星辰)

初 九 日 玉 皇 上 帝 誕、拜 天 公

初 十 日 土 神 誕

十 三 日 關 聖 帝 君 飛 升

十 五 日 上 元 天 官 誕

十 九 日 長 春 邱 真 人 誕、門 官 土 地 誕

廿 日 招财童子誕 廿 六 日 庇 佑 財 神 诞、觀 音 開 庫

廿 八 日 許 真 君 誕

 

二 月

初 一 日 勾 陳 神 聖、劉 真 人 誕、中 和 節(天正節)

初 二 日 土 地 正 神 誕、姜 太 公 誕

初 三 日 文 昌 梓 潼 帝 君 誕

初 六 日 東 華 帝 君 誕

初 八 日 芳 春 節、真 武 下 降

十 三 日 葛 真 君 誕

十 五 日 真 元 節、太 上 老 君 誕

十 六 日 天 仙 娘 娘 誕

十 八 日 玉 陽 王 真 君 誕

十 九 日 慈 航 觀 音 誕

廿 五 日 玄 天 聖 父 明 真 帝 誕

 

三 月

初 一 日 譚 祖 長 真 人 誕

初 三 日 玄 天 上 帝 誕、王 母 娘 娘 誕

初 五 日 玄 天 上 帝 誕

初 六 日 眼 光 娘 娘 誕

十 五 日 財 神 趙 公 元 帥 誕

十 六 日 三 茅 真 君 得 道 之 辰、中 嶽 大 帝 誕

十 八 日 王 祖 玉 陽 真 人、后 土 娘 娘 誕

十 九 日 太 陽 星 君 誕

廿 日 子 孫 娘 娘 誕

廿 三 日 天 后 媽 祖 誕

廿 六 日 鬼 谷 先 師 誕

廿 八 日 東 嶽 大 帝 誕

 

四 月

初 一 日 天 祺 節、長 生 譚 真 君 成 道 之 辰

初 八 日 葛 仙 翁(玄)誕

初 十 日 何 仙 姑 誕

十 四 日 呂 祖 純 陽 祖 師 誕

十 五 日 鍾 離 帝 君 誕

十 八 日 北 極 紫 微 大 帝 誕、泰 山 聖 母 誕、華 佗 神 醫 先 師 誕

廿 日 眼 光 聖 母 娘 娘 誕

廿 八 日 神 農 先 帝 誕

 

五 月

初 一 日 延 生 節、南 極 長 生 大 帝 誕、老 君 傳 三 天 正 法與 张 天師(道陵)

初 五 日 地 臘 之 辰、南 方 雷 祖 誕

十 一 日 城 隍 爺 誕

十 三 日 關 平 帝 君 誕

十 五 日 太 上 老 君 降 臨 鶴 鳴 山

十 八 日 張 天 師 誕

廿 日 馬 祖 丹 陽 真 人 誕

廿 八 日 天 休節

廿 九 日 紫 青 白 祖 師 誕

**夏 至 靈 寶 天 尊 誕 **

 

六 月

初 十 日 劉 海 蟾 帝 君誕

十 五 日 王 靈 天 君 誕

十 九 日 慈 航 觀 音 誕、扁 鵲 高 真 人 誕

廿 三 日 火 神 誕

廿 四 日 南 極 大 帝誕、中 方 雷 祖 誕、關 聖 帝 君 誕

廿 六 日 二 郎 真 君 誕、妙 道 真 君 誕

 

七 月

初 一 日 天 休 節

初 七 日 道 德 臘 之 辰

十 二 日 西 方 雷 祖 誕

十 五 日 中 元 節、中 元 地 官 大 帝 誕

十 八 日 王 母 娘 娘 誕

十 九 日 值 年 太 歲 星 君 誕

廿 日 劉 祖 長 生 真 人 誕

廿 二 日 馬 元 帥 誕

廿 三 日 諸 葛 武 侯 誕

廿 五 日 齊 天 大 聖 誕

廿 六 日 張 三 豐 祖 師 誕

 

八 月

初 一 日 許 府 真 君

初 三 日 九 天 司 命 竈 君 誕、北 斗 下 降 之 辰

初 五 日 北 方 雷 祖 誕

初 九 日 元 成 節

初 八 日 瑤 池 大 會

初 十 日 北 嶽 大 帝

十 五 日 太 陰 星 君 誕、曹 國 舅 祖 師 誕、軒 轅 黄 帝 乘龍 飛 升 日,許 真 君 拔

宅 飛 升 日

廿 七 日 北 鬥 下 降 之 辰

 

九 月

初 一 日 南 鬥 星 君 下 降

初 一 至 初 九 日 北 鬥 九 星 降 世 辰

初 五 日 吕 祖 飛 升 日

初 九 日 斗 姥 元 君、九 皇 星 君、重 陽 帝 君、玄 天 上 帝 飛 升、中 壇 元 帥、

酆 都 大 帝 誕、 張 道 陵 天 師 飛 升 日

廿 二 日 增 福 財 神 誕

廿 三 日 薩 翁 真 君 誕

廿 八 日 顯 靈 官 馬 元 帥 誕

 

十 月

初 一 日 民 歲 臘 之 辰、東 皇 大 帝 誕

初 三 日 三 茅 應 化 真 君 誕

初 六 日 天 曹 諸 司 五 嶽 五 帝 誕

初 十 日 張 果 老 誕

十 五 日 下 元 節、下 元 水 官 大 帝 誕

十 八 日 地 母 娘 娘 誕

十 九 日 長 春 邱 真 君 飛 升

廿 日 虛 靖 天 師 誕

廿 四 日 隆 聖 節

廿 七 日 北 極 紫 微 大 帝 誕

 

十 一 月

初 五 日 天 應 節

初 六 日 西 嶽 大 帝 誕

初 九 日 韓 湘 子 誕

十 一 日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誕

廿 三 日 南 鬥 下 降 之 辰

廿 六 日 北 方 五 道 誕

*冬 至* 元 始 天 尊 誕

 

十 二 月

初 一 日 群 仙 會 蓬 萊

初 八 日 侯 王 臘 之 辰

十 六 日 福 德 正 神 誕、南 嶽 大 帝 誕

廿 日 魯 班 先 師 誕

廿 一 日 天 猷 上 帝 誕

廿 二 日 重 陽 祖 師 誕、丹 陽 馬 真 君 成 道

天 官、判 官、五 岳 靈 官、酆 都 大 帝 考 核 人 間 功 過,增 壽 折 歲

廿 四 日 司 命 竈 君 上 天 朝 玉 帝 奏 人 善 惡

廿 五 日 天 神 下 降、三 清 玉 帝 同 會 之 辰

廿 九 日 清 靜 孫 真 君 成 道

-----------------------------------

許蔚百年來許遜及淨明道研究述評.pdf

-------------------

淨明道祖師圖像研究.pdf

許真君.pdf

-----------------

淨明道:
  亦稱淨明忠孝道。該道派發勒於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西元1131-1162年)。江西南昌西山玉隆萬壽宮道士何真公托言許真君(遜)降授給他“飛仙度人經淨明忠孝大法”,“淨明大法”始行於世。至元初,有道士名劉玉清,經他清整“淨明法”之教法教理,造作《淨明忠孝全書》,正式形成了淨明道。該道派奉許旌陽(遜)為教祖。行教側重以符籙禁咒驅邪降妖,以守一齋醮修仙度人。此道派傳播於江南,在元明間影響較大。以後漸衰微。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 http://goo.gl/tQizkK

--------------------

bd3eb13533fa828b2bd6b581fb1f4134960a5ade8c1001e93901213fe4aa60be52e736d12f2e95321e30e924b899a901b47f71541b950a7b0208f50eaec379310a55b3193dcba81745a98226cffc17a56252015-12-21_1203162015-12-21_1203382015-12-21_1204032-10-7282015-12-21_120734774415298_m6cc0436b74ef06e53a3b2f7cdd76609220100719120651209742314967_m (1)1367057647-2176739086_n2015-12-21_122747a2cc7cd98d1001e93c6f55e0ba0e7bec55e79789  

道家修煉故事:許遜鬥蛟滅妖記

朱月明 整理
(http://www.epochtimes.com)

許遜,字敬之,河南汝南縣人,是歷史上著名的道士,北宋時封為“神功妙濟真君”,世人稱其許真君。撰有《許真君石函記》、《許真君玉匣記》、《靈劍子引導子午記》等。唐宋間,江南盛傳許遜的神異事蹟。據說許真君道法高妙,豫章各地多有能斬蛟降魔,除怪滅妖,為民除害的神奇故事。
他的祖父許琰,父親許肅都傾慕修道。東晉的尚書郎許邁,當散騎長侍護軍長史的許穆,都是真君的同族。真君剛成年時就拜大洞君吳猛為師,吳猛傳授給他修道的《三清法要》。後來被舉薦為孝廉(孝,謂善事父母者;廉,謂清潔有廉隅者),被任命為四川旌陽(今四川德陽縣)令。由於晉朝宮廷混亂,真君辭去了官職回到河南家鄉。

在歸途中,真君和吳君一同遊江左。正趕上晉室宰相王導的堂兄王敦起兵反叛東晉朝廷。真君就故意寫了一道假符去見王敦,想制止王敦造反,以保存晉朝皇室。但聽不進勸告的王敦竟然要將其斬首。在被押赴刑場之前,正和王敦一塊喝酒的真君突然把酒杯扔到房樑上。酒杯繞著房樑飛來飛去。就在王敦抬頭看酒杯時,許真君已隱身離去。他向南出了晉關,抵達廬江口,招來船工,讓他載他到鐘陵。船工說:“我盡管有船,卻沒有人力來駕它,沒法渡你過江。”真君說:“你只要讓我上船就行,我自己來駕船。”真君上船後對船工說:“你最好到船艙裡去,關上艙門不要出來,如果你感覺船速太快,萬萬不可向外偷看。”於是真君施起道術,船騰空而起,離了水面,在空中飛行。頃刻之間,船已到了廬山金闕洞西北的紫霄山山頂。真君想從金闕洞中穿過,載著船的兩條龍開始往低處飛,這使得船不斷地撞擊著山上的林木,發出的聲音令人震駭。這震耳欲聾的聲音驚動了船艙中的船工,船工不顧許君的囑咐,忍不住向外看了一眼。駕船的兩條龍知道有人偷看,就把船撂在山頂上飛走了。許真君對船工說:“你違背我的叮囑向外偷看,驚動了那兩條龍,他們就把船擱在這萬仞之高的山頂上了。現在我有約要去和幾位真君一起除盪妖害,暫時需要離開這裡,到江湖上去巡遊。你既然失了船,沒法回到人間去,不妨在這紫霄峰上隱居下來遊覽一下廬山。”真君臨走時,把服食靈草的方法和如何遁跡隱身的地仙道術告訴了船工。直到現在,在廬山紫霄峰上還有那條船的痕跡。

後來,許真君在豫章遇見一個翩翩少年,少年自稱慎郎。許真君和他談話後,看出他不屬人類,就在轉眼之間少年告別走了,真君對看門人說:“剛才來的少年,是蛟蜃變的妖精,江西連年鬧洪水,就是它在興妖作怪,如果我這次不除掉它,恐怕它又逃脫了。”那蛤蚌精知道真君已識破了它,就逃到龍沙洲北邊,變成一頭黃牛。真君用他的道眼遙觀,對弟子施大王說:“那個妖怪化作了黃牛,我現在變成一頭黑牛,我在臂上綁一條手巾以便辨認。你如果看見它狂奔,就用劍去截住它。”說罷真君就隱身離去。不一會兒,果然看見黑牛趕著黃牛狂奔而來,施大王用劍砍殺黃牛,砍中了它的左腿,黃牛一頭栽進了城西一口井裡。許真君變的黑牛也緊跟著追進了井裡。那蛤蚌精又從井裡逃了出來,跑到了潭州(今湖南長沙市),這回它變成了人。

那蛤蚌精先變成一個聰明爽雋的美少年,顯得非常富有。他得知潭州刺史賈玉有一個非常端莊美麗的女兒,刺史正想為她選擇一個門庭高貴的女婿。為了靠近刺史賈玉,蛤蚌精就用大量的財寶賄賂賈玉身邊的人,得以獲得賈玉的好感。賈玉果然把女兒嫁給了他。婚後,這對小夫妻就住在衙署的後院。每年一到春夏之間,蛤蚌精就求賈玉讓他到江河去旅遊,回來時總是帶回數以萬計的珍寶財貨,賈玉的親戚、姻親和僮僕都因此而成了大富豪。然而這一次蛤蚌歸來時,兩手空空,說是遇上了強盜,並被強盜所傷。就在舉家惋惜哀嘆之時,門人上報說:“門外有一個姓許的道士求見刺史。”賈公立即接見了許真君。真君對賈公說:“我聽說你有位貴婿,能否讓我見他一見?”賈玉就命那個自稱慎郎的女婿出來與真君相見。慎郎畏懼見到真君,托辭有病躲了起來。這時真君厲聲說:“你這個危害江河的害人精,蛟蜃老妖,還不快現出你的原形來!”於是蛤蚌精立刻現出原形,在堂前扭動,被刺史的衛士當場殺死。許真君又讓蛤蚌精的兩個兒子出來,用水一噴,兩個兒子立刻變成了小蛤蚌。刺史的女兒賈氏也幾乎要變成了蛤蚌。刺史夫婦肯求真君施手相救,真君給了她一道神符,她才沒有被變成蛤蚌。真君又命令賈玉深挖他房下的宅基,挖下去一丈多時,只見地下已被那蛤蚌精掏成了一個無邊的大坑。許真君對賈玉說:“你家的人都快要變成魚鱉了,必須趕快搬離,一刻都不可耽誤。”賈玉在倉皇中攜全家老少撤離舊居。他們前腳剛離開,只見轟鳴一聲,整個官捨落入那蛤蚌精在屋基下早已挖下的大坑,白浪騰湧,現出一個大池塘來。至今那池塘的舊跡還在。

東晉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這天,在洪州西山上,許真君全家四十二口連同住宅一起騰空而起,駕雲成仙而去。只有一個石函、藥臼、一副車輪和真君用過的錦帳從雲中落在他的故居所在的地盤上。當地人在許遜故宅建遊帷觀為祭祀所

----------------------

閭山派許遜真君由來

閭山派許遜真君由來

許遜字敬之,號真君。南昌人。吳赤烏二年,其母夢見有隻金鳳啣著珠子,落在手掌上。她玩弄了一會兒就吞了下去。等到夢醒忽然一陣肚子痛,因此懷孕而生了許遜。
 
許遜自幼聰明過人,相貌也非常俊偉。性情平和,從不與人爭吵。有一次他和長輩出去打獵,射中一隻小鹿,而母鹿卻在一邊不斷用舌頭舔小鹿,許遜看了心裡頗有感悟,就折斷了弓箭,專心求學。他對經史天文地理、音樂五行各方面都很精通,尤其醉心於神仙修練的道術。他聽說西安吳猛得了道,就跑去拜他為師,得到了吳猛的秘傳。
 
後來他又拜師郭璞,在逍遙山定居修道。當時他買了一座鐵製的燈架,晚上用來點燈。有一夜他看見油漆剝落的地方,有微光發出,他仔細一看竟是金子,第二天一早,他就把這座燈架還給賣主。
 
晉武帝太康元年,被推選為孝廉,派到旌陽做縣令,那年他四十二歲。他平時教百姓要忠孝仁慈,勤儉忍辱。他判案如神,吏民都很服膺他的領導。收成不好的時候,老百姓交不出稅金,許遜就用靈丹點瓦成金,叫人埋在地下。然後叫那些交不出稅的農民在上面耕種,他們才一下鋤,就挖到了金子,於是就拿這些金子來交稅,問題因此而得到解決。有一年縣裡流行瘟疫,老百姓病死者十有七八。許遜就用神方來拯救他們一時治好不少人。鄰郡病人聞風而來的,每天都有一千多人。許遜於是插一根竹竿在里外的河裡,病人只要在竹竿下喝水就會痊癒。
  
許遜做了一段時間的縣令之後,他預知晉朝要有變亂發生,它就放棄官職回到老家。四川地方的百姓為了感念他的恩德,就在他所住過的地方為他立了生祠,家家都供著他的畫像。他臨走那天,來歡送他的人擠滿了整個村莊,有人一直送了一千多里才回家,甚至還有人自願跟他回家伺候他。

許遜有一次在樹林中休息,有五個女童各持一把寶劍來獻給他。許遜覺得很奇怪就接受了,沒想到這五個女童也跟他一起回家,每天練劍,舞劍給他看,給他解悶。許遜就會了神劍的用法。
 
許遜曾和另一位道士吳君一起到丹陽黃堂去遊玩。他們聽說諶姆多道術,就去拜訪她,並且請教妙道。諶姆告訴他們說:「你們二位都是仙風道骨,有仙籍在天宮,過去孝悌王下降在曲阜蘭公家裡,曾對蘭公說,後世晉代會有神仙許遜來傳我道術,他將成為眾仙的領袖。孝悌王還特地留下了金丹寶經,銅符鐵卷交給我保存,以便等你來,我等了好多年了,今天好交給你。」於是諶姆就選了一個黃道吉日,登上神壇,拿出孝悌王當年留下的那些寶物,全部交給許遜。諶姆同時又看著吳君說:「你以前曾經是許遜的老師,而今孝悌王的道術唯有許遜得到真傳,你應該反拜他為師才對,何況在玉皇玄譜上,許君的品位極高,總領仙籍,所以你應該對他恭敬如尊長才是。」諶姆說完,兩人謝辭而去。許遜臨走時,心裡想應該要每年來拜訪諶姆才好,他才一動念,諶姆就知道了,她立刻跟許遜說:「你千萬不要來,我不久就要回到天上去了。」說著她就拿了一把香草,朝南邊扔去,說:「你快回去吧!草落在哪裡,你就為我在那裡立祠紀念吧!每年秋天你去一次也就夠了。」兩人回去以後,到處尋找香草的下落,最後在距離住處南邊四十多里的地方找到了,而當時那根已經長得很茂盛了。於是兩人就地建立祠廟,每年仲秋必來朝拜。

-----------------

 

閭山法主許遜,字敬之,號旌陽,道壇中稱許九郎,道書中稱許真君。為東晉時道士,原籍汝南,系道教人物之一。據說他曾拜豫章(今江西南昌)吳猛為師,後舉孝廉,於晉太康元年(二三零)任旌陽縣令,並曾創‘太上靈寶淨明法’。傳說在東晉甯康二年(374)舉家從豫章西山飛昇成仙。北宋時,徽宗賜號‘神功妙濟真君’,後世尊其為淨明忠孝道始祖,相傳著有《太上靈寶淨明飛仙度人經》等書。許遜被尊為閭山法主,是閩浙贛三省民間道壇的事,隨後廣東、臺灣等地亦頗流行。

  早在南北朝時期,許旌陽的信仰傳說已盛行於接近閩北的江西貴溪縣。《太平寰宇記》卷107所收南齊劉澄之《鄱陽記》一文中,即已記述許氏在貴溪馨香巖的一則傳說,其文曰:

  昔術士許旌陽斬蛟於此巖下,緣此名焉。

  這是史料記載許旌陽為術士及其法術活動最早的文獻,為後出所有傳記所傳襲。如記載許遜得道成仙的典籍,較早還有唐代張NF23C的《朝野僉載》,據該書雲:

  西晉末,有旌陽令許遜者,得道於豫章西山,江中有蛟蜃為患,旌陽沒水拔劍斬之。後不知所在,頃漁人網得一石甚鳴,擊之聲聞數十裏。唐朝趙王為洪州刺史,破之得劍一雙,視其銘一有許旌陽字,一有萬仞字,後有萬仞師出焉。

大概由於《朝野僉載》的記載流傳民間,由江中‘沒水拔劍’斬蛟及‘萬仞’之劍引申出閭山在水中或閭山在沉毛江邊的種種險境傳說。

  至於許遜之神仙傳說,除水中斬蛟外,還有方術的一面,而這方面與巫道法術關係最大。據《蜀中廣紀》卷九第十一所記:

晉太康初,許遜為旌陽令。屬歲大疫,死者十七八。遜以神方拯治之。符咒所及,登時而愈。

由於許遜在任官期間以‘神方’、‘符咒’為官民診治瘟疫,使他成為縣官和法師這樣一個雙重職能的人物。民眾至公堂來求治,於是公堂亦成為‘法堂’,‘江州府閭山正堂’大概既是由這種虛實參半的傳說中派生而出。

  在閭山派道壇中,竹與閭山法有著很重要的關係,而竹正是江南的特產。據《道藏》所載《歷世真仙體道通鑒》雲:

  太史真君,姓許氏名遜,字敬之,……歲大疫,死者十七八,真君以所授神方拯治之。符咒所及,登時而愈。至於沉屙之疾,無不痊者。傳聞他郡,病民相繼而至日旦千計,於是標竹於郭外十裏之江,置符水於其中,俾就竹下飲之皆瘥。……江左之民亦來汲水於旌陽,真君乃咒水一器置符其中,令持歸置之江濱,亦植竹以標其所,俾病者飲之。江左之民亦良愈。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植竹水中為民癒疾,道壇科法中竹的運用與閭山法有很大關係,而在一些典籍中,對此也有許多記述。如馮夢龍所編《三教偶拈》之《許真君旌陽宮斬蛟記》有一段關於‘許真君竹’的傳說。該書雲:

  真君見一道妖氣沖天而起,乃指與甘、施二人曰:此處有蛟黨未滅,可追去除之。……追至福州延平府地名塗洋九裏潭,其一蛟即藏於深潭之中,真君召鄉人裏謂曰:吾乃豫章許遜,今追一蛟精至此,伏於此潭。吾今將竹一根插於潭畔石壁之上,以鎮壓之,不許殘害生民,汝等居民勿得砍去。言畢,即將竹插之,囑曰:此竹若罷,許汝再生,此竹若茂,不許再出生。至今潭畔其竹母苕凋零,則復生一筍成竹替換復茂。今號為許真君竹,至今其竹一根在。

以植竹之法癒民疾、驅瘟疫、鎮邪妖,確是許遜道法中的特色。然而,這種道法在閭山派道壇中正是巫法的部分內容,而且在道法中佔有較高的地位,在各地科儀本中之‘請神詞’中經常出現‘值竹師爺’、‘合竹師爺’、‘招魂轉竹’的名稱。如龍巖東肖廣濟壇奉請的就有‘轉魂合竹師爺蔡九郎、蔡十郎、彭八郎、江西道油茶隔口直竹師爺黎法開’(廣濟壇陳春來手抄本《大香供一宗》,頁二零)。其中的‘值竹’、‘直竹’都是許遜‘植竹’法術之變稱。閭山教道壇中的‘大幡竹’、‘神幡’、‘招魂竹’、‘閭山門’與竹相關都源於此。竹在閭山法中是道法的重要標誌,這大概是許遜信仰和閭山法早期傳入南方的遺跡。

  許遜(許九郎)與福建閭山法的關係,以及他成為閭山法主,可能還與許遜在福建之收妖除怪傳說有關。此類傳說除上述在延平府塗洋九裏潭插竹鎮妖事故外,《許真君旌陽宮斬蛟記》尚記載其到過建甯府崇安縣、建陽縣葉墩、仰山、福州南台等地收伏三蛟事跡,其中還有詩歎曰:  

  迢迢千里到南閩,尋覓蛟精駕霧雲。

  到處留名留異跡,今人萬古仰真君。

關於許真君在福建的除妖顯聖傳說,自然也是閭山法在閩流傳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福建流行閭山法的一個重要因素。白玉蟾所說的巫山閭山法其時已在福建盛行,不能說與此傳說無關。

  至於許遜的信仰傳說,在民間道壇中也有其來源,如建陽市童遊顯應壇道壇唱詩‘九郎法主真宗祖’中即雲:

  堂前燈火光沉沉,便問法主討分明。九郎原是許家祖,也是江州洞底人。江西有只神仙洞,沉毛江水繞四邊。

由此可知許遜的信仰在各地道壇中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為何稱謂為(紅頭ㄟ)為何稱謂為(黑頭ㄟ)

閭山派源于魏晉南北朝許遜信仰 屬於(淨明宗)的一派流傳於閩贛地
淨明忠孝神仙道教道教淨明派 元代正式以「淨明」為道派名稱
淨明派主要流傳於江西南昌地區 其道法出自東晉道士許遜
隋唐時期在南昌西山游帷觀盛行的孝道派 即奉許遜為祖師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敕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
淨明道的教義宗旨為
「忠孝廉慎、調養心性為基 內煉修養為本,外行符水煉度為用」
教主是淨明天師【(許真君)】 閭山許九郎法主
教派內奉祀閭山九郎
     蒙山七郎
     趙侯三郎
     張趙二郎等法祖
屬道教科法及佛教瑜珈宗兼具之秘法      
法派內有許多支派比較常見的有:
【混元法派】
【徐甲法派】
【法主公派】 

宋代永福法僧張聖君稱之為「張法主公」兼做紅白法事儀式 喪事功德道場
穿海青衣、戴青巾故有「烏 頭 師」之稱
其道壇儀式主要分幡科、齋科、法科三大類
幡科是社區祠廟中舉行的公眾性的祈禳儀式
齋科是以家庭度亡及佛寺慶典、開光或普渡等儀式
法科是以家庭出煞驅邪 禳災納吉的法事儀式

-------------------

神仙故事:許遜選徒弟
作者: 雲開
【正見網2012年08月20日】
打印機版 簡體
許遜,字敬之,晉朝人,是歷史上有名的道士,因為在出家前他曾當過四川旌陽縣令,所以人稱許旌陽,道教里則常稱他為“許真君”。傳說許遜活到一百三十六歲,白日飛升成仙而去。民間傳說,他是四大天師之一。

據說許遜修道有成后,曾除掉一些害人的妖孽,名氣很大。所以要來當徒弟的人數以千計,許遜勸他們回去,卻一個也勸不走,他們都口口聲聲一定要跟他學道。許遜便讓人弄來大批木炭,在上面施了法術,讓這幾千個人每人拿一節木炭回家。

到了深夜這些人都睡下時,這些被拿回家的木炭全都變成了美女,來誘惑他們。這些人夜晚睡的迷迷糊糊之際,忽然有美女來引誘他們,很多都動了色心沒有通過考驗。只有十個人堅守求道之念,沒有被迷惑。結果第二天,許遜就只挑選了這十個人當弟子。後人將這些用炭幻化考驗人的美婦,稱為“炭婦”。例如宋代詩人潘矩的《獻沈詹事》一詩中就有“道士猶懷炭婦羞”一句,就是引用了這個典故。

為甚麼歷來許多的神仙故事中,包括佛教故事中都談到了,挑選徒弟、傳人的時候都要考驗其能否戰勝色慾之心。為何神仙都很重視看弟子能否過色慾這一關?現代人,包括現代宗教中的一些人都是搞不懂,講不明白的。甚至一些宗教里的出家人都結了婚,違背了戒律還認為自己沒錯。然而這個問題在法輪大法中早就有了明確的解答,在法輪大法經書《轉法輪》中寫道:“在歷史上或在高層空間中,看人能不能修,看人的慾望、色這個東西很主要的,所以我們真得把這些東西看淡。”法輪大法講清了修煉的真諦,是真正度人的法,是偉大的佛法,所有有意願修煉的人真的都不應該錯過啊!

