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世界小姐林耶凡 背後強大的力量來源 | 法輪功學員 | 大紀元 - https://goo.gl/VAijoz


-----------------------------------------------------------

主持人大搞烏龍 環球小姐后冠頒錯人
更新: 2015年12月21日 736 按讚加入粉絲團
第64屆環球小姐大賽12月20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總決賽,菲律賓小姐武茨巴赫獲得冠軍(Pia Alonzo Wurtzbach)(AFP)。
第64屆環球小姐大賽12月20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總決賽,菲律賓小姐武茨巴赫獲得冠軍(Pia Alonzo Wurtzbach)(AFP)。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Google+寄信給您的好友

【記者李洋/報導】一年一度的環球小姐大賽週日(20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總決賽,卻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當節目主持人揭曉后冠得主名單時,竟然報錯決賽結果,並且頒錯得獎人,將原本屬於菲律賓小姐的后冠給了亞軍哥倫比亞小姐。正當觀眾為得獎者歡呼之際,主持人才更正說,冠軍應該屬於菲律賓小姐,需要重新頒獎。

第64屆環球小姐總決賽由著名諧星史蒂夫.哈維(Steve Harvey)擔任主持人。當時哈維已經宣布美國小姐奧利維亞.喬丹(Olivia Jordan)獲得季軍。台上只剩下哥倫比亞小姐阿雷瓦洛(Ariadna Gutierrez Arevalo)和菲律賓小姐武茨巴赫(Pia Alonzo Wurtzbach),氣氛十分緊張。 

哈維最初宣布哥倫比亞小姐阿雷瓦洛獲得本屆比賽冠軍,21 歲的阿雷瓦洛當時相當激動,雙手掩面,隨後她接受上屆環球小姐維加(Paulina Vega)加冕,戴上了綵帶和后冠,並不斷笑著向台下揮手,接受觀眾的歡呼和祝賀。

不過,哈維隨即知悉自己搞錯了,一臉尷尬的走到舞台中央說:「各位,我需要道歉,哥倫比亞小姐應該是亞軍。2015年度環球小姐冠軍是菲律賓小姐。」上屆環球小姐冠軍維加於是將已戴在阿雷瓦洛頭上的后冠摘下,改頒給菲律賓小姐武茨巴赫,阿雷瓦洛當場錯愕不已。

菲律賓小姐武茨巴赫(Pia Alonzo Wurtzbach)歷經連續劇般的波折情節後,一臉錯愕地戴上環球小姐(Miss Universe)后冠。(視頻擷圖)菲律賓小姐武茨巴赫(Pia Alonzo Wurtzbach)歷經連續劇般的波折情節後,一臉錯愕地戴上環球小姐(Miss Universe)后冠。(影片擷圖)


哈維繼續解釋說:「卡上是這樣寫的,我要承擔責任,這是我的錯,這是我的錯。今晚仍然是一個很美好的晚上。」

已經戴在頭上的后冠,不到3分鐘就被摘了下來,這讓阿雷瓦洛難掩失望,其他參賽的小姐紛紛上前擁抱她以示安慰。而站在一旁的武茨巴赫則極為驚訝,雖然她保持著笑容,但表情像是感到難以置信,對維加改頒后冠給她,反應有點遲緩。

武茨巴赫事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她祝福哥倫比亞小姐, 「很抱歉,我並不想奪取她的皇冠,我希望她在此次盛會後,繼續追求自己的目標。」

事後,哈維又在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發文向哥倫比亞小姐和菲律賓小姐致歉,「我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我向觀眾們說對不起,我確實犯了一個錯誤。」

環球小姐主辦組織也作了公開道歉,並說這是人為錯誤

---------------------------------

-----------------------------

加拿大小姐批人權 中國拒入境選美

2015-11-27

海南世姐決賽 林耶凡被擋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曾公開批評中國人權狀況的「世界小姐」(Miss World)加拿大冠軍林耶凡(Anastasia Lin),二十六日抵達香港,試圖前往中國參加第六十五屆世姐總決賽,卻未能獲得簽證,無法登上飛往海南省三亞市的班機,被迫滯留香港。這位二十五歲的華裔佳麗向媒體控訴,中國此舉並非力量的象徵,而是極為怯弱的表現,「如果他們連選美賽都開始審查,也太可悲了吧?」

  • 曾公開批評中國人權狀況的加拿大世界小姐林耶凡(Anastasia Lin),二十六日因未獲簽證而被迫滯留香港,無法前往中國參加十二月舉行的世姐總決賽。這位二十五歲的華裔佳麗向媒體控訴,「如果他們連選美賽都開始審查,也太可悲了吧?」(路透)

    曾公開批評中國人權狀況的加拿大世界小姐林耶凡(Anastasia Lin),二十六日因未獲簽證而被迫滯留香港,無法前往中國參加十二月舉行的世姐總決賽。這位二十五歲的華裔佳麗向媒體控訴,「如果他們連選美賽都開始審查,也太可悲了吧?」(路透)

十三歲便移民加拿大的林耶凡,二十六日上午到香港轉機時,發現無法辦理登機手續,被告知中國不發給她簽證,但未說明拒發原因。她在機場向媒體指出,根據中國法令,她的加拿大公民身分可以讓她在抵達三亞時獲得落地簽證,但她在香港被拒絕登機,應是與她曾發表批評中國人權紀錄的言論有關。

林:選美要審查太可悲了

林耶凡說,她曾參與人權相關影片攝製,第一部片子就是講四川的「豆腐渣工程」,之後又相繼為中國迫害宗教自由,包括法輪功、地下教會、西藏問題等發聲。她推測,中國政府擔心若讓她入境,世姐決賽透過媒體放送,可能對民眾產生鼓舞效果,「也許他們能看到希望,也許他們也有勇氣,自己也站出來講話。」

今年世姐總決賽將於十二月十九日在三亞舉行,據報導,其他國家的參賽者均已於十月三十日前取得中國發出的邀請函,林耶凡是唯一沒有獲得邀請函的代表,且從未解釋為何未發給她邀請函。中國已第七次主辦世界小姐總決賽,此前從未發生過因簽證被拒而無法參賽的案例。

林耶凡說,本屆世姐選美的主題是「美得有意義」」(Beauty with a purpose),她希望能為那些無法發聲的人發聲,包括身陷牢獄與勞教所,或遭打壓和封殺的人,「我也想為所有生活在高壓制度下的人們帶來勇氣,他們長久活在恐懼之中,已忘記了他們擁有思想的自由」。她強調,自己絕對有權參與世姐決賽宣揚理念。她批評中國的作為與大國不符,若中國想在國際社會獲得尊重,就應聆聽不同聲音。

中:不准不受歡迎者入境

林耶凡今年五月當選二○一五年加拿大世界小姐,三天後,她接到來自人在中國的父親的電話,被告知國安人員已上門威脅。七月間,林耶凡出席美國國會舉行的人權聽證會,控訴中國政府箝制異議、打壓人權。本月二十二日,林耶凡的支持者在change.org發起連署活動,敦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林耶凡發放入境簽證,並呼籲中國官員停止騷擾林耶凡在中國的親屬。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僅表示,「無可奉告」。加拿大媒體《環球郵報》則引述中國駐渥太華大使館回應,中國不會准許「不受歡迎人士」入境。

男人擇偶看身材、女人選伴看經濟?圖表告訴你|健康關係|即時|天下雜誌 - http://goo.gl/gTJdyK

news_7__423196119  

中共为何惧怕加国2015世界小姐(视频) | 正见新闻网 - http://goo.gl/HDb7aN

---------------------

華裔女孩林耶凡日前摘得加拿大2015年世界小姐桂冠,讓不少海內外的華人為之驕傲,引發媒體關注。不過,事後中共國安上門威脅林耶凡身在大陸的父親,稱女孩參選世界小姐是搞政治,更加使這一新聞連續發酵。那麼為什麼中共國安竟然懼怕華人參加選美?這位華裔女孩到底觸動了中共哪根敏感神經?

