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統計發現,晚婚、不婚族群越來越多。(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2024/3/4 
晚婚、不婚族變多!女性有偶率48.37%創新低 網吐苦衷:誰要結? https://bit.ly/49ZMe87
內政部統計發現,不婚族群越來越多,去年女性有偶率僅有48.37%,創下統計以來最低,不僅不婚,晚婚的人也日益增加,初婚年齡在近10年來幾乎是一路往後移,將加重我國面臨的少子女化危機,話題也在網上引起討論。
根據內政部統計,隨著社會環境變遷、女性自主權提升等,2013年時女性有偶率還有50.64%,去年僅剩48.37%,創下統計以來最低,其中25到29歲的女性走入婚姻比率僅17.72%,30到34歲也僅剩41.41%,女性初婚年齡不管是平均數或中位數都超過30歲,顯示不婚現象日益增加。
初婚年齡平均數方面,內政部指出,2022年時男性為31.9歲、女性為31.1歲,初婚年齡中位數男性為32.6歲、女性為30.7歲,近10年來幾乎是一路往後移。
晚婚、不婚相關話題在PTT上引起討論,網友紛紛表示「以前不結婚不正常,現在是結婚才不正常」、「養寵物比較實在」、「我一個女的朋友去年才結婚,41歲了」「不生的話幾歲結哪有差」、「結婚又不是現代人責任自己過得爽就好,幹嘛一定要結婚」
也有網友點出不想結婚生子的原因,「要有家,要有房子,如果爸媽不努力,現在受薪階級多少買的起正常爸媽那年代大小成家的房子?鬼島下去」、「誰要結?這年頭不論男女都同意有小孩造成生活水平下降,如果沒有要小孩那就沒必要結婚」。
晚婚、不婚族變多!女性有偶率48.37%創新低 網吐苦衷:誰要結? https://bit.ly/49ZMe87


不生小孩更容易累積財富?研究結果曝:變更窮了
不生小孩更容易累積財富?研究結果曝:變更窮了 https://bit.ly/49AqPmr
2023/11/16
現代人經濟壓力大,越來越多夫妻不生小孩,只過兩人生活。有韓國媒體報導指出,「頂客族」不僅拉低全國的生育率,步入老年時,還可能因為照顧自己的成本增高,陷入貧窮困境。
根據南韓《中央日報》報導,南韓國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桂鳳梧(音譯)等人13日發布一項論文,分析南韓已婚夫婦的生育率變化,發現過去「低結婚率導致低生育率」的說法已不再成立。
桂鳳梧教授等人的論文顯示,從2005年到2015年,已婚夫婦的生育率一直維持在1.4至1.5人之間。這段期間雖然結婚人數減少,生育率略為下降,但是已婚夫婦的生育水平與過去相似,生育率並沒有驟降的現象。
不過,2015年之後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已婚夫婦的生育率急遽下降,2020年為1.13名孩子。首爾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李澈義近日發表的研究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並表示「幾年前,生育率的下降還被歸因於結婚人數的減少,但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政策的重點需要轉向支持已婚夫婦至少生育1個孩子的方向」。
雖然無子女的夫婦似乎更有條件累積財富,但研究顯示情況未必如此,美國人口調查局在2021年發表調查,發現55歲以上無子女的老人貧窮率為12.4%,高於有子女老人的9.1%,顯示出頂客族到了老年時,照顧自己的成本更高。
不生小孩更容易累積財富?研究結果曝:變更窮了 https://bit.ly/49AqPmr
35歲還沒結婚很廢?他酸「根本人生失敗組」,過來人吐不婚關鍵原因 https://bit.ly/3QETazi


頭條揭密》人口崩跌比房價下滑更致命 砸錢救房企不如救生育率 https://bit.ly/3sPpGGH
最近幾年讓許多社會學與經濟學專家大傷腦筋的議題,莫過於不斷下滑的生育率與房地產危機。而讓人覺得特別吊詭的是,生兒育女與房價卻又是一對共生共榮又相互拉扯的社會問題,換言之,如果生育率持續下滑,不只缺乏用需求來拉動經濟成長的動力,對目前做為中國經濟重要支柱的房地產而言,低生育也會導致住房需求下滑。因此,如果想救房地產,其實應該先救生育率。
在最近一場《中國人口學會2023年年會》上,一篇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人口學者提交的論文發布後,引起各界熱烈討論。該論文引述人口研究的測算顯示,2022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已經下滑至1.09,相比日本的1.29還要更低,僅略高於韓國的0.8。
總和生率指的是育齡婦女一生中平均生的子女數量,是衡量人口生育情況的重要參考依據。世衛組織(WHO)把總和生率2.1定義為一個界限,只有總和生育率超過2.1才能維持種群數量的穩定。換句話說,如果總和生育率長期低於2.1的話,人口就會不斷減少,幾十年內人口規模就可能減半。如果總和生率育低到1以下,人口減半的速度會更快,不到一代人(約25年)的時間,人口就會減半。
中國從1979年開始執行一胎化政策,到2015年計劃生育政策才做改變,但其實這時因為房價狂飆,生活開支與育兒花費過高,願意生一個以上嬰兒的家庭已經很少。而隨著生育率降低,數十年來持續增加的總人口很快地在2022年見頂,總人口如同專家的預測開始反轉下滑,而且速度極快。
為什麼中國在進入21世紀、經濟發展呈現起飛的同時,年輕人反而不願意生育?根據日本、韓國與中國進行的調查,毫無例外的經濟都是影響生輕人生育意願的最主要因素。絕大部份受訪者在答覆「為何不想生育?」的問題時,其答案都是「生不起,也養不起」,房價、養育、教育、醫療,這些因素阻礙年輕人生育甚至結婚的意願,受訪者甚至直說,「不是『不想生』,而是真的『不敢生』」。各國的經驗顯示,實質性的生育與養育補貼是簡單且有用的做法,且有立竿見影之效。
在中國、日本與韓國的人口社會學調查中,最讓年輕人感到痛苦而決定不生育的最突出因素就是房價。日本的研究發現,2021年日本首都東京的總和生育率為1.09,低於日本全國的總和生育率1.4,當中最大原因正是因為日本東京房價最高,因此東京生育率也為最低;韓國的情況也類似,2021年韓國首爾總和生育率低到0.59,也是低於韓國全國總和生育率0.9。
當然,在房價飆高的同時,其他的生活開支與養育成本、教育開支都會水漲船高,讓許多年輕夫婦不得不仔細盤算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養育孩子。中國在2017年由國家衛生計生委進行全國性調查數據顯示,也有77.4%的中國婦女認為「經濟負擔過重」是不想生孩子的主要原因。
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房價是年輕經濟負擔中最沉重的一項,因此壓低房價成為提高生育率的主要訴求。但實際上維持房價有2方面的壓力:一是擁有房產的民眾不希望自己的資產跌價,因此政策維持高房價有相當強的民意基礎;二是房產大幅下跌會讓資產負債表衰退而引發金融危機。因此政府希望用拉長時間與自然通貨膨脹來逐漸沖淡高房價的壓力,但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當生育率呈現斷崖式下滑之際,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來等待問題自然解決。
試想:一胎化政策開始的1979年,這些獨生子女在2004年進入適婚年齡,他(她)們的孩子大約在2029年左右開始要買房結婚,由於是一胎化期間,每隔一代的成家的夫婦數目就會少一半,隔2代就只剩1/4。如果結婚形成買房的剛性需求,2代下來剛需會減少75%,即便現在開放生育2、3胎,仍然拉不起生育率,未來剛性需求大幅度且快速萎縮,要維持高房價完全是天方夜譚。
至於房價下跌可能引發資產縮減的金融危機,國外的經驗很多,可以用大量增加發行貨幣解危,雖然會因此造成通貨膨脹與幣值下跌,卻能避免金融經濟危機,不會因人口快速下滑而出現長期的衰退。現在要救房地產市場,根本的問題還是要救生育率,否則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頭條揭密》人口崩跌比房價下滑更致命 砸錢救房企不如救生育率 https://bit.ly/3sPpGGH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今(17日)發布最新人口數據顯示,中國地區總人口突破14億人。(法新社)
2020-01-17 14:39:2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今(17日)發布最新人口數據顯示,中國地區總人口突破14億人,達到14億5萬人,去年增加467萬人,其中男性逾7.15億人,女性約6.85億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截自2019年底,中國大陸地區總人口(不含港、澳)人口達14億5萬人,去年人口增加467萬人,其中總出生人口1465萬人,不但連3年下降,更是自1961年毛澤東「大躍進」失敗引發大規模飢荒後,58年來新生兒數字最少的一年,人口出生率為10.48‰,也是中共政權自1949年建立以來的新低。
去年中國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以女性為100),在這逾14億人口中,中國16至59週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億9640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4.0%;而中國65歲以上人口1億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12.6%,老年人占人口比率較去年11.9%再升,即將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人占人口14 - 20%)
中國自然成長率持續下降,2016年全年自然成長率5.86‰、2017年人口自然成長率5.32‰、2018年自然成長率3.81‰,今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已下降到3.34‰;根據聯合國的報告,目前印度人口約13.5億,僅次於中國,但自然出生率破1%,最快在2025年印度就會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國家


竹縣寵物登記數超過新生兒 成為友善動物城市
竹縣寵物登記數超過新生兒 成為友善動物城市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QFB4Po
2023/08/20 11:23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新竹縣近年出生率在全國名列前茅,沒想到寵物登記數竟然還比新生兒出生率還高!新竹縣動物保護防疫所統計,去年新竹縣家犬和家貓的寵物登記數為5129隻,超過同年新生兒出生數4033人,顯示越來越多毛小孩成為民眾的家庭成員,新竹縣正逐步成為一個友善流浪動物的城市。
新竹縣動物保護防疫所長彭正宇說,新竹縣從2020年起,竉物登記數就首度超過了新生兒出生數,近3年來家貓登記數每年的增幅都在25%以上,家犬每年增幅約10%,可見相對安靜、照顧簡單、可悠遊生活在垂直空間的喵星人,已成為縣民的新寵。
彭正宇說,今年7月完工啟用的動物保護教育園區,是縣府爭取補助後斥資8460萬元所建,整體加強友善被收容動物的福利,讓流浪動物的收容環境友善又兼具動保教育功能。
也正因為收容所就位於竹北市區,交通便利加上動保所推優惠認養方案,這讓去年新竹縣的收容所認養率達87%,為全國公立收容所第5高,遠超過全國認養率66%。全新的動保教育園區就在相同地點,具有相同的地利,今年的認養率可望再提升。
彭正宇說,為提高園區內收容動物的被認養率,他們提供寵物登記費、狂犬病預防注射以及絕育等免費措施,並結合縣內8家寵物業、動物醫院供認養新竹縣動物收容所犬貓享有掛號、醫療、檢查、寵物洗澡、美容、寵物住宿以及各項商品的優惠,歡迎有意在自己生活中添個解語喵或汪的民眾,可上新竹縣動物保護防疫所網站或臉書粉絲頁「新竹縣動物行動派」查詢。
竹縣寵物登記數超過新生兒 成為友善動物城市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QFB4Po