--------------------

許遜 (晉代道教人物) 編輯
許遜(239年-374年),江西南昌人,道教著名人物,淨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師,晉太康元年(280)舉孝廉,出任旌陽令,人稱許旌陽。作為漢族民間信仰的神仙之一。在江南地區留下了斬蛟龍治水的傳說,受歷代朝廷嘉許和百姓愛戴,譽為“神功妙濟真君”、“忠孝神仙”,又稱許天師、許真君。

許遜(239年-374年),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南昌縣(今屬江西)長定鄉益塘坡人,祖籍汝南(今河南許昌),其父許肅於東漢末年率家避戰亂遷居南昌,吳赤烏二年(239)許遜出生於南昌縣益塘坡(今麻丘鄉)。後鄉舉孝廉,於晉太康元年(280)出任旌陽令,人稱許旌陽,又稱許真君。
人物信仰編輯
許遜信仰唐朝時開始興起,在宋朝被朝廷所倡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將西山遊帷觀升格為玉隆宮。宋徽宗時上尊號為“神功妙濟真君”,南宋時,“真君垂跡,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
在台灣流行的閭山派道教,也奉許遜為始祖,尊之為“閭山教主許真君”。傳說閩東一帶的女神,閭山三奶派的宗師“ 臨水夫人 ”與法主派的宗師“法主真君”,就是在閩江底的神秘世界閭山,拜許遜為師的。
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許遜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江西南昌民眾及許姓人士,常視許遜為保護神。
台灣本島以許遜為主神之廟宇以桃園縣大園鄉仁壽宮最為悠久,相傳為清咸豐年間由福建漳浦人許文量恭迎感天大帝來台,鄉內公眾一同立廟,為大園鄉內最大之公廟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為安座紀念日例祭之期。大園鄉內許姓裔孫眾多,敬稱許遜為“老祖”,鄉內各姓信眾亦多隨之稱呼。除“老祖”外,信眾亦多稱“感天公”或“感天大帝”。
人物歷史編輯
許遜(239—374),字敬之,豫章南昌人,東晉道士,淨明道派尊奉的祖師。相傳著有《靈劍子》等道教經典。據道書記載,少以射獵為業,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崽而死。許遜愴然感悟,折弩而歸,始棲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聞豫章(南昌,或泛指江西)人吳猛得術士丁義神方,乃拜大洞君吳猛為師,傳三清法要。
他賦性聰穎,博通經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學說,尤其愛好道家修煉法術。二十歲舉為孝廉,屢薦不就。二十九歲拜西安(今修水)大洞君吳猛學道,盡得秘傳。三十六歲時與文學家郭璞結伴遍訪名山勝地,最後選擇南昌西郊的逍遙山(今新建西山鄉)隱居,只求修煉,不願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鄉里,深為鄉人尊敬。直至西晉太康元年(280)四十二歲時,因朝廷屢加禮命,難於推辭,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陽縣令。
許遜到了旌陽,去貪鄙,減刑罰,倡仁孝,近賢遠姦,實行了許多利國濟民措施。有一年,旌陽大水為患,低田顆粒無收,許遜讓大批農民到官府田裡耕種,以工代稅,使災民獲得解救。當時瘟疫流行,許遜便用自己學得的藥方救治,藥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時旌陽傳唱一首民謠:“人無盜竊,吏無姦欺,我君活人,病無能為。”盛讚許遜的功德。鄰縣民眾紛紛前來歸附,旌陽人戶大增。許遜在旌陽十年,居官清廉,政績卓著,被人 ​​們親切稱為“ 許旌陽 ”。
太熙元年(290),鑑於晉室將有大亂,料知國事不可為,許遜掛冠東歸。啟程時,送者蔽野;有的為他建生
許真君斬蛟龍
許真君斬蛟龍 (5張)
祠、畫神像,終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隨來到西山,聚族而居,與許遜為伴,都改姓許,人稱“許家營”。
許真君東歸後,時逢彭蠡湖(今鄱陽湖)蛟龍為害,水災連年,許祖率領眾弟子,足跡踏遍湖區各地。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斬妖除魔,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
東晉元帝大興四年(321),許遜隱居南昌南郊梅仙祠舊址,創辦道院,名太極觀,額曰“淨明真境”,立淨明道派。其宗旨為“淨明忠孝”。傳說許遜活到一百三十六歲,於東晉寧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齊飛天成仙,世人尊奉他為“ 許仙 ”。東晉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德,將旌陽縣改名德陽縣。後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許仙祠,在南昌鐵柱宮建旌陽祠,並受歷代王朝賜匾表彰,宋王安石撰寫《許旌陽祠記》。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的典故就出自許旌陽的傳說事蹟。
人物格言編輯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
時運不通,妄求無益;
妄取人財,布施無益;
四川德陽旌湖河畔的許旌陽塑像
四川德陽旌湖河畔的許旌陽塑像 (2張)
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進一步想,有此而少彼,補東而缺西,時刻憂愁;
退一步想,良田萬頃,一日止食米一升,大廈千間,
一夜止眠地八尺。一升八尺,受用不久,多何用乎?
計較為自身,死後何曾到手中?計較為兒孫,兒孫自有兒孫福。
家財數百萬,陰功無絲忽,積下與兒孫,未必能保守,
轉世變畜生,兒孫替不得。
《轉輪歌》曰:“畜生本是人來變,人畜輪迴古到今。不見披​​毛並戴角,勸君休使畜生心。”
百年世事有天羅,休把心機太用過,
富了又貧貧又富,江河成路路成河。
良心自有良心報,奸狡還須奸狡磨。
莫道蒼天無報應,十年前後看如何?
許遜得道編輯
元康元年(291)爆發八王之亂,許遜以晉室紛亂,乃棄官東歸,與吳猛在豫章地區傳播孝道。據說許遜的西山教團有上百人的規模,教團骨幹有十二人,稱十二真君,即許遜、吳猛、
西山萬壽宮
西山萬壽宮 (2張)
時荷、甘戰,周廣、陳勳、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鍾離嘉。其中五人為許遜的家族或姻親。他以南昌西山為中心,傳教活動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區,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許遜傳教遺跡。豫章各地多有許遜鬥蛟斬蛇、為民除害的神奇故事。道教傳說,東晉寧康二年(374)八月十五日許遜“合家飛升,雞犬悉去”。西山道士乃以許遜故宅建遊帷觀為祭祀所。據《孝道吳許二真君傳》載:每當許遜升遐之日,“四鄉百姓聚會於觀,設黃籙大齋。邀請道流,三日三夜,升壇進表,上達玄元,作禮焚香,克意誠請,存亡獲福,方休暇焉。”①宋代,許遜極得北宋皇室尊崇。大中祥符三年(1010),將西山遊帷觀升格為玉隆宮。政和二年(1112),遣內使程奇請道士在玉隆宮建道場七晝夜,誥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後又彷西京崇福宮規制,在洪州西山改建玉隆萬壽宮。
建築宏偉壯觀,為宋代著名道觀。南宋時,“真君垂跡,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②宋代漢族民間對許遜的信仰已很盛行。“每歲夏季,諸卿士庶,各各香華,鼓樂、旗幟,就寢殿迎請真君小型像幸其鄉社,隨願祈禳,以蠲除旱蝗。”③據傳每年仲秋“淨月”,前往西山玉隆萬壽宮朝拜者,扶老攜幼,肩輿乘騎,肩摩於路。因此,南宋何真公、元初劉玉都假託許遜神靈降授,並尊為淨明道祖師。許遜事蹟正史無傳,道書所載,也多不一。如關於許遜得道,至少有三種說法:
得道於吳猛

《雲笈七箋》卷一百六《許遜真人傳》稱:“(吳)猛昇仙去時,語其子云:'吾去後,東南方有人,姓許名遜,應來吊汝,汝當看重之,可以真符授也。'至時,遜果來吊,其子以父命將真符傳遜,奉修真感有愈於猛。”
得道於蘭公

據《十二真君傳》載:蘭公系孔子故鄉兗州曲阜縣人,因“精專孝行”,鬥中真人特降授“孝悌之教”、“至道秘旨”,並預示晉代有真仙許遜,當傳此“孝道之宗”,為“眾仙之長”。果然,蘭公死後,其孝道秘法、寶經金丹、銅符鐵券,為許遜所得。
得道於諶母

吳猛、許遜皆得道於諶母。《墉城集仙錄》稱諶母“密修道法,積數十年,……吳猛、許遜自高陽南游,詣母,請傳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關於許遜的籍貫,《雲笈七?》說是南昌人。《十二真君傳》記許遜籍貫為汝南,《孝道吳許二真君傳》謂許遜“望本高陽”。汝南許氏是漢代主持“元旦評”的名流,高陽許氏是魏晉北朝的名門。這或許是為了神化許遜而有意的攀附。
古江西廟一般供奉許遜。
許遜信仰

--------

在中國閩南地區保生大帝信仰中,通常會將三位不同朝代年格人物加入信仰。其中包括:吳夲、許遜、孫思邈。供奉為三位真人。舉凡如:高雄湖內慈濟宮、高雄苓雅寮鼓山亭、台南市開山宮、台南市下大道良皇宮、台南含西港開仙真宮等等...均以保生三真人方式來加以祭拜。其中包含吳夲、許遜、孫思邈。以廟中供奉主為為例,分別列為保生大帝、二大帝、三大帝等名稱加以區分。此外,其他廟宇也可能將成神時間作為區分。如許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士、孫思邈為唐朝人士、吳夲則為宋朝人士。利用年代作區分。將許遜稱呼為保生大帝、孫思邈和吳夲分別為二大帝以及三大帝之稱呼都有。今日討論許遜真人,天樞使相慈濟真君:
許 遜 為 晉 代 著 名 道士 。 字 敬 之 ,南 昌 人 。
據 道 書 記載 , 他 少 年 時 曾 入 山 射 鹿 , 鹿 胎 墮 地 , 母 鹿 不 顧 自 己 的 箭 傷 , 折 回 頭 來 傷 心 地 舔 其 子 而 死 。許 遜 悵 然 感 悟 , 遂 折 弓 棄 矢 ,銳 意 修 道
許 遜 聰 明 穎 悟 , 博 通 經 史 , 明 曉 天 文 , 地 理, 音 律 , 五 行 , 讖 緯 之 書 , 尤 其 喜 好 神 仙 修 煉 之 術 。 據 說 他 曾 師 事 著 名 道 士 吳 猛 , 修 學 道 法; 曾 擇 西 山 之 陽 逍 遙 山 , 以 修 煉 為 事 。 後 舉 為 孝 廉 , 任 旌 陽 令 , 治 政 廉 簡 , 大 施 利 濟 , 吏 民 悅服 , 時 人 感 其 德 化 。後 見 晉 室 紛 亂 , 乃 棄 官 東 歸 , 遨 遊 江 湖, 在 豫 章 地 區 傳 播 孝 道 。 據 說 曾 拜 諶 母 為 師 , 道 法 高 妙 , 豫 章 各 地 多有 許 遜 蛟 斬 蛇,為民 除 害 的 神 奇 故 事 , 據說 曾 求 得 太 上 靈 寶 淨 明 法 , 被 尊 為 淨 明 道 派 祖 師 。後 乃 歸 隱 西 山 , 精 修 不 懈 。
成 仙 : 至 孝 武 寧 康 二 年 , 許 遜 已 一 百 三 十 六 歲 , 八 月朔 日 有仙 人 自 天 降 , 曰 : 「 奉 玉 皇 詔 , 授 子 九 州 都 仙 太 史 高 明 大 使 」 。 八 月 望 日 , 舉 家 四 十 二 口 ,同 日 拔 宅 升 天 , 雞 犬 隨 之 。 宋 徽 宗 敕 封 : 至 道 玄應 神 功 妙 濟 真 君 , 証 位 為 天 樞 使 相 ,為 天 府 四 相 之 一 。
稱許真人的感天大帝於東晉寧康年間得道昇天之後,時常顯化濟侍,為民除害。大堂年間,收福建古田陳靖姑為徒,傳授召雷驅電、移山倒海、斬妖捉鬼之術,成為閭山派開山始祖。宋徽宗時有功於國,敕封為「神功妙濟真君」。歷代皇帝冊封名稱如:『慈濟真君』、『感天大帝淨明普化天尊』等。
許真人一生神蹟無數,因此民間常見於神像雕刻中。有別於吳夲為抱壽體的雕刻姿勢。許真君雕刻姿勢則為身穿到袍、右手持寶劍、左手持符水壺。左腳踏龍等姿勢。顯示其道行以及倒是的身份。因此,在中國福建泉州城內花橋宮中。其保生大帝真經為描寫許真人之事。經文內容如下;
爾時,慈濟真君朝於太清宮中、三元殿上,眾星諸神咸皆會集。
 天尊曰:「吾今下觀三千大千世界,南閻浮提眾生,十惡五逆、不忠不孝、無禮無義、不敬三寶、不知布施、不行方便、多作惡業、殺害眾生、婬盜貪嗔、結諸罪網、撓亂國
土、人王匪正、上無道揆、下無法守,是致擾攘,無辜橫死,英爽不散,為作蜚尸魔鬼。故邊夷人民,刀兵橫起;南夏人民,歲時寒暑,瘴癘瘟黃,瘖瘂暴死。復行蚊冉,赤眼瀉痢;豬羊牛馬,冒氣而死。山魔蚖蛇,蝮蝎虎象;禽獸海魔,疾風漂船。龍魚鬼浪,城津破壞;多水火災,後遭王法。年逢饑饉,五榖不登;凡爾施為,事不如意。當知魔種皆是武夫健卒,勇猛神氣,亦助天神行雲布氣,風雨及時、禾米大熟,天下太平;今各增長八萬四千眷屬,忽起風災、水災、火災,四百四病,時氣流行,世間薄福,惡逆眾生,遇災當死。」
  天尊憫此十善修福之人,乃推窮曆數,考究讖言。青犬吠,木豬鳴。雞兔月,員無晶。三災至,九橫生。甲乙多兵患,丙丁懼火災;戊己蝗瘴癘,庚壬風水災。自甲週癸,上五荒,下五豐。嗟值末世,晷運將終;諸佛涅槃,賢聖隱伏。凡夫愚婦,不覺不知;故傳經法,普救世間。而說偈言:
「犬吠豬鳴,惡死善生。皈依三寶,持誦此經。
   隨處供養,永鎮魔兵。天神守護,家國安甯。
   廣傳經法,散施流行。」
  太上老君曰:「若有善男信女,敬重三寶,歡喜佈施,每遇庚申甲子、三元七旦、主命臘日,齋戒清心,持誦此經,供養真文,自有天神擁護,不遭彼難,欽承功德,獲福延生。」復勅祕訣靈符一百二十道,告慈濟真君:「汝道全德備,善行清隆,在天有戒定慧妙力,在地有慈悲濟載大功,在人有孚惠真君寵號,能通三界,可伏斯魔,傳布經法,救度群生,同歸大道。」
  太上說已,天尊回馭,眾星諸神奉辭而退;而是慈濟真君承上告言,遄勅妙所,於癸酉四月七日,步罡吁氣,地震三聲,扶降真童,宣說此經。而作呪曰:
  「真君真君,除邪斬瘟;行符咒水,普濟萬民。罡步正炁,永斷禍根;威光烜赫,顯號增封。香火廟食,夙夜虔恭;萬靈有禱,咸沐神功。誦吾神咒,滌蕩群兇。急急如如律令!」
  真童曰:「吾世居泉郡,顯迹臨漳,迨今三百餘年,積功累行,嘉寵薦臻。向挽米舟以濟水旱,復擁神兵以禦寇盜,近湧甘泉以袪疾苦。今傳靈寶經法,以救世人。若有男女,得吾真經妙印,信受供養,或請僧道轉誦,或結會讀誦,廣令傳說,求心所願,無不遂意。若人開築井竈,架造宅墓、豬羊牛馬雞鴨栖欄,或有時氣疾病,可以香、花、燈、茶、異果供養,持誦此經,連念吾呪七遍,以朱砂書吾傳示符訣如法,勅向門上,災鬼自消,人員自泰,所求稱心,咸登道岸。」真童說已,吁魂而悟。
其中許遜真君咒語,也使用在全國許多保生大帝的廟宇中。舉然台南祀典興濟宮、高雄湖內慈濟宮、台南安定保安宮、台南仁德保華宮、台南後壁顯濟宮、台中元保宮等廟宇。利用咒文之66字產生出66首的籤詩。
許遜真人祖廟
西山萬壽宮坐落于距南昌市西南三十公里的西山逍遙山下,是為紀念著名道家人物許真君所建。道教認為除了凡人居住的世界外,還有神仙的處所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許真君棲身修煉的西山則為第四十福地。因他在此仙逝,故又稱"飛升福地"。
-------------------
本宮恩主-保生大帝許真人傳略

慈濟真君姓許。名遜。字敬之,汝南人,移居南昌,生於漢末後主十六年已未十月二十五日,母夢金鳳啣珠墜掌而生。
當漢靈帝時,奸佞弄權,讒諂橫行,毒流四海,萬民嗟怨,於是怨氣沖霄,致惹天災疊降,久雨之後,繼以旱魃為虐,饑饉薦臻,疾疫四起,民不聊生。
時河南之地,有許肅者,累代慈仁,行醫濟世,睹黎民之痛苦,罄家產以製藥,名「救饑丹」,活人甚多。後避亂江南,擇居豫章,因厚德所感,南昌鑒察神,特將許氏世代,積德行善,上奏天廷,玉帝欣便忭,即令殿前判官,查閱玄譜,仙籍品秩,將予以厚報之,判官奏道:「晉代江南,將出一孽龍精,擾官害民,生養蛟黨繁盛,今輪係玉洞天仙降世,合宜傳授女真諶母飛步斬妖之法,以滅蛟黨,為除民害。」
玉帝聞奏,即降豐宣召玉洞天仙,令其身變金鳳,口啣寶珠,於三月十五日下降許肅家中,於夫人吳氏投胎轉世。
真君誕生,形端骨秀,穎悟超凡,年甫三歲,即知禮讓,是以父母取其名曰遜,表字敬之,年十歲,從師讀書,一目十行,作文寫字,優異非常,當地無有能為之師者;真君遂棄讀,慕道修養學仙之法,恨未得明師指示,適聞同窗胡雲之薦,往投之吳猛門下,猛見其聰慧超凡,青眼厚待,且自謙,稱真君為許先生,談論法有三(小、中、大、是也),仙有五等(鬼、人、地、神、天)也,並將燒煉秘訣,白雲符書悉傳與真君。
真君又為求詣大成,乃訪汝南郭樸(精於地理)擇定洪都西山,以為棲隱之地。從此日以修煉為事,後煉就點石成金之法,與袪老延年之術,將所得之金,悉周濟貧窮,自是德義彰播。
時晉武帝平西蜀,取東吳,天下統一,太康初年,下詔各郡,保舉孝廉,遂取真君為蜀郡旌陽縣縣令,平時,因事母至孝,雖在公事忙碌中,每夜必由官署返家,侍候老母入睡後,再折回衙署。
不久,因邊境五胡強橫作亂,而晉惠帝愚蠢無能,被賈后專恣殺戮大臣,真君見晉室如此內憂外患,無意仕途,遂棄官東歸,時吳猛已一百二十歲,亦來相處。
卻說斯時江南已出妖物,為孽龍,初生人世,為一名聰明才子,姓張名酷,一日乘船,遇難不死,漂泊沙灘,誤食火龍卵,自是不饑,善游泳,月餘,遂脫胎換骨,遍體生鱗,人首而龍身,火龍一見,知是己子,噓氣一口,教以神通,竟能千變萬化,呼風喚雨,握霧撩雲,喜則化人形而淫民女,怒則變妖精而起波濤,未幾,蛟黨較多,族類亦眾,常欲把江西數郡,變成一海,吳猛目睹妖孽作亂,雖具翦除之心,無奈道法不高,莫能取勝。
時,太白金星在靈霄察知此事,又奏准玉帝,令天使夜夢中,賚賜真君斬妖神劍一口,並告其所以,天明,適吳猛來商討翦除妖孽,為民除害之計,聞鎮江府丹陽縣,黃堂有女真諶母精通道術,二人相邀往投,諶母允諾,擇吉依科設儀,付銅符鐵券,金丹寶鑒,並示斬妖之法,三五飛騰之術,及靈章秘訣,並各樣符籙,悉以傳真真君(今有淨明法,五雷法之類,皆諶母所傳也),諶母又謂吳猛曰:「昔日許遜稱汝為師,今遜有斬妖劍,余已授法於彼,此後,汝當師事之也。」
自此以後,二人俱飛騰變化之術,真君屢收妖犯,仙法愈顯,並周行江湖諸郡,殄滅毒害,德著人間,名傳海內,但孽龍被斬子傷族,於心不願,又化作三頭六臂之天神,幾度出戰,真君大顯身手,將他傷去一頭,斷了一臂而去。
不久,孽龍復與蛟黨,橫行搗亂,真君又率臨水夫人陳靖姑(亦真君門徒之一)等悉皆誅滅,孽龍精深恨真君屢次作對,欲乘其遠出時,將豫章一滾而成滄海,幸真君知情,同諸弟子,及早防禦,否則數百萬生靈,豈非盡葬波濤歟?
時,南海龍王三太子,受孽龍哭訴,欲代雪仇,被觀音收入鷹秋澗,三百年後變成騾子,送天竺馱經,孽龍自知罪愧,欲與真君講和,真君知孽畜野心難改,慮豫章為蛟螭所穴,每防之,而孽龍敗戰後,逃去黃崗變化為人,外表充作塾師,暗中仍貽害民眾;不久,真君察覺,率徒往追之,逃往長沙,乃用天羅地網困之,遂活活擒住,鎖於江西牙城南井,鑄鐵為柱,上安鐵樹劍,下施八索,鎮攝地脈,自是水妖屏跡,城邑無虞。
真君既擒妖孽,大功告成,乃與吳猛各乘一龍,回至豫章,隱居終日,與諸弟子講究學道真論。
一日,三官大帝(天地水三官三元品),與太白金星等因言真君是玉洞天仙轉世,今已蕩除妖孽,惠及生靈,功高德厚,特具文再奏金闕。
玉帝大悅,即授真君九天都仙太史,兼高明大使之職。
晉孝武帝元康三年甲戊八月十五日,真君於君州(今之南昌)西山,舉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雞犬亦隨拔宅飛昇,此為俗語云:「一人得道,雞犬昇天之典故出處也。」享壽一百三十六歲,因生前為太醫,曾以絲線過脈,醫癒國母病體,有妙手回春之功能,故成仙以後,仍懷慈悲,每會同聖帝下凡降筆,時時闡教,處處施方,救人無量,靈蹟昭然,在宋代受封為神功妙濟真君。
玉帝敕封為太醫院慈濟真君博施天尊,迄今各處善堂,皆尊奉為許恩主或尊稱感天大帝,馨香不替,擅其宜也。
許真人聖誕千秋為十月二十五日。
--------------------
感天大帝,姓許名遜,字敬之,東晉汝南人,生於魏明帝景初三年(西元239年 ) 正月二十八日 ,閭山教主 許遜真君 在世一百三十五歲 與張天師、葛洪、薩守堅並稱「四大天師」

