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份高達53.0%的日本企業表示,正面臨正職員工不足的問題 https://goo.gl/tCe8Ao
缺工嚴重!53%日本企業正職員工不足、比重創新高
www.moneydj.com查看原始檔
MoneyDJ新聞 2019-02-22 11:33:12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本國內最大信用調查公司Teikoku Databank(TDB)21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2019年1月份高達53.0%的日本企業表示,正面臨正職員工不足的問題,比重較1年前上揚1.9個百分點,就歷年1月的情況來看、創開始進行調查來歷史新高紀錄。
就業種別來看,「傳播業」缺工最嚴重、高達76.9%表示正職員工不足,其次分別為「情報服務業」的74.8%和「運輸/倉庫業」的71.9%;「營建業」、「餐飲業」、「維修/保全/檢查業」、「家電/情報機器零售業」、「租賃」和「人才派遣/介紹」等6業種比重皆超過6成。
就企業規模來看,超過6成(62.4%)的大企業表示正職員工不足,中小企業比重為50.6%,顯示不分企業規模,日本缺工問題正持續擴大。
另外,1月份有34.4%的日本企業表示,正面臨非正職員工不足問題、比重較一年前增加0.3個百分點,創下歷年同月歷史新高紀錄,其中以「餐飲業」情況最嚴重、高達84.1%表示非正職員工不足。
上述結果為TDB於2019年1月18-31日期間、以日本全國2萬3,035家企業為對象進行調查所得,有效回答的企業家數為9,856家。
日本厚生勞動省於2月1日公佈數據指出,2018年日本有效求人倍率(求才求職比)為1.61倍,年增0.11點,僅次於1973年、創史上第2高紀錄。1.61倍代表每位日本求職者平均可獲得1.61個工作機會。
厚生勞動省1月15日召開雇用政策研究會、公布了就業者(就業人口)推估報告,2040年日本人口數預估將從2017年的1億2,671萬人減少至1億1,000萬人,而在日本經濟持續呈現接近0%成長、女性/高齡人口未積極前進職場的情況下,預估2040年日本就業者數將較2017年(6,530萬人)大減2成(減少1,285萬人)至5,245萬人。
為了因應缺工,日本已通過了擴大開放外籍勞工的「出入國管理法(簡稱入管法)修正法案」。入管法將在2019年4月上路。
Persol Holdings旗下智庫Persol總合研究所和日本中央大學2018年10月23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2030年日本人手不足(缺工)人數恐擴增至644萬人、將較2017年(121萬人)飆增4.3倍,相當於2017年日本人口的約5%比重、比千葉縣人口(626萬人)還要多。
中央大學阿部正浩教授指出,上述缺工人數是以日本薪資將持續增長為前提,預估2030年薪資將較2017年增加14%,而若薪資未如預期呈現增長的話,預估2030年的缺工人數恐達1,000萬人。
日本總務省2018年7月11日公布人口動態調查結果指出,截至2018年1月1日為止日本人口(排除外國籍居民不計)年減37萬4,055人至1億2,520萬9,603人,連續第9年減少,創1968年開始進行統計以來史上最大減幅。其中,15-64歲的勞動人口數為7,484萬3,915人,佔總人口比重為59.77%、首度跌破6成大關。


資方真的被罰了! 下班收到長官LINE訊息算加班費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主管在員工下班時間傳LINE訊息算加班費。照片與新聞無關。(資料照,記者蔡淑媛攝)
2017-03-11 11:0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許多人下班後或假日時,仍常常接到長官交待工作事項的LINE訊息,但這也算工作!新北市有名勞工在非上班時間常接到雇主用LINE傳來的訊息,主要都是交待工作事項,後來他蒐集相關證據,向資方請求加班費,雙方勞資調解破裂後,合意交付仲裁,最後新北市仲裁委員會認定有加班事實,判僱主須發加班費。
《蘋果日報》報導,新北市有名電子零件製造業廠務助理,前年被資方資遣,他開始蒐集像是LINE對話記錄等相關證據,向資方請求加班費,最後雙方談不攏而交付仲裁,經新北市仲裁委員會認定該員工有加班事實,判定僱主須發給2598元加班費。
報導指出,新北市仲裁委員會認為,該名員工下班後或假日時仍接到主管的訊息,確實受到僱主指揮監督,屬於加班時間,仲裁委員依照通訊軟體對話頻率、次數、通話秒數等,算出勞工平日加班了358分鐘、假日加班了1007分鐘,並參考《勞基法施行細則》與員工薪水,換算出資方應補發2598元加班費給他。


 

血汗企業9千家 家樂福"第1名"
news.cts.com.tw查看原始檔
血汗企業竟多達9千家!有平面媒體彙整勞動部六年資料,公布十大違反勞基法的企業,發現最血汗前三名是家樂福、中油、國興保全和台灣富士全錄,甚至好幾度違法,大多是因為未依法給付加班費、超時加班等,連中華航空都上榜,其餘多為物流、保全業,業者回應都在持續溝通、改善,勞動部除了開罰,也會持續複查!
廣告家樂福感謝百分百支持,可能得更感謝員工,百分百付出,因為有平面媒體彙整勞動部六年資料,家樂福被點名,違反勞基法多達36項次,包括超時加班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還有女性夜間工作、工資未全額給付等,都沒有經過工會同意,成為血汗企業第一名,對此公關表示,會持續跟工會溝通。
除了家樂福,國營事業台灣中油也以違法29項居次。第三名是國興保全和台灣富士全錄,違法19項。
血汗企業逾9千家 勞動部開罰追蹤,雖然都說改善中,不過調查發現,過去1年共有9159家企業涉及1萬5214項違法,數量相當驚人,勞動部不但開罰、還要複查追蹤要遏止血汗企業。


 

