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8/15 昭和天皇廣播放送《終戰詔書》,二戰走向終點。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goo.gl/DIwRG9

1945/8/15 昭和天皇廣播放送《終戰詔書》,二戰走向終點。

twmemory_010967

【1945/8/15 昭和天皇廣播放送《終戰詔書》,二戰走向終點】

1945年8月,日本於二戰節節敗退,並於8月6日、9日遭受美軍原子彈攻擊,十幾萬平民死亡。昭和天皇決定結束戰爭,於8/15透過廣播放送《終戰詔書》。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軍密蘇里戰艦上簽署降伏文書,二戰正式結束。
自此臺灣走向下一個歷史轉折,盟軍指派中華民國代表盟軍代管臺灣,10月25日,日本於臺北公會堂對盟軍投降。許多臺灣人寄希望於中華民國,沒想到換來的是疾病、貪汙、社會不公、經濟崩盤最後演變為暴動及228血腥屠殺。到了1949年,代表盟軍接管臺灣的中華民國政權於內戰中徹底潰敗,選擇全面逃亡來臺並宣稱擁有臺灣主權長期佔領,臺灣也為此付出大量資源、金錢、人力去幫中華民國政權處理他的問題,並承擔戰爭威脅,以及不被全世界承認的命運。

這些都是關乎你我權益的歷史,不管現實有沒有辦法短期內解決,也應該努力去了解,問題的癥結到底是什麼。

註:1952.4.28 《中日臺北和約》簽訂,正式結束了雙方的戰爭狀態,宣告日本放棄臺澎權利的《舊金山和約》,也在這一天生效。自此原屬日本籍的臺灣人應被視為(shall be deemed to)中華民國籍
圖:1945/8/15 昭和天皇透過廣播玉音放送《終戰詔書》,圖為臺中公園內廣播亭


敬告D100:歷史謊言拆不穿歷史謊言– 陳凱文研究室


 CIbNeGpUMAAk74JCIbQhS8UsAEsAWZ  

日本戰敗70周年 宮內廳將公佈天皇降伏原始錄音

1945年,美國在廣島及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已70周年。日本宮內廳9日宣布,將於8月1日公開由昭和天皇親自錄製的停戰詔書唱盤與原始錄音。研讀近現代史的日本大學教授古川隆久表示,他認為公開「玉音放送」是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活動,能使人們回想起二戰時所受到的嚴重傷害,並藉此加深民眾對歷史的認識。

「玉音放送」是由昭和天皇於停戰前日(1945年8月14日)深夜,在當時的宮內省廳內,連續朗誦兩遍停戰詔書並錄製,錄音時間約4分30秒。當時仍主張繼續頑抗盟軍的陸軍軍官竹下正彥、椎崎二郎等人發動叛變、並於15日凌晨控制皇居,意圖阻止皇室播放廣播,但最終失敗,是為「宮城事件」。

15日中午,「玉音放送」透過廣播撥送至日本全國各地,許多日本民眾跪地流淚聆聽。但也有歷史學者認為,《停戰詔書》全文是以日文漢文訓讀體寫成,大部份庶民根本難以理解其內容。就在「玉音放送」的同一天,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中正在中央廣播電台發表《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

聆聽「天皇玉音」的日本國民,這張照片中有人近乎五體投地,有人則是昂首以對。

二戰結束邁入70周年,除了公開昭和天皇所錄的停戰詔書以外,宮內廳也將公開皇室內被稱為「御書房(御文庫)」的防空洞照片。「御書房」完建於昭和17年(1942年),為地上一層、地下兩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為了抵擋空襲,當時特別加強屋頂結構。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於建成隔年入住,昭和天皇的政務大多都在這裡完成。另一個名為「御書房附屬室」的防空洞,據說是昭和天皇決定停戰的「御前會議」的召開處。

當年負責播放「玉音放送」的NHK職員玉虫一雄已於2012年過世,他生前曾在受訪時表示,在15日玉音放送之際,他滿腦子都是:「一定要成功撥放才行,我背負著非常重大的責任。」作為參與「玉音放送」的一員,玉虫先生也曾說:「希望大眾能對玉音放送有多一些的認識。國民歷經戰後的艱苦,好不容易才有今日的和平。今後也會繼續為維持和平而努力下去。」

收藏於NHK放送博物館的「玉音盤」,館方慎重地以氮氣充填的透明箱進行展示。(維基百科)

二戰結束7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今年年初表示,將於8月的停戰紀念日發表「戰後70年談話」,國際社會則將其視為安倍政權是否願意負責任地面對歷史。安倍曾表示:「對過去大戰的反省、戰後作為和平國家的步調,以及今後日本對亞洲太平洋地區,究竟會做出什麼樣的貢獻,我將會集結人才一同討論,撰寫嶄新的談話內容。」

回應安倍首相的「戰後70年談話」,全國各地的市民團體,開始收集市民們的發言,準備發表「民眾談話」。其中,琦玉縣的市民團體,於7月7日將《戰後70年‧我們的談話》投書至日本政府、中國及韓國大使館,網站上也備有中、韓、英語的譯本。

戰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民眾。但,曾幾何時,默許政治的失控而擁戴法西斯的也是我們民眾。我們堅信,正視歷史從而決定這個國家未來的,並不是一時的政治權力,而是我們每一個民眾。由此,我們決定向國內外傳遞我們對和平的想往,發表「戰後70年,我們的講話」。