華裔女孩林耶凡奪得加拿大世界小姐選美冠軍後,華人為之歡呼雀躍,西方國家的人也紛紛道賀。連中共官方的《中新網》、《人民網》也報導了林耶凡選美摘冠的消息。不過,在女孩的故鄉——中國湖南,警察聞訊後到女孩家裡不是報喜,而是威脅。與此同時,大陸網上關於她摘冠的報導,幾乎在一夜之間消失。

2015年加拿大世界小姐冠軍林耶凡:〝我的父親就突然告訴我說,你不要再講關於人權的事情了,然後我的舅舅他們也告訴我說​​,以前看到的報導全部都刪了,只剩三條了,任何跟人權有關係的全部都刪掉了。〞

林耶凡表示,雖然曾經預料到為人權發聲會受到壓力,但是這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還是很難承受,她也很擔心家人的安全。

林耶凡:〝然後我問爸爸什麼事情這麼嚴重,他說你給我們國內的人留條活路吧,我當時聽了心都碎了。我就覺得,我在加拿大實際上也就是想給自己家裡的人,給自己國家的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說一些他們不能說的話。〞

林耶凡的父親是一位成功商人,商學博士。母親宋敏君機械工程碩士畢業,出國前任湖南大學經濟學教授。

林耶凡13歲時隨母親移民加拿大,目前在多倫多大學,攻讀戲劇表演和國際關係雙學位,25歲的林耶凡,曾經參加過20多部影視劇的表演或製作。在《機緣》、《重生​​》等影片中刻畫善惡有報的普世價值。其中《前生緣》等影片多次榮獲國際電影節大獎。

林耶凡參演的首部電影,是反映2008年汶川地震中,數万名中小學生被中共豆腐渣工程害死真相。

林耶凡說,以後還會繼續為中國的弱勢群體發聲。

作為法輪功學員的林耶凡,深深地被中國大陸法輪功學員在被殘酷迫害中,依然實踐〝真、善、忍〞理念,和平理性的反迫害舉動所感動,15歲林耶凡就開始為中國人權奔波。

在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辦公室實習期間,林耶凡曾作為加拿大青年代表,訪問以色列;2011年和2012年,林耶凡作為唯一的亞裔女性,兩次參加由加拿大外交部宗教自由辦公室組織的圓桌會議。

時政評論員唐靖遠:〝林耶凡在事業上的成功,以及她維護人權的勇敢行為,等於是在揭開中共迫害掩蓋的真相,這是讓那些迫害者感到非常恐懼的,我認為這是他們去威脅林耶凡家人的一個主要原因。〞

2013年,林耶凡首次參加世界小姐比賽,因為擔心身穿泳裝而刺激到那些受到性侵犯女性的心靈,拒絕參加泳裝比賽,獲得世界小姐加拿大區季軍。這一舉動,促使世界小姐大賽,從今年開始取消泳裝這一環節。

2013年參賽后,林耶凡成功舉辦了音樂會,籌得1萬加元,捐給Variety the Children's Charity基金會。

宋敏君告訴《新唐人》,她從小注重培養林耶凡的毅力。小耶凡從2歲開始陸續學習英文、鋼琴、書法、舞蹈、爬山、打球等多方面技能。5歲時,小耶凡就獲得了全國書法比賽大獎。而《紅樓夢》等古典名著,林耶凡讀過幾百遍了。

林耶凡母親宋敏君:〝在小時候對她培養得比較多一些,到這邊來以後,就讓她獨立的發展,去適應這個社會,去發揮自己的特長。〞

一些評論人士指出,中共對林耶凡家人的威脅,反而會進一步引起民眾對法輪功學員和林耶凡的關注和支持。

林耶凡也表示將繼續參加在澳大利亞舉辦的世界小姐決賽,她說希望自己的表現可以讓家人感到驕傲。

救人如救火 民團籲立院速審難民法

臺灣立委田秋堇(前左3)、尤美女(前左4)臺灣法輪功人權律師團發言人朱婉琪(前右1)、加拿大世界小姐林耶凡(前中)、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創會理事長楊憲宏(右1)、美國對華援助協會會長傅希秋(右2)等人9月8日出席「崩潰中的中共加緊迫害中國宗教及維權人士」記者會暨公聽會。(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近來德國總理梅克爾同意收容80萬敘利亞難民,引發國際高度讚賞。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尤美女及國民黨立委陳學聖8日針對中國迫害人權議題召開公聽會,並於會後達成5項共識,除要求盡速通過「難民法」、研議禁止人權惡棍來台立法外,並要求前2項決議未完成修法前,應凍結兩岸互設辦事的立法程序;此外,民團也會提供中共人權惡劣的官員名單給移民署進行註記。台灣關懷中國人權理事長楊憲宏說,在中國遭受迫害的人民,若知道向台灣投訴後加害者還會被註記時,迫害就會馬上停止,因為中共官員都很害怕被註記。

立委田秋堇、尤美女及陳學聖8日舉行「崩潰中的中共加緊迫害中國宗教及維權人士」公聽會,邀請中國牧師傅希秋、香港牧師鄔小鶴及加拿大世界小姐冠軍林耶凡出席,訴說自己遭迫害的親身經歷。

港牧師:電話遭宗教局監聽

傅希秋表示,近來中共聲稱要拆除非法建物,而在中國浙江施行「3改1拆」政策,實際上卻是因為擔心基督教發展過快,會威脅中共政權,而對基督教、天主教進行拆除十字架的實質打壓。鄔小鶴則說,中共原承諾香港「一國兩制」50年不變,但還沒20年就開始在改變,且今年還通過《國家安全法》,直接將法律應用在香港,他也隨即遭深圳民族宗教局約談、監聽電話,香港宗教自由被嚴重侵犯。

中國牧師傅希秋。(記者陳柏州/攝影)
香港牧師鄔小鶴。(記者陳柏州/攝影)

加拿大世界小姐:父親遭當局恐嚇

今年5月才當選加拿大世界小姐的林耶凡表示,她是以人權平台參加世界小姐,盼能為在中國遭受信仰迫害的人發聲,包括法輪功學員、基督徒、藏人等敢於堅持原則的中華民族脊梁,「他們是這個國家的正氣」,但她當選世界小姐後,卻收到父親的簡訊,要她立即停止參加任何人權活動,因為國安已經找上門,否則「我們家就會變成像文革時期一樣」,讓她感到備受威脅。

林耶凡說,近年她不斷從事人權活動,一直擔心在中國的家人會遭受威脅,因為很多海外異議人士都有類似遭遇,「聽到父親這些話,讓我覺得好像惡夢成真了一樣」。但經歷幾番掙扎後,她認為,若選擇不說話,可能就會永遠在人權議題上噤聲,「因為中共能透過這樣封我的口,就能永遠用這種方式封我的口」,所以她選擇把自己的經歷說出來,讓更多人關注,並且捍衛自由社會的價值觀。

加拿大世界小姐冠軍林耶凡。(記者陳柏州/攝影)

「即便是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統治下,都沒對沒參與政治的律師、宗教進行迫害」,立委尤美女表示,林耶凡面臨在中國的家人恐遭受迫害的壓力下,仍選擇在加拿大、台灣出面作證,非常值得讚許,這是「站在光明面,正義的一面」,呼籲各界共同聲援。

朱婉琪律師:台灣政府應要求中共停止迫害法輪功

「中共殺人,台灣得救人」,台灣法輪功人權律師團發言人朱婉琪表示,聯合國及許多國家的調查報告都顯示,中國的宗教迫害,以法輪功學員最為嚴重,因為中共不斷用經濟實力及政治力量,不僅入侵中國人民的精神、物質生活,也侵蝕到了海外人民的精神、物質生活,但由於媒體的封鎖,很多人都還不知道。

朱婉琪說,近來中共大量抓補維權律師,與中國當前有16萬5千名法輪功學員向中國司法單位提告,控告中共前黨揆江澤民迫害法輪功的反人類罪行,以及亞洲6個國家及地區、35萬人提連署刑事舉報有關。

她呼籲台灣政府應明確表態,要求中共立即停止對包括法輪功、基督徒等信仰團體的宗教迫害;並要求中共釋放所有的良心犯、維權律師。此外,2012年立法院曾經通過共同決議,要求中共釋放良心犯、台灣也必須制定法律,援救中國良心犯,但至今包括「難民法」、兩岸人權專章都仍未通過,要求政府應認真思考,台灣能在兩岸三地能享有自由民主,必須顯現出兩岸人權法制的不同,呼籲政府,尊重立法院的決議,停止對迫害,並釋放良心犯,實踐台灣立國的價值。

民團:台應成人權方舟

台灣關懷中國人權理事長楊憲宏表示,目前中共政權即將崩潰,從中國各朝代更替的歷史經驗來看,「第一個先殺的就是這些敢說話的人」,因此台灣應該清楚自己的定位,「在中共崩潰的大洪水淹向全世界時,台灣要成為人權的諾亞方舟」,這才是台灣在世界上看到台灣的價值。他強調,目前「難民法」藍綠都有提出版本,應趕在中共崩潰前趕緊立法,也籲藍綠都不要有政治立場,「不要考慮救人的繩子是什麼顏色,能夠救人就是好繩子」,盼行政部門考慮此立法,要求立法院在下會期能盡快通過,完成台灣邁向人權立國的最後一哩路。

