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角色若計酬 女性認為月薪應逾5萬3
www.msn.com查看原始檔2018-0508
(中央社記者邱柏勝台北8日電)1111人力銀行公布「職場女性身心調查」,受訪女性上班族認為,媽媽是主要家務承擔者,全年無休,如果能計酬,月薪應要有新台幣5萬3031元才合理。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民國106年勞工每月平均薪資為4萬9989元,顯見女性上班族認為媽媽角色付出比一般上班族多,也更辛苦,薪資回報應更豐厚。
母親節將屆,1111人力銀行調查顯示,女性上班族認為另一半月薪至少要達5萬1872元,才敢步入婚姻每月家庭總收入則要達7萬4965元才敢生小孩。
另外,有7成6已婚女性曾因錢不夠用,和另一半曾發生爭執。顯見家庭收入規劃與分配,是婚姻中相當重要的議題。
近一步交叉分析發現,已婚未生育的女性,對生養孩子的要求最高。調查顯示,她們期待每月家庭總收入要達8萬5326元,才願意生兒育女;反倒是已婚且已生育的婦女,認為家庭總收入達7萬3214元就能養小孩,兩者落差超過1萬元。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何啟聖表示,已婚卻未生育的女性對婚姻品質期待高,生育小孩前,對生活品質、家庭收入要求最高,相對壓力更大,但對已育兒的女性來說,回歸現實,更能以實際狀況估算生養小孩所需費用與耗費的心力。
調查進一步詢問女性上班族,「媽媽」這個角色如果計酬,月薪應多少才合理?得到的平均值是5萬3031元。
© 中央社 媽媽角色若計酬 女性認為月薪應逾5萬3
何啟聖表示,媽媽角色全年無休,需要24小時付出,一般上班族總有假日可好好放鬆,但當了媽媽就難有「睡到自然醒」的日子。此外,媽媽需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幾乎所有家務都被認定是媽媽的工作職掌,要整理家中環境、打理三餐、接送小孩上學、指導小孩學業,一旦孩子有病痛更要隨時待命,辛苦指數超高。
何啟聖表示,媽媽沒薪水領,甚至還要從口袋裡拿出工作所得。長遠看來,要維持媽媽的身心健康,家務應共同分擔,不要讓媽媽獨力負擔。
1111人力銀行4月23日到5月7日網路問卷調查18歲以上女性求職會員,隨機抽樣1158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88個百分點。(編輯:李明宗)1070508


 

媳婦遭婆婆酸 月薪18K還嫌..「又沒要買房」
居家 低薪 22K 驚世婆婆 頭期款 婆媳問題
好房網News記者賈蓉/整理報導
22K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一名「驚世婆婆」上網發文,表示自己給媳婦1萬8千元的薪水已經很優惠了,「有給了還閒!」,批評媳婦又不需要買房子,「真不知道怎麼每個月都把錢花光」。
18K夠用嗎?婆婆上網抱怨媳婦「每個月都把錢花光」。(好房網資料中心)
18K夠用嗎?婆婆上網抱怨媳婦「每個月都把錢花光」。(好房網資料中心)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真實上演!一名「驚世婆婆」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媳婦一直跟著男方做生意,每個月可以領1萬8千元的薪水,還向她抱怨「錢不夠用」,真是「不知道怎麼花的」。
該名婆婆說明,媳婦不需要買房子,只需要扶養2個小孩而已,什麼都不需要買,還敢開口要求調薪,「我1個月給女兒3~4萬元,是因為她要買房子!」。
不過「18K媳婦」的言論遭到網友猛烈攻擊,表示1萬8千元連最低薪資都不夠,「別人的女兒不是人嗎?」。網友JOJO進一步分析,即使以最低薪資計算,媳婦至少要該獲得22K基本工資2萬元保母費用,不計算奶粉、尿布費用,都至少需要4萬元才能維持家計,還有網友批評,「18K連外傭都請不到」,要婆婆別對媳婦太摳。
也有網友嘲諷,「怎麼不讓媳婦買房,每個月贊助3萬元」、「房子比小孩值錢」,認為這位驚世婆婆「吃米不知米價」,「媳婦存一輩子都攢不到頭期款」。
其實在家族事業中工作、全職家庭主婦的薪資,向來是許多婦女的共同問題,聯合報報導指出,一名美國男子
史蒂芬曾試算家庭主婦的「全職薪水」,發現1年至少要7萬4千元美金,才能夠維持家庭正常運作,「多體貼太太對家庭的付出吧!」,否則男人根本「雇不起」老婆。

-------------------------------------------------

北一女何時解嚴?

推文到plurk

2016-01-25 06:00

◎ 賴彥丞

台中女中學生歷經十年,終於成功解禁「不可穿短褲入校」這條不合理校規。同一時間,北一女中校方卻否決了同樣的提案。

若非當初中女中小綠綠們在朝會脫裙抗議,校方也不會真正意識到校園性別平權的重要,否則十年前的調查就有超過七成學生希望將短褲解禁,也有家長長期反映,為何當時不積極處理?為何校方面對學生柔性表達訴求時常不理不睬,要等到學生用體制外的方式抗爭,才願聆聽學生的聲音?不就是源自於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公務員心態,加上自認身為人師就高人一等的傲慢所致?今天那些拒絕還給學生服儀自由的學校亦如是。

就校規而言,其中不乏充滿著濃厚父權思想的規定,硬是要將女性塑造成一種符合「傳統美」的形象,堪稱另類「纏足」。說是為了安全也是無稽之談,難道穿運動短褲滿街跑的國中生、小學生就容易遇害?服裝的穿著本來就應以舒適為標準,不是嗎?況且教育最該注重的不是外表而是內涵。

一個星期前,台灣才剛誕生第一位女總統,打破「政治天花板」;而中女中學生性別平權的最後一哩路也終於走完,請問北一女,校園裡的「服儀戒嚴令」是否也該解嚴了?