----我們-----

*拒絕一切引發戰爭的事物,不斷努力邁向真正的和平。

*尊重價值觀和文化的多樣性,珍惜超越國境、民族的人們的相互信賴。

*相信與近鄰諸國的爭端,可以通過基於歷史的真摯對話,市民層面的交流來解決。

*為消除差別和不公平,衍生盲從和暴力的「憎惡的連鎖反應」而努力。

*不止於日本,我們也殷切希望近鄰諸國的民眾能發錶帶有各自聲音和臉龐的「民眾談話」,我們決意與珍惜和平的人們牽手共生。

----行動-----

*我們將於那個15年戰爭開始的7月7日,向全世界發表「我們的講話」。

*這一天,我們同時會公開從全國各地傳來的超越世代和國境的「民眾講話」,並遞交首相官邸以及韓國、中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美國等國大使館,以及相關地區的代表機關 ,傳達我們民眾的思考。

*請成為我們這個講話(民眾講話)的贊同人。請參加我們的行動。讓我們一起發出我們的聲音。

《戰後70年‧我們的談話》

日本市民團體發表《戰後70年‧我們的談話》。

琦玉縣市民團體代表松永優表示:「我們認為安倍首相的談話內容,將會和安保法案相同,偏向『讓日本成為有作戰能力的國家』的趨勢,必定和追求和平的民眾們相異。這樣一來,我們認為有必要將我們盼望和平的心情,以我們的話語集合成『談話』,並傳達給全世界。」同時呼籲全國各地的市民團體一同響應,目前已有大阪、廣島、札幌、富山等地區跟進。

此外,北海道一群旭川工業高中生,有感於二戰原子彈爆炸所造成的重大死傷,以二戰時投至長崎市的原子彈爆破威力為原型,試做出了若這顆原子彈投在旭川市,所造成的損傷的模型。他們表示:「我們並不希望這種事情真的發生,希望透過這個模型,能讓人重新思考和平的重要性。」

透過這次的模型製作,近藤神同學(15歲)說道:「我不想上戰場,也不希望再有原子彈爆發事件。究竟為什麼會有戰爭呢?」。萬代賴和同學(15歲)則說:「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如果原子彈被投到旭川市的話,也會造成極大的損傷。」

時光匆匆,二戰結束至今已過了70年。在這場戰役中,全世界一同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原子彈爆破威力的可怕,想必不論對於戰勝國或者戰敗國來說,這場戰役都將是心中難以抹滅的歷史傷痛。

「大東亞戰爭」終結詔書(四之二)。(維基百科)
「大東亞戰爭」終結詔書(四之三)。(維基百科)
「大東亞戰爭」終結詔書(四之四)。(維基百科)

---------------------------

宮城事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qUll4J

宮城事件是二戰末期,發生在日本的一起未遂軍事政變。
事變發生於日本投降前夕的1945年8月14日夜至8月15日,由陸軍省和近衛師團少數少壯派參謀人員為中心發起,目的是為了阻止日本向盟軍宣告投降。他們為此殺害了近衛師團長森赳,並偽造其命令調遣近衛步兵第二聯隊,一度占據了皇居(宮城)。然而他們最終也未能說服掌握關鍵力量的陸軍省首腦以及負責關東地區防務的東部軍一同參與政變,從而使政變流產,政變軍人分別自殺或被捕,而終戰詔書的播送和日本投降也得以仍按計劃進行。

