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台灣》疫情三年 台灣人拚命做這事
2023/05/27 07:20
  疫情三年,台灣人危機意識大增,拚命儲蓄,國民儲蓄毛額及儲蓄率均創新高。
密碼台灣》疫情三年 台灣人拚命做這事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5xAKXM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台灣民眾的儲蓄率在武漢肺炎肆虐時,達到歷史高點,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數據顯示,2021年是42.91%;2022年是41.33%。這數據代表著台灣人每賺100元,幾乎有42元是存起來。
 儲蓄率就是國民儲蓄毛額除以國民所得毛額再乘以100%的數值,我國政府最早有統計數字的年份是1951年,儲蓄率是15.86%,那時國民政府剛來台灣,整體社會都處於極度貧窮,但人民還是保有儲蓄的習慣,這個數字相較美國,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高,2022年12月美國民眾的儲蓄率是3.4%, 這數值還是去年最高點。
 台灣民間儲蓄的財富相當驚人,主計總處的統計,2019年底國民儲蓄毛額是6兆7350億元,儲蓄率是34.74%;2020年疫情爆發,當年底國民儲蓄毛額即跳升到7兆9409億元,一年增加了約1兆2千億元;在2021年底,國民儲蓄毛額是9兆5241億元,儲蓄率42.91%,達到歷史最高峰,國民儲蓄創紀錄,主要背景係武漢肺炎蔓延全球,民眾心理不確定因素大,消費行為收斂所導致,2022年底國民儲蓄毛額為9兆6803億元,民眾存錢行為稍見收斂。
 鄰近的日本2022年的儲蓄率是34%,同樣也是因為肺炎疫情升高造成民眾消費意願縮減;南韓2022年第4季的儲蓄率是33.6%,南韓社會過去10餘年來長期趨勢是消費低迷,民眾寧可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不過日韓的儲蓄率跟台灣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
密碼台灣》疫情三年 台灣人拚命做這事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5xAKXM


美國人因疫情從月光族變守財奴,儲蓄率創高
作者 MoneyDJ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03 日 15:30 | 分類 理財 , 財經Telegram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美國人因疫情從月光族變守財奴,儲蓄率創高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3lBfMC8
疫情不確定性和疲憊感讓美國人習性大變,原本花錢如流水,現在卻成了超級守財奴,儲蓄率衝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新高。 
華爾街日報2日報導,紐約聯準銀行表示,過去兩年來,美國家庭攢下了接近1.6兆美元的「超額儲蓄」,這筆資金遠超過財務顧問建議的3~6個月緊急儲備金。新冠肺炎爆發後,人們開始存錢以備不時之需,眼看擺脫疫情之日遙遙無期,眾人一方面為了安全繼續存錢、一方面也是因受困家中無處花錢,致使個人儲蓄率飆至二次大戰以來之最。
美國儲蓄率連四季打破空前紀錄後,回落到2019年水準,但是專家認為,民眾太過擔憂最壞狀況發生,不願動用緊急存款。如今Omicron變異株再次威脅穩定,大家會繼續囤積現金。
過度儲蓄有何影響?美國GDP 三分之二來自消費開支,大家不肯花錢將阻礙經濟擴張。另外,Silver Penny Financial Planning老闆Charlotte Geletka說,通膨持續攀升,坐擁大筆存款有明顯缺點。通膨居高不下,放在銀行的錢會流失價值,但是現金會給人安全感,知道萬一出事時有錢可用。
Geletka表示,幾乎每天都有人打電話問她說,手上存款太多不知如何是好。他們擔心股市估值過高,不願投資。她建議客戶把一部分儲蓄投入市場,並保留其他流動資產以備急用。她說,必須留在市場裡,資金成長幅度才會超過通膨,維持投資有其必要。美國人因疫情從月光族變守財奴,儲蓄率創高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3lBfMC8


淨值比越高,代表來自股東口袋的自有資金越多,較有能力應付金融市場波動;若淨值比過低,等於是拿保戶的錢在進行槓桿操作,用小錢玩大錢
淨值比過低 13壽險準備「喝咖啡」
2019-04-15 08:30
壽險業資產淨值比
22家逾半低於IPO門檻的5.5% 4家淨值比不到3% 金管會盯上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壽險業去年新契約保費收入飆出1.38兆元新高,但反映風險控管能力指標的淨值比卻是創新低。金管會研擬將保險業淨值比(淨值/扣除分離帳戶後資產)列為預警指標,太低就會請喝咖啡,並要求增資;各壽險公司財報最近出爐,22家有13家、逾半低於5.5%的IPO門檻,國營的中華郵政僅3.3%、老字號的新光人壽只有2.6%,恐都得去喝咖啡。
保險局官員舉例,壽險公司資產是由保戶繳交的保費加上股東掏出的資金,但保費應視為「負債」、股本才算「淨值」,而淨值比的分母是以扣除投資型保單等分離帳戶後來計算其資產。當淨值比越高,代表來自股東口袋的自有資金越多,較有能力應付金融市場波動;若淨值比過低,等於是拿保戶的錢在進行槓桿操作,用小錢玩大錢。
依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數據,去年9月底壽險業淨值為1兆3859億元,平均淨值比5.7%,但去年第4季底,因投資股債波動,淨值蒸發近3000億元,剩1兆889億元,平均淨值比跌到4.5%,有4家業者連3%都不到,已有高度槓桿化風險。
南山僅3.3% 恐影響IPO
淨值比低於5.5%共13家,中大型本土壽險除國壽達標外,富邦壽、中壽及南山都未達標;其中在去年6月提出IPO的南山,淨值比僅3.3%,就算沒有勞資爭議問題,IPO之路也有變數。
淨值比不到3%則有4家,老字號的新光壽淨值比才2.6%,僅高過全球、三商美邦及宏泰人壽。金管會日前已公布若淨值比低於5.5%或業界平均,即代表過低、影響清償能力,會請業者注意並改善;倒數這4家幾乎確定會被找去喝咖啡。
9家淨值比達標業者,除國壽是純本土壽險外,其他都是外商壽險或合資壽險。保誠人壽行銷長楊繼平分析,主因是歐洲Solvency II架構下,財務資本要求嚴謹,追求長期穩健經營;但本土壽險業者認為,外商居前段班,主因是商品結構不同,外商很多賣投資型商品(分母扣除後較低),本土則以利變型保單或傳統型為主。淨值比過低 13壽險準備「喝咖啡」 | 自由財經 http://bit.ly/2v4w4IX