私幼公立化 幼教師齊聲反對

私幼公立化 幼教師齊聲反對
By 曹婷婷,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24日, 2018
少子化嚴重,台南市政府今年力推私幼公立化收費,私幼業者反彈大,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及台南市教師會24日召開幼教大會,百位公私立幼教老師與會,大聲疾呼應以增設公幼取代私幼公立化,要求依法落實行政編制。
家長不認同 政策應檢討
參加民進黨台南市長初選的立委黃偉哲、葉宜津及爭取國民黨提名參選市長的前台南大學校長黃秀霜,先後出席發聲,多名市議員、議員參選人及百位幼教老師與會。
黃偉哲說,私幼公立化解決幼兒補助只是政策中的一項,但此政策不僅家長反對、教師不贊成,連私幼業者也反對,未來若當選市長,願檢討政策可行性。
葉宜津以自身為三胞胎母親為例,孩子進入幼兒園時,家長負擔重,教育不該只是向上發展,更應向下扎根,為家長減輕負擔、進一步提升教學品質,才能解決教育現場問題。黃秀霜說,廣設公幼是她參選政見之一,如果政府政策無法令所有人滿意,就該檢討可行性。
挨批花大錢 問題仍存在
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幼教委員會主委陳韻如表示,教學現場長期面臨教師管控比過高,代理教師常更動,教學品質難穩定,且依據幼照法規定,台南並未落實一園一主任。她認為,公幼不論收費與品質都有口皆碑,增設公幼才是政府該做的。
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侯俊良指出,為挽救少子化,大舉發放幼兒教保券,生育率不見提升,反倒是6年來私幼學費比物價指數漲了4倍,花大錢推「私幼收費公幼化」不能解決問題。台南市教師會理事長陳杉吉說,政府擬定政策前,應有相關基礎研究,召開公聽會廣收民意。
台南市教育局主祕蔣銘娟說,目前公私幼供給率大於入園就讀率,供給率已達9成,入園率僅7成,等於2成私幼閒置,若增設公幼恐衝擊市場機制,鑒於家長仍有就讀公幼的心聲,推出私幼公立收費機制,滿足家長需求。
她強調,此政策也是配合中央預計2019年,達到4成幼兒就讀公共化幼兒園目標,台南目前僅25%,因此,在公幼、非營利幼兒園外,推出私幼公立化共3種選擇,預估今年可達4成目標。
(中國時報)


「多子多孫」補腎第一名方:五子衍宗丸 | 中醫 | 男性不孕症 | 大紀元 - https://goo.gl/aRhPZu

出生率曲線/到宅坐月子服務/私幼公立化 幼教師齊聲反對/「少出生率曲線/到宅坐月子服務/私幼公立化 幼教師齊聲反對/「少出生率曲線/到宅坐月子服務/私幼公立化 幼教師齊聲反對/「少出生率曲線/到宅坐月子服務/私幼公立化 幼教師齊聲反對/「少


 全球224國生育率 台灣倒數第3 
分享全球224國生育率 台灣倒數第3到Facebook 分享全球224國生育率 台灣倒數第3到Line 分享全球224國生育率 台灣倒數第3到Google+
2017-12-03 23:0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南韓媒體3日援引美國中情局(CIA)報告指出,南韓是今年全球生育率較低的國家之一,台灣則位居世界第3低。
《韓聯社》報導,CIA最新的「世界概況(World Factbook)」調查報告顯示了2017年全球224個國家的總和生育率(TFR),即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南韓以1.26,在224個國家排名第219名。
南韓媒體3日援引美國中情局(CIA)報告指出,南韓是今年全球生育率較低的國家之一,台灣則位居世界第3低。示意圖。(資料照,記者侯承旭攝)
南韓媒體3日援引美國中情局(CIA)報告指出,南韓是今年全球生育率較低的國家之一,台灣則位居世界第3低。示意圖。(資料照,記者侯承旭攝)
新加坡(0.83)的總和生育率則是世界最低,接著依序是澳門(0.95)、台灣(1.13)、香港(1.19)和波多黎各(1.22)。CIA報告指出,在這些數字較低的國家中,只有台灣的人口總數夠大,其他全都少於1000萬人。
根據CIA數據,尼泊爾的總和生育率最高,為6.49,許多非洲國家都位列前10名。美國則以1.87,排在第143名。中國和北韓分別是1.6和1.95。
平均壽命方面,摩納哥以89.4歲位居第一,其次是日本(85.3歲)、新加坡(85.2歲)和澳門(84.6歲),南韓以82.5歲排在世界第11名。
台灣排在第40名,為80.2歲。美國以80歲位居第43名,中國和北韓分別是75.7歲和70.7歲。


 

台灣出生率全球最低 醫師:台灣重大危機

2017-03-23  20:23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據估計,台灣因出生率創新低,到2060年全台人口可能降到1700萬人,這是很嚴重的問題」。衛福部台南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永隆指出,去年台灣出生率僅1.07%是全球最低,如出生率再這麼低下去,台灣人口會逐年減少,同時呈老化社會,這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重大危機,主政者必須正視、提有效政策解決。

  • 衛福部台南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永隆擔心台灣人口持續老化、出生率屢創新低,會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重大危機。(記者王俊忠攝)

    衛福部台南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永隆擔心台灣人口持續老化、出生率屢創新低,會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重大危機。(記者王俊忠攝)

從事婦產、生殖專科長達35年的蔡永隆醫師,今天開記者會語重心長提出警語說,內政部人口統計,今年2月,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數首次超越14歲以下的兒少人數,高齡化社會真的來臨

此外,台灣去年的新生兒出生率僅1.07%,是全球最低的出生率。蔡永隆表示,台灣出生率這麼低是嚴重警訊,如沒有外配、中配等新住民「加持」,台灣出生率可能更低,以這麼低的出生率發展下去,到2050年,台灣人口會從2300萬人降到1800萬人;到2060年,台灣人口更會降到1700萬人。

蔡醫師認為,如預測成真,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重大危機,一般而言,年出生率在2.1%能維持人口數平衡;出生率增到2.9%,經濟才能發展。法國鼓勵生育、補助不排富,出生率升到2.1%;日本在安倍三箭下,出生率也從1.4%回升到1.8%。

他說,近幾年都鼓勵年輕夫妻可以生3名小孩,結果只有一對成功,其他夫妻全部失敗,因為多怨道「家計困難、賺不多、養不起,怎麼生?」。他曾向衛政單位主管反映此事,對方竟毫不在意,讓他慨嘆如我國政府高層再不重視這問題,恐怕會應驗毛澤東在1949年講的一句話「百年之後,台灣問題自然會解決」,就等著看2049年到來吧!

 


到宅坐月子服務 8成民眾支持
By 陳世宗,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台中市政府以「生育、托育、養育」三軌並進方式,提升民眾生育率,將於8月份推行「免費到宅坐月子服務」試辦政策。研考會進行民意調查,從5月31日至6月2日期間完成1088份有效樣本,調查結果8成民眾支持此政策,8成5民眾認為能減輕其經濟負擔。

社會局長呂建德說,台中市到宅坐月子服務將於7月15日開放報名,8月正式提供服務,屆時台中市產婦及新生兒家庭可選擇領取生育津貼,單胞胎1萬元、雙胞胎3萬元、三胞胎以上,每胞胎2萬元,或價值2萬元的80小時到宅坐月子服務。

研考會民調指出,家中如有產婦,8成民眾會選擇坐月子中心或在家坐月子,只有8%會選擇請坐月子媽媽到宅服務;新政策上路後,對「免費提供到宅坐月子服務」及「1萬元生育津貼補助」的選擇,有4成民眾有意願選「免費提供到宅坐月子服務」。

呂建德強調,只要實際居住台中市產婦有興趣或意願者,皆可向服務媒合平台申請,試用對象必須產婦或其配偶之一方於新生兒出生當日時,已設籍中市滿180天以上,新生兒於台中市完成出生或設籍登記、未請領生育津貼者;不符資格者,則可自費申請。

-------------------------------------------

城市老化指數 嘉義最老、新竹最年輕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台灣老年人口成長迅速,內政部上午公布去年各縣市老化指數,其中老化嚴重居冠的嘉義縣,已經呈現街上老人比小孩多的景象,其出生率表現為全國最低,死亡率也高居全國第2,且屬農業縣市,年輕人多在外打拚,致老年人口比例較高。內政部說明,老化指數是指一個縣市0至14歲的幼年人口與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例,當老年人口大於幼年人口,也就是指標大於100時,代表老化情形嚴重。老化最嚴重的縣市為嘉義縣161.19,其次為雲林縣131.10;新竹市的59.36及桃園市的62.30指數最低,是全台最年輕的2個縣市。內政部表示,去年全國老化指數為92.18,較2014年增加6.48。與其他國家比較,比日本200.00、德國161.54、南韓92.86為低,但比美國及澳洲78.95、中國大陸58.82為高。內政部指出,從老化指數排名分析,新竹市、桃園市是小孩比老人多,屬於最年輕縣市,且其出生率的表現相當出色,分居去年排名第2、3名,可能是新竹市的科學園區多為年輕人,因工作之便在當地成家立業,而桃園市則有全國最高的生育津貼。至於台北市老化指數雖為六都中最高,但出生率表現也相當亮眼,應是台北市醫療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故老年人口比重才會高居六都之冠。(徐珮君/台北報導)

----------------------------------------------------

男女嬰比又失衡! 去年至少2272女嬰消失

2016-06-04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自然狀況下新生兒性別比,男嬰會略高於女嬰,不過上限是一.○六,即一百名女嬰出生,相對應有一○六名男嬰報到,不過去年國內出生性別比卻來到一.○八三,創五年新高,估計去年至少兩千兩百七十二名女嬰消失!