(作者為105學測考生,台中一中校友)

 

「我要穿短褲」三重高中脫褲快閃 校方3月邀學

 
「我要穿短褲」三重高中脫褲快閃
三重高中學生盼校方放寬行之有年的服儀規定,開放學生穿短褲進出校園,10多名學生並於上周發起快閃行動,「脫褲快閃」表達訴求。(陳宜加攝)

「我要穿短褲!」學生自主意識抬頭,三重高中學生爭取短褲權,盼放寬行之有年的服儀規定,開放短褲進出校園,上周發起快閃行動,「脫褲」表達訴求;校方指出,服儀涉及多層面,3月將邀學生參與校務會議討論。

台中女中學生去年於升旗典禮「脫裙」,力爭短褲權,效應擴散至三重高中,學生去年底也爭取放寬只准長褲進出校門的規定,10多名學生上周並「脫褲快閃」,表達訴求。

 

「時代不同了!」三重高中學生自治委員會主席陳昱凱說,短褲方便、涼快,多數學生夏季每天帶兩套服裝,長褲「專門進出校門」。學生自主意識抬頭,過時、死板校規反成麻煩。

學生會公關吳書丞指出,去年底曾調查台北、新北市各高中規定,統計至少有12所學校開放穿短褲進出校門;並透過連署書調查在校生意願,發現超過9成學生支持短褲權,但校方仍以管理不便、觀感不佳等理由否絕。

「穿制服也是一種學習。」三重高中學務主任王可杰表示,3年前已開放運動服,相較仍嚴格限制的學校,已讓步與妥協,也不斷與學生溝通,「不只學習別校管教較鬆之處。」

他強調,3月將邀學生討論,並蒐集師長、校友意見,若經決議開放,最快下學年度實施。

開放短褲的樹林高中校長呂宏進說,凡是足以識別、確保校安的校服,依天候與學生個人狀況,長短沒有限制。各校有不同傳統與做法,應讓學生參與討論,並持開放態度。

海山高中生教組長厲燕天表示,尊重學生自主權、差異性,短褲對於學生身分辨識沒有太大問題,也不至於影響學校整體性。

嘉義女中 打破短褲

2016-01-23

下學期嘉家解禁、嘉女試辦

〔記者王善嬿/嘉市報導〕去年台中女中學生在朝會時脫裙抗議,爭取穿短褲進出校門權利,「短褲革命」效應擴散,嘉義家職本月廿日修改規定,下學期確定解禁。嘉義女中經去年底召開生活與服儀委員會,及本月廿日召開校務會議,由於正、反意見都有,最後決議先採行試辦方式,試辦辦法最快三月出爐。

  • 嘉義女中將試辦讓學生可穿短褲進出校門。圖為嘉女樂旗儀隊在氣溫十二度中表演,活力十足。(資料照,記者王善嬿攝)

    嘉義女中將試辦讓學生可穿短褲進出校門。圖為嘉女樂旗儀隊在氣溫十二度中表演,活力十足。(資料照,記者王善嬿攝)

女校爭性別平權,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競選時也以此為題材,推出脫裙穿短褲的文宣廣告,影片描述一群女學生,脫下黑裙改穿裙子內已穿好的短褲,接著將裙子往空中拋掉,主打「記得那些年,你大聲呼喊自由」,喚起首投族共鳴。

嘉義家職學生在嘉義地區高中職學校中,開出第一槍,校方服儀委員會去年十月底提出穿短褲進出校門解禁方案,這個學期末,廿日送交校務會議討論通過,達成學生訴求開放的心聲。

嘉女學生去年在朝會發言,促請校方解除禁穿短褲出入校門規定,校方去年十二月卅日召集家長、四名學生代表(一到三年級學生代表及糾察隊大隊長)、行政人員跟教師代表共十三人,在生活與服儀委員會討論,因贊成與反對兩方難達成共識,最後提出先行試辦方案。

嘉女學務主任陳盈霖表示,生活與服儀委員會委員會建議的先行試辦方案,已於廿日召開的校務會議通過,相關的試辦規定與辦法,會再交由學生自治會跟校方討論研擬,預計在本學年度下學期三月實施;委員會之前另決議通過開放襪子長度不設限,配合制服黑、白色皆可,也不限制襪子圖案。

中女中成功爭取穿短褲上學 網友盛讚「民主典範」

2016-01-22  10:0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中女中學生為了爭取可以穿體育短褲進出學校的權益,在去年10月2日的朝會上穿著短褲高呼「男女平權,短褲無罪」、「今天沒有體育課,但我要穿體育服」。而中女中學生的訴求,終於獲得重大突破,從下學期開始就可以正式穿短褲上學了。

  • 台中女中學生曾號召穿短褲進校門無罪!(資料照,記者廖耀東攝)

    台中女中學生曾號召穿短褲進校門無罪!(資料照,記者廖耀東攝)

