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新化尋常小學校「御真影奉安殿」
類別    歷史建築
年代    日治時期
所在區域    新化區
級別    歷史建築
簡介    現今新化國中內的「奉安殿」,創建於昭和6年(1931)10月,其旁的「講堂小舞臺」,則建於昭和9年(1934)12月。奉安殿內供奉的是日本天皇、皇后的「御真影」(即當時昭和天皇的肖像),以及「教育勅語」捲軸。「教育勅語」全名為「教育に関する勅語」,為明治23年(1890)發布,以儒教的家族主義為基礎,強調「忠君愛國」、「忠孝一致」乃教育之基本,天皇不僅是政治上的主權者,也是國民道德、思想的中心。
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公告日期    2004-04-08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0930063388號函

御真影奉安殿算是台南非常特別的一個景點,就位在新化國中內的角落,從這裡可以看見日治時期殖民教育的縮影,御真影的意思就是日本天皇皇后的肖像,奉安殿則是供奉處的意思,目的在於讓當時的學生每天在朝會時都可以看見天皇與皇后的肖像,校長會將奉安殿中的教育勅語取出奉讀,將天皇制度與國體觀念不斷灌輸於當時殖民地人民的身上。
御真影奉安殿在日治時期曾廣設於各級學校之中,目前全台灣已剩2座,新化很幸運地還保留著其中一座,可當作日治時代殖民教育的見證。
地址    712臺南市新化區民生路旁(新化演藝廳旁) 


網友 Tsuyoshi Chiang 分享他的爺爺(1921年生)在小學時代的兩張照片,拍攝時間約為1930年,地點在當時的新竹州苗栗郡三叉河庄(今苗栗三義)的三叉公學校(今建中國小)。上圖在學校旁的河邊拍攝,學生們穿著演出愛國話劇的服裝合照,站在後面的學生身穿軍服,女學生穿著國民服樣式的水手服,最前面坐著的學生頭上所戴的螃蟹、烏龜等圖樣的紙板與放在地上的龜殼都是演戲用的道具;下圖則是全班在該校的奉安殿拍攝的合照。
苗栗縣的三義鄉,舊名為三叉河,因雙連潭之河川與十六份湧出之河流相交會成三叉狀而得名,位於火炎山與關刀山之間的谷地,是一個狹長的聚落,長久以來以木雕聞名於臺灣。清代已有客家人在此開墾,日本時期置三叉河庄,屬苗栗一堡,後來改名為三叉,隸屬苗栗郡。
三叉河聚落在1904年創設「銅鑼灣公學校三叉分校」,1906年更名為「三叉河公學校」,1920年更名為「三叉公學校」,1941年更名為「新竹州三叉國民學校」。二戰後,1946年更名為「新竹縣立三叉鄉中心國民學校」,1947年更名為「新竹縣立三叉鄉三叉國民學校」,1950年因苗栗改設縣治而更名為「苗栗縣三叉鄉三叉國民學校」,1951年更名為「苗栗縣三叉鄉建中國民學校」,1953年因三叉鄉改為三義鄉而更名為「苗栗縣三義鄉建中國民學校」,1968年因實施九年國教而更名為「苗栗縣三義鄉建中國民小學」,迄今校史已逾110年。
三義鄉建中國小與台南市新化國中(原新化尋常小學校)校園內的「奉安殿」,是台灣目前僅存的兩座日治時期建造的奉安殿,而新化國中的奉安殿因為新化鎮文化中心與新化演藝廳之興建,兩度進行遷移,因此建中國小校園內的奉安殿便成了全台唯一留在原址的奉安殿。
「奉安殿」是日治時期專門供奉日本天皇御真影(天皇夫婦玉照)及天皇頒布「教育敕語」的建築物,而奉安殿的起源則和日本天皇頒布教育敕語有關;1890年,日本天皇頒布「教育敕語」,作為全日本最高教育準則。1899 年,台灣總督府將敕語謄本與天皇御真影(天皇夫妻玉照)頒發到台灣各學校。
當時日本天皇頒布的教育敕語視同聖旨,所有課程設計以教育敕語為中心思想,要求老師對此時時心領神會,融會貫通,作為教學依據。頒發到各級學校的教育敕語,深受校方重視。敕語放在梧桐木錦盒中,與御真影一同鎖在特製鐵櫃(又稱奉安庫、奉安櫃)中,校舍發生火警或水災意外事件時,奉安庫的敕語、御照是首要搶救目標。
日治時期每逢國家慶典、天皇誕辰,包括元旦(日本新年)、2月11日的紀元節(日本神武天皇登基)、4月29日的天長節(昭和天皇誕辰)、11月3日的明治節(明治天皇誕辰)等,校方都會恭敬地取出錦盒,高舉過眉捧住錦盒,校長打開錦盒捧讀時,全校師生必須低頭肅立聆聽,不可正視,氣氛莊嚴肅穆。
由於日本政府擔心天皇敕語發生任何意外,於是要求學校興建「奉安殿」以妥善保護之;安殿之建築型態比照日本神社的社殿,以彰顯其神聖的地位,建材特選耐震防火的材料,當時的校舍建築大多為木造結構,但奉安殿卻是使用鋼筋水泥建造,可見校方有多麼重視奉安殿。
三義鄉建中國小校內的奉安殿之設計與興建年代已不可考,其所在位置是在日治時期的校門口,根據舊照片顯示,建中國小的舊校門有兩根方型門柱,前有階梯,學生登階進入校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奉安殿;當時許多學校把奉安殿蓋在校門與校舍之間,即師生出入必經之處,並要求師生經過時必須駐足行禮,而且學校有任何慶典活動,都會在奉安殿前拍照留念。
二戰之後,國民政府為消除日本殖民的文化陰影,下令拆除這類具有意識型態的建築物,於是各級校園內的奉安殿陸續遭到拆除或毀損,全台僅有三義縣建中國小與台南市新化國中的奉安殿被保留下來,建中國小的奉安殿得以保留下來,主要是因為校門易位後,奉安殿所在的位置淪為邊陲地帶而變得不醒目,因此雖然其左、右、後側的牆體被拆除了,但主體仍幸運地保存下來。
三義鄉建中國小的奉安殿,是全台灣僅存的兩座日治時期校園意識型態亭閣建築之一,也是唯一保留於原址的奉安殿,具有歷史文化意義與歷史建築保存價值,因此在2002年9月17日公告為歷史建築,並於2003年5月完成修復工程,重現舊日風貌。而另外一座從台南市新化國中(原新化尋常小學校)遷出的奉安殿,則是在2004年4月8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雲林虎尾合同廳舍的奉安庫,現放置於星巴克二樓!


太上感應篇/流傳最廣的善書/南宋李石於1164年把《太上感應篇》收入他編輯的《樂善錄》中/善書的典範,在傳統社會幾乎無人不曉,在清代與《文昌帝君陰騭文》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合稱「三聖經」。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3xIFiw
---------------------------------------
民間宗教的「聖經」/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又稱《覺世篇》、《覺世寶訓》,簡稱《覺世經》/《覺世經》與《感應篇》、《陰騭文》兩部最具影響的善書並列一起,成了民間宗教的「聖經」/《三聖經》指: 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陰騭文,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AuvorH
--------------------------
化番俚言三十二條+訓番俚言+《聖諭廣訓》+1880年代台灣教化平埔族原住民的教材內容--聖諭 並仿寫左記-訓番俚言,作為番學教材: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lmxcNA

=----------------

皇國臣民之誓詞,為1937年10月2日朝鮮總督府向朝鮮半島發布的文章,並且要求學生與一般市民在各種場合之中記誦。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gxMb3N

---------------------

神社/台灣最吉祥的鳥鳳凰,及三角形 台 字樣/三神器(劍、鏡、玉)/造化三神 ≠ 開拓三神/「造化三神」( 天之御中主神、高御產巣日神、神產巣日神 ) 與「開拓三神」( 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gwNWXr

---------------------------------

新高山神社-日治時期全日本第一高峰的新高山-玉山/標高3952公尺,為台灣最高的山/新高山神社建於大正14年(1925年)6月17日,神社名稱為新高山新高祠,社格為山神廟,是台灣最高的神社,也是當時日本最高的神社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KlYzbx

新高山神社近似奉安殿 外觀

------------------------------------------

 

fgfgf (2)hjgjhguyjghjhjfgjggghhhh下載 (2)下載 (1)  

教育敕語 (Imperial Rescript on Education),為日本明治天皇頒布的教育文件,其宗旨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教育的主軸。教育敕語由山縣有朋內閣的內閣法制局長官井上毅等人負責起草,於1890年10月30日頒布。
教育敕語的中文翻譯為:「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其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教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於父母,友於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及眾,修學習業,以啟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世務,常重國憲、遵國法,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者,不獨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矣。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之所當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與爾臣民。俱拳拳服膺。庶幾咸一其德。」
教育敕語的主要目的,是由於當時的日本教育偏重於歐美器物的介紹,而忽略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為日本所固有,不可輕言廢棄;故要求學生在學習時也必須培養、鍛鍊自身的道德與修養
教育敕語後來成為小學在固定慶典時必須朗讀的文件;但是自從明治時期,如西園寺公望等人都批評過,教育敕語的內容過度側重於國家主義;也曾經發生過內村鑑三拒絕向教育敕語行禮的「不敬事件」。而到昭和年間,教育敕語變成絕對化與神聖化,並且強制學生背頌,學校也必須興建特別的奉安殿安置教育敕語。而且在日本於1938年通過《國家總動員法》後,教育敕語的內容成為軍國主義的教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為首的同盟國占領軍主導之下,教育敕語於1946年起從教育體系中被排除;但是,教育敕語中提倡道德教育的內容在《教育基本法》中仍被保存。
--------------
教育敕語為日本明治天皇頒布的教育文件,其宗旨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教育的主軸
《教育敕語》《教育敕語》
教育敕語(Imperial Rescript on Education),為日本明治天皇頒布的教育文件,其宗旨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教育的主軸。教育敕語由山縣有朋內閣的內閣法制局長官井上毅等人負責起草,於1890年10月30日頒布。
回目錄
1 《教育敕語》 -簡介 
《教育敕語》《教育敕語》放置的地方
教育敕語的中文翻譯為:「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其美。此中國體之精華,而教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於父母,友於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及眾,修學習業,以啟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世務,常重國憲、遵國法,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者,不獨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矣。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之所當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與爾臣民。俱拳拳服膺。庶幾咸一其德。」

教育敕語的主要目的,是由於當時的日本教育偏重於歐美器物的介紹,而忽略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為日本所固有,不可輕言廢棄;故要求學生在學習時也必須培養、鍛鏈自身的道德與修養。
  教育敕語後來成為小學在固定慶典時必須朗讀的文件;但是自從明治時期,如西園寺公望等人都批評過,教育敕語的內容過度側重於國家主義;也曾經發生過內村鑒三拒絕向教育敕語行禮的「不敬事件」。而到昭和年間,教育敕語變成絕對化與神聖化,並且強制學生背頌,學校也必須興建特別的奉安殿安置教育敕語。而且在日本於1938年通過《國家總動員法》后,教育敕語的內容成為軍國主義的教典。
3 《教育敕語》 -現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為首的同盟國佔領軍主導之下,教育敕語於1946年起從教育體系中被排除;但是,教育敕語中提倡道德教育的內容在《教育基本法》中仍被保存。
-----------------
台灣日據時代之教育敕語實行-以公學校修身科為中心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ndltd.ncl.edu.tw查看原始檔
在明治23(1890)年由明治天皇所頒布的教育敕語,不但在日本國內,也在台灣等的殖民地實行,所以部分接受日本教育的台灣長者在戰後60年的今天,仍能記得教育敕語的內容。因此,希望藉由此論文來探討當時的台灣總督府如何利用學校教育來傳授教育敕語。 日本在占有台灣之後,首任台灣總督府學務部長伊澤修二具有同化的教育思想,在展開日語教育的同時,已在各教育機關實行教育敕語的恭讀儀式,藉以傳達敕語之精神。而在專為台灣人設立的公學校成立後,教育敕語便正式成為修身科的教授內容。在修身科教科書尚未編纂的這個時期裡,經由老師的口述,台灣的兒童已開始學習教育敕語的內容。  明治末年,教師專用的修身科參考書首先被編纂發行,雖然這不是學生用的教科書,但是從內容來看,將教育敕語所含之家庭、個人、社會、國家等的四大德目編入書中的編纂方式、在此時已經確立了。日本統治時代的修身教科書,依發行年月日,共可分為三期。第一期學生用修身教科書六冊於大正元年(1912)起正式發行使用,根據其「編纂趣意書」所言,修身教科書必須基于教育敕語宗旨,考量台灣狀況,選擇適合培養兒童品德的教材為內容。而就教育敕語所含四大德目來分析修身科教科書內容,可知在低年級使用的修身書中,強調家庭及個人的德目較多,爾後隨著年級增加,社會及國家等的相關德目也隨之增加。教育敕語的全文更是登載於第4~6冊的首頁,讓學生能隨時地自由閱讀。 第二期修身教科書是在昭和3(1928)年起,由第一期修身教科書修改增補而成的。與第一期修身教科書相同地,依舊採取低年級強調個人、家庭德目,高年級強調社會國家德目的教授方式;但是,有關教育敕語的部分增加了,集中且詳細地說明其內容並解釋各德目之意義。可說是與日本國內相同程度地希望將教育敕語的精神傳達與台灣的兒童。 第三期修身教科書是指戰爭時期的昭和16(1941)年起,被二度修正的公學校教科書以及之後的國民學校時代所編纂的修身教科書。這些教科書使用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因應戰爭時期的「皇民化運動」,教育敕語成為國民教育的基本理念,較已往更積極地被實行。 在日本統治的時代裡,將教育敕語的內容教授與台灣的兒童,使之成為日本國民的初等學校教育方針並無改變,因此對台灣兒童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
本座「奉安殿」是日式亭閣為存放日本天皇親頒的「敕語」,乃全縣唯一留存的一座,為意識型態之空間見證,富歷史文化意義具登錄本縣歷史建築之價值。
www.mlc.gov.tw查看原始檔
  苗栗縣三義鄉建中國小是縣內唯一在校園保存「奉安殿」的學校「奉安殿」是日治時期,專門供奉日本天皇御真影(天皇夫婦玉照)及天皇頒布「教育敕語」的建築物。

  三義舊名「三叉」,建中國小前身是「銅鑼灣公學校三叉分校」,創立於 1904 年(明治 37 年),最早是 4 年制,後改為 6年制。1920 年獨立為三叉公學校,1950 年(民國 39 年)改名建中國民學校,1968年改名建中國民小學。
 

  奉安殿的起源跟日本天皇頒布教育敕語有關,1890 年(明治 23年)日本天皇頒布「教育敕語」,作為全日本最高教育準則。1899 年(明治 32 年)台灣總督府將敕語謄本與天皇御真影(天皇夫妻玉照)頒發到台灣各學校。

  教育敕語視同聖旨,所有課程設計以教育敕語為中心思想,要求老師對此時時心領神會,融會貫通,作為教學依據。頒發到各級學校的教育敕語,深受校方重視。敕語放在梧桐木錦盒中,與御真影一同鎖在特製鐵櫃(又稱奉安庫、奉安櫃)中,校舍發生火警或水災意外事件時,奉安庫的敕語、御照是首要搶救目標。

  日治期間每逢國家慶典、天皇誕辰,包括元旦(日本新年)、2月 11 日紀元節(日本神武天皇登基)、4 月 29 日天長節(昭和天皇誕辰、11 月 3 日明治節(明治天皇誕辰)等,校方會恭敬取出錦盒,高舉過眉捧住錦盒,校長打開錦盒捧讀時,全校師生必須低頭肅立聆聽,不可正視,氣氛莊嚴肅穆。

  日本政府擔心天皇敕語發生任何意外,發起蓋「奉安殿」保護的風氣,奉安殿建築比照日本神社社殿型態,以彰顯其神聖的地位,建材特選耐震防火材料,當時校舍建築多為木造結構,唯奉安殿採鋼筋水泥建造,可見校方重視奉安殿的程度。

  建中國小奉安殿設計、興建年代已不可考,目前所在位置,是以前的校門口,根據舊照片,建中國小舊校門有兩根方型門柱,前有階梯,學生進登階進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奉安殿。當時許多學校把奉安殿蓋在校門與校舍之間,師、生出入必經之處,師生經過必須駐足行禮,學校有任何慶祝、典禮活動,都會在奉安殿前拍照留念。

  台灣光復後,政府為消除日本殖民的文化陰影,下令將這類意識型態的建築物等破壞或消滅,校園內的奉安殿陸續拆除、毀損,僅有建中國小的奉安殿幸運被保留下來。建中國小奉安殿之所以保存下來的理由包括結構比木造建築強固不易拆除,加上校門易位後,奉安殿從校園進出要衝淪落為邊陲地帶,雖然曾拆除左、右、後側牆體,但主要結構得以幸運保存下來。

  建中國小奉安殿,是全縣僅存一座日治時期校園意識型態亭閣建築,共有歷史文化意義與歷史建築保存價值,2002 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並在 2003 年(民國 2 年)5 月完成修復工程,重現奉安殿昔日風貌。

---------------------------------

台灣現存三座奉安殿分別是:三義建中國小、台南新化國小、花蓮港 廳壽小學校。

2015-08-08_135740375px-Houanden_in_Makabe  2015-08-08_1425552015-08-08_142450  778804_2778804_0  

奉安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8Xyxhh

奉安殿是二次大戰前的日本用來供奉天皇與皇后的照片(御真影)以及《教育敕語》的建築[1]

