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臺灣文化協會新竹分部主辦「留學生團講演會」宣傳單
典藏者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臺灣文化協會新竹分部於1927年8月12-14日主辦的「留學生團講演會」宣傳單。
主講人為東京商科大學的鄭昌言、東京中央大學的賴遠輝、吳鴻爐、新竹的林冬桂、彭宇棟、李傳興。舉辦三場,日期及地點分別為(1)舊七月十三夜(昭和2年8月12日)在豆子埔郭金塔宅,(2)舊七月十五夜(昭和2年8月12日)在新竹北門外外媽祖宮,(3)舊七月十六夜(昭和2年8月14日)在新竹六家林厝(新瓦厝),日期旁另有手寫毛筆註記新曆年「昭和貳年」等字樣。臺灣文化協會新竹分部主辦「留學生團講演會」宣傳單 | 開放博物館 https://bit.ly/3RmzjX2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 Google 地圖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https://bit.ly/3GmnKsF
    清乾隆年間,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林孫檀與侄兒林先坤(六張犁林家)等人渡海來台開墾,逐漸建立聚落。嘉慶年間於竹北芒頭埔建立「忠孝堂」公廳,因較附近六張犁聚落林家祠為晚,故稱之為「新瓦屋」。1947年新瓦屋居民成立花鼓隊,逐漸成為新竹地區知名的表演團體,也是六家地區的文化推手。1990年政府籌備興建高速鐵路,位六家地區的新瓦屋被一併徵收,經文史工作者與六家居民努力奔走下,終成功將其保留,成為台灣第一個客家文化保存區
    客家委員會於2006年進駐新瓦屋,陸續推動各項事務發展及全區建築修復整建;2011年起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接手進駐,以不斷成長變化的創藝聚落為目標,致力推動館舍活化再利用、委託經營單位進駐、導覽人才培育或舉辦四季主題、小型節慶展演等藝文活動,創造文創產業加值、豐富客家文化發展,也使周邊住戶、外來遊客或學校學生能夠重新認識新瓦屋及傳統客家文化藝術。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https://bit.ly/3GmnKsF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佔地約1.6公頃,以忠孝堂公廳為核心,西河世第門樓作為主要入口,禾埕四周現存圍牆,巷弄間有少部分圍牆殘壁,北側水稻田生態教育園區及北側西側水圳 (十五朗圳) ,定期依時序種植不同作物,還原體驗客家農村景致,東側草坪區域附設木棧舞台,提供民眾乘涼休憩及多元使用,建築物形式涵蓋橫屋(泥磚屋)、紅磚屋、水泥屋、木構屋、玻璃帷幕綠建築,樓層數一至二樓不等,呈現多樣混種特色,反映出聚落內250餘年來新舊融合、保存再利用的變遷、演進過程。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https://bit.ly/3GmnKsF


公告為竹縣歷史建築17年 竹北東平問禮堂終獲核定3,000萬元修復
2023/06/17 14:30
公告為竹縣歷史建築17年 竹北東平問禮堂終獲核定3,000萬元修復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3Pk5E0f
位於新竹高鐵特定區兒五公園範圍內的新竹縣歷史建築竹北東平問禮堂,獲文化部核定3,000萬元總經費辦理修復再利用工程。 (記者廖雪茹攝)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位於新竹高鐵特定區兒五公園範圍內竹北東平問禮堂,2007年即登錄為新竹縣歷史建築,但年久失修,公告保存10多年遲遲不見修繕;縣府文化局表示,已爭取文化部核定3,000萬元經費辦理修復工程,目前正進行設計監造案發包作業,未來完工後將朝活化方向再利用。
 文化局表示,東平問禮堂原為林姓家族的住宅,2000年高鐵徵收之際,因為建築物完整且具特色,所以保留下來並登錄為歷史建築,2010年曾辦理緊急搶修、調查研究及修復設計。另位於六家民俗公園內也有一座問禮堂,為新竹縣縣定古蹟,與東平問禮堂不同,兩地林氏族人並無血緣關係。
  竹北東平里問禮堂原為林姓家族的住宅,高鐵徵收之際,因為建築物完整且具特色而保留下來,傳統建築在新興都市相當難得。(記者廖雪茹攝)
 竹北東平問禮堂周邊大樓林立,是新興都市難得保留的文化資產;因年久失修,數年前在屋頂加蓋鐵皮暫時保護,但至今未見修復,地方憂心木造結構恐腐朽惡化。
 文化資產科表示,竹北東平問禮堂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已獲文資局核定總經費3,000萬元,由中央款與縣配合款各支應50%,主要將辦理屋頂、木結構整修,牆體檢修及支撐。 該局正辦理設計監造案發包作業,預定今年度完成預算書圖及施作工項檢討確認,接續辦理工程案發包。
  竹北東平問禮堂建築屋面屬於五虎下山形態,並有圍牆區隔內外,院內兩株桂花樹,極具特色。(記者廖雪茹攝)
 根據文化部的國家文化資料庫顯示,東平問禮堂建於1934年,原為一堂一橫格局,1939年增建為現在一堂三橫屋的格局,到1949年因分家,再次進行增改,成為現今規模。建築屋面屬於五虎下山形態,並有圍牆區隔內外,院內兩株桂花樹,極具特色。屋前原有大面積的禾埕,做為曬稻子的廣場,足見當時家族稻米產量不少。公告為竹縣歷史建築17年 竹北東平問禮堂終獲核定3,000萬元修復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3Pk5E0f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1999年新瓦屋


 椿萱並茂+萱茂椒蕃/「椿、萱」組合後,人們用來代稱父母。如果雙親健在,稱為「椿萱並茂」/為什麼以「椿萱」代稱父母?椿萱並茂,語出《莊子·逍遙遊》。指椿樹和萱草都茂盛。現比喻父母都健康 用“椿”與“萱”代表父親和母親。《莊子•逍遙遊》曾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因大椿長壽,用以比喻父親;而萱草被喻為忘憂之草,用以比喻母親。“椿萱並茂”表達了對父母健康、快樂、長壽的美好祝愿。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2CZBU2P


六家東興圳/新竹六家「霧崙毛毛」高鐵『水圳』六張犁圳又名「東興圳」(1748-1751)創建人客家「林根德」灌溉田畝三百七十餘甲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iuNOj6

新瓦屋花鼓協會-姜木水+[六家庄]-客家庄很久沒看到的!風車攪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kPE3Ls

------------------------------------------------------------

六家交大忠孝堂--相簿竹北交大土地公https://goo.gl/photos/EvwHNYJfHgutwu8b6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古蹟地圖 @ Hsu的總目錄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xeTxfB

典藏祖先記憶:林保民藏古文書介紹 Author: 羅烈師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下午8:50
一、前言

