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臺北湖/1684~1722「台灣地里圖」《台灣地裡圖》約1693年完成,原為清代宮中輿圖,流落民間后,1930年被美國人郝梅爾購買存入美國國會圖書館,地形及營汛分布,軍事分界劃分一目了然,涵蓋了台灣鎮、澎湖鎮、鳳山縣、台灣縣等/1694年康熙大地震 震出「台北湖」?/(一六九七)年,福州知府幕僚郁永河所寫的「裨海紀遊」,是這座湖泊唯一的文字紀錄。/繪於一六九九年的康熙台灣輿圖並無台北大湖/「雍正台灣輿圖」 、「乾隆台灣輿圖」,與國立台灣博物館鎮館之寶「康熙台灣輿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i5vzOZ

-----------------------------------------

防災型都更真的防災嗎?
戴雲發│理財周刊887期│2017-08-24
去(二○一六)年二○六台南大地震時,不僅震出土壤液化的議題,也讓建築結構安全及防災型都更皆再度受到重視。近來中央與各地方政府紛紛祭出鬆綁限制,促使民間加速推動都更,但針對結構安全部分的容積獎勵核算,往往只著重建築結構設計,對施工品質並沒有嚴格查核標準,包括一般民眾最擔心的「偷工減料」問題,也不在政府「防災型都更」申請容積獎勵查驗規範內,是否真能達到防災效果,仍尚有檢討空間。
結構設計+施工品質 缺一不可
過去在地震中發現倒塌之建築大多有施工品質不佳的問題,例如柱鋼筋綁紮不良、樑柱接頭未綁紮鋼筋、箍筋間距過大且未做一三五度彎鉤…等,皆是隱藏在建築內部的危險因子。但目前各地方政府推行之都更補助及獎勵制度,在最後查驗階段僅做「書面審查」,若監造單位沒有落實查驗,很容易發生像維冠大樓倒塌事件,不肖建築團隊偷修改設計圖或偷工減料的情形再度上演,原政府加速推動「防災型都更」的美意,在沒有嚴格把關的情形下,變成是原地重建了一棟新的不安全的建築。
結構設計很重要,但這只是建築安全條件其中一環而已,建築的施工品質不良,更是目前台灣建築不安全最主要的原因。而且目前台灣建築工地普遍施工人員不足,且年輕人不願意投入工地,故採用更好更創新的建築安全工法,增加建築抗震能力及延長建物使用耐久性,才是建築未來的新趨勢。但若政府於都更獎勵措施上,僅針對結構設計符合評估基準之建築給予優惠,即降低建築團隊願意加碼投資對建築安全品質有利的工法,甚至將本求利間接忽略了施工品質。
為此,都更容積獎勵辦法應增加施工品質評分項目,讓建築團隊對於建案除結構設計加強外,願意再特別加強施工品質之提升,使建案之結構安全性能評估基準等級得以增加,得予獎勵的法定容積百分比提高,才能鼓勵建築團隊在結構設計與施工上都能用心去執行。
「看不見的地方才更重要!」
都更後的建築應做到真正的防災,誰都不希望耗費了時間與金錢,換來的還是不安全的住宅。「看不見的地方才更重要!」有好的結構設計,若沒有用心在施工品質上有所把關,當地震發生時同樣不堪一擊。也許有人會說還有多裝制震、隔震,其實加裝制震、隔震並不保證一定耐震,這些工法固然有其好處,但前提是要在一棟施工品質良好的建築上,才能相輔相成達到其應有的效果。
為解決上述人為疏失問題與降低建築不安全因子,「Alfa Safe建築系統」團隊努力了十餘年研究出創新的結構安全系統工法,將結構鋼筋設計與可執行的施工方式相互考慮做完美的結合,使結構設計者與施工人員對施工品質的標準達成共識,建造出符合規範且耐震安全的房屋。
建築物要安全,其中好的設計和好的施工缺一不可。建築設計上的瑕疵很容易在施工前看見缺點即可即時修正,但建築的施工品質卻是在混凝土包覆後,政府人員就算要稽查也無從查起的部分。因此目前政府推動的都更計畫,並不能夠確保都更後的建築是安全無慮的。故建議還是應該依照「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推動之「建築安全履歷認證標章」的建築安全品質完全透明化標準,在每個施工階段都詳盡拍照記錄施工品質,惟有這樣才能使「防災型都更」在下次地震來襲時,達到真正「防災」之效果。


