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太陽是人類日常生活光和熱的來源,也是時間定序的標準。孫維新說太陽對先民很重要,以前稱日食為「天狗食日」,若「日有食之」總以為是上天示警,皇帝還要下詔罪己,而民眾會透過敲鑼打鼓的方式,祈求日食趕快結束。日食還曾平撫戰爭。孫維新指出,西元前585年中亞的兩個部落爭戰十年不休,結果遇到當地日食,兩方人馬都以為老天爺生氣了,趕緊握手言和。由於日食時間短暫,兩方言和後,太陽又回來了,中亞部落因此對此事信以為真。不過後來因科學家精準推算日食發生時間,沒人害怕日食,還倒過來成了各國民眾期待的重要天象。 https://is.gd/oHltnJ


在古代,太陽是人類日常生活光和熱的來源,也是時間定序的標準。孫維新說太陽對先民很重要,以前稱日食為「天狗食日」,若「日有食之」總以為是上天示警,皇帝還要下詔罪己,而民眾會透過敲鑼打鼓的方式,祈求日食趕快結束。日食還曾平撫戰爭。孫維新指出,西元前585年中亞的兩個部落爭戰十年不休,結果遇到當地日食,兩方人馬都以為老天爺生氣了,趕緊握手言和。由於日食時間短暫,兩方言和後,太陽又回來了,中亞部落因此對此事信以為真。不過後來因科學家精準推算日食發生時間,沒人害怕日食,還倒過來成了各國民眾期待的重要天象。 https://is.gd/oHltnJ




臺灣月蝕記憶
2018 年 01 月 31 日 23:23:05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一起來回顧臺灣的月蝕記憶吧。
臺灣自漢文化傳入以來,對於日月蝕也延續了相關的習俗。日本時代記載臺灣人有「蟾蜍蝕月」、「天狗食月」的傳說,一直到1920年代,還有月蝕居民敲鑼打鼓遊街喧鬧、燃放爆竹的記錄。但隨著臺灣邁入現代化,教育日漸普及,這類迷信也逐漸消失,甚至在發行的《臺灣民曆》裡,直接刊出預告月蝕的發生時間與蝕虧(如圖)。
臺灣最初拍攝的月蝕影像,可能是1899年由總督府技手江沿久次郎所拍攝,並曾公開展覽。
#被消失的臺灣記憶
臺灣月蝕記憶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ezbMW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