奉安殿的出現時期推測是在開始發放「御真影」與《教育敕語》制定後的1910年代左右,不過開始大量興築小學校的奉安殿則是在1935年時。在此同時也開始有為了保護學校裡的「御真影」夜晚巡邏值班。
在四大節[註 1]祝賀儀式時,學校全體師生會向「御真影」行最敬禮並進行《教育敕語》的捧讀式。其過程大致是由副校長將《教育敕語》寫本從黑漆匣取出遞給校長,互相敬禮後便由校長向天皇照片行禮,接著宣讀《教育敕語》,而在下面的師生在此同時也要反覆致禮,此外有些地方在進行捧讀式時,地方上的官員與議員也要整裝出席[1]。另外,上下學時或僅是單純從奉安殿前面經過時,也需要整裝向其行最敬禮[1]。
最初時是在講堂、教師辦公室、校長室等地方裡面設置「奉安所」,但這種規畫在校舍因失火或地震等意外而倒塌時,裡面存放的「御真影」便有被波及的可能,而實際上在日本便有不少在關東大地震、空襲、校舍失火時仍堅守「御真影」的校長事蹟的美談。也是因為如此,設在校舍裡的奉安所便改成金庫型,或是進一步設成獨立的奉安殿。前者與校舍設在一起的設計通常出現在日本舊制中學裡,而獨立型的奉安殿則通常出現在小學校裡。
而作為建築物,奉安殿實際上有各式各樣的造型,從古希臘式建築與鋼筋混擬土、磚造結構的西洋建築到日本傳統的神社式建築等都有,皆為小型但堅固的耐火防震結構,在設計上也予人一種莊嚴感。而在1933年時還有與奉安殿建築設計相關的競賽。然而,奉安殿卻有「充斥濕氣」的缺點,最後導致學校陷入得提交「御真影」受到汙損之報告書的窘況。

位在臺灣臺南市新化區的奉安殿。
1945年12月15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因為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的神道命令,奉安殿相關的制度遭到廢止。大多數的奉安殿在二次大戰後遭到解體,或是埋到地底,而「御真影」也一律全部奉還。而少數倖存的奉安殿則被當作倉庫,而有一些外觀較為莊嚴的則被當作神社或靈骨塔使用。而其中位在沖繩舊美里尋常高等小學校裡呈現半毀狀態的奉安殿,則以「戰爭遺跡」的名義成為日本的文化資產。而一些仍保有二次大戰前的舊校舍的學校,在校舍之中還殘存著奉安所。
建築
奉安殿不管是校舍內或獨立型的通常會選在校長室、教職員室、值夜室或附近其他清靜的位置上,而裡頭空間最小為0.85×1.5×1.2立方公尺。為鋼筋混擬土結構,牆壁厚度至少25公分,並開有金庫式雙重門,並且為了防震耐火、阻隔外面熱度濕氣而使用了石棉為建材,至於裡頭則是用桐或扁柏製成之離地50公分高的木棚架,用來供奉「御真影」。

--------------------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 http://goo.gl/OTf6ZX

2015-08-08_140329  2015-08-08_140829  

原新化尋常小學校御真影奉安殿
座標:23°02′12″N 120°18′40″E
原新化尋常小學校御真影奉安殿
沿革
新化尋常小學校原稱「大目降尋常小學校」,設於1913年4月,1941年3月改制後成為新化國民學校[1]。而奉安殿的來歷在昭和九年版的《新化郡概況》中提到是為了紀念教育敕語「煥發」四十週年而決定興建,後於1931年7月動工,同年10月竣工,耗資898圓[3]。此外奉安殿裡所供奉的「御真影」(天皇與皇后之照片)則是在1931年7月18日提出「御下賜」的申請,1932年1月29日時頒發,同日並舉行「奉戴式」[3]。
二次大戰後,新化國民學校與新化初級女子職業學校的校地為「臺南縣立新化初級中學」所接收,其中新化國民學校部分稱為北院。小學校的校舍在早期曾作為音樂教室使用,後來因增建校舍而閒置,之後又借給新化老人福利協進會使用直到2003年。期間校舍建築因為被老樹蔓生而有「樹屋」之稱,後來因為是危樓而配合新化演藝廳工程中進行拆除。[1]

原校舍講堂裡的小舞臺,與奉安殿一起指定為歷史建築[1]。
至於奉安殿在戰後雖未遭到破壞,但上頭卻寫上了口號標語[註 3](現已清除)。而在1980年代,由楊寶發擔任縣長期間因為興建新化鎮文化中心而將奉安殿向後移動,文化中心拆除以興建演藝廳後,又再次將奉安殿移動至今址。此外原本奉安殿被大鎖鎖著,於2006年1月25日在臺南縣文化局長葉澤山指揮下由鎖匠打開,但裡頭並未存放原本奉安殿裡該收藏的《教育敕語》與「天皇御真影」,而是一些舊文件、一個背後刻著「日昭和12年12月12日」的舊時鐘與保險櫃。[1]
建築
奉安殿為鋼筋水泥建築,外觀與校內神社相似,為宮殿造型,但與校內神社不同的是奉安殿全為鋼筋水泥建築,而校內神社的主體為木造結構。[1]

《教育敕語》當時不只在日本本土,海外殖民地也一體適用,以朝鮮教育令、臺灣教育令等規範之。由於天皇下詔為「敕語」(勅語,如同中國皇帝用「敕諭」)形式,所以日本政府機關稱「敎育勅語」或「敎育ニ關スル勅語」與其它敕語作區別。
《教育敕語》以漢文訓讀體編寫。文部省《漢英法德教育敕語譯纂》(漢英佛獨敎育勅語譯纂)的標準漢譯至1909年才出爐,在此之前臺灣總督府於1897年2月18日以訓令第十五號發布漢譯教育敕語。

---------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 http://goo.gl/OTf6ZX

文化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 種類 奉安殿
歷史沿革 現今新化國中內的「奉安殿」,創建於昭和6年(1931)10月,其旁的「講堂小舞臺」,則建於昭和9年(1934)12月。奉安殿內供奉的是日本天皇、皇后的「御真影」(即當時昭和天皇的肖像),以及「教育勅語」捲軸。「教育勅語」全名為「教育に関する勅語」,為明治23年(1890)發布,以儒教的家族主義為基礎,強調「忠君愛國」、「忠孝一致」乃教育之基本,天皇不僅是政治上的主權者,也是國民道德、思想的中心。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臺南州教育誌;新化郡概況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1.「奉安殿」建造材質為鋼筋水泥,型式為宮殿造。
2.建築類型為臺灣僅存二座之一,相當稀少,並具完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公告日期
2004/04/08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0930063388號函
主旨 公告為歷史建築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臺南市 新化區
地址或位置 信義路142-1號
經度 120.311201066211
緯度 23.0367735887679
主管機關
名稱 臺南市立文化資產管理處 聯絡單位 有形資產組
聯絡電話 06-2213597
聯絡地址 臺南市 中西區 中正路5巷1號3樓
管理人/使用人
關係 名稱
管理人 臺南市立新化國民中學
代表圖像
地籍圖 下載檔案
土地使用分區
或編定使用類別 都市地區 文教區
定著土地之範圍 新化區新東段117地號
所有權屬
關係 公私有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公有 台南市政府

創建年代 日昭和年間6年
創建年代(西元) 西元 1931 年
竣工年代 日昭和年間 6年
竣工年代(西元) 西元 1931 年
外觀特徵
屋頂形式為「入母屋」形式稱歇山頂 九脊殿。日本古建築喜用形式,民宅、神社、佛寺、及天守閣皆用之。
室內特徵
建造材質為鋼筋水泥,「入母屋」形式稱歇山頂 九脊殿。
使用情形
學校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附近景觀
位於新化區
土地使用狀況
學校用地
構造
型式為宮殿造形
材料
鋼筋水泥
簡介
「奉安殿」給人的印象是神聖莊嚴,打開新化的歷史,「奉安殿」在日治時期,卻有著一段殖民地的悲歌,深深烙印在老年人的心靈上。 現今新化國中內的「奉安殿」,是日治時期新化「小學校」的附屬建物之一。建造材質為鋼筋水泥,型式為宮殿造形,創建於昭和6年(1931)10月,其旁的「講堂小舞臺」,則建於昭和9年(1934)12月。 奉安殿內供奉的是日本天皇、皇后的「御真影」(即當時昭和天皇的肖像),以及「教育勅語」捲軸「教育勅語」全名為「教育に関する勅語」,為明治23年(1890)發布,以儒教的家族主義為基礎,強調「忠君愛國」、「忠孝一致」乃教育之基本,天皇不僅是政治上的主權者,也是國民道德、思想的中心。 「教育勅語」內容除被納入學校「國語」、「修身」教科書中,要求學生背誦、理解外,也透過學校廣設「奉安殿」,平時與天皇、皇后「御真影」安置於奉安殿內,凡學校朝會、儀典時,則取出由校長「奉讀」,將戰前日本的「天皇制」、「國體」觀念(所謂「國體」即指日本國家由萬世一系的天皇所統治之概念)廣植於國民身上。 「奉安殿」是全臺僅存兩座之一,它是日治時期統治者強調「天皇制」教育的重要見證。
現狀
「奉安殿」建造材質為鋼筋水泥,型式為宮殿造形,建築類型為臺灣僅存兩座之一,相當稀少,具完整性,值得保存。

現今新化國中內的「奉安殿」,是日治時期新化「小學校」的附屬建物之一。
是否辦理容積移轉

建築風格
「奉安殿」建造材質為鋼筋水泥,型式為宮殿造形,建築類型為台灣僅存兩座之一,相當稀少,具完整性,值得保存。 現今新化國中內的「奉安殿」,是日治時期新化「小學校」的附屬建物之一。屋頂形式為「入母屋」形式稱歇山頂 九脊殿。日本古建築喜用形式,民宅、神社、佛寺、及天守閣皆用之。

-----------------

御真影

ghfghjghjhfghjghjghj下載 (8)下載 (7)下載 (6)下載 (5)下載 (4)下載 (3)  

--------------------------

日本日華(台)親善友好慰靈訪問團廿三日走訪新化,參觀歷史建築原新化尋常小學校「御真影奉安殿」,在打開奉安殿看到奉安庫華麗的鳳凰蒔繪,不禁發出驚訝,直說「保存得真好」。
 訪問團連續十多年來台參拜安南區的「飛虎將軍」廟,弔唁二戰死亡的台灣人、日本人,今年首度指明到新化的「御真影奉安殿」參拜,於昨天上午十一時多抵達,由區長姚溪海接待,永康西勢國小退休校長曾進發解說。
 曾進發說,「御真影奉安殿」建於昭和六年,西元一九二一年十月,供奉日本天皇、皇后的「御真影」、教育勒語捲軸;戰後,奉安殿等日治建物相繼遭廢除,新化奉安殿是少數保留下來的,但始終大門深鎖,直到十多年前才正式打開,「御真影」、教育勒語捲軸則不知去向。
 所謂「御真影」是指戰前昭和天皇的肖像;教育勒語則強調「忠君愛國」、「忠孝一致」,灌輸天皇不只是政治主權者,也是國民道德、思想中心,是皇民化運動的重要見證。
 奉安殿難得打開,訪問團個個神情興奮,紛紛拿起手機、相機搶拍,甚至箭步向前,欣賞奉安庫的蒔繪鳳凰,看到精細的描金圖案,不禁發出讚嘆。儘管奉安庫內空無一物,團員們仍虔誠地對奉安殿參拜,並高唱日本國旗歌。
 訪問團團長小菅亥三郎等人說,日治時期的奉安殿大多被拆除,新化能夠妥善保存,讓他們很感動,明年會再來,促進雙方情誼。

---------------------------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 http://goo.gl/0NQ7kY

5  239016765_x239016778_x239016799_x  

原新化尋常小學校御真影奉安殿
215南瀛訪古
在苗栗建中國小也有這樣一座奉安殿,也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原以為尋常小學就是新化國小,後來以為是新化國中,但都不是,這個建築是在民生路和信義路交叉口,有一棟已廢棄的日式校舍前面。

文化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 種類 其他歷史遺蹟
歷史沿革 苗栗縣三義鄉建中國小是縣內唯一在校園保存「奉安殿」的學校,「奉安殿」是日治時期,專門供奉日本天皇御真影(天皇夫婦玉照)及天皇頒布「教育敕語」的建築物。三義舊名「三叉」,建中國小前身是「銅鑼灣公學校三叉分校」,創立於1904年(明治37年),最早是4年制,後改為6年制。1920年獨立為三叉公學校,1950年(民國39年)改名建中國民學校,1968年改名建中國民小學。 奉安殿的起源跟日本天皇頒布教育敕語有關,1890年(明治23年)日本天皇頒布「教育敕語」,作為全日本最高教育準則。1899年(明治32年)台灣總督府將敕語謄本與天皇御真影(天皇夫妻玉照)頒發到台灣各學校。教育敕語視同聖旨,所有課程設計以教育敕語為中心思想,要求老師對此時時心領神會,融會貫通,作為教學依據。頒發到各級學校的教育敕語,深受校方重視。敕語放在梧桐木錦盒中,與御真影一同鎖在特製鐵櫃(又稱奉安庫、奉安櫃)中,校舍發生火警或水災意外事件時,奉安庫的敕語、御照是首要搶救目標。日治期間每逢國家慶典、天皇誕辰,包括元旦(日本新年)、2月11日紀元節(日本神武天皇登基)、4月29日天長節(昭和天皇誕辰、11月3日明治節(明治天皇誕辰)等,校方會恭敬取出錦盒,高舉過眉捧住錦盒,校長打開錦盒捧讀時,全校師生必須低頭肅立聆聽,不可正視,氣氛莊嚴肅穆。日本政府擔心天皇敕語發生任何意外,發起蓋「奉安殿」保護的風氣,奉安殿建築比照日本神社社殿型態,以彰顯其神聖的地位,建材特選耐震防火材料,當時校舍建築多為木造結構,唯奉安殿採鋼筋水泥建造,可見校方重視奉安殿的程度。建中國小奉安殿設計、興建年代已不可考,目前所在位置,是以前的校門口,根據舊照片,建中國小舊校門有兩根方型門柱,前有階梯,學生進登階進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奉安殿。當時許多學校把奉安殿蓋在校門與校舍之間,師、生出入必經之處,師生經過必須駐足行禮,學校有任何慶祝、典禮活動,都會在奉安殿前拍照留念。台灣光復後,政府為消除日本殖民的文化陰影,下令將這類意識型態的建築物等破壞或消滅,校園內的奉安殿陸續拆除、毀損,僅有建中國小的奉安殿幸運被保留下來。建中國小奉安殿之所以保存下來的理由包括結構比木造建築強固不易拆除,加上校門易位後,奉安殿從校園進出要衝淪落為邊陲地帶,雖然曾拆除左、右、後側牆體,但主要結構得以幸運保存下來。建中國小奉安殿,是全縣僅存一座日治時期校園意識型態亭閣建築,共有歷史文化意義與歷史建築保存價值,200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並在2003年(民國2年)5月完成修復工程,重現奉安殿昔日風貌。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劉榮春等編著,苗栗縣文化資產資料手冊,苗栗市:苗栗縣文化局,民94。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本座奉安殿是日式亭閣為存放日本天皇親頒的"敕語",仍全縣唯一留存的一座,為意識型態史之空間見證,富歷史文化意義具登錄本縣歷史建築之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公告日期
2002/09/17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0910500186號公告
主旨 公告「三義建中國小奉安殿」登錄為本縣歷史建築
所屬主管機關 苗栗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苗栗縣 三義鄉
地址或位置 廣盛村80 號
經度 120.769405962389
緯度 24.4131487572722
主管機關
名稱 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聯絡單位 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 037-352961#712
聯絡地址 苗栗縣 苗栗市 自治路50號
管理人/使用人
關係 名稱
管理人 建中國小
代表圖像
地籍圖 下載檔案
土地使用分區
或編定使用類別 都市地區 保存區
定著土地之範圍 奉安殿建築本體
所有權屬
關係 公私有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公有 建中國小

創建年代 日大正年間
竣工年代 日大正年間
外觀特徵
建中國小奉安殿,是全縣僅存一座日治時期校園意識型態亭閣建築,共有歷史文化意義與歷史建築保存價值,2002 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並在2003年(民國2年)5月完成修復工程,重現奉安殿昔日風貌。
室內特徵
奉安殿內有懸掛於牆壁之教育敕語及天皇夫婦照片、供奉桌,供奉桌有基座,兩端翹起,中央陳列放置敕文的托盤,托盤內有紫色絲緞布襯底,以放置天皇敕文。
使用情形
光復後,將四壁打開作為涼亭,後又上色,屋頂已翻修不見原貌應有之意義。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恢復奉安殿與舊校門之軸線關係。

2.解說牌製作、殿前廣場翻修、復舊及維護宜以保持原風貌為主。
附近景觀
奉安殿旁有座大象溜滑梯,是民國60年,全校學生節省糖果錢,加上地方捐款興建,牆面還留有"眾志成城"紀念碑一方,對校友而言,與奉安殿一樣,也是深具紀念意義的建築
土地使用狀況
修復後可作為紀念性建築物並在該校明顯標示其存在。
構造
日本政府擔心天皇敕語發生任何意外,發起蓋「奉安殿」保護的風氣,奉安殿建築比照日本神社社殿型態,以彰顯其神聖的地位,建材特選耐震防火材料,當時校舍建築多為木造結構,唯奉安殿採鋼筋水泥建造,可見校方重視奉安殿的程度。
材料
鋼筋水泥
簡介
奉安殿是日本時代學校放置日本天皇「教育敕語」的地方,一般形式大都設計成日本神社的模樣,每年日本天皇生日等重大節慶時,校長就會召集學生在奉安殿前,隆重地向學生誦讀一遍「教育敕語」,以期學生們能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等。
現狀
基本結構完整,但已改成涼亭使用,建物表面噴漆藍白紅三色,代表戰後新國族認同意識形態,使本建築物成為跨越時代的認同史沉殿。
是否辦理容積移轉