因道教派別迅速增加衍化,法術和義理因而逐漸分立,法術派之中最具代表的極為「閭山派」,其下雖分有數支流別,如:

王母派、夫人派、法主公派等等,但仍含攝於極富包容性的閭山道派之中。

而許真君為「閭山派」教主、法學方術之祖師,其下高徒則為著名的陳靖姑(後世稱:靖姑娘媽、順天聖母等等)。

在道教系統中,許真君 的天師身分已然受到尊崇,又復加以身兼「淨明派」與「閭山派」教主

註:參考資料 道藏中 淨明忠孝全書之道家四大天王 最原始記載 :

許天君 許遜
張天君 張道陵
丘天君 丘處機
李天君 李靖

徐甲真人為「閭山教主」,「紅頭小法」之祖師 。

「徐甲真人」應是周朝道家之祖「老子李耳(公元前571 ) 」的隨身書僮—徐甲 ,十幾歲便為老子服務,春秋之時老子行訪各國乃是由徐甲替其牽引青牛坐騎,在此期間徐甲向老子學習諸多思想經典,因此在道教創立之後,便以「真人」稱呼之。

徐甲真人在道教經典正史中少有提起,惟﹝道藏雲集七籤卷四、道教相承次第錄﹞中,記載─道祖太上老君傳授火山大丹治法給三名弟子,徐甲真人就是其中之一。

〔若閭山派是許遜發明的,徐甲真人發揚光大〕

徐甲真人比許真君早約800年 恐難成立
------------------------------
第三節:淨明道與忠孝神仙

  宋元間,在江西西山玉隆萬壽宮,有淨明忠孝道,簡稱淨明道興起。淨明道雖仍以神仙信仰為核心,但與天師道.茅山道.樓觀道卻有不同。它雖然也注重符籙禁咒驅邪御瘟等道術,也從事服煉齋醮.修仙度人,但只不過作為修道的次要之術;其教義中之最主要.最突出的內容,則是強調修道必須忠君孝親。至今西山玉隆萬壽宮正殿上乃掛有忠孝神仙的匾額。

  據《淨明忠孝全書》謂:淨明道淵源於東晉的許遜,而許遜又受之於諶姆(嬰).蘭公(期),而諶姆.蘭公又受之於日月二君。據《許真君仙傳》說,許遜生於東吳赤鳥二年(二三九年),南昌人,字敬之。早年棲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晉武帝太康元年(二八0年)舉孝廉,任旌陽縣令,故又名許旌陽。預感晉室將亂,辭官東歸,返西人修道,並濟世度人。晉孝武帝寧康二年(三七四年)合宅飛昇。《正統道藏》中有關許遜的宗教傳說性質的資料很多,如:洞真部內有《旌陽許真君傳》.《續真君傳》.《許太史真君圖傳》.《清微仙譜》;洞玄部內有《許真君仙傳》.《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孝道吳許二真君傳》.《仙苑編珠》;洞神部內有《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十六;太平部內有《雲笈七籤.許遜真人傳》.《淨明忠孝全書.淨明道師旌陽許真君傳》;正一部內有《三洞群仙錄》卷四
.十四.十六。《續道藏》中有《逍遙墟經.許真君》.《搜神記.許真君》。其他還有《太平廣記.許真君》。據傳,許遜升仙後受祀於西山之遊帷觀。其一傳弟子有時荷.吳猛.甘戰.周廣.陳勛.曾亨.盰烈.施峰.彭抗.黃仁寬.鍾離嘉。許遜及其十一弟子合稱十二真君。但上述資料,都只是依據宗教記載。

  北宋時期,許遜及其孝悌之教受到了當朝的信奉,許遜被認為是一位能驅邪斬蛟御瘟的神通廣大的天神。太宗.真宗.仁宗皆賜御書,改西山遊帷觀為玉隆觀.玉隆宮,宋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年)改為玉隆萬壽宮,政和二年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

  金人粘罕.斡離不率兵南侵,宋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年),開封被破,次年徽宗.欽宗被俘,北宋王朝滅亡。康王趙構在江南建立了南宋王朝。而金人仍然不斷南侵,使南宋王朝受到危亡的威脅。正是在這情勢下,西山玉隆萬壽宮道士何真公倡導許遜的淨明忠孝大法。據《淨明忠孝全書》卷一記載:
  建炎戊申(一一二八年),……兵禍煽結,民物塗炭。何真公等致禱真君匈垂救度。既而降神渝川,諭以辛亥(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年)八月望當降玉隆宮。至期迎俟,日中雲霧郁勃,自天而下,由殿西徑升玉冊殿,授《飛仙度人經》.《淨明忠孝大法》,真公得之 建翼真壇,傳度弟子五百餘人 消禳厄會,民賴以安。

何真公親受許真君之道法,當然純屬托言,不過為自神其教而已。但在當時強敵壓境,國家處於危急的形勢下,有民族意識者當然會強調忠孝,希望宋朝臣民能團結一致,忠君孝親,捍衛家國又由於西山遊帷觀從隋至唐均傳播許遜的孝道之秘法,唐高宗永淳年間,法師胡惠超(洞真先生)又重修遊帷觀,中興許遜孝悌之教,故何真公在當時客觀形勢下,托言許真君下凡,命他重振淨明忠孝之道。不過在當時還並無淨明道這個道派名稱。我以為淨明道實際起源於南宋,南宋期間或可以名之為忠孝神仙道,為淨明道之前身。

  到了元世祖至元壬午十九年(一二八二年),西山隱士劉玉(字頤真,號玉真子)又托言遇到了洞真天師胡慧超,說許真君將降授至道給劉玉。據《淨明忠孝全書》謂:
  ……仙駕降,先生(劉玉)瞻禮,以柏葉藉棗橘以進。真君告曰……吾昔修真時,於此朝禮太上,太上命日月二君降此,授吾至道,是名靈寶朝天壇。吾今亦於此授此中黃大道八極真詮,子當敬受。……當勉勵弟子不昧心君,不戕性命,忠孝存心,方便濟物。

又說洞真天師胡慧超也降授道法:
  說及三五飛步.正一斬邪之旨。由是開闡大教,誘誨後學。其法以忠孝為本,敬天崇道,濟生度死為事。

《西山隱士玉真劉先生傳》說:
  先生之學,本於正心誠意,而見於真誠實履,不矯亢以為高,不詭隨以為順,不妄語,不多言,言必關於天理世數,於三教之旨了然解悟,而以老氏為宗。有《玉真語錄》.《淨明秘旨》凡一百三十七品云。

由於劉玉整理了何真公的道法,遂正式用淨明為道派名稱。故後世淨明道以劉玉為開創祖師。其實,開創者當為何真公。

  明《正統道藏》中收存淨明道的經書不少,洞玄部方法類有:《許真君受煉形神上清畢道法節文》.《天樞院都司須知令》.《天樞院都司須知格》.《靈寶淨明天樞都司法院須知法文》.《靈寶淨明院教師真人起請畫一》.《高上月宮太陰元君孝道仙王靈寶淨明黃素書》十卷.《靈寶淨明黃素書釋義秘法》.《太上靈寶淨明入道品》.《靈寶淨明院真師密誥》.《太上靈寶淨明法印式》.《靈寶淨明大法萬道玉章秘訣》.《太上靈寶淨明秘法》.《靈寶淨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太上靈寶淨明飛仙度人經法》五卷.《太上靈寶淨明飛仙度人經法釋例》.《太上淨明院補奏職局泰玄都省須知》;太平部有《太上靈寶淨明洞神上品經》上下卷.《淨明樞真經》.《淨明正印經》.《淨明御瘟經》.《淨明明鑒經》.《太上靈真淨明九仙水經》.《太上二靈真淨明中黃八柱經》.《淨明忠孝全書》六卷。

  據《淨明忠孝全書》述其授受系統為:許遜(旌陽)-張氳(洪崖先生)-胡慧超(洞真先生)-郭璞(景純)-劉玉(洞真先生)-黃元吉(希文)-徐異(慧)-趙宜真-劉淵然……。淨明道以許遜為祖師,胡慧超為法師,張氳為經師,郭璞為監度師,並稱為三師。

  其基本教義《太上靈寶淨明法序》說:淨明者無幽不燭,纖塵不污,愚者皆仰之,為開度之門,升真之路,以孝悌為之准式,修煉為之方術,行持之秘,要積累相資,磨讋智慧,而後道?堅完,神人伏役,一瞬息間可達玄理。《淨明忠孝全書》卷三《玉真先生語錄內集》說:淨明只是正心誠意,忠孝只是扶植綱常。但世儒習聞此語爛熟了,多是忽略過去,此間卻務真踐實履。大忠者一物不欺,大孝者一體皆愛。……何謂淨?不染物。何謂明?不蝕物。不染不蝕,忠孝自得。強調真踐實履,劉正真(淨明道一祖)有履踐三十字:所謂三十字者:懲忿窒欲明理,不昧心天。纖毫失度,即召黑暗之愆。霎頃邪言,必犯禁空之丑。卷三第七又說:真君有云:淨明大教是正心修身之學,非區區世俗所謂修煉精氣之說也。正心修身是教世人整理性天心地工夫。若上古之世,民生太朴未散,何用修煉?語言動作,無不合道。只緣後世眾生,多是詐詐奸奸,愈趨愈下,一動一作,便昧其心,冥冥罔覺,無所不至,間有慕道者,不就本元心地上用克己工夫,妄認修煉精氣以為無上真常之妙,所以太上患斯道之不明也。故淨明道正是復古之學,貴在忠孝立本,方寸淨明,四美(孝悌忠信)俱備,神漸通靈,不用修煉,自然道成。

  淨明道是天師道(符籙派)與儒家思想相結合的新道派,是在儒家道學(理學)盛行的影響下產生的道派。重倫理道德其行之以符籙禁咒之術;對丹道煉養之術則較輕忽,一反唐宋道教重丹法及主靜的教義。這是一大變革。由於首重宣揚忠孝,故這一宗教變革極有利於當時朝政。

  由於淨明道重視克己和踐履,同時又興起《太微仙君功過格》及勸善等民間信仰,從而增強了宗教對人心的影響。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 http://goo.gl/LjDLrH
--------------------------------
斬蛟龍感天大帝-許遜
許遜(239年-374年),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南昌縣(今屬江西)長定鄉益塘坡人,道教淨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師,許遜於晉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陽(今屬四川)令,人稱許九郎、許旌陽、旌陽祖師、感天大帝,又稱許天師、許真君。

生平
據說,許遜年少時以打獵為業,一日上山射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子而死。許遜突發感悟,折弩而返,前往棲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修學道法於吳猛(一說是蘭公)。一說吳猛、許遜皆修學道法於諶母。《墉城集仙錄》稱諶母「密修道法,積數十年,……吳猛、許遜自高陽南遊,詣母,請傳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

據傳許遜曾仕晉朝為四川旌陽令,元康元年(291年)爆發八王之亂,許遜棄官,在豫章地區傳播孝道。許遜東歸後,時值彭蠡湖(今鄱陽湖)水災連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跡踏遍湖區各地。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廣、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

許遜教團骨幹成員有十二人,稱十二真君——許遜、吳猛、時荷、甘戰、周廣、陳勳、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鍾離嘉。以南昌西山為中心,傳教活動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區,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許遜傳教遺迹。

豫章及附近地區多有許遜殺蛟斬蛇、為民除害的傳奇故事,民間多有許遜崇拜,稱他「傳孝道之宗」,「為眾仙之長」,「每歲夏季,諸卿士庶,各各香華,鼓樂、旗幟,就寢殿迎請真君小型像幸其鄉社,隨願祈禳,以蠲除旱蝗。」

東晉寧康二年(374年)八月十五日許遜「閤家飛昇,雞犬悉去」。《孝道吳許二真君傳》載:許遜升遐之日,「四鄉百姓聚會於觀,設黃籙大齋。邀請道流,三日三夜,升壇進表,上達玄元,作禮焚香,克意誠請,存亡獲福,方休暇焉。」

據《十二真君傳》載:蘭公系孔子故鄉兗州曲阜縣人,「精專孝行」,斗中真人特降授「孝悌之教」、「至道秘旨」,並預示晉代有真仙許遜,當傳此「孝道之宗」,為「眾仙之長」。果然,晉代蘭公孝道秘法、寶經金丹、銅符鐵券,為許遜所得。

許遜信仰
許遜信仰唐朝時開始興起,在宋朝被朝廷所倡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將西山游帷觀升格為玉隆宮。宋徽宗時上尊號為「神功妙濟真君」,南宋時,「真君垂跡,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

在台灣流行的閭山派道教,也奉許遜為始祖,尊之為「閭山教主 許真 君」。傳說中,閩東一帶的女神,閭山道教三奶派的宗師「臨水夫人」,就是在閩江底的神秘世界閭山,拜許遜為師的。

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許遜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江西南昌民眾及許姓人士,常視許遜為保護神。

臺灣許遜信仰
台灣本島以許遜為主神之廟宇以桃園縣大園鄉仁壽宮最為悠久,相傳為清咸豐年間由福建漳浦人許文量恭迎感天大帝來台,鄉內公眾一同立廟,為大園鄉內最大之公廟信仰中心,每年 農曆十月二十五日 為安座紀念日例祭之期。大園鄉內許姓裔孫眾多,敬稱許遜為「老祖」,鄉內各姓信眾亦多隨之稱呼。除「老祖」外,信眾亦多稱「感天公」或「感天大帝」。
-----------------
感天大帝,本名許遜,字敬之,父親是許肅,晉汝南(今天的河南許昌)人,後來,舉家遷到江西。祂在晉泰康元年時,擔任旌陽縣令;因此,被尊號為旌陽!後來,傳說祂在東晉寧康年間,從豫章西山飛昇成仙。我們常常說的許旌陽,許真人、許真君、旌陽子、慈濟真君等等尊稱,說的都是感天大帝!宋徽宗時,還敕封祂為「神功如濟真君」!後世尊稱祂為淨明忠孝道始祖!起初在閩、浙、贛三省的民間道壇中,對於感天大帝的祭祀相當普遍;之後,在廣東、臺灣等地,也因為先移民的腳步,逐漸流傳開來。
許遜的母親是荀氏。相傳,有一天晚上,荀氏在隱隱約約的睡夢中,突然夢見一隻金鳳,叼著一顆珍珠,從遠遠的地方,一路飛向她;接著,說也奇怪的,這隻金鳳,就把珠子丟到荀氏的懷中,頭也不回的飛走了。第二天,荀氏醒來後,居然在自己的懷裏,真的看見珠子,荀氏覺得相當好奇,拿起珠子,不斷的把玩,就在荀氏玩得非常入神的時候,一個不小心,荀氏就把珠子吞到肚子裏頭去。正當荀氏為這個吞進肚的珠子煩惱時,上門來看診的大夫,卻傳出荀氏懷孕的消息。這個懷孕的消息一出,對許家來說,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兩夫妻自結褵以來,一直是膝下猶虛,對兩夫妻來說,這可真是中年得子值得慶賀!於是,荀氏也就因為懷孕的喜悅,漸漸的淡忘了自己吞下珠子的事。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荀氏的肚子也慢慢的大了起來;過了一陣子,事情是愈來愈奇怪,明明大家都說是懷胎十月,荀氏這一胎,可是到了十八個月,小孩都不肯出生;於是,擔心的父親許肅,只好跑去求鬼卜先生,為這個小孩占卜一下,誰知許肅一掛,卜出的掛相解釋是:「非王非霸殆神仙也!」,正當大家都對掛相十分不解的時候,荀氏肚中的小孩,卻「哇」一聲的生了下來,許肅夫婦倆開心的不得了,對於其他的事也不想多想,就將這個小孩抱回家,取名為許遜! 許遜,從小就是一個天資聰穎好孩子,祂精通經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等等學說,尤其特別偏愛道家的修煉法術之說。後來,在祂二十歲的時候,被地方鄉紳舉薦為孝廉,祂自己,卻對做官沒甚麼興趣,沒有前往赴任。一直到祂二十九歲的時候,他跟西安大洞,洞仙吳猛師傅學道,吳猛非常疼愛祂,將畢生所學,全部都傳授給祂。
到了許遜三十六歲的時候,祂跟文學家郭璞,一起雲遊四海、遊山玩水;最後,祂選擇南昌,西郊的逍遙山隱居,每天都只求修煉,不願意出仕。許遜在逍遙山的日子,過得十分逍遙,除了修練之外,就是以孝、悌、忠、信來教化鄉民,深受鄉民的尊敬。許遜四十二歲的時候,因為無法再推辭朝廷的任命,只好收拾細軟,前往四川旌陽,擔任縣令。
許遜在旌陽,厲行去貪鄙政策,祂提倡仁、孝,遠奸近賢,施行非常多的利國濟民政策,讓旌陽地區,在很短的時間之中,就繁榮了起來。
有一年,旌陽發生旱災,縣民們都因為這場旱災,變得非常的貧困,沒有一個人,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的時間,如期繳納稅賦,這場旱災,真的是讓旌陽地區的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許遜看見這樣的情況,心裏非常的著急:一邊是要繳納稅賦的國家,一邊是貧苦的百姓,正當祂陷入兩難的時候,祂突然心生一計:祂以天上的靈丹來鍊瓦礫,讓瓦礫鍊成黃金,然後祂再派縣差,偷偷地把金子埋在府衙的後花園裏,接著頒布命令,要所有的貧民,到祂的後花園整地,以自己的勞力,來沖抵應該繳納的稅賦。貧民們,一聽到以勞力就可以抵稅賦,大家都搶著到許遜的後花園來工作,貧民們做著做著,無意之中,他們在後花園裏挖到了黃金,而且接二連三的,幾乎每一個人都挖得到,如此一來,貧民需要繳交稅金的問題,馬上就獲得了圓滿的解決!
又有一年,天下瘟疫四起,旌陽縣的百姓,因為這場瘟疫,造成了很大的傷亡,身為父母官的許遜,豈能坐視不管,於是,許遜就在旌陽縣,縣城門外面,擺設了一個,自己做好陣法的符水;之後,祂馬上諭令附近得到瘟疫頑疾的百姓,每一個人,都必須要到符水旁邊,喝下符水。說也奇怪,凡是把符水喝下的人,所被感染到的瘟疫,都會馬上完全的康復!這段傳說,也在《蜀中廣紀.卷九》裏面的第十一段,有相關記載:『晉太康初,許遜為旌陽令。屬歲大疫,死者十七八。遜以神方拯治之。符咒所及,登時而愈。』。
後來,因為許遜在任官期間,就利用所謂的「神方」、「符咒」,來為百姓診治瘟疫,也使得祂成為一位縣官和法師,這樣一個,雙重職能的人物!於是,「江州府閭山正堂」的名聲漸漸不脛而走,旌陽縣民,為了感念許遜的仁政,還特別編了一首民歌:「人無盜竊,吏無奸欺,我君活人,病無能為!」,四處傳唱!同時,還親切的為許遜取了一個封號:「許旌陽」!
到了晉大熙元年,國事漸漸紊亂,於是許遜掛冠求去,百姓們相當不捨,一堆百姓跟隨祂一起東歸,來到西山聚族而居;並將自己的名姓,改為許;從此之後,西山這個村落,也被大家稱為:「許家營」。
之後,許遜剛好遇見彭蠡湖(今鄱陽湖)犯大水,祂親率居民,疏導水患,足跡踏遍豫、章各地。同時,祂遠征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區治水,在治水的過程中,祂的英勇事蹟,還被編纂成地方流傳的神話故事,一直被大家傳頌著。
到了東晉大興四年,許遜隱居在南昌的南邊,一個叫梅仙祠的地方,祂創辦了自己的道院,叫做:太極觀。廟門的匾額上寫著:「淨明真境」。同時,祂還創立明道派,宗旨就是:「淨明忠孝」。民間傳說祂,一直活到一百三十六歲才昇天,祂在東晉寧康二年,許遜家族一共四十二口,一起飛天成仙。有一句話:「一人得道,雞犬昇天!」,這句話的典故,就是來自於許遜的昇天故事。許遜飛升了以後,世人都尊奉祂為:許仙。東晉朝廷,為了感念許遜在人世間所做的功德,就把旌陽縣,改名為德陽縣。後人也就在祂西山居住的地方,蓋了一做寺廟來紀念祂,這座寺廟,就是現在廣為人知的「許仙祠」。
關於感天大帝相關的故事傳說還有:
母鹿斷腸:
相傳,有一天許遜到野外射箭,當場二話不說,箭起鹿落,射中一隻小鹿。正當許遜,要上前拿起獵物時,突然從林中,一隻母鹿衝了出來,奔向自己的愛子;瞬間,母鹿用舌頭,一直舔著愛子受傷的部位,但是,因為小鹿受傷過重,當場死亡;母鹿看見這個樣子,悲痛異常,當場大聲的不斷哀鳴,不久之後,也因悲傷過度,而當場氣絕身亡。許遜在一旁,看見這樣的情況,心裏覺得非常的不忍,祂走上前去,想要把祂們做成標本,好好的紀念這一對母子!祂,在母鹿的身旁蹲下,輕輕的,拿起小刀,要先替母鹿將內臟取出,誰知道,當祂剖開母鹿的肚子一看,竟然發現母鹿的腹中,所有的柔腸已經悲傷到寸寸斷裂。許遜當場流下眼淚,懊悔不已,感嘆自己居然如此殘忍,傷害天地之間的骨肉摯情!於是,祂將自己的弓箭折斷,同時立下重誓,從此不再狩獵!
相傳,有一天,感天大帝跟吳猛吳真人,一起去找諶母求道。兩個人走在豫章地區,突然遇見一位,面貌清秀的少年,自稱為慎郎。大帝一見慎,郎就知道他是蛟龍所化,也是造成這場大水患的元兇。但此時,豫章地區正在鬧著大水,大帝恐怕一個隨意的行動,就會打草驚蛇,造成慎郎脫逃,讓水患更加的嚴重!於是祂跟吳真人,都按兵不動,仔細的觀察慎郎。
慎郎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他當然也看出來,大帝跟吳真人,識穿了他的身分,他先用找人的藉口離開,然後化身為蛟龍原形,潛行到龍沙洲的北面,一會兒,他眼見大帝跟吳真人追到這,馬上又以原形,逃到潭州一帶,再度化身為美少年招搖撞騙。
那個時候,潭洲的刺史是賈玉。賈玉有一個相當漂亮而且才華出眾的女兒端麗,賈玉一直覺得他的女兒,要一個相當有錢有勢的乘龍快婿,才能匹配得上。慎郎看準了賈玉的貪財,就用他四處騙來的財寶,一邊賄賂賈玉身邊的親信,一邊不斷的以金銀珠寶打動賈玉。看在金銀財寶的份上,賈玉終於將端麗嫁給慎郎。從此之後,慎郎跟端麗,就一起定居在潭洲刺史大宅的後院。每年一到了春夏的時節,慎郎都會跟妻子一起出外旅行,回來之後,總是帶回一箱又一箱的金銀財寶;一時之間,慎郎用珠寶買通了所有人,同時,也因此成為大富豪。這讓賈玉相當的開心,殊不知這些財富,都是慎郎趁旅行期間,在各地搜括與不義的恐嚇手法得來。後來,因為慎郎要求的財寶太多,其他鄉民無法再供給,就在一次的旅行之後,慎郎竟空手而歸;賈玉一問之下,慎郎就推說回程遭到盜賊搶劫,所有財物被一洗而空,自己也被盜賊打到重傷。於是,眾人一片惋惜聲,就在此時,家丁來報說,有一名許姓道士,素聞賈玉家中有一位貴婿,特來求見,賈玉當場應允,要許姓道士進來。慎郎一聽大帝來了,趕忙藉口說,自己被盜賊傷得很重,要休息一下,逃回房裏去。
大帝才進大廳,就大聲的對著慎郎逃走的背影,大吼說:『你這個蚊蜃老魅,還敢逃跑,快快現形!』,霎時之間,慎郎現出原形,在大堂之內逃竄,現場每一個人,都大驚失色,亂成一團,只見大帝,一出劍,就將慎郎擊斃,接著大吼一聲,叫慎郎的妻子端麗和兩個兒子出來,喝令祂們現出原形,就在端麗要痛苦的變身時,賈玉哀求大帝,出手相救;大帝頓時起了憐憫之心,祭出符法,要慎郎妻子三人,繞堂而行。接著跟賈玉說:『因蛟龍所害,賈玉一家,幾乎都已經中了妖法,就快成為蛟龍的蝦兵蟹將,趕快搬家,以求全家上下,恢復人身,全家平安!』。賈玉一聽,連忙舉家搬遷。賈玉才搬出賈家,頓時之間屋倒舍禢、白浪翻湧,一堆大大小小的蛟龍蛇蚋盡出,大帝喝令一聲,一一斬之。之後,大帝又將豫章淤洲一帶的蛟龍穴封起來,在縣城南面的井裡,鑄鐵為井柱,下施八索,鎮鎖地脈,從此水患盡除,全淤洲城,再度恢復平安的生活。據說,現在在淤洲當地,都還有大帝當時斬蛟龍後的遺跡呢!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有關許遜得道升天的時間,有三種不同的傳說:
1、感天大帝許遜在135歲的時候,有一天,雲仗突然由天降下,同時出現天使傳令,將許真人封為「九州都仙史」,並同時宣告許遜升天日期,後來,在當月的十五日,許遜帶著家人、弟子,以及附近長者,一同升天;並勸化在場送行的鄉民,要積功行善,有朝一日也可同躋仙境!
2、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八月一日的那天,許遜在洪州西山舉家四十二口,以及整棟房子一起,拔宅上昇,只有石臼、車子、錦帳,從雲中掉落。鄉人,就在許遜的祖厝旁,建「游帷觀」來奉祀感天大帝!
3、西晉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許遜在洪州西山,與家眷等四十二口人,加上雞、鴨、犬、羊等,一起在大白天時,白晝升天,享年僅四十二歲!後人尊稱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竹子跟閭山法:
關於竹子跟閭山派法術之間的關係,我們根據馮夢龍《三教偶拈.許真君旌陽宮斬蛟記》當中的記載,來跟大家說說:『君見一道妖氣,沖天而起,乃指與甘、施二人曰:此處有蛟黨未滅,可追去除之。追至福州,延平府,塗洋九里潭附近,其中一隻蛟龍藏於深潭之中,真君召鄉人裏謂曰:吾乃豫章許遜,今追一蛟精至此,伏於此潭。吾今將竹一根插於潭畔石壁之上,以鎮壓之,不許殘害生民,汝等居民勿得砍去。言畢,即將竹插之,囑曰:此竹若罷,許汝再生,此竹若茂,不許再出生。至今潭畔,其竹母凋零,則復生一筍,成竹替換復茂。』。這就是大帝,以植竹的法術,替百姓們鎮妖邪、驅瘟疫、治頑疾的方式;然而,這個法術流傳到後來,也成為閭山派法術的重要內容。我們一般所說的「竹師爺」、「合竹師爺」、「招魂轉竹」、「大幡竹」、「神幡」、「招魂竹」等等,都是起於於大帝的這種竹子法術。也因為這樣,『竹』在道教中,成為相當重要的標誌!
關於閭山派
在民間的傳說中,感天大帝也是臨水夫人陳靖姑的師父,而陳靖姑就是「紅頭道士」中「三奶派」的創始者。
若是,我們依照道教中的觀念加以區分,感天大帝所創的閭山派,起緣自魏晉南北朝,廣大流傳在閩、贛地區;到了元朝的時候,正式將教派全名「淨明忠孝神仙道教道教淨明派」,定名為「淨明」,教義是:【以忠孝廉慎、調養心性為基,內煉修養為本,外行符水煉度為用】。後來,到了宋徽宗時,正式敕封大帝為「神功妙濟真君」!之後,法派內也逐漸分出許多支派,像:「混元法派」、「徐甲法派」、「法主公派」等等!根據『台灣大百科全書』裏的說法,在台灣,關於奉祀保生大帝的信仰,跟其他地區的奉祀有些許的不同,民間奉祀保生大帝,除了有大道公(北宋吳華基,生前懸壺濟世,明朝皇帝敕封為保生大帝)、唐朝神醫孫真人(神醫孫思邈,精通百家之學、醫學)之外,還會加上以法術,治療民間瘟疫各式頑疾的感天大帝許真人、大洞真君吳真人(晉,吳猛,民間相傳祂是感天大帝許真人的師傅),將祂們一起奉祀,並尊稱為「保生三真人」!
西山萬壽宮坐落于距南昌市西南三十公里的西山逍遙山下,是為紀念著名道家人物許真君所建。道教認為除了凡人居住的世界外,還有神仙的處所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許真君棲身修煉的西山則為第四十福地。因他在此仙逝,故又稱"飛升福地"。
西山萬壽宮始建於東晉太元元年(376年),初名許仙洞,南北朝改遊帷觀,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升觀為宮,皇帝親書“玉隆萬壽宮”賜額。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訂下詔書,以西京崇福為藍本重建,興建了正殿、三清殿、老祖殿、諶母殿、藍公殿、玄宗殿和玉皇、紫微、三官、敕書、玉冊五閣,以及12小殿、7樓、3廊、7門、36堂,規模之大,“埒于王者之居”,成為中國最大的道教聖地之一。明朝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皇帝題額“妙濟萬壽宮”,對宮內建築又作了重大修葺,至清朝又增建了關帝閣、宮門。以後又歷經廢興,至解放時,仍存五殿和院墻、山門、儀門等。
宮門之內,正殿琉璃為瓦,重檐畫棟,金碧輝煌,氣勢宏偉。繡金帷裏,真君塑像坐中央,坐像頭部為黃銅鑄成,重500斤。12真人分列兩旁,吳猛、郭璞站立壇前。高明殿等三殿之前,6株參天古柏蒼老遒勁,四季常青,相傳最大一株為許真君親手所植。宮門左側的八角井,相傳當年許真君鑄鐵為柱,鏈鉤地脈,以絕水患。
萬壽宮香火極盛,特別是每年農曆八月伊始,為紀念許真君生日,這裡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前來趕會進香和遊覽的人絡繹不絕 。
台灣最早奉祀許真人的廟宇:
台灣本島以許遜為主神之廟宇以桃園縣大園鄉仁壽宮最為悠久,相傳為清咸豐年間由福建漳浦人許文量恭迎感天大帝來台,鄉內公眾一同立廟,為大園鄉內最大之公廟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為安座紀念日例祭之期。大園鄉內許姓裔孫眾多,敬稱許遜為「老祖」,鄉內各姓信眾亦多隨之稱呼。除「老祖」外,信眾亦多稱「感天公」或「感天大帝」。
----------------------
許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許遜(239年-374年),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南昌縣(今屬江西)長定鄉益塘坡人,祖籍河南汝南[1],道教淨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師,許遜於晉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陽(今屬四川)令,人稱許九郎、許旌陽、旌陽祖師、感天大帝,又稱許天師、許真君。
生平
據說,許遜年少時以打獵為業,一日上山射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子而死。許遜突發感悟,折弩而返,前往棲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修學道法於吳猛。一說許遜與吳猛皆修學道法於諶母(一說蘭公傳法予諶母,命諶母傳法予許遜)。《墉城集仙錄》稱諶母「密修道法,積數十年,……吳猛、許遜自高陽南遊,詣母,請傳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
據傳許遜曾仕晉朝為四川旌陽令,元康元年(291年)爆發八王之亂,許遜棄官,在豫章地區傳播孝道。許遜東歸後,時值彭蠡湖(今鄱陽湖)水災連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跡踏遍湖區各地。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廣、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
許遜教團骨幹成員有十二人,稱西山十二真君——許遜、吳猛、時荷、甘戰、周廣、陳勳、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鍾離嘉。以南昌西山為中心,傳教活動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區,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許遜傳教遺蹟。
豫章及附近地區多有許遜以鐵柱鎮魔,殺蛟斬蛇等為民除害的傳奇故事,民間多有許遜崇拜,稱他「傳孝道之宗」,「為眾仙之長」,「每歲夏季,諸卿士庶,各各香華,鼓樂、旗幟,就寢殿迎請真君小型像幸其鄉社,隨願祈禳,以蠲除旱蝗。」
東晉寧康二年(374年)八月十五日許遜「閤家飛昇,雞犬悉去」。《孝道吳許二真君傳》載:許遜升遐之日,「四鄉百姓聚會於觀,設黃籙大齋。邀請道流,三日三夜,升壇進表,上達玄元,作禮焚香,克意誠請,存亡獲福,方休暇焉。」
道教信仰
許遜信仰唐朝時開始興起,在宋朝被朝廷所倡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將西山游帷觀升格為玉隆宮。宋徽宗時上尊號為「神功妙濟真君」,南宋時,「真君垂跡,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
在台灣流行的閭山派道士、法師,也奉許遜為祖師,尊之為「閭山教主許真君」,有許徐吳董四法主之說,即許遜、徐甲、吳猛、董奉四真人。傳說中,閩東一帶的女神,閭山道教三奶派的宗師「臨水夫人」與法主派的宗師「法主真君」,就是在閩江底的神秘世界閭山,拜許遜為師的。
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許遜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江西南昌民眾及許姓人士,常視許遜為保護神。
臺灣感天公信仰
台灣本島以許遜為主神之廟宇以桃園市大園仁壽宮最為悠久,相傳為清咸豐年間由福建漳浦人許文量恭迎感天大帝來台,鄉內公眾一同立廟,為大園鄉內最大之公廟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為安座紀念日例祭之期。大園鄉內許姓裔孫眾多,敬稱許遜為「老祖」,鄉內各姓信眾亦多隨之稱呼。除「老祖」外,信眾亦多稱「感天公」或「感天大帝」。
流行文化
在《西遊記》第5回中,孫悟空在第一次太鬧天宮後,玉皇大帝為安撫而封孫只有虛名而無實務的「齊天大聖」,但許遜認為孫悟空職閒無事只顧結交諸仙日久會生事,向玉皇大帝建議加予職責,玉皇大帝遂命孫悟空守蟠桃園,才引致日後孫悟空鬧蟠桃會而戰事再起。
研究書目
李豐楙:《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
---------------------------
閭山派源于魏晉南北朝許遜信仰,屬於淨明宗的一派,流傳於閩贛地,元代正式以「淨明」為道派名稱,淨明派主要流傳於江西南昌地區,其道法出自東晉道士許遜。隋唐時期在南昌西山遊帷觀盛行的孝道派即奉許遜為祖師。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敕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

