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牘雙魚/千年契約
丐首戳記/連庄合約字/戶口門牌/社會治安、行政、調解、地方自治組織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AZDLRi
按現代合同的原則而言,交易是交易雙方的願望,並不需要理由;但在中國古代,則是必須要有理由的,這是因為中國古代政治中的核心,就是把人與土地牢固地捆綁在一起,對人們買賣土地,特別是賣口分田的時候,即按人口來進行分撥的這種土地的時候會受到限制。比如,唐朝的法律就寫得很清楚,如果你擅自出賣分田,那是要治罪的,賣一畝杖八十,也就是打屁股八十下。雖然國家有了這樣的法律規定,但也有一些變通的渠道,留了一個口子。比如,家貧無力,或者因葬父母,或者合法的搬遷,如從人口稠密的地方遷居到人口稀少的地方去的,則不在限制之內,這就成立規避原則了。於是每次買賣土地、房產的時候,就找出個理由來使自己的買賣行為合法化。
除了買賣土地田房之外,契約幾乎涉及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有一本明代的書籍,書的名稱叫《尺牘雙魚》,是明朝末年的出版物,在這部書籍裡,收錄了大量的契約樣本,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非常珍貴,彌補了我們現在契約研究中的不足。其中還收錄有《賣牛契》。
因為牛是有腿的,可以到處跑,因此賣牛方要承諾這頭牛不是我偷盜而來,而是我自己養大的,一旦牛賣出去以後,引發的糾紛不干買主之事,一概由賣主承擔。這是一種什麼行為呢?這是一個擔保,這是一個瑕疵擔保的說明,表明我賣這個標的物,如果出現權利瑕疵,即今天大家所稱的隱性瑕疵,賣方要承擔責任。除了賣牛契之外,書中還收集了一些比較罕見的契約樣本,其中有賣養女契,我想在那個時代中,比如碰到重大的災難或者其他種種原因,可能他賣的不一定是養女,但是由於法律的規定,不能夠擅自賣自己的親生兒女,所以即便是親生的兒女,他也要聲明我賣的這個是養女,或者我賣這個男孩是養子,這些都是當時歷史的產物。
《尺牘雙魚》還收錄了一件賣墳地的契約,非常富有代表性,因為墳地裡還埋著他祖先的屍骨,所以將墳地賣出,豈不是把他祖先的屍骨一起賣掉了嗎?所以在賣墳地契約的時候,就要特別地說明,雙方約定雖然是我賣給你的這個墳地,但是我原來在這個墳地裡埋下的祖先的屍骨你不能破壞,你只能在我沒有挖墳的地方、沒有埋葬人的地方再去另行埋葬,這個恐怕就是一種特殊的約定了。但這樣的約定在實際生活中,可能僅看重契約成立時的表面狀態,事實上這個約定很難實現,買方既然買斷了你這個墳地,那將來怎麼使用,會發生很多變化,這一代在世的時候,情況可能還按照當時的約定,但是到了下一代,情況就很難說了。
……
作者介紹
田濤,著名法律文獻學家,拍賣法專家,法史學家。現任上海政法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曾出訪美國、法國、日本等國高等學府。著有《黃岩調查報告》、《田藏契約》、《第二法門》等著作三十餘部。
作品目錄
千年契約之一——契約之源
千年契約之二——紅白之約
千年契約之三——買賣之約
千年契約之四——典當之約
千年契約之五——合夥之約
千年契約之六——婚姻之約
千年契約之七——繼承之約
千年契約之八——契約之魂
官契符號出自-影壁也稱照壁,古稱蕭牆,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古代衙門多設八字影壁,因此借用其形象,在牆上貼文公布資訊,民間契約文不會有此框格圖
“合同”二字的產生——千年契約
田濤著已閱7656次
查看此書介紹或購買此書
“合同”二字的產生
中國古代把契、約兩個字在一起連用的現象並不多,而是以另外一種方式來理路和表達的,這個方式就是“合同”。首先,“合”與“同”這兩個字的字形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儘管上半部分不同,但是下面都是“從一從口”,所以有人認為二人一口是為合,眾人一口是為同。所謂一口就是一口同聲,用法學詞語表示就是“當事人合意的意思表達”,並且最終形成了一個有特定含義的專門詞彙。不過我們後來所發現的“合同”這兩個字,早期曾用“合”文的形式寫成的。剛才講到虎符的時候提到過,有一種虎符的文字,是把兩個虎符對在一起,左右兩片的文字是完全相同的,從而才能理解其中的文意。還有一種半書,兩邊的文字各不相同,只有把它們對在一起的時候,才可以進行解讀。“合同”這兩個字單獨是可以出現的,不過有一點卻值得我們注意,就是中國較早的時候,對這兩個文字的寫作方法採用的是“半書”,而且是連在一起寫成的:府,其實它就是兩個合同字的合體文字,而且讀音仍然讀兩個字,後者的讀音也就是仍然讀作“合同”二字。很久以前人們發現在漢代和唐代時問出土的文獻中,有這樣的書寫方法。最初發現的時候,它是有一半分開的,可能只看到這個合體字的一半,也就是從中間分開的半個俞字的一半,那麼另外的一半在哪裡呢?就像剛才我們說過的虎符和契約的“契”字一樣,另外一半在另一個人的手中,一旦把這兩個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字,同樣起到了勘合作用。雖然最初的竹節、虎符、“刻木為信”以及“結繩記事”的契約形態不復存在了,但是通過這種合同文學的形成被承傳下來,成為此後幾千年伴隨著中國人的文化生活、經濟生活,或者法律生活的一種長期存在的合同的意思表達。