主體座向
座西朝東
樓層數
一層
建築風格
建築式樣與「傳統日本式樣建築街」中之「神社」造型較為接近,「神社」是最具日本道統色彩的建築,採用此式樣以彰顯其強烈之神聖地位。
格局
奉安殿內部空間192公分×192公分,地板貼10 × 10公分磁磚,放置敕文的供奉桌(照8)長100公分、高70公分、深60公分,根據1945年曾奉派進入奉安殿打掃的退休老師口述,供奉桌有基座,兩端翹起,中央陳列放置敕文的托盤,托盤內有紫色絲緞布襯底,以放置天皇敕文。
供奉桌雕刻象徽鳳凰與桐紋的圖案,供桌後方牆面張掛教育敕語及天皇夫妻御照,以前內部空間除供奉桌外,沒有多餘陳列物品,也沒有照明設備,僅有從門外射入的光線,空間有如放置東西的櫥櫃,目前牆上已加裝日光燈照明。

----------------------------

2012112412101922  

日慰靈團訪新化御真影奉安殿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24日 03:16
新聞來源:今日大話新聞
【特派員陳煜宏/台南報導】

日本日華(台)親善友好慰靈訪問團昨首度參觀新化的御真影奉安殿,看到華麗的奉安庫時,個個神情興奮。(圖:特派員/陳煜宏攝)-今日大話新聞。

日本日華(台)親善友好慰靈訪問團23日走訪台南市新化區,參觀歷史建築原新化尋常小學校「御真影奉安殿」,在打開奉安殿看到奉安庫華麗的鳳凰蒔繪,不禁發出驚訝,直說「保存得真好」。

 訪問團連續10餘年來台參拜安南區的「飛虎將軍」廟,弔唁二戰死亡的台灣人、日本人,今年首度指明到新化的「御真影奉安殿」參拜,於23日上午11時許抵達,由區長姚溪海接待,永康西勢國小退休校長曾進發解說。

 曾進發說,「御真影奉安殿」建於昭和六年,西元1921年10月,供奉日本天皇、皇后的「御真影」、教育勒語捲軸;戰後,奉安殿等日治建物相繼遭廢除,新化奉安殿是少數保留下來的,但始終大門深鎖,直到10餘年前才正式打開,「御真影」、教育勒語捲軸則不知去向。

 所謂「御真影」是指戰前昭和天皇的肖像;教育勒語則強調「忠君愛國」、「忠孝一致」,灌輸天皇不只是政治主權者,也是國民道德、思想中心,是皇民化運動的重要見證。

 奉安殿難得打開,訪問團個個神情興奮,紛紛拿起手機、相機搶拍,甚至箭步向前,欣賞奉安庫的蒔繪鳳凰,看到精細的描金圖案,不禁發出讚嘆。儘管奉安庫內空無一物,團員們仍虔誠地對奉安殿參拜,並高唱日本國旗歌。

 訪問團團長小菅亥三郎等人說,日治時期的奉安殿大多被拆除,新化能夠妥善保存,讓他們很感動,明年會再來,促進雙方情誼。

------------------------------------------------------

001(3)002(5)2015-08-08_141745  

三義鄉建中國小奉安殿回清單頁∣歷史背景∣建築特色

類  別: 其他歷史遺跡
登錄之理由: 本座「奉安殿」是日式亭閣為存放日本天皇親頒的「敕語」,乃全縣唯一留存的一座,為意識型態之空間見證,富歷史文化意義具登錄本縣歷史建築之價值。
登錄日期: 91.09.17
登錄文號: 府文資字第0910500186號
歷史背景 內容

三義鄉建中國小奉安殿


三義鄉建中國小奉安殿外觀

  苗栗縣三義鄉建中國小是縣內唯一在校園保存「奉安殿」的學校,「奉安殿」是日治時期,專門供奉日本天皇御真影(天皇夫婦玉照)及天皇頒布「教育敕語」的建築物。


  三義舊名「三叉」,建中國小前身是「銅鑼灣公學校三叉分校」,創立於 1904 年(明治 37 年),最早是 4 年制,後改為 6年制。1920 年獨立為三叉公學校,1950 年(民國 39 年)改名建中國民學校,1968年改名建中國民小學。
 

  奉安殿的起源跟日本天皇頒布教育敕語有關,1890 年(明治 23年)日本天皇頒布「教育敕語」,作為全日本最高教育準則。1899 年(明治 32 年)台灣總督府將敕語謄本與天皇御真影(天皇夫妻玉照)頒發到台灣各學校。


  教育敕語視同聖旨,所有課程設計以教育敕語為中心思想,要求老師對此時時心領神會,融會貫通,作為教學依據。頒發到各級學校的教育敕語,深受校方重視。敕語放在梧桐木錦盒中,與御真影一同鎖在特製鐵櫃(又稱奉安庫、奉安櫃)中,校舍發生火警或水災意外事件時,奉安庫的敕語、御照是首要搶救目標。


  日治期間每逢國家慶典、天皇誕辰,包括元旦(日本新年)、2月 11 日紀元節(日本神武天皇登基)、4 月 29 日天長節(昭和天皇誕辰、11 月 3 日明治節(明治天皇誕辰)等,校方會恭敬取出錦盒,高舉過眉捧住錦盒,校長打開錦盒捧讀時,全校師生必須低頭肅立聆聽,不可正視,氣氛莊嚴肅穆。


  日本政府擔心天皇敕語發生任何意外,發起蓋「奉安殿」保護的風氣,奉安殿建築比照日本神社社殿型態,以彰顯其神聖的地位,建材特選耐震防火材料,當時校舍建築多為木造結構,唯奉安殿採鋼筋水泥建造,可見校方重視奉安殿的程度。


  建中國小奉安殿設計、興建年代已不可考,目前所在位置,是以前的校門口,根據舊照片,建中國小舊校門有兩根方型門柱,前有階梯,學生進登階進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奉安殿。當時許多學校把奉安殿蓋在校門與校舍之間,師、生出入必經之處,師生經過必須駐足行禮,學校有任何慶祝、典禮活動,都會在奉安殿前拍照留念。


  台灣光復後,政府為消除日本殖民的文化陰影,下令將這類意識型態的建築物等破壞或消滅,校園內的奉安殿陸續拆除、毀損,僅有建中國小的奉安殿幸運被保留下來。建中國小奉安殿之所以保存下來的理由包括結構比木造建築強固不易拆除,加上校門易位後,奉安殿從校園進出要衝淪落為邊陲地帶,雖然曾拆除左、右、後側牆體,但主要結構得以幸運保存下來。


  建中國小奉安殿,是全縣僅存一座日治時期校園意識型態亭閣建築,共有歷史文化意義與歷史建築保存價值,2002 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並在 2003 年(民國 2 年)5 月完成修復工程,重現奉安殿昔日風貌。


(資料來源:劉榮春等編著,苗栗縣文化資產資料手冊,苗栗市:苗栗縣文化局,民94。)

 

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全球資訊網-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資產-歷史建築 - http://goo.gl/FgIbis

 

三義建中國小奉安殿(歷史建築)

 
 

    目前台灣保有兩座奉安殿,一座在苗栗縣建中國小,另一座在台南縣新化國小。網路上有人發現花蓮港 廳壽小學校的奉安殿,不過,那應該是學校裡的神社,目前台灣還有許多學校都發現了神社殘蹟。

    位在三義鄉的建中國小,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創校,原為“銅鑼灣公學校三叉分校”,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獨立成“三叉河公學校”,大正九年(1920年)改制為“三叉公學校”,戰後,1950 年改名建中國民學校,是一所有百餘年歷史的老學校。

    奉安殿是日治時期供奉日本天皇御真影及天皇頒布<教育敕語>的建築物。明治 二十三年(1890年)天皇頒布<教育敕語>,作為最高教育方針。明治三十二年(1899 年)台灣總督府將敕語謄本與天皇御真影頒發台灣各級學校。由於教育敕語是聖旨,是教學的依據,所有課程設計都必須<教育敕語>為中心。規定各級學校將<敕語>放在梧桐木製錦盒中,與御真影一同鎖在稱為“奉安庫”或“奉安櫃”的特製鐵櫃中,申明各校校舍發生意外災害,必先搶救御真影和<教育敕語>。

根據文獻修復的奉安殿



側面

舊大門相對位置

石碑


    同時規定,在日本新年的元旦,或2月11日紀念神武天皇登基的紀元節、4月29日慶賀昭和天皇誕辰的天長節和11月3日慶賀明治天皇誕辰的明治節等國家慶典,各級學校都要請出錦盒,高舉過眉,校長宣讀<敕語>時,全體師生低頭聆聽。

    昭和時代,為了進一步彰顯<敕語>的神聖地位,要求各學校比照神社規格興建“奉安殿”以安置<教育敕語>。於是各級學校都特選耐震防火材料,做成鋼筋水泥構造,相較於當時木造結構的校舍,可想見他們恭敬的程度。

    建中國小奉安殿沒有設計、興建年代的資料,它位在當時的校門口,座西朝東,迎向日出,具象徵性。學生從山腳下循階走進校門,就會在兩根方型門柱之間,首先看到這個神聖的建築,經過時必須駐足行禮,才能進到後面的校舍。學校任何慶典活動,都會在奉安殿前拍照留念。

內部擺設也很據文獻復原




    戰後,建中國小奉安殿能躲過拆除的劫難,據說是校門改換位置,不再成為師生出入必經之處,因被忽略而倖存,這樣,它不但成為全台稀見的建築,進而作為日治時期台灣教育的見證。

    即便如此,左、右、後側牆體還是被拆除了,現存舊物中,以屋頂尖頂安置的鳳凰飾物和東面黑色門板上兩枚桐紋裝飾最受重視。鳳凰擇梧而棲,都是日本皇室的象徵物,桐紋中心七穗,兩側五穗,是所謂的“五七桐”。其它建物,在2003年修復時,都根據文獻資料原樣重現,只是加了現代照明設備而已。

五七梧紋徽幟

屋頂鳳凰飾物


    我想,奉安殿會受重視,多少出自於“劫餘”吧?本來在台灣那麼普遍,卻被刻意的淨空,其它神社、武德殿等日式建築亦然。

    可是,我們看到2007年3月2日教育部讓中正紀念堂走入歷史,也看到2008年8月21日行政院讓台灣民主紀念館走入歷史,到底哪一個是“劫餘”呢?或許一次政黨輪替,就要換一次招牌吧?也只是換招牌吧?在客語和福老語的詞彙裡沒有“蔣中正”,只有“蔣介石”,境外也以“蔣介石”稱之,這也不涉及褒貶,但“蔣中正”之名,就多少帶有神化的意味。所謂“正名”,就必然帶有政治意味了。只是“中正”之名,既走不出島內,一如現有的國旗、國號都走不出島外,這樣,“正名”的意義就只在於對內,那對內的意義是什麼呢?在馬先生兩岸和平的口號下,這塊招牌或許只有選票方面的作用吧?

    <教育敕語>在1946年美國為首的同盟國占領軍深深感受到日本民族性格的威脅,主導將它排除在日本教育體系之外,但是,日本人仍將裡頭所倡導的道德教育的內容在《教育基本法》裡保存下來。在台灣,戰後的教育理念,似乎都在三民主義的主導下,但你我都感受到三民主義的教育理念嗎?

奉安殿是過去用來供奉日本天皇御真影及天皇頒布的教育敕語

 

三義建中國小奉安殿(歷史建築) @ 二魚的古蹟歷史建築之旅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PtQKds

-----------------------

三義鄉建中國小奉安殿

苗栗三義是我常常來輕旅行及每年的桐花志工地點,算是小熟悉這裡的環境,也從網路找到一座日治時代的歷史建築,在一所國小內,當我尋覓看到此景的心情,感覺如魔宮尋寶的興奮,喜歡日式建築的我,更是如小甜甜的眼睛閃爍不停,有一個女孩小甜甜,從小生長在孤兒院...

目前台灣保有兩座奉安殿,一座在苗栗縣建中國小,另一座在台南縣新化國小。但台南縣新化國小奉安殿被遷移了二次,不算是原址原地,而苗栗建中國小保留在原址,算是慶幸原汁原味,躲過當時國民政府的拆除,見證了苗栗三義在地文化歷史,帶給這裡居民的根源,值得來苗栗三義除了看木雕或是苗栗銅鑼客家文化園區另一種選擇不算大的景點,他的位置在苗栗三義菜市場附近,不算難找,稍微停留30分鐘到校園走走,想當年兒時回憶也是不錯的旅程,跟家人玩個一二三木頭人或是還是玩橇橇板把無緣的彈到對面的山是個好方法,也可以聊八卦用念力作法讓惡主管連續請假一年,男生女生配輸的翻滾學猴子叫1分鐘也是不錯的靜態玩法,當然把自己的童年說給小朋友也不錯,講考試做弊或是欺負弱小這種話千萬被小朋友瞧不起,俗阿..

苗栗縣三義鄉建中國小是縣內唯一在校園保存「奉安殿」的學校,「奉安殿」是日治時期,專門供奉日本天皇御真影(天皇夫婦玉照)及天皇頒布「教育敕語」的建築物。三義舊名「三叉」,建中國小前身是「銅鑼灣公學校三叉分校」,創立於1904年(明治37年),最早是4年制,後改為6年制。1920年獨立為三叉公學校,1950年(民國39年)改名建中國民學校,1968年改名建中國民小學。 奉安殿的起源跟日本天皇頒布教育敕語有關,1890年(明治23年)日本天皇頒布「教育敕語」,作為全日本最高教育準則。1899年(明治32年)台灣總督府將敕語謄本與天皇御真影(天皇夫妻玉照)頒發到台灣各學校。教育敕語視同聖旨,所有課程設計以教育敕語為中心思想,要求老師對此時時心領神會,融會貫通,作為教學依據。頒發到各級學校的教育敕語,深受校方重視。敕語放在梧桐木錦盒中,與御真影一同鎖在特製鐵櫃(又稱奉安庫、奉安櫃)中,校舍發生火警或水災意外事件時,奉安庫的敕語、御照是首要搶救目標。日治期間每逢國家慶典、天皇誕辰,包括元旦(日本新年)、2月11日紀元節(日本神武天皇登基)、4月29日天長節(昭和天皇誕辰、11月3日明治節(明治天皇誕辰)等,校方會恭敬取出錦盒,高舉過眉捧住錦盒,校長打開錦盒捧讀時,全校師生必須低頭肅立聆聽,不可正視,氣氛莊嚴肅穆。日本政府擔心天皇敕語發生任何意外,發起蓋「奉安殿」保護的風氣,奉安殿建築比照日本神社社殿型態,以彰顯其神聖的地位,建材特選耐震防火材料,當時校舍建築多為木造結構,唯奉安殿採鋼筋水泥建造,可見校方重視奉安殿的程度。建中國小奉安殿設計、興建年代已不可考,目前所在位置,是以前的校門口,根據舊照片,建中國小舊校門有兩根方型門柱,前有階梯,學生進登階進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奉安殿。當時許多學校把奉安殿蓋在校門與校舍之間,師、生出入必經之處,師生經過必須駐足行禮,學校有任何慶祝、典禮活動,都會在奉安殿前拍照留念。台灣光復後,政府為消除日本殖民的文化陰影,下令將這類意識型態的建築物等破壞或消滅,校園內的奉安殿陸續拆除、毀損,僅有建中國小的奉安殿幸運被保留下來。建中國小奉安殿之所以保存下來的理由包括結構比木造建築強固不易拆除,加上校門易位後,奉安殿從校園進出要衝淪落為邊陲地帶,雖然曾拆除左、右、後側牆體,但主要結構得以幸運保存下來。建中國小奉安殿,是全縣僅存一座日治時期校園意識型態亭閣建築,共有歷史文化意義與歷史建築保存價值,200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並在2003年(民國2年)5月完成修復工程,重現奉安殿昔日風貌。

[資料來源] 本資料由各縣市文化局(處)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所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KA09602000584&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2&siteId=101

-------------------------------

教育敕語由山縣有朋內閣的內閣法制局長官井上毅等人負責起草,於189
《教​​育敕語》紀念鏡
0年10月30日由明治天皇頒布,1948年廢除。
2 《教育敕語》原文
 

朕惟フニ。我カ皇祖皇宗、國ヲ肇ムルコト宏遠ニ徳ヲ樹ツルコト深厚ナリ。
我力臣民、克ク忠ニ。克ク孝ニ、億兆心ヲ一ニシテ、世々厥ノ美ヲ済セルハ、此レ我力國體ノ精華ニシテ、教育ノ淵源亦実ニ此ニ存ス。
爾臣民、父母ニ孝ニ、兄弟ニ友ニ、夫婦相和シ、朋友相信ジ、恭倹己レヲ持シ、博愛眾ニ及ホシ、學ヲ修メ、業ヲ習ヒ、以テ智能ヲ啟発シ、徳器ヲ成就シ、進テ公益ヲ広メ、世務ヲ開キ、常ニ國憲ヲ重シ、國法ニ遵ヒ、一旦緩急アレハ義勇公ニ奉シ、以テ天壌無窮ノ皇運ヲ扶翼スヘシ、是ノ如キハ、獨り朕力忠良ノ臣民タルノミナラズ、又以テ爾祖先ノ遺風ヲ顕彰スルニ足ラン。
斯ノ道ハ実ニ我力皇祖皇宗ノ遺訓ニシテ、子孫臣民ノ倶ニ遵守スヘキ所、之ヲ古今ニ通シテ謬ラス、之ヲ中外ニ施シテ悖ラス、爾臣民ト倶ニ、挙々服膺シテ、咸其徳ヲ一ニセンコトヲ庶幾フ。
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
禦名禦爾
3 《教育勅語》譯文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其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教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於父母、友於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及眾、修學習業以啟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世務、常重國憲、遵國法。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者不獨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矣。
斯道也,實為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之所當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庶幾與爾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4 對《教育敕語》的理解
 

這個《教育敕語》可以分成四個部分來理解:

第一部分提綱攜領地闡明了日本"國體之精華"乃忠孝二字,國家道德之本就是教育之本,也即教育以培養忠臣孝子為出發點;
第二部分列舉了十大德行,即孝、友、和、信、恭儉、博愛、學習、成德、公益世務、重憲遵法,構成了所謂"德育"的主要內容;
第三部分敘述了德育教育的結果仍歸於造就"義勇奉公"的"忠良臣民",以"扶翼"天皇,其實暗含著做盲目聽從的工具之意,體現了軍國主義擴張的需要;
第四部分就是第二段,說明上自天皇自己、下至黎民百姓,均要一體遵守。天皇遵守意味著政府不改變教育宗旨,百姓遵守是要奉行。不過,天皇與臣民"俱拳拳服膺",表明這份文件具有教育約法的性質,與我國絕對專制君主制下皇帝自外於自己命令的情況有別。
5 《教育敕語》的主要目的
是由於當時的日本教育偏重於歐美器物的介紹,而忽略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為日本所固有,不可輕言廢棄;故要求學生在學習時也必須培養、鍛鏈自身的道德與修養。

6 《教育敕語》的內容
教育敕語後來成為小學在固定慶典時必須朗讀的文件;但是自從明治時期,如西園寺公望等人都批評過,教育敕語的內容過度側重於國家主義;也曾經發生過內村鑑三拒絕向教育敕語行禮的“不敬事件”。而到昭和年間,教育敕語變成絕對化與神聖化,並且強制學生背頌,學校也必須興建特別的奉安殿安置教育敕語。而且在日本於1938年通過《國家總動員法》後,教育敕語的內容成為軍國主義的教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為首的同盟國占領軍主導之下,教育敕語於1946年起從教育體系中被排除;但是,教育敕語中提倡道德教育的內容在《教育基本法》中仍被保存。
與《軍人敕諭》相比,《教育敕語》具有更濃的儒學色彩。在《軍人敕諭》和《教育敕語》頒發之前,天皇侍講元田永孚起草的《教學大旨》(1879年)是在教育界最有影響的具有全民性質的重要文獻。它指出"教育之要,在於明仁義忠孝","徒以洋風是競,恐將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義亦不可測","是故自今以往,應基於祖宗訓典,專一於闡明仁義忠孝,道德之學以孔子為主,使人人崇尚誠實品行"。而1890年10月30日,天皇頒布的《教育敕語》則進一步將儒學精神融入"國體精華"之中。

-----------------------------

前言
我們從哈利.波特開始我們的故事吧!
還記得在故事中,哈利他們進入學校後,在霍格華茲學校的開學宴上,第一件事是什麼嗎?是的,就是用分類帽把一年級新生分類,讓他們分別進入各自的學院,以後每一個人的傑出表現,都會為自己的學院加分,而每一次違規,也都會使自己的學院扣分,每一個學院之間會相互競爭,到了年終的時候,得分最多的學院可以贏得學院盃。
霍格華茲學校裡面,在不同的教室裡,安排了魔法史、魔藥學、符咒課、飛行課等各種不同的課程,魔法學校的學生全部都要住在學校宿舍裡,按照學校的規定幾點起床,到餐廳吃飯,然後找到教室上第一堂課,之後也有各種安排好的課程或活動。還有霍格華茲學校每年最重要的比賽─魁地奇球賽。為了準備這個球賽,每一個學院都想盡辦法選出最好的球員,密集的訓練,以便在比賽當天為學院贏得最好的成績。
可能有些人沒有看過哈利.波特,不過也沒有關係。從上面的敘述,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其實我們從小到大念的學校,和哈利.波特的魔法學校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們進到學校裡面,也都會被分配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班級;在學校裡面,以班級為單位一起生活、一起上課或對外比賽,所以自然而然的,我們對自己的班級會產生認同感。因為要一起上課,所以必須事先安排好時間表,按表操課;為了提升學習效果,學校經常利用個人的競賽或團體的競賽來激勵學生。集體行動和競爭心理,可以說是學校運作的二項重要原理。
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這種學校,是一百年多前,日本統治台灣時引進的「近代學校」。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留意到教育是創建新國家、從事國民統合的有效工具,因此便倣效西方近代的學校制度,推行國民教育。日本領有台灣以後,回顧明治維新以來本國的經驗,認為學校是改造人民最有效的工具,便將近代學校體系引進殖民地台灣,以便有效的把台灣人改造成能配合日本統治的人。
這種西方式的近代學校,大約出現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之間。其出現的背景,一方面是由於當時新成立的民族國家,希望藉由掌控教育內容進行國民統合,透過學校中國語科、歷史科、地理科等課程,教授國家的標準語、國家共同的歷史與現在版圖的地理。另一方面,由於希望受教育的人民越來越多,國家也希望這種國民教育能夠更有效地普及所有國民,因此發展出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教室、根據固定的課表,由一個老師講課給很多人聽的教學方式,以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讓更多的人受到教育。
大部分在十九世紀以後成立的民族國家,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藉由學校教育體系傳達國家所認可的意識型態。如同一位二十世紀的社會學者所言,沒有一種組織可以像學校這樣,有計畫、有系統、而且長期的對兒童進行「灌輸」、「改造」。引進近代學校體系的日本殖民政府,也在台灣利用教育體系灌輸符合統治者需要的「知識」,訓練適合殖民統治的「身體規範」。
統治者雖然想透過學校教育教化台灣人,但是日本殖民政府也非常清楚,教育是一把雙刃刀,在殖民地施行教育,很可能使被殖民者覺醒,進而造成殖民統治的困擾。所以,在一九一○年代之前,總督府並未在公學校(即小學)之上,設置台灣人可以升學的普通教育機關。台灣人於公學校畢業後,如果想在台灣升學,只有國語學校或醫學校可以選擇。
一九一○年代以後,台灣上層階級苦於子弟無法在台升學,便發起私立中學校設立運動,終於使殖民者注意到台灣人對更多、更高級教育的渴望,因而開始規劃規範台灣教育的法令。由於台灣士紳的要求,一九一五年終於成立了台中中學校,為台灣第一所台灣人可以就讀的普通中學。一九一九年公布第一次「台灣教育令」,有限度地開放了少數的中等普通教育機關。一九二二年公布新的「台灣教育令」,準照日本本國的學校制度,在台灣增設

中高等普通教育機關,各地皆有中學校及高等女學校,台北設有高等學校及帝國大學,也有數所高等職業教育機關,這些學校都以「日、台共學」為原則,其間任何階段皆可以與日本國內的教育機關互相銜接。
學校的課程設計,固然與新的學科知識形成有關,但是更重要的是,這些科目的成立原理與教授內容,都與國家的成立有關,如國語科教授國家指定的語言,歷史科教授現在國家範圍的歷史、地理科教授現在版圖的地理。而傳統教育中不會出現的體育課、唱歌課、圖畫課等科目,雖然也表現德智體並重的新教育觀,但其實也蘊含著國家對國民一致性的要求。體操課的目標是塑造身體動作、韻律都具有一致性的國民;唱歌科要求齊聲合唱,也是要求身體感覺的一致性。雖然新學校、新課程含有國家統合的目的在裡面,但是台灣的兒童深深受到新知識與新教育方法的吸引。一九三○年代代表性作家之一的張文環在小說〈論語與雞〉中寫道:「源仔想要看圖畫書,想要在院裡公然玩耍,也就是在公認允許之下,在院子裡大吵大鬧,或大聲唱喜歡的歌。他想要使用顏料畫很多東西,希望進入那樣的學校生活,他覺得書房(私塾)的教育方法過於無味。」這裡很生動地傳達了:對一般民眾來說,新式學校最重要的「新奇性」,就在於畫畫、唱歌或下課玩遊戲。
除了從來沒體驗過的新鮮課程之外,學校還有神奇的理化實驗、幻燈片及電影的播放,還有運動會、學藝會表演等多彩多姿的活動。對兒童來說,學校充滿著神奇、新鮮的魔法,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學校一般,日本時代台灣的兒童及青少年深深地被近代的魔法所吸引。
本書的目的就是想談談像魔法一樣的近代學校在台灣成立的過程。
全書總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是〈施魔法的人〉。施魔法的人指的是日本的統治者及教育官僚,他們在台灣建立近代學校的時候,在想些什麼?為了讓魔法有效,他們制定了什麼樣的教育政策?
第二部〈魔法的學校〉。學校教育像魔法一樣,可以把受教育者變成統治者想要的樣子。這種像魔法一般的學校,是怎樣被建立起來的呢?台灣人以前有沒有看過這樣的法術呢?他們會怎麼對應新政府帶來的新魔法呢?
第三部〈學校的魔法〉。統治者在學校中施展些什麼樣的魔法,才能把台灣人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呢?分析日本統治者編纂的教科書以及考察當時學校的生活規範,應該可以解答這個問題。
第四部〈被魔法吸引的人〉。前面幾章比較偏重教育的制度或政策,比較看不到台灣人如何被魔法吸引,如何進入魔法的比賽,在這之中達成了什麼樣的成就,或是途中有沒有受到什麼樣的挫折?在這一章中,我們利用受過日本教育的人的回憶錄或自傳,重建他們的求學過程。
我們可能也像「麻瓜」不曾了解魔法世界一樣,不曾了解一百年前阿公、阿媽那一輩人的生活經驗。
透過這一本書,我們一起進入太陽旗下的魔法世界吧。


施魔法的人
自從近代學校制度發明以來,沒有任何一種機構可以像學校那樣長期、普遍地對所有國民傳達國家意識型態,因此有人把學校稱為「國家意識型態的機器」,意思是說,學校是國家用來灌輸國民某些固定想法的最有效工具。的確,學校教育像魔法一樣,通常可以把受教育者變成統治者想要的樣子。
在這一章中,我們要來看看一百多年前開始在台灣施行這種學校魔法的人─也就是日本的統治者及教育官僚在台灣建立近代學校的時候,在想些什麼?他們為了讓魔法有效,制定了什麼樣的教育政策?

日本政府的如意算盤
一九四五年之前的日本帝國,管轄的範圍除了日本本土以外,還有許多海外殖民地,除了台灣之外,還有朝鮮、南洋群島及樺太(庫頁島)等地。日本在這些海外殖民地也都設置了學校。在各個殖民地,當然會有很多日本本國的人到那裡去當官或是做生意,政府必須為這些本國人子弟設置教育機關

,因此各殖民地都有設置和日本本國學制一樣的小學校、中學校。
但是對殖民地的人民,要不要施行教育;如果要的話,要施行怎樣的教育?對日本統治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日本因為甲午戰爭勝利,得到台灣作為戰利品。從來都沒有殖民地統治經驗的日本,為了學習怎麼管理殖民地,只好向西方的殖民帝國取經。西方的殖民帝國對於殖民地的教育通常不太熱心,對殖民者來說,統治殖民地最簡單的方法是培養少數殖民地菁英,讓他們到母國留學受高等教育,透過教育,他們自然會習得母國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然後再把這些人送回殖民地去統治廣大的殖民地人民。
得到新領土的日本帝國,考察了西方的殖民地教育制度後,並沒有採行相同的政策,反而決定在殖民地普及初等教育。要普遍讓殖民地人民接受教育,第一個碰到的問題是,帝國政府有沒有能力支付辦學校所需的龐大經費;其次,讓殖民地人民受教育,他們會不會因此學會了更多可以反抗統治者的知識及能力,反而對殖民統治不利?究竟日本政府在打什麼算盤?要怎麼樣可以避免對統治者不利的教育?要從哪裡得到足夠的經費?

教化意見書的提出
關於日本對殖民地教育的看法如何,有一份史料可以幫助我們解答這個問題。
這是一九一○年日本吞併朝鮮之後不久,由當時朝鮮總督府第一任學務課長隈本繁吉所寫的「教化意見書」。這位隈本繁吉,後來在一九一一年從朝鮮到台灣擔任學務部長,在任將近十年,對台灣後來的教育方針也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先來介紹這份「教化意見書」。
這份意見書的主題是「朝鮮民族是不是能同化?」
有一位日本的研究者駒?武對這封意見書有很好的解說,以下我們主要根據他的解說來了解這份意見書的內容。意見書的結論是「同化」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同化不可能的第一個理由是,因為日本的皇室是「日本民族」,日本人對皇室忠心,是因為皇室是所有日本人的本家,而朝鮮人與日本皇室沒有什麼特別關係。第二,朝鮮人很明白地知道自己是朝鮮民族。第三,少數的日本人殖民者在朝鮮的影響力很小。隈本在這裡警告不要太高估教育的力量,不只是語言、風俗習慣等外在事物不見得能藉由教育改變,更重要的是對皇室的忠義心,這種內在的東西,更不可能因為教育而改變。
從這裡,我們看到,隈本認為的同化不只包括外在的語言、風俗,還包括對皇室的忠心,而對皇室的忠心是日本民族與生俱來的,所以,「同化」殖民地人民是不可能的。

「同化」是沒有必要的
同時,隈本也認為「同化」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本來朝鮮就應該是為了日本民族的發展而存在的殖民地,只要讓朝鮮民族附屬於日本民族就好了,不需要同化他們。讓朝鮮人在從屬的位置上,其他的就放任自由競爭,自然會優勝劣敗,自然淘汰。因此,朝鮮教育的目標不是和日本本國一樣是「忠良的臣民」,而是「順良的臣民」,教育機關只限定在初等學校和職業學校,而不設置中、高等教育機關,在教育內容方面,以普及日本語為重點,培養朝鮮人對皇室懷抱感謝報恩之情,而以誠實、勤儉、規律、清潔為主要德目
簡單地說,這份「教化意見書」的重點在於:朝鮮既然是日本的殖民地,便不須「同化」朝鮮人,而只要將他們置於從屬的位置。
意見書中特別提到優勝劣敗、自由競爭等詞彙,這是十九世紀後期很流行的社會進化論,隈本顯然也受到社會進化論的影響,但是,他並不是真的贊成自由競爭,而是要保障日本民族可以「優勝」,而讓朝鮮人「劣敗」,然後「自然淘汰」。所以,他並沒有讓朝鮮人有和日本人一樣的受教育機會,而是將教育限定在簡單的初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基本上是「不自由的競爭」。而且,根本沒有給朝鮮人反駁的餘地,因為,可以加入自由競爭的「優者」日本人是天生的,朝鮮人永遠都不可能加入「優者」的行列。
這裡雖然說的是朝鮮,但是同樣作為殖民地的台灣也一樣。台灣人很明白的也不是日本民族,永遠不可能有與生俱來的對日本皇室的忠心,所以是不可能同化,也不需要同化,只要把台灣人放在從屬的位置,讓台灣人為日本民族的發展有所貢獻就好了。
日本在台灣的殖民地教育,或是之後不論是台灣或是朝鮮,或是其他日本的占領地的教育,並不一定完全按照這份「教化意見書」的意見實施,但是,殖民地教育的內在邏輯,或是內在的問題,在這份意見書中表露無遺。

用「國語」將台灣「日本化」
日本領有台灣之後,來台灣擔任第一位學務部長的人叫做伊澤修二。伊澤對台灣教育的想法和前面提到的隈本繁吉有很大的不同。伊澤並不把台灣當成和日本本國不同的殖民地,而是希望把台灣統合成本國的一部分。
一八九六年二月,伊澤在某個演講中說:「我們不要把台灣當成像歐美說的殖民地那樣,應該把台灣當成日本國的身體,也就是把台灣當成日本國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透過教育從人心最深處把台灣『日本化』」。怎樣可以把台灣「日本化」呢?伊澤特別重視「國語」,也就是日本語的力量。因此,伊澤一上任,就在台北設置「國語學校」,培養日後國語教育的師資,也在各地設置「國語傳習所」,一方面速成地培養通曉國語的行政人員,另一方面也為長久的教育計畫作準備。一八九七年伊澤提出「公學校」的構想,他想把國語傳習所改成小學科六年、中學科四年的「公學校」;在公學校中,除了教授台灣本地傳統書房教授的儒家經典之外,還要以日本本國的「教育敕語」作為台灣人道德教育的根據,此外,也要教授日文、地理、歷史、算術、理科等有用的學問。
前面提到的「教化意見書」中雖然也主張普及國語,但是隈本繁吉認為透過國語教育同化殖民地人民,是不可能也不必要;而伊澤修二則認為,將台灣人「日本化」是可能、而且必要的,其方法就是教授國語,顯然兩人對「國語教育」的期待有很大的不同。兩者的不同,其實就是對作為教育精神指標的「教育敕語」的看法之差異。

教育敕語的發布
「教育敕語」是日本在一八九一年由明治天皇發布的一份文告,裡面提到天皇對教育的看法和指示,內容十分簡短,只有三百多個字,大意是告訴日本國民說:整個日本像一個大家族,天皇就是大家長,國民是天皇的子民,從很久以前,臣民的祖先就為歷代天皇效忠,今日也應當如此;家族裡面的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互信互讓,同時也要遵守國家共同的法律,一旦國家有難,就要勇敢為國犧牲。
這個「教育敕語」頒布之後,被遵奉為教育的聖旨,所有教育活動都要依循其中指示的原則。「教育敕語」頒布的時候,台灣還沒有成為日本的領土,所以敕語中天皇指示的對象,就是日本本國「日本民族」的後代,裡面提到臣民的祖先自古即為天皇犧牲服務,還不致於構成很大的問題。但是日本領有台灣以後,這個敕語如果也頒布到台灣來,要怎麼說明台灣人的祖先過去並沒有為歷代天皇服務的事實呢?從這裡就更可以看清楚隈本繁吉和伊澤修二兩人主張的不同。
隈本認為「教育敕語」是為日本民族所寫,根本不應該以「教育敕語」的「忠君愛國」原理來教育殖民地的人;但是伊澤卻主張對殖民地人也要根據「教育敕語」的道德標準,因為伊澤認為「教育敕語」有些部分和儒教道德觀可以相通,把它翻成漢文,用來教化台灣人很容易達到效果。更重要的原因是,伊澤根本上把台灣當成日本本國的一部分,所以認為訴求日本民族共同感的「教育敕語」,也可以用在台灣人身上。