竹北六家饒平林姓是北臺灣頭前鳳山兩溪流域的重要拓墾宗族,其宗族史也是臺灣竹塹歷史的重要一頁。首先採用林家宗族史料的研究者是莊英章(1943-),而目前這批林家史料則由林保民(1942-)收藏。林保民是臺灣竹北饒平林姓來臺祖第十六世林先坤(1725-1806)派下第廿三世子孫,林保民之所以保存這些文獻,關鍵在於其先後擔任宗族祭祀公業管理人之曾祖父二十世林雲漢以及祖父二十一世林疇。本文推測這批文書原本保存於古蹟問禮堂,至大正十年(1921)興建忠孝堂時,由林疇整批攜來忠孝堂。1980年代莊英章在林姓聚落內研究時,由林保民提供影印這批資料(以下稱「林保民藏古文書」),而莊英章及其學生們的研究成果,才讓這一文獻正式公諸於世。
二、林保民藏古文書分類並舉隅
林保民之堂弟林光華(1945-)擔任臺灣省主席期間(2004.10-2006.1)關切地方文獻,於是林保民乃將本文獻寄存臺灣文獻館。文獻會接收林保民藏古文書後,進行了數位化的準備工作,以既有的metadata予以著錄,並且掃描建檔。臺灣文獻館將這批資料294筆著錄,年代最早者為乾隆11年(1746)〈乾隆11年竹塹土目一均大里罵等立給佃批〉,最晚一筆為民國38年(1949)林啟雄(1904-1971)的〈致誠舅公信〉一封。
2011年筆者數人與林保民同赴臺灣文獻館,檢視原件並討論出版這批文獻之可能性,經文獻館提供目錄一份,復由林保民提供文獻館所贈其之文獻數位檔案,乃得以展開整理工作。
實際上,除了這294筆外,林保民仍保有部份文獻並未寄存於臺灣文獻館,這些文獻以字畫為主,筆者嘗於林保民家中看過,其中部份亦由林保民提供製作複本,以便筆者布展於問禮堂之《阿公的書房》特展中。同時,就筆者所知,林保民費盡不少心思於理解這些字畫之作者,藉以了解其祖父林疇之文人交往。唯這部份文獻筆者並未全數取得,因此下文之討論仍以臺灣文獻館所整理為主,未收者為輔。
(一)類別簡說
對於林保民藏古文書臺灣文獻館之metadata包含點收號、館藏號、年代、西元、名稱、立契人身分關係、立契人、坐落、承受人身分關係、承受人、價銀、租谷、關係人及印款、高廣、內容、備註、投保金額等17欄位,從欄位可知,這一metadeta實係針對土地交易的古文書而設計,未必適合所有文書。這導因於土地相關所有權之宣告係古文書之最大宗,無可厚非。17個欄位中,並無類別,相近者為「名稱」,以下即依其名稱予以討論。
294筆著錄不計重覆及合併細微差異者,共有93種名稱,其中最多者為道光19至光緒20年(1839-1894)共101件官方出具的繳納租糧執照;其他尚有日本時代的土地臺帳謄本28件、清代杜賣田園契字13件、信封10件等。反之,也有許多名稱僅有一件,例如〈賞戴藍翊補用千總胡珠榮〉、〈豬隻失蹤說明〉、〈養女緣組屆〉等。此外,性質近似卻為異名者,例如〈報告書〉計九筆,但是至少如〈入籍報告〉與〈處分報告〉亦為報告書性質。
儘管臺灣文藏之著錄尚屬暫時性質,尚須逐筆分類命名,但仍可依此初步命名,將這93種名稱依內容與性質歸納為四大類,分別為土地所有權移轉、公文書、私文書與其他,說明如下:
1.土地所有權相關文書
土地所有權移轉相關文書190筆,包含私文書之租賃(20)、買賣(2)、分割(7)以及公文書之租稅(101)與登記(36);清代為主,但至日本時代仍佔大宗。
2.公文書
大量的公文書51筆,包含報告(29)、收據(7)、證書(7)、通知(6)、申請(2)等,主要為林疇擔任日本時代保正職務所留下。
3.私文書
私文書方面,包含書信(22)、文學(10)、禮俗(6)、教育(2),這其中看得到林雲漢與林疇父子傳統知識份子的品味與身影。
4.其他
至於其他類文書,例如借貸(8)、藥袋(3)與現金袋(1),以及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期間的聯庄合約,相較於前述類別,較難歸類,因此一併置於此,但其重要性仍不容小覷。
(二)土地契約
由於農業社會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土地,相關契約的重要性在於吾人能藉此了解前人拓墾史、地區史、宗族變遷史、土地所有權與交易習慣等,因此是吾人解讀前人生活的關鍵史料。同時,這類文書上面的地名、人名也往往提供了重要線索,協助吾人理解地方社會史。
林保民藏古文書中,1746-1790近五十年間,計有土地相關古文書16筆,先前的研究者如莊英章、羅烈師與林桂玲,已據此解讀乾隆年間林家新竹地區的拓墾及擴張史,同時也已看出林家樹大分枝之端倪;
1797-1850則有30筆古文書,這一嘉慶與道光階段林家透過捐納與參與建城,在第二代時家族聲勢進入頂峰。然而,正式分家就於此時,各房之間的消長與他遷亦可經由買賣或鬮分文書,得其梗概;
1851-1894,除幾件召佃、分管與鬮分字等,延續前期宗族分化的歷史現象外,最大宗的就是兩種執照,一為繳納給淡水分府的屯租,一為繳納給業戶吳春記的佃租,因此實為收據性質的執照。其實這兩種執照早在道光18年(1838)便已出現,並且持續到光緒20年(1894)。前者的繳納人為林先坤或由林慶擊頂繳;後者的繳納人則為林國寶。
(三)六張犁林姓宗族史之再討論
前段所述土地相關契約,提供了宗族研究十分寶貴的材料,這一材料所建構之宗族史面貌為何,頗耐人尋味。就其梗概而言,六張犁饒平林姓係一單姓聚落,殆無疑義,甚至言之為單姓聚落之典型,似無不可。同時,目前之研究成果傾向於主張饒平林氏係以嘗會糾合眾人之力,因此足以在新竹地區建立其地方影響力。然而細究六張犁之內裡,則顯然複雜而豐富頗多。
1.聚落內林氏各宗派
林欽堂與林先坤同時來臺,唯由〈乾隆四十一年四月員山仔莊竹塹社通事丁老吻土目什班等立給墾批字〉,可知欽堂已於乾隆41年(1776)赴頭重埔拓墾。依《西河林氏六屋族譜》,林欽堂晚年買地六張犁,先建家屋,再建公廳。而這一公廳係於2002年竹北都市計畫擴張至此地,六張犁聚落被徵收時,意外地被拆除。
類似的情形是新瓦屋之林孫檀係林先坤返回廣東饒平再引介來臺者,其後代新瓦屋聚落與六張犁僅一步之遙;然而,林孫檀亦有舊居於六張犁,可見當年初來之時,亦曾落腳六張犁。其他如同為饒平林姓之斗屋派下、騰蛟嶺派下及彭城派下,亦皆有舊居於此。
總之,六張犁聚落雖以林先坤派下為主,然亦係其他林姓各宗派拓墾初期落腳之居所,其土地所有權之持有與轉移的長期過程,呈現了聚落內各宗派之互動關係,而這一關係如果僅視為所謂「單姓聚落」,顯然簡化了史實。
2.林先坤派下
反之,林先坤派下族內之齟齬並非罕事,如族譜所載先坤第三子林國寶係第二代實力最鉅者,其問禮堂之興建招來爭議,竟致兄弟擅開先坤坟墓之駭人聽聞事。可見巨族之內,不足為外人所道之枝微末節,多矣。
且如前述,國寶之後,先坤派下之強房轉為第六房,國寶之問禮堂因其拓墾宜蘭不成而家道中落後,其兄弟各房如何處分問禮堂建築?而六房鬮分家產後,第二房與第四房便遷離六張犁,甚至各有房內之公廳。
總之,六張犁雖以林先坤派下為主,然而各房之發展差異極大,甚且遷離故土,可見派下各房之複雜關係,較諸林氏各來臺宗派,有過之而無不及。
3.離開問禮堂的林疇
林保民藏古文書之核心人物林疇於大正十年(1921)離開林國寶問禮堂,向彭城派下林其濶與林其壽購得土地與房屋,依其中〈土地及家屋賣渡預約訂頭收領證〉,買賣當時之忠孝堂計有正廳七間、左右橫屋各兩間,右外橫屋兩間,外圍亦有圍牆。
以林疇身為當時林先坤派下最有影響力者,寧願離開聚落內最大型之建築問禮堂,轉而在聚落內向其他宗派購得家屋,一方面可見林先坤派下之擴張,一方面也可見林先坤各房於問禮堂之所有權必定十分複雜。
略早於此,明治44年(1911),饒平林姓老屋、東山、斗屋、大埔、湖陽樓、騰蛟嶺等六宗派,在六張犁聚落內改建原次聖公嘗之小祠為「林家祠」。兩相比照,宗族內外之分分合合實遠比吾人想像中複雜太多。林保民藏古文書究竟並非林家完整之古文書,匯聚更多各宗派古文書後,這一宗族史之研究才能更翔實。
(四)生活史
林保民藏古文書的三代主人,即林雲漢、林疇與林啟雄,在大歷史中不是個大人物,但是細繹其公私文書,卻可窺得諸多有趣的生活史,下文各舉一隅說明之。
1.林雲漢捐納貢生
光緒十五年(1889),44歲的林雲漢捐得貢生頭銜,林保民藏古文書即有雲漢之國子監發給之監照。監照所示官章民為「際薰」,何以知之即為雲漢?有兩項證明,其一為監照上註明「三代曾祖體正、祖茂材、父其藻」,對照林氏族譜確認無誤。其二,林保民藏古文書尚有一封四月廿七日詹摶九(即鵬材)〈致林相公號雲漢老表兄大人信〉,信中詳述雲漢請託表弟摶九赴赤嵌城垣(臺南府)科考時,代為辦理捐納貢生之事。摶九表示事已辦妥,費銀六十元,雲漢原託之銀不足廿元亦已借得代墊。信中一方面恭喜雲漢高中,也請雲漢備妥不足款項,迨六月初摶九返回竹塹後歸還。林際薰監照正是五月所發,可見兩件文書實係一事。除此兩份文件外,尚有三封書信與一張清單,把1889初夏一位地方知識份子在其表弟遊說下,捐納得貢的過程,生動地刻畫出來。
2.習字本裡的兄弟情誼
臺灣文獻館之林保民藏古文書著錄資料中有三筆習字簿,筆者檢視後,認為兩筆清代文本係信仰禮俗之應用尺牘與雜記本,只有明治37年(1904)林陳勝所書寫之文本方為習字本。本習字本共34頁,首頁書有「明治三十七年甲辰歲八月十六日林陳勝字」,此後大致上每日一紙,其內容係抄錄四書為主,每頁並有朱批。
林雲漢有弟名雲舒,早夭,雲漢以長子石秋過繼為雲舒子,石秋只生一子即林陳勝。林疇為雲漢次子,因其兄過繼,形同長子。由於這些文書同出一處,筆者推測林石秋與林陳勝皆與雲漢同住,而此習作本之朱批應係林疇之筆。
這一習字簿透露出日本統治初期之漢文教育,前文已提及林疇之父雲漢具有監生資格,是地方知識份子,而其子林疇之文墨相較於父,恐又過之。這樣的漢文知識在日本統治初期,仍以傳統的民間教育體系傳承。同時,林疇之朱批姪兒習作本,亦可略窺林雲漢與林疇兩代各自之兄弟情誼。
3.藥袋裡的家國風濤
林保民藏古文書有三只啟雄診所之內服藥紙製藥袋,內文除有服用指示及年月日外,尚註明診所地址為「長沙又一村五號」,這地址讓人費解。幸好其中一張背面註記「林啟雄(祺純)為林礽錡(林疇)長男,抗戰期間於湖南長沙開設診所」,這才令人恍然大悟。
再進一步檢視未列於臺灣文獻館之林保民古文書中,有林啟雄1968年填具之〈公務人員履歷表〉,於其中學經歷與自述中,得知其赴日學習醫科後,「潛返祖國」行醫,又轉任軍醫,最終於1950返臺的過程。筆者亦嘗見林保民出示童年隨父在中國大陸的老照片,聞其敘述其父與丘念台之交往數事。凡此種種,透過古文書,吾人方窺見看似尋常之村落,亦不乏家國天下之風濤。
四、結語
筆者略窺六張犁林氏宗族史多年,受教於林保民與林光華等頗多;又曾銜命參與林國寶問禮堂及聚落之文化資產活化事宜,辦理相關展示與相關文化活動之時,深感林氏後裔、社區與客家文化關懷人士等,在高鐵與都會化夾攻之際,對六張犁聚落可謂殷殷切盼。此刻正值林先坤派下大夫第整建之際,林保民藏古文書豐富多彩,以之為素材,用聚落與各建築為舞臺,藉以重建及展演林姓聚落史,則庶幾這一饒平客家史之片段,得以永恆。