 

小林滅村國賠案 123人敗訴定讞

2017-06-07  17:00

〔記者項程鎮/台北報導〕最高法院下午審結高雄市小林村滅村國賠案,最高法院認為,住在「潛勢區(天災須強制撤離區域)」的村民,當時因村長拒絕撤離喪命,國家賠償的舉證責任須由高雄市政府負責,將這部分滅村家屬15人聲請國賠部分廢棄發回,其餘「非潛勢區」滅村家屬123人聲請國賠部分,則維持二審駁回國賠請求,判決敗訴定讞。

  • 最高法院今天下午審結高雄市小林村滅村國賠案,其中123人聲請案敗訴定讞,圖為小林村災民遺屬去年包車北上赴最高法院陳情情形。(資料照,記者張文川攝)

    最高法院今天下午審結高雄市小林村滅村國賠案,其中123人聲請案敗訴定讞,圖為小林村災民遺屬去年包車北上赴最高法院陳情情形。(資料照,記者張文川攝)

98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甲仙鄉(後改制為甲仙區)小林村遭土石流滅頂,造成460餘人罹難。倖存災民後來請求國賠24億元,高市府並開2次國賠審議委員會,採信檢方調查結果,認定滅村為天災,與公務員行為無相當因果關係而駁回。

災民王麗吟等100多人不服判決,分別向高雄地院聲請國賠,分別要求高雄市政府和甲仙區公所賠償3億多元和2億多元,總計近6億元,高雄地院和高雄高分院都認為市府等被告沒有過失,判決災民敗訴。

 


(1694年)台北盆地發生大地震,「盆地之一部份陷落,海水又侵入盆地中,成為『康熙臺北湖』」地震讓台北盆地多處土地瞬間液化,產生了深達三至四公尺,面積超過30平方公里以上的「台北大湖」

讓你家震得住 購屋7大祕訣大公開
一旦發生6.3級地震 台北地區恐有4000棟倒塌!

國家地震中心研究顯示,一旦發生規模6.3的地震,台北地區恐會有4000棟房屋倒塌!但專家更悲觀,畢竟台北已有超過百年沒有發生規模4.5以上的地震,讓大家都忽視了老房子的耐震度。

收藏文章
2015/05/18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76 期 作者:游筱燕
近日不論國內外,地牛大翻身愈趨頻繁!尼泊爾發生芮氏規模7.9的大地震,威力是當年台灣921地震的2倍,首都加德滿都面目全非,死亡人數逾6000人。根據國家地震中心研究顯示,一旦發生規模6.3的地震,台北地區恐會有4000棟房屋倒塌!

擁有逾30年結構工程經驗、曾任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的曾慶正就直言:「94.7萬戶的雙北市老宅,倒掉一半都有可能!」事實上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全台住宅存量約812萬戶,屋齡超過30年的老宅,占比約37%,凸顯台灣禁不起強震的老宅問題。

台灣多數老宅 禁不起強震

面對地震的潛在風險,現任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結構技師事務所負責人戴雲發表示,應該先檢視自家房屋結構,若有相關疑慮,最好能盡快找專家檢測,探詢補強辦法。消費者若近來有購屋需求,則可遵循以下7大心法,以確保財產生命安全。

方法一》選擇建物方正的住宅。條件相同的建物耐震係數,歷經相同的地震規模時,正方或長方形建物受力搖晃的情況會比凹型狀、凸型狀以及L型等這類不規則形的建物輕微,造成內部結構受損的機率也相對較低。

方法二》挑選外觀石材較少的住宅。近來許多建案為了訴求質感、展現美觀以利銷售,喜歡在外牆貼上大理石等石材,其實全棟的石材材質,會讓整棟建築物重量增加,當地震來臨時,受地震力搖晃的程度比一般大樓還要來得大,反而使得總體結構受地震力變形的機率大增。

方法三》台北應避開總樓層數於8至16樓的大樓住宅。每個縣市,甚至是每個行政區,都會因當地的地質差異而有其自然頻率(振動週期),像是花蓮因其地質較堅硬,自然頻率就相對高(振動週期比較短);台北盆地則因地質軟弱,自然頻率就比較低(振動週期比較長),當地震波傳達時,會以該地盤的自然頻率來震動建築物。