南山興櫃案遭退件!金管會:淨值比不符新標準
2019-04-15 12:31
南山興櫃案遭退件!金管會:淨值比不符新標準 (資料照)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南山人壽於去年提出興櫃申請案,金管會今天首度證實,該IPO(首次公開發行)已經退回!對此,金管會說明,由於南山壽今年2月的淨值比只有4.54%,但我們要求壽險業若要IPO的淨值比標準,必須要5.5%以上,因此,已經退回南山IPO申請案。
南山人壽是在去年6月遞件申請興櫃,不過,金管會之後開始研議保險業之IPO申請標準門檻,並在今年3月公佈,淨值比至少要5.5%。
顧立雄今天赴立法院財委會備詢。立委吳秉叡質詢指出,南山人壽想要上興櫃,但它去年底的淨值比只有3.3%左右,而金管會增訂IPO新標準、淨值比必須達到5.5%,若以此標準,南山人壽至少要增資1千億元。
對此,顧立雄回應,去年各家壽險公司的淨值比確實有下降,但今年已經慢慢回升.若以南山人壽為例,其淨值比在今年2月已經來到4.54%;他強調,淨值比是IPO其中1個指標,這部分至少要超過5.5%。
吳秉叡質疑,壽險公司淨值比既然是變動的,常會隨著投資市場變化而不同,金管會的審查標準為何?拿淨值比當作審查標準,是否沒有意義?
顧立雄強調,我們會以1個區間平均數字,不過,「若淨值比沒有達到5.5%,想要申請興櫃是有困難的。」
而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在會後也補充說明,因為我們新的IPO標準出爐後,南山人壽興櫃的有部分條件是不符合,因此,已予以退件,若要想再申請,南山得重新送件。


台灣保險滲透度世界第一 每年平均花15萬元卻潛藏問題
news.cny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20日, 2018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今 (20) 日表示,隨著國內經濟成長與教育普及,國人對保險的觀念也隨之提升,我國的保險滲透度 (保費收入對 GDP 之比率) 是世界第一,平均每個人、每年花在買保險的費用大約是 15 萬元,但這樣排名的背後潛藏著「我們繳交的保費是否符合自身需求,買到最需要的保障」的問題。
顧立雄表示,透過保險來移轉未來風險的觀念已深植國人心中,這個從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的統計資料就可以看出,截至今年 7 月底,保險業資產規模已經超過新臺幣 26 兆元。而去年我國的保險密度 (每人平均保費支出) 是世界第六、亞洲第二 (僅次於香港);保險滲透度 (保費收入對 GDP 之比率) 則為世界第一。我們平均每個人、每年花在買保險的費用是 4998 美元,大約是 15 萬元。
但是,顧立雄提醒,在這些排名背後,隱藏著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繳交的保費,是否符合自身的需求,買到最需要的保障,可以有效發揮移轉自身所面臨風險的功能。」為了宣導正確的保險觀念,金管會持續辦理相關宣導活動,讓民眾認識「微型保險」、「高齡化保險」、「地震保險」及「強制汽車責任保險」。
顧立雄強調,金管會長期將高齡化、地震及強制車險列為推廣重點,正是希望民眾能充分認知相關保險需求,並正確做好保險規劃。


台灣人年花13萬買保險 桂先農2.4萬扣除額不夠用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15日, 2017
A-A+
2017-08-15 22:38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即時報導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桂先農今天(15日)說, 台灣平均「保險密度(每人平均保費支出)」到2016年底,已達13萬3109 元,也就是台灣人1年平均花13.3萬多元買保險。桂先農說,他常舉這個數字跟財政部同仁協商,現在保費列舉扣除額只有2.4萬元 ,明顯不夠用,看能不能研究一下擴大保費列舉扣除額。
根據保發中心數據,台灣人去年1年平均花13萬9310元買保險,其中買壽險保單金額平均有13萬3109元,產險保費支出為6201元,台灣人買壽險保單支出 明顯高過產險桂先農還說,台灣「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對GDP比率)」達19.99%,全世界第2,僅次於開曼群島,其中壽險保險滲度為16.65%、產險則有3.34%。桂先農說,他6月率團到越南,與當地保險協會簽署MOU,發現越南人口9450萬人,雖比台灣2300萬人多,但越南平均所得2200美元,保險滲透度更只有2.7%,他認為,若台灣保險業能往越南發展,在越南推廣國際化的空間將相當充沛。
由保發中心舉辦的2017年保險業國際化菁英人才培訓班今天(15日)正式開課,桂先農致詞時表示,今年的保險菁英人才培訓班,除了有創新金融科技課程,還配合政策,開立新南向課程;他說,台灣保險業已相當成熟,台灣壽險市場已經飽和,在國內市場擴張有限前提下,大家有必要到海外拓展市場,保險業要加強培育國際保險人才,並了解國際動態,拓展國外市場時才能保持競爭力。
保發中心舉辦的2017年保險業國際化菁英人才培訓班今天(15日)開課,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前排中坐者),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前排右二)與學員合影。記者孫中英/攝影

-----------------------------

------------------------

解讀台灣高儲蓄率

推文到plurk
2016-05-20 06:00

◎ 張勳慶
二○一五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對台灣人民高儲蓄率大感不解,直言有如儲蓄王國。他曾用儒家理論去分析,受到影響的台灣和韓國,但台灣人民仍在儲蓄上居於領先。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日前在台灣演講,對於台灣人很愛存錢,他始終不知道原因。(法新社)
台灣人民長期下來有如成癮般的高儲蓄率,除了有助於推動政府和民間投資資金來源外,這位諾貝爾獎得主所不知在於,我們的政府,相對於提供她經費的人民,是無能又偏差執政,導致人民經年累月在高度對未來不確定又無安全感下,只好用勒緊褲帶式的高儲蓄去自我救濟。
其實這只要從職業上的屬性,以及退休與在職的工作條件、福利,便可看出政府在大搞大小眼的種姓制度,而且在此一偏差政策下,還波及下一代在就學支出和籌措上的壓力大小不一。另一方面,政府鼓勵人民高儲蓄,有源起於國府撤退來台成了國際孤兒的動盪不安,用人民高儲蓄好讓政府有高額外匯準備,以及公營行庫有資金放貸給企業進行投資。可是最後卻扭曲成了今日財團高營收,享受政策優惠又低納稅和海外避稅,進而左右政府政策形成和立法方向。但人民,特別是勞工,卻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長期低薪又不調薪,連國外學者,包含美國前聯準會主席來台後得知都大感驚訝。加上勞動權利政府方面軟弱又落後歐美國家,人民與勞工,對政府和企業只是用過便扔的免洗筷,這不用儲蓄去自保後路,自求多福,又有何方法可用,除非是富二代。
適當且必要的儲蓄,是觀察一個國家是否安定、正常,特別是政府政策是否公平正義指標。但當全國人民,一代代都陷入高儲蓄,以此當成降低政府突襲和職場風險,又或者生活所需的安心丸,此種高儲蓄簡直是活人的庫錢,暴露出政府失能又無力解決剝削的既存現實,甚至連人民婚嫁和生育,都得用儲蓄去先做成前提和考量。此種人民用儲蓄去降低不安,卻又高度惶恐於未來,那不也是對政府施政的另一種投票。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