 http://asiilo.blogspot.tw/2014_10_01_archive.html

大學、客家與老街: 2014/10/1 - 2014/11/1 - http://goo.gl/hvfpbz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新瓦屋 客家文化保存區 @ 熊 愛PAPA照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4lj1Ix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六家民俗公園內)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其地名源於墾成地的面積為30甲,當時以5甲為一張犁計,此處即為六張犁。日本大正九年(1920年)改稱為六家,則因為從乾隆十七年(1752年)開始,廣東潮州的饒平人林欽堂、林孫彰、林居震、林先坤、林孫服、林孫壇共六個林姓宗族陸續進駐,他們修築了六張犁圳,建立了竹北六家的基業。

        簡而言之,六家區是一個由林姓宗族所組成的客家聚落,當時,不但建有三座隘門,並在聚落四周沿著水溝種植刺竹作為防禦城牆,聚落內則一切生活機能完備,設有碾米廠、釀酒廠、跑馬場等等。至今,這裡依然保存了數座深具價值的古建築,此區更被規畫為客家民俗公園與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林家祠,為林氏宗親會所在,屬一堂兩橫的合院建築,正廳供奉林家祖先牌位,每年林家後代都會群集此地祭祖,正廳內也留存許多光緒、咸豐年間的牌匾,可見林家往日的顯赫。