對於中共的暴行,與會的內政部移民署入出國事務組專委黃英貴表示,人權是普世價值,雖然在台灣常感到習以為常,但那是台灣人民努力的結果,所以一定要譴責中共的暴行;至於禁止人權惡棍入台,若民團能提供基本資料,移民署就會做註記,供聯審會審查作為評斷依據;至於「難民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法,黃英貴說,只要各界達成共識,行政單位一定會基極配合。◇

---------

台灣人很善良,雖然張盛和課了他們不少稅,但是一看到他自曝太太退休後「不做事竟領得比做事還要多」,還說年金制度再不改革,國家不倒才怪,仍然深受感動,忍不住鼓掌叫好。
不過,想要讚美張盛和的人,切莫衝動,先冷靜一下,不要輕易就被大官虎的三言兩語欺騙了感情。罵過年金制度的藍營大官不乏其人。你沒看過關中是如何的慷慨激昂?馬英九如何信誓旦旦要推動改革嗎?這些人搶佔了版面,贏得掌聲,結果呢?年金改革小組悄悄解散了,年金改革法案同樣上不了立法院的議事日程。可見罵年金制度不當的大官比比皆是,卻都在改革戰場上畏罪潛逃了。

財政部長張盛和。(記者張嘉明攝)
年金不改,國家就會倒,在台灣已經童叟皆知,根本不需要堂堂大部長來做見證。換言之,我們需要的不是他們的評論,而是他們的行動。馬英九作文演講第一名,要他義正詞嚴,或者哽咽批評年金,太容易了,但是就像六三三的承諾一樣,要他去做,絕對比登天還難。
為何一項沒有爭議的改革竟然無法推動?答案很簡單,因為馬英九這些人既是當事人,也是受益人。在職期間獲得軍公教鐵票支持,鞏固了鐵桶江山;退休後可以領優渥的月退俸領到死。尤其,馬英九明年五月後就可以領月退俸了,只要撐過這幾個月,馬上成為爽領一族。推動年金改革等於減少收入,對一位寧可揹負罵名也不願捐半薪的人,這比拿刀自殘還痛苦。他怎麼可能改革年金?
年金改革注定成為一齣悲劇,除非台灣像希臘一樣破產,或者年輕人受不了走上街頭,否則是不可能改革的。至於民進黨執政會真正推動嗎?只能套用盛竹如的台詞︰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蘇多)
----------------------------
回應「末代立委、賭輸博臭、作惡多端」一文

推文到plurk
2015-09-12 09:00
◎榮幼娥
僑委會綜合規劃處回應9月10日自由評論網投書
拜讀9月10日「自由開講 末代立委賭輸博臭 作惡多端」一文述及「僑委會主委出國達21次,簡直比專業導遊忙碌」,深感國內媒體責任重大,如相關報導未能辨明真理,就會產生很多誤解,媒體公器豈能不慎乎。
僑務委員會是一個很特殊的政府部門,僑務工作之目的在爭取僑界向心,進而化僑力為國力,轉化成支持台灣之力量,所以歷任委員長都必須馬不停蹄,經常奔波各僑社,期藉由面對面與僑胞互動,深耕僑界和台商社會,這種特殊模式自僑務委員會成立以來一以貫之,未因不同政黨執政而有差異。惟前文不瞭解這種政府部門的作為和特性,逕以出國次數繁多及專業導遊不倫比擬,實在令人喟嘆。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陳士魁。(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尤其陳委員長(即前文提及之僑委會主委)以僑委會經費有限,幾乎所有出國均單槍匹馬,不帶隨員,並在完成公務任務後隨即返國。另為兼顧公務監督及維護國家利益,二年來已經檢送4次共72份出國報告給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各黨委員均充分審閱,完全不迴避國會及民意的監督。這種坦蕩為公及不避監督的精神,倘以報導所稱「鬼扯」及「畢業旅行」或「專業導遊」等情緒性言詞來論述,並不理性也欠公允,各界實應明察秋毫,辨明是非,還給勇於任事的公務部門一個公道。
(僑委會綜合規劃處處長)
-----------------------
漢光演習 演很大

推文到plurk
2015-09-12 06:00
◎ 陳偉忠
國防部漢光三十一號演習一連五天四夜,所謂模擬共軍對台作戰行動,誘導防衛軍依固安作戰計畫,以「分區、同時」及「實兵、局部實彈」方式,實施的攻防對抗演練終於結束。筆者認為從演習想定,嚴重暴露國軍訓與戰離的危機。
由於中國依其《反分裂國家法》難以放棄以武力完成吞併台灣之舉,所以防範共軍之入侵確保國家安全,當然是國防部整軍備戰的首要目標。問題是以目前兩岸人員互動活絡情形,姑且不論來台觀光每日團進團出龐大數量的陸客,就是每日入台自由行的陸客,在九月底也將從四千人增至五千人,而自由行來台陸客每次可停留十五天,因此光是自由行陸客,每天都有五萬名以上同時散布在台灣國境之內。這還不包括數以萬計在台灣各學院求學的交換與學籍的陸生,以及專業人士等。

漢光演習反舟波實彈射擊昨天在新豐坑子口靶場舉行。(記者黃美珠攝)
再從最近共諜鎮小江在台發展情報組織,吸收我現役、退役軍官,甚且前海軍大氣海洋局政戰中校張祉鑫擔任軍職時更被中共吸收,進而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其黨員,甘為中國做諜報工作。再從前副總統連戰一干人等,不顧國內輿論反對,執意參加中國九三閱兵儀式,返台後退將王文燮等竟還讚許渠等行為,這顯示的恐是中國武力攻台明與暗的內應機制正逐漸形成中。
處於此;中國一旦和平方式統一台灣不成,進而以武力來吞併台灣,其武力的第一擊要如何進行?從上述大陸人民在台灣的活絡情形,中國要以飛彈攻擊台灣,若先停止交流,則必讓台灣有所警覺,若不顧其在台人民安全?一旦戰起,其國內異議之聲恐也將匯成反對浪潮。而飛彈攻擊甚且其後解放軍的渡海來犯,非但不能讓台灣「一槍斃命」,甚且將引起美、日諸國的干涉,產生不可預期的結果。
所以國防部以兩岸對峙期間的固安作戰計畫想定原型,來作為中國武力犯台的防禦基調,恐怕已嚴重背離兩岸現況的發展。
至於此次漢光演習的戰術、戰鬥作為譁眾取寵居多,諸如在金門將眾火炮拖出既設工事與砲堡陣地,無忌敵人的反砲擊集中於后湖地區,在火炮無掩蔽與適當縱深間距下實施砲擊?當共軍對台動武「首戰即決戰」的用兵思維,你還要戰力保存?而當戰力轉移當下,也就是戰力歸零之際,更遑論轉移路途與保存場所的安全性?筆者肯定參演部隊的認真,但對主其事者昧於兩岸交流現況與對台的險峻形勢,倒退到兩岸對峙情境的演習想定,豈能不嘆息再三。
(作者為前國安局特勤組長)
---------------------------
基層診所萎縮 1隻蚊傳染16人

推文到plurk
2015-09-12 06:00
◎ 王宏育
今年台南市登革熱疫情嚴重,罹病人數屢破紀錄,報載醫院急診人滿為患,一床難求。這使我想起2009年的新型流感H1N1肆虐,民眾非常惶恐,所有發燒的病人都跑到醫學中心,造成急診壅塞,醫護過勞,病人間互相感染,所幸後來「公費」克流感分發到各診所,並加以教育,診所才有能力第一線把關,依賴快篩,醫師的學識經驗,立即投與克流感,病人自我隔離,很快的就把新型流感疫情壓下來,如此也減輕所有大醫院、醫學中心的壓力。這次的教訓令我想起台大某教授的肺腑之言:如果我們的基層診所能力都很好,把大部分的疾病都處理掉,只有嚴重的送到台大,如此台大才能發揮他的價值,萬一基層診所萎縮不振,聊備一格,眾多病人都來台大,醫師、護理師就是有三頭六臂,也會被病人淹沒,這才是大災難。