淨明道的教義宗旨為「忠孝廉慎、調養心性為基,內煉修養為本,外行符水煉度為用」
教派內奉祀閭山九郎、蒙山七郎、趙侯三郎 、張趙二郎等法祖。

◎屬道教科法及佛教瑜珈宗兼具之秘法 

法派內有許多支派比較常見的有:
【混元法派】
【徐甲法派】
【法主公派】 
宋代永福法僧 張聖 君稱之為「張法主公」兼做紅白法事儀式、喪事功德道場、穿海青衣、戴青巾故有「烏頭師」之稱 。(張公法主、 蕭公聖 君、洪公法主、 章公聖 君、閭山法祖、呂山法主)
【瑜珈法派】普庵祖師、三壇小法
【三奶法派】(呂山法派)其教又稱三奶教、夫人教 (或王姥教)三奶派只做驅凶納吉的紅事科法
(陳靖姑、林紗娘、李三娘)
許旌陽真君自晉時飛昇後,至是五百年後,慧眼觀察,福州一帶,光凝互彩,知有可傳之人,遂開閭山大法院繼其道脈,傳載 (閭山大法院)在閩江之底的一個神祕的小島,凡人不能目見,唯有道行高深的法師才能進入江中洞府,而這個小島於每三十年會浮上水面,因應 (閭山大法院)每三十年洞門開的傳法大業,島中有一個大石碑,碑上明文記載著傳教規矩,三十年洞門開,每三十年,開洞門傳法,相傳因張天師與邪道鬥法時,一不注意寶劍在碑文的十字上劃了一丿,碑文上成了 (三千年洞門開) 遂而(閭山大法院)的小島因而沉入了洞庭湖的湖底,於是陳奶夫人(陳靖姑仙師)無法在於閭山大法院內傳法,故而去掉了(閭)字的門,改其所傳之門派為(呂山)是名為門外別傳的由來。
◎陳靖姑
唐·福州人,生於代宗皇帝大曆二年,父陳昌,夫劉杞,其母臨盆時,景雲覆室,香氣盈庭,鄰裏稱奇,靖姑幼時,聰顈明慧,賢淑端莊,解悟天機,靖姑年十三 蒙真 君錄入門下傳授道法,為民除害,德宗六年適逢臨水大旱,靖姑雖有孕痛數月 但惦念旱災黎民之苦,乃毅然脫胎祈雨,

因此逝世,時年僅廿四歲,靖姑遺言:「死後為神,救人難產」,後果為顯靈,為安胎保產之神

清鹹豐年間,晉封順天聖母,她與林紗娘、 李三娘三人結義,陳靖姑和林、 李三位 夫人道壇稱“三王姥”,為民除害並施法術濟世,陳靖姑,或名陳靜姑、陳進姑,一是護產除妖,一是斬蛇禳災,以江西閭山(廬山)發祥地流行於福建、浙江、江西、廣東、臺灣及湖南,閩西及江西客家地區、閩中古田、福州、福建閩東閩西浙江、江西、廣東、台灣、贛南、粵東北、湘西地區,湖南閩西南是閩、台、浙、贛、 粵、湘等地區民間信仰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道壇中之夫人教稱王姥教、夫人教,又稱師教、武教、法教、巫教、王姥教。

閭山派法事科儀
驅邪押煞、起土收煞、安胎、搶神、收驚、禱雨晴、驅疫癘、求嗣續、救產扶嬰、驅妖除煞、除邪納福 、出煞收妖、打油火法、禳災保病、破殤(非正常死亡而做的法科,但不做正常死亡的功德道場)
(1)文科,即祈福禳災性的科儀。
(2)武科,即上刀梯、過油火、收妖治病的法術、上幡竹、燒山捉鬼、引唱邪詩、赤足蹈銳、立足蝦磚、沸鑊撈物等等之武教科法。  
閭山派的道教化和佛教化
據《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01記載,歷代統治者對於民間的巫道頗有防患之念,生怕其將釀成東漢黃巾之患,故頗多顧忌並經常打压之,在北宋天聖元年(1023)十一月丁酉,由洪州(唐宋置,今南昌市)知州夏竦上奏朝廷,宋仁宗的禁巫運動在江南、華南的大片土地上展開,這場禁巫運動被直接打擊的物件是贛、閩、浙諸省的巫師,世代相傳的巫師們面臨巨大的打擊。於是便尋求或借助於其他宗教派的掩護道教和佛教則是他們掩護,浩劫後的閭山教向道教靠近希望從道教得到蔭蔽。在南方流行的道教清微派、靈寶派、天心正法、五靈道法都是首選的教派,現代閩北閭山派道壇的清微科、龍岩閭山教道壇的五靈教、福州閭山派中的淨明道科、泉州閭山派中的靈寶玄科等,閭山派中保留的道教科範中都可以找到。
另一是與佛教瑜伽派的結合 ,瑜伽派原是古印度佛教的一個學派,在傳入中國後被不斷地中國化,尤其是唐宋間南傳于福建等地,形成了世俗化的亦佛亦道的教派瑜伽教,北宋年間(1008—1016)泉州開元寺僧景彬就能以瑜珈法行禳災之事,據考證,泉州能瑜伽者自景彬始,泉州地震逾月,州人大恐,守舒賁廷彬禳之,瑜伽會三日,‘地遂如故’,所以稱景彬【彬瑜珈】,嗣後,這種瑜伽法很快在福建等地蔓延,並結合成閭山派中的一個重要教法,龍岩道壇師公有一句諺語稱【師爺偷吃和尚飯】這在瀕臨滅頂之災而與佛教瑜伽教相結合有關。 
福建道教閭山派,系閩越巫法-閭山法與道教正一符籙派相融合,以及吸收佛教世俗化的瑜珈教而發展形成的一支教流,此教派於唐宋間由於閩中陳靖姑信仰的流行而傳播於等地,成為我國南方民間道教最有影響的道派。至今在廣大民眾間仍有深遠的影響。閭山派(或閭山教)的名義下有夫人教、王母教、法主公教、海清教、梨園教等等。閭山法在宋代之前已形成於閩、浙、贛之古越國舊地,是由古代巫術、巫法、巫教受道教影響而發展起來的一支教派。 
閭山派的道師職位,一是根據道壇世襲師承,一是根據傳度(考法)儀式之傳度師確定。
經特定「考法」的授職儀式之後方能主持社區道壇的重大醮儀活動。閩西地區(客家地區之高功還有 「進郎位」之舉,經道門高功或官府、道會司舉行儀式測試認可後,方能進「郎位」而稱「郎」。閭山派道壇為世襲傳承制度,在無子嗣情況下方可傳婿、傳外甥。
但其壇號數代相沿不變,道派師承有著深厚的傳統。
閭山派科儀範圍很廣,正月十五日前的陳靖姑神誕慶醮及部分地區七月二十三日的張聖君神誕慶典外,其道壇儀式主要分幡科、齋科、法科三大類。 幡科是社區祠廟中舉行的公眾性的祈禳儀式,齋科是以家庭度亡及佛寺慶典、開光或普渡等儀式,法科是以家庭出煞驅邪 禳災納吉的法事儀式。
------------------
慈濟真君姓許。名遜。字敬之,汝南人,移居南昌,生於漢末後主十六年已未十月二十五日,母夢金鳳啣珠墜掌而生。
當漢靈帝時,奸佞弄權,讒諂橫行,毒流四海,萬民嗟怨,於是怨氣沖霄,致惹天災疊降,久雨之後,繼以旱魃為虐,饑饉薦臻,疾疫四起,民不聊生。
時河南之地,有許肅者,累代慈仁,行醫濟世,睹黎民之痛苦,罄家產以製藥,名「救饑丹」,活人甚多。後避亂江南,擇居豫章,因厚德所感,南昌鑒察神,特將許氏世代,積德行善,上奏天廷,玉帝欣便忭,即令殿前判官,查閱玄譜,仙籍品秩,將予以厚報之,判官奏道:「晉代江南,將出一孽龍精,擾官害民,生養蛟黨繁盛,今輪係玉洞天仙降世,合宜傳授女真諶母飛步斬妖之法,以滅蛟黨,為除民害。」
玉帝聞奏,即降豐宣召玉洞天仙,令其身變金鳳,口啣寶珠,於三月十五日下降許肅家中,於夫人吳氏投胎轉世。
真君誕生,形端骨秀,穎悟超凡,年甫三歲,即知禮讓,是以父母取其名曰遜,表字敬之,年十歲,從師讀書,一目十行,作文寫字,優異非常,當地無有能為之師者;真君遂棄讀,慕道修養學仙之法,恨未得明師指示,適聞同窗胡雲之薦,往投之吳猛門下,猛見其聰慧超凡,青眼厚待,且自謙,稱真君為許先生,談論法有三(小、中、大、是也),仙有五等(鬼、人、地、神、天)也,並將燒煉秘訣,白雲符書悉傳與真君。
真君又為求詣大成,乃訪汝南郭樸(精於地理)擇定洪都西山,以為棲隱之地。從此日以修煉為事,後煉就點石成金之法,與袪老延年之術,將所得之金,悉周濟貧窮,自是德義彰播。
時晉武帝平西蜀,取東吳,天下統一,太康初年,下詔各郡,保舉孝廉,遂取真君為蜀郡旌陽縣縣令,平時,因事母至孝,雖在公事忙碌中,每夜必由官署返家,侍候老母入睡後,再折回衙署。
不久,因邊境五胡強橫作亂,而晉惠帝愚蠢無能,被賈后專恣殺戮大臣,真君見晉室如此內憂外患,無意仕途,遂棄官東歸,時吳猛已一百二十歲,亦來相處。
卻說斯時江南已出妖物,為孽龍,初生人世,為一名聰明才子,姓張名酷,一日乘船,遇難不死,漂泊沙灘,誤食火龍卵,自是不饑,善游泳,月餘,遂脫胎換骨,遍體生鱗,人首而龍身,火龍一見,知是己子,噓氣一口,教以神通,竟能千變萬化,呼風喚雨,握霧撩雲,喜則化人形而淫民女,怒則變妖精而起波濤,未幾,蛟黨較多,族類亦眾,常欲把江西數郡,變成一海,吳猛目睹妖孽作亂,雖具翦除之心,無奈道法不高,莫能取勝。
時,太白金星在靈霄察知此事,又奏准玉帝,令天使夜夢中,賚賜真君斬妖神劍一口,並告其所以,天明,適吳猛來商討翦除妖孽,為民除害之計,聞鎮江府丹陽縣,黃堂有女真諶母精通道術,二人相邀往投,諶母允諾,擇吉依科設儀,付銅符鐵券,金丹寶鑒,並示斬妖之法,三五飛騰之術,及靈章秘訣,並各樣符籙,悉以傳真真君(今有淨明法,五雷法之類,皆諶母所傳也),諶母又謂吳猛曰:「昔日許遜稱汝為師,今遜有斬妖劍,余已授法於彼,此後,汝當師事之也。」
自此以後,二人俱飛騰變化之術,真君屢收妖犯,仙法愈顯,並周行江湖諸郡,殄滅毒害,德著人間,名傳海內,但孽龍被斬子傷族,於心不願,又化作三頭六臂之天神,幾度出戰,真君大顯身手,將他傷去一頭,斷了一臂而去。
不久,孽龍復與蛟黨,橫行搗亂,真君又率臨水夫人陳靖姑(亦真君門徒之一)等悉皆誅滅,孽龍精深恨真君屢次作對,欲乘其遠出時,將豫章一滾而成滄海,幸真君知情,同諸弟子,及早防禦,否則數百萬生靈,豈非盡葬波濤歟?
時,南海龍王三太子,受孽龍哭訴,欲代雪仇,被觀音收入鷹秋澗,三百年後變成騾子,送天竺馱經,孽龍自知罪愧,欲與真君講和,真君知孽畜野心難改,慮豫章為蛟螭所穴,每防之,而孽龍敗戰後,逃去黃崗變化為人,外表充作塾師,暗中仍貽害民眾;不久,真君察覺,率徒往追之,逃往長沙,乃用天羅地網困之,遂活活擒住,鎖於江西牙城南井,鑄鐵為柱,上安鐵樹劍,下施八索,鎮攝地脈,自是水妖屏跡,城邑無虞。
真君既擒妖孽,大功告成,乃與吳猛各乘一龍,回至豫章,隱居終日,與諸弟子講究學道真論。
一日,三官大帝(天地水三官三元品),與太白金星等因言真君是玉洞天仙轉世,今已蕩除妖孽,惠及生靈,功高德厚,特具文再奏金闕。
玉帝大悅,即授真君九天都仙太史,兼高明大使之職。
晉孝武帝元康三年甲戊八月十五日,真君於君州(今之南昌)西山,舉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雞犬亦隨拔宅飛昇,此為俗語云:「一人得道,雞犬昇天之典故出處也。」享壽一百三十六歲,因生前為太醫,曾以絲線過脈,醫癒國母病體,有妙手回春之功能,故成仙以後,仍懷慈悲,每會同聖帝下凡降筆,時時闡教,處處施方,救人無量,靈蹟昭然,在宋代受封為神功妙濟真君。
玉帝敕封為太醫院慈濟真君博施天尊,迄今各處善堂,皆尊奉為許恩主或尊稱感天大帝,馨香不替,擅其宜也。
許真人聖誕千秋為十月二十五日
------------------------
許真人所雕塑金身法相為~著道冠、慈眉善眼觀心,五綹長髯著八卦衣(道袍)、素衣,持拂塵(或持寶劍)、托淨水缽(葫蘆或比法指)坐岩洞鎮蛇、蛟等法像,貌如太上道祖穿著呂洞賓的衣服之模樣。
另看過~~皺眉怒眼、戴戰盔、穿甲冑,手持劍、比法指,座下壓蛇蛟,以示許真人斬大蛟、鎖妖蛇之英姿。本以為是[玄天上帝],經其信眾表示乃武座之 許真 君、感天大帝???
------------------------------
為道教史上的四位重要真人,分別是張道陵、葛玄、許遜(許旌陽)、薩守堅,為玉皇殿前的四位天神。另有一說:張道陵、許遜、丘處機、葛洪為四大天師。
許遜(許旌陽)宋徽宗勒封為『至道玄應神功妙濟真君』,證位為『天樞使相』,為天府四相之一,亦主泰、玄、都三省之一的泰省,曾設閭山派《淨明法壇》於西 山傳授法籙,是閭山派屬淨明道之支流,在閩設有閭山大法院。其高徒有張.蕭.洪法主聖君.陳.林.李三奶夫人.張沙.柳源等多位仙真。
許遜真君第56代後代許文風 號:淳玄 於清光緒年間(約西元1863年左右)再傳法脈.創於『玄靈法門』為一代開派宗師 自福建發蹟再由第三代宗師(開台祖)許有興 號:龍霈,傳入臺灣寶島,但長期只為本派門下弟子授法對外低調故較鮮少人知 。
嗣法六代掌門大宗師 許君職掌派門、辦理道教淨明宗淨明法壇閭山派、法官、大法師奏法職服務門生遍佈台灣及東南亞、並出多位名道與高徒
◎閭山大法院玄靈門-淨明法壇-歷代嗣派門主
第一代開派宗師 許文風 號:淳玄
第二代宗師 許明觀 號:達仁
第三代宗師(開台祖)許有興 號:龍霈
第四代宗師 許配賢 法號:道逑 外號:阿賢師
第五代宗師 許清水 法號:德弘 外號:阿水仙
第六代宗師 許 君 法號:宏曜
第六代許君宗師、因年老無法在辦理道教淨明宗閭山派、法官、大法師奏法職服務、之前因兒子帶往美國定居無法在台傳授深感遺憾、此乃開派宗師傳至台灣今應法 派再留台灣、許宗師兒子在美當醫生無法傳承父志、經由請示祖師同意傳賢不傳子、西元2012年10月15日由本派弟子陳昱璋法號清瑆、接任中華道教閭山大 法院~玄靈門(淨明法壇) 第七代傳人、(授權書為證)接管本派辦理道教淨明宗閭山派法官、大法官奏授法職服務發揚各派精粹、匡扶道統。
陳昱璋法號清瑆、 於西元2012年12月2日正式襲職接任第七代宗師職掌派門。
第六代許君老宗師於西元2013年3月4日在美駕鶴仙皈。
------------------------------
感天大帝 就是道教尊稱的 許真君,同時,祂也是『太上靈寶淨明法』,閭山 法門派的始祖!