        大夫第,位於林家祠旁邊,是為彰顯林家子弟於道光年間高中武魁舉人所建,屋脊的燕尾、屋內懸掛的十餘塊匾額、屋前廣場的旗杆座礎石,都是昔日功名的見證。

        問禮堂,位於大夫第右側,為傳統四合院建築,是昔日林氏宗族的家法裁判所。由於林氏宗族人數眾多,若有家族子弟犯法,家族長者便會在這裡開堂審問,情節嚴重者甚至會被送進後堂的囚禁室。像這樣的家族法庭,為全台僅見,現已被列為三級古蹟。問禮堂的建築相當講究,三堂四橫的格局、以卵石砌成的牆腳、土埆磚牆與白色灰泥牆面,處處彰顯客家本色。

        新瓦屋聚落,位於問禮堂北側,是由稍晚來台的林姓墾民於嘉慶年間所建,因建立時間晚於大夫第,因此稱「新瓦屋」,也是一座封閉型的村莊,四周建有圍牆與外區隔,圍牆門樓則題有「西河世第」,圍牆內有數座古宅,以「忠孝堂」公廳為聚落中心。整個新瓦屋聚落現已規畫為高鐵新竹車站特定區的用地。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竹北歷史建築「忠孝堂」今動工修復

2016-01-13 18:13 聯合報 記者羅緗綸╱即時報導

新竹縣竹北市六張犁聚落歷史建築「忠孝堂」歷經百餘年,三合院泥磚老屋已坍塌;今天下午新竹縣長邱鏡淳、前台灣省主席林光華、客家委員會副主委范佐銘、交通大學主任秘書裘性天等人執剷開工,將以365個日曆天完成修復。

忠孝堂是六張犁古聚落建築之一,一旁有古蹟問禮堂、大夫第,都是竹北林家古厝,忠孝堂明年完工後,將提供交大客家學院師生以實驗性的手法如光雕投影、公共藝術展等,在忠孝堂內展現竹縣客家歷史和文化。

邱鏡淳說,竹縣近年來投入古蹟和歷史建築修復,忠孝堂修復工程總經費2246萬元,由客委會補助1887萬,交大自籌359萬元。

竹縣去年完成六家汾陽堂歷史建築修復,正修復六張犁古建築群與竹北舊東興圳,將結合水圳沿線8處古蹟、歷史建築、10多處伯公廟、老樹,豐富地方歷史、文化和觀光。

新竹縣竹北市歷史建築「忠孝堂」,在縣長邱鏡淳(左二)、前台灣省主席林光華(左三)...

新竹縣竹北市歷史建築「忠孝堂」,在縣長邱鏡淳(左二)、前台灣省主席林光華(左三)等人執剷下開工,將以365個日曆天完成修復。記者羅緗綸/攝影

新竹縣竹北市歷史建築「忠孝堂」有百餘年歷史,昨天開工修復,將以365個日曆天完成...

新竹縣竹北市歷史建築「忠孝堂」有百餘年歷史,昨天開工修復,將以365個日曆天完成。記者羅緗綸/攝影

縣長邱鏡淳(右二)、前台灣省主席林光華(右)等人昨天為歷史建築「忠孝堂」修復,焚...

縣長邱鏡淳(右二)、前台灣省主席林光華(右)等人昨天為歷史建築「忠孝堂」修復,焚香祈求工程順利。記者羅緗綸/攝影

新竹縣竹北市歷史建築「忠孝堂」為泥磚三合院,歷百餘年歷史出現坍塌。記者羅緗綸/攝...

新竹縣竹北市歷史建築「忠孝堂」為泥磚三合院,歷百餘年歷史出現坍塌。記者羅緗綸/攝影

----------------------------------------

新瓦屋清朝舊聚落名稱為芒頭埔
新瓦屋,蓮花盛開   https://photos.app.goo.gl/xABYmySPZadkdkkG7
2020/5/15 上午 08:21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野地旅): 野地旅0423:六家林氏古厝群[新竹竹北] - http://goo.gl/dP2mlt

2012年1月18日

野地旅0423:六家林氏古厝群[新竹竹北]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林家祠,大門雖掩,不掩氣派。

  因緣際會之下,一個人開車來到了新竹竹北,由於毫無事先規畫,也不知道要看些什麼。印象中知道著名的平埔族土地公廟「采田福地」就位於竹北,但不知切確位置,只得開車亂跑,偶然之下,看到自強南路旁有間古色古香的合院式建築,附近停車也算方便,就下來走走,這一停,才發現原來是到了竹北六家的林家祠、大夫第和問禮堂。

  竹北位於頭前溪與鳳山溪之間,地形上屬於頭前溪的沖積平原。在漢人入墾之前為竹塹社地,清代稱此處荒埔為「霧崙毛毛」,乾隆二年(1737)周姓家族入墾此處,稱「六張犁」,為開墾單位,每一張犁代表五甲地;乾隆十七年(1752)饒平林先坤等人亦來入墾,種植水稻;大正九年(1920)改稱六家。整個聚落為林姓血緣聚落,早期於周圍栽植刺竹,並建有東、西、南側三座隘門以防止械鬥,北面有溝渠,南面則為田地。現存相關建築八座,其中林家祠、大夫第和問禮堂(下圖編號A、B、C)為國家三級古蹟。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Google地球上的航空照片,六家林姓聚落一覽。現在四週開發中,此區規劃為客家民俗公園,東側為高鐵新竹六家站。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台灣堡圖上的六張犁聚落,北側有溝渠,南側為農田。

  我從聚落的西側開始走起,在入口處迎接的是福德祠(伯公廟),名為永昌宮,裡頭有人在拜拜,我並沒有入內一探,只知永昌宮附近即為原本六張犁聚落的西隘門所在。一旁則是另一間已經完成整修的問禮堂,現為交大國際客家研究中心;另有兩間忠孝堂於此區,目前都暫用鐵皮遮頂,避免雨淋等待修復。

  建築群中已修復的是林家祠和問禮堂(編號C)。林家祠原為次聖公嘗,林先坤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於六張犂買下第一塊田地做為聖公嘗祭田,隨後逐漸擴充,於明治四十四年(1911)改建為今日規模,奉祀太始祖比干公、林氏始祖堅公、閩林始祖祿公、九牧公、五十九公、六屋祖百一公、千六公暨一派宗支祿位,成為六屋祖祠,遂改稱為林家祠,並改部分祭田為學田,供做獎學金之用。林家祠建築基礎採用河床卵石,牆面則塗白色泥灰,風格簡樸;祠堂正後方有一「化胎」,是客家建築中,代表孕育萬物之一切事務以及承受天地之氣之地,亦是客家傳統家宅最重要的區域,而在風水上象徵安穩;一旁則有間石造小廟「義靈祠」,為死於閩客械鬥的家僕朱阿羅的衣冠塚,現仍固定祭拜中。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永昌宮。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問禮堂,現在的交大國際客家研究中心。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交大客家文化學院。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忠孝堂(E)。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林家祠正面。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義靈祠。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林家祠後方類似墳塚狀的化胎。

  問禮堂位於此一區域的最東南側,為林先坤之孫林秋華於道光十一年(1831)中武舉人後所建造,亦做為林家家法審判之地,這種以家族為主體的審判單位,在台灣可以說是僅見。在問禮堂旁,樹木茂密之處,即為大夫第,這次造訪內部正在裝修,並未走近一探究竟;大夫第初建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原稱慶善堂,為林家議事之地,嘉慶二十三年(1818)因林家曾助平定林爽文事件,追封上二代林衡山、林先坤為「奉直大夫」,並增建前堂,成為今日規模;大夫第與問禮堂合稱南北二廳,共組成一個曬穀場,曬穀場旁仍保留兩個旗桿座。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問禮堂外的旗桿座。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問禮堂,前方則是曬穀場;左側斜對面為大夫第。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大夫第遠景,空地為曬穀場。