年終獎金規畫 三分法效益高
2016年01月14日 04:10 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農曆新年到來前,年終獎金是每個上班族都會討論的話題之一,保險業者建議,上班族拿到這筆收入,應該分成三部分使用,分別為「娛樂犒賞」、「儲蓄理財」、「保險配置」等,讓這筆收入能發揮最大效益。

根據保發展中心統計,國人投保率超過200%,平均每人擁有2張以上的保單,可是平均壽險保額卻偏低,顯示國內民眾偏好儲蓄險,卻輕忽壽險的保障功能。

國泰人壽表示,雖然年終獎金會因為景氣好壞而變動,但保險預算最好仍應以固定的收入為計算標準,年輕上班族的收入較少,家計負擔相對也較輕,可按1:3:6的比例將收入分配於保險、儲蓄理財、生活開銷。

而中壯年的上班族,由於通常都是家庭經濟的支柱,風險承受力較低,必須拉高保障門檻,收入配置比重建議調整為2:2:6。

舉例而言,保險公司推出具「殘扶金給付」的終身壽險,即可讓民眾以較合理的預算管理失能風險,減輕若因疾病或意外成殘,家庭在醫療和照護上的經濟負擔,對於身為家庭經濟支柱的中壯年族群更是重要。

南山人壽認為,無論年終獎金有多少,首要功課即是先檢視過去一整年自己的花費結構,檢討項目的比例有無調整必要,從此處著手規畫未來費用。

不過由於疾病對生活的衝擊與影響日益嚴重,有額外收入時,建議可先規畫醫療保障,尤其考慮多重終身保障的特定傷病險。

另外,領到年終獎金也是退休準備上最佳時機。台灣人壽強調,以個人保障角度來看,定期壽險保障期間是固定的,可是並不如終身壽險來得長遠與完整。從個人資產面向思考,終身壽險具有保價金逐年累積增值的功能,可作為資產配置重要工具之一。

(工商時報)

----------------------

-------------

 

----------

 寫給保險公司與金管會

推文到plurk
2015-11-11 06:00
◎ 朱世春
近日報載某保險公司拒賠孝子意外死亡之意外險,經法院判決保險公司敗訴,媒體披露後引起社會譁然,或許在輿論壓力下保險公司最終決定理賠,但這個事件卻只是現行保險生態的冰山一角。
我每年的保險費大約十來萬,這些年來也已繳了上百萬的保險費,部分親友們覺得這樣的行為愚蠢,繳錢給保險公司花用不如把錢存起來當養老金。由於父親在我年幼的時候就因意外喪生,在當年的社會普遍沒有保險觀念下,讓家庭頓時落入經濟困境,因此長大之後一直認為保險是建立在信賴原則下的一種必要保障,也無怨無悔地按時繳交保險費,如今看見類似的拒賠案件層出不窮,對於保險是否真的「保險」、保障是否真的「保障」不禁產生質疑。
建議政府主管機關,應該定期揭露各保險公司受理案件拒賠比率或敗訴的統計數據,讓民眾在選擇投保的保險公司前停看聽,而非光靠保險公司華麗動人的行銷廣告來做出「所託非人」的選擇,金管會也應該更嚴格審核不適當的保險合約,做好把關,避免事後訴訟爭議。
(作者任職3C零售業,台北市民)

 ----------------------------------------------------------

台灣投保率進入低度成長期
udn.com查看原始檔
2015-05-31 22:04:04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即時報導

(2014)年國人商業壽險及年金險投保率達到230.61%,代表國人平均購買保單張數有2.3張,但去年投保率僅較前年提高0.94個百分點,換算年成長率僅千分之4,創下13年以來新低紀錄。

根據保發中心公布,自2001到2014年的統計數據,國人壽險及年金險投保率年年成長,就連金融海嘯時期,2009年投保率也較2008年成長1.57個百分點,去年投保率僅提高0.94個百分點,創下13年以來新低紀錄;但有壽險業者說,台灣商業險投保率成長情況幾乎沒停過,且年成長幾乎都高過千分之4,去年應該是投保率成長最低的一年。

雖然投保率「低度成長」,但國人保費支出卻年年提高,「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對GDP比率)」也高居全球之冠。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去年國人壽險及產險保費支出達12萬3895元,續創新高,較前一年的11萬5874元,成長6.92%。保發中心表示,去年台灣保險滲透度已達18.05%,高居世界第一。若以2013年排名來看,全球保險滲透度第2名是南非、比率14.7%,第三名是香港、比率13.59%。

壽險業者指出,壽險投保率「低度成長」,代表市場已相當成熟,業者要開發民眾持有「第3張」保單,恐須更大心力;但保費支出年年提高,代表除傳統保障功能外,民眾更加倚重保險的「投資、儲蓄」功能,買保險多是為了因應退休安排或資產保值

投保率和保費支出雖都有成長,但壽險及年金險「普及率」卻年年下降,去年終於跌破300%,來到299.55%。壽險業者說,普及率代表「有效契約保額對國民所得比率」,普及率下滑,代表民眾的壽險及年金險「保額」在下降,主因還是台灣人習慣把保險當儲蓄、而不是保障,且越來越多都是為退休買保險,這類型保險多是儲蓄及還本功能強的保單,也非保障型保險。

國人對保障需求日益強烈,保險滲透度持續獨霸全球

你有多少時間沒有檢視自己的保單了呢?而你知道自己和家庭的每年平均保費支出是多少錢,足夠支應未來和年老生活規劃嗎?