感天大帝,本名許遜,字敬之,父親是許肅,晉汝南(今天的河南許昌)人,後來,舉家遷到江西。祂在晉泰康元年時,擔任旌陽縣令;因此,被尊號為旌陽!後來,傳說祂在東晉寧康年間,從豫章西山飛昇成仙。我們常常說的 許旌陽,許真人、許真君、旌陽子、慈濟真君等等尊稱,說的都是感天大帝!宋徽宗時,還敕封祂為「神功如濟真君」!後世尊稱祂為淨明忠孝道始祖!起初在閩、浙、贛三省的民間道壇中,對於感天大帝的祭祀相當普遍;之後,在廣東、臺灣等地,也因為先移民的腳步,逐漸流傳開來。


許遜 的母親是荀氏。相傳,有一天晚上,荀氏在隱隱約約的睡夢中,突然夢見一隻金鳳,叼著一顆珍珠,從遠遠的地方,一路飛向她;接著,說也奇怪的,這隻金鳳,就把珠子丟到荀氏的懷中,頭也不回的飛走了。第二天,荀氏醒來後,居然在自己的懷裏,真的看見珠子,荀氏覺得相當好奇,拿起珠子,不斷的把玩,就在荀氏玩得非常入神的時候,一個不小心,荀氏就把珠子吞到肚子裏頭去。正當荀氏為這個吞進肚的珠子煩惱時,上門來看診的大夫,卻傳出荀氏懷孕的消息。這個懷孕的消息一出,對許家來說,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兩夫妻自結褵以來,一直是膝下猶虛,對兩夫妻來說,這可真是中年得子值得慶賀!於是,荀氏也就因為懷孕的喜悅,漸漸的淡忘了自己吞下珠子的事。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荀氏的肚子也慢慢的大了起來;過了一陣子,事情是愈來愈奇怪,明明大家都說是懷胎十月,荀氏這一胎,可是到了十八個月,小孩都不肯出生;於是,擔心的父親許肅,只好跑去求鬼卜先生,為這個小孩占卜一下,誰知許肅一掛,卜出的掛相解釋是:「非王非霸殆神仙也!」,正當大家都對掛相十分不解的時候,荀氏肚中的小孩,卻「哇」一聲的生了下來,許肅夫婦倆開心的不得了,對於其他的事也不想多想,就將這個小孩抱回家,取名為 許遜!


ap_F23_20100712041241694.jpg


ap_F23_20100712041237906.jpg

新加坡奉祀的 感天大帝 神像 與其乩身

許遜,從小就是一個天資聰穎好孩子,祂精通經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等等學說,尤其特別偏愛道家的修煉法術之說。後來,在祂二十歲的時候,被地方鄉紳舉薦為孝廉,祂自己,卻對做官沒甚麼興趣,沒有前往赴任。一直到祂二十九歲的時候,他跟西安大洞,洞仙吳猛師傅學道,吳猛非常疼愛祂,將畢生所學,全部都傳授給祂。
到了 許遜 三十六歲的時候,祂跟文學家郭璞,一起雲遊四海、遊山玩水;最後,祂選擇南昌,西郊的逍遙山隱居,每天都只求修煉,不願意出仕。許遜在逍遙山的日子,過得十分逍遙,除了修練之外,就是以孝、悌、忠、信來教化鄉民,深受鄉民的尊敬。許遜四十二歲的時候,因為無法再推辭朝廷的任命,只好收拾細軟,前往四川旌陽,擔任縣令。
許遜 在旌陽,厲行去貪鄙政策,祂提倡仁、孝,遠奸近賢,施行非常多的利國濟民政策,讓旌陽地區,在很短的時間之中,就繁榮了起來。

有一年,旌陽發生旱災,縣民們都因為這場旱災,變得非常的貧困,沒有一個人,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的時間,如期繳納稅賦,這場旱災,真的是讓旌陽地區的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許遜 看見這樣的情況,心裏非常的著急:一邊是要繳納稅賦的國家,一邊是貧苦的百姓,正當祂陷入兩難的時候,祂突然心生一計:祂以天上的靈丹來鍊瓦礫,讓瓦礫鍊成黃金,然後祂再派縣差,偷偷地把金子埋在府衙的後花園裏,接著頒布命令,要所有的貧民,到祂的後花園整地,以自己的勞力,來沖抵應該繳納的稅賦。貧民們,一聽到以勞力就可以抵稅賦,大家都搶著到許遜的後花園來工作,貧民們做著做著,無意之中,他們在後花園裏挖到了黃金,而且接二連三的,幾乎每一個人都挖得到,如此一來,貧民需要繳交稅金的問題,馬上就獲得了圓滿的解決!

又有一年,天下瘟疫四起,旌陽縣的百姓,因為這場瘟疫,造成了很大的傷亡,身為父母官的許遜,豈能坐視不管,於是,許遜就在旌陽縣,縣城門外面,擺設了一個,自己做好陣法的符水;之後,祂馬上諭令附近得到瘟疫頑疾的百姓,每一個人,都必須要到符水旁邊,喝下符水。說也奇怪,凡是把符水喝下的人,所被感染到的瘟疫,都會馬上完全的康復!這段傳說,也在《蜀中廣紀.卷九》裏面的第十一段,有相關記載:『晉太康初,許遜為旌陽令。屬歲大疫,死者十七八。遜以神方拯治之。符咒所及,登時而愈。』。

後來,因為許遜在任官期間,就利用所謂的「神方」、「符咒」,來為百姓診治瘟疫,也使得祂成為一位縣官和法師,這樣一個,雙重職能的人物!於是,「江州府閭山正堂」的名聲漸漸不脛而走,旌陽縣民,為了感念許遜的仁政,還特別編了一首民歌:「人無盜竊,吏無奸欺,我君活人,病無能為!」,四處傳唱!同時,還親切的為許遜取了一個封號:「許旌陽」!

到了晉大熙元年,國事漸漸紊亂,於是許遜掛冠求去,百姓們相當不捨,一堆百姓跟隨祂一起東歸,來到西山聚族而居;並將自己的名姓,改為許;從此之後,西山這個村落,也被大家稱為:「許家營」。

之後,許遜剛好遇見彭蠡湖(今鄱陽湖)犯大水,祂親率居民,疏導水患,足跡踏遍豫、章各地。同時,祂遠征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區治水,在治水的過程中,祂的英勇事蹟,還被編纂成地方流傳的神話故事,一直被大家傳頌著。

到了東晉大興四年,許遜 隱居在南昌的南邊,一個叫梅仙祠的地方,祂創辦了自己的道院,叫做:太極觀。廟門的匾額上寫著:「淨明真境」。同時,祂還創立明道派,宗旨就是:「淨明忠孝」。民間傳說祂,一直活到一百三十六歲才昇天,祂在東晉寧康二年,許遜家族一共四十二口,一起飛天成仙。有一句話:「一人得道,雞犬昇天!」,這句話的典故,就是來自於許遜的昇天故事。許遜 飛升了以後,世人都尊奉祂為:許仙。東晉朝廷,為了感念 許遜 在人世間所做的功德,就把旌陽縣,改名為德陽縣。後人也就在祂西山居住的地方,蓋了一做寺廟來紀念祂,這座寺廟,就是現在廣為人知的「許仙祠」。
母 鹿 斷 腸

相傳,有一天 許遜 到野外射箭,當場二話不說,箭起鹿落,射中一隻小鹿。正當 許遜,要上前拿起獵物時,突然從林中,一隻母鹿衝了出來,奔向自己的愛子;瞬間,母鹿用舌頭,一直舔著愛子受傷的部位,但是,因為小鹿受傷過重,當場死亡;母鹿看見這個樣子,悲痛異常,當場大聲的不斷哀鳴,不久之後,也因悲傷過度,而當場氣絕身亡。許遜 在一旁,看見這樣的情況,心裏覺得非常的不忍,祂走上前去,想要把祂們做成標本,好好的紀念這一對母子!祂,在母鹿的身旁蹲下,輕輕的,拿起小刀,要先替母鹿將內臟取出,誰知道,當祂剖開母鹿的肚子一看,竟然發現母鹿的腹中,所有的柔腸已經悲傷到寸寸斷裂。許遜當場流下眼淚,懊悔不已,感嘆自己居然如此殘忍,傷害天地之間的骨肉摯情!於是,祂將自己的弓箭折斷,同時立下重誓,從此不再狩獵!
相傳,有一天,感天大帝 跟 吳猛吳真人,一起去找諶母求道。兩個人走在豫章地區,突然遇見一位,面貌清秀的少年,自稱為慎郎。大帝一見慎,郎就知道他是蛟龍所化,也是造成這場大水患的元兇。但此時,豫章地區正在鬧著大水,大帝恐怕一個隨意的行動,就會打草驚蛇,造成慎郎脫逃,讓水患更加的嚴重!於是祂跟吳真人,都按兵不動,仔細的觀察慎郎。


慎郎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他當然也看出來,大帝跟吳真人,識穿了他的身分,他先用找人的藉口離開,然後化身為蛟龍原形,潛行到龍沙洲的北面,一會兒,他眼見大帝跟吳真人追到這,馬上又以原形,逃到潭州一帶,再度化身為美少年招搖撞騙。
那個時候,潭洲的刺史是賈玉。賈玉有一個相當漂亮而且才華出眾的女兒端麗,賈玉一直覺得他的女兒,要一個相當有錢有勢的乘龍快婿,才能匹配得上。慎郎看準了賈玉的貪財,就用他四處騙來的財寶,一邊賄賂賈玉身邊的親信,一邊不斷的以金銀珠寶打動賈玉。看在金銀財寶的份上,賈玉終於將端麗嫁給慎郎。從此之後,慎郎跟端麗,就一起定居在潭洲刺史大宅的後院。每年一到了春夏的時節,慎郎都會跟妻子一起出外旅行,回來之後,總是帶回一箱又一箱的金銀財寶;一時之間,慎郎用珠寶買通了所有人,同時,也因此成為大富豪。
這讓賈玉相當的開心,殊不知這些財富,都是慎郎趁旅行期間,在各地搜括與不義的恐嚇手法得來。後來,因為慎郎要求的財寶太多,其他鄉民無法再供給,就在一次的旅行之後,慎郎竟空手而歸;賈玉一問之下,慎郎就說回程遭到盜賊搶劫,所有財物被一洗而空,自己也被盜賊打到重傷。於是,眾人一片惋惜聲,就在此時,家丁來報說,有一名許姓道士,素聞賈玉家中有一位貴婿,特來求見,賈玉當場應允,要許姓道士進來。慎郎一聽大帝來了,趕忙藉口說,自己被盜賊傷得很重,要休息一下,逃回房裏去。

大帝才進大廳,就大聲的對著慎郎逃走的背影,大吼說:『你這個蚊蜃老魅,還敢逃跑,快快現形!』,霎時之間,慎郎現出原形,在大堂之內逃竄,現場每一個人,都大驚失色,亂成一團,只見大帝,一出劍,就將慎郎擊斃,接著大吼一聲,叫慎郎的妻子端麗和兩個兒子出來,喝令祂們現出原形,就在端麗要痛苦的變身時,賈玉哀求大帝,出手相救;大帝頓時起了憐憫之心,祭出符法,要慎郎妻子三人,繞堂而行。接著跟賈玉說:『因蛟龍所害,賈玉一家,幾乎都已經中了妖法,就快成為蛟龍的蝦兵蟹將,趕快搬家,以求全家上下,恢復人身,全家平安!』。

賈玉一聽,連忙舉家搬遷。賈玉才搬出賈家,頓時之間屋倒舍禢、白浪翻湧,一堆大大小小的蛟龍蛇蚋盡出,大帝喝令一聲,一一斬之。之後,大帝又將豫章淤洲一帶的蛟龍穴封起來,在縣城南面的井裡,鑄鐵為井柱,下施八索,鎮鎖地脈,從此水患盡除,全淤洲城,再度恢復平安的生活。據說,現在在淤洲當地,都還有大帝當時斬蛟龍後的遺跡呢!

有關 許遜 得道升天的時間,有三種不同的傳說
一. 感天大帝許遜 在一百三十五歲的時候,有一天,雲仗突然由天降下,同時出現天使傳令,將許真人封為「九州都仙史」,並同時宣告許遜升天日期,後來,在當月的十五日,許遜帶著家人、弟子,以及附近長者,一同升天;並勸化在場送行的鄉民,要積功行善,有朝一日也可同躋仙境!

二.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八月一日的那天,許遜在洪州西山舉家四十二口,以及整棟房子一起,拔宅上昇,只有石臼、車子、錦帳,從雲中掉落。鄉人,就在 許遜 的祖厝旁,建「游帷觀」來奉祀感天大帝!

三. 西晉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許遜在洪州西山,與家眷等四十二口人,加上雞、鴨、犬、羊等,一起在大白天時,白晝升天,享年僅四十二歲!後人尊稱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竹子跟閭山法

關於竹子跟閭山派法術之間的關係,我們根據馮夢龍《三教偶拈.許真君旌陽宮斬蛟記》當中的記載,來跟大家說說:『君見一道妖氣,沖天而起,乃指與甘、施二人曰:此處有蛟黨未滅,可追去除之。追至福州,延平府,塗洋九里潭附近,其中一隻蛟龍藏於深潭之中,真君召鄉人裏謂曰:吾乃豫章許遜,今追一蛟精至此,伏於此潭。吾今將竹一根插於潭畔石壁之上,以鎮壓之,不許殘害生民,汝等居民勿得砍去。言畢,即將竹插之,囑曰:此竹若罷,許汝再生,此竹若茂,不許再出生。至今潭畔,其竹母凋零,則復生一筍,成竹替換復茂。』。

 

這就是大帝,以植竹的法術,替百姓們鎮妖邪、驅瘟疫、治頑疾的方式;然而,這個法術流傳到後來,也成為閭山派法術的重要內容。我們一般所說的「竹師爺」、「合竹師爺」、「招魂轉竹」、「大幡竹」、「神幡」、「招魂竹」等等,都是起於於大帝的這種竹子法術。也因為這樣,『竹』在道教中,成為相當重要的標誌!關於閭山派在民間的傳說中,感天大帝 也是 臨水夫人陳靖姑 的師父,而 陳靖姑 就是「紅頭道士」中「三奶派」的創始者。

若是,我們依照道教中的觀念加以區分,感天大帝 所創的閭山派,起緣自魏晉南北朝,廣大流傳在閩、贛地區;到了元朝的時候,正式將教派全名「淨明忠孝神仙道教道教淨明派」,定名為「淨明」,教義是:【以忠孝廉慎、調養心性為基,內煉修養為本,外行符水煉度為用】。後來,到了宋徽宗時,正式敕封大帝為「神功妙濟真君」!之後,法派內也逐漸分出許多支派,像:「混元法派」、「徐甲法派」、「法主公派」等等!

根據 台灣大百科全書裏的說法,在台灣,關於奉祀保生大帝的信仰,跟其他地區的奉祀有些許的不同,民間奉祀保生大帝,除了有大道公(北宋吳華基,生前懸壺濟世,明朝皇帝敕封為保生大帝)、唐朝神醫孫真人(神醫孫思邈,精通百家之學、醫學)之外,還會加上以法術,治療民間瘟疫各式頑疾的感天大帝許真人、大洞真君吳真人(晉,吳猛,民間相傳祂是感天大帝許真人的師傅),將祂們一起奉祀,並尊稱為「保生三真人」!

最後,我們王安石的《許旌陽祠記》裏的許旌陽先生格言,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 時運不通,妄求無益; 妄取人財,布施無益;

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進一步想,有此而少彼,補東而缺西,時刻憂愁;

退一步想,良田萬頃,一日止食米一升,

大廈千間,一夜止眠地八尺。一升八尺,受用不久,多何用乎?

計較為自身,死後何曾到手中?

計較為兒孫,兒孫自有兒孫福。

家財數百萬,陰功無絲忽,積下與兒孫,未必能保守,轉世變畜生,兒孫替不得。

摘自 全球許氏文化網: http://lstic.tw/ls/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567&forum=3
------------------
許遜(239年-374年),江西南昌人,道教著名人物,淨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師,晉太康元年(280)舉孝廉,出任旌陽令,人稱許旌陽,相傳著有《靈劍子》等道教經典。作為漢族民間信仰的神仙之一。在江南地區留下了斬蛟龍治水的傳說,受歷代朝廷嘉許和百姓愛戴,譽為"神功妙濟真君"、"忠孝神仙",又稱許天師、許真君。

他賦性聰穎,博通經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學說,尤其愛好道家修煉法術。二十歲舉為孝廉,屢薦不就。二十九歲拜西安(今修水)大洞君吳猛學道,盡得秘傳。三十六歲時與文學家郭璞結伴遍訪名山勝地,最後選擇南昌西郊的逍遙山(今新建西山鄉)隱居,只求修煉,不願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鄉里,深為鄉人尊敬。直至西晉太康元年(280)四十二歲時,因朝廷屢加禮命,難於推辭,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陽縣令。

許遜到了旌陽,去貪鄙,減刑罰,倡仁孝,近賢遠姦,實行了許多利國濟民措施。有一年,旌陽大水為患,低田顆粒無收,許遜讓大批農民到官府田裡耕種,以工代稅,使災民獲得解救。當時瘟疫流行,許遜便用自己學得的藥方救治,藥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時旌陽傳唱一首民謠:"人無盜竊,吏無姦欺,我君活人,病無能為。"盛讚許遜的功德。鄰縣民眾紛紛前來歸附,旌陽人戶大增。許遜在旌陽十年,居官清廉,政績卓著,被人們親切稱為"許旌陽"。太熙元年(290),鑑於晉室將有大亂,料知國事不可為,許遜掛冠東歸。啟程時,送者蔽野;有的為他建生祠、畫神像,終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隨來到西山,聚族而居,與許遜為伴,都改姓許,人稱"許家營"。

許遜東歸後,時值彭蠡湖(今鄱陽湖)水災連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跡踏遍湖區各地。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被編成神話故事廣為流傳。

東晉元帝大興四年(321),許遜隱居南昌南郊梅仙祠舊址,創辦道院,名太極觀,額曰"淨明真境",立淨明道派。其宗旨為"淨明忠孝"。傳說許遜活到一百三十六歲,於東晉寧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齊飛天成仙,世人尊奉他為"許仙"。東晉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德,將旌陽縣改名德陽縣。後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許仙祠,在南昌鐵柱宮建旌陽祠,並受歷代王朝賜匾表彰,宋王安石撰寫《許旌陽祠記》。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就出自許旌陽的傳說事蹟。

許遜信仰唐朝時開始興起,在宋朝被朝廷所倡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將西山遊帷觀升格為玉隆宮。宋徽宗時上尊號為"神功妙濟真君",南宋時,"真君垂跡,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

在台灣流行的閭山派道教,也奉許遜為始祖,尊之為"閭山教主許真君"。傳說中,閩東一帶的女神,閭山道教三奶派的宗師"臨水夫人"與法主派的宗師"法主真君",就是在閩江底的神秘世界閭山,拜許遜為師的。

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許遜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江西南昌民眾及許姓人士,常視許遜為保護神。

台灣本島以許遜為主神之廟宇以桃園縣大園鄉仁壽宮最為悠久,相傳為清咸豐年間由福建漳浦人許文量恭迎感天大帝來台,鄉內公眾一同立廟,為大園鄉內最大之公廟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為安座紀念日例祭之期。大園鄉內許姓裔孫眾多,敬稱許遜為"老祖",鄉內各姓信眾亦多隨之稱呼。除"老祖"外,信眾亦多稱"感天公"或"感天大帝"。

孫真君格言: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

時運不通,妄求無益;

妄取人財,布施無益;

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進一步想,有此而少彼,補東而缺西,時刻憂愁;

退一步想,良田萬頃,一日止食米一升,大廈千間,

一夜止眠地八尺。一升八尺,受用不久,多何用乎?

計較為自身,死後何曾到手中?計較為兒孫,兒孫自有兒孫福。

家財數百萬,陰功無絲忽,積下與兒孫,未必能保守,

轉世變畜生,兒孫替不得。

《轉輪歌》曰:"畜生本是人來變,人畜輪迴古到今。不見披​​毛並戴角,勸君休使畜生心。"

百年世事有天羅,休把心機太用過,

富了又貧貧又富,江河成路路成河。

良心自有良心報,奸狡還須奸狡磨。

莫道蒼天無報應,十年前後看如何?
--------------------
許遜(239年-374年),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南昌縣(今屬江西)長定鄉益塘坡人,道教淨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師,許遜於晉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陽(今屬四川)令,人稱許九郎、許旌陽、旌陽祖師、感天大帝,又稱許天師、許真君。

生平
據說,許遜年少時以打獵為業,一日上山射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子而死。許遜突發感悟,折弩而返,前往棲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修學道法於吳猛(一說是蘭公)。一說吳猛、許遜皆修學道法於諶母。《墉城集仙錄》稱諶母「密修道法,積數十年,……吳猛、許遜自高陽南遊,詣母,請傳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

據傳許遜曾仕晉朝為四川旌陽令,元康元年(291年)爆發八王之亂,許遜棄官,在豫章地區傳播孝道。許遜東歸後,時值彭蠡湖(今鄱陽湖)水災連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跡踏遍湖區各地。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廣、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

許遜教團骨幹成員有十二人,稱十二真君——許遜、吳猛、時荷、甘戰、周廣、陳勳、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鍾離嘉。以南昌西山為中心,傳教活動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區,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許遜傳教遺迹。

豫章及附近地區多有許遜殺蛟斬蛇、為民除害的傳奇故事,民間多有許遜崇拜,稱他「傳孝道之宗」,「為眾仙之長」,「每歲夏季,諸卿士庶,各各香華,鼓樂、旗幟,就寢殿迎請真君小型像幸其鄉社,隨願祈禳,以蠲除旱蝗。」

東晉寧康二年(374年)八月十五日許遜「閤家飛昇,雞犬悉去」。《孝道吳許二真君傳》載:許遜升遐之日,「四鄉百姓聚會於觀,設黃籙大齋。邀請道流,三日三夜,升壇進表,上達玄元,作禮焚香,克意誠請,存亡獲福,方休暇焉。」

據《十二真君傳》載:蘭公系孔子故鄉兗州曲阜縣人,「精專孝行」,斗中真人特降授「孝悌之教」、「至道秘旨」,並預示晉代有真仙許遜,當傳此「孝道之宗」,為「眾仙之長」。果然,晉代蘭公孝道秘法、寶經金丹、銅符鐵券,為許遜所得。

許遜信仰
許遜信仰唐朝時開始興起,在宋朝被朝廷所倡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將西山游帷觀升格為玉隆宮。宋徽宗時上尊號為「神功妙濟真君」,南宋時,「真君垂跡,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

在台灣流行的閭山派道教,也奉許遜為始祖,尊之為「閭山教主 許真 君」。傳說中,閩東一帶的女神,閭山道教三奶派的宗師「臨水夫人」,就是在閩江底的神秘世界閭山,拜許遜為師的。

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許遜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江西南昌民眾及許姓人士,常視許遜為保護神。

臺灣許遜信仰
台灣本島以許遜為主神之廟宇以桃園縣大園鄉仁壽宮最為悠久,相傳為清咸豐年間由福建漳浦人許文量恭迎感天大帝來台,鄉內公眾一同立廟,為大園鄉內最大之公廟信仰中心,每年 農曆十月二十五日 為安座紀念日例祭之期。大園鄉內許姓裔孫眾多,敬稱許遜為「老祖」,鄉內各姓信眾亦多隨之稱呼。除「老祖」外,信眾亦多稱「感天公」或「感天大帝」。
-------------------
江西新建縣西山萬壽宮所供奉的神靈是普天福主——許真君。關于他的傳說和故事,在江西和四川兩省流傳很廣。從東晉到現在,曆時一千五百多年,萬壽宮的香火屢盛不衰,許真君,在廣大人民群衆中威望愈來愈高,信仰的人們越來越多,每年廟會開朝時,前來頂禮膜拜的信徒們絡繹不絕。在曆史上,許真君實有其人,不少志籍有關于他的記載。

  許真君,俗名許遜,字敬之。先世河南人,祖父和父親都是高節不仕的儒者。東漢末年,社會動蕩不安,戰亂紛起,中州是一塊兵家相爭的地方,于是,許遜的父親許肅將全家遷至當時較安甯的洪州(今江西南昌 )。

