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殭屍企業」創10多年新高!政府不忍了恐 「大量倒閉」
2024/07/17 06:59
許多日本中小企業失去競爭力,只能依靠著低利率環境與銀行貸款度日,被稱為「殭屍企業」。(示意圖,歐新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多年的經濟成長緩慢及人口下降,使得日本許多中小企業失去競爭力,只能依靠著低利率環境與銀行貸款度日,被稱為「殭屍企業」。《路透》報導,如今日本政府打算將這些中小企業重組、併購,甚至是讓這些企業倒閉,讓勞動力流向生產力較高的企業,改善日本疲弱的生產力與經濟環境。
3位日本政府高級官員告訴《路透》,日本政府願意讓更多表現不佳的企業倒閉。官員們雖預期這種改變不會很快發生,但他們指出,這對於1個以犧牲生產力來避免企業破產和保護就業機會的國家而言,是個巨大的轉變。
Teikoku Databank數據顯示,2023年約有25.1萬家公司成為所謂的「殭屍企業」,這是日本10多年來最高水平。根據報導,其中絕大多數企業員工在300人或者更少。
官員們表示,透過此方式將勞動力與資金引導至生產力較高的企業,以拉抬低迷許久的薪資水準。1名知情人士則表示,預計政府會先透過併購或重組的方式進行,讓體質不佳的企業自然而然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而不是透過大規模裁員、破產來實現計畫。
《路透》指出,日本的薪資水準與台灣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皆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平均水準,日本人均GDP為3萬3834美元,排名OECD之38成員國中第21名,更在七大工業國 (G7)組織墊底。
本政府在疫情期間提供約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的貸款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其中有2760億美元是不需要抵押品與寬限期零利率。不過隨著還款期限到,許多企業因還不出貸款倒閉,今年上半年約有5千家中小企業破產,創下近十年來的新高。日本「殭屍企業」創10多年新高!政府不忍了恐 「大量倒閉」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Sbs7NF

----------------------

林全:大戶條款和IPO 重傷台灣經濟
udn.com查看原始檔
2015-07-30 10:27:04 經濟日報 記者楊美玲╱即時報導

圖為林全接受周玉寇訪問情形。 記者陳易辰/攝影
分享
新境界基金會執行長、前財政部長林全表示,證所稅課徵有兩大問題,包括大戶條款和和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乃是造成台灣經濟和股市不振之原因,重傷台灣產業研發,使得產業競爭力不足,台灣經濟不佳,股市當然也不會好。

林全今日上午參加電台「蔻蔻早餐」節目,並接受主持人周玉蔻訪談,他表示,現在證所稅大戶條款和IPO都有問題,而且對台灣經濟都是不良的,因為台灣長期以來無開徵證所稅,大家對如何申報有很多疑慮,實務執行申報時,很多實務問題也未解釋,馬政府一步到位推動課徵證所稅,使得大戶在不知如何申報,又擔心申報時身份曝光等問題之下,政府未面對解決問題,大戶當然就跑掉,雖現在延後三年到2018年才開徵,但法條還在仍須實施,馬政府只是把問題推給下任執政者,並未解決問題,但3年後大戶都不一定存在了。

林全表示,證所稅實施須要有效方法,不能一步到位,要逐步去落實,但現在的做法就是一步到位,所以證所稅一定會失敗,這也是馬政府做半天做不到的原因;以IPO課徵證所稅來看,一上櫃就課稅,當然不合理,對台灣產業研發造成很大傷害,企業都不想要上櫃或就到海外去,對台股也都是衝擊。

---------------

台灣出口大滯銷
By 撰文者王毓雯、林俊劭、吳中傑, www.businessweekly.com.tw查看原始檔七月 29日, 2015
七月二十七日,行政院終於公布由國發會邀集各部會所提出的「救出口」振興方案,但這個政策即將面臨政府內閣改朝換代的總統大選,幾乎看不到長期執行下去的曙光。 更令人擔憂的是,國發會公布六月的景氣對策信號燈轉為象徵「景氣衰退」的藍燈,是今年第二個月出現藍燈。這數字的可怕在於,大環境已沒有金融海嘯的外部干擾因素,台灣的六月出口產值卻創下五年來最低的數字⋯⋯。