  在大夫第東北側,還有另一處同樣以林姓為主的老聚落,由於興建年代略晚於上述的聚落,因而稱做「新瓦屋」,與林家祠、大夫第和問禮堂一樣,因為高鐵興建而列入重劃區中徵收,目前兩地都做為公園綠地使用,仍待整建,這次並未造訪。

  冬天在此處閒晃,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竹風」之冷冽,就算耐寒如我,在台北一年四季穿短袖,在此也不免要瑟縮一下,只得趕緊躲回車中,前往當天預訂的目的地。以後若有機會,希望可以入內參觀據說是相當豐富的歷史文物。


一、參考資料
1.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竹北林家祠
2.客家委員會-竹北六家舊事
3.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導覽-竹北問禮堂
4.六張犁林姓聚落與竹北新瓦屋忠孝堂

----------------------------

城鄉雜記---60. 竹北 六家 林氏古屋群 @ Hsu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CYpUKC

竹北 六家 林氏古屋群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林家祠」

竹北 六家的古厝群規模龐大,為 北台灣現存最大 客家單姓聚落古屋群,只有 新屋的 范姜古屋群勉強與之相較。每次路過此處,若時間允許,我總會從大馬路(自強南路)彎入小巷中,思古幽情一番;在蛻變的 竹北市,高鐵特定區內,留下這大片的 客家古屋,誠屬難得。

六家古厝群我在「端午連假--- (二) 新竹‧新竹市區、竹北 行腳」中簡單介紹過,當時僅有「問禮堂」修復完成。前陣子路過,發現另一座代表性三合院「林家祠」也修繕完成;巷口 土地公廟「永昌宮」旁另一座「問禮堂」也完成了,皆名列歷史建築物;後方還蓋起了類似 客家土樓的圓形大建築物,為 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校舍。完工後與「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相連,相信這裡會成為熱門的 客家文物中心,屆時必定車水馬龍,尋不回今日的悠閒。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問禮堂」(小)

六家原名 六張犛,乾隆14年(1749年),來自 廣東 潮州 饒平的 林氏來此租地開墾,之後邀親族相繼移墾於此,合計林姓 欽堂公、孫彰公、居震公、先坤公、孫服公、孫壇公六位先祖,共同建立基業。乾隆51年(1786年) 林爽文之役,林氏族人 先坤公以其人合、財力組成義民軍,協助平亂,御賜「褒忠」匾,成為 六家地區領導人物。

整個 六家 林姓宗族各聚落所組成的範圍,在當時不但建有3座隘門,並在聚落四周沿著溝渠種植刺竹作防禦,聚落儼然小型城池。本文所描述的古屋群為 先坤公家族聚落,其中以「林家祠」、「大夫第」、「問禮堂」為代表。另外其東北邊,已闢為「客家文化保存區」孫檀公之子 象賢公、和 象明公所建的「新瓦屋」也一併介紹。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從自強南路 土地公廟「永昌宮」小巷進入,先是一座坐北朝南傳統三合院「問禮堂」[首2圖],接著便是「林家祠」[首圖],此為 林氏宗親會所在,正廳供奉 林家祖先牌位,建築裝飾華麗。可惜兩座合院皆未開放,無法入內參觀。緊鄰是蓋著鐵皮尚待修復的「忠孝堂」[圖1]及後方遠處看不清堂號的另一座合院。

接著是燕尾高翹的「大夫第」[圖2],是 先坤公之子 國寶公於 嘉慶年間所建三合院。屋內懸掛著十餘塊匾額、屋前有旗杆座礎石;這是古屋群中唯一保存較佳的一座,廳堂內有燭火,顯示有人管理。依現場情況,「大夫第」並未列入修復行列,可能其仍為 林家子弟所有;其他古厝修繕後都掛上「國立 交通大學 客家文化學院」,將來都將成為研究教學場所。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最內側是六座古厝中唯一面向不同,坐東朝西的「問禮堂」 [下圖] ,是 先坤公之孫 秋華公於 道光12年(1832年)所興建;秋華公 道光年間中 武舉,建公堂、豎旗桿、掛雙斗立家法。「問禮堂」面寬五開間,為傳統 客家四合院建築,以卵石砌成的牆腳、土埆磚牆與白色灰泥牆面[圖3]

來此數次,總會聽到有人批評古蹟不該修復的那麼新,這是頗奇怪的想法;若古建築保存完善,它看起來應該還很新。[圖3]的照片是去年拍的,本次前往,白牆那道水漬已經擴大且污黑;氣候因素,我們的建築保存不易,才一年多光景,已有明顯差異。所謂的“古蹟”在於它的年代,而不是外觀殘破。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問禮堂」

這座昔日 林氏宗族的裁判所,若有家族子弟犯錯,長者們便在此開堂審問,情節重大者還會送入後堂的囚禁;這樣一座家族法庭兼刑堂,全台僅見,現已被列為三級古蹟。修復後的「問禮堂」周邊植有竹林,保持著傳統 台灣農村景觀。

「問禮堂」側邊尚保留「新金順」殘蹟,該建築原為 林氏的商號,還附設碾米廠。另外竹叢間有小祠「義靈祠」[圖4],為「閩粵械鬥」時頂替 林家子弟入罪的拳師 朱阿羅衣冠塚;林氏子弟為感念其恩,建祠祭拜,尊稱其「朱羅伯公」。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新瓦屋「忠孝堂」: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

再來是 古厝群東方另一處 林氏聚落,隔著 文興路的對角,整個街廓是一座公園。新瓦屋為 林氏 孫檀公之三子 象賢公、和四子 象明公於 嘉慶10年(1805年)所建公廳,族人稱為「新瓦屋」。林氏子弟以「忠孝堂」為核心逐漸發展成為一處整體性的單性聚落。

民國40年(1951年)新建外門樓[圖5]及圍牆,林氏堂號「西河」高掛稱「西河世第」。 民國62年 象賢公、象明公派下10大房合力出資,改建「忠孝堂」及外門樓為RC建築,整體翻新結構,但依舊維持原本格局及樣式。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西河世第」新瓦屋範圍內,有傳統三合院聚落[圖6],有土角厝[圖7]、紅磚屋[圖8]、水泥平房、樓房,呈現出從 清代、日治時期、國府時期到現代各個時期民居建築;全併立而存,儼然是一座跨越時空的聚落。

因高鐵新市鎮,居民原本已遷出聚落,在各方聲援及居民努力下,終於搬回祖居地。現在這裡已是「客家文化保存區」,內有 公廳、民居、展示館、電影院;並且保存三分耕地,分為稻田、菜園、水塘,是一處“活”的古蹟園區。新瓦屋其他圖片可連結「端午連假--- (二) 新竹‧新竹市區、竹北 行腳」觀看;或是建議跑一趟 竹北親臨現場,感受濃濃的 客家氣息。

-----------------------------

[新竹竹北].六家古厝群(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901篇) - http://goo.gl/U3DIB