 http://www.mol.gov.tw/topic/3069/5969/7551/

2016年07月24日00:02
《勞基法》血汗企業黑名單條款上路滿5年,《蘋果》彙整過去1年全國違法名單,發現近8600家企業違法超過1萬5千項,家數跟次數較去年暴增逾2倍。其中公股的台灣中油和中華航空高居違法前2名,多家知名物流、保全、餐飲知名業者也上榜。勞動部指會針對違法嚴重行業加強檢查。
《勞基法》2011年7月起增訂公布違法企業條款,勞動部網站設有專區連結各縣市公布名單(http://goo.gl/vbkVse)。《蘋果》連續第5年彙整全國企業違法情況,統計過去1年有8546家企業涉1萬5187項違法,比去年2305家、4675項,暴增2倍以上。
違法最嚴重是台灣中油34項,包括未給足加班費、投票日上班未給補休或加班費,甚至有勞工連上班14天、17天被抓包,各被罰2萬到30萬元。前一年違法最多的華航,今年也高居第二,主要是讓員工超時加班、假日出勤未給加班費等。
不具名中油員工說,外界都認為中油待遇好,但基層人力不足,要24小時排班,其實很辛苦。上月發起華航空服員罷工的桃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秘書長林佳瑋說,空服員有些航線工時逼近12小時,下飛機後休息12小時就要再上工,盼資方給更多休息時間。
中油副總張瑞宗解釋,中油被罰最多是假日、平日加班沒給加班費與退休金給付不足,原因在於中油自1948年起對夜班同仁提供夜間點心,後來點心改為直接發放夜點費,中油認為夜點費是恩給、不是工資,但勞動部卻認定是,因此加班費、退休金發給產生落差而挨罰。張說,此爭議過去政院也有開過協調會,但最後並無結論,在法院訴訟中油也有贏有輸,盼政院能給明確指示。至於讓勞工連續上班達14、17天的狀況,可能是勞工本身需求排班造成,會避免這種事再發生。
華航說,假日出勤加班費已經勞資協商達成共識會改善,但空服員工作會遇到夜間航班、機場流量管制、天候或機器故障等,華航會持續跟工會協商。
違法次數最多第3至10名分別為嘉里大榮物流、家樂福、新竹物流、誼光保全、日月光半導體、麥當勞、世界健身、富利食品(即必勝客)。
嘉里大榮物流說,目前宅配、當日配要求越來越多,物流司機很難送貨送到一半就換人,因此容易超時。嘉里除將繼續補足1到2百名司機外,也會盡量跟客戶協調,盼提前預約送貨服務,降低司機超時。新竹物流也指面臨同樣問題,今年將再增加70名人力。
日月光半導體副總張聲華解釋,製程工程師有時會遇到程式須設定完才能下班,才會發生超時,會再想辦法調整。至於沒發加班費挨罰,張說是有員工忘記申請,已全面宣導,只要加班就一定會發加班費,各級主管也會全面加強《勞基法》知識。
台灣麥當勞則說,3月起已全面完成各區域及餐廳月薪人員出勤記錄建置,對未能落實執行法令之處會持續改進。
世界健身則回應,因有些員工早到或晚退使用健身設施後才打卡,導致帳面上呈現超時或未發加班費,已對員工加強宣導。另外清潔人員元旦已依法發給加班費,時薪人員國定假日出勤也開始發加班費。
必勝客指過去公司出勤記錄以半小時計,去年11月起全台門市全改為計到分鐘以符合法令,未來會持續遵守相關法令規範。《蘋果》截稿前家樂福、誼光保全仍無回應。
勞動部職安署長劉傳名說,物流、量販等行業經常性違法,會加強複查。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陳淑綸表示,違法企業變多應是勞檢次數增加、黑數浮現導致,但現行《勞基法》罰則不分企業大小、也不分情節輕重採同一標準並不合理,讓員工規模大的公司寧願付罰鍰來省下更多加班費支出,應考慮按員工規模、違法獲得利益來提高罰則。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說,整體違法企業變多應是勞檢人力增加所致,而一般認為公股企業較守法,但因政府錯誤績效考核,導致公股企業轉為利潤中心導向,節省成本方式和私人企業無異。(唐鎮宇、陳嘉恩/台北報導)

----------------------------------------------

工商團體嗆明年再放7天假就掀桌 網酸:老闆要走上街頭嗎?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勞工抗議變形工時資料畫面。(圖/東森新聞)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針對行政院公告將恢復勞工7天國定假日,讓工商團體負責人相當不滿,不只齊聲要求小英政府取消,工總理事長許勝雄更揚言,政府若講不聽,他們就要一起去掀小英政府的桌子。許的這番話在PTT八卦板引發熱議,並遭嗆聲「7天假就可以倒?草莓企業…歐洲放更多怎沒倒。」

由於多放1天假,企業人力成本將增加90.45億元,根據《中國時報》報導,商總理事長賴正鎰批評,光一個台灣放假就這麼亂,政府還能做好什麼事?同時也轉述許勝雄的談話,現在講好的取消7天假,今年照舊放也就認了,如果明年還要照舊放就要去掀桌。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則直言,新政府若不遵守承諾,以後說的任何話都無法相信,也不必再談加碼投資台灣了。

看到工商團體負責人對於7天假復活的反應,鄉民們相當不以為然,紛紛大罵慣老闆、連上街抗議都有困難的的老草莓、笑你不敢、超廢的嗆聲、企業什麼時候變的這麼守法了;也有人指出,900萬勞工X每天工作1000元=90億;還有鄉民質疑,多上一天班,90億有回饋到勞工上嗎、連台灣的勞工放個假都是賠錢,我就不信到別國能賺;更有人調侃,老闆要走上街頭嗎?

而針對企業的反彈。行政院長林全21上午在立法院備詢時強調,這個問題是「過去」製造的,新政府只是在解決問題,只要修法落實週休二日,就沒有7天假日的爭議

----------------------------

一部勞基法 搞慘360行?
udn.com查看原始檔
2015-07-01 11:41:45

分享
【文‧高宜凡】
台灣的勞工意識逐年抬頭,以往冷門的勞資新聞,一再攻占媒體版面,「勞基法」「加班費」,更成為熱門搜尋關鍵字。勞動檢查一波波,勞動部今年還將擴增勞檢員,勞檢4萬家企業,罰則也大幅提高,最重可開罰45萬元;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甫上任,更針對媒體業發動突擊式勞檢,第二波將鎖定金融業、資訊服務業。

台灣的勞動環境,真能就此改善?答案並不樂觀。 被稱為「勞工大憲法」的勞基法,30年來管遍360行,不僅不合時宜、也缺乏彈性,造成勞檢好忙、企業好怕、員工好累的亂象,勞動部長接受《遠見》專訪時更憂心地說:「要修勞基法,比修憲還難!」 繳了30年白卷的勞資溝通學分,現在正要開始惡補,台灣的勞資風暴,如何能夠止住?劍拔弩張的勞資關係,何時才有和諧的一天?

你是否注意到了?近年來,以往冷門的勞資新聞一再躍為主流,不斷占據媒體版面。

2016年大選將至,更使勞動政策成為選戰主軸之一。如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一句:「勞工放假太多」,隨即引發喧然大波。藍營也端出「加薪四法」,包含「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勞動基準法」「工廠法」等修改,做為攏絡勞工的主菜。

緊接著今年4月底,14年未動的法定工時(雙週84小時),在立法院通過,將從明年1月起調降為單週40小時,讓各行各業全面落實週休二日。

除了降低工時,包括是否提高加班時數上限、醫師納入「勞基法」、上市櫃公司強制增設勞工董事等提案,未來也將在立院展開辯論。

誰是勞檢犧牲品?

勞資爭議狂飆15年暴增近三倍

新官上任的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不久前也對設籍台北市的媒體業發動突擊式的勞動檢查。首波結果出爐,34家百人以上媒體全數違規,合計被罰1600萬元。

事後傳出,部分媒體有意遷往新北市,以躲避台北市一波波勞檢。

可預見的是,今後跟勞檢有關的議題,只會愈來愈多。因為早在去年底,勞動部便宣布2015年將倍增勞檢員人力,預計勞檢4萬家企業,比往年數量提高一倍有餘。

勞檢罰則也大幅提高,如違反工時相關規定,過去僅罰6000元~6萬元,法令修正後,最高可罰到45萬元,並得以按次處罰,被查出有違法情事的企業,公司跟負責人的大名,還會被公告上網,以示警戒。

勞資新聞熱炒 勞基法成攻防戰場

鋪天蓋地而來的勞資新聞,不斷接力炒熱,更使1984年開始頒布實施的「勞基法」,成為各方攻防、角力的戰場!