統計數據告訴我們,隨著國人對保障觀念的日益提升,台灣人的保費支出占GDP國內生產毛額(亦即保險滲透度)的比例,已經連續多年拿下世界第一,2013年達18.6%續創13年新高;而我國每人平均保費支出(保險密度),至2013年底為止也同步來到13年新高,為11萬5874元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國情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為54萬6939元,創下13年新高,但消費者物價指數則亦同時來到102.74%的新高點。

不過,即便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和消費者物價指數,皆同步來到新高,經濟成長率也呈現混沌未明的低迷情況;但是我國人平均保費支出和國民儲蓄率卻持續高居不下。此現象意味著,國人已經愈來愈懂得利用不同理財工具和保險商品,進行個人及家庭生活保障與風險管理需求規劃。

儲蓄率方面,近年來雖然國內薪資水準停滯甚至偏低,國際經濟情勢也不見明朗,導致民間企業投資意願不強,但是一般民眾省吃儉用,縮減開銷,使得國民儲蓄率仍以29.05%維持在高水位。

而在主計處的統計數據中,我國的超額儲蓄率(儲蓄減掉投資差額),2013年以10.49%也創下13年來第二高。這些數據資料都不約而同顯示,國人對保本及保障資產的需求強烈,對保護資產、以備不時之需的渴望相當強烈。

國人保費逐年增加,年金險成長幅度最驚人

根據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2013年國人平均保費支出(保險密度)為11萬5874元,不但持續向13年新高挺進,更是2001年每人平均保費支出3倍之多。其中人身保險高達11萬530元,比財產保險的5344元高出許多;平均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對GDP的比率)高達18.6%。

在占國人投保大宗的人身保險方面,2013年全體保費收入再戰新高,達2兆4783億4千3百萬元,其中最大比例商品為人壽保險和年金保險,分別為1.8兆及3772億餘元。特別是年金保險部分,2002年只有167億餘元,成為近13年來成長幅度最大的險種。

全球比一比

在全球比較部分,根據瑞士再保公司資料,2012年世界總保費收入排名依序為美國,日本,英國,中國,法國;我國則排名位居第11。

2012年全球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占GDP比例)世界平均只有6.47%我國以高達17.58%的比例連續幾年獨霸全球,拿下第一;其他第二名以後排名依序為南韓14.47%,南非14.14%,香港12.40%,荷蘭12.38%。

至於2012年全球保險密度部分(每人平均保費支出),排名前五名則依序為瑞士7565美元,荷蘭5688美元,丹麥5445美元及,日本5160美元,及盧森堡4861美元。我國則為3763美元,居世界排名第13。 --------------------------------

資料來源:保險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及行政院主計處/參考數據見附件表格

---------------

大數據如何替保險業帶來商業變革

依據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統計,截至2013年為止,台灣每年人均壽險投保資出為98,495元,人均產險投保資出為20,684元,保險密度(每人平均保費)全球排名第14,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對GDP比率)全排排名第1,見表1-1。可見得國內金融保險市場爭取客戶的競爭性,面對如此競爭的金融保險環境,各家保險業者無不竭盡全力,開發各自不同的營運模式。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經指出,「企業經營的目的在於獲取及保有原客戶,而獲取新客戶的成本遠高於保有原客戶,且打動新客戶的難度也遠高於原客戶」,因此要如何確切的了解客戶族群需求與特性,爭取保留原客戶並從中發展出對顧戶和企業共創雙贏的有利價值,訂定公司策略與行銷推廣機制,已然成為企業務必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表一、大中華區保險業務概況比較

  壽險業 產險業
佔全球市場比重 每人平均保費

 

(美元)

滲透度 佔全球市場比重 每人平均保費

 

(美元)

滲透度
中國大陸 5.32% 102.9 1.7% 5.39% 76 1.26%
台灣 1.90% 3,107.1 15.03% 2.77% 652.5 3.16%
香港 0.71% 4,024.7 11.02% 1.11% 519.2 1.42%
澳門 0.01% 825.1 1.13% 0.02% 364.4 0.50%

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車體險投保變因分析

因此我們yodass團隊特別蒐集來自於全國產險公司的車體險和強制險資料,擷取保單生效日2009/1/1 ~ 2013/12/31,共1.95億筆的巨量資料。運用yodass雲端大數據分析平台來探討客戶關係管理,並依過去客戶投保紀錄進行有意義的規則和模型分析,最後將資料分析成果呈現為動態視覺化商業報表,以提供經營決策者進行行銷管理策略之判斷。在資料分析流程方面首先我們將資料進行去識別化的處理,避免侵犯到個人的隱私權的議題,接著我們從這些大數據中探究車體險投保率下降的原因。從「排氣量」、「投保地區」、「理賠與否」、「性別」、「婚姻狀況」、「車齡」、「車種」等變數中,我們想要了解哪個變數與投保率有最顯著的關聯。從圖一中我們可以發現,車體險的投保率隨著車齡而遞減,且在車齡滿第3年時,投保率標準差在最高峰,顯示此時大量車主傾向不繼續投保車體險。因此相關決策和行銷單位可系統化地找出特徵相同的對象(車型、引擎cc數、廠牌等),在針對相對應的銷售策略。例如退出保3年車體險,滿期若無出險則給予回饋金或保費折扣等優惠。吸引原有的客戶,繼續投保。

圖一、車體險投保變因分析


資料來源: yodass有大師團隊

責任險理賠與出險探究

接下來我們運用責任險(投保、出險與理賠)的資料依時間、空間等多重維度探究責任險理賠率與地理區域特性的關係,並期望找出理賠率與時間特性的關聯。我們從圖二、各縣市投保與理賠關係矩陣可以發現,投保與出險地區的比率或許可以準確地反映民眾的生活圈。以在基隆投保的車子為例,主要出險地區為基隆市、台北市與新北市,比例分別為31.44%, 28.49%與23.50%。我們可以推論,基隆民眾主要的生活圈是在基隆、台北和新北三個城市。當我們看投保在台北市的車子發現,出險地區前四名為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桃園縣,分別為48.41%, 16.28%, 7.31%與6.67%,從資料分析中我們發現,基隆卻不是設籍在台北市民眾主要的生活圈。另外我們觀察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設籍在連江縣的車子,主要的出險城市卻是在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和基隆市。是因為連江縣交通特別安全 ? 亦或是設籍連江縣的車子,不常在連江縣移動 ? 這都是很值得後續探究的議題。我們亦從出險時機與「四季」、「月份」、「週」、「時」之關聯進行探討,從圖三、出險時間之探究結果發現出險時機以「時」之關係最密切,週五17:00和18:00是出險機率最高的時候,分別為1.237%與1.327%。在此特別提醒各位駕駛人要特別小心,別讓興奮的期待感毀了美好的週末。