登革熱預防性重點區域噴藥。(記者黃明堂攝)
現在台南登革熱大流行的慘況似乎雷同,「市民如驚弓之鳥,稍微不舒服就要求住院,擠爆急診室一床難求。醫院資源捉襟見肘,影響重症病患權益」。假若國家能將較多的資源放在基層診所,及早教育,當第一個登革熱出現時,診所有警覺性,優質的快篩,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衛教輕症病人不需住院,應單獨住在一間沒有蚊子的房間或是一個大的蚊帳裡生活,自我隔離14天,就不至於「1隻蚊傳染16人」,蔓延得不可收拾。(登革熱病患分為ABC三級,A級無明顯症狀者,只需在家自主管理;B級為出現發燒等症狀,應住院觀察;C級為重症病患,需立刻住院治療。)
登革熱大流行一定要兩個條件,第一是環境衛生做得不夠好,有埃及斑蚊或是白線斑蚊存在我們的環境(室內外)孳生不息。第二個條件是當境外病人身上帶有登革熱病毒來到本地,經蚊叮咬傳染給當地人,最初的病例沒有立刻阻絕,一發不可收拾。前者要靠官民通力合作,後者就是要靠基層診所有非常高的警覺性;退一步說,萬一大流行,也需要診所治療所有輕症的病人,嚴重者篩選後轉診到醫學中心,而非如無頭蒼蠅,不分青紅皂白全部往急診跑,擠爆醫院;這就是基層醫療的價值所在。
自從20年前健保成立,制度上醫學中心給付最高,有利於大型醫院蓬勃發展,所以台灣的大醫院越開越多,基層診所的「占率」卻越來越萎縮,甚至在人口較少的鄉下(尤其花蓮台東),診所生存越來越困難 ,如此頭重腳輕的畸形發展,倘若一個流行病蔓延,大家一窩蜂往大醫院跑,和慢性病老人在急診互相傳染,情何以堪,絕非社會之福,所以吾人才會強調基層醫療是國家醫療的基石。9月28日健保會將要討論明年度的健保總額,強烈建議必須重視基層醫療,強化第一線的防禦,多給予援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調高基層診所前30個病人的診察費),讓基層診所健全茁壯,或許明年春登革熱復發時,診所可以發揮作用,第一時間阻絕傳染,實為台灣之福。
(作者為醫師公會全聯會監事、一○五年健保總額協商代表)
-------------------
政治登革熱

推文到plurk
2015-09-12 06:00
◎ 蔡銘燦
台南市登革熱疫情持續延燒,病例數屢創新高,既威脅民眾健康,也嚴重打擊觀光產業。值此非常時期,朝野上下,不分藍綠、黨派,同心協力對抗病媒蚊,早日擺脫登革熱糾纏,回復過去的生活步調。然而,台南市議會特地變更議程專案討論登革熱疫情,市長賴清德為登革熱疫情導致十七人死亡,深切表達歉意;反觀國民黨議員,趁機脫序演出,有貼上符咒要「抗蚊」者,藉此嘲諷市政府防疫不力;身兼國民黨部主委的資深議員更質疑市政府秘書長批評「市民水準不夠」,才導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市民看在眼裡,這些都是作秀與口水,對疫情沒一丁點兒幫助。台南市幅員遼闊,卅七個行政區幾已全部淪陷,非同小可。今夏,面對病媒蚊這頭號敵人,官員、民代博鏡頭的「突擊戰」,顯然力有未逮;而「組織戰」向來是國民黨的「強項」,此時正好派上用場。建議台南市民代,府會關係好不容易轉圜,就別再惡鬥,若真心為台南好,千萬毋抱持看好戲的心態,回去選區號召民眾,脫下西裝,噴上防蚊液,一步一腳印,深入到每一角落,共同為防疫而努力。
積水是病媒蚊孳生源,清除唯恐不及,民代若繼續再噴口水,雪上加霜,恐怕就要氾濫成災了。
(作者為藥品行銷人員)
--------------------
潘縣長只能吞下方局長?

推文到plurk
2015-09-12 06:00
◎ 林志翰
去年太陽花學運期間,群眾不滿警方強制驅離在立法院前集會的公投盟,發起「路過」中正一分局的活動,主張到分局路過、借廁所,要當時的分局長方仰寧出來面對,結果洪崇晏等四人遭到司法起訴;同樣打著「路過」名號的白狼張安樂,站在宣傳車上拿著大聲公嗆聲反服貿學生,結果方仰寧對白狼連一句話都不敢吭,只敢怒嗆學生為「小孬孬」。
也因為這樣的政治正確,甘為馬政府的樣板打手,方仰寧官運亨通,繼去年八月從三線一星的分局長調升為三線二星的警政署交通組長之後,今年又再度獲得警政署關愛的眼神,高升為屏東縣警察局長。

方仰寧。(記者林正堃攝)
方仰寧這塊樣板正好呼應了柱仔姊的「民粹操弄說」,馬政府其實是要告訴全國軍公教與警察體系的公務員,只要你們願意不計毀譽,勇於為馬政府發聲,打壓與國民黨站在對立面的民粹,強硬地反抗民眾呼喊民主的浪潮,升官發財絕對不是夢!
由於警界人士的升遷是由警政署全權負責,又加上警察局長或分局長是事務官而非政務官,縣市首長實際上僅有建議溝通的消極權力。
但筆者仍期盼屏東縣潘孟安縣長「公開」宣示反對這項人事命令,表達捍衛民主自由的最高原則。否則,方仰寧這塊樣板恐將引發公務員逢迎拍馬的模仿連鎖效應,不但有違行政中立,更大大戕害了民主自由的寶貴價值。
(作者為教育工作者)
-------------------
古蹟日前 反省文資審議

推文到plurk
2015-09-12 06:00
◎ 倪重華
每年的九月十九日是世界古蹟日,我們將有系列紀念活動。這週一適逢文資審查大會,會議上劉益昌老師提了一些想法,讓我領悟很多,也對這半年多來的文資審議有些反省。
現在的文資認定多半是針對單一建築、單一聚落進行審查,探討是否有歷史意義、建築風格是否有價值等等,接著對個案進行認定。劉老師提到,以後若每年一個個地提報,台北市每年將增加十至廿個文化資產,如此的意義在那兒?是聲音大的就可留,還是權力高的就可留?進一步說,或許應當開始去思考,除了個案認定外,是否該有個大局觀,以整個城市的文化資產進行思考。譬如沿著時間軸或空間軸,不讓文資審議淪落為個案搶救,像是接應急診病人那樣,一個一個進來急救,而應該像是中醫一樣,看著全身經絡節點去盤整、規劃、認定。
這席話讓我有些反省。或許我們可以開始想像,文資認定是否可以參考城市發展歷史,從農業到工業,從遺址到建築,進行一些主題思考,如考古遺址、原民聚落、日本時期官舍房屋、戰後遷徙安置的眷村、第一批現代公宅等等主題,若有個整體視野去評估,在這類主題下,哪些房子是比另一些更有價值的、保存狀況更好或更具文化歷史代表性,會比個案式的認定並產生爭議更為寬宏。或如劉老師所言,去探問時間軸的脈動、空間軸的感動,真有機會被系統性的保留下來?數量和脈絡是不是能感動人心?我想是一種更為深層、全面的思考,也感謝劉老師的點化。
(作者為台北市文化局長)
--------------------
馬朝卿洗錢案?

推文到plurk
2015-09-12 06:00
◎ 黃帝穎
國民黨前南投縣長李朝卿貪污工程款,甚至連災後重建的救命錢都不放過,遭檢察官提起公訴,南投地院重判卅年徒刑,惟查李朝卿貪污案的法院判決(臺灣南投地方法院一○二年度矚重訴字第一號刑事判決),發現李朝卿同案被告、縣府工務處技士李中誠,確與李朝卿為貪污共犯,但媒體報導李朝卿透過李中誠轉交馬總統南投總部的工程賄款五十萬元,在法院判決中卻下落不明,馬英九依法是二○一二年國民黨競選總統「政治獻金專戶」負責人,檢察官自應追查馬英九涉嫌違反「洗錢防制法」與「政治獻金法」的法律責任。

李朝卿。(記者謝介裕攝)
針對李朝卿貪污案,二○一二年十二月週刊爆料稱,李朝卿擔任馬吳南投競選總部主委,縣府工務處技士李中誠曾將其中工程賄款五十萬元,交給李朝卿的堂弟李朝華,轉交給馬吳南投競選總部作為競選經費,而李朝華在記者查證時,坦承確有轉交五十萬元。換句話說,在馬英九的政治獻金專戶中,至少涉嫌收受李朝卿貪污案的五十萬元贓款。
依據洗錢防制法第二條第二款「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掩飾、收受、搬運、寄藏、故買或牙保他人因重大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者」,違犯者依同法第十一條第二項規定「有第二條第二款之洗錢行為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馬英九政治獻金專戶涉嫌收受或寄藏李朝卿因重大犯罪(貪污案)所得財產,依前開洗錢防制法第十一條規定,最重可處七年有期徒刑。縱然馬總統現有「刑事豁免權」,但檢察官依大法官釋字第六二七號解釋意旨,仍應對馬涉嫌違反洗錢防制法等罪,即刻立案偵查,並為證據保全。
(作者為律師)
-------------------------
虎尾人永遠的記憶

推文到plurk
2015-09-12 06:00
◎ 曾泰元
受創嚴重的虎尾糖廠鐵橋終於修復,地方上敲鑼打鼓,成為盛事一樁。
三年前蘇拉颱風來襲,大雨引發山洪暴發,湍急的溪水沖斷了虎尾糖廠鐵橋。如今鐵橋在各界的關注與支持下,終於得以修復,浴火重生再現風華。我是土生土長的雲林虎尾人,作為一名虎尾子弟,我也同感歡慶自豪。
對許多人而言,這或許只是個芝麻大的小新聞,然而對於虎尾鄉親,這可是件牽動鄉土情感的大事。