加上每棟房子因高度等設計不一,都有屬於自己的振動週期,當建築物的振動週期與地盤的振動週期接近時,就容易產生共振現象,放大地震力,搖晃力也會放大,加劇地震所帶來的傷害。

以過去的地震經驗對照台北盆地來概估,與地震週期接近的房子大約是在總樓層數8至16樓的大樓(當然每棟房子還會因其設計不一而有所不同),因此反而像台北一○一,在地震來襲時因不易產生共振,相對安全。

一樓打通、海砂屋不耐震

方法四》一樓打通做店面不耐震。地震發生時,整棟建築物受應力最大之處正是1樓,故1樓也是支撐整棟房屋的重心。當一樓隔戶牆被打除、少了牆的支撐;以及外牆去除、變成毫無抗震力的大片落地窗,一遇地震,整棟樓就容易陷入危險。

印證在日本阪神地震和國內的921大地震上,多數1樓為做店面而被2戶併1戶、打通的房屋,以及三角窗店面、透天騎樓等,的確有嚴重的倒塌情況。所以買房時,最好是能挑選由正面看去,從頂樓到一樓有完整一面牆的建築物,相對安全。

方法五》挑高住宅支撐力道相對弱。「挑空設計」是樓中樓住宅的特色,有時1、2樓有梁,到了3樓就挑空變成夾層,接著4、5樓有梁,6樓又是夾層,強震時,沒有梁的夾層抗震力量軟弱,就容易倒塌;加上挑高的設計,比一般高度的住宅減少很多樓地板和梁柱,支撐力自然不如未挑高的房子。

方法六》陽台外推破壞房屋結構均勻性。專家表示,許多民眾為了增加使用空間,選擇將陽台的牆敲掉向外推移,事實上敲掉該牆會破壞房屋結構均勻性,倘若翻推後是加上一整道水泥牆面,負重會使得其破壞力更加劇。

方法七》海砂屋比你想像得多,耐震效果差。一棟房子最基本的安全就是按圖施工、未偷工減料,海砂屋即是黑心建商下的產物。海砂屋並不一定指混入海砂的建築物,而是氯離子含量偏高的建築物。當氯離子含量偏高,對鋼筋的腐蝕性會增加,使得混凝土強度降低,容易造成水泥塊剝落,影響房屋安全結構,縮短房屋耐用年限。

曾慶正指出,過去大量使用海砂蓋房子的年代持續了將近15年,是一個年代的特殊產物,沒有浮上台面的房子不勝枚舉,10棟內可能有9棟都是,所以買中古屋碰上海砂屋的機率,比你想像還高!而且幾乎全台都淪陷,要避免買到此類房子可看室內有無在屋頂樓板加做一層甘蔗板或天花板,或者是看大家都不太會出錢維護的公設,有無出現頂板混凝土塊剝落、橫梁的水平裂縫以及柱子的垂直裂縫。

-------------------------------

康熙台北湖,此名稱由臺灣地質學家林朝棨提出,根據清朝官員郁永河1697年(清康熙36年)在其著作《裨海紀遊》的內容「初二日,余與顧君暨僕役平頭共乘海舶,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峙處,曰甘答門,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涘。」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年間尚未出現「臺北」一名。臺北之名,出現在1875年臺北府設立。
歷史
林朝棨提到臺北盆地的地形發達史時,謂: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發生大地震,「盆地之一部份陷落,海水又侵入盆地中,成為『康熙臺北湖』」,「該湖的面積約一五○平方公里,淹沒了盆地的西北大部;僅東南部及南部之近山部份露出水面」,其後「陸地又逐漸上昇,海水又逐漸退出盆地,遂呈今日之現狀」
臺灣史研究員翁佳音在《大臺北古地岸圖考釋》第二章基隆河流域1號至17號地圖關於Pourompon一詞的解讀中亦有提及[2]。
民間研究者[誰?]指出郁永河所說的「大湖」,其實是「大澳」。把「行十里許」讀成「海船亦可以在航行湖中,走十餘里」,值得商榷。該段記載,若前後文對照判斷,原意是他們的船進入關渡之後,再沿著基隆河「行十里許」,而到磺溪會流處的今社仔對岸一帶。所謂的「麻少翁等三社」,即指本圖所繪的麻少翁、大浪泵與唭里岸三社。換句話說,郁永河所描述的地震而引起一片土地突然之間陷入水中,應該是指社子島這一附近的地帶。
爭議
另有其他學者也認為文獻資料不足,因為清康熙38年至43年(1699年-1704年)間繪製的康熙臺灣輿圖並無此湖之存在、地質探勘資料缺乏湖泊之佐證,且不過數十年之內,假設之湖泊淹沒區已有漢人屯墾之證據,依此認為康熙臺北湖並不存在。
存疑:"台灣圖附澎湖群島" 被判斷為雍正元年-雍正12年間繪製(1723-1734),現代人稱之為《雍正台灣輿圖》,許多人認定為康熙台北湖存在的有力證據。
地震影響
地震讓台北盆地多處土地瞬間液化,產生了深達三至四公尺,面積超過30平方公里以上的「台北大湖」。其範圍包含現今基隆河下游及其北側河道、社子島、關渡平原的一部份。郁永河所著《裨海記遊》描繪該湖景色為「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峙處,曰:甘答門,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從淡水港進入,看到前方有兩座山相夾的地方,稱為「甘答門」(關渡),水道非常狹窄,進入了甘答門後,水面突然寬廣,像一個大的湖泊一樣,看不到邊界。)
後因潮汐影響,沈積物增多、降雨量減少和人為的拓墾,該湖才慢慢消失。不過,今社子島仍受大湖影響。