圖二、各縣市投保與理賠關係矩陣

                                                         資料來源: yodass有大師團隊

圖三、出險時間之探究


資料來源: yodass有大師團隊

政府Open Data資料整合

本次我們運用來自於全國產險公司1.9億筆巨量資料進行車體險和強制險資料探勘與分析,發現車體險投保率與汽車車齡有顯著的關係,客戶隨著汽車車齡的增加而逐漸降低投保車體險的意願,且在車齡滿第3年的時候,不再續保的變動最大,提醒保險公司相關單位可於第3年期間訂立出對應的銷售策略以保留原有的客戶。另外我們也發現,強制險出險時機與出險工作日時間的關聯性最強,每周五下班時間17:00到18:00是汽機車最容易發生意外的時候。在此提醒各位駕駛能要特別注意交通安全,政府各交通管理單位亦可運用資料分析的結果,進行交通舒緩和管理人力的調配。近日在毛治國院長喊出「開放資料」、「大數據」與「群眾外包」科技三箭後,下半年起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將會開放更多的資料。未來如能將現有保險資料庫和政府交通管理單位和醫療機構的開放資料進行勾稽和分析,相信對於保險業者商業策略擬定,政府單位政策制定和管理效能提升,勢必帶來更多的助益。

 

作者: 本文作者服務於關貿網路企劃市場部,擔任商業分析師

---------------

總保費收入對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率,稱為:保險滲透度
---------------------
2011/05/05
資料來源: 聯合報
2011/05/05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昨天表示,台灣去年的保險滲透度,即「保費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已高達17.7%,有機會繼續蟬連世界第一。

保發中心指出,2009年台灣的保險滲透度17.29%,世界排名第一,遠高於第二名荷蘭的13.57%;因此去年的保險滲透度比率,極可能再度蟬連世界第一。

保發中心指出,去年台灣投保率210.70%,等於一人買兩張保單,比前一年度提高近6個百分點;去年國人平均一年花10萬4423元買保險,比前年的9萬1195元,增加1萬3228元。而多數民眾獨鍾壽險保單,有9萬9855元是買壽險,只花4568元買產險保單。

瑞士再保險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黃碩輝指出,台灣保險滲透度全球第一,是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因為國內民眾每年買保險的支出不是全球最高,2009年世界排名第18位,但保險滲透度竄升全球最高,可能與台灣的「高儲蓄率」有關。

保發中心則指出,保險滲透度是「保費收入對GDP的比率」。由於各國人口多寡懸殊、經濟規模不一,為比較各國保險市場實際發展情況,需以一個固定指標來看,「保險滲透度」被視為有效觀察指標。台灣保險滲透度始終居高不下,證明台灣已是保險成熟市場。

新聞辭典》保險滲透度

壽險公會指出,台灣保險滲透度全球排名第一,代表台灣人買保險的花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已經超過各國的平均水準。也就是說,大多數台灣人都願意「多花點一錢」去買保險。

但壽險公會也指出,保險滲透度排名高,代表台灣人買的保險多不是以純保障為主,而是儲蓄及養老性質較多,所以才會占GDP很大比重。

全文網址: udn個人理財 - 保險 - 保險要聞 - 台灣保險滲透度 全球排第一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sp?f_ART_ID... Power By
------------------------
【重點整理】

保險滲透度(Insurance Penetration) = 一國保費收入(不含社會保險) ÷ 國內生產毛額(GDP)

這是衡量保險業對國家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最通用的指標。

2011年台灣的保險滲透度高達17.0%,雖然較前一年度(2010年)的18.4%減少,但仍遙遙領先排名第2的荷蘭13.2%,排名全球第一。
這是台灣自2007年起,第五度蟬聯冠軍寶座。

全球前五大保險國家保險滲透率排名:
英國11.8%排名第4;日本則以11.0%排名第7;法國9.5%排名第9;美國8.1%排名第13,德國6.8%排名第19。

由此可見台灣的保險滲透度遙遙領先美國、日本、英國、法國與德國等全球前五大保險國家。

 全球保險業每天進帳三八〇〇億元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作者: 文●方雪俐 |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 2012年8月1日 下午1:26

全球保險業日收126億美元 瑞士再保最新出刊的Sigma指出,2011年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為69.54兆美元,成長率從前一年度的4.1%降到3%,其中以亞洲的成長力道最強,達4.8%,其次依序為拉丁美洲的4.1%、歐洲2.1%、大洋洲2.0%、非洲1.9%,北美洲以1.8%墊後。

保險業的保費收入則佔GDP的6.6%,其中以北美洲的7.9%最高,歐洲的7.1%次之,亞洲5.8%與大洋洲的5.9%相仿,最低的則是非洲的3.6%與拉丁美洲的2.8%,足見保險業的興衰與國家經濟發展密不可分。

全球保險業2011年的保費收入為4兆5,951億美元,若以日計則平均每天進帳125.9億美元,超過台幣3,777億元。相較於前一年度,名目成長率雖達5.98%,但剔除美元對各主要貨幣貶值的匯率因素後,實質衰退0.81%。歐洲衰退5.15%是造成全球保險業負成長的主因,而各洲成長幅度最可觀的是拉丁美洲,達10.13%,其次是大洋洲5.23%、亞洲2.17%、非洲1.77%以及北美洲0.41%。

以保費收入在全球6大洲的分布來看,保險發源地歐洲仍是保費收入全球佔率最高的一洲,全球市佔率達35.93%,有全球第一大保險國家美國坐鎮的北美洲則以28.85%排名第二;亞洲以28.24%排名第三;其後依序為南美洲3.36%、大洋洲2.16%以及非洲1.48%,其中歐洲、北美洲與非洲的市佔率較前一年度略有減少,亞洲與南美洲、大洋洲則略增。

美日英法德 全球保險前5大 中國蟬聯老6 直逼德國

以個別國家分析,美國、日本、英國、法國與德國是全球前5大保險強國,排名與前一年度相同,其中美國保費收入達1兆2,047億美元,小幅成長0.5%,全球佔率26.22%,較前一年度略減0.66%;而日本保費收入為6,554億美元,成長率5.76%,全球佔率14.26%,較前一年度增加1.41%。美日兩國囊括全球4成以上保費。英、法、德的保險業則都衰退,尤其法國的衰退幅度高達10.05%。5強的全球佔率合計58.72%。

