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冷門科系別氣餒》這個改善醫病關係的設計,竟不是醫學院學生的發明,而是人類學系... - 教育 - 教育 - 學與業壯遊 - 商業周刊 - http://goo.gl/7WdHeK

芭樂人類學 潘美玲:印度的西藏地圖http://goo.gl/kMnFmd

芭樂人類學/潘美玲/「空心文化」/「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

10位與人類學相關的歌手或音樂家

這是一篇邊看邊長知識、邊看邊聽好音樂的好文章,千萬別錯過,而且要看完。
作者:芭樂人類學2015-12-02 11:16

林老師

上個週末難得沒事,丟下妻小去酒吧聽了一場新興另類鄉村女歌手蕾拉.琳恩(Lera Lynn)的表演。會對她有興趣的原因有二:第一是在追HBO影集《無間警探》(True Detective)第二季時,深深為她在劇中幽暗迴盪的歌聲所吸引;第二是聽到人類學界的朋友提到,她是喬治亞大學人類學系的畢業生。在台下聽她表演時,我腦中不禁興起了列出與人類學相關的歌手或音樂家的清單的念頭。為響應坊間流行的文章標題(如10個你不能不知道的XXX),我就列出10位吧。

(蕾拉.琳恩在《無間警探》中初次亮相時所表演的曲子)

1.齊豫

芭樂人類學/潘美玲/「空心文化」/「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

1978年,常混台大吉他社的人類四齊豫同學報名參加當年兩個最大的校園民歌比賽「金韻獎」與「民謠風」,結果兩邊都得到冠軍,更因此結識了評審李泰祥,開啟了她的歌唱生涯。其實1979年在發行了個人首張專輯《橄欖樹》後,齊豫是想繼續唸人類學的,而她也申請上了UCLA的人類學研究所,想要做民歌與社會運動的研究。結果唸了兩年,發現學術研究並不是她想要的人生,拿到了碩士之後回臺灣成為專職歌手。在齊豫之後,人類學系還是不斷出產玩音樂不務正業的學生。現在最紅的莫過於「女孩與機器人」的主唱Riin,以及在嘻哈圈頗負盛名的DJ Rayray蕾蕾。貝斯則有兩把,一把來自「濁水溪公社」、我們芭樂人類學自己人郭佩宜。另一把比較不為人知,是大我兩屆的學長、史詩金屬團體「啟示錄」的黃詠。另外也別忘了過氣饒舌團體「參劈」的林老師。

※謝謝網友Mills Chu的補充,加一位台大人類學系畢業的太魯閣族鼓手李守信。

※謝謝芭樂人類學的趙綺芳老師補充,再加一位海角七號中的日本歌手中孝介,畢業自琉球大學法文學院社會人類學系。

※也許是因為在廚藝界太知名了,我竟然忘記寫廚房裡的人類學家莊祖宜,在1996年發行過個人專輯《愛情未成年》。

※謝謝百工裡的人類學家板主的補充,加上《牽阮的手》的配樂家楊緬因,與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禪者音樂學家林谷芳。

2.馬友友

馬友友在進哈佛大學之前已經在古典音樂界小有名氣,但在唸大學時主修音樂的他卻愛上了另一門學科:人類學,甚至在之後的訪問中他也說過人類學是他最大的興趣。在那裡,影響他最深的老師是知名人類學者與靈長類學家厄文.德佛(Irven DeVore)。也許是這種陶冶,讓馬友友能夠不斷地跨界與不同音樂傳統與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合作。

3.崔西.查普曼

1997年,每年必買的《葛萊美的喝采》合輯當年收錄的第一首歌就是崔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的〈給我一個理由〉(Give Me One Reason),曾讓我不斷地倒帶重複聆聽。她擁有塔夫茨大學(Tufts)人類學與非洲研究的學士學位,除此之外,她還是一位熱血的社會與民權運動者。

4.葛瑞格.葛拉芬

葛瑞格.葛拉芬(Greg Graffin)是知名龐克搖滾樂團「邪教合唱團」(Bad Religion)的主唱。在UCLA唸書時他雙主修人類學與地質學,之後更在康乃爾大學拿到動物學博士,並在大學教授生命演化相關主題。