虎尾糖廠鐵橋(記者廖淑玲攝)
虎尾糖廠曾是全台產量最大的糖廠,虎尾因而有了「糖都」之稱。糖廠鐵橋是糖廠小火車的必經之地,早期以實用功能為主,是運輸甘蔗、載運民眾的要道。糖業沒落,火車停駛,卻轉而承載著幾代虎尾人的共同鄉愁。
我們不妨這樣來比喻,上海的外灘舉世聞名,外白渡橋橫跨蘇州河,是外灘的起點,更是外灘的一顆名鑽。虎尾以糖廠聞名,糖廠鐵橋橫跨北港溪(舊稱虎尾溪),與外白渡橋同壽,都是建於一九○七年的百年古蹟。虎尾糖廠鐵橋宛如小一號的外白渡橋,結構優美,為虎尾的重要地標,是虎尾的一顆寶石,是虎尾人永遠的記憶。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
煙硝 說遠很遠 說近很近

推文到plurk
2015-09-12 06:00
◎ 陳尚勇
據中國海事局官網公布,解放軍將在九月十一日至十三日下午三時至五時在台灣海峽進行實彈射擊軍事演習,適逢日前中國「九三大閱兵」及國軍年度「漢光三十一號」實兵操演之後,其時機之敏感不免讓人引發「對台針對性」聯想。
雖就其發布的演習區域和高度,大致推斷係屬於其砲兵部隊年度的實彈射擊訓練,並非具特別的針對性;然而,在海峽的上空,一場沒有煙硝的「針台指向性威脅」,已持續了十餘載,甚至隨著中國軍力的擴張與崛起,在馬政府宣稱其執政期間是所謂「兩岸關係最好的時期」,不但不曾減少,還有增加的趨勢。

漢光三十一號演習(記者黃美珠攝)
一九九九年七月「兩國論」前,中共空軍受當時戰略環境、武器裝備及主要支援陸軍作戰的指導思維,戰略目標一直處於「國土防空」作為,一九九八年前,甚至嚴禁各型軍機超越領海基線五.五浬活動。從李登輝前總統發表「兩國論」後,配合蘇愷廿七等新式戰機加入共軍作戰序列,其空軍戰略目標逐漸從「國土防空」轉換至「近海防禦」。共機開始採多批次出海飛行,活動範圍除福建平潭、東山等海上空域實施「近海區域巡邏」外,更貼近海峽中線四至七浬,執行所謂「海上戰鬥巡邏」,當面的輪戰基地也由原本的義序、漳州兩處擴張到五處。近來共軍沿海、內陸各作戰部隊(包含海航),均多次完成進駐輪訓(每次為期六個月),除執行台海空中警戒巡邏外,也熟悉對台作戰指揮管制程序及戰場環境經營;這兩、三年來,每月平均執行貼近海峽中線「海上戰鬥巡邏」的共機架次居然已高達七十餘架次。
在馬政府一味「傾中媚共」的政治操弄下,刻意地掩飾了中國對台一貫的「和戰兩手策略」真面目;當將和平寄託在敵人的善意上時,降低了敵我意識,也才會發生前副總統參加中國閱兵,洪副院長在受訪時講出「演習處離台灣很遠」此等光怪陸離的現象。
(作者為前空軍軍官、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家安全碩士)
---------------------------------
錢多好選舉 選舉錢好多

推文到plurk
2015-09-12 06:00
◎ 陳安
離投票只剩四個月,被提名人洪秀柱還在與國民黨中央噴口水,洪秀柱不僅抱怨天王袖手旁觀看笑話,黨中央又苛刻經費不給錢,不但報帳卡關,而且七折八扣,朱立倫一臉無辜說,這是按會計程序來,別的政黨也是這樣吧?
剛破防磚民調時,洪秀柱得意忘形,高調宣稱她不會花黨的一毛錢,還假惺惺籲黨將資源全部挹注立委提名人,想不到她的民調一路溜滑梯,樁腳觀望、金主抽腿,光靠小額募款,早已捉襟見肘,她不知道國民黨選舉,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呀!

剛破防磚民調時,洪秀柱得意忘形,高調宣稱她不會花黨的一毛錢。(記者簡榮豐攝)
洪秀柱的困境,除了與主流民意唱反調外,另一問題可能就出在錢。如果以連戰二○○○年得二九○萬多票估算,這筆錢將近億元,只要再撐四個月就可到手,何樂而不為?
國民黨雖然是舉世最有錢的政黨,但經過連戰、馬英九各選兩次,外傳都是上百億的揮霍,加上廿年來變賣掏空,早已外強中乾,朱立倫接手時,馬英九只移交一張A4清單,究竟有多少,只有七月的好兄弟知道。
馬英九以前兼主席,錢從左手交右手,選後再以補助款歸墊,反正沒人監督查核,現在洪、朱異志,互不信任,為錢反目是遲早的事。
基層選舉,靠參選發財的不少,募多少,花多少,結餘多少,就是一本黑帳。但願總統大選,不致淪落到這麼低的層次。
(作者為新北市民)
-----------------
台灣前20%的富人,擁有全台74.7%的財富;而前1%的富人,則拿走32%的財富!最窮的族群只分到0.04%的財富
有可疑之處必有可議之處

推文到plurk
2015-09-11 16:15
◎高裕民
你相信嗎?主計總處日前公布2014年度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每戶」貧富差距連續5年縮小,且若依「每人」計算,則創下歷史新低;然而,諷刺的是,國內所得最低20%家庭(近166萬戶),已連續8年入不敷出。
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台灣全體家庭所得總額突破10兆元大關,年增2.7%,每戶及每人可支配所得平均數分別為95.7萬元、30.4萬元。主計總處表示,若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將戶數分為5組,去年最高20%家庭為192萬元,最低20%家庭31.7萬元,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為6.05倍,已連續5年下降。若依每人可支配所得重新排序後計算所得差距倍數,去年甚至降至3.98倍,創歷年最低。

台灣近10年貧富差距。(記者盧冠誠、高嘉和製表)
該項數據公布後令外界譁然,並湧現大批質疑聲浪,對此,主計總處官員說,國際上慣用以5等分(最高20%與最低20%)衡量,民眾感受不到貧富差距下滑,主要是受到使用報稅20等分(最高5%與最低5%)算出的數據影響。但此說法還是無法讓人接受,因為如果把綜所稅申報戶同樣分成5等分,2013年差距為13.11倍,仍遠高於主計總處公布的6.05倍。
事實上台灣財政國債日益增加,薪資倒退將近16年,薪資所得者負擔稅負比率日增達76%,房價飛漲等,種種經濟蕭條、稅制不公的現象年年惡化下,財政部長張盛和卻還可以獲得2015年銀行家(The Banker)全球與亞太地區最佳財政部長獎?原來The Banker雜誌,頒給張部長獲獎的理由竟然與財政部送交該雜誌的內容如出一轍,一字未改!其中獲獎理由之一:抑制不動產投機,推動以實際交易價格與成本認定的房地合一稅制改革。事實,兩稅合一尚未立法通過前,國內學者專家與媒體都批評張盛和部長推行的稅制缺乏公平性,造成國內貧富不均比例逐年惡化,從2008年之65倍、2011年之96倍、至2012年則已超過100倍。根據瑞士信貸委託倫敦政經學院於去年針對全球財富分配的研究《Global Wealth Research》,台灣前20%的富人,擁有全台74.7%的財富;而前1%的富人,則拿走32%的財富!最窮的族群只分到0.04%的財富。台灣貧富差距與巨大財富累積的面貌,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
主計總處統計的數字,是讓執政團隊美化執政不力的遮羞布,民眾感受不到貧富差距下滑,感覺執政團隊只照顧大財團而漠不關心普羅大眾,所以該項數據公布後令外界譁然,並遭大批質疑的聲浪,借用銘傳大學會計系主任李貴富說的「有可疑之處必有可議之處」。
(退休人員)
-----------------------------
生活在考古隊中的人類學家-A地田野的故事