中國自2010年晉級第6之後,2011年以2,219億美元蟬聯保險第6大國,與保險老牌強國德國的差距更拉近到233億美元。雖然當年度中國保費收入實質衰退6.37%,但全球佔率仍高達4.83%,老6地位相當穩固。排名第7的義大利負成長14.68%,是前20大保險國家當中衰退幅度最大的。南韓以1,304億美元晉級第8,擠下加拿大,荷蘭排名第10,穩居千億美元俱樂部的最後一席。總計亞洲國家在前10大拿下3席,北美洲兩國都進榜,其他則皆屬歐洲國家,但除荷蘭小幅成長外,其他4國都衰退,未來歐債問題對保險業的影響值得觀察。

以上10大保險國家的全球佔率合計74.93%,換句話說全世界的保費收入有近3/4來自這10個國家。

前10大除南韓與加拿大互換之外,其他8國的排序都與前一年度相同,而排名11到20的國家排序則變化不小,從第11至17名都與前一年度不同。進步最多的是澳洲,從前一年度的14名晉級至第11,退步最多的則是前一年度排名第11的印度,去年掉到第15;其他都為前後名次互換,包括台灣從第12掉到13,西班牙則從第13晉級到12,而巴西不僅晉級到14,還以1億餘美元的小幅差距緊逼台灣。去年排名20的比利時則因瑞典進榜,而從前20大除名。前20大的全球佔率為89.12%。

保險滲透度台灣五度蟬聯世界第一

若不考慮各國GDP的差異,光憑保費收入並不足以客觀比較保險業對一國經濟的貢獻程度,因此以一國保費收入除以國內生產毛額(GDP)所計得的保險滲透度(Insurance Penetration)便成為用來衡量相對於其他部門,保險業對國家經濟發展的貢獻度最通用的指標。

2011年全世界保險滲透度的平均值為6.6%,其中壽險3.8%、產險2.8%。台灣的保險滲透度則高達17.0%,雖然較前一年度的18.4%減少1.4%,但仍領先排名第2的荷蘭13.2%達3.8個百分點,排名全球第一。這是台灣自2007年登上冠軍寶座之後,第五度蟬聯,保險業對台灣經濟的貢獻全世界有目共睹,堪稱另一種台灣之光。

台灣的保險滲透度也遙遙領先美國、日本、英國、法國與德國等全球前五大保險國家,其中美國的保險滲透度為8.1%,排名全球第13,日本則以11.0%排名第7,英國11.8%名列第4,法國9.5%排名第9,德國6.8%名列第19。由此可見保險業對台灣經濟的貢獻度遠高於其他先進國家。

保險滲透度排名前20大的國家除了德國新進榜、巴拿馬遭除名之外,其他19個國家都與前一年度相同,但排名則有不少變動。

若分產壽險來看,則台灣壽險密度以13.9%排名第一,南非與香港分別以10.2%、10.1%排名第2與第3,其他17個國家都不到10個百分點。而產險密度則荷蘭以9.5%遙遙領先其他各國,南韓以4.6%排名第2,美國與瑞士則以4.5%併列第3;台灣的產險密度3.1%,與英國併列第8,表現不俗。

至於中國的保險滲透度則僅3.0%,排名全球第45,顯示該國保險業近年來成長快速,但相對於其他經濟部門,對中國GDP的貢獻仍然有限。

保險滲透度, 保險業未來發展, 保險業的GDP佔比, 全球國家保費收入排名與佔比, 全球五大保險國家, 前10大保險國, 壽險與產險對GDP的佔比與排行
--------------------
台灣保險滲透度 全球排第一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11.05.05 10:03 am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昨天表示,台灣去年的保險滲透度,即「保費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已高達17.7%,有機會繼續蟬連世界第一。

保發中心指出,2009年台灣的保險滲透度17.29%,世界排名第一,遠高於第二名荷蘭的13.57%;因此去年的保險滲透度比率,極可能再度蟬連世界第一。

保發中心指出,去年台灣投保率210.70%,等於一人買兩張保單,比前一年度提高近6個百分點;去年國人平均一年花10萬4423元買保險,比前年的9萬1195元,增加1萬3228元。而多數民眾獨鍾壽險保單,有9萬9855元是買壽險,只花4568元買產險保單。

瑞士再保險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黃碩輝指出,台灣保險滲透度全球第一,是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因為國內民眾每年買保險的支出不是全球最高,2009年世界排名第18位,但保險滲透度竄升全球最高,可能與台灣的「高儲蓄率」有關。

保發中心則指出,保險滲透度是「保費收入對GDP的比率」。由於各國人口多寡懸殊、經濟規模不一,為比較各國保險市場實際發展情況,需以一個固定指標來看,「保險滲透度」被視為有效觀察指標。台灣保險滲透度始終居高不下,證明台灣已是保險成熟市場。

新聞辭典》保險滲透度

壽險公會指出,台灣保險滲透度全球排名第一,代表台灣人買保險的花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已經超過各國的平均水準。也就是說,大多數台灣人都願意「多花點一錢」去買保險。

但壽險公會也指出,保險滲透度排名高,代表台灣人買的保險多不是以純保障為主,而是儲蓄及養老性質較多,所以才會占GDP很大比重。

【2011/05/04 聯合報】
----------------------
全球保險業28年來首度衰退
文/黎曉英 | 2009.08.01 (月刊)
受金融海嘯影響,2008年全球GDP僅實質成長2.3%,而保險業則出現自1980年來僅見的實質衰退。

全球保險業都面臨業務萎縮、投資虧損

據瑞士再保最近出刊的Sigma統計,2008年產壽險保費收入合計4兆2,697億美元,較2007年減少2%。其中產險業保費收入約1兆7,790億美元,衰退0.8%,壽險約2兆4,900億美元,衰退3.5%。壽險業的衰退主要源自躉繳業務與投資型保單的銳減。產險則主要因為需求減少與費率調降。

產險在核保方面仍有穩定盈餘,但產壽險業的投資都出現嚴重虧損,而產壽險業的股本分別銳減15-20%與30-40%。

全球產壽險業雖然都同時經歷自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但是除了美國與歐洲部分公司尋求政府金援之外,大部分保險公司的風險資本都足以消納虧損,亞洲則有2個公司破產。

工業國家的衝擊最嚴重

2008年全球GDP僅成長2.3%,其中受金融危機衝擊比較明顯的是工業國家,GDP成長率從2007年的2.5%降為0.8%,新興市場雖然同樣遭受波及,但影響最小,經濟成長率仍有接近6%的水準。

去(2008)年下半年起危機影響快速浮現,出口導向的國家都發生出口貿易銳減的問題,包括美國、德國、日本、南韓在內,去年最後一季的消費者需求與出口都幾近崩盤,尤以日本與亞洲幾個新興經濟體衰退最為嚴重。