鏡頭轉到內湖,5月中旬,鄰近科學園區的某會議場地,正在舉辦一場「政府擴大勞檢,企業該如何因應」座談會,現場湧入上百人,專注聆聽金豐企管顧問公司董事長董峰豪說明。

董峰豪已經從事勞資關係輔導顧問業20年,今年是他認為需求最高的一年。各大小公司人資主管紛紛來電詢問如何符合勞檢,諮詢人數多到他必須加開一場又一場說明會,教導這些人資主管「勞基法」的規定有哪些,要如何因應?「今天的職場氣氛真的變了,」他說。

數字會說話,2014年,台灣共發生2萬2703件勞資爭議事件,數量是2000年(8026件)的近三倍之多。

擁有法學碩士的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常務監事柏有為回想,以前「勞基法」不是法律系必修課,國家考試也不考,加上訴訟金額及律師進帳有限,不算熱門。可是近年勞資爭議數量飆升,調解不成而對簿公堂的案例大增,逐漸成為律師主力業務之一。「過去開『勞基法』講座課程,台下頂多坐幾十人,現在經常湧入上百人,」柏有為說。

宇達經貿法律事務所創辦人呂秋遠也發現,勞資訴訟的確在司法界愈來愈熱門,現在地方法院均設有勞工法庭,法官也容易採用國外見解,勞方勝算其實不低。「如果懂『勞基法』,勞資雙方可以有300萬種方法惡搞對方!」他誇張形容。

其實平心而論,勞資間有爭議,不一定全是壞事,代表現代人愈來愈注重工作與生活平衡,政府也應發揮公權力,揪出不守法的血汗工廠,提升整體職場水平。但值得探討的是,在保護勞工的同時,是不是為了防弊黑心老闆,反而讓許多企業被無意義的事情搞得團團轉?

分享
「勞基法」幫倒忙?

一法管遍360行 企業、員工苦哈哈

一位人資專家指出,近來勞動修法和勞檢動作,大多是針對「勞基法」第四章的內容而來,不出工時、休息、休假等範疇。

勞動檢查時,勞檢員第一步就是要求觀看員工出勤紀錄,以此判斷員工是否超時工作,再依此回推是否有給加班費與補休,做為處罰與否的關鍵。

但現在是網路與知識經濟的時代,許多企業早已沒有打卡鐘這種東西,不需要再靠打卡與否來考核員工是否出勤,不少企業都因為沒有完備出勤紀錄而被開罰。

當《遠見》製作本次專題,詢問製造業與服務業公司,就是遍尋不著「打卡鐘」的存在,讓攝影記者苦無畫面可拍。

為了本次專題,《遠見》也邀請企業代表、勞工代表、學者專家舉辦座談會。主持人特別詢問多年來推動勞工權益的台灣勞動陣線祕書長孫友聯,「如果勞工局勞檢勞陣,你們會不會也違規?你們有完備出勤紀錄嗎?」他笑了笑回答:「的確我們也碰到同樣困擾,如果勞動局來檢查,我們也可能會有問題。」如果連努力爭取勞工權益的單位都很難遵守「勞基法」硬性條文,如何要求360行都出具每位員工的出勤紀錄?光這條就讓許多企業雞飛狗跳。

硬性法規沒特例 被迫造假出勤紀錄

被稱為「勞工大憲法」的「勞基法」,31年前問世的時空環境,已跟今日大不相同,如果政府還是企圖以一部法案管遍360行,勢必引發更多抱怨。

僅管台北市勞動局積極勞檢,7月台北市各大金融業也嚴陣以待,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卻好似不同調地指出:「法令是服務人,不是人服務法令,不是訂一個大家無法遵守的法令,而是要問法令到底適不適用?」

一位媒體高層便質疑,如果記者參加總統的海外參訪行程,超過一個禮拜,中途是否要自行放假一天,脫隊休息去放風,才能符合「勞基法」第36條「每七日應有一日例假」的規定?因為這條規定像「天條」,是無論如何不能違背的。

這位新聞人發文寫道:「依『勞基法』所做的勞檢,不允許任何特例,而新聞工作正好充滿特例。為避免特例被罰,只能造假,這就是勞檢過後媒體面臨的處境。」

經常參與勞資訴訟的柏有為也舉例,新聞中常見「漏夜偵訊」一詞,指必須配合法庭程序的司法工作者,常得密集加班。「以前年輕時常熬夜,就是為了明天一早開庭,而且律師也不能開庭到一半對法官說:不好意思,我要下班了。」

畢竟律師是「屬人」式的專業服務,不太可能臨時換手或找人代理。

勞檢一波波 反而加劇勞資對立?

不少企業為了避免勞檢被處罰,或登上媒體很丟臉,以前沒有要求上下班準時打卡的企業,現在只好硬性規定,反而讓員工感到麻煩。

例如,最近不少房仲業都要求業務員早晚進公司各打卡一次。但一位房仲業主管批評,許多簽約行為都發生在晚上,因為客戶只有下班或假日有空,且業務員愛好自由,會自我調配時間,許多二度就業的中年婦女,就是為兼顧家庭才選擇加入,一但工時失去彈性該怎辦?「硬性規定工時根本不符生態,只會讓smart working變成stupid working (聰明工作變成愚笨工作)!」

富邦金控人資長陳昭如分析,朝九晚五的工廠式固定工班愈來愈少,取而代之的是,愈來愈多無固定場所跟非帶狀時間的新型態職務。法律不可把所有職場狀況都用同文字詳細規範,「一定會有模糊空間跟不確定,所以勞動法令是不是要有些新思考?」

法律科班出身,待過飯店、房仲、和科技業的周海威,勞資調解經驗超過15年,後來成為勞動法顧問,常在部落格「冰與火的世界」分享案例。他最近就幫一家船務公司舉辦勞資會議,重新討論工作規則,最後整個公司按照職務屬性,劃分為四種不同的工時出勤及薪資計算模式。他感嘆,「一部『勞基法』要管360行,怎麼可能?」

另一家企業人資長更不滿道,政府似乎想把時代拉回以前的農業社會,把工作時間硬性切割清楚,但網路和科技的助長,讓工作內容愈來愈零碎化,公私交雜、多工作業已是常態。「現在職場環境都上雲端了,政府還停在DOS系統!」

勞資風暴何時休?

修法比修憲還難 力促溝通才是解方

儘管勞動團體與主管機關信誓旦旦表示,一旦發生過勞或職災糾紛,工時是極為重要的證據,為確保勞工權益,還是得具備詳細的出勤紀錄。

但怕的是,彷彿颱風過境的大規模勞檢,反讓有意守法的企業不得安寧、徒增困擾,無意改善的血汗企業還是罰不怕,繼續橫行無阻,屆時產業界恐掀起一波反淘汰潮。假使勞資雙方只會斤斤計較、互相猜忌,每天玩諜對諜遊戲,隨時準備蒐證或興訟,誰還有心力投入工作、拚經濟?

呂秋遠提醒,「勞基法」善意保護勞工無可厚非,但若不善加運用,反而可能帶來反效果。例如對「女工」刻意保護,不但對夜間(22:00~06:00)工作諸多限制,還要求雇主須提供衛生及安全設施。一旦雇主怕麻煩而不想聘用女性,或使女性難以接觸重要任務,影響往後的升遷加薪,對女性反而是種看不見的工作阻力。

平心而論,多數雇主應該都有意善待員工,讓企業可以永續經營。對於窒礙難行的法令要求,他們需要的是符合現況的配套措施或彈性作法。

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理事長劉文章便舉例,台灣法令管制工時細到以「日」為單位,規定每天工作(含加班)不得超過12小時,對全球化營運的企業來說,一旦遇到旺季或人手不足,就常有違法風險。

「其實美國是以『週』為單位,給企業的彈性比較大,」他透露。

董峰豪也強調,「政府的重點不該是處罰,或把企業當成提款機,而應該告訴他們該怎麼做,讓企業有路可走。」

勞動法顧問周海威觀察,政府各部會對於勞動施政不夠協調。中央(勞動部)只管修法,地方(縣市勞動局)只負責勞檢,司法(勞工法庭)又不考量行政解釋,勞檢成果只有開單罰款,卻無力追蹤改善,平白加劇勞資間的緊張關係,「與其新增一堆約聘制的勞檢員,不如訓練一批人去做適法輔導,畢竟多數企業都不想違法。」