六家林氏古厝群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竹北六家林家祠(縣定古蹟)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竹北六家的林氏古厝群是北台灣現存最大的單姓古聚落。來到現場時,不禁感到驚訝, 在這高樓大廈、新式公寓林立的竹北市區,竟然有這麼一大片古厝群座落其間。

林氏古厝群佔地有多廣呢?以社會大眾較熟悉的板橋林家花園做比較, 林氏古厝群佔地範圍就比板橋林家花園還來得大。

板橋林家花園是單一的大宅園邸,而六家的林氏古厝群是由許多古厝組成的傳統聚落。板橋林家的宅邸創建於清朝咸豐初年(1851),而六家的林氏聚落則形成於乾隆時代,歷史更早一百年。

板橋林家花園為國家二級古蹟,六家林氏古厝群則有三級古蹟(問禮堂)、縣定古蹟(林家祠)及歷史建築(忠孝堂等多棟古厝),整個聚落被保存為客家文化園區,國立交通大學在此設立客家文化學院。

板橋林家的開創者林平侯為閩南漳州人,而六家林氏的先祖則是來自廣東饒平的客家人。清朝乾隆17年(1752),林欽堂、林孫彰、 率領林居震、林先坤等人從鹿港來此地拓墾。當時墾地是以「犁」做為計算面積單位, 一張犁約等於五甲,林家拓墾三十甲土地,因此地名就被稱為「六張犁」。六張犁的地名沿用一百六十幾年, 一直到1920年才改名為「六家」。

 

圖:六家問禮堂(三級古蹟)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林家進入竹北拓墾的第一代,林先坤最具有領導才華,開墾有成,於是陸續有族人由家鄉渡海來台, 進入六張犁開墾。

乾隆35年(1770)林先坤創建善慶堂,以祭祀先祖,建立了林家在竹北的家業。

拓荒時期,台灣各族群之間衝突頻繁,林家以緊密的宗族力量,在六張犁形成單姓聚落, 聚落外圍挖壕溝,築刺竹,設隘門,團結合作,終能在此落生根,而擴大發展。

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爆發後,林先坤號召鄉民組成義軍,防衛家鄉,並協助清軍平定亂事, 事後獲清廷頒賜「褒忠」匾額及軍功獎勵。 林先坤的三子林國寶承襲父風,持續努力經營,並熱心地方公益;嘉慶年間,捐官得監生; 道光6年(1826),林國寶捐資協助淡水廳治竹塹建築磚城,而獲朝廷獲「奉直大夫」的誥封, 其父親及祖父亦同獲追贈此一殊榮。道光11年(1831),林國寶之子林秋華中鄉試武舉人,林家在地方的名望更為顯赫。

次年,林家興建問禮堂四合院,做為林家議事的公廳,並於堂前豎立旗杆,以光耀門楣。問禮堂的堂名取自《論語》所記, 林氏先祖林放問禮於孔子的典故。林家亦將原有的善慶堂改名為「大夫第」。問禮堂、大夫第相鄰,並稱「南北雙廳」。

林家祠堂的創建,則淵源於林先坤於乾隆年間聯合族人所成立的「次聖公嘗」註1。 林先坤陸續購買田地,作為次聖公嘗的祀業。次聖公嘗的田產收入累積漸豐,光緒8年(1882),興建祠堂,稱為「次聖公廳」。 日治時代明治44 年(1911),改建成現今的規模,廳堂奉祀林氏始祖,成為饒平林氏六派宗親的公祠,因此改名為「林家祠」。

林氏古厝群以問禮堂、大夫第及林家祠最具代表性,而園區內還有幾棟古厝座落其間,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交通大學的客家文化學院也座落其間, 是一棟新建仿客家土樓的圓狀建築物,以做為客家文化的學術研究機構。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園內正在整修的古厝之一。

 

 

圖:新瓦厝忠孝堂(歷史建築)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林氏古厝群的範圍不僅於此,附近不遠的文興路還有另一個區塊的林氏聚落, 是乾隆年間追隨林先坤來台拓墾的饒平族人林孫檀的後人所定居的聚落。

當時由於林孫壇家族人丁漸旺,嘉慶10年(1805),林孫檀的三子林象賢和四子林象明移居於六張犁附近的芒頭埔,並興建「忠孝堂」公廳, 由於創建年代略晚於六張犛林先坤家族的善慶堂,因此被族人稱為「新瓦厝」。

林象賢育有六子,被稱為「上六房」;林象明育有四子,稱為「下四房」,合稱十大房。族人以忠孝堂公廳為核心,向左右兩側築屋聚居,逐漸形成今日所見的聚落樣貌。堂前有廣大的禾埕, 並築有「西河世第」門樓及圍牆,周圍則建有水圳兼護河,並種植刺竹做為防護措施。

歷經兩百年的歲月,新瓦屋聚落仍然維持完整的格局。嘉慶10年創建的老公廳遺址亦已挖掘出土, 遺構殘垣獲得保存,而跨越不同歷史年代的古厝老屋也獲得維護,並存於聚落,規劃為「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

 

圖:忠孝堂,林氏古厝群之一,正進行整修工程。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這麼大面積的林氏古厝群,何以歷經二百多年,而能夠維持完整的聚落古貌呢? 我想大概是因為六家坐落於竹北的郊區。竹北已發展成市,而這裡一直是屬於農村地帶。

隨著社會變遷,工商發展,林家子孫紛紛往外發展,傳統聚落榮景不再, 定居的人口減少,老厝就沒有翻新大樓的需求,而林家後代子孫眾多,年代久遠的古厝, 產權變得複雜,也就難以處理了。

後來因新竹縣政府實施都市計劃,進行區域徵收,六張犁林氏傳統聚落被規劃為民俗公園, 以保留客家文化,政府文化部門對林氏古厝群進行整修,先後完成問禮堂及林家祠的古蹟維護, 並陸續針對大夫第及忠孝堂等多棟歷史建築進行修繕工程。

今日林氏古厝群所在六家,已不再是傳統農村綠野的景象,而是呈現新興欣榮的市鎮面貌。 這一切的變化不過是最近幾年間的事。因為台灣高鐵在六家設站,大片農地劃為高鐵特定區, 幾年之間,建商在這裡推出上百億的建案,林氏古厝群附近,一棟棟的高樓大廈與別墅住宅此起彼矗, 六家傳統的農村面貌已急遽的改變。

 

圖:新瓦厝附近的高鐵特定區(資料來源:Google 衛星地圖)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這是我第一次來竹北旅行,何以能感受到竹北六家今昔之間的劇烈變化呢?