  • 表

國健署長邱淑媞:這顯然是人為因素

國健署署長邱淑媞指出,這顯然是人為因素,「應該有人(指婦產科醫師)在驗,扼殺了許多女嬰的生存權。」她說,性別篩選是一種嚴重的性別歧視,如持續惡化,台灣會有越來越多男性娶不到老婆,恐引發嚴重社會問題。針對出生性別比創新高,國健署四月十八日已行文婦產科等相關醫學會、聯合會、醫事檢驗學會,提醒婦產科醫師勿違法檢測及選擇胎兒性別。

國健署表示,自然狀況下,嬰兒出生時的性別比即是男嬰略高於女嬰,正常範圍在一.○二至一.○六,最高亦不會高於一.○六,像南非為一.○二,美國為一.○五。這是上天巧妙的設計,由於男嬰夭折率高於女嬰,出生時男嬰些微多於女嬰,到適婚年齡時兩者人數即會相當。

再有性別選擇 剩男潮恐再現

但若有性別選擇,使其高於一.○六以上,就會造成適婚男性多於女性,不僅有娶不到老婆的問題,且出發點與使用方式,亦涉及違反法令與醫學倫理,尤其性別選擇性的人工流產,國際上更視為是性別歧視與性別暴力。

國健署出生性別比資料,可追溯至一九七六年,四十年來的數據從未曾低於一.○六。政府因此於二○一一年公告,「進行非醫療上必要之胎兒性別篩選或性別選擇性墮胎」,為醫師法規定不得從事之醫療行為,違者處新台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並得廢止其醫師證書。

人工生殖法並規定,實施人工生殖不得選擇胚胎性別(但遺傳疾病之原因,不在此限),違者處新台幣廿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去年出生性別比1.083 創5年新高

二○一一年國健署還以公文方式,要求醫療院所在產前遺傳診斷和第一孕期(懷孕十二週之前)時,除非基於醫學理由,不能記載和揭露性別,避免性別篩選。

當年的出生性別比,自前一年的一.○九降至一.○七九,之後都在一.○八以下,前年更降至近卅年來最低的一.○六九,但去年卻增至一.○八三,成為近五年新高。

---------------

台灣婦女生育率止跌! 台大研究:年輕人晚生「趕上」
出生率曲線/到宅坐月子服務/私幼公立化 幼教師齊聲反對/「少

▲台灣少子化?台大研究:婦女生育率止跌回彈。(圖/記者季相儒攝,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社會少子化情形嚴重,台大生傳系研究發現,政治、經濟風暴會影響婚育時間選擇,傳統文化仍左右民眾的決策,其中1980年後的年輕世代雖然晚生育,因育兒津貼、留職停薪等政策,讓生育縮短,似乎有「急起直追、迎頭趕上」的現象,或許最低的生育結果可能出現在1970至1980年出生的女性世代。

科技部補助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陳玉華副教授與政治大學社會系陳信木教授共同執行的3年期專題研究計畫,瞭解台灣社會現況,曾經在民國100年「止跌回升」的生育率能否持續?

觀測生育率與結婚率的長期變動趨勢,台大、政大研究發現,不僅政治與經濟風暴會影響婚育時間的選擇,趨吉避凶的社會傳統文化仍然左右台灣民眾的決策。根據人口統計資料,1950至1995年出生的女性估計世代累積生育率,結果顯示台灣婦女生育總量確實隨著世代演替而穩定遞減,但1980年之後的年輕世代雖然晚生育,卻似乎有「急起直追、迎頭趕上」的現象。


至於1970-1980年出生的女性,其生育步調不但起步晚、完成生育數量也拖延較長的時間。推估戰後女性出生世代的最終完成生育率,加上相關制度調整、政策陸續上路,或許最低的生育結果可能出現在1970至1980年出生的女性世代。

近年來,很多議論將晚婚、婚姻盛行率下降的現象歸因於高教擴張,但取得高等教育學位對於兩性結婚機會的影響顯然大不相同,女性晚婚或不婚的比例與大學或以上教育程度有直接關連,但是具有相同學歷的同齡男性卻僅顯示晚婚的效應,自中壯年起即陸續結婚,此外,育兒與教育成本高漲也被視為抑制生育的主因。

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開始提供各類友善家庭政策,卻因投入的時點、數量、規模有所差異,對於婚育事件的影響在不同縣市與行政區域間呈現差異效果,加上城市、產業發展導致的人口結構異質化,目前以北部地區微幅增加的生育率較為顯著。

台灣社會對於近期的超低生育率仍束手無策,現有政策推動起始點過晚、資源不足,明顯存在區域差異,導致相關政策的整體成效有限,長此以往可能落入低生育率陷阱而難以掙脫。從理論和實證經驗來說,生育率下降是導致人口老化的主因。老化速度快、高齡人口變多,家庭形式、功能與代間支持關係都將隨之轉變。

陳玉華說,台灣人對生孩子這件事想很多,經濟不景氣或是完成大學以上學歷的年齡都是造成少子化的原因,目前職場女性反映最多的就是育嬰留職停薪的津貼制度不夠完善,「不敢請假」,甚至怕「請了就回不去了」,政府應透過在職訓練等工作安排讓女性可以在生育後重回職場,願意成為進入家庭生子的助力。

▼台大研究:1980年後年輕人晚生「急起直追」。

---------------------

 左岸呆丸年輕博士「西進」經驗談:到中國高校任教不是「不想回來」,也不是「回不來了」 - http://goo.gl/HDxZVX

出生率曲線/到宅坐月子服務/私幼公立化 幼教師齊聲反對/「少

------------------------------------------------------

人口跌破129萬 再幾年副縣長恐減1人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9-09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百萬農業人口大縣的彰化縣,人口數逐年下滑,顯示人口外流日益嚴重,根據最新統計,到今年八月底為止,全縣總人口數一二八萬八五二九人,相較一○○年十二月底的一三○萬三○三九人口,近四年減少一萬四五一○人,人口減少也將影響縣府組織編制,依此來看,若減到一二五萬人口以下,目前依法設置兩位副縣長,就將被裁撤一人。
彰化縣人口數逐年下滑,全縣總人口數已跌破129萬。(資料照)
彰化縣人口數逐年下滑,全縣總人口數已跌破129萬。(資料照)
125萬以上大縣 才有兩位副縣長
依據地方制度法規定,縣府置縣長、副縣長各一人,人口總數在一二五萬以上的縣市,得增置副縣長一人,彰化縣超過一二五萬人口,目前是全台第一大縣,有兩位副縣長,再過幾年人口數若不及一二五萬,副縣長就只能有一人。
民政處統計人口資料,一○○年底全縣人口總數一三○萬三○三九人,一○一年後跌破一三○萬,若以每年八月為基準,一○一年剩一二九萬九七四三人,一○二年剩一二九萬七一六七人,一○三年剩一二九萬一四七四人,今年剩一二八萬八五二九人,共減少一萬一二一四人,降幅○.八六%,往前再推到一○○年底的一三○萬三○三九人,降幅一.四三九%,人口數直線下滑相當驚人。
中市磁吸效應 縣民外移發展
彰化人都跑去哪裡了呢?民政處指出,跟台中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的磁吸效應有關,彰化縣與升格為六都的台中市僅一溪之隔,往來交通方便,年輕人往台中發展,台中的中科園區就業機會多,不乏高科技和精密機械產業,彰化縣傳統產業大都已西進中國,就業機會相對減少,民眾為了生計和追求都會便利的生活機能,外移至台中發展。
民政處表示,相較於鄰近雲林縣和南投縣人口降幅,彰化縣還不算嚴重,從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來看,近四年南投縣人口降幅約一.九二%,雲林縣降幅一.七四五%,降幅都大過彰化縣。
另一方面,不生小孩的頂客族夫妻增加,縣府為了鼓勵年輕人生育,推動三三三育兒津貼補助計畫,新生兒每胎三萬元補助,三歲前每月三千元育兒津貼補助,用發現金下猛藥拚生育率,能否發揮效果,得看適婚和已婚的年輕人買不買單!

-----------------------

內政部:今年出生嬰兒可維持21萬人
www.cna.com.tw查看原始檔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15日電)內政部今天表示,今年1至7月出生登記數為12萬99人,較去年同期增加3.6%,預估全年出生嬰兒可望維持去年21萬人水準。
內政部今天發布新聞稿,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各項鼓勵婚育措施已逐漸展現成效,總統馬英九日前出席總統府員工親子活動時,談到去年新生兒破21萬人,樂得說「我開心死了,雖然不是我生的」,並希望國人再接再厲,減緩近年少子化趨勢。

而新生兒人數今年也傳出好消息,據內政部統計,去年馬年出生登記數為21萬383人,今年羊年1至7月出生登記數為12萬99人,出生數不僅未降低,反較去年同期增加4195人,增加了3.6%。

內政部指出,近年在中央及地方政府不遺餘力宣導,及推動各項生育獎勵金與育兒補助措施下,去年育齡婦女總生育率為1.17人,較民國102年增加0.1人,為近10年來的第2高,顯示政府鼓勵婚育措施已逐漸展現成效。1040815

台灣出生死亡人口數 & 六十年趨勢

【2013年五月,更新】依據內政部/戶政司資料, 新增加了民國100年至101年的台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資料.

我來整理一下台灣出生死亡人口數, 以及這兩項資料的六十年趨勢. 看起來, 這紅(死亡人數)曲線 & 藍(出生人口 數)曲線是要交叉啦!

出生率曲線/到宅坐月子服務/私幼公立化 幼教師齊聲反對/「少

[ 台灣出生死亡人口數六十年趨勢: 紅(死亡人數)曲線 & 藍(出生人數)曲線 ]
1947~2010年的台灣人口趨勢

把這生死趨勢與之前的各種資料(如UN的2100人口預估)比較, 很明顯, 台灣人口長期減少趨勢再短期間內無法改變. 影響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面向很多, 從科技/軍事/消費/教育/能源/環境…等政策…幾乎無所不包.

