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台祖張朝欽-張朝讚-張朝鳴 派下後裔第16屆聯誼大會-2023/12/23 新埔田新張氏家廟前 - Google 相簿 https://bit.ly/47a0XeH

渡台祖張朝欽-張朝讚-張朝鳴 派下後裔第15屆聯誼大會-2020/12/26 新埔田新張氏家廟前 - Google 相簿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張氏族譜.pdf--------------


清朝全臺舉人200餘位,粵籍占33位;進士33名,粵籍占6名。嚴禁冒籍應考條例碑記拓本 :: https://bit.ly/3tpkoTb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咸豐2年壬子科(1852)陳翔墀榜:鄭步蟾、張維楨   ---  六年丁卯(王贊元榜):張維垣(府學,粵籍,張維楨弟,辛未進士)

咸豐2年壬子科(1852)陳翔墀榜:鄭步蟾、張維楨。(按理不只兩位)
https://m.facebook.com/nt/screen/?params=%7B%22note_id%22%3A982505355594652%7D&path=%2Fnotes%2Fnote%2F
黃驤雲進士外甥張維楨,咸豐二年壬子科(1852年)舉人;張維垣,同治六年丁卯科(1867年)第 35名舉人,同治十年辛未科(1871年)二甲第118名進士,派任浙江省遂昌縣知縣。其女婿林占梅,竹塹首富,透過捐納方式取得貢生身分及布政使頭銜,清朝名古典詩人。黃驤雲進士家族成員,科舉功名顯赫,且允文允武,是清代臺灣典型的科舉官宦世家,且盛極一時。黃驤雲進士家族 https://bit.ly/4aALt6C
---
王懿德-閩浙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閩浙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總督疆臣之一,總管閩浙(浙江省、福建省與福建臺灣省,臺灣於1895年被割讓給日本)的軍政、民務。

張維垣(1827年—1892年),字祿興,號星樞,福建臺灣府臺灣縣人。晚清政治人物。六年丁卯(王贊元榜):張維垣(府學,粵籍,張維楨弟,辛未進士)
祖籍廣東嘉應州鎮平縣神崗社,為客家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祖先張德貴東臺,定居下淡水廣西里。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科福建鄉試舉人。同治十年(1871年)中式辛未科進士。授浙江遂昌縣知縣。光緒三年(1877年)辭官返鄉,北遷至淡水廳頭份莊。光緒十八年(1892年)卒,年六十六。次年,歸葬。
有《張維垣先生閒吟詩遺稿》。
參考文獻
《全臺詩》
《張維垣進士家世》,陳運棟、鄭錦宏,苗栗縣文化局
張維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1xI6ZW

褒忠祠:在竹南一堡頭份莊。光緒十年,頭份以南百二十莊人張維垣  等捐資萬金合建,祀朱一貴、吳福生、林爽文等役死事義勇
同治十年辛未(李聯珠榜):張維垣(粵籍,丁卯舉人,癸酉任浙江遂昌知縣,是年調同考試官,丙子再調同考試官)
六年丁卯(王贊元榜):張維垣(府學,粵籍,張維楨弟,辛未進士) 

 同治十年辛未(李聯珠榜):張維垣(粵籍,丁卯舉人,癸酉任浙江遂昌知縣,是年調同考試官,丙子再調同考試官)。
二年壬子(陳翔墀榜):張維楨(府學,粵籍)。
六年丁卯(王贊元榜):張維垣(府學,粵籍,張維楨弟,辛未進士)
  十二年丁卯:吳志澤(府學,閩籍)、張維新(縣學,閩籍)
己部-鳳山縣采訪冊(清)盧德嘉纂輯-台湾文献丛刊-未删节减足本完整版白话全本全文翻译-国学典籍网 https://bit.ly/3RVBQru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臺灣第一客家進士黃驤雲為中心,除介紹其宗族世系源流及後裔外,因黃驤雲進士的前後代及姻親家族成員有傑出的功名與宦途,故為本書的主要敘述內容。  黃驤雲進士,高雄美濃人,清嘉慶二十四年己卯科(1819年)第74名舉人,道光九年己丑科(1829年)二甲第72名進士,為臺灣第一位客家籍進士,累官至工部郎中。其父黃清泰,曾任竹塹守備、彰化、嘉義都司、鎮標中營游擊、福建長福營參將等職。其有五子,其中長子、肆子為舉人,先後任職縣教諭,另二子為監生。  黃驤雲進士外甥張維楨,咸豐二年壬子科(1852年)舉人;張維垣,同治六年丁卯科(1867年)第 35名舉人,同治十年辛未科(1871年)二甲第118名進士,派任浙江省遂昌縣知縣。其女婿林占梅,竹塹首富,透過捐納方式取得貢生身分及布政使頭銜,清朝名古典詩人。黃驤雲進士家族成員,科舉功名顯赫,且允文允武,是清代臺灣典型的科舉官宦世家,且盛極一時。

咸豐2年壬子科(1852)陳翔墀榜:鄭步蟾、張維楨。(按理不只兩位)
同治6年丁卯科(1867)王贊元榜:詹正南、何清霖、陳超群、張維垣、許廷侖(崙)、郭黃紳。(按理不只上列幾位)
咸豐二年(壬子)陳翔墀榜:澎湖廳鄭步蟾(候補同知)、張維楨 (府學,粵籍)。
同治六年(丁卯)王贊元榜:淡水廳詹正南(府學附生。原籍安溪)、何清霖(府學附生。原籍惠安)、張維垣 (府學,粵籍,張維楨弟,辛未進士) 。  
臺灣文舉人名錄-「舉人」 :: https://bit.ly/3QULo5P