到底台灣該如何度過這場史上最大勞資風暴?6月底,在大稻埕附近的辦公室內,接掌勞動部長十個月的陳雄文坦承,勞基法要修,「比修憲還難!」因為涉及各行各業,得把所有相關部會跟主管機關找來談,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勞資即便不對等 仍要開始練習對話

在修法不易的狀況下,促進勞資協商,無疑是最能治標的藥方。

周海威無奈地說:「『勞基法』不實用的狀況早就不是新聞了,不如將協商權力放給企業與勞工,」雖然勞資雙方的地位不對等,一開始很難有效溝通,但還是要從這慢慢做起,練習對話。

成功的例子不是沒有,2012年8月開始跟工會對談的富邦金控,兩年半來歷經十多次協商,最近終於跟北富銀及富邦證券兩大工會達成共識,勞資雙方簽訂團體協約,建立暢通對話平台。

誠如陳雄文所說:「勞資雙方不要再各說各話,坐下來談,訂出準則,才是好的循環。」

勿讓這場風暴更加衝擊台灣經濟。只是讓企業好怕,員工更累,到底好了誰?

近年勞動法規八大調整及衍生爭議

一、單週40小時(俗稱「全面週休二日」)

修正條文 「勞基法」第30條

主要內容 從雙週84小時工時,降為單週40小時,將從2016年元旦上路

爭議點 雇主憂若無調整加班時數上限等配套,恐使人力調度失去彈性,造成缺工或轉單效應

二、置備出勤紀錄

修正條文:「勞基法」第30條

主要內容:雇主應置備勞工出勤紀錄,並保存五年,記載至「分鐘」為止,雇主不得拒絕勞工申請出勤紀錄副本或影本,且罰鍰從2萬~30萬元,提高到9萬~45萬元

爭議點:現代工作型態日益多元,出勤紀錄愈來愈難認定,讓企業與員工更缺乏彈性又增加文書作業

三、14職類揮別「責任制」

修正條文:「勞基法」第84之1條(俗稱「責任制條款」)

主要內容:銀行業經理職以上、廣告業創作人員、證券商外勤高級業務員、領有乙級證照的美容、美髮人員等14種職業,104年元旦起回歸「勞基法」

爭議點:許多創意者的工作時間很難被規範,勞工最後還是得完成分內工作,不會因新規定而改變現狀

四、加薪四法

修正條文:「公司法」第235之1條

主要內容:公司提撥定額或一定比率的年度盈餘,作為員工酬勞,且以股票或現金方式給予;由董事會2/3以上出席,出席董事半數以上同意決議

爭議點:僅適用於上市櫃公司,且未明訂發放比例及懲處罰則。學者質疑用法規強制分享利潤,不僅干預企業運作,實質效果也有限

後續動作:加薪四法尚有「工廠法」第40條,「勞基法」第29條,「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6條之2等修正條文待審

五、基本工資調升

主要內容:自今年7月起,每月基本工資從1萬9273元,調升至2萬0008元,每小時工資從115元,同步升至120元,估有186萬名勞工受惠

爭議點:基本工資以法令規範違背市場理論,白白便宜外勞加薪,也連帶增加聘雇成本,如本次月薪調升735元,雇主每月得增加130元法定成本(如勞保、健保、勞退金等)

六、提高「加班時數」上限

修正條文:「勞基法」第30條

主要內容:提高加班工時上限,由每月46小時,到每月54小時

爭議點:各界意見不一,爭議過大,朝野立委決定擇日再審

七、「醫師」是否適用「勞基法」

修正條文:「勞基法」第84之1條

主要內容:將醫師納入「勞基法」,以「住院醫師」或「實習醫師」為初期目標

爭議點:醫事人力已不足,若以「勞基法」硬性規範,醫院運作勢必更困難,恐影響民眾看診權益。且出勤或工時資料都由醫院填好,衛福部難查核

八、上市櫃公司增設「勞工董事」

修正條文:「證券交易法」增訂第14之7條

主要內容:股票發行公司應設置勞工董事。已有工會者,由工會推派人選;無工會者,由全體受雇者公開選舉產生

爭議點:國內大部份公司皆未組織工會,難以建立常態性推選機制。且勞工董事應具備專業經營及管理知識,否則恐影響董事會運作效率

---------------

金融業公開收購5大原則 出爐
    By 郭芝芸, www.chinatimes.com
    查看原始檔
業者不滿金門牛因口蹄疫遭禁,您怎麼看?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12日下午發布金融基礎工程「金石計畫」,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將針對金融機構間的殺價競爭訂定罰則,也開放國內金融機構透過公開收購併購同業。曾銘宗表示,殺價競爭問題已存在多年,甚至有國外金融主管機關來反映,才希望能有法源依據去管理殺價競爭問題,最嚴重可處罰緩。
金石計畫報告內容,涵蓋金融機構資本適足率、資產規模、公開收購、產品創新化、訂定殺價競爭法則、檢討專業投資人資格與DBU、DSU及DIU、強化數位通路、消費者保護、培育專業人才、提高風險控管、大數據及企業社會責任等12項金融建設重點。
曾銘宗表示,我們鼓勵打亞洲盃,但金融機構必須有夠強大的資本與資產規模才有能力往外走,像是最近有家金控也來報告想打亞洲盃,但他的資本強度不夠,實力連打國內盃都沒有餘力,也不樂見其打亞洲盃。他舉例,國內前5大銀行平均資本適足率只有12.85%,還不到全球前百名銀行後段班的14.43%,因此希望透過開放金融機構進行公開收購,在國內進一步整併。
銀行局長詹庭禎表示,要公開收購整併有五大前提條件,包括必須一舉取得超過50%以上的股權、確保小股東權益、無重大股權爭議、符合股東適格性及資金來源明確。
詹庭禎進一步指出,目前證券交易法就有現行的公開收購機制,有意要公開收購的金融機構立刻可以來送件;至於取得過半股權是希望能達到整併效果,而不是只換老闆、家數卻沒有減少;若涉及國家資產(即公股)部分,也不希望發生股權爭議問題;股東適格性也會依據產金分離原則及現行金控法、銀行法規定來審查;資金來源主要希望是自有資金,不希望過多比例來自融資貸款,也不歡迎私募基金或主權基金進駐,這樣才能達到減少國內金融家數的整併效果。
至於缺少保險或銀行的金控能否單一併購,詹庭禎表示,金控可跨業別併購,因可發揮其綜效。曾銘宗則表示,金融機構併購後將會擴大資產規模,因此短期內報酬率難提高,比如星展銀行雖然短期間下降,但5年後就會回升,對於國內金融機構的ROE、ROA的期許是15%、1%,也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做到的。

--------------------------------------------------------------------------------


金融獲利來自壓榨勞工?工會呼籲快過加薪四法

    www.ettoday.net
    查看原始檔

▲五一遊行分五大隊,由媒體業、電子業、醫療業、航空業、國道收費員、消防員、警察等「血汗受僱者」組成「受害勞工大隊」,做為遊行隊伍前導。(圖/記者陳明仁攝)