所謂考古學知識,是各方利益團體,地方政府、國家政策、與個人彼此競奪利益妥協的結果,而這也影響了博物館的展示呈現、考古公園的規劃。透過分析考古工作,可以探討文化遺產知識如何被生產、考古發掘牽涉土地議題、管理與文物歸屬牽涉地方中央政府的微妙關係、以及它所處的社會文化脈絡下的發展需求。身為人類學家,研究的是人,卻在深入田野後,無法分割土地與人的緊密關係。
推文到plurk
作者:芭樂人類學| 2015-09-08 17:47
作者:蔬粒王
2009年秋初,我乘坐火車(不是白馬)一路過三關前往中原,窗外風景一如作家何偉書中描述同樣的路線「單調一如壁紙圖案不斷地重複著:村民、田野、道路、村莊」。然而我即將前往的不是一個平凡的農村,而是被視為重要文明的發源地(以下以「A地」代之),那裏有世界文化遺產、考古遺址聖地的博物館。
進到田野之初,我計畫將博物館視為研究場域,探討其中知識生產、權力運作與文化展演的關係。機關民族誌在人類學研究中尚屬小眾,著名的有Bruno Latour進入科學實驗室的Science in Action一書,他的行動者網路研究(Actor Network Theory),視行動者、觀念、組織與機制為一連串交互影響的網絡串連異質性的各式媒介,在此過程中各式人與非人及行動者的轉譯、銳變、相互構建與整合。以此為應用的有Georgina Born對於BBC文化生產的研究Uncertain Vision: Birt, Dyke and the Reinvention of the BBC,還有對於當代中國工廠的研究,偏重在管理、階層化與性別的探討。

(作者提供)
在博物館民族誌的研究領域,我的研究範本跟隨著Sharon Macdonald對於倫敦科學博物館的研究Behind the scenes at the science museum,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紀錄科學博物館“Food for Thought”的策展工作,探討國家政策、科學知識與展覽實踐的關係,尤其是國家如何透過博物館將科學納為有系統的知識體系並馴化其國民。Sally Price於Paris Primitive: Jacques Chirac's Museum on the Quai Branly 書中撰寫法國布朗利碼頭博物館的興建過程,訪談政府官員、建築師、館長到研究員,探討法國文化政策與博物館的策展過程。不同於Macdonald和Price在國家概念下探討博物館的政策與權力政治,Mary Bouquet在’ Thinking and Doing Otherwise - Anthropological Theory in Exhibitionary Practice’文中,則透過參與奧斯陸大學博物館的兩次展覽經驗,引用人類學者Victor Turner的理論,探討博物館展覽(output)和知識轉化(input)之間的關係,偏重知識生產的質變。
這樣洋洋灑灑(傻傻)的研究計劃,在進入田野的第一個月內就徹底瓦解。
天真的人類學家進入田野
挑戰之一:博物館無法如期完成
我在田野中第一個挑戰,即是遺址博物館無法如我預期的在預定的2012年規劃完成。從報導人口中聽到提交給聯合國的官方文件也只是紙上作業,博物館其實預定於2015年完成(當然至今也還沒影),若按這個期程勢必影響我的博士畢業年限。
挑戰之二:A地博物館不僅僅是一個有形的「博物館」…
到達A地, 我才了解到這裡的博物館不僅僅是一個有形的空間範圍。在傳統博物館中,物品脫離其原有的脈絡放置於博物館空間;在遺址博物館中,不僅是物件、而是整個遺址被現地保存展示;在遺址公園與世界遺產地,包含物、遺址、甚至是村落與人本身,都成為公園規劃與被展示的對象。在中國,考古公園的範圍,從數公里到數十公里都有,A地的公園預定涵蓋十幾個村落。我才意識到其實博物館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考古物件的詮釋與展示,而是大量體的考古遺址本身如何有效規劃,以及因應世界文化遺產地的打造,更大範圍面積的遺址公園在管理、保存與展示所面臨的發展或保護的困境,以及農村規劃、居民生計轉型。這也使得我的研究面向從考古博物館、跨到考古遺址公園以及文化遺產的議題。
挑戰之三:多重權力的管理者
初到田野之際,借住在博物館旁邊的考古工作站,也因此有機會進一步了解A地的文化事務運作。博物館的研究與展覽策劃並非由館內聘用的人員負責,而是落在考古工作隊負責發掘文物的考古工作者、與一些遠在北京的研究人員身上。在行政權責上,博物館與考古工作隊彼此之間互不隸屬,前者屬於地方政府,負責行政;後者屬於北京研究所,負責研究。也因此我想要進入「博物館場域」探討知識生產,也就顯得奇怪。其他關於博物館空間之外的村落、公園、考古遺址的行政歸屬又更是複雜(請參考拙作~)。甚至後來我也因緣際會的協助考古學家們處理處理不完的各博物館展覽,變成某國家博物館的文字審稿專家,並以專家身份坐在各種博物館審查會中。

(作者提供)
從研究博物館到研究考古隊
Smith把行動者網絡的研究放大,將文化資產作為一個對話的場域來分析,從物質表徵背後衍伸出各種的個人、社會關係和利益團體。我發現在A地,所謂考古學知識,是各方利益團體,地方政府、國家政策、與個人彼此競奪利益妥協的結果,而這也影響了博物館的展示呈現、考古公園的規劃。透過分析考古工作,可以探討文化遺產知識如何被生產、考古發掘牽涉土地議題、管理與文物歸屬牽涉地方中央政府的微妙關係、以及它所處的社會文化脈絡下的發展需求。誠如Hamilakis &Anagnostopoulos 在What is Archaeological Ethnography中所指出,考古學民族誌是一個充滿政治性的研究領域,因為這是一個具有多重對話、參與、干涉、與批評的領域,具有時間脈絡跟物質脈絡(temporality and materiality),在過去與現在之間,包含有不同的公眾對話角色,以及不同的研究者的不同背景。於是,一個月後,也只能且走且行(當機立斷)的把論文題目從博物館民族誌變成了考古學民族誌。
(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Tim Ingold在Key Debates in Anthropology 中對於Tasksacpe的說明; Giovine 2009 對於Heritage-scape的研究)
追尋考古隊的社群脈絡
我欲以行動者網絡的概念在中國做田野的實踐,說穿了就是Social Networking。人類學家閻雲翔在《禮物的流動-一個中國村莊的互惠原則與社會網絡》一書中,對於中國的人際網路 - 關係,有著深刻的描述,甚至在國外漢學研究中成為一個Guanxi學。
入住A地考古工作站後,開始理解中國的特殊的「單位」系統,所有的人都在一起工作和居住,這使得我的田野, 雖然前期意外不斷後期卻異常順利。甚麼是「單位」呢?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人都把他所隸屬的服務處稱為「單位」,這包括工廠、學校、商店、醫院、研究單位、表演團隊。單位有大、也有小。在社會主義的中國,單位不是只提供雇員薪水,而包括了其他社會福利如: 住房、醫療照顧、幼兒照料、托兒所學校、食堂、澡堂、服務處等等。如Bray所描述,一個人隸屬於哪一個單位,提供了這個人身分認同、面子與歸屬感。在過去,單位還和戶口綁在一起,也因此更改單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經過政府部門的批准。

(作者提供)
也因為這樣的單位形式,使得我可以跟我的報導人們住在一起,不只是了解他們如何做考古,也了解它們背後所隸屬的社會網絡,參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婚喪喜慶,與茶餘飯後閒聊。這些考古學家不只是從事考古工作,他們同時也是A地博物館的顧問與研究人員,而A博物館的常設人員則是管理與行政階層、以及導覽員。在中國,考古學家一個人通常身兼數職,考古工作者、博物館研究員、政府顧問、各式各樣規劃、旅遊、文創、電影、漫畫公司顧問,並參與地方各種發展會議與學術委員會。
挑戰之四:如何從局外人成為局內人?以及走入男性為主宰的世界?
最初在考古工作站的第一個月,我住在同樣是和技工和一般來訪的學生們靠近大門的平房,和所有非考古學家以外的人一起共用沒有門的公廁以及公共浴室。一直到兩個月後,我才入住到和考古學家同棟主樓的房間,擁有獨立衛浴。換房間這件事,也象徵了我在工作站的地位的轉變,從外來者,晉身為考古學家團隊的一份子。