  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年),許遜出生于南昌縣長安鄉益塘坡村(今南昌縣羅家鄉慈母村),生性聰明,姿容俊秀,五歲啓蒙讀書,自幼知孝事父母。十歲通經書大意,後發奮苦讀,精研經史、天文、地理、陰陽五行學,特別偏愛道家修煉學說。十六歲時,一心研讀道家仙術。受其祖父和父親的影響,無意仕途。二十六歲時,不顧山高路遠,千裏迢迢去西安拜吳猛爲師。吳猛是位精通燒煉金丹、畫符作法的道家法師。許遜刻苦修煉,盡得秘傳。以後,許遜又與同鄉郭璞結爲好友。郭璞是位了不起的地仙,知陰陽風水之道,天文地理、龜書龍圖、爻象谶緯、安墓蔔宅,無一不精。同時,他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詞賦文學家。

  許遜與郭璞結爲好友後,兩人一邊吟詩作賦,一邊遊覽名山大川,尋找如意的風水寶地。最後,他們來到距南昌六十裏的逍遙山下,郭璞用羅盤一測,認定這裏是千裏難尋的九龍團聚地脈。于是,許遜就以逍遙山下金姓住宅桐園爲自己的棲身之地。從此,每日以修煉爲事,不求聞名顯達,並以忠孝佛信教化鄉鄰百姓,在人民群衆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幾次被縣府推爲孝廉,他都沒有應舉。

  聲望的提高,使許遜不得不卷入仕途。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他四十二歲時,由于豫章太守幾次推薦,朝廷屢加禮命,他離開桐園,前去四川任旌陽縣縣令。許遜到任後,清正爲民,去貪鄙,減刑罰,重教化,推行忠孝仁慈、忍慎勤儉,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生産得以發展。據宋王安石《重建旌陽祠記》中記載: 許遜曾在菜園中悄悄埋下錢財,讓欠租服役的群衆于無意中挖到,免受坐牢之苦。另據志籍記載:許遜善醫術,每當大疫流行,他即以妙方拯救病人。鄰縣人民仰慕許遜德政,紛紛遷入旌陽,全縣人口大增。許遜是當時一位罕見的清官,其德于民、利于國的事迹很多。

  太熙元年(290年),許遜任旌陽縣令已十年。他痛感晉室腐敗,國事日非,便憤然辭官。在他東歸後,族陽人民家家爲其立祠,戶戶爲其塑像,許多人還追隨到西山,傍桐園住下,改姓爲許,曆代相沿下來,就是今日的西山鄉許家營村。

  洪州地處贛江中下遊,湖泊河漢,星羅棋布,多有水患和瘟疫發生。許遜從四川辭官回來,便投入與水患的鬥爭。爲了增強自己的本領,再一次拜鎮江府丹陽縣黃堂宮谌母娘娘爲師。谌母娘娘,九江人,精通道術。許遜在她的盡心指點下,學得很多靈章秘訣。這時的許遜,在道術上已經大大超過了原來的老師吳猛。于是,吳猛又轉拜許遜爲師。

  許遜學藝回來,爲了更好地治理水患,經過挑選,他收下了陳勳、周廣、黃仁覽、彭抗、盯烈、鍾離嘉、曾亨、時荷、甘戰、施嶺十位弟子。據傳,洪州當時有一蛟螭,經常翻雲覆雨,興風作浪,擾害百姓。許遜雖年已六十,還是決心帶領弟子爲民除害,幾經跟蹤搏擊,鎖住蛟龍,把它關在井裏。那口井,即現在萬壽宮宮門側的八角井。這就是廣爲流傳的許真君鎖蛟龍的故事原型。許遜治水二十余年,不畏艱辛,足迹遍及得陽、進賢、南昌、鄱陽、都昌、湖口、余幹、奉新、豐城、高安、安義、長沙周圍幾千裏,取得了顯著業績。從此,洪州一帶風平浪靜,人民安居樂業。從治水方面來看,許遜不失爲一個經驗豐富的水利專家。

  東晉孝武帝甯康二年(374年),許遜仙逝,亨年一百三十六歲。據史料記載,許遜一生中著有很多治水和道家修煉方面的書籍,著名的代表作爲《靈劍子》和《勸誡詩》十首。《靈劍子》是關于道教方面的書,據傳是許遜專爲其師吳猛所作。《勸誡詩》十首則反映了許遜在仁禮道德、舉止言行方面的思想觀點。他創始的道教“淨明忠孝”派也一度興旺江南。
--------------------
閭山祖師許遜真君
Posted on 2015-05-01
閭山祖師(仙師)-許遜真君

許遜真君與張道陵、葛洪、薩守堅並稱「四大天師」,故亦被尊稱為許天師、淨明教祖、閭山仙師、感天大帝、神功妙濟真君。
許遜真君在世一百三十五歲至孝武寧康二年,八月朔日,有仙人自天降,曰:「奉玉皇詔,授子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至八月望日,舉家四十二口,同日拔宅升天,雞犬隨之,正是:「一人得道,雞犬飛升」成一時佳話。宋徽宗敕封:至道玄應神功妙濟真君,証位為天樞使相,為天府四相之一。

許遜真君,為晉代著名道士,字敬之,江西南昌人,道壇中稱為「許九郎」。其祖父許琰、父親許肅皆傾慕修仙煉道之學。許遜少年時喜愛狩獵,一次獵殺懷胎母鹿,令其胎死墮地,母鹿死前悲鳴舐子。許遜愴然有悟折弓棄矢不再狩獵殺生,專心讀書學道,因此博通經史,明曉天文、地理、五行、讖緯與神仙修煉之術,從師吳猛學得神方祕訣。擇西山之陽逍遙山,以修煉為事。

西晉武帝時,許遜四十二歲(西元280年)被舉為孝廉,封為旌陽縣令。為官政風廉儉德順,吏民俱受感化,故後人立祠奉祀以作紀念,後人尊稱他為「許旌陽」。許遜後感晉室紛亂。遂棄官東歸。居宅無何。忽有童女五人持寶劍來獻,
異而受之並承受與劍術。後再遇黃堂諶姆,拜諶母為師,得授銅符、金丹、寶經、正一斬邪之法、三五飛步及淨明五雷法諸術。後歷遊各地,蕩妖驅邪,斬海昏之
妖蛇、誅長沙之蛟精。為民除患。周行江湖,殄滅毒害。後歸隱西山。精修不懈。

許遜真君揉合了儒家思想和道教方術,認為「以孝悌為之准式,修煉為之方術」。宋徽宗政和二年,追封其為「神功妙濟真君」,世稱「許真君」。南宋紹興年間,相傳西山玉隆萬壽宮道士何真公祈請許真君降臨解亂,因而得授《飛仙度人經》、《淨明忠孝大法》;其後,元朝道士劉玉創淨明道(亦稱淨明忠孝道),尊許真君為教祖、以《淨明忠孝全書》為經典,以西山玉隆萬壽宮為祖庭設立淨明宗壇。因教派一反唐宋重丹法、主靜的教義,而強調修道必須忠君孝親並調和儒、釋、道三教,對宋元明三代的士大夫影響極深遠,更被尊譽為仙家之「最正者」。
----------------------
淨明道與閭山派
2013年1月30日 5:04
「淨明道」是一個南宋時期在南昌西山興起的道教派別,它發端於晉至北宋以來的許真君信仰,興盛於元、明,全稱「淨明忠孝道」,是道教歷史上七大派別(一說八大派別)之一,主要典籍有《淨明忠孝全書》。南宋淨明道創始人為玉隆萬壽宮道士周真公,淨明道的特點是融會道、儒、釋,倡導三教歸一,繼承道家關於「道」的學說和「滌除玄覽」的理論,吸收儒家的倫理觀念和佛教的「普渡眾生」之說,將「忠孝」作為修道的重要門徑。淨明道認為「以本心淨明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為貴」,才能合乎「中黃八極天心」,達於「無上清虛之境」。

據傳許遜曾仕晉為四川旌陽令,後辭官從蘭公、諶母,於是通曉道法,後有道士何真公祈請他救度,得授"度人淨明大法",傳度弟子五百餘人,淨明之道於是傳行於世。

南宋初年,西山何真公聚五百弟子創派,後失傳。元朝初年由西山道士劉玉(1257年~1308年)重建,劉玉自稱數遇許遜等仙,降授淨明道要。又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遇西山道士胡惠超,告知「淨明大教將興,當出八百弟子,汝為之師」,劉玉遂「開闡大教,誘誨後學」,弘揚淨明道法(《西山隱士玉真劉先生傳》)。提倡以老子為宗,忠孝為本,敬天崇道,濟生度死為主要內容。
淨明道後得到元明兩代不少重臣儒士的服膺稱讚,被譽為仙家之「最正者」。同時,為應對北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南方的道教流派逐漸歸於正一道。

「淨明道」亦在明以後漸漸歸於「正一道」。明清江右商幫的興起與元代淨明道教的改革有很大關係。淨明道強調,以忠孝為本,敬天崇道,誠心正念,方寸淨明,積功累德,就可得道成仙。淨明道教經過這一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歷史發展,讓當時一大批江西儒生和工商人士看到了淨明道是以真忠真孝,誠實守信,要求信眾大力從事世俗事業。萬壽宮一般是各地江右商幫的聚會中心,許遜與萬壽宮信仰也成為江西人身份認同的重要標誌。
元代胡惠超編撰《洪州西山十二真君傳》,對淨明道的信仰體系進行了系統性的總結,將淨明道推崇的歷史人物歸為十二真君,分別為:許遜、吳猛、時荷、甘戰、周廣、陳勛、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鍾離嘉。
祖庭和福地:西山萬壽宮(玉隆萬壽宮):在今江西省南昌市灣里區西山。 ‧ 南昌萬壽宮(鐵柱萬壽宮):遺址在今南昌市區中山路萬壽宮商城。 ‧ 逍遙山: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稱逍遙山,現多稱西山,在南昌市郊。 ‧ 西山洞: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方圓300里,名曰天柱寶極玄天。

「淨明道」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來的「閭山道」。
「閭山派」,又稱閭山道、閭山教等,是一個華南道教重要流派,以福建為中心。相傳其發源於閩江之底的神秘世界閭山,流行於中國大陸的福建、廣東、浙江、江西、江蘇、湖南等地,與海外的台灣、東南亞。閭山派,又稱閭山道、閭山教等,是一個華南道教重要流派,以福建為中心。

「閭山派」道教,本是福建流行的一種巫術,重祭典儀式與法術,三教合流,吸收了道教淨明道、正一道等派與佛教禪宗、淨土宗、密宗瑜伽派、儒家忠君孝親的理論與思想,廣納許多神佛,主要以各種法事,為人消災除厄,並傳播到華南與東南亞各地。

「閭山派」奉晉代著名道士許旌陽真人為祖師,主要有兩種支系:三奶派(又稱紅頭派,奉臨水夫人等三位女神為宗師,多行廟會作醮、婚壽喜慶之儀式等)、烏頭派(奉法主真君為宗師,多行喪事、驅魔)。另一種為流行於華南的派別「普庵派」(奉臨濟宗的普庵禪師為宗師,號稱小法)。
--------------------
關於淨明道研究的回顧及展望

Research on Jing Ming Dao—Retrospective and Outlook

郭武(Wu Guo)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
Department of Religio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所謂「淨明道」,又稱「淨明忠孝道」,是東晉以來流傳的許遜信仰經過與傳統符籙道派及儒釋學說融合後,而於宋元間在江西南昌西山興起的一個道派。該派主張「以忠孝為本,敬天崇道、濟生度死為事」1,在宋元兩代乃至明清影響頗大。元代以後,該派貶低了齋醮、符籙的作用而全力推崇「忠孝」倫理,注重內心的修煉,主張「始於忠孝立本,中於去欲正心,終於直至淨明」2,並以為「忠孝之道,非必長生而長生之性存,死而不昧,列於仙班」3。經過元代改革後的淨明道,由於力主「忠孝」「成仙」而成為典型的儒道合一的、世俗化色彩濃厚的道派,不僅在道教史上獨樹一幟,而且在中國思想史上也占有特殊的地位。

  淨明道雖曾一度成為道教中頗有影響的大派,但學術界對它的研究起步卻較晚。不過,近年來關於它的研究成果也已不少。下文,試對學術界關於此派的研究狀況作一回顧,並對它的研究前景略作一展望。

壹、關於淨明道研究的幾個階段

  有關這個道派的研究,大致可分為本世紀六○年代以前、六、七○年代間及八十年代以後三個階段。其詳細發展情況如下。

一、六○年代以前

  本世紀三○年代末以前,學界研究不僅未涉及淨明道,甚至連此派的存在也似未知,如 1923 年日本學者小柳司氣太出版的《道教概說》以及 1934 年中國學者許地山出版的《道教史》,均未提及淨明道之名。直到1937 年,中國學者傅勤家出版《中國道教史》,其中〈道教之分派〉一章始據北京白雲觀藏《諸真宗派總簿》言及「許真君淨明道」。1943 年,日本學者久保量遠出版《支那儒佛道交涉史》,其中也提及了淨明派之名。但是,傅勤家《中國道教史》和久保量遠《支那儒佛道交涉史》均未對淨明道的情況展開闡述。1949 年,中國大陸學者陳國符出版《道藏源流考》,在〈道教諸宗〉一節中不僅指出了淨明派的存在,而且提及記載該派活動的史料—《逍遙山萬壽宮志》,方令人們對這個道派多了一點點暸解。

二、六、七○年代間

1960 年,日本學者酒井忠夫著成《中國善書的研究》4,在第五章〈功過格的研究‧道藏本功過格〉中談到《太微仙君功過格》時,曾因該《功過格》序者為「西山會真堂無憂軒又玄子」而提及江西省南昌附近的「西山」,以及在此山活動的「許真君仙道教團」和之後的「淨明忠孝道」,但並未對淨明道的詳細情況進行說明。1962 年,日本學者吉岡義豐發表論文〈初期的功過格〉,在談論《道藏》本《太微仙君功過格》時,曾對「許真君仙道教團」及其後的「淨明忠孝道」作了概略說明,以為在唐末大概即有了稱為「淨明教」的道派存在,並對淨明之教的「忠孝」特徵及《靈寶淨明院行遣式》、《太上靈寶飛仙度人經法》等淨明道經典的內容作了剖析。六○年代末,臺灣學者孫克寬編撰《宋元道教之發展》5、南懷瑾著《禪與道概論》6,對淨明派的情況也有所敘述。不過,此時學術界雖知淨明道為道教中一大派別,但對淨明道具體情況的認識卻不多。

  值得多加敘述的是,在這期間有日本學者秋月觀朠一直致力於對淨明道的研究,並發表了一系列研究論文,如〈許真君傳考—淨明道研究序說〉、〈許真君傳考補遺—以〈十二真君傳〉為中心〉、〈許遜教團與淨明忠孝道〉、〈西山考—淨明忠孝道的歷史地理(一)〉、〈旌陽縣與玉隆萬壽宮—淨明忠孝道的歷史地理(二)〉、〈淨明道教學管見—以儒佛道三教關係為中心〉、〈道藏本功過格與淨明道—與酒井、吉岡兩博士商榷〉、〈太微信仰與功過格—圍繞道藏本功過格的幾個問題〉、〈淨明道在中國近世宗教史上的作用〉、〈逍遙山玉隆萬壽宮志小考〉、〈逍遙山玉隆萬壽宮與宋代士人—王安石、曾鞏、朱子〉。1978 年,秋月觀朠將這些論文加以集結並在此基礎上作了增訂,而編成《中國近世道教的形成—淨明道的基礎研究》一書,由東京創文社出版,從而令學術界對淨明道有了較為系統的認識。《中國近世道教的形成—淨明道的基礎研究》共分十章,前五章為〈許真君傳考—淨明道研究序說〉、〈西山與旌陽縣—許遜仙道教團的歷史地理〉、〈〈逍遙山萬壽宮志〉的資料研討與玉隆萬壽宮的沿革〉、〈許遜教團的形成及其發展〉、〈宋代的許遜教團與許遜信仰的實態〉,主要探討了淨明道祖師許遜的事跡及其教團的形成和發展,並對許遜及其教團的活動地點如西山、逍遙山、旌陽縣等所在進行了考辨。其貢獻在於首次比較詳細地說明了許遜教團的活動和發展情況,不足之處則在於所用多為唐代典籍而少六朝時期資料。後五章為〈淨明道的成立及其相承〉、〈淨明道教學考—以儒佛道三教關係為中心〉、〈道藏本功過格與許遜教團〉、〈太微信仰與功過格〉、〈淨明道在中國近世宗教史上的作用〉,主要探討了淨明道的形成、發展、學說特點及其對後世所流行的功過格之影響,剖析淨明道在中國近世宗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其貢獻在於總結和發展了酒井忠夫、吉岡義豐等人關於淨明道與功過格之關係的看法,指出淨明道在中國近世宗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足之處則在於對淨明道思想學說的研究不夠全面和深入。儘管其有著一些不足,但這部書的出版卻大大提高了人們對於淨明道的認識,為日後的淨明道研究奠立了良好的基礎,在淨明道研究史上樹起了一座里程碑。

  除了秋月觀朠《中國近世道教的形成—淨明道的基礎研究》外,日本學者窪德忠著《道教史》7也用了一點篇幅來簡略地介紹過淨明道的形成、發展和教義,其內容雖然較簡略,但在對於淨明道祖師及淨明道淵源的看法上卻與秋月氏有很大的不同。(詳見本文第二部分)

三、八○年代以後

  進入八○年代後,學術界對淨明道的關注有所增強,中國大陸、臺灣、日本、澳洲和歐洲的學者皆紛紛對這一課題展開研究,並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在這期間所取得的成果,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論文形式發表的專題研究,另一類則是在編纂道教通史、通論或斷代史時對淨明道的綜合闡述。下面先對這一時期的論文成果進行羅列,以示研究狀況之熱烈;諸文的觀點,容待後面詳細闡述。

  八○年代間,秋月觀朠繼續對淨明道進行研究,相繼發表了〈淨明道研究上的幾個問題—〈道教史〉之質疑〉、〈淨明道研究上的幾個問題(二)—圍繞〈太上靈寶淨明飛仙度人經法〉〉、〈淨明道研究上的幾個問題(三)—從淨明法到淨明道的展開〉及〈〈淨明院妙濟神方〉小考〉、〈許遜的虛像與實像〉、〈道教與中國的倫理—對於善書心靈主義的展望〉等論文,對其七○年代所著《中國近世道教的形成—淨明道的基礎研究》一書的內容進行了補充和發展。九十年代後,由於中國學者也開始對淨明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對秋月觀𢣁的一些看法提出了商榷,故他又在瞭解中國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寫出了〈淨明道形成論考—讀中國最近之研究成果〉一文作為回應。

  其他一些外國學者如日本的山川英彥、竹內誠、沺忍及澳洲的柳存仁、歐洲的 K.M. Schipper(施舟人)等也對淨明道展開了研究,其研究對象主要為許遜及淨明道的形成問題,成果數量雖然不多,但卻在資料的發掘、觀點的創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如澳大利亞學者柳存仁的〈唐以前許遜的形象〉與〈許遜與蘭公〉即運用大量史料對許遜形象的演變及淨明道的淵源作出了嶄新的說明,K.M. Schipper(施舟人)的“Taoist Ritual and Local Cults of the T'ang Dynasty”〈唐代的道教儀式及地方崇拜〉則對許遜教團由一種地區性的民間崇拜演變為正統之道教的過程進行了精辟的分析。另據李豐楙先生說,日本的山川英彥也曾撰有〈道藏所收四種許遜傳考〉及〈許遜與吳猛〉,竹內誠則撰有〈許遜傳說的研究〉,可惜筆者未能得見。除了研究許遜及淨明道的形成問題外,外國學者還對淨明道的法術、思想進行過探討,如沺忍《「道法」之淨明道的展開—元代淨明道士劉玉的「道法」觀》即對元代淨明道「道法」的內容作了較詳細的剖析。

  中國大陸學者對淨明道的研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的成果卻頗為豐碩。起初,他們對淨明道的研究主要是集中於其與理學之關係上。如八○年代初徐西華曾發表題為〈淨明教與理學〉的文章,認為淨明道的產生是宋以來民族危機及傳統道教衰落的結果,其教義「完全」來自理學,但其宗教功能卻彌補了理學教化之不足。後來,曾召南又發表〈淨明道的理學特色〉,對淨明道與理學之關係進一步作了辨析,以為淨明道當是受理學影響較深的道教派別。八○年代末以後,中國大陸學者對淨明道的研究漸漸增多,其注意力先是主要集中於許遜其人,後則擴大至淨明道的形成及傳承上。1988 年,卿希泰和詹石窗聯名發表〈許遜與淨明道之改革〉與〈淨明道新探〉兩篇文章,就許遜的生平、「旌陽」的所在及淨明道的形成進行了考證與辨析,對日本學者的看法提出了商榷。1989 年,丁培仁發表〈道史小考二則〉,再對有關許遜的史料進行梳理,並指出東晉有《許遜別傳》流傳,故秋月觀𢣁對是否有許遜其人的懷疑不成立。後來,張澤洪又連續發表了〈淨明道簡論〉、〈許遜與吳猛〉、〈許遜與淨明道〉,運用大量文獻資料對許遜形象的演變、許遜信仰的成因及「旌陽」的所在等問題進行了深有見地的辨析。九○年代初,李剛發表了〈唐代的許遜崇拜與宋元淨明道的發生〉、〈唐代江西道教考略〉,重點對唐代許遜教團的活動進行了考察。1992年,卿希泰先生又再發表了〈淨明道在元代的傳承與更新〉一文,對淨明道在元代的傳承關係進行了梳理,並對其與前代淨明道的不同作出了說明。1994 年,王卡在成都「道家道教與中國文化學術研討會」上宣讀了〈隋唐孝道宗源〉一文,列舉出一些前人未用的史料, 認為後世淨明道源於東晉南朝時的許遜教團及宗奉「至孝真王」的民間天師道支派兩個道團,至唐胡慧超時漸合為一,且有了專門的經典、符籙及活動場所等。此外,張新國、章文煥、南江子等人在這期間也曾發表過〈南昌西山萬壽宮〉、〈許遜的生活年代和傳說特徵〉、〈許遜及其傳說〉等文章。

  臺灣學者也對淨明道作了一些研究。如李豐楙在1978 年完成的博士論文《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關係》,即曾發掘出了許多六朝時期有關許遜的史料;可惜該論文未曾出版,以致學界不能借鑒其成果。八○年代末以後,李豐楙先生繼續對許遜進行研究,並先後發表了〈鄧志謨〈鐵樹記〉研究—兼論馮夢龍〈旌陽宮鐵樹顉妖〉的改作問題〉、〈宋朝水神許遜傳說之研究〉兩文。1997 年,其又出版了《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一書,該書除關薩守堅的研究論文外,還收錄有上述兩文及〈許遜傳說的形成與衍變—以六朝至唐為主的考察〉一篇。這些文章以各種傳記、傳說及小說中的許遜為研究對象,不僅對許遜形象的演變有全面的描繪,而且對我們瞭解許遜信仰在中國社會的影響大有裨益。此外,丁煌先生也曾於八○年代末發表過〈葉法善在道教史上地位之探討〉,對淨明道人物葉法善的事跡及其地位進行了深入探討,並指導其學生李登詳撰寫出〈唐代道教「許遜教團」發展史初探〉一文。1999 年,李顯光又發表〈許遜信仰小考〉一文,運用其在雲南作田野調查時偶得之《淨明忠孝全書》8 中的新材料,對許遜信仰及淨明道的傳承譜系提出了頗有根據的新說,推動了有關淨明道的研究。

  除了專題論文外,許多道教通史、通論和斷代史也對淨明道的情況進行過綜合闡述,如中國大陸學者卿希泰主編的《中國道教史》第三卷和第四卷9、任繼愈主編的《中國道教史》10、李養正著《道教概說》11、詹石窗著《南宋金元的道教》12,以及日本學者褔井文雅監修的三卷本《道教》13 等等,俱不同程度地對淨明道的形成、發展、活動、思想等情況進行了闡述。這些著作,除了卿希泰主編的《中國道教史》在闡述淨明道的思想教義方面多有貢獻,及任繼愈主編的《中國道教史》對淨明道的形成有獨到見解之外,其餘諸書關於淨明道淵源及發展歷史方面的內容皆很簡略,或多是沿襲上述論文之觀點而成,故不在此詳說。

  值得一提的是,黃小石博士於 1999 年出版了他的博士畢業論文《淨明道研究》14。該書是中國大陸學者出版的第一部專門研究淨明道的專著,作者試圖從人物、組織、祭祀、信仰、教義、神系、典籍、修煉、法術等方面來梳理淨明道的發展與演變,在系統性上較以往的研究有了很大進步。但遺憾的是,作者似乎並沒有充分利用和吸收在他之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日文和英文研究成果(如 K.M.Schipper、柳存仁、王卡等人關於淨明道淵源的研究,吉岡義豐、酒井忠夫、秋月觀朠關於淨明道對後世勸善書影響的研究,李豐楙關於許遜信仰在中國文學和社會中的影響等等)15,並在此基礎上來進一步深化對淨明道的研究。

貳、研究的涉及範圍及諸家觀點之分歧

  目前對於淨明道的研究,大致涉及了淨明道祖師許遜的生平事跡及活動地點,淨明道的淵源、形成及傳承譜系,淨明道的教義、法術及其影響等方面的問題。諸家對這些問題所持的觀點、看法並不盡相同,詳述如下。

