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這一天 歐洲毒氣戰改變人類歷史

100年前1915年的4月22日,比利時西北部法蘭德斯(Flanders)戰場上的伊珀(Ypres)附近,一陣春風吹過戰壕,法國陸軍第73步兵團的軍官拉摩(Georges Lamour)看著一幅奇幻的場景:一團黃綠色的雲霧飄過原野。

拉摩立刻抓起電話,向司令部報告:「整個戰壕的人都快要窒息!我自己也不行了!」這是拉摩最後的話語,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還不到8個月,但是人類戰爭的型態從此改變。

拉摩與同袍吸到的是劇毒的氯氣,從德軍陣地順著風向施放出來,讓法軍陣地瀰漫恐慌與痛苦。1915年4月22日,人類第一次在正規作戰中使用化學武器。

今年4月22日,多位國際社會領導人來到伊珀,紀念這歷史上驚心動魄的一天。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尤祖姆居(Ahmet Üzümcü)表示,他們的任務永遠不會結束。直到今日,伊珀的農民有時還是會掘出百年前的毒氣砲彈。

「溺斃在自己的肺臟之中」

百年之後,比利時法蘭德斯戰場博物館(In Flanders Fields Museum)館長契連斯(Piet Chielens)說:「化學武器成了戰爭的新要素,不分青紅皂白進行殺戮,製造心理恐懼……那感覺就像是,你溺斃在自己的肺臟之中。」

法軍官兵口冒白沫,陷入狂亂狀態,視力也喪失,向四面八方奔逃,拚命想吸取氧氣,但卻因此吸進更多氯氣。

氯氣會滲透進入人的體液,腐蝕眼球、喉嚨與肺臟。德軍第一次施放之後發動進攻,5分鐘內殲滅1200名法軍。拉摩和許多同袍一樣,從此失蹤,屍骨無存。

進入體液,腐蝕眼球、喉嚨與肺臟

1915年,德軍在位於提爾特(Tielt)的總部召集重要幹部,商討一項重要計劃。德軍擊潰比利時、直搗巴黎的「史里芬計劃」(Schlieffen Plan)在法蘭德斯與法國北部遇挫,陷入綿綿無盡期的壕溝戰。為了打破僵局,德軍決定不擇手段,使用化學武器。

一戰時期的德軍

有些軍官仍然在乎軍人武德,認為增兵前線應該可以造成突破。但是德國化學專家哈柏(Fritz Haber)大力主張施放氯氣,而且多多益善,才能夠達到震懾效果。

毒氣戰之父 諾貝爾獎得主

諷刺的是,哈柏在1918年榮膺諾貝爾化學獎,得獎成就「哈布二氏法」(Haber-Bosch process)既能製造肥料,也能製造炸藥。更諷刺的是,身為猶太人的哈柏,戰後越來越不見容於德國政府,1933年在納粹壓力之下離開,隔年死於瑞士巴塞爾(Basel)。

回到法蘭德斯戰場。1915年4月21日,德軍總參謀長法金漢(Erich von Falkenhayn)決定:明天施放毒氣,但是如果天候條件不適合,那就完全放棄這項計劃。

那天在戰場的另一邊,拉摩所屬的法軍向司令部報告「今日無戰事」。如果他們看得到德軍陣地連夜布置、準備就緒的5000個毒氣筒,應該就不會這麼報告了。

第二天清晨,德軍在戰壕中蓄勢待發,一等毒氣施放,就要衝鋒陷陣。原先的計劃是要一大早就施放,這樣德軍就有一整天時間進軍。然而風遲遲不起,德軍苦等到下午5點,終於等到較強的風勢,5000個毒氣筒一一打開。

連昆蟲都無法倖免

那天德軍的進展比過去幾個月還多,毒氣所到之處,士兵、戰馬、老鼠屍橫遍野,連昆蟲都無法倖免,「效果」之好,令德軍將領大感驚歎。歷史學家卡倫斯(Ann Callens)說:「短短一個小時,德軍推進超過6公里,戰略重鎮伊珀儼然在望。」

戴著防毒面具的士兵

但是暮色很快降臨戰場,德軍事前準備也不夠充分。契連斯說:「德軍指揮階層原本對新武器沒有多大信心,因此並未準備一支兵力雄厚的步兵師,無法達成重大的突破。」4月22日過後,毒氣的作戰成效煙消雲散,兩軍回歸濠溝戰的僵局。

惡靈從此釋放

邪惡的精靈從此被釋放出來,協約國勢必報復,戰場風向也會改變。同一年9月,英軍在法國的洛歐(Loos)對德軍施放毒氣。1918年10月14日,一名德軍士官在英軍毒氣攻擊中受傷,那人名叫希特勒(Adolf Hitler)。