----------------------------

台灣史的土壤液化資料

推文到plurk
2016-02-16 06:00

沈建德
立委用一指就能插進泥土來說明台南土壤液化嚴重,引喻失義被吐槽;營建署長說若六.四的地震發生在台北,會造成三、四千棟房屋倒塌,因舊房子多且密度高,也被吐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地震與人為災害組指出,重要的是台北土層較軟,考量盆地效應,會有更大的地動效應。為何如此?台灣史可提供大部分答案。
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年)台北大地震,俄爾成巨浸,地層下陷成為大湖(https://zh.wikipedia.org/wiki/康熙臺北湖),範圍多大至今仍不很清楚。地震三年後,一六九七年郁永河《裨海紀遊》,記他「乘海舶,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峙處,曰甘答門,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涘。」甘答門就是現在的關渡。
可是,一七○四年的康熙地圖,夾峙的兩山不見了,可能也被洪水沖走,干豆門(即甘答門)變得很寬,在淡水河的兩岸地圖上都有「干豆門」的地名,而且郁永河在那裡所看到渺無涯涘的大湖,已不是湖而是陸地,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凱達格蘭族的大浪泵社(今大龍峒)。用現在的理解應是,強震使地層下陷,也使山上土石鬆軟,台北成湖之後三年,相關河流上游強烈的土石流沖入大湖,像高雄的小林村被掩埋般使得台北大湖又成為陸地。在一七○四年的康熙地圖看到的「大湖」只剩汐止(蜂仔寺社)到基隆(雞籠社)。
四百多年前,台南赤崁樓以西都還在台江內海,到了五十年前地圖顯示,舊台南市接近半數仍是台江內海淤積而成的魚塭(見本人臉書第四○四篇),現在卻高樓林立。而新台南市的麻豆、下營、新營、鹽水到嘉義的布袋,是倒風內海的「口岸」(見同篇FB),這一帶土壤液化的可能性較高。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也表示,新北台北台南土壤液化最嚴重,這和上述歷史不謀而合,多了解一分台灣歷史少一分不幸。
(作者為留美企管博士,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https://www.facebook.com/TPGOF)

--------------------

康熙台北大湖究竟存不存在?是不是康熙大地震造成的?這些問題在學界一直是懸案。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該地震若真有發生,成因是山腳斷層錯動,可能規模為七點○,不過地質調查所認為沒有發生過這起地震。中央大學地球所教授馬國鳳認為,據「裨海紀遊」記載,台北大湖應確實存在且應和地震較有關,只是盆地的沉積和造山運動,讓大湖經地形抬升、土石填補而消失。

中央氣象局局長辛在勤也認為,大湖不太可能是颱風海水倒灌所致;不過,若地震要讓地層大幅坍陷到產生一個湖,影響範圍應不只限於大台北地區,且會造成重大災害傷亡;但馬國鳳指出,文獻上並無大量資料記載地震帶來的災害。