原因哩? 當然是生得少, 真是廢話. 今年最新統計資料, 台灣的女人, 一生中平均只生不到一個小孩. 所以, 真是給多子多孫的人拍拍手! 生得好…生得好…

近幾年台灣的出生與死亡人口數字

依據"內政部網站/戶政司辦公室"的人口資料庫, 我們可以看到最近幾年的台灣的出生與死亡人口數字. 出生人口最近三年有往上的狀況, 真是可喜可賀, 其中龍年與小龍年都因為大家對籠子龍女的喜好, 讓小嬰兒硬是多了五萬人! 這兩三年的死亡人口維持於15萬人上下, 我想與健保系統有點相關, 不過我沒有資料可以做研究, 個人覺得這是個很好的研究題目, 也許內政部可以考慮一下與研究單位聯手研究健保制度對於人口的影響. 總結: 這表是台灣總人口數在最近幾年大約每年還有5~7萬人的增加.

99 年 台灣 出生人口 166,886人; 死亡人口 145,772人.
100年 台灣 出生人口 196,627人; 死亡人口 152,915人.
101年 台灣 出生人口 229,481人; 死亡人口 154,251人.

有興趣者, 看看下面我整理的台灣六十年期間人口與死亡出生資料表格,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辦公室)

出生率曲線/到宅坐月子服務/私幼公立化 幼教師齊聲反對/「少從1947~2010年的台灣人口趨勢: 總人口, 歷年死亡人數, 歷年出生人數.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內政部網站/戶政司辦公室 / 人口資料庫, http://www.ris.gov.tw/
【參考資料】: 民國100年重要人口指標 / 內政部戶政司
【參考資料】: (圖文) 民國101年重要人口指標 / 內政部戶政司
【參考資料】: 台灣人不生小孩, 哪來的學生? / 魔旅士 morrisjfwong 

-------------------------

不敵少子化 國中小開學將減197班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7-06
〔記者林近/桃園報導〕受到少子化影響,國中小學的新生人數每年不斷遞減。市府教育局統計,今年九月開學後,桃園市的國中將減少一一一班,國小將減少八十六班,除了少數有大量人口移入的地區,各區都難逃少子化的衝擊,偏鄉小校更首當其衝。
教育局長高安邦表示,在新生人口減少的趨勢下,除了南崁、八德及內壢地區因移入的人口增加得增設國中、小學,其他地區不會再有增設國中小計畫,教育局也正積極補助偏鄉學校發展特色,讓城鄉發展更平衡。
高安邦說,以南崁地區為例,教育局積極協助蘆竹區大華國小、頂社國小發展資優班或雙語特色,希望吸引南崁一帶的學生前往就讀,能減輕南崁地區小朋友的就學壓力,也能降低少子化對偏鄉學校的影響。
教育局中等教育科長林光偉指出,一○二學年國一新生為二八一八一人,一○三學年減為二五三四八人,今年九月入學的國一新生更僅剩二三九二九人,由於今年畢業生為二八五○六人,等於全部的國中生將減少三千餘人,預估將減少一一一班。
教育局國小教育科長林淑芬表示,少子化趨勢年紀越小越明顯,今年的小一新生將首度跌破兩萬人,約僅一萬九千七百人,相較於去年的兩萬零九百五十人,少了一千多人,估計也將減少八十六班。她說,雖然減班幅度非歷年最多,但人數如再持續減少,偏鄉地區的學校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林光偉說,因應逐年減少的學生人數,教育局也嚴格控管各校教師員額,教師甄選的人數也從兩百餘人減至八十多人,每班的教師數也逐年增至國小的每班一.六五人,國中的每班兩人。
高安邦指出,除了國小、國中面臨嚴重衝擊,「明年大學考生將驟減三萬多人,這才是最嚴重的!」以每校招生一千名學生為例,將會有三十所大學面臨招不到學生的景況。

--------------------------------

少子化衝擊 教長:大學教職將進入冰河期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6-26 10:15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今早舉辦「青年學者養成計畫論壇」,政大校長出身的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受少子化衝擊,未來10年即到112學年,預估會減少1萬2 000名大學教師,扣除退休的9000多人,會遭到超額教師的衝擊,使大學教職進入冰河期。
教育部今早舉辦青年學者養成計畫論壇,部長吳思華(首排右)表示,大學教職進入冰河期。(記者林曉雲攝)
教育部今早舉辦青年學者養成計畫論壇,部長吳思華(首排右)表示,大學教職進入冰河期。(記者林曉雲攝)
吳思華表示,教育目的在成就每一個學生,從小學生到博士,希望大學培養出來的菁英扮演重要角色,但未來10年台灣受少子化人口衝擊,大學入學人數縮減,若生師比不變,所需教師人數大幅減少,未來10年112學年估減少1萬2000名大學教師,扣除退休的9000多人,大學教職進入冰河期,且直接反應在博士班招生,招生名額很多,但報名人數不多,6000多個名額只招到4000多人,且只有1000多人擔任教職。
吳思華表示,未來大學的教職缺額會大幅減少,但每個世代都有需要培養的人才,如不正視就會造成嚴重斷層,因此教育部採取「精緻化、重點化」培養博士,整體需求雖減少,但學術代代相傳,量少質精是努力的方向。
此外,吳思華也提及,唸博士不一定要去學校教書,產業界急需人才,支持學術精英做多面向的發展,產學共同培養博士人才,不只是讓博士生有工作,也讓知識做多面向的運用。
吳思華是本土博士,他表示,很多大學在聘老師時,優先聘請國外博士,他自己是政大博士,國內博士培養已達相當水準,重要的是在博士培養的最後一哩路與國際接軌,透過較長的博士或博士後研究確保其品質,代表台灣的高等教育達到世界一流,台灣高教不應是追求世界百大,而是要努力使台灣培養的博士為世界百大所用,否則名次再高都無意義。
吳思華表示,實務界重視在職進修,以商管類為例需要高級顧問,在知識密集的社會,是非常重要的議題,美國即重視培養實務型的專業博士,這也是台灣要去思考的方向,但學術界要有更多的自我規範,避免一窩蜂。
吳思華表示,博士生跟對老師前途似錦,有的老師收很多學生卻未完全照顧,因此教育部將課責學校必須有一定參與,學校應提供相似及足夠的資源給每一個博士生,不能有人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有人卻沒人管。

-----------------------

日未婚年輕人絕食化 4成寧單身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6-23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內閣會議22日公布的「少子化社會對策白皮書」顯示,20到39歲的未婚男女中,有將近4成不想要男女朋友,相較於4年前的同項調查出現上升趨勢,日本年輕男女的「草食化」,甚至是「絕食化」似乎愈來愈明顯。
日本內閣府去年12月以問卷方式,對全國7000名20到39歲男女進行調查,其中未婚也沒有交往對象的男女中,有37.6%表示不想交男女朋友;從收入狀況來看,收入越低的年輕男女愈不想交男女朋友。
嫌談戀愛太麻煩佔多數
至於不想交男女朋友的理由,可複選的答案中以「談戀愛很麻煩」最多,達46.2%,其次是「想專注於自己的興趣」,達45.1%。
想戀愛者苦無邂逅機會
至於想談戀愛卻又膽怯的年輕男女們,最大的困擾是「沒有邂逅的機會」,達55.5%;擔心自己魅力不夠者則有34.2%。對於沒有合適的對象,有41.3%表示不想勉強結婚,僅有29.5%有意願嘗試各種方法尋找對象。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在4年前的同項調查中,表示不想交男女朋友的年輕人佔31.6%,這次一口氣增加6個百分點,顯示年輕世代不戀不婚的「草食化」或「絕食化」愈來愈普遍。

-------------

日本與台灣因應少子化現象之對策比較 - http://goo.gl/uAw8VS

日本與台灣因應少子化現象之對策比較
陳錦慧
國立嘉義大學幼教所研究生

根據OECD認為,世代間要能完全交替,每名婦女生育率必須達到2.1人以上,才達到「安定人口」;但是由於經濟的發展,財富的累積,都市化的崛起,女性主義的抬頭,婦女逐漸進入職場,加上控制生育技術的新發展,合法墮胎的被接受,而使得全球生育率空前的降低(何金針、唐璽惠,2006),少子化現象幾乎成為先進國家普遍的趨勢。

一、 日本與台灣人口生育現況
以日本而言,在二次大戰後的一九四零年代後半出現嬰兒高峰期,每位女性一生中平均的生育數約5.0,直到一九四八年人工墮胎合法化後,出生率才開始大幅下跌。一九六零年代至七零年代前半的高度成長期,合計特殊出生率還維持二點一三名的安定情況,但一九七五年起則跌到兩名以下,一九九七年步入「少子高齡化社會」(十五歲以下人口低於六十五歲以上人口),2005年生育數降至1.29,總人口也開始減少,顯示日本社會步入人口減少的時代,「少子化」的新名詞,也就此產生(傅婉禎,2004)。
就台灣地區人口發展來看,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06)歷年人口增加率顯示,民國70年出生人口有41萬多人,80年約32萬多人,91年降至24萬多人,93年21 萬餘人,94年出生人口數則僅20萬餘人。徐明珠(2006)也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指出台灣出生率已降至1.18人左右,其顯示出台灣也面臨了少子化的衝擊,人口結構將朝高齡化,對未來政府構成沈重的負擔,持續影響下,將造成各階段教育就學人數驟降,影響教育產業的生存發展及國家總體經濟發展。