一直到大戰落幕,同盟國與協約國在西線戰場(Western Front)總共進行了146次毒氣攻擊,德軍使用6萬8000噸毒氣,協約國軍隊更可怕:8萬2000噸。作戰方式與時俱進,後來雙方開始用發射砲彈來釋放毒氣,甚至不必顧慮風向。

在晦氣戰中喪失視力的英軍官兵

1918年11月8日,雙方最後一次使用毒氣。3天之後,一戰結束。歷史學家估計,超過100萬名官兵遭到毒氣攻擊,9萬人喪生。停戰並沒有讓痛苦停止,曾經吸入毒氣的軍人,終身苦於慢性肺炎、支氣管炎,至死方休。

毒氣戰中受傷的加拿大士兵

永遠寄不到的信

那位在第一次毒氣攻擊中失蹤的法國軍官拉摩,軍方告訴他的妻子安姬兒(Angele),他不是死於毒氣攻擊,就是被俘虜。安姬兒相信先生還在人世。

一戰法國陣亡將士公墓

月復一月,她寫信給「我親愛的喬治」(Mon bien cher Georges)。1918年5月2日,距離先生失蹤已經3年有餘,安姬兒還在寫:「你那邊是不是跟我們這裡一樣,今年春天降臨特別晚?」

安姬兒的3個孩子也會寫信給爸爸。艾亭在1915年12月8日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今天准許我寫信給你,因為我在學校考了第一名。」

100年前的這一天 歐洲毒氣戰改變人類歷史

100年前1915年的4月22日,比利時西北部法蘭德斯(Flanders)戰場上的伊珀(Ypres)附近,一陣春風吹過戰壕,法國陸軍第73步兵團的軍官拉摩(Georges Lamour)看著一幅奇幻的場景:一團黃綠色的雲霧飄過原野。

拉摩立刻抓起電話,向司令部報告:「整個戰壕的人都快要窒息!我自己也不行了!」這是拉摩最後的話語,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還不到8個月,但是人類戰爭的型態從此改變。

拉摩與同袍吸到的是劇毒的氯氣,從德軍陣地順著風向施放出來,讓法軍陣地瀰漫恐慌與痛苦。1915年4月22日,人類第一次在正規作戰中使用化學武器。

今年4月22日,多位國際社會領導人來到伊珀,紀念這歷史上驚心動魄的一天。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尤祖姆居(Ahmet Üzümcü)表示,他們的任務永遠不會結束。直到今日,伊珀的農民有時還是會掘出百年前的毒氣砲彈。

「溺斃在自己的肺臟之中」

百年之後,比利時法蘭德斯戰場博物館(In Flanders Fields Museum)館長契連斯(Piet Chielens)說:「化學武器成了戰爭的新要素,不分青紅皂白進行殺戮,製造心理恐懼……那感覺就像是,你溺斃在自己的肺臟之中。」

法軍官兵口冒白沫,陷入狂亂狀態,視力也喪失,向四面八方奔逃,拚命想吸取氧氣,但卻因此吸進更多氯氣。

氯氣會滲透進入人的體液,腐蝕眼球、喉嚨與肺臟。德軍第一次施放之後發動進攻,5分鐘內殲滅1200名法軍。拉摩和許多同袍一樣,從此失蹤,屍骨無存。

進入體液,腐蝕眼球、喉嚨與肺臟

1915年,德軍在位於提爾特(Tielt)的總部召集重要幹部,商討一項重要計劃。德軍擊潰比利時、直搗巴黎的「史里芬計劃」(Schlieffen Plan)在法蘭德斯與法國北部遇挫,陷入綿綿無盡期的壕溝戰。為了打破僵局,德軍決定不擇手段,使用化學武器。

一戰時期的德軍

有些軍官仍然在乎軍人武德,認為增兵前線應該可以造成突破。但是德國化學專家哈柏(Fritz Haber)大力主張施放氯氣,而且多多益善,才能夠達到震懾效果。

毒氣戰之父 諾貝爾獎得主

諷刺的是,哈柏在1918年榮膺諾貝爾化學獎,得獎成就「哈布二氏法」(Haber-Bosch process)既能製造肥料,也能製造炸藥。更諷刺的是,身為猶太人的哈柏,戰後越來越不見容於德國政府,1933年在納粹壓力之下離開,隔年死於瑞士巴塞爾(Basel)。

回到法蘭德斯戰場。1915年4月21日,德軍總參謀長法金漢(Erich von Falkenhayn)決定:明天施放毒氣,但是如果天候條件不適合,那就完全放棄這項計劃。