創建年代:1868年
指定時間:2004年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內容
新埔地區最早為道卡斯族竹塹社土目衛阿貴及錢子白率族人入墾,成為平埔族之居住地,舊稱「吧哩嘓」。清乾隆年間始有粵籍人士入墾此地,才改稱為新埔,因地理位置優良,逐漸發展成熱鬧的市街。張氏家廟位於新埔街之南面,前有良田阡陌,環境極佳,惟市街發展快速,今僅存小巷通路連通和平街。 
張氏家廟,俗稱張家祠,為張雲龍於清同治7年(1868)所創建,家祠於同治9年(1870)竣工。為二層樓、雙堂之建築格局,在當時可謂富麗堂皇,可惜在光緒21年(1895)遭日軍焚毀。後於明治41年(1907),由張修德予以重建,改為一堂二橫規模,即今日所見樣貌。_otouching_105_50_155_新埔張氏家廟
閩浙總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閩浙總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閩浙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閩浙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總督疆臣之一,總管閩浙(浙江省、福建省與福建臺灣省,臺灣於1895年被割讓給日本)的軍政、民務。

王懿德(1798年—1861年,即嘉慶三年-咸豐十一年),字紹甫,河南開封府祥符人。清朝官員。 王懿德 (道光進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道光三年(1823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再遷郎中。出守湖北襄陽,擢觀察山東兗沂曹濟道。歷山東鹽使、浙江按察使,調山東按察使。三十年,擢陝西布政使。
咸豐元年(1851年),護理陝西巡撫,奏請豁免百姓積年所欠常平倉糧八萬餘石,擢福建巡撫。二年,兼署閩浙總督。三年,福建會黨四起,海澄、同安、廈門、安溪、仙遊相繼失陷。王懿德令參將李煌、都司顧飛熊破賊,收復尤溪縣城。水師提督施得高、金門鎮總兵孫鼎鼇又於金門破賊。廈門、仙遊皆復。四年,實授閩浙總督。七年,太平軍自江西入境,陷光澤、汀州,但不久又被清軍先後收復。王懿德遣福建總兵饒廷選進援浙江、江西。八年,太平軍再從江西入境,陷浦城、松溪、政和等縣,邵武、光澤、連城亦被擾。周天培軍赴援福建,迫太平軍退回江西,清軍收復福建各地。十年,以病乞致仕。十一年,卒,諡靖毅。王懿德 (道光進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8r6EWI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王懿德_搜狗百科 https://bit.ly/3tljEyp
姓名:王懿德 王懿德 (道光進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卒年:1861年
  國籍:中國
  時代:清朝
  籍貫:河南祥符
  民族:漢族
  身份:道光三年進士、清朝官吏
鹹豐元年,護巡撫,奏請豁免積年民欠常平倉糧八萬馀石,擢福建巡撫。
  二年,奏言:「漢患錢乏,造幣贍國;宋有交引、錢引、交鈔;元、明製鈔法,或直千文、五百不等。
  我朝準歲入為出,因民利而利,帑項夙充,奚庸過慮?自海防多事,銷費漸增,粵西軍務,河工撥款,不下千數百萬,目前已艱,善後何術?捐輸雖殷,僅同匙水。
  督催稍迫,且礙閩閻。與其籌畫多銀,不若改行鈔引。
  歷考畿輔、山左以及關東,多用錢票,即福建各屬,銀錢番票參互行使,便於攜取,視同現金,商民亦操紙幣信用。
  況天下之主,國庫之重,飭造寶鈔,尤易流轉。惟鈔式宜簡,一、兩為率,頒發藩庫,通喻四民,準完丁糧關稅,自無謙。或疑庫銀溢出,悉成鈔引,銀日以少,鈔日以賤。豈知朝廷不蓄為寶,以天下之財供天下之用,能收能發,自能左右逢源也。」疏入,諭軍機大臣同戶部議行。
  兼署閩浙總督。三年,奏福建匪徒糾結滋擾,請寬地方官失察處分,俾獲盜自贖,允之。
王懿德,字紹甫,河南祥符人,清朝官吏。道光三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再遷郎中。出為湖北襄陽知府,擢山東兗沂曹濟道。歷山東鹽運使、浙江按察使,調山東。三十年,擢陝西布政使。
十年,以病乞罷。十一年,卒,諡靖毅。
咸豐元年,護巡撫,奏請豁免積年民欠常平倉糧八萬餘石,擢福建巡撫。二年,奏言:“漢患錢乏,造幣贍國;宋有交引、錢引、交鈔;元、明制鈔法,或直千文、五百不等。我朝準歲入為出,因民利而利,帑項夙充,奚庸過慮?自海防多事,銷費漸增,粵西軍務,河工撥款,不下千數百萬,目前已艱,善後何術?捐輸雖殷,僅同勺水。督催稍迫,且礙閭閻。與其籌畫多銀,不若改行鈔引。歷考畿輔、山左以及關東,多用錢票,即福建各屬,銀錢番票參互行使,便於攜取,視同現金,商民亦操紙幣信用。況天下之主,國庫之重,飭造寶鈔,尤易流轉。惟鈔式宜簡,一兩為率,頒發藩庫,通喻四民,準完丁糧關税,自無窒滯。或疑庫銀溢出,悉成鈔引,銀日以少,鈔日以賤。豈知朝廷不蓄為寶,以天下之財供天下之用,能收能發,自能左右逢源也。”疏入,諭軍機大臣同户部議行。兼署閩浙總督。三年,奏福建匪徒糾結滋擾,請寬地方官失察處分,俾獲盜自贖,允之。
時會匪四起,突入海澄縣劫獄戕官,又掠同安、安溪,遣兵會剿。漳州猝為匪陷,鎮、道皆遇害。遊擊饒廷選方率兵他出,聞警回援。近城鄉民及城中紳士密約,啓廷選入,擒匪首謝厚等,殲匪數百,復其城。延平亦被匪攻,副將李壽春擊走之。大田、德化有匪闌入,紳士率鄉團殺賊數百。永春為匪所踞,遊擊恩霈等會勇破賊,擒其渠,餘黨遁走,被詔嘉獎。台灣南路亦有匪擾,懿德奏陳防剿情形,諭曰:“福建紳練素諳大義。前同安縣義民殺賊,泉州在籍副將呂大升等自原募勇渡台,是其明驗。務當激揚士氣,滅此羣醜。”尋以海澄、同安、廈門、安溪、仙遊相繼陷,疏請治罪,下吏議。令參將李煌、都司顧飛熊破賊,尤溪縣城失而旋復。水師提督施得高、金門鎮總兵孫鼎鼇擊賊於金門,破之。廈門、仙遊皆復。四年,上游以次定,賊首林俊尚焚斃,實授閩浙總督。户部議限制行鈔,奏言:“鈔之能行,不在於發而在於收。內自部庫以及各關税務,外則丁耗錢糧、鹽典契紙各税,果能悉收鈔票,不限成數,且示以非鈔不用,則百姓爭相買鈔。有銀之家,以鈔輕而易藏;納課之氓,以率定而無損;貿遷之商,以利運而省費。部臣見未及此,惟恐解鈔而不解銀,故限以成數。夫以為無用,則鈔、銀均非可食可衣;以為有用,則鈔、銀不能畸輕畸重。今於領鈔之時,區以一省,由部知照,方能行用。己不自信,人豈可強?徒開藉端漁利之門。請飭部臣及各省督撫,以此發即以此收,無論各項度支,示天下非鈔不用。新收買鈔銀兩,積於部庫、藩庫,以為母金。行鈔不分畛域,則銀日豐而本源厚。”疏入,下部議,格不行。
