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與台灣相近 太陽能占比竟冠全球
2023/04/06 07:40
 LTN經濟通》國土與台灣相近 太陽能占比竟冠全球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KC5deT
浮動式太陽能系統不僅能突破有限的土地資源,也因為太陽能板設置在水面上,水體反射陽光反而提高發電效率。(彭博)
 荷蘭太陽能發電佔比14% 全球之冠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荷蘭土地面積比台灣大不了多少,但卻是全球太陽能發電比重最高的國家。荷蘭,2022年有43%的電力來自低碳能源,其中太陽能發電量更攀升到全荷用電量的14%,究竟土地資源跟台灣一樣稀少的荷蘭是怎麼辦到的?
  架設太陽能板需要用到非常多土地空間。(美聯社)
 發展太陽能 需耗用大量土地
 傳統太陽能電廠需佔用大量空間,如果架設太陽能板,原本的土地將會無法耕作,而且也可能危及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荷蘭萊頓大學的研究表明,發展太陽能需要用到大量土地空間,面積至少是燃煤電廠的40至50倍,天然氣電廠的90至100倍。
 而荷蘭國土面積為4萬1850平方公里,僅比台灣多出5653平方公里,但是荷蘭2022年太陽能發電已佔全荷電力的14%,台灣還在3.7%。
  除了空曠的土地外,車棚、垃圾場、草莓園以及人行道都可以裝設太陽能板。(法新社)
 盪鞦韆也能充手機電 荷蘭能源創新多
 目前常見的太陽能發電,多倚賴屋頂上或是空曠地區的太陽能板,如何在技術上創新與突破,使太陽能發電更加便利、普及與生活化,是太陽能發電能否有效替代現有能源的關鍵。
 荷蘭政府在2014年委由工程公司TNO執行的SolaRoad計畫,把太陽能發電技術應用在路面上,TNO在阿姆斯特丹近郊的克羅默尼鎮鋪設了1條長約70公尺的太陽能自行車道,工程人員把太陽能板鋪在自行車道的底層,並在上方覆蓋玻璃及半透明的粗糙塗料,除保護太陽能發電板以外,也達到防滑效果,避免自行車騎士滑倒。
 研究結果顯示,每平方公尺的車道約可達到每年50至70度的發電量,在正式啟用後半年內,SolaRoad的發電量就已超過3000度,約為1人1整年的用電量。
 另外,荷蘭還在他們的最大火車站烏特勒支裡面,引進特殊鞦韆,旅客不僅可以盪鞦韆產生能量為手機充電,還可以將車站培養成觀光景點、拍照打卡聖地。
  荷蘭,2022年有43%的電力來自低碳能源,其中太陽能更佔全荷用電量的14%。(歐新社)
 深耕水域浮動太陽能 荷蘭要「追日」
 由於荷蘭是「低地國家」,全境地勢低窪,光是水域面積就有7643平方公里,更有半數土地低於海拔1公尺,大部分國土還是填海造陸,人口也相當密集,為高度城市化國家,所以荷蘭在綠能發展上,看中離岸發展,浮動太陽能有望成為能源的轉型要角。
 雖然荷蘭不是首個開發浮動太陽能的國家,但已在這方面耕耘多年。荷蘭太陽能項目開發商Groenleven於2021年完成2座浮動太陽能基台的建設,總裝置容量為7萬900瓩,分別建在荷蘭格羅寧根省與海爾德蘭省的廢棄採砂湖上。
 去年葡萄牙能源公司SolarisFloat也為荷蘭打造了1座浮動太陽能基台「Proteus」,搭載「追日」系統,Proteus的太陽能板可以像向日葵一樣,追蹤太陽路徑,隨時間推移改變面板位置,盡可能捕獲更多日光。
 荷蘭目前已在境內的湖泊與水庫上,安裝50萬塊浮動式太陽能板,這些水域約占荷蘭20%的面積,荷蘭亦計劃到2030年建置3 GW(300萬瓩)離岸浮動太陽能裝置容量。
 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2018年的研究也指出,若美國在2.4萬多個人造水庫上安裝浮動太陽能裝置,發電量可達美國年發電量的10%。
 不過亞洲才是目前最大的浮動太陽能市場,由於土地成本高,水電資源豐富,有許多地點適合安裝浮動模組,目前規模最大的浮動電廠在中國德州丁庄鎮市,總裝置容量為32萬瓩。
  荷蘭的腳踏車普及率聞名全球。(歐新社)
 搖身一變綠能大國
 荷蘭過去屬綠能後段班,直到2015年,環保組織代表百位公民「告政府」,認為政府未積極解決氣候變遷,法院判決荷蘭政府應修正減碳目標,荷蘭才開始踏上綠能覺醒之路。
 在荷蘭,永續、環保的觀念很早就深入生活各個角落。荷蘭民眾大量使用公共運輸工具,該國火車在2017年全數轉為風力發電,火車站內設置許多永續概念設計,而為了將綠色交通落實在人們日常生活,荷蘭中央及地方政府也積極鼓勵民眾以腳踏車取代汽機車,要減少荷蘭碳排放量、一步步邁向綠能大國。
LTN經濟通》國土與台灣相近 太陽能占比竟冠全球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KC5deT