台灣公學校令
但是,伊澤的構想在現實上遇到很大的問題。一八九七年台灣總督府的預算大幅縮減,教育費用緊縮,伊澤也被解職。一八九八年日本政府頒布了「台灣公學校令」,雖然沿用了伊澤提出的「公學校」的名稱,但是程度
和精神與伊澤的構想有很大的出入。一八九八年成立的公學校,只是六年小學的程度,沒有設置中學科;而且以前的國語傳習所是由政府經費支出,但是「公學校令」規定公學校設置及維持所需的經費,除了教師的薪水之外,全部由地方民眾負擔。只有教育內容大致和伊澤的構想接近,「國語」是最主要的上課內容,而「修身課」則是根據「教育敕語」的大意。
一九○○年就任學務課長的木村匡,和伊澤修二一樣,主張積極在台灣普及教育,學校經費不應該由人民、而應該由國家來負擔,甚至木村還主張應該施行義務教育。這種主張和當時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方針不合,木村在任不到一年就被解職

2015-08-08_1521292015-08-08_152006  

-------------------------------------

「奉安庫」,座西北向東南,有朝日迎曦之意。「公學校」(今之國小)專門存放日本天皇「教育敕語」的櫃子,「奉安庫」,做為供奉天皇、皇后相片及「教育敕語奉安庫」的地方,「忠君愛國,奉公減私」,。每日朝會時,除了唱日本國歌外,必需朗誦「教育敕語」,並面向東北方向神宮行九十度鞠躬敬禮

奉安庫與一般保險櫃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有「五七之桐」(日本天皇家徽紋飾),日本法令上並未明定所謂的國徽,「五七之桐」為首相、政府(內閣)慣例性的徽章,算是「準國徽」,僅次於「菊之御紋」(即十六瓣八重表菊紋,為天皇皇室的象徵),不可隨意使用

奉安殿,敕語奉安所;外型為神社樣式縮小或精簡,不建鳥居,台灣現存三座奉安殿分別是:三義建中國小、台南新化國小、花蓮港 廳壽小學校。

--------------------

化番俚言三十二條+訓番俚言+《聖諭廣訓》+1880年代台灣教化平埔族原住民的教材內容--聖諭 並仿寫左記-訓番俚言,作為番學教材: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lmxcNA

日據時代,日本為確立國家主義的教育政策,培養國民的忠君愛國思想。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語」,乃成為日本國民和殖民地人民的「聖諭廣訓」
奉安庫」大約設置於昭和十一、二年(民國二十五、六年)間,是日據時代各「公學校」(今之國小)專門存放日本天皇「教育敕語」的櫃子,平日擺放於辦公室進門處,奉安庫裡的昭書,有天皇分身的意味;每逢校內重要典禮或集會,師生集合完畢,由副校長戴白手套開啟奉安庫,請出「教育敕語」,雙手奉上給校長,全體生師生先向它行禮致敬完畢,校長恭讀後,才開始進行各項典禮程序。
西湖國小設立於日據時代,學校內也有一個奉安庫,不過已經失去它的效用,安靜的放置在學校的儲藏室角落,且年代久遠,無法開啟,這次請來鎖匠,將這個奉安庫打開,雖然裡面是空的,但也證明西湖國小走過了九十年的歷史

 940126-01.JPG
斑駁的外觀,訴說它的歷史。
940126-02.JPG
鎖匠先生特地借了幾把日據時代的大鑰匙來開鎖。 
940126-03.JPG 
下方有鑰匙鎖,鑰匙孔巧妙的用裝飾隱藏起來。
 940126-04.JPG
片假名密碼鎖
因為無法打開,所以鎖匠先生用器械將它拆開。
 940126-05.JPG
打開第一道保險的門後,出現了第二道門。
 940126-06.JPG
內層出現光滑的木質櫃子。
 940126-07.JPG
木質櫃子上的說明牌。
 

-------------------

洪新民老師尋找日本師長的期間,溪湖國小 洪天註校長在校長室內發現了兩座古老的保險櫃,向已退休的楊太平老師詢問。

楊太平老師透露,溪湖公學校的《教育勅語》明治三十七年(西元一九0四年)由明治天皇御賜,溪湖公學校校長爭取到兩座「奉安庫」鐵櫃,外觀裝飾有鳳凰蒔繪,相當精緻,鐵櫃內部還有一層鐵門保護,裡面收藏著《教育勅語》及御真影(日本 明治天皇昭憲皇太后的肖像)。

昭和時期為了在臺灣推動皇民化運動,將《教育勅語》神聖化,要求日本臣民忠君愛國,強調天皇是國民道德思想中心。溪湖公學校學生每天上學路隊一進校門,都要向放在中廊左邊教職員辦公室外牆神棚下的「奉安庫」,向《教育勅語》及御真影行最敬禮之後,再各自走到自己的教室。

溪湖公學校校長會於重要節慶在禮堂恭讀《教育勅語》,全校師生低頭仔細聆聽,並強制學生每天背誦《教育勅語》,每個人都背得滾瓜爛熟,學校裡的「修身課」更是根據《教育勅語》作為道德教育課程的根據。

溪湖國小 洪天註校長聽了楊太平老師的解說,才知道這座櫃內張貼著「御勅語奉安庫」的小保險櫃,是治時期供奉明治天皇《教育勅語》的箱櫃,原本應收藏在其中、明治三十七年由明治天皇御賜的《教育勅語》卻消失了洪天註校長認為《教育勅語》具有時代意義,是皇民化運動的重要見證,便商請洪新民老師以文重新書寫一張《教育勅語》,並且將這張《教育勅語》鎖進「御勅語奉安庫」中作為紀念。

 
溪湖國小「奉安庫」

溪湖國小「奉安庫」

洪天註校長手持《教育勅語》謄本

洪天註校長手持《教育勅語》謄本

洪新民老師謄寫的《教育勅語》

洪新民老師謄寫的《教育勅語》

溪湖國小的「奉安庫」

  日治時期學校均安置一只「奉安庫」,做為供奉天皇、皇后相片及「教育敕語奉安庫」的地方。「教育敕語」為明治 23年(1890)由日本天皇頒布,其內容強調「忠君愛國,奉公減私」的傳統思想。每日朝會時,除了唱日本國歌外,必需朗誦「教育敕語」,並面向東北方向神宮行九十度鞠躬敬禮

溪湖國小校長室內尚有二座「奉安庫」鐵櫃,二座鐵櫃均保存良好,外觀裝飾有鳳凰的圖騰,相當精緻,鐵櫃內部尚有一層鐵門保護。目前溪湖國小保存有「奉安庫」鐵櫃,另外,彰化市中山國小、台中縣清水國小、台中市大同國小皆有「奉安庫」鐵櫃。

hsihu_school6  

溪湖國小的泰安庫鐵櫃

教育赤敕語是明治23年(1890)由天皇所頒布,其內容為:「朕唯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兆億一心,世世濟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教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謙持己,博愛及眾,修學習業,以啟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也務常,重國憲,尊國法,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不獨為朕之忠實,良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矢,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子孫臣民俱宜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與爾臣民,俱宜眷眷服膺,庶幾咸一其德。明治天皇教育敕語」

溪湖公學校的教育敕語係明治37年(1904)3月9日,由天皇御賜至該校,「奉安庫」內為放置教育敕語及明治天皇的相片,如今溪湖國小尚能保存造型精緻的奉安庫,實屬可貴,亦是台灣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物

---------------------

彰化縣有三個奉安庫鐵櫃,一個在中山國小,兩個在溪湖國小。走入溪湖國小,洗石仿石堆砌的校門,鍛鐵鑄造的門扇,散發堅固又古樸的味道。操場旁的禮堂,已改為鋼筋混凝土建材樑柱,紅磚牆,鋼鑄的屋頂棟架以鉚釘錨定接合,上舖桁木,屋頂覆以瓦片。

校長室保存兩座日治時期的「奉安庫」鐵櫃,外觀上方鑲飾鳳凰圖騰,早年做為供奉天皇、皇后相與及「教育敕語奉安庫」的地方。其中教育敕語為明治23年(1890)由日本天皇頒布,內容強調「忠君愛國,奉公減私」,日文內容語譯如下:

朕唯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兆億一心,世世濟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教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謙持己,博愛及眾,修學習業,以啟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也務常,重國憲,尊國法,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不獨為朕之忠實,良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矢,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子孫臣民俱宜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與爾臣民,俱宜眷眷服膺,庶幾咸一其德。明治天皇教育敕語

校長室保險櫃 藏天皇詔文
2003-12-12/聯合報/B2版/彰化縣新聞

溪湖國小有兩座 九十年歷史 當時校長是日皇親戚而獲配 老校友以前專門保護詔示

記者陳錫明/溪湖報導

溪湖鎮溪湖國小有兩座日據時代留下來的老舊保險櫃,外表斑駁但堅固耐用,校方最近考證發現保險櫃已有九十年歷史,據說當時只有少數的城市大學校獲配置這種保險櫃,位處偏僻的溪湖國小因校長當時是天皇的親戚,得以爭取到這種裝備。

溪湖國小創校一百零二年,老舊樸實的大門立柱、圍牆別具特色,獲縣府列為歷史建築,校方近年來會同校友蒐集整理文物,特別針對校長室內兩座保險櫃訪查。

在溪湖國小任職近廿年的教務主任陳守隆說,他剛到學校時還有兩排日式平房校舍,當時保險櫃就擺在校長室內,櫃內放置印信及人事任免令等重要文件,後來校舍陸續更新,但保險櫃從未離開校長室。

兩座鋼鐵製保險櫃重逾四百公斤,密碼鎖功能完好,較大的一座如今放置的是較貴重的電腦、攝影器材等,較小的一座內部仍張貼著「御語奉安庫」標籤,上有「日本旭金庫工業株式會社製造」等文字。

校長洪天註指出,位在都市的百年老校可能都有類似保險櫃,溪湖地區在日據時代仍屬偏僻,最近訪查多位老校友,得知創校不久後有位校長笠野岸杉是天皇的親戚,因為這層關係才得以爭取到配置保險櫃,而依此估算,已有九十年歷史。

「御語奉安庫」就是供奉天皇詔示辦學宗旨的箱櫃,七十多歲的楊姓校友向洪天註說,「御語」地位尊崇,美軍轟炸期間,學校指派他負責保護「御語」,每逢敵機來襲,他便背上裝著「御語」的捲筒往防空洞跑,自己摔傷無所謂,就怕損壞或丟掉捲筒。

「御語」早已不和去向,洪校長認為意義深遠,特別委託一位老校友,用日文書寫一張類似詔文,放進這座「安奉庫」裡,代表校方遵守信念。洪天註很愛惜這兩座骨董保險櫃,每遇訪客好奇打探,他都不厭其煩地介紹操作。

--------------------

基隆女中-奉安庫 - 愛哭の黑熊 - udn部落格 - http://goo.gl/X0luIs

f_6881558_1f_6881559_1f_6881560_1  

女中大歷史(23)奉安庫
2011/12/07 16:59
學校內有一外觀如保險箱的金庫,看過的人也沒幾個,黑熊至今也沒見過其內裝。據聞功能應是類似所謂的「奉安庫」,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始自日治創校時期,放眼全國,沒幾所高中職擁有,應該可以堪稱「校寶」吧!

奉安庫是日本象徵對教育的重視而設置的保險櫃,厚實笨重,始於日治時期日人開辦公學校,提供台灣兒童義務教育,為存放日本天皇教育敕語(等同我國憲法之教育宗旨)的謄本,就在公學校的重要位置設置奉安庫,只有校長能開啟。

每當天皇生日、重大節慶,校長要穿著軍服、戴白手套,從奉安庫恭敬捧出教育敕語謄本,向全校師生宣讀,要求學生學習時培養、鍛鍊自身的道德與修養,而學生每天上學都要向奉安庫的方向鞠躬。奉安庫裡的昭書就是「天皇分身」,就像是中國古代帝王所賜的尚方寶劍一般「如朕親臨」。台灣只要是日治時期建校的校園,大都會留存奉安庫,據悉本校也是放置一些學籍資料而已,但詳細情況無從考察。

奉安庫與一般保險櫃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有「五七之桐」(日本天皇家徽紋飾),日本法令上並未明定所謂的國徽,「五七之桐」為首相、政府(內閣)慣例性的徽章,算是「準國徽」,僅次於「菊之御紋」(即十六瓣八重表菊紋,為天皇皇室的象徵),不可隨意使用。

其中教育敕語為明治23年(1890)由日本天皇頒布,內容強調「忠君愛國,奉公減私」,日文內容語譯如下:

朕唯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兆億一心,世世濟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教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謙持己,博愛及眾,修學習業,以啟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也務常,重國憲,尊國法,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不獨為朕之忠實,良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矢,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子孫臣民俱宜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與爾臣民,俱宜眷眷服膺,庶幾咸一其德。 明治天皇教育敕語

 ↑本校奉安庫是由日本東京阿野所製造進口的。

 ↑採用密碼鎖方式

據悉國內尚保存奉安庫的學校還有平鎮市宋屋國小、苗栗縣山腳國小、台南縣新化國小、花蓮縣玉里國小、台北縣泰山國小、新竹市北門國小、彰化縣溪湖國小...等,都被學校視為鎮校之寶。

有興趣者可以前往一探。


百年保險櫃打開了!日本電視台帶專家解鎖 裡面有... 
 分享百年保險櫃打開了!日本電視台帶專家解鎖 裡面有...到Facebook 分享百年保險櫃打開了!日本電視台帶專家解鎖 裡面有...到Line 分享百年保險櫃打開了!日本電視台帶專家解鎖 裡面有...到Google+
塵封100年的保險櫃被打開,所有人都驚呆了!新竹市北門國小內有個百年歷史的小保險櫃,裡面擺放需許多珍貴文獻和史料,如今打開了,校長賴雲鵬說要在明年學校120週年活動完整呈現。(記者洪美秀攝)
2018-08-20 16:28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塵封100年的保險櫃被解開了!新竹市北門國小歷史已近120年,校內有個百年歷史的保險櫃,因沒有密碼,也無人能開鎖,一直被封鎖著,學校發出「開鎖求救令」,吸引日本電視台注意,今天帶著日本開鎖職人,歷經3小時,終於成功解鎖,起出近50年前的豐富史料文物、和遺失已久的畢業紀念冊等史料,校方將在明年120年校慶中呈現。
塵封100年的保險櫃被打開,所有人都驚呆了!新竹市北門國小內有個百年歷史的小保險櫃,裡面擺放需許多珍貴文獻和史料,如今打開了,校長賴雲鵬說要在明年學校120週年活動完整呈現。(記者洪美秀攝)
北門國小校長賴雲鵬感動地說,塵封在保險櫃內的百年文物史料是學校的重要資產,這是一門重要的「歷史課」,更可讓北門國小的校史資料完整呈現,意義重大。
「裡面說不定放有日本人留下來的漫畫」、「搞不好還有金銀珠寶呢!」北門國小一群師生及畢業校友今天包圍校長室,想要一探究竟這個高約1.5公尺、寬約1公尺的保險櫃,裏面到底擺了什麼?在櫃子被打開的瞬間,看到裏面珍貴的文史資料,在場所有人都感動不已。
擔任「解鎖任務」的是日本電視台所企劃的特別節目,由日本頂級工匠師,挑戰打開沉睡許久的神秘金庫,這位開鎖職人先利用影像探索,最後以電鑽鑽開一小洞後再用鐵鎚橇開,保險櫃被打開的瞬間,讓大家都開心驚呼。
據了解,日本電視台的節目預計在台灣尋找3處尚未被打開的神祕保險櫃,其中一個是新竹市的北門國小。
「能在北門校長任內看到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真的太幸運了!」校長賴雲鵬表示,新竹市北門國小明年將歡慶120週年,校內四處充滿歷史痕跡,包含有兩個歷史悠久的保險箱,存放創校以來的學校大事紀、學籍簿等珍貴文物,其中一個已經在2009年打開,另一個未開啟的保險箱,因密碼及鑰匙都已遺失,學校於是發起求助令,公開號召全天下的鎖匠嘗試揭開百年秘密,沒想到吸引日本電視台遠從日本前來挑戰,讓全校師生有幸能參與這個時刻。
新竹市有好幾所百年歷史的學校,都保存具歷史意義的校舍及文物,這些歷史文物可能成為代表學校的意象表徵及重要資產,北門國小在日治時期創校之初是樹林頭公學校,創校至今已快滿120年,校內的歷史文物珍寶,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產。百年保險櫃打開了!日本電視台帶專家解鎖 裡面有...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qGmVdK

--------------------------------------

新竹北門國小

3598882-1503375.200611117111624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1/3598882.shtml 【聯合報/記者彭芸芳/新竹報導】 2006.11.11 04:42 am
新竹北門國小校長楊家倫(左一)邀請學生當小偵探,一起解開骨董保險箱的百年之謎。 記者彭芸芳/攝影 新竹市北門國小裡有一個108年的骨董保險箱,相傳裡面放有明治天皇的敕語,卻無人能打開,校方昨天對外徵求高明鎖匠來解謎。 「裡面說不定放有日本人的骨灰甕」、「搞不好還有金銀珠寶呢!」「等我腦筋開竅,就一定能解開這個謎」,北門國小一群五年級的學生們,昨天個個興奮的圍著骨董保險箱探究竟,急欲破解旋轉鎖的密碼,看看裡面到底藏著什麼寶貝。 校長楊家倫說,北門國小建於明治23年(即民國前13年)10月30日,是日據時代的新竹第二公學校,根據早年就讀的校友、後來在北門任教的退休老師劉明賢說,這個老骨董稱為「奉安庫」,裡面放有明治天皇頒的教育敕語,也就是天皇發布有關教育的聖旨,也有學校的公款和印信。 劉明賢說,過去每天上下學時,都必須對著保險櫃的方向恭恭敬敬的鞠躬兩次、拍手兩次、再鞠躬一次,代表對天皇的禮敬和法令的尊崇。 保險箱非常沈重,四個大男人抬也僅能挪動一寸,門上有日本的東京製造圖樣,據傳可防火防水。但不知何時起,密碼就失傳了,台灣光復至今的幾任校長都無法打開。 楊家倫說,88年接任時,曾經很好奇想解密,但徒勞無功,在慶祝百年校慶時也曾試圖打開,仍未成功。 昨天剛考完月考,他拿一包餅乾當獎勵,邀請五年級學生來當「北門小偵探」,三班班長高雅辰幫同學打氣,「我們有信心,一定可以解開密碼」,沈士雯則拿著迴紋針慢慢鑽,忙了老半天,毫無進展。