  • 台中女中班聯會在臉書上宣布,爭取到穿短褲進校園的權利。(圖擷取自台中女中班聯會臉書粉絲團)

    台中女中班聯會在臉書上宣布,爭取到穿短褲進校園的權利。(圖擷取自台中女中班聯會臉書粉絲團)

  • 台中女中班聯會在臉書全文。(圖擷取自台中女中班聯會臉書粉絲團)

    台中女中班聯會在臉書全文。(圖擷取自台中女中班聯會臉書粉絲團)

台中女中班聯會的臉書粉絲團在昨晚宣布,班聯會在期末校務會議中提出「開放運動短褲進出校門」,結果提案以92票贊成、0票反對確定通過,所以從下學期開始,中女中的同學們,就可以穿著運動短褲進出校門。

消息一出,臉書粉絲團下面馬上出現許多網友留言恭喜,甚至說這是「民主典範」,還有人留言北一女的提案還是被駁回,對於中女中能過通過表示羨慕。

 

 

不滿短褲「門禁」 嘉女、嘉家「鬧革命」

2015-10-24

進出校門禁穿 女生爭解禁

〔記者王善嬿、陳璟民/嘉市報導〕「男女平權,短褲無罪!」台中女中學生爭取穿短褲進出校門權利,月初上演「朝會脫裙事件」,開全國高中職校園「短褲革命」第一槍,武陵高中繼之,效應有擴散趨勢,彷彿早年國、高中生要求「解除髮禁、鞋禁」,嘉義女中、嘉義家職也有學生日前趁朝會或師生座談表達,盼開放學生穿短褲上下學,兩校近期將召開服裝儀容委員會討論。

  • 嘉義女中日前也有學生在朝會反映希望能穿短褲進出校門。(記者王善嬿攝)

    嘉義女中日前也有學生在朝會反映希望能穿短褲進出校門。(記者王善嬿攝)

考量安全形象 將開服儀會

嘉家校長楊世圳受訪時回應,近年氣候變遷,夏季氣溫炎熱,穿短褲可讓學生較舒適,但也希望學生一併考量學校形象等因素,預計下週召開服儀委員會討論;嘉女學務主任陳盈霖說,學校每年十二月會開服儀委員會,已請班聯會蒐集同學意見,他也鼓勵學生用連署等方式尋求委員同意。

嘉女高三學生林佳欣表示,學校以「不好看」、「外界觀感不佳」為由,禁止學生穿短褲進出校門,卻沒有清楚說明「外界」是誰?又是哪個部分不好看?她的父母也覺得不能穿短褲很奇怪,現行規定學生上學穿制服,等第一節下課才去廁所換穿短褲,很不方便!

她認為,學校主體應該是學生,校方召開服儀委員會前,應該把向學生說清楚,會要怎麼開、意見如何提案等遊戲規則,讓資訊透明化。

嘉家謝姓學生也說,穿裙子騎腳踏車上下學很不方便,穿短褲可避免裙擺捲入車輪或齒輪,況且學校要求女生穿裙裝進出校門,那男生制服顏色,是否也應該跟女生的粉紅上衣統一?

只在差那道門 家長批僵化

「教育工作者腦袋太僵化。」有學生家長認為,短褲也是校服,進校後就能換穿,禁穿「只差在那道門」,根本沒意義!

嘉中學務主任李嘉彰說,有學生主張廢止進出校門須穿制服的規定,只要向校方提出,能達成共識,也可修訂,不過,衡酌辨識本校生、外校生及維護校園安全,制服仍有存在意義。

《嘉義實在講》從髮禁到短褲 爭的是自主平等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10-24
台中女中學生在升旗典禮當眾脫裙,變裝短褲,向校方力爭穿短褲進出校門的權利,引發論戰,刺激他校跟進討論服裝儀容規定應與時俱進,不論這波「短褲革命」成敗如何,學生勇於表意,已是一大勝利。
回顧早年中學生錙銖必較髮長、髮型,爭取解除髮禁、鞋禁,到現在的裙、褲之戰,重點並非頭髮短長、穿著樣式,而是身體自主、性別平等等基本權利的覺醒及捍衛。
人體毛髮與身上服裝已從遠古以來的保暖防護功能,轉為代表個人獨特性的溝通符號,但時至今日,仍有學校為了便於管理學生,藉由齊一的服儀規範來抑制不同意見的表達,甚至美其名說,相關規定能讓學生「專心學業」。
昔日學生以不剪髮、被記過等方式爭取解除髮禁,拚近十年才逐漸鬆綁;而台中女中學生以朝會脫裙、集體穿短褲到校等手段,爭取穿短褲進出校園,除了打破學校一言堂,更點出「性別平等」的教育場域,仍有「性別不平等」的矛盾。
也許有人認為,女學生穿裙裝才顯得「端莊、不裸露、乖巧」,穿短褲「不好看、有礙學校形象」,但現在已是「女人撐起半邊天」的時代,女性形象不再如此單一、刻板,何況台灣正有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參選人,可能締造政黨再輪替,備受國際注目,部分高中職校方及家長,應理解新世代的思維,並正視他們的需求,否則不啻有違民主、自由、平等價值,學生恐難服氣。(記者王善嬿)

 

台中女中體育褲事件:一個制服控的觀點
2015-10-12 17:02:01

圖/史旺基授權使用(CC BY-SA 2.0)
分享
上周,台中女中朝會升旗時展開了一場爭取權益的行動,許多學生在操場脫下制服裙、露出穿在裡面的體育短褲,向學校爭取未來能夠「穿體育褲進出校門」,因此上了新聞。