記者林潔玲/台北報導

五一勞工大遊行今(1)日上街抗議,金融業工會也加入強調,金融機構獲利根本是來自壓榨剝削勞工的血汗,建議勞動部進行專案勞動檢查可先鎖定銀行業、證券業,且針對沒有工會的公司開始,同時也向立法院喊話,儘速通過加薪四法。

金融工會表示,金融業長期存在違法超時工作、沒有核發加班費的問題,而且「底薪低、獎金浮動」的薪資結構,導致很多員工的勞動報酬與實際工時不成比例,因此,工會要求雇主應將獲利盈餘,透過實質加薪分配給員工,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工會進一步說,立法院朝野黨團除了儘快通過「加薪四法」,更希望進一步要求修法強化團體協商機制,由勞資雙方協商約定薪酬、分紅辦法。且全面落實周休二日,反對過勞、廢除勞基法第84條之1的「責任制」規定。

同時,工會也希望金融業能禁用派遣人力、讓派遣勞工直接僱用轉為正職,以及嚴格限制資方解僱權,落實就業安全及穩定的主張。「捍衛全民資產,反對金融亂併」,金融業存在「工時超長、加班沒錢」的問題都相當嚴重,要求政府能給予強力檢查。

對此,勞動部也說,為降低被併銀行員工或民營化員工不確定感,政府鼓勵企業應就併購時相關工作安置、勞動條件等員工權益部分,與勞工及其組織秉持誠信原則進行協商與溝通,不應犧牲勞工權益,如有需要勞動部之處,勞動部將提供必要之協助。
-------------------------------

公共運輸市佔率僅16% 台人最習慣騎機車

    www.ettoday.net
    查看原始檔

▲交通部統計處今(1)日公布,超過七成的台灣人出門仍習慣使用私人機動運具。(圖/資料照片)

記者林潔玲/台北報導

交通部完成103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103年公共運輸市佔率僅16%,但也已經連5年上升。觀察台灣民眾有超過7成外出仍習慣使用私人機動運具,其中以「機車」所占比率46.5﹪最高,其次為「自用小客車」占24.8﹪。

去年臺灣公共運輸市占率為16.0﹪,較102年之15.2﹪增加0.8個百分點。各縣市中,以臺北市佔比37.0﹪最高,基隆市32.4﹪次之,新北市31.1﹪位居第3,桃園縣則以14.1﹪居第4。去年載客量達32.0億人次,較98年26.6億人次增加20.2%。

而民眾外出並未使用大眾運輸工具原因,主要以「開車(或騎車)較方便」占47.0﹪為首,其次為「距離車站(包括各種公共運輸車站)太遠」32.7﹪。其餘各項運具市占率,依序為「步行」占7.3﹪、「市區公車」占6.0﹪、「捷運」占4.8﹪、「自行車」占4.2﹪。

交通部統計處也指出,近6年民眾外出「休閒」使用公共運輸市占率達19.9%持續成長,較98年增加9.0個百分點。由於目前公共運輸市佔率僅16%,交通部也訂定,公共運輸市占率30%長期政策目標。
--------------------------

4月房市交易年減17趴 雙北市房價下跌

    www.ettoday.net
    查看原始檔

▲全台房市冷颼颼。(圖/記者林信男攝)

記者林信男/台北報導

全台房市冷颼颼!根據房仲業者觀察,4月房市交易雖較3月略增,卻比2014年4月大減17%,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與新北市房價皆低於2014年同期,「量縮價跌」態勢日益明顯。

信義房屋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4月房市交易量較3月增加約6%,但與2014年同期相比,則減少17%,整體房市雖有溫度,但熱度不足。

平均房價表現方面,雙北市高點已過,台北市4月平均房價每坪為66.3萬元,低於2014年同期的69萬元新北市平均每坪35.7萬元,也低於2014年同期的36.4萬元。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從近期交易市況可發現,除了條件極好與物件釋出量較少的社區,仍可維持實價登錄成交行情外,其餘地區都要適度讓價,才可能加快銷售速度。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指出,和農曆年前相比,3、4月房市買氣皆有成長,其中以中價位地區回溫情形最明顯。

張旭嵐舉例,4月新北市銷售冠軍落在淡水區,第2名則是平均單價3字頭的汐止區,顯見近期中價位地區房價盤整後,已逐漸貼近自用族群的預算和期待。
----------------------------------

屋價飆漲首購高齡化 10年晚3歲

    www.ettoday.net
    查看原始檔

▲薪資凍漲、房價上揚,首次購屋年齡明顯增加。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薪資凍漲、房價上揚,首次購屋年齡明顯增加,永豐銀行表示,以去(2014)年相較於10年前,房貸申請者初次貸款購屋平均年齡向後遞延3歲,年輕首購族若想購屋成家,應善用年輕就是本錢、穩定工作等個人優勢,提早準備購屋計畫、彈性運用資金,讓成家夢想早日實現。

購屋高齡化 雙北房價所得比攀高

根據內政部調查發現,全台民眾房價所得比負擔比最重者仍為台北市與新北市,分別為15.19倍及12.81倍,顯示雙北市民眾,至少要不吃不喝12年以上,才能一圓有屋夢。

拉長繳款年限 降低房貸升息壓力

不過,年輕首購族只要有策略也能晉升有殼蝸牛,結婚、育子跨向人生新里程;銀行業者分析,首購族多屬年輕力壯,相較之下,可接受還款期間長的房貸,以30年期、利率2%為例,每月本息攤還金額可較20年期降低逾20%。

此外,善用職業類別爭取優利房貸,例如3師(醫師、會計師、教師)、大型企業員工都是銀行首選往來對象,即便是一般受薪階級,只要能證明具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且足以還款,仍可取得不錯的房貸條件;若是首購族,還能搭配政府住宅補貼方案,最高貸款金額可達500萬元,最長可貸30年。

▲薪資凍漲、房價上揚,首次購屋年齡明顯增加。

今年國際金融焦點鎖定美元升息,銀行業者提醒,房貸族得儘早檢視房貸資金計畫,避免升息而衝擊資金運用。銀行業者建議,年輕首購族因應升息議題,除重新檢視手頭可用資金外,若經常與特定銀行往來,也有助爭取優惠利率,或是與銀行協調拉長還款年限,降低每月還款本息,都能減少升息的衝擊。
-----------------------------------------

420_57ed1e9e8078278bba22c52471b2b113640_83536fe0a5c4e8758f8f7c4bc964f5d3420_db69e4c0aacade1621244423adcb88a5  

http://is.gd/4FHrXJ

保險女王藏逾500幅版畫 分享買畫4要訣

    www.appledaily.com.tw
    查看原始檔

劉月桂在保險業被稱為「天后」、「超女」,對藝術有莫名喜好的她,27歲就開始買畫。90年代陸續買進丁雄泉及朱德群版畫,現增幅高達數倍。她表示,買版畫有4個要訣,自己喜歡的、價值合理、能保值、與藝術家有緣。 劉月桂曾兩度得到《商業周刊》「超級業務員」大獎,肩上扛著業績壓力,她的紓壓方式是:買畫,「經過28年的收藏,版畫超過500幅。」1996年畫廊推薦她買丁雄泉版畫,「女生都喜歡花花草草,他的畫有原創性,很漂亮,個性鮮明、畫面很豐富、主題非常聚焦。」