風光來出力 供電更穩定
2022/11/05 10:00
風光來出力 供電更穩定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https://bit.ly/3WLe3ey
台灣陸域風電發電量突破100億度。圖為陸域風電機。
2022年台灣綠能發展持續締造新的里程碑!太陽光電在夏季尖峰出力來到550萬瓩,已成為滿足夏季尖峰用電需求的主要電力來源。陸域風力發電在今年2月份累計發電量也已突破100億度,台電表示,台電作為台灣重要電力供應者,肩負維持穩定供電重責大任,在面對國際淨零趨勢下,也努力推動能源轉型與綠能發展,未來也將持續努力推動「風光建設」,讓「風光來出力,供電更穩定」。
台電說明,太陽光電發電量今年突破歷史新高,今年8月22日12時24分,太陽光電發電首次達555萬瓩,占當下負載約15%,接近當時核能機組總發電量的兩倍,甚至超越大潭、興達、台中電廠等火力電廠的整廠裝置容量,為系統挹注可靠綠色電力。太陽光電在夏季中午至午後尖峰用電時刻,已可貢獻可觀的穩定電力,成為夏季尖峰滿足用電需求的重要電力來源
台電表示,政府推動再生能源已見成效,太陽光電部分,裝置容量從2016年的1.25GW 成長至2021年7.65GW,成長超過五倍。除政府及業者共同積極建置光電案場之外,為了協力完備綠能發展基礎設施,台電亦積極盤點饋線與加強基礎建設,建立友善併網環境,共同努力逐步實踐能源轉型。
針對陸域風電,台電也指出,從民國90年在澎湖中屯設立第一座陸域風機起,至今台電已完成168部陸域風機,總裝置容量共計29.704萬瓩。架設地點北從新北石門,南至屏東恆春,遍布台灣西部沿海及澎湖、金門離島,其累計發電量於104年4月達到50億度,今年2月超過100億度。近年來結合大數據技術強化機組維運,提升發電穩定度。
台電進一步說明,陸域風機架設地點分散且常處濱海環境,而早期風機沒有升降梯,維修人員常需徒手爬上60、70公尺高的鋼製塔中,再加上機艙內常有悶熱、搖晃、震動等不利狀況,讓早期風機巡檢與維修的困難度倍增。近年隨維運技術成熟,維修工作結合遠端集中監控管理,並結合大數據技術運用,長期蒐集運轉數據以提早預知未來可能異常的設備,並安排檢修或購置更新,最大化設備正常運轉時間及最小化維護人力配置,進而提升風機可用率及發電量。
風光來出力 供電更穩定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https://bit.ly/3WLe3ey


綠能屋頂 最小50戶 
 分享綠能屋頂 最小50戶到Facebook 分享綠能屋頂 最小50戶到Line 分享綠能屋頂 最小50戶到Google+
2018-02-24
30坪屋頂 回饋金一年8000元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經濟部綠能屋頂方案拍板,為解決門檻太高的爭議,確定採大、中、小三種規模,最小放寬為五十戶,設置實績與實收資本額也放寬。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原本預計三個示範縣市先行,因台中、彰化、嘉義、台南、屏東五縣市參與意願強,可望全都加入,最快三月中公布名單,八月完工啟用,三十坪屋頂一年約有八千元回饋金。
 經濟部綠能屋頂方案拍板,最小放寬為五十戶,設置實績與實收資本額也放寬。(資料照)
經濟部綠能屋頂方案拍板,最小放寬為五十戶,設置實績與實收資本額也放寬。(資料照)
能源局原本建議,為達規模經濟,案場量要有五十MW、須整合五千戶屋頂,業者大反彈後,改為大規模整合容量十至五十MW、中規模一MW至十MW、小規模下修五百KW至一MW,即五十戶即可承作。至於設置實績,能源局則堅守大、中規模要有五MW,小規模放寬至一MW。
能源局能技組長陳崇憲指出,扛下整合案源(屋頂)的地方政府,雖都偏好中、大型案場,但為了讓各縣市可因地制宜,仍訂出小規模給予彈性。
陳崇憲透露,示範階段原規劃三縣市先行,但台中、彰化、嘉義、台南、屏東等五縣市參與意願強,「只要願意都歡迎,看樣子不只三縣市」;有意參與縣市本月底前需送達申請書,最快三月中公布名單,八月完工啟用。
示範階段 每縣市補助500萬
為鼓勵吸引地方政府投入,政府不再零補助,能源局將編列一億元經費,示範階段每縣市可獲五百萬元補助,擴大階段加入至少可拿四百萬元,再逐年遞減至二百萬、一百萬元;換算下來,若示範階段就加入,將有一千二百萬元補助金進帳。
陳崇憲表示,除了五縣市想從示範階段就加入,其餘縣市相對保留,多數想觀望示範縣市施作的經驗,待擴大階段再加入,綠能屋頂出現南熱北冷現象。
能源局表示,營運商須撥十%回饋給屋頂申請民眾,以三十坪屋頂計算,一年可拿回饋金約八○一六元,縣市政府則獲營運商提撥三%回饋。另為加強地方發展綠能,縣市須提撥其中○.五%給地方(鄉鎮村鄰里)做為綠能發展基金;以十MW案場規模試算,縣市政府一年可獲二百萬元、地方則可獲四十萬元發展經費。


 

美科學家發明不用電池的手機 | 基地台 | 無線電波 | 訊號 | 大紀元 - https://goo.gl/T9WZSy


 

法國研發太陽能發電汽球,效能遠超太陽能板
一遙 明日環境

(圖:NextPV)
雖然在過去數年,太陽能板不論在價格及效能上都獲得大量的改進,甚至預計將成為未來最便宜的能源。但所有地面光伏系統最終都必需面對一個重大的難題:天氣的變動。目前,只要稍有烏雲遮蓋太陽能板,它的效能便會大受影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法國太陽能研究員格爾莫洛(Jean-François Guillemoles)便一直設法讓太陽能板飛越雲層。而他的構想,是研發一些太陽能發電氣球,直接在天空中吸取陽光。據他的計算,這些汽球的發電量將比地面的太陽能板高足足三倍


太陽能發電汽球

格爾莫洛在一個電郵中解釋說:「雲層上空陽光非常充足,而且效能不會因地區的差異而有任何差別。」他聲稱,這些太陽能汽球將不受地型、環境及氣候影響,令世界各地的政府不須特別到沙漠興建太陽能電廠。

目前,格爾莫洛所屬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正與一個日本集團合作將這個構思成真。這個名為 NextPV 的合作團隊期望在兩年內製造出太陽能汽球的原型。

根據他們的設計,這些汽球將可以把白天多出的陽光輸往一個電池,然後透過電解過程,將電池裡的電流轉化成氫氣,成為汽球飄浮的燃料。到了晚上,電池便可把多出的氫氣再次轉化為電力,然後傳送到地面。

(圖:NextPV)
(圖:NextPV)
太陽能新紀元

格爾莫洛表示,由於汽球比太陽能板輕,它的製造及運輸成本也會比太陽能板低。而且,這些汽球不需佔用任何土地,非常適合缺乏平地的國家或地價昂貴的大都市,同時亦可為其他國家開放更多土地作發展或農業用途。

「這些太陽能發電機的安裝過程非常簡易而快速,而當有需要時,亦可同樣簡單地移動或移除這些汽球。」格爾莫洛指出:「加上它極低的用地量,這些汽球絕對有潛力加快大規模太陽能發電的採用,更可增加太陽能的可持續性。