5.米卡.波莉

創作女歌手米卡.波莉(Mieka Pauley)擁有哈佛大學人類學學士學位,主攻體質人類學。她在接受訪談時常提起這個學科如何影響她的寫作。

6.強尼.克雷格

若要找一位真正的「人類學家歌手」,大概只有強尼.克雷格(Johnny Clegg)有資格這樣說。在英國出生、非洲長大、南非落腳的他對祖魯文化、語言、音樂有濃厚的興趣。他與祖魯樂手西波.姆庫奴(Sipho Mchunu)組成了「汗水」(Juluka)這個一黑一白的團體,在當時種族隔離的南非是非常具革命性的事情。他對祖魯文化的知識也讓他得以在南非知名的金山大學教授人類學的課程。他所創作的歌曲充分反映對非洲的熱愛,是南非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

7.大地王子

大地王子(Prince Ea)這位饒舌歌手擁有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人類學學士學位。他經常藉由類似吟頌的饒舌歌詞評論時事,包括之前撼動全美的密蘇里州佛格森事件。另外位擁有人類學學位的饒舌歌手是知名西岸老團體「胡鬧本色」(Souls of Mischief)的團員塔加(Tajai),畢業自史丹佛大學。所以不要再以為饒舌歌手都是沒大腦穿金帶銀的老粗了。

8.盧西亞諾.貝里歐《八聲部與管弦樂團小交響曲》

人類學與音樂最淋漓盡致的交疊莫過於李維史陀的首部神話學巨作《生食與熟食》。除了書的首頁寫著「獻給音樂」之外,他在分析美洲原住民神話結構與變異之餘,還把這些神話安排上對應的古典音樂形式並用在章節標題上,如變奏曲、奏鳴曲、賦格曲等等,甚至連導論也叫做序曲。在一次演講中他分享了一個很有趣的小故事:在寫作這本書時,他發現獨獨有一種分析出的神話結構沒辦法找到對應的音樂形式。於是他把這個結構形容給作曲家好友勒內.萊波維茲(Rene Leibowitz)聽:神話的一開始有兩個完全不相干的故事,結果到了最後互相牽扯成為一個單一的主題。萊波維茲聽完之後說古典音樂史上真的沒有曲目有這種結構,但並不代表無法被創作出來。幾個禮拜後,他獻給李維史陀一首他的新作〈鋼琴觸技曲〉(Toccata, pour piano, Op.62),根據的就是李維史陀所敘述的神話結構。

《生食與熟食》與古典音樂的故事還沒結束。幾年後,一位義大利前衛作曲家盧西亞諾.貝里歐(Luciano Berio)在1968年發表了《八聲部與管弦樂團小交響曲》(Sinfonia for Eight Voices and Orchestra),其中第一樂章用了許多人聲朗誦的《生食與熟食》中的句子。李維史陀回憶某次在接受訪問時被問到這個作品,他回答說這位作曲家大概是隨便引用那本書吧。結果幾個月後他收到貝里歐來信,表示第一樂章中所引用的句子都是有其意義的:他特別選了關於「水」與「火」的神話,並變動其句子中細微的發音,最終的目的是要以音樂反映李維史陀的神話結構轉化理論。關於貝里歐這部作品與李維史陀神話學的分析,可見音樂學家大衛.奧斯蒙史密斯(David Osmond-Smith)的專書,還有最近匹茲堡大學音樂學系的一本博士論文。

9.查理.帕克與迪吉.葛拉斯彼〈人類學〉

薩克斯風手「菜鳥」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在1945年錄製了一個曲子名喚〈從一段樂句生長〉(thriving on a riff),後來加入小號手迪吉.葛拉斯彼(Dizzy Gillespie),在兩位大師的創意激盪下,成為〈人類學〉這首經典爵士曲目。至於為什麼要用人類學為標題,沒有確切的答案。有一說法是鳥先生在創作完一首曲子後,是其製作人幫忙命名的。事實上,他的一些曲子就是以XX學為名,如〈鳥類學〉、〈瘋狂學〉、〈總統學〉。有趣的是,迪吉的私生女、現在知名爵士女伶珍妮.布里森(Jeanie Bryson)在羅格斯大學(Rutgers)時唸的就是人類學。