陸軍大臣阿南惟幾。他的態度對事變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45年8月上旬,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失敗看起來已無可避免。6日,廣島遭受原子彈襲擊;9日,蘇聯對日宣戰,緊接著長崎也遭到原子彈襲擊。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內部支持接受波茨坦宣言的呼聲也日益強烈。
8月9日,在皇宮舉行的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中,圍繞是否無條件接受波茨坦宣言的問題發生了分歧。以首相鈴木貫太郎、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和外務大臣東鄉茂德為一方,主張只要盟軍能夠維持天皇地位(即「國體維持」),就可以無條件接受宣言;但以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及軍令部長豐田副武為代表的另一方則主張必須附加一些條件(如拒絕盟軍進駐,自行審判戰犯,等)[1]。
9日上午10時,會議在僵局中因故中斷。次日凌晨0時,鈴木貫太郎召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與會者舉行有天皇參加的御前會議。會議在皇宮內御文庫地下室舉行。在爭論繼續的情況下,鈴木提出交由天皇決斷(「聖斷」)的主張。天皇隨即表示贊同外相東鄉的主張,會議遂做出了接受波茨坦宣言的決定[2]。這一決定隨後通過中立國向同盟國傳達,其中駐瑞士公使加瀨俊一負責通知美國和中國,駐瑞典公使岡本季正則負責通知蘇聯和英國。
陸軍不穩
御前會議的決定在陸軍省許多主張抵抗到底的青年軍官中間引起了軒然大波[3]。10日上午在陸軍省的會議中,青年軍官們要求阿南惟幾辭職,從而逼迫內閣總辭職,以達到阻止無條件投降的目的。對此阿南以「有不服者,請先斬阿南」回絕。
8月12日凌晨,舊金山廣播開始播放同盟國方面的對日回復。對於回覆中的「subject to」一詞,軍隊方面翻譯為「隸屬」一詞,從而使得譯文成為「天皇和日本政府統治國家的權力……隸屬於盟軍最高司令官」,這樣一來,該回復無疑威脅了所謂「國體」,從而成為阿南、梅津要求繼續戰爭的理由;而外務省方面則將之譯為「受限於」,即「受限於盟軍最高司令官」,用以反對軍方的立場。另外,對投降決定不滿的青年軍官則在阿南妹婿竹下正彥帶領下,再次向阿南提出阻止無條件投降的請求,卻被阿南以「聖斷已下」為由拒絕。
12日下午的皇族會議上,大多數皇室成員(包括原朝鮮王族李垠和李鍵)都對接受波茨坦公告表示支持。但當夜的內閣會議上,阿南惟幾、內務大臣安倍源基和司法大臣松阪廣政仍然堅持反對,僵局持續到次日凌晨。而13日早間召開的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也是在長時間的爭論之後才勉強作出了按照天皇意志履行無條件投降的決定。
阿南回到官邸,在官邸等待他的六位青年軍官(軍事課長荒尾興功大佐,同課課員稻葉正夫中佐、井田正孝中佐,軍務課員竹下正彥中佐,同課課員椎崎二郎中佐、畑中健二少佐)向他提出了下述「兵力動員計劃」[4][5],並請求其支持:
動用兵力——東部軍及近衛師團;
行動方針——調兵將鈴木(貫太郎)、木戶(幸一,內大臣)、東鄉(茂德)、米內(光政)等主和派要人和皇居隔離開。隨後戒嚴;
目的——在捍衛國體的條件得到確實保證之前絕不投降,繼續談判;
方法——以陸軍大臣執行警戒時所擁有的局部地區應急出兵權,發動政變。
對此,阿南沒有正面表達支持或反對,而表示需要待次日(14日)與梅津美治郎會面後再作決斷[6]。
第二天上午7時,阿南、荒木在陸軍省一同會見了梅津。梅津表示反對「兵力總動員計劃」,並得到阿南的贊同。這意味著青年軍官們當初的計劃——先得到陸軍總長和總參謀長首肯,再爭取東部軍司令官和近衛師團長的方案——受到嚴重挫折。畑中等人只得自行尋找政變的志願者[7]。
上午10時50分,鈴木為了排除軍方的干擾,策劃了又一次御前會議,與會者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全體成員和內閣全體成員,除此外還有樞密院長平沼騏一郎、陸海軍軍務局長等,共計二十三人參加。在會上鈴木再次請求天皇下達「聖斷」,在天皇表示將認同盟軍答覆,並願意親自向國民和官兵進行廣播後,會議隨即結束。隨後,竹下等人再次向阿南提出《兵力部署第二方案》,也遭到阿南的拒絕。
在此期間,高級將領們召開了一次會議,討論了通過政變阻止投降的可能性(其中一些人確實考慮過這一問題)。在長時間的沉默之後,參謀次長河邊虎四郎提議,所有與會者應該聯署一份協議,堅決執行天皇關於終戰的聖斷。於是。包括阿南在內,杉山元、畑俊六、梅津美治郎、土肥原賢二、河邊虎四郎及若松只一等高級將領,均在協議上署名[8]。在梅津的建議下,若松稍後也將文件帶給了航空總軍司令官河邊正三,後者也簽了名[9]。
下午1時許,日本廣播協會的會長大橋八郎等人接到通知趕到內閣情報局,被命令儘快為天皇的終戰詔書廣播作準備。但關於詔書的字眼,阿南與米內等人的爭論仍然持續,使得預定的錄音時間大大推遲。直到夜間11時50分,天皇的停戰詔書錄音才錄製完成。錄音盤由侍衛德川義寬等人保管在了皇后宮事務所的輕金庫內。
政變過程
政變準備
下午3時,畑中少佐求見東部軍司令田中靜壹。雖然順利地得到接見,但畑中還是受到了田中靜壹的嚴厲斥責,只得一言未發離開。田中在會面後曾對部下表示「此事如不引起注意,我們將會重蹈永田鐵山的覆轍。」[10]田中曾要求畑中回家,但後者並未聽命[11]。

政變中被殺害的近衛師團長森赳。
另一方面,畑中等人也試圖做近衛師團的工作。如東條英機的女婿,近衛師團參謀古賀秀正少佐,此時也加入了政變的謀劃。14日與15日的皇宮警備由近衛師團的步兵第二聯隊(聯隊長芳賀豐次郎)負責。該聯隊下設三個大隊,本來採取輪流擔當皇宮警備的方式,但在8月14日下午,除原定執勤的第一大隊外,原本在司令部待命的第三大隊也進入皇宮加強警備,並由芳賀直接擔任指揮。雖然芳賀後來否認知悉政變軍人的陰謀,但這一反常的調度表明這時芳賀可能已經同意了畑中等人的計劃[12]。下午五時,了解到這一情形的前首相近衛文麿為此專門向木戶幸一發出警告,亦未引起木戶的足夠警覺。
政變軍官也試圖打探有關終戰詔書錄音的消息。古賀與另一位政變軍官,同為近衛軍團參謀的石原貞吉少佐曾試圖在皇宮武官府內詢問關於錄音的詳情,但並沒有得到有用的信息[13]。
森赳遇害
近衛師團的態度對於政變能否成功非常重要[14]。井田、椎崎和畑中希望能夠說服近衛師團長森赳,為此在師團參謀室里苦等森糾召見。當時森正與其內弟白石通教中佐會面,井田、椎崎幾次強行要求會見,終於在1時之前見到了森(畑中中途離開)。在會晤中森堅持反對發動政變的想法,只是承諾「會到明治神宮參拜後再作最後決斷」。井田遂暫時離開了師團長室。這時畑中與航空士官學校的上原重太郎大尉、陸軍通信學校的窪田兼三少佐走進師團長室,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畑中突然向森師團長開槍,而上原則揮刀將森斬殺。當時也在屋內的白石中佐則被上原和窪田兩人斬殺[15]。
占據皇居
殺死森之後,原定凌晨2時開始的政變不得不提前開始。畑中和古賀等人開始著手發布偽造的師團命令。該命令內容如下[16]:
近作命甲第五八四號