雖然近年已有大廈開始將太陽能板安裝在天台或窗戶上,或能解決太陽能發電的土地需求。但如太陽能汽球真的如格爾莫洛所說,可以克服天氣的問題,解決太陽能發電不穩定這多年來最大的缺點,這將可鼓勵以往因地理因素拒絕太陽能的國家重新考慮採用再生能源,令太陽能進入一個新紀元。

-----------------------------------------------------

農地不只要農用,更要有效利用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依賴補貼生存的產業只會持續弱化,不會有轉型的可能,因此,政府投資這些光電大棚並不會使相關產業轉型,更遑論提升與創新。再就補貼效益來看,這些補貼只創造了洗板工這樣的就業機會。重點是,這並不是短暫的補貼,而是長達20年的合約補貼,以政府目前的財政窘境,還要繼續以長期補貼做為解決問題的思維嗎?
作者:Lin Bay 好油2016-05-26 16:38

Lin bay 好油

經濟部長李世光表示:「百日有感政策將優先推動太陽能光電產業,可促成百億元以上投資。」

新政府表示要優先推動太陽能光電產業,並已透過跨部會平台與農委會等單位協調出一萬公頃土地做為試驗場域,預計一年可發八十三億度電,帶動百億元以上投資。

上述這段內容荒謬之處在於:發83億度的電需要政府一年補貼約166億。「補貼百億,帶動百億元以上的投資」-試問這樣的投資效益在哪裡?

更何況,如果協調出1萬公頃的土地,建置約5000M的太陽能發電,來發出這83億度的電,則必須投入2500億-3500億以上的成本(若每M以5000-7000萬的建置成本計算),為什麼捨投資其他有發展潛力的產業,而獨鍾太陽能發電?再者,太陽能發電又能創造什麼的工作機會?在人力需求上,除了搭建面板時的人工以外,剩下的就只有平常需雇請的洗板工,在資源有限的窘境下,政府還要把龐大的資金用在支援發展洗板工集團上,讓人無言以對。

協調出1萬公頃的土地,建置約5000M的太陽能發電,來發出這83億度的電,則必須投入2500億-3500億以上的成本,為什麼捨投資其他有發展潛力的產業,而獨鍾太陽能發電?(資料照,圖:綠色陣線提供)

筆者之前曾撰文提到再生能源的問題,沒想到新政府上台之後,也選擇繼續惡搞。

淺談再生能源的種類與廢棄物處理的技術發展

再生能源分為兩類,一是屬於大自然的能源,也就是典型的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潮汐發電、地熱發電等項目,是利用生生不息的自然界現象轉換為電力的能源;另一類則是以節能減碳為目的的能源發展技術,意即將廢棄物再利用,藉由技術使其產生能源,藉以減少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如,生質能發電、農、工業、食品業廢棄物發電等項目。

農、工業、食品業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向來是各國頭痛的問題,也因此,廢棄物處理技術便成了各國政府重點扶植的產業。

在廢棄物處理技術的發展上,目前已經能將許多農業、工業廢棄物轉換RDF (廢棄物衍生燃料),以做為生質鍋爐的燃料棒使用,而經過精煉的廢棄油脂也可以在製粒的過程中添加,提高熱值,RDF直接使用在焚化爐上也可以減少飛灰的產生,降低對環境污染的影響,同時可減少燃煤鍋爐的使用,改善對空氣的汙染,而目前韓國則大力推動生質能鍋爐的應用,甚至連日本的次世代農業的高階溫室也標榜使用生質能鍋爐,熱電聯產。

台灣的廢棄油脂,韓國人的寶

從中油停止收購生質柴油,再經歷黑心油風暴後,我國廢棄油脂有將近四成的量出口到其他國家,其中約95%的廢油都出口到韓國,這些廢棄油脂主要會再經過加工轉換成生質柴油使用,以目前的技術而言,台灣是有能力將廢棄油脂加工轉換為生質柴油,但過去馬政府在處理廢棄油脂上,選擇用消極的方式將其出口。其實,換個角度想,若台灣能有效發展廢棄油脂處理技術,生質柴油不需要像過去一樣全面使用,但至少可以大幅應用在柴油鍋爐、垃圾車、公車上,或許這對於國內再生能源的發展才是正面的。

觀察這幾年韓國生質能源技術的發展,就可看出韓國政府的決心。韓國已經將部分火力發電機組轉換成生質能使用,對生質能技術運用的重視,目的就是在降低環境污染,反觀台灣卻仍選擇將大量資源汲汲營營地投注在效率並不高的太陽能運用上。

台灣適合發展哪一種再生能源?

相較起自然能量的運用發電,廢棄物再利用發電更值得在台灣推動,以成本來看,生質能2.71-3.92 度/元、廢棄物2.94 度/元,兩者都遠低於太陽能屋頂型的4.66-6.48 度/元,陽光落在土地上不加以利用的浪費,並不會比廢棄油脂、廢棄動物糞便造成的汙染無法處理更嚴重。況且,太陽能電板雖號稱環保,但台灣根本沒有處理廢棄太陽能板的能力,試想,20年後這些太陽能板衍生出的廢棄物問題又該怎麼辦?

那些有增無減「假種田、真種電」的光電大棚

過去馬政府對於光電大棚的亂象,曾說過要積極審查,不過最終也只淪為有口號而無作為。在相關單位的放任下,這些光電大棚也愈來愈多,民眾只要搭高鐵南下舉目可及就是矗立田間,無農業生產事實的光電大棚,過去相關單位輕易放行農業設施使用執照,而從未監督是否有農業生產事實,造就了這一堆「田間怪物」。

菇的停屍間,放太空包就可以說自己種菇。(圖:作者提供)

罩起來,就看不見裡面有沒有農業生產了。(圖:作者提供)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依賴補貼生存的產業只會持續弱化,不會有轉型的可能,因此,政府投資這些光電大棚並不會使相關產業轉型,更遑論提升與創新。再就補貼效益來看,一個0.5M的光電大棚,一年約可發出70萬度的電,如果以台電平均產電成本計算,光補貼一個光電大棚的收購價,一年就約140萬,拿掉補貼,這些光電大棚所發的電連成本都賺不回來,最後,這些補貼只創造了洗板工這樣的就業機會。重點是,這並不是短暫的補貼,而是長達20年的合約補貼,以政府目前的財政窘境,還要繼續以長期補貼做為解決問題的思維嗎?