那天在戰場的另一邊,拉摩所屬的法軍向司令部報告「今日無戰事」。如果他們看得到德軍陣地連夜布置、準備就緒的5000個毒氣筒,應該就不會這麼報告了。

第二天清晨,德軍在戰壕中蓄勢待發,一等毒氣施放,就要衝鋒陷陣。原先的計劃是要一大早就施放,這樣德軍就有一整天時間進軍。然而風遲遲不起,德軍苦等到下午5點,終於等到較強的風勢,5000個毒氣筒一一打開。

連昆蟲都無法倖免

那天德軍的進展比過去幾個月還多,毒氣所到之處,士兵、戰馬、老鼠屍橫遍野,連昆蟲都無法倖免,「效果」之好,令德軍將領大感驚歎。歷史學家卡倫斯(Ann Callens)說:「短短一個小時,德軍推進超過6公里,戰略重鎮伊珀儼然在望。」

戴著防毒面具的士兵

但是暮色很快降臨戰場,德軍事前準備也不夠充分。契連斯說:「德軍指揮階層原本對新武器沒有多大信心,因此並未準備一支兵力雄厚的步兵師,無法達成重大的突破。」4月22日過後,毒氣的作戰成效煙消雲散,兩軍回歸濠溝戰的僵局。

惡靈從此釋放

邪惡的精靈從此被釋放出來,協約國勢必報復,戰場風向也會改變。同一年9月,英軍在法國的洛歐(Loos)對德軍施放毒氣。1918年10月14日,一名德軍士官在英軍毒氣攻擊中受傷,那人名叫希特勒(Adolf Hitler)。

一直到大戰落幕,同盟國與協約國在西線戰場(Western Front)總共進行了146次毒氣攻擊,德軍使用6萬8000噸毒氣,協約國軍隊更可怕:8萬2000噸。作戰方式與時俱進,後來雙方開始用發射砲彈來釋放毒氣,甚至不必顧慮風向。

在晦氣戰中喪失視力的英軍官兵

1918年11月8日,雙方最後一次使用毒氣。3天之後,一戰結束。歷史學家估計,超過100萬名官兵遭到毒氣攻擊,9萬人喪生。停戰並沒有讓痛苦停止,曾經吸入毒氣的軍人,終身苦於慢性肺炎、支氣管炎,至死方休。

毒氣戰中受傷的加拿大士兵

永遠寄不到的信

那位在第一次毒氣攻擊中失蹤的法國軍官拉摩,軍方告訴他的妻子安姬兒(Angele),他不是死於毒氣攻擊,就是被俘虜。安姬兒相信先生還在人世。

一戰法國陣亡將士公墓

月復一月,她寫信給「我親愛的喬治」(Mon bien cher Georges)。1918年5月2日,距離先生失蹤已經3年有餘,安姬兒還在寫:「你那邊是不是跟我們這裡一樣,今年春天降臨特別晚?」

安姬兒的3個孩子也會寫信給爸爸。艾亭在1915年12月8日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今天准許我寫信給你,因為我在學校考了第一名。」

化學武器百年祭

100年前1915年的4月22日,比利時西北部法蘭德斯(Flanders)戰場上的伊珀(Ypres)附近,一陣春風吹過戰壕,法國陸軍第73步兵團的軍官拉摩(Georges Lamour)看著一幅奇幻的場景:一團黃綠色的雲霧飄過原野。

拉摩立刻抓起電話,向司令部報告:「整個戰壕的人都快要窒息!我自己也不行了!」這是拉摩最後的話語,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還不到8個月,但是人類戰爭的型態從此改變。

一戰時的濠溝
一戰時的濠溝

拉摩與同袍吸到的是劇毒的氯氣,從德軍陣地順著風向施放出來,讓法軍陣地瀰漫恐慌與痛苦。1915年4月22日,人類第一次在正規作戰中使用化學武器。

今年4月22日,多位國際社會領導人來到伊珀,紀念這歷史上驚心動魄的一天。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尤祖姆居(Ahmet Üzümcü)表示,他們的任務永遠不會結束。直到今日,伊珀的農民有時還是會掘出百年前的毒氣砲彈。

「溺斃在自己的肺臟之中」

百年之後,比利時法蘭德斯戰場博物館(In Flanders Fields Museum)館長契連斯(Piet Chielens)說:「化學武器成了戰爭的新要素,不分青紅皂白進行殺戮,製造心理恐懼……那感覺就像是,你溺斃在自己的肺臟之中。」

毒氣戰過後的戰壕
毒氣戰過後的戰壕

法軍官兵口冒白沫,陷入狂亂狀態,視力也喪失,向四面八方奔逃,拚命想吸取氧氣,但卻因此吸進更多氯氣。

氯氣會滲透進入人的體液,腐蝕眼球、喉嚨與肺臟。德軍第一次施放之後發動進攻,5分鐘內殲滅1200名法軍。拉摩和許多同袍一樣,從此失蹤,屍骨無存。

進入體液,腐蝕眼球、喉嚨與肺臟

1915年,德軍在位於提爾特(Tielt)的總部召集重要幹部,商討一項重要計劃。德軍擊潰比利時、直搗巴黎的「史里芬計劃」(Schlieffen Plan)在法蘭德斯與法國北部遇挫,陷入綿綿無盡期的壕溝戰。為了打破僵局,德軍決定不擇手段,使用化學武器。