針對這個事件,朱家安與童昱文的兩篇評論,解答了「學生為何不能穿短褲」的疑問,指出舊規定的荒謬之處。而從「中女中鱷報」的轉貼文章,我們發現十年前學生就有爭取穿短褲的行動,卻被學校以各種理由拖延至今,其中頗誇張的一條是「穿體育短褲會露出臀形、引人遐想」。

開玩笑一點說,所有制服控都認為百褶裙才是女高中生妄想的王道,學校反而不禁短裙是否搞錯了什麼?正經來說,掌控性幻想的是人類大腦,全身包緊的消防隊員與修女都可以讓人遐想了,穿短褲又如何呢。反烏托邦名著《1984》告訴我們,性慾是對威權的最後反叛,是「老大哥」無法控管的個人聖地。性幻想是再怎麼禁都無法禁止的。

▎制服控怎麼看制服?

我個人完全不反對「穿短褲進出校門」的訴求。只是朱家安在前述文章裡提到:

規定學生穿制服,是箝制學生表現自己的自由,任何對自由的箝制都需要好理由支持,……我目前想不到什麼規定學生穿制服的好理由。
他半開玩笑提出一個支持學生穿制服的論點是:

高中職生應該穿制服,因為這樣一來制服控才有東西可以「控」。
身為一個制服控,我想反過來挑戰一下支持制服的觀點。無論是「正式」、「端莊」或「體育褲只能體育課穿」,中女中用來禁止學生穿短褲的理由實在太弱,如果我是校方,應該會拿出「訴求制服的榮譽感、安全感」這招。

中女中學生要求「穿體育褲進出校門」,只不過是換上另一種制服而已,並沒有反對學校制服的存在,甚至我們相信,一定有學生以穿上制服為傲。學生們不只沒有爭取「不穿制服」的自由,還更像是甘願放棄自由、選擇穿上制服(只不過是體育短褲)呢!

如果今天抗爭的狀況,換成一批學生訴求校方應該「廢除制服」(請問學校:為什麼學生只能穿被規定的服裝上學?)肯定會引起更多爭議,會有更多人認為應該保留學校的光榮傳統才對。

那麼,學校是不是也能反過來問:「如果你都情願只穿制服上學了,那只能穿裙子進出校門又怎樣?」問題不在於要不要穿制服,而是制服應該規範到什麼程度。

以高中生會製作班服、大學生會製作系服、連閨密都會穿姊妹裝的例子看來,就算今天台中女中(或其他任何學校、單位)成功廢除了制服,也一定會有一群學生自動自發找出自己的制服。制服當然是對自由的箝制,但許多時候我們也甘願被箝制,渴望拋棄個體的獨特性,融入群體成為其中一分子,不想孤單生存。再怎麼反對制服的人,也不會否認歸屬群體的安心感、傳承光榮傳統的榮耀,以及群體美好的共同記憶。

▎願意放棄自由,投入制服的懷抱

當然,對於有強烈個人主張與信念的人,每天穿制服是很痛苦的。他們腦袋清楚,擁有獨特的感性、觀點總是比大家新鮮,從小就學會反抗體制、反抗老師,因此長大後變得和一般人不一樣,成為某種程度的「藝術家」。在他們眼裡,喜歡制服是沒思想、沒個性,只能在體制內隨波逐流的象徵。

也的確,制服本身,以及人對制服的崇敬,一定有幾近愚蠢之處,一群人穿得一模一樣,令人聯想到北韓樣板戲。但換個角度思考,制服也有神奇的功能,能帶給我們安全感、尊嚴與信心──假如你搭飛機出國,看見駕駛艙裡機長不是穿著航空制服,而是T恤牛仔褲,會不會覺得飛機開始不穩?你到醫院看病,穿白袍掛聽診器的醫生,是不是比穿睡衣更讓你信任?看到廚師帶著高帽子,你是不是覺得餐廳瞬間高級了起來?

雖然脫下制服常常是一種解脫,就像學生可以脫下乖寶寶的偽裝;但有時穿上制服也是一種激勵,好比機長、醫生或廚師,整齊的制服可以遮掩他們體格的缺陷、讓他們忘記自己能力不足的恐懼,並且讓其他人深信他們的專業。

對制服最嚴厲的批評,幾乎都是從「外在權威抹煞個人獨特性」的論點出發,認為穿上制式衣著,就像對外宣告放棄自主行動的權力。但身處人群中的我們其實非常矛盾,一方面有反抗外在壓力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卻也擔心過度自由會引來他人的責難。我們總是用嘲諷與排斥的心態看待「奇裝異服」者,又有多少人真的敢在制服的世界裡「與眾不同」?

很多人會覺得,穿上制服就像戴著面具,是在演出一個不是自己的自己,那麼多虛偽矯飾、裝模作樣,只是為了「學生要有學生樣」、「女生應該端莊溫柔」、「男生應該開朗堅強」,真是煩透了,為什麼不能好好讓我們做自己?但,你真的想做自己到什麼程度呢?