期待在再生能源發展的議題上,新政府能展現不同的思考,並對「假種田、真種電」的亂象並加以整頓,不只是農地農用,未來更要農地有效利用。

深耕太陽光電 大同獲桃園公有房舍屋頂標租案
news.cnyes.com查看原始檔
大同(2371-TW)深耕太陽光電,建置規模持續擴大,今(21)日宣布標得今年桃園市市有公用房舍屋頂標租供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案,規劃建置容量 15.1MWp, 20年總發電量預計可達3.3億度電,減碳量約達2億公斤的CO2。

大同指出,近年來積極經營公有房舍電廠,累積已建置完成約240處,今年目標建置數量預計可達500處以上;在容量方面,過去幾年累積已取得42百萬瓦(MWp),今年預計容量可達50 MWp,在建置太陽能電廠的數量與容量上出現大躍進。

總經理林郭文艷表示,綠能是世界的能源趨勢,也是台灣非常注重的產業發展;台灣有完整的太陽光電綠能產業供應鏈,大同集團在太陽光電的完整布局及專業實績,應用先端的創能、節能技術,與各縣市政府合作,共同建設台灣成為綠能寶島。

大同指出,近年來在全國各縣市包含外島金門、澎湖,即將完成超過52MWp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的電廠經營,相較2年前的23MWp,在太陽能建置容量提升超過100% 。

大同表示,52百萬瓦(MWp)全數完成後,每年可創造將近5600萬度電,減碳量達3587萬公斤/ CO2,其中桃園市今年度即將建置超過200處公有房舍裝置15.1百萬瓦(MWp)太陽光電,估計每年發電1653.4萬度。

大同指出,3月22-25日南港展覽館將舉行2016智慧城市展,大同將以智慧能源、智慧社區、智慧監控、智慧家居、智慧照護、智慧工廠做為參展主軸;3月23日下午、24日上午將舉辦智慧能源與智慧社區論壇,探討未來的節能政策、碳權的重要性,藉由國內外專家節能、創能與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分享,落實更多節能減碳的方案,論壇邀請國際大廠Intel、Energy Pool、 Cisco 與國內核研所、台大醫學院及國外專家學者分享智慧節能與社區的經驗及應用。

-------------------------------------

桃園公有屋頂 106年全設立太陽能發電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大紀元2016年03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桃園市積極發展綠能政策,持續推動機關學校公有屋頂標租設置太陽光電系統計畫,105年接續辦理第二階段屋頂標租計畫,預計106年底可完成市內所有公有房舍的屋頂設置,每年可發電1,653萬度,減碳量超過8,610公噸。

以屋頂標租模式發展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是環保局主辦推動的示範模式,市府從系統商售電收入收取一定百分比之回饋金當作是出租屋頂的收入,104年的回饋百分比是17.2%;104年已順利設置50處(學校部分45處,機關部分5處),設置容量5,564.8峰瓩(kWp),每年發電量超過600萬度,並可增加500萬以上租金收入,順利達成預期目標,成果豐碩。

桃園環保局指出,全市約有360個機關學校,經評估扣除無法施作的場地,預計應有200個公有房舍適合裝置,依照計畫分二期,3年設置完成,第一期於104年完成50處,剩下150處規劃於2年內全部完成。

經濟部能源局調高北部縣市的售電躉售費率12.5%,鼓勵北部縣市積極推動,因此105年度標租計畫經過公開評選結果,由大同公司得標,並以最高售電回饋比例22.5%回饋桃園市政府,預計20年可回饋市府4億元的租金收入,設置

----------------------------------

 

日本農地種電透光率高 台灣相反

農地種電難認定 業者呼籲光電和農業脫鉤
www.msn.com查看原始檔
農地種電亂象叢生,有兩家養菇場和一家種苗場,因為沒有實際結合農業經營,今年遭農委會撤銷使用容許,引發光電業者熱烈討論,光電業者向新政府喊話,希望讓「太陽能回歸太陽能,農業回歸農業」,引導業者聚集到政府規劃的專區,例如嚴重地層下陷區、鹽鹼地等,免除種農作物,如此業者不用費心經營農業,也可避免部分不肖業者偷雞摸狗。

假種植真種電 三業者被撤銷使用許可


©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Part2-031
2013年,農委會為了配合行政院綠能政策,修改〈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放寬在特定農業區與一般農業區的農業生產設施,可以申設附屬綠能設施,但因配套措施不足,難以認定光電板有無結合農業經營,中南部出現許多「假種田、真種電」的亂象。

政策推手、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曾允諾,,其附屬的綠能設施,也將進一步失效。

今年農委會終於實際對假種植、真種電的業者,廢除三場農業設施使用許可,分別是雲林一間2.66分地的菇舍,高雄4分地菇舍及育苗場0.657分地,由於綠能必須是附屬在農業設施上,農委會此舉等於廢止業者發電。

光電業者:太陽能與農業脫勾較單純

農委會企劃處副處長黃振德表示,目前能源局已撤銷其中一場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登記」,另兩場仍在行政作業中;這些業者很明顯都沒有實際產出作物,而且屢勸不聽,雲林菇舍去年9月即遭地方政府查核,發現沒產菇,11、12月再複查,業者還是沒改善,因此撤銷農業設施使用容許,至於還有多少場在觀察名單,尚未統計。

雲林縣農業處處長張世忠表示,這家菇舍複查時,「沒有任何準備種菇的樣子」;事實上,許多有問題的樣態都是種菇,因為種菇不用透光,太陽能板可蓋得比較密集,成為業者首選。

他也擔憂,現在許多人申請種黑木耳,但台灣市場真有這麼大嗎?到頭來可能讓市場崩盤。

撤銷事件引發光電業者熱烈討論,中華民國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郭軒甫說,若業者真的沒有結合農業經營,被撤銷是應該的,不過到底光電要怎麼結合農業經營,一直有爭議,新申請的案子,不如直接脫鉤,讓太陽能回歸太陽能,農業回歸農業。

雲林水林某處農地種電案例,溫室上方覆滿太陽光電板,完全遮阻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日照(攝影/汪文豪)

地方政府:地層下陷區較合適

他舉例,,縣府比對地層下陷及不利耕作區,配合台電饋線,集中區位設太陽能板;現在農委會雖然有劃出地層下陷或不利耕作區,免除農業經營,但並未比對台電饋線,可能劃了數十甲只能用10甲地,希望未來新政府能引導業者到專區,並和各部會一起坐下來開會,確定台電饋線位置,讓業者有所依循。