沒了台積電,誰能撐場半導體業?台積電一家公司的營收,就占台灣晶圓代工產值83%,但也反映出許多中小型公司的成長危機。(圖●台積電提供)
台灣的出口,真的回不去了嗎?台灣今年來每月出口產值數字連五衰,創下金融海嘯以來的最慘紀錄,逼得總統馬英九要求行政院長毛治國,要兩週內提出「救出口」的振興方案。

5年內不轉型的骨牌效應是:年薪少10%,台股市值再少20%,房價還會再跌。台灣經濟最倚賴的出口產值,究竟出了什麼大問題?

台積電光芒遮住「殭屍企業」真相

如果說台灣上市櫃1500家公司,可說是競爭力最好的企業代表,是台灣長期競爭力的縮影,去年上市櫃公司整體獲利創下新高約1.8兆,看似競爭力一片大好。

但,這卻是被台積電、聯發科、鴻海、大立光這四個大太陽,耀眼的陽光,遮住了台灣製造業出問題的黑暗面。

台灣上市櫃約1500家公司(扣除銀行、證券、TDR與F股),連續三年、營業利益率低於一年期定存利率1.4%的公司,有317家!這意味著,台灣每五家上市櫃企業中,就有一家公司即便投入了大量的勞工、機器設備、管理知識,也用掉了水、電、土地等等社會資源,但最終的營運效益卻還比不上一年期的定存利率。也就是說,當初投入的資金,還不如直接拿去銀行放定存。

不僅如此,近3年營收連續衰退的公司也有173家,而近3年平均虧損的公司更有364家!有越來越多的製造業上市櫃公司,慢慢成為賺不了錢的「殭屍企業」。

電子業最大問題,就是大太陽台積電,讓大家忽略台灣科技業全球競爭力越來越弱的事實。晶片設計業也是如此。一家聯發科營收占其他250家總產值37%,掩蓋了昔日股王威盛電子、矽統科技等老牌IC設計大廠疲弱的問題。

一個殘酷的事實浮現:原來台灣的出口,早已不像過去是由一個個精美扎實中小企業群策群力貢獻而成,而是依靠少數幾家大型龍頭企業撐起半邊天。

台灣沒有即時培養下一個明星產業,等於把經濟成長的重擔全數交付在電子業老闆們的手上,於是央行必須壓抑新台幣匯率並維持平穩,好讓出口導向的企業保有國際競爭力,最終成為台灣「低薪化」的幫凶之一。

還以為iPhone救得了台灣?
手機訂單接越多,台廠就越窮

2010年到2011年是台灣出口高峰,當時宏達電登千元股王,手機出口數字創歷史新高,但那之後就一路走跌,讓台灣出口數字再也回不去昔日榮光,反映台灣科技業面臨的結構性問題。

這個現象,看在一位資歷19年的日系貿易公司採購主管眼中感觸尤其深刻。他主要的業務,是幫台灣的面板、觸控模組等零組件廠向日本採購原物料與半成品。儘管台灣的電子產品出口數字去年還創下歷史新高,但過去3年來,他旗下客戶的採購金額卻是逐年大幅下降,衰退幅度超過7成,今年更是一路冰冷到谷底。

這背後,反映的是台灣企業的低附加價值與高取代性。「台灣科技業遭紅色供應鏈與全球品牌廠夾擊,既有硬體製造優勢在網路時代不復存在,」Google策略分析師Andy Yee一篇報告中提到。

於是,當你滑著手機使用Google服務、刷臉書、聽iTunes下載的音樂時,大筆利潤正進入這些平台與內容業者的口袋,台灣卻只能繼續跟對岸拚低價、拚便宜。影響所及,就是整體出口不斷衰減,獲利越來越差,工資越來越低,消費越來越弱,你的皮夾也越來越薄。

所有的證據都在在顯示,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已不只是單一產業問題,而是整體結構失衡,現在得從根本改變起,不要讓「救出口」成為我們下一代的噩夢。