後半生作為
五年,因病請改京職,不許。七年,粵匪自江西竄入境,陷光澤、汀州,尋先後克復。遣總兵饒廷選進援浙江、江西。八年,京察,詔以懿德攘外安內,佈置咸宜,予議敍。粵匪復自江西竄陷浦城、松溪、政和等縣,邵武、光澤、連城亦被賊擾。周天培軍赴援,賊復回竄江西,諸城皆復。 [1]  十年,以病乞罷。十一年,卒,諡靖毅
王懿德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GTtWsn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新埔旱仔坑庄張家-耆老-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新竹縣新埔鎮的張氏家廟及潘屋2棟古蹟的泥塑及剪黏裝飾,因比例拿揑且做工生動細緻,被認為藝術價值很高,值得細細品味,所以特別請來楊榮元、楊重家師兄弟一起替這2棟古宅重現當年的風華 https://is.gd/PTWr1L
台灣老建物常見的「剪黏」 竟然就是古羅馬的馬賽克鑲嵌 列印
 分享台灣老建物常見的「剪黏」 竟然就是古羅馬的馬賽克鑲嵌到Facebook 分享台灣老建物常見的「剪黏」 竟然就是古羅馬的馬賽克鑲嵌到Line
2019-08-30 21:32
[記者黃美珠/新埔報導]台灣傳統建築大量運用泥塑、剪黏做裝飾,予人眩目華麗的感受。這種多彩多姿的裝飾雖說是台灣老建築的特色,但因匠師需要時間養成,工作環境辛苦,所以家傳3代這個手藝的楊榮元說,全台目前45到50歲這個年齡層擁有技術、又兼具經驗的師傅不超過30人!在新建物多半走日、美式或歐風,廟宇則採石雕或木雕下,能讓他們「出手」發揮的就只剩下古蹟修復這個領域了。
 古蹟修復匠師楊重家利用鉗子裁剪瓦片,準備示範如何做剪黏。(記者黃美珠攝)
古蹟修復師楊重家示範修習泥塑的第1招~拌土。(記者黃美珠攝)
 匠師楊重家在裁剪好的瓦片上糊土,再把折好骨架的鋼絲置入,準備做成泥塑人偶的粗胚。(記者黃美珠攝)
古蹟修復匠師楊重家(左)、楊榮元(右)自自捧著泥塑和剪黏的作品,展現台灣老建物的特色。(記者黃美珠攝)
左邊3個是水車堵的泥塑作品,右邊就是用剪黏所作出的花朵。(記者黃美珠攝)
 新埔張氏家廟經楊榮元和師兄楊重家所共同修復的泥塑和剪黏裝飾。(記者黃美珠攝)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表示,泥塑常見於台灣老建築屋脊的脊垛、脊頭,或是山墻脊墜、檐下水車堵等,剪黏則是把陶瓷片嵌在泥塑形體之上,這個中國罕見的建築裝飾技法,其實就是近年曾經風行一時的「馬賽克鑲嵌」,常見於古羅馬或回教建築。
然而不管是泥塑或是剪黏,它們都是1種移民建築的特徵,是中國南方閩、粵式的建築延伸。
比較有趣的是當年以漢族為主的移民來台墾殖之初,是以增加生計、立命安身為首要考量,影響所及,建築風格多半因陋就簡,因地制宜且就地取材。
日治之初,因為生活和經濟的重點放在稻作增產,所以建築或是美術工藝的發展零星,直到後來才發展出本土匠師各自在營建裝飾從事地域性的美術創作。這樣的發展史,如同馬斯洛的人類需求5層次般,從低層次需求一直演進到高層次的尊重需求、乃至自我實現需求。
楊榮元說,要學會泥塑必先從拌土開始,這個入門功大約要耗時半年到1年才能學成,同期也可以雙頭並進學習怎麼裁、剪瓦片後用來黏花、樹。
他說剪黏比較快,大約1年就可以上手;但是泥塑這邊才剛要開始進階學用鋼骨架折出造型,第2年以後才有能力開始打粗胚和畫稿,這樣至少要磨練3年以上,才能真正用灰漿粉刷表面、甚至上色,這樣泥塑的功夫才算真正出了師。
他說,純泥塑的裝飾多半用在民宅上,財力好一點的民家會在泥塑上上色。後來有了瓦斯,必較容易把黏土燒過攝氏1200度變成交趾陶,雖然比較費工,但也相對顯得華麗。
他說,他跟他的師兄楊重家都是經過前述養成訓練而成的匠師,以前從民宅到廟宇都是他們的舞台,生活雖然有點像是另類的「遊牧民族」,但是忙得不亦樂乎。
現在他們不僅要跟工廠大量生產的裝飾物拚比,在民宅多改走日、美或是歐風,現代廟宇又多用木雕或是石雕以後,他們現在只能靠修復古蹟來生存。
近年新竹縣新埔鎮的張氏家廟及潘屋2棟古蹟的泥塑及剪黏裝飾,因比例拿揑且做工生動細緻,被認為藝術價值很高,值得細細品味,所以特別請來楊榮元、楊重家師兄弟一起替這2棟古宅重現當年的風華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張氏家廟修復 未來兒童故事屋
By 莊旻靜,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17日, 2017
位在新竹縣新埔鎮的張氏家廟17日舉辦修復工程開工動土典禮,預計明年9月完工,未來將成為宗祠博物館的兒童故事屋,具有傳承文化的使命,也讓新埔鎮留下更多保存完善的古蹟。
張氏家廟為縣定古蹟,早年新埔鎮商賈雲集,大戶人家建造宗祠家廟,如今還有雙堂屋、潘屋、劉家祠等極富特色的古蹟。張氏家廟由張雲龍在1868年所建造,1895年遭日軍焚毀,不過在1907年由張修德重建,建築具有客家特色,也是新埔宗祠博物館的核心館舍之一。
客委會副主委楊長鎮、縣府祕書長蔡榮光、文化局長張宜真、新埔鎮長林保祿等,均出席動工儀式,以金鎚敲粱柱,完成剪綵。楊長鎮指出,成立宗祠博物館十分有遠見,在商業化時代保留地方事物、不忘本精神很可貴。
蔡榮光指出,新埔鎮9座宗祠、家廟中,僅剩潘氏宗祠、朱氏家廟待整修,也要感謝眾人捐棄成見,才能保留建築與文化之美。張宜真則表示,客委會多年支持新竹縣古蹟、歷史建築的修復工程,對於宗祠博物館「3街6巷9宗祠」計畫更是大力協助。
林保祿表示,9宗祠的範圍大概有2.6公里40多公頃,張氏家廟管理人張紹瑚表示,未來張氏家廟將以兒童故事屋的面貌重現。文化局表示,透過修復再利用工程,可以結合宗祠居住文化、新埔特色產業和兒童公園等,建構多元的客家親子生活場域,成為鄰近學校的鄉土教學空間。