二、 日本的少子化對策
日本政府針對空前嚴重的少子化問題,1990年代以來就在幼托政策上進行種種努力,「少子化對策」一詞逐漸成為固定用語(翁麗芳,2004)。為解決少子化問題日本於2003年發表兩項新法規(周志宏,2004;蔡春美,2005):
(一)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二○○三年七月三○日)(九月一日施行)
  此法乃日本政府針對少子化時代的來臨,日本社會對因應少子化的事態採取之對策,作基本政策原則之宣示(周志宏,2004)。更於二○○四年六月四日決議<少子化社會對策大綱>。
(二)次世代育成支援對策推進法(二○○三年七月十六日)
  其內容針對次世代的育成所必須之支援措施,制定基本理念,並確立國家、地方公共團體、企業及國民之責任與義務。並建立中央與地方分權之制度,國家對次世代育成支援對策,只有政策指針之制定權,地方則有行動計畫之測定與實施之權限之設計,亦即各地方公共團體之政策制定及其實施有其自主權。
綜合兩項法規,其針對育兒;就業;家庭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內容如下:
(一) 育兒支柱:
1.地方/鄰里社區的育兒支援,如:提供各式各樣的育幼支援服務及網路建構的導入;
2.延長托育時間,彈性化托育時間與方式:充實幼兒的教育、托育與課後照顧政策;
3.充實兒童的醫療制度與健康支援;
4.懷孕與生產的支援:孕婦免費檢查的次數增加、生產後領取育兒補助金(三十萬日圓)的手續簡便化(行政與服務一元化);
5.營造育兒的安心與安全環境,如:普及育兒長期休假制度。
(二) 就業支持
1.支援年輕人就業與女性再就業;
2.企業公布育兒支援行動計劃的義務,如:延長育兒休假期間、增加育兒津貼或保証重新雇用由於育兒而辭職的女性職員;
3.育嬰假:「留職有薪」方案,婦女可領工作時40%的薪水在家專心育兒。
4.促進男性參與育兒的父親教育方案:強調男性也應配合調整其就業型態,並且設定男女必須取得一定目標值的育兒休假率。這打破了傳統將育兒工作全落在女性身上的固有觀念,也大大的減低了妨礙女性就業的因素(沈桂芬,2006)。
(三) 家庭支援
1.推動生命教育:擬定兒童虐待防止對策以及對生命的重視;
2.支援母子(單親)家庭的自立對策;
3.經濟負擔的減輕,如:育兒減稅、兒童津貼增額等;
4.支援兒童學習。

三、 台灣的少子化應變策略
雖然總統府日前召開會議,將少子化、高齡化人口結構改變列為國家安全隱憂議題,並列入「國家安全報告」,指示教育、經濟、人口之政府部門採取因應對策(翁翠萍、劉嘉韻,2005),但截至目前為止,僅內政部之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綱領已於95年6月14日公佈外,其餘行政部門則尚外公布具體政策白皮書,因此僅就目前已實施之相關應變策略,加以描述:
(一)育兒支持
1. 延長托育時間,彈性化托育時間與方式,如民國九十五年起,教育部鼓勵直轄市、縣(市)辦理課後留園服務,以支持婦女婚育,使雙薪家庭父母安心就業,並讓學齡前幼兒在健康安全之環境成長。
2. 增設多元托教體系,如:輔導地方設立公私立托兒所、並研擬開放各級學校均可附設幼稚園或「公辦民營」,以擴大幼稚園的容量(何金針、唐璽惠,2006)。
3.生育補助津貼,仍尚未普及全台所有縣市。
3.兒童醫療:三歲以下與低收入戶兒童醫療補助。
(二)就業支持
1. 女性再就業:兩性工作平等法規定,不得規定或事先約定受僱者有結婚、懷孕、分娩或育兒之情事時,應行離職或留職停薪;亦不得以其為解僱之理由。
2.受雇者得申請兩年之留職停薪之育嬰假。
(三)家庭支援
1. 經濟負擔的減輕,如:教育部自九十年起推出幼兒教育券,及九十四年一月推出的「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與經濟弱勢幼兒的幼稚園學費補助,已明顯減低父母負擔以提升幼兒受教權(施宏彥,2005);內政部則進行中低收入戶兒童少年生活扶助、兒童托育津貼、中低收入戶幼童托教補助等。
2.支援單親婦女,如:兒童幼教津貼,協助婦女照顧幼兒。

四、 比較與建議
(一) 設置少子化專責部門制定應變政策
綜合中日針對少子化現象所擬定的各項對策與策略,可發現日本乃在少子化社會基本法下,整體思考,並有專責之機構;反觀國內,目前各項因應策略乃由教育部、內政部、勞委會所提出,因為各有觀點,因此落入「頭痛醫頭、脚痛醫脚、各吹各調」的危機,連目前為少子化研擬的政策方向,也是由各部會分為教育、人口政策白皮書,實在需要參考日本的他山之石,由行政院主導跨部會之少子化政策小組,提出切要的應變政策,如: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施行細則等及各種因應的配套措施,以求全面解決因少子化社會帶來的問題(蔡春美,2005)。
(二) 養育責任社會化
目前台灣所採行的「補貼」方式,如:生育補助津貼,主要在於提高生育的利潤(張國偉,2004);但根據衛生署所做的調查不願意再生第二胎的原因,「經濟能力」及「養育成本」兩項所佔的比重最高,加起來的百分比超過65%,如果能學習日本讓婦女「在產假」外,增列「陪產假」、「育嬰留職有薪」 及「育嬰津貼」等;而公私立機關團體應設置托兒設施或提供托兒措施,政府應給予部分經費補助,這些措施都有將養育費用社會化,實施後應將有激勵婦女提高生育率之效果。此也符合台北市研考會針對年滿廿歲以上、四十九歲以下民眾進行鼓勵生育措施相關政策滿意度之民意調查發現,若能實施「減稅或提高免稅額」、「彈性工時」及「產假或育嬰假」等三項措施,受訪者才會考慮願意多生一個以上的小孩(于慧蓮,2006)。
(三)中央與地方的資源全力支援少子化社會對策(蔡春美,2005)
從日本的少子化社會對策,少子化不僅是有關經濟產業和社會保障的問題,也攸關國家與社會的存立基盤,社會整體的意識改革非常重要。少子化問題影響直接影響國家經濟,必須長期累積努力,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人民團體,目前日本的大型企業已經開始邁出一大步,但反觀國內各大企業,卻仍與勞委會仍進行育嬰假之拉鋸戰(許惠安,2006),政府部門應加強宣導,使全國各行業與社團,都加入少子化的應變行列。
(四)加強宣導匡正人民的育兒觀念
1.日本的少子化對策中,加入了對人民的生命教育宣導,柔軟的讓人民注意生育不只是「津貼」、「補助」的問題,還包含了對生命的重視以及對國家的愛國表現,這樣的宣揚,是在我國少見的,應納入未來政策的研擬中,讓每一個人都能視嬰幼兒為國家未來之資產(張國偉,2004)。
2.雖然社會的變遷,男性參與育兒的比例逐漸增加,但日本的對策中,立法男性參與育兒的義務與男女的相對育嬰假比例,則可以打破以往男性為育兒配角的傳統角色,降低女性的就業壓力,實為我國可效法之處。

五、結語
  我國與日本同樣面對少子化之趨勢,但卻未有類似日本<少子化社會對策>整合性之對策計畫,只見到若干零星應變政策,一直缺乏具體、強制性高的相關法律之制定,更未見公布有決定政策方針與原則的「基本法」(蔡春美,2005)。日本由九零年代起,即開始重視並進行政策推行與評估成效,進行修正與補強,當前急速少子化的現實已迫在眼前,日本近年來的努力實可作為借鏡,請有關當局儘速決策為禱。

參考文獻
于慧蓮(2006年6月27日)。北市府通過鼓勵生育政策暨生育補助津貼配套方案。中華日報,地方綜合版。
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2月29日。網址:http://news01.cdns.com.tw/20060628/news/dfzh/733290002006062718090358.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6)。台閩地區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2月26日。網址: 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20-8.xls
何金針、唐璽惠(2006)。少子化趨勢對幼稚園經營之衝擊及因應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39,242-252。
沈桂芬(2006)。少子化現象。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5。
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2月27日。網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55/55-36.htm
周志宏(2004)。日本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及其相關法規有關幼托制度改革之啟示。載於翁麗芳主編,當代日本的幼托政策,(頁219-232)。台北:心理。
施宏彥(2005)。強化幼兒教育政策減緩少子化衝擊之研究。嘉南學報,31,476-492。
徐明珠(2006)。少子化時代教育應有的對策與行動。國政研究報告。
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1月7日。網址: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R-095-003.htm
翁翠萍、劉嘉韻(2005年6月25日)。少子化效應教育部擬教育政策白皮書。大紀元時報,台灣新聞版。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2月27日。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5/6/25/n965638.htm
翁麗芳(2004)。當代日本的幼托政策-少子化時代的幼兒托育與教育。台北:心理。
張芳明(2006年8月12日)。日本少子化問題及其對策。大紀元時報,國際新聞版。
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2月27日。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6/8/12/n1419262.htm
張國偉(2004)。論我國少子化的危機。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39。
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2月29日。網址:http:// www.nhu.edu.tw/~society/e-j/39/39-11.htm
許惠安(2006年10月27日)。「育嬰假」全面實施中小企業反彈。大紀元時報,台灣新聞版。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2月27日。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0/27/n1500721.htm
傅婉禎(2004年9月10日)。高昂的教育費也會催化少子化現象。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
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2月26日。網址: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point-36.asp
蔡春美(2005)。日本少子化社會對策的啟示。幼改家電子報。
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2月25日。網址:http://aecer.org/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153

--------------------------------

少子化時代 教育應有的對策與行動 - http://goo.gl/OttJ

少子化時代 教育應有的對策與行動
教育文化組副研究員 徐明珠

壹、少子化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生育率低是先進國家普遍的趨勢,主要原因不外乎,生活壓力大,教養小孩費用高,以及自主意識抬頭,導致晚婚、不婚或頂客族越來越多。根據OECD認為,世代間要能完全交替,每名婦女生育率必須達到2.1人以上,但先進國家中,目前只有美國、冰島、紐西蘭達到2 人,其餘國家多在1.5人以下(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5)。鄰近的新加坡為1.4、南韓及日本均為1.3。台灣更降至1.18,以致造成生育率有如自由落體般直下,少子化之速度令人擔憂(行政院主計處,2006,見圖1)。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6a),本研究自行繪圖

為了因應少子化的現象,日本設置「少子化大臣」,頒訂少子化對策法令,研擬「少子化社會白皮書」,透過家庭、學校及社區各層面,對育兒、兒童教育工作進行支援,期能透過良好教養環境的建構,提高生育率,提升人口的素質。