幾年前,外太空的一顆人造衛星飛過台灣上空,清楚拍攝了六家經歷劇烈變動的這一幕。

我們從Google 地圖看到當年的衛星空照圖,即清楚發現,從台灣六家車站到林氏古厝群的這整個塊區域, 原本的綠野,已變成大片的黃土,到處都是地皮翻動的整地景象,而如今一條條現代柏油路橫衝交織其間, 區域內高樓林立,市景繁榮。

對照林氏古厝群周遭環境的劇烈變化,更能深刻的感受到,林氏古厝群在這巨變的時代裡,得以保留原貌, 實為難能可貴。否則十幾年後,六張犁的傳統客家聚落也將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逝無蹤了。

民國95年(2006),立足新竹的國立交通大學在此地成立客家文化學院, 林氏古厝群化身為學府殿堂,客家文化學院前的草地上有當時交大校長張俊彥先生所撰的碑文。 張校長是國內電子、半導體研究領域的學術權威,面對林氏古厝群,他以感性的筆觸寫道:

「回首戊寅迄今,忝掌交大八年,馳騁科技,固然得意,含咀人文,尤更歡愉。此刻閑步林氏故宅,想見先人堂前問禮,張犁易耨之情景, 乃知客家文化學院之立足於此,真可謂璞玉在抱。」

 

旅遊日期:2012.04.10 (寫於2012.04.23) 

---------------------------

 

六家林氏古厝群.新瓦屋-活的古蹟[嘟嘟][99/10/17] @ 重新站起&一步一腳印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aHCp8o

萱茂椒蕃

門額上另有數方匾則與象賢媽徐太儒人壽登百齡,六代同堂,所受之榮封有關....同治六年,逢候補導<區天民>公幹至淡水廳,親詣枋寮粵東褒忠亭掛匾,紳衿<陳朝綱>等稟報,蒙賜獎<萱茂椒蕃> 匾額。浙江道林占梅大人,賜匾<德門壽姥>; 欽命福建水陸提督林文察大人剿除戴寇平服臺灣歸朝復命,返台到淡水廳,蒙賜<福壽兼隆> 一匾等。

西河世第--- 竹北 忠孝堂(新瓦屋)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aTI9dE

門額上另有數方匾則與象賢媽徐太儒人壽登百齡,六代同堂,所受之榮封有關....
同治六年,逢候補導<區天民>公幹至淡水廳,親詣枋寮粵東褒忠亭掛匾,紳衿<陳朝綱>等稟報
,蒙賜獎<萱茂椒蕃> 匾額。浙江道林占梅大人,賜匾<德門壽姥>; 欽命福建水陸提督林文察
大人剿除戴寇平服臺灣歸朝復命,返台到淡水廳,蒙賜<福壽兼隆> 一匾等。

百歲婆的榮耀
作者:羅烈師

新竹縣竹北市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的林屋公廳忠孝堂中,有方〈萱茂椒蕃〉匾額。林家後代林保煙先生導覽這饒平林姓傳統聚落時,要我協助這方匾額。
「萱茂椒蕃」匾文為「督辦台北軍務候補道區天民為 萱茂椒蕃 六代同堂百齡壽婦林徐氏立 同治二年歲次癸亥四月日」,解讀如下:
贈匾之人為區天民,字覺生,廣東香山人。咸豐九年(1859)閩浙總督慶端等會奏在臺設關通商,獲准在臺設滬尾(淡水)海關,區天民乃於1860年奉命來臺,與臺灣鎮林向榮、臺灣道孔昭慈、臺灣府洪毓琛等會商辦理,便以淡水八里坌為通商碼頭,於對岸之滬尾設立海關。戴案發生時,區天民督辦北路軍務,飭令就地捐輸為軍費,並遣候補遊擊陳捷元帶勇四百名前往協剿,後則駐守竹塹城,以督導防務。[1]
區天民亦曾於同治二年(1863)在枋寮義民廟懸掛「忠義流芳」,依《義民總嘗簿》:「同治癸亥貳年,區道爺往義亭費用立簿共一百一十三元八角一」,顯然頗有排場。
區天民義民廟及新瓦屋兩匾應即督導竹塹軍務時所立,義民廟匾文所謂「忠義流芳」顯示悼念褒揚亡者之意;至於新瓦屋所立「萱茂椒蕃」釋意如下:
萱茂二字應出自常用成語「椿萱並茂」,椿係多年生落葉喬木,萱即萱草,即金針花,椿萱一木一草,用以比喻父母,故亦稱父為椿庭,母為萱堂椿萱並茂意謂父母健在。區天民本匾係贈象賢媽徐太孺人,應係當時象賢公已仙逝,而太孺人健在,故稱萱茂。
至於椒蕃二字則應出自《詩經.唐風》之〈椒聊〉篇:「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通常認為就是某種花椒。
所以本詩可譯作:「花椒樹結實纍纍,裝滿了一升升;你的孩子們也會像花椒那樣繁衍,而且高大無比。」因此,萱茂椒蕃本匾實係祝賀林家老母康健,子孫蕃茂之意。
這方匾額雖非地方大事,但對地方宗族十分重要,而且也是新竹歷史的一個有趣片段。
註[1] 區天民擅吟詠,然今不見其詩集傳世,唯連橫《臺灣詩乘》錄有其與查元鼎、陳維英、張書紳、白驥良等限韻唱和之詩〈游劍潭〉一首。事跡參見《臺灣歷史辭典》。


「萱茂椒蕃」匾文

竹北新瓦屋 @ Ming's Blog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VUuRTK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回 顧同治二年癸亥歲象賢媽徐太儒人壽登百齡,六代同堂,派下兒孫百人,此係公妣有碩德福蔭也。徐太儒人九十一壽誕時,長子慶認公字國成監生已亡,四子慶請公 字國敬貢生,六子慶譬公字青雲監生,孫繩任公字錦華監生,孫繩外公字超華,孫繩教公字長華,孫繩銜公字蔚華,孫繩禮公字上華,孫繩贊公字德修,孫繩肩公字 工高華等職員軍功五品,衣冠楚楚慶祝華誕。此佳日六代同堂,耕讀並重,聚集一堂。 是年有二保紳衿陳朝綱等,逢候補導區天民大人,為國家公幹到淡水廳,親詣防寮粵東褒忠亭掛匾,朝綱稟報,蒙賜獎萱茂椒蕃匾額。又浙江道林占梅大人, 賜匾額德門壽姥,又 欽命福建水陸提督林文察大人剿除戴寇平服臺灣歸 朝復命,返台到淡水廳,蒙賜福壽兼隆一 匾等。此係我祖德偉大,後裔之光也。太孺人賦性貞靜,秉資堅操,享壽九十四齡而終。

竹北新瓦屋 @ Ming's Blog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VUuRTK

林氏金木公族譜: 開台始祖孫檀馨遠公 - http://goo.gl/QyQ0Rx

聖旨,天旌節孝;萱茂椒蕃、百歲壽婆

------------------------------

西河世第--- 竹北 忠孝堂(新瓦屋)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aTI9dE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4/20因洽商工作而南下新竹,客戶的公司恰巧位於新瓦屋的「客家文化保存區」前,結束拜訪後便順便參觀了一下,這算是工作閒暇之餘的另一種休憩吧!

新瓦屋聚落源起

乾隆年間,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的林孫檀氏家族渡海來台,於竹北開墾農地,建立客家聚落,到了嘉慶年間,其三子(象賢)與四子(象明)在竹北芒頭普興建「忠孝堂」公廳,族人稱為「新瓦屋」聚落名稱由此而來。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新瓦屋」是一處擁有兩百餘年歷史的六家庄聚落,但因高鐵都市計畫徵收,規劃為第五號公園預定地,為保持其舊部落的原貌,「新瓦屋」終於在地方文史工作者及六家居民的共同呼籲下,得以保存下來。族人已於2000年搬離新瓦屋了,2005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客家文化保存區」,然而林家人至今仍舊天天在公廳忠孝堂燒香;新瓦屋的家族祭典,可說是客家信仰的縮影,而今新瓦屋成為全國第一個「客家文化保存區」,林家的家族祭典應當是文化保存的核心資產。1947年由在地居民自組成立的花鼓隊,更是現在新瓦屋六家地區客家文化的宣傳尖兵,有機會來此參加客家慶典時,可一定要給這些年過半百,塗紅抹綠,男扮女裝,扭腰擺臀的老爺爺們加油打氣喔!