 都市更新後風貌-----更多相片----新埔張氏家廟1101-2015 - https://goo.gl/YdAtqt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

新埔張氏家廟影片14分鐘處

新埔旱仔坑庄張家老宅

旱坑里的老家2015-05-28_101401

新竹縣新埔張氏家廟---縣定古蹟

張氏家廟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新民里和平街347巷22號
張氏家廟簡介

張氏家廟正堂(2)  

------------------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

201109020951新竹縣新埔張氏家廟---縣定古蹟+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雲巖
2011-09-02

中國時報
【羅浚濱/竹縣報導】
 ▲新埔將辦全國古蹟日,劉家祠解說員劉興錡(左)向幼稚園小朋友介紹劉家祠的歷史。(羅浚濱攝)

 新埔鎮宗祠家廟密度為全台之冠,今年全國古蹟日,文化局選定新埔鎮舉辦古蹟探索系列活動,一日宣傳時安排幼稚園小朋友參觀劉家祠,小朋友還以為是「義民廟 」,擂茶和仙楂DIY時,個個好奇樂翻天。

 劉家祠解說員劉興錡說,有一四五年歷史的劉家祠,是縣定三級古蹟蹟,內供奉劉家歷代祖先共九十三個牌位,其中有卅七位曾在清朝中舉當官,配合全國古蹟日開放外界參觀,讓民眾了解劉家祠的人文及建築之美。