制服有個重要功能,是讓我們選擇扮演不同的角色,指責穿制服不夠真誠的人沒抓到重點,因為沒有在人前演出的虛偽與矯飾,我們都很難變成更好的人。

▎制服「控」的是:在個體與群體間的掙扎

我是一個制服控,但從不反對「拒絕制服」的訴求;我也是一個喜歡制服百褶裙的紳士,但絕對支持「女學生可以穿短褲進出校門」。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強迫任何人穿制服,但我也不認為制服會從人類社會中消失(不用為難誰,我們總有制服可以「控」的)。

制服有它的迷人之處,可以「控」的不只是制服的一致性,更美的也許是制服的不一致性──明明大家都穿相同的衣服,仔細一看卻發現每個人都不太一樣,折袖子、改裙子、訂做褲子或穿不合規定的襪子。我們總是掙扎在個體與集體之間,渴望融入人群又害怕失去自己,即使推翻大體制很困難,仍然持續做出小小反抗的努力,這些小細節,都讓我覺得制服非常有趣。

最後提一點,早在去年9月,行政院就明文公布「未來三年內,取消政府機關男生制服穿褲裝、女生制服穿裙裝」的規定了,台中女中是還在堅持什麼啊?

-------------------

王詩涵:從台中一中的多元開放,看台中女中的性別盲

2015/04/13
作者: 
王詩涵
關鍵字: 台中一中 台中女中 學校 校規 女性 制服 教育 傳統 鱷報

photo credit:flickr@*嘟嘟嘟*,CC BY 2.0

因為接納了一位性別少數老師,全台灣的閱聽人又再次見識到了台中一中自由開放又多元的校風。前些日子,我及台中女中畢業的同學以及一中的好朋友們莫不為這件事情動容,也讚嘆一中開放多元的學風,讓許多學生更為獨立自主,並且不管是在課業或者生活擁有更開闊的胸襟。

反觀台中女中,在校時期已有多項管制:夏天不得穿體育服上下學,午休禁止社團活動,整潔與制序比賽,近年來更是大大小小雞毛蒜皮的規定越來越多,許多學妹不堪其擾。在臉書粉絲專頁「靠北中女中」以及學生獨立報紙《鱷報》中,許多學妹反應這所學校根本是幼稚園,以管理知識及常識有限的幼兒方式在制定各項行政命令。我想這一切的根本問題在於,這所學校的核心價值到底為何?她想作育何等的「英才」?制定這些規定以及舉辦各項活動背後的意識型態為何?我想應該與父權體制下中產階級對於女性的「期望」有所關聯。

女性在這個社會被賦予「規矩」的期待。我們期待女性走在常軌中,大家都覺得女校的學生比較「乖」。因此學校做了各項規定去制止任何女學生的「野性」。男校爬牆,不打掃,不守秩序?沒關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男生稍微活潑點無所謂,女生就必需守規矩,所以有秩序比賽;女生被期待要會打掃,持家的美德之一,所以要有整潔比賽,就我所知有些老師特別重視這種枝微末節的班級競賽

在學期間最為人詬病的是不得穿夏季體育服進出校門口。最近改以可以穿著繡有學號的體育上衣入校門,但是仍無法穿著體育短褲上下學。學校從來沒說出理由,但私以為這種無明的規定都源自於「不得體」這種對女性該怎麼樣的刻版印象。 有趣的是,同樣是及膝,「比較通風」的百褶裙就可以裙襬搖搖與台中女中旁的檳榔樹交織成一幅裙襬搖的風景畫。

我覺得很可惜,諸如此類的相關荒誕規定都記載在數年春秋從未與時俱進的校規(例如:等公車不能跟男生講話),甚至還有變本加厲的趨勢(詳細狀況可參看《鱷報》)。身為一所中部首屈一指的女校,她的行政團隊甚至部份教育團隊是以舊時代的思維治學。現代國家社會,我們鼓勵創意,在創意的背後是具有批判性的眼光與思考。然而,把學生當成幼稚園生、國小生在管理,這真的有助於學生的獨立思考嗎?更遑論當代女性主義論述中女性被鼓勵活出自我,從事各行各業,當一個與父權利益分庭抗禮的個體。近年諸多的行政政策以及高壓管理讓身為畢業生的我擔心不已。

時常台灣的教育政策就是批判整個系統不具批判教育與多元思考,每個學生都是一個考試機器。台中女中在課堂上的知識教育中,我看到許多老師的努力希望學生有一雙批判的眼光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可是,學校教育在日常生活上的各種約束及錯誤的方法卻有讓這些教學成果打折扣的風險。「文化制約」(social conditioning)有時甚至比起課堂教育對個人的自主發展的侷限更為深刻。看到台中女中各項脫序的規定讓我覺得,這所學校真的可以培養具有宏觀思維以及獨立自主的學生嗎?

我不是否定打掃守序的重要,而是對於強力執行背後的意識型態感到惴惴不安。如果行政體系不去思考各項政策背後的思維而以傳統的中產意識型態帶領學生,我覺得對學校以及對學生的教育都是危險的。在此再舉另外一個令筆者百思不解的軍歌比賽為例:普通高級中學唱軍歌的時候,只有軍國主義興起之時。如果了解軍國主義的來龍去脈,學校還會希望以這種方式增進「班級和諧與團結」嗎?