嘉義縣府農業處農務科長李秋瑩也說,雖然仍有菇舍確實可結合光電板,但案例不多,「將光電和農業分開比較好」,現在已有業者申請在東石地層下陷區蓋太陽能板,未來應該是個趨勢。

至於舊有業者的亂象,郭軒甫認為業界要和政府一起想辦法收拾,例如找出好的結合案例,訂出實際依據讓其他業者遵循,由於這些好案例的成本可能很高,業者光靠發電收益不划算,因此也會比較認真經營農業。

某些農業大棚下方種植過溝菜蕨或山蘇的耐陰植物,但即使如此,仍然缺乏日照而生長得不好(攝影/汪文豪)

日本農地種電透光率高 台灣相反


©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2

©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10519227_10205242131276813_1144922299319805069_n
張世忠上週到東京食品展參觀時,順便到日本能源公司參訪,,底下的葉菜類長得不錯,台灣卻是遮掉7、8成光,連光需求低的蕨類都沒辦法長好,「台灣有些業者過於貪心。」

他認為,不是發展綠能就等於毀農,若兩者結合得好,農民可有額外收益,建議中央除了劃定專區,也可以參考其他國家,訂出完整的配套規範。

李秋瑩則透露,現在越來越多業者改用集貨包裝場,申請附設綠能設施,需要特別注意,現在嘉義縣採二階段審查,先發給申請人農業設施使用許可,等真的有集貨包裝的事實,再允許申設綠能設施。

黃振德表示,目前已在草擬付費實驗或合作實驗,業者付費給農業機關,進行栽培實驗,若確認可兼顧生產和綠能,即接受業者申請附設綠能,不過目前仍在草擬辦法,希望能盡快給出明確指引。

日本光電板下照明依舊良好(攝影/簡嘉穎)

-------------------------------

進軍綠能再踢鐵板 台積太陽能廠關廠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8-25 14:43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2330)轉投資綠能產業再踢鐵板!台積電今宣布持股100%子公司台積太陽能,因考量業務發展不具長期經濟效益,將於8月底結束工廠營運,台積電將持續提供所有既有客戶的產品保固,並於太陽能工廠結束營運後,邀聘所有廠內約365名同仁至台積電任職。
台積太陽能因考量業務發展不具長期經濟效益,將於8月底結束工廠營運,台積電將持續提供所有既有客戶的產品保固,並於太陽能工廠結束營運後邀聘所有廠內約365名同仁至台積電任職。(資料照,記者張慧雯攝)
台積太陽能因考量業務發展不具長期經濟效益,將於8月底結束工廠營運,台積電將持續提供所有既有客戶的產品保固,並於太陽能工廠結束營運後,邀聘所有廠內約365名同仁至台積電任職。(資料照,記者張慧雯攝)
台樍電進軍綠能事業包括LED與太陽能,LED子公司已轉售給晶元光電。太陽能廠關廠結束營運,等於宣告台積電進軍綠能事業慘遭滑鐵爐。
台積電表示,台積電太陽能公司屬市場後進者,缺乏經濟規模,雖然台積太陽能的CIGS薄膜技術轉換效率領先全球,但在成本上不具競爭優勢。台積電經審慎評量後認定,儘管即便執行最精進的成本減抑計畫,也恐難以逆轉成本劣勢。
台積太陽能董事長暨台積電資深副總左大川表示,台積電相信太陽能電力一直會是重要的綠色能源,且太陽能模組製造仍是一個健全且持續成長的產業。但台積太陽能經過6年努力,仍未能發展出一套穩定獲利的模式。今日面對工廠結束營運,最主要的考量是同仁未來的工作安排。
台積電指出,台樍太陽能廠結束營運產生虧損將於第3季認列完畢,預估對每股獲利 (EPS) 影響為0.07元。庫存的太陽能模組將裝置於台積電的辦公大樓與晶圓廠房

《新北不要核電廠 尋找新能源─太陽能篇》日照有限、誘因不足 太陽能發電多挑戰

2015-05-30

記者陳韋宗/專題報導

不要核電廠,新北發展太陽能,有機會嗎?

  • 整理:記者陳韋宗、賴筱桐

    整理:記者陳韋宗、賴筱桐

  • 製表:記者賴筱桐

    製表:記者賴筱桐

  • 新北特殊教育學校的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面積近五千平方公尺。(記者陳韋宗攝)

    新北特殊教育學校的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面積近五千平方公尺。(記者陳韋宗攝)

  • 新北市目前有十一座太陽能候車亭,白天貯存的電力用於夜晚照明設備供電。(記者賴筱桐攝)

    新北市目前有十一座太陽能候車亭,白天貯存的電力用於夜晚照明設備供電。(記者賴筱桐攝)

行政院二○一二年核定「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預計二○三○年太陽光電發電設置容量要達六二○○百萬瓦;南部各縣市積極「種電」,但新北市數十萬戶民宅屋頂,卻看不到太陽能板耀眼的反射光芒,太陽光電業者形容新北「先天失調、欲振乏力」,日照條件與經濟誘因都不足,種電成果有限。

輔導或補助 鼓勵住辦學校市場設置

雖難以跟南部縣市相提並論,但新北還是有太陽能發電推動計畫。市府前年起採輔導或補助方式,鼓勵民宅、廠辦、學校及公有市場設置太陽能發電,但僅約供一千五百五十戶家庭年用電量,相較於新北一百五十萬用電戶,僅約千分之一,也就是約一千戶才有一戶裝設太陽能設備。

位於林口的新北特殊教育學校、林口高中,裝設面積均約五千平方公尺,並列新北最大「太陽能學校」。新北特教學校總務主任柯建興說,每年回饋金約十一萬元,還能利用發展環境教育。

分析原因,北台灣日照條件比不上中南部,以一瓩設置容量計算,中南部縣市每天發電達三.六至三.八度,新北平均僅二.八度。

大同公司專案經理張耀尹說,一瓩「棚架型」太陽能板成本約七萬五千元,在中南部約十年可回收,北部卻得拉長到十三年,影響設置意願。

張耀尹指出,北部發展太陽能另一個瓶頸為都會區住宅太密集,且多為頂樓加蓋,依規定無法利用。業者陳聰華說,以高雄市而言,頂樓加蓋經評估結構安全可加裝太陽能板;經發局長葉惠青說,尊重其他縣市做法,但涉及安全問題,廠商或銀行會認為風險太高,新北市無相關規劃。