台灣歷經兩次嬰兒潮,人口結構由「正金字塔」形狀,轉變為「燈籠型」。隨著生育率逐年遞減,將調整為「倒金字塔型」,人口結構將朝少子化、高齡化、異質化方向並進。民國70年出生人口有41萬多人,80年約32萬多人,91年降至24萬多人,93年21 萬餘人(見表1、圖2、圖3),94年出生人口數則僅20萬餘人。一方面是新生兒人數減少,一方面是老年人口增加,民國92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9.2﹪,民國105年,台灣總人口數將呈現負成長,老年人口達到250萬,每四名工作人口扶養一名老人。同時,目前新生兒有一成以上是外籍媽媽所生,每7.5人有一位是外偶子女,93年有47,000位新台灣之子在學。未來,台灣所面臨的人口結構改變,不論在衝擊層面和作用力上均有別於以往,值得相關單位重視。

 表1 民國76年至93年嬰兒出生數及性別比例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5b),本研究自行製表

 圖2:臺閩地區出生數性別比例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5c),1957年增加指數=100,本研究自行繪圖

 圖3:臺閩地區歷年人口增加率(千分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5c),1957年增加指數=100,本研究自行繪圖

 一、人口結構改變產生的影響:

(一)社會危機:

少子化與人口老化是一體兩面,人口老化將造成人力斷層,勞動人口減少。由於「生者少,食者眾」,年輕人負擔加重,加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周期循環快速,不少人被迫離開職場,甚至提早退休。有關老年生活的規劃,須順勢加以因應,以避免造成世代的衝突。

(二)經濟危機:

依據古典經濟學,資本、土地與勞力為三項生產要素,生育攸關勞力的再生與再投資,一旦人口成長緩慢或負成長,恐造成生產力不足;同時因為消費市場萎縮,特別是育嬰用品、兒童產業都將面臨衝擊,影響經濟的發展。

(三)人力枯竭:

人才是國家發展最重要的人礦,有一流的人才,才能促進國家各項的建設。但在常態分配下,有人憂心,人口數減少,意謂著人才跟著萎縮,影響國家競爭力的提升。

(四)教育危機:

少子化後,生源減少,學校可能整併,小班小校制度面臨考驗;也可能招生不足,學校面臨關閉的命運;以及師資需求減少,形成人力資源浪費等,從幼兒到高等教育都將產生骨牌效應。但是教育當局對少子化的因應不足,日前教育部審核95學年度大學招生總額為11萬3888人,較94學年仍增加1367人。

貳、少子化對教育的影響

受到少子化的衝擊,近年學齡人口急遽下降,93學年度國小新生入學人口數為28萬4千550人,較92學年度少3萬7千多人。預估,99年時國小學生數將減為153萬多人,比94年少約3萬人,民國100年內全國國中、國小的班級數亦將減少一萬班。同時根據經建會「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91年至140年人口推計」資料顯示,未來學齡人口數將逐年遞減,由目前至140年,6至11歲國小學童將減少約40﹪,12至17歲國中及高中青少減少約38﹪,18至21歲大學階段青年人數亦將減少一半。因生源不足的問題,將產生以下情況:

(一)學校減班,造成空間閒置:

面對少子化的來臨,國中小必然要跟著減班,但近年中央補助地方降低班級學生人數計畫、興建教室,未來將造成學校校舍空間閒置。並將擠壓公立生至私校就讀,剝奪原本可讀公立學校學生的受教權,增加優秀經濟弱勢學生的學費負擔。

(二)師資人力過剩:

在學校減班下,據估計,教師人數將減少16,000多人。105年,國小教師編制將減三分之一、減少33,579人;國中教師比現在少約27.82%,減少13,471人,不少教師將面臨失業。同時準教師求職無門情況將更為惡化。自86年迄今,流浪教師累計高達5萬758人,問題更形嚴重。若師資培育及教育政策不能順應調整,不僅影響教師流動和新陳代謝,更將造成師資培育資源的浪費。

(三)學校招生不足:

在生源不足下,幼稚園可能會經營困難,偏遠離島地區還有可能發生廢校或併校情形。大學院校二次招生的情況會更嚴重,同時學費總收入減少,將面臨經費不足情況,學費可能持續上漲、學校整併,甚至難逃關門的命運。

(四)學校與社區關係面臨解構:

學校是社區的「文化中心」,社區是學校的「資源教室」,學校如被撤併,社區將因此失去學校,而缺乏可以凝聚住民的場所,無法做知識的交流與傳遞;學校亦將因為無社區的依附,無法推動資源整合和終身學習的概念。兩者的關係面臨解構,將衝擊社區整合和文化傳承的使命。

(五)學齡人口異質化:

外籍新娘所生的學童逐漸增加,同時受到「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性別失衡的情況將更為嚴重,2004年全體人民男女比例為104:100,而嬰兒男女比例達到110:100。同時在「一胎化」的想法下,獨生子女也會逐漸形成趨勢,三千寵愛在一身,學齡人口呈現異質化。

(六)產生貧富差距擴大的現象:

台灣為資本主義社會,將生育和養育子女視為家庭的責任,政府除了提出少許的補助外,缺乏通盤的人口規劃,無法改變人口問題的本質。外籍子女受教育人口將逐漸增加,教育階層落差現象還會持續擴大。

(七)教育經費短少的隱憂:

近年來,國民教育經費結構逐年降低,國中由89年的18.45﹪減少至93年的13.92﹪,國小由89年的32,86﹪減至93年的25.04﹪;每生平均分攤經費,國中由89年的117,197元減至102,417元,國小由89年的88,649元降至81,659元。日前聯合報就直指,國民中小學學生教育經費不到南韓的十分之一。不少人憂心,少子化,恐對原本即不足的教育經費造成雪上加霜的效應。

 

叁、因應少子化的對策

(一)提高生育率:

提高生育率是不少人對少子化的直接思維,政府雖對鼓勵生育祭出補助,但是成效不彰。主要原因是政治不穩定,經濟衰退,教改政策擺盪以及子女教育費用昂貴,所以多數的夫婦不敢生育子女。先進國家視兒童為國家的資產,照顧兒童國家有責,是以會透過完善的托幼政策,以及社會福利措施,營造良好的生育氣氛,刺激年輕配偶的生育率,而台灣不同於先進國家,認為養兒育女主要仍是家庭的責任,主政者更直指接受高等教育是家庭的投資,是以如何透過減稅和補助,並提供健全的幼兒照護至屬重要,尤其要福國裕民,才能有效提高生育率。

(二)鼓勵小班小校制度:

鼓勵小班小校制度,將國中、國小教師編制改以授課節數為計算基準,或可聘用兼任教師,亦可提高每班教師員額數,保障現有教師工作機會,提升教育品質,同時參考世界各國教師人力資源運用方法,調整我國教師人力之運用。

(三)提升師資的品質:

在師資培育政策方面,應把關教育學程品質,健全教師資格檢定制度,提高高中以下學校師資學歷,以及強化師範院校與教育學程的專業分工,並透過評鑑機制調整師資培育機構的數量或轉型,同時強化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發展教師專業評鑑,實施不適任教師淘汰機制等,以期在「優質適量、保優汰劣」的前提下,提升師資的品質。

(四)校舍空間重新規劃:

少子化過程造成校舍的閒置,學校應就空餘的教室重新規劃,做「最少限制、最大應用」,並應有重新思維,包括「師資的交流」、「學校教育願景」、「教學內容的規劃」、「社區文化的塑造」、「教育資源的分配」,以及非正式教育的相輔相成等,重新詮釋校園的空間和設計,形塑新的校園氛圍。

(五)高等教育必須轉型:

過去十年來國內大學數目擴充迅速,由84學年的60所,增至93學年的145所,十年間增加85所,成長率超過140﹪。在量不斷擴增,而學生來源減少情況下,未來學校設校、増班或科系的調整,教育部應嚴格把關,並鼓勵回流教育,拓展至非傳統學生,開拓生源,並與社區結合,辦理社區人士進修,加強推廣服務,以提升大學之競爭力。同時要建立退場機制,落實大學總量控管,提升大學辦學品質。

(六)進修教育應更人性化:

隨著兒童才藝班的減少,進修教育須更符合人性化,以提供個別成人需要,必須重視學習環境,提供適合的情境化教學,尤其要能符合職場需要,生涯規劃及升遷需要。進修教育不能再走大鍋飯式、一體適用的教育內容,客製化和量身訂作式的教材,更符合分眾成人的需要。

(七)加強外籍子女教育:

面臨多元族群的新熔爐,台灣社會必須有所包容與調適,不僅要給外籍配偶及其子女公平的學習環境,使其認同台灣、融入台灣,成為社會的新勞動力量,同時要提升其教育品質,強化這些新移民的社會適應能力,弭平外籍、大陸配偶子女階層落差,促進台灣社會的更新與轉型。

 

肆、以實際行動面對少子化

美國知名作家布坎南所著「西方之死」曾經提到,少子化會使西方文明崩潰,說明了少子化可能撼動的的效應(工商時報,2003)。但事實上,少子化影響的是人口數的問題,或是人口結構改變的問題?在無疆界的全球化社會,其實國家的界限已日趨模糊,若就人口種族主義來說,少子化所涉及的就是失去推展民族主義的機會,甚至成為強勢國家的殖民,那麼量變的影響就是負面的效應。但若從國際分工角度來看,各司其職,更可以促進區域整合,提升經濟的競爭力。是以少子化不能單純從量變的角度來看,必須從系統化的角度思維,方才能預應全球化的布局。

 

少子化是危機?或轉機?

