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終於不再抵制英語
cn.nytimes.com查看原始檔
法國宣布將不再拒絕英語詞彙進入法語,17世紀王朝實權人物黎塞留樞機主教(Cardinal Richelieu)泉下有知,恐怕要氣活過來。

這個由文化部長弗勒爾·佩爾蘭(Fleur Pellerin)發佈的驚人決定,猛然推翻了沿襲400年的法國語言政策,佩爾蘭表示,抵抗英文詞的入侵對法語非但起不到保護作用,反而有害。在3月的法語和法語人周(French Language and Francophonie Week)開幕式上發言的佩爾蘭,用一句話承認了這場語言戰鬥的無謂與誤導性:「法語並未陷入險境,作為部長,我的職責不是給語言築起無效的壁壘,而是要讓我們的全體公民都參與進來,從而維持它的生命力。」

「法語並未陷入險境」的觀點從法國最高語言捍衛者口中道出,是不同尋常的,在這個國家,通用電氣醫療系統公司(General Electric Medical Systems)法國子公司曾在2006年因用英語發佈軟件說明書,被課以逾50萬歐元(約合333萬元人民幣)的罰款官方几十年來一直禁用英語詞;「法語就是法語」這樣的官方口徑,最早可溯至1610到1643年在位的路易十三世時代。當然,那時候主要的工作不是抵制英語,而是對流傳各地的法語變種加以控制,以確立一套官方法語規範。

路易十三把這項任務交給了躍躍欲試的黎塞留,此人1635年創立法蘭西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負責對奶酪應該是「fromage」還是「formage」這樣的問題做出最終裁決,以及規範變音——也就是那些至今仍讓法語學習者頭疼不已的重音——此外,學院章程有這樣的表述:它需要從總體上「把這門語言沾染的污穢清洗乾淨」,讓法語「純粹[而]傳神」。

將近400年後,法蘭西學院那40位身着天鵝絨長袍、頭戴拿破崙式雙角帽參加年會的「不朽者」(Immortel),仍然在儘力履行這項高貴但又有些令人費解的使命。不過在近幾十年里,學院最關心不是應該把什麼包括到法語中,而是要把一門語言排除出去:那就是英語。

如今引起爭議最多的是英語的科技術語,比如「hashtag」(標籤)和「cloud computing」(雲計算)。然而,這場抵制英語入侵的運動,在前電腦時代就已經開始,當時像「le week-end」(周末)去「le jogging」(慢跑)和吃「le cheeseburgers」(漢堡)這樣的說法在國內很流行,引起了官方的警覺。作為一個顧問機構,法蘭西學院是不具備法律資格的,在意識到它的「污穢」清理工作差強人意後,法國在1970年成立了一個術語委員會。五年後通過的《維護法語純粹性》法案(Maintenance of the Purity of the French Language)規定,使用明令禁止的英語詞會被課以罰款,而後是1984年法語總務委員會(General Commission for the French Language)成立,再之後是1994年的《都蓬法》(Toubon Law),規定所有政府正式出版物、商業合同以及廣告、工作場所和公立學校等場合都必須使用法語。

儘管有這麼多的法律和委員會(管轄法語的委員會至少有20個),卻還是無法擺脫討厭的「hashtag」(或者根據文化部要求,你得說mot-dièse——這個情況至少到幾周前還未改變)。文化部需要靠專門的術語委員會來為外來新詞找到法語替代項,理論上講這是個很簡單的任務:找到一個像「Wi-Fi」這樣的外來詞,想出一個法語中的對應詞,當然不能用「le Wi-Fi」。不幸的是,法語趨於冗繁的特點對它們很不利,尤其是在Twitter時代。政府建議「Wi-Fi」(法國人把這個詞讀作「wee-fee」,十分可愛)的法語對應是「accès sans fil à l』Internet」,直譯就是「無線接入互聯網」。這就是為什麼你在法國到處看到牌示上還是寫着「Wi-Fi」。

我估計法國人還不知道,「Wi-Fi」在英語里也是莫名其妙的。這個詞的存在無非是因為,某個製造商的市場部的某個人接到任務,要想出一個描述無線網絡連接的詞或短語,這個詞要足夠短,短到能做成標籤貼在電腦上,而這個人又足夠老,老到還記得當年用炫酷的「Hi-Fi」音響放他的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唱片。然而,恰恰是這種歷史上對律條的近乎執迷的堅持,讓佩爾蘭的發言顯得格外驚人。

現年41歲的佩爾蘭幼年在韓國失去雙親,在法國長大,會說流利的德語和英語,這不禁讓人猜想,也許這樣一個人會比前任有更寬廣的世界觀。正如她在發言中指出的,全世界說法語的人中,生活在法國以外地方的占多數,並且還在增長。然而你會懷疑,佩爾蘭在決定抽出手指坐等決堤前(此處借用了荷蘭小男孩用手指堵住堤壩上的小孔,避免了一場災難的傳說。——譯註),有沒有把她的發言稿交給官員過目。在這裡,容我引用另一位法國女性蓬巴杜夫人(此出處尚存爭議)的話:「Après moi, le déluge.」(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威廉·亞歷山大(William Alexander)是即將出版的《迷情法語:一門語言如何吸引我、陶醉我,並幾近使我心碎》(Flirting With French: How a Language Charmed Me, Seduced Me, and Nearly Broke My Heart)一書的作者。

翻譯:經雷

本文內容版權歸紐約時報公司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或翻譯。
© 201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The content you have chosen to save (which may include videos, articles, images and other copyrighted materials) is intended for your personal, noncommercial use. Such content is owned or controll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or the party credited as the content provider. Please refer to nytimes.com and the Terms of Service available on its website for information and restrictions related to the conte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