中央總量管制 經發局建議放寬

主管能源業務的新北市經發局,對於經濟部能源局針對全台每年太陽能發電量設有「總量管制」不認同,認為對北部縣市不公平。

葉惠青直言,假設中央一年訂定兩百五十百萬瓦的總量上限,在競標制度下,條件優渥、低價者得標,南部平均一瓩年發電量為一千三百度至一千四百度電,北部為九百度至一千度,造成九十五%標案集中在中南部,限制北部太陽能發展。「競爭未必有錯,但未考量實際發展現況!」

葉惠青建議能源局放寬總量限制,實施區域差別價格,南北部分開競標;還有與台電並聯電網的審查須更便民,提升裝置效率。

 太陽能馬路

創意蓋太陽能菇寮 不到一年晉升百萬型農

蔡茱娣蓋太陽能菇寮,上種電、下種黑木耳「涼」賺錢。(記者陳文嬋攝)

2015-05-25  20:27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微型農企業首重創新經營,市府農業局今年型農成長營,推出好點子發想在我家,型農蔡茱娣蓋太陽能菇寮,上面種電打造森林感種植區,下面種黑木耳「涼快」賺錢,從農不到一年時間,晉升百萬型農。

型農蔡茱娣今年剛滿40歲,原本是營造業老闆的特助,公司擴大規模後,由她兼光電業的業務經理,月薪5萬多元,工作經常加班,做到深夜10時才回家,還要看老闆臉色,她發願40歲要辭職創業。

剛好去年務農的公婆身體出狀況,家人不希望老人家太辛苦,有意出租一甲多的芭樂園,但她覺得很可惜,加上樂當假日農夫,自告奮勇想當農夫,說服家人給她機會。

她發現木耳養生,深具市場競爭力,但高雄艷陽高照,木耳生存困難,以科技結合農業,搭建一座太陽能菇寮,上面種電變黃金,降低室內溫度,營造生存環境,每月還能回賣台電,收入近6萬元。

蔡茱娣指出,從農除了需要興趣,更要選對經濟作物,目前黑木耳行情每台斤破90元,曬乾木耳每台斤可達3百元,一年四季可採收,自她去年6月從農,迄今已採收2次,加上種芭樂、台電收入,不到1年時間,已晉升百萬型農,後勢行情看漲。

農民組織科長梁銘憲表示,蔡茱娣採複合式農場經營,種電有固定收入,打造森林涼感種植區,避免汗滴禾下土辛勞,種菇、芭樂生產,分散風險更能一舉多得,成為快樂農夫,堪稱是農業創新經營典範。

蔡茱娣蓋太陽能菇寮,種黑木耳「涼」賺錢,還能維持青春美麗。(記者陳文嬋攝)

-----------

「一人一千瓦」 自己的電自己發

汗得學社所在的「太陽房子」是青年公園內的太陽能圖書館,節能率達80%。(陳麒全攝)
 隔熱降溫  在自家頂樓裝設太陽能光電板,取代傳統鐵皮屋頂,不僅可環保發電,也可隔熱、防水、降低室溫。(黃世麒攝)
申請太陽能需要的文件

台灣的太陽能產值居全球第二,但是國內太陽能占總發電量比例不到1%。長期關注再生能源發展的德國汗得學社社長胡湘玲說:「太陽能面板價格不斷下降,台灣有很好的日照,也有面板技術,台灣沒有不發展太陽能的道理!」

胡湘玲深受德國公民電廠啟發,去年發起「一人一千瓦」社會企業。她指出,德國電力分散化、社區或城鎮有大大小小的電廠、自己為自己能源負責的態度,才是改變能源選擇的關鍵。

 

汗得學社所在地為台北市青年公園太陽能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在這個節能達80%的圖書館空間裡,就是運用太陽能和節能建材打造綠能家園。胡湘玲說:「很多人認為太陽能貴、綠能貴、綠建築貴,但我們眼光要放長遠,太陽能板至少有20年的壽命。我們要重視價值而非價格。」

一人一千瓦計畫專案工程師游博升指出,台灣每個人每年使用的電約1000瓦、1200度,「一人一千瓦」意味自己的電自己發,鼓勵「有屋頂的人出屋頂、沒有屋頂的人出錢。」

「一人一千瓦」將出資者的錢買太陽能板安裝在適合的屋頂上,再把太陽能發電併聯,賣給台電。所以出資者可以分得賣電的利潤,出屋頂者則可收出租屋頂的租金。游博升表示,「集合眾人資金投資太陽能,讓台灣綠電比例提升,這就是公民參與。當併入台電的比例提高,民眾可以主導能源使用,落實公民電廠。」

「一人一千瓦」希望用人民力量改變燃煤、核電獨大的狀況,這項計畫進行一年來,有400人加入,相當於發了24萬度電。若以每人每月用100度電計算,這個發電量一年可供200人使用,預計明年成長10倍,預期全台會有300座太陽屋頂。若以台電收購太陽能每度5元計算,一年賣給台電的綠電將破1000萬元。

甫完成太陽能板裝設的新店花園新城通泉草幼兒園負責人黃富誠說:「台灣日照天數比歐洲長,而北台灣也只比中南部少10%的陽光,要不要使用再生能源完全是決心問題。」去年「一人一千瓦」成立,黃富誠很快加入這個綠能方案。

經過3個月文件審核與施工,幼兒園屋頂上架設了太陽能板。黃富城指出,太陽能棚架除了可以發電,還有極佳遮陰效果,房子內的頂樓層溫度可降3至5度,大大省下冷氣的錢。

不過這項發電計畫,執行上卻困難重重。游博升說:「最麻煩是申請文件的流程,一件跑下來常常要3個月,蓋上百個圖章。」這趟公文旅行要經過台電、能源局、建管處,台電要求的文件多達七樣,而有些文件一般民眾不易取得,需跑多趟地政事務所、區公所、都發局等。

他無奈地說:「如果台電、能源局、建管處能有一個專責負責太陽光電的小組,就可以克服很多行政障礙。曠日廢時的文書流程會讓人懷疑政府發展再生能源的決心。」

----------

日本農地種電 如何謹慎進行?
www.newsmarket.com.tw查看原始檔
台灣開放農地種電,部分綠能業者與農民扭曲法律解釋與鑽研行政漏洞,導致「真種電、假農作」的情形氾濫,許多太陽光電板下方不是沒種作物,就是形式上種農作物,實質上靠綠能售電營生。

反觀與台灣同一年開放農地種電的日本,推動「農電共享(Solar sharing)」政策就非常謹慎與小心,在法規上除了重視在地農民與農業經營的主體性,對於太陽光電板的裝設密度與下方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光照,都有深入的研究。

相較台灣在法規不夠周延,相關研究付之闕如的情況下,貿然放寬農地種電引發爭議,日本執行「農電共享」的作法,值得借鏡。

台灣農委會於2013年10月修訂〈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特定農業區與一般農業區的農業生產設施可以申設附屬的綠能設施,許多農地上紛紛搭起一塊塊的太陽能板。日本農林水產省則早在同年3月底發布農地可利用支柱裝設太陽能板的「一時轉用許可」,期待藉由「農電共享(Solar sharing)」,讓佔了日本農地8%休耕地能夠獲得有效利用、貢獻農村經濟,經過兩年,實際上的應用情況是如何?