2000年台北一間畫廊代理朱德群的版畫,推薦她收藏,「我工作很忙,他很專業,又說很好,那就好。」基於信任,購入幾套朱德群版畫,「一套6張都買。」現在1套版畫喊到150萬,增值數倍。 劉月桂說:「很多人都說版畫是印刷品,沒有價值,但我不這麼認為。因版畫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當畫作在市場已有一定行情後,也會出現仿冒品。她建議,買畫最好找值得信任的畫廊,或者向畫家直接購買。 她強調:「買版畫真的很好入門。」與原畫最大的差別在於,「版畫的漲幅不高,但能保值。」若是眼光精準,買版畫也能短期獲利,如最近在高雄美術館展出的日本國寶級藝術家──草間彌生,「3年前我在拍賣場搶到一張她的作品,14萬,現在已經漲到30幾萬。」(彭蕙珍/台北報導)
丁雄泉的「花叢中的女郎」,他被稱為「採花大盜」,畫裸女很有名。劉月桂提供
--------------------------

成功率4成 中小企接班隱憂

    m.udn.com
    查看原始檔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交棒進度常被市場關切檢視,但台灣不只大企業面臨接班挑戰,中小企業接班也有隱憂,中小企業總會指出,800多萬國人在中小企業任職,中小企業傳承順不順利,也是另類的國安問題。

台灣130萬餘家中小企業,其中23.52%經營超過20年,25.17%介於10至20年,多數企業經營者年逾65歲,近半數中小企業正面臨或即將面臨交棒與接班的傳承難題。

中小企業總會主任王怡雯指出,國內中小企業的企業主不僅年齡高,最新調查顯示未有明確接班規畫的中小企業多達六成,高於2009年調查的四成;中小企業總會研究發現,國內中小企業接班所需時間最長為15年,且接班成功機率僅40%。

政大企管系教授司徒達賢指出,台灣的家族企業發展歷史久遠,家族企業發展攸關我國國家整體產業的競爭力與永續性。

司徒達賢指出,現代創業家,如果認為家族成員參與經營或治理有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應及早考慮建立完善的交棒與接班制度。

華陽創投集團董事長王韋中說,企業主若考慮讓下一代接棒,當企業主最大的孩子還在唸國中時,就應該開始思考規劃,若交棒腳步太慢,恐讓企業失去競爭力。

王韋中指出,我國中小企業薪資普遍偏低,且加薪幅度小,而近年來被廣大勞工關心的低薪問題,其實和中小企業轉型慢,也有一定的關係。

隨著「二代接班」問題逐漸浮上檯面,坊間關於二代接班的研習課程也愈來愈多,Uknowiknow你知我知好學網營運長林才越說,市場上這樣的需求愈來愈多,除年輕一輩需要知道如何接班,傳承的那一方,更迫切想要了解該如何交棒。

「投資二代接班的公司」也成為近來投資市場的一股新風潮,王韋中分析,二代接班的公司,宛如在老企業穩健的基底下繼續往上蓋大樓,潛力十足,是被投資人看好的主要原因。
--------------------------------------

女人大轉彎/差九歲不能結婚?

    m.udn.com
    查看原始檔

Q 想結婚的S來信

S和男友是公司同事,兩人相差九歲。認識之前,知道他的同事都說他人不錯。

S和他交往變成男女朋友後,她自己雖覺得相差九歲不是問題,相處起來也沒什麼困難,但她的父母都是觀念保守傳統之人;S的媽媽一開始聽到年紀差距很反對,見過對方後態度有了改變。

兩人最近想要結婚,此舉當然必須先見過爸爸、獲得他的同意之後,才能皆大歡喜。只是想到爸爸的傳統思想,S想先透過媽媽的疏通,讓爸爸不反對婚事。但S心中還是很忐忑。不知道這樣好不好?

A 我的意見:

傳統上,對要結婚的男女兩人年紀相差多少,素來有些顧忌。譬如相差三、六、九者不宜結婚,尤其認為六、九之數比三歲更不宜結婚;相反的,則認為相差四歲是吉數。其他如男性逢九不宜結婚,女性則有33歲不能結婚的說法。

種種說法,在我的經驗記憶裡,都是好久以前的禁忌,時代變化如此劇烈,產業革命和思想革命交相不斷發生,實際案例也顯示這些說法因人而異,不能執著。更不要因為這些年紀之說而退縮,「人」才是最重要的。

會影響婚姻品質的是兩個人的個性、價值觀、對婚姻家庭的態度與共識是否相近等核心。現在連異國通婚、同性婚姻、大數十歲的姊弟戀、女尊男卑、男主內女主外等多元現象都已並存,且受到社會大多數人們的認同與祝福。如果S和男友感情堅定,並給爸爸多一些接納的時間,事情應該會圓滿解決。

透過媽媽先和爸爸溝通,是不錯的做法。祝福你們!
-------------------------------------

生活醫藥

    m.udn.com
    查看原始檔

我國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將於今年達到最高峰,明年起開始下降,到2061年時,我國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從74.1%下降至只剩50%,國發會建議加速推動延後退休或漸進式退休方案,維繫經濟發展的動能。

我國正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危機,國發會近年多次示警,我國勞動人口衰退,將影響國家發展。

國發會預測,我國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數,將於今年達到最高峰的1736.9萬人,之後受少子化影響開始下降;我國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由2014年的74.1%,持續下降至2061年的50.4%。

少子化造成台灣工作年齡人口比重持續下滑,另一方面隨著台灣即將在三年後進入高齡化社會,國內主力工作者的工作年齡也有攀高的趨勢。

國發會指出,目前國人平均工作年齡以35歲至44歲為主,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甚至超高齡化社會,估計15年後,國人平均工作年齡將提高至以55歲至64歲為主。

官員指出,由於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持續走跌,為保持我國長遠社會、經濟發展動能,必須提早推動漸進式退休,提高勞動者多元的生涯發展選擇與所得,適度增加我國勞動人口。

國發會指出,漸進式退休的起源可回溯至1970年代,歐洲各國為因應兩次石油危機,以實施提早退休及部分退休制度等,回應當時的大量失業問題。

1980年代世界人口結構走向高齡化,各國一方面面臨年金財務壓力,另一方面由原本解決失業問題的政策導向,改變為因應工作年齡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提升中高齡就業的議題方向。

以德國BMW為例,2012年提出因應人口變遷人力因應方案 ,以推動漸進式退休,包括允許員工於退休前六年,上班的工時減半,同時搭配彈性的工作型態。

國發會建議我國可參考其他國家經驗,引導企業及人才運用,鼓勵企業視其需要,主動提供中高齡者漸進退休機會,引導員工適性退休,以充分運用中高齡人力,補充我國勞動人力。
---------------------------------------------

要讓女性更願意踏入工程師行列?先從能改變世界的工程類型開始吧!

    technews.tw
    查看原始檔

在矽谷員工結構中,男女比例失衡早已不是新聞,根據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的統計數據,全美國的工程師中僅 14% 為女性,而蘋果釋出的資料也顯示其女性員工僅占 20%,Google 更是只有 17%。看著幾乎稱得上「少得可憐」的女性比例,同為女性的生物醫學工程博士 Lina Nilsson 在《紐約時報》上評論這種現象,並指出「女性較願意涉足能對社會造成影響的工程領域」。

Nilsson 指出,女性工程師之所以那麼少的原因有許多,包括職場性別歧視、缺乏指標性的女性模範、職業婦女、對女性不擅長科技領域的刻板印象等,都是阻礙女性成為工程師的潛在原因。隨著外界批評矽谷需改革員工結構的聲浪加劇,近來如 Google 及微軟等科技巨擘,都對外宣稱將致力於員工結構多元化,而英特爾更是宣布將砸 3 億美元,推動科技業人才任用多元化計畫。