近師命令
八月十五日〇二〇〇

一、師團之使命是摧毀敵人謀略,維護天皇陛下,捍衛我國國體。
二、近步一長派主力部隊占領東二東三營內廣場(包含東部軍作戰室周邊)和本丸馬場附近,須對外保衛皇室的安全。另派一中隊占領東京廣播局,封鎖廣播線。
三、近步二長派主力部隊在皇宮吹上地區對外守衛皇室的安全。
四、近步六長繼續執行現在的任務。
五、近步七長派主力在二重橋前切斷皇宮外圍。
六、GK長派TK中隊前進至代官町,主力待命。
七、近炮一長待命。
八、近工一長待命。
九、近衛機炮大隊長以當前姿態守衛皇宮。
十、近衛一師通長派兵切斷皇宮至師團司令部之間以外的皇宮通訊網。
十一、我於師團司令部據守。


近師長 森赳

東部軍司令部所在地——第一生命館。巧合的是,終戰詔書的錄音器材準備也是在該樓內進行的。
此外,為了防止終戰詔書播出,政變軍人還向千代田區內幸町的廣播會館派出了部隊,並切斷了宮內省的電話線,解除了皇宮警察的武裝。他們占領了所有宮門,禁止所有政變相關人員以外的出入。完成錄音任務的情報局總裁下村宏和及其秘書官川本信正在離開皇宮時,在坂下門被近衛步兵第二聯隊第三大隊的士兵逮捕。他們被押送到附近的一座建築物中關押[17]。隨後,負責錄音的NHK職員等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被抓捕和關押的共計有18人[18]。
通過訊問這批被俘人員,畑中等人弄清了終戰詔書錄音已經完成的事實。為了找到天皇錄音膠盤,畑中、古賀等人決定繼續守住皇宮,並命令近衛兵對宮內省展開搜索。但由於近衛師團平日駐守在皇宮外圍,對建築物內部缺乏了解,因此搜索進展緩慢。當時身在宮內省的宮內大臣石渡莊太郎和內大臣木戶幸一躲進地下金庫室,僥倖躲開了政變部隊的追捕[19]。而安放在皇后宮事務所輕金庫內的錄音盤則因位置隱秘而安然無恙。
阿南自殺
政變軍人中的竹下正彥,由於與阿南惟幾的特殊關係,而被畑中健二委以最後嘗試說服阿南的任務。但當竹下到達陸軍大臣官邸時,阿南事實上已準備好切腹自殺。他將事先寫好的辭世句與遺書交予竹下。其辭世句為:「深受君恩身,無言可遺世。」署名「陸軍大將 惟幾」。遺書則為「以一死以謝大罪」,署名「陸軍大臣 阿南惟幾」。有人認為此處所謂「大罪」,既可能指無能以致戰敗之罪,也可能指縱容政變未加阻攔之罪[20]。其間政變軍人窪田趕到陸軍大臣官邸,報告了森被殺的情況。阿南聞後說了一句「把米內斬了!」便不再說話[21]。他最終在凌晨5時許日出後切腹自殺。
政變被鎮壓

指揮鎮壓政變的東部軍司令官田中靜壹。他在政變結束後的8月24日開槍自殺。
東部軍方面最早得到政變的消息是由井田和近衛師團參謀長水谷報告的。井田最初試圖隱瞞森赳遇害的消息,在不得不承認此事實後,他仍試圖說服東部軍加入政變。對此東部軍參謀長高島辰彥採取了拖延戰術,讓在二二六事件時曾擔當談判任務的作戰主任參謀板垣徹中佐與之對談。高島本人則向東部軍司令官田中靜壹作了報告。高島主張在弄清形勢後進行說服,而田中則主張強硬解決[22]。直到近衛步兵第七聯隊長皆美貞作向東部軍報告接到可疑命令(即畑中等人偽造的命令)後,東部軍開始有所行動,派遣參謀前往探察近衛師團司令部的情況,加派兵力保護田中司令官,並命令近衛師團各部隊長官緊急集合。意識到政變必將失敗的井田則回到了畑中處,對其發出及早結束政變行動的警告[23]。
到凌晨3時半,接到偽命令的部隊長官到達東部軍司令部,高島向他們宣布了包括森赳被殺害、偽命令無效、東部軍接管近衛軍團指揮權以及立即解除皇宮包圍在內的命令。至此,政變軍人的計劃已幾乎破滅。而森和白石的死這時也得到了親自前往近衛師團司令部的東部軍參謀的確認[24]。
這時芳賀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最初可能認為政變是由陸軍大臣阿南所主導(並為師團長森赳所默許),因此輕易相信了政變計劃。但隨著阿南的久不露面和得知森遇害的消息,芳賀開始產生懷疑[25]。最終在4時半前後,芳賀與高島之間的電話被接通。這也使得芳賀與畑中等人徹底決裂。
稍後,與外界聯繫完全被切斷的皇宮通過一條秘密線路與海軍軍令部取得了聯繫。5時10分——也就是天亮之後,田中靜壹等來到近衛師團司令部。在此間負責指揮的石原貞吉少佐被捕。田中來到御文庫覲見天皇,宣告政變已被鎮壓。
政變相關人物的結局
畑中健二在被芳賀等人趕出皇宮後,來到了稍早已由政變軍隊占領的廣播局,以武力威脅廣播員,要求由自己向全國進行廣播,反對接受波茨坦宣言[26]。廣播員則一再以技術原因為藉口加以回絕[27]。無奈之下,畑中和椎崎二郎兩人分別騎著馬和摩托車,沿著皇宮四周散發號召繼續抵抗的傳單。最終兩人在被逮捕前,於皇宮前二重橋和坂下門之間的草坪上各自切腹並開槍自殺。
同日,古賀秀正在近衛師團司令部的森赳棺前切腹並開槍自殺。上原重太郎則是在回到學校繼續煽動抵抗未果後,於8月19日切腹自殺。
8月17日發生了與宮城事件性質相似的水戶教導航空通信師團據守山頭叛亂的事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石原貞吉在前往勸說叛軍投降時被叛軍槍殺。
窪田兼三在15日一度計劃自殺,但後來又改變主意,計劃綁架麥克阿瑟以達到繼續抵抗的目的。最終因無人支持而放棄,轉而在8月24日下午帶領陸軍預科士官學校的學生占領了川口廣播所,試圖向全體國民申訴。田中靜壹率領憲兵部隊將其輕易鎮壓。值得一提的是,田中在當晚開槍射中心臟自殺。由於陸軍中央決定戰敗時的一切行為都不屬於犯罪,因而窪田不久就被釋放;而他參與殺害森赳的事實,亦在三十多年後才公之於眾。
井田正孝在15日夜也一度計劃自殺,但被上司荒尾派出的部下攔住。他在2004年去世,年91。竹下正彥則未自殺,戰後進入自衛隊服役,1989年去世。