農電共享協會代表理事大村淳,介紹裝設於溫室的小型太陽能板


各市町村農業委員會態度殊異

「每個地方的農業委員會對綠能的接受度不太一樣,從申請到裝設至少要花上半年,最長一年都有可能。」位於千葉的農電共享協會的代表理事大村淳表示。

農水省雖已認可,但不是所有的農業委員會都持歡迎態度。審查過程非常詳細,業者必須提出許多書面資料,過程繁瑣。各縣市也不同調,如神奈川縣非常嚴格,千葉縣則相對歡迎農電共享。

為了不影響農業生產,農水省的利用許可中加上許多但書,首要條件即「持續經營農業」。申請者須提出農業經營計畫書,作物收成量不得少於該地區同作物平均收成量的八成,每年要定期向農業委員會報告,許可期間只有三年,三年一到會視農業經營狀況決定是否更新。

位於農業振興整備計畫內的農地、優良農地能否搭設太陽能板,則交由各地方政府判斷,如栃木縣原則上不許可,只有在非以賣電為目的、發電能力不超過該農業設施瞬間最大用電量的情況下才能夠裝設。

另外還有「太陽能發電板的支架必須構造簡單、容易撤除」、「需確保農機作業的空間」、「不能影響周圍農地」等許多細項,大村透露,繁雜的規定與申請過程讓不少有意願投入的業者打退堂鼓。


(上圖)位於千葉市的農電共享試驗田(下圖)正午時分的投影


兼顧農業與能源的研究紛紛展開

太陽能板是否影響作物生長,是普遍的疑慮,根據2003年提出農電共享概念、CHO技術研究所長島彬的研究,推動農電共享必須檢視不同種類作物的光照需求,配合太陽能發電板的裝設密度,找出適合作物生長的光照條件。因此經過深入評估的農電共享,並不會影響作物生長。

島彬的立論基礎在於植物有「光飽和點」,接收超過光飽和點的陽光對光合作用並沒有幫助,例如水稻的光飽和點為40~50klx,只要有20klx(約為穿過樹葉縫隙的陽光量的五分之一)就能行80%的光合作用。其他像萵苣為25klx、番茄為70klx,但也有少數像甘蔗或玉米沒有光飽和點、日照越多越好。

為了讓植物平均的接收陽光,「農電共享」使用100W以下的細長型太陽能板,發電量是一般住宅用太陽能板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從南到北太陽能板與間隔以1:2到1:1的比例,從疏到密排列,遮光率約為35%左右,根據其實驗結果,對作物生長並不造成阻礙,加上重量輕,也不易受強風影響。


(上)此為90W的小型太陽能板,較不會影響作物生長(下)從棚下仰望,擋住陽光的比例比台灣低。


2004年長島以農電共享取得專利,但於隔年公開,無論國內外,任何人都可以利用。「我們會決定做農電共享,也是因為長島先生曾在千葉做實驗。」大村表示。

為了進一步擴大研究成果,農電共享協會去年種了玉米、紅蘿蔔、芋頭、明日葉等十幾種作物,要確認是否真不受遮光影響,「芋頭收成非常好,明日葉的總收成量比露天栽培多了16%。」農電共享協會與東京大學去年做了共同研究,在架設太陽能板的農田與鄰近農田種下明日葉,每十公頃收量前者為1682公斤,後者為1447公斤,初步獲得不錯的成果。


太陽能板底下的明日葉,收量比露天多了16%

 


但大村也坦承:「玉米幾乎沒收成。」協會預計今年將改變畦的方向、加上白色反射膜,希望能確立農電共享的玉米種植法,根據去年的結果,光飽和點40klx以下的作物並未受到影響。


除了陽光,沿著太陽能板滴下來的雨滴也會造成發芽速度不一等影響,目前也想辦法克服,此外還與不同單位合作,測試施肥量、分析作物營養成分等,「畢竟農電共享在日本才剛開始,還在累積資料的階段。」


試種第二年的玉米,前半段鋪上可反射太陽的白色反射膜、要與後段比較差異

 

裝設太陽能板的田地所收成的蕪菁、菠菜都要測定大小

 


太陽能價格下降,從「賣電」思考轉向

雖然才剛起步,但太陽能的固定收購價格從前年的36、去年的32,一路降為今年四月的29円/kWh,七月還要再降,「許多人紛紛臆測農電共享要玩完了,但這是因為大家都認為裝太陽能板就等於賣電賺錢。」大村指著試驗田旁裝設有太陽能板的溫室:「藉由提高價格讓再生能源快速普及是第一階段,我認為現在已進入下一階段。」即回歸再生能源本來意涵,利用現有資源達到能源的循環自給。

一枚太陽能板要價12,000~13,000日圓,以賣電為目的的大規模設置往往要花上兩千萬,隨著賣價下跌,以前七、八年即可回本,現在已快嚐不到甜頭。

事先計算出溫室的用電量,搭配蓄電裝置或其他再生能源裝置,讓溫室用電能夠自給自足,發展高附加價值的水果、花卉等作物,是大村想積極嘗試的做法。但由於成本較高,目前使用小型太陽能發電板的業者仍有限,他也表示未來會繼續推動正確的農地發電,以降低農家的不信任感。