以保險為例,衰退幅度最大的是歐洲,達6.2%,其中壽險業降幅甚至高達11.1%。成長率最高的則是東南亞國家,達16.3%,其中壽險成長19%、產險也有9.5%的成長。

全球前20大保險國家 業務逾半衰退

2008年前20大保險國家當中,最令人驚豔的是中國,在全球性的景氣低迷中,中國保險業務以超過3成的成長率一舉從2007年的第10名晉級全球第6。專家預估,這個人口13.36億、如睡獅甦醒的市場,大約不出5年光景,保費收入就可能超越德國、法國等保險先進國家。

到目前為止,前5名國家除了偶有排名變化之外,一直都是美、日、英、法、德的天下,且與第6名保持超過100億美元的差距。然而如果中國持續保持3成以上的成長率,5大國也繼續衰退,那麼中國大概3年就可以跨越這個鴻溝。

2008年5大國的保費收入占全球的62.8%,換句話說,其他國家加總起來還不到4成。保險業越發達的國家,經濟發展程度越高、涉入金融商品交易的程度越深,受這次金融海嘯衝擊也較嚴重,去年前20國保險費收入的全球占率降到9成以下,是多年來所僅見。

近年來經濟表現備受矚目的金磚四國,以世界銀行公布的2008年GDP排名來看,中國排名全球第3,巴西第8、俄羅斯第9、印度第12,而Swiss Re.公布的保費排名,這4個國家分別是第6、17、20與14。其中俄羅斯去年首度擠入前20大,其他3國的排名也都較前年進步。

台灣則排名第13,雖然比去年往前推進1名,不過13或14名似乎是台灣很難突破的障礙。

產險業務普遍小幅衰退 金磚中有3國表現突出

產險業的可運用資金遠比壽險少,加上都是短期資金,投資策略大多十分保守,因而意外躲過衍生性金融商品虧損的劫難。但是受到各行各業景氣不佳、緊縮保費預算的影響,各國產險業的保費收入仍呈現小幅衰退。

全球產險第一大國仍是美國,雖然冠軍地位在未來相當期間內都難以動搖,但業務仍然不敵景氣影響,衰退3.1%,全球占率也從前年的39.05%降低為37.23%。即使如此,保費收入仍為老二德國的5倍以上。

美、德、英、日、法都是前5大的老面孔,其中美、德兩國的產險保費高於該國壽險保費,而英、日、法3國則是壽險業務遠超過產險。

金磚四國中,除印度還在第28名力爭上游之外,中國、俄羅斯與巴西都在20大的名單中,分別為第10、11、14名,且成長率都遠高於其他國家,尤其中國還高達2位數字。不過俄羅斯在產險業的發展遠比壽險快速,保費為該國壽險的49倍,整個保險業要往下扎根到一般民眾,可能需要遠比其他國家更久的時間。

台灣的產險業保費收入雖然小幅衰退0.2%,但仍較其他大多數國家穩定,因此排名由前年的第19名,往前進步到第18名。

前10大壽險強國 亞洲搶下5席

在壽險方面,除了美、英、法、德的地位穩固之外,喜愛用保險儲蓄的亞洲國家也表現不凡。2008年隨著印度擠進,使得全球10大壽險強國,就有5個亞洲面孔。包括日本(2)、中國(6)、南韓(8)、台灣(9)與印度(10),且排名較前年全面往前。其中,中國以4成的成長率連跳2名晉級第6,這塊肥美的市場更叫其他國家垂涎不已。

保費減少幅度最大的,則是飽嘗經濟衰退之苦的愛爾蘭,超過4成,因而從前年的第9,一口氣掉到16。台灣則從前年的第10,往前進到第9。

金磚四國則只有俄羅斯遠遠落在第50名之外,有13.36億人口的中國、11.85億人的印度,都在前10大,巴西也在去年晉級20大。

英國人每年花18萬元買壽險 荷蘭人花14萬元買產險

人口較少或幅員狹小的國家,很難和「大國」在保費總收入排名一較高下,但如果用總保費除以總人口數算出來的「保險密度」(Insurance density)來做比較,則從平均每個人的保費支出,就可以發現「小國」民眾的投保意識,並不下於大國。

例如中國,總保費排名全球第6,但平均每個中國人一年支出的保費不到台幣3千5百元,排名全球66;保費排名全球14的印度,則以不到1千5百元,排名第78。相對的,保費排名落於中國之後的台灣,保險密度約8萬8千元,排名全球第20,遙遙領先中國。

去年平均每一個人花最多錢買保險的國家是英國,其次是荷蘭,大約都在台幣22萬元上下。如果分產壽險來看,則2008年平均用最多錢買壽險的是英國人,約18萬元,產險則是荷蘭人,大約14萬元。此外包括挪威、盧森堡、香港、新加坡等這些小國或地區,也都出現在保險密度前20大的排行榜上。

台灣保險滲透度 蟬聯世界第一

一國保險業的保費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即保險滲透度(Insurance penetration),可用來衡量該國保險業對國家經濟的貢獻度。

台灣的保險滲透度高達16.2%,不僅創歷年新高,也是台灣極少數可以在全世界蟬聯第一的指標之一。其中壽險業的保費收入對GDP的貢獻達13.3%,同樣排名第一,產險業則為2.9%,約同其他前20大國的平均水準。產險保費對該國GDP貢獻最多的則是荷蘭的8.5%。

中國在這個指標則落後台灣42名,貢獻度僅3.3%。

除了台灣之外,只要保險進步的程度比經濟規模發展來得快,「小國」也可以有傲人的全球排名,例如香港、巴哈馬、新加坡等。

今年復甦不易 中長期仍將正向發展

全球財務危機從2007年開始影響資本市場,而最大的衝擊則是2008年9月的雷曼兄弟破產事件,不僅使信貸市場瀕臨崩潰,也使保險業的淨值大幅縮水。

雖然各國政府紛紛祭出刺激經濟成長方案,但是今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仍預測全球GDP將大幅衰退,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才有機會逐季復甦,不過到明年之前都僅為低度成長,甚至出現負成長。大多數新興國家的表現將優於工業國家。而今年銀行的狀況依舊不理想,失業人口也將持續增加。

據瑞士再保險公司預測,壽險業中、長期雖然仍可望正向發展,但今、明兩年仍舊渾沌不明,尤其受投資型保單尚未回溫影響,今年仍有可能繼續衰退。只要經濟基本面復甦,資產價格回升,保費收入與投資績效都可望再出現成長局面。在產險方面,今年將持穩,明年則可望復甦。