-------------------------

1130  

宋屋國小奉安庫 藏天皇教育敕語

 
日 期:
2011/12/4
報導人:
聯合報╱記者楊德宜/平鎮報導
.......................................................................................................................................................
平鎮市宋屋國小保存著日治時期留存至今的奉安庫,上方有日本明治天皇頒布的教育敕語。
記者楊德宜/攝影
 
平鎮市宋屋國小保存著日治時期留存至今的奉安庫,上方有日本明治天皇頒布的教育敕語。
記者楊德宜/攝影
宋屋國小奉安庫 藏天皇教育敕語

【聯合報╱記者楊德宜/平鎮報導】 2011.12.04 03:37 am

多所學校有鎮校之寶,有的是時光膠囊,也有前任校長流傳數屆的藝術品,平鎮市宋屋國小擁有80年歷史的奉安庫,始自日治時期,學校創校80年,第一屆校長還是日本人,稀奇罕見。

校長張明侃說,奉安庫是日本象徵對教育重視而設置的保險櫃,厚實笨重,始於日治時期日本人開辦公學校,提供台灣兒童義務教育,為存放日本天皇教育敕語的謄本,就在公學校的重要位置設置奉安庫,只有校長能開啟。

每當天皇生日、重大節慶,校長要穿著軍服、戴白手套,從奉安庫恭敬捧出教育敕語謄本,向全校師生宣讀,要求學生學習時培養、鍛鍊自身的道德與修養,而學生每天上學都要向奉安庫的方向鞠躬。

宋屋國小的奉安庫腐朽生鏽,校方暫時安置在教師室,待成立校史室再移動,以免造成更大破壞。張明侃說,雖然教育敕語被神聖化,但學校仍保存著奉安庫及教育敕語謄本,畢竟伴隨宋屋國小成長,記錄宋屋國小歷史軌跡,以及宋屋國小擁有崇高的教育使命。

國內尚保存奉安庫的學校還有苗栗縣山腳國小、台南縣新化國小、花蓮縣玉里國小、台北縣泰山國小、新竹市北門國小等,都被學校視為鎮校之寶。

----------------------

奉安庫

 866880000_m866880013_m866880292_m866880292_m (1)8668802dsfsd67_m  

二樓梯間的西側空間為消防員的寢室?
室內有一座鐵櫃,這座鐵櫃的名稱是「奉安庫」座西北向東南,有朝日迎曦之意
日治時期,奉安庫乃用來供奉日本天皇的御真影,教育機構則會多保管由天皇頒布的「教育敕語」;
由於奉安庫代表日本皇室,其地位崇高,一般皆會設置在重要場所以供敬拜,如校長室(學校)。
客觀來說虎尾合同廳舍 二樓梯間西側的房間,個人臆測或許原作為消防組的辦公室使用。

 #14

保存完整的奉安庫在外觀上有幾點特徵可和保險櫃區別,如果真是保險櫃沒必要裝飾的太醒目吧?
虎尾合同廳舍 的奉安庫上有代表日本國家的徽幟「五七の桐」,櫃門上的「鳳凰蒔繪」都非常值得留意。

 #15

昭和年間,隨著大東亞戰情緊張,日本當局為強化敕語的神聖地位,要求各級機關興建奉安殿,亦稱敕語奉安所;
外型為神社樣式縮小或精簡,不建鳥居,台灣現存三座奉安殿分別是:三義建中國小、台南新化國小、花蓮港 廳壽小學校。
除了戶外的奉安殿,室內可設置的奉安庫在台灣迄今常可發現於各地學校或是老舊廳舍內,惟奉安庫外型和保險櫃幾無差別,
由於量體不大,多數閒置乏人問津,因而躲過汰換、變賣或廢棄回收的下場,這些古物在日本時代的團體合照中亦時有發現。

 #16

古代相傳鳳凰擇桐而棲,鳳凰和桐樹都是祥瑞高貴的象徵。
當今台灣常見的桐樹有梧桐、油桐、血桐、泡桐共四種,
泡桐在中國自古相傳為「鳳凰木」,日本的五七の桐即取自泡桐的樣貌。
上圖攝於大龍峒孔廟檽星門虎堵的「鳳鳴歧山」石雕,可見鳳凰和泡桐。

 #17

奉安庫的櫃門上有日本傳統漆藝表現的「鳳凰蒔繪」,其輪廓幾希殘存,光復後早已不再神聖難近。
鳳凰是瑞鳥之首,在日本象徵皇權,我們在金閣寺 屋頂上看到的是鳳凰,神社的神轎上更多是鳳凰裝飾;
不像台灣或中國喜好用龍,此風氣從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廟宇中開始湧現「百鳥朝鳳柱」有別傳統龍柱的樣式

#18

泡桐在中國自古相傳為「鳳凰木」,日本的五七の桐即取自泡桐的樣貌,圖樣乃三片桐葉上有三穗花束,左右花穗各帶五苞,
中間花穗為七苞,在日本稱為「五七の桐」是桐紋中最高級的,被視為當權者的紋章,徽幟的地位僅次於日本皇室的「菊紋」。

 #19

我抬眼凝視五七の桐,他將永遠固守著人們對天皇子民的最後記憶,留在虎尾合同廳舍 裡。

 #20

奉安庫外型四方,鑄鐵材質,櫃門有一道保險鎖讓很多人誤以為是保險櫃。
保險鎖上刻有「BEST SAEF」,我在想SAEF不太可能是SAFE的誤寫,
有可能是英文字的縮寫,想來想去就是湊不出這四個字,徵求語言天才的幫忙 。

---------------------

黃家榮 | 花蓮阿榮的花蓮人文、美食情報情報站 | Page 27 - http://goo.gl/m6tYXZ

445436033_m445456633_m445468841_m445473048_m445495958_m445548142_m445572717_m445687820_m445737054_m  

黃家榮 | 花蓮阿榮的花蓮人文、美食情報情報站 | Page 27 - http://goo.gl/m6tYXZ

2012/7/2花蓮廳立花蓮港高等女學校奉安庫
Posted on 2012/08/25 by jiarong
先前聽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系的 潘繼道 老師說在花蓮女中還保存一座奉安庫,一直對這奉安庫很好奇,後來在花蓮縣文化局的古物調查報告書中也看到了這一座酷似保險箱造型的奉安庫,當時據說暫時安置在合作社的角落,後來幾年前,學校雇用搬家公司把這超級重的奉安庫搬到了學校對面的校長宿舍,工程相當的耗大!當時原本這個奉安庫是打不開的,學校特別請專業鎖匠把它給打開了。
2012年7月2日鼓起勇氣向校方聯絡,盼可以前往一賭這座奉安庫的風采,並為這奉安庫進行些調查及記錄,按學校的規定要事前向校方總務處接洽校史館(日治校長宿舍)的參觀,不接受臨時或當天預約,不過很感謝校方的通融,才有機會參觀這座奉安庫及校長宿舍。
這個奉安庫與花蓮縣內目前保存下來的奉安庫造型不同,長約520公分;高約1100公分;寬約1120公分與鳳林鎮大榮國小內保存之奉安殿造型大不同,大榮國小之奉安庫長約650公分;高約1340公分;寬約820公分。花蓮女中的奉安庫比較大型些,而花蓮高農保存的奉安庫則是長約840公分;高約1100公分;寬約1180公分。
根據昭和6年(1931)10月30日《臺灣日日新報》之〈御真影奉戴式〉的記載:「臺灣總督府於30日午前十時於會議室舉辦御真影奉戴式..」;而在昭和6年(1931)11月3日《臺灣日日新報》之〈花蓮港高女影傳達式ヘの御真影傳達式〉的記載:「花蓮港高女及花蓮港公學校於11月2日午前9時於辦公室舉行御真影的傳達式..」。由此可知道花蓮女中今保存的奉安庫於昭和6年已存在,至今已有80年的歷史了!

昭和6年(1931)10月30日《臺灣日日新報》之〈御真影奉戴式〉的報導全文。

昭和6年(1931)11月3日《臺灣日日新報》之〈花蓮港高女影傳達式ヘの御真影傳達式〉的報導全文。

花蓮港廳立花蓮港高等女學校奉安庫外觀一景,原本奉安庫外有花邊造型,但後來被上黑漆後,成了隱藏版的花邊,從側面看還可以看出花邊的樣式。

外層手把下各有一枚寫有「TOKYO AKASHI」字樣的徽章,與一般傳統式奉安殿外鑲有五七之桐紋式樣不同。

從側面看奉安庫外觀,還可看出隱藏版的花邊紋式。

開啟奉安庫後的內裝一景,過去想打開這扇門可是要帶上潔白乾淨的手套,然後相當恭敬的開啟,除了開門者外,其他人都是必須低頭的,在左右對開的門上頭還各有一枚五七之桐紋徽章。

這個五七之桐紋與玉里公學校及林田尋常高等學校之五七之桐紋造型不同,花蓮港女高校的這枚是燙印在門上;而其他兩校的五七之桐紋則是金屬製作立體型。

打開外側厚重的門後,內還有一扇薄的金屬折門。

打開內扇折門後,櫃子內顯得有些單薄,有點懷疑!是否應該原有原木隔板?應該不太可能只有單存這個樣式。

奉安庫側面貼有學校財產表

-------------

445362010_m445370930_m445556463_m445589722_m445740108_m  

2011/10/25 鳳林國小孔廟前世之迷,奉安殿?校內神社?? @ 花蓮阿榮的花蓮人文、美食情報情報站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UvE7GY

2011/10/25 鳳林國小孔廟前世之迷,奉安殿?校內神社??
149花蓮港廳に残る神社の遺跡


2011年10月24日 花蓮地方報更生日報刊載一篇「鳳小孔廟前身是奉安殿 圖為証」之報導,全文如下:「

鳳林/記者葉文杰報導
鳳林國小孔廟的前身是神社?還是所謂的「奉安殿」?近來在地方引起熱烈討論。從事文史研究的退休教師張政勝表示,若從神社的社格、設施切入研判,鳳林國小孔廟前身設施應是一座仿神社社殿風格建造的「奉安殿」。
日昨熱心的文史工作者將鳳林國小孔廟前身老照片複製贈予鎮公所與鳳林國小,確認日治時期孔廟前身原有相關設施設立,地方上因此提出「小神社」的討論話題,肯定老照片見證了歷史,也讓鳳林國小校史資料蒐集更形完整。
而長期從事文史研究工作的花蓮縣中正國小退休教師張政勝認為,鳳小孔廟前身的定位應獲更清楚釐清,才能利於文史資料建立的正確性,以及發揮教育功能。
張政勝說,日治時期的神社社格,截至1942年底計分為官幣大社、官幣中社、國幣小社、縣社、鄉社、以及無格社等,而神社一般設有鳥居、參拜道、石燈、高麗犬、社務所、拜殿等設施,鳳林國小孔廟前身並無神社的社格,也無神社的各項設施,因此只能稱之為仿神社社殿風格建造的「奉安殿」
張政勝進一步指出,「奉安殿」是戰前日本本國及殖民地等地,在學校等教育場所用來奉置當代天皇、皇后御真影(肖像)的建築物,殿內有日本最高理念的「教育敕語」謄本,而天皇、皇后御真影與教育敕語被收納於奉安箱、櫃、庫並置於校長室內,若學校經費足夠,則會在校園內興建一座仿神社風格的「奉安殿」,鳳林國小孔廟前身即屬此例。
「奉安殿」常建造在學生上、下學必經之地,學生經過時必須向奉安殿行最敬禮,而在每年一月一日的紀元節,學校會將御真影恭敬取出,安奉在式場「高御座」上,隨後由教頭(教務主任)手戴白手套,將教育敕語謄本捲軸高舉過眉,恭敬的交給身著正裝的校長,由校長解開捲軸、取出謄本,當校長低頭恭讀教育敕語時,全校師生都要低頭、肅穆恭敬聆聽。
張政勝認為,鳳林國小孔廟前身是一座「奉安殿」。 」

http://www.ksnews.com.tw/newsdetail.php?n_id=0000233282&level2_id=104

有關報導中講到日治時期鳳林公學校內外型仿神社本殿造型之建築物應為恭奉日本天皇頒布之教育敕語之「奉安殿」並非「校內社」,筆者經過多年的資料收集及多方求証,証明此外型仿日本神社本殿造型之建築物確實為「校內社」並非「奉安殿」。

昭和9年(1934)臺灣總督府正式確定一街庄一神社的方針後,在昭和11年(1936)更將其宗教政策融入教育之中,從小學教育開始便宣揚神道與皇民精神,在每日的例行朝會上,必定要先遙拜神宮後才舉行典禮,沒有設置神社的街庄,則必須在校內設置神社。


在日日新報的記載中也可以清楚的瞭解,在昭和9年臺灣總督府頒布一街庄一神社的方針後,全臺各地也興起了一波興建「校內神社」或「奉齋殿」的申請及興建。透過東華大學 圖書館電子整合查詢系統之日日新報搜尋系統搜尋關鍵字,即出現近30篇有關校內社與奉齋殿設立的報導。

校內神社興建、竣工等記載約30篇。
神宮大麻奉齋殿興建及竣工等相當議題約有21篇。(註)

年代從昭和9年到昭和18年間。而在報導中的用詞也相當的明確!「玉真影奉安」、「教育敕語」、「奉安殿」、「敕語奉安」、「校內社」、「校內神社」..都相當的清楚並不會混為一談。

在昭和7年(1932)10月31日的日日新報報導「記念日をトして 勅語奉讀式表彰式/花蓮港 表彰式」,其中一位鳳林公學校 訓導劉成炳,由此可見昭和7年左右鳳林公學校已經有教育敕語的閱讀教育!推判當時學校應該也有「奉安庫」的設置,供擺放相當神聖的天皇教育敕語。
昭和14年(1939)12月28日「校內神社營造」,文中寫到「花蓮港 廳鳳林公學校為了達到敬神思想的養成,在校長中島先生的帶領下,全體師生進行了簡單的工事進行」
目前住在花蓮縣富源村的鍾昌發老師也曾參與過神社營造的工事進行,3年前向鍾老師進行訪談時,鍾老師還記憶猶心的說起..

昭和15年(1940)1月16日 日日新報的介紹 昭和14年(1939)12月31日鳳林公學校校內神社已竣工.所以今鳳林國小孔廟前身為校內神社,並非奉安殿,學校應該另有奉安庫來擺放教育敕語..


昭和7年10月31日 日日新報介紹

記念日をトして 勅語奉讀式表彰式/花蓮港 表彰式

 昭和14年12月28日-鳳林公學校 校內神社造營

 昭和15年1月16日 鳳林公校內社 文中提到造營中的校內神社在大晦日竣工,(昭和14年12月31日),並在二千六百年的元旦全員參拜,相當的有意義!還提到第十二回畢業生共8明自發性的募款 12円60錢..

所以由此諸多的報導可確定今鳳林國小孔廟前身為「昭和14年12月31日竣工之鳳林公學校校內神社」,並非2011/10/24日更生日報報導中所述之「奉安殿」。

2011年12月24日也向東華大學 臺灣文化系副教授潘繼道老師請教相當問題,潘老師表示:「

以前對於校內社與奉安殿有時常會弄混,在紀元二千六百年的記念事業中,花蓮港 廳的確有非常多的奉安殿出現。

你之前寄給我的照片中,鳳林公學校的建築物似乎是木造的,一般來說,奉安殿會是鋼筋水泥的,不然把裡頭的教育敕語毀損了就麻煩了。奉安庫則因為是保險庫型的,放在辦公處所即可。」

過去日本天皇的玉真影及教育敕語有如中國古代皇帝聖旨般的重要.躲空襲或是水災等災害發生時,必須先搶救這些天皇的物品,不然是會被受罰的!所以像過去的昭和小學校(今花崗國中體育館)的奉安殿及壽小學校(花蓮農場福德祠)奉安殿..都是鋼筋水泥製,不可能為木造建築..