(一)少子化造成勞動力降低嗎:

自工業社會以來,機器代替人力,知識經濟強調知識應用與勃發,以知識密集取代勞力密集的概念,對於質的需求較量的需求殷切。

(二)少子化是社會進步的反作用力嗎:

進步的社會有賴成熟的個體對社會進行貢獻。年輕的社會雖有朝氣活力,但是缺乏經驗法則的指引、縝密的判斷力,未必能順利促進社會的轉型與創新。

(三)少子化會導致競爭力下滑嗎:

台灣面對區域經濟結盟以及新興國家的興起,不再如當年依恃的是以量的基層技術人力取勝,現在需要的是更多知識型的人力,以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人口數關乎的是產量與生產力,人口品質,關乎的才是產能和產值。正因為少子化:

(一)少子化促成個人生涯的實現:

個人不再需要投入許多養兒育女的時間,而有餘暇可以專注於生涯的發展,而能促進個人的自我實現。

(二)少子化促進資源的整合:

可以把教育資源統整起來,做更有效的分配,能夠降低生師比,提高每生平均分攤經費,提升教育品質。而各家庭也因為孩子生得少,而能採取精兵精養政策,提升人口素質。

(三)少子化增進社會進步:

少子化固會造成某些市場的萎縮,但個人卻因此更能投入職涯發展,努力在事業上打拼,而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收益。

(四)學校辦學更為企業化:

為了爭取學生,學校會更努力提升辦學品質,導入企業化概念,追求產能與產值的效益。例如透過幼兒教育、職業訓練以及社區學院結合,甚至進行學術輸出,都可為學校開闢財源,提高辦學效益。

(五)激勵教師專業成長:

由於師資員額減少,教師擔心飯碗不飽,會更努力於專業的進修,提升自我的能力,以精進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的品質。

危機?或轉機,端看為與不為,關鍵在一念之間,少子化帶給我們的啟示應在以量變促成質變,從教育經費的充實、師資的提升、資源的整合各方面,全面提升教育品質,並提早未雨綢繆,因應可能的衝擊,以提高國家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工商時報(2003)。我國生育率大幅下降的成因與對策。工商時報工商社論,2003年10月9日。

行政院主計處(2006a)。台閩地區育齡婦女總生育率。Retrieved March 21, 2006, from 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20-8.xls

行政院主計處(2006b)。民國76年至93年嬰兒出生數及性別比例。Retrieved March 21, 2006, from 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20-7.xls

行政院主計處(2006c)。台閩地區歷年人口增加率。Retrieved March 21, 2006, from 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20-1.xls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5)。當老年化與少子化的來臨,台灣的下一步?2004年4月27日發佈。Retrieved March 21, 2006, from http://health99.doh.gov.tw/p_health/detail.asp?no=41

-------------------------------

日本人口問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tDgSyc

根據總務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4年12月,日本總人口為1億2707萬人,因日本的經濟社會的發展,日本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人口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人口老齡化、人口少子化、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死亡率、高密度的人口環境和人口數量急劇下降。
日本從1970年代初,便步入老齡化社會,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占整體人口比例為7.1%,經過40多年的發展,根據聯合國的《世界人口展望》,日本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趨勢最快的國家,2010年時日本的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經增至23%。預計到2060年65歲以上老人將接近全國總人口的40%。老齡化的加劇加重了日本社會保障的負擔。[1]
同時在日本少子化問題也不斷顯現,由於現在平均每個日本育齡女性只有1.3到1.4個孩子,造成一方面日本出生率連年底下,如2012年日本新生兒數量為104萬左右達到最低,同時一方面日本已連續10年死亡人口超過100萬,如2012年日本死亡人數為124.5萬,按照發展趨勢下去,到2060年,日本人口就將減少30%。

-------------

沒感覺寧單身? 理性對待才是王道
2011年1月7日 1:10
也許是追求愛情的天性使然,很多人會在約會時因為“沒感覺”而斷然拒絕對方的邀約,也可能會因為“感覺對了”而不顧性格是否匹配相處是否順暢便訂下終身。 “感覺”成了許多單身男女衡量另一半的最高標準。


那麼,一場完美的愛情及婚姻是否必須從“感覺”入手? 沒感覺的對像是否一定不能成為理想另一半? 婚姻中除去感覺,是否還有其他因素能夠幫助愛情保鮮?

你,是不是感覺派?
“此前太執著於感覺,很多次憑藉一句'沒感覺'便將與對方開始的可能性就扼殺了。結果到現在為止還是一個人。”某網友天涯在網絡上發訊息感嘆:“沒感覺”不是病,可找不到感覺還真要命!

像天涯一樣屬於“感覺派”的不是少數。網絡調查顯示,有66%的人認為自己是“感覺決定一切”;有50%希望遇到一個“有想跟他在一起的衝動”的人,11%的人期待著一見鍾情;倘若感覺遲遲不來,33%的人表示會一直單身,繼續等待。

分析認為,儘管很開心看到人們還能崇尚真愛,但太過追求感覺和衝動,並不是真誠對待愛情的方式,這將令單身男女錯失許多良緣。

感覺派VS磨合派
愛情是慢慢培養還是一時衝動?
調查中,諸多網友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分成“感覺派”與“磨合派”,一方堅守真愛,另一方則認為感情也需要時間機會來培養,適合也許比感覺更可靠。

感覺派——相信感覺,等待愛情

小塵:“感覺”看似虛無,卻很重要。 假設人都以條件匹配來決定婚姻,事情就簡單了。 把條件輸入電腦點擊“搜索”,按高科技配對結果結婚,就一切ok。 不過,這樣的婚姻是不穩定的。

黑色寂寞:我在過去的婚姻中,被感覺撞得頭破血流,可如今,對感覺仍然痴心不改。 預先設定的擇偶條件都是虛幻的,一旦被哪個冒失鬼撞到了我的感覺地帶,我絕對舉手受俘。 如果沒有感覺,那婚姻不是等同於合作、買賣或交易嗎?

duzff :感覺這東西很奇妙,和一個沒有感覺的人在一起,那簡直是如坐針氈,心情也會變得煩躁不安,更別說一輩子的伴侶了,相反,和一個有感覺的人在一起,心情愉悅。 如果實在找不到愛的感覺,那還不如享受一個人的自由快樂。

磨合派——適合比感覺更靠譜

wangwei48575:現在太多男女找對象過於理想化,感情需要在平時一點一滴積累起來,可是很多人沒有這個耐心,看到對方的一點點不好,就容不下了。

陽光下快樂:從婚姻的角度來說,感覺遠遠不夠,婚姻是社會化產物,需要更多理性的成分,所以,在感覺的基礎上修煉自己,學會經營情感、經營家庭,經營婚姻,這是重要的。

諾亞:選擇適合你條件的人,你表達出對對方的愛,並得到對方積極的回應,使你感到快樂。 愛的前提是走出或跳出自己的小環境,多給別人機會,多接觸現實的社會。


感性追愛,理性對待
追求真愛是人的本性,婚姻的基礎也本該是愛情,所以才會有諸多單身男女情願為愛享受寂寞,並且堅持去追尋。 但與此同時,所謂愛的感覺是否只意味著一見鍾情?

對此情感專家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婚姻的確應該以愛情為基礎,這是保證婚姻牢固的首要因素。但過於追求一見鍾情的感覺,而放棄雙方深入接觸的機會,只會令自己與愛情擦肩而過。學會用心經營,彼此包容,才能構建幸福婚姻。

所以專家認為,除去轟轟烈烈的“一見鍾情”,還有一種細水流長的感覺叫做“日久生情”。 長時間的溝通與接觸可以加深雙方了解,敞開彼此心門,同樣會產生愛的感覺,體味到幸福的滋味。

"真誠希望每一位單身朋友都能給自己、也給別人留一扇心門,給愛情多一個到來的機會"。

留美女博士寧單身也不嫁美國男的7大理由

2011-12-27 09:31:25  
      出生率曲線/到宅坐月子服務/私幼公立化 幼教師齊聲反對/「少    

留美女博士寧單身也不嫁美國男的7大理由

留美女博士寧單身也不嫁美國男

首先是和美國​​男人有巨大的語言交流障礙

小師妹雖然在美國呆了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了,可是對於英語還是有些吃力。和美國男人在普通的生活裡,可以輕鬆幽默地應對,但是只要一涉及到比如專業性強一些的領域的時候,就不能勝任了。這也是她讀了好幾年博士卻不能輕易畢業的原因。她說,和美國男人可以隨意開玩笑,只要這個玩笑不涉及到其他。但是若是真的要談情說愛,有個矛盾啥的,自己根本不能用第二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那樣的話,一定會讓自己著急死。

留美女博士寧單身也不嫁美國男的7大理由

和美國男人有天壤之別的飲食習慣

其次是和美國男人有天壤之別的飲食習慣

就算小師妹在美國呆了這麼久,她還是吃不習慣美國人的快餐,比如漢堡一類的垃圾食品。她說,就算自己餓得很難受的時候也不會碰那些垃圾食品,因為她一看到那些東西就噁心。她甚至寧可選擇乘車去中國餐館裡吃,也不願意接觸美國的食物。還有就是,美國男人雖然喜歡吃中國餐,認為味色香俱有,可是他們卻討厭中國人炒菜時的油煙味,更討厭中國人的廚房到處都是油的樣子。所以,你瞧,如果真和一個美國男人生活在一起,怕是整天會為了吃而打架不休的。

第三是和美國男人在文化和思維上的區別

中西方的文化有天大的差別,所以導致了中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有著不可對比的差異。中國人喜歡含蓄,而美國人喜歡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所有,一個想要得到含蓄表達的中國女人,突然被一個熱情的美國男人包圍求愛,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而美國男人有時候孩子般的想法,又讓中國女人覺得不可思議,無法理解他們的。就算在美國攻讀博士,就算有點兒適應或者是了解了美國人的思維,可是卻無法全了解。誰知道突然哪一天,美國男人翻臉不認人了,中國女人卻蒙在鼓裡一無所知,那是一件多痛苦的事。

第四是根本無法苟合美國男人的花言巧語

美國男人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男人來講是富有幽默感的,千萬不要覺得他們的幽默感就是誠實的。實際上,小師妹認為,他們的幽默感都是有目的的,尤其是對女生的時候。中國男人其實也會幽默,但是當用在女生的身上的時候就成了花言巧語。美國男人也會如此,他們為了討好女孩子也可以做得相當完美。這種完美,在戀愛的時候要得起,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可是當你結婚後(千萬不要相信那些美國電影電視劇裡的浪漫婚姻生活),美國男人會變得與婚前完全不同。所以,害怕他們的婚前後的巨大變化,這不是不防。

第五是美國男人的心思捉摸不定

美國男人就算是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似的,前一秒還在努力地工作,下一秒可能會做出要旅行的決定。前一秒可能還對你講只愛你一個人,下一秒可能就會變得不再理你。這種大跨度的心思,是中國女人根本無法理解而掌握的。事實上,中國男人在這方面表現得還是不是很明顯,至少中國男人不會變得如此迅速和決絕。