至於未來山腳斷層是否可能再發生大地震?辛在勤認為「很難」,因為山腳斷層已經過了劇烈變動的高峰期了,台北盆地再大坍的機率不高

fgfdhdfh

「雍正台灣輿圖」的台北盆地則是一座大湖,與康熙台灣輿圖差異甚大。

dfsdf  

1694年康熙大地震 震出「台北湖」?
2015-05-21 03:05:22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肯定派→關渡曾有海船 就是間接證明

懷疑派→颱風雨積成災 大湖轉眼消逝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三百多年前的康熙大地震,究竟有無震出康熙台北湖?一直是學界辯證的議題。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雍正台灣輿圖」 、「乾隆台灣輿圖」,與國立台灣博物館鎮館之寶「康熙台灣輿圖」,近日先後在台博館特展「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展出,也意外掀起究竟有無「康熙台北湖」的歷史辯證。


「雍正台灣輿圖」的台北盆地則是一座大湖,與康熙台灣輿圖差異甚大。 圖/故宮藏品
分享「雍正台灣輿圖」中所繪的的台北盆地浸於水中,但繪於康熙大地震(一六九四年)後數年的「康熙台灣輿圖」、年代更晚的「乾隆台灣輿圖」,卻無此湖蹤影。透過這三幅古地圖的有趣對比,揭開了康熙台北湖之謎。
清康熙卅六年(一六九七)年,福州知府幕僚郁永河所寫的「裨海紀遊」,是這座湖泊唯一的文字紀錄。文中記載,他乘船過了關渡,看到一座「渺無涯涘」的大湖。隨行通事告知,三年前一場大地震,讓此地下陷成為大湖。這座僅曾現身於「雍正台灣輿圖」與「裨海紀遊」的大湖是否存在,學界爭議多年。

持懷疑態度的學者認為,繪於一六九九年的康熙台灣輿圖並無台北大湖,若是地震湖怎可能兩年內消失?他們懷疑郁永河所看到的台北湖,是多雨成災、基隆河道堵塞導致河水無法宣洩,大湖可在短時間內消失。

而根據郁描述的「渺無涯涘」與雍正台灣輿圖所繪,學者推測此湖深五公尺以上。要造成五公尺的地表錯動,要芮氏規模七以上的地震才做得到。這麼大的地震,為何只有台北盆地有災情?郁的遊記中,新竹、南崁等地皆無相關災情。

對此,曾發表台北湖相關論文的台博館典藏組組長謝英宗認為,古代地圖繪製不夠精確。康熙台灣輿圖中雖未明顯繪出台北湖,但行於關渡(干豆門)的船是海船,代表此地水域夠大、並非「河流」的規模,間接證明台北湖的存在。

而雍正台灣輿圖繪者並未親至北部、憑口述繪此圖,可能因此誇張了台北湖的規模。依謝英宗的研究,造成康熙台北湖的地震,地層錯動在三公尺以內,地震規模未大到影響新竹。

 

-----------

 

 

大安森林公園第一排不再是房價保證?
台北市土壤液化區豪宅大揭祕
新頭殼newtalk | 財訊
發布 2016.02.24 | 03:59 PM | 更新 2016.02.24 | 04:00 PM

 

由《財訊》雙週刊所整理,台北市位於土壤液化區的豪宅。 圖:財訊提供
台南強震,住宅安全全民關注!拿著過去研究資料比對,台北市16處土壤液化潛在區中,許多知名豪宅都位處液化區內。

 


小年夜一場大地震,再度引發民眾對居家安全重視,其中台南維冠大樓奪走115條人命,成為全台灣傷亡最嚴重的單一建築物倒塌災難。「要是同樣破壞力的地震,發生在台北會怎麼樣?」類似討論甚囂塵上,尤其台北不乏高價豪宅,格外引人關注。《財訊》記者比對台北恐為土壤液化潛在區資料,以及921與331地震後,被台北市政府列管黃單的知名社區,供讀者參考。

 


網路上流傳一份1996年國家地震工程中心「台北市震度微區圖」,與2002年中華地理資訊學會「北市地質鑽孔資訊化計畫」第4期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台北市有16處土壤液化潛在區域,經記者向曾任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的曾慶正、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求證,確認業界早就私下流傳10多年,即使現在重新測量,差異都不會太大。

 


《財訊》記者按圖與區域知名豪宅個案重疊比對後,發現不少是人口活動稠密地區,更有許多高房價路段名列其中,包含大安森林公園北半部、公園以東;信義路四段加油站、行天宮、台北長庚醫院周圍等皆屬其範圍,當中就有成交價每坪破2百萬元的建案。