從潛意識中的傳統性別觀念,以及令人坐立不安的軍歌比賽,在在說明學校需要重新草擬適合21世紀趨勢的教學與生活教育白皮書。十二年國教就要上路,今天不管是台中女中或是其他各高級中學,校方必須肩負起順應時代潮流的教育責任,不光只是課業學習,更重要的是獨立自主以及視野的培養。

(作者為台中女中96級畢業生)
-------------------

尊重生理期的文化有哪些?|國際|即時|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時常禍從口出的美國政治人物川普(Donald Trump),先前暗指福斯新聞頻道主持人凱莉(Megyn Kelly)在辯論大會上尖銳提問是因為「大姨媽來了」,顯示社會上依然存有女性月經的文化禁忌和生理誤解。

跟生理期有關的錯誤知識包括經血有毒,或是血味會干擾動物、妨礙打獵。生理期的負面形象也深植在中國民間信仰與文化當中。宋朝道士每次作法失敗就推說現場一定有月經來潮的女性,現今仍有寺廟認為月事來的女性不潔,禁止她們進入。有些男女到現在還羞於購買衛生棉,店員往往會在結帳時詢問需不需要紙袋掩飾。

NPR認為,世界上很難找到不貶低女性生理期的社會、宗教或地區。許多文化認為生理期骯髒、可恥、危險,密西根大學演化人類學家史特拉斯曼(Beverly Strassmann)說:「月經禁忌如此廣泛,幾乎具有文化普遍性。」

不過還是有些社會抱持不同態度,尊重女性的生理期。伊利諾大學人類學與性別研究教授茍特利布(Alma Gottlieb)說,在某些社會,女性可能因為頻繁懷孕、長期哺乳,每2年才有1次生理期,這些社會或許對月經的負面印象較少。

她說,在美國西北岸的原始部落Yurok,有一群貴族女性認為經期這段時間可以淨化自己。這群貴族女性每個月生理期都是同時,她們會一起進行一連串儀式,並說這段期間她們的精神狀態提升到最高境界。

茍特利布說,婆羅洲的Rungus女性覺得經期沒什麼大不了。「她們不覺得純潔,也不覺得汙穢,那不過就是必須排出的體液,沒什麼大不了。」

而在南太平洋的烏利西(Ulithi)女性,餵乳的女性會帶著孩子進入經期女性的小屋,「氣氛像是某種派對」。

在西非迦納某些地區,年輕女孩第一次來月經時,會坐在美麗的傘下面,家人會送她禮物並向她致敬,「像女王般頌揚她」

至於象牙海岸的Beng族,會有身為宗教領袖的男性長者告訴生理期來潮的女性,「月經就像樹上的花朵,你需要花朵讓樹木結果」茍特利布說,這與認定月經是罪孽、骯髒、汙穢的意識形態非常不同。

---------------------------

紐約.東京.停看聽-300萬日本主婦返職場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專欄作家楊珮玲
歷經許多討論和爭議的日本「女性活躍推進法」,8月28日正式成立。這部時效10年的有時限立法,雖然在實施方法和細則上仍有不同意見,但學界和媒體都認為,將是促成女性在日本企業更為活躍的重要第一步,期待日本企業將有不同的人事面貌。

因應法案帶來的影響,日本企業都動起來,準備各項公布事宜,並在新招募人才的公告上明記積極招募女性。許多學院和企業或其他訓練機構合作,研發許多實務課程,為全日本至少300萬想再回到職場工作的主婦暖身,希望幫助她們順利返回工作崗位,為企業貢獻。

這部法案的重點是,要求雇用300名以上員工的日本企業,明年4月正式實施日以前,須把握社內女性活躍的現狀與課題分析,提出改善行動計畫,並公布相關資訊,包括4個共通項目:女性採用比率、工作年數的男女差別、勞動時間狀況、女性管理職比率。預估,須公布的企業至少達1.5萬家。

在漫長的法案制定過程中,是否應要求女性管理職達到一定明確數字比率,引起最多討論和爭議。雖然由於意見分歧過大,最後並未要求企業要達到某個數字的義務,但日本政府在多個場合都強調,希望2020年女性管理職能達到30%的建議性目標。

由於沒有明確罰則,讓法的執行效力受到許多質疑。不過在重視社會觀感和同業壓力大的日本企業文化中,光是必須「公布」相關現狀數字和未來目標值一事,就帶給許多企業足夠壓力。不少企業擔心自己屆時公布的數字與同業相差太多,影響企業形象,正加緊相關作業,希望在現實和理想間找到平衡點。

根據2013年日本政府雇用均等調查顯示,日本企業女性管理職的比率約在6.5%左右,離日本政府30%的目標相差遙遠。2014年帝國數據庫所做的調查也顯示, 完全沒有女性管理職的企業占了受訪日本企業的5成左右。

不只女性管理職過少,許多女性由於結婚或生育而離開職場者,等育兒告一段落後,想再回職場卻常苦無管道。根據日經新聞的報導,在日本這樣的婦女超過300萬人。

配合新法即將實施,許多學院和企業共同合作,針對想回到職場的婦女,在實際職場進行模擬實務訓練,對企業提出建言。中央和地方政府也聘請專業人士,免費輔導想再就職婦女有關履歷表的寫法、面試技巧等。

增加招募女性或提高女性管理職比率,在許多國家不只是基於法律規範或平權概念,在面臨工作人口減少等議題時,也是急需進行的政策。就算法律沒有強制力,積極配合相關政策的企業,不管在人才招募和吸引投資家投資上都有正面效果。