第六是嫁給美國男人沒有安全感

其實前面幾項都可以在生活中逐漸地了解和磨合,或許時間長也就習慣了。可是一個中國女人獨身跑到美國,然後嫁給一個美國人,身邊沒有自己祖國的人,沒有自己的親人,這是十分不安全的。而且自己對美國的法律也沒有研究,萬一錯失了某條法律,那必將會讓自己受損。在美國這樣的事情太多了,許多還沒有搞清楚狀況的中國女人被美國丈夫轟出家門的事情,其實是有例而且許多。

最後一點就是美國男人太較真了

中國男人和中國女人結婚可能在婚前不會把彼此的財、物等分得很清楚,可是美國男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會在結婚前,把財產等東西進行公證,甚至是用法律來保護起來。雖然在美國,男人提出離婚會對女方有利,可是如果婚前有這些東西存在的話,那對女方一點意​​義也沒有。所以,在這些方面美國男人太較真了。萬一某個中國女人糊塗,不了解這些東西,也並沒有意識到這些東西,嫁給了一個男人,等婚姻破裂時,她絕對是最受傷的一個。而且注定一無所有,淨身出門。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編輯:zoe

-------------------

擁有漂亮學歷,卻選條不安全的路
m.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Yao 課輔老師
Yao
課輔老師
Q:你臺大法律系畢業又留英,為何不去當律師法官,而是上山教部落的孩子?
A:我大學時曾當交換學生赴日1年,第一次去NGO幫殘障、腦麻者騎馬復健,覺得那工作很有意義。赴英念倫敦大學時也曾在難民協會幫忙,就想以後要在NGO工作。

離開英國為了多看看,我在新加坡找到翻譯工作,但我沒找到想投入的NGO,工作2年,有原住民協會找人幫忙,我就回來山上小學代課。

Q:新加坡薪水不是比台灣好?
A:是,但那對我就只是份工作,工作的意義對我很重要,我無法光看錢。而且我是專業英日文譯者,在山上教孩子外,仍接有興趣的書來翻譯。最近我完成南非民主化後首屆大法官奧比的自傳,就是趁每晚結束孩子課輔後的時間做。

剛開始我在小學教英文。部落裡很多家庭沒長輩教,孩子沒人顧,回家也沒寫功課,我覺得讀書沒這麼重要,但孩子應把一件事做好,所以我教的東西,孩子要想辦法學會。但他們常覺得,我沒補習,就是不會,也沒辦法。光ABC我就教了半年。

學校覺得老師有教就好,不在乎孩子學到什麼。加上原住民文化現在很夯,學校過分利用這點讓孩子常去表演,我教3年,因這點跟校方意見不同離開學校。

Q:為什麼又留下為孩子做課輔?
A:我聽過太多部落的人容易被騙,或覺得是針對他們,其實很多時候是他們表達能力不好或聽不懂。孩子不學好表達能力,整個人生就是很挫折,到山下念國中講不出來,就覺得大家都不聽他或都在欺負他。

很多孩子小學都還好好的,到國中,學業跟不上就開始抽煙喝酒,我教的學生我從小看到大,我不想看他們走上這條路,就幫他們做課輔。為讓他們珍惜,我每月酌收1千元,沒交我也算了。孩子家裡常沒人,我帶他們做完功課,會給他們玩勞作跟積木,也會弄晚餐給他們吃。我朋友常說,他們又不是我的孩子,我這麼累做什麼?其實我覺得有趣就繼續做,孩子的回應很直接,看到他們又學會了,就覺得有回報。

有孩子不會寫字,我花1個半月教,他馬上考90分,所以不是不會,而是覺得自己不會不去學,當他開始會了會很願意學。有時也很無力。我當過半年班導,一個孩子因功課不好常故意搗蛋、不寫功課,之前老師就只會罵他。我則聽他說話重新認識他,後來他開始寫功課,雖然我知道他用抄的,但他先願意做就好,之後也願意聽課,但他已小六,功課追不上了。後來聽說他又回去跟陣頭走了。但我還是覺得如果少那半年,也許他更糟,我能給他半年就給他半年。

以前當我到處走動,我同學開始進入法院、事務所有個位置、結婚生小孩,他們羨慕我可以經歷很多事,但我覺得他們這樣也很好,反正大家總在羨慕別人,就做好自己就好。我已37歲,雖然前面路還很難走,但我已不太可能再回去選條安全的路。我媽是老師,很支持我,從小看她在婚姻裏很辛苦,所以我不羨慕婚姻,但我跟我媽一樣喜歡教書。其實帶這些孩子是花時間,花不了什麼錢,未來我想帶部落的媽媽一起做,就看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記者陳玉梅採訪整理


台灣1906-1942年嬰兒死亡率有14%-18%/台灣1906-1942年平均壽命28歲-40歲

出生率曲線/到宅坐月子服務/私幼公立化 幼教師齊聲反對/「少

台灣1906-1942年嬰兒死亡率有14%-18%

出生率曲線/到宅坐月子服務/私幼公立化 幼教師齊聲反對/「少

台灣1906-1942年平均壽命28歲-40歲


中國出生人口猛降 2035年190萬中小學教師恐丟飯碗
中國出生人口猛降 2035年190萬中小學教師恐丟飯碗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Z5wVw
2024/02/14 08:21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隨著中國人口出生率下降,教師這個職業未來面臨極大不確定性,預計到了2035年,將出現約190萬的「過剩」教師。
報導說,過去教師被視為中國的「鐵飯碗」之一,即使在經濟不確定的時代,教師仍然是求職者的熱門選擇。但在未來幾年裡,隨著出生率加速下降導致教師過剩,預計未來10年有數百萬人失業,而教師這個曾有「鐵飯碗」標誌的工作,將不再得到保障。
自2017年以來,中國新生兒數量直線下降,2023年出生人數驟降54萬人,出生人口僅剩902萬人。
中國教育部指出,2021年幼兒園在學兒童人數也出現自2003年以來首次下降,2022年再次下降3.7%;2022年,小學生總數也出現自201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比上年減少47.88萬人,至1.07億人。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學生少了,在一定時期某一區域內學校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裁員。根據我的實地調查,由於財政負擔,今年地方政府招收的教師肯定會減少。」
事實上,由於中國房地產危機並未出現緩解跡象,地方政府面臨越來越大的財政壓力。
湖南省教育廳2023年11月發布通知,要求在未來5至10年內根據出生率、都市化率和學齡兒童數量,更好地配置教育資源。2023年,山東、四川等地方政府宣布計畫,不再在某些大學開設與教育相關的專業學位課程,以抑制師資供應。
中國全國中小學學校數量自2003年以來持續減少,2020年至2035年這個趨勢將持續下去。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的中小學校一直擠滿了孩子,一些城市地區的學校每班有多達50名學生,而大多數農村地區學校則有30人左右。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教授喬錦忠領導的研究小組的研究顯示,如果班級人數保持不變,到了2035年,小學教師將過剩150萬人,中學教師將過剩37萬人。
有老師表示,這個趨勢可能會促使公立學校縮小班級規模,以避免裁員,但私立學校的情況可能要殘酷得多,他們的經濟壓力更大,而且已經實行小班授課, 裁員的可能性很大
中國出生人口猛降 2035年190萬中小學教師恐丟飯碗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Z5wVw



新加坡的生育率從20年前的1.26跌至2023年的0.97,首次跌破1創下歷史新低。這代表新加坡婦女一生中從平均生育超過1個孩子,減至平均生育少過一個孩子。
但這也不能怪總理,畢竟生育率下滑,而且還不斷下滑,「大家不愛生小孩」的問題幾乎是全球已開發國家都面對的艱鉅難題。
只不過新加坡「不生」的趨勢似乎比他國嚴重。
2004年高收入國家每名女性生育的子女數為1.7,當時新加坡只有1.26。2023年高收入國家每名女性生育的子女數為1.6,新加坡則掉到0.97,「少生孩子」的差距越拉越大。
vp9g8c3c1q2l2j41m1wkd0j1pmlzdv
新加坡市區景象。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新加坡市區景象
新加坡人口成長的同時,外來人口也快速成長
過去20年,新加坡人口成長了42%,達到2023年的592萬人。其中新加坡公民增加了18%,非居民人口增加了135%。
2004年的新加坡人口為420萬人,公民達310萬人,永久居民為35萬6200人,非居民人口有75萬3400人。
快轉到2023年,新加坡的總人口達至592萬人,其中公民人數達361萬人(佔總人口61%),永久居民人數達54萬人(佔總人口9%),非居民人口則 有177萬人(佔總人口30%)。
必須指出的是,非居民人口以建築、海事和加工業的工作證持有者居多,他們在促進新加坡經濟成長的行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外媒給李顯龍整理了一張成績單,表現最差的科目非「生育」莫屬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JsbOHr


新加坡的生育率從20年前的1.26跌至2023年的0.97,首次跌破1創下歷史新低。這代表新加坡婦女一生中從平均生育超過1個孩子,減至平均生育少過一個孩子。
但這也不能怪總理,畢竟生育率下滑,而且還不斷下滑,「大家不愛生小孩」的問題幾乎是全球已開發國家都面對的艱鉅難題。
只不過新加坡「不生」的趨勢似乎比他國嚴重。
2004年高收入國家每名女性生育的子女數為1.7,當時新加坡只有1.26。2023年高收入國家每名女性生育的子女數為1.6,新加坡則掉到0.97,「少生孩子」的差距越拉越大。
vp9g8c3c1q2l2j41m1wkd0j1pmlzdv
新加坡市區景象。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新加坡市區景象
新加坡人口成長的同時,外來人口也快速成長
過去20年,新加坡人口成長了42%,達到2023年的592萬人。其中新加坡公民增加了18%,非居民人口增加了135%。
2004年的新加坡人口為420萬人,公民達310萬人,永久居民為35萬6200人,非居民人口有75萬3400人。
快轉到2023年,新加坡的總人口達至592萬人,其中公民人數達361萬人(佔總人口61%),永久居民人數達54萬人(佔總人口9%),非居民人口則 有177萬人(佔總人口30%)。
必須指出的是,非居民人口以建築、海事和加工業的工作證持有者居多,他們在促進新加坡經濟成長的行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外媒給李顯龍整理了一張成績單,表現最差的科目非「生育」莫屬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JsbOH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