(本文資料來源:Swiss Re.,Sigma No.3/2009)
-------------------------
台灣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對GDP比率)18.9%全球第一

台灣保險市場 全球第11大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
2013.07.24 08:48 pm

根據最新報告,台灣保險市場已名列全球第11大,每人每年平均保費支出(保險密度)達3760美元、約11.28萬台幣。副總統吳敦義說,台灣保險業絕對夠資格向其他市場,例如大陸,推動保險事業。

吳敦義周三出席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舉辦的第5屆保險卓越獎,他在致詞時表示,台灣產、壽險管理資產加總,已達15兆台幣,比台灣一年GDP(國內生產毛額)規模都大;去年產、壽險保費合計也高達2兆5988億多元,可見保險業對台灣的重要性。

吳敦義說,政府希望能為產業興利,讓台灣保險業能維持興盛局面;以台灣保險業規模如此壯盛,他說,台灣保險業絕對夠資格將保險事業,推展到中國大陸等市場。

保發中心董事長賴清棋指出,國際再保公司最新出版的2012年全球保險報告,已將台灣保險市場與北美、西歐及日本等市場,並列為「先進保險市場」;台灣保險市場排全球第11大、壽險市場更排全球第9大,而台灣人每年約花3760美元、超過11萬台幣買保險,台灣保險滲透度(即保費收入對GDP比率)更高達18.9%,是全球第一。

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也在會中表示,除發展保險事業外,政府也鼓勵保險業投資「長照產業」,目前已確定,會「分階段」開放;即首階段,先開放保險業者投資「硬體設備」,例如蓋醫院或老人療養院等,再開放用BOT方式,讓保險業者委託專業機構來經營長照事業。
---------------------------------
 去(2014)年國人商業壽險及年金險投保率達到230.61%,代表國人平均購買保單張數有2.3張,但去年投保率僅較前年提高0.94個百分點,換算年成長率僅千分之4,創下13年以來新低紀錄。

  根據保發中心公布,自2001到2014年的統計數據,國人壽險及年金險投保率年年成長,就連金融海嘯時期,2009年投保率也較2008年成長1.57個百分點,去年投保率僅提高0.94個百分點,創下13年以來新低紀錄;但有壽險業者說,台灣商業險投保率成長情況幾乎沒停過,且年成長幾乎都高過千分之4,去年應該是投保率成長最低的一年。

  雖然投保率「低度成長」,但國人保費支出卻年年提高,「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對GDP比率)」也高居全球之冠。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去年國人壽險及產險保費支出達12萬3895元,續創新高,較前一年的11萬5874元,成長6.92%。保發中心表示,去年台灣保險滲透度已達18.05%,高居世界第一。若以2013年排名來看,全球保險滲透度第2名是南非、比率14.7%,第三名是香港、比率13.59%。

  壽險業者指出,壽險投保率「低度成長」,代表市場已相當成熟,業者要開發民眾持有「第3張」保單,恐須更大心力;但保費支出年年提高,代表除傳統保障功能外,民眾更加倚重保險的「投資、儲蓄」功能,買保險多是為了因應退休安排或資產保值。

  投保率和保費支出雖都有成長,但壽險及年金險「普及率」卻年年下降,去年終於跌破300%,來到299.55%。壽險業者說,普及率代表「有效契約保額對國民所得比率」,普及率下滑,代表民眾的壽險及年金險「保額」在下降,主因還是台灣人習慣把保險當儲蓄、而不是保障,且越來越多都是為退休買保險,這類型保險多是儲蓄及還本功能強的保單,也非保障型保險。
-------------

2 第一節 大陸保險市場的潛力 過去大陸保險市場因於金融行業起步較晚、總體規模小、保險功能和 作用尚未充分發揮,近年來,在大陸保險行業全面對外開發後,保險滲透 度與密度快速成長,隨著保險監理不斷變革與完善,該行業也追隨國際化 潮流走向集團化,吸引許多台灣保險市場精英投入。整體而言,長期偏低 的投保率,顯示大陸保險市場具有相當規模之成長潛力;此外,大陸人口 眾多,經濟實力及生活水準不斷提升,在市場逐步開放下,實具備潛在商 機而值得深度開發與投資。 經濟動能持續挹注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生產總值 (GDP) 自 2001 年的約 11 兆人民 幣,成長至 2009 年的近 34 兆人民幣,近年間每年國民生產總值成長率均 超過 10%,甚至達到 21% 。在經濟發展的歷程中,產業結構亦有明顯變 化,尤其以第三產業中的金融、保險、房地產等新興產業成長速度最快, 已占整體生產總值 40%,成為勞動力移轉最主要的產業 (詳表一)。 保險業作為金融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總體經濟的 聯繫日益緊密,關聯度不斷加強。然而快速的經濟成長,無可避免帶來景 氣過熱的現象,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著力調整經濟結構 和轉變發展方式,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也取得相當成效。 2009 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 33.53 萬億元 (以下如未特別註明,係指人 3 民幣),國內需求旺盛,消費成長持續加快,城鄉居民收入明顯增加。其 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17,175 元,同比成長 8.83%;農民人均收入 5,153 元,同比成長 8.23%,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為保險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 環境 (參表一、二)。 

--------------------------------

閒錢太多!今年超額儲蓄可能達到2.7兆

在投資不振及國民消費保守的情況下,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今年國民儲蓄總額可能達到新台幣6.28兆元,而國民超額儲蓄額可能達到2.72兆元,雙雙破28年來新高。(資料照,記者李靚慧攝)

2015-06-01  07:2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在投資不振及國民消費保守的情況下,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今年國民儲蓄總額可能達到新台幣6.28兆元,國民超額儲蓄額可能達到2.72兆元,雙雙破28年來新高。

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今年超額儲蓄率將升至15.52%,創下民國1988年以來的新高,比去年驟增近1兆元、達2.72兆元,而在今年初的時候,主計總測預測的超額儲蓄額可能是2.2兆元,顯示企業投資及國民消費都越來越保守。

《工商時報》引述中研院院士胡勝正的觀點表示,超額儲蓄率是衡量一國閒置資金是否過多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4%、5%還算適當,但年預測高達15.52%,這是嚴重警訊;反映的是民間投資不足,而政府財政惡化更助長超額儲蓄率急速升高。

《自由時報》報導,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強調,超額儲蓄太多是不健康的,因為國內缺乏投資,不僅就業機會增加有限,薪資更難以成長。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