傳統契約中,合同的這種合文的記錄方式,以及勘合記錄形式直到現在一些地區依然繼續使用,並且形成中國式契約中的“雙聯”格式為主的特殊現象。我這裡有一個我國明代民間的契約合同,在它上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合同的半書形態,通過這件樣本展示,我們主要想了解的是這種半書的合同的文字形式。
明朝成化五年(1469年)王道晟等三人立賣山契(黟縣)
西里都瑞雲寺砧基王道晟同弟道德、雲岫,今有山一號坐落都,土名塘塢,西邊直進口塢心上降。今無錢了納錢糧,自情願將前山並在老樁木直,盡行立契出賣與大惟都王名下為業。面議時價銀二兩整,前去足訖,其山聽自宗可拔斫栽坌無詞。今恐無憑,立契為照者。
成化五年十月十六日立契人王道晟(押)
道德(押)
雲岫(押)
中見人程富清(押)
老契王朴收貯抄白付陳福收照
(半書合同口口為照)
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紙盒印章的普遍使用,合同的半書形式逐漸為騎縫章所代替,在充分顯示了傳統合同的信證作用的同時,還具有相應的防偽功能。契約的實物,屬於民間私約的範疇,因為這件契約沒有經過官方的鑑證,也就是沒有加蓋官方的印鑑,所以也被稱為“白契”。反之,加蓋了官方紅色印鑑的,就被稱為“紅契”,對此我們還將詳述。
這件契約所記錄下來的是明朝成化五年所建立的契約,這件契約的結尾處,寫了有一個半書的合同,即俞,僅留下了半個字,那半個字在哪裡呢?應該在另外的一張紙上,只要把另外一張紙拿來,跟這張一比,馬上就成為一個完整的文字。這種形式正是早期虎符、竹節、刻木為信這類勘合作用的痕跡和殘餘。
這種半書勘合的方法在今天中國的民間所建立合同中依然在繼續沿用。這種獨特的文字書寫方法,我們叫它“聯書字”。例如,在民間可以常常見到將“黃金萬兩”、“招財進寶”四個字豎向聯繫在一起書寫的,並且被稱為中國文字文化中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可以說,契和約,合和同,也是我們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當然,也是我國法律文化傳承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篇章。除了我們剛才說的這個形式以外,契約還可以通過早期的甲骨文,以及在鐘鼎、簋、盤等器物的上面記錄文字來加以表達。只是到了後來,隨著造紙術的發明,中國契約才有了顯著的飛躍。
那麼,除了早期的木板、竹子、繩索和合同以外,中國的契約在下一步會發展成什麼樣呢?金石上的文字契約記錄了哪些內容呢?紙的產生不僅使人們可以在紙上書寫更加便利,而且信息也必然更加豐富,不但使契約的成本大幅下降,還可以在紙上按手印,按手紋,可以蓋章,這些又進一步豐富了我們的契約文化。
摘自:田濤著《千年契約》
明朝的來信 重拾紙筆傳情
By 吳垠慧,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25日, 2017
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的《與子籲(周復俊)書》。(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提供)
現代通訊軟體好方便,只要移動手指頃刻間便可將訊息送達,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是否想到,有多久沒用紙筆寫信了?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在推出「頓首.明朝來信」尺牘展之際,邀請民眾到展場一同提筆寫信。每周五開館期間,提供筆墨、宣紙信紮和信封一通,民眾可參考展出的各個明代名賢的尺牘,借用其中妙句,寫一封書信給至愛或尊敬的某人。
尺牘指的是書信,「頓首.明朝來信」展出明代中葉至晚期的名賢書信50幅,包括「至聖先師」命名的提議者、明世宗時期首輔張璁的書信,「吳門」祝允明和王寵,董其昌,「莆田派」宋玨,石濤和八大山人等,最特別的是文徵明家族六代的尺牘同時並陳,這個文藝世家從明中葉開始綿延150年,家風傳衍,代代在書、畫、篆刻藝術與學識都有所成就。
比起正式作品,一封寥寥數語看似簡單的紙短箋,不僅能看出書家的文采、情思、喜好、志向、藝術表現,還能看出人與人之間的網絡關係,八卦流言以及生活新鮮事,例如向醫生求藥給太太治經痛,旅途中獲得鯽魚、蹄膀等美食邀請朋友一同通宵飲酒作樂,還有求詩卻用送鶴代稿費等,一窺明人生活日常。
這次展出者、書信內容與文徵明相關者不少,文徵明在當時有多搶手?看書信就知道。展出一封董其昌寫的信件,內容提到收信人請董其昌為他的稿件寫序,董其昌表示作序乃舉手之勞,不必酬金,只要求文徵明的畫當潤筆之資就好。另一吳門十才子之一的蔡羽,想為父親建置的庭園向文徵明求圖,但因手邊沒有好絹,特地寫信給友人請求,若得好絹、箋札等物品,一同送到文徵明處。這些內容都顯示出當時向文徵明有多夯,而他的書畫在文壇也屬重量級地位。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何國慶認為,明代尺牘已趨白話,當代人可學習引用在通訊中,不失為雅趣。通訊軟體雖快速便利,但紙短情長,民眾若提筆寫信,收信者應會將這份情感好好收藏起來。「頓首.明朝來信」尺牘展至5月26日。
玉茗堂尺牘-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546609) - https://goo.gl/a9MFE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