不過,Nilsson 認為有另一個更為簡單的方法能讓更多女性加入工程師領域。Nilsson 任職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於 2014 年秋季開設新的博士副修課程「發展工程」,該課程要求學生的論文必須著眼於「如何改變低收入戶的生活」,而其中有半數的學生都是女性,在課程中研擬如何設計經濟實惠的淨水解決方案、發明可診斷易被忽視的熱帶疾病的醫療設備等。因此 Nilsson 認為,女性較傾向涉足「能對社會造成良好影響的工程性質」。

為了探究其他大學是否也會出現類似的現象,Nilsson 聯繫了數十家設有減少全球貧困及不平等計畫的大學,最終發現結果與其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現象是相同的。

舉例來說,麻省理工學院 D-Lab 實驗室重點在於開發能改善貧困人們生活的技術,在過去一年內逾 230 名學生中,約 74% 為女性,這也使 D-Lab 成為美國少數理工學院中,女性比男性參與人數高出好幾倍的例子之一。另一個例子則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相較於傳統的工程課程類別,參與其人道主義工程課程項目的女性人數多達 2 倍。

在這些課程項目中,沒有一個是以吸引女性加入工程領域為出發點,而相同的是,這些課程除了著重於工程本身外,還比一般工程類課程多了蘊含人文關懷與懷抱對社會使命的內容,而這一切說明了,若要提高女性成為工程師的意願,或許不只是能從在公司中設立托育中心等著手,還能重新架構有關工程研究與課程的內容,以更貼近人文關懷與社會需求。

當許多科技巨擘還在思索該如何增進員工結構多元化時,Nilsson 的方法或許不失為一種可能,畢竟這不僅僅與性別平等有關,貼近社會需求的工程更代表著能對社會帶來更積極正面的影響。
-------------------------

工作生活失衡,上班族的吶喊:壞老闆是問題根源

    technews.tw
    查看原始檔

不管你是不是一個工作狂,大部分的工作型態已經讓你不得不成為一個超時工作者,且無論男女都一樣。調查指出,工作與生活平衡已經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當中有高達九成的人吶喊,希望雇主與客戶不要在工作時間外打擾他們。

專案管理系統供應商 Workfront 調查指出,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工作已經影響他們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甚至讓他們錯過人生中一些重要的活動,譬如親朋好友的婚禮與生日。

這種負面效應已經蔓延至辦公室內,導致工作士氣低落,員工對彼此與管理階層都出現不滿情緒,接下來就會產生倦怠,離職率高,不然就是雖然長時間工作但效率低落。
生活失衡三大主因:老闆、制度、同事

然而,造成工作生活失衡的最主要原因是甚麼,最多人回答的是壞老板,他們對壞老闆的定義是苛刻、霸道、惡毒。第二個原因是在上班時間之外還不斷地工作,與上班時間缺乏彈性與喘息時刻。第三名是不稱職的同事與長時間通勤。

將近七成的受訪者認為要重拾工作生活平衡,首先必須提供彈性的工作規劃,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雇主應該提供遠地工作的選擇;四分之一受訪者則希望不要限制休息時間;規定員工只有在上班時間才能回電子郵件,或是禁止在某些時段開會,讓員工可以把工作完成。
女性易倦怠,男性嘆錯過重要時刻

以性別來看,女性比男性在工作生活平衡上滿意度較高,但女性更容易在不平衡時產生倦怠,而男性多數認為失衡帶來最大的影響是錯過許多重要活動。

這份調查也出現世代相異,超過半數的千禧世代表示在家庭聚餐時回覆緊急信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對於戰後嬰兒潮世代而言,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同意。而 44 歲以下的人對於工作生活失衡造成負面影響當中,相較年長的受訪者,他們較不在意破壞與家庭相處的時間。
彈性工作制,FB 營運長也支持

而當今世界上已經有愈來愈多的雇主接受彈性上班制度,像是維京集團總裁 Richard Branson 就支持彈性工作,他說除非是技術性工作,像是飛行員,可能沒辦法。同時他也批評 Yahoo 限制員工遠距工作的制度,認為這會家庭帶來壓力,且限制女性發展機會。

Mayer 2013 年取消 Yahoo 員工遠距工作政策,Branson 指這是錯誤的政策,認為遠距工作可以改善生產力。他接受彭博新聞專訪時表示,「我相信如果有小孩的人可以在家把工作完成,又可以陪伴孩子的話,對他的家庭、甚至公司,和他個人而言都會比較好。」

Facebook 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 也支持他的看法,她認為看似有生產力與真正有生產力是兩回事,現在的工作首重績效,但是很多辦公室工作與溝通都太過冗長,且太過於正式,刪減調一些東西可以多出很多時間,給人們更多與家人相處的空間。

(首圖來源:Flickr/Mad Wraith CC BY 2.0)
----------------------------
凱特王妃坐月子嗎?

    www.bbc.co.uk
    查看原始檔

英國王室小公主誕生當天下午,威廉和凱特就帶她回家

我的微信朋友圈上有這樣的對話:

一位爸爸問:「王妃今晚就出院?不坐月子?」

一位中國媽媽肯定地回答:「坐,回家坐。」

多麼中國式想當然的問答,我不禁啞然失笑。『坐月子』乃我國傳家之寶,可於英國人,那是聞所未聞。王妃今晚回了王宮,該吃吃,該喝喝,該洗頭洗頭,也不用包頭巾,總之生活馬上回復正常。如果你覺得貴為王妃,不可能和普通人一樣。那你錯了,王妃要想受到英國人的尊敬與愛戴,她必須示國民以健壯的體格。

如果你懷疑我的判斷,那一定是因為你不懂英國習俗與民情,或者沒有和英國朋友交流過這樣的問題。

在英國,分娩是件正常之事,沒有特殊講究。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記得生完孩子後,第一件事就是被送去洗澡間,助產士已經給浴缸注滿了溫水,讓我和孩子好好洗洗。如果孩子一切正常,當晚孩子和母親就會回家。有些媽媽們第二天就會推著孩子出門,冬天亦如此。沒有月子一說。

我初懷孕時,曾經滿是焦慮:人在英國,誰來幫我坐月子?如若不坐,身體一定會受到影響甚至損傷,比如說腰酸,又比如說頭痛。老一輩人都說:不坐月子,老了就有麻煩。我如果反駁說:英國人從來不坐。那回答將是:因為我們的體質不一樣。我周圍的中國媽媽大都坐了月子,因為不敢拿自己的未來冒險。

我沒有坐月子,兩次都沒坐。首先沒有條件,坐不了。因為是在英國生的孩子,中國家人都不在,不懂怎麼坐;其二,我平時相處的都是英國人,在醫院裏新結識的媽媽也全是英國媽媽,這個環境中不存在『月子』一說,我腦袋裏很放鬆,不覺得『產後一定要坐月子』,也沒覺得『不坐月子老了會受累』。

我的婆婆是半個意大利人。她告訴我:以前意大利人生了孩子以後,也有不洗頭的說法。那是因為過去條件差,燒熱水不方便,更沒有吹風筒。這種舊習俗現在早就淘汰了。

中國人好保養,可是否有些過度?比如說產後坐月子,又比如說來例假時不能運動、不能洗頭,等等。英國人完全沒有這些說法和講究,可他們比我們抗寒、耐力好。英國人穿短袖時,我得穿外套;英國人光腳走地板,我得穿襪子保暖。我不認為這是他們體質比我們好,在我看來,這是因為有些中國傳統觀念一直未得到更新。比如說中國父母最怕孩子受涼感冒,可英國家長不會追著孩子穿衣服,不會把他們包得嚴嚴實實,生怕凍著;相反,他們刻意鍛煉孩子挨凍的本事。