--------------------------------------

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
作者:蔣中正
1945年8月15日
http://www.chungcheng.org.tw/thought/class07/0019/0004.htm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

全國軍民同胞們: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士們:

  我們的抗戰,今天是勝利了,「正義必然勝過強權」的真理,終於得到了他最後的證明,這亦就是表示了我們國民革命歷史使命的成功。我們中國在黑暗和絕望的時期中,八年奮鬥的信念,今天纔得到了實現。我們對於顯現在我們面前的世界和平,要感謝我們全國抗戰以來忠勇犧牲的軍民先烈,要感謝我們為正義和平而共同作戰的盟友,尤須感謝我們 國父辛苦艱難領導我們革命正確的途徑,使我們得有今日勝利的一天,而全世界的基督徒更要一致感謝公正而仁慈的上帝。

  我全國同胞們自抗戰以來,八年間所受的痛苦與犧牲雖是一年一年的增加,可是抗戰必勝的信念,亦是一天一天的增強;尤其是我們淪陷區的同胞們,受盡了無窮摧殘與奴辱的黑暗,今天是得到了完全解放,而重見青天白日了。這幾天以來,各地軍民的歡呼與快慰的情緒,其主要意義亦就是為了被佔領區同胞獲得了解放。

  現在我們抗戰是勝利了,但是還不能算是最後的勝利。須知我們戰勝的含義決不止是在世界公理力量又打了一次勝仗的一點上,我相信全世界人類與我全國同胞們都一定在希望?這一次戰爭是世界文明國家所參加的最末一次的戰爭。

  如果這一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的戰爭,那麼我們同胞們雖然曾經受了忍痛到無可形容的殘酷與凌辱,然而我們相信我們大家決不會計較這個代價的大小和收穫的遲早的。我們中國人民在黑暗和絕望的時代,都秉持我們民族一貫的忠勇仁愛,偉大堅忍的傳統精神,深知一切為正義和人道而奮鬥的犧牲,必能得到應得的報償。全世界因戰爭而聯合起來的民族,相互之間所發生的尊重與信念,這就是此次戰爭給我們的最大報償。我們聯合國以青年血肉所建築的這道反侵略的長堤,凡是每一個參加的人,他們不僅是臨時結合的盟友,簡直是為人類尊嚴的共同信仰而永久的團結了起來。這是我們聯合國共同勝利最重要的基礎,絕對不是敵人任何挑撥離間的陰謀所能破壞。我相信今後地無分東西,人無論膚色,凡是人類都會一天一天加速的密切聯合,不啻成為家人手足。此次戰爭發揚了我們人類互諒互敬的精神,建立了我們互相信任的關係,而且證明了世界戰爭與世界和平皆是不可分的,這更足以使今後戰爭的發生勢不可能。我說到這裏,又想到基督寶訓上所說的「待人如己」與「要愛敵人」兩句話,實在令我發生無限的感想。

  我中國同胞們必知「不念舊惡」及「與人為善」為我民族傳統至高至貴的德性。我們一貫聲言,祇認日本黷武的軍閥為敵,不以日本的人民為敵;今天敵軍已被我們盟邦共同打倒了,我們當然要嚴密責成他忠實執行所有的投降條款,但是我們並不要報復,更不可對敵國無辜人民加以污辱,我們只有對他們為他的納粹軍閥所愚弄所驅迫而表示憐憫,使他們能自拔於錯誤與罪惡。要知道如果以暴行答復敵人從前的暴行,以奴辱來答復他們從前錯誤的優越感,則冤冤相報,永無終止,決不是我們仁義之師的目的。這是我們每一個軍民同胞今天所應該特別注意的。

  同胞們:敵人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現在是被我們打敗了,但是我們還沒有達到真正勝利的目的,我們必須徹底消滅他侵略的野心與侵略武力,我們更要知道勝利的報償決不是驕矜與懈怠。戰爭確實停止以後的和平,必將昭示我們,正有艱巨的工作,要我們以戰時同樣的痛苦,和比戰時更巨大的力量,去改造,去建設。或許在某一個時期,遇到某一種問題,會使我們覺得比戰時,更加艱苦,更加困難,隨時隨地可以臨到我們的頭上。我說這句話,首先想到了一件最難的工作,就是那些法西斯納粹軍閥國家受過錯誤領導的人們,我們怎樣能使他們不只是承認他自己的錯誤和失敗,並且也能心悅誠服的接受我們的三民主義,承認公平正義的競爭,較之他們武力掠奪與強權恐怖的競爭,更合乎真理和人道要求的一點,這就是我們中國與聯盟國今後一件最艱鉅的工作。我確實相信全世界永久和平是建築在人類平等自由的民主精神和博愛互助的合作基礎之上,我們要向民主與合作的大道上邁進,來共同擁護全世界永久的和平。