 文化局長郭慧龍表示,新埔宗祠家廟的人文歷史及建築藝術,都是客家族群重要的精神象徵,全國古蹟日選定新埔鎮舉辦,能讓民眾了解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文建會明年也將增加家廟古蹟的修繕經費。

 今年全國古蹟日在十七、十八日兩天舉行,文化局以古蹟及歷史建築、傳統紙糊工藝、米食粄條產業及休閒農場等多元面向活動,呈現新埔鎮文化資產豐富的魅力樣貌。

 規畫「探遊新埔百年宗祠」、「新埔芎林百世客家巡禮」及「新埔老街自由行」等三種行程,讓團體和外縣市遊客體驗傳統醃蘿蔔、米食及仙楂DIY,品嘗道地新埔粄條,還有創業百年的義順冰店提供透清涼的冰棒消暑。十三日截止報名,詳情可上文化局網站查詢。

----------------------------------------

「2011全國古蹟日-「雲遊千載文化,巡行百世客家」--探遊新埔宗祠博物館」開始報名了!! (文化資產科)http://www.hchcc.gov.tw/ch/01news/new_02_main.asp?bull_id=5764

---------------------------------------------------------------
張氏家廟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新民里和平街347巷22號
張氏家廟簡介

從竹北經過新埔的外環道路,首先吸引目光的應該就是翹著燕尾的一家古厝,也就是位於和平街的張氏家廟。張氏家廟,俗稱張家祠,創建人為張雲龍,建於同治七年十月,為二層樓建築,雙進。光緒二十一年,日軍予以焚毀。明治四十一年,張德修予以重建為原貌,僅一樓單進,燕尾亦甚短,不敢太長,以示謙虛。

新埔大部分的古厝,都位於和平街以北,而張氏家廟卻是位於南邊,因此進入單行道的和平街後,要留意南方的老房子及旁邊的小巷子,不然就與張氏家廟擦身而過。

穿過狹窄的小巷後,張氏家廟的廟埕其實還蠻大的,早期應該是用來曬稻穀。家廟除了正身有燕尾外,左右廂房也都有燕尾,整個建築狀況還相當良好,原廟建於1868年,後來因被炸毀,1907年改建,算一算,也將近百年了。

張家在新埔也是大家族之一,堂前擺滿了歷代祖先的神主牌,單單這些神主牌就會讓人有數大就是美的感覺,真是不簡單。張家祠前,沃野良田,視景極佳,然無路可通,僅留廟後小巷自和平街繞進。
其他說明

根據新埔鎮誌記載,位於和平街347巷22號的「張氏家廟」,由張雲龍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兩年後竣工,原本是兩層樓、雙進建築,後來遭日軍焚毀;明治四十一年-1882年,張德修予以重建,才改為一樓單進的現貌。

「張氏家廟」前方有鳳山溪流經,青山綿延,視野極佳,但因道路開闢和住宅興建,目前變成背向和平街,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座古色古香的家廟。

「張氏家廟」從庭院到屋內,全部都是當年特別從大陸進口的青斗石所鋪設,兩側橫屋屋脊則有相當罕見的燕尾,造型古樸典雅。張氏家廟目前雖無人居住,但仍保存相當完整,管理委員會擔心家廟遭毀損、竊盜,最近主動向新竹縣文化局提議,希望縣府協助保存或指定為縣定古蹟。
相關聯絡資訊

◎新埔鎮公所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776號
電話:(03)5881311
傳真:(03)5881084
交通指引

【自行開車】
1.北二高關西交流道下→循118縣道往新埔鎮市區方向→於中正路廣和宮前岔路轉入和平街,須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背向和平街、較為隱密)。
2.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循120、115縣道至新埔→右轉118縣道續行→於中正路廣和宮前岔路轉入和平街,須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背向和平街、較為隱密)。
3.中山高竹北交流道下→循120縣道左轉117縣道→右轉接118縣道往新埔鎮市區→於中正路廣和宮前岔路轉入和平街,須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背向和平街、較為隱密)。

【搭車】
新竹客運→於新竹火車站 搭往新埔班車於新埔站下車→沿和平街步行約10分鐘即可到達(背向和平街、較為隱密)。
-----------------------------------
旱坑仔張家

依張氏族譜所載,張氏於清乾隆八年(1743)朝欽公、朝讚公、朝鳴 公三兄弟攜手渡海來台,於台北縣淡水港上岸,暫時落腳於新莊,不久即轉赴新竹、桃園等地營生,其中四房朝欽公至新埔旱坑仔建基立業。

張家祠的創建始祖張雲龍,於新埔以經營雜貨店及油行致富,昔時張雲龍之土地包括旱坑仔大部分土地,今廣和宮前廣場,新埔分局 至和平街,對街自今農會下幾間至媽祖廟上兩間,皆為其所有,乃當時新埔之一大望族。

---------------------------
英雄人物張雲龍

張雲龍,新埔街人(1804-1880),張雲龍本名張魚妹,其歷經道光、咸豐、同治三朝,曾捐官得貢生之銜,在當代是能解決鄉里間爭端之角頭人物,歷次彰泉械鬥竹塹城鄭家皆求助於張雲龍,他並創建張家祠,史籍中對其生平事蹟記載並不詳盡,不過鄉野傳說其為新埔之英雄人物。

------------------------------

新竹縣新埔張氏家廟---縣定古蹟+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雲巖 @ IHC5506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YFbvB2