----------------------

2015-08-14_1313462015-08-14_1313342015-08-14_1312442015-08-14_1311292015-08-14_1310492015-08-14_1310162015-08-14_1310002015-08-14_130858  

菊花紋章,是日本各式以菊花作為樣式的家紋之總稱,通常用來指稱日本皇室的家徽。
在日本,由於法律並沒有確立正式的國徽,因此習慣上,日本皇室(天皇家)的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紋」,即菊花紋章被廣為作為日本代表性的國家徽章而使用。鐮倉時代,後鳥羽天皇把宋代中國織物上的菊紋鍛刻在刀上並定為皇室紋章。另外,日本內閣所使用的代表徽章「五七梧桐花紋」,也常在國際場合及政府文件作為國家的徽章而使用,例如日本入境許可貼紙的底紋。
日本護照的封面上使用的是「十六瓣一重表菊紋」,與菊花紋章相似,菊花的花瓣數雖一樣,然而花的層數卻少了一層,跟皇室的菊花紋章並不完全相同。

-------------

2015-08-14_1316392015-08-14_1317002015-08-14_131758dsdsdf下載98  

-------------

330px-Emblem_of_the_Prime_Minister_of_Japan.svg330px-Goshichi_no_kiri_inverted.svg600_63600_64600_65  

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花蓮農場辦公廳舍建築群旁,有一座乍看之下極具「台灣味」的福德
祠,但仔細端詳,卻能發現只是福德祠前庭的部分「很台」,若繞到迷你福德祠側面或後
方,就會感覺這座福德祠充滿東洋味。

若有這種感覺,其實很正確!因為這座福德祠在日治時代的確就是一座「奉安殿」,福德
祠的廟門上,甚至還留存著日治時代保存至今的「五七之桐」,這座福德祠的存在,也正
訴說著台灣近代歷史的痕跡。

壽豐鄉共和村這座福德祠,在進入的路口處,還有一座彷日本「鳥居」的牌樓,而福德祠
的建築模式,雖具備台灣廟宇的飛簷,然而線條感覺很「日式」,加上廟身中規中矩的四
方立體形狀,總令人感覺置身日本神社旁。

共和村民都知道,這座福德祠,在日治時代是壽豐尋常高等小學校的「奉安殿」。日治時
期,台灣各學校建有奉安殿或設立奉安庫(保險櫃),專門供奉日本天皇御真影(天皇夫
婦玉照)及明治天皇頒布的教育敕語。

在台灣光復後,奉安殿的建築及定期恭敬宣讀教育敕語的作法被廢止,這座奉安殿,就被
當地居民改為福德祠,但福德祠究竟何時誕生,目前村民多數已無法明確指出。

關於奉安殿的建築,台灣目前已經不多見,根據文史專家探詢後公認,共和村這座福德祠
,建築結構保存了當年奉安殿的原貌,只是奉安殿內部原放置日本天皇的御真影,已改為
供奉土地公神像。

當年奉安殿的大門,目前仍是福德祠的廟門,現在也幾乎不關閉了,始終敞開著,就像土
地公關愛人們的慈祥,不會拒絕人們的膜拜與祈求。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sep/7/images/bigPic/600_63.jpg

除了建築保留了日本奉安殿的原味,壽豐鄉共和村的福德祠,還有類似日本廟宇外「鳥居
」的牌樓﹛]記者楊宜中攝)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sep/7/images/bigPic/600_64.jpg

從福德祠的側方後看來,這座福德祠就很有日本建築的味道。(記者楊宜中攝)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sep/7/today-north13.htm

五七之桐小檔案

「五七之桐」(日本天皇家徽紋飾),紋飾中的桐紋桐葉上方中心花穗有7穗,兩側有5穗
,稱為「五七之桐」。

日本法令上並未明定所謂的國徽,「五七之桐」為首相、政府(內閣)慣例性的徽章,算
是準國徽,僅次於「菊之御紋」(即十六瓣八重表菊紋,為天皇皇室的象徵),不可隨意
使用。(整理︰記者楊宜中)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sep/7/images/bigPic/600_65.jpg

福德祠廟門上的「五七之桐」,訴說著日治時代這座土地公廟曾是奉安殿的故事。(記者
楊宜中攝)

家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2mfhfP

-----------------

〈北部〉五七之桐小檔案

 

 

------------

2008-06-13
五七桐紋桐木是日式家具中最高級之木料,自古以來日本即以桐樹來象徵「高尚」之意。到了戰國時代,不少諸侯家族興起,開始以各種圖案來代表其家族,以桐樹之葉脈及花瓣形狀構成之「桐紋」,為部份貴族所使用。桐紋之間的區別是在花朵的數量,其中間為7朵、二側5朵者稱為「五七桐紋」,是日本「大名」豐臣秀吉麾下武將木下家定之家族,於1585年開始使用。之後,「五七桐紋」從家徽紋變成朝廷所使用,除了天皇自身使用「鳳凰圖」及「重菊花紋」外,只有「政權擔當者」(例如日本首相)及國定神社,才能使用「五七桐紋」,而一般日本國民,只能使用「五三桐紋」(中間為5朵、二側3朵者)。(文:記者林良哲)

日本首相專屬的徽章,稱為「五七之桐」,是日本的傳統圖案之一,已經有數百年歷史。桐樹在日本象徵「高尚」,而圖案的形象是來自桐樹的花和葉,兩邊的花是以五朵一組,中間則是七朵一組,所以叫「五七之桐」。

這種桐花紋最初是日本天皇御賜給功臣的徽章,地位僅次於皇室專用的菊花紋。例如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豐臣秀吉成功統一全國,當時的天皇為表揚其功績,特別批准豐臣秀吉以「五七之桐」作為家族標誌,後來「五七之桐」便演變成政權象徵。

除了代表最高權力的「五七之桐」,傳統上還有次一級的「五三之桐」,左中右每棵都少兩朵桐花,現代日本的法務省便以「五三之桐」為標誌。

 

7:10奉安殿介紹

----------------------------

《教育敕語》(日語:教育勅語〔敎育勅語〕/きょういくちょくご Kyōiku Chokugo,英語:The Imperial Rescript on Education),是日本明治天皇頒佈的教育文件,其宗旨成為戰前日本教育的主軸。《教育敕語》由山縣有朋內閣的內閣法制局長官井上毅等人負責起草,於1890年10月30日頒佈。

概要
《教育敕語》當時不只在日本本土,海外殖民地也一體適用,以朝鮮教育令、臺灣教育令等規範之。由於天皇下詔為「敕語」(勅語,如同中國皇帝用「敕諭」)形式,所以日本政府機關稱「敎育勅語」或「敎育ニ關スル勅語」與其它敕語作區別。

《教育敕語》以漢文訓讀體編寫。文部省《漢英法德教育敕語譯纂》(漢英佛獨敎育勅語譯纂)的標準漢譯至1909年才出爐,在此之前臺灣總督府於1897年2月18日以訓令第十五號發佈漢譯教育敕語。

內容
敕語發佈50周年紀念郵票(1940年發行)
教育敕語(1942年3月)
原文(舊字舊假名)
“ 朕惟フニ我カ皇祖皇宗國ヲ肇ムルコト宏遠ニ德ヲ樹ツルコト深厚ナリ我カ臣民克ク忠ニ克ク孝ニ億兆心ヲ一ニシテ世世厥ノ美ヲ濟セルハ此レ我カ國體ノ精華ニシテ敎育ノ淵源亦實ニ此ニ存ス爾臣民父母ニ孝ニ兄弟ニ友ニ夫婦相和シ朋友相信シ恭儉己レヲ持シ博愛衆ニ及ホシ學ヲ修メ業ヲ習ヒ以テ智能ヲ啓發シ德器ヲ成就シ進テ公益ヲ廣メ世務ヲ開キ常ニ國憲ヲ重シ國法ニ遵ヒ一旦緩急アレハ義勇公ニ奉シ以テ天壤無窮ノ皇運ヲ扶翼スヘシ是ノ如キハ獨リ朕カ忠良ノ臣民タルノミナラス又以テ爾祖先ノ遺風ヲ顯彰スルニ足ラン
斯ノ道ハ實ニ我カ皇祖皇宗ノ遺訓ニシテ子孫臣民ノ俱ニ遵守スヘキ所之ヲ古今ニ通シテ謬ラス之ヲ中外ニ施シテ悖ラス朕爾臣民ト俱ニ拳拳服膺シテ咸其德ヲ一ニセンコトヲ庶幾フ ”
新字新假名版,附標點、振假名
“ 朕ちん惟おもうに、我わが皇祖皇宗こうそこうそう、国くにを肇はじむること宏遠こうえんに、徳とくを樹たつること深厚しんこうなり。我が臣民しんみん、克よく忠ちゅうに克く孝こうに、億兆おくちょう心こころを一いつにして、世々よよ厥その美びを済なせるは、此これ我が国体こくたいの精華せいかにして、教育きょういくの淵源えんげん、亦また実じつに此ここに存そんす。爾なんじ臣民、父母ふぼに孝こうに、兄弟けいていに友ゆうに、夫婦ふうふ相和あいわし、朋友ほうゆう相信あいしんじ、恭倹きょうけん己おのれを持じし、博愛はくあい衆しゅうに及およぼし、学がくを修おさめ、業ぎょうを習ならい、以もって智能ちのうを啓発けいはつし、徳器とくきを成就じょうじゅし、進すすんで公益こうえきを広ひろめ、世務せいむを開ひらき、常つねに国憲こっけんを重おもんじ、国法こくほうに遵したがい、一旦いったん緩急かんきゅうあれば、義勇ぎゆう公こうに奉ほうじ、以て天壌無窮てんじょうむきゅうの皇運こううんを扶翼ふよくすべし。是かくの如ごときは独ひとり朕が忠良ちゅうりょうの臣民たるのみならず、又また以て爾祖先そせんの遺風いふうを顕彰けんしょうするに足たらん。
斯この道みちは、実に我が皇祖皇宗の遺訓いくんにして、子孫しそん臣民の倶ともに遵守じゅんしゅすべき所ところ、之これを古今ここんに通つうじて謬あやまらず、之を中外ちゅうがいに施ほどこして悖もとらず。朕爾臣民と倶に拳々服膺けんけんふくようして、咸みな其その徳を一にせんことを庶幾こいねがう。

標準漢譯(原文無標點)
“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其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敎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及衆、修學習業、以啓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世務、常重國憲、遵國法、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者、不獨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矣。
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之所當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庶幾與爾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
——文部省,《漢英法德教育敕語譯纂》

漢文翻譯
“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厥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教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及眾,修學習業,以啟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世務,常重國憲,遵國法,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不獨為朕之忠良臣民,亦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矣。
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所宜俱遵守焉。通之古今不謬,施之中外不悖。朕與爾臣民,拳拳服膺,庶幾咸一其德。 ”
——臺灣總督府官定漢譯教育敕語

宗旨
《教育敕語》的主要目的,是糾正當時日本教育偏重於歐美器物的介紹,而忽略道德教育的問題。而道德教育為日本所固有,不可輕言廢棄,故《教育敕語》要求學生在學習時也必須培養、鍛鍊自身的道德與修養,成為小學在固定慶典時必須朗讀的文件。
但是從明治時期,西園寺公望等人都批評過《教育敕語》的內容過度側重於國家主義;也曾經發生過內村鑑三拒絕向《教育敕語》行禮的「不敬事件」。至昭和年間,《教育敕語》變得絕對化與神聖化,並且強制學生背誦,學校也必須興建特別的奉安殿安置《教育敕語》。而且在日本於1938年通過《國家總動員法》後,《教育敕語》的內容成為軍國主義的教典。

戰後
二戰結束後,在美國為首的同盟國佔領軍主導之下,《教育敕語》於1946年起從教育體系中被排除;然而,《教育敕語》中提倡道德教育的內容在《教育基本法》中仍被保存。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教育敕語
大原康男. 教育勅語 教育に関する勅語. ライフ社. 1996-10. ISBN 4-89730-034-7.
海後宗臣. 教育勅語成立史の研究. 明治教育史研究 第1冊. 厚徳社. 1965.
海後宗臣. 教育勅語成立史研究. 海後宗臣著作集 第10巻. 東京書籍. 1981-06. ISBN 978-4-487-75550-9.
佐藤秀夫. 現代の視座. 教育の文化史4. 阿吽社. 2005-11. ISBN 4-900590-83-5.
清水馨八郎. 「教育勅語」のすすめ 教育荒廃を救う道. 日新報道. 2000-01. ISBN 4-8174-0457-4.
杉浦重剛. 教育勅語 昭和天皇の教科書. 所功解説. 勉誠出版. 2002-10. ISBN 4-585-10365-1.
八木公生. 天皇と日本の近代 下 「教育勅語」の思想. 講談社現代新書. 講談社. 2001-01. ISBN 4-06-149535-6.
文部省. 近代デジタルライブラリー - 漢英佛獨敎育勅語譯纂. 国立国会図書館. 1909-12-23 [2012-07-27] (日文).
外部連結
(日文)教育勅語の正文画像、口語訳 (明治神宮公式サイト内。口語訳は国民道徳協会による)
(日文)教育勅語原文 (明治神宮のサイトにあるものとは別)
(日文)昭和天皇の基礎教養―杉浦重剛による教育勅語御進講―(オロモルフ)
(日文)軍人勅諭と教育勅語を考える

2015-09-12_224239  db  

皇國臣民之誓詞,為1937年10月2日朝鮮總督府向朝鮮半島發布的文章,並且要求學生與一般市民在各種場合之中記誦。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gxMb3N

------------------------

twmemory_007762  

馬習會上,馬先生宣稱兩岸人民都是炎黃子孫,對於臺灣由多元族群組成的現實,毫無尊重之意。長久以來,臺灣就在這種缺乏多元尊重的價值觀下,肆無忌憚的抹去和殖民政權不同的一切,包含文化、歷史記憶、史觀、族群認同…等等,也埋下了臺灣社會衝突的根源。
幾十年過去,臺灣改變了很多,中國國民黨也由言必稱共匪變成與中共稱兄道弟,但大中國單一史觀、對多元族群缺乏尊重與包容,卻從來不曾改變。