一、淨明道祖師許遜的生平事跡

  最早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的是日本學者秋月觀朠。1966 年,秋月氏發表〈許真君傳考—淨明道研究序說〉,考察了正續《道藏》中的《修真十書.玉隆集‧旌陽許真君傳》、《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許太史》、《許太史真君圖傳》、《許真君仙傳》、《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孝道吳許二真君傳》、《雲笈七籤.許遜真人傳》、《淨明忠孝全書‧淨明道師旌陽許真君傳》、《搜神記‧許真君》、《消搖墟經‧許真君》和藏外《太平廣記‧許真君》等許遜傳記,以及《三洞群仙錄》、《清微仙譜》、《仙苑編珠》等神仙譜錄中有關許遜的片斷材料,對傳記中許遜的事跡及其與吳猛師徒關係的演變進行了分析,並以為許遜其人及所謂傳承不過是「虛構」出來的。後來,他在出版《中國近世道教的形成—淨明道的基礎研究》一書時,仍然維持了這種看法。秋月觀朠首次詳列有關許遜的傳記材料並對其加以考辨,其功當然不可掩沒;但是,這些材料皆為唐代以後的作品,用它們來判定是否真有許遜其人存在著一定局限。1978年,臺灣學者李豐楙完成其博士論文《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關係》,則率先發掘一些六朝時期有關許遜、吳猛的材料;後酒井忠夫得讀李氏論文,而提醒學界應注意對六朝文獻的利用,故秋月觀𢣁又運用這類新材料撰寫了《許遜的虛像與實像》一文,對自己早期的觀點進行了補充16。

  對於秋月觀朠以許遜的存在為「虛構」之說,學術界多提出了商榷。澳大利亞學者柳存仁在八○年代中期發表的〈唐以前許遜的形象〉及〈許遜與蘭公〉兩篇論文,運用大量材料對許遜形象的演變進行了梳理,並得出結論說:淨明道祖師許遜或非歷史真實人物,其事跡「固在疑似之間」。柳說雖指出淨明道傳說故事中欲以其祖師比附正史中記載之許遜、並為之造出了一個宗族世系的種種破綻,但卻又認為「非謂許遜之名在此世系造成之前絕無其獨立存在之可能性」,「在孝道派之發展中,必先有許遜之名,而後利用北魏人物之巧合而為之創作家譜也」。後來,中國大陸學者卿希泰、詹石窗發表的〈許遜與淨明道之改革〉也認為淨明道祖師許遜與正史中的許遜並非同一人,但又錄南朝劉宋時「劉義慶《幽明錄‧許遜別傳》引《西山十二真君傳》」言許遜事並以為其「言語樸素,並無什麼神秘的色彩,是比較可信的」。不過,該文以六朝史料為據來論證晉時有許遜其人雖不錯,但其言「劉義慶《幽明錄‧許遜別傳》引《西山十二真君傳》」並考「《唐書‧藝文志》著錄有《西山十二真君內傳》一卷,當出於唐以前」卻有誤。劉義慶《幽明錄》之文字見《太平御覽》卷 519,其所引乃《許遜別傳》而非《西山十二真君傳》;《許遜別傳》乃在《幽明錄》之前成書而非其一部分,《西山十二真君傳》則為唐時胡慧超撰《晉洪州西山十二真君內傳》之略稱。且光緒《江西通志》卷 178 實是錄《真仙通鑒》引《西山十二真君傳》,並非「劉義慶《幽明錄‧許遜別傳》引《西山十二真君傳》」,卿、詹誤用光緒《江西通志》言而失察,以致削弱了其文的說服力。之後,丁培仁〈道史小考二則〉又引《藝文類聚》、《太平御覽》中《許遜別傳》片斷,確證了「晉代確有許遜其人」;張澤洪《許遜與吳猛》則引《雲笈七籤》所收《許遜真人傳》,認為「在晉代社會,許遜是一介寒士」。臺灣李豐楙《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更扼要地勾勒許遜由人變為神的過程,以為在許遜傳說史上,這位淨明忠孝道的道師本是一位六朝道士化的文士,後來在教團內部經由長期衍變,才將其當作傳說人物、信仰的對象。

二、許遜教團活動的重要地點

  歷史上許遜教團活動的重要地點有傳說許遜曾任縣令的「旌陽」、隱居修道的「西山」及其昇仙後信徒修建「游帷觀」之所在「逍遙山」等。「西山」和「逍遙山」在中國有許多處;而「旌陽」則或說在蜀郡,或說在荊州。對這些地點,秋月觀朠在六○年代末曾撰〈西山考—淨明忠孝道的歷史地理(一)〉及〈旌陽縣與玉隆萬壽宮—淨明忠孝道的歷史地理(二)〉兩文進行了考證。七○年代末,他又在《中國近世道教的形成—淨明道的基礎研究》一書中專闢〈西山與旌陽縣—許遜仙道教團的歷史地理〉、〈〈逍遙山萬壽宮志〉的資料研討與玉隆萬壽宮的沿革〉兩章來討論這些問題。秋月觀朠認為:淨明道之「西山」乃在江西南昌府,距今南昌市約三十餘里,橫跨南昌、新建、奉新、建昌四縣,而「逍遙山」則為西山山脈之一支,在南昌西南的八十里處;至於「旌陽」,則不如淨明道諸傳記所言在「蜀郡」,而是在今湖北的枝江縣。對於「西山」和「逍遙山」在今江西南昌附近,學術界殊少有異議;1988 年,張新國、郭沙經過實地考察而撰成〈南昌西山萬壽宮〉一文,對南昌附近的西山「逍遙山」萬壽宮在歷史上及今日的狀況進行了描述,確證了秋月氏的說法。但是,對於「旌陽」的所在地,學者們則對秋月的說法提出了商榷,並為此爭論了很長時間。

  柳存仁〈許遜與蘭公〉認為:唐代有關許遜諸傳記以《孝道吳許二真君傳》為早出,其言許氏作官在「蜀郡氏陽」,之後諸書則皆謂在「蜀郡旌陽」,故「旌陽」可能是 「氏陽」之演變。查諸歷史地理書籍,並無「氏陽」一縣,故「氏」可能是「氐」之誤;但歷史上也並無「氐陽」一縣,故其可能是蜀漢時蜀郡「氐道」(在今四川省廣漢縣附近)之誤。柳氏又認為:歷史上蜀郡並無「旌陽」一縣, 「旌陽」屬荊州南郡轄,即今湖北省枝江縣;諸傳記之所以多在「旌陽」前冠以「蜀郡」,可能是造作者將另外一人之故事附合在許遜身上而又未詳審地域隸屬之故,或是為借蜀地道教源遠流長、影響巨大之利而作的附會。卿希泰、詹石窗《許遜與淨明道之改革》則考「氏」字同「氐」,故「氏陽」即「氐陽」,而「氐」在蜀人發音中與「德」同音,故「氐陽」同「德陽」(在今四川省);又引曹學佺撰《蜀中廣記》言德陽「一名旌陽,晉太康初,許遜為旌陽令」,以及虞集撰《旌陽祠堂記》言許遜為縣令在「今德陽也」,並以民國時四川省德陽縣尚存「旌陽觀」而證旌陽即德陽。後來,張澤洪撰《許遜與吳猛》又詳考諸史地志書,以為:魏晉時期蜀郡僅轄有成都、廣都、繁、江原、臨邛、郫六縣而無「氏陽」,且當時蜀地無旌陽縣而荊州南郡恰有旌陽縣的設置,故「旌陽」 不是「氏陽」,「旌陽」不在蜀中而在今湖北省;許遜傳記之所以在旌陽前冠以蜀郡,是造作者「有意將他們的活動附會於蜀」以表明「其道派亦源於巴蜀道教正宗」。此外,張澤洪還指出:德陽旌陽觀乃於元代至元年間始建,元代文人虞集撰《旌陽祠堂記》乃是因「思川羽士許尚謙」游蜀至於德陽「請大治其祠」而「蜀人罕知許(遜)君遺事」,且其所述許遜事跡皆採於南宋白玉蟾《玉隆集》;明代四川按察史曹學佺撰《蜀中廣記》沿襲虞集說,進一步擴大了許遜在德陽民間的影響。張氏的考證細緻嚴密,否定了柳存仁、卿希泰及詹石窗之說。學術界雖然轉了幾個圈子又回到了秋月觀朠最初的觀點上,但這最後的結論之可信度卻不是秋月氏當初所能達到的。

三、淨明道的淵源

  關於淨明道的淵源,學術界有多種說法,如許遜信仰說、儒家理學說、佛教外道說、靈寶派說、上清派說、天師道說、金丹道說等等。諸說有相互排斥者,有兼而容之者,但總的趨勢則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而發現並承認淨明道的思想淵源有多家。

  六、七○年代,日本學者如吉岡義豐、秋月觀𢣁等在談論淨明道時,皆只將其視為晉代以來許遜信仰及其教團的一種發展,而未審其與道教諸派之關係。吉岡義豐雖在《初期的功過格》中提到《靈寶淨明院行遣式》、《太上靈寶飛仙度人經法》等冠以「靈寶」的淨明道經,但卻未更深一步究及淨明道與靈寶派之關係;秋月觀𢣁也曾在《中國近世道教的形成—淨明道的基礎研究》(第四章)中注意到《道教相承次第錄》、《清微齋法》等道經將許遜列為道教第三十六代傳人及靈寶派總師,但卻認為「其根據頗值得懷疑」。1977 年,窪德忠出版的《道教史》則根據元明淨明道士使用符籙並修煉內丹,而提出「必須承認淨明道同正一、全真兩派及金丹道都有密切關係,不過對淨明道影響最大的還得算金丹道」。但窪德忠的說法頗為含糊,實際上並未對這種「關係」進行深入探究。1981 年,秋月觀𢣁發表了〈淨明道研究上的幾個問題—〈道教史〉之質疑〉,對窪德忠的說法進行了商榷;可惜本人未得拜讀此文,未知其詳細內容。

  八○年代以後,關於淨明道的淵源問題之討論逐漸展開。1983 年,中國大陸學者徐西華發表〈淨明教與理學〉,認為淨明道的整套教義「都是從理學家那兒拿來的現成的東西」,其學說不過是把儒家理學「變成了宗教信仰和宗教行為」,以此彌補理學僅能「執行著世俗方面的職能」之缺陷。對這種說法,學術界並不完全贊同,而多認為淨明道雖受到理學的深刻影響,但其根本學說還是從傳統道教得來,如後來曾召南〈淨明道的理學特色〉、張澤洪〈淨明道簡論〉以及其餘諸家皆是如此;只不過,諸家關於傳統道教之具體派別的見解又有所不同罷了。

  八○年代中期,澳大利亞學者柳存仁發表〈許遜與蘭公〉,根據淨明道經典、傳說中有多處套用佛經詞語、形式,而認為其曾受佛教影響,並其可能與摩尼教等西域「外道」有關係。同時,柳氏還強調了淨明道與儒教傳統意識的關係,並指出其與靈寶、上清等傳統道派可能有著聯繫。K.M. Schipper 的“Taoist Ritual and Local Cults of the T'ang Dynasty”則認為:許遜崇拜最初袛是洪州西山一帶的以家族血緣為紐帶的民間崇拜而與道教無關(其崇拜主題為「孝」),且只是一種受靈寶派影響的 Local school(傳統、生活方式相同的群體)而非sect(宗教教派)或有特殊思想體系的運動(Special ideological movement);有關於他的各種節日廟會實興起於晚唐,之後由於影響日增而得以躋身正統道教。1987 年,卿希泰、詹石窗發表的〈許遜與淨明道之改革〉則認為淨明道是「在許遜民間信仰『靈寶化』的基礎上轉變而成的」,並考察了南宋何守證時淨明道經「從靈寶部經脫胎而出的痕跡」。之後,詹石窗《南宋金元的道教》、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等書亦相繼重複了這一觀點,李養正《道教概說》則含糊地說「淨明道是天師道「符籙派」與儒家思想相結合的新道派」。王卡〈隋唐孝道宗源〉一文則在柳存仁〈許遜與蘭公〉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了《道藏》中《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洞玄靈寶八仙王教誡經》及敦煌抄本《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等南北朝道經,並以為這些道經乃是受到儒家孝道思想及佛教奉事日月、忠孝父母、報恩成道說影響的「新興天師道支派之一」所造17,其後於唐代被道士胡慧超將之與流傳於江西洪州的宗奉許遜的民間教派之說相結合,從而形成了隋唐孝道乃至宋元淨明道學說的重要來源。同時,王卡又根據淨明道傳記經書中所提及的一些人物、道書及道法名稱,指出其當與東晉南朝時的上清派經書符籙有著關係,並斷言「晉宋以來江東、江西所傳道派(按:當指上清、靈寶、三皇諸派及許遜教團),皆下傳至胡慧超,融合為一新道派」。後李顯光〈許遜信仰小考〉一文,又從淨明道的信徒來源、組織形式、神靈系統及「三十六靖廬」的所在等方面,來進一步考證了淨明道與天師道之間的聯繫。

  上述諸種說法,從開始提出觀點之文到後來的加以論證之作,體現出了一種不斷深化和發展的趨向;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進行,有關淨明道淵源的答案將會更加清晰和完善。

四、淨明道的形成時間

  學術界對於淨明道形成時間的看法分歧很大。最初,吉岡義豐《初期的功過格》曾提出「唐末大概即有了稱為淨明教的道派存在」之說。其後,秋月觀𢣁的一系列文章及《中國近世道教的形成—淨明道的基礎研究》一書則認為淨明道當正式創立於元代劉玉,並將許遜教團及淨明道的發展劃分為如下四個時期:(一)四世紀中葉至公元 681 年,即自東晉許遜以道術濟民至唐高宗永淳元年(682 年)胡慧超重興游帷觀前,此期許遜教團宣揚以「孝道之秘法」和「孝悌之教」而致濟民、成仙之功。(二)公元 682-1130 年,即自胡慧超重興游帷觀至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 年)何真公稱許真君降授其「靈寶淨明秘法」和「忠孝廉謹之教」前,此期許遜教團逐漸得到了民間的廣泛崇奉和唐宋統治者的重視。(三)公元 1131-1296 年,即自何真公稱許真君降授經法至元代劉玉真正開創淨明道前,此期許遜教團教法由「孝道之秘法」和「孝悌之教」發展為「忠孝之秘法」,並行追度、安鎮、救治、服練等法術。(四)公元 1297 年劉玉正式開創淨明道以後。秋月氏以劉玉為淨明道實際開創人的說法,雖然在後來得到了學術界不少人的認同,但仍然遭到了一些學者的質疑。如日本學者窪德忠在其《道教史》中以為:有關劉玉的材料僅「一鱗半爪」,且並無其與弟子「以玉隆萬壽宮為本山的記載」,故「能否視劉玉真為淨明道的祖師,頗值得懷疑」。中國學者卿希泰、詹石窗〈許遜與淨明道之改革〉又針對酒井忠夫、秋月觀𢣁的唐代說及元代說而主張18,判定一個教派是否成立的標準要看它是否具有特別的信仰、是否已形成了自己的經典和組織;根據這個標準,則淨明道應於南宋何真公稱許真君降授其「靈寶淨明秘法」和「忠孝廉謹之教」並收徒傳教時就已形成。此外,任繼愈主編的《中國道教史》則提出了「新淨明道」和「舊淨明道」之說,以何真公所創為「舊淨明道」而以劉玉所創為「新淨明道」。 後來,秋月觀𢣁又曾撰〈淨明道研究上的幾個問題—〈道教史〉之質疑〉、〈淨明道形成論考—讀中國學者最近的研究成果〉等文,與這些學者就淨明道的形成時間進行了再商榷,維護其原來的看法。其實,諸家關於淨明道形成時間的認識有分歧之根本原因,主要在於其判定教派成立的標準有所不同;而標準不同,諸說就自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五、淨明道的傳承

  學術界關於這個問題的看法雖然也有著分歧,但其主流卻是隨著研究的開展而不斷地對淨明道傳承之認識有所豐富和更加明確。

  七○年代末,秋月觀朠著《中國近世道教的形成—淨明道的基礎研究》即曾對淨明道的傳承譜系作出過整理,該書設〈中世許遜教團的發展及其譜系〉及〈許遜仙道教團傳教譜系四則〉兩節,根據歷代傳記而開列了幾組淨明道的傳承譜系,具體如下:(一)《孝道吳許二真君傳》所載許氏家族內部傳承:許簡—許卿長—許法強—許靈曜—許孝通—許叔嗣—許法胤—許法恭—許景陽—許顒龍—許承觀—許道超—許元樞—許玄基—許紹珪—許文楚—許王仙—許法真—許顥然。(二)《敕建烏石觀碑記》所載南北朝至唐初烏石觀一系傳承:萬太元—許上期—張開先。(三)《太平廣記》所錄零散淨明道士:許藏秘、施肩吾。(四)《靈寶淨明院行遣式》所載「保舉傳教師」:度師許遜、監度師張陵、籍師吳猛、經師王諶、祖師孝道仙王與孝道明王。(五)《太上靈寶飛仙度人經法》所載諸師:祖師孝道仙王與孝道明王、經師至孝恭順仙王、籍師吳猛、監度師張陵、度師許遜。(六)《淨明忠孝全書》所載諸宗師:道師許遜、經師張蘊、法師胡慧超、監度師郭璞、西山隱士劉玉、傳教法師黃元吉、嗣法弟子徐異。(七)《淨明忠孝全傳正訛》所載諸宗師:淨明道師許遜,淨明啟教蘭公、諶姆,淨明傳教吳猛、陳勛、周廣、曾亨、時荷、甘戰、施岑、彭伉、盱烈、黃仁覽、鍾離嘉,淨明際真金公、胡、詹、許大,淨明經師洪崖真人(張蘊),淨明法師胡真人(慧超),淨明監度師郭璞,淨明揚教劉玉,淨明嗣教黃元吉、徐異、趙宜真、劉淵然。上述譜系,多是簡單地抄錄淨明道經,較為粗糙,且有遺漏,如其所提《太平廣記》中之施肩吾並非北宋時得鍾呂之傳的「華陽子施肩吾」,且該書尚載許遜斬蛟龍後「有萬仞師出焉」,但秋月氏皆未對此作出說明。

  九○年代初,卿希泰〈淨明道在元代的傳承和更新〉又據《淨明忠孝全書》等,對劉玉及其後的淨明道宗師和信徒之傳承、事跡作了考辨,所述及之元代淨明道士較秋月觀朠之說而有更新發現,如其認為黃元吉所師玉隆萬壽宮之朱尊師、王月航亦當屬淨明道士,又指出徐慧(徐異)雖宗嗣淨明道,但同時又參拜全真道的蘭道元子長春觀。後其主編《中國道教史》又增補了明清時彭又朔、張逍遙、周德鋒、胡之玫等淨明道士的事跡,並考證清代著名道士傅金銓亦屬淨明道傳人。後來,王卡〈隋唐孝道宗源〉則對《孝道吳許二真君傳》中所述許氏家族內部之傳承及《十二真君傳》所記「十二真君」之傳授關係提出了質疑,以為這些譜系均為後人之編造。李顯光〈許遜信仰小考〉又在遍考諸仙傳後而認為:晉代許遜有師名路大安,路傳有許遜、丁義、郭璞及妙通朱仙(朱桃椎);朱桃椎傳有皇甫坦,皇甫坦有弟子曹彌深、謝守灝,謝守灝有弟子朱明叔、鄭道全。此外,唐宋承傳許遜者除上述諸人之外,一些著名人物如萬振(字長生,屢得隋唐皇帝召見、賜觀)、羅子房(號沖虛子,撰《胡慧超傳》)、葉法善(高宗、武后、中宗朝活躍道士)、葉千韶(葉法善後裔)、王仔昔(宋徽宗朝著名道士,對鼓動徽宗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推動許遜教團發展貢獻甚大)亦都屬(淨明)孝道道士。李氏的考證,頗有令人大開眼界之功,不僅豐富了我們對淨明道傳承的認識,而且可由此進一步窺知淨明道在唐宋的影響。

六、淨明道的思想及其影響

  學術界對於淨明道思想及其影響的研究比較薄弱。這方面的研究,是從探討淨明道對後世功過格、勸善書的影響開始的。六、七○年代,吉岡義豐〈初期的功過格〉及酒井忠夫〈中國善書的研究〉可算是這方面較早的作品,但二人皆只是簡單地指出〈太微仙君功過格〉及後世勸善書與淨明道可能存在著聯繫,而並未對淨明道本身的思想進行探究。其後秋月觀𢣁著《中國近世道教的形成—淨明道的基礎研究》,對淨明道的倫理思想及其與儒釋的關係、太微信仰及其對後世功過格的影響等作了較細緻的考察,但並未對淨明道的思想和影響進行全面和深入探討。八○年代後,徐西華〈淨明教與理學〉與曾召南〈淨明道的理學特色〉兩文,亦只是專門對淨明道思想與理學相關的部分進行剖析之作。斈忍〈「道法」之淨明道的展開—元代淨明道士劉玉的「道法」觀〉一文,雖對元代淨明道「道法」的內容作了較詳細的剖析,並以為其與前代道法有著密切關係,但卻並未對其與「靈寶法」等前代道法之關係進行深入的探討。諸有關道教的著作雖皆不同程度地談及淨明道的思想學說,但大都很淺顯而空泛,唯卿希泰、任繼愈主編的兩部《中國道教史》可算是對淨明道思想有較多論述者,李豐楙《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則較多地談論了許遜信仰對中國文學創作的影響,黃小石《淨明道研究》一書也對淨明道的符籙法術及祭祀修煉等作了一些闡釋。

參、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綜觀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關注的焦點多集中在淨明道的形成和傳承情況上,尤其是集中於許遜的事跡與「旌陽」的所在地之考辨上,如上述專題論文即多屬此類。二是研究者的觀點、結論分歧較大,如關於淨明道的形成時間即有唐代、南宋、元代諸說,而關於淨明道所奉祖師許遜,則或以為確有其人,或以為難以證實其人的存在,或以為其存在「在似無之間」。三是關於淨明道思想及其與傳統道派關係的研究很薄弱,不僅有關於此的專題論文或著作寥寥無幾,而且在已有成果中能全面、深入論述者也很罕見,如秋月觀𢣁《中國近世道教的形成—淨明道的基礎研究》一書有關淨明道思想的內容僅有篇幅不大的一章,卿希泰、任繼愈、詹石窗等學者編著的道教通史或斷代史有關於此的內容同樣很單薄,黃小石《淨明道研究》在對淨明道的符籙法術及祭祀修煉等的闡釋也頗顯不足。並且,已有的成果還多未能區分淨明道在不同時期的思想特點19,而祇是籠統地對之加以闡發,或簡單地將之與儒家理學加以比較,未能確切地把握淨明道的思想並從宗教學的角度對之加以剖析20。總之,上述研究成果不僅在涉及領域上因有所偏重而導致有所不足,而且在已涉足領域內仍有很多問題未能給人們以完美的解釋,這為我們繼續探討淨明道留下了很大空間。展望今後的研究,可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開拓。

一、許遜何以能轉化為「忠孝」代表而成為淨明道的祖師

  道教中以「孝」聞名者並不祇許遜一人,推崇「孝」的道派亦並不祇許遜教團一支,但為何獨有許遜被奉為淨明道的祖師?其中的原因大可值得探究。這個問題不僅將涉及到許遜此人在歷史上的真偽、有關許遜之史料的真偽及其中所載許遜形象的演變,而且,更重要的是,將涉及淨明道形成的社會根源和歷史、思想淵源。目前,有蛛絲馬跡可引起注意而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至少有:(一)許遜與吳猛的關係(今人一般以「十二真君」中許氏家族為多來解釋後來許遜地位超過其師吳猛的現象,但事實上許、吳既是師兄弟,又確可能相互學習而互為其「師」)。(二)「十二真君」一系以外的許遜教團成員對推崇許遜所起的作用(許遜教團並不祇「十二真君」一系,如王仔昔、葉法善等當時非常活躍的著名道士實皆屬許遜教團,他們的影響值得研究)。(三)許遜教團以外的道士對推崇許遜所起的作用(許遜教團與唐宋影響巨大的上清派、清微派有著一定關係可尋,其對許遜教團發展的作用也頗值得研究)。(四)唐宋社會的歷史文化背景及當時文人士大夫對推崇許遜的作用(以前對此問題往往一語帶過,但事實上應還會有許多具體的細節可追究)。如此等等。

二、淨明道與傳統符籙道派的關係

  學術界一般都認為淨明道的形成與靈寶派有密切關係,但所據不過是初期淨明道的經典多冠以「靈寶淨明」字樣而已,並未對二者的關係多作深入探究。另據目前所發現的材料,淨明道不僅與靈寶派有著關係,且與天師道及上清派、三皇派等傳統符籙道派皆有著聯繫。這些聯繫,一方面可從各種仙傳中找出,另方面則可通過對比幾者所奉之神靈、經典及所行之法術、齋醮等來發掘。而這項工作,對於我們全面而正確地認識淨明道的形成有著巨大意義。