  我請全世界盟邦的人士,以及我全國的同胞們!相信我們武裝之下所獲得的和平,並不一定是永久和平的完全實現,一直要作到我們的敵人在理性的戰場上為我們所征服,使他們能徹底懺悔,都成為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分子,像我們一樣之後,纔算達到了我們全體人類企求和平及此次世界大戰最後的目的。

-------------------------------

終戰詔書埋禍根 「中日戰」未終
news.wenweipo.com查看原始檔
步平做客南開大學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講堂。通訊員 任永華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欣 通訊員 張軼帆 天津報道)儘管早在70年前,日本的侵華戰爭就劃上了句號,但直到今天,歷史問題仍然困擾著中日兩國關係和民眾情感。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長、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步平做客南開大學,談他對日本戰後處理與中日曆史問題的認識。

《終戰詔書》埋「禍根」

步平說,歷史資料顯示,1945年,日本戰敗後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當時日本代表遞交給同盟國和中國政府的,都是白紙黑字的「降書」,「戰敗投降」的概念非常清晰。但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發佈的《終戰詔書》,卻為戰後日本人關於歷史的認識埋下了伏筆。

根據史料,《終戰詔書》大致內容表述為:日本軍人「勇武善戰」、官員「勵精圖治」、一億人民「克己奉公、盡其最善」,目的是為了日本的「安寧」和世界的「共榮共樂」,「戰局仍未好轉,世界大勢於我不利」,同盟國使用「殘虐之炸彈」,如繼續作戰將「招致我民族之滅亡,波及人類之文明」,日本為了「億兆之赤子」而宣佈接受美蘇中英四國共同宣言。

步平指出,《終戰詔書》所突出的是天皇的所謂「聖斷」,即「英明地」決定終止戰爭,沒有一句話提到「戰敗」、「投降」,也沒有對戰爭責任的任何反省。從對歷史負責的角度看,《終戰詔書》可以說沒有任何積極建樹,相反,它帶來了戰後關於歷史認識的一系列的問題與爭論。

參拜靖國神社問題

毫無疑問,靖國神社與日本歷史教科書,是中日之間這場70年「未終之戰」的兩大敏感點。

步平說,自建立之日起,靖國神社就是日本戰爭動員鏈條中的關鍵一環,即「徵兵—參戰—戰死—英靈—慰靈—教育—再徵兵」。二戰前及戰時,到靖國神社「慰靈」不是一項單純的宗教活動。日本文部省曾發佈指令,要求所有在校學生都要參與,因為彰顯英靈精神屬於國民義務,是典型的軍國主義教育程式。戰時很多日本兵衝鋒之前,都互相鼓勵:『我們靖國神社見吧!』顯然就是自幼受上述教育長期熏陶的結果。」

---------

《終戰詔書》(日語: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亦稱《停戰詔書》。是指日本昭和天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簽署表示接受美、英、中、蘇四國在波茨坦會議上發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無條件投降的詔書。這被看作是日本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的預兆。
《終戰詔書》是在1945年8月14日由昭和天皇親自宣讀並錄音,8月15日通過日本放送協會正式對外廣播。這是日本天皇的聲音首次向日本公眾播出。天皇錄音敬稱為「玉音」,日語「放送」是「廣播」的意思,故稱「玉音放送」。

步平還介紹說,戰後至今70年間,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首相共有15人,從未參拜的有19人。不去參拜的,多是不願由此引起國際糾紛,而參拜者則主要是為了吸引選票。

「扶桑社」教材使用率僅為0.4%

談及日本教科書,步平說,二戰期間,日本各科的「國定教科書」幾乎都貫穿軍國主義思想。1948年起,由「國定」改為「審定」,即可由各個學校的教師自行編寫,交文部省審定通過即可出版。於是,出現了教科書在反思戰爭責任時是「改善」還是「改惡」的爭議。前者對戰爭加以反省、譴責,在書中介紹了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等內容;後者(極端右翼勢力組織「扶桑社」教材)則不提反思而百般維護,顛覆了一些最基本的歷史觀念。但由於採取地方自主選擇的原則,據統計,2005年,日本全國選擇使用「扶桑社」版教材的學校比例僅為0.4%。

「其實,戰後70年來,日本國內民意對那場戰爭的看法不斷在發生變化,也可以說是有所進步。」步平坦言,不應簡單地以為日本國內右翼的激進言論完全代表了當今日本民眾。他強調,我們不要把憤怒的矛頭指向所有的日本人,而要與反對參拜靖國神社和抵制「扶桑社」教科書的日本人一起,共同抵制日本右翼的倒行逆施。

終戰詔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VcQqsg

----------------------------------------------------

日本天皇1945年8月15日發布接受投降條件的《終戰詔書》後,日本天皇與帝國政府已經承認台灣不是日本之領土。

日本天皇1945年8月15日發布接受投降條件的《終戰詔書》後,日本天皇與帝國政府已經承認台灣不是日本之領土。

作者: 櫻川武藏  2012年5月23日  初稿

 

 

1945年4月1日日本天皇發佈給朝鮮與台灣人民參政權的詔書後不到4個半月日本帝國戰敗投降被佔領,此詔書日本根本來不及實施,同時國際也不承認,並且也已經被日本天皇1945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的接受投降條件的「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終戰詔書》)所廢制,因此自1945年5月15日起接受同盟國之《波茨坦公告》之投降條件後,日本帝國天皇與政府已經承認台灣不是日本之領土。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時,以天皇裕仁名義發布過兩份詔書。

 