▲星、韓出口也衰退 為何台灣最慘?
▲出口惡性循環 這樣讓你的荷包變薄

------------------

賣製造出來的產品就像賣蛋黃,但厲害的企業還能賣蛋白,也就是加值服務,而蛋白市場遠比蛋黃大得多。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產學合作研究中心智慧維護系統(IMS)研究中心主任李傑,在今天(1/29)「2015天下經濟論壇」(CWEF)的「誰能主導未來製造的話語權」專題演講中巧妙比喻,鼓勵製造業賣服務,在消費者知道東西壞掉之前就修好。以下是演講摘要:
我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是德國移民最多的美國城市,有18%的市民是德國裔。這裡也是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1873年,德國移民為了建構流水線屠宰場,亨利福特從中學習,於是創造了流水汽車生產線。
辛辛那提大學也是美國第一個德國學制大學。舊金山金門大橋的總設計師,便是從這裡出來。我主持的智能維護系統(IMS)研究中心,將包括博世(Bosch)、西門子(Siemens)、上銀、艾斯敦(Alstom)這些企業聯合起來,包括台大、上銀、研華,大家一起轉型,從製造去賣服務。想轉型的還包括中國的三一重工,最近一段時間,每個月就加入一個中國大企業,包括12月加入的寶鋼、之前的海爾。
尋找看不見的市場
談到國家競爭力,基本上要看兩個市場: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市場,如果我們做的都是看的到的,就會做出太多me too。你打的如果是這塊看不到的,顧客就會說:「Wow!」因為你幫他創造不同價值。
我們從2001年開始,就從數據中找出看不到的東西。現在全球製造業都在學豐田,我有一回跟他們開玩笑,有個S你沒辦法學、沒辦法提供給消費者,就是surprise(驚喜)。你要是能夠在消費者知道他東西壞掉之前就修好,這就是很大的驚喜。

我們在辛辛那提做的飛機發動機研究就是這樣,不能只賣發動機。飛機一起飛,相關數據就收集起來。沒出問題之前,就可以提早做維修。航空公司的飛機排班,也可以提早做準備。
另一個例子,是固特異輪胎。卡車開動之後,偵測輪胎壓力的變化,知道什麼時候要去翻修輪胎,或者自動調整胎壓省油。這樣可以幫企業省錢。省一毛錢是一毛錢,這就是看不到的競爭力。
奇異(LG)最早找我們做,蒐集飛機發動機的數據。從2005年開始,它僱用我們七個學生幫它搞,要從賣發動機變成賣aviation。運用大數據分析了解,什麼時候該做維修,什麼時候不用。
不只做蛋黃,更要做出蛋白
這就像一顆蛋。賣發動機,就是蛋黃,很容易被取代。而蛋白,就是創造價值的地方。能協助航空公司排程、省油,這部份的服務就叫蛋白。現在大部份的企業都還在做蛋黃。這沒有錯,但你還得加上蛋白,這塊市場遠比蛋黃大
所以奇異執行長伊梅特(Jeffrey Immelt)才會喊出:「百分之一的力量」(The power of 1 percent)。台灣的面板廠,一小時當機,就損失20到50萬美元。所以良率能提高1%,就是很多錢、這就夠了。
德國為什麼提出工業4.0,因為德國經濟連續五年沒成長,這是一個wake up call(警示)。德國是外銷出口最高的國家,但面臨出口飽和,所以要轉型賣服務。
台灣缺1.5萬Big Data工程師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資訊化。而第四次,則是產品的價值化。未來台灣該如何做好準備?重點在人才。美國還缺乏20萬個工業大數據工程師,台灣至少缺1.5萬個,怎麼去填補這個空缺?
灣有很多好企業,但未來需要更多企業,除了賣蛋黃,還懂得賣蛋白。例如,我認識一家知識睡眠館,老闆說他不是賣枕頭,是賣睡眠。台灣就缺乏這種很好的推銷員,能夠讓顧客覺得很新奇。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4215#sthash.pcNnEk9A.dpu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