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辭典年度詞彙 這個「表情符號」打敗文字勝出
牛津詞典今天(17日)公布2015年的年度詞彙,由表情符號「笑哭了」獲勝。(取自《Oxford Mail》)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牛津辭典今天(17日)公布2015年的年度詞彙,由表情符號「笑哭了(Face with Tears of Joy)」獲勝,打敗難民(Refugee)等熱門詞彙,牛津詞典的總裁格拉斯沃(Casper Grathwohl)說,表情符號是「靈活且直接的」。
綜合外媒報導,知名的牛津辭典公布2015年的年度風雲詞彙,出乎意料不是傳統的「文字」勝出,而是由表情符號「笑哭了」獲選,反映其在通信、交流中日益普及。
牛津大學出版社今年與生產手機打字軟體的龍頭企業「SwiftKey」合作也發現,「笑哭了」是全世界最流行、使用最頻繁的表情符號。
對於表情符號獲選年度詞彙,格拉斯沃表示,「這並不奇怪」,指出表情符號填補交流間的空白,以靈活、直接且漂亮的方式炒熱對話,因此在日常交流中日益豐富,它「超越了語言界限」。但目前未有把表情符號編入詞典的計畫。
今年入圍年度詞彙的有「難民(Refugee)」、代表英國退出歐盟的「Brexit」,是British和exit的合併詞、「ad blocker」攔截廣告的軟體及「lumbersexual」蓄鬍穿格子杉的男性等。去年年度詞彙則是電子菸(vape)。
日文能,華語不能?
◎ 曾泰元
地位崇隆的牛津詞典(Oxford Dictionaries)日前公布了二○一五年度詞彙(Word of the Year),位居榜首的,破天荒的不是個英文單字,而是個「笑得噴淚」的表情符號(emoji)。網路上表情符號的出現與流行,日本人居功厥偉,表情符號的英文單字emoji,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日文詞彙,音譯自「繪(e)文字(moji)」。
日文把「表情符號」的英文音譯為emoji,大大方方,英文也樂於吸收。相形之下,倘若我們華語人把「甲骨文」的英文音譯成jiaguwen,不曉得要笑掉多少人的大牙、成為多少媒體調侃的話題?
前陣子與日本學者吃飯,滿桌的中式佳餚令他們讚不絕口,然而餐桌上部分食材的英文竟帶著濃濃的日文味。臘味蘿蔔糕,白蘿蔔(daikon)來自日文的「大根」。菌菇白果雞湯,香菇(shiitake)來自日文的「椎茸」,白果(ginkgo)則來自早期日文的「銀杏」(ginkyō,現作ginnan)。蟹粉海鮮豆腐煲,豆腐(tofu)直接借自日文。就連一旁調味用的醬油(soy sauce),也是日文shōyu轉變而來。
我向日本學者分享我的發現,說數百年來日文詞彙對英文的貢獻顯著,近年來依舊持續不斷,讓我們華語人既羨慕又嫉妒,不曉得日本文化裡有什麼神奇的元素,讓英文人這麼著迷,讓英文這麼樂於吸收?他們只點頭微笑,卻靜默不答。
我接著說,昂貴高端的「和牛」,英文不按字面翻成Japanese cattle/ beef(日本牛/牛肉),卻以日文直接音譯為Wagyu,實在神奇。我跟他們分享道,幾年前的台北國際牛肉麵節曾鬧出翻譯風波,主辦單位把牛肉麵音譯為new row mian,卻招致各界訕笑撻伐,批為不倫不類,說要改成意譯的beef noodles。倘若東京舉行拉麵節,拉麵的英文用音譯的ramen會有人質疑嗎?會有人堅持非用意譯的hand-pulled noodles不可嗎?我自顧自地講,越講越激動。
唉,這實在是令人感慨!英文人以介紹日本事物、音譯日文詞彙為時尚,日本人也視為理所當然。相形之下,我們華語人卻老覺得音譯沒學問,老外也不會懂,一定要在英文裡反覆推敲,方能彰顯自己的學問。許多時候音譯是國際慣例,我們卻缺乏自信,總想迎合老外,跳進英文的框框,自廢音譯的武功。
日文能,為什麼華語不能?文化的精緻、文化的魅力、文化的自信,大概是箇中關鍵所在吧!(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
拾穗的農民影子竟然跟大樹的影子方向相反。「兩顆太陽?還是閃光燈太強?怎麼會有2個影子 http://goo.gl/HXZBnK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