「賣電只是一時,不是長久之計,農電共享的根本還是在『農』,太陽能不是生財工具,而是讓農業更有效率、更乾淨、提高作物價值的方法之一。」

台灣的農地種電問題嚴重,政府應明確訂出農業經營的標準,業者也應尊重以農為本的思考,方能創造雙贏的局面。


裝有太陽能板的溫室,未來想推廣溫室用電自給


農電共享協會:http://solar-sharing.org

CHO技術研究所:http://www.d3.dion.ne.jp/~higashi9/sola1.htm

(【日本通信】系列文章由 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

農地亂種電 農委會嚴管

2017-07-13 15:05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別急著開放種電。為了遏止農地種電歪風,農委會明訂必須要有「農業經營事實」,才...
別急著開放種電。為了遏止農地種電歪風,農委會明訂必須要有「農業經營事實」,才能架設太陽能板。 報系資料照
「菇棚沒有菇、雞舍沒有雞」,農地種電多年來亂象叢生,為了遏止農地種電歪風,農委會日前公告「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明訂必須要有「農業經營事實」,才能申請結合太陽能光電綠能;至於不利耕作的鹽害地、地層下陷區、汙染地,辦法中也明訂,遮光率不能超過七成,太陽能板僅能施作點狀基樁,不能全面鋪水泥再做平面基樁,讓農地未來有機會恢復地力。
「農業為主、光電為輔」,不能沒有耕種或農業經營,就先圈一塊地搭建太陽能板。
農委會企劃處長蔡昇甫表示,辦法上路後算是為農地種電亂象止血。除了請地方政府加強稽查既有的違規種電亂象外,未來優良農地,一定要先有農業經營、農業耕作事實,才能申請設太陽能光電;例如有在養豬養雞的畜禽舍屋頂,才能申請光電結合搭建太陽能板,不能沒有耕種或農業經營,就先圈一塊地搭建太陽能板後,未來絕對是「農業為主、光電為輔」。
農委會統計,到今年5月底,全國農業設施結合太陽光電共有3153件,已經廢止容許的有103件,被廢止容許後,必須恢復地力原貌。
監察委員日前也兩度下鄉勘察,了解地方農地種電現況,但看到光棚下空空如也,完全沒有任何農業經營,監委關心,也讓地方政府繃緊神經。
不利耕作鹽害地、地層下陷區、汙染地,遮光率不能超過七成,也不能全面鋪水泥。
蔡昇甫表示,至於不利耕作地區,根據農委會統計,80萬公頃耕地中,有1253公頃是地層下陷、受汙染、鹽害地;但這1253公頃不利耕作地中,只是「不利耕作」,並非「不能耕作」,因此本次修法明訂,即使光電業者申請在不利耕作區域搭建太陽能光電設施,雖然不要求必須要有農作,但搭建的遮光率最高僅七成,且施作必須採取點狀基樁,也就是太陽能光電板的基樁,必須一根一根插入土裡,不能整個鋪水泥。
蔡昇甫表示,即便是不利耕作區域,仍有機會恢復地力,因此仍必須有陽光投射進來,不能完全遮蔽,否則土壤的品質、微生物都會受到影響。這些土地,只是因為受到鹽害或汙染,短期內不利耕作,但長遠來看 ,20年後仍有希恢復農作。農委會列管的1253公頃不利耕作區中,已經有54公頃種電,占4%。
-------------------
農委會為農地種電亂象止血!先務農才可申請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7-13 11:54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即時報導
「菇棚沒有菇、雞舍沒有雞」,農地種電多年來亂象叢生,為了遏止農地重電歪風,農委會近期公告修正「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法律明定必須要先有「農業經營事實」,才能申請結合太陽能光電綠能;至於不力耕作的鹽害地、地層下陷區、汙染地,雖不用農業經營,但法條中明訂,遮光率不能超過7成,太陽能板僅能施作點狀基樁,不能全面鋪水泥再做平面基樁,希望未來農地還有機會恢復地力。
農委會企劃處長蔡昇甫表示,至此,法案公告後算是已經為農地種電亂象止血。除了請地方政府督促加強稽查就有的違規種電亂象外,未來,在優良農地上,一定要先有農業經營、農業耕作事實,比如已經養豬、養雞的畜禽舍屋頂欲與光電結合搭建太陽能板,才能提出申請計畫;絕對不是自己先圈一塊地,先搭太陽能板,才去想要耕種什麼,未來絕對是「農業為主、光電為輔」。
根據農委會統計,到今年5月底,全國農業設施結合太陽光電共有3153件,已經廢止容許的有103件,被廢止容許後,還要恢復地力原貌;由於監察委員日前也兩度下鄉勘察,了解地方實際上農地種電現況,看到光棚下空空如也,完全沒有任何農業經營,監委關心、也讓地方政府繃緊神經。
蔡昇甫表示,至於不利耕作地區,根據農委會統計,80萬公頃耕地中,有1253公頃地層下陷、受汙染、鹽害地;但這1253公頃不力耕作地中,只是「不力耕作」,並非「不能耕作」,因此本次修法明定,即使光電業者申請在不利耕作區域搭建太陽能光電設施,這區域雖然不要求必須要農作,但搭建的遮光率最高僅能達到7成,施作必須採取點狀基樁,也就是太陽能光電板的基樁必須一根一根插入土裡;不能整個鋪水泥,才在水泥地上搭設太陽能板。
蔡昇甫表示,即便是不利耕作區域,但仍有機會能夠恢復地力,因此仍必須要有陽光投射進來,不能完全遮蔽,否則土壤的品質、微生物都會受到影響;這些土地,只是因為受到鹽害或汙染,短期內非常不好耕作,但長遠來看,20年後仍有希望,而現在列管的1253公頃不力耕作區中,已經有54公頃在種電,占其中4%。
農地種電亂象叢生,農委會修法明定,先要有農業經營事實才能申請與綠能結合,希望遏止...
農地種電亂象叢生,農委會修法明定,先要有農業經營事實才能申請與綠能結合,希望遏止農地上「假耕種、真種電」,破畫優良農地行為。圖/農民提供
農地種電亂象叢生,農委會修法明定,先要有農業經營事實才能申請與綠能結合,希望遏止...
農地種電亂象叢生,農委會修法明定,先要有農業經營事實才能申請與綠能結合,希望遏止農地上「假耕種、真種電」,破畫優良農地行為。圖/農民提供
農地種電亂象叢生,農委會修法明定,先要有農業經營事實才能申請與綠能結合,希望遏止...
農地種電亂象叢生,農委會修法明定,先要有農業經營事實才能申請與綠能結合,希望遏止農地上「假耕種、真種電」,破畫優良農地行為。圖/農民提供

2017-07-16_2214312017-07-16_2214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