(作者提供)
A考古工作站的空間與權力關係
這裡的時間非常規律,早上8:00-11:30,14:00-17:30是上班時間,早餐在7:30,中餐在11:45,晚餐在17:50提供。因為早餐大家吃飯的時間不一,晚餐時間有幾位當地的考古學家會回家,對我而言午餐是最好的社交時間,能聽考古學家們講故事、評論時政 。幾乎每周都有至少一次到兩次,晚餐時間會有和地方政府官員一起去吃飯等社交活動。在考古工作站,我每天的功課就是跟大家聊天,跟著他們做事情,甚至成為大家的助理,幫忙紀錄、文書、打字,一起去和地方政府吃飯應酬。A地也時常有許多國際學者來訪,一開始大家視我為訪問學者,也是禮貌客氣的接待,在我開始自願的幫忙他們處理事情後,我也會陪同招待這些訪問學者,甚至有時大家太忙了,最後就變成我直接帶參觀者到殷墟博物館解說。到最後甚至也參與他們的內部討論,協助他們和地方政府往來書信。考古學家們把我視為自己的學生,每日給我指派功課,不但要去訪談申報A地有功人士,也被建議去博物館做觀眾訪談,還審視我訂定問卷調查的題目(雖然曾經內心極度抗拒觀眾調查)。
工作站裡面除了考古學家外,還有管理主任,技工和民工。前兩者直接聘任於研究院,後兩者聘任於A工作站。但是考古技工需要通過考古知識測驗的檢定,名義上也是研究院的聘員,實際上的管理聘任則跟隨地方考古工作隊。至於民工屬於臨時工,他們沒有醫療保健跟社會福利。在A地有兩個民工的「仲介」,分別來自週邊兩個村莊,也因此大部分的民工都是來自於這兩個地方的村民。至於田野地點本身,也不是用共管的方式,每個考古學家都有他負責的田野地與項目,彼此不重疊,這通常是磋商而來。由於現在的考古項目都是地方政府或建商開發案的合作,不同項目經費規模不同,也因此雖然理論上在考古單位的薪水應該平分,實際上每個人領的都不同,有時也會因為資源和項目的分配而有意見。彼此的研究資料的使用權也有明確的歸屬,在裡面幾乎都有不成文的規定,不會碰對方的東西發表。
考古學家自己不做發掘,在田野現場是由有經驗的考古技工負責辨識考古現象、照相、畫圖和照相,民工則負責需要大量體力勞動的工作如發掘。這些在田野中的技工清一色都是男性,除了暑假來做實習時會有女學生。至於在室內的技工則負責繪圖、修復等工作,也有女生。也因此考古學家被視為用腦工作,而真正的發掘、紀錄、修復工作則交由技工處理,並不被視為是有知識的工作。社科院照顧考古學家的薪水、住房、社會福利和其他需求,在工作站,所有的考古學家都被稱為領導,他們照顧考古技工和民工的生活需求。考古學家也會參加技工民工們的婚喪喜慶,通常都是由考古隊統一包一袋紅包。

(作者提供)
從A地博物館到A遺址公園 – 進入村莊場域
除了在工作站工作之外,其他時候,我會走入週邊村莊,常常有旁邊村民跑來找我諮商與探聽博物館擴建與地方發展的最新政策,也有骨董商前來私會諮商,更多時候是陪著考古學家們與地方官員喝酒,接待從中國各地(乃至世界)前來A地的學者、官員與古董商。對於安陽的考古學家們,「人類學」是陌生的學科,因為我總是東看西看,對每件人事都很好奇,田野初期也被懷疑是老K黨派來的間諜(雖然我內心納悶你們有什麼政治情報值得偷?),最後還是因為長時間的共同的生活、工作與信任,而被接納成為工作站的一份子。
雖然如此,當年居住的房間裡還沒有接連網路,白天偶爾跟主任借鑰匙到工作室使用中午休息時沒有用的電腦,晚上就是閱讀與書寫田野筆記,對外資訊是每週一有人把前一週兩次的“文物報”與社會科學院週報送到工作站,偶爾我會進市中心買份南方週報,找個網吧隨意上網、給父母寫信。這種沒有網路的日子過了將近一年,簡單卻很滿足,因為田野、書寫與閱讀都很豐富、靈思泉湧、效率奇高。這種生活直到離開田野地的前三個月,隔壁房來了一位電腦高手牛老師才開始改變。牆壁極薄,晚上常常傳來他打電動與看影片的聲音,惹得我羨慕,接下來他神奇地幫我的電腦安裝上網路、下載軟體甚至翻牆、安裝無數影片與電子書──從此,我日日簡單的閱讀與書寫生活改變了,在最後那三個月裡,沒有出門做調查的日子就是關在房間裡上網⋯⋯還不怎麼用臉書,首先,我不交網友,但是網路購物,我無法用電腦看網路文章,但是看得下不用思考的垃圾新聞,於是一頭沈浸在虛擬世界裡。
挑戰之五:我的角色,始作為旁觀者還是社會參與者?
那一年的田野研究我的無力感,是生命之最。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扎實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杓井而飲,然而日子樸實緩慢之際工作站外卻有驚天變化,絕非帝力與我何有栽。一年之中,一個村子因為公園興建被迫拆遷在我眼前消失,留下來的村子是被納入保護區中因而被限制蓋房與經濟產業只有更多的生計無奈。許多村民會圍著我詢問拆遷的事項、A地的規劃、地方產業如何發展,身為人類學家總想著能為地方做些什麼,不過置身異地的我一個人衝上前阻擋拆遷肯定起不了大風浪,倒不如好好的書寫、好好的思考,遺址的保護開發與規劃都要能放在永續共生的概念中思考。因為我的角色有機會與考古學家、地方官員與更高層的主事者相聊,也因此能不斷地言之以理、寫長信希望能改變地方村落拆遷的政策。

(作者提供)
挑戰之六:民族誌、報導文學、新聞八卦
對我而言,當研究對象是考古學家、地方官員與博物館從業員,他們本身熟悉地方文化事業如何運作,甚至也書寫文章介紹當地的文化遺產運作,我除了必須開始思考如何進入田野(如何以非考古學家取得考古學家的信任),如何將文化遺產的民族誌研究與遺產管理者對文化遺產紀錄作區分(如何區別民族誌書寫與報導文學的異同?),也必須思考我如何能寫出不同於他們的東西呢?而這些田野中戰戰兢兢不斷地思考的議題, 在最後論文書寫時,才看清楚,我更希望的是透過博物館、考古工作、文化保存實踐作為切入點,探討當代中國的文化政治、知識生產、社會網絡關係、國家權力,觀看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
記得聽到我要到A地從事人類學田野時,有位歷史學家說這是後現代的歷史學,然後他分享了一段關於30年代A地省政府與他所服務的公司,對於發掘A地考古遺址所衍伸的國家與地方的爭議,對於考古文物歸屬與知識話語的爭奪,這個故事直到當代還在進行。人類學家R要我關注村落拆遷與地方居民的生活故事,他建議我著墨地方居民如何參與A地地方節慶、如何對抗政府的強制拆遷、與一連串國家主導的文化遺產保存下所帶來的社會影響,來談討社會主義國家中個人能動性是否可能以及如何達成。H老師翻出了Appadurai的文章「過去是稀有的資產」要我探討不同的利益群體;博物館學者要我探討文物與遺址的文資保存議題;考古學家則要我記錄當代殷墟考古發掘的運作,因為對於當地發掘的狀況依然停留在一些故人大師的自傳散文(如同中華民國地圖上的那片秋海棠)。
A地的考古學家倒是興致盎然的迎接一位學生要來作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議題,對他們而言,學理上的探究,都比不上提供一個真實的建議:如何保存來的重要。遺址保護的實際難題,小如出土遺物的整理保存,大如遺址範圍的界定牽涉到城鎮規劃與村落發展,都需要考古學家走出學術象牙塔,走向社會。
這些不同的學派觀點與學者,對於A地人類學民族誌的不同想像,構建了我對於A地研究的論文。我總是形容自己像在古代煮一鍋石頭湯,因為我因緣際會走進了這個題目,是無數熱心的師長幫我東加西加,考古工作站裡的老師們傾囊相授,也就成了一鍋湯。
沒人能寫出比馬凌諾斯基更經典的初步蘭群島,描述出比葛茲筆下更生動的巴里人,發展比施堅諾之於三聖鄉更經典的中地理論。可我確信自己看見了不同於故人大師筆下的A地。我不一定能寫出人類學的研究經典,但起碼比任何人都翔實地記錄了這個地方,在2010年的故事。在A地,考古發掘、文化保存、博物館與公園建設、世界遺產地規劃,牽涉到十幾個村子、兩萬個村民的生計發展,也牽涉到一個國族歷史的如何被建構與能否好好保存。我想,我的田野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A地的故事還在繼續之中。
(原文初稿發表于2013年台灣人類學年會 田野就在你身邊)
------------------------
日式咖哩飯的誕生(上)

咖哩從印度而來,是大家都知道的歷史。今天不講咖哩的起源,而是透過咖哩看飲食的文化交流。從日式咖哩不僅可以看到日本與印度文化的交流,還可以看到美國與英國文化在亞洲的融合,共同譜出了一段雜揉的歷史關係。
推文到plurk
作者:故事| 2015-09-12 12:11
胡川安
大家看【鬼的歷史】時,是否覺得有點餓呢?來盤咖哩飯吧!
國民美食
咖哩飯在日本相當流行,流行的程度甚至超過握壽司和鰻魚飯。根據近幾年的調查,超過一億的日本人每個月至少吃四次咖哩飯,這只是上館子的次數,在家食用的咖哩包、咖哩粉還不算。