但只有法令不保證實施的成功,招募女性或提高女性管理職比率也不該是虛應一招。在工作人口在快速減少的日本和台灣,社會整體和企業都應共同思考,在員工面臨許多家事、育兒或看護需求下,建立讓他們仍能安心全力工作的環境。企業經營者更要從心底深信,女性參與職場的價值和貢獻,同時進行配套措施、制度改革,化解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有的障礙和困難,理想才能化為真實。

(本文作者為專欄作家,曾任美日國際金融機構專事行銷與國際事業企畫。長期旅日,現居美國)(工商時報)

---------------------------

媒體要檢討 觀眾呢?
By Jerry, www.storm.mg查看原始檔
媒體物化女性的事件總是層出不窮,社會與婦女團體(像是:婦女新知、婦女救援)都一直要求媒體道歉,卻似乎無法根絕這類事件,我認為這一類的事情並不只是媒體單方造成的,很多時候媒體是基於「觀眾的期待」,所以才會如此層出不窮!

在這個父權的社會的人們,特別是異性戀男人們,習慣以物化、色情化、與羞辱女性為樂,並且在觀看這類新聞、節目與影音時,達到支配女性的快感,形同一種「強暴」的行為

當然許多人,尤其是異性戀男人,會聲稱自己並沒有錯,媒體的決策他們無法左右。當然,單一(男性)觀眾個體並無法左右媒體釋出的訊息,但「眾多」(男性)觀眾,早已在無形間集體組成了「物化女性聯盟」,以集體的力量促使媒體滿足他們的淫慾,而女性主義稱這種行為為「凝視」(Gaze)。凝視不單單只是「觀看」而已,它是對女性身體積極的監控,並促成對女性的物化,所有女人都成了社會的觀賞物與性玩物,並由(男)人們集體分贓。

但(男)人們似乎沒有意識到或刻意不去意識自己也是共犯,還能假裝自己相當的無辜,甚至號稱「自己也是受害者」。荒謬!若今天在強暴犯罪的現場,一個男人正對一個女人施暴,而旁邊的目擊者在那裏高喊「強暴她!強暴她!」,那我們會認為他「教唆犯罪」,試著想想,物化女性的行為成了新聞、節目與影音時,一群(男)人們,在報章雜誌與螢幕前拍手叫好,難道就沒有「教唆媒體物化女性」嗎?

終止這樣的物化女性的歪風,不僅只要要求媒體檢討與道歉而已,(男性)觀眾自己也要檢討,一來要改造自己對女性不尊重的心態,二來我們自己就要抵制與過濾這樣無良的媒體,並支持尊重女性的媒體。終結性別歧視,由你我開始!

---------------------

做家務事要多少薪水?
2005/10/30 00:07瀏覽1,561迴響3推薦12引用0
為小孩付出愛心的母性關懷,為兩情相悅付出了愛意而上床,找別人來替代後算算看,樣樣都是要錢的。
做家務事原來是很神聖,也是高所得的ㄟ,傳統觀念要改囉!
在婦女團體推動下,法務部在編研民法親屬篇,有關「夫妻財產制」相關條文修改時,已通過了有關家事勞動量化的條文,立法院在通過兩性工作平等法時,也正式認同從事家務也是一項職業並應得到薪水的報酬。
做家事也是一種職業的立法趨勢,顯示傳統「誰在外賺錢誰最大」,以及「只有出外賺錢的才對養家有貢獻」,所衍生的「伸手牌老婆」,或所謂「長期飯票」等,帶有輕視關念的名詞,在可預知的未來均將逐漸成為歷史。
由於這項立法在國內尚屬首創,到底夫婦之間要如何訂定家務勞動契約? 一天的家務工作量如何量化為金錢? 究竟妻子在家的勞務值多少錢? 我們不妨看看已行之有年的其他國家。並且以歐美經濟學家採用替代成本、機會成本的評估,來看此一問題。
在中南美阿根廷等國,平均先生要付薪資所得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給太太,而且法律限制給予時要尊重;在南韓,法律亦已明文規定,做家事也是一種職業,上班的一方必須付給一定比率,約新台幣一萬五千元做生活費;奧地利是正在研擬法案中;日本則仍待爭取。
我們的情況如何呢? 依照行政院主計處前年統計,在台灣已婚女性每天平均料理家務的時間,是六小時二十二分,占一天時間的四分之一強;但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所作的調查報告,則是平均每天三小時又二十四分鐘。對於統計有此誤差,在此不去探討,不過,已婚女性做家事的負擔頗重,尤其是職業婦女,被行容為「蠟燭兩頭燒」,如又受到歧視,那確實太不公平。
歐美比較早談兩性平等權的情形又怎樣呢? 美國World Executive Digest曾經報導,英國一項調查顯示,一位妻子每週勞務價值是二二七英磅,美國的大通銀行則宣稱,妻子每週值七五四美元;兩項加拿大的研究採用相同的估計方式,分別得到三十五與二九五加幣
事實上目前的國民生產毛額(GNP)計算方式中,並未將妻子對家庭的勞動價值包括在內,但是妻子每天提供的烹飪、清潔、購物、子女照顧,以及數不清的其他瑣事,卻是一項不得抹殺的勞務貢獻。由於妻子在家計單位的總勞動時間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因此經濟學家,及包括女權團體、新聞業者、律師、政治家等非經濟學家,都一致強調如能將妻子的勞務價值加以估算,將能明顯的反映出妻子的隱含價值。因此對家庭提供勞務的妻子,應與其他任何勞動巿場的職業一樣計入GNP之中。
用經濟學來估計妻子提供勞務價值的方式,通常分為:替代成本與機會成本兩種。替代成本估計的方式是將妻子提供的勞務價值,以雇用其他人替代所耗費的成本加以計算,包括使用女佣的平均工資進行全部的家庭勞務,或是將家庭勞務區分為不同項目,並按各個項目所需的平均工資加以計算。
另一種方式是將家庭婦女外出工作的機會成本加以估計,亦即計算妻子在家工作的時間換成外出工作所賺取的工資加以衡量,作為妻子在家勞動的價值估計。
兩項研究的結果發現,因估計方式的不同,存有顯著差異。在替代成本方面,因全天工作或兼差性質的平均工資,以及估計妻子如在同一時間內進行兩項工作,是否將之計算成雙倍時間,都是造成極大誤差的原因。
再說,要評估妻子在家勞動的價值,事實上還牽涉到愛心、關懷、母性、婚姻關係等,許多無法量化的人性問題,其複雜程度絕非單純評估家庭主婦提供的勞務價值可以比擬。
法律規定,除了是對民法夫妻財產,在最壞情況下予以保障外。法案的精神,亦代表政府對兩性平等的重視。但做家事到底是大事? 還是小事? 事實上,絕大多數婦女同胞,仍然為愛無怨無悔的在付出。家裡能幹的嬌妻,不論是以替代成本或機會成本計算,都是最珍貴的資產,希望已婚夫妻皆能珍惜。 (本文曾刊載於中國時報)