凱特王妃一定不坐月子。如果你還不信,你去問問英國人,就會信了。
-----------------------------------

徵收財富稅 搶救資本主義

    www.cw.com.tw
    查看原始檔

然而,就在這裡,一位年輕的法國教授、四十二歲的皮克提(Thomas Piketty)因為寫出了一本重磅新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不但成為全球「經濟學界的搖滾巨星」,更被視為當前年輕世代最重要的思想家。

這本將近七百頁的巨著,從法文翻譯成英文,今年三月上市,立即引爆學界熱議、國際媒體紛紛報導、出版社賣到缺貨,更在四月登上了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冠軍。

就連《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也盛讚,這本書「是本年度、甚至是這個十年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一夕爆紅的皮克提,出生在父母都參加過六○年代法國學運的左派政治家庭,二十二歲就拿到倫敦政經學院博士學位,前往麻省理工學院教經濟學,兩年後回到法國,○六年成為巴黎經濟學院首任院長。

藉由彙整、分析足足兩個世紀的歷史數據,皮克提在新書中證明,歐美等工業國家的貧富不均正在快速擴大,愈來愈多的財富都集中在一小群超級有錢人手中。

他警告,二十一世紀的資本主義,正重返十九世紀的「承襲式資本主義」(Patrimonial Capitalism),少數富人承襲的大量財富,主導了整個經濟。

講白一點,這就是「拚爹」資本主義。克魯曼指出,這個趨勢意味著,先天的出身,將會比後天的努力和才能,來得更重要。

更讓人擔憂的是,皮克提說,當社會極端不平等,「民主體制很難運行。」他認為,資本主義已經失靈,沒有理由相信資本主義會自行扭轉貧富不均的趨勢。所以,他主張政策干預──以財富稅來限制財富過度集中。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的個人稅,都偏重在所得稅,極少針對財富的持有課稅。皮克提的左派觀點,有人認為切中時弊,也有人痛批過於激進,更多人直言,徵收財富稅是烏托邦。但他深信,這是搶救資本主義,文明而理智的唯一辦法

我認為,一定程度的不平等還好,怕的是不平等極端化,變成極度的不平等。寫這本書,就是試圖以歷史證據來探討不平等(inequality)。

書的起源,是一項國際研究計劃,我們蒐集了超過二十個國家從工業革命以來,長達兩、三百年裡,所得和財富分配的歷史資料。

所得和財富,並不是經濟學家才要關心,而是每個人都該重視的議題。這本書就是要讓所有人都可以看到這些資料,所以我盡可能把內容寫得淺顯易讀。

不平等是資本主義的常態

書中有關不平等的核心論點,圍繞在「R大於G」,也就是「資本報酬率」(ROC)大於「經濟成長率」(GDP)這個公式。

事實上,從人類有史以來,這個公式已經變成一種常態,幾乎都是這樣,因為農業社會的經濟成長率,差不多是零。但是,你只要有資本,必然就有報酬率。例如,地主出租土地,可以有四~五%的回報。英國作家珍.奧斯汀的小說就描述過,當時人們都曉得,擁有價值二萬英鎊資產的地主,每年可坐享一千英鎊的租金報酬。

從十九世紀末到一九一○年的一次大戰前夕,英國和法國的財富高度集中,最有錢的一成人口掌握了九成的財富,中產階級都不見了

不過,隨後的二十世紀,發生了幾個不尋常事件,中止了「R大於G」的趨勢。

首先是兩次大戰,帶來了極大的資本摧毀;其次,拜戰後重建和人口快速成長之賜,這段期間出現了極高的經濟成長率。

直到一九八○、九○年代,西方國家的經濟成長放緩,加上各國爭相吸引資本投資,資本報酬率再度回升。於是,我們重新回到了「R大於G」、不平等的常態。

這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應該擔心,二十一世紀可能會再次出現像十九世紀那樣的極端不平等。

尤其,九○年代初,蘇聯解體,開啟了對「市場」深信不疑的新時代,認為市場有自我規範、自動規範的能力,市場機制將主宰一切。

的確,市場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也支持經濟開放和全球化,但有些問題是市場無法解決的。最明顯的,就是「資本報酬率大於經濟成長率」的趨勢。事實上,市場愈是完全競爭,資本的報酬率就愈大。而市場機制從來不保證,所得和財富的分配會是公平的。因此,經濟理性極有可能與民主精神,背道而馳。

富不均、不平等的惡化速度太快,資本主義明顯已經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在書的結尾,我提出了一些政策主張。

首先,要阻止不平等加劇,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提高經濟成長率。另一個方法,則是從教育著手,但問題在於,這樣就夠了嗎?

這些年來,美國出現了許多領天價薪酬的企業高階主管,也就是所謂的「超級經理人」。他們之所以廣受批評,問題並不出在學歷太差,而是這群人竟然可以無視績效好壞,為自己訂定高薪。當美國的經濟成長放慢、貧富差距變大,這些企業高管的薪水卻愈領愈多,非常不公平。

所以,我的第一個政策建議,是向高所得的富人,徵收比較高的累進所得稅(最高可達八○%)。第二個建議,是針對私人財產,徵收累進的全球財富稅(global wealth tax on capital)。這是因為財富愈來愈集中,過去幾十年來,從美國、歐洲到世界各地,全球最有錢的人財富增加的速度,是全球經濟增速的三倍,而中產階級佔各國整體財富的比重,卻不斷下降

富者愈富 將威脅民主運作

在美國,最富有的一成美國人囊括了全國財富的七五%,而最底層五成人民的所得,卻只佔全美財富的二%,真的很少。

儘管我們不想走向社會主義,但應該可以利用政策工具,把這個比重提高到五%、八%。

至於底層和最頂層之間的四成人民,也就是中產階級,他們的所得,則佔了美國財富的二三%。

中產階級正在縮水,這是個嚴重的問題。我們必須想出辦法,提高財富的流動性(wealth mobility),增加中產階級累積財富的機會;同時,限制財富過度集中在最頂層的少數富人手中──因為這種極端不平等,必將導致民主體制難以運作。

其實,徵收財富稅,有不少方法,各國自己就可以進行,特別是大型國家,如美國和中國。

目前在美國和歐洲多數國家,最主要的財富稅,就是房地產稅。所以,我會建議,把現有的房地產稅,轉變為針對財富淨值徵收的累進稅。這樣一來,所得較低的人(佔九成)可以繳比較少的房地產稅,而較頂層的人(佔一成)就要繳多一些。

這是可以做得到的。

舉例來說,如果你擁有一棟價值五十萬美元的房子,但是房屋貸款高達四十九萬美元,那麼,你的淨值其實只有一萬美元,非常少。如果採用累進稅率,你根本不必繳任何財富稅。

但是,按現有的房地產稅,你就必須跟那些財富靠繼承而來、沒有房貸負擔的有錢人,繳同樣的稅。我認為這很不合理。

至於規模較小的國家,如歐洲,各國之間就必須有更多的協調。

如果要在財富稅上,獲得更多累進的效果,也許就需要建立一種全球性的「金融資產註冊制度」,來掌握誰擁有哪些資產。

最近,美歐正在談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伙伴協議,但在這方面卻沒有什麼進展。我認為,未來的新協議,應該在共同打擊低稅天堂方面,建立更好的協商合作,盡可能讓這些財富資料透明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