-------------

新竹縣新埔張氏家廟---縣定古蹟

新埔地區最早為道卡斯族竹塹社土目衛阿貴及錢子白率族人入墾,成為平埔族之居住地,舊稱「吧哩嘓」。清乾隆年間始有粵籍人士入墾此地,才改稱為新埔,因地理位置優良,逐漸發展成熱鬧的市街。張氏家廟位於新埔街之南面,前有良田阡陌,環境極佳,惟市街發展快速,今僅存小巷通路連通和平街。
  張氏家廟,俗稱張家祠,為張雲龍於清同治七年( 1868 )所創建,家祠於同治九年竣工。為二層樓、雙堂之建築格局,在當時可謂富麗堂皇,可惜在光緒二十一年( 1895 )遭日軍焚毀。後於明治四十一年( 1907 ),由張修德予以重建,改為一堂二橫規模,即今日所見樣貌。
  張雲龍本名張魚妹,生於嘉慶九年( 1804 ),卒於光緒六年( 1880 ),其歷經道光、咸豐、同治三朝,捐官得貢生,生平英雄冠世、才識超群、見義勇為,而成為地方上之重要人物,與陳朝綱同為新埔富紳。

  張家祠主祀張雲龍之父張琳志及張琳志派下六大房祖先牌位,為典型祭祀來台祖之宗祠,是地方家族發展歷程的見證,由於其價值與特色,於九十三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摘自新竹縣文化局)

張氏家廟原有雙堂二層樓建築已不復存在,今日所見的張家祠為一堂二橫屋規模,前有寬闊的禾埕,天井與禾埕間有斗子砌圍牆分隔內外,天井為石板鋪面,與祠堂相互輝映。
  家廟正身為五開間,前為寬敞的步口廊,廊上屋架為捲棚頂,正堂入口為三關六扇門作法,典雅肅穆,門上懸掛「張氏家廟」匾額。堂內供奉張氏祖先牌位,神龕前為雕琢細膩螭虎花罩,上懸掛「忠勇愛國」、「木本水源」匾額,堂內左側掛有張雲龍畫像,為光緒年間作品,並表彰張雲龍生平功績。正堂左右次間及稍間為子孫居住空間,各間均開門,互不相通,是較為少見的作法。

  張氏家廟左右橫屋為三開間格局,中央居均作為廳堂使用,又稱為南北廳,廳堂兩側才是居住空間。南廳門上題「克明德」、北廳則為「篤於親」,可見張氏家風。

  張氏家廟在建築上與劉家祠相近似,除正身為雙翹鵝(燕尾)之外,正身前垂脊亦加上翹鵝,橫屋中央部分亦為翹鵝作法,頗具特色。張氏家廟牆身多為斗子砌牆面,正身橫屋均有水車堵,堵內有精緻的泥塑裝飾,為本古蹟之特色。

---------------------

下載  

新竹新埔《張雲龍[1]先生畫像讚》

藍植銓譯註 

恭讚

張老爺官章[2]雲龍尊翁真容。尊翁一生英雄冠世[3],才識超群[4]人也。溯厥[5]性情,持己有寬和[6]之象;論其品概[7],待人無驕傲之形。見義舉,常竭力以勇為;遇貧窮,則搜囊而濟急。有時排難解紛,無愧公評之論;捐金濟美,不惜私囊之資。如尊翁之為人,世界中誠難多得之人也。想當年克勤克儉,成業成家。至若課[8]兒孫誦讀,知重道而隆[9]儒;謀久遠農桑,得豐衣而足食。應受恩榮:北闕[10]定卜[11],壽享南山[12]。迄今人雖已往而譽猶存,資藉丹青[13]以繪畫,俾後之人瞻斯像者,一望以知大概云爾。

光緒廿年甲午歲[14]春月書

誼姪孫陳耀初拜讚 

翻譯

這是張老爺雲龍的真實容貌。張老爺一生才能卓越出眾,才識超越眾人的人。回想他的性情,堅守自己要有寬厚溫和的氣度;論及他的品概,對待別人沒有驕傲的形貌。看到正義的事情,常常竭盡心力的勇敢作為;遇到貧窮的人,就竭盡所有來救濟急難。有時候為人排難解紛,沒有愧疚是公平的論斷;捐錢幫助別人的美事,往往不惜自己的財產。像張老爺這樣的為人,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人。想當年張老爺勤勞節儉,成家立業。至於督促兒孫們讀書,讓他們重視道德規範並且尊崇儒家;為長遠打算,耕種農作和種桑養蠶,讓家人能豐衣足食。張老爺應該受到恩澤榮耀:皇帝敕授州同選用,加奉直大夫銜,壽命可享如終山那樣長久。到了今天張老爺雖然已經逝世了,但他的聲譽仍存留人間,於是憑藉著丹青來繪畫張老爺的圖像,俾使後代瞻仰這幅圖像的人,一看就可以知道張老爺的為人了。

光緒廿年(1894)甲午歲春天書

義姪孫陳耀初恭敬的寫讚

 

[1]張雲龍:張氏家廟正龕一木主上書:「顯祖考敕授州同選用,加奉直大夫銜,諡懋建,號禹門,諱雲龍,張公;妣…」

[2]官章:即取得學位或仕官時所用之名。官章要用於公事上,不得妄加改變。

[3]英雄冠世:才能卓越出眾。

[4]超群:超越眾人。

[5]厥:他的、那個。同「其」。如:「大放厥詞」。

[6]寬和:寬厚溫和。

[7]概:度量﹑品格。如:「氣概」。

[8]課:督促、督率。

[9]隆:崇尚、尊崇。

[10]北闕:帝王的宮殿,此指朝廷。<唐‧孟浩然‧歲暮歸南山詩>:「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11]定卜:本為占卜以定吉凶禍福。此為正面的意義,定吉、定福。指的是皇帝所給的祿位。