一.  天皇對內發布第一份接受投降條件的《終戰詔書》:

 

日本天皇發布的第一份接受日本戰敗投降條件的《終戰詔書》(「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是於1945年8月14日由昭和天皇親自宣讀並錄音,8月15日通過日本放送協會「玉音放送」正式對外廣播。「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即「終戰詔書」)由日本天皇及帝國政府簽署表示接受美、英、支、蘇四國在波茨坦會議上發表的《波茨坦宣言》聯合公告之條件,同意無條件投降的詔書。(詳細全文詔書內容參件附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玉音放送」發布的第一份接受日本戰敗投降條件的《終戰詔書》(「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玉音放送」發布的第一份接受日本戰敗投降條件的《終戰詔書》(「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

 

 

終戰詔書終戰詔書

《終戰詔書》約有800多字,但實質性內容就是一句話:--就政府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事告知全國:「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

 

 

終戰詔書終戰詔書

 

日本裕仁天皇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裕仁天皇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因此日本昭和天皇在《終戰詔書》已經簽署發佈詔書告知全國表示接受美、英、支、蘇四國在波茨坦會議上1945年7月26日發表的《波茨坦公告》之投降條件。

根據《波茨坦公告》第八條:(八)  《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之其他小島之內。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發佈《終戰詔書》後,日本天皇及政府已經承認日本的主權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等四島,同時接受《開羅宣言》之將台澎歸還給中華民國的此條件。(但終戰和約沒有執行承諾沒有規定將台澎歸還給中華民國,僅規定放棄台澎之主權)。因此台灣已經不是日本的領土了,1945年8月15日的新日本天皇《終戰詔書》已經把1945年4月1日的給朝鮮與台灣人民參政權的詔書給廢掉了。

 

第一份天皇接受日本戰敗投降條件的《終戰詔書》之發佈經過:(1). 1945年8月10日凌晨御前會議上天皇聖斷接受《波茨坦公告》後,內閣召開會議形成決議,即通過駐瑞士、瑞典公使將乞降照會送達美國國務院。首相鈴木貫太郎並指定內閣書記官長迫水久常準備天皇詔書擬稿並延請漢學家安岡正篤、川田瑞穗等人潤飾文字。

 

(2). 1945年8月12日,同盟國由美國代表對日本乞降照會作出「貝爾納斯答复」。此時日本軍部持有反對投降之異議,14日上午天皇破例緊急召開有內閣成員與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成員出席的御前會議,天皇再次聖斷終戰。天皇所言實際只是一個裁決,必須再經內閣會議形成終戰決定、履行上奏,內閣會議同時對詔書修改定稿。當晚詔書正式文本送天皇署名用璽,內閣所有成員再簽章附署。因此由天皇宣讀的《終戰詔書》事實上是一份由天皇發佈的經日本國家體制所決定的政府內閣文件,其效力已經壓蓋廢棄也是內閣文件性質的1945年4月1日的給朝鮮與台灣人民參政權的詔書。

 

(3). 14日內閣會議形成終戰決定後,外務省於當日晚通過瑞士、瑞典向同盟國發出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急電。東京時間15日9時左右、即《終戰詔書》玉音天皇親自廣播之前,美國、支國、英國、蘇聯都對外公佈日本的投降電文。隨即同盟國同意推派任命麥克阿瑟為同盟國盟軍最高統帥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簽署投降條款,與負責代表盟國負責執行對日本帝國的佔領與接收。

 

二. 天皇對國際發布第二份接受投降條件的《日本天皇投降詔書》

 

第二份天皇接受日本戰敗投降條件的《日本天皇投降詔書》(降伏文書調印の際の詔書(1945年9月2日)是在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於停靠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的同盟國對日受降典禮中簽署投降文書時所發佈的日本天皇詔書。參加投降儀式之日本代表外務大臣重光葵、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兩人受日本天皇以詔書指派為全權代表日本天皇與帝國政府在投降書簽字接受投降條件完成日本帝國對同盟國之投降儀式。日本天皇的任命詔書參見下圖之真跡影本:

天皇對國際發布第二份接受投降條件的《日本天皇投降詔書》天皇對國際發布第二份接受投降條件的《日本天皇投降詔書》

參加日本投降典禮的戰勝的同盟國一方由美、英、蘇、支四強所同意共同推派的同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代表同盟國主持。日本代表完成簽自後,各同盟國成員之參加代表為美國代表尼米茲將軍、中華民國代表徐永昌將軍、英國代表弗雷瑟將軍、蘇聯代表杰列維揚科將軍、澳大利亞代表布列梅將軍、加拿大代表柯斯葛列夫上校、法國代表勒克萊爾將軍、荷蘭代表赫爾弗里希將軍、紐西蘭代表伊希特將軍等依序於日本降書上簽字完成日本投降書的國際法律效力。

 

1945年9月2日上午,密蘇里號上日本投降典禮,日本全權代表出席投降書簽字儀式。1945年9月2日上午,密蘇里號上日本投降典禮,日本全權代表出席投降書簽字儀式。

1945年9月2日上午,密蘇里號上日本投降典禮,日本全權代表出席投降書簽字儀式。

麥克阿瑟將軍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麥克阿瑟將軍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

麥克阿瑟將軍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

 

與投降書同時公佈的還有一份天皇詔書,此《日本天皇投降詔書》內容引用當年中央社譯文如下:

「朕 業已受諾昭和二十年七月二十六日美國、中國、英國三國政府之首腦於波茨坦發表其後且由蘇聯參加之宣言所揭載之各條項,對於帝國政府及大本營於由聯合國最高 司令官揭示之降伏文件,代朕簽字,且根據聯合國最高司令官之指示公佈對陸海軍之一般命令,朕命令朕之臣民速停敵對行為,放棄武器,著實履行降伏文件之一切 條項及由大本營公佈之一般命令。」