10.自由鳥蜜雪兒《人類學混音帶》

2002年在逛台大誠品音樂時,偶然在架子上看到自由鳥蜜雪兒(Meshell Ndegeocello)的《人類學混音帶》(Cookie: The Anthropological Mixtape)這張專輯。衝著人類學的專輯名稱,也沒經過試聽就把它買下來了,沒想到竟買到了一張所謂「新靈魂樂」(neo-soul)的經典。在一篇訪問中她說她用人類學為標題的意義在於這張專輯是一個對她自己人生的剖析發掘。專輯中用了許多音樂元素包括饒舌吟頌、爵士、放克、節奏藍調,跟她自己所想要探討的種族性別議題一樣,無法被輕易定義。

附送:〈人類學之歌〉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女大生戴同學(Dai)在2009創作了這首〈人類學之歌〉後,在人類學界一炮而紅,還兩度受邀在美國人類學年會上表演。拿到人類學碩士學位後,她現在於加拿大的一所大學教書。有沒有臺灣同學想要創作中文版呢?

本文授權轉載自芭樂人類學 林老師:10位與人類學相關的歌手或音樂家

一顆芭樂 分解18根香腸毒素

芭樂人類學/潘美玲/「空心文化」/「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專家呼籲加工肉品宜少吃,吃香腸可搭配大蒜。資料照片

【邱俊吉、沈能元╱台北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將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品,列為致癌風險最高的一級致癌物,因其添加的亞硝酸鹽進入人體恐產生致癌物。農委會日前測試29種國產及進口水果,發現國產芭樂分解亞硝酸鹽能力最強,吃1顆帝王或珍珠芭樂能清除18根香腸所含的亞硝酸鹽,並列冠軍,第3名則是紅心芭樂。


芭樂人類學/潘美玲/「空心文化」/「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

農委會統計,香腸是國人最常吃的加工肉品,平均每天吃掉12萬公斤,該會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日前進行全球罕見的水果去除亞硝酸鹽能力測試。主導的農試所助理研究員楊淑惠說,水果若含較豐富的維他命C、多酚類、植化素如類黃酮等抗氧化劑,較易與亞硝酸鹽產生化學反應,分解亞硝酸鹽而達清除效果。

同一餐吃才有效果

該試驗將市面常見16種國產及13種進口水果,榨出且離心的果汁加入亞硝酸鹽溶液,觀察分解情況。國產芭樂包辦前3名,帝王和珍珠芭樂並列第1,吃1顆可清除18根香腸(每根62.5公克)所含的亞硝酸鹽,紅心芭樂第3、可清除14根,第4名木瓜、第5名鳳梨。
進口水果以紐西蘭奇異果、南非葡萄柚表現最佳,但也才並列第9,吃1顆僅能清除1根香腸所含的亞硝酸鹽;進口水果清除力遜於國產水果,楊淑惠分析因採收運送來台的存放時間久,冷藏也無法阻止抗氧化劑流失。加工肉品和水果同餐吃,就可有清除亞硝酸鹽效果。


芭樂人類學/潘美玲/「空心文化」/「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

木瓜抗氧化劑也多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加工肉品為保色及防肉毒桿菌污染,不得不添加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硝酸鹽進體內會轉為亞硝酸鹽),若同時吃鱈魚、干貝等含胺類食物,在消化道即可能產生會引發胃癌、腸癌的亞硝胺。
醫界已知富含抗氧化劑的水果如芭樂、木瓜,有助清除會使細胞氧化、老化的有害物質,清除亞硝酸鹽效果也會較強,顏宗海認為農委會試驗,雖無法完整呈現食物在人體內作用情況,仍極具參考價值。



芭樂人類學/潘美玲/「空心文化」/「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

吃香腸建議配大蒜

不少食物同樣可清除亞硝酸鹽。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說,深色蔬菜如地瓜葉、龍鬚菜,辛香料如大蒜、辣椒,也富含維他命C、植化素,建議吃香腸配一顆大蒜,醃製臘肉可加辣椒。
研究茶葉的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曾志正說,烏龍茶、綠茶含較多兒茶素,也可分解亞硝酸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部主任蘇秀悅提醒,農委會試驗結果仍須更多研究,加工肉品最好少吃,避免亞硝酸鹽、熱量、鈉超標問題。民眾楊振隆說:「早知芭樂維他命C含量高,這麼厲害的水果,要叫老婆常買。」