三、何真公與劉玉兩個教團之間的關係

  南宋時期,即有道士何真公在江西西山偽託許遜等仙真降授淨明道經典並收授徒眾、建立教團,但不久後卻湮沒無聞、似曾絕跡。元代,又有道士劉玉在西山偽託許遜等仙真降授經典、建立教團,令淨明道興盛一時。劉玉並不承認其上承何真公,但從時間、地理、教義上看,二者應有一定的聯繫。這種聯繫,可通過研究他們的經典來進行說明;而一旦弄清楚這種聯繫,將會對於弄清楚淨明道思想的發展線索將有很大意義。

四、淨明道與內丹學派的關係

  淨明道雖以擅行符籙和推崇「忠孝」聞名,但其在根本上卻仍然未脫離道教傳統的「成仙」軌道,也講求自我修煉和解脫。窪德忠《道教史》說對淨明道影響最大的是金丹道,其實並不無道理。衹是,人們對淨明道的內丹學說暫無太多瞭解罷了。是故,有必要弄清楚淨明道的修煉方法與唐末五代以來興起的內丹學之聯繫,以及內丹學派對淨明道思想的發展產生的影響。而弄清楚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正確理解淨明道的「忠孝」學說將有著很大意義。

五、淨明道「忠孝」說教與儒學「忠孝」倫理之異同

  淨明道的「忠孝」說教與儒學的「忠孝」倫理,在忠君孝親、扶植綱常方面是一致的。但是,淨明道的「忠孝」實際上還是一種與內丹修煉有密切關係的宗教實踐。以往學術界多未注意這點。所以,弄清楚淨明道「忠孝」說教在世俗及宗教兩個方面的內容及其關係,也將是今後研究的重要課題。

六、淨明道各種符籙法術及齋醮科儀的內容和功能

  淨明道作為宋元時期的一支重要符籙道派,其各種符籙法術及齋醮科儀的內容和功能卻一直未有得到充分和深入的研究。K.M. Schipper“Taoist Ritual and Local Cults of the T'ang Dynasty”雖對唐代孝道的一些儀式與靈寶科儀作了簡單對比,但僅涉及「黃籙大醮」、「銅符鐵券」及「投龍簡」幾種;王卡〈隋唐孝道宗源〉雖提及淨明道的一些符籙名稱並指出其可能與天師道、上清派等傳統符籙道派有關,但卻並未能展示其具體內容;李顯光〈許遜信仰小考〉提及「混元籙」、「混元法」等淨明道的符籙法術,但卻不知與歷史上和唐宋時流行的「混元」法籙進行比較;黃小石《淨明道研究》一書雖開列了不少淨明道經典所記錄的符籙法術及齋醮祭祀之名稱,但卻未將之與其他道派的符籙法術及齋醮科儀進行比較研究,也未對其內容和功能進行很好的分析。諸成果之中,斈忍〈「道法」之淨明道的展開—元代淨明道士劉玉的「道法」觀〉一文可算是對淨明道「道法」內容有較詳細剖析者,但卻局限於元代劉玉一人,且並未對其與前代道法之關係進行探討。符籙法術等乃淨明道宗教活動的重要內容,對它的內容和功能缺乏認識,則可以說實際上並不真正瞭解淨明道。而關於這個方面的研究,將是今後研究淨明道的難點所在。

七、淨明道的思想及其影響

  關於淨明道思想的研究之薄弱已如上所述,加強對這方面的研究之重要性自不待言。另外,加強對淨明道之影響的研究同樣也非常有意義,因為宋元以後的道教之發展大致有如下兩個趨勢:一即遵全真道出家住庵制度、修煉內丹而求成仙,更加遠離塵世;二即循淨明道社會倫理之教,勤行忠孝倫常而求「死而不昧,列於仙班」,更加貼近世俗。淨明道在道教史上的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淨明道不僅對後世道教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而且對世俗風尚的形成也產生了很大作用,如明清時代社會上出現的深得世俗人士推崇和奉行的勸善書和功過格,即與淨明道學說的影響不無關係;此外,明清時期很多以崇拜許遜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也對廣大百姓產生過深刻影響。關於淨明道的影響,日本學者和臺灣學者曾作過一些討論,但遠不夠深入和全面(如日本學者僅注意到了功過格和勸善書而未及其他,臺灣學者僅注意到了鄧志謨的作品而未及其他)。今後所要做的工作,是再廣泛地搜集道經以外的材料,並嘗試用宗教社會學的方法來對這一現象進行深入的分析。關於這兩方面的研究,應是今後研究淨明道的重點所在。

八、田野調查和新材料的發現

  理論方法的「武裝」對於學術研究固然非常重要,但對研究對象本身的全面、正確認識和把握則是研究賴以起步和深入進行的根本基礎。所以,欲對淨明道研究有新的突破,則必須在加強宗教學理論修養的同時注重發掘新的材料。而欲發現新的研究材料,一方面須廣泛閱讀歷史文獻,另方面則需進行一些必要的田野調查。有關淨明道田野調查,可集中在江西、雲南和臺灣三地。江西乃淨明道的發祥地和主要流傳地,其重要性自不待言。雲南則因是淨明道第六代宗師劉淵然的謫居地,且劉氏曾在此刊布《淨明忠孝全書》,致此地百姓崇信淨明道 21,故對於研究淨明道也很重要。臺灣至今仍有淨明道流傳,且成立有「淨明道教協會」,故從中應可獲得不少「活的材料」。田野調查所獲得的材料,可能會對於解決一些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例如,本人在昆明龍泉觀調查時,曾發現該觀大殿原供奉「(南宗)五祖白玉蟾」,而遍查雲南的地方志書卻都不見該地有過「金丹派南宗」的活動,當時百思不得其解;但今日若聯繫淨明道第六代宗師劉淵然曾謫居該觀,而淨明道與白玉蟾皆善用「雷法」,且白氏曾在《玉隆集》中為許遜立傳,則上述現象就很容易理解。由此,更可引起我們對淨明道與「金丹派南宗」的聯繫、以及白玉蟾與淨明道的關係之注意;循此思路進行探索,恐會有新的發現。相信今後在進行田野調查時,會受到更多的啟發,獲得有重大價值的新發現。

  總而言之,有關淨明道的研究雖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有許多空白等待填補,也有許多認識等待補充、發展和深化。相信今後從事這一課題的研究,將會大有所為。

附:有關淨明道研究之論文目錄及所載刊物

按:為避免煩瑣,本文並未在注釋中注明所提文章之出處,而是特製出一份有關論文及所載刊物之名單,以方便研究者查找。下列論文,分中文、日文、英文三類,均以發表時間為序排列。

一、中文

徐西華: 〈淨明教與理學〉,載昆明:《思想戰線》,1983 年 3 期。
柳存仁: 〈許遜與蘭公〉,載北京:《世界宗教研究》,1985 年 3 期。
卿希泰、詹石窗:〈許遜與淨明道之改革〉,載深圳:《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1987 年號。
卿希泰、詹石窗:〈淨明道新探〉,載上海:《上海道教》,創刊號,1988 年。
曾召南: 〈淨明道的理學特色〉,載成都:《宗教學研究》,1988 年 2-3 期。
丁 煌: 〈葉法善在道教史上地位之探討〉,載臺南:《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 14 號,1988年。
張新國、郭沙:〈南昌西山萬壽宮〉,載北京:《中國道教》,1988 年 4 期。
張澤洪: 〈淨明道簡說〉,載北京:《中國道教》,1989 年 3 期。
丁培仁: 〈道教史小考二則—許遜與吳猛〉,載成都:《宗教學研究》,1989年 3-4 期。
李豐楙: 〈鄧志謨〈鐵樹記〉研究—兼論馮夢龍 〈旌陽宮鐵樹顉妖〉的改作問題〉,載臺北:《小說戲曲研究》,第 2 輯,1989 年。
張澤洪: 〈許遜與吳猛〉,載北京:《世界宗教研究》,1990 年 1 期。
李 剛: 〈唐代的許遜崇拜與宋元淨明道的發生〉,載北京:《中國道教》,1990 年 3 期。
李豐楙: 〈宋朝水神許遜傳說之研究〉,載臺北:《漢學研究》,第 8 卷 1 期,1990 年。
章文煥: 〈許遜的生活年代和傳說特徵〉,載南昌:《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1991 年 2期。
李 剛: 〈唐代江西道教考略〉,載北京:《世界宗教研究》,1992 年 1 期。
卿希泰: 〈淨明道在元代的傳承與更新〉,載北京:《世界宗教研究》,1992 年 3 期。
南江子: 〈許遜及其傳說〉,載上海:《上海道教》,1992 年 3 期。
張澤洪: 〈許遜與淨明道〉,載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 11 輯,1992 年。
王 卡: 〈隋唐孝道宗源〉,載上海:《道家文化研究》第 9 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 6月。
李登詳: 〈唐代道教「許遜教團」發展史初探〉,載嘉義:「第二屆海峽兩岸道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華管理學院印行,1999 年 3月。
李顯光: 〈許遜信仰小考〉,載成都:《宗教學研究》1999 年第 3 期。
二、日文

酒井忠夫:〈功過格の研究〉,載《東方宗教》第 2-3 號,1952 年、1953 年。
酒井忠夫:〈陰陟文の成立について〉,載《東方宗教》第 12 號,1957 年。
吉岡義豐:〈功過格思想の一源流〉,載《東方宗教》第 15 號,1959 年。
吉岡義豐:〈初期の功過格について〉,載《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27 冊,1962 年。
秋月觀朠:〈許真君傳考—淨明道研究序說〉,載《集刊東洋學》15 冊,1966 年。
秋月觀朠:〈許真君傳考補遺—〈十二真君傳を中心に〉〉,載《文經論叢》2-1 冊,1966年。
秋月觀朠:〈旌陽縣と玉隆萬壽宮—淨明忠孝道の歷史地理 ⑵〉,載《文經論叢》4-3 冊,1968 年。
秋月觀朠:〈許遜教團と淨明忠孝道にっいて〉,載《道教研究》3冊,1968年。
秋月觀朠:〈淨明道教學管見—儒佛道三教關係を中心に〉,載《東方宗教》第 35 號,1970 年。
秋月觀朠:〈道藏本功過格と淨明道—酒井‧吉岡兩博士の爭點によせて〉,載《文經論叢》6-4 冊,1971 年。
秋月觀朠:〈逍遙山玉隆萬壽宮と宋代士人—王安石‧曾鞏‧朱子〉,載《吉岡博士還曆記念道教研究論集—道教の思想と文化》,1977 年。
宮川尚志:〈秋月觀𢣁著《中國近世道教の形成—淨明道の基礎的研究》〉,載《東方宗教》第 54 號,1979 年。
山川英彥:〈道藏所收四種許遜傳考〉,載《神戶外大論叢》30-3 冊,1979 年。
秋月觀朠:〈淨明道研究上の二、三問題—〈道教史〉の質疑によせて〉,載《東方宗教》第 58 號,1981 年。
秋月觀朠:〈淨明道研究上の二三問題(三)—淨明法から淨明道への展開〉,載《歷史における民眾と文化—酒井忠夫先生古希祝賀記念論集》,1982 年。
竹內誠:〈許遜傳說の研究〉,載《人文論叢》10冊,1982 年。
秋月觀朠:〈淨明道研究上の二、三問題(二)—〈太上靈寶淨明飛仙度人經法をめぐって〉〉,載金谷治編《中國におけゐ人間性の探究》,1983 年。
秋月觀朠:〈《淨明院妙濟神方》小考〉,載《牧尾良海博士頌壽記念論集》〈中國の宗教‧思想と科學〉,1984 年。
柳存仁:〈由唐迄今的許遜形象〉,載《東方宗教》64 號,1985 年。
宮川尚志:評 Michel Strickman“Tantric and Taoist Studies in Honour of R.Stein”,載《東方宗教》第 64 號,1985 年。
秋月觀朠:〈許遜の虛像と實像〉,載《東方宗教》第 67 號,1986 年。
秋月觀朠:〈道教と中國の倫理—善書におけゐ心意主義の展望〉,載《道教と宗教文化》,1987 年。
山川英彥:〈許遜と吳猛〉,載《神戶外大論叢》31-3 冊,1900 年。
秋月觀朠:〈淨明道形成論考—中國における最近の研究成果を讀んで〉,載《東方宗教》第 78 號,1991 年。
斈忍 〈「道法」の淨明道的展開—元代淨明道の士劉玉の「道法」觀〉,載《東方宗教》第 95 號,2000 年。
三、英文

1. K.M. Schipper(施舟人):「Taoist Ritual and Local Cults of the T'ang Dynasty.」In M.Strickman, ed., Tantric and Taoist Studies in Honour of R.A.Stein, vol. 3. Brussels: Institut Belge des Hautes Etudes Chinoises,1981.

注釋

《淨明忠孝全書》卷 1〈西山隱士玉真劉先生傳〉,《道藏》第 24 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影印),頁 630〈下引此書祇註明冊數及頁碼〉。
《淨明忠孝全書》卷 5〈玉真先生語錄別集〉,《道藏》第 24 冊,頁 647。「淨明」一詞,有多種含意,既可指宇宙之根源及本體,又可指人之心性及其狀態,如言:「淨明者,無形大道,先天之宗本也,在上為無上清虛,在天為中黃八極,在人為丹元絳宮。」(《淨明忠孝全書》卷 2〈淨明大道說〉,頁 633)又言:「淨明祇是正心誠意,……不染不觸。」(《淨明忠孝全書》卷 3〈玉真先生語錄內集〉,頁 635)
《淨明忠孝全書》卷 5〈玉真先生語錄別集〉,頁 646。
原本於 1960 年 8 月發行,後國書刊行會於 1972 年 12 月第一次印刷發行。
臺中:東海大學出版社,1965 年 5 月。
臺北:真善美出版社,1968 年。
東京:山川出版社,1977 年。
該書係本人陪同李顯光先生在昆明舊書攤上偶然購得,題原刻板刊行者為長春真人劉淵然、清嘉慶戊寅(公元 1818 年)重梓,內容與《道藏》等所收《淨明忠孝全書》不同。劉淵然乃淨明道第六代宗師,曾謫居昆明龍泉觀,故其在昆明刊印之《淨明忠孝全書》當為「正宗」的權威版本。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年 10 月、1995 年 12 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年 6 月。
北京:中華書局,1989 年 2 月。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 12 月。
東京:平河出版社,1983 年。
成都:巴蜀書社,1999 年 9 月。
這從其著作「參考書目」僅列有秋月觀𢣁《中國近世道教的形成—淨明道的基礎研究》一書而未及其他,且注釋全未提及這些成果,便可窺知一斑。
參閱李豐楙《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之說,臺北:學生書局,1997 年 3 月,頁 12。
Schipper 撰「Taoist Ritual and Local Cults of the T'ang Dynasty」據 Largwey 考證而認為《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及《洞玄靈寶八仙王教誡經》乃是晚唐孝道宣傳其教義的作品。不過,Largwey 與 Schipper 當時未知此二經還有另一版本(敦煌抄本《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而王卡則考證以上三部經實為同經異名,且其行文風格與其他南北朝道經類似,似當以王說為是。
卿、詹引秋月氏《中國近世道教的形成—淨明道的基礎研究》而認為唐代說屬酒井忠夫,誤。唐代說實是吉岡義豐提出,語見其〈初期的功過格〉(載《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 27 冊,頁 119)。
淨明道的思想、主張在各個時期有不同特點,如宋代多重齋醮、符籙而宣揚「孝悌之道」,元代以後則輕齋醮、符籙而推崇「忠孝之道」。不區分這些特點,就不能把握淨明道思想的發展線索。
事實上,淨明道所推崇的「忠孝」與儒家所倡的「忠孝」並不完全相同,其不僅是一種社會倫理,而且還是一種可與「內丹」修煉相結合的求仙實踐,有強烈的宗教體驗色彩。
如本人在雲南魯甸縣調查訪問時,即得知該地民眾在民國時期曾修建有供奉許遜的「許真君廟」。
--------------------
淨明道是一個南宋時期在南昌西山興起的道教派別,它發端於晉至北宋以來的許旌陽信仰,興盛於元、明,全稱「淨明忠孝道」,是道教歷史上七大派別(一說八大派別)之一,主要典籍有《淨明忠孝全書》。
思想
南宋淨明道創始人為玉隆萬壽宮道士周真公,淨明道的特點是以道教融會儒、釋,倡導三教合一,繼承道家關於「道」的學說和「滌除玄覽」的理論,吸收儒家的倫理觀念和佛教的「普渡眾生」之說,將「忠孝」作為修道的重要門徑。淨明道認為「以本心淨明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為貴」,才能合乎「中黃八極天心」,達於「無上清虛之境」。
發展
據傳許遜曾仕晉為四川旌陽令,後辭官從蘭公、諶母,於是通曉道法,後有道士何真公祈請他救度,得授"度人淨明大法",傳度弟子五百餘人,淨明之道於是傳行於世。
南宋初年,西山何真公聚五百弟子創派,後失傳。元朝初年由西山道士劉玉(1257年~1308年)重建,劉玉自稱數遇許遜等仙,降授淨明道要。又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遇西山道士胡惠超,告知「淨明大教將興,當出八百弟子,汝為之師」,劉玉遂「開闡大教,誘誨後學」,弘揚淨明道法(《西山隱士玉真劉先生傳》)。提倡以老子為宗,忠孝為本,敬天崇道,濟生度死為主要內容。
淨明道後得到元明兩代不少重臣儒士的服膺稱讚,被譽為仙家之「最正者」。同時,為應對北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南方的道教流派逐漸歸於正一道。淨明道亦在明以後漸漸歸於正一道。
與江右商幫關係
明清江右商幫的興起與元代淨明道教的改革有很大關係。淨明道強調,以忠孝為本,敬天崇道,誠心正念,方寸淨明,積功累德,就可得道成仙。淨明道教經過這一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歷史發展,讓當時一大批江西儒生和工商人士看到了淨明道是以真忠真孝,誠實守信,要求信眾大力從事世俗事業。萬壽宮一般是各地江右商幫的聚會中心,許遜與萬壽宮信仰也成為江右人身份認同的重要標誌。
十二真君
元代胡惠超編撰《洪州西山十二真君傳》,對淨明道的信仰體系進行了系統性的總結,將淨明道推崇的歷史人物歸為西山十二真君,分別為:許遜、吳猛、時荷、甘戰、周廣、陳勛、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鍾離嘉。
祖庭和福地
西山萬壽宮(玉隆萬壽宮):在今江西省南昌市灣里區西山。
南昌萬壽宮(鐵柱萬壽宮):遺址在今南昌市區中山路萬壽宮商城。
逍遙山: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稱逍遙山,現多稱西山,在南昌市郊。
西山洞: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方圓300里,名曰天柱寶極玄天。
影響
淨明道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來的閭山道。

----------

感天大帝許真人
感天大帝,姓許名遜,字敬之,東晉汝南人,生於魏明帝景初三年西元二三九年 正月二十八日 ,由於祖父許琰,父親許蕭皆為修道之人,自小耳濡目染,於天文、地理、陰陽、緯纖等道學皆有所涉及;二十歲時,跟隨大洞真君吳猛習仙修道,學得三清法要,從此道業精進,法力因此與日加深。 晉太康元年西元二八0年,許遜鄉舉孝廉,關任四川旌陽縣令,大舉廢除苛政,也與此時施展“點瓦成金”之術,幫助貧戶繳納稅賦;更有一年,旌陽縣境瘟疫流行,許遜特製符水供疫民飲用,治癒不少疫民。後來晉室紛亂,許遜辭官引退,與其師吳猛周遊江湖,以諸道術伏妖驅邪。兩人周遊至丹陽時,拜謁諶母,聽經習藝,後獲得寶書符卷及斬邪飛步之法術。 許遜晚年隱居豫章,除妖伏魔收伏虎精、蛇妖等,因而道名遠播;其宅邸方圓十里之內,盜賊不侵,足見其威望之高。 東晉孝武帝康寧二年西元三七四年 八月一日 ,許遜舉家四十二口暨雞、鴨、犬、羊等白日昇天。因而後世敬贊許遜「一人得道,雞犬昇天」。 因受有太上靈寶淨明飛仙度人經等經文,許遜便創立了淨明忠孝道,而後世皆尊稱許遜為“淨明道” 祖師。

-------------

File:抱朴子內篇宋刻版內文.jpg

抱朴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撰者 葛洪
成書年代 東晉
卷數 內篇20卷,外篇50卷

《抱朴子》為東晉時期葛洪所著,分為內外兩篇,後來被作為道教經典。其中外篇主要是對葛洪生平的自述和談論社會上的各種事情,而內篇是葛洪對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煉方法的闡述。
《抱朴子·內篇》主要講述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災卻病,屬於道家。其內容可以具體概括為: 論述宇宙本體、論證神仙的確實存在、 論述金丹和仙藥的製作方法及應用、討論各種方術的學習應用、論述道經的各種書目,說明世人修煉的廣泛性。
《抱朴子·外篇》則主要談論社會上的各種事情,屬於儒家的範疇,也顯示了作者先儒後道的思想發展軌跡。其內容可具體概括為:論人間得失,譏刺世俗,講治民之法; 評世事臧否,主張藏器待時,克己思君; 論諫君主任賢能,愛民節慾,獨掌權柄;論超俗出世,修身著書等。 總之,《抱朴子》將玄學與道教神學,方術與金丹、丹鼎與符、儒學與仙學統統納為一體之中,從而確立了道教神仙理論體系。
葛洪提出了修仙必須積累善行,建立功德,慈善為懷。《抱朴子》中強調人不能單純地從修煉方術入手,人生的抱負也不能僅僅是遁隱山林,要想真正修煉成仙還要建功立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張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獲得精神解脫和煉得肉體飛升,既做到立時濟世,又得超凡入聖。如他說:「上士得道於三軍,中士得道於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他認為修煉既可以保德致長生,也可以治世致太平。通過修煉還可以獲得長生,身體不傷,是最大的孝道。

-------------------

 

張道陵(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1] -156年或178年),字輔漢。東漢時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師道)的創始人。上承黃老下啟道教諸派。道教徒稱他為"老祖天師 "即天師張氏之始祖,也因是道教三祖之一的創教之祖(雖然天師之號並非他第一個人使用);又稱"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高明上帝等號。民間則常俗稱張天師。
傳說張道陵以虎為座騎,與太極左宮仙翁葛仙翁葛玄、許真君許遜、崇恩真君薩翁真人薩守堅合稱四大天師。[2]
《老子想爾注》即張道陵所作,為天師家學。當時其弟子有300多人,並設立二十四治,為後來天師道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 正 ​​一 ”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驅邪、以一統萬。《正一經》雲:“正一者,真一為宗,太上所說。”《崆峒問答》曰:何謂正一?正者不邪,一者不雜。正一之心則萬法歸一,故曰正一。“

張道陵_百度百科 - http://goo.gl/ucjoXO

 -----------------------------------------

 

1400134754-4236475200_n  

為道教史上的四位重要真人,分別是張道陵、葛玄、許遜(許旌陽)、薩守堅,為玉皇殿前的四位天神。另有一說:張道陵、許遜、丘處機、葛洪為四大天師。
許遜(許旌陽)宋徽宗勒封為『至道玄應神功妙濟真君』,證位為『天樞使相』,為天府四相之一,亦主泰、玄、都三省之一的泰省,曾設閭山派《淨明法壇》於西 山傳授法籙,是閭山派屬淨明道之支流,在閩設有閭山大法院。其高徒有張.蕭.洪法主聖君.陳.林.李三奶夫人.張沙.柳源等多位仙真。
許遜真君第56代後代許文風 號:淳玄 於清光緒年間(約西元1863年左右)再傳法脈.創於『玄靈法門』為一代開派宗師 自福建發蹟再由第三代宗師(開台祖)許有興 號:龍霈,傳入臺灣寶島,但長期只為本派門下弟子授法對外低調故較鮮少人知 。
嗣法六代掌門大宗師 許君職掌派門、辦理道教淨明宗淨明法壇閭山派、法官、大法師奏法職服務門生遍佈台灣及東南亞、並出多位名道與高徒
◎閭山大法院玄靈門-淨明法壇-歷代嗣派門主
第一代開派宗師 許文風 號:淳玄
第二代宗師 許明觀 號:達仁
第三代宗師(開台祖)許有興 號:龍霈
第四代宗師 許配賢 法號:道逑 外號:阿賢師
第五代宗師 許清水 法號:德弘 外號:阿水仙
第六代宗師 許 君 法號:宏曜
第六代許君宗師、因年老無法在辦理道教淨明宗閭山派、法官、大法師奏法職服務、之前因兒子帶往美國定居無法在台傳授深感遺憾、此乃開派宗師傳至台灣今應法 派再留台灣、許宗師兒子在美當醫生無法傳承父志、經由請示祖師同意傳賢不傳子、西元2012年10月15日由本派弟子陳昱璋法號清瑆、接任中華道教閭山大 法院~玄靈門(淨明法壇) 第七代傳人、(授權書為證)接管本派辦理道教淨明宗閭山派法官、大法官奏授法職服務發揚各派精粹、匡扶道統。
陳昱璋法號清瑆、 於西元2012年12月2日正式襲職接任第七代宗師職掌派門。
第六代許君老宗師於西元2013年3月4日在美駕鶴仙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