 

《日本天皇投降詔書》(降伏文書調印の際の詔書(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手撰真跡影相版《日本天皇投降詔書》(降伏文書調印の際の詔書(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手撰真跡影相版

 

《日本天皇投降詔書》(降伏文書調印の際の詔書(1945年9月2日)日文文字內容版《日本天皇投降詔書》(降伏文書調印の際の詔書(1945年9月2日)日文文字內容版

 

《日本天皇投降詔書》(Proclamation By The Emperor of Japan)英文文字內容版《日本天皇投降詔書》(Proclamation By The Emperor of Japan)英文文字內容版

 

 

《日本天皇投降詔書》初稿內容由美國國務院擬定,內容採對外公布之簡短版本,用為日本向同盟國投降程序的一個重要環節文件之一。8月19日,日軍參謀本部次長河邊虎四郎陸軍中將、海軍省首席副官橫山一郎海軍少將、外務省調查局長岡崎勝男一行19人在馬尼拉與同盟國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的參謀長薩瑟蘭中將舉行洽降會談時,同盟國方面交給日本代表三份文件草稿:《投降書》、《投降詔書》、與《統帥命令第一號》,要求日皇簽署,並由全權代表在投降書簽署當日呈交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同時向日本國民公佈。日本天皇《投降詔書》上列文中的“聯合國最高司令官”、“降伏文件”、“一般命令”都是中央社徑直照搬日文,沒有另行翻譯。

 

1945年9月2日,在美軍理察·薩瑟蘭將軍的監看下,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在密蘇里號上簽署《降伏文書》1945年9月2日,在美軍理察·薩瑟蘭將軍的監看下,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在密蘇里號上簽署《降伏文書》

 

 

無論是1945年8月15日經日本國家體制所決定屬政府內閣文件之日本裕仁天皇對內全國日本國民發佈的《終戰詔書》(「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或是1945年9月2日與同盟國簽訂投降文書之際所發布的《日本天皇投降詔書》中日本天皇均承諾接受同盟國之《波茨坦公告》之投降條件,因此自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後,日本帝國天皇與政府已經承認台灣不是日本之主權領土。1945年4月1日日本天皇發佈給朝鮮與台灣人民參政權的詔書已經無從執行完全失效。

 

日本天皇1945年8月15日發布第一份接受日本戰敗投降條件的「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後,日本帝國天皇與政府已經承認台灣不是日本之領土。今天還在根據一份已經失效67年、無法執行、已經被新詔書所否定與除去效力,同時已經被終戰條約所去勢無效的舊詔書在主張台灣還是日本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者,不是法理文盲、不是可恥的詐騙金光黨徒,就是腦筋失常的嚴重精神病患也~

 

1952年4月28日生效實施的日本與48個同盟國所簽署的終戰條約《舊金山和平條約》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與同盟國間的太平洋戰爭。終戰條約除規定了對日本帝國領土與控制土地之處置情況,與恢復並承認日本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等四島領土的主權、以及恢復日本對琉球群島被置於美國託管下之潛在主權外,終戰條約並規定了同盟國軍隊對日本帝國領土之佔領至遲應於1952年7月28日前撤離。

 

《舊金山和平條約》規定確認日本應放棄其前領土台灣與澎湖群島之主權,但卻沒有履行英美於1943年在開羅宣言中欲將其歸還給中華民國的承諾。故自1952年4月28日終戰條約簽署生效之日起, 前日本領土台灣與澎湖群島之主權並未歸屬任何國家所擁有。台灣土地有待台灣人民之建立台灣國家以爭取國際承認其對台安之擁有主權。

 

依照《舊金山和平條約》第 3 章第 6 a條【佔領結束】之規定,自終戰條約生效之後,所有同盟國的佔領軍隊應儘速自佔領的前日本帝國領土撤出,並且任何情況下均不得晚於生效後 90 日。因此前同盟國受降代表蔣介石佔領台灣的軍隊,自1952年7月28日起亦必須撤離台灣。迄今尚未依終戰條約規定撤離台灣的蔣介石及其繼任者的佔領軍隊,自1952年7月28日起以來已經成為非法霸佔台灣的土匪集團組織,台灣人民可以採用任何適當的方式,包括採取武裝革命、茉莉花革命,不合作運動或非暴力革命,甚至於進到其土匪體制內搞政變等手段將此非法霸佔台灣總共已經67年之久的土匪集團趕出台灣完全具有充分的正當性。

 

附件資料:

 

● 《波茨坦宣言》重要內容:

公告開始部分回顧了對納粹德國的勝利和三國共同戰勝日本的決心。  (第一至第五條)作為長遠的目標是在世界上建立一個和平的體系來避免將來軍國主義的重建。  (第六條)

為此日本當權政府必須被消滅。  (第七條)

重申開羅宣言中的諸內容應被履行,並且日本的主權必須被限制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以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第八條)日本軍隊必須被完全解除武裝。   (第九條)公告聲明戰勝國不打算奴隸日本民族或消滅日本國家,但戰犯必須嚴懲,新的日本政府必須是民主的,保證言論、思想和宗教的自由和尊重人權。  (第十條)

日本的民用工業可以保留,但能夠建立侵略力量的工業必須被消滅,日本依然可以參加世界貿易   (第十一條),在日本達到這些條件後,佔領軍將被撤回。  (第十二條)

最後公告呼籲日本政府命令其軍隊無條件投降。  (第十三條)

 

《終戰詔書》(「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終戰詔書》(「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

 

 

http://tw01.org/profiles/blogs/1945-8-15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