[12]壽享南山:語本《詩經‧小雅‧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壽命可享如終山那樣長久。祝人長壽之辭。

[13]丹青:丹砂和青雘。指繪畫時所用的顏料。

[14]光緒廿年甲午歲:西元1894年。

--------------------------------------------

淡新檔案1890年新竹縣各鄉新屋、北埔、芎林、竹東..等義倉募捐,捐榖仕紳之一:范姜祿、姜榮華、姜紹祖、彭殿華、張雲龍...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http://goo.gl/M3NT16

---------------------------------------------------------

大善人彭殿華----------------------link--------------------

-----------------------------------------------------------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新埔 張氏家廟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4VNYuy

201012162150新埔 張氏家廟
174書院宗祠
新埔張氏家廟,俗稱<張家祠>,為新埔富紳<張雲龍>所建,於同治七年(1868)捐貲建造,
以奉祀張氏歷代祖先,於同治九年(1870)完工。主祀張雲龍之父張琳志及派下六大房祖先牌位,
為典型祭祀來臺祖之宗祠,是地方家族發展歷程的見證,具歷史、文化、藝術及保存價值....

新埔地區最早為道卡斯族竹塹社土目衛阿貴及錢子白率族人入墾,成為平埔族之居住地,
舊稱「吧哩嘓」。
清乾隆年間始有粵籍人士入墾此地,才改稱為<新埔>,因地理位置優良,逐漸發展成熱鬧的市街。

張氏家廟原為二層樓、雙堂之建築格局,在當時可謂富麗堂皇,
可惜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遭日軍焚毀。

後於明治四十一年(1907),由張修德予以重建,改為一堂二橫規模,即今日所見樣貌。

張雲龍本名<張魚妹>,生於嘉慶九年(1804),卒於光緒六年(1880),其母親為道卡斯族...
歷經道光、咸豐、同治三朝,捐官得貢生,生平英雄冠世、才識超群、見義勇為,
成為地方上之重要人物,與<陳朝綱> 同為新埔五分埔富紳

根據<新埔鎮志> 記載:
<雍正九年(1731) 張雲龍之上祖張朝欽來新埔旱坑子拓墾....張姓自張朝欽,子張關捷,
孫張琳志,至曾孫張雲龍,堪稱富甲一方....>

從竹北經過新埔的外環道路,首先吸引目光的應該就是翹著燕尾的古厝,正就是張氏家廟。
新埔大部分的古厝,都位於和平街以北,而張氏家廟卻是位於南邊,因此進入單行道的
和平街後,要留意有條位於右側邊的小巷弄,不然就與張氏家廟擦身而過。

穿過狹窄的小巷後,張氏家廟的廟埕其實還蠻大的,早期應該是用來曬稻穀。
家廟除了正身有燕尾外,左右廂房也都有燕尾,整個建築狀況還相當良好....

根據<新埔鎮志>記載: 張雲龍所有之土地,包括旱坑仔大部份及五分埔之外,今廣和宮前
廣場,新埔分局至和平街一帶皆為其所有....除此之外,還兼營油車店,大店(雜貨)及養豬業

道光年間,多次閩粵械鬥,新竹北門鄭用錫多次請張雲龍招募粵籍人士助陣, 提供巨資,
並以其養女為妾, 張雲龍因而致富, 與此不無關係...

(張雲龍與其妾所居之本宅,位於五分埔,是當地最古老之座屋...另篇介紹)

張氏家廟在建築上除正身為雙翹鵝(燕尾)之外,正身前垂脊亦加上翹鵝,橫屋中央部分
亦為翹鵝作法,線條優美頗具特色。
因其價值與特色,於2004年指定為新竹縣縣定古蹟,為新竹祠堂建築之代表作品之一。

張氏家廟牆身多為斗子砌牆面,正身橫屋均有水車堵,堵內有精緻的泥塑裝飾....
家廟正身為五開間,前為寬敞的步口廊,廊上屋架為捲棚頂,正堂入口為三關六扇門作法
,典雅肅穆,門上懸掛「張氏家廟」匾額。

內埕從庭院到屋內,全部都是當年特別從大陸進口的青斗石所鋪設,入口鐵門深鎖,

家廟並未對外開放, 但看得出新近整修之痕跡....

堂內供奉張氏祖先牌位,神龕前為雕琢細膩螭虎花罩,上懸掛「忠勇愛國」、「木本水源」
匾額,堂內左側掛有身著官袍之張雲龍畫像,表彰其生平功之績。

正堂左右次間及稍間為子孫居住空間,各間均開門,互不相通,是較為少見的作法。

張氏家廟前方有鳳山溪流經,青山綿延,視野極佳,但因道路開闢和住宅興建,隱身於巷到內
以致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座古色古香的家祠建築。

也因此更顯得其出俗的韻味.....