芭樂人類學》空心文化?重點是,我們正在創造文化⋯⋯

「90後」世代面臨的是一個幾乎無法翻身的未來,生存環境是一個超時爆肝的工作場域,卻被嫌棄為「空心文化」。但其實鍵盤世代的網路鄉民文化是一種資訊溝通模式、集結政治經濟經驗、個人才華創意的流動現象,以嘲諷揶揄口吻側轉正面遭逢且無可抵擋的挫折感,用這種最為積極方式面對銅牆鐵壁的未來,他們知道未來成就難求,集體狂歡之下卻又保持樂觀進取
作者:芭樂人類學2015-05-30 11:36

田邊 控韓幾

芭樂人類學/潘美玲/「空心文化」/「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你硬要說地是平的,於是我們就歪了⋯

五月四日〈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召開記者會,媒體報導如下:

與會的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表示,搶救國文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家長要了解國文不只是寫國字,「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得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搶救國文也是搶救孝順。」對不起!我笑了。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認為,有第一流的中文能力才能擁有第一流的世界競爭力。副召集人劉源俊表示,現今社會經常見到名嘴在節目上捕風捉影,「婉君」無時無刻不躲在網路世界匿名隱性惹事生非,人人都成了低頭族,這些問題都在於教育失根造成文化空洞,批教育部想著「國際化」,卻不重視國文教育,才讓現在的年輕人成了「空心世代」。

該聯盟副召集人在記者會中指台灣文化是空心文化,社會無禮、無義、無廉、無恥「四無」,年輕一代更是沒有認同、沒有自信、沒有耐性、沒有願景、沒有志向、沒有主張「六沒有」,他擔心台灣變成下一個菲律賓

芭樂人類學/潘美玲/「空心文化」/「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空心世代」

芭樂人類學/潘美玲/「空心文化」/「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四無六沒有」

就此,除人渣文本在蘋果日報專欄一一反駁上述「四無六沒有」之外,也有鄉民就「復古意識型態」為文批評國家大型考試要求應試者「申論其意」,卻造就了「無效率文字遊戲」,然而終究「申論其意」是申論誰的意見?究竟是引經據典地重現原作者的意圖,以附和出題者的古典期待,還是積極提出傳統價值觀的現代論述,作為個人的看法?

 *                 *                 *

我在大學部上課時,總愛引用UCLA的人類學教授Sherry Ortner在《人類學與社會理論》(2006)著作裡一篇有關「X世代」的小型研究(簡單說明:「X世代」指的是戰後嬰兒潮的出生率一路攀高,卻在1965年突然下降,直到1976年出生率又爬升的這一不知名低谷出生率世代)。Ortner詮釋了X世代長大之後為何總帶給美國社會「愛發牢騷」、「好吃懶做」及「擺爛」的刻板印象。

總括來說,X世代的父母親——小時歷經二次大戰並在戰後成長就業、學歷大多僅高中畢業學歷,但卻在戰後經濟復甦下的大環境下迅速累積財富的一代——總期待他們的子女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然而當X世代自大學畢業進入職場時,卻面臨遠比當初上一代高中畢業生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而且大學畢業生領的薪資恐怕不如當初父執輩的高中畢業生薪水時,X世代領悟到他們這一輩子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超越他們父母親的成就時,「愛發牢騷」、「好吃懶做」及「擺爛」的刻板印象便隨之出現。

這種現象似曾相識?

比起現在年輕人被〈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副召集人指責的「四無六沒有」,或者「草莓族」、「豆腐族」,這一代年輕人所面臨的職場就業挑戰又遠比我們當初來得更不樂觀。看著我的上一代資質平庸,卻可以因為努力達成個人成就(然後要不混吃等死,坐領18趴,要不掌握權力,制定遊戲規則提高成就門檻;或者二者並存),而我這一世代拼了命地生存試圖改變,那是因為我們還能擁有「只要努力終究會成功」的夢想(運氣好的熬出頭,體質欠佳的可能過勞死),「90後」世代面臨的是一個幾乎無法翻身的未來,生存環境是一個超時爆肝的工作場域,卻被嫌棄為「空心文化」。

「空心文化」?