日式咖哩
咖哩從印度而來,是大家都知道的歷史。今天不講咖哩的起源,而是透過咖哩看飲食的文化交流。從日式咖哩不僅可以看到日本與印度文化的交流,還可以看到美國與英國文化在亞洲的融合,共同譜出了一段雜揉的歷史關係。
咖哩起源於印度,經由英國人的傳播到了日本,在日本由於北海道的開拓,加上順應當地的飲食文化,成了「日式咖哩」。
日本的國產咖哩於明治晚期(20世紀初期)開發成功;昭和11年(1936)大阪阪急百貨一天可以賣出一萬三千份的咖哩,後來開發咖哩粉、咖哩包,成為國民美食。一百多年的時間,日本人從討厭到接受,不僅單純地接受,也改變咖哩、轉化咖哩的味道,變成印度、英國都吃不到的「日式咖哩」。
日本人的咖哩初體驗
如果到過日本的人,一定很熟悉一萬塊錢上的大頭像,他是重要的思想家福澤諭吉,其所形塑的「脫亞入歐」論為明治維新奠下重要的文化基礎。日本人對於咖哩最初的紀載也可以追溯到福澤諭吉。
福澤諭吉所編的《增訂華英通語》(福澤諭吉造訪美國時,在舊金山發現了這本由清人所編的字典)有著日本對咖哩最早的紀載。福澤諭吉本人應該是沒吃過咖哩,比較詳盡的咖哩體驗是來自山川健次郎(1854-1931)的日記。山川健次郎何許人也?

增訂華英通語
他是日本最初的物理學者,擔任過東京帝國大學和京都帝國大學的總長。出身東北會津藩的山川健次郎,入選為公費留學生,到美國留學。
明治政府選派東北的留學生赴美主要是為了北海道的開拓,因為東北與北海道的氣候類似,赴美留學的原因在於美國當時開拓西部,對於北海道的開荒有參考的價值。
山川健次郎的日記中除了有認真求學的紀錄,也將沿途的奇風異俗寫下來,對於咖哩的評價是帶有「奇怪臭味」的醬汁。
然而,有著臭味的咖哩,當政府開始提倡吃肉、吃西洋料理時,西洋等同於文明開化,日本人就漸漸習慣這種臭味。本來源於印度的咖哩,透過英國人的傳播,從印度紅回英國,不管是上層階級或是平民,都十分喜愛印度的咖哩。
日本人一開始接觸咖哩,把它當成西洋料理,從夏目漱石的留英日記或是明治時代的報紙當中都可以發現,咖哩不被當成印度料理,而是文明開化的西洋料理。
三種神器與配菜
被視為西洋料理的咖哩,一開始在日本上陸先在通商口岸橫濱,當時只有少數的餐廳賣這種具有奇怪臭味的醬汁,配上日本人本來不吃的家畜肉。
咖哩飯的食用在日本大規模的成長主要跟北海道的開拓有關。北海道的農業開拓並不是以日本本土的農業為藍本,而是以美國的農業技術為目標。出生美國的克拉克博士被日本政府高薪聘請至札幌農學校(後來的北海道大學)擔任校長。
札幌農學校的學生食堂中,咖哩飯就是其中一項常吃的食物。由於北海道的天氣和日本本州差異很大,札幌農學校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此移植合適的蔬菜,引進西洋的野菜。
引進的野菜中,對於日式咖哩誕生最重要的三種是:洋蔥、胡蘿蔔和馬鈴薯。洋蔥雖然在江戶時代就引進,但是大規模的種植還是得等到北海道的開拓。札幌農學校於明治四年(1871)引進美國的洋蔥以配合北海道寒冷的天氣。

札幌農學校 “Sapporo Agricultural School in1880” by Masao Sekine – “Uchimura Kanzo” Century Books,Shimizu Shoin co,.ltd,1967. Licensed under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via ウィキメディア・コモンズ.
同樣也是江戶時代傳入的馬鈴薯,在日本的生產量並不高。日本本土主要以米食為主,搭配蕎麥麵和烏龍麵等麵食和雜穀。適合寒冷地方種作的馬鈴薯在江戶時代末期引進北海道,並且成為北海道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馬鈴薯隨著西洋料理引進日本,產量逐漸增加,到大正時代初年(二十世紀早期),就已經超過一百八十萬噸。大正八年的米價高漲,政府也加強推廣馬鈴薯,日式咖哩飯中的馬鈴薯就是在這一個時代脈絡下逐漸滲入日本民間。
至於胡蘿蔔,本來日本人所食用的蘿蔔是從中國傳進的白蘿蔔,為了適應北海道的天氣,在明治時代大量種植西洋的紅蘿蔔,現在日本的紅蘿蔔產量也以北海道最高,占全國的三成以上。
日式咖哩與印度咖哩最大的不同就在這三種配菜,日本人稱作咖哩的「三種神器」,是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煮法。日式咖哩加入三種配菜的原因在於推廣三種新引進的食物,使日本人熟悉他們。
除了三種配菜之外,日式咖哩還有一項很重要的特徵在於配菜:福神漬,也就是吃飯的醬菜。日本人吃飯一定要配醬菜,為了使咖哩飯吃起來像是一餐飯,日本人也加了這種熟悉的配菜。

福神漬
日本人不僅把咖哩與醬菜一起配,也把常吃的食物加進咖哩,明治時代出現牡蠣咖哩、野菜咖哩和咖哩麵,將原有的食物都加入咖哩,以增加對於咖哩的熟悉感。
明治維新不僅是技術上的革新、觀念上的改變,也是味覺上的新體驗,這個時代的人每天得瞭解、體驗不同的事物。飲食的文化交流是漸進式的,為了熟悉咖哩的味道,日本人在其中加了一些熟悉的東西,讓咖哩不再那麼陌生。
下一集中我們將看到咖哩在日本社會的普及化,走進一般人的家庭,成為國民美食。而且,日本咖哩的傳播史,還意外的與印度獨立運動牽扯上關係
---------------------
民粹或是真正的民主

推文到plurk
2015-09-11 16:01
◎陳錦榮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一直重申她反對民粹治國,這似乎已經成為她打選戰的其中一個主軸,使得我們不得不將民粹與民主弄個清楚。國會接受反服貿太陽花學運的訴求並不是被民粹綁架,它是人民團體或公民團體為監督政府、避免其施政違法與違憲的成果。當行政權與國會皆屬一個政黨把持時,除非國家具有完善的機制,否則就會產生一黨專政的情形,而假民主之名、行違反基本人權之事亦會不停發生。
在沒有制定完善的制度、沒有確立兩岸協議的有效、民主、合憲的機制之下,不得不逼使人民以自己的力量來監督自己的基本人權受到政府妥善的保障,然而這也是民主社會中的正常力量,我們不能將之視為非法或是民粹。
國會通過兩岸服貿協議簽署就是一個事實上的案例。
國民黨試圖以執政優勢與國會優勢強行且草率的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兩岸的任何協議即便經過國會的明確與實質的審查,在沒有制定憲法審查機制對其做審查之下,也會有侵害基本人權與經濟的疑慮產生,尤其是部分弱勢族群的利益,沒有人會替他們主張。

黑箱服貿仍記憶猶新,台灣近日來不斷有大批民眾走上街頭,為什麼?因為政府不保護我們的基本人權,我們只能「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記者陳志曲攝)
這裡凸顯了一個問題:「缺乏兩岸協議的預期性規範審查機制」,當兩岸簽署任何協議時,於最後簽署前,應將已具確認性的規範條款,先送交由司法院大法官作違憲審查,若協定內容有違反基本人權、主權、國家基本憲政原則、民主社會、公共利益時,即失去效力,而失去效力的兩岸協議除非經過人民的公投,否則無法實行於國內。國際間的國家往往會為簽署國際協議設置如是制度,民主國家並不會只依賴國會審查國際協定,當國會審查機制不完全、不完善、忽略人民,便需要公民團體與人民的監督,否則被社會主義的專制利用,為此有所抵抗並不是民粹。
而課綱微調爭議,是人民監督政府、以阻止其違法,在學生反對黑箱課綱前,沒有人會知道教育部自己確立課綱、制定規範係缺乏正當性的。國教課綱制定應該由法律明確授權並具正當程序,不能完全由教育行政權主導。
學生的反對,讓我們真正了認識行政機關如何不當操作,也使人民更關心政府施政措施。如果認為是學生、是民粹主導、耽誤了政府的施政,則不公義的行政程序將持續進行,行政部門施政失去正當性亦將無人發現。如是將民主羅織罪名為民粹的情形,是民主發展的最大阻礙,無庸置疑。


 新加坡小姐佳麗「驚嚇指數超高」「慘不忍睹」 https://goo.gl/XReRvh

2017-07-14_084347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