 


大安森林公園旁的信義路三至四段內,就有勤美璞真、第凡內花園、愛菲爾、安峰、謙華等;公園另一側的建國南路二段上有筑丰美學、大安花園、元利信義聯勤「ONE PARK」等建案。還有被蘇富比國際物業評選為全球十大豪宅之一、慶城街的「文華苑」,以及松江路上的「松江一號院」、中正區杭州南北路上的「中正首藝」、「國泰賦格」等,許多是知名建商的代表之作。

 


其中位於大安森林公園第一排的「勤美璞真」,自從2006年預售開始就一直是市場指標豪宅,開價一路創新高;2012年更傳出頂樓戶以總價10億元、每坪破3百萬元的天價成交,引發央行總裁彭淮南震怒,下令徹查,儘管證實為假消息,卻也成為彭總裁祭出豪宅限貸令的導火線;即使話題不斷,去年照樣有人埋單,實價登錄出現每坪202.1萬元的價格。

 


屋齡25年、同樣坐擁大安森林公園的一級視野的「愛菲爾」大廈,知名度因為住戶有阿帕契直升機事件中的601旅作戰隊副隊長勞乃成中校聲名大譟;其實該社區是331地震受災戶,地震後大樓出現裂痕,加上早年因為長期使用不當的清潔劑清洗外牆,全體住戶在沒拿政府半毛錢之下,決議耗資逾8千萬元拉皮、修補,如今外觀已難看出過去斑駁,還成為地震後重整建社區的優良範例。

 


APPLE HOUSE房屋自售平台總經理葉國華表示,台北市豪宅近幾年成交慘澹,從奢侈稅有2年的閉鎖期、房地合一稅,到政府要課徵新建豪宅、每年動輒百萬元的房屋稅,豪宅市場一落千丈。如果雙北液化潛在區域一旦正式公布,相關區域豪宅不僅短期賣壓將加重,預期價格下修幅度將擴大。

 


令人震驚的是,準備推出史上總銷規模最大超級豪宅、元利建設信義聯勤的520億元新案「ONE PARK」也在土壤液化區。為此,董事長林敏雄回應說,液化區並非重點,重點在於施工方法,「ONE PARK」將基樁深入岩盤,做最嚴謹的抗液化處理,「要是ONE PARK倒了,恐怕全台的房子都要倒了!」話鋒一轉,林敏雄憂心台北過去用低廉成本建造的老公寓,不僅根基不穩,更不適用於高齡化社會,建議應加緊推動防災型都更計畫。

 


超過20年建築經驗的台中在地建商寶鯨建設總經理許枝旺感嘆,許多消費者都不太重視房子的「內在」,這2年自家建案「富椿」,是當年中部地區唯一獲得「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耐震標章」的房子,每一環節都有錄影監造,為此許枝旺每坪造價就要多上2萬元,整體增加上億元預算。

 


但許枝旺發現,消費者在比較他家建案時,多數不會把耐震考量進去,而這項功能卻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功效。他呼籲,要找負責任、有售後服務的建商,尋找耐震制震宅,切莫貪便宜買不牢固的房子,拿生命財產開玩笑。

 


台灣房屋智庫資深分析師陳炳辰建議,買房子要留意是否已被政府列管,或是列管有無改善;對於已經購買、甚至住進「大U型」、「大T型」以及「大L型」等較不耐巨震的住宅社區者,可協請技師公會協助勘查、分析補強或重建。

 


至於土壤液化,在專家眼中嚴重性都不大,頂多只是造成傾斜,不會是主結構體倒塌的主因,現今可用加深基樁、增加連續壁、改良土壤等工法克服。戴雲發指出,921地震後建造的房子,若在土壤液化的地區蓋房,都必須要有抗液化設計。曾慶正也說,假使有地下室的房子真的因為液化而傾斜,如今工法能用灌漿方式將之拉回正位。戴雲發強調,比較要擔心的是,在921之前建造在液化區的老房子,它們並無抗液化功能,建議政府應早日公開液化區域,人民有知的權利。

 


只要抗液化基礎做好,將地質改良後,多數土壤液化區上方的建築物不會有太大問題,如果又是買信譽良好、平面設計規畫完善、鋼筋數量綁法確實的豪宅建案,消費者可不用過度恐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