美男精算妻子的付出 自責:我請不起我老婆

文/時淒宮分

史蒂芬(Steven Nelms)葛蕾莉(Glory)結婚邁入第3年,兒子以斯拉(Ezra)也3歲了。當初他經過一番掙扎,考量到家庭收支狀況,終於決定對老婆說:「不如妳專心在家帶兒子好嗎?」善體人意的葛蕾莉答應了。

然而最近他在部落格寫下一篇充滿自責的文章,經過詳細計算葛蕾莉為家裡做的每一件事以後,他得出一個結論「我請不起我老婆。」

 

「老婆每天在家照顧我們的兒子,她要換尿布、餵奶、陪他玩;當兒子想睡時要拍拍,哭鬧時也要安撫他……這些都還只是最基本的工作。」


 

「是沒錯,我老婆就是我兒子的媽媽,有些人認為這是身為父母理所當然的付出,可是若真要計算,依然可以將這些『服務』量化成具體的價格。」


 

根據計算結果,史蒂芬算出了這些數字:
 全職保母的平均週薪─705美元,或每年3萬6660美元
 打掃工作─每週100美元,或每年5200美元
 家庭採購─每週260美元,或每年1萬3520美元
 做菜─每週240美元,或每年1萬2480美元
 財務助理(打理家計)─每週工作5小時,總計75美元工資,或每年3900美元
 表現得體的互動(如出席晚宴)─每年3次,每次4小時,時薪75美元計,或每年900美元
 洗衣服─每週25美元,或每年1300美元

「也就是說,我老婆每年至少應該獲得7萬3960美元(約227萬台幣)的薪資,這還是一個極為羞辱的數字,但我連這個薪水都付不起。」


 

「每次她想買甚麼東西時,我的反應都會讓她覺得有點罪惡,更讓她以為自己對於家庭收入的貢獻不如我。現在想想,我真該為這樣的自己感到羞恥。」


 

「她愛我、愛兒子,愛我們這一個家,因此她不覺得做這些事應該得到薪水或稱讚。但要是她知道她做這些事的價值幾乎是我薪水的2倍時,肯定不會再覺得有罪惡感了。」


 

一晃眼,時淒也從在家嗷嗷待哺的小屁孩,長成必須自行打點生活的大人,這時才知道要維持一個「家」的運作,即便是倒垃圾、洗衣服之類小事,加在一起也能那麼煩人。但也因為經歷過了,體會到沒甚麼事是理所當然的,才開始學會感激。

北一女何時解嚴?

2016-01-25 06:00

◎ 賴彥丞

 

 

 

台中女中學生歷經十年,終於成功解禁「不可穿短褲入校」這條不合理校規。同一時間,北一女中校方卻否決了同樣的提案。

 

若非當初中女中小綠綠們在朝會脫裙抗議,校方也不會真正意識到校園性別平權的重要,否則十年前的調查就有超過七成學生希望將短褲解禁,也有家長長期反映,為何當時不積極處理?為何校方面對學生柔性表達訴求時常不理不睬,要等到學生用體制外的方式抗爭,才願聆聽學生的聲音?不就是源自於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公務員心態,加上自認身為人師就高人一等的傲慢所致?今天那些拒絕還給學生服儀自由的學校亦如是。

 

就校規而言,其中不乏充滿著濃厚父權思想的規定,硬是要將女性塑造成一種符合「傳統美」的形象,堪稱另類「纏足」。說是為了安全也是無稽之談,難道穿運動短褲滿街跑的國中生、小學生就容易遇害?服裝的穿著本來就應以舒適為標準,不是嗎?況且教育最該注重的不是外表而是內涵。

 

一個星期前,台灣才剛誕生第一位女總統,打破「政治天花板」;而中女中學生性別平權的最後一哩路也終於走完,請問北一女,校園裡的「服儀戒嚴令」是否也該解嚴了?

 

(作者為105學測考生,台中一中校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