資料來源: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地址新竹縣 竹北市 文興路一段(六家民俗公園內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園區內一棵小小的油桐花開了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牆角的旅人蕉也串出艷紅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老屋斑剝的歲月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新瓦屋林家的公廳---忠孝堂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園區內的客家文化展覽館,現正展出茶香文化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

201109160717西河世第--- 竹北 忠孝堂(新瓦屋)

 
 

清乾隆年間,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的<林孫檀>家族,渡海來臺,於竹北開墾農田,建立客家聚落,
到了嘉慶年間,林孫檀氏的三子<林象賢>和四子<林象明> 在竹北芒頭埔興建「忠孝堂」公廳,由於
興建年代略晚於六張犛<林先坤> 家族的<大夫第>, 故族人稱之為「新瓦屋」,聚落名稱也由此而來。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新瓦屋聚落歷經兩百餘年,
其間雖經過多次重修與更換建材,至今仍保存多處清嘉慶年間的「土埆厝」民居建築,其原始平面
格局仍相當完整,並且維持著層層圍合的伙房聚落風貌。
尤其以禾埕東南側「西河世第」門樓與其外圍牆,迄今仍是形成整個聚落最重要的門戶意象。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林氏的起源一般導向於比干....

比干,是商帝太子丁的兒子,紂王的叔父。
紂王當政,比干與箕子、微子同在朝中供職。紂王嗜殺成性,荒淫無道,百姓苦不堪言,
比干不顧生死強諫,經常勸諫被妲己迷惑的紂王。
妲己懷恨在心,並對紂王進讒,於是紂王便命人向比干剖腔取心。
噩耗傳至家中,懷有身孕的夫人陳氏知道紂王一定會來追殺,便連夜出逃,直到商紂滅亡....

比干的遺腹子<> 其後作為商朝名臣之後得到了武王的禮遇。
武王認為堅生於樹林之中,特賜姓為林。
林姓便由此發衍,後來,<林堅> 的子孫發展成為林姓的最大支脈。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新瓦屋聚落舊貌)

話說林氏源於今河北安平縣﹝古稱博陵﹞,春秋戰國時代,子孫繁衍於河南、河北一帶。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逐漸在山東濟南一帶匯集成為望族,並且漸向南播遷。
五胡亂華時期,第六三世祖<林穎>,官拜晉朝黃門侍郎,隨朝廷南遷,其長子<林懋>為下邳太守,
次子<林祿>則為晉安太守,居於福建侯官(今福州),為入閩始祖,死後追封為晉安郡王。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其後世子孫以蒲田為中心繁衍至惠安、韶安、長樂、連江、寧化、龍溪、海澄、平和、漳埔等地,
其中最顯赫者為十六世祖<林披>,生有九子皆為刺史,人稱<蒲田九牧>,是為<林九牧> 派之始。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林祿公後第三一世祖真福公原居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里,元末明初,朱元璋為統一南方,
禍及於閩,真福公兄弟親疏等八人,攜眷入粵逃避於廣東省饒平縣坪上鄉。

嫡孫<林根德>五十九公又遷同縣元高都水口社石頭鄉金場嶺安石樓,開疆闢地,謂開饒始祖。

此衍派即竹北忠孝堂<林象賢> 派下之源流....

 



十五世祖<孫檀>公妣鄭氏諡勤德林媽太儒人,於乾隆二十三年渡海來臺,長子延耐公
年方十歲同來,攜眷僅三人登岸隨至六張犁庄,因衡山公先來臺九年已創業成家,因此聚族如斯焉,

公四十九歲生延肖字象賢公,五十四歲生延皦字象明公,而象明公過繼與堂叔孫克公為祠,
斯時父老子幼,家道中落饔餐難繼之時,不幸延耐公二十四歲病故,幸得象賢公與象明公兄弟,
自幼孝順聰慧過人,才俊有為,為父母分勞.....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時因彰化林爽文叛亂,禍及全臺,處處受害,慈母遂而遇難,骸骨無存,亂平後兄弟遍處往尋,
不見蹤影,此情此景,傷心至極,其後兄弟立志,勤苦粒積,購地耕農,向農商發展,象明公
留墾家園,象賢公則從堂兄先坤公,到淡水廳城內經營協順號行商於竹塹城,公聰慧過人,
自立於北門大街開設怡順貿易行,經營內地往來之生意,至此漸漸有成,家道由此振興。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嘉慶年間,象賢和象明在竹北芒頭埔興建「忠孝堂」公廳,族人稱之為「新瓦屋」。
林象賢氏育有六子,是為上六房;林象明氏育有四子,為下四房,合稱十大房,
在公廳左右築屋聚居,逐漸發展成今日所見之聚落樣貌。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整個新瓦屋聚落是一個封閉型的村莊,前有圍牆及門樓,周圍有水圳及竹圍圍繞,
堂前的大禾埕是族人晒穀的場地。

忠孝堂建築雖經過改建,不過格局仍然完整,為一堂兩橫之合院建築。
整體而言,新瓦屋這種以祠堂為中心,所形成的核心式聚落,充分表現出客家人的家族觀念與
居住的文化內涵,是極具代表性的聚落環境。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聚落的核心是一座紀念林家來台祖的公廳「忠孝堂」,
兩旁則是家族新舊並陳的住宅空間, 護龍則大致已傾圮殆盡....

公廳內有多方珍貴匾額: 其中最代表即為裔孫<林洪香> 中舉時所立的文魁一匾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祖先神龕上方有一<十德家風> 匾

另外還有兩方<貢元>匾,只是廳內閽暗,加上匾已薰黑,未能辨明其原由....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門額上另有數方匾則與象賢媽徐太儒人壽登百齡,六代同堂,所受之榮封有關....
同治六年,逢候補導<區天民>公幹至淡水廳,親詣枋寮粵東褒忠亭掛匾,紳衿<陳朝綱>等稟報
,蒙賜獎<萱茂椒蕃> 匾額。浙江道林占梅大人,賜匾<德門壽姥>; 欽命福建水陸提督林文察
大人剿除戴寇平服臺灣歸朝復命,返台到淡水廳,蒙賜<福壽兼隆> 一匾等。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2005年起,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開始著手進行「新瓦屋」的聚落保存
及文化推廣的工作。這處於竹北的客家聚落,目前已劃設全國第一處「客家文化保存區」。

萱茂椒蕃/六家交大忠孝堂+新瓦屋忠孝堂/饒平客家史/竹北六家


這處極具珍貴文化價值的客家聚落,規劃新瓦屋為社區鄰里開放休憩活動場所,提供都會人口
體驗客庄生活的空間,歡迎六家地區以外人士來參觀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體驗舊時客家農村
生活、參與各項文化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