一戰時期的德軍
一戰時期的德軍

有些軍官仍然在乎軍人武德,認為增兵前線應該可以造成突破。但是德國化學專家哈柏(Fritz Haber)大力主張施放氯氣,而且多多益善,才能夠達到震懾效果。

毒氣戰之父 諾貝爾獎得主

諷刺的是,哈柏在1918年榮膺諾貝爾化學獎,得獎成就「哈布二氏法」(Haber-Bosch process)既能製造肥料,也能製造炸藥。更諷刺的是,身為猶太人的哈柏,戰後越來越不見容於德國政府,1933年在納粹壓力之下離開,隔年死於瑞士巴塞爾(Basel)。

德國化學家哈柏(Fritz Haber)
德國化學家哈柏

回到法蘭德斯戰場。1915年4月21日,德軍總參謀長法金漢(Erich von Falkenhayn)決定:明天施放毒氣,但是如果天候條件不適合,那就完全放棄這項計劃。

那天在戰場的另一邊,拉摩所屬的法軍向司令部報告「今日無戰事」。如果他們看得到德軍陣地連夜布置、準備就緒的5000個毒氣筒,應該就不會這麼報告了。

毒氣筒
毒氣筒

第二天清晨,德軍在戰壕中蓄勢待發,一等毒氣施放,就要衝鋒陷陣。原先的計劃是要一大早就施放,這樣德軍就有一整天時間進軍。然而風遲遲不起,德軍苦等到下午5點,終於等到較強的風勢,5000個毒氣筒一一打開。

連昆蟲都無法倖免

那天德軍的進展比過去幾個月還多,毒氣所到之處,士兵、戰馬、老鼠屍橫遍野,連昆蟲都無法倖免,「效果」之好,令德軍將領大感驚歎。歷史學家卡倫斯(Ann Callens)說:「短短一個小時,德軍推進超過6公里,戰略重鎮伊珀儼然在望。」

戴著防毒面具的士兵
戴著防毒面具的士兵

但是暮色很快降臨戰場,德軍事前準備也不夠充分。契連斯說:「德軍指揮階層原本對新武器沒有多大信心,因此並未準備一支兵力雄厚的步兵師,無法達成重大的突破。」4月22日過後,毒氣的作戰成效煙消雲散,兩軍回歸濠溝戰的僵局。

惡靈從此釋放

邪惡的精靈從此被釋放出來,協約國勢必報復,戰場風向也會改變。同一年9月,英軍在法國的洛歐(Loos)對德軍施放毒氣。1918年10月14日,一名德軍士官在英軍毒氣攻擊中受傷,那人名叫希特勒(Adolf Hitler)。

毒氣砲彈
毒氣砲彈

一直到大戰落幕,同盟國與協約國在西線戰場(Western Front)總共進行了146次毒氣攻擊,德軍使用6萬8000噸毒氣,協約國軍隊更可怕:8萬2000噸。作戰方式與時俱進,後來雙方開始用發射砲彈來釋放毒氣,甚至不必顧慮風向。

在晦氣戰中喪失視力的英軍官兵
在晦氣戰中喪失視力的英軍官兵

1918年11月8日,雙方最後一次使用毒氣。3天之後,一戰結束。歷史學家估計,超過100萬名官兵遭到毒氣攻擊,9萬人喪生。停戰並沒有讓痛苦停止,曾經吸入毒氣的軍人,終身苦於慢性肺炎、支氣管炎,至死方休。

毒氣戰中受傷的加拿大士兵
毒氣戰中受傷的加拿大士兵

永遠寄不到的信

那位在第一次毒氣攻擊中失蹤的法國軍官拉摩,軍方告訴他的妻子安姬兒(Angele),他不是死於毒氣攻擊,就是被俘虜。安姬兒相信先生還在人世。

一戰法國陣亡將士公墓
一戰法國陣亡將士公墓

月復一月,她寫信給「我親愛的喬治」(Mon bien cher Georges)。1918年5月2日,距離先生失蹤已經3年有餘,安姬兒還在寫:「你那邊是不是跟我們這裡一樣,今年春天降臨特別晚?」

安姬兒的3個孩子也會寫信給爸爸。艾亭在1915年12月8日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今天准許我寫信給你,因為我在學校考了第一名。」

一戰的戰場
一戰古戰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