新埔旱坑] 自然山林環抱 享受幸福人生|翠玉園 @ 住宅週報 HouseWeek Taiwan
jimmylu1974.pixnet.net
查看原始檔
2.7公里中正路商圈,獨立自來水錶,沿線路況平坦,區內雙休旅車輕鬆會車,離塵不離城,觀山、賞夕、蟲鳴、鳥叫...呼吸豐沛芬多精。藍鵲、五色鳥、白鷺鷥、紅嘴黑鵯、竹雞、樹鵲、大冠鷲、畫眉....等穿梭區內林間,百年樟樹八十年楓香享受無污染自然豐富生態。03-5887-518
[延伸閱讀] 翠玉園介紹|翠玉園報導|翠玉園踏查|
返璞歸真 回歸山林 百年自然生態 自在呼吸
感受大自然的呼喚、處處蟲鳴、鳥語花香、藍鵲、五色鳥林間跳躍、百年樟樹、80年楓香、40年橄欖樹、20年梅花,觸目所及大樹林立、生態豐富,生機盎然,自在享受芬多精,尊重大地享受自在有氧生活,自然原始生態無農藥污染,低密度開發整理,與大自然貼近,享受、品味、高品質生活,各階段需求協助服務、諮詢,讓您輕鬆擁抱大自然,一扇窗一幅景隨著四季變化觀賞自然美景,原來可以選擇這樣的生活!
新埔市區桃花源 離塵不離城休閒美地
坐擁新埔市中心6分鐘與近距9.5公里竹北交流道的紅心地段之上,與市區親密為鄰,不但享有最自然純淨的生活環境!更擁有比一般土地更佳的市心機能。
距離2.7公里中正路商圈結合各式商家,一路相連竹北喜來登商圈帶來與世界同步最流行的生活百匯,給翠玉園主人深藏不露的繁華生活。在這裡繁華與綠意做最完美的結合。
工程品質嚴謹 完成一處處山中桃花源
實現每一個人心中的山居夢想 每一個人心中的自然生活
結合整地、興建房屋、建築師申請建照、園藝服務等,讓你輕鬆享受大自然,有天有地有屋,封閉型社區配置鍛造電動遙控大門,結合遠端監控、中興保全,讓山居主人備感氣派尊榮,大器隱秘。全區道路鋪設點焊鋼絲網,2500磅水泥厚度15公分以上,路基堅固耐用。主要排水為1米寬預鑄高壓水泥涵管,安全有保障,路面排水、污水管、自來水管(獨立水錶),電信箱預埋完成。以現代化設施輕鬆無負擔享受自然恬靜生活。
歷年成果分享:竹東薯園小段翠屏山舍|竹東大山背涵翠芙蓉|新埔箭竹窩翠屏山莊
南下交通動線:
楊梅交流道下往南接台一線(中山北路)天成醫院環東路左轉至校前路左轉接竹71線至竹15線箭竹窩到底,接竹13線至旱坑路前行轉接旱北路。
北上交通動線:
竹北交流道下往芎林接光明六路,喜來登左轉自強北路接褒忠路(117)線直行義民廟右轉義民路(竹14線)前行左轉南平路(竹14-1線)右轉接(竹13線)旱坑路前行左轉接旱北路。
新埔交通動線:
中正路轉民生街,前行右轉旱坑路接旱北路
封閉型社區獨立門禁,自稜線下完整密閉,網路、自來水、20席社區型規劃、均質800坪素質均齊有鄰相伴。觀山、賞夕、賞花、賞鳥、觀賞大自然,有天有地有山有綠意喚醒你純真樸實的感動。
基地位置 : 新埔鎮旱北路418巷旁 | 貴賓專線 : (03)5887-518
GPS:24.843895,121.089653
---------------


-------------------------

新埔「蓋促咪」 粄條人孔蓋 帶路找美食

2016-07-30

〔記者黃美珠/新埔報導〕新埔粄條掉滿地?原來是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兩側人行道上的人孔蓋,以新埔粄條做意象,簡單搭配一雙筷子就端盤上桌的畫面,讓腳下一個接著一個的人孔蓋,導引遊客到各家在地知名粄條店,吸睛又有趣。

  • 沿著新埔中正路人行道上一個個的粄條人孔蓋,就能通往當地知名的各家粄條店。(記者黃美珠攝)

    沿著新埔中正路人行道上一個個的粄條人孔蓋,就能通往當地知名的各家粄條店。(記者黃美珠攝)

新埔鎮長林保祿說,新埔鎮的美食中,粄條最知名,店家主要分布在中正路兩側。其他還有水晶蛋、水煙腸等地方特色小吃。

他說,美食是吸引遊客造訪、不斷回流的重要因素,公所才會想到利用人孔蓋引導食指大動的遊客徒步慢遊市區老街。

林保祿說,「粄條人孔蓋」是前鎮長、縣議員賴江海任內的創意,經由內政部營建署「人本專案」打造通學步道而成。

林保祿說,他正在鼓吹「用腳賞新埔」,希望遊客多用兩條腿,穿梭中正路老街的「三街六巷九宗祠」間,認識新埔的人文歷史,或造訪更新後的新埔傳統市場,到日本公園、運動公園登高俯瞰。未來配合建置中的觀光廊道,不排除推出水梨、柿餅等結合地方產業意象的人孔蓋。

------------------------

木本水源--- 新埔 張氏家廟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L1NvUm


新埔鎮最美麗的田頭伯公-田新福德柌/張氏家廟(縣定古蹟)-田新福德祠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新埔張氏家廟|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張氏家廟/新竹縣新埔旱仔坑庄張家張雲龍/張紹武-村史從口出/

新埔張氏家廟|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