鍵盤世代的網路鄉民文化是一種資訊溝通模式、集結政治經濟經驗、個人才華創意的流動現象——過去的一言一語都不會消失,但對現下話語總來個「神回覆」;認真如果不至於便輸了,但不到五樓便會歪掉(而且總讓人拍案叫絕)。這種文化流竄著揶揄諷刺、檢視公眾人物的言行、跨時空連結想像比較總結。於是,網路世代的「酸富宴」文化(點此作者即將開放全文免費下載;但,好書,不買嗎?)以嘲諷揶揄口吻側轉正面遭逢且無可抵擋的挫折感,用這種最為積極方式面對銅牆鐵壁的未來, 他們知道未來成就難求,集體狂歡之下卻又保持樂觀進取。例如,連勝文在選戰期間面對財產質疑澄清,宣稱「全家翻箱倒櫃才找到只有200坪」,鄉民譏諷為「連勝文面對財產質疑澄清,全家翻箱倒櫃才找到只有200坪」。

芭樂人類學/潘美玲/「空心文化」/「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感謝PTT網友的絕妙觀察)

「別讓勝文不開心」成就了一項「暗通款曲」的文學技藝—透過隱藏予以發現、藉由反轉作為表達—使得創作在悲傷世局中偷渡著殘忍的竊喜,並且在憐憫的背影後夾帶著貶低訕笑。(頁243)於是,「別讓勝文不開心」反轉為一場喜劇版的《哈姆雷特》,受到鄉民化身鬼魂幽靈,不斷揶揄調侃使之瘋狂。原先王子復仇記裡的悲劇角色,如今成了一位戲劇裡四處遭人訕笑的小丑,悲劇性權貴人物最終遭受復仇般霸凌而走向失敗之途。(頁249) 拜託,喜歡還是買一下書啦。賣不完有點難堪。囧

「唯有勝文勝過英文」希望產生器

芭樂人類學/潘美玲/「空心文化」/「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唯有勝文勝過英文」希望產生器

2016唯一支持連勝文國際版

芭樂人類學/潘美玲/「空心文化」/「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2016唯一支持連勝文國際版

五月二十四日,PTT鄉民即時性報導該連姓敗選人的一封公開信,信內容強調「在最困難的媒體文宣的戰場上,勝文不僅必須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選舉網路霸凌」。其中針對連勝文的署名又再度被譏諷「車勝ㄆ」(我又笑了,抱歉!

芭樂人類學/潘美玲/「空心文化」/「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PTT鄉民即時性報導該連姓敗選人的一封公開信

Gayatri Chakravorty提出「次層階級有發言權嗎?」但不同於Spivak的資本主義(性別)階級論述,網路鄉民卻以「魯蛇」自稱的退縮方式爭取發言的空間。這種嘲弄對方的「酸富宴」文本,「透露了狡猾嘲弄、泯除威脅、維持自尊的生存技藝。這項技藝是一種對抗機制的生存戰術,這其中「鄉民懂得怎麼笑,那是他們特有的專長」(頁252)。針對連勝文控訴他遭受「網路霸凌」,確實,「霸凌」(bullying,或是80)顯然不對,但其中重點是「長時間持續的、並對個人在心理、身體和言語遭受惡意的攻擊,且因為欺凌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權力或體型等因素不對等,而不敢或無法有效的反抗」(維基)。 但對一個一生公職卻累積不對等(甚至無法想像)的家族財富時,我卻說這種語言是「鄉民的仁慈」。


真正的炒地皮手法是委託我們去幫他找人種種芭樂樹-「做代書的朋友也說客戶要養地來炒都是種芭樂樹苗,因為芭樂樹苗最便宜」,還有人表示「我們竹北的農地就是在上面種這個等徵收」 柯文哲農地種芭樂苗等徵收?四叉貓:和「預言」手法吻合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Phf4J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