圖為1946年由行政長官公署發佈的中學國語課本,與今日馬先生及中國國民黨的主張如出一轍。


影/關鍵密碼!50多年打不開保險箱 日解鎖人鎩羽而歸 | ETtoday地方 | ETtoday新聞雲 - https://goo.gl/PnqA4p
影/關鍵密碼!50多年打不開保險箱 日解鎖人鎩羽而歸
記者游芳男/宜蘭報導
還是栽在關鍵密碼!日解鎖達人第2次挑戰解開保險櫃之謎仍鎩羽而歸。宜蘭冬山鄉公所內有只日治時期留存至今,50多年從未打開的保險櫃,因不知密碼又沒鎖匙,櫃中物品令人好奇是「蝦米?」因曾有人試身手但均失敗,鄉長謝燦輝日前廣徵開鎖高手,獎賞解開保險櫃之謎。而日本解鎖人8月21日上午,再度與這只神秘保險櫃奮戰整個上午失敗後返回日本。
▲宜蘭冬山鄉公所1只50多年打不開保險箱,日解鎖達人再挑戰。(圖/記者游芳男攝)▲日治時期保險櫃50多年就是打不開,櫃中物品令人好奇是「蝦米?」。(圖/記者游芳男攝)
▲宜蘭冬山鄉公所1只50多年打不開保險箱,日解鎖達人第2次挑戰鎩羽而歸。(圖/記者游芳男攝)
保險櫃之謎難解,冬山鄉長謝燦輝再加碼獎金,由1萬元加碼到1萬5千元!盼高手來挑戰。
日本某電視台節目製作單位帶解鎖人,再度挑戰這只神秘保險櫃,但拒絕說明是那個電視台與解鎖人名字,也阻擾記者拍攝,結果解鎖人專注整個上午,還是對保險櫃莫可奈何。另外,8月16日日本電視台等一行人首度抵達冬山鄉公所時,剛開始向公所人員掛保證,有信心打開保險櫃,但埋頭解鎖至16日傍晚卻一無所獲。解鎖人不死心,17日上午9時就上工,一直挑戰到下午5時半,仍開不了;原本滿懷期待,想一窺保險櫃裡面奧秘的所有人,只能徒呼無奈可惜,因日本電視台節目組人員另有行程先離開,但言明21日會再挑戰。第1次挑戰失敗的日本解鎖人曾向公所人員表示,保險櫃密碼有3萬多種組合,因年份已久,很多地方生鏽,影響解鎖時的手感判斷,但已完成約4分之3組合排列。
冬山鄉公所前身是「冬山庄役所」,成立於1920年代,走過百年歲月後,早期文件、設備陸續流失,只剩該保險櫃留存至今。保險櫃年份約在日治大正年間(1912至1926年),約有百年歷史,轉盤上的日文片假名模糊不清,公所人員不知密碼,也沒有鎖匙,裡頭有什麼物品,大家都很好奇?
保險櫃原本埋在舊鄉公所雜物堆,4年前新辦公廳舍落成,公所搬新家時才發現這只保險櫃,詢問多名公所退休老員工,推估這保險櫃已有50多年未曾開啟。「會有蝦米在裡面?令人好奇」鄉公所2017年初廣發英雄帖至今,尚無人能拿到獎金。
▲宜蘭冬山鄉公所1只50多年打不開保險箱,日解鎖達人再挑戰。(圖/記者游芳男攝)▲日治時期保險櫃50多年就是打不開,櫃中物品令人好奇是「蝦米?」。(圖/記者游芳男攝)
▲日治時期保險櫃50多年就是打不開,櫃中物品令人好奇是「蝦米?」。(圖/記者游芳男攝)
原文網址: 影/關鍵密碼!50多年打不開保險箱 日解鎖人鎩羽而歸 | ETtoday地方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821/1240157.htm#ixzz5OoXdqabQ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攸關建築】「奉安殿」(全台僅存兩處)與「奉安庫」關係及差異
27, Mar 2008 10:59
1.台南縣新化鎮新化國小內「奉安殿」
公告名稱:原新化尋常小學校「御真影奉安殿」
公告日期:2004/04/08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30063388號函
創建年代:日昭和年間 (6年,1931) 
建造材質為鋼筋水泥,型式為宮殿造形,創建於昭和6年(民國20年;1921)10月,其旁的「講堂小舞台」,則建於昭和9年(民國23年;1934)12月。 奉安殿內供奉的是日本天皇、皇后的「御真影」(即當時昭和天皇的肖像),以及「教育勅語」捲軸。「教育勅語」全名為「教育に関する勅語」,為明治23年(1890)發布,以儒教的家族主義為基礎,強調「忠君愛國」、「忠孝一致」乃教育之基本,天皇不僅是政治上的主權者,也是國民道德、思想的中心。 「教育勅語」內容除被納入學校「國語」、「修身」教科書中,要求學生背誦、理解外,也透過學校廣設「奉安殿」,平時與天皇、皇后「御真影」安置於奉安殿內,凡學校朝會、儀典時,則取出由校長「奉讀」,將戰前日本的「天皇制」、「國體」觀念(所謂「國體」即指日本國家由萬世一系的天皇所統治之概念)廣植於國民身上。 「奉安殿」是全台僅存兩座之一,它是日治時期統治者強調「天皇制」教育的重要見證。
--------------
2.苗栗縣三義鄉建中國小奉安殿
公告名稱:三義鄉建中國小奉安殿
登錄日期: 91.09.17
登錄文號:府文資字第0910500186號
創建日期:網路沒有切確年代,但已說明建中國小前身是「銅鑼灣公學校三叉分校」,創立於 1904 年(明治 37 年)。
這一個地方我沒去過,但相關資料網址連結於下,有興趣可以連結過去看看囉!
該網張貼許多舊相片~
資料來源:苗栗縣政府  http://www.mlc.gov.tw/d/d02_01.asp
苗栗縣文化行春 http://qqqq.mlc.gov.tw/04asset/asset02.asp?id=52
除了現存較具規模之「奉安殿」,其實--還留有許多「奉安庫」
如:彰化縣溪湖國小、彰化市中山國小、台中縣清水國小、台中市大同國小、鹽水國小之奉安庫、苗栗縣苑裡鎮的山腳國小、台南縣龍崎鄉龍船分校、新竹縣峨眉鄉峨眉國小、新竹縣新埔國小 等等
日治時期學校均安置一只「奉安庫」,做為供奉天皇、皇后相片及「教育敕語奉安庫」的地方。「教育敕語」為明治23年(1890)由日本天皇頒布,其內容強調「忠君愛國,奉公減私」的傳統思想。每日朝會時,除了唱日本國歌外,必需朗誦「教育敕語」,並面向東北方向神宮行九十度鞠躬敬禮。
溪湖國小校長室內尚有二座「奉安庫」鐵櫃,二座鐵櫃均保存良好,外觀裝飾有鳳凰的圖騰,相當精緻,鐵櫃內部尚有一層鐵門保護。目前溪湖國小保存有「奉安庫」鐵櫃,另外,彰化市中山國小、台中縣清水國小、台中市大同國小皆有「奉安庫」鐵櫃。
教育赤敕語是明治23年(1890)由天皇所頒布,其內容為:「朕唯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兆億一心,世世濟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教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謙持己,博愛及眾,修學習業,以啟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也務常,重國憲,尊國法,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不獨為朕之忠實,良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矢,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子孫臣民俱宜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與爾臣民,俱宜眷眷服膺,庶幾咸一其德。明治天皇教育敕語」
溪湖公學校的教育敕語係明治37年(1904)3月9日,由天皇御賜至該校,「奉安庫」內為放置教育敕語及明治天皇的相片,如今溪湖國小尚能保存造型精緻的奉安庫,實屬可貴,亦是台灣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物。
資料來源:彰化縣2007文化行春..
http://www.bigidea.com.tw/spring/history_detail.php?id=86
★鹽水國小之奉安庫 
鹽水國小,日治時期為鹽水公學校,設立於明治31年(1898),至今校園內保有日治時期校內神社遺址及歷史悠久黑板樹。除此之外,較特殊的是,鹽水國小仍然保留一個日治時期的「奉安庫」,從「奉安庫」厚重且斑駁外表觀察,可知殖民時代留下的痕跡,並揣測它伴隨學校從日治時代歷經無數的考驗而保存下來。
96.3.23奉安庫照片96.3.23奉安庫
金色雙鳳凰圖樣照片金色雙鳳凰圖樣
  提到奉安庫的歷史,與日本同化及皇民化臺灣人有關。日本統治臺灣,為了教育臺灣人效忠日本帝國,曾推行一連串同化及皇民化政策,在學校教育方面,除了透過教科書編纂及課程安排外,還具體的呈現在校舍的建築之中,其中較為顯著者有奉安庫、奉安所(或稱奉安殿)等的設置。
  「奉安庫」,是一種保險櫃,極為笨重厚實。奉安庫的設置,乃配合明治天皇「教育敕語」與「御真影」(天皇、皇后的肖相)的頒布。教育敕語是日本戰前的教育最高宗旨,頒布時機乃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為避免西化造成對現有制度的衝擊,因而發展以天皇為主的教育體制。 
  臺灣因日本殖民的緣故,在各地紛紛設立學校之後,臺灣總督府便將敕語謄本以及御真影頒發至各級學校,要求每所學校「妥善」收藏,適時舉行宣讀儀式,每天向敕語及御真影行最敬禮。
  鹽水國小的奉安庫,屬最「小型」的保險櫃。高約一米,寬不及六十公分,雖稱不上「氣派」,但也不難看出特別的設計。該奉安庫為「單扇櫃門」,外部是漆有金色雙鳳凰圖樣的厚鐵門,鐵門正中央飾有燙金「奉安庫」三個字,以及日式密碼鎖。裡部則為方形體的木櫃,深度不大,即是放置教育敕語和御真影的神聖空間。
根據筆者訪查,目前鹽水國小奉安庫的保存情形並不理想,外層黑漆部分已斑駁不堪,金色雙鳳凰圖樣也明顯剝落不明,燙金「奉安庫」三個字更是難已辨認,至於日式密碼鎖也遭破壞無法使用。裡層情況同樣不佳,內部鐵銹斑駁,銹屑充斥整個空間,即使重新修復也很難恢復原狀。除此之外,奉安庫雖不大,但重量卻相當可觀,據曾經搬動過奉安庫的鹽水國小總務主任王文雄表示,即使三名壯漢也不易移動。
  目前,鹽水國小的奉安庫,藏身在校園毫不起眼的角落,它雖然躲過了毀壞的命運,但表面斑駁的痕跡猶如記錄歷史的印記。鹽水國小校方正研擬給予適當的位置,並還原奉安庫的歷史及原貌。(撰文:陳美惠) 
連結網址:http://www.tncsec.gov.tw/b_native/index_view.php?act=home&c03=68&a01=0306&c04=3&num=1974
★苗栗縣苑裡鎮的山腳國小
奉安庫的故事(古早的校史之一)     胡復進
今年暑假,本校蒙上級機關補助油漆粉刷工程,除了將全校校舍及司令台、看台全面粉刷煥然一新外,順便將一直放置於司令台後方倉庫中,只見生鏽背面的日治時期保險櫃推出來加以油漆保固,不意翻出正面卻赫然發現,是一座具有歷史價值的「奉安庫」(見圖一),因此,油漆後的奉安庫舊暫時放在校長室,等候校史館成立後將之陳列其中,供校友們對學校歷史的緬懷與回顧。
(圖一)
在「奉安庫」的搬移過程中,為了避免損壞,將庫門關上,卻不小心將密碼鎖轉動,以致油漆後發現庫門已無法打開,所幸本校退休的邱金榮主任熱心告知密碼後,終於打開,同時也發現密碼並非一般的數字,而是日文的片假名(見圖二),鑰匙孔也巧妙的用裝飾隱藏起來(見圖三),顯現出「奉安庫」的重要性與價值感。
                                       (圖二)                                        (圖三)
為著了解「奉安庫」的時代背景及在校史上的意義,本人特地訪問了第二十二屆校友劉鐵樹先生、戴瑞安老師,第二十五屆校友邱金榮主任,第二十七屆校友也是九十週年校慶籌備會主任委員的鄭蒼意老師,綜合以上校友的回憶,僅將「奉安庫」的點點滴滴略述如下,並就教於歷屆校友,並請惠予指正。
「奉安庫」大約購置於昭和十一、二年(民國二十五、六年)間,當時校長為「茶山末藏先生」,鐵製的「奉安庫」放在校長室,外加木箱保護(請參閱本校九十週年校慶特刊第83頁20年代校長室圖片),據戴瑞安老師口述,鐵製的「奉安庫」中放置明治天皇所頒布的「教育敕語」,由紫色絲帶綁成圓筒狀,劉鐵樹先生並說明奉安庫中也供奉日本天皇與皇后玉照。
在每年的三大節慶之際(三大節慶為:一、「紀元節」:2月11日日本開國紀念日。二、「天長節」:4月29日昭和天皇誕辰)。三、.明治節:11月3日明治天皇誕辰),學校舉行慶典,除教職員及高年級學生參加外(當時並無禮堂,利用兩間教室打通做集會場所),尚有派出所主管、巡查(警員)暨鄰近之保正(里長)均前來參加祝賀會。並安排「教頭」(相當於教務主任)帶上白手套,從校長室奉安庫中將放置於托盤的「教育敕語」拿出,用雙手以高於頭頂的高度捧到司令台上,交給校長向全校師生宣讀,接著由教頭代表教職員向校長致祝辭,最後由六年級學生代表向校長致祝辭(以上資料為劉鐵樹先生提供,劉先生並表示當年他曾擔任致祝辭的學生代表),典禮完成後,再由教頭將「教育敕語」捧回奉安庫中。
從這段故事中,可見當年在帝國主義的教育體制下,對國家元首(天皇)的尊敬,也可看出國家元首對教育的重視。諸位校友回憶起當年,接受教育機會實在不容易(當時國小稱為「公學校」,每學期需要繳納學費二元,一年三期共六元,很多孩子因家庭繳付學費困難而失學。待第二次世界大戰缺少兵源,台灣實施徵兵制度,同時實施義務教育,名稱亦改為國民學校(請參閱本校九十週年校慶特刊第11頁六、簡史之七)),現在的同學們更應該努力向學,以充實自己的內涵,迎向未來的挑戰。
附註:
一、在「日治後期宿舍群」已登錄為苗栗縣歷史建築,即將進行修復,其中一棟預定做為「山腳國小校史館」之際,緬懷古早的校史更具意義。下次再為大家介紹通霄神社中,本校奉獻燈(石燈籠)的故事。
二、「教育敕語」
教育敕語
朕惟我皇祖皇宗創始建國宏遠,立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萬民,一心一意,世世代代克承其祖德祖業,以濟其美,不損其名,此為我國體之精華,教育之淵源,亦實存於此。爾等臣民事父母盡孝,善友兄弟,夫婦相和,朋友互信,恭儉持己,博愛大眾修習學業,以啟發知能,成德成器。進而推廣公益,開拓時務,恒常尊重國之憲法,遵守法律。一旦國有要事,需勇於就義奉公,以扶翼匡輔天地無窮之皇運。如此非只朕之忠良臣民,亦足於彰顯爾祖先之優良遺風。
斯道實為我皇祖皇宗之遺訓,亦是皇子皇孫,爾等臣民俱應遵守之所在。
自古至今不謬,施於中外亦為不悖之道理。
朕希冀爾等臣民皆應一心一德,拳拳服膺
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
御名御璽
(邱金榮主任翻譯)
資料可參考:教育部電子報  http://epaper.edu.tw/old/014/people.htm
★日據奉安庫 見證龍船分校史
日據奉安庫 見證龍船分校史
龍船分校這具日據時代迄今的奉安庫保險櫃,是該所小學創立九十週年的歷史見證。(記者吳俊鋒攝)
相傳收藏天皇親頒教育詔令
〔記者吳俊鋒/龍崎報導〕龍船分校有具古老的保險櫃,日據時期留存迄今,名為「奉安庫」,相傳在於收藏天皇親頒的教育詔令等神聖文件,是這所小學創立九十年來最重要的歷史見證。
這具保險櫃就放在辦公室內,需鑰匙與密碼等兩道手續才能開啟,已經二十年沒被動過,因此裡頭藏著什麼重要資料或者珍貴文獻,甚至價值不斐的寶藏,一直令人好奇。
分校主任張順泰訪談耆老後得知,名叫奉安庫的這具保險櫃,專門存放是日本天皇的教育詔令,為極機密文件,送達後,就得上鎖收好,開學第一天再拿出來,利用週會場合,朗誦給全體師生聽,恭讀儀式莊嚴、隆重。
張順泰說,保險櫃從日據時期留存迄今,等於是該所小學創立九十週年的重要證物,特別整理、擦拭,校慶期間對外展示,卻也因此讓退休老師無意中開啟。
可惜打開只見教職員名冊
張順泰指出,幾位退休教職員憑著記憶,在校內庫房找到幾把鑰匙,以及記錄保存的多組密碼,逐一配對測試,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奉安庫打開,搜尋塵封的秘密,為大家解謎。
可惜的是,櫃內並無珍貴的天皇教育詔令,只有教職員的名冊資料,但歷史悠久的奉安庫仍被譽為鎮校之寶,將妥善保管,繼續傳承。
< !-- replace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電子檔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an/29/today-education1.htm">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an/29/today-education1.htm
★新竹新竹縣峨眉鄉峨眉國小
來去新竹/峨眉遊賞 峨眉國小老校友 都會背天皇昭書
2004/01/01 15:09
記者王以瑾/新竹報導.攝影 
「在峨眉街上,隨便一個70歲以上的老人,對於天皇昭書都能倒背如流!」為了證明自己說法不假,導覽的姜信淇校長轉頭就找了一位坐在鄉公所中閒嗑牙的老先生當場表演,老先生嘰哩呱啦,毫不猶豫地背了起來,日文,我們當然是一句都聽不懂,但不假思索就能流利地背出,可見印象之深刻;日據時代的峨眉國小重要節慶必須宣讀天皇昭書,而平常上課,每天還要像回教徒朝拜麥加一樣,向放置昭書的「奉安庫」方向鞠躬。 
峨眉鄉內的峨眉國小是大新竹地區最早設立的五所學校之一,學校裡有4件具有代表性的古蹟文物,「奉安庫」是其中之一,其他還有百年古井、建校紀念碑、老升旗台。 
奉安庫,日據時代是專門用來放天皇昭書的櫃子,重要節慶時,校長必須拿出來為全校宣導,而學生每天上學時,一進校門一定要向放在校長室的奉安庫方向鞠躬,就像中國皇帝御賜尚方寶劍,見劍如見人,奉安庫裡的昭書,有天皇分身的意味;不過,現在的奉安庫只是一個老舊的鐵櫃,放在峨眉國小的圖書館之中,一點也不起眼。 
峨眉國小建校至今已有105年歷史,校園之中有一口百年老井,老井的年紀比學校還老,建校之前就供應著村民的用水,這口井歷經改朝換代,學校幾番整修,原本已深埋地下,早就被人遺忘,直到民國75年學校建圖書館,載砂石的卡車如命中注定般壓到這口井,車輪陷入卡住,古井才重見天日。
資料來源:ET Today http://www.ettoday.com/2007/06/23/11440-1566221.htm
相信在台灣應有為數不少之奉安庫(日治時期興建之小學校),有興趣朋友不妨自行搜尋~最後來看看日本各地的囉


北門國小百年保險櫃打開了! 珍貴校史文物北門國小百年保險櫃打開了! 珍貴校史文物 - 東森新聞 - https://goo.gl/JscGNz
2018-08-21 17:19字級:
塵封100年的保險櫃被解開了!新竹市北門國小歷史已近120年,校內有個百年歷史的保險櫃,因沒有密碼也無人能開鎖,一直被封鎖著,學校發出「開鎖求救令」,吸引日本電視台注意,20號帶著日本開鎖達人,歷經3小時終於成功解鎖。
★最新、最熱門影片你還沒看過?★
【EBC東森新聞有IG了,一起追蹤吧】
▼(圖/東森新聞)
日本節目團隊大陣仗來台,準備挑戰塵封已久的神秘保險櫃,開鎖大師在保險箱前小心翼翼的轉動數字轉盤,使用電子儀器伸進轉盤鎖,透過螢幕探索可能的卡榫配對,再利用電鑽鑽開一小洞,最後使用鐵鎚用力撬開。
保險箱裡還有小木盒,校長小心拿出,裡頭的珍貴文獻,興奮心情全寫在臉上,預計要在明年120年校慶擺出來展示。
▼(圖/東森新聞)
新竹市北門國小校長賴雲鵬:「學校的一個歷史和資料,我們會妥善地來保管,讓這些有價值的歷史文獻跟資料能夠妥善的保存。」這座日治時期的保險箱,可是擁有百年歷史,一直放在新竹北門國小的校長室內,因為鑰匙跟密碼全都搞丟,校方上網號召天下好手前來破解百年秘密,沒想到吸引日本電視台跨海挑戰。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國教科科長李怡君:「日本電視台看到北門國小保險箱的事情,覺得很有趣,所以派了他們的攝影團隊來台做場地的拍攝。」這個日本節目在8/17號挑戰宜蘭冬山鄉公所失敗後,在19號跟20號先後挑戰嘉義舊酒廠跟新竹北門國小成功,21號再回冬山鄉公所繼續挑戰這個任務。
▼(圖/東森新聞)
​挑戰第3次還是無法打開保險箱,節目團隊難掩失落,冬山鄉公所也把獎金提高到1萬5千元,廣招國內高手前來挑戰,只是連大師都無法破解的鎖,裡頭到底裝著什麼珍貴寶物,也更加讓人好奇!


竹東公學校畢業紀念冊(1936昭和11民國25

(1) 新竹竹東懷舊篇 | Facebook

133759416_10223450635044878_1700766427263031641_o (1)133759416_10223450635044878_1700766427263031641_o133144684_10223450636524915_2904325019880465953_o134558541_10223450636324910_4254255607709127691_o134245544_10223450634844873_3479527294392832069_o133932912_10223450635284884_6704983455098475819_o133275919_10223450635604892_10958819162830_o133365509_10223450635804897_8775993291842442502_o134446207_10223450636124905_8218094163723272587_o133691210_10223450593203832_5489274945175851405_o133622554_10223450594283859_8271211734947111135_o133299683_10223450593883849_1938915256692309957_o133582242_10223450592243808_2469241992415267557_n133308822_10223450593643843_892601813960295377_o133414350_10223450593443838_758492566359117844_o133029100_10223450594083854_8993198491944300026_o133541559_10223450590403762_2072151766852776875_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